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3.35 KB
- 2021-11-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
1.(2.5分)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图为该鼎腹部的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2.(2.5分)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
A.均田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行省制、均田制
3.(2.5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4.(2.5分)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
第26页(共26页)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5.(2.5分)“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6.(2.5分)“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7.(2.5分)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8.(2.5分)从唐宋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 B.回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第26页(共26页)
9.(2.5分)历史探究学习中,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收集的下列史料中不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岳飞抗金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0.(2.5分)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表现为( )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相权矛盾
B.设锦衣卫、东西厂,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D.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11.(2.5分)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
12.(2.5分)下列战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是( )
A.东京保卫战 B.郾城大战 C.北京保卫战 D.雅克萨之战
13.(2.5分)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14.(2.5分)下列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期,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隋唐时期 ②秦汉时期 ③夏商西周时期 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26页(共26页)
⑤春秋战国时期 ⑥明清时期 ⑦辽宋夏金元时期。
A.③②⑤①④⑦⑥ B.③⑤①④②⑦⑥ C.③⑤②④①⑦⑥ D.③⑤②①④⑦⑥
15.(2.5分)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与扩大。与这一历史现象相关的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B.《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颁布
C.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美国内战
16.(2.5分)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历史事件是( )
A.巴黎公社的成立 B.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苏联的成立
17.(2.5分)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懂得改变。”下列事件中堪称“懂得改变”的成功范例的是( )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苏联抗衡
B.罗斯福“新政”
C.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D.越过联合国轰炸南联盟
18.(2.5分)2009年12月1日,欧盟宪法正式生效。 从此以后,世界上将有一个可以代表整个欧盟说话的人。下列对欧洲联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B.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
C.有利于协调欧盟国家之间的关系
第26页(共26页)
D.增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力量
19.(2.5分)小亮准备找“冷战”的有关知识,可以用下列哪组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 )
A.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苏联解体
B.《北大西洋公约》、马歇尔计划、科索沃战争
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珍珠港事件、马歇尔计划、欧共体
20.(2.5分)下列图片反映的成果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
A.图一、图二 B.图一、图三 C.图二、图三 D.图三、图四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50分)(16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1.(16分)材料一 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第26页(共26页)
材料二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
三、(18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2.(18分)材料一
(1)根据图一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一中最高权力者是谁?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2)根据图二指出美国这一政治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你能从图二中看出其政权组织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26页(共26页)
(3)以上两幅示意图反映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二 对于图一秦朝政治制度的缔造者秦始皇,史学家的评价是不同的。现代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而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却认为: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上述关于评价秦始皇的观点。(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50字以内。)
三、(16分)德国是欧洲的后起之星,却是给世界历史添加最多浓重笔墨的国家.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23.(16分)材料一 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迫使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部分领土和全部殖民地,承担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km内,德国不能设防。
材料二 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风雨飘摇中的德国议会民主制度。当时德国经济急剧下滑,工业生产下降40%,外贸减少了69%,7万多家企业破产,失业人口高达800万人。面对困难,国会没有能力组建新的政府,导致了德国政局的极度混乱。
材料三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军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国家的失败宣告结束。
请回答:
(1)一战前是一个怎样的国际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德国处在什么地位?
第26页(共26页)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导致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3)写出材料三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主要战场。 对于德国的历史,除了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外,你还有哪些了解,请说出两件史实。
第26页(共26页)
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
1.(2.5分)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图为该鼎腹部的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字的演变。
【解答】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也称“铭文”。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字的演变。学生要知道甲骨文开始出现于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也称“铭文”。
2.(2.5分)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
A.均田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行省制、均田制
【分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古代政治制度。
【解答】
第26页(共26页)
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了郡县制,均田制是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也是中国封建政府的重要土地制度之一;行省制是元朝实行了一种行政制度,本题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历史识记能力和辨析能力。
3.(2.5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政治上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加强中央的经济权。废止旧货币,由中央铸造五铢钱,在全国通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通过这些措施,西汉王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西汉出现了强盛的局面。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本题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情景命题,构思新颖,问题设计自然巧妙,是很好的命题形式,秦皇汉武是我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封建君主,他们的作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希望同学们对历史人物要进行全方位的细致的掌握.
4.(2.5分)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
①采用汉姓
第26页(共26页)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点.
【解答】材料“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提倡与汉族联姻的措施。材料“改姓为元”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采用汉姓的措施。材料“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改穿汉服的措施。材料“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学说汉语的措施。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5.(2.5分)“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贞观之治,注意把握其形成原因。
【解答】唐太宗统治时期,重视用人,吸取秦亡教训,故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出现治世局面“贞观之治”,这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故选:D。
【点评】注意识记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第26页(共26页)
6.(2.5分)“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点,应准确把握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时间。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朝廷…实仰东南财富”“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后期开始,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故选:C。
【点评】本题是材料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准确把握。
7.(2.5分)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造纸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重点考查宋代的科技成就。
【解答】A.西汉前期,人们从“积飘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B.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应用到航海上。南宋时,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26页(共26页)
D.我国在唐代就发明了火药,宋代加以改进,制成大量的火药和火器,广泛应用于军事。
故选:D。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我国宋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属于课本基础知识。
8.(2.5分)从唐宋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 B.回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分析】本题考查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
【解答】A.契丹族建立了辽,辽与北宋、西夏政权并立,并未统一;
B.回族是元朝建立后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本身并未建立政权;
C.党项族建立了夏,史称西夏。西夏与北宋、辽并立,并未统一;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其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金及南宋,完成了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建立元朝的蒙古族的掌握,与其他少数民族区别开来。
9.(2.5分)历史探究学习中,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收集的下列史料中不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岳飞抗金 D.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属于抗击外来侵略事件。荷兰殖民者1624年侵占了我国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先后攻取赤嵌楼和台湾城。1662年盘踞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26页(共26页)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0.(2.5分)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表现为( )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相权矛盾
B.设锦衣卫、东西厂,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D.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解答】明太祖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明成祖在位时,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东厂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故选:B。
【点评】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加强.
11.(2.5分)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采取的思想措施。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秦、西汉、明清时期思想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实行了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西汉封建统治,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明清时期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巩固封建统治,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第26页(共26页)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秦、西汉、明清时期思想文化措施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根本目的理解。
12.(2.5分)下列战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是( )
A.东京保卫战 B.郾城大战 C.北京保卫战 D.雅克萨之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克萨之战。
【解答】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的侵略军,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雅克萨之战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战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3.(2.5分)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分析】本题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解答】由材料中中国文人对西方人的描述可以看出,在鸦片战争前,中国人根本不了解西方人,对西方的事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只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受到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长期的闭关锁国,使中国人不了解世界大势,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26页(共26页)
故选:B。
【点评】本题以鸦片战争前中国文人以西方人的错误认识为背景,考查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
14.(2.5分)下列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期,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隋唐时期 ②秦汉时期 ③夏商西周时期 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⑤春秋战国时期 ⑥明清时期 ⑦辽宋夏金元时期。
A.③②⑤①④⑦⑥ B.③⑤①④②⑦⑥ C.③⑤②④①⑦⑥ D.③⑤②①④⑦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发展顺序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①隋唐时期 是指公元6世纪末期到公元10世纪初期,②秦汉时期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③夏商西周时期是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221年,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从公元三世纪到公元6世纪,⑤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⑥明清时期 是从1368年到1840年,⑦辽宋夏金元时期从907年到1368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③⑤②④①⑦⑥。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我国古代历史朝代多,线索凌乱,对这些朝代的更替同学们要识记清楚,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5.(2.5分)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与扩大。与这一历史现象相关的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B.《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颁布
C.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第26页(共26页)
D.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美国内战
【分析】本题考查了19世纪6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解答】题干中说明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与扩大,设问考查与这一历史现象相关的事件。历史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主要有美国内战(1861年﹣1865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和《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颁布及拿破仑战争都发生在17﹣18世纪。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熟记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16.(2.5分)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历史事件是( )
A.巴黎公社的成立 B.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苏联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十月革命,正确把握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关键.
【解答】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这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理论变成了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十月革命的结果和历史意义.
17.(2.5分)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懂得改变。”下列事件中堪称“懂得改变”的成功范例的是( )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苏联抗衡
B.罗斯福“新政”
第26页(共26页)
C.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D.越过联合国轰炸南联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能力。
【解答】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进行改革,推行罗斯福新政,国家对工业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一改之前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放任自由,开创了政府对经济干预和指导的先河,因此是“懂得改变”。
故选:B。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18.(2.5分)2009年12月1日,欧盟宪法正式生效。 从此以后,世界上将有一个可以代表整个欧盟说话的人。下列对欧洲联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B.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
C.有利于协调欧盟国家之间的关系
D.增强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力量
【分析】本题考查欧盟.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欧盟成立后,有利于欧洲各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势力迅速增长,欧盟现在是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实体之一,它的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相当于世界的四分之一强。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AB正确,另外,欧盟的成立也有利于协调欧洲各国的之间的关系,C正确,欧盟的成立它在全球化中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经济势力的增长,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构成了挑战,所以并没有增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力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欧盟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第26页(共26页)
19.(2.5分)小亮准备找“冷战”的有关知识,可以用下列哪组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 )
A.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苏联解体
B.《北大西洋公约》、马歇尔计划、科索沃战争
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珍珠港事件、马歇尔计划、欧共体
【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冷战的知识.
【解答】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以达到对抗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科索沃战争发生于冷战之后;雅尔塔会议和珍珠港事件发生于冷战之前的二战期间。
故选:A。
【点评】知识迁移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建议学生重点掌握冷战相关的知识.
20.(2.5分)下列图片反映的成果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
A.图一、图二 B.图一、图三 C.图二、图三 D.图三、图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蒸汽机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图二电灯泡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图三互联网和图四核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区别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特点及影响。
第26页(共26页)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50分)(16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1.(16分)材料一 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
材料二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
第26页(共26页)
【分析】(1)学生对文成公主入藏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2)学生对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的准确识记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3)本题考查大、小和卓发动叛乱相关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图示关键信息“和亲”和“会盟”可知,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和会盟;吐蕃人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是藏族的祖先.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元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元代疆域空前辽阔,元朝时候,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人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遭到各族人民反对,乾隆帝维护统一的措施果断,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故答案为:
(1)形式:和亲(或联姻)和会盟.藏族.
(2)特点:出现民族大融合盛况.原因:元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元代疆域空前辽阔.
(3)原因:①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遭到各族人民反对.②乾隆帝维护统一的措施果断.意义: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点评】本题掌握唐朝、元朝、清朝与民族关系相关知识.重点学会分析材料内容.
三、(18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2.(18分)材料一
第26页(共26页)
(1)根据图一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一中最高权力者是谁?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2)根据图二指出美国这一政治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你能从图二中看出其政权组织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以上两幅示意图反映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材料二 对于图一秦朝政治制度的缔造者秦始皇,史学家的评价是不同的。现代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而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却认为: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上述关于评价秦始皇的观点。(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50字以内。)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2)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政权组织遵循的基本原则。
(3)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及从中得到的认识。
(4)本题主要考查对秦始皇的评价。
【解答】
第26页(共26页)
(1)根据图一可知,秦朝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图一中最高权力者是皇帝。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法家的思想主张。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2)据图二可知,美国这一政治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1787年宪法。从图二中看出其政权组织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享有立法和司法大权。1787年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3)据以上两幅示意图可知,这反映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政治文明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从集权到分权。本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4)据“现代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可知,我们认同翦伯赞的观点是因为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等。据“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却认为: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可知,我们认同司马迁的看法是因为秦始皇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依据:实行严刑厉法、征繁重的劳役修长城、骊山墓、焚书坑儒等。
故答案为:
(1)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法家。
(2)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政治文明由专制走向民主或由从集权到分权;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4)①
第26页(共26页)
认同翦伯赞的观点:秦始皇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杰出人物。依据:他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郡县制等。②认同司马迁的看法,秦始皇实行了暴政,导致民不聊生。依据:实行严刑厉法、征繁重的劳役修长城、骊山墓、焚书坑儒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和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三、(16分)德国是欧洲的后起之星,却是给世界历史添加最多浓重笔墨的国家.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23.(16分)材料一 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迫使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部分领土和全部殖民地,承担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km内,德国不能设防。
材料二 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风雨飘摇中的德国议会民主制度。当时德国经济急剧下滑,工业生产下降40%,外贸减少了69%,7万多家企业破产,失业人口高达800万人。面对困难,国会没有能力组建新的政府,导致了德国政局的极度混乱。
材料三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军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国家的失败宣告结束。
请回答:
(1)一战前是一个怎样的国际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德国处在什么地位?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导致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3)写出材料三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主要战场。 对于德国的历史,除了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外,你还有哪些了解,请说出两件史实。
【分析】(1)本题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本题考查导致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26页(共26页)
(3)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
【解答】(1)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
(2)据材料“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迫使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部分领土和全部殖民地,承担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km内,德国不能设防”可知,导致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因素是《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制裁,据材料“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风雨飘摇中的德国议会民主制度.当时德国经济急剧下滑,工业生产下降40%,外贸减少了69%,7万多家企业破产,失业人口高达800万人.面对困难,国会没有能力组建新的政府,导致了德国政局的极度混乱”可知,导致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因素是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或经济危机导致了德国政局的 极度混乱).
(3)据材料“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军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国家的失败宣告结束”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主要战场是苏德战场(或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了其他国家前面,20世纪60年代成为欧共体成员国等.
故答案为:
(1)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
(2)《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制裁;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第26页(共26页)
(3)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了其他国家前面,20世纪60年代成为欧共体成员国等.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7 7:28:09;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6页(共26页)
相关文档
- 人教历史九下第三次科技革命2021-11-123页
-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表格大纲【提2021-11-1211页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工业革命》2021-11-123页
-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2020届九年级毕业2021-11-129页
- 2020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历史试卷试2021-11-124页
- 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马克思2021-11-124页
- 2016届济南市天桥区初三历史一模卷2021-11-1210页
- 2016-2017届长清区济南市九年级上2021-11-128页
- 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2021-11-124页
- 2020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阿拉伯2021-11-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