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11-11 发布

2019-2020济南初中学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 例题 例一、十五夜望月    【王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当时诗人孤独难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委婉。)‎ 例二、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1、“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烘托人物的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面对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夜雨中展读亲友询问归期的来信,心中充满归期无期的孤寂。)‎ 实战演练:‎ ‎1.山中留客(张旭)‎ ‎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 ‎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1)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 10‎ ‎ ‎ ‎(2)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 ‎ ‎ ‎2.浪淘沙?怀旧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 ‎ ‎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 ‎ ‎ ‎3.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 ‎ ‎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 ‎ ‎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 ‎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 ‎ ‎ ‎5.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 ‎ ‎ 10‎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 ‎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 ‎ ‎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 ‎ ‎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 ‎ ‎ ‎8.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 ‎ ‎ ‎ ‎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 ‎      ‎ ‎                                                                                            9.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 ‎ ‎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 10‎ ‎ ‎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 ‎ ‎ ‎11.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 ‎ ‎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 ‎ ‎ ‎12.从军行(王昌龄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 ‎  ‎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 ‎ ‎ ‎13.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 ‎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 ‎ ‎ 10‎ ‎14.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 ‎ ‎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 ‎ ‎ ‎15.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 ‎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 ‎ ‎ ‎16.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 ‎ ‎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17.秋江 (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 ‎ ‎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 ‎ ‎18.江南春(杜牧)‎ 10‎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 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 ‎ ‎ ‎⑵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19.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 。 ‎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 ‎ ‎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 ‎ ‎20.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 ‎ ‎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 ‎ ‎ ‎   ‎ ‎21.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 ‎ ‎ ‎ ‎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 ‎ ‎ 10‎ ‎22.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 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1)这首诗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 ‎ ‎ ‎ ‎ ‎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 ‎ ‎ ‎ ‎ ‎ 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1.(1)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 “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 ‎(2)答: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 ‎2.(1)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 ‎(2)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 ‎3.(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 ‎(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 ‎4.(1)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 ‎(2)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 ‎ ‎5.(1)答:景物:江、鸟、山、花. ‎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 ‎(2)答: “欲”字妙在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 10‎ ‎6.(1)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 ‎(2)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 ‎7.(1)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 ‎(2)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 ‎8.(1)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 ‎(2)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 ‎9.(1)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 ‎(2)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 ‎10.(1)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 ‎(2)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 ‎11.(1)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 ‎(2)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 ‎12.(1)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 ‎(2)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 ‎13.(1)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 10‎ 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 ‎14.(1)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 ‎(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 ‎15.(1)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 ‎(2)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 ‎16.(1)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 ‎ 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 ‎(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 ‎17.(1)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 ‎(2)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 ‎18.(1)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 ‎(2)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 10‎ ‎19.(1)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 ‎(2)破、鸣、点。 ‎ ‎(3)答: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 ‎20.(1)吟余小立闲干外。 ‎ ‎(2)答: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 ‎21.(1)答: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 ‎(2)答: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 ‎ ‎22.(1)答:比喻同胞兄弟. ‎ ‎(2)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排挤、互相斗争的内幕。‎ ‎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