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 MB
  • 2022-04-02 发布

2020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试卷等

  • 5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做家务教学内容:做家务。(教材第32、33页)教学目标: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掌握2的乘法口诀。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具学具:课件、小棒。教学过程: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现在跟老师做一个对口令的练习,好吗?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5的乘法口诀。师:谁能说说“二五一十”这句口诀是怎样得来的?能写出哪几道算式?学生回忆后回答。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在家帮助家长做过家务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做家务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口令复习5的乘法口诀,加深学生对口诀含义的理解,同时为继续学习乘法口诀做准备。】1.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师:你们摆过筷子吗?拿出我们的学具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并完成表格。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表格。学生自己摆筷子,填写表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汇报表格填写情况。师:结合自己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1双筷子有2根,所以每增加1双筷子其实就是增加了2根。·从表格中我们能看出,筷子的根数是连续加2。……【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学具的实际操作,探索筷子的“双”数与筷子的“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把探索的结果填入表格中,为编制2的乘法口诀做准备。】2.编口诀。师:如果我们摆1双筷子,用乘法算式怎么表示?能结合5的乘法口诀编出口诀吗?生:1双筷子就是1个2,乘法算式是1×2=2,口诀应该是“一二得二”。师:你是怎么想到“一二得二”呢? 生:1×5=5的口诀是“一五得五”,那么我想1×2=2的口诀就应该是“一二得二”。师:说得不错,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工合作,继续写出有关2的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口诀。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写乘法算式,编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汇报交流,共同总结2的乘法口诀。3.记口诀。师:想一想,怎样记住2的乘法口诀呢?生1: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总比前一句多2。生2:知道了“二五一十”,再加一个2,就知道了“二六十二”。【设计意图: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可以尝试自己编出2的乘法口诀,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通过交流记忆口诀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探索方法的多样化,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师:同学们学会了2的乘法口诀,谁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同学们面前展示一下呢?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强化记忆效果。教学反思: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了亲切、自然、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2.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能力。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来历生活中,人们常常把那些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不考虑后果如何,执意去做的情形,都称之为:“不管三七二十一”。“三七二十一”不过是一句乘法口诀,人们为什么偏用这句,而不用“三六十八”或其他口诀呢?原来,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战国时,苏秦来到了齐国都城临淄(zī),见到了齐宣王,对他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谈到齐国的兵力不足时,苏秦说:“临淄有七万户人家。我计算了一下,每户按三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抗秦的兵源,用不着再去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苏秦的这个算法合适吗?显然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全城不可能达到每户都出三个男子当兵,因为这里面有的家里人口不全,有的家里只有女孩没有男孩或女孩多男孩少,即使男子也不一定都能从军,因为还有老、幼、病、残在内。这样来算,在临淄征兵二十一万仅仅是纸上谈兵而已。 从此,人们就把“不管三七二十一”作为讥喻的贬义词来相传,当作不问是非情由,不分青红皂白,蛮干、愣头青的同义俗语而应用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了。小朋友们,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不能像苏秦那样做事随随便便。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应该先考虑清楚,弄个明白,看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千万不要闹出笑话哦!朝三暮四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在他家养了一大批的猴子,大家都叫他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了解他的话,因此,他更加的疼爱这些能通人语的小动物,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但他怕猴子们不高兴,就先和猴子们商量,他说:“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猴子们听说他们的食粮减少,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表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狙公看了,马上就改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食粮已经增加了,都高兴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闹了。以后的人就从这则寓言中狙公所说的话,加以引申,凡是见到有人反复不定,刚才说过的话不算数;或是做事的时候常变更,刚决定的事情,不一会儿又改变了,我们就说他是“朝三暮四”。 第四、五单元过关检测卷一、填一填。(第4题6分,第5题8分,第6题6分,其余每空1分,共36分)1.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三四(   )   二(   )十八    四(   )二十八(   )四十五(   )三十五(   )二十七2.(1)两个乘数都是4,积是(   );2个4相加的和是(   )。(2)2和5相加,和是(   );2和5相乘,积是(   )。3.在里填上“>”“<”或“=”。2×55+2    2+22×2     2×63×46-604×390-6834+2644.按规律填一填。 5.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12      6×=18      5×=40×=30×=25×=14二、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1.表示3个9相加的乘法算式是(  )。①3+9        ②9+9+9        ③9×32.积是12的算式是(  )。①2×7②6+6③3×43.对折后能重合的是(  )。①②③ 4.把3+3+3+3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①3×4②3×3③3×55.用下面的小棒和硬纸板做陀螺,哪张硬纸板做成的陀螺转得最稳?(  )三、请给宝宝们穿上裙子、戴上帽子。(连一连。10分)四、下面哪些图形通过一次对折即可从折痕处用剪刀剪出来?在下面的(  )里画“√”。(8分)五、看图列式计算。(每题3分,共12分)1. =(  )2.=(  )3.    =(  )4.    =(  )六、解决问题。(每题12分,共24分)1.“蓝精灵商店”部分商品价格如下。(1)乐乐买5个文具盒花了多少钱?(2)亮亮带了20元钱,他想买3块蛋糕。钱够吗?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2.欢欢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去游乐园。(1)他们买成人票花了多少钱?(2)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 答案一、1.十二 九 七 五八 七 三九2.(1)16 8 (2)7 103.> = = = < <4.9 12 18 21  30 20 15 1028 20 16 125.2 9 3 6 9 2 6 34 6 6 4 3 8 8 36.4 3 8 5 6 5 5 2 7二、1.③ 2.③ 3.② 4.① 5.③三、四、(√) (√) ( ) (√)五、1.5×6=30(个) 2.4×5=20(人)3.5+3=8(个) 4.6×4=24(个)六、1.(1)5×5=25(元)(2)3×6=18(元) 20>18 钱够(3)(答案不唯一)买5只玩具熊需要多少钱?5×8=40(元) 2.(1)4×5=20(元) (2)20+3=23(元)第五单元跟踪检测卷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4分)1.乘法口诀中,三七(   ),如果减去1个7就是(   ),所以二七(   );如果加上1个7就是(   ),所以四七(     )。2.看图填一填。3.找规律,填一填。小青蛙1步跳3格,3步跳(  )格,4步跳(  )格,(  )步跳18格。5.把口诀补充完整。 (   )六十二   (   )三十五   四八(   )(   )五二十   (   )二十四   二九(   )二、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1.3个5相加的和是8。(  )2.5的乘法口诀里,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5。(  )3.4乘3与2乘6的积相同,用的乘法口诀也相同。(  )4.积是12,乘数一定是6和2。(  )5.3×3和3+3的意义相同。(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1.4个3相加,计算时可列算式是(  )。①4+3      ②4×3      ③4+4+42.积是18的算式是(  )。①10+8②20-2③3×63.4×☆=16,☆是(  )。①4②3③24.下面不能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的是(  )。①5+3②2+2+2+2③4+4+45.小渔船,真好看,小旗挂了有3串。选一选,不能表示3个5的是(  )。③3+3+3+3+3②5+5+5③3×5④5×3四、计算挑战。(共31分)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题1分,共16分)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每题1分,共6分)(  )×5=15(  )×4=16 6×(  )=18(  )×8=24 9×(  )=36 (  )×7=353.在里填上“+”“-”“×”“>”“<”或“=”。(每题1分,共9分)65=30  53=15   5×5403×35  2×54×3   2×44+47×34×5  5×68×4   5+55×3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每题6分,共30分)1.我爱古诗。这首古诗一共有多少个字?2.每个小朋友都捡了8个废塑料袋,一共捡了多少个废塑料袋?3.6顶帐篷最多可以住多少人? 4.购物。(1)买5副手套要花多少元?(2)丽丽带了20元,想买4双袜子,够吗?5.逛商场。 (1)买8根跳绳需要多少元?(2)算式6×2=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3)小明买3辆玩具汽车送给好朋友,他付了30元,应找回多少元? 答案一、1.二十一 14 十四 28 二十八2.6 4 9 63.(1)18 21 24 (2)20 16 124.9 12 65.二 五七 三十二 四 四六(或三八) 十八二、1.× 2.√ 3.×4.× 【点拨】乘数还可以是3和4。5.×三、1.② 2.③ 3.① 4.① 5.①四、1.16 12 30 28  25 27 32 1016 35 12 24  6 12 14 62.3 4 3 3 4 53.× × < > < = > <<五、1.4×5=20(个)答:这首古诗一共有20个字。2.3×8=24(个)答:一共捡了24个废塑料袋。3.4×6=24(人)答:6顶帐篷最多可以住24人。4.(1)7×5=35(元) 或5×7=35(元)答:买5副手套要花35元。(2)4×6=24(元)或6×4=24(元) 24>20答:不够。5.(1)8×2=16(元)答:买8根跳绳需要16元。(2)买2个文具盒需要多少元?或买6根跳绳需要多少元?(3)3×9=27(元)30-27=3(元)答:应找回3元。筷子的来历古时候,并没有筷子。筷子是到了商朝才有的。商朝的纣王,是个出名的昏君。他整天花天酒地,脾气又不好,动不动就要杀人。他吃饭时,菜烫一点,汤冷一点,厨子就没得命了。就为这个,他杀了不晓得多少厨子,就连妲己也提心吊胆,每次吃饭时,总要先尝一尝再给纣王吃。 有一次,桌上有一道纣王喜欢吃的菜,姐己吃了一口,太烫了,正想换,纣王已经到了。姐己急中生智,临时想了一个办法,从头上拔下二根金钗,用它夹了菜递给纣王吃。这一夹一递,菜就不太烫了,纣王吃了蛮高兴,妲己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就叫人用金子做了两根短棒,专供自己和纣王吃饭吃菜用。那时不叫筷子,叫“箸”。这事传到大臣耳朵里,也就跟着学,可用金子做太贵,就改用银子做。慢慢地这事又传到了民间,老百姓哪里用得起金的,银的?便又改用竹子做了。竹子做的既不容易断,又不容易烂,人人用得起。后来,大家嫌这个“箸”字不好听,东西“蛀”了还好得了,不吉利,就叫“快”吧。又因是竹子做的,就在“快”字上加个“竹”字头,成了“筷”。筷子的来历古时候,并没有筷子。筷子是到了商朝才有的。商朝的纣王,是个出名的昏君。他整天花天酒地,脾气又不好,动不动就要杀人。他吃饭时,菜烫一点,汤冷一点,厨子就没得命了。就为这个,他杀了不晓得多少厨子,就连妲己也提心吊胆,每次吃饭时,总要先尝一尝再给纣王吃。有一次,桌上有一道纣王喜欢吃的菜,姐己吃了一口,太烫了,正想换,纣王已经到了。姐己急中生智,临时想了一个办法,从头上拔下二根金钗,用它夹了菜递给纣王吃。这一夹一递,菜就不太烫了,纣王吃了蛮高兴,妲己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就叫人用金子做了两根短棒,专供自己和纣王吃饭吃菜用。那时不叫筷子,叫“箸” 。这事传到大臣耳朵里,也就跟着学,可用金子做太贵,就改用银子做。慢慢地这事又传到了民间,老百姓哪里用得起金的,银的?便又改用竹子做了。竹子做的既不容易断,又不容易烂,人人用得起。后来,大家嫌这个“箸”字不好听,东西“蛀”了还好得了,不吉利,就叫“快”吧。又因是竹子做的,就在“快”字上加个“竹”字头,成了“筷”。三人成虎的故事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象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五指兄弟五指兄弟一直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直到有一天,五指兄弟坐在一起讨论自己的作用时,争辩了起来,谁都说自己的作用最大。大拇指首先发言: “我的功劳最大了,干什么都少不了我。攥、捏、握、捻、弹、揪……那样离得开我呢?”“你干什么事怎么可能少得了我?” 食指并不示弱,“虽然我不像你那样能吃苦受累,但是我的工作比你复杂得多!要是从洞里拿出来个东西,哪能少了我呢?我的功劳才是最大的!”“没有我就算你把东西抠了出来,你能拿起来吗?”大拇指气得满“指”通红,高声嚷道。“你缺我行吗?行吗?”食指也生气地喊起来。 一个傲慢的声音响起,压倒了大拇指和食指的争执“没有我,你们能把东西拿得更平稳吗?”大家顺着声音找去,哦!原来是个头修长的中指。 小指和无名指惭愧地低下了头。小指悄声说:“我们两个的作用没有你们大,我们两个好没有用呀!”说罢伤心地哀哀哭了起来。无名指也跟着抹起了眼泪,抽泣起来。刚才争论的场面安静了下来,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面有愧色,不要意思的低下头。纷纷安慰起小指和无名指“大家都有自己的作用,但是谁也离不开谁呀!”“是呀,是呀,!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是完整的手家族!”“我们每个都是手家族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此以后,五指兄弟互相帮助,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 周测培优卷62~5的乘法口诀的计算能力检测卷一、我会填。(6题8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1.三(  )十五   四(  )三十六   五(  )三十五(  )二十八(    )四十(    )十四2.6×4表示(  )个(  )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      ),也可以表示(  )个(  )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     )。3.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读作(       )。4.5.4乘5是(  ),如果再加上3是(  )。 6.二、我会辨。(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空3分,共9分) 三、我会计算。(共40分)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题1分,共12分)9×3=  3×4=4×6=   8×2=7-5=5×9=2×9=5×7=2×6=5×5=3+2=4×9=2.好朋友。(连一连)(每题4分,共8分)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每题10分,共20分)四、我会应用。(1题11分,2题14分,共25分)1.一共有多少只鸭子?2.手工课上,缝1个沙包要用6块布,缝4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缝5个沙包准备28块布够吗? 答案一、1.五 九 七 四七 五八 二七2.6 4 4+4+4+4+4+4 4 66+6+6+63.3×4=12 3乘4等于124.30 95.20 236.2 9  9 2  3 6  6 34 6  6 4  3 8  8 3二、× × √三、1.27 12 24 16 2 45 18 35 12 25 5 36 2.3.(1)5 5 2 2 6(最后两空答案不唯一)(2)5 4 2 2 2(最后两空答案不唯一)四、1.5×6=30(只)或6×5=30(只)答:一共有30只鸭子。2.6×4=24(块)或4×6=24(块)6×5=30(块)或5×6=30(块)30>28答:缝4个沙包要用24块布。缝5个沙包准备28块布不够。周测培优卷72~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能力检测卷 一、我会填。(每空2分,共34分)1.2.每个笼子里有(  )只小鸟,有(  )个笼子。一共有(  )只小鸟,列式计算是(     )。3.1朵梅花有5片花瓣,3朵梅花有(  )片花瓣,(  )朵梅花有30片花瓣。4.用口诀“三六十八”写出的两道乘法算式是(      )和(      )。5.一座楼有9层,每层高3米,这座楼高(  )米。6.一只手有(  )根手指,四双手有(  )根手指。二、我会辨。(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6分)1.2个3相加的和与3个2相加的和相等。(  )2.5×3=15,读作5乘3等于15。(  )3.4×3可以用口诀四三十二计算。(  )三、我会算。(每题1分,共12分)3×7=9×2= 7×5=  3+3= 5×4=5×3=9×3=3×4=6×5=4×4=9-3=8+9=四、看图列式计算。(每题4分,共8分)五、我会应用。(2题8分,4题18分,其余每题7分,共40分)1.兰兰家客厅的地砖,横着看每行是6块,竖着看每列是5块。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2.他们一共投中多少个球?3.小明从第一棵树走到第5棵树,一共走了多少米? 4.书店有3种价钱的笔记本。(1)买4本3元的笔记本要花多少元?(2)买1本5元的笔记本和3本6元的笔记本,一共要花多少元?(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答案一、1.5 10 20  6 12 242.4 3 123×4=12(只)或4×3=12(只)3.15 64.3×6=18 6×3=185.276.5 40二、1.√ 2.√ 3.×三、21 18 35 6 20 15 27 12 30 16 6 17四、1.16 4×4=16(个)2.32 8×4=32(个)五、1.5×6=30(块)或6×5=30(块)答:一共铺了30块地砖。2.3×6=18(个)或6×3=18(个)18+2=20(个)答:他们一共投中20个球。3.5×4=20(米)或4×5=20(米)答:一共走了20米。4.(1)4×3=12(元)或3×4=12(元)答:买4本3元的笔记本要花12元。 (2)3×6=18(元)或6×3=18(元)18+5=23(元)答:一共要花23元。(3)(答案不唯一)买6本5元的笔记本要花多少元?6×5=30(元)或5×6=30(元)答:买6本5元的笔记本要花30元。回家路上教学内容:回家路上。(教材第40、41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重点难点:重点: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放学回家, 你们注意过自己回家路上的情境吗?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你瞧,老师把动物学校放学路上的情境给拍下来了。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情境图。师: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有5只。·地上有2组花,每组有5朵。·桥上有2组小狐狸,每组有6只。·有6组小猴子,每组有2只。……师: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许多数学信息。【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回家路上”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汇报每个小组的问题,让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各自发现的问题,在同组内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梳理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朵花?2×5=10(朵)·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5=15(只)·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4×4=16(只)……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如:“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重点引导学生弄清船上的小猫有4排,每排有4只,所以是4+4+4+4=16(只);也可以理解成4个4,用乘法计算:4×4=16(只)。2.说一说:算式2×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师:谁能告诉老师算式“2×6=12”可以解决这幅图中的哪些问题呢?生1:每组有2只猴子,6组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可以用这道算式解决。生2:桥上每队有6只小狐狸,2队一共有多少只小狐狸?可以用这道算式解决。……只要学生说得合情合理就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设计意图:在学生弄懂图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根据画面信息提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进步了?教学反思: 1.这是一节综合运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课。通过小动物放学回家的情境提供了很多数学信息,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时,往往把相关的条件省略。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重组情境中的相关信息,建立已知与未知相应联系的过程。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数学问题包括已知条件和问题这两个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习惯。课间活动教学内容:课间活动。(教材第34、3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道乘法算式可以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2.初步接触乘加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重点难点:重点:会运用2和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师:课间活动时操场上真热闹!老师拍了一张照片给大家,说说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情境图。学生可能会说:·操场上有两组同学在拔河,每组5人。·操场的四个角上各有5棵树。·操场两边分别升起了5面旗子。·操场上还有3组同学在打乒乓球,每组2人。……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设计意图:学生熟悉的课间活动场景把学生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1.说一说:5×2能解决操场上的什么问题?师:同学们在发现这么多的数学信息之后,能说说5×2这个乘法算式可以解决操场上的哪些问题吗?生1:可以表示操场两边一共有多少面红旗。生2:也可以表示有多少名同学在拔河。2.说一说,算一算。师:这是其中的一部分,你能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打乒乓球图。生:我知道了图中有3组同学在打乒乓球,每组有2人。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在打乒乓球?”的问题。2×3=6(人),有6人在打乒乓球。师:思路很清晰,说得很完整。下面的这幅图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套圈图。生:图中有3组同学在做套圈的游戏,每组有5人。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可以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在做套圈游戏。列式是5×3=15(人)。师:回答得真好!3.一共有多少盆花?师:操场上除了有同学们在玩耍,还有彩旗、大树和鲜花呢!在图中找一找,哪里摆着花?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主题图。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哪里有花。生1:最下面有2组花,每组有5盆;最上面也有2组,但是一组是5盆,另一组是3盆。生2:是啊,图中的鲜花有3组是每组5盆的,还有1组有3盆。师:那该怎么计算一共有多少盆花呢?生1:用连加计算,5+5+5+3=18(盆)。生2:我们可以先计算出3组都是5盆的有多少盆,5×3=15(盆);再加上另一组的3盆,15+3=18(盆)。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第二种方法,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进行启发引导;如果出现了,教师就予以表扬鼓励。可以引导学生写出综合的乘加算式,明确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师:从图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答?生:一共有多少棵树?5×4=20(棵)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充分的交流。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点评、鼓励。【设计意图:个性化见解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互相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思路的意识和能力。】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你的课间活动中找一找,有没有能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收集起来,下一节课我们一起交流。教学反思:1.让学生结合图来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的运算顺序。这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在主动的、相互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主线,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资源,体现在不断的体验中形成能力,在多元化的评价中共同提高。数松果教学内容: 数松果。(教材第30、31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难点:学会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教具学具:课件、圆片、5的乘法口诀卡片。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松鼠喜欢吃什么吗?师:小松鼠喜欢吃松果,所以经常采集很多的松果。你瞧,小松鼠们正在忙着收集采到的松果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生1:两只小松鼠在数采集了多少个松果。生2:它们是5个5个地数的。【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卡通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感知5个5个地数,为编制5的乘法口诀奠定基础。】1.数一数,填一填。师:是啊,这些松果有多少个呢?1堆有几个松果?2堆呢?… 让我们边数边整理数据填在表格中吧。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表格。学生汇报,教师填写,师生共同完成表格。2.算一算,说一说。师:这些松果,小松鼠是几个摆成了1堆?生:5个。师:好。请同学们拿出5个小圆片摆好,表示1堆有5个松果。我们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乘法算式应该是1×5=5。师:现在我们继续摆圆片,表示出2堆松果的数量,然后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生:2×5=10。师:一直这样摆下去,直到摆好9堆,你能用乘法算式依次表示出来吗?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摆好小圆片,做好记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摆小圆片活动,并把相应的乘法算式记录下来。组织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应的乘法算式。师:看着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生: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师:你能记住这些算式吗?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小组里商量一下,看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算式和得数。学生讨论。生1:多读几遍就记住了。 生2:想着图记。1排有5个,2排就有10个……生3:记住1个5是5,2个5就是10……师补充:这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记的。生4:记住每个乘法算式中都有乘数5,积一个比一个大5,就好记了。生5:用口诀来记方便。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五九四十五。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铅笔盒上有。师:利用口诀顺口、方便。1个5是5,为了记起来顺口,编成口诀是“一五得五”。你们能编出下面的乘法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看图数一数有几个5,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组织汇报,教师将相应的口诀卡片贴在黑板上。师:刚才我们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是谁编出来的?(我们自己!)你们真棒!大家编的口诀中还有很多对我们有帮助的规律,你们愿意把它们找出来吗?生1:我们组发现上下两句口诀之间的积都相差5。生2:口诀都是四五个字,这样顺口、好记。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有道理,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来记住这些口诀。5的口诀有几句?如果记住“五五二十五”,忘记“ 四五”是多少怎么办?谁能教教老师?如果忘记“五六”是多少呢?生:“五五二十五”,那么“四五”比“五五”少1排,就是少1个5,25减5是20,所以“四五二十”。同样道理,“五六”就是比“五五”多1个5,25加5就是30,所以“五六三十”。师:说得非常棒,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帮助我们记住口诀。说说你是怎样记住5的乘法口诀的。学生可能会说:·只要记住“五六三十”,再加1个5,就是“五七三十五”了。·口诀的最后一个字不是五就是十。……【设计意图:乘法口诀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用处非常广泛,所以必须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为以后的计算打好基础。】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能把5的乘法口诀背下来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背一背。教学反思:1.数学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充分运用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他人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2.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虽然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乘法口诀,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对5的乘法口诀甚至是脱口而出,所以教师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 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和运用,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小熊请客教学内容:小熊请客。(教材第38、39页)教学目标:1.结合“小熊请客”的具体情境,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掌握4的乘法口诀。难点: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吃过冰糖葫芦吗?那你们应该知道冰糖葫芦就是用红果穿起来制作而成的。瞧!小熊为了请朋友们吃冰糖葫芦,正在穿红果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情境图。师:小熊把几个红果穿成一串?生:4个。 师:那2串有几个红果?3串呢?……你能完成下面的表格吗?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图表。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后,组织交流汇报。【设计意图:在“小熊请客”穿红果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得出1个4是4,2个4是8……并把这些结果整理后填入表格中,为编制4的乘法口诀做好了准备。】1.编口诀。师:我们之前学习过5、2和3的乘法口诀,都是同学们根据乘法算式自己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到的,今天我们仍然自己试试编写4的乘法口诀,大家有信心吗?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编写4的乘法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师生共同得出4的乘法口诀。2.记口诀。师:你觉得哪句乘法口诀不太好记呢?请同学们帮你想个好办法吧!学生可能会说:·我觉得“四七二十八”不太好记。·你看,三七二十一,再加上1个7就是28,所以四七二十八。·我这样想:二七十四,4个7就是比2个7再多2个7,所以就是14+14=28,这样就是四七二十八了。……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编制乘法口诀的经历,所以学生可以完成编制4的乘法口诀,但是重点是如何熟记乘法口诀,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有困难的、不好记的一句口诀,并请同学说说自己记住这句口诀的经验、小窍门,这样既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又能促使学生自己对学习的优化。】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k|教学反思:1.创设“小熊请客”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穿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的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穿的串数与所需的红果个数的对应关系,并把得到的结果填入表格内,为编制4的乘法口诀做准备。2.编制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既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需要几个轮子教学内容:需要几个轮子。(教材第36、37页)教学目标:1.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2.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重点难点:重点:掌握3的乘法口诀。 难点: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教具学具:课件、图片、小棒。教学过程:师:你们喜欢做手工吗?瞧,淘气在做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师:淘气制作的三轮车,一辆车需要几个轮子?两辆车呢?【设计意图:新课一开始就由学生喜欢的小制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1.用圆片摆一摆,填一填。师:现在请同桌两人分工合作,用圆片代替三轮车的轮子摆一摆,完成下面的表格;也可以用小棒摆成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中的三根小棒就是一辆三轮车需要的轮子,然后完成表格。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摆、填表格;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设计意图:创设“需要几个轮子”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三轮车的数量与所需轮子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把探索的结果填入表格内,为编制3的乘法口诀做准备】2.编口诀。师:现在结合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及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出3的乘法口诀吗?我们来试一试。1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 生:1×3=3,口诀应该是“一三得三”。师:很好!就这样,那么2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3辆……9辆呢?大家依次写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编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3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列出的乘法算式,结合之前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编制口诀,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3.记口诀。师:想一想,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学生可能会说:·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比前一句的结果多3。·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一”。知道了三七二十一,我就知道三六十八了。·我是想之前学过的“三五十五”,那么就有“三四十二”“三六十八”。……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师:今天你有什么感受呢?有哪些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教学反思:1.学生学习2和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能够增强他们学习3的乘法口诀的自主性与自信心。日常生活中的数数,5个5个地数或2个2 个地数是常见的,而3个3个地数数比较少,所以学生对3的乘法口诀比较陌生,因此要特别强调如何记住3的乘法口诀。2.探索记忆口诀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化,而且有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和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的知识是通过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获得深化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