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1.04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历史,两次世界大战
之间的世界及+“三农”问题+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011 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上,“伤不起”“悲催”“校车”
“坑爹”等排在前几位,如果 1917 年的俄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
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前两位的应是( )
A.十月革命、人民委员会
B.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新宪法
D.一五计划、赫鲁晓夫改革
2.下图中的领袖人物依次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请你给
这些图片选择一个恰当的共同主题( )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者
B.资产阶级民主倡导者
C.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
D.无产阶级革命引领者
3.有人说:“对于苏联农民而言,1920 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 年的
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4.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
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农业集体化
5.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是
重点发展 ( )
A.轻工业 B.商业
C.重工业 D.交通运输业
6.历史探究方法灵活多样,实地考察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假如你要研究巴黎和会的相关历史,你考察的地点应当是( )
A.白宫 B.冬宫
C.故宫 D.凡尔赛宫
7.“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
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
取……”这一文献( )
A.确立了列强在世界的统治新秩序
B.确立了列强在欧洲、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C.确立了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D.确立了列强在西亚的统治新秩序
8.右面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
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
是( )
A.涉及范围广
B.经济持续发展
C.股票销售量大
D.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9.“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
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
有效药方是( )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专政 D.杜鲁门主义
10.美国内战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消除了国内种族歧视
11.某班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
其中属于正确情感态度的是( )
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在短时间内横扫大半个欧洲,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欧洲历经巨大的战争浩劫,约 600 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
首
12.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
是( )
①巴黎和会 ②华盛顿会议
③《慕尼黑协定》 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资料时,输入的关键词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
件是(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柏林战役
14.下面是小明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制作的学习卡片,具体表述
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全面爆发 B.进一步扩大 C.重要转折 D.
最后胜利
15.右图为 1945 年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后一个日
本小孩蹲在废墟中哭泣的场景。小明等四位同
学在探究此图后得出如下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
A.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B.先进科技必将毁灭人类文明
C.“二战”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D.日本是“二战”的唯一受害者
二、非选择题
16.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
类曾经的危机与战争,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第一篇:积极改革,促进发展】
材料一 1920-1921 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为此,
列宁说: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
该利用资本
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
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 据统计,到 1933 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
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 年 3 月 3 日,就是
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 32 个州的银行全部关
门,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请回答:
(1)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的美国为了摆脱 1929-1933 年的这场大危机,实行的措
施是什么?
【第二篇: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3)图示一中两大集团是哪次战争的交战双方?
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4)图示二所示“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第三篇:历史的沉思】
(5)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的国际形势?
答案解析
1.【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1917 年列宁领导十
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联成立于 1922 年,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于 1921 年;苏联进行农业
集体化运动和通过新宪法都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一五计划开始
于 1928 年,赫鲁晓夫改革开始于 1953 年。由此可知,正确答案选择
A 项。
2.【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A、C 两项只适于列宁和
毛泽东,B 项可直接排除,故本题选 D,因为图中人物都是无产阶级
革命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3.【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920 年国内战争
结束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21 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实行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1922 年的春
天阳光灿烂”。可见,此与题意相符,答案选择 B 项。
4.【解析】选 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理解能力。从漫画
和题干中的“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可看出是苏联农、轻、重比例
失调,其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
5.【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
工业;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
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等。依此
可知本题选 C。
6.【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地结合能力。据所学知识,A 项
位于美国华盛顿,B 项属于当时苏俄国内的建筑物,C 项位于中国北
京,D 项矗立在法国巴黎城内。故本题选 D。
7.【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据材料中的“门
户开放”“机会均等”等信息判断,该文献出自 1922 年在华盛顿会议
上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
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故 C 项正确。
8.【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阅读漫画,结合
题目中的“笼罩全球”“巨大”等信息做出判断,该漫画形象地反映
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涉及范围广。
9.【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929-1933 年,资
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
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危机。故 B 项正
确。A 项新经济政策是 1921 年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C 项
是指独裁专制,D 项杜鲁门主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遏制共产主义
的强权政治。
【概念链接】罗斯福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的历史启迪
(1)罗斯福作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
神是值得尊敬的,在困难面前,大胆改革、勇于进取的高尚品质值得
我们每个人学习。
(2)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
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罗斯福新政
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
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
经济危机。
10.【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A 项与美国内战
有关;B 项与罗斯福新政有关;D 项与史实不符。美国内战与罗斯福
新政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 C。
11.【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辨能力。希特勒趁
德国处于经济危机之际,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加紧了对外侵略扩
张,最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世界各国人民陷入战争的浩
劫之中,也使德国本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希特勒的行为是邪恶的,
二战是邪恶的。据此可判定 A、B、C 三项的表述是错误的,D 项是正
确的。
12.【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理解能力。巴黎和会和华
盛顿会议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慕尼黑会议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
等地割给德国,所以①②③反映了大国强权政治。《联合国家宣言》
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3.【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题干中关键信息:“第
二次世界大战”“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根据所学知识解
答。1944 年 6 月 6 日,英美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代号为“霸
王行动”,开辟了打击德国的欧洲第二战场,这一历史事件称为诺曼
底战役。所以选 C。A 项发生在 1941 年,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项发生在 1942 年,是二战的转折点;D 项发生在 1945 年,标志着
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14.【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
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轴心国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拓展延伸】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1)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共消灭德军 150 多万人,德军损失了大批武
器装备,从此一蹶不振,被迫转为战略防御。
(2)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并发展了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使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3)苏德战场是欧洲抗击德军的主战场,因而其地位举足轻重,推动
了整个战争形势的好转。
15.【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理解的能力。A 项是正确
的,我们通过图片中满目的废墟和孤苦伶仃的小孩无助的哭泣,可以
深刻认识到“二战”对人类是一场浩劫。B 项是错误的,因为它忽略
了先进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C 项是错误的,原因是“二
战”中法西斯要称霸世界、掠夺各国,是非正义的;而世界反法西斯
联盟为了消灭法西斯极端势力,维护世界和平,是正义的。D 项认识
不正确,因为“二战”的受害者应是被法西斯侵略的世界各国人民,
其中也包括被迫卷入战争中的法西斯国家的人民,而日本法西斯是主
要的施暴者之一。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2)
题侧重的是面对危机,列宁与罗斯福采取的正确政策,推动了社会经
济的发展,是成功的案例。第(3)题是对一战的考查,根据图示一所
示,可以辨析出。第(4)题是对二战的考查,根据所学可知,“反法西
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第(5)题是“改革”
与“战争”的反思。不同的结局,告诉我们要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宜
的政策,发展经济,避免战争带来的危害。
答案:(1)实施新经济政策。
(2)罗斯福新政。
(3)第一次世界大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5)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维
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方法探究】历史材料题解答的“五要五忌”
在解答历史材料题(以下简称“材料题”)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五要
五忌”。 “一要一忌”:要仔细剖析题后设问,获取有关“问题信息”;
切忌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二要二忌”:要带着“问题信息”仔
细研读、理解材料,搜索“有效信息”,并与客观史实进行对照,运
用唯物史观进行比较分析;切忌对材料“一扫而过”,直接凭借感觉
匆匆忙忙答题,以求解题的所谓“快速度”,这是解答材料题的大忌。
“三要三忌”:要紧密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切忌单靠题
目所提供的材料答题。“四要四忌”:总结答案时要注意文字表达条理
清晰、言简意赅;切忌答非所问,杂乱无章,词不达意。“五要五忌”:
要多阅读历史文献资料,并多加训练;切忌只顾单纯死记硬背,而不
注重实际训练和运用。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右图是一个铁制犁头,它表明,我国至迟到什么时候
就已经使用牛耕( )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能反映唐朝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文物是
( )
3.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观某地文化时说:“……
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他参观的地点
是
( )
A.云南省元谋县 B.浙江余姚河姆渡
C.陕西西安半坡村 D.山东泰安大汶口
4.某名胜有一副对联:“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
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这副对联最合适的位
置是( )
A.大禹陵 B.古运河 C.都江堰 D.苏轼祠
5.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
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
A.大运河 B.赵州桥 C.长城 D.故宫
6.北魏贾思勰撰写的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是(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7.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种现象说明了( )
A.国家重视东南沿海地区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C.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南方
D.东南沿海的农民赋税较轻
8.刘少奇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
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是因为(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9.希望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完成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调
查报告,准备今年 6 月访问一位经历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最
适合的是( )
A.林大爷(78 岁) B.谢伯伯(60 岁)
C.田大叔(46 岁) D.杜阿姨(38 岁)
10.下图漫画反映的现象应该出现在什么时期(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11.右边是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粮食产
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2.日本“大化改新”是仿效中国隋唐的
封建制度实行的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废除贵族世袭制
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④“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个评价
是针对( )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 1861 年改革
C.中国戊戌变法 D.美国内战
14.有学者分析某一经济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
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对列宁来说,这一政
策只是暂时的退却。”这一政策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非选择题
15.“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重视农业生产。新中国成立
后,我国在实践中明确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显微镜”回忆再现历史:
材料一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以农为本,商鞅变法采取了重农轻商的
措施;宋代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轻商的观念有了一些改变,
商业、海外贸易繁荣。
(1)商鞅变法哪一措施体现了“重农轻商”的观念?请举一例说明宋
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二 关于君民关系,唐太宗理解为:“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
其君亦亡。”“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
——摘自《贞观政要》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治国思想?请说出唐太宗的这一治国思想在
农业政策上的具体体现。
材料三 孙中山解释“平均地权”说:“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
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3)材料三体现的思想是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指出
是哪一内容。
“多棱镜”全面认识历史:
材料四 一副农家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
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4)根据材料一指出“当年”分田与什么运动直接相关?“今岁”分
田指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政策?
(5)从“当年”到“今年”之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
出现的两个失误是什么?
(6)世界近代史上,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也进行了土
地政策的调整,请你举两例加以说明。
“望远镜”学习历史展望未来:
(7)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中央政府多次
出台文件提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新要求新措施。
对比中外解决农业问题的做法,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约北宋初年,福建就从越南引进生长期短、生长力强、稻
穗长的水稻新品种。宋真宗曾派人从福建运了 3 万斛该稻种,分给江
南等地农民种植,受到农民欢迎。
材料二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依靠农业科技的创新
发展现代农业。下图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
材料三 凤阳县农业三年三大步
1980 年产粮 5.02 亿千克
1981 年产粮 6.70 亿千克
1982 年产粮 7.15 亿千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水稻新品种”的名称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农业科学家
是谁?他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凤阳县粮食产量呈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党和政府在农村改革中实行了什么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请举一例。
答案解析
1.【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
使用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
命。
2.【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
下的文字信息链接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
铜器,代表了商代青铜铸造的发展水平;“汉并天下”瓦当是西汉时
期的文物;筒车是唐朝创制的农业灌溉工具;《清明上河图》描绘了
北宋汴河两岸的街景市貌。故本题答案选 C。
3.【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河姆渡原始居民是长江
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
最早的人类,不会种植农作物。半坡人和大汶口人种植粟。
4.【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秦
守”“蜀”,可判断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5.【解析】选 A。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隋朝修建的大运河促进了
南北经济的交流。赵州桥修建于隋朝,长城主要用于抵御北方少数民
族的进攻,故宫始建于明朝,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6.【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
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水经注》是北魏
郦道元写的地理学专著;《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本
草纲目》是李时珍写的药物学巨著。
7.【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
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东南地区。再结合题干中的“宋史”可以判
断,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故选 B。
8.【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1952 年底,土地改革的
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
灭,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而B项是开始于 1953 年的
农业合作化运动;C 项开始于 1958 年,且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项开始于 1978 年。
【误区警示】土地改革是把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农民,土地的私有制性质没有
改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
承包给农民使用,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土地的公有
制性质没有改变。
9.【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农业生产合作社是
1953-1956 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2012 年是农业合作社
实行 59 周年,分析各备选项,A 项符合题意。
10.【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图中夸张的画面和语
言,反映了当时“浮夸风”“共产风”盛行,链接所学知识可知,这
种现象出现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11.【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粮食产
量不断增加,备选项中只有 B 项与农业相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推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选 B。
12.【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①②③是大化改新的
内容,④是明治维新的内容。
13.【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俄国 1861 年改革中,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农奴必须出钱赎买这
块份地。而实际付出的赎金要高于当时市价的几倍,因此,列宁称俄
国 1861 年改革是对农民(农奴)的残酷掠夺。
【概念链接】民生问题:“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
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
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孙中山给“民生”注入了
新的内涵,并将之上升到“主义”、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历史观这样一
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孙中山对民生问题较为经典的解释是:“民生就
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民生就
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民生是
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狭义的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
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
14.【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可以
看出:农民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余粮,私人可以经营一些中小企业,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些正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1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
能力。第(1)题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可知是奖励耕战。经济重心南
移的原因可从政治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回答。第(2)题
根据材料二“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说明唐太宗的“以
民为本”思想,链接唐太宗的统治措施相关知识回答具体体现。第(3)
题根据“平均地权”可知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根据材料四中的“当
家作主人”“勤劳致富”可知两次“分田”指的是土地改革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在此之间的失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据
此回答第(4)、(5)题。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7)题是开放性
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奖励耕战。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
技术;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的重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2)注重民生(或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民生思想)。减轻农民的赋税
劳役(或轻徭薄赋)。
(3)民生主义。
(4)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日本明治维新,允许土地买卖;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在获得“解
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7)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制定任何政策必须依据
本国国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③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
性,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④经济建设要和谐发展。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第(1)题北宋从越南引
进优良品种占城稻。通过识读图片,知道图中人物是袁隆平,在世界
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第(2)题根据材
料三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从时间段分析,得益于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第(3)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占城稻;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逐年上升(增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注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生产力水平;政府重视、政策支持,提
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地制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等。(意
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
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结束了我国南北分裂割据的局面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
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
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1964 年 11 月 9 日,由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 1888
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祖冲之最杰出的贡献是在( )
A.数学领域 B.建筑领域
C.医学领域 D.文学领域
4.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
5.1964 年 10 月 16 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我
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与这一成就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邓稼先 D.袁隆平
6.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许多工具,如钳子、剪刀等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
造的,发现此原理的科学家来自( )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7.观察下面两枚邮票,我们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C.托尔斯泰——《复活》
D.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8.“他引发了人们脑子里的一场地震,他改变了人们的世界,他打败
了无敌的神,他开始使人们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材料中的他
是指
( )
A.《物种起源》 B.《战争与和平》
C.《英雄交响曲》 D.《美国的悲剧》
9.“在未来某一时间,有一对 20 岁的孪生兄弟,弟弟乘宇宙飞船以
29 万千米/秒的速度飞行,哥哥留在地球上。50 年后,哥哥已是白
发苍苍的老人,他去迎接回到地球的弟弟,却发现弟弟还是一个 30
多岁的年轻人!原来,对于乘坐光速飞船的弟弟来讲,才刚刚过了十
几年。”与这段描述相对应的科技理论是( )
A.浮力定律 B.万有引力定律
C.进化论 D.相对论
10.“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
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
A.文艺复兴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11. 1912 年 4 月 14 日 23 点 40 分,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在北大西洋
撞上冰山,次日凌晨 2 点 20 分沉没。下列关于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
叙述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船上装有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
B.瞭望员抓起话筒高喊“正前方有冰山”
C.发报员发出一封封呼救电报
D.游客纷纷通过互联网向家人发送电子邮件
12.“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
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
共同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
极化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表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公元前 6 世纪-
公元前 1 世纪
公元前 1 世
纪-400 年
401 年-
1000 年
1001 年-
1500 年
明清
时期
19 世纪
中国
所占
比例
50% 62% 71% 58%
30%
以下
0.4%
材料二 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每百公里能耗是大客车的 50%,飞
机的 18%;高铁建设大量采用“以桥代路”,如京沪高铁全长 1318 公
里,桥梁总长度占全线的 80%,节约用地 3 000 多公顷。
(1)中国科技有过辉煌的历史。请列举古代中国除四大发明外的两项
科技成果。
(2)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所占比例迅速下降,
请分析原因。
(3)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科技事业进入崭新的春天。请概括材料二体
现的我国发展高速铁路的意义。
(4)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
谁就要被淘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问题。专家认为: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
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所示的交通工具所使用的动力来自于哪两
种机器?
(2)材料二中的“信息网络”是哪次科技革命中的成果?它属于哪个
领域?
(3)面对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中国应该如何积极应
对?(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解析
1.【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题干中的“大运
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可看出大运河
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应选 C。
2.【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能力。西汉早期发明了
纸,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南宋时指南
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拓展延伸】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我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对欧洲历史
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造纸术和印刷
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
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地发展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
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便利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
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传到了欧
洲航海家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
奠定了世界贸易发展的基础。总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影响
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杰
出贡献。
3. 【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
是在数学领域得出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4.【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片判断,
该著作包含了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手工工场的生产
面貌,由此判断是《天工开物》。
5.【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
铁路;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袁隆
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故选 C。
6.【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杠杆定律是古希
腊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
7.【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和识图能力。题图信息:
苹果落地引发了一位科学家的思考研究,结果发现了一种自然规律。
从而分析 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均与此无关。
8.【解析】选 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英国达尔文的科
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
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灭论,在欧洲乃至整个
世界都引起轰动,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故选 A 项。
【概念链接】《物种起源》的影响
《物种起源》自 1859 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以来,受到众多市民的热烈
欢迎,被争相购买。这本书的第一版 1250 册在出版之日就全部售罄。
它以全新的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把生物学建立在科
学的基础上,提出震惊世界的论断: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
高级逐渐发展而来的。它发表传播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
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已为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 19 世纪自
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20 世纪 40 年代初,英国人霍尔丹和美籍苏
联生物学家杜布赞斯在达尔文思想的影响下,创立了“现代进化论”。
可以说,这本书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最伟大、最辉煌的里程碑,对
人类历史有着极大的影响。
9.【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
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强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材料所
表达的含义正与此相关,故答案为 D 项。
10.【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首先
要理解材料,由题中的材料可知交通工具发生了变化,并且出现新的
通讯工具,这些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有关。
11.【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对科技革命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分析。
泰坦尼克号豪华巨轮沉没于 1912 年,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
果,故 D 项不符合历史事实。
12.【解析】选 D。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
极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不是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其余三
项是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概括和认识理解能力。第(1)
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第(2)题可从思
想、政治、对外政策等方面思考回答。第(3)题答案可从材料二中提
炼,亦可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概括、归纳。第(4)题答案言之有理即
可。
答案:(1)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隋朝建筑
赵州桥等。(符合题意即可)
(2)封建统治者实行专制统治,如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束缚人们
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看
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
技术。
(3)可以节省能源,减少对耕地的占用,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
发展。(符合题意即可)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劳动者素质
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我
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这样才会促进我国综合
国力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言之有理即可)
14.【解析】本题以三次科技革命为主题,考查学生对三次科技革命
成果和影响有关知识的掌握和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及材料的阅读
分析能力。第(1)题在审题时要抓住为这两种交通工具提供动力的机
器,结合材料一中的图片,图一中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是在第一次工
业革命中,主要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动力,图二中的飞机是在第二
次工业革命中,以内燃机为动力,得出答案。第(2)题在审题时要抓
住“信息网络”这一关键点,结合所学知识,网络出现在第三次科技
革命中,主要由计算机构成,得出答案。第(3)题在审题时抓住“科
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两个关键点来回答。
答案:(1)改良蒸汽机,汽油内燃机。
(2)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
(3)大力发展经济,重视科技和培养人才。(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