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00 KB
- 2021-11-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知识点+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全册,考点精编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
(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引擎?)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轴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1)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
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6.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
(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社,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贵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7.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9.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骤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9.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0.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是什么?
(1)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1.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12.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
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4.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1.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
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
新的特点 ①增速趋缓,②出生率低。③老龄化加剧,④男女性
别比失衡,⑤乡分布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
题凸显等
3.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2)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4.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1)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我国实施“全面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5.我国的资源现状有哪些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6.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
(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7.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8.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9.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
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 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
交错杂居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
同繁荣
基本政治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3.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4.反对分裂,我们应该怎样做?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5.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任何企图搞民族分裂的人都是历史罪人,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7.怎样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8.为什么祖国完全统一必定会实现?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9.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3)两岸人民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梦
1.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梦?
(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
执着地追求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3)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2.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5.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6.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1)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7.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
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8.怎样实现中国梦?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9.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10.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5)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6)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考点精编
第一课 同住地球村
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我们走进校园,开始集体生活。
②我们走进社区,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③我们放眼全国,看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④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广阔的世界,看看人类共同的家园。
2、当今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①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②这是一个发展的世界。
③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
3、当今世界还存在哪些非主流现象?
①封锁、孤立、以邻为壑的现象仍然存在。
②贫富差距、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人类社会。
4、世界的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①给国家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5、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商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②商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完成。
6、商品生产全球化的表现及意义?
(1)表现:在全球化时代,商品设计、零部件生产、组装、销售、售后服务,可以在不同的国家进行。各国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生产过程,共同完成商品生产。
(2)意义: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者各自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7、商品贸易在全球化表现在那些方面?
(1)生产者可以借助各种手段和渠道把商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经营活动。
(2)消费者可以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美价廉、品种丰富的商品。
8、经济全球化带来了那些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②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在全球流动,有利于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效。
③经济全球化也是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的不断加深。
④全球化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会。
(2)消极影响: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9、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如何做?
①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
②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10、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及其表现?
①原因:各民族文化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渊源,表达了人们对世界特有的理解和情感。
②表现: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姹紫嫣红、生机盎然的世界文化大花园。
1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③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12、如何看待文化差异及不同文化间的碰撞?
①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遇时,人们往往从自身的文化视角、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事务,有时会导致误解与冲突。
②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特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尊重的经验和智慧。
③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呼唤人们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13、面对多样性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做?
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14、今年来,世界格局怎样的?
①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
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15、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①表现: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②影响: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提供 动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16、世界多极化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有何意义?
①影响:世界多极化使多种国际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主宰世界事务。
②意义:有利于各国通过协商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17、为什么说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①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寻求发展。
②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每个国家都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在新一轮的国际关系的…调整中获得发展机遇。
18、为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我国作出了哪些努力?
①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②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作着不懈努力。
19、如何面对多样化文化?
①用开发和包容的心态,尊重文化差异,加强平等交流与对话,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②要增强文化自信,学习、宣传并弘扬本民族的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既不能盲目崇拜全盘接受,也不能盲目自大,一味排斥。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为实现和平,人类采取了哪些方式,进行了哪些新的探索?
(1)方式:以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2)新的探索:
①成立联合国,不断建立健全维护和平的机制;
②派驻维和部队;
③签署和不扩散条约……
2、如何看待世界和平发展态势?
①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②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③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3、恐怖主义有什么危害?
①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②恐怖主义违背人类的道义和规则,严重威胁普通民众的生民安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背道而驰。
4、驱散战争阴影,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应该如何做?
①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
②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5、为什么要消除贫困?
①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
②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③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社会动荡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
6、为消除贫困、促进发展,世界各国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①人类社会对于消除贫困、促进发展的追求没有止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立了递进式的减贫目标。
②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努力。
③面对问题,世界各国积极行动,为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7、人类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全球问题?这些问题有何影响?
(1)表现:世界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困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2)影响:这些问题关系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2)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3)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4)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9、为什么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1)背景:
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②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③蔡甸区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2)意义:由中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表达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构想,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提供了方向。
10、打造人类共同体,我们应该怎样做?
①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担当。
②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
③我们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既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的发展,又要心系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的中书写人生华章。
第三课 与世界紧相连
1、面对世界危机与难题,中国是如何积极有作为的?
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和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②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中国在哪些领域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在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化解区域危机、对外经济援助、全球环境保护、各种灾害救援及高致死性传染病与瘟疫的防控等各个领域,都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
3、中国要对世界作出新贡献需要如何做?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4. 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什么?
随着国际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为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的化解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
5、我国怎样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①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新思路与大智慧的引领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②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③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④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们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6、中国文化对世界有哪些影响?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深度互动中,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7、中国对世界经济有哪些影响?(P36)
①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②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物美价廉、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用品;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向国外投资,帮助急需发展资金的国家把握发展机遇…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8、中国对世界格局有哪些影响?(P36)
①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②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9、.我们应如何对待其他文明?(P37、39)
①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②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10、文明交流互鉴有什么意义?(P38-39)
①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国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废取营养,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11、正确理解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①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②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吞枣、莫表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籍,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第四课 与世界共发展
1、我国面临哪些发展契机?
①内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等领域具备良好的积累,为经济发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外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
③国际合作: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许多国家为谋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需要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这使中国在国际各个领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更加有所作为。
2、面对发展契机,我们怎么做?
①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发展就能再上新台阶。
②坐等观望,犹豫懈怠,往往错失良机,陷于被动。
3、我国面临哪些新奉献与新挑战?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几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急需得到稳妥处理与解决。“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带来了更多风险。
4、为什么“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转型升级?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这一方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使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为降低制造成本,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急需转型升级。
5、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②我们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赢得主动。
③面对成绩,我们要有忧患意识。
④面对困难,我们要增强信心,运用自身的智慧,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契机,开创新的局面。
6、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积极谋求发展?
①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②促进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促进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7、我国可以从哪些方面培育新动能?
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人工智能等全球性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中国正在努力抢占全球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8、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有什么意义?
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话语权,保障对外经贸利益,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我国正在积极表达、多方参与,通过全球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9、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在全球发展中要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个国家。
10、中国是如何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坚持合作共赢的?
①中国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
②中国充分考虑相关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利益,互信互利,取长补短。
③寻求共同增长点,努力探索与建立新型发展合作机制。
④以中国的发展为引擎,带动区域与世界的共同发展。
11、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中国面临的机遇:
①当今世界,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②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改革的突飞猛进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③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赢得了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有利条件。
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面临的挑战:
①国际: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国内:我国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自身的建设也存在不少困难,如人口、资源等问题相当严峻。
第五课 少年的担当
1、我们为什么要为世界添光彩?
①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
②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员,所做的事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
2、我们怎样为世界添光彩?
(1)我们要从普通的事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着眼未来,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①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
②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③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3、青少年为什么要有理想、有担当?
①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②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③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责任。每一代青少年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④我们正处在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接力奋斗。
4、青少年为什么要拥有情怀和抱负?
①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
②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
5、青少年应拥有怎样的情怀与抱负?
①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到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
②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提高我们影响。
③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
④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化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第六课 我的毕业季
1、怎样正确认识学习压力?
(1)产生原因:
①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我们要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
(2)具体表现:
(3)正确态度: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我们要坦然面对。
2、学习为什么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P69)
①人类正是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并在创新中不断进步。
②学习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更是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所必备的一种能力。
3、为什么要在实践中学习?(P69~70)
①在实践中,我们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了解客观实际,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②在实践中,我们锤炼自己,丰富人生经历,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质。
③青少年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惑,要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升。
4、怎样在实践中学习?(P70~71)
①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学习,主动服务社会。
②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学实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研究能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③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5、为什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P71)
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量巨大,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实践中的问题层出不穷。
6、走向未来,我们为什么要做好职业准备?(P73~76)
①从事一定的职业,这是社会分工的要求,也是个人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路径。
②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需要各种各样的职业。
③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引起传统职业的变革和新兴职业的兴起。这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挑战。
④今天,人们的就业方式越来越多样。这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走向未来,我们应怎样做好职业准备?(P74~76)
①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白自己想做什么
②要把握自己的个性特长,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
③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
④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⑤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抓住机遇,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8、为什么要具有敬业精神?(P77)
①每种职业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国家对职业行为有法律规范要求,社会对职业行为有道德要求。
②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全身心、富有激情地投入工作,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劳动创造价值,只有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刻苦钴研、精求精、不断创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9、怎样培养敬业精神?(P79)
①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处理好职业与兴趣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兴趣,履行好工作职责,爱岗敬业。履行好工作职责,爱岗敬业。
②要珍惜青春年华,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素养,为精彩的明天做好准备。
10、初中学习会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哪些良好基础?(P79)
①能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②能增强法治意识、涵养道德、健全人格。
11 、走向未来的我们应怎样面对学习?
①跟上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坚持不断学习。
②我们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坦然面对学习压力,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③珍惜学习的权利,认真履行学习的义务,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④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⑤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等。
第七课 从这里出发
1、初中三年来,我们都收获了什么?(P81)
①在学海中泛舟,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
②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③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成长的路上互帮互助,风雨同行。
④不断修炼道德操守,提高法治意识,坚持与德并进,与法同行。
⑤逐步树立全球视野,主动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
2、为什么要实现自我超越?怎样实现自我超越?(P82)
(1)原因: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战胜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2)要求:
①学会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每天都在进步。
②在学习和探索的道路上,逐渐认识自己,现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超越。
3、为什么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P83)
①过程中的种种经历,都是我们成长的重要积累,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②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与感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收获。
4、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应怎样择?(P84)
①要理性分析主客观条件,思考并决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②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的美好前程。
5、中毕业后,我们将面对哪些选择?我们应怎样正确面对这些选择?(P85)
(1)面临的选择:也许我们会进入更高一级学校,也许我们会步入社会,开始新的旅程。未来,无论身在何处、走向何方,我们都需要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
(2)正确的态度:未来,无论在何处、走向何方,我们都需要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价值。
6、我们应该怎样畅想未来?
①需要开阔的视野,把自己的爱好、需求与国家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的梦想相结合。
②激发兴趣,大胆尝试,积极行动,不断反思自己,全面规划有意义的人生。
③既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④不仅要正确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而且要积极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人类与世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7、时代为我们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机遇?
(1)伟大祖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①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
②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更加频繁,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8、走向未来,我们应该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①要做好准备,抓住机会,还要善于创造机会,成就自己。
②一切趁现在,一切趁年轻,勇往直前,朝着既定目标,去想、去做、去体验、去搏击风浪、去迎接考验。
③让我们带着自信,带着憧憬,带着同学的友谊、老师的祝福和父母的期待,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