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00 KB
  • 2021-11-11 发布

四川省雅安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四 川省雅安市 2013 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 选均不给分.) 1.(3 分)(2013•雅安)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B.化学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能源 D.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考点:化学的用途.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分析本题,知道化学对人类和社会的作用. 解答:解:A、化学的发展会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生态环境恶化是人为破坏造成的,故 A 错 误; B、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以通过化学研制出的催化转化器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再排放, 所以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故 B 正确; C、水在一种催化剂和太阳能的作用下可制出氢气,氢能就是一种新能源,故 C 正确; D、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 材料,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评:掌握化学的研究领域和用途,学习了化学知识后,如何使其服务于社会,为人类造福. 2.(3 分)石油蒸馏可以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系列产品,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纯净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 物; 而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等; 由题给信息可知,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分离出汽油、煤油、柴 油等,说明石油属于混合物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石油分馏可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说明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 合物.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 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并能灵活应用于解题中. 3.(3 分)(2013•雅安)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 B.Na2O2 C.SO2 D.NO2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 2 - 分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 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O2 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Na2O2 是由过氧化钠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C、SO2 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NO2 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 答本题的关键. 4.(3 分)(2013•雅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木炭 B.镁带 C.铁丝 D.红磷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 误. B、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 确.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 需要注意生成物的状态. 5.(3 分)(2013•雅安)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 C.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 D.铝用于制造导线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 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是利用了石墨棒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 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氧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 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不需要发生 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铝用于制造导线,是利用了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 - 3 - 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 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6.(3 分)(2013•雅安)某同学午餐食谱如下: 主食 馒头、米饭 副食 红烧牛肉、清蒸鱼 饮料 酸牛奶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建议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 A.炒鸡蛋 B.烧排骨 C.方便面 D.蔬菜和水果 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 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结合题中所给的食谱 判断所含的营养素以及缺少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 意,馒头、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红烧牛肉、清蒸鱼含有油脂、蛋白质和 无机盐,酸牛奶中富含蛋白质;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故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 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A、炒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烧排骨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方便面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本题考查了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 同时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营养物质的均衡搭配,要合理膳食. 7.(3 分)(2013•雅安)下列服装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100%羊毛衫 B.涤纶连衣裙 C.纯棉 T 恤 D.桑蚕丝围巾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 A、100%羊毛衫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涤纶连衣裙是用涤纶制成的,涤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纯棉 T 恤是用棉花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桑蚕丝围巾是用蚕丝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 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4 - 8.(3 分)(2013•雅安)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 象 解 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6000L 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 40L 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隙,都是 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A、由于分子是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所以,湿衣服在夏天比在 冬天干得快.故 A 解释正确; 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所以,6000L 氧气在加压下可 装入容积为 40L 的钢瓶中.故 B 解释正确;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故 C 解释正 确; 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间隔变大,所以,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故 D 解释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原子等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3 分)(2013•雅安)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了几种溶液的 pH,其结果如下表: 溶 液 盐 酸 CuCl2 溶液Na2SO4 溶液水Na2CO3 溶液NaOH 溶液 pH <7 <7 =7 = 7 >7 >7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B.pH>7 一定是碱溶液 C.pH=7 一定是盐溶液 D.pH<7 一定是酸溶液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 解答:解:A、CuCl2 溶液的 pH 小于 7,显酸性;Na2SO4 溶液的 pH 等于 7,显中性;Na2CO3 溶液的 pH 大于 7,显碱性,因此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故选项正确. B、Na2CO3 溶液的 pH 大于 7,显碱性,但是碳酸钠溶液是盐溶液,故选项错误. C、水的 pH 等于 7,显中性,因此 pH=7 的溶液不一定是盐溶液,故选项错误. D、CuCl2 溶液的 pH 小于 7,显酸性,但 CuCl2 溶液是盐溶液,不是酸溶液,故选项 错误. - 5 -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10.(3 分)(2013•雅安)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离子(Mg2+)核内有 12 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1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 2 个电子 D.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 C、根据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分析; D、分析镁离子和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比较. 解答:解:A、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有 2 个电子,易失去变成镁离子,(Mg2+) 核内有 12 个质子,故 A 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意义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1.故 B 正确; C、由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 2 个电子.故 C 错误; D、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变成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变成 8;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 2 个电子变成硫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所以二者的最外 层电子数相同,都是 8.故 D 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了解及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和离子之 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11.(3 分)(2012•厦门)蜡烛(足量)在如图 1 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 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 2 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 6 -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19.56%,当氧气的体积 分数达到 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他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 值时,蜡烛无法燃烧,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A、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 A 错误; 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 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 烛无法燃烧,故 B 正确; C、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不会减少,故 C 错 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蜡烛的燃烧,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蜡烛燃烧的实质结合图示进行. 12.(3 分)(2013•雅安)实验室有三瓶化肥标签脱落,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碳酸氢铵(NH4HCO3)、 氯化铵(NH4Cl)和尿素[CO(NH2)2 ] 中的一种,为鉴别三种化肥,某同学分别取少量样品 编号为 X、Y、Z,并进行如下实验(此处箭头表示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 物质为尿素 B.Y 物质为碳酸氢铵 C.常温下如要鉴别 Y、Z 两种样品,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 D.如果实验Ⅱ中 Y、Z 两种样品没有另取,则会使检验结果不准确 考点:铵态氮肥的检验;化肥的简易鉴别.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加熟石灰无刺激性气味推断 X; B、根据碳酸氢铵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氯化铵与盐酸不反应分析; C、根据碳酸氢铵常温易分解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分析; D、根据碳酸氢根离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考虑; 解答:解:A、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和尿素[CO(NH2)2 ] 三种物质中加 熟石灰无刺激性气味的尿素,而碳酸氢铵和氯化铵中含有铵根离子会和熟石灰反应产 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 X 是尿素正确; B、因为碳酸氢铵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铵、水、二氧化碳,氯化铵与盐酸不反应,所 以 Y 物质为碳酸氢铵,故说法正确; - 7 - C、因为碳酸氢铵、氯化铵都是铵态氮肥,但是碳酸氢铵常温能分解产生刺激性气味的 氨气,而氯化铵常温不分解.所以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故说法正确; D、碳酸氢铵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铵、水、二氧化碳,氯化铵与盐酸不反应,所以只要 含有碳酸氢铵和氯化铵就能通过加入盐酸鉴别开,故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了铵态氮肥的检验和碳酸氢根离子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应熟悉物质之 间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的现象,能利用现象来确定物质.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4 分)注意:回答第Ⅱ卷时,只能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 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3.(9 分)(2013•雅安)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肥皂水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我国是淡水资源非常有限的国家,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 浪费水的是 AD (填字母编号); A.洗手擦香皂时不关上水龙头 B.用洗菜水浇花 C.用洗衣水冲厕所 D.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3)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蒸馏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B (填字母 编号); A.高锰酸钾 B.蔗糖 C.食用油 (4)如图是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 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Cl2↑ ;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反应将 电 能转化为化 学能. (5)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5CH3OH+12O2+6NH3 3X+5CO2+19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N2 . 考点:硬水与软水;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含有较多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称为硬水,不含或含较少钙、镁矿物质的水称为软水; 要节约用水,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规范性. 解答:解:(1)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没有泡沫或泡沫很少, 是硬水.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填:肥皂水. (2)洗手擦香皂时不关上水龙头,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等属于浪费水的行为; 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水冲厕所等属于节约用水行为.故填:AD. - 8 - (3)高锰酸钾能够溶于水形成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是有颜色的,不是无色溶液;食用 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溶液;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溶液,并且蔗糖溶液是 无色的.故填:B. 高锰酸钾 B.蔗糖 C.食用油 (4)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Cl2↑.故填: 2NaCl+2H2O 2NaOH+H2↑+Cl2↑. 电解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故填:电. (5)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由 5CH3OH+12O2+6NH3 3X+5CO2+19H2O 可知,每个 X 中含有 2 个氮原子,是氮气,氮气的化学式为 N2.故填:N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节约用水、溶液、能量转化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 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遵循质量守恒 定律,三是写上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有“↑”或“↓”. 14.(8 分)(2013•雅安)为了验证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排骨 500g、蒸馏水 1500mL、食用醋 70mL,加热煮沸后维持 70 分钟,得到骨头汤 1243mL,用仪器检测结果: 每 100mL 骨头汤含有 2mg 钙(而每 100mL 牛奶约含有 105mg 钙). 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的钙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 ] ,该物质难溶于水.人 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 800mg.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 B (填字母编号); A.钙离子 B.钙元素 C.单质钙 D.羟基磷酸钙 (2)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5 价; (3)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 40 L 骨头汤; (4)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人体补钙的是 C (填字母编号); A.牛奶 B.某品牌钙片 C.氧化钙 D.葡萄糖酸钙 (5)某品牌钙片每片的规格是:维生素 D3100IU(相当于 2.5 微克),碳酸钙 1000mg,若某 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则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 2 片. 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 (2)根据化合价原则,由化学式求出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人体需要补充的钙的量及每 100mL 骨头汤含有钙的量进行计算; (4)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 (5)根据钙片中含有的钙元素的量及人体需要补充的钙进行计算. 解答:解:(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钙元素; (2)由于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 Ca10(PO4)6(OH)2 中,钙显+ 价、氧显﹣2 价、氢显﹣1 价,则磷的化合价为+5 价; (3)此人每天需要喝骨头汤的量是: =40000mL=40L; (4)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于人体补钙.牛奶、某品牌钙片、 - 9 - 葡萄糖酸钙都能与用人体补钙; (5)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 =2. 故答为:(1)B;(2)+5;(3)40; (4)C; (5)2.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化学式分析其组成及利用组成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题的能 力. 15.(12 分)(2013•雅安)废铁屑的主要成份是铁,同时还有少量铁锈(Fe2O3),动物饲料 硫酸亚铁的生产工艺之一如下图所示: (1)在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除 Fe2(SO4)3+Fe=3FeSO4 外还有: Fe+H2SO4═FeSO4+H2↑;Fe2O3+3H2SO4═Fe2(SO4)3+3H2O ; (2)滤液 M 中肯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FeSO4、H2SO4 ; (3)在实验室中完成操作 A 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漏斗 ; (4)滤液 M 经过操作 B 可得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已知硫酸亚铁的溶解度和析出 晶体的组成如下表: 温度/℃ 0 10 30 40 50 60 6 4 70 80 90 溶解度/g 15. 6 20. 5 33. 0 40. 4 48. 8 55. 0 55.3 50.6 43.7 37. 2 析出晶 体 FeSO4•7H2O FeSO4•4H2OFeSO4•H2O 根据溶解度表,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冷却结晶温度最高不超过 64 ℃; (5)在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定义为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类型肯定是 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B (填字母编号);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且元素化合价升降总 数相等. 将无水硫酸亚铁(FeSO4)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产物有三氧化二铁和其它氧化物,试写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SO4 Fe2O3+SO2↑+SO3↑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属 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铁和氧化铁都能和稀硫酸反应,可以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所以在溶液中含有硫酸和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可以据此 解答该题; (3)操作 a 为过滤,所以还需要漏斗,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4)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当问到大于 64℃时产生了 FeSO4•4H2O,可以据此解 答该题; - 10 - (5)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来解答该题,根据题给的信息可以判断无水硫酸亚 铁(FeSO4)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产物有三氧化二铁、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可以据 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铁和氧化铁都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而反应生成了硫酸铁 和水,可以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加入的硫酸是过量的,所以在溶液中含有硫酸和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 (3)操作 a 后得到了滤液和固体,所以可以判断操作 a 为过滤,所以还需要的玻璃仪 器为漏斗,; (4)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当问到大于 64℃时产生了 FeSO4•4H2O,所以应该将 温度控制在 64℃以下; (5)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可以知道,在置换反应中有单质参与和生成新的单 质,所以可以判断在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选 B,根据题给的信息可以 判断无水硫酸亚铁(FeSO4)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产物有三氧化二铁和三氧化硫,在 氧化还原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且元素化合价升 降总数相等,所以结合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以知道,铁元素的化合价由+2 变成了+3 价,所以反应中有二氧化硫生成,硫元素的化合价由+6 降低到+4,所以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可以判断在该反应中还生成了三氧化硫,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SO4 Fe2O3+SO2↑+SO3↑. 故答案为:(1)Fe+H2SO4═FeSO4+H2↑; Fe2O3+3H2SO4═Fe2(SO4)3+3 H2O; (2)FeSO4、H2SO4; (3)漏斗; (4)64; (5)B;2FeSO4 Fe2O3+SO2↑+SO3↑. 点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的化学性质等知识,并学会分析信息、提取信息,并应用 所学知识结合所给信息进行解答,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6.(8 分)(2013•雅安)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 (2)若在锥形瓶中装有碳酸钙,则该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但是某同学在 B 中装入氢氧化钠溶液,最后未收集到该气体,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NaOH+CO2=Na2CO3+H2O . (3)若用此套装置制取干燥氧气,则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2H2O+O2↑ ;B 装置应该装入的物质名称是 浓硫酸 . - 11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碱的化学 性质.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仪器名称及用途; (2)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3)该装置适合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制取氧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 以干燥氧气. 解答:解:(1)该仪器是长颈漏斗,便于随时添加液体; (2)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因为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故 最后未收集到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该装置适合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氧气,故 B 装置应该装 入的物质名称是浓硫酸.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CO2;2NaOH+CO2=Na2CO3+H2O; (3)2H2O2 2H2O+O2↑;浓硫酸; 点评:本题是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气体的制取、干燥、吸收等问题,难度不大,关键是明确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 17.(9 分)(2013•雅安)对比学习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 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醋酸晶体试管内 无现象或 无明显现象 ,醋酸溶液试管 中镁带表面冒气泡. 酸的很多反应通常在水溶液中 才能完成. 用玻璃棒蘸硫酸在白纸上写字 浓 (填“浓”或“稀”)硫酸即使是同种酸,由于 浓度或 - 12 - 使白纸炭化. 溶质质量分数 不同,它们的 性质不完全相同. 两试管中均产生 气泡 不同的酸具 有相似的性质,这 是因为酸的组成中都含有 H+ (填元素符号). E 试管中产生 白色沉淀 , F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 差异.因此,可用氯化钡溶液 鉴别盐酸和硫酸. 清洗试管时,小乔同学将 C、F 两试管中的无色液体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废液缸中 立刻冒气泡并出现白色沉淀.请分析上述现象并回答: Ⅰ.废液缸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Na2CO3═2NaCl+H2O+CO2↑ . Ⅱ.废液缸里最终产生的白色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可能有 BaCO3 (填化学式).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金属可以和酸液反应,但是不能酸的固体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使纸张碳化, 稀硫酸和稀盐酸都能够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稀硫酸可以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 但是稀盐酸不能,可以据此结合题给的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解:酸的很多反应通常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因此盛有醋酸晶体的试管内无明显现象, 盛有醋酸溶液的试管中镁带表面冒气泡; 浓硫酸可以是纸张碳化,而稀硫酸不能,说明即使是同种酸,由于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向 C 和 D 两试管中加入碳酸钠,都会产生气泡,说明不同的酸因为组成中都含有氢离 子而具有相似的性质; E 试管中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F 试管中盐酸和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 象,说明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差异; Ⅰ、废液缸中立刻冒气泡,说明 C 中碳酸钠过量,CF 试管中的液体混合后,碳酸钠和 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 - Na2CO3+2HCl═2NaCl+H2O+CO2↑; Ⅱ、C 中试管中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废液缸里除了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 生的白色沉淀外,若过量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后还有剩余,那么碳酸钠还会和氯化 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故答案为: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无现象或无明显现象 浓 浓度或溶质质量分数 气泡 H+ 白色沉淀 Ⅰ、2HCl+Na2CO3═2NaCl+H2O+CO2↑; Ⅱ、BaCO3. 点评:这类题目主要是结合问题情景,通过分析、提炼常见酸碱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性质,来 补全实验设计中的空白,或者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或者进行简单计算等等.要想解 答好这类题目,就必须根据所学认真、规范地填写好每一个小题.特别是猜想、操作、 现象的描述要准确、精炼,绝不可出现错别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都要严格按 照步骤正确的进行书写和计算,切不可丢三落四. 18.(8 分)(2013•雅安)课外活动时,同学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测定某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 (1)【化学方法】向一定量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得到 2.87g 氯化银固体,则 该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经多次实验测定,该溶 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2)【物理方法】取一定量该溶液进行蒸发,测量实验数据如下: 蒸发皿的质量(g) 25.0 蒸发皿+食盐溶液(g) 45.0 蒸发皿+食盐晶体(g) 27.4 数据处理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2% 若化学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则物理方法测定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C A.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B.所取氯化钠溶液质量较大 C.蒸发时出现少量晶体时就停止加热 D.实验后未将玻璃棒上的白色固体移入蒸发皿.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生成的氯化银固体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粗溶液中氯化钠 的质量;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水的质量,进而结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 算公式完成解答. 解答:解:(1)解:设生成氯化钠质量为 x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x 2.87g - 14 - = 解得:x=1.17g 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 1.17g; (2)根据题中数据可以知道氯化钠的质量为 27.4g﹣25g=2.4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5.0g﹣27.4g=17.6g 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17g 物理方法测定氯化钠溶液 的质量分数偏大,说明得到食盐晶体偏多,根据题中的四个选项可以知道: A、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会使液滴飞溅,而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偏低,故 A 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溶液的质量不会对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产生影响,故 B 错误; C、蒸发时有少量晶体就停止加热会使获得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从而使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偏大,故 C 正确; D、实验后未将玻璃棒上的白色固体移入蒸发皿,只能使获取的固体质量偏低,从而使 溶质的质量分数偏低,故 D 错误. 故选 C. 故答案为:(1)1.17g; (2)12%;C.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赏析问题情景,找到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以及计算所要用 到的数据;再根据实验的反应原理,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 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该样品中某一成分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