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2.02 KB
  • 2021-11-12 发布

江西省2020中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篇教材复习第14课时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课件 1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4 课时 电流和电路 电压 电阻 第一篇 教材复习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考点一  电荷 1. 摩擦起电 (1)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 叫摩擦起电。 (2) 实质:电子的      。物体失去电子带    电 , 得到电子带    电。 (3) 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够吸引        。   转移 正 负 轻小物体 正 负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 同种电荷相互       , 异种电荷相互         。   [ 注意 ] 互相排斥的两个带电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 ; 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 , 一个带电时 , 另一个可能带异种电荷 , 也可能不带电。 (2)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         。   ① 原理:            。   ② 箔片张开的角度越大 , 带电体所带的电荷越多。 (3) 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带电量 , 单位是库仑 (C) 。 排斥 吸引 验电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3. 原子的结构 正 中子 不带 电子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4. 物质的导电性 名称 导体 绝缘体 半导体 超导体 定义   容易导电的物体   不容易导电的 物 体   导电性介于 导体 和 绝缘体之间的 物 质   某些物质在很 低 的 温度时 , 电阻 变 为 0 举例   金属、人体、大地、食盐水溶液等   橡胶、陶瓷、 玻 璃 、塑料等   硅、锗、 二极管 等   输电线 ( 减少 电能 损耗 ) 、发电线圈 ( 减少 产生热量 ) 联系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 当条件改变时 ( 高温、潮湿 ) 时 , 绝缘体可以变成导体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考点二   电流和电压及其测量 电流 ( I ) 电压 ( U ) 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把          定向 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路中有电流 , 就一定有电压 单位及 换算   单位:安培 (A) 1 mA=       A,1 uA=       A    单位:伏特 (V) 1 mV=       V,1 kV=       V  常见值   家庭用节能灯电流约 0.1 A; 家用 空 调 电流约 5 A   一节新干电池电压为 1.5 V; 我国 家庭 电路的电压为 220 V; 人体的 安 全电压 不高于 36 V 正电荷 10 -3 10 -6 10 -3 10 3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 续表 ) 电流 ( I ) 电压 ( U ) 测量   仪表:电流表 (0~0.6 A 和 0~3 A)   仪表:电压表 (0~3 V 和 0~15 V)   使用规则: ① 电流表和电压表使用前必须先      , 用试触法选择 合 适 的量程   ② 电流表与被测 元件       , 电压表与被测 元件       ③ 都是“ + ”进“ - ”出 调零 串联 并联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 续表 ) 电流 ( I ) 电压 ( U ) 读数   分度值为      , 示数为      ; 若 接 0~0.6 A 的量程 , 则该表示数 为          分度值为      , 示数 为     ; 若 接 0~15 V 的量程 , 则该表示数 为        0.1 A 0.6 A 0.12 A 0.1 V 0.3 V 1.5 V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考点三   电路 (1) 电路的三种状态:       、       和       ( 分为用电器短路和电源短路 ) 。   (2) 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两端有      , 电路为      。   通路 断路 短路 电压 通路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规律 串联 并联 电流 规律   处处相等 , I = I 1 = I 2 = … = I n   干路电流等于     , I = I + I 2 + … + I n  电压 规律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 即 U = U 1 + U 2 + … + U n   电源电压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 相 等 , 即 U = U 1 = U 2 = … = U n 各支路电流之和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考点四   电阻 1. 定义: 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 用 R 表示 , 单位欧姆 (Ω) 。 2. 影响因素: ① 长度: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 , 长度      , 电阻越大。 ② 横截面积:同种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 , 横截面积越小 , 电阻      。 ③ 温度:大多数导体的温度越高 , 电阻越大。   越长 越大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3. 滑动变阻器 (1) 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      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2) 接法:滑动变阻器与用电器串联 , 采用“一上一下”接法 , 如图 14-1 所示。     图 14-1 ① 当滑片 P 靠近下接线柱移动时 , 阻值      ;  ② 当滑片 P 远离下接线柱移动时 , 阻值      。   长度 变小 变大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3) 如图 14-2 所示 ,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①                ;  ②                ;  ③                。         图 14-2 (4) 铭牌“ 5 Ω   3 A ”的意义: ① 最大阻值为 5 Ω,②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3 A 。 保护电路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探究一  电荷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1. 甲、乙、丙三个带电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 14-3 所示 , 已知乙带负电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甲带正电 , 丙带正电 B. 甲带正电 , 丙带负电 C. 甲带负电 , 丙带正电 D. 甲带负电 , 丙带负电 图 14-3 [ 答案 ]C [ 解析 ] 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都带电 , 因为乙带负电 , 且乙与甲排斥 , 故甲带负电 , 由于乙与丙吸引 , 故丙带正电 , 故 ABD 错误 ,C 正确。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2. [2019 · 江西 ] 如图 14-4 所示 , 甲、乙是两个轻小的物体 , 它们见面时相互吸引。由图中对话可以判断:甲物体可能带      电或      。         图 14-4 负 不带电 3. 如图 14-5 所示 ,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 则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带     电荷 , 金属杆中的电流方向是     ( 选填“金属球到金属箔”或“金属箔到金属球” ) 。   图 14-5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负 金属箔到金属球 探究二   电路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4. [2018 · 江西 ] 简单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给充电宝充电时 , 充电宝相当于简单电路中的       ; 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时 , 充电宝相当于简单电路中的      。   5. [2018 · 江西 ] 华灯初上 , 路灯的连接方式是       联 ; 回到家中 , 按下开关 , 电灯亮了 , 开关与电灯的连接方式是       联。   用电器 电源 并 串 6. 如图 14-6 所示的电路中 , 若同时闭合开关 S 1 和 S 3 、断开 S 2 , 电阻 R 1 与 R 2 是      的 ; 若只闭合开关 S 2 , 电阻 R 1 和 R 2 是      的。 ( 均选填“串联”或“并联” )        图 14-6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并联 串联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7. 请根据下表中给出的信息 ,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14-7 中实物图连接成完整电路。 图 14-7 开关状态 灯泡发光情况 闭合 S, 断开 S 1 、 S 2 L 1 、 L 2 均不发光 闭合 S 、 S 1 , 断开 S 2 L 1 发光、 L 2 不发光 闭合 S 、 S 2 , 断开 S 1 L 1 不发光、 L 2 发光 断开 S, 闭合 S 1 、 S 2 L 1 、 L 2 均不发光 如图所示 探究三   电流、电流的规律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8. 如图 14-8 所示 , 林红同学把两只不同规格的小灯泡 L 1 、 L 2 连入电路 , 闭合开关 , 两只小灯泡均发光 , 但一亮一暗 , 经测量通过较暗灯泡的电流是 0.4 A, 那么通过较亮灯泡的电流将 (    )      图 14-8 A. 大于 0.4 A B. 小于 0.4 A C. 等于 0.4 A D. 无法确定 [ 答案 ]C [ 解析 ] 由题图可知 , 两灯泡 L 1 、 L 2 串联 ;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 即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等 , 均为 0.4 A 。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9. 如图 14-9 甲所示 , 闭合开关 S, 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     ( 选填“电源” “ L 1 ”或“ L 2 ” ) 的电流 , 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 , 电流表的示数为     A 。          图 14-9 L 2 0.28 [ 解析 ] 由题图甲可知 , 两灯泡并联 , 电流表与 L 2 串联 , 则电流表测 L 2 支路的电流 , 由图乙可知 , 电流表所用的量程为 0~0.6 A, 分度值为 0.02 A, 示数为 0.28 A 。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10. 在图 14-10 甲所示的电路中 , 闭合开关 S 后 , 两个电流表的指针指在图乙所示的同一位置。则通过灯泡 L 1 中的电流 I 1 =       A, 通过灯泡 L 2 中的电流 I 2 =       A 。       图 14-10 0.2 0.8 探究四   电压、电压的规律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11. [2018 · 益阳 ] 在图 14-11 所示的电路中 , 开关闭合后电压表测量的是 (    ) A. L 1 两端的电压 B. L 1 和 L 2 两端的电压 C. L 3 和电源两端的电压 D. 电源两端的电压 图 14-11 [ 答案 ]B [ 解析 ] 由图可知 , 三个灯泡串联 , 电压表与灯泡 L 1 、 L 2 并联 , 所以电压表测量灯泡 L 1 和 L 2 两端的电压 , 故 B 正确。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12. 如图 14-12 甲所示电路 , 电源由 4 节新干电池组成 , 则电源电压是      , 其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 , 则灯泡 L 2 两端的电压是       , 通过灯泡 L 1 的电流是      。         图 14-12 6 V 3.7 V 0.48 A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 解析 ]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 1.5 V, 电源由 4 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 , 电源电压为 U =1.5 V×4=6 V 。由题图甲可知 , 电压表测量 L 1 两端的电压 , 由图乙可知 , 电压表示数是 2.3 V; 两灯泡 L 1 、 L 2 串联 ,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的电压之和 , 所以 L 2 两端的电压是 U 2 = U - U 1 =6 V-2.3 V=3.7 V 。由图丙可知 , 电流表示数是 0.48 A, 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 , 所以通过灯泡 L 1 的电流是 0.48 A 。 探究五   电阻、变阻器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通过电阻丝的电流越小 , 电阻丝的电阻越大 B. 电压一定的情况下 ,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 温度一定时 , 长导线的电阻比短导线的电阻大 D. 将导线 A 剪去一段后 , 再将其拉长到原来的长度 , 其阻值大于导线 A 的原阻值 D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14. 实验室中常用的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                 来改变电阻的。在如图 14-13 所示的电路中 ,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移动时 , 小灯泡的亮度会变     。         图 14-13 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 暗 [ 解析 ] 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 由题图知 , 当滑片 P 向右移动时 , 连入的长度变大 , 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电阻变大 , 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变小 , 小灯泡变暗。 探究六   电路故障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15. 如图 14-14 所示 , 开关 S 闭合后 , 电路正常工作 , 电压表有一定的示数。一段时间后 , 电压表的示数突然变为零 , 则故障可能是 R 1      或 R 2      。 ( 均选填“短路”或“断路” )       图 14-14 短路 断路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 解析 ] 电压表测电阻 R 1 两端的电压 , R 1 和 R 2 串联 , 电压表由有示数变为无示数 , 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或短路。如果 R 1 断路 , 电压表就会和 R 2 串联 , 电压表的示数接近电源电压 , 不符合题意。如果 R 1 短路 , 电压表也被短路 , 电压表示数为零。如果 R 2 短路 , 则 R 1 正常工作 , 电压表有示数 , 不符合题意。如果 R 2 断路 , 整个电路也断路 , 电压表无示数。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16. 如图 14-15 所示 , 已知灯 L 处发生了断路或短路故障 , 在不拆开电路的情况下 , 利用一个电压表可快速对故障进行判断。具体做法:将开关断开 , 把电压表接在 A 、 B 两点间。如果电压表有示数 , 则灯 L     路 ; 如果电压表无示数 , 则灯 L     路。     图 14-15 短 断 [ 解析 ] 故障出现在灯泡处 , 若 A 、 B 间电压表有电压 , 说明电路是通路 , 因此灯泡短路 ; 若没有示数 , 说明灯泡断路。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17. 如图 14-16 所示为林红同学连接的电路 , 她检查导线连接无误后 , 闭合开关 S, 发现两灯均不发光 , 于是她用一根导线分别连接到 ab 、 bc 、 cd 和 ac 两点 , 灯 L 1 、 L 2 均不发光 , 再用导线连接到 bd 两点时 , 灯 L 1 发光、 L 2 不发光 , 由此判定电路的故障是 (    ) A. 灯 L 1 与开关 S 均开路 B. 灯 L 2 与开关 S 均开路 C. 灯 L 1 与开关 S 均短路 D. 灯 L 2 与开关 S 均短路 图 14-16 考点梳理 夯实基础 考向探究 逐个击破 [ 答案 ]B [ 解析 ] 由实物图可知: L 1 与 L 2 是串联电路 , 在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 , 则灯泡都不能工作。 (1) 当导线分别连接到 ab 、 bc 、 cd 和 ac 两点时 , 灯 L 1 、 L 2 均不发光 , 说明电路都为断路。 (2) 当导线并联在 ac 两点间时 , 灯 L 1 、 L 2 均不发光 , 说明 cd 间有断路 , 即灯 L 2 开路。 (3) 当导线并联在 cd 两点间时 , 灯 L 1 、 L 2 均不发光 , 说明灯 L 1 开路或开关开路。 (4) 当导线并联在 bd 两点间时 , 灯泡 L 1 发光 , 说明灯 L 1 正常。因此电路故障为灯 L 2 与开关 S 均开路。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 设计和进行实验 】 1. 画电路图或连接实物图 , 在连接电路时 , 开关要 断开 。 2.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 “ + ”“ - ”接线柱不能接反 。 3. 电流表、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 为了使读数精确 , 能用小量程的一定不要用大量程 , 可用“ 试触法 ”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 4. 连好电路后 , 先用开关试触 , 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 , 确认无误后 , 方可进行实验。 5. 电表异常原因判断: ① 反向偏转 , 说明 正、负接线柱接反 ;② 正向偏转幅度过小 , 说明 量程选择过大 ;③ 正向偏转幅度过大 , 指针到达右边没有刻度处 , 说明 量程选择过小 。 突破一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6. 更换 不同规格的灯泡 或在电路中接入 滑动变阻器 或改变 电源电压 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 实验结论 】 7.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中 各处电流均相等 , 电源电压等于 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 并联电路中 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 干路电流等于 各支路电流之和 。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例 1 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实验中 , 林红同学设计了如图 14-17 所示的电路。       图 14-17 (1) 在连接电路中 , 开关应该处于      ( 选填“闭合”或“断开” ) 状态。   (2) 连接好电路 , 闭合开关后 , 她发现两只灯泡都不亮 , 且电压表示数为 0, 若只有 L 1 或 L 2 中的一处发生故障 , 则故障是       ( 选填“ L 1 断路”“ L 1 短路”“ L 2 断路”或“ L 2 短路” ) 。   断开 L 2 断路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3) 故障排除后 , 她选用不同的灯泡 , 完成了三次实验 , 并记录了数据。分析下表一中的数据 , 可得出的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      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表一 实验次数 L 1 两端的 电压 /V L 2 两端的 电压 /V 串联 总电压 /V 1 1.4 1.4 2.8 2 1.2 1.6 2.8 3 1.1 1.7 2.8 等于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 实验拓展 · (4) 若林红同学连接好电路 , 闭合开关前 , 她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 14-18 所示 ,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同小组的小月同学连接好电路 , 在用开关试触时发现电压表指针也出现同样现象 ,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图 14-18 电压表指针没有调零 电压表 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5) 如图 14-19 所示 , 林红同学在测出 L 1 两端电压后 , 保持电压表的 b 连接点不动 , 只断开 a 连接点 , 并改接到 c 连接点上 , 测量 L 2 两端电压。她能否测出 L 2 两端电压 ?      , 理由是                 。   图 14-19 不能 改接后电压表正负接线柱就接反了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6) 小月分别测出 ab 、 bc 、 ac 间的电压并记录在下表二中 ,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请对小月的做法进行评价:              , 改进方法是                   。 表二 U ab /V U bc /V U ac /V 2.4 1.4 3.8 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更换规格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例 2 林红同学用如图 14-20 甲所示的电路图来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1) 请根据电路图甲 ,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乙的电路连接完整。         图 14-20 如图所示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2) 连接电路后 , 林红把电流表接入图甲中的 A 处 , 闭合开关 S 后 , 发现小灯泡 L 1 不亮、 L 2 亮 , 电流表无示数 ,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排除电路故障再做实验 , 电流表在 A 处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 请你帮林红把该示数填入下表一中的空格处。然后林红把电流表分别接入电路中的 B 、 C 两处测电流 , 并把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一中。   表一 A 处 的电流 I A /A B 处 的电流 I B /A C 处 的电流 I C /A         0.15 0.25 林红分析表一中的数据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            。 L 1 支路有断路 0.10 各支路电流之和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3) 林红想 , 要使上述结论更具普遍性 , 还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多次实验 , 于是林红和同学们讨论了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在图甲的基础上 , 反复断开、闭合开关 , 测出 A 、 B 、 C 三处的电流。 方案二:在图甲的基础上 , 只改变电源电压 , 测出 A 、 B 、 C 三处的电流。 方案三:在图甲的基础上 , 在其中一条支路换上规格不同的灯泡 , 测出 A 、 B 、 C 三处的电流。 以上三种方案 , 你认为不可行的是方案      ( 选填“一”“二”或“三” ) 。 一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林红选择上述可行方案之一 , 做了三次实验 , 并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二。 表二     请你根据林红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 在拆电路改装时 , 开关必须      。   ② 林红选择的是方案      ( 选填“一”“二”或“三” ) 。   实验次数 A 处 的电流 I A /A B 处 的电流 I B /A C 处 的电流 I C /A 1 0.12 0.18 0.30 2 0.14 0.21 0.35 3 0.20 0.30 0.50 断开 二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 实验拓展 · (4) 如图 14-21 所示是林红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 , 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      ( 选填“ A ”“ B ”或“ C ” ) 处的电流。         图 14-21 (5) 请在图 14-21 中移动一根导线 , 使电流表测量 B 点的电流。在移动的导线上画“ × ” , 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 C 如图所示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 设计和进行实验 】 1. 实验主要器材: 定值电阻 ( 作用:保护电路 ) 、电流表 ( 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以及电流表指针偏转异常的原因 ) 。 2. 实验方法: ① 转换法 ( 在电压一定时 , 用灯的亮度或电流表的示数的变化 判断电阻的大小 );② 控制变量法 ( 讨论“电阻的大小与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 ) 。 3. 多次测量的目的: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突破二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 实验结论 】 4.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 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 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温度 。同种材料 , 长度 越长 、横截面积 越小 , 电阻 越大 。 【 交流、反思与评估 】 5. 用电流表比小灯泡更好 ( 原因: 电流表可以检测微小电流的变化 , 而灯泡的亮暗不易区分 )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例 3 林红、小月和小亮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时 , 作出了如下猜想。       图 14-22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实验室提供了 4 根电阻丝 , 其规格、材料如表格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 (m) 横截面积 (mm 2 ) A 镍铬合金 0.25 1.0 B 镍铬合金 0.50 1.0 C 镍铬合金 0.25 2.0 D 锰铜合金 0.25 1.0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1) 如图 14-22 所示电路 , 闭合开关后 , 在 M 、 N 之间分别接上不同导体 , 通过观察相关现象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 , 林红、小月和小勇对图中的电路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林红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 , 观察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 小月认为:灯泡是多余的 , 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 小勇认为: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更好 , 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 , 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 则      ( 选填“林红”“小月”或“小勇” ) 的观点更恰当。   小勇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2) 为了验证猜想二 , 可依次把 M 、 N 跟      ( 选填“ A ”“ B ”“ C ”或“ D ” ) 的两端相连 , 闭合开关 , 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 分析比较这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3) 依次把 M 、 N 跟电阻丝 A 、 B 两端连接 , 闭合开关 , 电流表的示数不同 , 分析比较 A 、 B 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 可探究电阻跟         的关系 , 其结论是   。   (4) 小琴同学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 , 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 , 那么 , 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 , 不能够完成猜想      ( 选填“一”“二”或“三” ) 的实验验证。 A 、 C 导体的长度 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 , 导体越长 , 电阻越大 三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5) 除转换法外 , 该实验主要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下列四个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 (    )  A.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 B.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C.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D.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控制变量法 C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6) 若实验中将电路中的电流表去掉 , 通过观察         也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 但不足之处是   。 (7) 林红做了如下实验:将整条镍铬合金丝 A 接入电路 , 闭合开关 , 然后用大功率吹风机先对镍铬合金丝吹一段时间热风 , 再改用冷风挡对镍铬合金丝吹冷风。在整个过程中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情况 , 林红所做的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 实验拓展 · 灯泡的亮度 当电路中电阻变化不大时 , 只凭灯泡的亮暗不易区分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8) 林红认为决定灯泡亮暗的因素只是电流大小 , 跟电阻大小无关 ,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电路来否定林红的观点 ( 只需在相应的虚线框内画出设计的电路图 ) 。 实验材料: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 L 1 和 L 2 , 电池组、开关 S 及导线若干。         图 14-23 实验突破 素养提升 [ 解析 ](8) 实验中 , 可以将两个不同规格 ( 即电阻不同 ) 的灯泡 L 1 和 L 2 组成串联电路 , 此时通过两灯的电流是相同的 , 然后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可验证林红的观点。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