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9.50 KB
  • 2021-11-11 发布

江西省2020中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篇教材复习第05课时机械运动课件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5 课时 机械运动 第一篇 教材复习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考点一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 长度的测量 (1) 单位及其换算: ① 基本单位:米 (m) 。 ② 换算关系: 1 km=      m, 1 m=10 dm,1 dm=10 cm,1 cm=10 mm,1 mm=10 3 μm,1 μm=10 3 nm, 1 nm=      m 。   (2) 长度常见值: ① 普通中学生身高约为 1.6 m;② 教室的每层楼高约 3 m;③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 15 cm;④ 课桌的高度约为 80 cm;⑤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 cm 。 10 3 10 -9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3) 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 ① 看:选择刻度尺要观察它的       、      和       。   ② 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 尽量不要使用磨损的刻度线。 ③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 必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⑤ 数据处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可减小误差。最后求得的平均值小数位应与每次测量的小数位数相同。 (4) 误差与错误: ① 错误      避免 , 误差       避免 ( 均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 。 ② 减小误差的方法:           ;           ;          。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垂直 可以 不可以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采用更精密的测量 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2. 时间的测量 (1) 单位及其换算: ① 基本单位:秒 (s) 。 ② 换算关系: 1 h=      min, 1 min=      s 。   (2) 时间常见值: ① 人脉搏跳动的平均时间间隔约为 1 s;② 播放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50 s;③ 普通中学生百米跑的成绩约为 16 s 。 (3) 停表的读数:停表有两个表盘 , 读数时先看小盘 , 后看大盘。如图 5-1 所示 , 停表的读数是      min      s, 合      s 。 图 5-1 60 60 4 38.5 278.5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考点二   参照物 1. 参照物: 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作      的物体。不可以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 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被认为是不动 ( 静止 ) 的。   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 要看选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 所选的参照物不同 , 得到的结论也可能不同 ;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性。   3. 运动状态的判断方法 ① 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不变→静止。 ② 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改变→运动。 标准 相对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考点三   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 , 路程与时间的      叫速度。   3. 速度的单位: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m/s, 常用单位是 km/h, 它们的换算关系: 1 m/s=      km/h,1 km/h=      m/s 。   4. 常见速度估测: ① 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1 m/s;② 声音在 15 ℃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 m/s;③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10 5 km/s;④ 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 5 m/s;⑤ 世界上短跑运动员的最快速度可达 10 m/s;⑥ 高速公路上小轿车的最大速度可达 140 km/h 。 快慢 比值 3.6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5.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方式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 直线运动 ( 以匀加速为例 ) 定义 物体 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物体 沿着直线且速度大小变化的运动 频 闪照片 图像 平均速度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      与      的比值 , 公式为 v =       ( 注意: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  路程 时间 探究一  长度、时间的测量及估测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1. 如图 5-2 甲所示 ,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 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 选填“ A ”或“ B ” ), 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如图乙所示 , 停表的示数为      s 。     图 5-2 1 B 2.50 337.5 2. 下列估测数据 , 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 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185 cm B. 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1 mm C. 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 40 s D. 中学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 cm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D 3. [2017 · 江西 ] 如图 5-3 所示 , 一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 , 若以白鹭为参照物 , 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的 , 若以岸为参照物 , 白鹭是      的。 ( 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         图 5-3 探究二   参照物的选取及运动状态的判断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静止 运动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4. 中国古典小说 《 镜花缘 》 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某人在外求学 , 他父亲去看他 , 于是向父亲询问家中可有怪事。他父亲说:“怪事倒也不多 , 只是昨夜一阵大风甚怪 , 把咱家院中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院外” , 如图 5-4 所示。开始“院中的一口井”是以       为参照物 , 后来“把 …… 井吹到了篱笆院外”是以       为参照物。   图 5-4 篱笆 篱笆 [ 解析 ] 井之所以大风前在“咱家院中” , 而大风后 , 看到“井”被“吹到了篱笆院外” , 说明说这句话的人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探究三   速度的理解与简单计算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5. 汽车行驶到路旁的标志牌处 ( 如图 5-5 所示 ) 。标志牌中“ 40 ”表示                        ; 按照标志牌的规定行驶 , 汽车从标志牌到八一大桥至少需要行驶      h 。 图 5-5 此路段的最大行驶速度为 40 km/h 汽车在 0.2 6. [2018 · 淮安 ] 如图 5-6 所示是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 , 曝光时间间隔为 0.02 s 。木块从 1 位置到 3 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 木块从 1 位置到 4 位置运动的速度为      m/s 。     图 5-6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3.60 0.9 7. 如图 5-7 所示 , 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 s-t 图像 , 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 v-t 图像 , 分析图像可知 (    ) A. 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B. 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 甲、乙两车都以 10 m/s 匀速运动 D. 甲、乙两车经过 5 s 通过的路程都是 10 m 探究四   有关速度图像的理解与计算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图 5-7 D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8. [2018 · 烟台 ]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 , 它们的 s-t 图像如图 5 - 8 所示 , 甲车的速度为       ,5 s 时两车相距       。以甲车为参照物 , 乙车向      运动。     图 5-8 0.2 m/s 0.5 m 西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9. [2018 · 自贡 ] 如图 5-9 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0~5 s 内 , 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2.5 m B. 整个 20 s 时间内 , 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0.2 m/s C. 物体在 0~5 s 内的速度比 10~20 s 内的速度大 D. 5~10 s 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 5-9 D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2. 实验主要器材: 小车、斜面 ( 作用:使小车获得动力 , 加速下滑。注意:实验时斜面倾角不宜过大 , 目的是 方便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 减小误差 ) 、刻度尺 ( 作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注意:测量时要“头对头”“尾对尾” ) 、停表 ( 作用:测量时间 ) 、金属片 ( 作用:确保小车到达终点时在同一位置 ) 。 突破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项目 路程 s/ m 运动时间 t/ s 平均速度 v / (m · s -1 ) 全程 上半段 下半段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 交流、反思与误差分析 】 4. 测量下半段 ( 或任意一段 ) 路程的速度时 , 不能让小车从中点 ( 或除顶端外的任意一起点 ) 由静止释放 , 因为 小车运动到中点 ( 或除顶端外的任意一点 ) 时的速度不为零 。 5. 小车下滑过程中 ( 不计摩擦 ) 能量的转化情况为重力势能转化为 动能 。 6. 误差分析: ① 若小车经过终点后才停止计时 , 会导致时间测量值 偏大 , 平均速度测量值 偏小 ;② 若小车静止释放时未放在顶端 , 导致时间测量值 偏小 , 平均速度测量值 偏大 。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例 林红同学做了“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的实验探究 , 实验装置如图 5-10 所示 , 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     图 5-10 (1) 实验所需器材:斜面、小车、       、      、金属片 ( 阻挡物 ) 。   (2) 实验的原理:      。   刻度尺 停表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3) 实验的过程及方法: ① 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 , 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 , 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 , 测出小车通过的        ;  ② 测出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        ;  ③ 根据测得的        、        ,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v 1 。 ④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 , 测出小车从斜面的顶端通过斜面上半段运动的        及所用        ,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 2 。   (4) 如果在测量的过程中 , 由于实验操作的原因导致测量的运动时间比真实值偏大 , 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将会      (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   路程 s 1 时间 t 1 路程 s 1 时间 t 1 路程 s 2 时间 t 2 偏小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5)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   (6) 斜面应选择坡度      ( 选填“大”或“小” ) 一些的 , 这样设计是为了                。   (7) 图 5 - 11 中能正确反映小车从斜面顶端向下运动的图像是      。   · 实验拓展 · 图 5-11 能够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 , 便于测量时间 小 便于测量时间 D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