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50 KB
  • 2021-11-12 发布

河南省 信阳市 冯店一中 2020-2021学年 九年级 语文 上学期 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五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创造/创收   埋伏/埋头苦干   风尘仆仆/前仆后继 B.诓骗/门框   豢养/掩卷长思   墨守成规/颠倒黑白 C.暴露/露水   折扣/折本买卖   舍身求法/四舍五入 D.停滞/带动   灌溉/概莫能外   懦弱无能/相濡以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鲁钝  虚妄  搽脂粉  走投无路  行之有效 B.摧残  遁词  花脚猫  孜孜不券  腐草为萤 C.缈茫  压榨  口头禅  画龙点睛  持之已恒 D.玄虚  肓从  拦路虎  自暴自弃  轻而易举 ‎3.古诗文默写。(8分)‎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浩浩汤汤,横无际涯,__________,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3)许浑《咸阳城东楼》中写诗人登楼发现眼前之景居然略类江南,愁绪之情涌上心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诗人常常用典故表达决心、抒发情感。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写诗人自己对仕途仍有所期待。‎ ‎4.(2018·河南)名著阅读。(4分)‎ 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1)悟彻菩提真妙理  (2)尸魔三戏唐三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封丘期末)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4分)‎ 人工智能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直接说明了人类需要人工智能,所以发展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的升级,它们可以承担更多工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升级可能赋予人工智能可以管理信息的独立能力,使其越来越“聪明”,因此发展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9·卫辉模拟)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材料一:2018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教育部等九部门给全国中小学生送来了一份新年大礼,即《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减负措施》的下发时间意味深长,表明国家相关部门从2019年起要在中小学生减负问题上迈出新的一步。“减负三十条”包括四个方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强化政府管理监督。可以说是对中小学生从学习到生活,从课余活动到课外辅导,‎ 都进行了约束和控制。教育部门希望以此举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彻底排除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材料二: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不人云亦云,唯书唯上,坚持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喜欢一般化,追求新颖、独特、异想天开、与众不同;不僵化、呆板,灵活地应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中国式教育”单方面以成绩来衡量学生,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限制了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摧残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材料三:漫画(见下图)‎ ‎‘松松绑”‎ ‎(1)根据材料一、二,各归纳两条关键信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和寓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宣传单(2019·孝感中考改编)‎ 李新 ‎①移到桥西头的太阳,掉进楼房背面,王可从城区澴水河东岸的机配制造公司下班了。‎ ‎②忙碌了一天,虽然疲惫,想到妻子可口的饭菜和聪明伶俐的女儿,回家路上,王可不禁哼唱起了《农民工之歌》:“昨天我是农民,今天当工人,城市的新主人意气风发……”‎ ‎③回到桥东街道最尽头的住处,进到厨房,王可向妻子递上一个鼓嘟嘟的大红包,得意地说:“俺的奖金!”惊喜不已的妻子,忙端上饭菜,顺手递过一张宣传单。‎ ‎④王可瞅了一眼,上面写着“高薪招聘焊接技术工”。展开细看,是一家生产大型风电设备的国有企业招聘,最基本应聘条件是高中文化、5年工作经历、有焊工证、有埋弧焊等操作经验。王可全都符合。‎ ‎⑤“你干了这么多年电焊工,一个月才赚3000多元,这是个好机会,试试吧。”妻子说,用手指着传单的大红字体,“看清楚,这月薪可是9000元起呀。”‎ ‎⑥王可是偏远的大山村里人,读了3年职业高中,学的是机电专业。毕业后进了县城机配制造公司当电焊技工。收入虽不高,养家糊口还成,工作还算稳定。王可常对在超市打工的妻子说:“咱一个山旮旯的农民当上工人,也该知足了吧。”‎ ‎⑦王可所在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按客户订单要求,由车工、钳工、焊工、钣金工等照订单图纸设计的流程加工和组装。工作虽然辛苦,但王可有一席用武之地,‎ 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员工。上周,王可又获得年度先进人物称号,今天从财务部领回4000元奖金。‎ ‎⑧去年初,公司引进最新的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从用料到加工、组装、再到装车发货,所有工序一气呵成,员工需要做的只是在生产线旁进行数控操作。‎ ‎⑨智能生产线上马后,工作轻松了,公司也不需要那么多员工。80多人的车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自然减员到19人。王可较幸运,他虽然不懂数控技术,但公司上智能生产线时,王可获得商家培训员工的机会,最终保住了岗位。不过商家培训只针对该设备的基础操作,为期5天。说是数控操作培训,其实只是照本宣科。超出设备之外的,比如最关键的自动化编程,王可连常识都不懂。这给王可带来了危机感。‎ ‎⑩工作虽然保住了,但因为劳动强度下降,工资也随着降掉了500元,拿到手3500元。加之,家里最近在县城贷款买房,孩子快上初中了,经济上捉襟见肘,妻子只能敦促他加紧努力赚钱。‎ ‎⑪工资少了,妻子一直耿耿于怀。王可告诉她,自己想自费报自动化编程培训班,学费7500元,每周上课一天半,学习一年半。当初培训工程师说:“如果学会自动化编程,一个月拿1万元不成问题。”目标很是激励人,但公司不给员工进修提供任何资助。妻子说又费钱又误工,不同意。‎ ‎⑫今天,王可盯着宣传单上“9000元起”,对妻子摇头说:“我怕是干不了这个活。”“你不试一试,又怎晓得呢?”妻子激将王可。‎ ‎⑬眼见王可不自信且犹豫不决的怪样,妻子便直接打开手机免提语音,替王可拨通传单上的电话。对方询问年龄、工作经验后,问“机械加工的数控切割编程熟练吗?”‎ ‎⑭王可说:“这个……能看懂,但不熟。我现在干的都是固定编程的几种部件。”对方公司又抱着希望耐心地问:“图形转换编程可以吗?”王可再度结结巴巴,对方随后又问了几个数控编程方面的问题,终于,失望地挂断电话。‎ ‎⑮王可不舍地把传单递给旁边的妻子,说:“真的不行,丢掉吧……”‎ ‎⑯妻子这时不再说话,转身进了房间。出来时,拿着3500元连着刚才的红包递给王可说:“明天就去交自动化编程培训班的学费吧。”‎ ‎⑰王可愣着神,妻子把宣传单往桌子上一拍:“吃饭!”王可笑呵呵地看着妻子,也把桌子一拍:“好!吃饭!”‎ ‎(选自《孝感日报》2019年5月7日,有删改)‎ ‎7.梳理全文,完成下表。(4分)‎ 情节 到城里工作 智能生产线上马 ‎(2)________‎ 妻子鼓励 王可心理 ‎(1)________‎ 感到危机 失望不舍 重拾自信 ‎8.小小宣传单,却在王可和妻子的生活中起到了大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联系上下文,品读第⑯段画线句子,说说妻子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觉得王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文用这个人物表达了什么主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共12分)‎ 读书的要诀——会意(2019·安阳模拟)‎ 薛立新 ‎①我国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一文中,有句名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然而,多少年来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有分歧的。“不求甚解”是不是说囫囵吞枣而不求理解?是不是说只读原文而不去看注解?是不是说读书不要去钻牛角尖?后半句的“每有会意”和它又有什么联系呢?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究竟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呢?‎ ‎②著名作家邓拓做了这样的解释: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不求甚解”和“每有会意”是相通的;“不求甚解”正是为了求得更好地“会意”,这实在是善于读书的人的一个要诀。‎ ‎③唐朝诗人杜甫写过谈读书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清代诗人郑板桥也写过谈读书的诗句:“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乍看起来,两者的意思似乎格格不入;其实,两者不过是各自强调一个侧面——杜甫的诗句着重强调博学,郑板桥的诗句着重讲驾驭知识。博学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会意”,对知识“会意”之后才能自如地驾驭知识。两者强调的主旨,都是读书在于“会意”。“会意”,指透彻地理解书的内容,对其中的精华融会贯通,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它们。这就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选好重点书籍,刻苦攻读,求得“会意”。‎ ‎④那么,“会意”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 ‎⑤读书囫囵吞枣,口舌不辨其滋味,胃肠难以吸收其营养。问其收获,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想当然”。“想当然”地读书,就像一个肚子饿了的人走进了饭馆,看到了大盘小碗的美味佳肴,恨不得一口都吞下去。于是粗嚼快咽,虽然从形式上看很快填饱了肚子,但实际上嘴里没有尝到佳肴的味道,肠胃不能很好地吸收美味的营养,甚至还会因消化不良而酿成病症。这种贪多嚼不烂的读书方法,连最起码的“知其然”的学习效果都难以达到。要想“知其然”,需要注意四点。一是防止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一口吃成胖子。二是防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拿到书一目十行地浏览,“大而化之”地了解些大意了事。三是防止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今天读这,明天读那,后天又换别的,没有一门读得扎实。四是一次读过,弃入箱底,仅一知半解,便不再翻读,不再复习。以上这些可以算得上是满足于“想当然”读书的人的通病,是读书“知其然”的障碍。‎ ‎⑥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学必无所蔽而后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必须达到没有迷惑不解的地步才可以。读书不能像推磨似的绕着书页的磨盘转圈,而是要一步步朝知识的山峰攀登,这就要深入了解其“所以然”,而不是停止在“知其然”的阶段。读书追求水落石出、弄个“所以然”的人,才能明白别人不能明白的道理,领会别人没有领会的内容。在日常学习中,即使读到一个重要的词语,也需要提倡这种“探个究竟”的态度。如我们读到书上称老年人“年届花甲”或“耄耋之年”,仅仅知道“花甲”是指六十岁,“耄耋”是高龄,就够了吗?不然!还要追寻这个“所以然”,明白为什么这样称呼。原来,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转移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来指人六十岁了。你看,经过知其“所以然”的探究,学的知识自然就扎实了。‎ ‎⑦郑板桥有诗云:“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读书“会意”,不是光指领会书中原有的旨意,还要求有独立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就是所谓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能总跟在别人的后面走。开始读书要力求深入,融会贯通。读到后来,就要跳出书本的束绊,“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运用之出新。‎ ‎⑧由此可见,创新是读书“会意”的最高标准。‎ ‎(有删改)‎ ‎1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⑤⑥⑦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问题在于我们阅读这些范文的时候,是不是仅仅满足于知道他是怎么写的,没有琢磨一番他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优点是什么。‎ 材料二:有数据显示,超过1 200个亿万富翁都热爱阅读:股神巴菲特每天读500页资料;比尔·盖茨每年读50本书;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3个月读60本书,平均一天半一本书。所以,真正聪明的人,知道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②,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是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③二月十四日也。‎ ‎(节选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寺名,在西湖东北岸。②娥: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③万历丁酉:万历二十五年(1597)。万历,明神宗的年号。‎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 B.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是金陵人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客此 客问元方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语段(一)中“舟中人两三粒”,用“粒”而不用“个”作“人”的量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语段(一)和语段(二)同写西湖,在写景上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18·信阳一模)‎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首联用“________”“________”这些充满感情色彩的词语,表现诗人长期遭贬、被朝廷冷落的坎坷遭遇,表现无限的辛酸和愤懑。(2分)‎ ‎20.自选角度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越努力,越幸福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农夫养了一条狗,这条狗过去常坐在路边等着车辆前来。一旦有车辆经过,它就会跑上马路,狂吠着试图超过汽车。一天,一个邻居问这个农夫:“你认为你的狗能追上一辆小汽车吗?”农夫回答说:“狗能不能追上汽车并没有困扰我,我烦恼的是即使它能超过一辆汽车,又有什么用呢?”‎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第五单元测试卷 ‎1.B 【点拨】A项,chuànɡ/chuànɡ,mái/mái,pú/pū;B项,kuānɡ/kuànɡ,huàn/juàn,mò/hēi;C项,lù/lù,zhé/shé,shě/shě;D项,zhì/dài,ɡài/ɡài,nuò/rú。 2.A 【点拨】B项,券—倦;C项,缈—渺,已—以;D项,肓—盲。 3.(1)雪拥蓝关马不前 (2)朝晖夕阴 (3)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4.(1)故事情节:孙悟空向菩提祖师学艺,悟得祖师敲他三下的暗示,半夜跪在祖师榻前求学长生之道;后来祖师传他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的口诀,他自悟自修,学成之后返回花果山。“极真之理”示例:求学之道,名师引路不可少,个人领悟和勤学更重要。(2)故事情节: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成美丽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接近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了。“极真之理”示例:坏人无论如何伪装,最终都会被识破,并得到应有的惩罚。 5.(1)将“管理信息的独立”改为“独立管理信息的”。 (2)示例:可能也会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危险 6.(1)示例:材料一:①2018年年底教育部等部门下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②国家下决心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材料二:①培养创新精神,可以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提高个人素质。②中小学生繁重的学业负担,摧残身心健康,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2)画面内容:在题为“松松绑”的漫画正中间,一名男孩被写有“外语补习”“电脑培训”“数学补课”等培训的条子束缚不得动弹,脸上充满无奈和痛苦,脚下堆放着篮球、乒乓球拍等体育用品。寓意:中小学生被过重的课业负担束缚,寸步难行,身心健康堪忧。(语句通顺,回答两条即可) 7.(1)感到满足(知足) (2)应聘被拒(应聘失败) 8.宣传单是催化剂。没有宣传单,王可和妻子还沉醉在自我满足的生活状态中,虽然也有危机感,却没有化危机为动力。宣传单的出现,让王可和妻子意识到智能时代已到来,不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 9.看来丈夫以前想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不应该再犹豫学还是不学,也不再考虑学费贵不贵了,应该用实际行动支持丈夫。 10.王可是一个工作上努力上进,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主题:智能时代来临,即使是很优秀的人,如果固步自封,也会落后于时代。所以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11.①引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名言,指出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有分歧的,引出议论的话题。②用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引起下文。 12.首先引用杜甫和郑板桥所写关于谈读书的诗句;然后将二者关于读书的侧重点进行比较,一个强调“博学”,一个强调“驾驭知识”,但都强调读书在于“会意”;最后解释“会意”的含义,并指出读书要根据爱好,选好书籍刻苦攻读,求得“会意”。 13.不能调换。第⑤段写“会意”要知其然;第⑥段写“会意”要知其所以然;第⑦段写了“会意”要创新。三个段落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本文的观点,所以不能调换。 14.材料一。因为材料一引用鲁迅的话,论述的是人们在读范文时贵在知其所以然,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优点是什么,与第⑥段的观点相符。 15.A 【点拨】A项,全;B项,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C项,判断动词/这;D项,客居/客人。 16.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书童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17.运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写出特定环境下人物的大小、状貌,创造出人与自然合一的美好境界。 18.①语段(一)写的是雪后的西湖,语段(二)写的是春天的西湖;②语段(一)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来写景,语段(二)采用生动的比喻来写景,如“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19.凄凉地 弃置身 20.这两句运用典故,借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对政治改革中被贬故友们的怀念;借用“烂柯人”的典故,抒发了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恍如隔世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