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3.00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提炼、总结和详解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我们常说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如果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
2.摄氏温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规定为0℃,沸腾的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0℃以下读作负**摄氏度或零下**摄氏度(如-10℃,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
3.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玻璃管、水银和刻度。常见温度计如图(1)所示。
图(1)常见温度计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
图(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每个最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图(2)中温度计的量程为50℃,分度值为0.2℃),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如图(3)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读数:图(3)中温度计读数为:16.0℃。
图(3)温度测量要点
5.体温计:如图(4)所示,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图(4)体温计
6.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7.物态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伴随热量的传递,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8.熔化:(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对晶体来说,熔化时固、液共存,物质温度不变。(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9.凝固:(1)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个物态变化过程。(2)凝固过程的特点:固、液共存,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3)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4)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10.晶体和非晶体: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11.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是指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干的快等)、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撑开、把地下积水扫开等)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如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有关。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2)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与联系:第一、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第二、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第三、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第四、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不同物体蒸发快慢不同。
(5)汽化时能量的传递:汽化时要吸热。
1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
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液化时能量的传递:物质液化时要放热。
13.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升华时要吸热。如: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常见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14.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凝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凝华时要放热。
常见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对本章常考热点、考查方式和考题类型进行剖析
1.温度
温度是第四章物态变化中的主要知识点,也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温度的概念。虽然在生活中对温度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物体温度的含义,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如何测量以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对初学者来说都是新内容。
中考中,有关温度的考题较少,常见的是生活中物体温度的估测。主要考查温度计的读数和工作原理,试卷中也很少出现单独把温度作为一个试题,但温度作为学习热学的重要物理量也是一个主要的知识点;纵观历年考试,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较多,填空题考查温度计读数的较多。
另外,对物体温度的估测也是常考热点。常见的有人的正常体温、当地季节温度、洗澡水舒适温度等。
例题一:(2019·贵港)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两年的初中物理学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7cm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220V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0g
【答案】B。
【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题意;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7cm,故B符合题意;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例题二:(2019·岳阳)下列测量仪器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A.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 B.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C.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读取液体体积
【解析】(1)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图可知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物体另一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是物体的长度;(2)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之前,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正确的使用方法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3)用镊子夹取砝码;(4)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
【解答】A、图中所示刻度尺没有放正,故A错误;
B、图中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使用方法正确,故B正确;
C、用镊子夹取砝码,用手会腐蚀砝码,故C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B。
2.熔化与凝固
物态变化包括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在中考试卷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当然,熔化与凝固也是经常考查的内容。
对物态变化的考查基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常见物态现象分析和生活中物态变化的解释的考查。此部分考题平均分值在3~4分左右,常考题型有选择题(一个考题,分值以2分居多)、填空题(一个考题,分值以2~3分居多)、实验探究题(一个考题,分值一般为3~6分),也曾出现过简答或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等题型,其中实验探究题分值稍高。冰的熔化过程实验是实验探究题的常考内容。
物态变化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2)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3)图像分析。
物态变化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球上大量能源来自太阳,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就是物态变化的体现。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物态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要特别注重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题三:(2019·哈尔滨)下面对哈尔滨美景描述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
B.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C.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
D.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
【解析】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属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形成的,故属于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形成的,故属于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是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题意。
正确答案是A。
例题四:(2019·湘潭)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这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 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
(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是 ℃。
(4)组装图1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 (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此题主要是知道物质熔化时温度不变的是晶体、热值等,属于基础知识。(1)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2)由图分析可得物质所处的状态;(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据此由图可得熔点;(4)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5)密度、比热容、热值是物质的某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同种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热值一般不变。
【解答】(1)由图象可知,第3min时这种物质开始熔化,在第9min熔化结束,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这是晶体的熔化过程;
(2)由图象可知,在第9min熔化结束,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3)由(1)分析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80℃;
(4)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故从下往上安装;
(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热值都不变。
故答案为:(1)晶体;熔化;(2)液;(3)80;(4)从下往上;(5)不变。
3.汽化与液化
物态变化包括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在中考试卷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当然,汽化与液化与其他物态变化一样属于常考内容。汽化与液化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秋后早晨露珠的形成、从冰箱拿出的物体冒白气、冬天浴室玻璃墙壁上出现的“雾”等均是液化现象;二、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在任何环境、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并注意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沸腾是在沸点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蒸发与沸腾各有特点,应加以区分,但其共同点是都需要吸热,同时还需要注意水沸腾的探究性实验。
例题五:(2019·苏州)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A.清晨枝叶上形成露珠 B.太阳升起后浓雾渐散
C.气温升高使冰雪消融 D.冬天铁丝网出现白霜
【答案】C。
【解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
解:A、清晨枝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现象的;故A错误。
B、浓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浓雾散去是因为小水珠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
C、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水是熔化现象;故C正确。
D、铁丝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例题六:(2019·潍坊)
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会出现“白气”,“白气”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升华
C.凝华
D.液化
【解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白气”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D。
4.升华和凝华
物态变化包括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在中考试卷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当然,升华好凝华与其他物态变化一样属于常考内容。
升华和凝华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干冰的利用、樟脑片的利用、灯管和灯泡发黑现象等均是升华现象;二、霜、雪、雾凇、冬天窗花的形成均是凝华现象;三、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例题七:(2019·邵阳)邵阳新宁崀山是国家5A级景区,2019年春节期间,崀山八角寨风景区山顶出现大量雾凇,十分美丽迷人!雾凇的形成所属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汽化
【解析】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雾凇是水蒸气在较冷的冬天凝华的结果。
【解答】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属于凝华现象。
故选C。
例题八:(2019·湘潭)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积雪消融 B.湖面起雾 C.瓦上结霜 D.衣服变干
【解析】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分析各选项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A、积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湖面起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瓦上结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衣服变干是由液态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汽,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考点分类:本单元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分类
考点内容
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
常考热点
温度计读数
选择题或填空题,与其他知识点结合
熔化与凝固判断、吸放热
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实验探究也有出现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
填空题较多,主要考查晶体熔化过程及其熔化特点
汽化与液化的判断、吸放热
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实验探究题也有出现
升华与凝华的判断、吸放热
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
用升华、凝华解释自然现象
简单题、填空题较多,用规律解释现象
一般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正确使用温度计并读数,选择题较多
物质熔化与凝固的条件
填空题较多,主要考查熔化与凝固的物态变化过程
影响汽化的因素
填空题较多,主要考查晶体熔化过程及其熔化特点
冷门考点
温度计工作原理及体温计
出现概率较低,主要考查体温计的使用,选择题
简答题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或自然现象,出现概率较低
升华、凝华的探究实验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升华、凝华的规律,出现概率较低
以近三年各地中考真题为选材,对本章常考热点进行示例详解
示例一:温度估测:(2019·福建)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止常体温约为42゜C B.人的止常步行速度约为1m/s
C.一层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10m D. 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2N
【解析】考查常见量估测,属于简单题。
人正常一秒行走两步,大约一米,所以正常步行速度为1m/s,所以选B。
【答案】B。
示例二:凝固与熔化:(2019·绵阳)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
C.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
D.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
【解析】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低的物体时,就会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解答】由于从冰箱取出的玻璃杯,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如果马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玻璃杯表面发生液化,所以一会儿又变湿。
故选B。
示例三:汽化与液化:(2019·达州)对下列自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春天,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农作物上露珠的形成,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需要吸热;
D.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需要吸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这三种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这三种物态变化需要放出热量。
解:A、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水滴吸收热量蒸发成为水蒸气,属于汽化过程。故A正确;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过程,会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示例四:凝华与升华:(2019·湘潭)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积雪消融 B.湖面起雾 C.瓦上结霜 D.衣服变干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分析各选项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A、积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湖面起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瓦上结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衣服变干是由液态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汽,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示例五:物态变化的吸放热:(2019·天津)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 )。
A. 凝固放热 B. 升华吸热 C. 液化放热 D. 蒸发吸热
【答案】D。
【解析】酒精易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热量,导致手的温度降低,感到凉爽。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考查了蒸发的致冷作用,一定要答到温度低这个层次,因为手感到冷,是因为温度低的缘故。
解: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凉的感觉。是因为擦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时,从手背中吸热,使手背的温度降低,所以感觉到凉。
故选D。
示例六:实验探究:(2019·福建)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c
(2) 图内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______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_______℃。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_______放出的热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甲 乙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______(选填 “b”“c”或“d”)。
【解析】本题属于相对比较常规的热学实验题,考查的是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题目中温度计的读数,熔化过程图像判断、熔化的条件、熔点的判断,以及对熔点特性的理解均为常见考法,难度不大,属于简单题。
【答案】(1)46;(2)BC;48;大于(3)c。
以近三年各地中考试题和模拟题为选材,以常考热点为突破点进行提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9·贵港)
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
A.汽化或升华 B.汽化或凝固 C.液化或凝华 D.液化或凝固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云是由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因此,若云由水蒸气变成小水滴形成,则属于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物态变化是液化;若云由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形成,则属于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物态变化是凝华。故应选C。
2.(2019·泸州)对下列自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春天,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农作物上露珠的形成,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需要吸热;
D.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需要吸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这三种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这三种物态变化需要放出热量。
A、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水滴吸收热量蒸发成为水蒸气,属于汽化过程。故A正确;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过程,会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3.(2019·益阳)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早春大地上冰雪的消融
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寒冬草地上霜的形成
【解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雾是液态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
D、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4.(2019·绵阳)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
C.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
D.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
【解析】水蒸气遇到温度比较低的物体时,就会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解答】由于从冰箱取出的玻璃杯,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如果马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玻璃杯表面发生液化,所以一会儿又变湿。
故选B。
5.(2018·娄底)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箱,这是( )。
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 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
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 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
【答案】C。
【解析】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由于猪肉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华成固态的霜附着在猪肉表面,凝华时放热过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2019·河北)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关键要记住哪种物态变化是如何定义的。(1)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2)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分析物质的初、末状态即可判断,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A、蜡属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
B、由于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可以使食物降温,防止变质,故B正确;
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小水滴吸热汽化成了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B。
7.(2019·益阳)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早春大地上冰雪的消融
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寒冬草地上霜的形成
【解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雾是液态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
D、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8.(2018•白银)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解析】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得出结论,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解答】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壶内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C、草叶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手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B。
9.(2018·钦州)如图是酒精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的沸腾属于液化现象;B.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C.酒精沸腾过程中要放热; D.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
【解析】A、酒精沸腾时,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C、由图象可知,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C错误;
D、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所以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的说法不对,故D错误。
故选B。
10.(2018·遵义)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解析】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雪形成过程分别是凝固和凝华,故A错误;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正确。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1.(2018·安顺)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答案】B。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属于汽化蒸发现象,故C错误;
D、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2.(2018·河北)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C。
【解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4)下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现象,凝华是放出热量的。
解答: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故A错误;
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石蜡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故B错误;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故C正确。
D、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气温不是很低,故D错误。
故选:C。
13.(2019·苏州)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答案】B。
【解析】(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2)从吸收热量相同比较。(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大。(4)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观察晶体与非晶体图象要学会看关键点,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A、图甲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故A错误;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且物质受热均匀,故B正确;
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晶体在熔化前后以及熔化过程中都要吸热,所以该物质的内能一直增大,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为非晶体,不是冰,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4.(2018·河南)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 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 成小水滴或直接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江河湖海里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从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形成小冰晶属于凝华。
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
三、实验探究题
15.(2019·河南)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按规范组装器材,在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
(3)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还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
【解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进行调整实验装置;(2)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①提高水的初温;②适当减少水的质量;③给烧杯加盖等;(3)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结合图象分析沸腾前和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合理即可)
【解答】(1)由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即将A处向上调整。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可以提高水的初温,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
(3)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
可获得的信息有:①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②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A处向上;(2)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3)98;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合理即可)
16.(2019·湘潭)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1)这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 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
(2)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是 ℃。
(4)组装图1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 (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1)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2)由图分析可得物质所处的状态;(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据此由图可得熔点;(4)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5)密度、比热容、热值是物质的某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同种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热值一般不变。
【解答】(1)由图象可知,第3min时这种物质开始熔化,在第9min熔化结束,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这是晶体的熔化过程;
(2)由图象可知,在第9min熔化结束,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3)由(1)分析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80℃;
(4)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故从下往上安装;
(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热值都不变。
故答案为:(1)晶体;熔化;(2)液;(3)80;(4)从下往上;(5)不变。
17.(2019·菏泽)小明用甲图装置,探究固体熔化现律”,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
-2
0
0
0
0
1
2
(1)请根据实验数据在乙图中作出固体熔化的图象。
(2)根据做出的图象,可以判断此固体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该物质在固体状态下的比热容_________它在液体状态下的比热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析】(1)利用描点法做出固体熔化的图象;(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熔点(凝固点),注意晶体在熔点(凝固点)阶段,温度是一个固定数值,表现在图象上就是一段水平线段;(3)比热容越大,则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变化越小;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内能不同。
【解答】(1)由表中数据,描点可得固体熔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2)分析图象可知,物质在第2分钟时温度升到0℃,然后温度保持恒定,直到第5分钟开始继续升温,即该固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是晶体,其熔点为0℃;
(3)物质由固态熔化为液态,其质量不变;用同一装置加热,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固态时温度升高的多,根据q=cm△t可知,该物质在固体状态下的比热容较小。
故答案为:(1)如上图;(2)晶体;(3)小于。
四、简答题
18.(2019·甘肃武威)小刚发现天气较冷的季节,家里的窗户玻璃上有时是一层小水珠,有时是一层冰花。请简要回答水珠和冰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液化和凝华现象,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答案】水珠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成的小水滴;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成的小冰晶。发生这两种现象的条件是室内外有一定的温差,当温差不大时发生液化,当温差较大时发生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