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15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1.
智犬破案
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利①,香火颇旺。一タ,有盗逾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②货而亡。
翌日③,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途经一酒肆④,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
俄而犬跃人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
【注释】:①利(cha):寺庙。②越:抢劫。③翌(y)日:指第二天。明日,明天。④肆:店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去杭州百里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其犬亦从/从口入 C.遂越货而亡/亡处亡气 D.犬伫足不前/前人之述备矣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
(3)用自己的话说说(智大破案》中大之“智”的具体表现。
【分析】略【解答】(1)A(表约数)(B 跟随/由,自;C 逃跑/无,没有;D 向前/以前的)
(2)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3)有勇有谋。一智是警觉、能够及时发现盗,提醒僧人注意;二智是记忆,
在第二天可以确地从五六个人里面发现盗賊。狗没有思维能力,能够把这两点做到,可谓其智了。
译文:距离抗州一百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翻越墙头进入庙内。狗
大叫起来,一位僧人醒了、(他发现了那个小偷)。小偷就砍下僧人的头僧人就倒在地上,死了。于是小偷抢劫完财
物后逃走了。第二天,有两个小僧人进入房间,看见了那位僧人的尸体,非常惊讶。于是他们就到官府报案,那只狗
也和他们一起去了。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五六个酒徒在喝酒狂欢。狗停止脚步不向前走,僧人(对狗停止脚步不
向前走这个举动)觉得很奇怪。不一会儿狗跳进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徒不放。僧人怀疑他是小偷,便绑起来送到
官府。官吏审问后,果然是他。原来狗也是有智慧的。
【点评】略
2.(三)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 12 分】
李广传
司马迁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
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
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
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
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①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
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
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选文有删选)
【注释】①中贵人:有地位、受宠信的宦官。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尝从行 从:跟随 B.徙为骑郎将 徙:调职
C.数与虏敌战 数:几个 D.杀其骑且尽 且:将要
13.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以梁王授广将军印
A.以刀劈狼首(《狼》) B.以君之力(《愚公移山》)
2
C.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14.下列句子与“是必射雕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B.此中人语云(《桃花源记》)
C.孙叔敖举于海(《生于忧患》) D.马之千里者(《马说》)
15.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他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
B.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随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立了大功,名声显扬。
C.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皇上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
D.李广命令百名骑兵鞭打三个匈奴人,拷问得知他们果然是射雕的人。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⑵中贵人将骑数十,见匈奴三人,与战。
12.C(2 分)
13.D(2 分)
14.A(2 分)
15.D(2 分)
16.(共 4 分)
⑴假如让你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怎么值得说呢!
⑵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看见三个匈奴人,和他们交战。
3.(一)古诗文阅读(16 分)
题寺壁① [宋] 冯京
韩信栖迟②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吁嗟③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项羽
[宋] 张耒
沛公百万保咸阳④,自古柔仁伏暴强。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注释]①冯京,北宋大臣,曾三元及第。当时没有考中,客居余杭,因事被官府通缉拘捕,处境困窘,题小诗于所居
寺壁。②栖迟:飘泊失意。③吁嗟:叹息。④刘邦曾带兵攻占咸阳,秋毫无犯。咸阳,秦朝都城。
项王亭①赋
[唐] 李德裕
嗟乎!楚声既合,汉围已布;歌既阕②而甚悲,酒盈樽而不御。当其盛也,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及其衰也,帐中美
人寄命而无处。季③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岂非独任于威力,不由于智虑?
追昔四隤④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重瞳⑤电注,叱汉千骑,如猎狐兔。谢亭长而依然,愧父兄兮不渡; 既伏剑而已
矣,彼群帅兮犹惧;虽霸业之无成,亦终古而独步。周视陈迹,缅然⑥如素。听乔木之悲风, 谢高秋之零露。因献吊
于兹亭,庶神灵之可遇。
(节选自《历代辞赋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 2012 年 6 月第 1 版)
[注释]①项王亭:在安徽和县乌江。相传项羽失败,逃至此谢绝亭长好意,自刎而亡。②阕:终了。③季:刘季,即
刘邦。④四隤:山名,在和县北面。⑤重瞳:传说项羽眼睛里有双瞳仁。⑥缅然:悠久的样子。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题寺壁》《项羽》皆七言绝句,两诗都借写古事议古人,都重在评价项羽。B.《题寺壁》《项羽》两首诗中都使用
了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使感情强烈。C.《题寺壁》中韩信与项羽有相似经历,都曾困窘落魄,作者借韩信来衬项
羽。D.《项羽》中沛公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欲借此证明“柔仁”胜“暴强”。
7.结合划线句中“喝”字赏析此句。(3 分)
3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汉围已.布 既伏剑而已.矣 赞叹不已.
B.谢.亭长而依然 谢.高秋之零露 闭门谢.客
C.虽.霸业之无成 故余虽.愚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D.缅然如素. 天下缟素. 银装素.裹
9.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2 分)
(1)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 ▲ ) A.控制,支配 B.制定,规定
(2)因献吊于兹.亭 ( ▲ ) A.那么,就 B.这,此 10.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2 分)
追 昔 四 隤 之 下 风 烟 将 暮 大 咤 雷 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季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
根据上面诗文,分条概括项羽怎样才有可能转败为胜。(3 分)
6.(2 分)D
7.(3 分)喝,是“喝问(/呼喝)”之意(解释词义 1 分),本句生动描写了诗人手持长剑伫立秋风中的情景(1 分),
语气强烈,抒发自己生不逢时、世人不识英才的感慨悲愤之情(1 分)。
8.(2 分)C
9.(2 分)(1)A (2)B
10.(2 分)追昔四隤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
11.(2 分)刘邦屡次败逃却没有灭亡,项羽失败一次就永远倒台。(意对即可,一个分句 1 分)
12.(3 分)①施行宽厚仁爱的政治策略(柔仁);②不仅仅依靠武力,更要充分利用智谋(智虑);③面对失败,能够
具备忍辱负重,重头再来的勇气。(答对 3 点即可)
【参考译文】
唉!楚歌已经汇合成一片,汉军的包围圈也已布设。(军帐里)歌声已经终了,显得特别悲伤,酒杯斟满美酒却无心饮
用。当项羽事业兴盛的时候,天下诸侯由他管辖支配;等到他衰落了,军帐里的美人竟然无处托身。刘邦屡次败逃却
没有灭亡,项羽失败一次就永远倒下。难道不单是因为武力(不如),更是因为智谋(不到)吗?
追忆过去项羽在四隤山下(的时候),天色将晚,雷声轰鸣,项羽的重瞳炯炯闪光,叱喝汉军就像在猎捕狐兔。他谢绝
了亭长(的好意),依旧赴死,因愧对江东父老而没有渡江;自刎而死之后,刘邦的那些将领们仍然害怕他;虽然他没
有成就霸业,但自古以来也仍是独一无二的了。我环视(项王亭)周围的古迹,像原先那样悠久古老。我倾听着刮过
乔木的悲凉风声,以及秋露滴落的声音。于是,在这座亭子里献上我的悼词,希望他的在天之灵能听到。
4.(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2 分)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
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
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
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 2016 年版,有刪改)
【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ó) :福禄,
福分。⑤降年: 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子骞,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
朕 每 将 此 事 以 为 鉴 戒 常 恐 不 逮 为 人 所 笑
4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分 )
(1)若主纳忠谏( ) (2)寻亦诛死( )
(3)无为后所嗤( ) (4)然周则惟善是务( )
12.下列句子与 “不过二世而灭”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B.溪深而鱼肥 (《醉翁亭记》)
C.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 D.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1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 (用自己的话概括)(2 分 )
10.(2 分)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11. (4 分)(1)接受 (2)不久 (3)后人 (4)只
12.(2 分)D
13.(2 分)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 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14. (2 分)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
【解析】选自:《贞观政要》 作者:吴兢 年代:唐
【参考译文: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君
主能接受忠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果君主贤明,
而臣子却不匡正辅佐,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
他为人非常暴虐,臣下不敢进言,这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国破家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个惨
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所耻笑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周朝推行仁政,
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为,骄奢淫逸,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帝王就灭亡了。这难
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长福祚,作恶可使国运衰败吗?我又听说桀、纣是帝王,但是凡夫俗子都对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
颜回、闵损是普通百姓,但帝王却以他们的言行为荣耀。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惭的。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
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被人耻笑。”】
5.古诗文阅读(23 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分别完成文后题目(14 分)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①。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
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注释】①刍:柴火。
8、翻译(2 分)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9、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6.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知伯①索地于魏桓子②,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
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憍③。憍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
国,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
以天下图知氏④,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
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来源: ZXXK]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①知伯,即智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为人飞扬跋扈。②魏桓子,又称魏宣子,是春秋时期晋国魏氏的领袖。③
5
憍,骄傲。④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您为什么放弃让诸侯共同图谋知伯的做法。
10、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 分)
(1)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 ( ) (2) 以骄知伯(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
(1)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
(2)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 姑与之。 [来源: ]
12、知伯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分别从魏桓子和知伯角度加以分析)(4 分)8、你难道不知道皮裘的里子要是
被磨坏了,皮裘上的毛就会失去依托了吗?
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译文】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
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10、仅,只 使……骄傲
11、没有缘由就索取土地,邻国一定害怕;胃口太大又不知满足,诸侯一定都害怕。
想要打败他,一定先要帮他一把;想要夺取他,一定先要给他一点。
12、魏桓子的角度:听取属下意见,采用了正确有效的军事策略;(2 分)知伯的角度:骄傲轻敌;(2 分)(答到其
中一点即给 1 分)
【译文】知伯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不给。任章问他道:“为什么不给他呢?”桓子说:“无缘无故来索要土地,
所以不给。”任章说:“没有缘由就索取土地,邻国一定害怕;胃口太大又不知满足,诸侯一定都害怕。假使你把土
地给了他,知伯必定越发骄横。一骄横就会轻敌,邻国害怕就自然会相互团结。用相互团结的军队来防御对付轻敌的
国家。知伯肯定活不长了!《周书》上说:'想要打败他,一定先要帮他一把;想要夺取他,一定先要给他一点。'所以
您不如把土地给他,以便使知伯越来越骄横。您怎么能放弃和天下诸侯共同图谋知伯的机会,却偏偏让我国成为知伯
的攻击对象呢?”魏桓子:“好吧。”于是就把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城邑给了知伯。知伯很高兴,于是就又向赵国索取蔡、
皋狼等地,赵国不答应,知伯就围攻晋阳。这时韩魏从国外反击,赵氏从国内接应,知伯于是是很快就灭亡了。后来
韩赵之间又发生争执。韩国去向魏国借兵说:“希望能借给我军队来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是兄弟之邦,
不敢遵命。”不久,赵国又向魏国借兵去攻打韩国,魏文侯说:“我和韩国是兄弟之邦,不敢遵命。”两国都没借到
兵,就生气地返回本国。过后才知道魏文侯在中间替他们讲和,因此,都来朝拜魏国。
7.(二)阅读文言短文《唐临为官》,完成 8~11 题。(14 分)
唐临为万泉丞①。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②县令:“囚人亦有妻儿,
无稼穑③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④,不许。唐临曰:“明公⑤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
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据《旧唐书》改写)
【注】①丞:此处指辅助县令的从属官员。②白:报告。③稼穑:耕种与收获。④逸:逃逸,逃跑。⑤明公:对
县令的尊称。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会暮春时雨 ( ) ②令惧其逸 ( ) ③若有所疑 ( ) ④农事毕(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
例句:乃耕作佳期
A.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C.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D.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赵普》)
9.按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 分)
(1)吾 自 当 其 罪(动宾之间)(2)临 由 是 知 名(主谓之间)
6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列子>一则》)
11.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唐临是一个怎样的官员。(2分)
8. (1)(4分) ①适逢,正赶上; ②担心,害怕; ③如果;④结束,完毕
(2)(2 分) B(例句和 B 项,是;A.于是,就;C.竟然;D.才)
9.(2 分)(1)吾 自 当 / 其 罪(动宾之间)(2)临 / 由 是 知 名(主谓之间)
10.(4 分)(1) 唐临于是将囚犯全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家耕种。(重点关注“悉”“令”)
(2)凡是伯牙弹琴时想象的情景,钟子期一定能够知道。(重点关注“念”“得”)
11.(2 分) ①体恤民情(同情百姓、关心民生疾苦),从他让“因未入赋而系”的囚犯回家及时回家耕作可以看出;②
勇于担当,从“吾自当其罪”一句可以看出。(要结合内容回答,一点 1 分,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唐临是万泉县令的下属官员。县监狱里关押着十几个囚犯,都是因为没缴租税而被关押的。当时恰好
赶上了晚春时节,雨水及时,正是耕种的好时候。唐临禀报县令:“囚犯也有妻子和儿女,不劳作怎么让他们生活,
请把他们放出来。”县令害怕他们被放出后逃跑,不允许。唐临说:“大人如果有所怀疑,我一个人承担全部罪名。”
县令就请假回乡。唐临于是将囚犯全都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家耕种,并且和他们约定:春种结束,都要回到监狱里去。
囚犯们感激唐临的恩情,到春种结束时全部集中在县的监狱里了。唐临由于这件事出名了。
8.农夫与行者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②不成!”农夫曰:
“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③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
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
不达也。”行者服而去。
(注释)①息:呼吸。②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③术:方法。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行者解衣下田/下见小潭
B.一锄尽一身之力/一食或尽粟一石
C.乃子之术谬矣/久而乃和
D.数息而后一锄/大雪深数尺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未 及 移 时 气 竭 汗 雨 喘 喘 焉 不 能 作 声 且 仆 于 田。
11.行者对于农夫“数息而后一锄”的认识先后有什么变化?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 分)9.D
10.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11.行者开始看见农夫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时,认为农夫“惰”;经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告
诉他不是耕田困难,而是方法不对,行者于是“服而去”。
【解析】
9.A 下到/向下。B 全/一顿。C 你的/才。D 都表示数量多。
10.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
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
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
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根据句意:干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力气用尽,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一
口接一口喘粗气,连话也说不出来,并且倒在田里。故句子划分为: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先疏通文章的大意,再结合相关句子来分析。行者开始认为“农之惰也”,
7
于是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可见过路人,不
懂种田的规律,没有正确分析田地和人的有限体力之间的矛盾。他只知道蛮干,企图在一瞬间就把土地全部翻完,没
干多久,就干不动。可见不是内行不了解行情。最后行者“服而去。”
【译文】
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见到农民就说:"你这个农民啊太懒了!田地这么大,
你喘几口气才刨一下,就是到了年终也干不完呀!"农民听了,扬手招呼过路的人说:"我一辈子种地,快要老死在这上
面了,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样种地,你何不给我做个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呢?"过路人于是脱下外衣走到田里,急急
忙忙地,喘一口气连刨几下,每锄一下都使出全身力气。干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力气用尽,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
下淌,一口接一口喘粗气,连话也说不出来,并且倒在田里。他慢慢地对农民说:"从今往后,我算知道种田的难处了!"
农夫说:"种田有什么难的呢?不过对于你这样快速耕种的人来说,恐怕就显得难些吧。你喘一口气连刨几锄头,这样
干下去,干活时间常常是很少的,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却常常是很多的;我喘几口气刨一锄头,干活时间常常是很多的,
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常常是很少的。用你耕作的时间与我耕作的时间比,再用你休息的时间与我休息的时间比,哪一
个快哪一个慢呢?哪一个轻松哪一个疲劳呢?" 过路人心悦诚服地离开了这地方。
9.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
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
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
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大王诚能命将出师(真诚,恳切)
B.睿素无北伐之志(一向,向来)
C.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看)
D.给千人廪(供给)
10.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三处)(3 分)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1.用自己的话说说针对司马睿“不给铠仗,使自招募”的做法祖逖是如何应对的?(3 分)
9.A 10.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1.修筑起冶铁炉,铸造兵器;率领他自己的部属一百多家人;并且又招募了两千多人。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A 项,“诚”在这里是“如果”的意思。
10.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
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
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从“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可知问题的答案,转换成自
己的语言即可。
【译文】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
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
8
的变乱,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外族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
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如果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
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
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
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10.课外文言文(9 分)
大鼠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
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②
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③首领,
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
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蒲松龄
《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啻:仅;止。③龁(hé):咬。
9、 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自穴中/自三峡七百里中 B、以为是无能为者/斯是陋室
C、猫即疾下/不以疾也 D、何异鼠乎/何苦而不平
10、用 3 处“/”给下面句子断句。(3 分)
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11、通过这则故事,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3 分)9、A
10、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 猫/怒奔之
11、克敌制胜必须避其锐气,运用智慧,如果逞匹夫之勇,那就无异于笨拙的大鼠。(“恶势力不会猖狂太久,正义必
将取得胜利”也可)
【翻译】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
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猫蹲在地上很长
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如此往复,不少于
一百多次。大家都说猫胆怯,以为是没有能为的猫。过了一段时间, 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 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
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
啾啾的呻吟。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嚼碎了。大家这才明白,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 它
疲乏松懈啊!「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下我又出来」,狮猫使用的就是这种智谋呀。唉!那种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
的小勇的人,和这只大鼠有什麼不同呢?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8-22 题。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
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①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
已而知文侯以讲②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魏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
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
9
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罢:了结,②讲:和解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军队) B.皆朝于魏 (朝见、朝拜)
. .
C.二国皆怒而去 (离开) D.使乐羊伐中山 (出使)
19.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 分)
文 侯 悦 使 翟 璜 召 任 座 而 反 之 亲 下 堂 迎 之 以 为 上 客。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 分)
①乃往,身自罢之。(2 分)
②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3 分)
21. 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 分)
18.(3 分)D
19.(3 分)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20.(2 分)①(文侯)于是起身前往,亲自了结(取消打猎)这件事。
(3 分)②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座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
21.(4 分)从魏文侯喝酒正在兴头上,天又下雨,他却不顾侍从的劝说,亲自去跟虞人讲打猎取消的事,可以看出他
讲求信义;从他攻下中山国把它封给了儿子,一开始任座直言进谏,他很生气,后来听了翟璜的话,将任座待作上宾,
可以看出他善于纳谏。
【文言翻译】
魏文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
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
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
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外交政策,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
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
的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 魏文侯大怒,任
座匆忙告辞。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 魏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
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 魏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
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13 分)
于是项王①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②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
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
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
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③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
1
0
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④,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
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⑤。”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项王: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②舣:使船靠岸。
③赐:赠 。 ④面之:指吕马童转过脸来,面对项王。
⑤吾为若德:我送你个人情。意为让你得到我的头,好去讨封赏。
11、请用“/”给下面去掉标点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 分)
今 独 臣 有 船 汉 军 至 无 以 渡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尝一日行千里 未尝识书具
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②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14、李清照《夏日绝句》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杜牧《题乌江亭》又云:“胜
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你对项羽乌江自刎的行为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
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4 分)
11、今 独 臣 有 船/ 汉 军 至 /无 以 渡
12、B
13、①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
②(项羽)于是命令骑
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
14、肯定态度。项羽战败,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羞愤自杀,“死亦为鬼雄”,是他大丈夫气节的表现。
否定态度。乌江河畔,项羽说不肯见江东父老只是面子问题,他应该深刻反思,四处招揽贤人,东山再起,有机
会成就一番霸业。(言之有理有据即可)
相关文档
- 真题解析2020辽宁大连市中考语文2021-11-1125页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2021-11-116页
- 2020初中语文知识点思维导图梳理归2021-11-115页
- 2019年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专题讲练2021-11-118页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2021-11-117页
- 202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题型2021-11-1142页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刘姥2021-11-115页
- 2016济南九年级语文各区县模考基础2021-11-1113页
- 2019备课中考语文字音专题—综合能2021-11-1110页
-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6)描写2021-11-1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