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7 KB
- 2021-11-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妈妈睡了》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妈妈睡了》是一篇写人的短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休时的所见所感,用生动细腻的文字描述了睡梦中的妈妈是美丽、温柔、劳累的,表达了母子之爱。全文注音并配以插图,有助于学生识字、朗读、积累语言及体会亲情的温暖。
1.识写生字。
课文有12个生字要求会认读,1个多音字“发”要求读准,8个生字要求会书写。其中“哄、先、闭、发”4个字既要求认读,也要求书写。
认读“哄、润、吸、粘、汗、额”,宜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归类识记。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再发现结构相同,最后宜让学生用说说“声旁”和“形旁”的方法来加强理解与识记。如“粘”,是由“米”和“占”组成,“米”是形旁,表义,“占”是声旁,表音,意思是用胶水或糨糊等把一种东西胶合在另一种东西上,在课文中指汗水把头发粘在额头上。
认读“先、闭、紧、等、沙”,宜根据会意字的特点来归类识记。如“先”,上部是一只脚,下部是一个人,跑到人家的前头去,就是“先”。如“闭”,中间的“才”是用来闭门的东西,表示“关门”。理解“先、闭、紧”宜采用“找反义词”的方法,如:师说“先”,生答“后”;师说“紧”,生答“松”。“等”的理解宜结合生活实际,师问:生活中,你在哪里等过谁?谁又在哪里等过你呢?“沙”宜通过辨析“沙”与“沙沙”的不同,认识一种事物与一种声音,并通过“拆合法”记一记“沙”的字形。
认读“发、乏”,它们是一组音近字,宜通过读一读、辨一辨的方法来识记。“发”是多音字,宜“据词定音”。“乏”字的理解,宜采用“意义识记法”,在课文中找一找“乏”的近义词“累”,“累了、乏了”两个近义词结合起来认读。
“哄、先、闭、脸、事、沉、发、窗”是要书写的生字。其中“哄、脸、沉”属左窄右宽的字,学生已基本掌握书写要领。“闭”字“门字框”的书写要领需提示:“门字框”站得稳,左边短右边长。“事”的横画较多,且间距基本一样,其中一笔和六笔“横”的长短要有变化,一笔的“横”略长。“发”的笔顺要提示,二笔“撇”和四笔“捺”都要写得舒展,同时三笔“横撇”要内收。“窗”的“穴宝盖”要盖住下面的“囱”,“囱”里面是“长点”,且要出头。教师需要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
2.朗读课文。
在识字的基础上,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朗读课文。这篇课文的语言如诗一般清新,以短小的句子为单位,读起来节奏感、情境感、画面感强。朗读重点指导:指导读好长句子;读好带有程度副词的句子;全文朗读语气语调语速的把握。
读好长句子“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宜采用学生尝试练读的方式,通过“读一读、比一比”,学习根据句子的意思正确停顿,积累朗读经验。读好带有程度副词的句子,宜采用“比较朗读”的方法,体会“真”和“好”的表达作用。朗读时注意重音的把握。对于全文朗读语气语调语速的把握,宜通过教师的范读呈现“安静、温馨”的氛围,教师宜用“平直调”朗读,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语速整体宜慢,节奏舒缓。学生通过倾听去感悟朗读的技巧:淡入、想象、进入情境。这些技巧的概念无需明确,但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让学生去感受。如文章的开头第一句“妈妈睡了。”应读得轻一些、慢一些(即“淡入”);如“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一段,要边读边想象妈妈美丽的模样(即“想象”)。
3.迁移运用。
首先是积累短语。《妈妈睡了》第2自然段中有描写妈妈外貌的短语,如“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等,需引导学生积累运用。书后的练习题可以采用“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的方式引导学生拓展。教师宜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积累。
其次是运用短语。在积累短语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段的表达训练,即模仿课文中第2-4自然段的写法,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当然这需要提前布置学生观察妈妈睡觉时的样子。这样的说话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句积累,又增强了学生对亲情的感悟。为了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也可以拓宽说话的范围,如观察宝宝、小动物睡觉时的图片来进行说话练习。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哄、先”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
2.能学会书写汉字“哄、先、闭、脸、事、沉、发、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借助课文阅读,丰富语言积累,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感悟亲情的美好。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字, 会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母爱, 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母爱, 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归类认读,理解词意
1.认读“哄”。
(1)出示“哄”:谁能根据拼音读一读这个字?“哄”可以拆成哪两个字?
要点:“哄”是一个形声字,“口”是形旁,表义;“共”是声旁,表音。
(2)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你的爸爸妈妈怎么哄你睡觉的?什么时候,谁会怎么哄你?
提示:“哄”的意思要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它的另两种读音暂不讲。
2.认读“润、吸、粘、汗、额”。
(1)你认识哪个字?请领着大家读一读。
(2)谁能用这个字组一个词?
(3)你发现这组字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
(4)你能正确地说出这些字的“形旁”和“声旁”吗?
要点:这组字都是左右结构。说形旁和声旁时,宜用这样的句式:如“润”,“润”是由“氵”和“闰”组成,“氵”是形旁,表示意思,“闰”是声旁,表示读音。师补充:“氵”表示水能滋润物体,本义为滋润。
3.认读“先、闭、紧、等、沙”。
(1)出示“先”的古文字,上部是什么?下部是什么?猜猜是这里的哪个字?
要点:上部是一只脚,下部是一个人,跑到人家的前头去,就是“先”。
(2)依次出示,引导观察,学生猜字,认读“闭、紧、等、沙”。
(3)熟读并组词。
要点:“沙”与“沙沙”要引导区分意思的不同,“沙”表示一种事物,“沙沙”表示一种声音。“等”的理解要借助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运用。可以提问:你在哪里等过谁?谁又在那里等过你呢?
(4)游戏:你能快速地说出这些字的反义词吗?
举例:“先”——“后”;“闭”——“张、开、睁”;“紧”——“松”。
4.认读“发、乏”。
(1)出示:读一读,读音有什么不一样?
要点:这是一组“音近字”。“发”的读音要“据词定音”,读“fà”时,大多指“头发”。
(2)“乏”认识吗?是什么意思呢?答案就藏在课文中,快去找一找吧!你会用相同的方法找到“沉”的意思吗?
要点:“乏”的近义词是“累”,“乏了”就是“累了”。“沉”是“睡得好熟,好香”。
板块二 朗读课文,正确连贯
1.教读长句子。
出示“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这个句子比较长,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听听谁读得最好?
要点:重点指导两个“的”字短语在一个句子中的读法。停顿建议: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2.朗读带有程度副词的句子。
(1)比较朗读。
①出示三句话:“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睡梦中的妈妈好累。”谁来读一读?
②出示三句话:“睡梦中的妈妈是美丽的。睡梦中的妈妈是温柔的。睡梦中的妈妈是累的。”谁再来读一读,听一听,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组句子?
要点:都是写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美丽的、温柔的、累的。体会“真”和“好”的表达作用。朗读时注意重音的把握。
(2)找一找,像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吗?
要点:“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妈妈的呼吸那么沉。”出示并指导朗读。
3.全文朗读语气语调语速的把握。
(1)教师范读。
(2)学生评价:说说老师读的好在哪里?
要点:学生的评价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来说,如:老师哪里读得慢,哪里读得轻,哪里让你仿佛看到了妈妈的样子。
(3)学生赛读,教师指导。
要点:教师要从学生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去评价,相机渗透朗读技巧。
(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妈妈睡了。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怎么熟,怎么香呢?生读。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怎样美丽呢?
“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怎样温柔呢?
“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怎样累呢?
要点:教师的引读让学生人情入境。
板块三 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1.记一记。
出示“的”字短语,读一读,背一背。
2.说一说。
你平时留心观察过妈妈的眼睛、眉毛、头发吗?能用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样子吗?出示课后练习题,看谁说得多。
明亮的眼睛 水汪汪的眼睛 ( )的眼睛
乌黑的头发 波浪似的头发 ( )的头发
提示:用词要准确,宜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样子、颜色等方面去观察、描述。可拓展一个练习:弯弯的眉毛 浓浓的眉毛 ( )的眉毛
3.练一练。
(1)你能用上面的短语,模仿课文的第2自然段,说说你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吗?
(2)学生填空: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闭上了,紧紧地闭着; 也在睡觉,睡在妈妈 。
提示:这项练习重在训练学生运用“的”字短语来描写人物的外貌。
(3)你家人睡觉时还是怎样的呢?是温柔的?是慈祥的?还是安静的?选择一方面,自由地说一说。
举例:睡梦中的奶奶好安静。忙碌的双手似乎也睡着了,一动也不动。她的呼吸声轻轻的,嘴巴微微地张着,好像还在给我唱着催眠的歌谣……
板块四 观察比较,学写汉字
1.学写“哄、脸、沉”。
出示“哄、脸、沉”,这3个字在书写时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左窄右宽。
2.学写“闭、先、发”。
出示“闭、先、发”,写“门字框”要注意什么?关键笔画该如何占位?
3.学写“事、窗”。
出示“事、窗”。
要点:见“文本教学解读”中的“识写生字”部分。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师巡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