• 1.62 MB
  • 2021-11-11 发布

部编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_红军不怕远征难+经济大危机+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元盛世

  • 6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_红军不怕 远征难+经济大危机+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元盛世 红军不怕远征难附详细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毛泽东于 1935 年 10 月著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军过后尽开 颜”。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1936 年 10 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三大主力会师于 A.会宁 B.吴起镇 C.腊子口 D.延安 3、长征是什么?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 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 的史诗”。长征途中,党中央于 1935 年 1 月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 正确领导? A.毛泽东 B.陈独秀 C.朱德 D.邓小平 4、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 1935 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 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5、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蒋介石调集 50 万人重点围攻 B.蒋介石有帝国主义全力支持 C.蒋介石的 50 万人装备先进 D.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指挥错误 6、有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 险。”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 C.遵义会议 D.挺进中原 7、毛泽东著名的词句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抒 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 1936 年。此时 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召开遵义会议 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8 、 在 长 征 途 中 , 挽 救 危 局 指 明 方 向 的 关 键 一 步 是 中 共 中 央 ( ) A.召开遵义会议 B.会师陕北红军 C.放弃进军湘西 D.四次巧渡赤水 9、“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 坚不摧谁敢当。”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 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 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 A.①②④⑥③⑤ B.①②⑤③④⑥ C.②①④⑥⑤③ D①③④②⑥⑤ 10、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 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红军长征 C.西安事变 D.抗击日寇 11、红军长征经过下列地方的先后顺序是 ①渡过金沙江 ②强渡大渡河 ③四渡赤水 ④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12、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转危为安的战斗,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 兴的伟大力量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是( ) A、遵义会议 B 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挺进大别山 13、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 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跃进大别山 14、下列历史事件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 ) A.红军强渡大渡河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飞夺泸定桥 D.爬雪山、过草地 15、标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红军三大主力军会师的地点是( ) A.瑞金 B.吴起镇 C.会宁 D.遵义会议 16、党的历史上有哪两次转折性的会议? ①中共一大 ②遵义会议 ③中共七大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的两次重大转折性的会议分别是 A.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遵义会议,中共十二大 C.中共七大,中共十三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人类历史记录的第一次,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是在 A.1934 年 10 月 B.1935 年 1 月 C.1935 年 10 月 D.1936 年 10 月 19、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其会师地点在( ) A.陕北吴起镇 B.江西瑞金 C.甘肃会宁 D.贵州遵义 20、以下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八七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十一届三中 二、填空题() 21、观察下列年代尺,按要求填入字母所代表的历史事件:(3 分) (1):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2):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3):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 五、问答题() 22、20 世纪 30 年代和 70 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两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据此回答下 列问题 ⑴两次会议的名称分别是什么?(4 分) ⑵两次会议对中国革命或现代化建设最大的贡献分别是什么?(4 分) ⑶从两次转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 分) 七、综合题() 23、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1)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四万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2)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1928 年秋)中写道:“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 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 分)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哪两次武装起义? (2 分) (3)毛泽东在《七律·长征》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 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导致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1 分)这次“远征”中召开的一次转折性会议 是什么?(1 分)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 分)你认为今天应该发扬哪些长征精神? (1 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 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 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1)材料 1 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是哪一年开始的,其先锋是哪支部队?国民革命 失败是由于哪些人的叛变了?国民革命失败后成立了哪个政府?( 4 分) (2)材料 1 中要除去的“军阀”是哪三个人物?(3 分) (3)材料 2 的“远征”是哪一年开始的?“远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1,2 分) (4 ) 材料 2 的 “远 征” 是 从江 西 出 发的 , “远 征” 过 程中 召开 了 会议确立了________在党中央的领导权,“远征”的胜利有何重大历史 意义?(1+1+1+2,5 分) 25、下面是某校历史图片展上展出的图片,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 1 中共一大会址 图 2 南昌起义 图 3 遵义会议 图 4 攻占 南京总统府 (1)以上图片中,哪一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2 分) (2)请简要写出图 3 的重要意义?(4 分) (3)综合以上图片,谈谈你的感想。(2 分) 26、为迎接中共建党 90 周年,蓬莱某旅行社计划推出一条“红色之旅”的旅游路线。假如 你是该旅行社策划部经理,请你精选出一些最能代表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历程的 地点,写一份关于“红色之旅”的设计方案,并阐明你的理由。(要求:方案必须按照地理 方位来妥善安排,不走重复路线,选出三个地点即可。) 27、列举题(6 分) (1)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光辉历程,请你按提示写出标志性事件。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立---- C、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列举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个重大节日。 2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今年 7 月 1 日是中国共产党九十一华诞纪念日。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何年?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2 分) (2)20 世纪 30 年代至 40 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哪两次重要会议?( 2 分)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1 分) (4)你对中国共产党九十一年历程有何感悟?(1 分) 29、某校八年级刘涛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 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探讨。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 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 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 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3 分) 材料二 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7 年,南昌起义、秋收 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 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材料二所述,“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2 分)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的指引下,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写出一例即可(2 分) 材料三 1956 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难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 中国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3)材料三所述,“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2 分)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懂得了一些道 理。请你写出其中一个道理。(1 分) 30、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 分) 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 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 (1)诗中所描写的是那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3 分) (2)请写出这一历史事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2 分) (3)在这次历史事件中转折性的会议是什么?它带来了什么影响?(5 分) (4)在这次“远征”中,红军战士表现出的精神就像一部永恒的史诗,我们应如何继承和 发扬呢?(2 分) 31、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12 分)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回答: (1)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 (2 分) (2)此诗中的“难”指的是红军遇到的哪些困难?从诗中你能找出红军克服这些困难的具体 事件吗? (4 分) (3)诗中的“三军”指的是哪些部队?(3 分) (4)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 分) 3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知识构建: (2)(12 分)某旅行社推出一条红色旅游路线,下图中的 A、B;两个地方被确定为旅游景 点,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下这两个景点是哪里?在这里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深远意义。 请回答: A: B: 3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会议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 转折,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 1 ) 材 料 一 中 “ 会 议 ” 指 的 是 会 议 , 这 次 会 议 确 立 了 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6 分)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 , 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 伟大决策。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4 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会议”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其实现 转折的关键是都坚持了党的哪一思想路线?(1 分) 34、阅读下列材料:(7 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后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 分) (2)在党生死攸关之时,是什么事件改变了红军的命运,该事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3 分) (3)材料后四句涉及到的主要历史事实是什么?(4 分) 35、材料解释(10 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中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2 分) (2)根据材料指出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险阻。(6 分)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在哪里?(2 分) 36、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兴趣小组围 绕工农红军长征展开“主题学习活动”。 (1)下列四幅图片记录了长征的经过。请任选一副图,用一句话对它进行介绍。(1 分) (2)根据上题,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2 分) (3)红军长征途经了许多地点,除上图的几个地方外,还在一个地方召开了长征途中最重 要的一次会议。请问:会议的名称是什么?(1 分)它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3 分) (4)请联系自己,谈谈怎样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1 分) 37、阅读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眼。” 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材料中的“远征”指什么事件? ②“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 ③诗词中“漏”了一个重大事件,根据你的知识,应该是哪个大事? ④后四句诗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哪些重大军事行动? ⑤这一事件中,红军战士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8、阅读下面材料: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 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代战争史上党领导人民军队谱 写的英雄史诗。请回答: (1)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 分)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 分) (2)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什么?( 1 分)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3 分) 39、材料《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 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回答: (1)这是谁写的诗?诗中提到的长征起止时间分别是哪一年? (3 分) (2)后四句涉及到的主要史实是什么?(5 分) (3)诗中的“三军”是指哪三军?他们会师是在哪一省的哪一地区? (4 分) (4)表现出红军怎样的精神?(8 分) 4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 分) 图片往往能够让人们感受最直观的历史。下列 6 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大致 历程。 材料一:图片所示的邮票是红色朝霞映照下的中共“一大”会址和一艘游船。 材料二:如图,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它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红 军在长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铭记。 材料三:如图 材料四:如图 请回答: (1)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它的建立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今年是中 国共产党建立多少周年?(3 分) (2)在长征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大会议,请说 出这次会议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什么是长征精神?(3 分) (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哪次大会的召开?( 2 分) (4)根据材料四,说出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样的伟大决策?(2 分) 41、如图,观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请将代表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填在图中相应 方框内: A.1935 年 1 月,该地召开的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1935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地点 42、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 一 图 二 图三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 怎样的意义?(3 分) (2)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请你为图二这幅油画命名。(2 分) (3)图三中战役指挥者是 ,写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击日军 侵略的两次著名战役。(3 分) 试卷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的长征的历史意义,根据课本即可答出,选择 A 项,B 是指五四运动 C 是指一大的召开 D 指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长征,根据课本知识在 1936 年三军会师在甘肃会宁,是基 本知识的考查。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的内容,根据所学即可做出,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根据题目中的时间即可做出,选择 B 项,C 是 1945 年 D 是 1956 年 A 是 1921 年。 5.【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红军长征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连续 发动了五次反革命围剿,前四次都被红军粉碎,第五次反围剿由于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 事顾问李德等人指挥错误,红军奋战一年也没打退敌人的军事进攻,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 长征,ABC 不符合题意,本题选 D。 考点:红军长征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以长征为题材,重现当时的场景,命题形 式灵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另外本题的命题角度还可以把这道题变成组合型选择题,长征 的过程属于教材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6.C 7.D 8.A 9.A 10.B 11.C 12.D 13.C 14.B 15.C 16. 17.A 18.D 19.C 20.C 21.A.辛亥革命 B.遵义会议 C.抗日战争的胜利 22.⑴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点 2 分,两点 4 分) ⑵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2 分)十一届 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任答一点 计 2 分) ⑶中共坚持从国情出发,是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政党。(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计分, 共 2 分) 23.(1)①甲午战败,签定《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2 分) (2)放弃攻打中心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农村 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2 分)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2 分) (3)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 分)②遵义会议。(1 分)③1936 年 10 月,红军一、 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 分) ④努力学习,不怕困难。(言之成理,即可得分)(1 分) 24.(1)1926 年;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蒋介石、汪精卫;南京国民政府(5 分) (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 分) (3)1934 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2 分) (4)瑞金;遵义;毛泽东;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扼杀革命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4 分) 25. (1)图 2 (2)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 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渐渐成长(言之有理即可) 26.上海:中国共产党诞生地。(3 分) 南昌:1927 年 8 月 1 日中共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3 分)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3 分) 瑞金:中华苏维埃政府首都。 (3 分) 遵义:遵义会议所在地,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 分)(答出其 中任意三个即可) 27.(1)A----中共“一大”;B----南昌起义;C----遵义会议(3 分) (2)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3 分) 28.(1)1921 年(1 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1 分) (2)遵义会议(1 分) 中共“七大”(1 分) (3)改革开放(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 分) (4)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之路;中国共产 党是一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等等。(1 分, 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超过 1 分。) 29.(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3 分) (2)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2 分)重大事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 创建;长征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等。(一例即可)(2 分) (3)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 分) (4)道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或一切从实际出发,或符合 国情等。(言之有理均可得分)(1 分) 30. (1)红军长征(1 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 分) (2)1934 年 10 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1936 年 10 月三大主力于甘肃会宁会师(2 分) (3)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适当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5 分) (4)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 分) 31. (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缺衣、少食、气候恶劣、雪山缺氧、寒冷、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等(任选两个即可)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任选两个即可) (3)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32.(1)(10 分)(每空 2 分)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师夷长技;三民主义;制度。 (2)(12 分)(每个知识点 2 分) A: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B:遵义;召开遵义会议;是党的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3.(1)遵义会议;(1 分)毛泽东;(1 分)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 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各 1 分) (3)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 分) 34.(1)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 分) (2)遵义会议的召开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3 分) (3)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4 分) 35. (1)中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2 分)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2)根据材料指出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险阻。(6 分) 渡过金沙江、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等 (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在哪里?(2 分) 甘肃会宁 36. (1)图②反映的是飞夺泸定桥,它成为红军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一战。 (2)军事: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自然: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等。 (3)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刻苦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爱国主义等。 37.①毛泽东,长征。(2 分)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 分)③遵义会议。(2 分)④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3 分)⑤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乐观主义精神,集体主义 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2 分) 38.(1)遵义会议;( 1 分)毛泽东( 1 分) (2)四渡赤水( 1 分) (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1 分)保存了党和红军的 基干力量,( 1 分)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 分) 39.⑴毛泽东。1934 年 10 月,1936 年 10 月。 (2)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 (3)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 (4)表现了红军部队艰难险阻,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 主义及团结协作、同敌人斗争到底的集体主义精神。 40.(1)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 的面貌焕然一新,2 分。今年(2012)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91 周年,1 分。 (2)遵义会议 1 分。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坚信革命事业必胜的信 心;不怕牺牲,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艰苦奋斗,患难与共的精神。(长征精神任答一条 即可给分)2 分 (3)中共七大(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 分 (4)改革开放 2 分 41.上:B,下:A 42.(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3 分)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飞夺泸定桥。(2 分) (3)彭德怀;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或写出百团大战也可以)。(3 分) 经济大危机附详细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亮在学习世界现代史时,收集到以下四副图片,请问他在研究哪一历史主题( )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美国田纳西工程 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A.革命与改革 B.科技与和平 C.独立与振兴 D.战争与科技 2、下列老照片记录了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人民的生活窘境。这些照片应该拍摄于 A.1914——1918 年 B.1929——1933 年 C.1937——1945 年 D.1939——1945 年 3、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这个改变体现在 20 世纪 30 年 代是 A.实行法西斯主义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D.开创政府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先河 4、与以往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相比,罗斯福新政主要“新”在 A.调整维护资本主义政策 B.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C.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D.政府对经济加强干预 5、下列各项不属于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的是 A.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破坏性极强 C.持续时间较长 D.导致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6、1933 年,罗斯福新政期间,迪士尼动画片《三只小猪》上映,主题曲“我不怕大灰狼” 鼓舞了美国人民战胜危机的士气。罗斯福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 A.缩减农业生产 B.实施“产业复兴法” C.恢复银行信用 D.发展对外贸易 7、1833 年初,在一片萧瑟凄凉的危机景象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了资 本主义的改良措施——新政,从而挽救了濒于崩溃的美国经济,走出了一条解决危机的美国 之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对工业的调整 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提倡“文明开化”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8、1929 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 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周期性特别强 B.持续时间比较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涉及范围特别广 9、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 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穷人的生存来源问题,提高就业率,他采取的“新政” 措施是 A.大力整顿银行 B.兴办公共工程 C.让农民缩减耕地 D.颁布《国家工业复 兴法》 10、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实施了一系列克服经济危机的措施,史称“罗斯福新政”。下 面有关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C.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D.根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11、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B.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C.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1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A.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B.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13、九年级(一)班班委按历史老师的要求在班上办了一期黑板报。从以下图片判断,你认 为这期黑板报的人物可能与哪一历史主题有关 A.革命先驱 B.民主斗士 C.改革先锋 D.科学巨人 1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作用是 A.根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使资本主义进入电器时代 C.摧毁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先例 15、“1930-1935 年间﹐西方著名的政界﹑经济界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计划’一词 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一时间﹐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苏联计划经济‘转变为模仿’” 。其 中最成功的“模仿”是 A.明治维新 B.罗斯福新政 C.工业革命 D.欧共体成立 16、2008 年以来,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的不断恶化;2009 年 4 月,20 国 集团领导人召开伦敦峰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在应对金融危机、加强政 府对经济的干预方面,我们可以借鉴 A.杜鲁门主义 B.罗斯福新政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马歇尔计划 17、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调整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D.对工业的调整 18、2013 年 1 月 22 日奥巴马在国会山公开宣誓就职美国总统,并发表就职演讲。他指出: 长达十年的战争正在结束,经济的复苏已经开始。面对经济危机,我们通过医疗保险、联邦 医疗补助计划、社会保障项目向每个人做出承诺,这些不会让我们的创造力衰竭,而是会让 我们更强大。奥巴马演讲的多个“民生”议题是对罗斯福“新政”的继承和发展。罗斯福 “新政”措施中通过的保障工人政治经济权益、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 A.改善工人的待遇 B.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C.缓和社会矛盾,克服危机 D.扩大就业,收买人心 19、历史学家认为罗斯福“改变了美国生活的全貌”。主要是因为罗斯福改变了美国 A.政府对经济放任自由政策 B.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D.资本主义制度 20、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可以借鉴的共同经验有 ①不同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②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国情出发 ③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 21、罗斯福新政核心和基础:______ 22、《美国的悲剧》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作者是_____ 五、问答题() 23、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它的崛起与一系列的事件有关,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下列问题: (1)美国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前夕国内面临着什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得的最 重要的成果是什么?(3 分) (2)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在发展中又遭遇到什么严重的问题?最终又是怎样解决的?它 的解决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5 分) (3)美国充分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请列举美国在这次科技 革命中的两项重大发明。(2 分) (4)1933 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 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 页。” 其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2 分) (5)从美国的崛起中,你发现一个国家要崛起应该具备哪些要素?(2 分) 24、简要回答美国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特点及主要内容?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 11 分) 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尽成枯枝残叶;农业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 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材料二:首先,从整顿改革危机最深的金融业开始,恢复银行的信用,使私人的现款又存入 银行,重新流通。其次,在农业方面,政府让农民缩减耕地面积和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 款补偿。再次,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整顿。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什么时期的状况?(2 分) (2)针对材料一中的状况,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2 分)其中心措施是什 么? (1 分) (3)材料二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什么?(2 分) (4)美国政府所采取的 “新政”,其“新”的含义是什么?(2 分) (5)2009 年开始,中国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请结合身边 的事实,列举一例说明。(2 分) 七、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 分) 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 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 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688 年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 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 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力,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应负担的国家义 务,……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节选) 材料四 从 1933 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 救济法》等 700 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 局,国家支出达 350 亿美元。 (1)材料一中的“新皇帝”是谁?根据材料一说出他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2 分) (2)材料二中的“制度创新”指的是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此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 么?(2 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判断,苏俄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效果?(2 分) (4)结合材料四,说说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特点?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实施的?(2 分)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哪些认识?(1 分) 27、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以上材 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 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C”。 (1)1929 一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爆发。 (2)这次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大量工人失业。 (3)罗斯福推行新政时的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处于危机阶段的最低谷。 (4)罗斯福政府对工业等经济领域进行全面的干预。 (5)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得到复苏,缓和了社会矛盾。 28、材料一:该法规定了各个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 数。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材料二: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出自罗斯福新政颁布的什么法令?(1 分)为什么说该法令是“新政”的核心 和基础?(2 分) (2)简述我国改革和开放的过程。(3 分)归纳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2 分) (3)为什么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2 分) (4)从两个成功的改革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2 分) 29、(1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正在学习怎么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使资本 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二 斯大林接手作罗斯的时候,还只有木犁;当他撒手人寰而去,苏联已成为世界工业 强国。 ——丘吉尔 材料三 1929 年 10 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立 即救治……并呼吁人民支持他的“大胆试验”。 ——北师大版教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苏俄是怎样的国情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倒退到资本主义”的说法正确 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理由?(3 分) (2)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模式的主要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模式形成的时间和标 志?(3 分) (3)材料三中股票价格雪崩说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什么问题?为此罗斯福进行了怎样的 “大胆试验”?该“试验”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 分) (4)上述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建设有怎样的启示。(1 分) 30、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 1 经济危机 图 2 希特勒 图 3 富兰克林·罗斯福 (1)为应付危机,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图 2、图 3 两国分别走上 了怎样的发展道路?(4 分) (2)经济危机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列举“二战” 中德、日法西斯对人类文明犯下的滔天罪行。(4 分) (3)历史不容否认,历史也不容篡改。针对前一阶段日 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 中方已公开表明严正立场,同时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对此你有何感 想?(2 分) 31、奥巴马是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而正是当年的林肯解放了黑人奴隶,今天当年被解放了 的黑奴的后裔要来拯救美国了。请阅读美国第 44 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2008 年 11 月 06 日的竞选获胜演说词(节选): 今天晚上令我难忘的却是在亚特兰大投票的一名妇女:安·尼克松·库波尔。她和其他数百 万排队等待投票的选民没有什么差别,除了一点:她已是 100 多岁的高龄。 她出生的那个时代奴隶制度刚刚结束;那时路上没有汽车,天上也没有飞机……她是黑人。 今天晚上,我想到了她在美国过去一百年间所经历的种种:心痛和希望;斗争和进步…… 当 30 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使人们感到绝望时,她看到一个国家用新政、新的就业机 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是的,我们能做到。 当炸弹袭击了我们的港口、暴政威胁到全世界,她见证了一代美国人的伟大崛起,见证 了一个民主国家获得拯救。是的,我们能做到。 …… 人类登上月球、柏林墙倒下,世界被我们的科学和想像连接在一起。今年,在这场选举中, 她用手指触摸屏幕投下自己的选票,因为在美国生活了 106 年之后,经历了最好的时光和最 黑暗的时刻之后,她知道美国如何能够发生变革。是的,我们能做到。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那位 106 岁高龄的美国妇女出生的 “那个时代”指的是美国历史上的什么时期? “结束”“奴隶制度”的重要法律文件是什么?(2 分) (2)文中提到的“30 年代”“大萧条”指的是什么事件?(1 分) (3)文中提到的“新政”领导人是谁?(1 分) (4)文中“炸弹袭击了我们的港口”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标志性的意义?(2 分) (5))文中提到的选举制度,主要得益于美国的哪部宪法?(1 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美国革命是反对英国的“奴役压迫”的革命。在这个革命中,南方一些奴隶主感到 奴隶制度与自由平等的原则格格不入,因而多方寻求废除奴隶制而又不致造成自己经济破产 的道路。但是他们终于没有找到这样一条两全其美的道路。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辩证的观点评价美国独立战争。(2 分) 材料二:“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 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林肯的演讲 (2)林肯的演讲是在当时美国什么历史背景下说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林肯最伟大的功绩 是什么?(2 分) 材料三:他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总统,他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变革与血腥恐怖的年代,是 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开创新的国家模式。是他,使孤立主义美 国站在世界正义力量一边,并最终变成世界大联盟的领导者。 (3)为什么说那是一个“充满动荡、变革与血腥恐怖的年代”?“新的国家模式”指什么? (2 分) 材料四:新政推出的种种政策损害了许多大财阀的利益,当时,对罗斯福最大的攻击就是“美 国正在走社会主义道路”。有一首歌这样唱道:“USA 再加上一个 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 USA 变成 USSA…”财阀的院外游说集团还四处活动,……说罗斯福应该叫做“斯大林?罗斯 福”,……但是在那届国会上,罗斯福的多数关于社会保障的提案还是通过了。 (4)大财阀为什么讽刺罗斯福应该叫“斯大林?罗斯福”?新政的多数关于社会保障的提 案为什么还是通过了?(2 分) (5)美国人民在不断战胜危机中使自己的国家逐渐强大起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 谈你对此有什么感悟。(2 分) 33、美国是今天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大国,那么美国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强大的?让我们 一起来探究: 材料一 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 独立的北美 13 个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宗主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 打了 8 年,才最终赢得独立。 (1)材料一中的“北美 13 个殖民地”宣告独立的文件是《 》,材料一中 的“大宗主国”指的是 。(2 分) 材料二 宣言规定:自 1863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可 以参加联邦军。 (2)据材料二,该宣言是是什么文献?(1 分)颁布该宣言的总统如图所示,他是谁?(1 分) 材料三 1932 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 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实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 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3)材料三中的“大萧条”指什么?(1 分)罗斯福的“试验”指什么?(1 分)?试验的中 心措施是什么?(1 分) (4)通过这次探究,相信你一定有不少的启示,那么你对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建 议?(2 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过多的干预着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 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为了二十世纪 80 年代中期,中国国有企 业改革的最强音。政府对此让权放利,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 分开,进行利税改革等。中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材料二 20 世纪 30 年代初,美国经济学界已经流行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其中影响较大 的是“芝加哥学派”。该学派主张危机时期实行国家调节,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 举办公共工程以消灭失业。罗斯福在实施新政的过程中采纳了部分思想。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有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是什么?(1 分)结合材料一归纳政府是怎样给 企业“松绑”的?(2 分) 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 分)请举例说明新政措施中采用了“芝 加哥学派”的部分思想。(1 分) 根据两则材料归纳两大改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 分) 35、【改革促进发展】(5 分)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图三位历史人物是 20 世纪以来最杰出的改 革家。 图一:列宁 图二:罗斯福 图三: 邓小平 图一中的政治家最先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政策名称是什么?(1 分) 图二中的人物进行了什么改革?其改革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最大的创新是什么?(3 分) 图三中的人物在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其中在农村的改革采取了什么形式?(1 分) 36、美国 200 多年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世界近现代文明的脚步。为进一步了解美国文明发展的 历程,请你参加下面的历史小论坛——“美国发展之路”探究活动。 【独立·统一篇】 2008 年,由 8 位英国顶尖国际和政治评论员组成的一个专家委员会对 43 位美国总统分别以 “最差”、“平庸”、“好”、“最伟大”等不同的标准进行了排名,在其公布的“最伟大 总统”排名中,亚伯拉罕·林肯和乔治·华盛顿分列第一和第二,富兰克林·罗斯福排名第 三。 (1)依据史实,概括指出华盛顿和林肯被评为美国“最伟大总统”的原因。(4 分) 【创新·富强篇】 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都走在了西方世界的最前列。20 世纪 二三十年代,罗斯福创新性地采取对策应对经济危机,取得了显著成效。当今美国人才济济, 全球一半多的科技发明出自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20 世纪后期凭借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成为超级大国。 (2)在科技创新上,举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两项,并指出美国在第三次 科技革命中的地位及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4 分)在制度创新上,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 举措被称作什么?其中心措施、显著特点分别是什么?(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发展三个不同阶段的表现(特 点),完成下表:(3 分) 时间(阶段) 原因 表现(特点) 五六十年代 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 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七八十年代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日益显露,受经济危机 打击;通货膨胀;债务负担沉重 90 年代 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 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 完成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感悟·启示篇】 (4)纵观“美国发展之路”,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 分) 37、【危机与发展】(6 分)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高潮,也经历过低潮,有发展也会有 危机,如何应对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危机带来的压迫,这需要智慧。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一 个大国,它先后在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上经历了两次政治危机,在经济上经历了四次危 机…… 请回答:(1)美国化解本国政治危机的两大事件是什么?(2 分) (2)面对第一次经济危机,美国是怎样应对的?(1 分)其中富有创造性的措施是什么? (1 分) (3)同样的危机出现在德国、日本,它们应对危机的措施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危害?(1 分) (4)危机有经济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也有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如何应对方方面面的 危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假如中国也面对危机,请你为政府建言献策,针对危机提一条 合理化的建议。(1 分) 38、【美国的崛起】(8 分) 被称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诞生至今只有 230 多年的历史,然而其诞生和发展却走过了 不平凡的历程。 请回答: (1)19 世纪 60 年代前美国在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先后遇到过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严重障碍, 这些障碍是什么?(2 分) (2)在扫除这些障碍的过程中各通过了哪些法律文献?(2 分) (3)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为度过难关而采取的措施中有 何创新之处?(1 分) (4)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请写出第三个阶段的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1 分) (5)从美国发展史上,你可以看出美国成为世界的强国的基本条件有哪些?(2 分) 39、统治者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 分)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⑴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改革有何意义?(2 分)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 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 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 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现 象的原因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一点。(2 分) 材料三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 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⑶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2 分) 材料四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 则 来 调 整 国 家 的 产 品 生 产 和 分 配 。 现 实 生 活 说 明 我 们 错 了。 ——列宁 ⑷材料四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1 分) 材料五 1933 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 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 页。” ——《大国崛起·美国》 ⑸材料五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1 分) 40、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国外改革的历史,推进中国 的改革向深层次发展,九年级(2)班组织了一次有关改革问题的探究。请你与同学们一起展 开讨论。同学们通过一定的途径收集到了以下资料:(8 分) 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为了办主题班会,假若你是该班的同学,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至少回答一 种途径)(1 分) (2)图一的改革家进行了一次改革,与其同一时期的日本也进行了一次同样性质的改革,从 这两国的历史发展来看,改革对两国的影响有什么共同之处?(1 分) (3)图二的改革家最先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使该国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国民经济 得到恢复和发展,请问他的探索是什么?(1 分) (4)图三的改革家实施了新政,这次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新”体现在何处?(2 分) (5)图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指引下,改革开放 33 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 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 33 年的起点是什么?(1 分) (6)在改革过程中,一些国家探索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 成功,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走 道路。(1 分) (7)学习历史最终目的是获得感悟,启迪今天。从这次探究“改革之路”的班会活动中,你 获得了哪些启迪?(1 分) 4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美国国会于 2008 年 10 月 3 日通过了由布什政府提出的总额达 7000 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布 什赞扬众议院当天通过救援方案,称该方案对帮助美国经济抵御金融风暴意义重大。他说, 他信仰自由市场制度,认为政府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进行干预,这份救援方案代表了政府为 缓解不断扩大的信贷危机所采取的“决定性行动”。 ——摘自新华网 (1)这场金融风暴是由 2007 年 2 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起的,并迅速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 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股市大跌,众多知名的大投资银行纷纷破产倒闭。这让我们很容易想 起上个世纪那场经济大危机,请问那场经济危机的特点是什么?(3 分) (2)面对这场金融风暴,布什政府提出了总额达 7000 亿美元的救市方案。这是典型的政府干 预 经济,但这并不是布什的天才构想,你知道是谁开创了这个先河吗?(1 分)他的目的是什么? (1 分)中心措施是什么?(1 分) (3)同样是面对上个世纪那场经济危机,德国和日本却采取了与美国不同的方式。请问它是 什么方式? 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2 分) 4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 材料一: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 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材料二:这部 1804 年正式实施的《民法典》,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 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法典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 19 世纪前期,法 典起到了打击欧洲封建势力,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作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1933 年 6 月 16 日美国颁布了一部法律,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由国家调节各企业 主之间的关系。二是由国家出面调整劳资关系。三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社会购买力。 材料四: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 1954 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 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它规定,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 活动准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文件是由哪一机构颁布?其目的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3 分) ⑵材料二中的这部法典是由谁主持制订的?材料中认为这部法典颁布后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中提到的“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延续了法国历史上哪一部文献的精神? (3 分) ⑶材料三中“一部法律”是指哪一法律文件?从材料中能看出这部法律有何特点?(2 分) ⑷材料四提到的“第四部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分析材料,说一说它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请你写出一部直接维护初中生利益的法律。(3 分) ⑸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1 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个后来成为世界争霸对手的苏联和美国都先后面临严重的 经济、政治危机。他们为了抗衡危机、挽救国家现有的政治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经济、 社会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在苏联,列宁 1921 年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地 推行新经济政策;当美国经历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后,刚上任的罗斯福总统就迅速地 施行新政,使美国得以摆脱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在不同程 度上明显带有市场经济色彩,对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 国家来说,这两个政策走发挥过重要作用。在推行的过程中,他们都在各自国内遇到相当大 的阻力,但当时的领导人以他们的远见卓识,力排众议地推行新政,都发挥了他们各自应有 的历史作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列宁的主要历史功绩(至少两点)。 (2)判断下列关于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的打“×”。 ①这场经济危机首先从意大利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这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③这次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高涨。 ④这次经济危机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 激烈和尖锐。 ⑤这场经济危机是德、意、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3)依据材料,指出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 (4)通过学习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等,你对改革有何认识? 44、材料一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国, 然后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到 1933 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 40%,各国的工业产量 倒退到 19 世纪末的水平,失业工人达到 3000 多万。 材料二 2008 年,美国再次感冒并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扩散。美国总统奥巴马促使国会通 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7870 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等一系列救市措施。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感冒”指的是什么?(1 分) (2)美国医治材料一的“感冒”的药方是什么?距今多少周年?(2 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在这 2 次应对“感冒”的药方上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什么?为什么美国不能从根本上医治这种“感冒”?(2 分) (4)面对当前的世界性“感冒”,请你给我国政府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1 分) 45、以下表述是从图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违背了图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 在括号内划“×”;是图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〇”。 (1)四幅图反映了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危害性大。 ( ) (2)此次经济危机只沉重打击了美、德、日三国。 ( ) (3)美国为摆脱危机进行改革,实行了新政。 ( ) (4)德国为摆脱危机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道路。 ( ) (5)此次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贸易额缩减了三分之一。( ) 试卷答案 1.A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危机,图片中反应的是失业无家可归的情况,这是在 1929 年 至 1933 年经济危机中发生的,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 B 项,其他错误。 3.【解析】本题考查的美国的经济政策,题目中要求的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政策,根 据所学在经济危机之后罗斯福开创的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选择 D 项,A 错误 B 是苏联的 C 是美国 30 年代以前的政策。 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其内容是国家干预经济,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所以 选择 D 项,ABC 项是该政策的意义。 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危机的特点,根据所学 D 项是该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是特点。 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在其内容当中复兴工业是关键,属于课本基础的考查, 其他选项不是最主要的。 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其中其核心措施是在工业方面,所以正确的是 A 项, B 错误 CD 属于明治维新的内容。 8.【解析】略 9.B 10.D 11.C 12.A 13.C 14.D 15.B 16.B 17.D 18.C 19.A 20.A 21. 核心: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 基础:《全国工业复兴法》 22.德莱赛 23. (1)、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 分) 最重要的成果:使美国实现 了国家的独立。(2 分) (2)、南方奴隶制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 分)南北战争.(1 分) 提供了大量 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2 分) (3)爱迪生发明电灯。(1 分,答爱迪生发明电报、电车、电影等亦可)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 分,答福特发明四轮汽车,建造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亦可) (4)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 分) (5)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发展①要取得民族解放和独立;②必须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③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科技;④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2 分,只要答到其中任何两点 即可) 24.背景: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内容:①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以《工业复兴法》为指导;②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 信用;③整顿农业;④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25. 26. (1)秦始皇(1 分)郡县制(1 分) (2)君主立宪制(1 分)《权利法案》(1 分) (3)新经济政策(1 分)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1 分) (4)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 分)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1 分) (5)言之有理即可(1 分) 2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1929 年至 1933 年的经济危机及新政 (1)材料中展现的是经济危机但是并没有指出其是否从美国爆发; (2)通过图一可以看出工业指数的下降和失业人口的增加; (3)图中展现的是美国的经济,但资本主义经济在 1933 年并不是最低谷; (4)材料中没有体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5)材料中 1939 年美国的国民生产的总值的增加表明经济得以恢复。 28.【解析】本题考查的中美的经济发展政策(1)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根据课本即 可答出该法令,然后答出其意义,起到的是核心的作用(2)考查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其 中改革包括农村和城市,开放是逐步推进的,然后归纳得出改革开放的逐渐性,稳步前进的 特点。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3)答出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改革的历史意义(4)本问属 于开放性试题,言之合理即可。 29.【解析】本题考查的苏美的经济建设,(1)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然后根据所学 判断然后说明理由,答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展示即可(2)考查斯大林体制的成就标志等, 根据课本可以做出(3)考查的是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4)启示一 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借鉴吸收即可。 30. (1)图 2:德国法西斯利用人们的不满,取得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成为发动战争的策 源地。图 3: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 福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使美国逐渐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 (4 分)。 (2)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1937 年日本占领南京后,进行了灭绝人性 的大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4 分) (3)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2 分) 31.(1)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 分) (2)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1 分) (3)罗斯福(1 分) (4)日本偷袭珍珠港或珍珠港海战;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或达到最大) (2 分) (5)1787 美国宪法(1 分) 32.(1)一方面,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资产阶 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度。(2 分) (2)美国南北双方因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严重对立,国内矛盾重重。颁布了《解放黑人奴 隶宣言》 (2 分) (3)经济大危机把世界引向动荡不安,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把世界引向战争。国家干预经济 (2 分) (4)新政借签了斯大林的计划经济的手段。它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目的还 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长远利益,所以它最终还是能被国会通过的。(2 分) (5)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 分) 33.(1)《独立宣言》。(1 分)英国。(1 分)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 分)林肯。(1 分) (3)1929-193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 分)实行罗斯福新政。(1 分)对工业进行调整,通 过《国家工业复兴法》。(1 分) (4)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国家,改革要适合国情等。 (言之有理即可,2 分) 34. (1) 政府过多的干预 ①让权放利;②扩大企业自主权;③政企分开;④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⑤进行利税改革。 (任答两点即可) (2)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工代赈。 (3)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5. (1)新经济政策(1 分) (2)罗斯福新政(1 分) 对工业的调整(1 分)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 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 36.(1)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或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或成为开国元勋);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或推动制定了 1787 年宪法,或开创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林肯领导了解放黑人奴隶的斗争(或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或打败了叛乱 的南方,或使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 (2)重大发明:电灯、汽车、飞机。(答出两项即可) 地位:源头(起源地、引领国、先 导)。(答出其意即可)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称作: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对 工业的调整(或颁布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 显著特点: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五六十年代:繁荣(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尤其繁荣)。七八十年代:危机和调整(70 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 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制约)。90 年代:新经济出现(持续稳 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4)美利坚民族具有反抗精神;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国家统一可 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适当的政策调整或改革能推动社会进步;杰出人物能推动历史 发展等。(答出其一即可) 37. (1)美国独立战争;(1 分)美国南北战争(1 分)。 (2)实施罗斯福新政;(1 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 分)。 (3)引发了二战,破坏了世界和平,给人类带来了灾难。(1 分) (4)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言之有理即可给 1 分) 38.(1)英国的殖民统治(1 分) 奴隶制度(1 分)(评分说明:注意对应关系,不对应不 得分,共 2 分。) (2)《独立宣言》(1 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或《宅地法》。(1 分)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1 分) (4)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1 分) (5)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制度实施和创新;杰出人物的正确领导。 39. ⑴商鞅变法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分) ⑵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 分) ①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②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③南方相对稳 定的社会环境;④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⑤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一点即 可)(1 分) ⑶闭关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①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 展;②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③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④不能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答 出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2 分) ⑷新经济政策 ⑸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或“罗斯福新政”) 40. (1)互联网、课本、专业书籍、音像资料、查图书馆资料等。(其中一点即可)1 分) (2)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 分) (3)新经济政策。(1 分) (4)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 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2 分) (5)十一届三中全会。(2 分) (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 分) (7)改革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要从社会实际出发;(回答合理即可)(1 分) 41. (1)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3 分) (2)罗斯福(1 分); 目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1 分)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1 分) (3) 法西斯道路(或者: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外侵略扩张,转嫁经济危机)(任答一点都给 1 分);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或者:引发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给世界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任答对一点都给 1 分) 42. (1)议会(或答:英国议会)(1 分),限制国王的权利(或答:限制王权)(1 分),使英国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或答:确立君主立宪制)(1 分); (2)拿破仑(1 分),打击欧洲封建势力,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两句写到其中的一句 即可得分,答案要来自材料)(1 分),《人权宣言》(1 分); (3)《国家工业复兴法》(1 分),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或答:国家 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 分); (4)1982 年(1 分),国家的根本大法(或答:国家法律的根本/核心)(1 分),《义务教育 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写出其一即可得分(1 分); (5)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进步。/法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言之 有理即可得分,共 1 分) 43.(1)领导十月革命;实施新经济政策。 (2) ①×; ②√; ③×; ④×; ⑤×。 (3)改革都带有市场经济色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国家经济全面复苏;改革中都遇到 阻力;领导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4)改革要符合国情;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创新等。(有理即可) 44. (1)1929—1933 年经济危机(1 分); (2)罗斯福新政(1 分);80 周年(1 分)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 分)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1 分) (4)①加强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与合作;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 观调控与管理;④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⑤大力发展经济;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言之 有理即可。答对任意一点可得 1 分)(1 分) 45. (1)√ (2)╳ (3)√ (4)○ (5)╳ 经济重心的南移附详细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发展 2、“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上 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文景之治局面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开元盛世局面 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完成分别是在 A.秦汉时期、北宋 B.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宋 C.秦汉时期、南宋 D.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宋 4、“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B.苏湖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 C.宋朝粮食产量非常大 D.苏湖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 5、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沿海农民常年出海经商 B.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 C.宋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 D.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6、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7、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墓碑的重要港口是 ( ) 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福州 8、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A.都护府 B.市舶司 C.中书省 D.宣政院 9、下列叙述错误是 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B.茶树的种植遍及大江南北 C.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D.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首位 10、下列经济发展成就发生在南宋的是 A.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B.棉纺织业发展到长江流域 C.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D.景德镇制瓷业兴起 1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自北向南逐渐南移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调整政策 B.南北地理环境的变化 C.南方贸易发达 D.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1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3、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时代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 D.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15、宋朝粮食产量居首位的是( )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水稻 16、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史记》)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 C.“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17、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两宋时期,下列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 的是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18、下面的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 时期应该是( ) A.东汉 B.南朝 C.唐朝 D.南宋 19、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最准确的理解是 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 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 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 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 20、史书上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说法,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 A.隋朝 B.明朝 C.南宋 D.元朝 二、填空题() 21、填空补缺(10 分,每空 1 分,错别字不得分) 【小题 1】唐太宗在位时任命富于谋略的__________和善断大事的_________做宰相,人称 _________。 【小题 2】 隋朝大运河北至 ,南至 。 【小题 3】 唐朝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了 ,还创制了新的灌溉 工具 。 【小题 4】 前期, 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是 。 22、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7 分) 1、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 2、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的灌田工具是 3、北宋司马光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4、宋代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5、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6、明朝中期,__________到浙东沿海抗倭,取得了九战九捷的战绩 7 、 清 朝 时 代 表 中 央 政 府 与 达 赖 、 班 禅 共 同 管 理 西 藏 的 是 23、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 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在主要港口设置 ,加以管理。 24、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 ▲ 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 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 ▲ ,加以管理。 25、 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也成为我国制瓷 业重心。浙江___________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26、 前期, 地区出现的 是世界上最 早的纸币。 27 、 从 中 后 期 开 始 的 经 济 重 心 南 移 到 完成。 2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四川地区出现的 。 29 、 宋 代 是 中 国 瓷 器 史 上 的 辉 煌 时 代 。 浙 江 哥 窑 烧 制 的 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后发展为瓷都的 是 。 30、如图 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见右图),其上面的文字“半两” 的字体 是全国统一规范的文字;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 ,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五、问答题() 31、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 七、综合题() 32、统治者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 分)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⑴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改革有何意义?(2 分)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 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 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 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现 象的原因很多,请写出其中的一点。(2 分) 材料三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 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⑶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2 分) 材料四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 则 来 调 整 国 家 的 产 品 生 产 和 分 配 。 现 实 生 活 说 明 我 们 错 了。 ——列宁 ⑷材料四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1 分) 材料五 1933 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 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 页。” ——《大国崛起·美国》 ⑸材料五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指的是什么?(1 分) 33、统治者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改革的措施?(1 分) 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景象?(1 分) 材料三: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 京送运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一点)(2 分) 材料四: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五:日本的新统治者(明治政府)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 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4)材料四、五所述两个历史事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2 分) (5)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国曾出现重大失误,造成国民经 济的严重困难,请问这一失误是什么?(1 分) 34、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大分裂时期,造成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 量南迁,从而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从东晋南朝开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宋元 时期,南移的过程最终完成。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南方的原因有哪些? 35、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统一后,605 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 一。图为隋朝大运河地图。 材料三:《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 天下足。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3 分)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 分) 36、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 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 发展和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料 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审舶司 加以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 1 ) 请 你 为 材 料 一 拟 一 个 合 适 的 图 名 : ( 2 分) ,围绕这幅图所反映 的重大历史活动有何意义?(3 分) (2)材料二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国家,用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三个国家分别是: ①(1 分) ,②(1 分) , ③(1 分) 。 史实:(3 分) (3)材料三反映出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 3 点)(3 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 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 材料二:据法国史学家谢和耐的著作《南宋社会生活史》写道:(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 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 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 外之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 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3 分) 38、材料题。 材料一:宋代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 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 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 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 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四:中古西欧城市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 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 建制度起头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依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二、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代经济的发展?(4 分)说明了什么?(1 分) (2)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1 分)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2 分) (3)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时,有哪些相同点?(2 分) 39、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材料二:元末反映草原地区蒙汉民族生活的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时期的谚语?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有何变化? (2)材料二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它与元朝统一有何关系? 40、下面是奇奇和小明同学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讨论,请你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 奇奇:“小明,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而不在繁 华的都城东京产生呢?” 小明:“这个问题讲起来很复杂,不过,你需要明白几点:第一,‘交子’最早是由民间发行 的纸币,而非官方发行,它不在东京流行就比较正常;第二,‘交子’出现在四川,有深刻 的历史渊源。北宋建立以前,我国曾出现过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当时,中原地区的许多达 官贵人为逃避战乱,携带资产来到地处偏僻、资源富饶的四川定居,于是促成了四川经济的 发展;至于第二嘛,你看看书就会明白。” 疑难问题一:你能否结合北宋的经济状况与四川的地理环境,将“交子”产生的其他原因分 析一下。 奇奇:我觉得宋朝商人只需向政府交税,其社会地位比其他朝代的商人的地位都要高。现在, 我们国家搞市场经济,经商致富是受人欢迎的。历史上,“士农工商”,商人在社会各阶层 中怎么会排列最末一位? 小明:“宋朝,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和宋政府为增加收入而重视商品经济发展有必然 联系。至于历史上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是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的结果。” 疑难问题二:小明的理解正确吗?“重农抑商”是什么政策?举例说明这项政策对商人限制的 表现。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不同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 19.8% 998 80.2% 唐代 392 43.2% 515 56.8% 北宋 1122 62.9% 662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根基、 基础)。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 问题一:分析材料一,西汉至唐朝时期,我国的统治中心在哪一地区?(1 分) 问题二:唐朝时,我国商业繁荣,大城市数量多,其中哪一个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 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市?(1 分)此城市在布局方面有何特点?(1 分) 问题三: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我国经济重心在宋朝时有何变化?(1 分)请简单分析发生 此变化的原因。(2 分) 问题四:宋朝经济繁荣,请列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2 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请回答: (1)宋高宗为什么说“市舶之利最厚”?宋朝对海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4 分) (2)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什么?(2 分)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______,南宋时期的纸币是 _______________(2 分) (4)通过学习宋朝的海外贸易政策,你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建议?(2 分) 43、材料一:(下图文字说明:这是 1974 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 船。该 船长为 34 米,宽 11 米,深 4 米左右,载重量 200 吨以上。)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 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广州、 是闻名世界的 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 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市舶:古代中国对 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请回答: (1)请在材料二的划线处填空。(4 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4 分) 〈答出 2 个要点〉 (3)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请利用材料二、三,分析其中的原因.(4 分)〈答出 2 个要点〉 44、请阅读有关中国古代江南开发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 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 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 “ 苏 湖 熟 , 天 下 足。” ——南宋《陆游集》 (1)材料一表明西汉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物资贫乏。那么材料二中说明我国江南地区 到南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 分)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4 分) 45、古代社会,人口是衡量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尺。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约) 年份 649 年 705 年 726 年 742 年 755 年 760 年 821 年 总 人 口 数 1900 万 3714 万 4141 万 4531 万 5291 万 1690 万 1576 万 材料二 部分朝代南方与北方人口对比表(约)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1)据材料一,说说从 649~755 年唐朝人口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 分)出现这一趋势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2)据材料一,说说从 755~821 年,唐朝的人口又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 分)出现这 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3)据材料二,说说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与北方的人口发展趋势有何不同?(2 分)这一发 展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出现了怎样的经济现象?(2 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封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什么?(2 分) 46、请你分析下面两段材料: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629 37.1% 材料二 “(宋朝)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1)上述材料能反映哪些问题?(2 分)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 分) (3)结合所学,试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 分) 47、阅读下列材料:(本小题 5 分)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 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什么问题?(1 分) (2)从材料二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 分)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至少写出两点)(2 分) 48、阅读下列材料:(6 分)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 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 数 郡 忘 饥。 ——《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 天 下 足。” 一一《陆游集》 材料四: 一——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南方经济的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出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 分) (2)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1 分) (3)举例说明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1 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这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有何启示? (2 分) 4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强劲发展,追溯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江南开发】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 千金之家。”——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 衣天下。”——南朝《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摘自南宋《陆游集》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 50、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 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__。(2 分)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地反映了宋代的( )(从三个选项中选一个,2 分)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 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 分)你认为这一现 象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2 分) 51、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安居乐业、辛勤 劳动。随着社会的渐趋和平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令人津津乐道的“盛世”。 (1)、你认为盛世有哪些指标?( 2 分) (2)、从夏商到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 移?( 2 分) (3)、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故都”指哪里? 是今何处?(1 分)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2 分) (4)、今天,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战略或措施?(2 分) 试卷答案 1.【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江南经济的发展,题目中涉及的是临安等超过东京这一比较 可见反应的经济重心的南移的结果,而 BCD 项只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不符合题意。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重心,题目中涉及的是东京依靠东南的经济支持,表现的 是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所以正确的是 D 项,ABC 项不是题目的意思。 3.D 4.A 5.B 6.C 7.B 8.B 9.B 10.C 11.D 12.A 13.C 14.B 15.D 16.C 17.B 18.D 19.C 20.C 21.31、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32、涿郡、余杭 33、曲辕犁、筒车 34、北宋、四川、交子 22.1、开元盛世 2、筒车 3、《资治通鉴》4、市舶司 5、回族 6、戚继光 7、驻藏大臣 23.遣唐使 市舶司 24.遣唐使 市舶司 25.宋 哥窑 26.北宋 四川 交子 27.唐朝 南宋 28.交子 29.冰裂纹瓷 景德镇 30.小篆(1 分)交子(1 分) 31. 原因 (1)北人南迁,提供了劳动力,带去了技术和种子 (2)南方政治环境相对安定 (3)南方的自然资源比较优越并且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 (4)统治者相对重视经济的发展 (5)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任意回答四点,每点 1.5 分 其他符合意思或相近亦可) 表现(1)主产于南方的水稻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苏州湖州成为闻名天下的“粮仓” (2)南方的棉纺织业,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造船业在全国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3)商业发展水平总体北方 (4)南方赋税收入所占比重超过北方(1.5 分×4 =6 分) 32. ⑴商鞅变法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分) ⑵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1 分) ①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②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③南方相对稳 定的社会环境;④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⑤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一点即 可)(1 分) ⑶闭关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①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 展;②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③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④不能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答 出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2 分) ⑷新经济政策 ⑸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或“罗斯福新政”) 33. (1)商鞅变法(1 分) (2)开元盛世(1 分) (3)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1 分)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 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有利的自 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 1 分)。 (4)发展农工商业(1 分);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 技术,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 分)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 分) 34.【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 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另外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 者的重视等也是原因,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过程给我们很大 的启示: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和平,科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 件,统治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措施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35. (1)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 分) (2)两宋时期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或答: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 到长江流域)。(3 分) 36. (1)图名(2 分): 丝绸之路(或汉朝对外交通 图) 意义(3 分): 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汉朝对边境地区的管辖。 (2)国家①(1 分): 天竺 ,②(1 分) 新罗 ,③(1 分) 日本 。 史实:(写出一个国家的即可)(3 分) ①天竺:玄奘西游“取 经”。 ②新罗: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建政治制度、科举制,引入中国 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音乐传入中 国。 ③日本: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日本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到唐学习中国文化(仿唐制进行政 治 改革,参照汉字创日本文字、生活习俗汉化 等)。 (3)原因(3 分)(至少答出 3 点) 政治经济中心南移;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阻碍及战乱。 37. (1)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加强两国交流。(2 分,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2)①宋朝时农业发展。发明了新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②宋朝时手工业发 展。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制瓷业发展,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采煤技术领先世界;造 船业在当时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指南针。③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 早的纸币“交子”。④海外贸易兴盛。泉州,广州,明州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⑤宋代 城市中已打破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沿街设立店铺。⑥出现娱乐场所“瓦肆”,市民生活 丰富多彩。⑦喝茶、饮酒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⑧有春节(或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传统节日等。(此问较为开放,只要列出答案符合题意即可,答出一个方面得 1 分,共计 3 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38.【解析】本题考查的宋朝时期的经济的发展,(1)要求学生分别总结三个材料的主要反 映的意义答出即可,说明宋朝经济的发展(2)注意关键词语“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 心出现的,”“对封建制度起头瓦解作用”“ 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3)考查学生对 以上材料的理解和概况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39. (1)南宋,(1 分)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 分) (2)蒙汉两族的差异越来越小,(2 分) 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3 分) 40. 答:①交子携带方便,有利于经济交流;外贸发达,铜钱大量外流,纸币可补充货币流通量 的不足。 ②正确。我国的传统政策是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农业生产,限制商 业的发展,统称“重农抑商”政策。例子:服饰上与农民不同;对商家征收高额税收等。 41. 问题一:北方地区(1 分) 问题二:长安(1 分)坊市分开(1 分) 问题三:南宋时,经济重心正式南移(1 分)原因:①.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 ②人口南 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优越;④农业引进新品种。(答对两点即可得 2 分) 问题四:例子:农业方面:“苏湖熟,天下足” 手工业方面:丝织业、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瓷都(2 分) 商业方面:开封、临安商业繁荣 对外:海外贸易频繁,设市舶司管理(答对两点即可得 2 分) 42. (1)通过海外贸易获取了大量的财政收入。(2 分) 鼓励政策。(2 分) (2)市舶司。(2 分) (3)交子 会子(2 分) (4)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2 分) 43.(1)市舶司、泉州(4 分) (2)中国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能战胜惊涛骇浪;(2 分)船上装有 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2 分) (3)海外贸易获利丰厚(2 分)政府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2 分)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 44. 1)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说出其中任何一项变化, 能体现其发展和开发即可) (2)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 已转移到南方。(能说出其中两点或其他意思相近的皆可) 45.(1)持续增加;(2 分)唐朝前期统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2 分)(意思相近即 可) (2)急剧减少:(2 分)安史之乱的打击,唐朝社会开始动荡,经济衰退。(2 分)(意思相 近即可) (3)南方人口增加,占全国人口比重上升;北方人口减少,占全国人口比重下降;(2 分) 经济重心在逐渐南移。(2 分) (4)政治安定。(2 分)(意思相近即可) 46. (1)(2 分)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 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2 分)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3)(2 分)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带来了先进的生 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 47.(1)北农南迁,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 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等。 48. (1) 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业不发达;发展: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 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 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 北方。 (3)交子的出现 (4)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进步 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49. (1)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 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能说出其中任何一项变化, 体现发展、开发即可) (2)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 已转移到南方。(能说出其中一点或其他意思相近的皆可) (3)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 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须答出其中或其 他言之成理的两个要点,北方人口南迁为必答点) 50. (1)纸币; (2)C (3)现象: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 劳动力。③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措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启示: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重视科技进步;保护自然 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51.(1)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2)北民南迁;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的自然和政治环境;南方统治者重视。 (3)东京、开封、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4)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等。 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卷--开元盛世附详细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其治国举措的共同点是 A.设节度使 B.抗击突厥 C.建立行省制度 D.重用人才 3、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 是 地 动 仪 模 型 曲 辕 犁 筒 车 模 型 《水经注》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同贞观时期相比 A.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B.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C.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D.国家政权更加稳固 5、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汉武帝 8.北魏孝文帝 C.唐玄宗 D.忽必烈 6、俗话说“开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7、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作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 创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耧车 B.翻车 C.水排 D.曲轅犁 8、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这是因为 A.她的年号叫贞观 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 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 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 9、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临朝听政,开创殿试 C.重用人才,奖励生产 D.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0、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是在( )统治时期 A.唐高祖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11、唐朝诗人孟郊的著名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的“线”绝不可能是①麻 线②丝线③棉线④尼龙线( ) A.①② B.③④ C.④① D.②③ 12、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 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大大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3、杜甫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段盛世出现在谁统治时期(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14、下图是唐朝时期使用的农具——筒车,它的功能是 A.纺织 B.鼓风 C.灌溉 D.垦荒 15、开元盛世是在( )统治时期 A.唐高祖 B.唐太祖 C.武则天 D.唐玄宗 16、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A.契丹萧太后 B.慈禧太后 C.武则天 D.吕后 17、则予以升迁;否则“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体现了武则天 A.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 C.重视农业生产 D.善于纳谏 18、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19、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资冶通鉴》对她的评价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 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当时“亦竞为之用”的“英贤”有( ) A.房玄龄、杜如晦 B.姚崇、宋璟 C.卫青、霍去病 D.安禄山、史思明 20、“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二、填空题() 21、填空补缺(10 分,每空 1 分,错别字不得分) 【小题 1】唐太宗在位时任命富于谋略的__________和善断大事的_________做宰相,人称 _________。 【小题 2】 隋朝大运河北至 ,南至 。 【小题 3】 唐朝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了 ,还创制了新的灌溉 工具 。 【小题 4】 前期, 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是 。 22 、 和 先 后 在 西 突 厥 地 区 设 立 和 ,对今新疆地区进行管辖。 23 、 “ 房 谋 杜 断 ” 中 , “ 房 谋 ” 是 指 ; “ 杜 断 ” 是 指 。 24、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7 分) 1、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 2、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的灌田工具是 3、北宋司马光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4、宋代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5、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6、明朝中期,__________到浙东沿海抗倭,取得了九战九捷的战绩 7 、 清 朝 时 代 表 中 央 政 府 与 达 赖 、 班 禅 共 同 管 理 西 藏 的 是 25、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她改唐为 。 26、开元盛世是在 的统治时期。 27、唐朝灭亡的时间是 。 五、问答题() 七、综合题() 28、统治者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改革的措施?(1 分) 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景象?(1 分) 材料三: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 京送运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一点)(2 分) 材料四: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五:日本的新统治者(明治政府)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 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4)材料四、五所述两个历史事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2 分) (5)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我国曾出现重大失误,造成国民经 济的严重困难,请问这一失误是什么?(1 分) 29、以下是莉莉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用表格法整理的内容,请帮她补全中国西汉、唐朝和 清朝出现的三个历史事件。(3 分) 沟通中西交通的陆路通道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0、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 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盛世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1 分)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 的内容?(1 分)唐朝另外一位君主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史称?(1 分) 【技术创新】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 A 和图 B 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 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2 分)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 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 “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1 分)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1 分) 【开放交流】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4)郭沫诺这首诗盛赞的是谁?(1 分)反映的是当时中国与哪国交往的史实?(1 分) (5)以下能反映唐朝时期社会发展最显著特点的是( )(2 分) A.政权分立 B.繁荣开放 C.统一浪潮 D.社会危机 (6)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3 分) 31、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贞观之风一朝重振” 材料三: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 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顿难(不 得志),顾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延页)卢怀慎等守正之 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瑞士,而近小人。” —— 《旧唐书·宪宗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3 分) (2)他统治时期采取哪些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重振?(4 分)同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3 分) (3)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3 分) 32、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七年级 5 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 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制度创新篇 (1)唐朝已经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制度?(2 分) 和谐盛世篇 (2)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 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4 分) 民族关系篇 (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 试举一例说明。(2 分) 对外关系篇 (4)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往来比较频繁,试举两例说明。(4 分) 科技篇 (5)唐朝时一项重要的科技发明节约了时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请问这项科技发明是 什么?(2 分) 艺术篇 (6)请列举隋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艺术宝库。(2 分) 启示篇 (7)唐朝的繁盛给后人什么历史启示?(2 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材料一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 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 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 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 , 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 “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娟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 百余万缗(mi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户,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卷五一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3 分)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2 分)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1 分) 34、【梦回盛世大唐】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1)唐太宗为体现上述采取哪些措施?(2 分) 【盛世经济】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手工业发达。列举唐朝农业生产工具创制两件。 【海内知己】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 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3)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至少举出三件史实) 35、分析说明题(16 分)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2 分) (2)列举盛世经济的表现(4 分) 先 进 生 产 工 具 : 精 美 陶 瓷 器: 材料二:“自从贵王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材料三:“唐人不仅喜爱胡食,还喜穿胡服,戴胡帽,穿胡靴” (3)“贵王和亲”指什么事件?(2 分) (4)两则材料反映了盛唐习俗有什么样的特点?(2 分) 材料四:唐帝国以其博大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精华。 (5)列举唐朝中外交流的两件大事(4 分) (6)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隋唐时期的特征是什么?(2 分) 36、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1)材料一是哪位皇帝所说的话?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他认识到什么实质性的问题?(2 分) (2)材料二描写的是怎样的社会景象?出现于哪个皇帝统治前期。(4 分) (3)材料中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两个盛世分别是什么?出现盛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 分) 37、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探索任务。 步骤一 走近历史,欣赏“和谐”篇章 (1)列举古代中国出现的“治世”和“盛世”。(至少两例)(2 分) (2)“人和自然”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基础。诗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的“李 太守”是指 ,他修建的 是“人与自然”结合最 好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2 分) (3)“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精髓。写出下表中体现这一思想的著名思想家。 (3 分) 思想言论 “仁者爱人”“为政以 德” “ 兼 爱 ”“ 非 攻” “ 仁 政 ”“ 民 贵 君 轻” 思想家 步骤二 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和平交往”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本质属性。说说当今世界威胁和平与安全的因素有哪 些?(2 分) (5)战争是影响世界和谐发展的最大障碍。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空前浩劫,请分析两次世 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战后各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什么趋 势?(4 分) 步骤三 学史明智,描绘“和谐”人生 (6)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人类仍面临着许多不和谐问题。对此应该如 何做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和谐,谈谈你的设想。(2 分) 38、(13 分)隋唐时期,中华民族意无穷的魅力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和平繁荣的和谐社会景象。 据此完成下列主题探究的问题: 【政通人和的盛世】 ⑴大唐时期,社会经济呈现整体繁荣上升的态势,出现了著名的盛世局面。请列举出一个, 并写出当时在位的皇帝为此所采取的措施。(4 分) 【沿用千年的制度】 ⑵隋唐时期开创的考试选官制度为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统治阶级广选人 才创造了一种机制。请写出这一制度的名称,并简单评价它的出现所产生的积极影响。(3 分) 【和善友好的交往】 ⑶隋唐时期,中原与国内各民族保持密切联系,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的 发展。请你“用事实说话”,分别举出唐朝时与吐蕃保持密切联系以及与日本友好交往的事 例(各举一列)。(4 分) ⑷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唐朝时“和平繁荣的和谐社会景象”?请你自拟一个主题,并举 出一项与这一主题相符的史实。(2 分) 主题:【 】 史实: 39、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 惧!” 材料二、“以铜做镜,可整衣冠;以史做镜,可见兴旺;以人为镜,可知得失。朕常宝此三 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材料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五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 乐。” ——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请回答: (1)材料一至材料四皆出自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之口,请说出他的名字。并说出历史上 称他的统治为什么?(2 分) (2)结合材料一,说说看这位君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2 分)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这位君主有什么样的品质?(2 分) (4)材料三所涉及的是这一时期的什么制度?这位皇帝为这一制度的完善做了什么?(4 分) (5)材料四说明这位君主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 分) (6)材料五“先皇帝”时发生了什么类似的历史事件?材料中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哪 两家的关系?这些事件带来了什么后果?(3 分) 40、如图,中国发达的古代农耕文明令所有的炎黄子孙引以为豪。领先世界千年之久的中华 文明正是建立在发达的古代农业的基础之上。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民谚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元世祖登基之初,诏告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代发明的两种新农具极大地推动了农耕技术的发展。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 两种农具的名称。(2 分) (2)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得益于该地引进的什么水稻优良品种?材料二表现 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该现象最终完成于哪个朝代?(2 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1 分) 41、如图,唐朝(618 年~907 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 盛的时代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近唐朝的帝王,一起感悟唐朝历史,领略唐朝皇帝的风采。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1)请指出唐朝出现的两次盛世局面及当时在位的皇帝。(4 分) (2)通过比较,说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2 分) (3)他们继承并完善了隋朝创立的哪些制度,举两例说明(2 分) (4)你最佩服其中的哪一位?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 分) 42 、 武 周 政 治 为 唐 代 中 期 的 繁 荣 起 了 承 前 启 后 的 作 用。 ( ) 43 、 武 则 天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唯 一 的 女 皇 帝。 ( ) 44、辨别下列的史实的正误,在题目的【 】内打√,错的打 X 并改正。 【 】(1)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 】(2)“满壁风动”是对龙门石窟的高度评价。 【 】(3)北宋时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场所叫“瓦舍”。 【 】(4)1141 年宋金达成议和,金向南宋称臣,南宋给金岁币。 45、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的名字 (1)唯一女皇,贞观遗风。 (2)勇于进谏,一面镜子。 (3)历经千辛,西天取经。 (4)发动兵变,建立北宋。 (5)统一女真,定都会宁。 (6)北宋名相,澶州抗辽。 46、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炎黄子孙取得了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 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民谚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的重要表现,请写出图一、图二农用工具名称。 (4 分) (2)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太湖流域在当时农业生产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2 分)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该地从哪里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2 分) (3)你能依据两则材料说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发达的原因是什么?(4 分) 47、“和为贵,谐为美”,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社会理想。隋唐时期的各种制 度和政策,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依然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第 5、6 小题各 2 分,其余小题均各为 4 分) 【走进隋唐,追寻社会和谐】 (1)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课本中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3)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吐蕃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4)国家与国家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 (5)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 (6)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通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 【感悟隋唐,概括时代特点】 (7)请写出隋唐时期的时代特点。结合此特点,阐述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 长治久安。 试卷答案 1.【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唐玄宗 前期的统治,所以 C 项中的开元一词正符合题意,BD 项是宋词,A 项不是唐玄宗时期的景象, 排除。 2.【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代三位君主共同点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善于纳谏, 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姚崇宋 景为相,发展农业生产,创立武举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唐朝进入全盛 时期,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姚崇为相,唐玄宗尤其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人们称开元盛世,因此他们的共同点是重用 人才,本题选 D。 考点:唐朝三位君主的共同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对人才的重用是政治得失 的重要条件,魏征对朝政失误的批评,对贞观政治纠谬补缺,多所裨益。太宗已感到自己不 可一日离开他。太宗曾把魏征比作良匠,自己比作金子,金子原在矿石里,它之所以称贵, 是由“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3.D 4.C 5.【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唐朝的历史,根据课本,在唐玄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 被后人称之为开元盛世,所以正确的是 C 项,BDA 项的人物不符合题意。 6.【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饮茶盛行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开元年间,茶叶生产在江 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风气在全国盛行,本题选 D。 考点:饮茶盛行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茶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不 可少的一部分,该知识点也是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7.【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朝成就的认识,观察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农业生产工具曲 辕犁,曲辕犁的出现标志唐朝的农业生产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成就,因此本题选 D。 考点:唐朝农业发展的成就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归纳能力,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依赖 于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标志唐朝的农业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另外,同学们 要注意把筒车和三国时期出现的翻车进行对比,一个是灌溉工具,一个是动力装置,要注意 区分,不要混淆起来。 8.D 9.D 10.D 11.B 12.D 13.D 14.C 15.D 16.C 17.C 18.C 19.B 20.D 21.31、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32、涿郡、余杭 33、曲辕犁、筒车 34、北宋、四川、交子 22.唐太宗 武则天 西域都护和北庭都护 23.房玄龄、杜如晦 24.1、开元盛世 2、筒车 3、《资治通鉴》4、市舶司 5、回族 6、戚继光 7、驻藏大臣 25.武则天 周 26.唐玄宗 27.907 年 28. (1)商鞅变法(1 分) (2)开元盛世(1 分) (3)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1 分)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 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有利的自 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 1 分)。 (4)发展农工商业(1 分);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 技术,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 分)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 分) 29.丝绸之路(1 分);贞观之治(1 分);伊犁将军(1 分) 30.【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重用魏征等,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姚崇为相,唐玄宗尤其重 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人们称 开元盛世。 (2)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的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表现在生产工具上, 判断 A 是曲辕犁,B 是灌溉工具筒车。 (3)根据材料“贞观十五年(641 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吐蕃是现在藏族的祖先,唐 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4)根据诗中的“唐风洋溢奈良城” 根据所学知识,鉴真是唐朝的和尚,他不畏艰险,东 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 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5)根据所学知识,隋唐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发达,对外交往发展,民族关系 融洽,社会出现繁荣的景象,因此整个的隋唐时期呈现出中华文明的繁荣开放特征,因此本 题选 B。 (6)通过探究,我认为社会要和谐首先是政治上统治者必须政治清明,经济必须发展,国 力强盛,同事民族关系还要融洽,还要革新技术,勇于变革,还要加强和其它国家的合作和 交流,更主要的是要坚持对外开放。 考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阶段的归纳梳理能力,该题知识点多,考察信息量大, 繁多的知识点往往使同学们头疼,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我们不妨化零为整,把繁多的知 识点用一根线串起来,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去整理,梳 理基础知识,还有就是按照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去解答,多用心去训练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 31. (1)唐玄宗 (2)启用有德有才的人,减轻农民负担,废除酷刑苛法,注意节约重视农业生产。(能说出 其中两点或其他意思相近的皆可)开元盛世 (3)关心民众疾苦,亲贤臣远小人,励精图治不能沉溺安逸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32. (1)科举制(2 分) (2)魏征 贞观之治(4 分) (3)文成公主入藏(或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2 分) (4)(4)派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三选二) (5)雕版印刷术(2 分) (6)敦煌莫高窟(2 分) (7)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局面是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盛世的重要保证和 必要前提。(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 分) 33.(1)材料一:唐太宗 材料二:武则天 材料三:唐玄宗(3 分) (2)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2 分) (3)我国封建社会处于繁荣时期(1 分) 34. (1)虚心纳谏;(答出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 晦等具体事例也可)完善科举制 (2)曲辕犁 ;筒车 (3)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到中国;日本以唐朝 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 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等。 35. (1)开元盛世 (2)如:曲辕犁或筒车 唐三彩等 (3)文成公主入藏 (4)胡汉交融 (5)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6)繁荣与开放 36. (1)唐太宗; 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2)唐朝开元时期的繁荣富庶的景象; 唐玄宗 (3)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统治期间都采取开明的政策,轻徭薄役,发展生产,注重史 治,任用贤才等。 37.(1)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康乾盛世等(写出一个 1 分,写出任 意两个都得 2 分) (2)李冰(1 分)都江堰(1 分) (3)孔子(1 分)墨子(1 分) 孟子(1 分) (4)地区冲突 民族矛盾 宗教纷争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恐怖主 义等(答出两个得 1 分,答出 3 个及 3 个以上给 2 分) (5)①共同原因:帝国主义国 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 分)②世界格局: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 分) 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制)(1 分)③当今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1 分)(6)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国际合作等。(2 分)(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38.⑴贞观之治(1 分)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傜薄赋,发展生产,勤于政事,选用 贤才,虚心纳谏,注重节俭,革除弊政。(3 分) 或开元盛世(1 分)唐玄宗: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政绩,注重节俭。(3 分) ⑵科举制(1 分)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还促进了 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2 分) ⑶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任意一项 2 分) 日本遣唐使来中国;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任意一项 2 分) ⑷开放型问题,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得 1 分,史实与主题相符合得 1 分。 39.(1)李世民;“贞观之治”。(2 分) (2)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2 分) (3)虚心纳谏。(2 分) (4)科举制度;(2 分)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2 分) (5)各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2 分)或开明的民族政策。 (6)文成公主入藏。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 好关系。(3 分) 40.(1)____曲辕犁________ ____筒车________ (2)____占城稻________ ____南宋________ (3)_______统治者及其政府的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1)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4 分) (2)重视农业生产,重视选拔重用人才(2 分) (3)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2 分) (4)提示: 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继承唐初以来的制度和措施,大力推行科举制。任用贤能之士。 武周政治为唐朝中期繁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评价唐玄宗: 唐玄宗在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 这些改革使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史称“开元之治”。 评价唐太宗:唐太宗在统治期间采用的是开明的治国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重 视生产;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他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贞 观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安定,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 分) 42.对 43.对 44.【错】(1) “贞观之治”改为“开元盛世” 【错】(2)龙门石窟改为敦煌莫高窟 【对】(3) 【错】(4)金向南宋称臣改为南宋向金称臣 45.(1 ) 武则天 (2) 魏征 (3) 玄奘 (4) 赵匡胤 (5) 完颜阿骨打 (6) 寇准 46.(1)曲辕犁 筒车(4 分) (2)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2 分)越南(2 分) (3)农具的不断创新(2 分) 优良农业物种的引进(2 分) 47.(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或“贞观遗风”)(每点 2 分,共 4 分) (2)唐太宗与魏征,唐玄宗与姚崇。(每点 2 分,共 4 分) (3)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每点 2 分,共 4 分。其中括号中的内容可不答) (4)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每点 2 分,共 4 分。其 中括号中的内容可不答。) (5)科举制度。(2 分) (6)(隋朝)大运河。(2 分,括号中的内容可不答) (7)时代特点:繁荣与开放。(2 分) 建议:应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 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2 分。任答一点即可,其它的言之有理亦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