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8.92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项
(二)
空气、氧气实验探究
主题三
身边的化学物质
考点突破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
实验原理
:
所选试剂能在空气中燃烧
,
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且生成物为非气体
(
或生成物是气体但生成的气体可以被吸收
),
使容器内外形成压强差。
3.
改进装置是否合理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
(1)
是否能将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2)
是否有气体逸出
,
产生误差。
(3)
是否对空气造成污染。
二、催化剂的相关探究
1.
验证一种物质是催化剂
,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
一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
二是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2.
催化效果的比较
,
必须控制变量。判断催化效果强弱
,
常用方法
:(1)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
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
,
时间越短
,
效果越好。
(2)
比较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
,
体积越大
,
效果越好。
典题训练
类型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
[
原创
]
图
G2-1
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改进装置
(
夹持装置省略
)
。
图
G2-1
(1)
以上装置的共同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装置
b
实验过程中
,
活塞的移动是
,
结束后活塞停在刻度
处。
装置密闭
,
无污染
,
测量结果更准确
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4
[
解析
]
白磷燃烧放热
,
气体膨胀
,
活塞先向右移动
,
冷却至室温后
,
玻璃管中的氧气被消耗
,
导致气体减少
,
而外界大气压不变
,
活塞向左移动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所以活塞向左移动停留在刻度
4
处。
2.
[2019
·
福建
]
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
1
按图
G2-2
甲所示装置
,
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
2
按图乙所示装置
,
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
(
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
),
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
实验
1
中
,
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红磷熄灭后
,
集气瓶冷却至室温
,
打开
K,
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2)
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
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
写一点
)
。
[
答案
]
(1)
产生大量白烟
(
合理即可
)
氧气被消耗
,
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
(2)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
或红磷和铁粉除氧剂足量等
,
合理即可
)
[
解析
] (1)
实验
1
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放热
,
待集气瓶冷却后
,
打开
K,
由于氧气被消耗
,
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
,
导致水倒吸入集气瓶。
(2)
实验
1
和实验
2
都应注意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
,
反应物应足量等事项
,
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
,
连接数字传感器
,
测得实验
1
、实验
2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
G2-3
丙、丁所示。依据图丙、图丁所示信息可知
,
________
(
填“实验
1
”或“实验
2
”
)
的测定方法更准确
,
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图
G2-3
(4)
结合你的学习经验
,
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
,
用图甲或图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
写两点
)
。
[
答案
]
(3)
实验
2
反应后
,
实验
1
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8.6%,
而实验
2
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
(4)
能够和氧气反应
;
生成物不影响测定结果
(
合理即可
)
[
解析
] (3)
分析图丙和图丁信息可知
,
实验
2
的测定方法更准确
,
因为实验
1
中集气瓶中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8.6%,
而实验
2
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
(4)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
,
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
,
该物质应能和氧气反应
,
且生成物不能为气体
,
不影响测定结果。
实验
3
测定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图
G2-4
(5)
甲同学设计图
G2-4
戊所示装置进行测定。浓
NaOH
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6)
乙同学提出
,
仅利用图己所示装置
,
在不添加其他试剂的前提下
,
也能测得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达到实验目的
,
操作方法是
。
[
答案
]
(5)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6)
用冰水冷却集气瓶
,
打开
K(
合理即可
)
[
解析
] (5)
实验
3
测定排空气法收集到的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
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
即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
从而导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
烧杯内水倒吸入集气瓶内
,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二氧化碳的体积。
(6)
为了使烧杯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吸进入集气瓶
,
必须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
,
可用冰水冷却集气瓶
,
瓶内压强减小
,
再打开
K
。
3.
某同学设计下表所示实验
,
探究金属铜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
回答下列问题。
类型二
催化剂的相关探究
操作
装置
现象
1.
取一小块铜丝网
,
卷成筒形
,
固定在铜丝上
2.
分别向
①
和
②
中注入
15 mL30%
的
H
2
O
2
溶液
,
并放入盛有热水的
③
中
约
1 min
后可观察到
①
和
②
中都有少量气泡产生
3.
把铜丝插入
①
中
①
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
约
5 min
后不再有气泡产生
;
此时
②
中仍然有少量气泡产生
(1)②
中实验的目的是
。
(2)
根据上述实验
,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
如果用本实验探究铜是不是
H
2
O
2
分解的催化剂
,
需要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补充
,
其中必要的是
。
A.
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
B.
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称重
C.
向仪器中加入二氧化锰
D.
将实验后的铜丝网插入
AgNO
3
溶液中
[
答案
]
(1)
和
①
作对比
(
对照
)
(2)
金属铜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
(3)ABD
[
解析
] (1)①
和
②
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相同
,
但是
②
中没有加入铜丝网
,
所以
②
所起的作用是对照作用。
(2)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金属铜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
(3)
虽然从实验现象中可以看出金属铜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
,
但是不知道铜丝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
要对铜丝的质量和化学性质进行验证。需要对题给实验方案进行补充
,
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
,
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称重
,
验证铜丝的质量是否改变
;
将实验后的铜丝网插入
AgNO
3
溶液中
,
观察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
而加入二氧化锰与该实验无关。
4.
[2019
·
海南
]
某研究小组受
MnO
2
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启发
,
查阅了不同金属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影响的实验资料。
100℃
时
,
在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
,
纯过氧化氢
24 h
的分解率见下表
:
实验编号
离子
加入量
/(mg
·
L
-1
)
分解率
/%
①
无
—
2
②
Al
3+
1.0
2
③
Fe
3+
1.0
15
④
Cu
2+
0.1
86
⑤
Cr
3+
0.1
96
请回答
:
(1)MnO
2
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实验
①
的目的是
。
(3)
实际生产中
,
贮运浓度较高的过氧化氢溶液时
,
使用铝罐
(
槽
)
而不使用不锈钢罐
(
槽
),
其原因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
2
O
2
2H
2
O+O
2
↑
作为对照实验
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有铁、铬、镍等
,
铁离子和铬离子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
,
故不能用不锈钢罐
(
槽
)
贮运
铝离子不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
,
故可用铝罐
(
槽
)
贮运
5
.
[2019
·
温州
]
过氧化氢溶液保存时
,
因缓慢分解导致质量分数变小
(
化学方程式为
2H
2
O
2
2H
2
O+O
2
↑
)
。为探究酸碱性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影响
,
小明利用图
G2-5
甲装置
,
每次实验往锥形瓶中加
10 g 30%
过氧化氢溶液
,
再滴加调节剂
,
使其
pH
分别从
3
依次调至
13,
在
60℃
下进行实验
,
获得数据如图乙所示。
图
G2-5
(1)
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
,
是因为
。
(2)
根据本实验结果
,
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建议
:
。
(3)
某次实验中
,
当
1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
0.32 g
氧气时
,
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
滴加的试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
,
计算结果精确到
1%)
[
答案
]
(1)
氧气不易溶于水
(2)
在
pH
约为
3~5
的酸性条件下保存
[
解析
] (1)
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
,
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2)
根据本实验结果
,
由于在
pH
约为
3~5
的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慢
,
所以对实验室常温保存过氧化氢溶液提出合理的建议是在
pH
约为
3~5
的酸性条件下保存。
(3)
某次实验中
,
当
1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
0.32 g
氧气时
,
剩余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
滴加的试剂对溶液质量的影响忽略不计
,
计算结果精确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