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4.00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
20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
(
识记
)
2.
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
识记
)
3.
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
运用
)
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1)
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
,
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
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
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
,
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
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
,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考点
35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九上第六课
)
(二)我国的人口国情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三)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1)
人口基数大
,
人口素质偏低
,
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2)
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四)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
原因
(1)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
,
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
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
,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
,
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
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
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
目标: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控制人口数量
,
提高人口素质。
3.
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
意义:国家推行计划生育
,
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
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
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6.
全面二孩政策
(
1
)内容: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016
年
,
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
,
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
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
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
2
)意义
①符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
有利于使人口结构和人口规模更加完善
,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
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②有利于解决“未富先老”、劳动力短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难等问题
,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
,
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
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⑤有利于逐步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
,
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
(五)做法
1.
国家: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
控制人口数量
,
提高人口素质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大力发展生产力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大力发展教育
,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维护社会稳定和老年人合法权益。
2.
青少年
(
1
)了解我国的人口形势
,
懂得有关人口的科学知识
,
树立人口意识
,
积极宣传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
(
2
)刻苦学习
,
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六)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大力发展生产力
;
国家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
,
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
;
弘扬和传承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
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
创新养老模式
,
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
;
子女要孝敬父母
,
成年子女要自觉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
老年人自身要积极增加养老储蓄
,
锻炼身体
,
保障身体健康
,
减轻子女的负担。
1.
资源环境危机:资源日益短缺
,
环境污染严重
,
生态系统退化
,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
我国的资源现状
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1)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
,
总量大
,
种类多。
(
优势
)
(2)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
开发难度大
,
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
,
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
,
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
,
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
劣势
)
二、我国的资源问题
3.
我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1)
资源分布不均
,
相对短缺
;
资源开发受气候和地形条件限制大
;
资源浪费、损失严重。
(2)
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
,
对浪费、破坏资源的行为监管不力。
(3)
科技水平还不够高
,
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4)
部分公民环保、节约的意识淡薄
,
不能自觉做到节约资源。
4.
资源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
,
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5.
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
1
)国家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②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
增强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③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严惩浪费资源的行为。
④依靠科技创新
,
提高资源利用率。
⑤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推广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⑥发展低碳经济
,
倡导低碳生活。
(
2
)青少年
①树立“节约光荣
,
浪费可耻”的观念
,
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②从现在做起
,
从身边小事做起
,
践行低碳生活。如
:
随手关灯、一水多用、纸张双面使用、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制品、合理设定空调温度、电器不用时将插头拔掉、使用节能灯和节水电器等。
③增强法治观念
,
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1.
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
臭氧层破坏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酸雨蔓延
;
森林锐减
;
土地荒漠化
;
大气污染
;
水污染
;
海洋污染
;
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2.
环境问题的实质:环境问题实质就是发展问题
,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
我国的环境形势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1)
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
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
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2)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
,
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三、我国的环境问题
4.
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
人口压力构成对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人们不尊重自然规律
,
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
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破坏植被等。
(2)
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
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
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5.
环境恶化的危害: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
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
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直接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
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
(1)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
,
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2)
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
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
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
,
用之不觉
,
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
,
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7.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1
)国家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
,
把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
,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
③促进环保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
,
严惩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④依靠科技创新
,
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⑤加强对公民环保法规知识的教育
,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
2
)青少年
①树立“保护环境光荣
,
破坏环境可耻”的意识和观念。
②增强法治观念
,
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③从自身做起
,
从小事做起
,
养成环保好习惯。
④积极宣传环保知识
,
倡导大家一起为环保作贡献。
1.
面临的挑战
(1)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
,
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
我国资源日益短缺
,
环境污染严重
,
生态系统退化
,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3)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
,
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2.
应对措施
(1)
针对人口问题
,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2)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
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
,
必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
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
,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人与自然的关系
(1)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
,
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
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
共生共荣
,
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4)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
,
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
,
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五、共筑生命家园
(
可持续发展战略
)
2.
原因
(1)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
,
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
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2)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
,
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
,
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3)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建设生态文明
,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
,
是人类的共识
,
也是时代的选择。
3.
怎么做
(1)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建设生态文明
,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
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
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
建设生态文明
,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
关爱、保护和美化大自然的做法
(1)
尊重生命
,
保护生物多样性。
(2)
善待自然
,
做大自然的朋友。
(3)
美化自然
,
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
植树造林
,
保护好自然景观
,
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4)
依法保护大自然
,
敢于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
必要性
走绿色发展道路
,
建设生态文明
,
实现可持续发展
,
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2.
怎么做
(1)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
走绿色发展道路
,
坚持绿色富国
,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
,
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
,
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
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
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
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
,
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
建设生态文明
,
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三)美丽中国的愿景
美丽中国
,
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
,
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
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
1.
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
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
实施的原因:
(1)
我国现阶段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国情是我国的重要国情
,
决定了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说到底是发展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
,
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的共识。
4.
意义
(1)
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
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3)
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
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5)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
做法
(
1
)国家
①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
发展循环经济。
③依法治理环境
,
大力宣传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
,
依法办事
,
严格执法
,
坚决打击、制裁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④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⑤重视科技创新
,
依靠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
2
)青少年
①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
积极向公众宣传控制人口数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②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
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
并积极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具体表现在
:
节约用水
;
教科书循环使用
;
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
纸张两面用
;
垃圾分类回收
;
一水多用
;
出门使用便捷单车或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等等。
【
特别提示
】
1.
计划生育有计划
,
并非一成不变
,
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
我国既是资源大国
,
又是资源小国。
3.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热点素材探析通热点
·
通考点
材料一
201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
,
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
也是深化机构改革全面组建生态环境机构运转的第一年。为扎实做好
2019
年生态环境工作
,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
《2019
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
》
。该文件指出
,
2019
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推动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向好
,
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
加快实现“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①
。空气质量方面
,
全省设区市细颗粒物
(PM2.5)
浓度下降
4%,
优良天数进一步增加
;
关中地区冬防期细颗粒物
(PM2.5)
和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完成国家下达的考核任务。水环境质量方面
,50
个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
Ⅲ
类水体比例达到
72%,
力争消除劣
Ⅴ
类国考断面
;
全省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
90%;
国考
27
个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
Ⅲ
类比例为
100
%
;
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极差比例控制在
16.3%
以内。
材料二
2019
年以来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
,
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背景下
,
我省能源产业坚持稳中求进总原则
,
能源生产保持平稳
,
能源消费增速加快。为打赢蓝天保卫战
,
关中地区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
保证煤炭消费下降
②
。
2019
年上半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
9 298.39
万吨
,
较同期增加
853.79
万吨
,
增长
10.1%,
增速较同期加快
8.3
个百分点。其中
,
关中地区上半年煤炭消费量
3 536.66
万吨
,
较同期减少
116.94
万吨
,
下降
3.2%,
增速较同期回落
4.9
个百分点。除铜川、咸阳两市增长
,
其余地区均下降。
材料三
2019
年
4
月
,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
陕西省蓝天保卫战
2019
年工作方案
》(
以下简称
《
方案
》),
提出今年将通过优化
6
项政策、打好
7
场硬仗、强化
7
项保障措施
,
力争设区市细颗粒物
(PM2.5)
平均浓度下降
4%,
确保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
,
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
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
③
。其中
,6
项政策为
:
强化源头管控
,
开展全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
;
严控“两高”行业产能
,
实施关中地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企业退出工作
;
因地制宜实施工业企业错峰生产
,
关中地区在冬季和夏季实施错时错峰生产
;
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力度
,
加快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作
,
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
,
建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与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绩效联动机制
;
加强重点区域联防联控
;
控制农业源氨排放
,
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
素材探讨
】
①
我省重视生态环境工作
,
坚持绿色、协调发展理念。
②节约资源
,
减少资源浪费
,
保护环境。
③采取措施实现源头治理
,
建设美丽陕西
,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
素材设问
】
1.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
陕西省蓝天保卫战
2019
年工作方案
》
说明了什么?
(1)
我省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
亟待治理。
(2)
我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
我省坚持绿色发展
,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
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
打赢蓝天保卫战有何现实意义?
(1)
有利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
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
有利于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
加速我省经济发展。
(3)
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
有利于贯彻落实绿色、协调发展理念
,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
为了“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
请你提几点建议。
(1)
政府
: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贯彻落实绿色、协调发展理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依法惩治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2)
社会
: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监督。
(3)
企业
:
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
依法生产
;
增加环保设施的使用
,
注重节能减排
;
增强社会责任感
,
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4)
青少年
:①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
积极向公众宣传控制人口数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②
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
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
并积极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具体表现在
:
节约用水
;
教科书循环使用
;
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
纸张两面用
;
垃圾分类回收
;
一水多用
;
出门使用便捷单车或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