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 MB
  • 2021-11-12 发布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2.(2分)“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3.(2分)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做了相应学习摘要(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4.(2分)他(如图)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史实与他有关的是(  )‎ 第37页(共37页)‎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独揽一切大权 ‎ ‎②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 ‎③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 ‎④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 ‎⑤颁布“推恩令”‎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5.(2分)“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口昌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 A.台湾府的设置 B.伊犁将军的设置 ‎ C.驻藏大臣的设置 D.西域都护的设置 ‎6.(2分)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交往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第37页(共37页)‎ ‎7.(2分)《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在我古代,读书人“学优”而“仕”的途径是(  )‎ A.开展“百家争鸣” B.上阵杀敌立功 ‎ C.实行行省制度 D.参加科举考试 ‎8.(2分)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已使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 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 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9.(2分)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回族形成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⑤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10.(2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骨无辜铸佞(nìng)臣”。对联中“忠骨”指的是谁(  )‎ A.郑成功 B.岳飞 C.戚继光 D.左宗棠 ‎11.(2分)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凶暴在什么时候达到了顶峰(  )‎ A.东厂的设置 B.丞相的废除 ‎ C.文字狱兴起 D.军机处的设置 ‎12.(2分)最符合下表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第37页(共37页)‎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3‎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B.清朝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 C.清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 D.民族政权的并立 ‎13.(2分)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关注民生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 C.闭关锁国政策 D.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14.(2分)“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2分)《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 第37页(共37页)‎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6.(2分)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下情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 B.太平天国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 C.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 ‎ D.左宗棠率清军痛击阿古柏侵略军 ‎17.(2分)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固本乃可益国。”以下哪一活动符合其思想?(  )‎ A.创办轮船招商局 B.成立三支海军 ‎ C.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派遣留学生 ‎18.(2分)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 ‎19.(2分)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 ‎①“民主”“科学”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 ‎20.(2分)小明同学到广州某地参观时,看到了以下场景和图片,你知道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吗?(  )‎ 第37页(共37页)‎ A.发动反蒋起义 B.北伐推翻清政府 ‎ C.第一次国共合作 D.第二次国共合作 ‎21.(2分)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是(  )‎ A. 中共一大 B. 南昌起义 ‎ C. 井冈山会师 D. 遵义会议 ‎22.(2分)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 第37页(共37页)‎ A. B. ‎ C. D.‎ ‎23.(2分)毛泽东生前写下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的期间的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24.(2分)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量(万袋)‎ ‎1911年 ‎10‎ 约600‎ ‎4.3‎ ‎1919年 ‎120‎ 约4500‎ ‎18.8‎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第37页(共37页)‎ ‎④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2分)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 中说 :“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中华民国建立 ‎ C.国民政府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6.(2分)201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北省西柏坡提出“面向未来的赶考”;六十五年前,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时提出“进京赶考”。下列能够体现毛泽东“进京赶考”成绩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 ③土地改革 ④港澳回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2分)下列哪项内容出自如图法律文件?(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 B.“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 C.“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28.(2分)下列有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第37页(共37页)‎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B.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D.社会主义改造于1952年基本完成 ‎29.(2分)1984年,邓小平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他所说的“和平方式”主要是指实行(  )‎ A.一国两制 B.科教兴国 ‎ C.民族区域自治 D.通邮、通航、通商 ‎30.(2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2分)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第37页(共37页)‎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绷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2.(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填出简图中A、B、C、D、E代表的事件?‎ 第37页(共37页)‎ 材料二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美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3)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33.(15分)《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第37页(共37页)‎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第37页(共37页)‎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分析】由图中甲骨文和司母戊鼎可知考查的知识点是商朝的相关知识。‎ ‎【解答】右图文物是甲骨文,它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左图文物是司母戊鼎,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所以通过图中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辨析能力。‎ ‎2.(2分)“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分析】本题为材料式选择题,考查了考生对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学习情况,考查了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A.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更替的制度;‎ B.西周分封制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众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的义务。‎ 第37页(共37页)‎ C.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D.世袭制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王位世袭制在我国是从夏朝时期开始的。‎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考生对西周的分封制考点的理解,要熟练掌握分封制的内容、意义。‎ ‎3.(2分)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做了相应学习摘要(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时,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最终废除奴隶制度包括井田制、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体制,顺应了走向统一的趋势。这段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历史进程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 故选:A。‎ 第37页(共37页)‎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4.(2分)他(如图)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史实与他有关的是(  )‎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独揽一切大权 ‎ ‎②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 ‎③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 ‎④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 ‎⑤颁布“推恩令”‎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分析】本题考查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重大举措.‎ ‎【解答】准确识别右图可以判断他是秦始皇,通过题干中说明的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也可以判断他是秦始皇。“推恩令”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据此可排除BD两个选项,而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刑罚残酷,简法轻刑的是不是秦始皇,据此可排除A选项。‎ 故选:C。‎ ‎【点评】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本题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需要特别注意选项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选项的,有一小部分组合选择题所有内容都正确.‎ 第37页(共37页)‎ ‎5.(2分)“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口昌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 A.台湾府的设置 B.伊犁将军的设置 ‎ C.驻藏大臣的设置 D.西域都护的设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置。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但材料对答题没有帮助。需排除干扰。‎ ‎【解答】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于1684年设立台湾府。但台湾首次纳入中央政府管辖是在元朝时,标志性事件是澎湖巡检司的设立。清朝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设置了伊犁将军。1727年,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但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是在元朝,属宣政院辖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故选:D。‎ ‎【点评】要注意中央政府对重点地方管理措施的识记与理解。‎ ‎6.(2分)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民族交往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融合及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 ‎【解答】“胡人汉服”体现了汉族服饰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汉人胡食”体现了少数民族饮食对汉族的影响,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学习即民族交往。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和D.经济发展都与图意无关。‎ 第37页(共37页)‎ 故选:A。‎ ‎【点评】注意理解两幅图片反映是胡人和汉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做出正确答案的关键。‎ ‎7.(2分)《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在我古代,读书人“学优”而“仕”的途径是(  )‎ A.开展“百家争鸣” B.上阵杀敌立功 ‎ C.实行行省制度 D.参加科举考试 ‎【分析】本题以古代读书人“学优”而“仕”的途径为切入点,考查科举制.‎ ‎【解答】“学而优则仕”的意思是学习好就可以当官。科举制一种通过考试办法选取官员的制度,因此古代读书人“学优”而“仕”的途径是参加科举考试。‎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科举制度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2分)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已使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 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 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交子的相关知识。‎ ‎【解答】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BCD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纸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9.(2分)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第37页(共37页)‎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回族形成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⑤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答】①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不合题意。②元世祖在位时,马可•波罗来华。③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④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不合题意。⑤元朝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重点学生对重要事件的时间的准确识记能力。‎ ‎10.(2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骨无辜铸佞(nìng)臣”。对联中“忠骨”指的是谁(  )‎ A.郑成功 B.岳飞 C.戚继光 D.左宗棠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岳飞抗金的相关内容,应重点掌握岳飞抗金的历史。‎ ‎【解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歌颂的是岳飞抗金的功绩,诗中的“忠骨”指的是岳飞,“佞臣”指的是秦桧夫妇。‎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要牢记岳飞抗金的史实及课本中岳飞墓前的对联内容。‎ ‎11.(2分)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有关中国的论述:“中国式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变得更加凶暴。”这种凶暴在什么时候达到了顶峰(  )‎ A.东厂的设置 B.丞相的废除 ‎ C.文字狱兴起 D.军机处的设置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37页(共37页)‎ ‎【解答】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 故选:D。‎ ‎【点评】掌握我国君主集权的相关知识。‎ ‎12.(2分)最符合下表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3‎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B.清朝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 C.清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 D.民族政权的并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知识点,应把握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清朝设置台湾府”“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结合所学知识: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清政府对于西藏的管辖;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清政府对于新疆地区的管辖。‎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其影响。‎ ‎13.(2分)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第37页(共37页)‎ A.关注民生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 C.闭关锁国政策 D.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费正清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这一政策是“目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其意思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这说明他评论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故选:C。‎ ‎【点评】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盲目的排斥外来东西,没有好好与外界沟通,选择了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最终导致自己的落后。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经济上难以追上世界的潮流。因此,我们必须要将自己与这个世界紧密相联系,了解这个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吸收外面先进思想,技术来不断的提高自我,不要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14.(2分)“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由题干中“列强的炮声”“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可知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A。‎ ‎【点评】注意区分四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第37页(共37页)‎ ‎15.(2分)《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辛丑条约》内容的理解.‎ ‎【解答】材料:“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上成为洋人的走狗,象木偶一样被洋人操纵。‎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影响.‎ ‎16.(2分)近代以来,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以下情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 B.太平天国英勇抗击八国联军 ‎ C.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牺牲 ‎ D.左宗棠率清军痛击阿古柏侵略军 ‎【分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华这一史实.‎ ‎【解答】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华势力,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等八国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B不符合题意,其它三项都正确。‎ 第37页(共37页)‎ 故选:B。‎ ‎【点评】注意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17.(2分)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固本乃可益国。”以下哪一活动符合其思想?(  )‎ A.创办轮船招商局 B.成立三支海军 ‎ C.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派遣留学生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口号、内容,特别是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民用企业。‎ ‎【解答】“富在民生而固本乃可益国”可看出“求富”的重要性,洋务运动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其他选项都不是“求富”的内容。‎ 故选:A。‎ ‎【点评】本题掌握洋务运动,重点注意李鸿章这句话的理解。‎ ‎18.(2分)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取得的历史功绩“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D正确;‎ 但辛亥革命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A不正确;‎ 没有改变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所以B不正确;‎ 第37页(共37页)‎ 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帝制,说推翻了封建制度不恰当,比如封建土地制度被推翻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结果,所以C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注意掌握辛亥革命成功的一面和失败的一面。‎ ‎19.(2分)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 ‎①“民主”“科学”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知识。‎ ‎【解答】①“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②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③变法图强是维新变法的思想;‎ ‎④“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根据我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可知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难度中等。‎ ‎20.(2分)小明同学到广州某地参观时,看到了以下场景和图片,你知道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吗?(  )‎ A.发动反蒋起义 B.北伐推翻清政府 ‎ 第37页(共37页)‎ C.第一次国共合作 D.第二次国共合作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下的历史事件有建立黄埔军校、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等。‎ ‎【解答】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国共合作建立了黄埔军校(共产党人周恩来人政治部主任)、领导了北伐战争为主的国民革命运动等。‎ 故选:C。‎ ‎【点评】注意识图和课本知识的结合。‎ ‎21.(2分)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是(  )‎ A. 中共一大 B. 南昌起义 ‎ C. 井冈山会师 D. 遵义会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的内容。题干的关键词是“开天辟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解答】A.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B.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的开始;‎ C.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第37页(共37页)‎ D.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故选:A。‎ ‎【点评】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2.(2分)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 A. B. ‎ C. D.‎ ‎【分析】本题考查了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解答】题干中给出了毛泽东和国民革命失败后的革命困境中开辟了一条崭新道路,指的是毛泽东率军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这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在它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纷纷建立根据地,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形成“燎原之势”。‎ 故选:A。‎ 第37页(共37页)‎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毛泽东和开辟崭新的道路两个关键信息,并充分认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重大意义。‎ ‎23.(2分)毛泽东生前写下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的期间的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分析】本题通过毛泽东的诗句来考查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解答】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描写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写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发动的渡江战役;‎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描写的是秋收起义;‎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描写的是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 故选:B。‎ ‎【点评】掌握诗句中包含的历史事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2分)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量(万袋)‎ ‎1911年 ‎10‎ 约600‎ ‎4.3‎ 第37页(共37页)‎ ‎1919年 ‎120‎ 约4500‎ ‎18.8‎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原因,注意相关史实的记忆。‎ ‎【解答】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中国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有: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鼓励政策、“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以及华侨的大量投资等。④项,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不符合史实,中国民族工业的特征就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故选:A。‎ ‎【点评】要注意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 ‎25.(2分)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 中说 :“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中华民国建立 ‎ C.国民政府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中国从此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理解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 第37页(共37页)‎ ‎26.(2分)201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北省西柏坡提出“面向未来的赶考”;六十五年前,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时提出“进京赶考”。下列能够体现毛泽东“进京赶考”成绩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 ③土地改革 ④港澳回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进入北京后,毛泽东的主要功绩。‎ ‎【解答】①西藏和平解放发生于1951年,②抗美援朝发生于1950年,③土地改革发生于1950年,①②③均是毛泽东进京后,巩固新中国的措施,均符合题意,④港澳回归时,毛泽东已经去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7.(2分)下列哪项内容出自如图法律文件?(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 B.“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 C.“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解答】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37页(共37页)‎ B、“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出自《独立宣言》;‎ C、“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出自《人权宣言》;‎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出自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总路线”。‎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28.(2分)下列有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B.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D.社会主义改造于1952年基本完成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完成,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D。‎ ‎【点评】注意本题要求选择一个不准确的.三大改造的完成是1956年.‎ ‎29.(2分)1984年,邓小平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他所说的“和平方式”主要是指实行(  )‎ A.一国两制 B.科教兴国 ‎ C.民族区域自治 D.通邮、通航、通商 ‎【分析】本题考查点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 ‎【解答】‎ 第37页(共37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故选:A。‎ ‎【点评】“一国两制”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此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了出来,后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30.(2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以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解答】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双方的敌对时代结束,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B符合题意。图①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属于20世纪50年代;图②尼克松访华是在1972年,属于20世纪70年代;图③桥的笑是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属于20世纪70年代;图④APEC会议召开于2001年属于21世纪初。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 第37页(共37页)‎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2分)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绷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宋代的海外贸易和郑和下西洋的知识点。‎ ‎【解答】(1)丝绸之路将东方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运到西方,把西方人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等传到了东方。即加强了东西方联系;促进了东西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传播和融合。‎ ‎(2)宋代的海外贸易,不仅有官方贸易,民间的海外贸易也蓬勃发展起来。其主要原因是:宋朝时期政府鼓励对外贸易,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37页(共37页)‎ ‎(3)郑和下西洋时,他们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和平交往。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故答案为:‎ ‎(1)加强了东西方联系;促进了东西贸易;传播了东西文化。‎ ‎(2)变化:民间海外丝绸贸易发展。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3)特点:和平交往,公平贸易。影响: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绸之路、宋代的海外贸易和郑和下西洋的有关内容。‎ ‎32.(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填出简图中A、B、C、D、E代表的事件?‎ 材料二 第37页(共37页)‎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美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 ‎(3)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 ‎【分析】本题以材料和图片等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相关知识.‎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有意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士兵失踪为要求进行搜查遭拒之后挑起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1938年,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即台儿庄战役;1937年12月,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即百团大战.‎ 第37页(共37页)‎ ‎(2)依据材料二“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和材料三“美国‘飞虎队’到中国对日作战”等可知,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美国人民的支持);中共军队英勇抗战(实行全民族抗战);国民党军队英勇作战.‎ ‎(3)据材料二“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这正是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力牵制了日军,支持了世界其他战场反法西斯的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民族贡献.‎ 故答案为:‎ ‎(1)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C.台儿庄战役.D.南京大屠杀.E.百团大战.‎ ‎(2)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或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力牵制了日军,支持了世界其他战场反法西斯的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民族贡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史实的掌握,重点识记主要历史事件及主要的战役.‎ ‎33.(15分)《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 第37页(共37页)‎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果?‎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分析】(1)本题考查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2)本题考查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点。‎ 第37页(共37页)‎ ‎(4)本题考查如何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解答】(1)根据题意“工业化…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等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根据题意“最高的速度,速度是灵魂”可知,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速度,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根据题意“一九七九”可知,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改革开发的开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容可知,我们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 ‎(4)本题小题主观性较大,可以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按照客观的经济规律办事等方面去思考。‎ 故答案为:‎ ‎(1)最高利益:实现国家工业化;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 ‎(3)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前:以阶级斗争为纲;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规律,坚持改革开放等。‎ ‎【点评】本题以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为背景考查一五计划、大跃进运动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准确掌握我国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 第37页(共37页)‎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7 7:12:41;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7页(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