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9.51 KB
  • 2021-11-12 发布

2020-2021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共3套及答案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沪教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 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 ‎1.物质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 A. 活性炭净水           B. 工业制氧气           C. 干冰制冷           D. 工业炼铁 ‎【答案】 D ‎ ‎【解析】A、活性炭净水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 B、工业制氧气利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干冰制冷利用的是干冰升华吸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工业炼铁利用的是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 颜色、状态      B. 密度、硬度      C. 氧化性、可燃物      D. 熔点,沸点 ‎【答案】 C ‎ ‎【解析】A、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 B、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氧化性也属于化学性质,故C符合题意;‎ D、熔点和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3.从《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诗词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百炼成钢”与“沙里淘金”所涉及的变化相同 B.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D. "釜底抽薪”与“钻木取火”都体现了燃烧的条件 ‎【答案】 A ‎ ‎【解析】A、“百炼成钢”是指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沙里淘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解释符合题意。 ‎ B、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当花香分子扩散到我们附近时我们就闻到了香味,不符合题意;‎ 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解释不符合题意;‎ D、“釜底抽薪”是清除可燃物;“钻木取火”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都体现了燃烧的条件;故解释不符合题意。‎ ‎4.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铁钉生锈      B. 白磷放入冷水中 C. 电解水实验       D.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 ‎ ‎【答案】 B ‎ ‎【解析】A、铁钉生锈是铁钉同时与空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 B、白磷的着火点是40℃,在冷水中且不与空气接触,不发生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汞在曲颈甑中连续加热,生成氧化汞,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5.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 点燃酒精灯      B. 稀释浓硫酸 C. 取用液体药瓶  D. 称量氢氧化钠 ‎ ‎【答案】 D ‎ ‎【解析】A. 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不符合题意; ‎ B.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故不符合题意;‎ C.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不符合题意;‎ D.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符合题意。‎ ‎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 取用粉末             B. 蒸发结晶 C. 加热液体        D. 连接仪器 ‎ ‎【答案】 C ‎ ‎【解析】A、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不符合题意; ‎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不符合题意;‎ C、加热液体时,应用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符合题意;‎ D、连接仪器时,先用水把玻璃管口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不符合题意。‎ ‎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小苏打有弱的碱性,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活性炭有吸附性,用于去除色素和异味 C. 氧气具有可燃性,用于炼钢    D. 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用于做照明弹 ‎【答案】 C ‎ ‎【解析】A.小苏打有弱的碱性,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所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 B.活性炭有吸附性,用于去除色素和异味,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氧气没有可燃性,具有助燃性,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可用作照明弹,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8.鉴别下列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中错误的是(   ) ‎ 物质 试剂或方法 A 硬水和蒸馏水 加肥皂水 B 铁粉和石墨粉 用磁铁吸引 C 氮气和二氧化碳 伸入燃着的木条 D 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答案】 C ‎ ‎【解析】A、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不符合题意; ‎ B、铁粉能被磁铁吸引,而石墨粉不能被磁铁吸引,用磁铁吸引的方法可以鉴别铁粉和石墨粉,故不符合题意;‎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不能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鉴别方法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 D、白醋有酸味,酒精有特殊的香味,可以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9.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 ‎ A. 木炭          B. 硫          C. 红磷          D. 铁丝 ‎【答案】 C ‎ ‎【解析】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没有白烟生成,故A不合题意; ‎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故B不合题意;‎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也就是五氧化二磷固体,故C符合题意;‎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的固体,放出热量,故D不合题意。‎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说法中合理的是(  ) ‎ A. 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 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实验室中的食盐和蔗糖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 D ‎ ‎【解析】A. 将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 B. 实验室中的物质不能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1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 A. 甲醛大量用于海鲜的防腐        B. 明矾、活性炭用于净水 C. 将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箱    D. 青少年常喝牛奶补充钙元素 ‎【答案】 A ‎ ‎【解析】A. 甲醛有毒,不能用于海鲜的防腐,做法不科学,故符合题意; ‎ B. 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加速颗粒的沉降,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净水,做法科学,故不符合题意;‎ C. 易拉罐是金属材料,可回收再利用,将易拉罐投入可回收垃圾箱,做法科学,故不符合题意;‎ D. 牛奶中含有钙元素,常喝牛奶能防止骨骼疏松、得佝偻病,做法科学,故不符合题意;‎ ‎12.属于纯净物的是 (   ) ‎ A. 盐水        B. 海水        C. 冰水        D. 雨水 ‎【答案】 C ‎ ‎【解析】A. 盐水由食盐和水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 B. 海水中存在大量的盐类,成份非常复杂,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 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 雨水中存在大量的灰尘颗粒,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13.2020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红树”本是绿色的,当其树干、树枝断裂后,其中所含的单宁酸 ‎(C‎76‎H‎52‎O‎46‎)‎  就被氧化变红,故称“红树”。下列有关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单宁酸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76:52:46‎ B. 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 化学性质稳定,不需要密封保存 D. 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答案】 D ‎ ‎【解析】A、单宁酸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52):(16×46)=228:13:184(912:52:736),不符合题意; ‎ B、单宁酸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知,单宁酸易被氧化变红,化学性质不稳定,需要密封保存,不符合题意;‎ D、单宁酸的化学式符合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符合题意。‎ ‎14.世卫组织(WHO)发表声明称,地塞米松(C22H29FO3)可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地塞米松属于氧化物 B. 地塞米松由4种元素组成 C. 地塞米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地塞米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2:5‎ ‎【答案】 B ‎ ‎【解析】 A.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地塞米松是由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 B. 地塞米松是由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 地塞米松中碳、氢、氟、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2):(1×29):19:(16×3)=264:29:19:48‎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地塞米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2):(16×3)=11:2‎ ,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共4题;共17分)‎ ‎15.用化学用语填空。 ‎ ‎(1)2个镁原子________,2个氢分子________。 ‎ ‎(2)煤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 ‎(3)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 ‎【答案】 (1)2Mg;2H2 (2)CO (3)‎ ‎【解析】(1)原子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镁原子表示为:2Mg;分子通常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分子表示为:2H2; (2)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甲烷的化学式为:CO ‎ (3)碳原子是6号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6,核外电子排布,第一层通常是2个电子,则第二层是4个电子,故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16.如图是 A、B、C、D、E 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粒子共表示________种元素。 ‎ ‎(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有________(填字母)。 ‎ ‎(3)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原子有________(填字母)。 ‎ ‎【答案】 (1)四 (2)BCD (3)AE ‎ ‎【解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图中粒子的质子数有8、10、12、17,则图中粒子共表示四种元素。(2)最外层电子数(氦为2)达到8,为相对稳定结构,BC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有BCD。(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AE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7,故易得到电子的原子有AE。 ‎ ‎17.请阅读短文,用化学用语填空: ‎ 小强在同学毕业纪念册写上:愿我们的心情,如燃放的烟花那样绚丽;愿我们的日子,如酚酞遇碱那般鲜红;愿我们的学业,如白磷自燃那么顺利。‎ ‎(1)烟花中含有硝酸钾,硝酸钾中的金属元素________; ‎ ‎(2)烟花中的镁燃烧生成氧化镁,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________; ‎ ‎(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 ‎【答案】 (1)K (2)Mg‎+2‎O (3)‎4P+5O‎2‎点燃‎_‎‎_‎‎2P‎2‎O‎5‎ ‎ ‎【解析】(1)硝酸钾中的组成元素是K、N、O,金属元素是:K;(2)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标在化学式中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故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的表示方法是: Mg‎+2‎O ;(3)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其化学方程式是: ‎4P+5O‎2‎点燃‎_‎‎_‎‎2P‎2‎O‎5‎ 。‎ ‎1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相关化学用语填空。 ‎ ‎(1)氮元素________;   两个氧原子________。 ‎ ‎(2)3Fe2+表示________。 ‎ ‎(3)氮肥能促进农作物茎、叶生长,但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原因是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写化学式)。 ‎ ‎(4)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 ‎①水通电分解 ;‎ ‎②天然气燃烧 。‎ ‎【答案】 (1)N;2O (2)3个亚铁离子 (3)NH3 (4)‎2H‎2‎O通电‎_‎‎_‎‎2H‎2‎↑+O‎2‎↑‎;CH‎4‎‎+2O‎2‎点燃‎_‎‎_‎CO‎2‎‎+2H‎2‎O 。 ‎ ‎【解析】(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氮的元素符号是N。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氧原子表示为:2O。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Fe2+表示3个亚铁离子。 (3)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其化学式为NH3。 (4)①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通电‎_‎‎_‎‎2H‎2‎↑+O‎2‎↑‎ 。 ②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点燃‎_‎‎_‎CO‎2‎‎+2H‎2‎O 。‎ 三、实验探究题(共7题;共56分)‎ ‎19.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 购物小票你知多少 日常生活中,我们到超市购物结账时,都会拿到一张购物小票.网上曾流传“购物小票中含有毒的双酚A”的说法引发关注.‎ 疑问1:小票中的双酚A是什么?‎ 双酚A(Bisphenol A,简称BPA)其化学式为C15H16O2 , 通常状况下为白色结晶粉末,稍有酚味,不溶于水,能溶于碱溶液、乙醇、丙酮等.它是商业上使用量较大的化学品,可在热敏纸上充当显影剂和无色染料,这种热敏纸被广泛用于飞机票、ATM机、加油机和收银机的凭据以及其他类型的小票.‎ 疑问2:双酚A影响健康吗?‎ 双酚A的确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常温下稳定,高于100℃以上会释放,达到一定剂量会给身体带来健康隐患.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类似这种超市的购物小票中每100g约含有1g的双酚A,人们在接触过程中的摩擦只会导致部分双酚A转移.也就是说即使是超市的收银员,按照每天接触200g到300g的热敏纸,折合下来也就是1g到2g双酚A的水平,它的量非常低.因而专家表示,即使是超市收银员的工作,也是比较安全的.虽然是在安全范围内,但还是要尽量通过一定的措施减少人体对其的接触和吸收.‎ 疑问3:如何减少双酚A的吸收?‎ 用手接触购物小票,小票中的双酚A会转移到手上,并能够经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当使用含有皮肤渗透增强剂的消毒液后,转移量和吸收量还会大大增加.研究者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被试者在刚使用完手部消毒液还未干透的情况下,用手掌握住购物小票;而在另一个实验中,被试者则用未使用过消毒液的干燥的手掌握住购物小票.随后研究者们用不含双酚A的湿巾擦拭被试者手掌表面,对残留的双酚A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 虽然权威部门对低剂量双酚A的毒性尚未得出确切的结论,不过采取谨慎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对双酚A的接触还是有意义的.目前已有一些造纸企业采用了其他材料来代替双酚A.作为个人,通过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接触到双酚A,如日常生活中接触小票后,及时洗手可以较容易的冲洗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双酚A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 ‎(2)日常生活中接触购物小票,其中的双酚A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其理由是 . ‎ ‎(3)通过文中图示,可获得的信息是 (写出1条即可). ‎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 A 双酚A是一种有机物 B 手上汗液较多时,尽量擦干后再接触小票 C 日常生活所接触的物品中,只有购物小票中含有双酚A D 图A中手掌上BP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降低的原因是BPA释放了 ‎(5)请你提出1条日常生活中减小接触到双酚A的建议 . ‎ ‎【答案】 (1)白色结晶粉末 ‎ ‎(2)常温下稳定,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日常生活接触量很少 (3)干手抓握时间越久,转移到手上的双酚A越多 (4)CD (5)不要长时间抓握小票 ‎ ‎【解析】(1)双酚A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为白色结晶粉末,稍有酚味,不溶于水等; (2)双酚A的确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常温下稳定,高于100℃以上会释放,达到一定剂量会给身体带来健康隐患,日常生活接触量很少; (3)通过文中图示,可获得的信息是干手抓握时间越久,转移到手上的双酚A越多; (4)A.由双酚A的化学式为C15H16O2可知,双酚A中含有碳元素,是一种有机物,故正确; ‎ B.通过文中图示可知,手上汗液较多时,尽量擦干后再接触小票,故正确;‎ C.双酚A是商业上使用量较大的化学品,可在热敏纸上充当显影剂和无色染料,这种热敏纸广泛用于飞机票、ATM机、加油机和收银机的凭据以及其他类型的小票,故不正确;‎ D.图A中手掌上BP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原因是BPA分解了,慢慢释放了,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CD; (5)1条日常生活中减小接触到双酚A的建议:不要长时间抓握小票。‎ ‎2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 空气中约含0.94%(体积百分比)的稀有气体,其中绝大部分是氩气。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臭、无味的,微溶于水,溶解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稀有气体的分子都是由单原子组成的,它们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随着原子量的增加,熔点和沸点增大。它们在低温时都可以液化。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为 ns2np6(氦为1s2),是最稳定的结构,因此,在通常条件下不与其它元素作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不能形成化合物的惰性元素。稀有气体的特性可以用现代的原子结构理论来解释:它们的最外电子层的电子已"满8(即已达成八隅体状态),所以它们非常稳定,极少进行化学反应,至今只成功制备出几百种稀有气体化合物。每种稀有气体的熔点和沸点十分接近,温度差距小于10℃(18°F),因此它们仅在很小的温度范围内以液态存在。‎ ‎(1)稀有气体________(是、不是)混合物。 ‎ ‎(2)稀有气体可以用来做保护气,是因为他们的化学性质________(活泼、不活泼)。 ‎ ‎(3)稀有气体在很小的温度范围内可能以________态存在。 ‎ ‎(4)稀有气体的熔点与原子量的关系是 。 ‎ ‎(5)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有 。 ‎ ‎【答案】 (1)是 (2)不活泼 (3)液 (4)随着原子量的增加,熔点增大 (5)无色、无臭、无味的,微溶于水 ‎ ‎【解析】(1)稀有气体是混合物,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2)稀有气体可以用来做保护气,是因为他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3)由题中信息可知,稀有气体在很小的温度范围内可能以液态存在;(4)由题中信息可知,稀有气体的熔点与原子量的关系是:随着原子量的增加,熔点增大;(5)由题中信息可知,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 ‎21.发光、放热是化学变化的现象之一,许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那么凡是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肖明同学找来蜡烛与白炽灯做了下列对比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下表中有关内容。‎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⑴点燃蜡烛,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约1~2min后,再吹灭蜡烛 ‎①干冷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用手触摸烧杯壁,有________的感觉; 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 ③蜡烛逐渐变________‎ ‎①蜡烛燃烧时有________和________放出; ②蜡烛燃烧时有________和________生成,因此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 ‎⑵观察白炽灯内钨丝的颜色和状态,然后通电,观察现象,约1~2min后,停止通电,比较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是否发生变化 ‎①钨丝是________色的 ________体; ②通电后灯泡发出________光,用手靠近灯泡,有________的感觉; ③停止通电后,钨丝颜色和状态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变化 ‎①钨丝通电时也有________和________放出; ②通电前后,钨丝本身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 综上所述,你对有关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 ‎ ‎【答案】水;发热;浑浊;短;光;热;水;二氧化碳;化学;灰黑色;固;黄;发热;没有;光;热;没有;物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解析】(1)实验现象:①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用手触摸烧杯壁,有发热感觉;②石灰水变浑浊;③蜡烛逐渐短;实验结论:①蜡烛燃烧时有光和热放出;②蜡烛燃烧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因此发生的是化学变化;(2)实验现象:①钨丝是灰黑色的固体;②通电后灯泡炮发出黄光.用手靠近灯泡,有发热的感觉;③停止通电后,钨丝颜色和状态没有变化;实验结论: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 ‎    ① ②  ③       ④‎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 ‎(3)③中,若X为澄清石灰水,则③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 (1)试管 (2)②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C ‎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混合不需加热型,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②。 (3)③中,若X为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③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3.在实验室里,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填写字母标号,下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 ‎(2)用混合过氧化氢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为了便于控制反应,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 。 ‎ ‎(3)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上述装置中,能用于收集甲烷的是________。 ‎ ‎(4)选用上述装置并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节约药品。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________。 ‎ ‎【答案】 (1)BD;‎2KMnO‎4‎加热‎_‎‎_‎K‎2‎MnO‎4‎‎+MnO‎2‎‎+O‎2‎‎↑‎ (2)AC;催化作用 (3)BD;E、F (4)抽拉(或提起)粗铜丝,使小布袋与液体脱离接触 ‎ ‎【解析】(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BD,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加热‎_‎‎_‎K‎2‎MnO‎4‎‎+MnO‎2‎‎+O‎2‎‎↑‎ ‎ 。(2)用混合过氧化氢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型,为了便于控制反应,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AC,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3)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属于固体混合加热型,组装发生装置应选择BD,甲烷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上述装置中,能用于收集甲烷的是 E、F。(4)选用上述装置并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节约药品。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抽拉(或提起)粗铜丝,使小布袋与液体脱离接触。 ‎ ‎2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 ‎(2)实验室用C、D装置制取CO2时,选用的固体药品名称:________,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该在________(填C装置中的“a”或“b”)处,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将C、D装置换成C、E装置,还可用于制取的一种气体是________。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集满后的正确操作是:将导管从集气瓶中移出, ,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 ‎【答案】 (1)铁架台;水槽 (2)大理石(或石灰石);b;CaCO‎3‎‎+2HCl=CaCl‎2‎+H‎2‎O+CO‎2‎↑‎;H2(或氢气) (3)‎2KMnO‎4‎Δ _‎‎_‎K‎2‎MnO‎4‎+MnO‎2‎+O‎2‎↑‎;A;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住集气瓶口(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解析】(1)由图可得,图中标号仪器①为铁架台,②为水槽;(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选用固体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该在浸没长颈漏斗下口,避免产生气体从长颈漏斗下口逸出,故加入的液体药品液面高度应该在b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将C、D装置换成C、E装置,即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转为了向下排空气法,则制取气体密度应小于空气密度,氢气可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得,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制取气体可为H2;(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该反应需要加热,故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集满后,将导管从集气瓶中移出,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住集气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2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 ‎(2)用氯酸钾和MnO2制取较纯净的O2时,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标号),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 ‎(3)碳酸钙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可制得CO2 , 化学方程式是 。 ‎ ‎(4)实验室制取H2时,通过控制液体流速,从而得到平稳气流,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标号),若用排水法收集H2 , 应从D装置的________(填“b”或“c”)口通入气体。 ‎ ‎【答案】 (1)试管 (2)A;‎2KClO‎3‎二氧化锰‎_‎‎_‎Δ‎2KCl+3O‎2‎‎↑‎;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平放到集气瓶口,若小木条复燃,则满 (3)CaCO‎3‎‎+H‎2‎SO‎4‎=CaSO‎4‎+H‎2‎O+CO‎2‎↑‎ (4)B;c ‎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2)用氯酸钾和MnO2制取较纯净的O2时,属于固体混合加热型,应选择的装置是A,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二氧化锰‎_‎‎_‎Δ‎2KCl+3O‎2‎‎↑‎ ,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平放到集气瓶口,若小木条复燃,则满。(3)碳酸钙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和磷酸钙,化学方程式是 CaCO‎3‎‎+H‎2‎SO‎4‎=CaSO‎4‎+H‎2‎O+CO‎2‎↑‎ 。(4)实验室制取氢气时,通过控制液体流速,从而得到平稳气流,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添加量,可得到稳定的气流,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应从D装置的c口通入气体,将水从b口排出。 ‎ ‎2020-2021学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沪教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 A. 液体喷出  B. 污染试剂 C. 酒精溅出   D. 读数偏大 ‎【答案】 C ‎ ‎【解析】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导致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A正确; ‎ B、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使滴管沾有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能污染试剂,故B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故C错误;‎ D、用量筒量液读数时,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故D正确;‎ ‎2.点燃蜡烛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火焰分三层 B. 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 点燃蜡烛时,石蜡先融化后燃烧       D. 石蜡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 D ‎ ‎【解析】A、蜡烛燃烧,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层最亮,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时,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燃烧时,蜡烛顶端受热熔成液态,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3.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B. 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间隙 C. 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 过程Ⅱ发生了物理变化 ‎【答案】 A ‎ ‎【解析】由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过程Ⅰ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 ‎ 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看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2:1,错误;‎ B、生成物紧密排列分子之间有间隙,正确;‎ C、过程Ⅰ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正确;‎ D、过程Ⅱ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4.推理是一种主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 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 B.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放热、吸热现象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 D. 某物质燃烧有CO2生成,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答案】 D ‎ ‎【解析】A、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空气中有氧气,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选项推理错误. ‎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有放热、吸热现象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D、某物质燃烧有CO2生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5.下列实验操作图示不正确的是(   ) ‎ A. 过滤悬浊液B. 加热液体   C. 蒸发溶液       D. 倾倒液体 ‎【答案】 B ‎ ‎【解析】 ‎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6.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答案】C ‎ ‎【解析】玻璃态的水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所以没有生成新物质,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所以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不变,A、B错误;玻璃态的水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所以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正确,D错误。‎ ‎7.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B. 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C. 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C ‎ ‎【解析】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是因为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了麦芽糖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只是干冰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叶绿素的作用下生成氧气和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8.下列有关广告词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美容仪广告词——我们能将水分子变小 B. 某食品广告词——纯绿色,无化学物质,不含化学添加剂 C. 某化妆品广告词——我们专注自然护肤,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 D. 某矿泉水广告词——呈弱碱性,含钾、钙、钠、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元素 ‎【答案】 D ‎ ‎【解析】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分子是不能变小的,故A不符合题意; ‎ B、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产品中物质均为化学成分,不存在不含化学成分的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洁净矿泉水中含钾、钙、钠、镁等多种元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故D符合题意。‎ ‎9.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 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所有的杂质 C.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 ‎【答案】B ‎ ‎【解析】‎ A. 水通过气态,液态,固态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故选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 B. 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所有的固体杂质。故选项错误,B符合题意。 C.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正确,C不符合题意。 D.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与软水,硬水泡沫少,软水泡沫多。故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答案】D ‎ ‎【解析】A. 木炭燃烧后生成无色气体,不符合题意;‎ B. 加热到发红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不符合题意;‎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不符合题意;‎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符合题意。‎ ‎11.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加热立即收集 C. 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 结束时停止加热 ‎【答案】 A ‎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插入水槽液面以下,双手握住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A符合题意; ‎ B、加热时排出的气体很大一部分是试管和导管中的空气,故加热后不能立即收集气体,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B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收集满氧气后应在水槽中将玻璃片盖好再和集气瓶一同取出水面,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结束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中再移去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D不符合题意。‎ ‎12.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B.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D. 该方法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答案】B ‎ ‎【解析】A.蜡烛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为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分析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的体积分析约为15.96%,所以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B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蜡烛熄灭后仍有一部分氧气剩余,故C不符合题意; D.因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装置内压强没有明显变化,该方法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D不符合题意。‎ ‎13.下列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 B. 铜绿受热后固体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雾 C.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 D. 蜡烛在氧气里燃烧比空气里燃烧的更旺,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D ‎ ‎【解析】【解答】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描述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铜绿受热后固体由绿色变黑色,试管内壁因有水生成产生水雾,描述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也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描述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结论描述,不是现象,故D符合题意。‎ ‎14.交警队司机“酒驾”进行呼气检测的化学原理是:橙色K2Cr2O7的酸性溶液遇乙醇迅速生产蓝绿色铬离子(Cr3+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酒中含有的酒精属于有机物    B. K2Cr2O7属于氧化物 C. 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D. 硫酸铬的化学式为Cr2(SO4)3‎ ‎【答案】B ‎ ‎【解析】‎ A、酒中含有的酒精,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选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 B、 K2Cr2O7由三种元素组成,而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故K2Cr2O7不属于氧化物,属于盐。选项错误,B符合题意; C、 根据正负总价代数和为零原则,计算出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选项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方法,原子团个数不为1,必须加括号,硫酸铬的化学式为Cr2(SO4)3。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 ‎15.是某元素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相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 ‎ A. 该粒子是阴离子       B. 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 C. 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失去电子   D. 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 ‎【答案】B ‎ ‎【解析】A.由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是阳离子结构示意图,A不符合题意; B.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B符合题意; C.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不符合题意; D.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D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共2题;共13分)‎ ‎16.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__.‎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 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操作a的名称是 ________ , 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________.‎ ‎(4)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 ________.‎ ‎【答案】 (1)CaCO3CaO+CO2↑;分解反应 (2)物理 (3)过滤 ;漏斗 (4)用作氮肥 ‎【解析】(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反应②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填:CaCO3CaO+CO2↑;分解反应.‎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时,只是把氮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3)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把碳酸氢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过滤;漏斗.‎ ‎(4)NH4Cl中含有氮元素,在农业上可以用作氮肥.故填:用作氮肥.‎ ‎17.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 ‎①“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等传入中国.丝绸裁剪成服饰的过程是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新鲜茶叶中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是C6H8O6 , C6H8O6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宝石的成分复杂,其中所含的Al2O3属于________(选填“单质”或“氧化物”);Al2O3中Al的化合价是________.‎ ‎②‎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石油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__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 1molCH4中约含有________个CH4分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________.‎ ‎【答案】 物理;三;氧化物;+3价;混合物;6.02×1023;水 ‎ ‎【解析】①丝绸裁剪成服饰的过程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新鲜茶叶中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是C6H8O6 , C6H8O6由三种元素组成;宝石的成分复杂,其中所含的Al2O3属于氧化物,Al2O3中Al的化合价是+3价;故答案为:物理;三;氧化物;+3价; ‎ ‎②石油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 1molCH4中约含有6.02×1023 ,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故答案为:混合物;6.02×1023;水;‎ 三、综合题(共2题;共14分)‎ ‎18.如图1为溴原子(Br)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为A、B、C、D、E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第三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________(注意:不能填代数式);图2中E粒子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填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 ‎ ‎(2)D粒子与溴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填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 ‎ ‎(3)图2的结构示意图中,________(填字母代号)表示的是非金属元素的粒子. ‎ ‎【答案】 (1)11;Cl2 (2)NaBr (3)E ‎ ‎【解析】(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图1中核外电子排布为2,8,18,7,第三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18﹣7=11,图2中E粒子中质子数为17,是氯元素,E粒子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Cl2;(2)由题目中的粒子结构示意图,D元素是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1容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价是+1,溴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价是﹣1,故形成的化合物是溴化钠,故填:NaBr;(3)图2的结构示意图中,E表示的是氯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19.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KAl(SO4)2•12H2O],消毒剂有液氯.】‎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 的名称是________,试剂A 的名称是________. ‎ ‎(2)自来水厂常用液氯杀菌消毒,是因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H2O=X十 HClO,X的化学式是________;生成物HClO氯元素呈现的化合价是________.氯气杀菌消毒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 ‎(3)硫酸铝也能做絮凝剂.实验室可用铝和硫酸反应制取硫酸铝,反应中除生成硫酸铝外还有一种气体单质.写出铝和硫酸反应制取硫酸铝的化学方程式 . ‎ ‎(4)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 ‎ ‎(5)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图2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运动     C.分子间隔     D.分子种类.‎ ‎【答案】 (1)过滤;活性炭 (2)HCl;+1;化学 (3)2Al+3H2SO4═Al2(SO4)3+3H2↑ (4)煮沸 (5)A、D ‎ ‎【解析】(1)操作X 的名称是过滤,试剂A 的名称是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可知化学方程式为 Cl2+H2O=X十 HClO,X的化学式是HCl;HCl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气杀菌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4)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5)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质量、分子种类,而分子运动、分子间隔会改变.‎ 四、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43分)‎ ‎20.“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30mL10%的H2O2溶液,采用不同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 答: ‎ ‎(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又做了一组实验: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他条件也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 ‎3%‎ ‎5%‎ ‎10%‎ ‎15%‎ ‎20%‎ ‎25%‎ ‎30%‎ MnO2粉末用量(克)‎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收集到54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 ‎660‎ ‎220‎ ‎205‎ ‎80‎ ‎25‎ ‎9‎ ‎4‎ ‎3‎ 反应后液体温度(℃)‎ ‎24‎ ‎34‎ ‎39‎ ‎56‎ ‎65‎ ‎67‎ ‎69‎ ‎70‎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 答: (3)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 请说出你的一个猜想并验证 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 ‎ ‎ ‎ ‎ ‎ ‎ ‎ ‎ ‎ ‎ ‎ ‎ ‎ ‎【答案】 (1)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MnO2的用量越大,反应越快 (2)有影响,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 (3)MnO2颗粒大小会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每次均用30mL10%的H2O2溶液,采用相同质量但颗粒大小不同的MnO2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MnO2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每次均用30mL10%的H202溶液,采用不同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在一定范围内,MnO2的用量越大,反应越快。 (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影响,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 (3)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 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温度 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用相同质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一个常温,一个稍微加热,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 温度高的产生的气泡快,用的时间短。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越快。‎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人大量的臭氧会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资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以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________ ;②化学性质________ ;③用途 ;‎ ‎(2)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文字表达式: 。‎ ‎(4)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说出其利弊:利 ,弊 。‎ ‎(5)请提出一种防止臭氧空洞逐渐扩大的方法: 。‎ ‎【答案】 (1)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强氧化性;水的杀菌和消毒 (2)分子种类不同 (3)氧气臭氧 (4)氧气可供给呼吸;可以使食物腐烂 (5)使用无氟制冷剂等 ‎ ‎【解析】【解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强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臭氧的用途是用于水的杀菌和消毒.故填:①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②强氧化性.③水的杀菌和消毒。‎ ‎ (2)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种类不同(或分子构成不同或不同种分子都可以)。 (3)氧气在高压放电的作用下能转化为臭氧,故填:氧气臭氧。 (4)氧气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氧气可供给呼吸.不利的一面:可以使食物腐烂.故填:氧气可供给呼吸,可以使食物腐烂。 (5)防止臭氧空洞逐渐扩大的方法有:使用无氟制冷剂等,故填:使用无氟制冷剂等。‎ ‎2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 ‎(2)实验室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_再________(选“移出导管”和“熄灭酒精灯”)。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________,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再添加药品;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 ‎ ‎(4)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小明同学将一根洁净铜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再经过________处理,设计了如图F所示的发生装置(已略去夹持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 ‎ ‎(5)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字母) ‎ ‎【答案】 (1)酒精灯;锥形瓶(2)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 (3)B;C或E;检查装置气密性;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4)灼烧;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 (5)AD或AE ‎ ‎【解析】(1)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是酒精灯;②是锥形瓶。(2)A装置试管口没有棉花,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实验室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 。为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实验结束时应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故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可选C或E,组装好仪器后,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添加药品;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4)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故小明同学将一根洁净铜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再经过灼烧处理,F装置的铜丝可以抽动,故F所示的发生装置(已略去夹持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5)实验室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反应需要加热,故固体和固体加热装置,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收集和排水法收集,故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D或AE。 ‎ ‎23.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进行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B中需连接如图2所示装置Ⅰ、Ⅱ.为得到纯净CO2 , 装置Ⅰ、Ⅱ的导管口沿气体流动方向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装置Ⅱ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 ‎(3)C中放置的是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实验过程中小花的颜色________(填“变红”“变蓝”或“不变色”)。 ‎ ‎(4)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5)F中先熄灭的蜡烛是________(填“甲”或“乙”)。 ‎ ‎【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2)c、d、a、b;(3)不变色 (4)CO2+Ca(OH)2=CaCO3↓+H2O (5)甲 ‎ ‎【解析】(1)实验室制取CO2 , 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即为盐酸,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将气体先通过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然后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除去水蒸气,即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除杂和干燥时,气体均由长管通入,则连接顺序是:c、d、a、b; ‎ 装置Ⅱ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3)①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色,故填:不变色;‎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③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实验中观察到低处即甲处的蜡烛先熄灭。‎ ‎2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 ‎(1)仪器名称①________。 ‎ ‎(2)实验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_______(填字母),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已知NO难溶于水,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实验室制取NO,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气体应从________端(填“f”“j”“h”或“i”)通入。 ‎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NH3 ,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 ‎ ‎【答案】 (1)铁架台 (2)BD;‎2H‎2‎O‎2‎MnO‎2‎‎_‎‎_‎‎2H‎2‎O+O‎2‎‎↑‎ (3)C;j (4)A ‎ ‎【解析】(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受热分解)或固-液常温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收集氧气的装置是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既可用于制取氧气又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即:BD。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MnO‎2‎‎_‎‎_‎‎2H‎2‎O+O‎2‎‎↑‎ 。(3)NO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 , 因此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难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排水集气时,气体要从短导管进,将水从长导管排出;因此,制取NO,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C,气体应从j端通入。(4)实验室制取NH3的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因此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 ‎ ‎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沪教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 一、单选题(共15题;1-10,每题2分;11-15,每题3分,共35分)‎ ‎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 颜色、气味    B. 氧化性、可燃性    C. 密度、硬度      D. 熔点、沸点 ‎【答案】 B ‎ ‎【解析】A.颜色、气味是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 B.氧化性、可燃性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C.密度、硬度是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熔点、沸点是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 ‎ ‎【答案】 B ‎ ‎【解析】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俯视读数偏大,故A不符合题意 ‎ B.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操作正确,故B符合题意 C.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操作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能伸入试管中或紧挨试管壁,防止胶头滴管被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3.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容易分解,为保存该化肥,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 B. 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C. 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             D. 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答案】 D ‎ ‎【解析】A、 储存仓库要密封,A不符合题意; B、不要放在太阳下暴晒,B不符合题意; C、 不能经常翻动包装袋,C不符合题意; D、 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D符合题意。‎ ‎4.图中与另外三支蜡烛燃烧情况明显不同的蜡烛是(   ) ‎ A.           B.           C.           D. ‎ ‎【答案】 A ‎ ‎【解析】A、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蜡烛燃烧更旺; ‎ B、烧杯中氧气消耗完,空气中气体成分不支持燃烧,蜡烛因缺氧会熄灭;‎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倒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使蜡烛熄灭;‎ D、人吹灭蜡烛是因为火焰周围的温度降低,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 则A烧杯和BCD三支蜡烛燃烧情况明显不同,‎ ‎5.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 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答案】 B ‎ ‎【解析】A、釜底抽薪利用移除可燃物的方法来实现灭火,选项不符合题意; ‎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易引起触电事故,可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或土覆盖灭火,选项符合题意;‎ C、钻木时摩擦释放热量,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发生燃烧,选项不符合题意;‎ D、架空篝火可以使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促进木材的燃烧,选项不符合题意,‎ ‎6.野炊时,小明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 A.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 ‎【答案】 A ‎ ‎【解析】A、野炊时,小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增大了木材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材燃烧得更旺,火焰变大,选项A符合题意; ‎ B、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并不是升高木柴的温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将木柴架空不能降低木柴的着火点,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将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是否便于观察火焰的大小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 ‎7.2012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 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有可燃性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 B ‎ ‎【解析】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能够支持燃烧,但是不能燃烧,故A不符合题意 ‎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说法正确,故B符合题意;‎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故C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 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D不符合题意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口有气泡就开始收集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C.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尽 D.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答案】 D ‎ ‎【解析】A.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口有连续气泡生成,才可以开始收集,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不能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尽,需要留一部分水在集气瓶中,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从试管口倒流回到试管底,使试管炸裂,故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9.学校防控新冠肺炎所用消毒液成分之一是次氯酸钠,以下反应可生成次氯酸钠, ,其中X的化学式为(  ) ‎ A. NaClO    B. Na2O    C. NaOH    D. NaClO3‎ ‎【答案】 A ‎ ‎【解析】【解答】由 可知,反应前氯原子2个、钠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2个,反应后氯原子1个、钠原子1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2个,X中含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1个氧原子,则X为NaClO。 ‎ ‎10.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答案】 C ‎ ‎【解析】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铁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能使错误,符合题意;‎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1.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B. 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电性不同,数目可能相等 D.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 D ‎ ‎【解析】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这些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 B.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形成钠离子,钠离子和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两种粒子的质量近似相等,电性不同,数目可能相等,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是由水分子购成的,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2.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 ‎ A. 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硅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 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 D. 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 D ‎ ‎【解析】A.硅原子的质子数是14,核外电子数也是14,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A不符合题意; ‎ B.硅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14,氯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17,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若图③中x的数值为8,则该微粒表示氧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2- , 故C不符合题意;‎ D.图②④对应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它是由离子构成的,故D符合题意。‎ ‎13.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微型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用数字化实验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 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的曲线是a和c C. 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 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答案】 B ‎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 B. 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水和二氧化碳为生成物,气体浓度应都增加,符合题意;‎ C. 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不符合题意;‎ D. 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不符合题意;‎ ‎14.如图是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 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 任何物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D. 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答案】 D ‎ ‎【解析】A. 硫在氧气在燃烧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磷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大量的白烟,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 B. 氧气具有助燃性,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与氧气反应,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在空气中会缓慢氧化生成氧化铁,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15.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c代表氧气       B. t1时刻,O2开始产生       C. t2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 KMnO4是催化剂 ‎【答案】 B ‎ ‎【解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b物质的质量少,所以b是高锰酸钾,a是氯酸钾; 在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此时有氧气生成,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t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 ‎ 二、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6分)‎ ‎16.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以下实验内容: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将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但是________‎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________‎ 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________,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 ‎(2)在小明同学不同的探究实验中,进行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目的是 ;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的内容,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至少进行了两次称量,并把这两次称量后的质量进行比较,这两次称量的物质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第二方而的实验需要验证的内容是 ;‎ ‎(4)写出该探究实验中实验三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 ‎ ‎【答案】 (1)分解速度较慢;无明显变化(或木条不复燃);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进行对照(合理即可) (3)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合理即可) (4)氯酸钾 ‎→‎加热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或KClO3 ‎→‎‎△‎MnO‎2‎ KCl+O2↑) ‎ ‎【解析】(1)实验一:将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分解速度较慢。 实验二:加热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或者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二氧化锰受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迅速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 (2)在小明同学不同的探究实验中,进行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结果明显。 (3)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至少进行了两次称量,并把这两次称量后的质量进行比较,这两次称量的物质是二氧化锰,因为要明确二氧化锰的质量反应前后是否变化; 第二方而的实验需要验证的内容是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 (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钾 ‎→‎加热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 17.某研究小组发现,将适量淀粉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对于此现象,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 ‎【提出问题】淀粉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作出猜想】淀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实验验证】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Ⅰ. ‎ 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①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淀粉能________‎ ‎①‎ 淀粉的________和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又产生大量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②滤渣质量为ag ‎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淀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 ‎(3)【实验拓展】 ‎ 该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实验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忽略不计,相关数据见表:‎ 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Ⅰ ‎20mL 淀粉0.5g a Ⅱ ‎20mL 二氧化锰0.5g b 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________;若a>b,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拓展探究】探究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收集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组同学对此展开研究。 ‎ 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加快,某同学取足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加热,如图2所示,可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往往难以复燃,请解释原因:________。‎ ‎(5)第一组实验:取5支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体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 小亮在前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①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21%。‎ ‎②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________%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 (1)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质量;化学性质 (2)过氧化氢 ‎→‎淀粉 水+氧气 (3)生成25mL气体所需的时间;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效率比淀粉高 (4)过氧化氢浓度过低,分解生成氧气较少。 (5)35%;49 ‎ ‎【解析】(1)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因为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①产生的气体是氧气,②淀粉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 淀粉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淀粉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淀粉 水+氧气 (3)对比淀粉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主要看相同条件下,生成相同体积氧气时,所需要的时间,所以上述实验中“待测数据”是指生成25mL气体所需的时间;若a>b,则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效率比淀粉高。 (4)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加快,某同学取足量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加热,如图2所示,可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往往难以复燃,说明氧气的浓度不够高,可能原因是:过氧化氢浓度过低,分解生成氧气较少。 (5)①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21%。 ②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可知,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时,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5%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35%+(1-35%)×21%≈49%。 18.钛【Ti】和钛合金有很多优良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因此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金属钛工业上一般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制备得来。 ‎ ‎(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 ‎(2)某些盐虽然不含氧化物,但其化学符号习惯上可以表示成氧化物的形式,例如:Na2SiO3也可以表示为Na2O·SiO2.请据此推测FeTiO3也可以表示为:________ ‎ ‎(3)工业上利用钛铁矿冶炼金属钛的方法有硫酸法和氯化法,其中氯化法的优点有污染小、 ‎ 副产物较少、氯可以循环使用等。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I:钛铁矿和焦炭在高温的作用下再通入氯气,生成了FeCl3和TiCl4以及一种可燃性的气态氧化物;‎ 步骤II:在密闭的氩气环境中加热至800℃,活泼金属Mg和TiC14发生置换反应制得 单质金属钛。‎ ‎①步骤I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步骤II中氩气的作用是 ‎ ‎(4)要通过上述氯化法生产6kg金属钛,理论上需要消耗氯气________kg(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 ‎【答案】 (1)+4 (2)FeO、TiO2 (3)2FeTiO2+6C+7Cl2=2FeCl3+2TiCl4+6CO;保护气 (4)31 ‎ ‎【解析】(1)FeTiO3中铁显+2甲,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2)+x+(-2)×3=0 得出:x=+4 。 (2)些盐虽然不含氧化物,但其化学符号习惯上可以表示成氧化物的形式,例如:Na2SiO3也可以表示为Na2O·SiO2 , 因为钠显+1价,硅显+4价。据此推测FeTiO3中铁显+2价,钛显+4价,所以也可以表示为:FeO·TiO2。 (3)步骤I:钛铁矿和焦炭在高温的作用下再通入氯气,生成了FeCl3和TiCl4以及一种可燃性的气态氧化物,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生成的一种可燃性的气态氧化物应该是一氧化碳,所以① 步骤I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2FeTiO2+6C+7Cl2=2FeCl3+2TiCl4+6CO; 步骤II:在密闭的氩气环境中加热至800℃,活泼金属Mg和TiCl4发生置换反应得单质金属钛和氯化镁,② 步骤II中氩气的作用是保护气,氩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活泼,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4)设需要消耗氯气的质量为x, 2FeTiO2+6C+7Cl2=2FeCl3+2TiCl4+6CO TiCl‎4‎‎+2Mg‎=‎‎800℃‎ Ti +2‎MgCl‎2‎ 得出:7Cl2 ~ 2TiCl4 ~  2Ti         7×71      2×48            x            6Kg ‎7×71‎‎2×48‎‎=‎x‎6Kg x≈31Kg 答:要通过上述氯化法生产6kg金属钛,理论上需要消耗氯气31kg. ‎ 三、综合题(共5题;共39分)‎ ‎19.用数字填空。 ‎ ‎(1)在试管中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 ‎ ‎(2)酒精灯中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不应少于________。 ‎ ‎(3)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________处。 ‎ ‎(4)加热液体,试管与桌面成________度角。 ‎ ‎(5)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应取________mL。 ‎ ‎【答案】 (1)1/3 (2)2/3;1/4 (3)1/3 (4)45 (5)1~2 ‎ ‎【解析】(1)在试管中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 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 (2)酒精灯中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 不应少于‎1‎‎4‎。因为酒精灯少于‎1‎‎4‎时,里面的空气和酒精的混合物易产生爆炸,多于‎2‎‎3‎时,酒精又易溢出,引燃整瓶酒精。 (3)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如果夹的位置过于靠近管口会不易控制,因为手腕稍微使力试管就可能转动zhi很大的角度,不容易定位;如果夹的位置靠近试管底部,容易造成试管固定不稳,另外如果用木质试管夹这样受热烧焦的概率会大一些,甚至把试管夹引燃。 (4)加热液体,试管与桌面成45 度角,这样增大受热面积,使液体快速受热并均匀受热。 (5)取用液体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应取1~2mL,防止浪费。‎ ‎20.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如图 A 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__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__在桌面上。 ‎ ‎(2)如图 B 所示,用完酒精灯后,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为用________盖灭,盖________下。 ‎ ‎(3)如图 C 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应注意: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进行实验时,某同学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实验结束后却发现试管炸裂,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 ‎ ‎(4)如图 D 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要用________刷洗,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________,也不________。 ‎ ‎(5)在实验中应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照最少量取用。液体取用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 即可。 ‎ ‎(6)制取气体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为:按图 ‎2‎ 组装连接好仪器后,将 ,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则装置不漏气。 ‎ ‎(7)如图 ‎3‎ 所示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正确的读数方法为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则读数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 ‎【答案】 (1)手心;倒放 (2)灯帽;两 (3)三分之一;预热;试管外壁有水直接加热(或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灯芯或加热后试管骤冷) (4)试管刷;聚成水滴;成股流下 (5)‎1mL∼2mL;盖满试管底部 (6)导管一端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 (7)凹液面的最低处;偏大 ‎ ‎【解析】【解答】(1)如图A 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瓶盖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标签朝向手心,可以避免残液流下腐蚀标签。 (2)用完酒精灯后,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为用灯帽盖灭,盖两下,方便以后容易打开。 (3)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应注意: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会容易引起液体飞溅,造成烫伤。进行实验时,某同学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因为试管受热不均匀会造成炸裂;然后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实验结束后却发现试管炸裂,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试管外壁有水直接加热(或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灯芯或加热后试管骤冷)。 (4)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要用试管刷刷洗,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5)在实验中应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照最少量取用,不能浪费药品。液体取用1mL~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6)制取气体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为:按图  组装连接好仪器后,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7)如图  所示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正确的读数方法为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因为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 ‎ ‎21.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 ‎(1)“众志成城、全民抗疫”必须依靠科学。下列是小浩一家人日常的抗疫措施,其中有科学依据且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 ‎① 爷爷每天喝酒消毒② 奶奶靠吃保健品提高免疫力③ 爸爸将“84”消毒液稀释拖地④‎ ‎ 妈妈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⑤ 姐姐用沐浴露洗澡⑥ 小浩用洗手液洗手 ‎(2)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你的一个低碳举措是 ________ 。 ‎ ‎(3)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主要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 ‎(4)沼气可以作燃料,在大棚中燃烧沼气还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过程中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其纯度防止发生爆炸 D.生成的 可做气肥 ‎【答案】 (1)⑤⑥ (2)骑自行车上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双面打印纸张、人离灯灭、少用一次性筷子等合理答案均可) (3)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若将隔绝空气或氧气也写上也正确) (4)B,C,D ‎ ‎【解析】(1)① 爷爷每天喝酒不能消毒,与乳化无关,不正确;② 奶奶靠吃保健品提高免疫力,与乳化无关,不正确;③ 爸爸将“84”消毒液稀释拖地,是利用“84”消毒液使蛋白质变性,杀灭病毒,与乳化无关,不正确;④ 妈妈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溶解油污,与乳化无关,不正确;⑤ 姐姐用沐浴露洗澡,是利用沐浴露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不聚集成大的油污,与乳化有关,正确;⑥ 小浩用洗手液洗手,是利用洗手液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不聚集成大的油污,与乳化有关,正确。 ‎ 故答案为:⑤⑥; (2)低碳生活就是在生产、生活中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低碳举措有:骑自行车上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双面打印纸张、人离灯灭、少用一次性筷子等合理答案均可); (3)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主要依据的灭火原理是水在气化时吸热,产生的水蒸气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若将隔绝空气或氧气也写上也正确); (4) A、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点燃‎_‎‎_‎CO‎2‎‎+2H‎2‎O ‎ ;该反应过程中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故A不正确;‎ B、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B正确;‎ C、甲烷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气体中混有一定量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点燃沼气前需要检验其纯度防止发生爆炸,故C正确;‎ D、生成的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做气肥,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22.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金属的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 ‎(1)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会上升。用微观知识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 ‎(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 , X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 ‎ ‎(3)某工厂欲从溶质是 AgNO‎3‎  和 Cu(‎NO‎3‎‎)‎‎2‎  的生产废液中回收 Ag  和 Cu  。实验员取样,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 ‎①若所得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②若向所得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________ 。‎ ‎【答案】 (1)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2)Ag‎2‎S (3)Cu2+、Zn2+ (填名称不得分);Zn、Ag、Cu (或锌、银、铜。金属顺序随机) ‎ ‎【解析】(1)水银柱会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体积膨胀,故答案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银原子、氢原子、硫原子、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4、4、2、2,反应后银原子、氢原子、硫原子、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2、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故X为Ag2S; (3)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锌的活动性强于铜,铜强于银。混合物加入锌,锌先于硝酸银反应,等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 ‎ 若所得滤液为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铜离子,则锌完全置换出了银,但没有把溶液里的铜离子完全置换出来,故滤液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为Cu2+、Zn2+;‎ 若向所得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渣里含有锌,即银、铜全部置换出来,故滤渣中一定含有Zn、Ag、Cu 。‎ ‎23.下列图示是初中化学中常见实验: ‎ ‎(1)实验一说明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都在________;形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实验二中试管A和试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试管________中产生的气体能用带有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 ‎(3)实验三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将烧杯正立后,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该气体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 ‎ ‎(4)实验四中若R溶液为稀盐酸,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R溶液为氯化铜溶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答案】 (1)不停地运动;HCl+NH3=NH4Cl (2)2:1;B (3)氢、碳两种 (4)有气泡产生;Zn+CuCl2=Cu+ZnCl2 ‎ ‎【解析】(1)实验一说明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形成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H3=NH4Cl。 (2)实验二是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试管A和试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用带有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3)实验三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生成了水;将烧杯正立后,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于气体燃烧是气体与氧气反应,氧气中含有氧元素,由此推断该气体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碳两种元素。 (4)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在液体中生成气体,会有气泡产生,则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锌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Cl2=Cu+ZnCl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