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15 KB
  • 2021-11-11 发布

2019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7-21 题(19 分) 入住红尘 ①那两年我一直住在红尘深处。我说的不是你理解的红尘,而是红尘路 33 号。 ②搬进红尘路是四月末的一天。天气晴朗,春天还很有春天的样子,阳光还不让人心生敬畏,这个城市春天实在 太短了,短得令人猝不及防,我不得不奋力抓住它的尾巴。老艾略特说,四月是无望的季节。对此,我不敢苟同。至 少,在这里,四月是美好的,我对它的好感皆停留在春天。街头的悬铃木,叶子阔大,最初的白已变成真正的绿,小 巷深处遍植樟树,绿荫遮天,两旁的野蔷薇青翠欲滴,姹紫嫣红开遍,恍如走在山道中,让人内心熨帖。而其他季节, 夏天太热,秋、冬太冷,它更像别人的城市,使人感到遥远。 ③工作三年,这已经是第四次搬家,我是一个典型的住在别处的人。 ④巷子太窄,又被各种商贩摊子挤压,路面只剩下一条缝,不得不提前下了的士。穿街过巷,一趟趟来回搬东西, 像一个在壕沟里运输弹药的游击队员。 ⑤城中村。房子多是当地人自己修的,年代久远,某些角落还留有菜地。A 房子临街的一面缀满爬山虎,像长了 络腮胡的老头,年岁虽然大了,却虎虎生威,此时,它们正攒劲往上爬。就是因为这一墙爬山虎我才看中它的。三楼 层的民房,墙体颜色上下深浅对比明显,大约先前只有两层,之后又加盖了一层。城中村都是这个搞法,很多房子不 断增高,为了赚取出租费,哪怕成为危房,也在所不惜。 ⑥院门开着,—台废弃的压水机进入视线。孤零零的断柄满是铁锈,被风刮得当当作响,像一只苍老的求助的手 臂。看到那台压水机,我觉得自己没走错地方,抬头,见门牌上面写着“红尘路 33 号”,就是这里了。 ⑦“你终于来了,以为你不住了,交了押金这么久.差点租给别人。” ⑧房东姓聂,五十开外,五短身材,罗圈腿,这让他走路时看起来总是憋着一股劲,他说是当兵时留下的后遗症, 这一点跟父亲很像。房东爱抽烟,嗓门很大,跟谁说话都显得很活套熟络的样子,这一点跟父亲也很像。 ⑨一楼、二楼是主人自己的家眷房,租客在三楼。房东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都成家了,至于添有几个孙 子,就搞不清了,总之,很大一家子。 ⑩先整理书,再安置零碎的生活用品。小小的屋子,书摆出来,占据了大半。很难说我是为自己找房子,还是在 给书找一个住处。这些年一直与书相依为命,饥寒落魄中互相取暖,B 它们跟着我四处流浪,居无定所,不是呆在暗 无天日的角落,就是蹲在潮湿的地下室,很多书页上布满了虫洞和霉斑,像我一样一副穷酸相,真是受尽了委屈。此 刻,它们一定是高兴的,我打开房门,让阳光斜照进来。长久以来,它们从未如此光彩照人,我觉得,那光似是从书 中射出来的,箭芒一样的色调,那么熟悉——无数夜晚,内心暗淡、怀揣乌云的时刻,是它们洞穿黑暗,微弱而锋利 的光为我照亮前路,像灵魂的拐杖,支撑我踉踉跄跄走到现在。最孤独的时候,我甚至相信,哪怕身边谁也没有,光 靠书也能度此一生。 ○11走廊的木头布满霉斑,外沿甚至长出了一丛丛小木耳,夕阳下,木耳们黝黑发亮。打理好一切,已近黄昏,夕 阳将坠,阳光有如薄刃,在脸上轻轻刮着。春天就是好,再过半个月,那刀刃便能划破肌肤,刀刀见血了。 17.简要说说第②小节划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3 分) 18.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任选一句做赏析。(3 分) A.房子临街的一面缀满爬山虎,像长了络腮胡的老头,年岁虽然大了,却虎虎生威,此时,它们正攒劲往上爬。 B.它们跟着我四处流浪,居无定所,不是呆在暗无天日的角落,就是蹲在潮湿的地下室。 19.联系上下文,品析加点字的部分。 房东姓聂,五十开外,五短身材,罗圈腿,这让他走路时看起来总是憋着一股劲。 20.文章以“入住红尘”为题,有什么含义? 21.第⑩小节中“我觉得,那光似是从书中射出来的”,结合文章并联系实际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7.①重点描写春景,与前文相呼应;②衬托出“我”内心的安逸感;③欲抑先扬,写出了春天的难得。 18.A 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爬山虎的年代感,也写出了爬山虎的生机旺盛。B 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我”与书籍相伴日久, “感情深厚”。 19.运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房东走路的“费劲”,与前文的外貌描写相呼应。 20.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交代文章背景;③提出文章线索,高度概括文章内容;④一语双关,既指“我”入住了红尘路,又指“我” 仿佛进入了红尘。 21.这些书陪伴了“我”许多岁月,在“我”遇到各种困境的时候,是书中的文字给了“我”前进的动力,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书籍也往往起到这样的作用。尤其是一本好书,总能为我们点亮前进的路途。 2.(一)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16 分) 对面的碗 王若冰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 映。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小路的眼睛湿润了。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母亲短暂的一生,都在与贫穷与命运抗争。还没能等到小路大学毕 业,母亲就永远地走了。 那一天,寒风凛冽,看着被病魔折磨得已经走形的母亲,躺在灵棚之下显得愈加瘦小。她扑在母亲身上,握着母 亲早就冰凉的手,心如刀割,泪如泉涌。她曾经答应过带母亲去看天安门,去看长城的,那一时刻,小路才深刻地感 受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与悔。 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A 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散在窗外, 落叶纷纷扬扬地在有限的楼距间飘荡。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她穿着考究,面容慈祥。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 房子是否满意?   说罢,老人不等小路的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 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退又缩回来,很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我,租不起。   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   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碗。美术 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 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   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 600 元。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可是黄金地段啊!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小路听后,感激 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 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要不,一起吃?   小路不好推辞。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女儿已定居加拿大 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入 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 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   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 等她一样。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 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若不是亲眼所见,她根本不相信这是一个 70 岁的老人所为。老人 似乎看出了小路的疑惑,笑呵呵地说:我那些学生和朋友都很有个性,喜欢用不同的碗吃饭。   小路听后,虽依旧不解,但并没有太多地放在心上。 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进门后,却听到了 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 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你倒是一了百了了,留下我一个人青灯孤影相伴。我做梦都怀念一家 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哪怕一句话也不说,心里也觉得有家,有人的温暖。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 3 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一样。房子越大,内心越是空落落的。老头子啊,我就被这个豪华的笼子圈住了,没什 么事儿,我就该早点死了去找你。可我又担心自己走了,林子出来后就没有家、没有妈了……   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地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情不自禁地给远在大别山的父亲 打了一个电话。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   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   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   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菜,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又安全。我妈妈已经去世 5 年了,我每天晚上都能梦到她。我曾经有过很多计划,等自己赚钱了就带母亲去她一直想去的北京,去看看大海,可 是她没能给我这个机会。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母亲那样,有时间能陪陪您,以弥补我自己的缺憾。不知 道您……   话还没有说完,B 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孩子,谢谢你!谢谢你! (选自《小小说微刊》) 7.老人的“碗”中蕴藏了哪些丰富内涵? (4 分) 8.请自选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4 分)   A.高楼之外的天空邈远空旷,秋日的阳光飘散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有限的楼距间飘荡。 B.老人颤抖着站了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9.文中两次细腻地描写碗,分别有何作用? (4 分)   10.文中的老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析。(4 分) 7.①对美的追求,有高雅的情趣;②对老伴的思念,对儿子的牵挂;③希望有人陪伴,渴望摆脱孤独;④对小路的关心和帮助。(每点 1 分,共 4 分) 8.A.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的寂寥萧瑟,烘托了小路在城市漂泊无依的心境。 B.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老人因小路的一番贴心话而感激、感动。(4 分) 9.第一处,写出碗的精致,呼应题目,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第二处,写出碗的样式多,精致,凸显出老人美术学院教授的身份和高雅的生 活品位,突出人物个性特点。(4 分) 10.①她生活讲究,有品位:老人衣着讲究,使用的餐具精美;房子的布置摆设含蓄婉约中透着美感。 ②心地善良:低价出租房子给小路,又不伤害小路的自尊心;等待小路吃饭,善待小路。 ③感情细腻(内敛):希望小路陪她吃饭,但又不明说;自己内心痛苦,却不对外人流露;小路帮她做家务,总是优雅地说谢谢。(答出 任意两方面即可,每点 2 分,共 4 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4~8 题。 渔家傲 李利军 ①表妹结婚,我开车带着表弟,从上海赶回泗阳参加婚礼。 ②路过蒋坝已日近午时,厨师表弟职业病犯了,说,去年在电视里看到,蒋坝在搞什么百船宴,看看吧。 ③边走边看风景,一下子就到了湖边,车无法通行了。 ④湖边只有孤零零的两三户人家。一个老汉正在院外一小块水泥地上翻晒着泥鳅。这时已经快过了饭点,肚子咕 咕起了反应。下车,问路。 ⑤“老人家,我们想找个地方吃中饭,哪里比较近?” ⑥老汉红红的脸庞,宽松的大腰裤,对襟褂子纽扣不纽,露出黑红的胸膛,一看,就是个每天干活,并且喜欢喝 两口的人。 ⑦他抬头望我们一眼:“很远呢,十几里地!走,到我家吃去!” ⑧看来,老汉家在搞渔家乐啊,跟着老汉下了大堤,堤下就是他的家。洪泽湖的水拍岸弄潮,几只湖鸭呱呱叫着, 碧绿的水草婀娜摇曳。 ⑨老伴在厨房烧饭,老汉说,“来人了,烧菜吃饭!” ⑩老伴瘦瘦高高的个,一脸黝黑,手扶门框伸出头来问:“想吃什么?” (11)“烧个鱼吧,随便什么鱼。”我说。湖水煮湖鱼,原汁原味。况且,靠湖吃湖,也不会贵到哪里去吧? (12)没个规整的餐厅,也没像样的厨房,更没有服务员,这饭钱他们会怎么收?两个老人看起来淳朴,倒不像会 4 宰人的样子。 (13)不一会,四个菜端上来,老汉和我们一起坐了下来。 (14)“大妈一起来吧?”我们邀请。 (15)大妈摆手。也许,怕账不好算吧?我们也就没再强求。 (16)“你喝酒吧?”老汉忽然想起什么,问我。 (17)“不喝,要开车。”我摆手。 (18)老汉说:“男人到湖边哪有不喝酒的?”冲表弟努努嘴,“你喝,让这个小青年开车!” (19)老汉到屋里拿出一瓶貌似比较高档的原装酒,啪地打开,倒在两个玻璃杯子里,示意我端一杯。我心一紧, 这瓶酒也要算在我们头上了!只好硬着头皮端过杯子。 (20)青椒炒小虾,红烧鲢鱼,炒小藕,水芹菜炒干子,都是我爱吃的菜。估计菜 100 块钱,酒就算 200 块吧,300 块应该够了,放大点,总不会超过 500 吧?我刚准备示意表弟去结账,见门口有个人影闪了一下,老汉大声说,大砍 刀,进来吧! (21)门外就进来一个粗壮的矮脚汉子,方头方脸,真像一把砍刀,我看着就发怵。大砍刀搓着手,嘿嘿地笑,四 爷,要帮忙吗?我心里一惊,这下怕是碰着孙二娘的馒头店了,明早我和表弟就成包子馅了,表妹的婚礼看来是参加 不了了! (22)没啥,就两个人,你四娘就能搞定!老汉自信地说。我心里暗暗叫苦,被宰几百块钱和失去生命相比,真的 是小菜一碟啊! (23)我递个眼色给表弟,示意他瞅准机会打 110 报警,他个傻蛋却以为我要他去拍湖景,屁颠屁颠地拿着手机去 拍照了。我心里凉了半截,恨由心生,都怪他要看什么百船宴,这下好,把小命都搭上了! (24)表弟照一会湖景,回头看我有些坐立不安的样子,就掏钱去结账。 (25)“怎么能收钱呢?!”老汉啪地把筷子拍在桌上。 (26)当然不要钱!要命!我从头凉到脚后跟。 (27)这荒天野地的湖边,搞两条人命真是分分钟的事情,原先两个老人对付我们可能有些吃力,这下来个大砍刀 做帮手,如果菜里下了蒙药,酒里做点手脚……我的头真的晕了,眼前出现幻觉。 (28)“你这不是骂人吗?请还请不到呢!”老汉一脸不高兴。 (29)“就是!”大砍刀一脸讨好,连声说,“这湖边,十天半月的难得来个人,晚上到俺家再喝几盅!” (30)门口,不知何时,聚了四五个女人和孩子,拘谨地朝这边望。这可不是幻觉,我悄悄伸手掐了一下大腿。 (31)“湖里人家来客,添双筷子加个碗,收钱?湖里人做不出来!”老汉有些不屑,老伴也和着说:“就是的!” (32)大砍刀嘿嘿地笑,手不知道朝什么地方放,女人和孩子们不再拘谨,也呵呵地笑。 (33)告别渔翁夫妇,表弟开着车,转脸看我一眼,疑惑地问:“表哥,空调打够低了,你脑门上怎么都是汗啊?” (34)“好好开你的车!”我擦着汗,问他,“下次再来的话,你还能找到这里吗?”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4、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黝黑( ) 拘谨( ) ē nuó 摇曳 ( ) 疑 huò( ) 5、根据小说的情节概括填空。(3 分) 我们想找个地方吃饭,老汉____________→老汉让老伴做饭,菜端上来和我们一起坐下→吃饭时,老汉____________→ 表弟掏钱结账,老汉______ 6、第⑧段的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洪泽湖的水拍岸弄潮,几只湖鸭呱呱叫着,碧绿的水草婀娜摇曳。 7、按照提示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 分) ⑴大砍刀搓着手,嘿嘿地笑,四爷,要帮忙吗?(“大砍刀”要帮“老汉”什么忙?这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⑵“你这不是骂人吗?请还请不到呢!”老汉一脸不高兴。(“老汉”因为什么不高兴?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 人?) 8、小说以“渔家傲”为题有哪些妙处?(3 分) 5 4、 yǒu jǐn 婀娜 惑 5、邀请我们到他家吃饭 劝我喝酒 很生气,坚持不肯收钱 6、写出了老汉居住的地方景色秀丽;表现了“我”因找到了吃饭的地方而高兴的心情;这种“荒天野地”的景象为下文“我”产生一连 串的疑心做铺垫;这里的美丽景色也衬托了渔家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美好品质。 7、⑴“大砍刀”要帮老汉家干活,一起招待客人。表现了“大砍刀”乐于助人、热情善良、好客、淳朴等性格特点。 ⑵“老汉”把我们当客人招待,根本就没想过要收钱,“表弟”掏钱结账,伤害了“老汉”待客的热情,“老汉”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因 而不高兴。“老汉”是一个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自尊心强、性情爽直的人。 8、①小说主要写了渔家热情招待陌生路人,并引以为傲的故事,题目“渔家傲”表现了这一内容;②小说歌颂了渔家淳朴善良、热情好 客等美好品质,表现了作者为这种美好品质感到骄傲、心向往之的感情,题目“渔家傲”表现了这一主题;③题目“渔家傲”借用古词牌 名,有诗意和美感,吸引读者。 4. 回 报 梅 寒 ①拿到那纸宣判书,他脑子里只轰鸣着一句话:“为什么要这样待我?” ②是的。命运真是太残酷了。他吃了那么多苦,经了那么多波折磨难,才跌跌撞撞挤进成功人士的行列,可他在 灯红酒绿间还没醒过神来,命运就要把这一切都给没收回去了,连老本儿也不给留。 ③肝癌中后期,字字如冰刀,每天都在切割着他的神经。他一夜一夜地睡不着,人迅速地消瘦下去。“有天你死了, 你记着,你一定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自己吓死的!”这话,只有跟他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的妻能说得出来。 ④他一下子被骂醒了:是啊,与其这样躺在家里被自己吓死,倒不如起来做点什么。 ⑤重回那个久违的小村看看,是他醒来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 ⑥小村很小,在重重叠叠的大山里头。尽管来之前他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无论从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可当他拄 着拐杖站在村头唯一一条进村的小路上,在暮色中向村子里张望时,眼泪还是“唰”一下子流了出来。二十年了,村 外的世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小村竟然还是二十年前的样子,时光在这里似乎静止了。不,小村明显被光阴漂洗得 更陈旧了。倚山而建的青石小屋,还是二十年前他初次来这里时的那些草屋,只是那些屋子已经比二十年前更加破烂 不堪;还是那条进村的小路,几乎被路边的荒草吞没了;更让他痛心的是那些从他身边走过的孩子,他们衣衫不整, 浑身上下脏兮兮的,看他的眼神,像看外星来物。 ⑦二十年前,小村把温暖无私地送给他,却被世界遗忘在文明与进步之外。 ⑧“那年我高考落榜,家里又穷,再也复读不起啊。跟着村里人南下打工,不知怎么就迷迷糊糊跟人走散了,一 路走到那深山里,最后连累带饿,就晕过去了……那时,小村也这么小,这么穷。可当他们听说我的事,全村人集资 凑了几百块钱,又派人把我送出山……那是什么?是恩情啊。如果没有当初他们的倾囊相助,哪会有我后来的飞黄腾 达……”从小村回来,他跟妻子忆当年,说着说着便泪流满面。 ⑨他体内的癌细胞应该肆虐得更凶了吧,阵阵疼痛的浪来得更加勤快凶猛。他的时间,也许真的不多了。 ⑩当他指挥着大批的人,将水泥砖头沙子运送到小村村口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被惊动了。他们倾巢而出,争相 跑来观看。二十年过去,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他们只当他是上天给他们送来的活菩萨,是来度他们的。修桥铺 路盖学校,盼了多少年才盼来。 ⑪进山进村的路都不好,工程进行得很是缓慢。他在小村的日子也越来越多,慢慢的,小村竟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很多时候,他离开远在都市的家,离开公司,在小村里陪着那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同他们一起嚼着粗茶淡饭。 筹集资金,备料招工,他在城市和小村之间来回奔波,很少有时间去医院,更少有时间痛苦难过。那时,只有一个强 烈的愿望在支撑着他前行:他要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给曾经给予他再生之恩的小村以最好的回报。 ⑫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也没有人知道他来此处大兴土木的原因。他像一滴露珠,像一棵绿色植物, 自然而然融进了那片茫茫的大山里。他们,已经将他视为自己身边的一位亲人。 ⑬他如愿以偿。当漂亮的山村希望小学落成时,距离医学上他的死期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学校落成典礼上,他 第一次在村民们面前流下了眼泪,他说:“二十多年前,我差一点饿死在这大山里,是这里的乡亲们给了我再生的机 会。这一次,我回来,只想能为乡亲们尽一点绵薄之力。可我想不到,我的父老乡亲们,你们再一次将我从死神那里 抢回来了……” ⑭医院做检查,结果连医生们都不敢相信,他体内的癌细胞,已经荡然无存。 (选文有删改) 6 2.“他跟妻子忆当年,说着说着便泪流满面”,这泪包含了他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 分) 3.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4.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1)拿到那纸宣判书,他脑子里只轰鸣着一句话。(分析加点词的含义) (2)他像一滴露珠,像一棵绿色植物,自然而然融进了那片茫茫的大山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回报”的理解。(4 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5 题。(18 分) 大海从来不悲伤 顾晓蕊 ①我沿着大海边奔跑,跟一万朵浪花在赛跑,边跑边扭头看,浪花翻滚追逐着,绽开清凉的笑颜。跑得累了,我 停下眺望远方,大海依然欢快地唱着涌着,腾起千层浪,如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②早上,我跟父亲说起这重复了无数遍的梦境。他正坐在沙发上看手机,自语道:“互联网可真神奇,拆掉千万 堵墙,有了微信群,战友们又都联系上了。”他近来学会用微信聊天,兴致高涨。 ③“看呦!”父亲话语中透出兴奋。我侧身看去,有人传来张照片,是一张早年的合影,父亲与战友穿着海军衫 站在沙滩上,目光烁烁,背后碧海浩淼。“这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又喜又叹,“下周战友联谊会,回去看看。” ④我眼眶湿潮,这一幕想必也曾多次浮现在他的梦里。记忆的门扉缓缓打开,顺着时光的藤蔓,我又想起那段难 忘的海岛岁月。 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母亲带着我和弟弟随军到部队,从偏远的乡下乘火车几经辗转,来到四面环海的刘公岛上, 岛不大,很清静。 ⑥我们住进一栋老旧的石房子里,清晨推开木格窗,面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梦幻如蓝宝石般的海水,是那么纯澈 明净,深深地吸引着我。退潮时我常跑到海边,沿着沙滩来回地走,心中满是好奇与欣喜。 ⑦可大海,并不总是温和而宁静的。遇上刮台风,海风掀动着海水,猛烈地撞击向岸边,击起七八米高的海浪。 一刮大风晚上就没电了,这还能忍受,但吃水成了大麻烦。 ⑧我去海里游泳,呛一口海水,又苦又咸又涩。我偎在父亲身边,问:“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难道说,它是大海 悲伤的眼泪?” ⑨父亲轻抚着我的头说:“大海是智慧的,有力量的,它被千年的月光照耀过,见证了太多忧伤与屈辱。你看它 有时平静,有时澎湃,但大海从来不悲伤。”我点头,却有些惘然。 ⑩半年后的一天,忽听父亲回来说,岛上要起大变化了。他还说部队已抽调了人,铺设海底电缆和水管,很快就 能通水通电。“海底能铺管子?”我很是好奇,每天跑到海边观望,有十几条船舶来回穿梭。 ○11到了水电开通那天,家家户户沉浸在惊喜之中。每家安了自来水管,拧开龙头,清亮亮、明澄澄的水淌出来。 到了夜晚,岛上灯火闪动,灿若星芒。我兴奋得睡不着觉,把房间的灯摁亮,过一会儿又关上,反反复复一夜。 ○12后来随着父亲转业,我们搬回到内地。时光的影子从窗前悄然翻过,转眼二十余年过去了,到了 2003 年的夏天, 对我跟弟弟来说,那是一段极黯淡的日子。 ○13工地上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脸上身上多处被烫伤。出院后,弟弟时常一个人发呆,怕照镜子,甚至不愿出门。 那时我因女儿出生后,晚上哭闹不止,患上严重的眼疾,心情也一度低落。 ○14因而那年盛夏,我和弟弟想到去海岛。我们住下来,每天绕岛而行,从黎明走到黄昏。我一边走,一边深望向 大海,像是在凝视自己。我恍然回身,说道:“你看那浪花,这一刻跃上波尖,转瞬跌落谷底,起起落落,永不停歇。 其实,生活中亦是如此。” ○15弟弟愣了愣,停下,转头看大海。金色的微光照在海面上,水波粼粼,绚美无比,闪跳着映入他眼中,慢慢放 大一片光亮。 ○16从海岛回来后不久,弟弟去了工地,我的眼睛经治疗也已大好。此后十余年间,在暗夜里,我一次次忆起海岛。 ○17得知父亲要参加战友会,我提出陪他一起回去,重温那一片明蓝的梦。 ○18仍是同一片大海,父亲和战友们再次在沙滩上合影,只是这一群老兵,鬓发间已霜花点点。再看往日沉寂的荒 岛,俨然成了美丽的桃花岛。 7 ○19那晚,老兵们在农家院饮酒忆故,畅叙离情,我又去了海边。海面上灯火点点,月的光辉洒下来,海风中挟着 缕缕芳馨。我深嗅着熟悉的味道,心中一片澈静。 ○20复想起父亲的话,原来总有一些事,要用漫漫的一生去领悟。我感受着大海的倔强与柔情,任时光流转,它只 管欢腾奔涌着,奔涌着。而今,海岛已成为我的心灵原乡,是最美的海上桃花源。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 年 23 期,有删改) 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章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2 分) 随父亲转业回内地 陪父亲参加战友会,再回海岛。 2.开头写“我”的梦境,有何作用?(4 分) 3.“这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他又喜又叹,“下周战友联谊会,回去看看。”父亲“喜”的是什么?又为什么“叹”? (4 分)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4 分) (1)海面上灯火点点,月的光辉洒下来,海风中挟着缕缕芳馨。 (2)而今,海岛已成为我的心灵原乡,是最美的海上桃花源。 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大海从来不悲伤”的含义。(4 分) 2.小村被世界遗忘在文明与进步之外,让他非常痛心,这是难过的泪水;小村的人对他的温暖无私的帮助,让他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3.①内容上,运用插叙的记叙顺序,回忆了二十年前他外出打工与人走散进入小村时,村里人对他倾囊相助的情形,交代了他回报小村的 原因。②结构上,为后文写他给小村修桥、铺路、建学校的事情做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1)“轰鸣”本义是连续混杂的呼啸声,在文中指“癌症”这一消息对他的影响之大,表现了他得知自己癌症中后期时难以置信且不知 所措的心理。 (2)运用比喻的修辞,将“他”分别比作大山里的一滴露珠和一棵绿色植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已经融入大山里的小村生活,与山里 的村民和谐相处的情形,表达了他对大山、对小村村民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5.既包含了他对小村的回报,即他筹集资金为小村修桥铺路建学校,也包含了小村对他的回报,将他从死神那里抢回来;揭示文章主旨, 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及时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四、1.海岛上度过欢乐而又苦涩的童年 我和弟弟遭遇磨难心情低落,盛夏去海岛散心 2.表明海岛上的生活经历给“我”一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引出下文对海岛生活的回忆。 3.父亲因为可以和老战友久别重逢,所以“喜”;一转眼三十多年就过去了,父亲为岁月的匆匆流逝而感慨,因而“叹”。 4.(1)环境描写。既写出了海岛的优美,变化的巨大,又烘托出了“我”心情的兴奋与愉快。 (2)比喻。运用比喻修辞,一方面写出了海岛之美;另一方面,生动地表达出“我”对海岛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主 题。 5.(4 分)表层含义指大海是自然景物,没有喜怒哀乐。深层含义指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要用宽广的胸怀容纳,以乐观积 极的心态面对,并顽强不屈地生活下去。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1 题。(13 分) 生 机 汪曾祺 芋 头 一九四六年夏天,我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侨公寓的楼上。这是一 家下等公寓,已经很敝旧了,墙壁多半没有粉刷过。住客是开机帆船的水手,跑澳门做鱿鱼、蠔油生意的小商人,准 备到南洋开饭馆的厨师,还有一些说不清是什么身份的角色。这里吃住都是很便宜的。住,很简单,有一条席子,随 便哪里都能躺一夜。每天两顿饭,米很白。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开水里焯过的墨斗鱼脚,顿顿如此。墨斗鱼脚, 我倒爱吃,因为这是海味。——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吃到海味。只是心情很不好。我到上海,想去谋一个职业,一点 着落也没有,真是前途缈茫。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所剩无几。在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 没有。我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到皇后道、德辅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厨师打麻将。真是无聊 呀。 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煤块,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 芋头!大概不知是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 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 不出的喜欢。 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8 豆 芽 秦老九去点豆子。所有的田埂都点到了。——豆子一般都点在田埂的两侧,叫做“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豆 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长。谚云:“懒媳妇种豆”。还剩下一把。秦老九懒得把这豆子带回去。就掀开路旁 一块石头,把豆子撒到石头下面,说了一声:“去你妈的!”又把石头放下了。 过了一阵,过了谷雨,立夏了,秦老九到田头去干活,路过这块石头,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 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咦!” 刹那之间,秦老九成了一个哲学家。 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 玉渊潭当中有一条南北的长堤,把玉渊潭隔成了东湖和西湖。堤中间有一水闸,东西两湖之水可通。东湖挨近钓 鱼台。“四人帮”横行时期,沿东湖岸边拦了铁丝网。附近的老居民把铁丝网叫做铁蒺藜。铁丝网就缠在湖边的柳树 干上,绕一个圈,用钉子钉死。东湖被圈禁起来了。湖里长满了水草,有成群的野鸭凫游,没有人。湖中的堤上还可 以通过,也可以散散步,但是最好不要停留太长,更不能拍照。我的孩子有一次带了一个照相机,举起来对着钓鱼台 方向比了比,马上走过来一个解放军,很严肃地说:“不许照!”行人从堤上过,总不禁要向钓鱼台看两眼,心里想: 那里头现在在干什么呢? “四人帮”粉碎后,铁丝网拆掉了。东湖解放了。岸上有人散步,遛鸟,湖里有了游船,还有人划着轮胎内带扎 成的筏子撒网捕鱼,有人弹吉他、吹口琴、唱歌。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会闲谈。他们谈柴米油盐、男 婚女嫁、玉渊潭的变迁…… 但是铁蒺藜并没有拆净。有一棵柳树上还留着一圈。铁蒺藜勒得紧,柳树长大了,把铁蒺藜长进树皮里去了。兜 着铁蒺藜的树皮愈合了。鼓出了一圈,外面还露着一截铁的毛刺。 有人问:“这棵树怎么啦?” 一个老人说:“铁蒺藜勒的!” 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 18.本文作者描写了三种植物顽强的生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3 分) 19.从词语运用或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 分) 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20.文章第三部分最后一句“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有什么含义? 21.本文与陆蠡的《囚绿记》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4 分) 18.(3 分)煤块里的芋头仅靠一点雨水长得生机勃勃;石头下的豆子发芽顶起了石头;兜着铁蒺藜的柳树继续长大长高。(点出逆境、点 出对象、点出“生机”,每句 1 分) 19.(3 分)示例 1、“瞪”“趴”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秦老九惊诧和好奇的心理,“升高”和“顶”两个动词生动写出豆芽的力量巨大, 这些词语从侧面生动地表现出豆子的勃勃生机。示例 2、比喻修辞,将眼睛比作铃铛,形象地写出秦老九惊诧和好奇的情态,从侧面生动 地表现出豆子的力量巨大和勃勃生机。 20.(3 分)“铁蒺藜”带来的遏制和伤痛还没有消除(1 分),但柳树却能将伤害融进生命,充满着顽强的生机,继续旺盛生长(1 分); 表达了作者对柳树的敬佩之情,寄予着作者美好的愿望。(1 分) 21.(4 分)都运用了托物抒情的写法。(2 分)本文描写芋头等三种植物虽身处逆境,但仍勃勃生长,表露出作者对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健康情怀。(1 分)《囚绿记》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 的情怀。(1 分) 7.阅读下文,完成 18—21 题。(13 分) 包子的香味 伍中正 年高考结束后,我去了王镇壮叔的包子铺。 ②壮叔包子铺生意很好。一个理由是壮叔的包子做法很有讲究,肉馅菜馅调料好,蒸出来的味道不一般,很香很 香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壮叔在镇上经营了 30 年,人脉资源广。镇里镇外的人认识的多,回头客也多。在王镇,几乎没 有不知晓他的。 ③起初来的时候,几乎是打杂,挑水、劈柴、扫地、关启店门。渐渐地,壮叔就让我揉面、做馅、包卷、蒸包子 9 了。 ④那年寒假放后的第一天,我在包子铺前看见一个小男孩。那男孩大概八九岁的样子,头发稍微偏长。穿在身上 的一件特旧的棉袄上少了两粒扣子,扣得不是很紧。好在那天不是很冷,男孩却很安静地站包子铺前,不跟任何人说 话,只是看着蒸笼里冒着热气的包子。看样子,男孩像买包子,又不像买包子。每出一笼热乎乎的包子,男孩的脸色 就很快改变一下,变得好看一些。 ⑤男孩是早晨 9 点钟来的,临中午的时候才走。这中间,我没有问男孩要不要买包子,也没有私底下给他包子。 ⑥我看着男孩转身离开。男孩走得不是很快,很久了,他转过身,还朝着壮叔包子铺回望,实际上,他是朝着蒸 笼里热气腾腾的包子望。 ⑦我把男孩站在包子铺前的事跟壮叔说了。壮叔不以为意,还大声地提醒我,像这样的小男孩,要提防着点,他 冷不防会从蒸笼里快速拿了包子就跑,你拿他没办法的。 ⑧快到年边,腊月二十八那天中午,男孩来了,跟上次不一样,头发剪短,棉袄上的扣子钉上了,仍然很文静地 站在那里。从中午来,到下午离开,他足足站了 4 个钟头。我没有看出那个男孩有拿走包子的迹象。看来,壮叔的眼 力出了点问题。 ⑨等我跟壮叔卖完包子,那个男孩也回家了。临走,男孩眼里憋着的两串泪终于掉了下来。男孩不是走,几乎是 一路跑开的。 ⑩我跟壮叔辞别,就回家过年了。过年后,我随打工的人流去了南方的一个城市,一去就是十年。 ⑾十年后,我又回到了家,在家里,我看到一档寻亲情类电视节目。帅小伙跟他娘几乎用了十年时间,在他爹打 工的工地,在他爹去过的城市寻找已经疯掉的爹,电视里,帅小伙终于找到了爹。节目中,我看到当年的那个男孩长 成了帅气的小伙。他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讲了一个故事。那个故事的题目就叫《包子的香味》。 ⑿帅小伙说,在我九岁那年,我爹在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打了一年工,老板跑了,爹一年的工钱一分没有拿到。 爹不敢回家,也没有回家。我跟娘过年,没有买一片肉,更没有买其他的年货。快过年的时候,我就跑到王镇的包子 铺去闻包子的香味。闻好了闻够了,就回家。好在包子铺的老板很善良,他没有赶我走,让我在他的铺子前闻了一下 午的包子味道。 ⒀回到家里,我把这种味道告诉娘,过年不用买包子了。娘很满足。我跟娘说,要是爹在城里能闻到包子的香味 过年就好了。娘一听,双手抱紧了我,娘的眼泪吧嗒吧嗒地落在我的脸上。 ⒁帅小伙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已泪流满面。 ⒂过完年,我再去找壮叔。壮叔在铺子里忙活开了。我私藏了一个想法,不管壮叔同意不同意,往后,只要站在 包子铺前的男孩女孩,我都会送他们两个包子。我要让他们的舌尖,真正感受包子的香味。 (选自《小小说》,有删改。) 18.联系文章内容,分析第⒁段中“我已泪流满面”的原因。(3 分) 19.在小男孩眼中,壮叔“很善良,他没有赶我走,让我在他的铺子前闻了一下午的包子味道。”在你眼中壮叔是个怎 样的人?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3 分) 20.请分析文章标题“包子的香味”的意蕴。(3 分) 18.(3 分)(1)对一家人遭遇的同情;(2)为小男孩的懂事而感动;(3)为当时没有搭理小男孩而内疚。 19.(3 分) (1)手艺好、讲诚信:包子做法很有讲究,肉馅菜馅挑料好。(2)人缘好:人脉资源广。(3)为人精明: 壮叔提醒我,要提防 小男孩。(4)本性善良:让小男孩长时间站在包子铺前,并没有驱赶。(答到三点即可得满分) 20.(3 分)(1)指庄叔手艺很好,包子香。(2)指文中男孩所讲的故事。(3)喻指小男孩的懂事、善良、感恩、孝顺等品质。(4)寄托 了作者希望社会上能够对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多一些帮助的美好愿望。(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1 题(13 分) 爱心如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显然,娘不 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10 他忙说:“娘,没啥。” 娘威胁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 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 他说:“白血病。”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紧张地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睛一亮:“真的?” 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 身上的东西,哪一件 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 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 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农 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娘有一 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娘说:“娃啊,大婶求你了。” 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 出口啊。”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 娘急了,说:“娃啊,大婶跪下了。”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 者啊。”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 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 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他猜对了。 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 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 爹喝几盅的。” 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 11 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 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 他望着爹娘笑了。 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一 片碧绿、一片阳光。 (摘编自《石家庄日报》) 18.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填写下面的表格。(4 分) 小说情节 娘的态度 要捐骨髓 A B 急忙赶到医院 谎称配型成功,但人家不愿捐 C D 同情女孩,同意儿子捐骨髓 19.文中的娘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 分) 20.文中划线句有什么作用?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3 分) 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21.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3 分) 18.(4 分,各 1 分)A 哽咽,以死相逼 B 谎称自己有病需骨髓 C 求医生求女孩 D 明白真相 19.(3 分)①爱子情深。怕儿子捐骨髓影响身体;得知儿子“有病”,当天打车到医院,砸锅卖铁也要救儿子;为救儿子准备下跪求女孩 “捐骨髓”。②善良淳朴。知道捐献骨髓没什么损害,才求女孩给儿子“捐骨髓”;得知真相后,看到女孩脸上毫无血色,病情严重,同意 儿子捐骨髓。③明白事理(通情达理)。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就不阻拦儿子捐献;虽然自己被骗,也不怪丈夫和儿子。(答出一点给 2 分,不结合内容分析得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 20. (3 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骨髓比作韭菜,生动形象表明了骨髓具有再生性,捐献骨髓对捐献人的身体没有伤害,让母亲打消了顾 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母亲同意他捐献骨髓做铺垫。(修辞 1 分,内容上作用 1 分,结构上作用 1 分) 21.(3 分)示例:我认为不能删去。最后一段用议论的方式,彰显了本文播撒爱心的主题;在结构上,和前文医生说的“骨髓就像韭菜” 相照应,点题;(观点 1 分,内容上理由 1 分,结构上理由 1 分)如果答可以删去,理由充分、合理,酌情给分。 9.阅读下文,完成 18~21 题。(14 分) 夏日的绿荫里躺着一头猪 侯德云 ①天地间灌满了火辣辣的热。他愤愤地骂了一句:这鬼天气!骂过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抬腿向村子走去。 ②他光着膀子,衬衫随意搭在肩上。浑身上下粘叽叽的油汗把他纠缠得很不舒服。太阳快要落山了,咋 还这么热呢?他觉得老天爷一定是老糊涂了,就像村里活了 90 多岁的那个白发老太婆一样,耳聋眼花,弄不 清是是非非了。 ③只锄了几垄地,他就受不住了,嗓子里冒了烟。他要回家去喝一大碗凉水,不,喝一大缸凉水,痛快 痛快再说。当然啦,痛快之后,他还是要返回地里干活的。那片庄稼是他一家人全年的指望,敢不精心地侍 弄着? ④走近村子的时候,他看见村头那棵粗大的老槐树下懒洋洋地躺着一头猪,一头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的 猪。那头猪浑身脏兮兮的,在绿荫里酣睡,呼噜打得很响。不知为什么,他对那头猪萌生了一股非常强烈的 嫉妒。傻不拉叽的东西,你倒是会享个清福!他又愤愤地骂了一句,一口痰喷到猪身上,那头猪仍在呼噜呼 噜地酣睡,根本没理会他的存在和他正在燃烧的愤怒。他狠狠地踢了猪一脚。猪醒了,哼哼着撑开眼皮,歪 了他一眼,迅即又闭上眼睛。呼噜又起。 ⑤他愣了一瞬,一下子跌到树荫里,坐那头猪的身边。他卷起一支喇叭筒老旱烟,没滋没味地吸了起来。一缕 缕蓝色的烟雾飘飘乎乎地萦绕在他的头顶,他的心思也随之摇摆了起来。 ⑥他叹了一口气:唉,这人哪,活得还不如一头猪哩。一头猪,一辈子不必为吃喝犯愁哇。饿了,渴了, 嗷嗷吼几嗓子,就会有人屁颠屁颠地端来吃的喝的。人能行?不干活想吃饱肚子,哪儿找这样的好事呀!不 如下辈子就托生一头猪吧,热天热地里躲到树底下睡大觉,真他妈的美气! 12 ⑦一支老旱烟抽完,他又卷了一支,满腹心思仍在继续摇摆着。 ⑧他想到了那头猪命运的最后时刻,心兀地颤了一下:尽管活得自在,还不是要被人杀掉吃肉吗?他扭 头看了一眼那头还酣睡的猪,禁不住可怜了它一下。转念又一想:不对呀,人也是要死的,死了之后,埋在 土里或是被人吃掉,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人的坟墓是一个土堆,而猪的坟墓是人的肚皮罢了。接着又想 到了吃猪肉时的感觉,嘿,那滋味!他咧着嘴无声地笑了一下,嘴角湿漉漉的,淌着一些水样的玩意儿。猪 有猪美气的时候,人也有人美气的时候哇。于是他郑重决定,下辈子不托生个猪了,至于托生个什么,他还 没想好,以后再说吧。 ⑨这时候,他看见一个人向他走来。他像突然想起个什么事儿似的,问那个人:这是谁家的猪?那人木 着脸说:我家的,不知什么时候遛了出来。怎么了?他嘿嘿着:没怎么。过年的时候杀猪吃肉吗?那人说: 当然杀猪吃肉!要不我费心巴力地养它作甚?他点点头,说:好,好,到时候别忘了请我去吃肉。我家杀猪 的时候,也请你去吃肉。行吗?那人说:当然行,就这么定了吧。他站起身子,拍拍沾在屁股蛋子上的土沫 子,又瞅了瞅那头猪,心想:睡吧睡吧,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去吃你的肉哩。 ⑩他精神抖擞地向村外走去。庄稼地里还有很多活儿等着他去干哪。很显然,他完全忘记了回家喝凉水的事 儿,那可是他当初回村子里来的唯一目的。 18.文章的题目是“夏日的绿荫里躺着一头猪”,可真正描写猪的文字却很少,作者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4 分) 19.阅读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主人公这一人物形象。(3 分) 20.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如“火辣辣”“脏兮兮”“呼噜呼噜”“屁颠屁颠”等,有什么样的好处?(3 分) 21.简析小说结尾的妙处。(4 分) 18.(4 分)不离题,“猪”只是是引发主人公思考人生的一个道具,它有力的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猪”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了主人 公懒散而容易满足的形象。 19.(3 分)心理描写,通过写主人公对“一辈子不必为吃喝犯愁”的猪之命运的羡慕,突显出其懒散而不思进取却又耽于幻想、渴望不 劳而获、极易满足的心理。 20.(3 分)通俗易懂,极具口语色彩和乡土气息,生活化的口语表达与农村地头村口的场景相得益彰,也极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与场 景的画面感,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 21.(4 分)小说以主人公要喝水为开端,却又以他最终忘了喝水为结尾,结构上首尾呼应。这样的设置有出人意料之感,增强了小说的 可读性,更是使小说充满了荒诞和讽刺意味。凸显文章的主旨: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贪图安逸而又无奈于现实,耽于幻想却又容 易满足的的心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8—21 题。(13 分) 父亲的东篱 李汉荣 ①说起来,我也算是个诗人,性情质朴、诚恳、淡远。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南山、东篱、菊花、 田园、归去来、桑树颠,这些滴着露水粘着云絮的词儿,在我心里和笔下,都是关键词和常用意象。 ②可是,自从进了城,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 有亲手养过。几十年了,没有一只鸟认识我,没有一片白云与我交换过名片,没有一只青蛙与我交流过对水田和稻花 香的感受,没有一只蝈蝈向我传授民谣的唱法。那些民谣都失传了,只在更深的深山里,有几只蛐蛐,丢三落四哼着 残剩的几首小调。 ③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 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 ④我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 恋土的永恒乡愁。 ⑤直到有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 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 ⑥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 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菜园里种着莴笋、白菜、茄子、包菜、芹菜,一行行的葱和蒜苗。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 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 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 13 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晴,它们就开始 吹奏。 ⑦“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别的 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但是,实实在在,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 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我的不读诗的父亲, 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 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别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 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抚摸过和问候过,父亲还在它们的脚下轻轻松了土,培了土, 以便它们随时踮起脚,在农历的雨水里呼喊和奔跑。而当到了删繁就简的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顶的大雁捎来 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会看见一列 列穿戴整齐的青山,正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 ⑨我突然明白了: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 ⑩而我呢? 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我写着故园之 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 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我越来越远地永失东篱。 于是,在那天下午,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 18.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完成填空(每空限 4 字)。(3 分) 我最喜欢陶渊明,可是进城几十年来,我逐渐 ,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是为了 , 直到有一天下午,看见父亲维修菜园篱笆,我明白了维护陶渊明“东篱”的是不会读诗的父亲,于是我对父亲无比 。 19.第⑦节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4 分) 20.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花了很多笔墨描写菜园“风光”,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3 分) 21.简述本文标题的含义。(3 分) (五) 18.(3 分)远离山水(或“远离自然”)、延续乡愁(或“延续诗脉”“延续诗心”)、感激赞美(意思对即可) 19.(4 分)运用反复的手法(1 分),强调父亲不读诗却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1 分),和 我自认为是个诗人却远离自然、远离生活形成对比(1 分),表达了我对父亲的赞美之情(1 分)。 20.(3 分)示例:父亲的菜园中,蔬菜花草种类丰富,生机勃勃,富有乡野情趣、诗意美感,这才是真正的诗意田园;表现了父亲用汗水浇 灌田园的辛劳;引发下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意联想;为下文“我”的领悟作铺垫。(3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1.(3 分)指父亲菜园子的篱笆(1 分);指父亲及像父亲一样的农人们扎根田园、辛勤劳作的质朴闲适的生活方式(1 分);延续千年的 国人的心灵归宿、精神家园(1 分)。 11.(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4——16 题。(10 分) 樱 桃 甜 美 牛旭斌  ①老家的小院里,父亲盖新房时,执意没砍两棵樱桃树。家乡地处北纬三十三度的祖国腹地,出名的特产中,有 坚果核桃,还有水果樱桃。   ②当唱罢“二月的鱼儿水上漂”,漫山的桃花刚一谢幕,杏花、梨花、李花便次第登场,而最令人期待的花事,就 数三月人间的樱桃开花了。起伏的黄土地上,瘦瘠的乡村小路旁,处处樱花堆雪。小雨在昨夜才润蓓蕾,第二天太阳 放照,就朵朵枝枝催绽开花瓣,盛大而烂漫得无边了。山村被一川樱桃花开亮。阳春里的风儿温柔,小溪淙淙地绕过 农田、屋舍和樱桃园,房屋坐拥在花树间,村庄漂荡在花海里,人们忙碌在花事。十多万株樱桃树,以最铺张的姿态 开放。没有比这更热闹的春景了。   ③城里人和游客为观赏到好看的樱桃花,慕名直奔小川。它是成县境内四面群山合围的一块盆地,有潺潺河水穿 街而过,有平畴万亩依山傍水,再往峡谷下游的西狭村去,樱桃花早已盛开成花浪翻涌的汪洋。二十多年前西狭人种 过多种多样的菜蔬鲜果,后来改良嫁接樱桃树,从山东等地引进新品种。为了丰产,勤劳的人们定期松土、施肥、剪 枝、浇水、整园、除病虫害,从开花忙到结果,带着干粮天天守在果园里,务作着樱桃树。当时镇上还办有樱桃罐头 厂,在甘肃全省都是响当当的乡镇企业。 14   ④ 春分过后,踏青赏花是最迷人的行动,摄影师围着樱桃树赏花、拍照,孩童们在树丛中玩耍,人们成群结队往 旷野、往小川奔去。童年的小伙伴说:“回来吧,樱桃花开得正是时候”,“今年的雨雪下得多,樱桃花开得欢得 很”……听着这些话入梦,当夜就梦见整个峡谷里,被东风吹开莹莹的白,是繁华,是缤纷,是盛放……站在高岗上 俯瞰,密密匝匝的樱桃花,宛如天上掉下的流云,飘散在大地,又如太阳融化的残雪,铺陈在浅沟丘陵。风吹来时, 它们又像万群驰骋的绵羊,咩咩咩地奔跑开去,花儿簇簇拥拥,占据满山谷村野,把故乡铺成花的海洋,漾成花的世 界。   ⑤能把一条山沟变成花谷的樱桃花,是春天的画家,它把荒寒枯寂的沧桑调制成生机斑斓的亮丽,如城市黑夜里 被灯光点亮的花树,源源不断地放光,发亮,飘香。樱桃花先从峡谷中心地带,由里向外盛开,再向村庄溪流边开放, 最后蔓延向山坡、山涧、山巅,我在梦中徜游,感动于春天的来到,这不仅是一场季节的轮回,和春回大地的万物复 苏,这更是一场生命的怒放,和一曲致敬农民的田园牧歌,欢唱勤劳的故乡人,正在抢墒种玉米,白色的农膜铺展在 一台台梯田,就像轻触便能奏出美妙旋律的琴键。大地即将变成一座工厂,在接下来的花事和农事中,将出产更多更 丰饶的果实和甜蜜。   ⑥晚春的最后几天,任意走进一道山沟水畔,随意停留在某个乡镇村庄,连片成带又向阳背风的果园人山人海, 樱桃先百果早熟,果农们哼着小曲、搭着梯架采摘,绿叶丛中的樱桃结得又红又繁,缀弯了枝头;再看一座座农家小 院,总有如房高的樱桃树枝繁叶茂,枝丫上如珠如串地结挂着红彤彤的果实,伸出墙外的,供孩童和路人们采食。   ⑦樱桃上市的季节,处处都是赤玉盈村、红珠满筐的景象。此时我总记起远方的朋友,想方设法把樱桃送往外地, 让他们尝鲜和觅得故乡的味道。如今的成县,樱桃这些水果,都已经在网上销售了。为此,远在异乡的游子,就能吃 上应季的水果,也有甜蜜的樱桃可以消解乡愁了。   ⑧樱桃让五月成为芬芳的时令,不论在小城街头,还是小镇集市,或者村村落落,到处翻滚着樱桃的身影,货车 里、摩托上,数百只竹笼子里,全是清晨带露的樱桃,这一笼笼满盛着的“珍珠”,成千上万颗从树上跑到集市里来, 就像成千上万吨的红玛瑙,晶莹地泼洒在街上。樱桃的红润和鲜美,让一条街、一座城变得新新鲜鲜。 ⑨小川,这个只有六个笔画的故乡,藏着我对樱桃的全部记忆。小,却有山的雄奇;川,则有水的灵秀。离开家 的时候,我照例弯腰从樱桃树下出门,麻雀在婉转的啾鸣里打落春花,藏在泥土酽香和草木深茂的乡风里。我忽然明 白:只有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乡愁,才是永恒的。生生不息又果实累累的樱桃,昭示劳动之伟大。(摘自《 人民 日报 》2019 年 04 月 15 日) 14.文章以“樱桃甜美”为题,有什么含义?(2 分) 15.标题是“樱桃甜美”,作者为何用大量的篇幅浓墨重彩写樱桃花?(2 分) 16.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 (1)风吹来时,它们又像万群驰骋的绵羊,咩咩咩地奔跑开去,花儿簇簇拥拥,占据满山谷村野,把故乡铺成花的海 洋,漾成花的世界。(从修辞角度)(3 分) (2)货车里、摩托上,数百只竹笼子里,全是清晨带露的樱桃,这一笼笼满盛着的“珍珠”,成千上万颗从树上跑到 集市里来,就像成千上万吨的红玛瑙,晶莹地泼洒在街上。(从用词的角度)(3 分) 14.(2 分)①表层义:樱桃的味道甜美。② 深层义:勤劳善良的家乡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幸福甜蜜的生活;同时勾起游子对 家乡甜甜的思念。 15.(2 分)①为下文写樱桃的甜美作铺垫(张本),写樱桃花事的繁荣茂盛,暗示者樱桃的丰收在望,暗切题目。②写城里人和游客赏樱 桃花的热闹情景,衬托出勤劳淳朴善良的家乡人民辛勤的付出,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16.(1)(3 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1 分)。把密密匝匝的樱桃花比作万群驰骋的绵羊,生动形象写出了樱桃花的繁多密集、 洁白的特点,给人以视觉的冲击(1 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樱桃花的赞美之情。 (2)(3 分)泼洒原指将水或其他细小的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1 分)。这里是农民把樱桃带到集市随意倒在地上的情景(1 分)。“泼洒” 这一动词体现了农民充满丰收喜悦自豪之情和炫耀感(1 分)。 12.乡村听风 梁永刚 ①在乡间行走,踟蹰的脚步,一次次被风指引。恰好,穿村而过。 ②风过村庄,泥土、老井、草木与池塘,一切寻常的乡村事物,便多了几分灵动和诗意。四合的暮云,张开臂膀 将村庄拥入怀中,于是,一天又接近了尾声。炊烟袅袅升起,弥漫着诱人的饭香。一道残阳,把最后的光束照射在村 后浓黛的山顶,金色遍地。被晚风轻抚的炊烟,远远看去,像极了一幅遒劲有力的“狂草”,虚实搭配,韵味无穷。 15 ③在乡村,农人熟稔风的秉性,风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农人能听到,也能看到。在打麦场上,等风扬场是 常有的事儿。焦急等待中,忽见一人指着杨树梢兴奋地喊:“树梢动了,开始干活。”树梢是风与农人对话的一种方 式,万物有灵,树比人更敏感,更懂风的心思。风从打麦场上吹过,用手温柔地摩挲着一地的金黄,满心欢喜地带走 了麦堆里的尘土和麦糠。 ④有风吹过,村庄便热闹起来。黄昏时分,通往村庄的小道上,脚步声一阵紧似一阵,被田野拥抱过、与庄稼亲 吻过、让溪水洗涤过的风,携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母亲唤儿吃饭的声音,开始萦绕在村庄上空,轻盈细碎的风, 便跟在孩子们的身后,悄悄地帮他们掸掉衣衫上的尘土和草屑,拂去脸上的汗珠和泥水。风也有顽皮的一面,看到戴 着草帽的农人在田间锄草,也会偷偷溜到农人背后,冷不丁将草帽掀翻在地,看着农人弯腰慌忙追赶草帽而笑个不停。 百无聊赖的时候,风一次次去农人家中串门,如故人般无拘无束。看见院落里落叶遍地,风便将其归拢成一堆;看见 家中无人院门却敞开着,风用力一推,门啪的一声合住了。 ⑤待到夜色沉沉,月色溶 溶,劳累了一天的村庄酣然睡去,风也在万籁俱寂中,变得蹑手蹑脚,唯恐惊扰了一村 庄的月光。无人陪伴,风也开始有些疲倦了,眼神迷离地打量着每一户人家、每一座房子。斑驳的树影,朦胧的月色, 让眼前的一切看上去影影绰绰,如一幅写意画。偶有农人晚归,窄窄小巷中,便会传出零星的犬吠。风伸个懒腰,打 个哈欠,一抬手将这声响拉得老长。犬吠和风声,这对配合默契的搭档,忠诚地守护着静谧的村庄。[来源:学科网] ⑥农人们常说,庄户人家缺啥也不能缺风,要是没了风,日子就寡淡无味。风是农家院落的命脉,也是万物生长 的养料。老家一带,乡村民居有一个显著的特色——比邻而建的两处房屋之间,会留有一尺左右的间隙,人们称之为“风 道”,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风留的过道。窄窄风道,人侧着身子也过不去,风却可以于其间自由穿行。 ⑦在城市小区里,负责园林绿化的物业人员,曾经煞费苦心地在楼间的狭窄空地上种下树木,施肥、浇水、打药, 几年过去了,成活的寥寥无几。一次,父亲进城。送父亲走时路过那片冷清的空地,我问父亲:为什么这块地树木栽 种不活,是土质问题,还是缺少什么肥料?父亲背着手来回转悠了一圈,回答道:啥也不缺,就是缺风。的确,在高 楼的层层包裹下,能有这么一小片泥土已属难得,密不透风的空间里,哪儿还有风的穿插立足之地呀。一株得风的树 木,就像被母亲充盈乳汁喂养的婴儿,不愁长不大。春风来了摇一摇,夏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草木的根系就 往土里钻一点,钻来钻去,一株草木就在风中长出了尊严,挺起了胸膛。 ⑧一株草可以是故乡,一粒麦可以是故乡,一抔黄土也可以是故乡,哪怕是飘过村庄上空的一缕风,都沾满了故 乡的味道。在游子的心里,风是故乡最生动的意象,也是精神的向往和归宿。当浪迹天涯的游子经历了舟车劳顿,终 于站在故乡的村口时,第一个上前迎接的便是风。荣耀也好,落魄也罢,风不在乎,也不计较,用古老淳朴的厚道和 热情,帮每位归乡的人拂去满脸风尘与心底的忧伤。 ⑨归乡者无须言语,心有灵犀的风便会带你走街串巷,找寻一度失落的记忆和久违的亲人。其实,风一年四季都 在村口等着远行的人呢,它的心里明镜一般,从村庄走出去的人,有一天累了、烦了,就会被村庄拉回来。风,比人 更了解自己的村庄。 ⑩乡村听风,一遍遍默念着故乡的恩泽与深情…… 19.第④段写出了乡村的风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有关句子进行分析。(4 分) 20.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4 分) ⑴风从打麦场上吹过,用手温柔地摩挲着一地的金黄,满心欢喜地带走了麦堆里的尘土和麦糠。(从修辞角度) ⑵被晚风轻抚的炊烟,远远看去,像极了一幅遒劲有力的“狂草”,虚实搭配,韵味无穷。(怎样理解“虚实搭 配”?) 21.请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含义。(3 分) 22.作者通过“乡村听风”,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9.⑴亲切(温柔),如“悄悄地帮他们掸掉衣衫上的尘土和草屑,拂去脸上的汗珠和泥水。”(2 分)⑵调皮,如“偷偷溜到农人背后,冷 不丁将草帽掀翻在地,看着农人弯腰慌忙追赶草帽 而笑个不停。”(2 分) 20. 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风以人的动作和感情,“温 柔地摩挲着”“满心欢喜地带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如同农人的知己,懂得农人的所想所需。(2 分)⑵把“炊烟”比作“狂草”,实写 炊烟暗写风,通过描绘炊烟的形象表现了风的遒劲有力,突出了风带给炊烟的灵动和诗意。(2 分) 21.风是作者抒发热爱、怀念故乡的 载体。作者对故乡的依恋、热爱、怀念之情,是通过风这一形象来抒发的。在作者心中,故乡是精神的向往和归宿,风中有故乡的味道, 有游子对故乡深刻的记忆。 22.⑴对乡村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深情赞美;⑵对城市高楼林立缺少自然之风的些许遗憾;⑶对故乡一草一木、 故乡味道的深切怀念;⑷对用厚道热情等待和迎接游子归来的故乡的无限感恩。(一点得 1 分) 16 1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7-21 题。(22 分) 父母在 金小林   ①母亲绑着一片湛青色过膝拦腰布,在老屋的锅灶头前烧猪食。隔溪对岸,父亲在路边的水泥空地上打豆子。窄 窄的河床下,溪水如练,淙淙有声。一只肚白背灰的鹅,正高高举着脖子,探头探脑地率几只鸭在浅滩上摇臀摆尾。   ②仲秋的午后,散落村庄周沿的梯田一片灿黄,微风拂面而过,裹挟着阵阵稻香。阳光正好,是个适宜秋收的日 子。   ③打豆子的父亲坐在一张糙而旧的条凳上,孕育一夏的豆粒,被外力猛烈唤醒后迅速撑破松脆的豆荚,抖动着圆 滚滚的身躯,似一群小精灵在擂桶内欢腾跳跃,沙沙作响。父亲总是先敲打十几下,然后找出“顽固”的豆荚,挤出 几粒“漏网之鱼”。整个下午,父亲都在重复这些动作。   ④我一靠近,父亲立马偏转头来:“走开点,邋遢得很!”在我家乡,“邋遢”是脏的意思。我穿着一身体面的衣 裳,显然与一切农活格格不入。父亲老树根样的脖颈上,早蒙了厚厚的尘泥。他的头顶上,静卧着两瓣枯黄的豆壳。 稀疏的发丛下,重枣色的头皮映照着阳光,亮闪闪的。   ⑤正堂边堆着一大垛鲜绿的解放草(野茼蒿),这是母亲从田野里新拔回的猪草。近旁地上,搁着一把柴刀、一个 千沟万壑草汁斑斑的树头儿。母亲还没来得及切草。我拉了张小矮凳坐下,拿起柴刀在树头儿上咚咚咚地切起来。母 亲闻声,立马过来阻拦:“别切别切,你切不来!”母亲急拽我肩膀,试图收走我手中的柴刀。母亲拗不过我,赶忙 找来两双麻布手套:“你真要切,把手套戴上,小心点。”另一双手套,母亲让我给对岸的父亲送去:“豆树剌手,你 爸不听我的,你拿去让他戴上。”   ⑥父亲终究也没听我的:“要戴老早戴了,手套戴着,豆荚不好捏。”为不漏下豆荚里的每一粒豆子,他宁愿刺手。 父亲也让我给母亲传话:猪栏内的猪屎等他去铲,脏。家里养着两头猪,早晚两顿进 食前清理猪屎,这是两位老人每 天的必修课。   ⑦我戴上手套,继续咚咚咚地切猪草。母亲在锅灶头前料理猪食,时不时转过头交代一句:“小心点!”细细碎 碎切完一大堆解放草后,腰腿酸麻。抬眼时,却见母亲正提着两桶热气蒸腾的猪食,踩着碎步,颤颤颠颠地走在通往 猪栏的墙弄里。两桶猪食随着脚步的一前一后剧烈地晃动着,汤汁溅溢一路。母亲年轻时,两手可凌空各提一桶三四 十斤的猪食健步如飞,桶内却波澜不惊。如今,她的臂力大不如前。   ⑧猪在栏里咂吧咂吧地大口吞咽着,母亲时不时弯腰往槽里加点糠调味。我静静地伫立一旁,望着她那满头银丝, 忍不住劝她:“你和爸以后活都少干点,明年猪别养了,身体要紧。”在城里工作成家后,由于种种羁绊,我每年回家 乡的次数越来越少,最让人担心的是两位老人的身体。   ⑨“我们都老了,不要紧,不要为我们担心。你还年轻,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胃不好酒要少喝点……有什么病痛 但愿都给我们老人,只要你们孩子们健健康康,我们就放心了。”母亲淡淡地说。   ⑩猪已经吃饱,打着饱嗝走开了。母亲关上猪栏门,提起两个空猪食 桶,喊我跟着她一起回家。走在母亲的背后, 我仿佛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我又做回了儿时母亲的“小尾巴”。   ○11对岸,父亲已经打好了豆,正从擂桶往篾箩里装豆子。那一粒粒金黄而饱满的豆子,你挨我,我挨你,密密匝 匝地簇拥着,宁静而祥和。赭红色的夕阳下,割稻的乡亲们也挑着满担沉甸甸的谷子,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村庄的上 空,已炊烟袅袅……   ○12望着家乡这一幕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我久久地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情境里,时光若止。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世界上有一种幸福,就叫“父母在”。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04月05日07版) 17.阅读全文,概括文章描述了关于父母的哪些场景。(4分)[来源:学科网ZXXK] 18. 品味语言,完成下列问题。(6分)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3分) 孕育一夏的豆粒,被外力猛烈唤醒后迅速撑破松脆的豆荚,抖动着圆滚滚的身躯,似一群小精灵在擂桶内欢腾跳跃, 沙沙作响。 (2)朗读下面这句话,你认为哪些需要重读,请你选出两处,并简述理由。(3分) 17 由于种种羁绊,我每年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最让人担心的是两位老人的身体。 19.第11段画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20.文章的标题“父母在”有何含义? (4 分) 17.(4 分)母亲烧猪食、 提猪食、喂猪食(答对两点即给 2 分);父亲打豆子、装豆子。 18.(6分)(1)(3 分)拟人、比喻,赋予豆粒人的情态,将豆粒比作精灵,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豆粒成熟饱满的样子,表达了父亲收获的 喜悦。 (2)(3 分)“越来越少”“最”“担心”均可。“越来越少”写出了我回家探望父母的次数,“最”字强调了担心的程度,“担心”是表达了 我对父母的情感。这些词写出了我不能常回家看望父母的愧疚、不安,以及对他们的担心 19.(4 分)不能删去。景物(环境)描写,写乡亲们挑谷回家,借家乡最普通的生活场景,烘托宁静祥和的美妙情境,表达“父母在” 的幸福感受。同时也和前文第②段的内容相照应。 20. (3 分)父母渐渐老去,更要珍惜“父母在”的每一天。 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关爱,“父母在”的宁静祥和、温馨美妙,是这世界上最 大的一种幸福。 作者以“父母在”为题,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和爱,表达了对父母安在的最美好的祝愿。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6 题。(10 分) 粽子啊粽子 阿 莹   以往每年端午节之前好久,母亲就开始张罗包粽子了。先要上街买些糯米来,要挑那米粒晶亮亮的,透着诱人的光泽, 这种米煮出的粽子,很黏很香。当端午节临近的时候,母亲便把阴干的草叶丢进锅里用水煮了。母亲说,用芦苇叶马莲草 包裹才有粽香味,而且这些草叶煮过才有韧劲。然后,母亲把那袋糯米倒进米盆,一遍遍地淘净了,净得那米在水里像一 窝细珍珠,晶亮亮的。再把亲戚从陕北捎来的红枣红豆洗净,然后把红豆磨成豆沙。 这时,母亲招呼家人围坐到一张方桌旁,把糯米、豆沙、红枣、芦苇叶、马莲草整整齐齐放到桌面上。母亲年年 都要先做个示范,抽出三片粽叶,再从中间窝成一个锥形三角状。她一手攥着“三角”,一手抓把糯米放在角窝里,再 拣三颗红枣放进去,撒把米压实了,才把粽叶折回来,包成四角粽子。然后母亲随手抽出一根马莲草,使劲捆扎好那 个粽子。这时母亲像欣赏一件工艺品一般左右端详,捏捏四角是不是瓷实,就扔进了钢精锅里。整整一下午,全家人 都在围着母亲忙碌。我有时候淘气,也笨笨地想照样包个粽子,却总是裹上后,有米要从四角漏出来,还得母亲把我 包的粽子拣出来,解开来重包一遍。 要煮粽子了,她要在铁锅底扣一只搪瓷碗。这可是一门学问呢,如果中间不放个碗,锅底的粽子就会烧糊,染得 一锅粽子都会有糊味不好吃了。那时家里的灶台是带风匣的,人要坐在灶台边不停地拉风匣,还要不时地看火势朝灶 里送炭。现在想想,这个活应该是端午节最枯燥最累的,但每次都是母亲自己操劳,每每等我睡着了,母亲还在厨房 里呼啦呼啦地拉着风匣。 等我们早晨到厨房,母亲给一人碗里放一个热乎的粽子。我吃得很甜很香,嘴角满是粽米也顾不得擦,便又伸碗 要吃第二个了。但我发现母亲很少吃粽子,她早晨要提一篮粽子出门,去敲邻居的家门,只听见走廊里一片道谢声。 所以,我背上书包一出门,便听见楼道里有同学夸赞母亲包的粽子好吃。我便因母亲的粽子在同学面前昂首挺胸了。   后来我上班了。但每年临近端午节,母亲还是会像往年一样张罗着买粽叶、买糯米。我劝她不用忙碌,上街买几 斤粽子就可以了。但母亲听不进去。所以我家还是要年年自己包粽子的,包好了母亲还喜欢给邻居们送去。后来她脚 痛,就叫我去送。每次,我用碗端着几个粽子站在走廊里,直感觉不自在。   但这次,母亲不再提买粽叶的事了。端午节那天,我把一个礼盒粽子打开,蒸热了几个,切了一片端给母亲,还 故意讨巧地说,这粽子没有妈包得好吃,就凑合……母亲却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病了不包粽子了,是你们这几年把 我包的粽子吃了,可别人送来的吃不了,就放坏扔了,我看着心痛啊。我听了不由一怔想申辩,母亲顿了顿又说,要 是以前咱给人家的粽子,人家也放坏扔了,咱会是个啥心情?都是地里打的粮食,我见不得这么个糟蹋。   我怔怔地愣在那里,喉咙里哽咽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选自 2017 年 2 月 23 日《陕西日报》,有删改) 14.说说下面句子中“昂首挺胸”和“不自在”的原因。(4 分) (1)便因母亲的粽子在同学面前昂首挺胸了。 (2)每次,我用碗端着几个粽子站在走廊里,直感觉不自在。 15.文章语言生动,字里行间暗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写下自己的体会。(3 分) 18 她一手攥着“三角”,一手抓把糯米放在角窝里,再拣三颗红枣放进去,撒把米压实了,才把粽叶折回来,包成四 角粽子。 16.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3 分) 14.(4 分)(1)“昂首挺胸”是因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我的母亲省吃俭用却和邻居分享粽子,包粽子的技术也受到广泛赞扬,我因此产 生自豪感。(2 分) (2)“不自在”是因为家家不缺粽子的年代里,母亲仍然要作者送粽子给别人,作者觉得几个粽子,别人都不缺,不好意思送出。(2 分) 15.(3 分) (角度 1 分,分析 1 分,情感 1 分。动词或动作描写角度可以得全分,其它围绕语言生动的角度作答最多得 2 分。) 例:这个句子语言生动,运用“攥、抓、放、拣、撒、压、折、包”等大量动词,准确生动地写了母亲包粽子的过程,表现出母亲的细致、 熟练,字里行间暗含作者对母亲娴熟精湛的技术的钦佩。 16.(3 分)“怔怔地愣在那里”写出了我对母亲不再继续包粽子的原因的惊讶、难过与无奈(1 分),体现出母亲节俭勤劳的品德(1 分)。 结尾“不知道说什么”戛然而止,收束全文,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意蕴丰富(1 分)。 15. 又见桐花开 孙文公 ①这是周末最后一节课,口干舌燥地讲完教学内容、布置完作业,不经意间往教室窗外一瞥,惊讶地发现,才几天,窗 外的几株大泡桐树已经花开满树了! ②此时已过了清明,经历过一场风雨,春花们渐次凋零,风吹过,花落一地,不由令人感叹时光的流逝。略感欣慰的是, 故乡的泡桐花却华丽地登场了。你看它们,一簇簇,一串串,一朵朵,数不胜数,像一个个身着紫色长裙的仙子,款款而来。 春风吹来,花儿们轻轻摇曳,给人一种灵秀雅致、超凡脱俗的感觉。其形状,又像一把把高高举起的小喇叭,在蓝天的映 衬下惬意地吹奏着赞美生活、赞美春天的乐曲。 ③泡桐是我们家乡标志性的树种,树上盛开的泡桐花多为淡紫色。这是像梦一样的颜色,浪漫、高贵还略带点神秘 感,这也是我特别钟爱的颜色。听人说紫色是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融合而成的,而观赏泡桐花时的感觉正是如此:像 年幼时在老屋外玩耍时那份安然、宁静;像父母的目光不经意间抚摸着自己般的暖意融融;像看到恋人牵着彼此的手缓 步而行的甜蜜;像聆听节奏舒缓的歌谣时那般愉悦。【甲】 ④泡桐花有着一种淡淡的带着甜味儿的香。【乙】盛花时节,你若走过树下,便可嗅到若有若无、缥缥缈缈,似乎切 近、又似乎辽远的这种别具一格的香味儿。春阳下,很多小蜜蜂围着花来“嗡嗡嗡”地飞舞着,估计它们也是特别喜欢 这种带着甜味儿的香吧。香,肯定来自花蕊,那甜味呢?我小时候就伃细研究过,把泡棡花的花瓣和全色的花托小心地分 开,嗬,原来在碗状的花托里面,盛着晶莹剔透的甜浆呢!用舌头轻轻一舔,啧啧,那掺着花香的优雅甜味儿令人回味不已! 这甜味,沿着味蕾渗入了人生难忘的记忆。 ⑤【丙】有时,我和小伙伴们还把花托们收集起来,拿着家里缝被子的大针把它们一个接一个地串起来,套在脖子上 当作“项链”,然后在小巷里跑来跑去、呼朋唤友。【丁】 ⑥除了观赏,泡桐花还是一味良药呢。以其干花入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治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腮腺炎等 16 种疾病,真可谓大有益于人类呢! ⑦当泡桐花凋谢殆尽的时候,春天也会过去大半,夏之气息将初露端倪。而后,泡桐的叶子也将日渐长大,初如手掌, 后如小扇,一片片丰盈的绿又将演绎一番夏日的色彩,展露另一种巖蕤而蓬勃的生机。所以,泡桐花虽凋落满地,也不使 人感觉到忧伤,而是叫人能够看到接踵而来的希望。 ⑧曾百度过,泡桐花的花语是:永恒的守护,期待的爱。我觉得这花语恰如其分:有守护,有期待,有未来。当春日将 尽,令人不免心有惆怅,但是想想自己钟爱的花朵曾经那么绚烂地开过,便会轻叹:足矣!更何况,我们还可以期待下一季 的花开。 ⑨这使我想起我们的人生,无悔地跋涉过、执着地努力过、热烈地向往过,真情不灭,馨香长伴,希望永存! (选自中国散文网,有改动) 10.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3 分) 回想起来,那时的童年真是物质匮乏却依然充满纯真快乐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1.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6 分) (1)略感欣慰的是,故乡的泡桐花却华丽地登场了。(赏析加点词语) 19 (2)你看它们,一簇簇,一串串,一朵朵,数不胜数,像一个个身着紫色长裙的仙子,款款而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12.文章从多个方面介绍了泡桐花,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6 分) 13.文章从头至尾都以第一人称“我”行文,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14.文章以“又见桐花开”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4 分) 10.(3 分)D 11.(6 分)(1)“华丽”的意思是美丽而有光彩,用“华丽”来修饰泡桐花的登场,表现了泡桐花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泡桐花的喜爱与赞美。 (2)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泡桐花比作身着紫色长裙,款款而来的仙子,同时排比的句式也写出了泡桐花花开之盛,表现了泡 桐花浓浓的生机与活力,表达出作者对泡桐花的喜爱与赞美。(共 6 分。每小题 3 分。意思对即可) 12.(6 分)①花形像一把把高高举起的小喇叭。②花色多为淡紫色。③有着一种淡淡的带着甜味儿的香。④以其干花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 效。(共 6 分。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13.(3 分)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对泡桐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共 3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4.(4 分)①交代写作对象和行文线索—泡桐花;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共 4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5题。 (一)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①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 ②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的,是四十余 年前的那个三 月。那时我正在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大片江南的田野。往日, 对江南乡村的景致我多是熟视无 睹。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 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 清晨的阳光照在秧 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 沉浮。几只勤劳的白鹭时而驻 足时而低翔,在嫩绿的浅处投下几点不规则的倒影。 ③阳光、蛙鸣、白鹭、绿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那铺天盖地 的蛙鸣声,如春 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声音—— 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 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④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的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到一个海涂农场送货。那时的杭 州湾畔已围起 了近三十万亩的涂地,春种油菜,秋收棉花,堪称浙东的“北大仓”。 ⑤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 那是一幅怎样 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 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 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是这一片 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 面对这惊世骇俗、主宰整个世界的金黄,我的大脑一 片空白,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 ⑥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 天接云、大气 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 ⑦如果说,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 心俱澄的崇仰和 膜拜外,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 杰作。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 类耕耘、种植的劳作,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才构筑成春 天瑰丽雄奇的画图,而且更让这幅画图永葆天 人合一的生机和蓬勃。 ⑧春天的丰富多彩和缤纷烂漫,既是自然界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等具象春天的摄录和写真,也 包括人与人之 间感动信任、关爱互助等抽象春天的乐享与滋润。 ⑨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几年的一位女 孩。内向和不善 言辞是那里孩子常有的特征,和我“结对”的那位女孩也不例外。那天当我与女孩 的老师交谈后正要与女孩告别时, 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 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 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叔叔”,她一边 叫,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我刚到学校后面山上采来的, 送给叔叔。”她一脸通红,就 像做了一件错事。刹那间,我的眼眶有点潮湿。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山红, 20 因为我知道 我捧着的其实就是一个春天。 ⑩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兰和箭竹上,小鸟在快乐地啁啾,紫薇已绽起 了浅浅的嫩芽。 虽然持续阴雨让今年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我相信你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 就像每个春天都各不相同一 样,说不定你看到的这个江南的春天,还是最美的呢! (有删改) 8.上文写了“我”对江南的春天三次不同的感受,每次分别是因为什么而感受到什么?请分点简 要回答。(6分) 9.根据要求答题。(4 分) (1)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 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 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请从用词的角度品析这个句子。) (2)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结合上下文,谈谈这个句子的含义。) 10.第⑧段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分析。(2 分) 11.阅读第⑩段,结合文章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并调动你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回答这个问题(4 分) 8. 第一次:江南乡村铺天盖地的蛙鸣声,让“我”感受到江南春天的鲜亮、蓬勃、溢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次:海塘外几万亩油菜花田的金黄色彩令“我”感动震撼,崇仰、膜拜春天的瑰丽雄奇(天人合一的生机和蓬勃)。 第三次:“我”在浙冬四明山区 “结对”一位小女孩,送“我”映山红,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感动信任、关爱互助犹如美好的 春天。 (共 6 分。每点 2 分,原因 1 分,感受 1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9(1)示例一“薄毯”,把田野比作薄毯,生动地写出江南春天田野上初生生机盎然的农作物的质感;“鹅黄半绿”从色彩的角度生动地 写出江南春天田野的生机勃勃;“铺天盖地”,夸张从视觉角度夸张地地描写了江南乡村春天里的蛙给作者的巨大冲击;“绒绒起伏”“软 软沉浮”运用叠音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江南春天田野富有动感,生机勃勃,也富有质感。 (2 分,一点 1 分,以上任意两点回答都可,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仅有自然界气象、物候的驱使是不够的,还需人类辛勤劳作,两者和谐互动、美美与共,才更能使这个生机勃发的春天成为令人感 动的杰作。 10.第⑧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感受到江南春天自然的美,启出下文关爱结对女孩、互相信任的故事,感受江南春天抽象的美; 由景及人,表达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动信任让人享受滋润,这是对江南春天的更深理解。 (共 2 分。每点 1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1.示例一 问题: 我们如何发现、感受春天的美好?(1 分) 答案:本文作者写了三次江南春天不同的美,不仅欣赏到了大自然山川花木四季朝暮的美,更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助,以善良对待 善良的人情美,这些启发我们努力发现、感受生活的美(2 分)。生活经验(1 分)。 示例二 问题:如何理解“说不定你见过的春天还是最美的?”(1 分) 答案:大自然的春天是一种美,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助,也是如春天般的美,(2 分)虽是阴雨的江南春天,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句温 暖的问候,放学后妈妈的一个微笑,有时感觉比春天还要温暖,给我的感觉比见到春天还要美(1 分)。(共 4 分) 示例三 问题 第 10 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1 分) 使人身临其境,引发对江南春天美好的体验,烘托人物愉悦心情。(1 分)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因阴雨天而抑郁,而一缕阳光,一声 鸟鸣,一颗嫩芽往往能让你体会到春天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令人心情愉悦。(1 分)“此刻”“久违的太阳”与开头“持续的阴雨”呼应。 (1 分) (共 4 分。问题 1 分,回答 3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像花生一样活着 耿艳菊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 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 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 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 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 21 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 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 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 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 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 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当玉米,棉花耷 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 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 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 子、石榴,把它们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 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 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 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 成长。 22.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2 分)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1) ⑤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 ⑦⑧ (2) 2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 分) (1)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 角度赏析) (2)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请从修辞的角度赏 析。) 2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2 分) 25.请说说文章的标题“像花生一样活着”的妙处。(4 分) 22.参考答案:(1)花生苗惨遭碾压,―段时间后又缀满小黄花;(2)“我”心灰意懒时父亲以花生启示“我”,“我”豁然开朗。 23.(1)参考答案:对父亲的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1 分)形象地写出花生苗被烧后父亲内心的无奈绝望。(1 分) (2)参考答案: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玉米、棉花和花生以人的情态特征,生动形象,(1 分)突出花生顽强的生命力。(1 分) 示例二:运用了对比的修辞,作者将玉米、棉花叶片的无精打采和花生的精神抖擞进行对比,(1 分)突出花生顽强的生命力。(1 分) 24.参考答案:①父亲教子有方:当“我”处于人生低谷时,父亲用许地山的《落花生》来开导“我”…… ②父亲勤劳能干:父亲种着“一无际的花生”,“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 ③父亲热爱自己的工作:父亲讲起花生就“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这一种就是几十年”……(答出人物形象 1 分,结合内容分析 1 分) 25.参考答案: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 分)“花生”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篇;(1 分) 题目还揭示了文章主旨;(1 分)揭示人要像花生一样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朴实低调地壮大自己。)(1 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18 分) 大芦粟,小芦粟 高明昌 22 ①下午五点钟,母亲拿出了几把镰刀,对大家说,现在我们斩芦粟去。 ②母亲领着我们向南走去,经过机耕道,弯上一条小路,一百米左右,小路尽处,突见一条大道,再往西,就是泥垄地。 泥垄地高出地面一尺左右,有几十米长,宽也在四米左右,上面长着清一色的芦粟,那是母亲种的。 ③所有的芦粟像一杆杆红缪枪,比红缪枪长,它们朝天竖着,不偏不倚,组成了一堵又高又长的嫩绿墙面,像是连着天 际。天际嫣红的晚霞喷了过来,匀匀地洒在墙上,墙面绿红相间,一如霓虹的闪烁,喷着甜味,一闻,精气神就足。母亲用 手挡在额头上,扫视了一下芦粟的梢尖,慢慢地说,籽粒是红了,芦粟一定甜了,全部割光,大家拿回去,吃不完,冰箱里藏 一点,客人家送一点。 ④但是,谁也没有马上举镰,大家走东走西,呆望着芦粟。 ⑤母亲疑惑了,定睛看看大家,问:做啥不斩? ⑥大家说,想多闻闻、多看些时间,斩掉了就没有了。 ⑦已经长得甜了的芦粟,我们就要斩掉,其他人家的也要斩掉,这是常理。母亲说,多留几天,肉头就变硬,芦粟的汁 就减少,而且虫蛀,反而不好吃。 ⑧现在的芦粟最好看,也是最好吃的时候,人都想吃最好的东西,我们也是。一家人手握镰刀,左手握住芦粟的秆子, 右手提着镰刀,镰刀挨近芦粟的秆,离地半尺,往上一提,咔嚓察一声,芦粟断了,芦粟慢慢地侧过身体,一声塞的声音过 后,像一根根细细的竹竿,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了。 ⑨无数的芦粟被我扛走了,被姊妹们拖走了,留下的是连着芦粟根上面的一二节秆子,所有的秆子,像是受到了巨大 的惊吓,颤巍巍地立着,听任着来人的役使,无声无息。 ⑩倒地的芦粟,堆成了一个绿色小土丘,小土丘满是清香。 ⑪在芦粟生长的岁月里,我曾几次问过母亲,芦粟好吃了吗?母亲说,还没有,这芦粟甜起来慢,慢慢甜起来的东西, 甜味爽口。母亲要我安心等待,这一等就是几个月,几个月的今天,我们一起斩了芦粟。 ⑫当夜,我们用菜刀把芦粟的秸秆切断,用绳捆住,捆成了许多捆。 ⑬一个月,还是两个月,过去了,又一次回老家,想去金汇港买点野生小鱼去,走过种芦粟的地方,有心看了一眼种芦 乘的泥垄地,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所有的芦粟秆子刀口处都生了锈红的印子,秆子口都有点镂空的样子,但所有的秆 子没有一根是侧转的,更没有一根是倒下的,它们全都品昂然地站在土地上,身板直立着,一律仰望着天空;杆子的皮色 有些钝,暗红的皮叶退去了,露出了秆子,秆子的颜色依旧碧绿生青,看上去嫩生生;更让我惊讶的是:芦粟秆子口子的边 上,都重新长出了几株芦粟的苗儿,苗儿有一尺来长,秆子比筷子都粗了,秆上的叶儿迎风招展,墨绿的颜色透着沉稳、快 乐的气息;它们像是生长在土里的一样,毫无畏惧,毫无羞涩,哑静、肃穆,坦荡地长在秆子的身上,活在秆子的身上。 ⑭看着就荡气回肠,看着就无语凝噎。 ⑮醒过神来,默默地问自己:苍茫大地,芸芸众生,有谁能如此元畏而又珍惜自己的生命,又将生命活得如此的有声 有色。我看,眼前的芦粟杆子就是。 ⑯时光里,一定有无数的植物,有着元穷的秘密。这些,芦自己知道;就算是生 到了只剩下了根,剩下根上轩子的地步,也要不慌不忙,不屈不挠,悄悄地长大,生命不息,生活就会出现另一种的光芒。 ⑰我问母亲,这芦粟秆子上长出来的芦粟叫哈?母亲说,小芦。问母亲这小芦好吃吗?母亲说,大了,就好吃。 【注】芦粟:高粱的一个品种,又称甜高粱,禾本科一年生植物。可酿酒及制糖,秆甜,可生吃。 12.根据要求赏析句子。(4 分) (1)所有的芦粟像一杆杆红缨枪,比红缨枪长,它们朝天竖着,不偏不倚,组成了一堵又高又长的嫩绿墙面,像是连着天际。 (从修辞角度赏析)(2 分) (2)一家人手握镰刀,左手握住芦粟的秆子,右手提着镰刀,镰刀挨近芦粟的秆,离地半尺,往上一提,咔嚓一声,芦粟断了, 芦粟慢慢地侧过身体,一声窸窄的声音过后,像根根细细的竹竿,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了。(从用词角度赏析)(2 分) 13.阅读第 3 段,依据提示,填写震撼“我”的芦粟景象。(4 分) 杆子直立→ → →旺盛生长 14.请概括第④段“谁也没有马上举镰,呆望芦粟”的原因。(2 分) 15.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4 分) 就算是生命到了只剩下了根,剩下根上秆子的地步,也要不慌不忙,不屈不挠,悄悄地长大,生命不息,生活就会出现 23 另一种的光芒。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中的“小芦粟”具体指什么?(4 分)12.(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芦粟比作“红缨枪”,生动 形象地突出了芦粟笔直,茂密张势之旺盛。 (2)“握着”“提着”等动词描写,生动形象写出我们全家人割芦粟是的场面;“躺”写出芦粟倒地时候的场景。 13.颜色碧绿 杆子长苗 14.被芦粟旺盛的长势所震撼而喜悦(激动)不舍;对芦粟是否变甜而拿不定主意。 15.大芦粟被砍割后只剩下了跟上的杆子,但是它仍然没有丝毫畏惧,从旁边长出了小芦粟,让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延续,活出了另一种场 面。赞扬了在逆境中仍然自强不息的、伟大的生命。 16.“小芦粟”是“大芦粟”被收割后重新长出来的小嫩苗,更是“大芦粟”生命的延续,象征着顽强不屈、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1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3 题。( 17 分) 被圈住的母亲 乔叶 “我这一辈子都叫大山圈着....”无教次,母亲略带伤感地说。在她的意念里,大山是个圈。 小时候,她姥是圆心,她是半径。她十二三岁就一个人赶着花面毛驴,走几十里山路给她的姥姥送煤。她穿着自 己织的布、自己缝制的印染着白蝴蝶的衣服,留着月牙头,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过一沟一梁,走过美丽的桃树 坡,一切的一切都成为她半径上的风景。 成家后,家和孩子是圆心,她是半径。大哥二哥嗷嗷待哺时,正赶上没粮吃的年代。一丛 丛的灌木像汹涌的波浪, 她就在这波浪里挖野菜。猛然间,她发现一棵山葡萄树,上面一串串的小葡萄让她牢记在心,掐着指头总算盼到葡萄 成熟的日子。她往山上赶,采到葡萄的欢喜让她忘了空空的肚腹和颤抖的膝盖。进门后迫不及待先送到孩子们的手上, 笑着看吃得欢天喜地的孩子,然后钻进灶棚里开始煮野菜。 父亲在外面教书,母亲一个人扛着家里所有的体力活。上山拾柴让母亲更加忙碌。山上的橡壳、香栗等野果,母 亲都用来填过全家人的肚子。每年夏秋,打山桃、山杏,更是母亲不可少的大事。她总是第一个上山,拾掇得筐满袋 满。然后,她就开始没日没夜地蜕核,核蜕完了再敲仁儿。一灯如豆,锤子板凳叮当响,常忘了夜已三更。仁儿够上 一回石碾了就到碾上推,推完了再上火熬油。记忆中,母亲炒菜哪里肯用勺子舀油,就是一截筷子上扎一小块白布, 从小油罐里蘸一下,在锅底上蹭几下就开始炒菜。一日三餐就是凭着这些油花,点缀了一家人贫穷的目子。 老家缺水,收雪、打冰块是母靠每年冬天最重要的事,一大早她就拿上笤帚、簸箕、箩筐出去收雪,收一筐雪不 知要摔倒多少次。四里地以外有个地方叫狼窝沟,那里有一眼浅浅的小井,山崖上常年有山涧水流下,冬天这里会结 很多冰。母亲要么挑上半担水,要么打上一担冰,回去放在大水缸里。一滴水里有母亲的百滴汗,看着炕上欢确乱跳 的孩子,她不觉得累。她想着,孩子们很快就长大了。 我们逐渐长大,母亲的圆圈在逐渐缩小。在煤矿打工的二哥是母亲最扯心挂肠的人。如遇雨天,她就提着一箩筐 一箩筐的煤灰和柴灰给二哥垫路,一直垫到村口和大路接上,说二哥回来不好走。雪天,她就会站在雪地里,下一层 雪,扫掉一层,直到二哥在大路上出现,这才放心地回家暖一下冻得麻木的手。 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有一次地到附近的地里刨土豆,不足一腿高的地堰地手脚并用才爬了上去,但刨了半 袋的土豆却怎么也拿不动,她坐在地上伤心地痛哭起来...母亲把力气已经都交给了大山和土地,她还想给,可是她没 有了。 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她开始经常摔倒。家人都劝她拄上拐棍,她就是不拄,最终还是拗不过自己的腿,拄 上了。即便这样,母亲只要觉得自己有点力气,就会做各种吃的,等着孩子们回到老屋享用。她还要站在公路边的榆 树下,看着班车停下,载走地的儿孙。 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她连公路边的榆树下也去不了,只能走到院子下边的柴堆旁,坐下来,把拐棍放在脚边, 眼巴巴地往公路上看。再后来,她只能坐在炕边的椅子上,看着她的儿孙走出家门。 这时候,母亲成了圆心,儿孙、重孙们都是她的半径。可常年守在老屋的母亲无法看到每一个半径上的景致。一 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就是她的生日、中秋节、祭祖日和过年。但这样的日子如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热闹之后更 冷清..... 母亲坐上轮椅之后,三哥时常推着她在老屋外晒太阳。她无力的目光时不时投向灰蒙蒙的远山,像是和身边的人 说,又像在自语:“又梦见不知道在山上做甚哩,树叶绿汪汪哩,我跑得可快哩....“”母亲半闭着眼睛,声音拉得悠远, 24 那是对梦境的无限留恋。 (选自《三晋都市报》,有删改) 19.通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4 分) 20.文中的“圆心“不断发生变化,这说明了什么?(3 分) 21.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 分) ①她穿着自己织的布、自己缝制的印染着白蝴蝶的衣服,留着月牙头,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过一沟一梁,走过 美丽的桃树坡,一切的一切都成为地半径上的风景。 ②进门后迫不及待先送到孩子们的手上,笑着看吃得欢天喜地的孩子,然后钻进灶棚里开始煮野菜。 22.读完全文,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概括她的人物形象?(3 分) 23. 文末最后一句话有怎样的含义?(3 分) 19.①在家为孩子做饭。②上山采野果③冬天收雪、打冰块④雨天为二哥垫路 评分要求:本 题 4 分。每方面 1 分,意思对即可。 20.圆心是亲情的纽带。它说明无论母亲是圆心,还是孩子们是圆心,亲情在岁月的更迭中始终不变,温暖着全家人的心。 评分要求: 本题 3 分。意思对即可。 21.①外貌或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心灵手巧,勤劳能干,为下文母亲操劳了一辈子做铺垫 ②运用动词迫不及待笑 钻 形象生动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她忙碌的身影 评分要求: 本题 4 分。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2.她是大山里的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勤劳、朴实、善良、坚韧,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在儿女的成长中慢慢老去,无怨无悔。 评分要求:本题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23.表达了母亲对往事的怀念与依恋,真希望自己不是圆心,而是半径。 评分要求: 本题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2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3 题。(17 分) 温暖的苇花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 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这一点,比人强。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特立独行。所以, 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 ③风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地,朝着一个方向致意。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 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1)冬阳下, 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 我一眼,笑笑。他一定好笑我的行为,采这个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 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插两枝苇花进去,却刚刚好。(2)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 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⑥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 ⑦当然是。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其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⑧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吃吃笑出声来。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我知道父亲笑什么,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 当宝贝的。 ⑨冬天,农闲。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一丛一丛的芦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 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他们把它当尘一样的,随便拍拍,轻描淡写。弯腰, 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温热着的鸟蛋。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 凄鸣叫呢。他们的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⑩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她称苇花叫茅花。“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 25 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茅花软乎乎的,我的儿子枕在上面睡在上面就不冷了。”—— 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乍现。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哪。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 发好一会儿的呆。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人类之所以能够生 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⑪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天寒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 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⑫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赫然见到毛窝。它们被 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 19.作者围绕苇花写了哪几件事?(4 分) 20.说说文章以“温暖的苇花”为标题有什么作用。(2 分) 21.作者在记叙“我”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将它插在花瓶中这一事件时,分别写到了农人和父亲的笑,他们笑的原 因是什么?(3 分) 22.请从修辞运用角度赏析文中(1)(2)两个句子。(4 分) (1)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2 分) (2)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2 分) 23.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对苇花有着深厚的情感。(4 分) 19.(1)“我”采苇花做装饰;(2)农人割芦苇当柴火;(3)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4)村人用苇花编毛窝。评分:共 4 分。 20.(1)“温暖”点明中心:苇花让我们在贫寒年代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爱的温暖,再现当时感受到的生活的乐趣。(2)“苇花”交代写作 内容,贯穿全文成为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 评分:共 2 分。每点 1 分。 21.农人和父亲笑“我”的天真和傻气,苇花到处都是,极其平凡,没人拿它当宝贝。农人不明白“我”采这个做什么,父亲笑“我” 把苇花插进花瓶,珍爱有加。(共性很多,意对即可。) 评分:共 3 分。 22.(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苇花比作老妇人的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苇花平静温和的特点,给人温暖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苇花 的喜爱之情。评分:共 2 分。 (2)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苇花的可爱形象和作者对苇花的喜爱之情。评分:共 2 分。 23.因为苇花作为一种物资,帮助人们度过了贫穷的年代,在今天被人们重新加工后又变为艺术品,继续为人们做着贡献。同时苇花所具 有的团结精神,所营造的独特景象,也都让作者喜欢。(从实用和精神两个方面作答即可。) 评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2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3 题。(17 分) 那 年 花 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 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 兴极了,写 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 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 ”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他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 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 A 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 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 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 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26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 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 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 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 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 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 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来源:Zxxk.Com]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 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 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 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⑯B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 年第 2 期 有删改) 17.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4 分) 18.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1)“……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2)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19.请从 A、B 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2 分)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20.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3 分) 21.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 分) 17.表面指的是校园里的栀子花开了;深层含义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我”重拾了 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4 分) 18.⑴“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2 分) ⑵“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 我”中考作文 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 内心的喜悦和兴奋。(2 分) 19.示例一: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 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2 分) 示例二: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栀子花开得灿烂,表现“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2 分) 20.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 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 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3 分) 21.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 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 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4 分) 22.山脊 谈歌 ①褐色的大山裸露着粗壮的骨骼,暴虐的山风狂笑着在绵延几十里的山脊上疯跑。 ②年轻的副部长沿着崎岖的山路攀上山来。十几个随从紧紧跟在他的身后。两年以后,这里若再找不到新的矿点, 十里之外,那座赫赫有名的、喧腾了半个世纪的矿山,就要弹尽粮绝,永远地归于沉寂了。 ③年轻的副部长仰头望去,目光焦灼。 ④山脊上,3 座几十米高的钻塔,逼入云端。 27 ⑤两个月前,这 3 台钻机被 47 条汉子推上山脊,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引吭高歌。过了一个月,钻机的歌声低 哑了。这一个月见不到蔬菜,喝山涧里的泥汤汤过日子,山脊上的汉子们无法忍耐了。 ⑥请假走了一个,又走了一个,又走了……还有人要走。年轻的分队长急哭了。 ⑦这天,年近 60 岁的前任分队长从医院里跑出来,上山了。走了的 7 个人,也被这凶神似的老汉像逃兵一样带了 回来,满脸惭愧。 ⑧大队派人追到山上,央求老汉回去。 ⑨“软骨头的都走,我不走!”老汉吼。 ⑩47 条汉子齐声吼:“老汉不走我们也不走!” ○11老汉笑了。钻进的歌声又重新雄壮起来…… ○12年轻的副部长 终于攀上了山脊,挥一把汗,检阅着他的士兵。最后,目光盯住了满身泥浆的老汉,皱一下眉, 叹口气:“您的身体?” ○13老汉笑了:“不碍。” ○14“您还是下山的好。”副部长用商量的口气说。 ○15老汉收住笑,摇摇头:“找不到矿我不走!” ○16副部长从秘书手里接过挎包,取出两瓶“五粮液”塞到老汉手里,说:“少喝点。” ○17老汉笑弯了眉:“找到矿再喝。” ○18副部长告辞下山,走下去十几步,又停住脚,回头望,老汉正含笑望着他下山。 ○19一年零 9 个月过去了,山脊上钻出了大矿。 ○20最后 3 个月,老汉瘦成了一根柴。他一手按着腹部,一手扶着机台,豹子一样的眼睛盯着旋转的钻杆。47 条汉 子流着泪,在老汉越来越弱的吼声里干活。终于,在新大矿发现的第二天,老汉说了句“大家喝五粮液”,便含笑倒下 了。 ○21喜报和丧讯同时发出。 ○22大队领导来了,年轻的副部长也来了。 ○23还未起灵。47 条汉子让老汉安睡在山脊上,那两瓶酒,被 47 条汉子轮换拿着,洒在老汉周围。一下子温顺了 的山风,默默地从老汉身上掠过,带走了浓郁的酒香。 ○24年轻的副部长,缓缓地走到老汉身边,猛地跪下,伏在老汉身上,悲痛欲绝地哭喊着:“爹——!“ ○25凄绝的喊声,在山脊上传得老远,老远…… 16.简析文章开头第○1 自然段的作用。(3 分) 17.请简要概括小说中老汉的形象。(4 分) 18.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标题“山脊”含义的理解。(4 分) 19.小说结尾揭示了老汉与副部长之间的父子关系,这样安排有何妙处?谈谈你的理解。(5 分) 16.(3 分)环境描写,突出了开矿钻探条件的恶劣与艰苦(1 分)(或“拟人,赋予山风人的特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开矿钻探条件的恶 劣与艰苦”),衬托老汉带病坚持开矿,不怕苦、不认输的精神(1 分),也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1 分)。 17.(4 分)老汉是一位坚强乐观、不怕苦难、乐于奉献、具有高度责任心、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钻探工人。(写出一点得 1 分) 18.(4 分)一语双关(1 分)。一方面指矿山的山脊,是人物活动的场所(1 分),另一方面指老汉坚持不懈、顽强奋斗、不屈不挠、矢志 不渝的伟大品格(1 分),这位老汉如同山脊一般,撑起了整个矿队,是矿队的灵魂人物(核心人物)(1 分)。 19.(5 分)①这个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1 分)。年轻副部长 的一声“爹”,出乎读者意料,但细读前文,会发现有多处 伏笔。如副部长看到老汉时的“皱眉”“叹气”,询问老汉“身体如何”,这些都是一个儿子面对倔强的父亲时,既充满关爱又无可奈何的 表现(1 分),而副部长告辞时,老汉“含笑望着他下山”的神情,正是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表露(1 分)。②读来内心一颤,同时丰富了人 物形象,使父子俩的形象更加高大(1 分)。身为副部长的儿子不以权谋私;战斗在恶劣环境下的父亲不依仗儿子的身份,而是抱病上山, 坚持不懈、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最后“含笑倒下”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1 分)。 23.父亲的姿势(20 分) 章中林 ①在省城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乔迁新居那天,父亲来了。他比谁都高兴,上上下下地跑着。有搬家公司呢,我叫 他休息休息。他却说买房没帮上忙,做做心里舒坦些。望着满脸是汗的他,我不知道说些什么。 28 ②中午吃饭,订了几个包间。开席,来了许多人,坐不下了。父亲一看,说:“我也不喝酒,回家吃吧,家里还 有剩饭剩菜。”“这是什么话?你来做客,还没有你一个座位?就是我不坐,你也要上席。”父亲听我这么说,没有 再说。 ③大厅里加了个桌子,人安排下了,我就跑去忙别的事了。等我转回来,却看到父亲端着碗蹲在角落里吃饭。他 正弯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扒拉着饭,一头芦花扎得人眼睛生痛。大家吃得热火朝天,只有他一个人沉默着,就像一 个孤独的行者。 ④我拉他上桌,他却说桌子坐满了。一抬头,真的,小爹正坐在父亲原来坐的位子上。小爹对着父亲嚷:“你上 来嘛,圆桌子多一个少一个有什么关系?”大家也应和着。父亲憨憨地笑笑:“不了,你们吃,多吃点。”“我搬家, 你蹲在地上吃,别人会怎样说?你就听大家一句,上桌。”父亲却瞪了我一眼:“你不知道我习惯蹲着吃饭吗?”我 知道父亲脾气倔,他认定的事儿就是十头牛也拉不回头。我只好端把椅子让他坐着吃。这次,他没再拒绝。 ⑤蹲着吃饭是父亲的一种习惯。在家里,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端起饭碗,他都喜欢蹲着,就是家里来人,他也不 常上桌。蹲着吃饭,没个正形,看着就粗俗,还不利于消化吸收,而父亲却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蹲着吃饭自由放 松。就是吃饭带响声,狼吞虎咽,也没人在意;家长里短,自在随意,不必坐在桌上装腔作势;如果你想晒晒太阳, 吹吹风,你就可以蹲在树底下。最重要的是,蹲是一种鹰的姿势。你别看它姿态低,却是一飞冲天前的等待。 ⑥我不知道父亲的话对不对,但是我却从他蹲的姿势里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⑦那年,我因为一分之差高考落榜。复读是必然的选项,但是因为母亲生了场大病,家里已无钱供我读书。怎么 办?我哭着闹着,甚至以绝食来逼着父亲去想办法。“能有什么办法?能借的都借了,借不来的也借来了。”母亲流 着泪,低声劝我放弃,但是父亲没有说一句话。8 月 8 日是高三开学的日子,父亲一大早把我喊起来,说要送我上学。 “一分钱没有,上什么学?”我对父亲嚷着。他却说这不是我考虑的问题,我只要安心读书就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⑧后来,我才知道,他去找了校长。校长让他回家办一个贫困生减免学费申请表。他为了村支书给自己盖个章, 硬是在村支书家蹲了一个上午。这还是那个硬气、不服输的父亲吗?那次,弟弟的公司破产,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家。 这突然从高空跌落到地面,谁也不知道怎么劝他,一家人坐在屋子里,气氛压抑而沉闷。 ⑨父亲蹲在门槛边,眉头紧锁,默默地抽着烟。“天无绝人之路。你不是说重新开家公司只要五十万吗?那就把 我这栋房子卖了。”“把房子卖了,你们住哪儿?”“不是还有老房子嘛,我和你妈回家。”父亲说着,站了起来,“你 要是知道老子没地方住,就给我争点气。不要整天像只瘟鸡一样,摆副臭脸给人看。”经过两三年的打拼之后,弟弟 又重新站了起来。 ⑩蹲着始终是父亲一贯的姿势,而我们始终跑在他的肩头。今天,我和弟弟都有了自己事业和新居,他还静静地 生活在老房子里。我们说给他在省城买套房子,他却说等等,再等等。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03) 10.文中具体叙述了父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6 分) 11.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4 分) 12.赏析第③段中的划线句。(4 分) 13.请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3 分) 1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的作用。(3 分) 10.(6 分)“我”喜迁新居吃饭时,父亲非要一个人蹲着吃饭;为给“我”办减免学费申请表,父亲在支书家求盖章蹲了一上午;为帮弟 弟重新开公司,父亲卖掉自己住的房子。 11.(4 分)插叙。交代了父亲蹲着吃饭的习惯及其理由,突出了父亲的性格特点,为下文表现父亲的不屈服做铺垫。 12.(4 分)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父亲蹲在地上吃饭的情景,表现了父亲朴实、苍老的形象,表达了“我”对 父亲的怜惜之情。 13.(3 分)父亲是一个朴实、憨厚、倔强、坚强,为子女奉献一切的形象。 14.(3 分)是文章的线索,以父亲“蹲的姿势”贯穿全文,同时表现了父亲的形象特点,突出父亲对子女的爱,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24.父亲的烟杆 郑能新 ①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烟杆子是指头粗细的水竹子做成的,圆溜溜的,泛着紫红紫红 的色泽,光可鉴人。 ②这烟杆传到父亲手上已是第三代了。父亲视它如同家珍。每每悠悠然抽罢了一杆,就用一块柔软而有些油腻的 29 布儿轻轻擦拭一番。父亲处理烟灰也不像别人那样,对准硬物蛮磕,而是掏出随身携带的挖勺,慢条斯理地掏。那样 子,就像一个艺术家在料理一件艺术品哩! ③父亲吸烟的姿势很优雅,左脚跷起压住右脚,左手曲起托着烟杆,左拐子支在跷起的腿上,目光慈祥地注视着 远方,轻轻吸入一口,经肚内循环然后从鼻孔喷出,不紧不慢。犹如行云流水…… ④在村子里,羡慕父亲烟杆的人,比羡慕他儿子的人还要多。吸过父亲那烟杆的人都说,不管烟叶质量如何,只 要从那烟杆里过过身,味道就大不一样哩! ⑤于是,父亲握着那根烟杆就像是握着一轮太阳。 ⑥父亲晚年得子。五十岁才结了我这个“秋葫芦”。父亲前半辈子在金戈铁马中闯荡,九死一生后才幡然猛醒地跑 回家里草草成了个家哩。 ⑦村里的人羡慕得要死,说父亲一人两件宝。父亲也说:“祖传的烟杆晚到的崽,给个金伢子也不卖。” ⑧“卖了吧,能填半个月的肚子哩。”母亲说。 ⑨父亲好久没有出声。临末了,狠狠地抽了一口,“噗”地喷将出来。烟窝子也不再掏了,拿到门坎上“咚咚”地 磕,倒出一窝子烟灰,然后把烟杆往背后一插,扛着锄头上山了。 ⑩光阴似箭,转眼我就初中毕业了。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跑到队上正在挣那不 值钱的工分的父亲和母亲那里及时报告了这一喜讯。可是,母亲并不为这个全村唯一的高中生高兴,相反脸色沉沉地 显不出一丝快活来。我知道家里已欠下队里“缺粮款”一百多元了。那时候,一百多元就是两个劳力一年的收入啊! ⑪晚上,母亲还在长吁短叹,我睡在床上听她跟父亲商量:“让伢子学裁缝去吧,这年头有门子手艺比读书强。” ⑫父亲默不作声,烟窝子吸得“叭叭”响。我这是第二次听他这么吸烟了。他平时吸烟是很斯文的,轻轻吸入, 慢慢吐出…… ⑬“你倒是说话呀。”母亲说:“读来就是十几块哩,手伸惯了现在哪儿也借不到。” ⑭“咚咚咚”。父亲有生以来第二次敲烟头子了。烟头子打在门框上,发出空旷而悲凉的声响。 ⑮“让伢儿读,我把这烟杆子让了”。父亲的这句话,像是憋足了劲才说出来的。 ⑯“几十年了,你都舍不得。”母亲说。 ⑰“卖吧,能换伢儿的学费就行。”父亲说。 ⑱第二天母亲就带着父亲的那根烟杆走进了保管家里,出来时,手上攥了一把十五元钱的毛票子。 ⑲打那后,父亲再也没有那个优雅的吸烟姿势了,他总是找来一摞废旧的报纸,撕下一块,卷成一个喇叭筒子叼 在嘴里,有时侯,那烟呛得他直咳嗽。咳得腰弯成了一把弓。吸几十年的烟,还被烟呛着,父亲一下子老了。 ⑳转眼又是二十多年。我长大了。有一天我从当年保管家的后代手中换回了父亲的烟杆。 烟杆依旧,还是铜头子,玉石嘴,指头粗细的水竹杆子,圆溜溜的,紫红紫红的色泽,光可鉴人。可是,烟杆的主人 却不在人世了。那天,是父亲的祭日,我装好一窝烟点燃,把它轻轻地放在了父亲的坟头…… 选自《2018 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0.根据选文内容,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4 分) 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 →父亲背插烟杆,扛着锄头上山→“我”考上了高中,母亲为“钱”发 愁→母亲跟父亲商量,让“我”学裁缝去→ →父亲用报纸卷成一个喇叭筒子叼在嘴里吸烟 11.小说第⑨段写到“父亲好久没有出声”,请你描写此刻父亲的心理活动。(3 分) 12.阅读第⑲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4 分) 他总是找来一摞废旧的报纸,撕下一块,卷成一个喇叭筒子叼在嘴里,有时候,那烟呛得他直咳嗽,咳得腰弯成 了一把弓。 13.小说第①段和第⑳段先后写到父亲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圆溜溜的,泛着紫红紫红的色泽,光可鉴人”, 有何用意?(4 分) 14.小说最后一句写到“我的眼睛湿润了,一下子明白了很多道理……”。结合小说具体分析, “我”明白了哪些道理?(6 分) 10.(4 分)母亲提议卖掉烟杆;父亲为“我”读书,终于卖掉烟杆(每空 2 分。意思对即可) 11.(3 分)示例一:这烟杆可是我的一件宝,我怎么能卖掉它呢。示例二:这烟杆是祖传的东西,可不能说卖就卖啊。(意思对即可) 12.(4 分)示例一:动作描写。通过对用报纸卷烟杆的系列动作的描绘,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为了“我”读书卖掉烟杆后抽烟的情形,表 30 现了深沉的父爱。 示例二:比喻。把父亲的腰比作“一把弓”,从侧面写出了父亲卖掉烟杆后,用报纸卷烟吸烟的痛苦状。(手法 1 分,作用 3 分。意思对即 可) 13.(4 分)(1)第①段写父亲的旱烟杆,点题,引起下文的叙述。第⑳段写父亲的旱烟杆, 照应开头,突出旱烟杆在父亲生命中的分量之重。(2)旱烟杆是文章的叙事线索,前后照应使小说的情节结构更加完整。(每点 2 分。意 思对即可) 14.(6 分)(1)交亲不得已卖掉旱烟杆,帮助“我”读高中,父爱深重。(2)母亲用“让伢子学栽缝去吧,这年头有门子手艺比读书强” 的“激将法”,让父亲卖掉烟杆,可见母亲的良苦用心。(3)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是无私的,不惜一切的。(每点 3 分,答出两点即可。意 思对即可) 25.(一)阅读下文,完成 18—21 题。(12 分) 山路弯弯 周志华 ①从虎头山向东是一条绵延十里的山路,沟壑纵横不见一户人家。坟茔较多,大都长满荒草,或许是山野过于寂 静之故吧,路过时总会屏住呼吸,心惊肉跳。 ②十七岁那年我要到十里外的乡镇小学教书,报到那天正值三月,寒冷的风卷起阵阵扬沙打在脸上,火辣辣地疼。 ③父亲寡言,我沉默地跟在后面,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这或许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有时他也会停下脚步回转 身看我几眼,但大多时只弓着身子向前,粗布青棉袄很宽大,脊背像鼓起的帆。除了脚抬起时扬起的尘烟,我和父亲 之间没有更多的语言。 ④约莫五里处,十几座坟茔静静守在路边,我素来胆小,顿觉呼吸急促,神色慌张地加快了脚步,紧紧靠着父亲 的臂膊。父亲瞅瞅我,停下来悠悠地坐在坟间,掏出烟袋点燃。风依旧猛烈,早春凉薄的日光无遮拦地倾泻,似乎要 把这禁锢一冬的寒气吸光。一袋烟工夫,父亲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头也不回地继续赶路,我悄悄窥那坟茔,除了 父亲坐过的地方当风抖着几根折断的荒草,并没有出现我臆想中的景象,才长长舒了口气。 ⑤安顿好我的事宜,一向寡言木讷的父亲话突然多起来,朝这个鞠躬,向那个问候,再三叮嘱我工作用心,不可 耍滑偷懒。看着他低声下气的样子,觉得极丢脸面,甚是难堪,但又不好说什么。总算挨到他迈出校门,我心里暗呼 万岁,他没有挥手只是不时地停下脚步回望,身影越来越小,直到如拳如豆,我定定地站着目送他远去,青棉袄黄球 鞋是他一生留给我最清晰的影像。 ⑥此后的日子我便一个人走在这条山路上,遇到赶毛驴车的老乡,总要捎上我一段距离。这条路泥泞颠簸,行人 不多,来往的车辆少之又少。天气不好的时候同村的张大爷就会准时出现在这条山路上,一句“丫头上车”,温暖着 孤单寂寞的我。我知道他爱抽旱烟,就把学生用过的本子成摞地拿回来,放到他的土炕上,他从不说谢谢,只是咧嘴 笑。后来他上山拉石头,摔断了腿,我去看他,他满脸歉意。我给他买了一包香烟,他摩挲着,眼里有泪光闪现。 ⑦夏季来临,庄稼疯了似的猛长,一晃已是齐腰深。一阵风过,绿浪起伏着涌来,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我并不 害怕,反倒放慢脚步很悠闲地环顾着四周,路边杂草丛生,蒲公英居多,淡黄色的小花隐现在草丛里,采上几朵插在 发间,别有一番情趣。有时我也割些猪草回去,一大捆扛在肩上,汗涔涔的,一路伴随着草的清芳。 ⑧一日,夕阳尚未落山,粉红的霞光在田间流荡,像是给碧绿的叶子涂了淡淡的胭脂,我停下脚步出神地向远处 张望。突然从地里窜出几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向我围过来,我愣住了,刚刚割到的一捆青草掉在地上。无助地前后望 望,这里正好是路途的中央,除了那几座坟茔和两头吃草的毛驴,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冷汗顺着额头滑下来,我不 知该如何对付眼前的窘况。忽然,一个黑影横冲过来,手里挥舞着一根长长的木棒,这几个少年纷纷后退瞬间消失在 万顷碧波中。我才看清来人是父亲,父亲没说话,摸摸我的头,捡起地上的青草夹在腋下,我和父亲依旧一前一后, 保持着惯有的距离。后来从母亲那里获悉,父亲天天在半路上等我,暗中护送我回家。 ⑨第二年春天,父亲卖了火烟,托人从五金公司买回一辆白山牌自行车,不锈钢车把,黑漆弯梁,闪着耀眼的光 芒。骑着它走在路上,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早晨,我不再起那么早了,傍晚回来亦不用那么慌张,但母亲依旧不放 心,总是早早起来,领着最小的弟弟,牵着狼青把我送到山那头的路口。在母亲温暖的目光里,我度过了三个春秋。 ⑩工作第三年,终于等来了报考师范的机会,我决定不再骑车,每日步行上下班。初春的田野满眼都是新绿,透 着勃勃生机,轻柔的风拂过脸颊,暖暖的仿佛浸润到骨子里。 ⑾我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抓紧一切时间复习。一路上捧着书,嘴里默念着政治题,时常被石头绊倒,或 撞到树上。也曾剐坏过衣服,粘得满身是泥,但这些都是最美好的记忆。 31 ⑿时隔多年后,我再次回去,这条弯弯的山路早已铺了油漆,栽上齐整的道旁树,山坡上成片的谷子吐着金黄的 穗,把头深深地低垂。我沿着弯弯的山路看去,虎头山上只剩下父亲的坟茔孤零零地守望着家乡的四季。 18.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19.请赏析文中第④段和第⑩段中划线句子。(4 分) (1)父亲瞅瞅我,停下来悠悠地坐在坟间,掏出烟袋点燃。 (2)初春的田野满眼都是新绿,透着勃勃生机,轻柔的风拂过脸颊,暖暖的仿佛浸润到骨子里。 20.第⑤段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父亲的表现的?并写出你对父亲这些表现的理解。(3 分) 21.从全文看文章重点刻画的是父亲,仅在第⑥段出现了“赶毛驴的老乡”“同村的张大爷”、第⑨段母亲温暖的目 送,可否将这些内容删去?请就其中一处谈谈你的看法。(2 分) 18.(3 分)开篇点题,绵延十里的山路(1 分);典型环境的描写,渲染了孤寂的氛围(1 分);为下文人物的活动做了铺垫(1 分)。 19.(4 分,每题 2 分) (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1 分),写出了父亲觉察到女儿慌张害怕心理后的细致入微的举止,表现了一位纯朴的父亲对女儿无言的关爱 (1 分)。 (2)环境描写(景物描写)(1 分),借景抒情,写出了初春田野景色的无限生机和美好,渲染了一种明丽而轻松的氛围,烘托了“我” 内心的快乐和满足(1 分)。 20.(3 分)父亲的表现是:“话突然多起来,朝这个鞠躬,向那个问候,再三叮嘱我工作用心”;一副“低声下气”的样子;跟“我”分 别的时候,“他没有挥手只是不时地停下脚步回望”。(1 分) 父亲的表现,前后对比鲜明,突出父亲对子女外冷内热的爱(1 分);没有挥手,只停步回望,更能突出生性沉默寡言的父亲对女儿的疼 爱和牵挂(1 分)。 21.(2 分) 示例一:第⑥段出现了“赶毛驴的老乡”“同村的张大爷”,不能删去,这些纯朴善良的山里人,丰富了同样作为山里人的父亲的形象,丰 富了文章主题,故乡民风民俗淳朴厚重,表达了对亲人的无比思念和对家乡故土的无限热爱。 示例二:第⑨段母亲温暖的目送不可以删,父亲给“我”买了自行车,“我”不用起太早,傍晚回来也不慌张,也许父亲能更多地做自己 的事。此处补写母亲对“我”的护送和牵挂,体现了“我”被亲人关爱的幸福,丰富了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无比思念之情。 若答可以删,言之有理亦可。 26.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12——19 题。(20 分) 向我挥手的那只蚂蚁 ①父亲,这个终生陪我走路的人,在光阴的面前瘦了、矮了。现在,我要把他的背影研成墨,写出一份比海洋更 深沉的思念。   ② 小时候,因为住在山沟里,所以上学要走很长一段山路。父亲日复一日,送我上学。父亲没有太多的话,一路 上只能听到他虎虎生风的脚步声。有一天父亲的脚崴了,他对我说:你都上五年级了,是男子汉的话就锻炼一下胆量。 今天爸爸脚崴了,你自己上学吧。我心里虽然害怕,可是不想让一家人嘲笑我,就一把抓起书包,豪情万丈地走出家 门。可走出不几步,就开始胆怯起来,尤其在走过那片茂密丛林的时候,阴风习习,不见一丝阳光。我猫着腰,不敢 发出声响,心也砰砰直跳,总觉得身后有什么黑乎乎的东西跟着。我不停地回头,真的看到了一个人影,正一瘸一拐 地跟着我。我看清了,是父亲!我顿时昂首挺胸,一边走一边还故意哼起儿歌来。父亲以为我不知道他在身后,其实从 那时起,我就知道了,这一辈子,那山一样的父爱会始终在我的身后如影随形。   ③高考落榜的那年冬天,外省的亲戚给父亲写信,说是为我找了份差事,让我去那边打工。送我走的时候,父亲 一如往常那样,在身后默默地跟着。我劝父亲回去,因为我不想在车站经历和父亲分别的场面,我是一个眼窝子浅的 人,怕自己的眼泪决堤。父亲执拗得很,说:帮你把行李拎到站里去吧,怪沉的。到了候车室,父亲从棉袄最里层的 口袋里掏出一沓整整齐齐的零钱,一捆一捆的,我看见那些钱潮乎乎的,似乎在冒着热气儿。父亲让我把它们都带上, 甚至没有给自己留 1 元钱的回程车费。“我走着回去就行了。”父亲说,“也没多远。10 多里的路,一眨眼就到家了。”    ④我硬要让父亲带回去一些钱,父亲不肯。我和父亲拉扯着,谁也不肯妥协。我知道父亲的脾气,只好硬了心肠 收下那些潮乎乎的钱。父亲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又把那些钱要了回去,对我说:“你等我一会儿,马上回来。”就看 到他急急忙忙地钻进人群中。父亲在大街上左顾右盼,不懂红绿灯,险些被一辆轿车撞到。那个司机大声地呵斥父亲, 我看到父亲点头哈腰,对着人家满脸谦卑地陪着不是。    ⑤火车要开了,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很着急,却也有些庆幸。我想这下父亲可以把那些钱拿回去,也不用遭罪走 着回去了。不想父亲一路跑着回来了。他跑起来的姿势很怪异,有点一瘸一拐的。我问他的脚怎么了,父亲一个劲地 32 说,“没啥,就是崴了一下。”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张崭新的百元票子和几张零钞。“我去储蓄所给你换了个整票子,这样 带着安全。这些零钱你也带着在路上花,别饿肚子。”    ⑥我的眼泪终于不争气地涌了出来,大冷的天,父亲却跑得大汗淋漓,只为了找个储蓄所给我“化零为整”。    ⑦火车徐徐开动,我看到父亲一直站在那里,身影渐渐地小了,小成一只不停地向我挥着手的蚂蚁。    ⑧那不停地挥着手的蚂蚁,在我的心底沉淀着,慢慢沉淀成一滴墨。    ⑨我这一走就是几年,回来的时候,父亲明显老了很多,背也微微有些驼了。    ⑩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最爱举起我,放我在粗粗的树干上,看我摇摇晃晃的样子,就咧着嘴大笑。父亲,是我 的菩提树,一直呵护着我随心所欲地长大。待我真的长大了,却经常不在他的身边,偶尔在周末陪陪他的时候,他也 会说:“去吧,该干嘛干嘛去。累了,就回家。”然后就看见他拖着不再健康的身体,在黄昏里缓缓地踱来踱去。内心 不禁跟着悲凉起来,不敢想象,这个在站台上,不停地向我挥手的蚂蚁,会不会有一天突然地消失,像一滴墨水离开 一张纸,让我的世界变得一片空白呢!    ⑾父亲在黄昏里的背影是萧瑟的,但就是这个微微颤抖的背影,包裹着我所有的幸福。冬天,我在父亲的背影里 取暖;夏日,我在父亲的背影里乘凉。    ⑿一个慢慢远去的人,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他是我生命中的一滴墨,浓浓的,饱含深情。蘸着它,能写出一段 感动灵魂的诗;蘸着它,能绘出一幅浓墨重彩的画 12. 选文叙述了“我”和父亲之间的哪几件事?(3 分) 13.选文第①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 分) 14.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 分) 尤其在走过那片茂密丛林的时候,阴风习习,不见一丝阳光。 15.体会第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 分) 我的眼泪终于不争气地涌了出来,大冷的天,父亲却跑得大汗淋漓,只为了找个储蓄所给我“化零为整”。 16.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4 分) 父亲在大街上左顾右盼,不懂红绿灯,险些被一辆轿车撞到。那个司机大声地呵斥父亲,我看到父亲点头哈腰, 对着人家满脸谦卑地陪着不是。 17. 请说说文章标题“向我挥手的那只蚂蚁”有何妙处。 (3 分) 12.小时候父亲陪我走山路,送我上学;高考落榜后,父亲到车站送我去打工,并帮我将零钱换成整钱方便携带;长大后,父亲对我的理 解和体贴。 13.点明中心,表明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父亲为我做的几件事。 14.景物描写,交代丛林的阴森可怖,烘托了人物紧张、害怕的心理。 15.“涌”是泪水快速流出的意思,生动地写出我因看到父亲为了我到储蓄所换整钱的周到细心而感动。 16.神态、动作描写,表现父亲为我换钱时的焦急、不顾一切,体现深沉的父爱。 17.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车站送别时父亲远去的身影,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凸显文章主题,体现出父亲对我的不舍、留 恋。 2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8-22 题。(14 分) 我和橘皮的往事 ①多少年过去了,那张清瘦而严厉、戴六百度黑边近视镜的脸,仍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她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 任。想起她,我就想起了关于橘皮的往事。 ②当年,我的小学母校校办工厂,专从民间收集橘皮,烘干了,碾成粉,送到药厂去,所得加工费,用以贴补学校的教学 经费。 ③有一天,轮到我和同班的几名同学,去那小厂房里义务劳动。一名同学问指派我们干活的师傅,橘皮究竟可以治哪 几种病?师傅就告诉我们,尤其对平喘和减缓支气管炎有良效,我听了暗暗记在心里。我的母亲每年冬季都被支气管炎所 苦,经常喘作一团,憋红了脸,透不过气来。可是家里穷,母亲舍不得花钱买药,就那么一冬季又一冬季地忍受着,一冬季 比一冬季气喘得厉害。看着母亲痛苦的样子,我和弟弟妹妹心里难受得想哭。我暗想:一麻袋又一麻袋,这么多橘皮,我 何不替母亲带回家一点儿呢?当天,我往兜里偷偷揣了几片干橘皮。以后,每次义务劳动,我都往兜里偷偷揣几片干橘皮。 33 ④母亲喝了一阵子干橘皮泡的水,剧烈喘息的时候,分明的减少了。起码我觉着是那样,心里的高兴,真是没法儿形 容。母亲自然问过我—一从哪儿弄的干橘皮?我骗母亲,说是校办工厂的师傅送给我的。母亲就抚摸我的头,用微笑表达 她为儿子的孝心所感受到的那一份儿欣慰,那乃是穷孩子们的母亲们普遍的最由衷的也是最大的欣慰啊! ⑤不料想,由于一名同学的告发,我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先是在全班同学眼里成了个小偷,一个贼。后来是在全 校同学眼里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 ⑥那是特殊的年代。哪怕小到一块橡皮、半截铅笔,只要一旦和“偷”字连起来,就足以构成一个孩子从此无法刷 洗掉的耻辱,就足以使一个孩子永无自尊可言。即使往后别人忘了,可在他或她的心里,也是铭刻下了。这种刻痕,往往 扭曲了一个人的一生,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毁灭了一个人的一生。 ⑦在学校的操场上,我被迫当众承认自己偷了几次橘皮,当众承认自己是贼。当众,便是当着全校同学的面啊! ⑧于是我在班级里,不再是任何一个同学的同学,而是一个贼;于是我在学校 里,仿佛已经不再是一名学生,而仅仅是无可争议的一个小偷。 ⑨我觉得,连我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似乎都佯装不见,目光故意从我身上一扫而过。 ⑩我不再有朋友了,处于可怕的孤立之中。我不敢对母亲讲我在学校的遭遇和处境。 ⑪当时我的班主任,也就是那位清瘦而严厉、戴六百度黑边近视镜的中年女老师,正休产假。 ⑫重新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她就察觉出了我的异常处境。 ⑬放学后,她把我叫到了僻静处,而不是办公室里,问我究竟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 ⑭我哇地哭了…… ⑮第二天,她在上课之前说:“首先我要讲讲梁绍生(我当年的本名)和橘皮的事。他不是小偷,不是贼。是我叮嘱 他在义务劳动时,别忘了为老师带一点儿橘皮。老师需要橘皮掺进别的中药治病。你们如果再认为他是小偷,是贼,那么 也把老师看成是小偷,是贼吧!” ⑯第三天,当全校同学做课间操时,大喇叭里传出了她的声音,就是她在课堂上所说的那番话。 ⑰从此,我又是同学的同学,学校的学生,而不再是小偷,不再是贼了。 ⑱我的班主任,她以前对我从不曾偏爱过,以后也不曾。在她眼里,以前和以后,我都只不过是她的四十几名学生中 的一个,最普通最寻常的一个。但是,在我心目中,她不再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了,尽管依然像以前那样清瘦而严厉、戴六 百度黑边近视镜。 ⑲在“文化大革命”中,那时我已是中学生了,没给任何一位老师贴过大字报。我常想这也许和我永远忘不了我的 小学班主任有某种关系。没有她,我不太可能成为作家。也许我的人生轨迹将彻底地被扭曲被改变;也许我真的会变成 一个贼,以我的堕落报复社会;也许,我早已自杀了…… ⑳以后我受过许多险恶的伤害。但我的那位小学班主任使我永远相信,生活中不只有坏人,像她这样的好人是确实存在 的。因此,我永远保持着对生活的真诚热爱! 18.“我不敢对母亲讲我在学校的遭遇和处境。”“我”在学校的遭遇和处境是什么?(3 分) 19.从选文内容来看,“我”的班主任是一个怎样的老师?(3 分) 20.请简要赏析选文第⑥段加横线的句子。(2 分) 21.说说班主任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分) 22.选文中多次出现“清瘦而严厉、戴六百度黑边近视镜”,其作用是什么?(3 分) 18.(3 分)“我”被全班同学乃至全校师生当做小偷和贼;不再有朋友,处于可怕的孤立之中。(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 19.(3 分)是一个工作细心、(加上“善良、热心、尊重学会”)爱护学生、富有智慧(讲究工作方法)的老师。(答出一点给 1 分,意思 对即可)20.(2 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1 分)增强语势,突出了“我”偷拿橘皮的严重后果。(1 分) 21.(3 分)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没给任何一位老师贴过大字报;后来,“我”成为作家;“我”的人生轨迹没有被扭曲和改变; “我”没有报复社会;“我”没有自杀。(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给 3 分,意思对即可) 22.(3 分)突出了班主任的外貌特点(1 分),也构成了行文的线索(1 分),同时深化了文章的主题(1 分)。(意思对即可) 28.唱着唱着,花就开了 1.杜鹃花开的时候,我又去七里沟写生。漫山玫红、浅粉的杜鹃开得闹闹嚷嚷,我支起画板,开始细细勾勒眼前 的美景。 2.忽然不远处传来一阵歌声,“我手拿流星燕月刀,喊着响亮的口号,前方何人报上名,有能耐你别跑……”那 歌者声音极富磁性,中气十足,那诙谐幽默的歌被他演绎得妙趣横生。只是这歌声打扰了我清静的心境,我听他唱了 两遍,看他还有继续单曲循环的意思,忍不住大声提醒他:“喂!安静下好吗?” 34 3.他被我吓了一跳,扭头才发现杜鹃花丛中的我,脸上全是惊讶的表情。他看上去有十八九岁,瘦瘦高高的,正 提着一个黑皮铁桶给菜园浇菜。我不好意思地举起画板,算是解释,他吐了下舌头,扮个鬼脸,开始安静地浇菜。 4.那小伙子干完活,就过来看我绘画,水彩杜鹃刚画完,他就啧啧夸赞说:“画得真好,好像这花长到画纸上 了。”我看见他口袋里露出半截英语词典,好奇地问:“你是学生啊?”他说:“是呀,读大二了,我哥哥结婚,所 以就请假回来啦。” 5.“你学的是声乐吗?” 6.他露出有些羞涩的笑容,说:“不是的,我学的是建筑,只是喜欢唱歌。”说完了,他挥手向我告别,没走出 几步,我又听见那欢快的歌声在山间响起:“我手拿流星燕月刀,喊着响亮的口号……” 7.第二天,村子里果然有人家办喜事,我随着房东大婶去看热闹,一进门就看见昨天那歌者正站在门口招呼客人, 脸上满满的全是灿然、快乐的笑容,只是他的衣着略显素朴。我悄悄向房东大婶打听他的情况,大嫂很健谈,她悄悄 说,他叫阿翔,是新郎官的弟弟。这些年,他们家的生活很苦,母亲死得早,父亲在外打工又摔伤了,丧失了劳动力。 他哥也就是今天的新郎官,腿有残疾,生活仅能自理,好不容易才娶了个媳妇。阿翔很懂事,这个家全靠他料理,从 读初中起,他就开始趁假期打工来贴补家用。 8.看着人群里阿翔那灿烂的笑脸,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9.在七里沟的这些日子里,我喜欢早上外出散步,小村很美,清晨的薄雾如轻纱一样淡淡地笼着秀美的小村和远 山。没有想到隔天散步我又遇见阿翔,他正拿着一本书站在桥头,稀里哗啦地读英语,可能是读得累了,他停下来, 轻轻地唱起了那首《万泉河水》,歌声优美动听。 10.一曲终了,我鼓起掌来,他看见是我,报之一笑。我说:“你可以兼职唱歌了,唱得真不错。” 11.阿翔笑了,他说:“我很喜欢唱歌,唱起歌来,好像那些烦闷全没有了,这些年,我高兴时唱,心烦时也唱, 是音乐陪我一路走过来,唱歌都养成习惯了。” 12.也许是因为阿翔的坚强和乐观吧,他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从七里沟回来后,还会时常想起他。 13.不知不觉又是好几年的时光过去了。 14.我再见阿翔的时候,是在省文联组织的文艺下乡演出中,他是作为业余歌手来演出。那天,他唱了两首歌, 歌声比以前更加悦耳动听。我和他在后台聊天,这才知道,阿翔原来就和我生活在一个城市,他毕业后,来到建筑设 计院当了名技术员。如今父亲跟着他生活,由他照料。他的哥哥和嫂子还在乡下,他还有了一个小侄子。总之,他们 家里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说完,他又笑,眼睛里好像有阳光在闪动,温暖明亮。 15.我为他感到高兴。我说你很坚强,真佩服你在困难的生活里依然能保持乐观的心境,依旧能大声歌唱。阿翔 认真地说,在困难面前不能把自己打垮,再多的困难唱着唱着就变淡了,再苦的生活唱着唱着就不苦了,当阳光洒遍 心的角落,幸福的花就开放啦。 16.我点点头,心里漫溢着感动,这是对在困境中保持坚强的最好诠释! 18.文章围绕阿翔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 分) 19.阅读下面的句子,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4 分) (1)我听他唱了两遍,看他还有继续单曲循环的意思。(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我点点头,心里漫溢着感动,这是对在困境中保持坚强的最好诠释!(解释加点词的指代含义) 20.文章第⑨段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 21.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 14 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阿翔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3 分) 22.说说“唱着唱着,花就开了”这个标题好在哪里。(3 分) 18.(3 分)①野外写生,初见阿翔;②婚礼现场,房东讲述阿翔的过去;③清晨散步,遇见读书的阿翔,与之交谈;④多年以后,再见 阿翔。19.(1)指一遍又一遍地唱同一首歌。 (2)指代在困难面前不能把自己打垮,再多的困难唱着唱着就变淡了,再苦的生活唱着唱着就不苦了,当阳光洒遍心的角落,幸福的花 就开放啦。 20.(3 分)环境描写。一方面写出了“我”和阿翔再见时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渲染了宁静祥和、秀美轻松的氛围,烘托了阿翔阳光健 康、乐观向上的性格。 21.(3 分)作者想通过阿翔家里前后生活的对比,表达在困难的生活中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对生活的巨大影响,从而深化文章中心。 22.(3 分)这是形象的说法,这里的“唱”表面是阿翔的歌声,实指阿翔面对困难时乐观坚强的性格,“花开”表面指杜鹃花,实际指幸 福的生活;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主人公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题目富有诗意,给人以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