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3 MB
- 2021-11-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
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全册),精品7套全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目录
(新教材)
第一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三单元 认识100以内的数
我们认识的数
第四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五单元 元、角、分
小小商店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七单元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课题:十几减9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2、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交流、描述、练习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观察书本P1例1,思考:13-9=?想想你是怎么计算的?
2、尝试完成想想做做第1、第2题。
二、交流共享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猴哥哥在森林里开了一家水果店,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课件出示),店里有几个桃子啊?
生:13个
师:怎么一下子就看出有13个的?
生:盒子内有10个,加上盒子外的3个一共有13个。
师:对!10和3合起来就是13。你看小猴子蹦蹦跳跳跑来买桃子了,它对猴哥哥说:“我买9个”。如果你是这只猴哥哥,你准备怎么卖呢?还剩多少个?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9=□
(二)探究交流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桃子,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师:你是小猴子你能把12个桃子卖掉9个桃子的实际操作过程描述出来吗?
生方法一:我是这样卖的,从13个桃子里一个一个去掉9个桃子,1、2、3···9,还剩下4个桃子,所以13-9=4。(师了解班上有多少人是这样想的)
生方法二:我是这样卖的,我先把10个桃子里拿出9个,还剩1个,再把1个桃子和外面的3个桃子合起来还剩4个桃子。
师:你能把过程用算式来表示吗?
生:10-9=1 1+3=4 所以13-9=4(师了解班上有多少人是用这种方法的,给予表扬)
生方法三:我是这样卖的,盒子外面的3个桃子先减去,然后减去盒子里的6个,一共减去9个,还剩下4个。
师:怎么用算式表示?
生:13-3=10 10-6=4 所以13-9=4(师了解班上有多少人是用这种方法的,给予表扬)
生方法四:我想到9+4=13所以13-9=4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看到13-9,就想9+(4)=13,所以3-9=4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三、反馈完善。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师:先独立完成第一幅图,可以圈一圈表示你的思考过程。
(2)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结合圈的过程解释计算方法)
生1:先圈出右边的2根,再从左边圈出7根,还剩3根。先算12-2=10,再算10-7=3所以12-9=3。
生2:从左边的10根小棒直接圈出9根,还剩下1根,和右边的2根合起来一共有3根。先算10-9=1,再算1+2=3。
生3:因为9+3=12,所以12-9=3
(3)师: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完成第二幅图。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复习旧知
师:还记得大括号表示什么,“?”呢?
生:大括号表示一共,问号表示所求的问题。
(2)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清图意,再列式)
生1:一共有15个小正方体,左边有9个,右边有多少个?15-9=6。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生:9+6=15,所以15-9=6。
生2:一共有17根丝瓜,篮子外面有9根,篮子里有几根?17-9=8。也是用想加算减,9+8=17,所以17-9=8。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先出示前两组让学生计算
师:说说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
生:第一道算式就是第二道想加算减的思考过程。
(2)最后出示9+9。
师:你能根据这道算式说出一道相应的减法算式吗?
生:9+9=18 18-9=9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明确题意后以开火车的方式回答问题。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减号前面的数依次多一,得数也依次多一。
四、课堂总结。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五、作业。
《补充习题》
第一单元 课题:练习一(1)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熟练正确的算出得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
正确的算出得数。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练习、讨论、描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一第1题。
(1)观察第1题图,交流并了解图意;有9只老鼠围成一圈,还有3只老鼠正在跳绳。
(2)师:从图上看,9加几等于12,12减几等于9?
生:9+3=12 12-9=3
2.做练习一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
(2)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一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2)提问:第一组由上往下看,得数是怎么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第一组减号前面的数依次加2,得数也依次加2;第二组减号前面的数依次减2,得数也依次减2。
4.做练习一的第4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5.做练习一的第5题。
(1)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2)生:一共有15只铅笔,铅笔盒外有9只,铅笔盒里有几只?15-9=6。
生:一共有14人,大巴车里有9人,小轿车里有几人?14-9=5。
三、综合练习
1.口算
有顺序地背一背十几减9的全部算式。
2.用十几减9的口算题卡,先独立口算,再集体口算。
四、总结评价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教学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课题:练习一(2)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初步了解实际问题的结构,能联系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剩余的简单实际问题。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初步了解实际问题的结构,能联系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剩余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熟练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练习、讨论、描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一第6题。
(1)要求学生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独立完成。
(2)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2.做练习一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再选择一两题要求他们说说计算的顺序和过程。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做练习一第8题。
(1)先一起读题,再说说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说列式和计算的思考过程。
11-9=2
4.做练习六的第9题。
(1)先说说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说列式和计算的思考过程。
13-3=10
三、综合练习
课堂拓展
(1)师:读题,先思考小明再做几朵就和小红一样多?
生:12-9=3
(2)师:那做几朵就能超过小红了?引导孩子理解“超过”的意思。超过就要比12多,小明至少要做13多才能超过小红,那他现在已经做了9多,还要做几朵可以怎么列式?
生:13-9=4
四、总结评价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教学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课题:十几减8、7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性。
2、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观察书本P5例2,思考:15-8=?想想你是怎么计算的?
2.尝试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二、交流共享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图)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生:盒子里有10把小号,盒子外面有5把,一共有15把小号。
师:我们看看茄子老师带来了什么问题“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怎样列式?
生:15-8=□ (根据回答板书)
师:根据前面十几减9的学习经验,你有什么方法计算?
(二)探究交流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小号,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生方法一:我是这样拿的,盒子外面的5把小号先减去,然后减去盒子里的3把,一共减去8把,还剩下7把。
师:你能把过程用算式来表示吗?
生:15-5=10 10-3=7 所以15-8=7(师了解班上有多少人是用这种方法的,给予表扬。)
生方法二:我是这样拿的,我先把盒子里的10把小号里拿出8把,还剩2把,再把2把小号和外面的5把小号合起来还剩7把小号。
师:怎么用算式表示?
生:10-8=2 2+5=7 所以15-8=7(师了解班上有多少人是用这种方法的,给予表扬)
生方法四:我用想加算减的方法,8+7=15所以15-8=7
师板书8+( )=15 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生:想加算减。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反馈完善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师:先独立完成第一幅图,可以圈一圈表示你的思考过程。
(2)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结合圈的过程解释计算方法)
生1:先圈出右边的2朵,再从右边圈出6朵,还剩4朵。先算12-2=10,再算10-6=4所以12-8=4。
生2:从左边的10朵小花中直接圈出8朵,还剩下2朵,和右边的2朵合起来一共有4朵。先算10-8=2,再算2+2=4。
生3:因为8+4=12,所以12-8=4。
(3)师: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法完成第二幅图。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清图意,再列式)
生1:一共有14颗豌豆,左边有8颗,右边有多少颗?14-8=6。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生:8+6=14,所以14-8=6。
生2:一共有16个草莓,篮子外面有7个,篮子里有几个?16-7=9。也是用想加算减,9+7=16,所以16-7=9。
4.做“想想做做”第3题。
(1)先出示前两组让学生计算
师:说说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
生:第一道算式就是第二道想加算减的思考过程。
(2)最后出示12-7。
师:你能根据这道算式说出一道相应的加法算式吗?
生:12-7=5 5+7=12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 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教学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课题:练习二(1)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力求能快速正确地算出得数。为继续学习十几减6、5、4、3、2打好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力求能快速正确地算出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师:你还能想到哪些有联系的8、7加几和十几减8、7的算式?
2.做练习二第2题。
(1)引导观察第一组是减8的口算,第二组是减7的口算。
(2)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再说说计算方法。
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第一组题减号前面的数是怎样变化的,得数怎样变化?第二组题呢?
生:第一组减号前面的数依次加2,得数也依次加2;第二组减号前面的数依次减2,得数也依次减2。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的第3题。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看谁先算完。
2.做练习二第4题。
观察表格。理解括号所求的是什么?判断方法,计算。
师:谁能根据这张表格提出一个问题来考考大家?
生:跳绳的男生有9人,女生有8人,一共有多少人在跳绳?
师:谁来列式?
生:9+8=17
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排球的一共有15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有多少人?
15-9=6
生:游泳的一共有11人,其中女生7人,男生有多少人?
11-7=4
3.做练习二第5题。
(1)让学生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2)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思考的?
四、总结评价
想一想,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新收获?你能说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教学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课题:练习二(2)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力求能快速正确地算出得数;能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为继续学习十几减6、5、4、3、2打好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力求能快速正确地算出得数;能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二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你还能想到哪些有联系的8、7加几和十几减8、7的算式?
2.做练习二第7题。
(1)要求学生利用2分钟时间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的第8题。
让学生说说这样的题目可以怎样比较大小,可以先计算左边算式的得数再与右边的数比较,然后按要求独立完成在书上。
2.做练习二第9题。
(1)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
(2)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全班交流。
3. 做练习二第10题。
(1)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说说条件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15-8=7
四、总结评价
想一想,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新收获?你能说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
《补充习题》
第一单元 课题:十几减6、5、4、3、2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主题情景图、学具。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观察书本P9例3,思考:11-6=?想想你是怎么计算的?
2.尝试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二、交流共享
(一)情境导入:
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聪明机灵的小老鼠杰瑞和可爱的小兔子杰比,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太阳真好,小老鼠杰瑞跑去和杰比玩,看见小兔子杰比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
(1)师: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生:左边6个加上右边5个一共有11个。6+5=11
(2)师: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
生:11-6=5
交流11-6的计算方法,你能想到什么加法算式?5+6=11
(3)师: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几个?
生:11-5=6
(二)探究交流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5+6=11 11-5=6
方法二:10-5=5 5+1=6
方法三:11-1=10 10-4=6
(2)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计算12-3 13-4
(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全班交流第一幅图左边有8个排球,右边有6个,一共有14个。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14-6=8 14-8=6
第二幅图左边有9个足球,右边有3个,一共有12个。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12-9=3 12-3=9
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再算一算。发现算出上一道算式的得数后,下面一道的得数很容易知道了。
3.想想做做第3题。算算比比,感受退位减与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区别。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题,帮助蚂蚁回家,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可以用线连一连。
5.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相关的加法算式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五、作业
《补充习题》
第一单元 课题:练习三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选择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方法,熟练计算。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教师引导:今天,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门在举行游艺会,小朋友,你们想去看吗?那,我们出发吧!
二、基本练习
游戏过关
1.第一关:“方法大比拼” 小狗忘了计算题该怎样算,你们能帮助它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题。
师: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第二关:“大象采椰子” 学生理解题意后,组织学生游戏。完成练习三第2题。可以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第三关:“数字密码”完成练习三3题。
师: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第四关:“问题解决”完成练习三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要求说清每小题的条件和问题。
3.第五关:“计算大比拼”完成练习三第5题。看谁算的又快又准确。
4.第六关:“表格比拼”完成练习三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师:发现三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求还剩,都用减法。
5.第七关:“数学小迷宫”完成练习三第7题。
小猫准备了一些蜡笔,请你给得数大于8的涂上红色,得数小于8的涂上绿色。
6.课堂拓展
可以引导学生用8+( )的方法来试。一共有3钟选法:13-5, 15-7 , 17-9
三、评价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四、作业
《补充习题》
第一单元 课题:复习(1)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通过整理、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归纳整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理、完成减法表,并在表中探索排列规律。
难点:探索减法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减法表课件、学具。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系统整理
1.出示第13页复习题第1题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根据图列出2个算式,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3.反馈交流。说说每一题是怎样算的,并说说几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二、查漏补缺训练
1.整理减法表
(1)出示减法表,学生独立完成空格。
(2)师:观察减法表,竖着看说说发现了什么?
生:减号前的数依次加1,减号后的数不变,每一列依次都是减9、减8···减2。
(3)师:观察减法表,横着看说说发现了什么?
生:减号前的数不变,减号后的数依次减1。
(4)任意指一道算式很快算出结果。
2.完成复习题第3题
观察上面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什么?你能再说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师:观察这样的算式在表中有什么位置特点?
3.完成复习题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不同的算式。
师:得数相同的算式在表中有什么位置特点?
4.算一算、赛一赛(完成第5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口算,师掌握时间。
(2)反馈校对,奖励前10名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5.完成复习题第6题
独立完成表格和填空,并列式计算,集体校对。
师:你发现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三、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补充习题》
第一单元 课题:复习(2)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运用所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题意,会运用所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深对生活中数学的认识,初步形成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难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主题情境图(或配套课件)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9+2 16-9 13-4 5+7
15-5 6+8 11-3 8+8
13-6 12-7 9+6 10+7
17-8 14-8 7+7 18-9
4+8 13-5 8+3 3+9
(1)教师用口算卡片逐题出示,让学生口算后直接写出得数。
(2)反馈校对,奖励全对的学生。
2.在○里填上“﹥”、“﹤”或“=”
7+4○12 15-9○5 5+7○11
11-6○6 13-4○8 9+4○13
(1)学生独立填○。
(2)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比的。
3.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交流答案。
师选择一题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二、综合运用提升
1.做复习题第8题
小组进行比赛练习。
2.完成复习题第9题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确定方法,列式计算。
3.完成复习题第10题
(1)指名读第1小题,说说与之相关的条件是什么?
(2)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3)指名读第2小题。说说怎样求母鸡有多少只,说说与之相关的条件是什么?
(4)就题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知道两部分的和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算。
3.课堂拓展
引导学生一行或一列中要知道两个数,才能算出第三个数。而且要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用15去减两个数的和求出第三个数。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补充习题》
第二单元 课题:认识图形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难点: 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挂图,钉子板,水彩笔,适量的积木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能来介绍下它们吗?
1、出示情境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交流共享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3、认识三角形。
教师指着贴在三棱柱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三角形)
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1
(1)出示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和圆。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填空每种图形的个数,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长方体画长方形和一个正方体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用正方体不同的面画正方形。
学生操作画图,然后交流用同一个正方体能画出几个正方形。
提问:用正方体不同的面画出的正方形都相同吗?
指出:正方体上的面,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四、总结全课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2、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第二单元 课题:练习四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4种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间的联系。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丰富识别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摆一摆、折一折、搭一搭、画一画、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4种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间的联系。
2、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丰富识别图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主动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主动寻求灵活多样的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纸片。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知识再现
谈话:我们已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
1、摆一摆(练习四1)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能不能摆出一些图形呢?请大家拿出6根小棒摆出题中的图形。
操作后交流。
2、折一折(练习四2)
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说折出了什么图形?展开,说一说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3、画一画(练习四3)
出示题目,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画图,再交流画出的图形,说说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综合练习
1、折一折(练习四4、5)
(1)、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成两个的三角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集体交流,反馈。
(2)、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先让学生独自折一折,同桌互相说说折法。
交流:谁来说说你的折法?
你觉得正方形四边的长应该是怎样的?
2、找规律
照样子接着画下去(练习四6)
学生观察图形排列规律,自己试着画一画。
小结:在这些动手实践中你对学过的图形有了哪些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3、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看图,明确每副图下面的填写要求。
引导学生数一数,结合交流适当指导。
4、组织“动手做”
让学生说说课本上用学过的图形拼成的格式什么图案。
引导:你能拼成怎样美丽的图案?在小组里试一试,互相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单元 课题:数数 数的组成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0以内各数的组成,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几个十是几十,10个十是一百。
2、了解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感受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初步学会几个几个地数数。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小棒数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各数的组成,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几个十是几十,10个十是一百;了解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感受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初步学会几个几个地数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和技术党委“百”;积累数数、认数的学习经验,并形成相应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里的数及数在生活里应用;在与同学交流数数经验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理解整十数的组成,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20根小棒,十捆小棒,计数器。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它表示一个什么?
再摆一根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带几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
2、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书小棒的方法认识更大的数
板书:认数
二、交流共享
1、认识几十几何几十
(1)初步感知几十几
要求:请小朋友输出二十三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怎样摆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是二十三根呢?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摆法
可以先摆2困是2个十,在摆3根是3个一,合起来就是二十三。
追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
指导学生说一说:
(2)认识几十几和几十
现在要摆二十四根小棒,你会摆吗?自己摆一摆,再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交流摆法;
提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四 ,反过来二十四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指导学生说一说
接着继续数到二十九
追问:二十九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摆出二十九根,再添上1根,数出是多少。(师生同时操作,数出三十)
追问:二十九添上1是多少?(板书:三十)
指出:二十九添上1是3个十,3个是三十
让学生说一说
引导: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四十九、五十九添上1呢?
2、认识一百
(1)数出一百
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几个十是几十,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你能摆出八十五吗?
要求再从八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十九
引导:九十九再添上1根,数出多少?
强调:九十九再添上1是一百。
让学生集体说一说
追问:几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小结:
三、反馈完善
1、做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面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交流结果。
2、做想想做做2
5根5根地数,一共有多少根?
交流结果,说明是怎样数的,让学生明白可以5根5根地数。
指名学生5根5根地数出35根,再集体5根5根地数一数。
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5根,再一起数一数。
3、做想想做做3
从七十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再2个2个或5个5个地数。
4、做想想做做4
看图:这里的羽毛球每筒几个,是几个十?
小朋友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并和同桌说说是怎样数出来的。
交流:两幅图里羽毛球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是多少个?
小结:要知道一共多少个,就要看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数出结果。
5、做想想做做5
要求:每数10颗圈一圈,数数一共有多少颗。
交流结果。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识了哪些数?
第三单元 课题:写数、读数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百以内的数位顺序,学会100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读出100以内的数,能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了解100以内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2、认识“十进制”计数方法和计数单位“百”学会估计、体会数的多与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小棒和计数器计数,认识百以内的数位顺序,学会100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读出100以内的数,能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了解100以内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2、在认识数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方法,认识计数单位“百”;在主动探索和学会100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中积累写数、读数的经验;初步学会估计、体会数的多与少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尝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和数的读写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
难点:理解数的读写原理。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1、谈话:上节课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现在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
三十 二十三 四十六
提问:10 个十是多少
2、揭题:这节课就学习100以内的写数和读数。
二、交流共享
1、认识数位
和20 以内的数一样,除了可以用小棒百出这些数,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这些数。
出示计数器,复习数位。
说明:个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是1个十,所以前一位是十位。
十位上满10怎样拨?再向前一位进1,这一位上的1颗表示一百,那么这一位就叫“百位”。
从右边起,数位式怎样排列的?
指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数数时,个位满10就要向十位进1,是一个十;十位满十就要向百位进1,是1个百。
2、探索、尝试写数和读数
现在我们认识了这里的数位,就可以学习写数和读数。小朋友有信心自己来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并且读一读吗?
学生操作,尝试摆、拨、写四十、四十五、一百,并说说数的组成。
交流结果。
指出:写几十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写0;写几十几先在十位上写几表示几个十,还有几就写在个位上,合起来就是几十几;一百要在百位上写1,十位、个位都写“0”
读数时,读几十时,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的0不读;读几十几时,十位上的几读几十,个位上的几就读几,连起来读成几十几;100的百位上是1,直接读成一百,十位、个位的0都不读。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认真读题,数一数有多少个,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讨论
2、“想想做做”第2题
写一写 ,读一读。
讨论:个位是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数
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自己在生活中见过吗。然后读数,从而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自己填一填,再数一数自己的思考过程,
提醒学生分清73和37的区别,3.7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每数10个圈一圈,边数边估计,大约有多少个?
6、想想做做 第6题
让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猜一猜。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单元 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谈话引入
1、口算:
10+5= 6+10= 10+7=
12-2= 14-10= 19-10=
2、口答: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交流共享
1、出示26页情景图。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4 +30=
34-30= 34-4 =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3、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 =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 =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 +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 =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三、 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 =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4、“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6、“想想做做”第5题。
(1)“相邻数”是什么意思?
(2)学生写数后交流。
7、“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第三单元 课题:练习五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和数位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和数位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困生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教科书。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完成练习五第1题。
出示第1题图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学生说说图意。
(2)完成图下的填空,进行相应的交流。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2题。
出示练习五的第2题,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写在自己的课本上。
第(2)小题要求学生把可能的数都写下来
2、完成练习五第3题。
口算 (出示练习五第3题)
独立写在书上,统计正确率和速度。
3、完成练习五第4题。
填表:
出示练习五第4题的表格 。
学生先读题,再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说说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都要用减法算?
三、综合练习
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阅读题目。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明确:大猫和小猫一共钓了29条鱼,大猫钓了20条,小猫钓了多少条?)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列出算式算出结果。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
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如果知道小猫钓了9条,怎样求大猫钓了多少条?你是怎样想到用减法的?
三、 反思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充练习》
第三单元 课题:数的顺序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单数”、“双数”的意义。
难点:发现数按一定规律排列后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100以内的数目表、教科书。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1、从36数到55,从81数到100。
2、填一填:
(1)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2)8个一和7个十合起来是( ).。
(3)9个十是( )。100里面有( )个十。
3、揭示课题
这一节课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
4、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5、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二、交流共享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一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填一填,再讨论。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比几大的数是(),几比()小几的类型。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5、拓展提升
出示一些数字
出示分类标准:(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第三单元 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小玻璃球50个,教学情景图。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老师手里有很多小玻璃球,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发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小玻璃球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图。提问:今天 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你还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46 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 。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37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定一个学生(座位号是两位数的)说出自己的座位号。谈话:他的座位号是两位数(板书:两位数)。请座位号是两位数的同学都站起来。其他同学的座位号是几位数?
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学生写好后教师提问:你写了哪三个数?谁最大?谁最小?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装在座位上排)
为什么这样排?(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排)
个位上是6 的两位数有几个?(顺次说一说)
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填写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6、游戏(排路队)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写数吗?请你们每人再写一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的数最大,谁写的数最小。
排路队:出示路队旗(旗上分别写着:“比30大而比60小的数”“比30小的数”、“比60大的数”)
根据刚才自己写的数到前面来排队,然后排着整齐的路队下课。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单元 课题:多(少)一些、多(少)得多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数量比较和说明数量大小差异程度的过程中,获得数的大小差异程度的实际体验,发展估计意识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把握数量大小差异的不同程度。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例题情景图。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二、交流共享
1、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得多吗?
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一些)
提问:还可以怎样比?
得出: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三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看图,问:“少得多”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在班内交流。说说选择的理由。
出示:在果园里,小熊说:“苹果有4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可能有多少个?
出示:小芳:我拍了50下。我拍的比你少一些。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做后汇报,并说明思考的过程。
4、“想想做做”第4题。
明确条件,同桌讨论,然后交流自己的选择。
追问:他们坐哪辆车都可以吗?为什么坐40座的比较合适?
5、“想想做做”第5题。
右边的书大约有多少本?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思考过程。
6、“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小猫和小猴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在玩比数大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展示:小猴拿数字卡片50,小猫拿数字卡片45。
提问:猜一猜小猫和小猴分别会说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别 扮演小猫和小猴互相说。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单元 课题:练习六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掌握比较多个数大小的方法,学会有根据的进行选择,提高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熟练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通过比一比,估一估,进一步掌握比较多个数大小的方法,学会有根据的进行选择,提高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多个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理解单双数的含义,学会有根据的进行选择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知识再现
请小朋友想想,我们这两天学了哪些数学知识?(数的顺序与比较数的大小)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把这些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基本练习
1、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课本练习六的第1题,引导学生看题,你能填出空格中的数吗? 认真观察这几个数,想一想,谁最接近90,为什么? 那么97是接近100,还是90呢?为什么? 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想想:93是接近100还是90呢?
2、数一数
练习六第2题,从21数到40,再从40倒着数到21。
3、邮递员送信
练习六第3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4、练习六第4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比大小,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六第5题
接着填一填。让学生先观察找出排列规律。学生练习后交流结果。
2、认识单数、双数
(1)练习六第6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明房子上的数是门牌号。提问:左边的门牌号是哪些数,你能接着数下去吗?右边的呢?53号在那一边?68号呢?它们各是单数还是双数?
(2)练习六第7题
圈一圈,读一读。
3、练习六第8题。
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选择答案
4、思考题
读题,明确题意。交流结果。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了解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第三单元 课题:复 习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系统整理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口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在○填上“﹥”或“﹤”
50○56 54○74 90○9
80○20 100○90 27○28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把这个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看看哪个小朋友的表现最出色。
一、 查漏补缺训练
1、数位、数数练习
2、数的读写、组成
(1)、复习题第1题
学生看计数器说出各数的组成,写出是多少。
(2)、复习题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交流填写结果。
(3)、复习题第3题
让学生看题讨论,交流结果。
(4)、复习题第4题
引导学生看钟面
提问:一共多少个小格?大家看着填的数,5个5个的数一数
(5)复习题第5题
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个位上是5的数、个位上是0的数,十位上是5的数。
三、综合运用提升
1、数的大小比较
(1)独立完成复习题第6题,交流结果。
(2)复习题第7题,明确题意要求,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3)复习题第8题,让学生说一说图意,选择合适的答案。
交流选择结果,并说明思路。
(4)复习题第9题
学生思考交流,并说说怎么想的?
这是开放题,只要在65-70之间都是对的。
(5)复习题第10题
组织猜数,教师相应提示,才对为止。
2、复习题第11题
学生找规律填数,交流结果。
3、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用计数器来想一想、拨一拨、找找答案。
四、 全课总结
这节复习课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复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第三单元 课题:我们认识的数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培养估计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能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通过活动,培养估计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强掉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估计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事先收集生活中100以内的数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讲述:数的王国里住着我们已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板书:我们认识的数)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二、交流共享
1、“说一说”的第一部分。出示第一幅图,示相应的场景图。
讲述: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发言。
讲述: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2、“说一说”的第二部分。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先告诉我家中有几口人,再分别说出他们的年龄)先指定两名学生说,当每个人都很想说的时候,再让他们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再请两名学生说。
讲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的家里人都很关心。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你们看,这是小明一家。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64岁,你们猜这个人可能是谁?还可能是谁呢?
讲述: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在6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3 、“猜一猜”。
讲述: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小组长和组员合作成。组员的任务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小组长则要把组员猜数、数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1)请每个同学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
讲述:同学们抓一把糖大约都在10粒左右。
(2)再请同学们抓一把花生米,不要数,先猜猜大约有多少粒?估计得怎样呢?把手中的花生米数一数。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么样?
(3)讲述: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数都要比抓一把糖的粒数多,这是为什么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结:因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糖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就要比一把糖的粒数多一些。
(4)讲述:请同学们抓一把黄豆,不要数,你觉得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多还是少?(指名说)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粒?估计好了以后抓一把黄豆数一数。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么样?
(5)看表比较:一把黄豆的粒数确实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要多,可见你们的预测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呢?
讲述:因为一粒黄豆比一粒花生米小得多,所以在估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要多得多,这样估计出的结果就会和实际的结果比较接近。
4、数一数”。
(出示第四幅图)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的小朋友数了哪些数?如果我们也到校园里去,除了图画中的小朋友数的数之外,你还想数什么?请你们一起走出教室,分小组到校园里去数一数好吗?10分钟后我们回教室汇报。
学生分组到室外活动。
数完后组织学生交流。
讲述:刚才小朋友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好。
四、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最后让我们看看皮卡丘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放配音: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一定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你们愿意吗?
第四单元 课题: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谈话引入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小朋友想一想,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又可以学习什么呢?说说你的想法。
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以后,可以学习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这就是这学期数学第四单元的内容。今天呢,先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学习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观察条件和问题。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引导:40+30等于多少呢?看来很多小朋友都会算得数。老师想知道你算出的得数是多少,还想知道你是怎么算的。大家自己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指名说出得数和想法,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得数和算法: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
4+3=7 40+30=70
追问:你能再说说这里的每种算法是怎样想的吗?
说明:用4个十加个十来想,或者用4加3来想,其实都是想的4个加3个是多少,算出40+30的得数是70。
现在你能怎样算?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说说想法,并且在课本上填上得数。
让学生齐读一遍算式,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2、完成“试一试”。
板书算式,要求想想怎样算、得数是多少。然后指名板演,其余学生把得数填在课本上。
交流: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追问:70减30可以按几减几来想得数?
让学生齐读一遍算式。
小结:上面两道题分别是几十加几十、几十减几十,这就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口算得数时,可以想几加几或几减几,算出得多少个十,得出得数。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串有几颗珠子。
你能说说左边有多少颗,右边有多少颗吗?
让学生填写算式。
集体校对。
提问:加法表示什么意思?50+40你是怎么算的?
两道减法各表示什么意思呢?90-40你是怎么算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3题。
你能比较快地写出每次的得数吗?自己把每次的得数填在题目里。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互相依次说得数。
出示习题,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再集体口答。
5、“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知道了什么条件和问题。
追问:小兔拔的和小羊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填写算式。
指名回答算式,教师板书,并提问单位名称是什么?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算?
指出:“同样多”就是小羊拔了20个,小兔也拔了20个。把它们拔的个数合起来就是一共的个数,所以用加法算。
6、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6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掌握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
2、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弄清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掌握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
2、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弄清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区别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谈话引入
1、口答(数的组成)
2、口算
算70+2你是怎样想的? 70+20呢?
二、交流共享
1、教学45+30
谈话:今天停车场里开来了几辆汽车。这是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你知道每辆车有多少个座位吗? 求:大客车和小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
45+30=
摆小棒
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
先摆4个十5个一是45,再摆3个十是30,合起来是75。
通过摆小棒,你怎样看出是75的?
因为有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75。
演示:计数器
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是45,再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合起来是75。
追问:这3颗珠子,为什么要拨在十位上?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加30就是加3个十,这3颗珠子要拨在十位上。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 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5+30呢?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得?
板书: 40+30=70 70+5=75
总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40+30等于70,再算70+5等于75。
我们一起读一读。
2、教学 45+3
提问: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
45+3等于多少?让我们用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
不用小棒和计数器你会算吗?
3、比较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都是45加上一个数,一个是加30,一个是加3,那么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45加30,30的3加45的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45加3,3加在45的哪一位上? 为什么?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追问:在计数器上拨26+20和26+2有什么不同?在计数器上拨50+34和5+34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比较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40个苹果,34个梨,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你会求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练习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算理,巩固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得数;同时能正确列式解决简单加减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认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算理,巩固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得数;同时能正确列式解决简单加减法实际问题。
2、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独立分析、思考的习惯,发展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21+20 21+30 21+40 21+50 21+60 21+70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大组“开火车”,同桌一人一题,依次口算。
提问:两列火车一样吗?大家竖着比一比、横着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吗?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引导学生交流:
(1) 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
(2) 第一行都是加的几十,要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也就是整十数加在十位上;第二行都是加几,就和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也就是几要加在个位上。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填写得数。
引导:比一比两组题,你有什么发现?先独立思考。
组织交流。
小结:在这样的计算里,两位数不管在前还是在后,计算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加整十数要跟十位上的数相加,加一位数要跟个位上的数相加。
提升:你们也能编一组像这样的题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要求同桌左边的同学算“2+”,得数写在格子上面对应位置;右边同学算“20+”,得数写在格子下面对应位置。看谁算得快。
交换算题再算一算。
交流计算得数,并让有错的学生改正。
提问:和题里这组加数比一比,在加2的时候,得数十位上的数有没有变化?加20的时候,得数十位上的数是怎样变化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每组的算式一样吗?你能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吗?小朋友来一组一组估一估。
追问:你能选一组题说说是怎样估计出是几十多的吗?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结果和比较方法。
说明:这里算式和数比较大小,可以算出得数再比一比,也可以根据算式的得数是几十多来比较大小。
2.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出示:
草地上有灰兔20只 有白兔40只 一共有60只兔
让学生选择两个条件,提一个问题,再口头说出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用自己的话和大家说一说。
为什么三道题的算法不同呢?和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2) 解题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8、9题。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充作业》
第四单元 课题: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并能注明结果的单位名称,学会口答结果。
2、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说明思考的大致过程,初步积累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并能注明结果的单位名称,学会口答结果。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说明思考的大致过程,初步积累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提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在书面解决实际问题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标注单位的习惯;口答的习惯,认真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探究、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你们想要吗?
师:想要的小朋友坐端正了,开动你的小脑筋。谁今天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
2、师生活动(准备10个笑脸胸针放在一个盒子里)
师:下面老师要请小朋友在这个盒子里抓礼物。 (请两个小朋友把盒子里的礼物全部抓光)
师:现在盒子里还有礼物吗?盒子里的礼物被分成了几部分?
师:你知道盒子里原来有多少个笑脸吗?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生:因为刚才小朋友抓出来了____个,老师又告诉我们盒子里还剩____个。把这两部分加(合)起来就是原来盒子里的笑脸个数了。)
师:你真棒,大家一起表扬表扬他。谁还想来说一说。(指名1-2位学生再说一说。)
3、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个笑脸,就要把**抓出来的和**抓出来的两部分合起来。
(师将抓出的笑脸放回盒子里)
4、谈话:小朋友们还想不想得到老师的礼物,(想)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样的简单实际问题,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老师还要给他奖励的。板书课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例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可爱的小猴子皮皮将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咱们来比一比谁学得更好一些。有没有信心?
师:看,猴妈妈带着皮皮正在做什么? (摘桃子。)
师:猴妈妈说:已经摘了23个桃子了
提问:小猴没有采完桃子,仔细观察,树上还剩几个桃?看看哪个小朋友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这幅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已经摘了23个,树上还剩5个。)
师:谁还能再来说一说。
小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你能解决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的意思和要求的问题。
(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已经摘了23个,树上还剩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指名学生反复说这个问题,全班齐说。)
2、解决问题。
师:你知道原来是什么意思吗?(课件突出原来两个字)
(原来就是桃子没有摘下之前。)
师:现在桃子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是哪两个部分?要求原来的桃子,我们就要______?
谈话:谁能完整的来说一说,怎样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怎样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把已经摘下来的部分和树上还剩下的部分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来有多少桃子。)
师:你会列算式计算么?
23+5=28 或 5+23=28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要求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你是怎么算的?
师追问:23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 28呢? 谁能完整的来说一说。
师小结:把已经摘下的23个桃子,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来的桃子。(再次出示)
3、指导写单位名称、口答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算式列完之后要有单位名称,从今天开始,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后,小朋友都要自己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那么,算式写好之后我们要在它的后面打上括号写出单位名称(边说边在算式后面打括号)
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写什么呢?板书:个
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要在得数后面写单位名称,还要回答题目里的问题,以后在求出结果后,都要口头回答,这叫口答。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
这里的问题是什么?谁会答?
生答:树上原来有28个桃。(指名学生口答)(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检查一下,想的对吗?算的呢?
4、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反过去想,把还剩的和已经的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在解决问题列式计算后,要想一想单位名称是什么,写在得数后面,还要口头说一说,口答题目里的问题。最后还要检查一下算的对吗?
三、反馈完善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首先老师带大家到游乐园里去转转。看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啊?
(一)游乐园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图中小朋友在玩拼图。
师:你想不想知道他们拼得怎么样了?(课件出示小男孩的一句话:已经拼好了21块)看到了什么?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还剩3块没有拼。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块拼图?(课件出示问题)
师:你能完整地说说图的意思,和要求的问题吗?
(指名生交流)已经拼好了21块拼图,还剩3块没有拼,一共有多少块拼图? (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生:21+3=24(块) 3+21=24(块)(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算式)
师:谁来口答?
生:一共有24块拼图。
师:求一共有多少拼图就是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 (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下面,老师再带大家到生活馆里去瞧瞧。
(二)生活馆: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情景图,学生独立完成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已经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看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师:这12是怎么来的?(数出来的)要求学生把12写在盘子下面,若有学生写了给予表扬
师: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12+4=16(个) 4+12=16(个)口答:。。。。
师:妈妈买了多少苹果就是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
(把吃掉的4个苹果和剩下的12合起来就是妈妈买的苹果。 )
2、“想想做做”第4题。
师:生活馆里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两个小朋友在养蚕)
出示:(1)玲玲养了36条蚕,兵兵又送给她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
(2)玲玲养了36条蚕,送给兵兵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
请学生自己默念,边看边思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学生分析交流,列式计算,口答。
(三)我是小判官
商店里有一批伞,,卖出20把,还剩5把。这批雨伞原来有多少把?
20-5=15(把)
(四)智慧屋,拓展练习
最后老师还要带大家到智慧屋里去转装,看看谁能赢得智慧之星的称号!
树上飞走了24只小鸟,_______________,树上原来有几只?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题目
问:这个题目能算吗? 再问:为什么? (只有一个信息或缺少一个数学信息。)
追问:你能给这个题补充一个数学信息吗?你想怎么填? 你会算么?怎么列式。
写出算式。 24+_____=_____(只)
口答。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用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用加法。列式计算后还要写出单位名称,还要口答。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
五、课后作业
《补充作业》
第四单元 课题:练习七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1、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练习七第1题)
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2、先估算,再计算。
一、 基本练习
1、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2题,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算出得数。 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2、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
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47+2与47+20,怎么比呢?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七”第4题。
让学生看题,思考表格里的意思。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解答、填表,然后交流结果。
提问:冰箱原有台数怎样算的?洗衣机、电视机呢?
求原有多少台,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用什么加什么等于原有的台数呢?
让学生读一读数量关系式。
2、做“练习七”第5题。
让学生读题,想想怎样解答。
学生列式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提问:列式解答用了哪几个条件?为什么不用“3天”这个条件?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这里求原来有多少把,只要把卖出的54把和剩下的5把相加,和用几天卖的没有关系。所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看清题里的数量,找出与问题有关系的条件,根据数量间的联系来列式解答。
让学生集体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四单元 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1、口算:
73+30= 40+5= 36+20= 21+50=
60-30= 30+8= 36+2= 21+5=
2、指名说硕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二、交流共享
1、情境图。提问:
①车上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已经坐了多少人?
②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30=?
学生探索算法。
①同学们,45-30=?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②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③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到黑板上来摆一摆。着重让学生说说:减30怎样减。
第二种:想30+(15)=45
第三种: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④在第三种算法的基础上整理出一般计算方法。
刚才某某同学利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这种方法是我们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2、出示情境图。
(1)指导看懂图意:一共有45座,还有3个作为空着。
(2)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3=( )
(4)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说一说?
3、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54-20=( ) 86-50=( )
54-2=( ) 86-5=( )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比较。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
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五、课后作业
《补充》
第四单元 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练习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算法,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
二、基本练习
1、算法练习
(1)、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同学们还记得怎样算的?请看这两题: 48-3= 48-30=
请你们一题一题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谁来说说48-3可以先怎么算?48-30呢?(教师相机板书)
(2)、48减3、48减30分别先算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第4题
小朋友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帮小青蛙参加过河比赛。请看身上-40的青蛙,你们先帮着算一算。再看-4的青蛙,算一算。
我们下面比一比。
3、第5题
(1)出示:86-30= 86-3=
让学生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并具体说明估计方法。
(2) 要求:请你先和同桌互相说说“想想做做”第5题得数各是几十多。
选择几道指名学生说说估计的得数是几十多。
学生口算每题得数,并写在课本上,然后全班交流、校对。
三、 综合练习
1、第6题
有些算式正站在圆圈的两边,让我们比大小呢!老师要提个要求,前3题不计算,用眼睛看用脑子想,比出大小。最后一题你算一算。(组织集体订正)
2、第7、8题
让学生分别说出第7、8题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同时指名板演。
交流算式和得数,并口答结果。
提问:谁来说说这两题为什么都用减法?
指出:从一共的数里去掉一些,就要用减法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补》
第四单元 课题: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求去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德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去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德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积累用合适的方式找实际问题里数量间联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感受学习、探索的成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答求去掉多少即求减数的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境引入
看图提问题(出示图)。
小猴上次从果园里采到桃之后,回家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吃桃了!过了几天,小猴到筐子里看一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问的什么?
二、交流共享
1、自主探索
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
2、画图帮助
如果有的同学还想不懂,我们一齐来画图研究,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贴一张纸条,盖住的就是28个桃(板书)这28个桃吃完了吗?还剩几个?(揭去后一段纸条,露出剩下的6个桃。)
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一指求哪一部分的个数?(写?)
现在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板书:28-7=21(个))
3、揭题
谈话:28减7等于21中,算式中的28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21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怎样求去掉的个数?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解决这类问题,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三、反馈完善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启发:原来有27只小船,划走一些后分成了哪两个部分?求划走了多少只可以怎样想?和同桌说说想法。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
完成算式。
交流解法,说说各个数的意思,再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要求学生口头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再把问题和条件连起来说一说。
书本上填写算式。
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得数是多少?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再把问题和条件连起来说一说。
书本上填写算式。
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得数是多少?
你能看着图说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吗?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读题,让学生填写算式和单位名称,指名板演。
交流解释算法。
四、 课堂总结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来说说解决这一类问题应该怎样想?
五、课后作业
《补充》
第四单元 课题:练习八(1)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会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在口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体会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在口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获得掌握口算方法和能正确口算的体验,逐步发展数学学习自信心;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法,熟练口算。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1、揭题: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八)
2、我们已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法,你们还记得怎么算的?
(出示:67-5= 67-50=)
请你们先说说67减5怎么算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67减50怎样算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比较67减50与67减5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小结:算几十几减几时,用个位上的几减几;算几十几减几十时,从几十里面减去几十。
二、 基本练习
1、第1题
59-3 76-5 92-60
59-30 67-5 38-4
95-30 67-50 72-20
(1)观察一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提问: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减数有什么不同?
引导:你能计算第三组的得数吗?
想想这两类题各是怎样口算的?
交流得数,有错的改正。
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比较算法
提问:第一组里计算减3和减30时,有什么不同?第二组里计算减5和减50呢?
指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几要从个位上减,几个十要从十位上减。
2、第2题
读题明确要求。
依次口算“-2”得数,再用卡片“-30”让学生依次口算。
3、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得数。
三、综合练习
1、第3题
用时2分钟,看看你能算对几道。
2、第4题
让学生看题,说说知道哪两个条件,求什么问题?
提问:问题里“已经检查完视力的”是什么意思?你看出图上还剩几个没有检查完吗?
现在再集体把题目的意思说一遍。
提问:要求已经检查完视力的有多少人,你怎样想的?(指名学生说,再集体说)
让学生列式解答,交流并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四单元 课题:练习八(2)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算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理解有关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算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理解有关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通过练习逐步形成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促进数感的发展;能联系加减法含义说明解决相应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中获得正确计算的成功体验,逐步发展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较熟练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
难点:了解相关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我们将练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板书:练习八)
二、基本练习
1、明晰算法,形成结构
(1)出示两组题
34+40 34+4
25+30 25+3
56-40 56-4
79-30 79-3
要求学生看算式口算,教师板书得数。
(2)比较练习
提问:竖着看,第一组属于哪一类计算?要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提问:竖着看,第二组属于哪一类计算?要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2、第5题
小朋友的算法掌握得很好,现在请你们完成第5题。
3、第6题
豆子老师看小朋友完成得很好,也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他不知道用哪把钥匙开锁。请你们连一连。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同学们算了这么多题目,请你们再估计一下这些算式的得数。
怎么估计呢?
(出示:30+16)看30+16,可以怎么想?(学生说)
所以我们把它和六十多连。
剩下的题得数能不能估计出来?请你们连一连。
2、第9题
让学生看表,看懂3种商品,再说说游泳圈知道了什么、求什么。
提问:其余两种商品各知道了什么条件,求的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学生解答、填表,再交流结果。
比较:这3个问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
提问:为什么第1、3题用减法,第2题用加法?
3、思考题
“同一本童话书”你能知道什么?你知道谁看的页数多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四单元 课题: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方法的不同策略,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演示、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5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5和1都拨在个位上。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5+1。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
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对话和问题连起来读。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5、“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看图填空。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第四单元 课题: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过程与方法》
1、在结合具体情境探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求的成果,感受探索学习的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数相差多少。
难点: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若干花片,情境图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1、比一比,谁的小手大。
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一比,谁抓的多。
2、出示挂图,呈现问题。
谈话:小红和小明也进行了抓花片的游戏。(出示挂图)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A、他们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B、谁抓的花片多,多多少个?……)
二、交流共享
1、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吗?
引导学生通过排一排解决问题。
如果老师有很多很的花片,我们也用排一排的方法解决问题,方便吗?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吗?
利用排成的花片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是多出来的花片?多出来的5个花片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悟到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5个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计算。
2、游戏活动,巩固算法。
谈话:同桌小朋友再抓几次比比看,看谁抓得多,多几个。每抓一次,都要相互说说怎样计算一种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指定小朋友汇报活动情况,要先说一说哪种花片多,多多少个,再说一说哪种花片少,少多少个。
3、教学“试一试”。
谈话:游戏结束了,我们一起去学校的合唱队看一看,他们排练得可认真啦!
出示图提问: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桌相互交流。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A、女生比男生多几个人?B、男生比女生少几个人?
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谈论:题中有两个问题,为什么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小结: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这两个问题都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可以用同样的算式计算。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各自在书上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1)教师口述小兔和小熊在一起跳绳的故事。
(2)让学生在书本上自主解决问题。
(3)联系实际想一想,小熊会比小兔跳得快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读题,再填写解题的算式。(指明两人板演)
检查交流解题方法。
比较:这两题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用的算法也不同?
追问:今天学习的两个数量比较,求多多少和少多少的问题,是要两个数合起来还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要用那种方法算?
四、全课总结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你能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两个数量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多少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问题?你好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告诉你的同学吗?
第四单元 课题:练习九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认识求两数相差多少简单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认识求两数相差多少简单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通过练习体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相同点,提高笔算加减法的运算能力,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积累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咋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逐步发展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知识再现
1、口算。
59+20 18+70 62+4 36+2
37-6 76-50 57-4 66-20
学生开火车口答。
2、揭示课题:练习九
二、基本练习
1、第1题:
用竖式计算:
44 26 74 57
+32 +53 -24 -5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说说用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3、第4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交流算式和结果,分别说说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4、第5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说)
追问: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1)出示第7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2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提问:求什么?有几个问题?是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8题:
(1)让学生明确条件。
口头列式解决第(1)题、第(2)题,教师板书。
(2)提问:根据这里的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第9题:
出示一组算式:99-18=81
99-27=72
99-36=63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四单元 课题:复习(1)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算法整理,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口算和按规则笔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复习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答。
2、第1题:
64+3 76+20 30+59
64-3 76-20 59-30
先学生直接写得数,再集体订正
比一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第2题:
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片叶子上的数相加算出和,再相减算出差。
同桌同学互相练习、集体交流。
二、基本练习
1、第3题:口算
46+20 3+54 69-8
77-60 10+78 95-70
55+2 48-6 30+50
57-4 65-30 6+33
要求学生在2分钟之内完成,并要求做完后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学生进行表扬。
2、第4题:
在○里填上“>”“<”或“=”。
87-30○87 2+26○26+2
52+40○52+4 4+35○35-4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批改。
三、 综合练习
1、第5题:
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67 99 41 50
- 26 -72 +48 +19
86 22 55 6
- 4 +33 -32 +62
同桌两位学生互相说说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然后指名学生说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学生再计算。
2、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组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四单元 课题:复习(2)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活动,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求的成果,感受探索学习的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演示、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情境图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谈话导入:我们今天再来上一堂复习课。
二、基本练习
1、第7题
出示第7题的图,仔细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2、第8题
出示第8题的图,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算式和结果,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口答结果。
3、第9题:(出示情境图)
(1)先说题意:(小芳已经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小芳一共要浇多少棵花?)(小军一共要浇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小军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算法不同?
三、综合练习
1、第10题:
从图和表格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5、第11题:
出示第11题的图,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怎么解决?
6、第12题
(1)出示第12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提问: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一起解答。)
7、做思考题。
先让学生讨论,再交流答案,说出自己的想法,结合交流画图来帮助其余学生理解。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五单元 课题:认识元、角、分(一)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难点: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方法
演示、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谈话: 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你自己买过什么东西?
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 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二、 交流共享
(一)认识人民币
1、 4人小组合作: 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
引导: 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有的学生拿的是1张1元纸币,有的学生拿的是1枚1元硬币,还有的学生纸币、硬币都拿了。
板书: 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 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人民币是受法律保护的。小朋友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二)认识进率
1、谈话: 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
(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 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 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2) 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 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习本的价钱是1元等
提问: 豆豆想买1本练习本,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呢?(1元)他可以怎样付1元钱?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 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是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 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 1元=10角
2、引导: 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 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三、反馈完善
1、谈话: 老师今天开了一家小小商店,你们愿意上我这来买东西吗?开业之前我需要一些零钱,谁愿意跟我换一换零钱?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 1张1元可以换( )张5角;
(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 )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巡视辅导)
3、引导: 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
课件呈现: 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
提问: 你想买什么?
谁想买邮票?你打算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的付钱方法不一样?
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4、招聘营业员,学生互相购物。
谈话: 我当了经理后,想招聘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朋友准备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
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
5、延伸练习。
小组讨论: 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四、 全课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 课后作业
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第五单元 课题:认识元、角、分(二)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能按要求数出人民币,能简单兑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的识别人民币的活动中,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能按要求数出人民币,能简单兑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模拟兑换和人民币计算的活动,初步体会1元以上各种人民币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数钱、换钱、算钱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展主动学习的意识,能主动与同学讨论、交流;感受日常生活里的数学现象与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难点:不同面值钱币间的兑换。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面值5元、10元、20元、50元及100元的人民币若干张,儿童玩具钱币若干张。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谈话引入
上一节我们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面额较大的1元以上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元、角、分)
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题图提问,你认识这些人这些人民币吗?自己先说说看,再互相说说。
2、老师介绍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人民币正面左上角印的是国徽,新版10元、20元、50元、100元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像,有大写面值与小写面值,人民币是由国家印制的,我们应该爱护它。
3、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一些1元以上面值较大的人民币,现在说一说1元以上的人民币有哪些?
4、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5、完成“想想做做2”
先指名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做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三张人民币的总面额是怎么算的?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说说怎么想的?(如100里面有2个50,所心1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50元的人民币。)
2、完成“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审题,交流题意,独立列式交流结果。
3、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2)提问:小男孩付出多少元?他需要买什么?找回了多少钱?一个足球多少钱?你怎么想的?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4、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分别多少元?
(2)学生讨论两个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五单元 课题:练习十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
难点: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面值5元、10元、20元、50元及100元的人民币若干张,儿童玩具钱币若干张。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1、回顾旧知
提问:这单一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那些知识?请吧你的认识和大家说说。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认识。
2、引入课题
小朋友真棒!为了巩固和应用小朋友已经掌握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练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钱。
2、口答
提问:1元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可以换几张5角的?为什么?
(板书:1元=10角)
如果用分币来换,几分可以换成1角?(板书:1角=10分)
1角2分=()分
1元2角=()角
1角2分和1元2角哪个钱多?
3、做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4、做练习十第2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在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怎样比的。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第3题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想法。
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2、做练习十第4题
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做练习十第5题
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集体交流。
4、做练习十第6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组织交流算式和得数,要求学生口答,并提问:计算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5、做练习十第7题
提问:小宁买了什么?就要多少钱?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应该付多少张?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全课总结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介绍“你知道吗?”
3、布置课后实践
练习十第8题。
第五单元 课题:小小商店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解决“购物”里的简单问题,加深对人民币及其价值的认识;能正确计算购物活动中的简单的价格和总价。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综合应用及实践活动解决“购物”里的简单问题,加深对人民币及其价值的认识;能在模拟购物活动中成功“购物”,能正确计算购物活动中的简单的价格和总价。
2、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购物的过程,体验生活里的数学,了解购物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
难点: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境引入
1、情趣导入。
(挂图出示::小叮当站在店里高兴地接待顾客,身后是许多的商品。)
2、提出、解决问题。
谈话:这里有这么多商品,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价钱。
指名口述柜台上各种物品的价钱。
引出下列问题:
(1)小叮当,我想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铅笔盒。
提问:谁能帮助小叮当想想要收多少钱呀?指名回答。
(2)小叮当,我要买一本字典和一个书包,可我今天带的都是十元人民币,我大约要付几十元?
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大约要付50元钱的?
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提同样问题并请同桌同学进行解答。
(3)小叮当,我就带了30元钱,我想买一个小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谁能像白雪公主这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思考一下?
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4)小叮当,我们有50元钱,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
谈话:我看,这是聪明的海尔兄弟故意要考考小叮当,同学们,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帮小叮当解答这个问题,好吗?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
提问:谁还能像他俩一样,根据这些物品的价格提几个小问题吗?
学生自己提问题,然后教师再请学生解答。
二、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
1、进行分工。
谈话:刚才同学们帮助小叮当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小叮当想请一些同学到他店中当小售货员,帮他卖货,谁想试试?
教师将学生分成售货员和顾客,并为售货员佩带上标志。
2、明确购物程序。
谈话: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小伙伴是怎样购物的,想想我们在购物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办?
3、学生进行活动。
学生到课前准备好的玩具柜台、学习用品柜台、日常用品柜台进行购物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到活动中,整个活动要体现出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和小伙伴或老师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同时引导顾客向售货员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帮助售货员向顾客提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4、汇报讨论。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1)教师先请几位学生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请几位顾客进行汇报:你原来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让同学判断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三、活动总结
谈话:今天小叮当百货商店可真是生意兴隆。听听小叮当说些什么?
小叮当的话:谢谢大家,通过今天发生的事,使我懂得以后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好学好问,这样再也不会被别人提出的问题难倒,你们说对吗?
提问:现在谁想说说自己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生发言,教师做简短总结:今天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和找到更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四、课后练习
《补充作业》
第六单元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算理
教学方法
演示、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实物多媒体、小棒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1、示卡片口算。
4+6=( ) 20+10=( ) 6+5+30=( )
4+9=( ) 20+13=( ) 9+3+40=( )
2、指名口算,并说口算过程。
24+5=( )
3、小明、小亮和小红来到野外画画,你知道他们各画了多少张画片吗?谁能根据图中三个小朋友各画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谁又能帮助解答呢?
4、师把算是呈现在黑板上:
9+6 24+9 24+6 9+24+6
问:哪个算式已学过,点名直接说得数解答。9+24+6留到课后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24+6=( ) 24+9=( )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1:24+6=?
1、朋友,这道算式,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发现什么?该怎么办?学生尝试,不会算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想想该怎么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讨论:6+4满10,该怎么办?
3、集体交流:
问:谁是直接通过口算算出得数的?谁是通过小棒得出结果的?各自说说各自的算法和操作过程,并找出共同处。
①合操作。归纳思路。
板书: 24 + 6 = 30
∧
20 4
②生自由练说口算步骤。
③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注意应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碰到个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
④试一试(补充)
38+2 53+7
教学例2:24+9?
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寻究24+9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通过操作后,你想怎样计算?
3、集体交流:结合操作,理解算理。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式。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24 + 9 = 33
20 4
13
(2)24 + 9 = 33
23 1
10
(3)24 + 9 = 33
3 21
30
(4)24 + 9 = 33
6 3
30
4、优选方法,小结重点:
(1)小组讨论;以上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2)闭上眼睛想想:在小组里轻声说说你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3)小结重点:像这类题,个位相加满10该怎么办?用谁加整十数?
(4)试一试。(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三、 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填一填、算一算。
(2)集体交流:算的过程。
2、第2题
(1)学生独立做。
(2)独立观察,在每一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为什么?
(3)小组讨论:从每组题中,你悟出了什么?
(4)集体交流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几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满十后,再与几十相加。
3、补充题
(1)下面( )里可以填几?46 + ( )=5( )
(2)根据今天学的知识,你能任举一个算式吗?
( )+ ( )= ( )
四、 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
2、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3、现在一遇到一些问题,小朋友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吗?
“想想做做”第3、4题(第4题让学生弄清题意后进行解答。)
第六单元 课题:练习十一(1)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通过练习促进数感的发展,能说明解决相应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发展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棒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2+89= 53+7= 64+9= 73+8=
57+4= 6+29= 29+7= 92+8=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板书课题:练习十一(1))
二、基本练习
1.练习十一第1题。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时提问。
每一组的第1题与第2、第3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一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
2.练习十一第2题。
老师可以将第2题做成道具,改动要加上的一位数,让学生多练几次,掌握计算方法。
3.练习十一第4题。
(1)出示第4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得数,并把它圈起来。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圈的是哪个数?另一个得数错在哪里?今后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算一算、比一比,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交流结果,选择几道说说比较方法。
2.练习十一第6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知道什么条件,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可以知道能不能装下?
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3.练习十一第7题
(1)讨论、交流:求第一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2)请多个学生提问题并解决。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课题:练习十一(2)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2、通过练习提高口算能力,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抽象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增强口算能力的同时,发展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正确计算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黑板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38+6= 83+7= 6+35=
54+3= 30+26= 73+9=
9+27= 74+8= 34+30=
集体计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比一比,算一算。练习十一第9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十一(2)]
二、基本练习
1.练习十一第8题。
学生计算,交流结果时交互检查,比谁算得对算得快。教师对学生鼓励。
要求同桌小朋友互换9和8算得数,再比一次。
2. 练习十一第9题。
学生练习,到时后交流得数。
提问:看中间一组题,7+54是怎样算的?24+60、48+5的得数各是几十多?为什么?
追问:看得数是几十多,应该想得数哪一位上的数?
指出:我们按照口算方法,想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十位上有几个十,可以估计得数是多少。
3.练习十一第10题。
(1)先估算,说出每道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独立计算并检查估计的是不是合理。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一第11题。
让学生读题用三句话说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要求学生列式算出结果,并指明一人板演。
检查算式和得数。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算?
哪个数量加哪个数量等于一共收的个数?
2.练习十一第12题。
(1)出示第12题,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三人各应付多少元”是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练习十一第13题。
让学生观察,独立思考,找出规律填数。
交流:你找到每行数的排列规律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填数的?
3. 完成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明确要找相加的和等于32的两个数。
让学生自己试着找,把找到的两个数一对一对地记录下来,能找几对就记录几对。
学生交流,教师一对一对地板书,并要求学生补充,直至找全。
提问:你能说说可以怎样找吗?
你能在表里找出相加的和是33的两个数吗?为什么不能?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方法
演示、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实物多媒体,师生共同准备小棒。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境引入
1、(计算机显示例题画面)引入:有三位小朋友做了些画片,他们分别有多少张画片?你能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30-8 33-8 33-30
2、设疑、揭题
谈话:在这三个算式中,哪个算式我们已经学过?30-8、33-8是几位数减几位数?你们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同桌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
(1)30-8等于多少?想想看,怎样算?
(2)同桌交流探讨算法。
(3)学生汇报不同算法,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①摆小棒;②用学过的算法算。
2.建立表象,初步感知。
(1)小组学生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2)指名演示摆法:先摆3捆,再拿出1捆拆开,从中去掉8根,所剩下的2根和2捆2合起来就是22根。
3.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1)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试着叙述30-8的计算过程,并板书:
30 - 8 = 22
(2)计算机直观演示计算过程,学生跟着配音一起完整地说说这题的计算过程。
4.小组合作,探究34-8的计算方法。
(1)各小组讨论交流34-8怎样计算。
(2)动手操作:先用小棒摆一摆34-8等于多少。
(3)学生交流多种操作方法,并一一展示。
(4)引导学生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5)小组讨论汇报各种方法,教师板书:
34 - 8=26 34 - 8=26 34 - 8=26
24 10 20 14 4 4
2 6 30
(6)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说一说34-8的计算过程。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同桌相互说一说怎样计算,再独立计算,小组校对。
2、“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练习。
(2)比一比每组的第1小题和其他两小题有什么联系。
(3)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读题,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想。
学生填写算式算出得数,口答结果。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与以往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有什么不同?(把课题补充完整)
第六单元 课题:练习十二(1)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体会不退位和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在口算方法上的联系和区别,发展比较、归纳等初步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发展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正确计算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
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
演示、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36一8= 83一2= 37+40= 32+4=
25一7= 36一8= 67一9= 62一9=
51一5= 84一6= 80一6= 60一2=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一说36一8、67一9的计算过程。
2.导人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十二(1)]
二、基本练习
1.练习十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提问:每一组的三道有什么区别?(第一组中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第一题不退位,第二、第三题需要退位。第三组中被减数不同,减数相同,三题都需退位。)
2.练习十二第2题。
(1)出示第2题,老师说明题意:用图中的数字分别减7和9。
(2)同桌同学互相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好。
3.练习十二第4题。
(1)老师说明题意:括号里哪一个得数对,把对的圈起来。
(2)学生独立圈数,集体交流,在说出正确得数后,让学生想想错误得数锗在哪里。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二第5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算一算、比一比,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交流结果,选择几道说说比较方法。(可以计算得数,也可以估计得数是几十多来比较。)
2.练习十二第6题
提问:已知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是怎样理解“如果买一袋盐或味精呢?”这个问题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1.直接写出得数。
28-9= 27-8= 60-3= 41-2= 54-7= 82-6=
54-7= 52-6= 25-8= 35-7= 68-5= 65-9=
2.列式计算。
(1)儿童乐园有红色和蓝色的碰碰车共35辆,蓝色的有6辆,红色的有多少辆?
(2)小明家有21本呼事书,他已经看了9本,还要看多少本才能看完?
第六单元 课题:练习十二(2)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退位减的口算过程,并能正确地、熟练地口算出已经学过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退位减的口算过程,并能正确地、熟练地口算出已经学过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能说明解决相应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退位减的口算过程。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知识再现
1、口算。
69一9= 78一7= 32一7= 84一6=
46一8= 23一6= 55一8= 60一6=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说84一6、60一6你是怎样算的?)
二、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二第7题:
同桌小朋友来当两只小兔,先帮要“-7”的小兔算一算,再帮要“-9”的小兔算一算,交流结果。
2、练习十二第8题:算一算,比一比。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看中间一组题,51-2、74-6差的十位上为什么比被减数少1个十?62-20、96-3的差各是几十多呢?
追问:看得数是几十多,应该想得数哪一位上的数?
3、练习十二第9题。
同桌小朋友先说说每题得数各是几十多。
指名说出得数是几十多,选择前三道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要求学生算出得数,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二第10题。
(1)出示第10题图,仔细观察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提问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么算?
(3)集体口答。
2.练习十二第11题:
观察图上商品价格,了解各人买的什么。
提问:要解决哪些问题?
“小刚比小雪多用多少元”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求小刚比小雪多用多少元要用哪两个条件?为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要怎样想?(从34元里去掉8元,就是小刚比小雪多用的元数。)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课题:练习十二(3)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完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进行口算和应用题练习。
二、基本练习
计算练习。
1、练习十二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2、练习十二第13题。
(1)出示第13题,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找出得数小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里画“V”。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练习十二第14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4、练习十二第15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二第16题。
(1)出示第16题图,观察图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红金鱼有24条,黑金鱼有10条,黄金鱼有6条。)
(2)“求红金鱼和黑金鱼一共有多少条”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3)“求再放多少条黄金鱼就和红金鱼同样多?”是什么意思?需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4)根据这道题的条件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后解答。
2、练习十二第17题。
找规律填数。
引导:每行数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先把每行数读一读,你能发现每行数的排列规律吗?每个小朋友独立思考。
把你发现的每行数的排列规律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接着在( )里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填数的?
第二行有什么规律?
谁来说说这里每行数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我们班有没有小朋友收集邮票?收集邮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增长知识,可以培养办事认真的习惯和毅力。你们看,有两位小朋友都是集邮爱好者,他们正在数自己的邮票张数呢。(出示情境图)
二、交流共享
根据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式解答吗?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求和的问题:“两人一共有多少张?”
并让学生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34+16”
实践操作,探索算法。
1、学生尝试计算34+16。
(1)“34+16=?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来讨论一下。同学们可以借助计数器、小棒这些学具,也可以尝试创新用别的方法,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最好。”
(2)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教师巡视,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解算法。
反馈方法1:我们组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4个珠子。要加16,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个位上4个加6个是10个珠子。就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把个位上10个珠子拨去。得到50。
反馈方法2:我们组用小棒来摆的。先摆3捆4根,再摆1捆6根。 4根加6根是10根,10根可以再捆成1捆。3捆加1捆再加1捆是5捆就是50根。
反馈方法3:列竖式,并引导学生讨论应该从哪一位算起?说说自己的理由。
十个
3 4 先算个位4加6得10,向十位进1
+1 6 位写0;
5 0 十位3加1再加进上的1得5。
全体齐复述后,再指名复述练习。
2、试一试
6 5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再请几个学生板
+ 2 8 演,集体评议、订正。
3、结合两道算式,请小组讨论在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 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分组练习,指名板演,并选择其中的几道题说说笔算的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列式解答,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写上单位名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单元 课题: 练习十三(1)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式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式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提高计算水平。
难点: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卡片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口算卡片:
24+3 96-4 62+8 46+4 80-70 40+58 98-70
69+30 72+50 69-80 15+9 56-50 82+7 65-30
说一说怎样进行口算,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总结:1、相同数位相加减。
2、进位加法时,不能忘记进位的1。
二、基本练习
1、教科书第86页第1题。
让学生说说得数十位上是几,并说说怎样想的。
学生笔算,指名四人板演。
交流检查,说说前两题的笔算过程。
看得数十位上和原来说的是不是一样。
2、练习十三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找出各题错在哪里,再改正。
3、练习十三第3题。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学生的竖式书写格式,以及横式的得数。最后各小组汇报结果,集体评议、订正。
集体订正,说一说怎样进行计算,然后总结笔算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三、综合练习
1、出示练习十三第4题,学生看图,明白图意 。
学生读题,说说题意。
学生列式计算。
交流算式和结果,教师板书。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用加法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讨论练习十三第5题。
学生读题。
提问:怎样可以知道40本够不够?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练习了哪些内容?
你对笔算加法有了哪些认识?你觉得在笔算加法时,要特别注意什么?对解决实际问题你有什么体会?
第六单元 课题: 练习十三(2)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培养估算意识,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一定的游戏情境中进行学习,增加学习的乐趣,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
难点:提高计算的速度。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卡片,投影 。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45+30= 45+3= 45-3=
30+45= 45+5= 45-5=
45-30= 45+8= 45-8=
(1) 先让学生说说每组是什么内容,再按组口算。
(2) 请小朋友观察每一组题,从上往下比一比得数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同桌先讨论讨论。
2.找朋友:45+17 40+27 39+25 17+34 35+49
48+36 28+13 62-10 29+38 58+6
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二、 基本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6题。
明确题目要求,强调“不计算”得数要能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练习。
交流练习结果,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十三第7题。
提问:请小朋友比较每组里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请小朋友先在竖式上计算,看看计算时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和大家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笔算,指名板演。再交流得数。
比较:每组里的两题笔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算个位再算十位)那为什么加数十位上都相同,和的十位上却不同呢?
3.做练习十三第8题。
要求学生在得数大于80的题旁边打“√”。
交流:学生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大于80,并说明理由。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10题。
让学生读题,说明题意。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交流检查:用了哪两个条件?为什么要用这两个条件,而不用“47个”这个条件?
你们用加法算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口答结果。
2.做练习十三第11题。
让学生读题,说一说有哪些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解决选哪两辆车比较合适,可以怎样想?说说你的想法。
你能先估算一下,看出哪两辆座位超过80座吗?如果有困难,可以算一算。
学生交流,说说怎样比的。
3.做练习十三第12题。
要求学生计算填数,交流结果。
让学生观察:1个7是7;加1个7是2个7,的多少?再加1个7是3个7,得多少?4个7相加呢?几个7相加是35?
请小朋友接着老师说:1个8是8,两个8相加是——(16),3个8相加是……
追问:几个8相加是40?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笔算,第9题。
第六单元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退1作10”的原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退1作10”的原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笔算减法的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退位减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
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50根小棒、投影仪、投影片或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口算卡片。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境引入
1.指名回答
13-9= 17-8= 32-5=
15一7= 14-6= 40一3=
2.改错并说明理由。
6 5 7 8 2 9
- 3 - 5 - 1 2
3 5 3 7
3.指名板演:(用竖式) 42-21=
4.提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应注意什么?
5.谈话:小朋友,你喜欢集邮吗?邮票上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瞧,小星和小梅就是集邮迷,他们正在欣赏自己收集到的珍贵邮票呢。(呈现例题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1)小星和小梅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会解决了,怎样列算式?50+26=76(张)
(2)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邮票?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
(1)提问小星比小梅多多少枚邮票?你能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26=
(2)谈话:50减26等于多少?我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来拨一拨。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先想一想,然后动手试一试。
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论怎样从50根小棒中减去26根?
引导学生明确:
①50根小棒就是5捆,可以把5捆小棒中的任意一捆拆散成10个1根,接着就可以拿去2捆和6根,最后剩下2捆4根,得数就是24。
②用计数器拨一拨。
(3)竖式的写法.
教师明确:打开的1捆小棒变成了10根,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在竖式中就是从十位里借出了1个十变成了个位上的10个一,为了不忘记从十位上退了1,坚式计算时,要在被减数十位的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4)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8页例题。
2.完成教科书第89页“试一试”。
想一想: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要算十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要算13减7.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订正得数.
3.总结法则。
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
(l)写竖式要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
(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三、反馈完善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做,指名4位学生板演。教师在巡视时注意指导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交流:让学生说说第一、三两题的笔算过程,以及最后一题十位上怎样减的。
追问:个位上不够减时,怎么办?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练习前两题,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怎样列竖式?检查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单元 课题:练习十四(1)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式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式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推理和理解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培养学生的作业习惯,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2、借助练习题,教育学生要懂得爱惜劳动果实,尊重劳动人民。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卡片,投影 。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知识再现
1、口算:师:看谁抢到的果实最多。
27+9= 42+28= 99-66= 13+31=
8+54= 45-27= 47-9= 66-7=
54+44= 96-5 = 90-6= 44-7=
2、说出每道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80-45= 56-30= 76-19= 55-26=
32-11= 89-67= 43-18= 91-47=
79-56= 60-28= 67-9= 86-37=
让学生做好准备,看题抢答,说出每一道题的得数大约是几十多,每答对一题,可以得到相应的果实卡片一张,最后看谁胜利的果实最丰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基本练习
1、看谁能当一个合格的医生——练习十四第2题
师:树林里传来了小鸟的叫声,原来有三棵树不知道犯是什么毛病,直喊不舒服呢?看谁能找到它们的病因,并用好办法医治好它们,那就是一个合格的医生了,赶紧救树去吧。
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错在哪里,再交流,并改正错误。
2、练习十四第1题
师:刚才小树因为不太认真,所以生病了,你们可要注意了,接下来自己完成时可要避免和小树犯同样的错误了。
给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后,指名板演,再全班交流,共同纠正。
3、练习十四第4题
先请同学们看一看图,你知道是什么?能了大家说一说吗?
指名完整说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指名回答。
三、综合练习
练习十四第5题
有这么一首歌谣:一粒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这首歌说的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呀?(请学生说说)粮食来得不容易,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除了大米之外,还有高粱、玉米也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我们吃的许多东西,都是用它们加工而成的,所以我们都要爱惜粮食,不要养成浪费的坏习惯,赶快解决玉米和高粱的数学问题吧。
学生读题,说说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提问: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提?
让学生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算?能说说数量关系吗?(板书)
学生集体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课题:练习十四(2)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式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式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推理和理解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续培养学生的作业习惯,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型
练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 知识再现
口算
54+20= 36-6= 54-5=
20+54= 46-6= 54-7=
54-20= 56-6= 54-9=
(1) 先让学生说说每组是什么内容,再按组口算。
提问:比较第一组和后面两组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第二组和第三组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计算时有不同的地方吗?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组题里的得数变化有些什么规律吗?
二、基本练习
1.做练习十四第6题。
要求“不计算”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练习结果,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下面的题哪个得数最大,哪个得数最小?(口答)
52-4= 46-4= 46-20= 46-8=
让学生口答,说说理由。
3.做练习十四第7题。
提问:请小朋友比较每组里两道题,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请小朋友先在竖式上计算,看看每组两道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和大家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笔算,指名板演。再交流得数。
比较:每组两题笔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算个位再算十位)那为什么被减数和减数十位上都相同,差的十位上却不同呢?
提问:你怎样看出减去得数十位上是几呢?
4.做练习十四第8题。
让学生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小于40,并说明看得数十位上是几的理由。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四第9题。
让学生读题,说明题意。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检查:第(1)小题用了哪两个条件?为什么不用“32元”这个条件?
第(2)小题用了哪两个条件?为什么不用“34元”这个条件?
解答这两小题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口答结果。
2.做练习十四第10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两件商品的价格,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第(1)小题可以怎样想?第(2)小题的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做练习十四思考题。
让学生看第一小题,引导看具体数,启发:你能看出下面两个数和上面对着的数有什么关系吗?能填空格里的数吗?
学生填数、交流。
提问:你能找出第二小题里上面的数和它下面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吗?
请小朋友自己填一填,再和大家分享。
交流结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课题:复习(1)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与不进位及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联系,完善认知,提高口算能力,发展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算一算,比一比,沟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与不进位及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联系,完善认知,提高口算能力,发展智力。
2、营造乐学氛围,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挑战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与不进位及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联系。
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系统整理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揭题:我们今天开始复习加、减法的计算,这节课先复习口算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做复习第1题。
让学生看复习第1题,说说每组题是什么内容的口算。
学生一组一组口算填写得数。
引导:请小朋友一组一组地比一比,想想每组里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交流: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怎样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呢?从第三组题里,你发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减一位数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做复习第2题。
让学生小组活动,小组长负责带领其余组员,在小组里照样子用数字卡片口算。
3.做复习第3题。
谈话:小朋友都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了,现在看看哪些小朋友能把第3题的算式都算对。
学生练习,到时后交流得数。
4.做复习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先选择再交流,并说说没有选择的题得数各是几十多或几十。
5.做复习第5题。
(1) 学生独立思考,一组一组地填上合适的数,再交流每组题所填的数。
让学生一组一组地集体读一读。
引导:每组里两题填的数相同吗?为什么会相同呢?比较每组里的两道算式,你有什么要说的?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做复习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2.做复习第7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有哪些条件?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哪些条件?为什么不用“前3天”这个条件?
指出:解决问题时,要思考要求的问题和哪些条件有关系,用有关系的条件解决。
3.做复习第8题。
让学生明确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让学生解决,并指明板演。
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用50元减2元就能知道买的是哪一件?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六单元 课题:复习(2)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过程与方法》
1.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系统整理
1.谈话:小朋友上节课复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掌握得不错。你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里,除了口算还学习了什么内容?
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加、减法的笔算。(板书课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做复习第9题。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行、第二行各题是什么内容的笔算,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让学生在课本上笔算,指名学生板演。
交流得数,结合选择加、减法说说笔算过程。
比较:你能比一比三道加法笔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减法呢?
想一想加法笔算怎样算,减法笔算怎样算,再说给大家听一听。
你还能竖着比一比,看看上下每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每组题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2.做复习第10题。
学生完成前4道题的笔算,指名4人板演。
检查交流,结合让学生说说进位和退位时是怎样做的。有错的改正。
3.做复习第11题。
组织竞赛:第一轮,同桌左边的小朋友做左边的4道,右边的小朋友做右边的4道,看谁先夺得红旗。第二轮,同桌小朋友交换算另一边的4道,看谁先夺得红旗。
交流得数,看哪些小朋友全对了;再看第一轮、第二轮各是哪些小朋友获胜的。表扬和鼓励小朋友。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做复习第12题。
(1)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讨论解决第(1)小题要用哪两个条件,解决第(2)小题要用哪两个条件。
让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检查交流,说说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算。
让学生口答结果。
(1) 学生同桌讨论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交流提出的问题,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2.做复习第13题。
让学生了解题意,再填写方框里的数。
交流结果。
提问:第一行里每次减几?第二行里每次减几?
72里面减去了几个9,还剩多少?64里面减去了几个8,还剩多少?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七单元 课题:期末复习(1)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能熟练地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加深感受两个不同数的相差程度。
2、加深对常见图形的直观特点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人民币的单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并能在实际问题里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数、比较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和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能熟练地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加深感受两个不同数的相差程度。
2.经历观察、比较等活动,加深对常见图形的直观特点的认识;通过对元、角、分的回顾,进一步了解人民币的单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并能在实际问题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复习中体验知识间的联系,加深感受并归纳、概括相关的知识结构或方法,发展观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的意义、大小比较;常见图形的特点;元、角、分间的进率。
难点:元、角、分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系统整理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内容呢?你能说说你对哪些内容有兴趣,哪些内容学得很好,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吗?
这节课我们先复习三个部分内容:100以内的数;图形的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数数和数的组成。
(1)让学生摆出30根小棒,说说是怎样摆的。
提问:30里面有几个十?50要摆几个十?100呢?
(2) 让学生摆出35根小棒,说说是怎样摆的。
提问: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4个十和3个一是多少?67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请小朋友从35起,一个一个地数到50。
提问:从小到大排,40前面的数是几?后面的呢?和50相邻的两个数各是多少?
2.做期末复习第1题。
(1)出示期末复习第1题图。
让学生在书上5本5本地数,数出50本;再10本10本地数,数出50本。
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在( )里填数并交流。
(2) 交流:你能联系平时生活,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3.写数读数。
(1)出示计数器,让学生说说从右边起的数位顺序。
在计数器上拨出两位数,说出由几个十或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是多少。
交流:你拨出的数是多少,由几个十或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 教师在计数器上每次分别拨出几十、几十几和一百,分别让学生写数,并读一读。
提问:你能说说怎样写数的吗?怎样读书呢?
(3) 出示一些两位数让学生读一读,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组成。
4.数的大小比较。
(1)学生活动。
提出要求:小朋友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个数,把它写出来;
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数的组成;
同桌比较两人写出的数的大小,写出比较结果。
交流:你们同桌拨的哪两个数?哪个数大于或小于哪个数?
小结:说说100以内的数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2)做期末复习第3题。
指名读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数的排列,再交流、改错。
(3)做期末复习第4题。
学生读题,说说知道了哪些条件。
要求学生完成填写,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5.复习图形和元、角、分的知识。
学生活动。
指名学生拿出不同的图形向同学介绍名称。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各类图形,要求学生看图形齐说图形名称。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提问:为什么这个叫长方形,而这个叫正方形?
三角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不同在哪里?圆和其他图形不同在哪里?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做复习第5题。
让学生观察图形排列有什么规律,按要求连线。
交流:出示学生连线结果,要求介绍是怎样想的,明确排列规律。
2.复习元、角、分。
(1)让学生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
提问:面值是元的人民币有哪些?角和分的呢?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是怎样的?
(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分别出示几十元的和几元的人民币,每次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元。
出示几元几角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是多少。
(2)出示:不用几角或几分的,取25元有哪些拿法?不用几分的,取1元有哪些拿法?
让学生讨论有哪些拿法,然后交流。
(3) 做期末复习第6题。
让学生说说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提问:这里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你发现什么数量减什么数量等于找回的钱?
让学生齐读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单元 课题:期末复习(2)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得数,并能估算得数。
2、理解与求剩余问题相关的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计算、比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得数,并能估算得数。
2.进一步理解与求剩余问题相关的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复习中体验知识间的联系,加深感受并归纳、概括相关的知识结构或方法,发展观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与求剩余问题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求剩余问题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系统整理
小朋友在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之后,学过哪些计算内容?你感觉哪些加、减法计算容易些,哪些加、减法难一些?
揭题:今天我们复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做期末复习第7题。
让学生说说每组里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按组口算写得数,再交流得数。
比较:请小朋友比一比加法和减法计算,你觉得加法和减法计算时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2.做期末复习第8题。
引导学生了解题目要求,知道每行数怎样算。
让学生口算:第一行先算每个数加5,再算30加每个数;第二行先算每个数减6,再算每个数减40。
3.做期末复习第9题。
学生练习,到时后交流得数。注意了解学生口算正确情况,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哪些部分内容掌握不到位,视情况采用相应的练习措施。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做期末复习第10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说说每题的条件和问题。
要求想一想每题怎样算,算出结果填在表里。
交流结果,教师板书。
比较:要求学生观察表里的条件和问题,说说这三题有什么不同。
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小组同学可以先讨论一下,再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方法有什么不同,怎样想的。
引导:你能根据表里的数量试着说说每题的数量关系吗?
小结:条件不同、问题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用原有的减借出的可以算出还剩的本数;知道借出的和还剩的本数,求原有的本数,要用加法;知道原有的和还剩的本数,求借出的本数,要用减法。
2. 补充问题并口头列式。
出示:
(1) 从桃树上采下35个桃,还剩10个, ?
(2) 桃树上原有45个桃,采下一些后还剩10个, ?
学生补充问题,教师呈现问题;学生列式后,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单元 课题:期末复习(3)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笔算得数,并能估计笔算得数。能应用笔算加、减法解决简单加、减法实际问题,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计算、比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笔算得数,并能估计笔算得数。能应用笔算加、减法解决简单加、减法实际问题,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
2.在比较、归纳的活动中,体验比较的方法,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通过笔算和估算,进一步提高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相应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
难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谈话:小朋友在上一节课通过比较、练习,复习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进一步认识了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得数。今天在复习口算的基础上看,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做期末复习第11题。
(1)让学生列竖式做两组加法题,同时指名2人板演。
检查计算过程,注意进位与不进位的不同,竖式上进位时怎样写得数。
引导:请小朋友比较每组里两题的计算,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两题用竖式是怎样算的,两题计算时不同在哪里。
学生交流。
追问:那两位数加两位数用竖式怎样算?
(2) 让学生列竖式做两组减法题,同时指名2人板演。
检查计算过程,注意退位和不退位的不同,竖式上退位时怎样算。
引导:请小朋友比较每组里两题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用竖式计算时,怎样的题是退位减?退位减怎样算?
指出:减法笔算同样要十位对齐十位,个位对齐个位,也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板书: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3) 引导:请小朋友看看加法竖式和减法竖式,它们计算时有相同的地方吗?
小结:笔算加法和减法时,都要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2.做期末复习第12题。
让学生笔算。
结束后检查正确情况,统计全对的学生数和有错误的人数情况,掌握学生已有的笔算能力。对典型错误采取措施,组织相应练习,训练运算技能。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做期末复习第13题。
让学生看表格里的问题,说说有几道题,各有什么条件和求什么问题。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表里填写结果。
交流结果,说说各是怎样算的,为什么算法不同。
指出:求小明一共踢多少下,要把两次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求小娟第二次踢多少下,要从她一共踢的下数里去掉第一次的,所以要用减法。
2. 看条件提问题。
出示:妈妈采了35个红辣椒,采了45个青辣椒,一共采了80个。
提问:这里告诉了哪几个条件?
你能每次选两个条件提一个问题吗?讨论讨论。
让学生交流自己选的哪两个条件,提出的什么问题。根据交流,依次呈现不同的实际问题。
提问:这里几道题哪些用加法算,哪些用减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单元 课题:期末复习(4)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条件和问题的联系,能说明对不同问题算法的理解,能正确列出算式解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条件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条件和问题的联系,能说明对不同问题算法的理解,能正确列出算式解答。
2、进一步感受实际问题里条件和问题的联系,体会数量关系,能大致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或能解释自己的算法,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求正确解答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交流、描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系统整理
1.提问:回忆一下,前几节课已经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还想复习什么内容?
2.揭示:这节课我们就要复习这学期学过的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查漏补缺训练
1.求剩余的相关实际问题。
出示条件:停车场原来又25辆车,开走17辆,还有8辆。
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有哪三个条件。
引导:请小朋友想一想,你能在这里任意选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吗?大家先想想你准备选哪两个条件,提出什么问题,再和同桌说一说。看看谁想到的问题多。(学生思考后互相说)
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出示:
(1) 停车场原来有25辆车,开走17辆还有多少辆?
(2) 停车场开走17辆车,还有8辆,原来有多少辆车?
(3) 停车场原来有25辆车,开走一些后还有8辆,开走多少辆?
比较:这三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列式解决。
交流:每道题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谁来口答一下这里的问题?
谁来试着说说每道题里的数量关系?
2.求相差数的实际问题。
出示条件:妈妈买了36个苹果,买了24个梨。
让学生说说知道什么条件。
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一个减法问题吗?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做期末复习第14题。
学生了解题意,思考各要怎样算。
让学生列式解决,同时指名两人板演。
组织交流。
提问:为什么都用减法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比较:分别看一看、比一比这里提出的问题,你发现是怎样的两类问题?
你能说出两个数量,提出这样的两个问题吗?
2. 做期末复习第15题。
引导学生明确条件,知道每一名次的得分和每个小动物的成绩名次,知道问题求什么。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
交流算法和想法,解释对题里数量关系和相应算法的理解。
3.做期末复习第16题。
(1)要求学生说说解决前三个问题各要用哪两个条件,可以怎样想。(先讨论,再交流)
让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算法、算式,教师板书。
口答结果。
(2)让学生看条件提问题,教师按类型适当选择一些问题呈现。
4.做思考题:理解题意:选这里的几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差是35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如果用竖式表示是什么形式?
板书:
-
3 5
讨论交流:请小朋友自己想一想,这里选哪4张数字卡片,可以使减法的差是35?(有困难可以先想个位上什么时候会是5,不退位是几和几减,退位是几和几减)能想到几种选法?
四、课堂总结
1.你今天进一步认识了哪些加、减法实际问题?
2.你对怎样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新的认识?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全册)
一单元减法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教学反思:本课采用直观教学,学生易于理解,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第二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做练习六的第6题。
游戏:小青蛙过河。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然后指导书写格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并在全班交流答案。
7、做练习六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8、做练习六的第8题。
第1题,教师指导看图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读一读。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教学反思:
让学生先练后讲,熟能生巧。培养读题能力和说思路习惯。
第三课时:十几减8、7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 10-3=7
方法二:10-8=2 2+3=5
方法三:8+( )=15 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15 - 8 = 7
方法一:15 – 5 = 10 10 - 3 = 7
方法二:10 – 8 = 2 2 + 5 = 7
方法三: 8 + ( 7 ) = 15
教学反思:
十几减几是难点,重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学生通过回顾数的合成和分解,从而较好地掌握了本课内容。
第四教时: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力求能快速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6、5、4、3、2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2、做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
3、做练习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再说说计算方法。
4、做练习二的第3题。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看谁先算完。
5、做练习二第6题、第7题、第8题。
分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在全班交流答案。
6、做练习第9题。
游戏“送小松鼠回家”:小松鼠迷路了,你能送它回家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7、做练习第5题和第10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新收获?你能说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热情高,效果好。
第五课时:十几减6、5、4、3、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
主题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聪明机灵的小老鼠杰瑞和可爱的小兔子杰比,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太阳真好,小老鼠杰瑞跑去和杰比玩,看见小兔子杰比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6+5=11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11-6=5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兰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几个?11-5=6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5+6=11 11-5=6
方法二:10-5=5 5+1=6
方法三:11-1=10 10-4=6
从11开始往前数。
(2)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计算11-6 12-3 13-4
(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活动体验,建构知识。
1、 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 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 想想做做第3题。算算比比,感受退位减与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区别。
4、 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5、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回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板书设计: 十几减6、5、4、3、2
13 - 5 = 8
情景图 11-6=5 12-3=9 13-4=9
第六课时: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选择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方法,熟练计算。
教学资源: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今天,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门在举行游艺会,小朋友,你们想去看吗?那,我们出发吧!
二、过关游戏。
1、第一关:智力大考盘 小狗忘了5+8 14-6 该怎样算,你们能帮助它吗?
交流不同的思维过程及方法。完成练习三第1题。
2、第二关:方法大比拼。
小兔在计算7+6和12-5,它找到了不同的方法,你能找到几种?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完成练习三第3题。
3、第三关:大象采椰子 学生理解题意后,组织学生游戏。完成练习三第2题。
4、第四关:数字密码,完成练习三第4题。
5、第五关:问题解决。完成练习三第5、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计算。
6、第六关:数学小迷宫,练习三第7题。
小猫准备了一些蜡笔,请你给得数大于8的涂上红色,得数小于8的涂上绿色。
三、自主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反思:在练习中提高,说理中深化。
第六教时:复习(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通过整理、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归纳整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整理、完成减法表,并在表中探索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减法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资源:
复习题第1题图;加、减法表挂图。(有条件的可用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位加、退位减计算方法
1、出示第13页复习题第1题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根据图列出三个算式,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3、反馈交流。说说每一题是怎样算的,并说说几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二、整理减法表
1、整理减法表
(1)师:白鸽是动物王国辛勤的邮递员。它们每天都要给各家各户送各种信件。瞧,今天它们已经送了这么多信了——(出示第2题挂图)
(2)仔细观察信箱的排列规律,看看这三只白鸽带的三封信应该送到哪个信箱里去?
(3)你能替辛勤的白鸽们把剩下的信送完吗?请你试着填完整这些信箱中缺的算式,有困难的可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
(4)反馈交流,师填完整减法表。
(5)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信箱的排列上也藏着一些小秘密呢?(先在小组里讨论,再组织集体交流)
(6)找出差是5、8的算式。
(7)师随意指算式,让学生快速口答得数。
(8)同桌进行此项活动。
(9)完成第4题,让学生说说这类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做?
三、算一算、赛一赛(复习第6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口算,师掌握时间。
2、反馈校对,奖励前10名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复习
减法表
教学后思:
通过生生互动,巩固提高。
第七教时:复习(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题意,会运用所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加深对生活中数学的认识,初步形成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
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资源:
主题情境图(或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9+2 16-9 13-4 5+7
15-5 6+8 11-3 8+8
13-6 12-7 9+6 10+7
17-8 14-8 7+7 18-9
4+8 13-5 8+3 3+9
(1)教师用口算卡片逐题出示,让学生口算后直接写出得数。
(2)反馈校对,奖励全对的学生。
2、在○里填上“﹥”、“﹤”或“=”
7+4○12 15-9○5 5+7○11
11-6○6 13-4○8 9+4○13
(1)学生独立填○。
(2)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比的。
3、完成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交流答案。
二、解决问题
1、做复习题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
(2)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试试看。
(3)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做复习题第8题
2、(1)出示左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意。
(2)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3)反馈评议,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右题。
(5)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就题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知道两部分的和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算。
(7)右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3、做复习题第9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计算。
(3)反馈交流。
4、做复习题第10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在小组里讨论,梨可能有多少个。
(3)反馈。明确答案不唯一,但从图上可以知道,苹果不会少于5个,梨不会少于2个。
三、全课总结(略)
教学反思:
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互动,巩固深化。
二单元认识图形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资源:
情境图、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想一想,做一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画,画好后展示画出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正方形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怎样画的?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
教学后思: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资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钉子板、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老朋友要来看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上课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他还带来了礼物,想送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你们看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介绍完老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记得在上校本课时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设计意图】创设活泼、有趣的“介绍老朋友”这一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旧知启新知。而且用老朋友带了礼物要奖励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①请一位折出长方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折出来两个什么图形。(举起折好的图形)
师:折得真不错。送学生小礼物,能告诉大家你的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吗?
②师:谁还折出了不同的图形?请一位折出三角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
师:折得真好。你也能获得一个礼物,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教教大家你是怎么折的吗?(全体同学和和老师跟着这位同学折三角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① 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 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别人说过的你就不能再说了。学生回答。这里老师应强调是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三角形,而不是某一物体是一个三角形。适当送礼物给举例多,说话完整的小组。
③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个新的图形:三角形,让学生来告诉大家这个图形的名称,学生愿意做、也愿意答,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我发现你的手真巧,他是这样折的,送学生小礼物并让学生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的小书签。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折 剪 重合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小朋友将拼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一一讲评。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①请一位拼成三角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所拼出的图形。
师:他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答:三角形。
②师:谁还拼出了其他的图形(请一位拼成长方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
师:他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答:长方形。
③师:你是怎样拼的?
④ XX同学,请你到投影仪前展示你拼的图形。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
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朋友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他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变的)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想一想?(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设计意图】从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学习作用出发,设计把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再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的操作。这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有位教育家这样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间上。”通过操作,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的认识,而且还拼出了一种新的图形,迫切想了解是什么图形,有了学习新知的需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课件出示)在这些地方你找到平行四边形了吗?
(1) 指名学生回答,课件闪动
(2) 请你用水彩笔凃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桌互相检查。
(3) 你还能在这些地方你找到什么?
2、小朋友们,看过变魔术吗?今天我么就来当小小魔术师,来变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道具,在桌子上的篮子里(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钉子板、小棒)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变出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多。围好后把钉子板举起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展示并让学生评价,(这个三角形看上去扁扁的,很可爱?。 这个三角形看上去高高的,很神气……)你是怎样创作的,到实物投影上演示。并奖励各种形状的书签。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用小礼物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这礼物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各种形状的书签,在奖励时让孩子说出是什么形状,这样在奖励的同时又巩固了这堂课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3、以错为例,师出示钉子板:“刚才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围的,是平行四边形吗?怎样改它就是平行四边形?”
要求不能重新围,怎样才能正确围出平行四边形呢?(钉子板上下的钉子数相同)请你再重新变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学生的问题和思维障碍有机会暴露出来。经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群体之间的讨论几思维碰撞而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印象深刻。
四、实践活动
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梯形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作为明天的礼物送给你的妈妈,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对,三八妇女节,相信你妈妈收到你的礼物一定会感到很幸福的。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把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请一部分同学上讲台前,举起自己小组拼成的图画,说说你们拼的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图形?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拼贴图形这个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作为今天三八妇女节的礼物送给你的妈妈,相信你妈妈收到你的礼物一定会感到很幸福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的意识,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五、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板书设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练习四
教学目标: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在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资源:
各种图形的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继续来研究它们上一堂练习课。
二、练习
1、第1题
(1)出示第1题,要求观察这幅图是由哪些形状拼成的?
(2)分类数一数,并把书上填好。
(3)交流并说说怎样才能数得既对又快。
2、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是对折两次?”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哪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第3题
(1)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你能把它折成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4、第4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思考怎样折才能折出一个正方形?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5、第5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把这张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方法。
7、第7题
(1)师: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梯形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行吗?
(2)学生动手拼一拼,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教学后思:
三单元认识数
认识整十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十个十个地数数的过程,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教学资源:
1、配套教学光盘;2、教学用小棒、计数器;3、学生每人几捆小棒及一个计数器。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小动物们今天在森林公园进行数学竞赛,蓝猫打算乘着智慧列车去参加,小朋友们想一起去吗?可是蓝猫把开启智慧列车的密码丢失了,不过不要紧,密码就藏在列车的车厢上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
2
——
4
——
——
——
10
——
12
2、原来密码就是068,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智慧列车出发吧。
二、活动探究
1、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森林公园门口,小狗在数小棒呢!我们跟它一起数:1、2、3……10(多媒体)
(2)10个1根捆成一捆,得到1个十,一捆是十根。
(3)2捆是多少根呢?3捆是多少根?6捆呢?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2个十是二十 3个十是三十 6个十是六十)
(4)学生用学具摆,愿意摆几捆就摆几捆,并与同桌说说有几个十,是多少。
(5)一起十根十根地数: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多媒体)
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
追问:我们把10捆小棒摆成一大捆,一大捆就是100根,那么,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过渡:小朋友们帮助小狗解决了问题,小狗很高兴。不过小狗想起来它的好朋友小猫有几道问题不会解答,小朋友们愿意帮一帮小猫吗?
(6)组织练习
①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②“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③“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小猫小狗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问题,它们邀请小朋友们继续参观。咦,小青蛙是不是也遇上难题了?我们赶快来看一看。
2、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1)出示计数器,要求学生说说对此已经知道了什么。
(2)师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是怎样想的。
师:是啊,十位上的3颗珠子表示3个十,3个十是30。(边板书边指导30的写法)
(3)在十位上拨6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并指名板书60。
(4)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让同桌说一说是多少,并请他写出这个数。
(5)师在十位上拨珠,让学生一十一十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师:当十位上满10颗珠子时,也就是10个十,那就是——一个百,所以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数位——百位。10个十是一百,我们可以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这一颗珠子就表示1个百,是一百,谁会写一百?(指名尝试板书100)
(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数器上从左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过渡: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又帮助小青蛙解决了问题,本次数学竞赛还有很多好玩的题目等着我们呢,你们有兴趣去解答吗?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画一画后用实物投影反馈。
2、“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后反馈。
3、“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独立填空格
(2)反馈交流,说说“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3)看着这两排数,你还可以说些什么?
4、“想想做做”第7题
5、“想想做做”第8题
四、总结反思
1、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数,小朋友想想,今天我们认识的数有什么特点?
2、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课题:认识整十数
板书:
认识整十数
10个十是一百
4个十是30 8个十是80 一个百是100
百 十 个
百 十 个
百 十 个
教学反思:掌握较好。只是算术字书写还欠规范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喜欢吃冰糖葫芦吗?冰糖葫芦什么味儿?
2、今天小松鼠和小熊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一些冰糖葫芦,看看小松鼠拿了几串?小熊拿了几串?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一串冰糖葫芦有10个,小松鼠拿了3串,就是3个十,是30;小熊拿了两串,就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1)提问:看着这些冰糖葫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串冰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小松鼠比小熊多拿多少个?小熊比小松鼠少拿多少个?)
(2)求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算式?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4)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组内的小朋友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小朋友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
小蘑菇: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再数两个十,是40、50。
小萝卜: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六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刚才,我们提的哪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2)你会列式计算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4)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十,就是10。)
(5)小结:小朋友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算。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2)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3)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各自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1)请小朋友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
(2)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校对。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思考,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①一共有多少个? ②小松鼠比小熊多多少个?
30+20=50 30-20=10
教学反思:
大部分都掌握,只有不及龄的几个未过关
认识几十几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非整十的两位数的意义,能按顺序写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教学难点: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学生40准备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进行摆小棒比赛,比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1、师: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3、师: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4、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
5、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6、提问:三十九根添上一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7、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人数给小组内的小朋友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1、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2、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着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3、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4、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5、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填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巩固反思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桌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博士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个地数。谁数对了就可以掉这些香蕉了。
(2)你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试着数一数,然后组织交流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数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对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五、总结评价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与同学或教师交流。
板书:
认识几十几
24 34 43
2个十和4个一 3个十和4个一 4个十和3个一
合起来是24 合起来是34 合起来是43
教学反思:学生基本都掌握,不但会说,还能自己举例印证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自主学习
1、师:今天,小猴的桃园丰收啦!它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吃桃。(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一共有多少个桃?30+4=34 4+30=3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②数:30、31、32、33、34(可借助计数器或小棒)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加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各自的名称。教师介绍“加数”、“和”。
引导学生说说“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一共有34个桃,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
34-30=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4是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剩下4个一(借助学具)
②想加法。
(3)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列式并说说算法。
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点,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 56-50 62-2 96-90
3+50 2+80 20+6 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2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根据下面的算式,你能想到其它三个算式吗?
①3+70 ②54-4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1)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
(2)交流并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怎样才能做得既对又快。
6、“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总结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挂图
30 + 4= 34 34 - 30= 4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教学资源:
计数器、钟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
(3)十位上是( ),个位上是( )的数是( )。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6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9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 )个十是40.
(2)按规律填数:
5、10、15、( )、( )、30、( )、( )、( )、( )
2、4、( )、8、( )、12、( )、( )、( )、( )
50、60、( )、80、( )、( )
板书:
练习五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教学反思:
数的组成是基础的基础,一定要人人过关。
数的顺序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
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
2、教师准备三张透明的“魔力框”(每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一张)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上”,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①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再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四、总结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板书:
数的顺序
百数表
教学反思:数位表一定要让学生个个过关,熟背如流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难点:
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
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挂图
53﹤56 46﹥38 100﹥98
教学反思:
计算是基本功,学生学会了以后受用无穷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形容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多些”、“多得多”的具体含义;能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情境出示:小猴、小猫在进行折五角星比赛。
师指着图说:“这是小猴折的,它折了34个,这是小猫折的,它折了38个。
2、提问: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怎么说呢?
(小猫比小猴折的多些)
3、提问:还可以怎样说?(小猴比小猫折的少些)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小兔看到小猴、小猫在折五角星比赛,它也赶来了。瞧,小兔折了74个呢!那小兔跟小猴、小猫比,怎样呢?(小兔比小猴多得多;小猴比小兔少得多)
6、尝试应用
小兔和小熊来到果园里,看到了苹果树和梨树。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打“√”。并说说为什么。
7、小结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它们相关的程度。
二、综合应用,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小芳和小明比赛拍球,小芳拍了46下,小明说:“我拍得比你多得多。”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2、“想想做做”第2题:一班共有38人,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3、“想想做做”第3题:排球25元,篮球比排球贵多啦!这个篮球可能是多少钱?
4、“想想做做”第4题:小猴拿了50,小猫拿了45。他们会怎样说?小狗拿了85,小熊拿了40,他们会怎么说?
小组活动,同桌拿数字卡片比一比,说一说。
三、全课总结,强化认识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2、那我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进行一次猜数游戏。师先示范,后学生同桌合作进行。
板书: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挂图
34比38少一些 74比34多得多
38比34多些 34比74少得多
教学反思:
千年虫 用挂图和多媒体,让学生直观理解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整十数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1、 第1题:
(1)学生在书上填写。
(2)小黑板出示,交流学生填写是否正确。
(3)提问:①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数最接近90?你是怎样想的?
②97接近100还是接近90?93呢?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2、第2题:把80、36、63、56、3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在□里。
□﹤□﹤□﹤□﹤□
3、第5题:
(1)出示题目:我校一年级有80人。二年级的人数和一年级差不多。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
(2)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二、认识“单数”、“双数”
1、第3题
(1)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依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
(2)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3)师举例让学生辨别是“单数”还是“双数”。
2、第4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判断和理由。
三、全课总结(略)
板书:
练习六
36﹤37﹤56﹤63﹤80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生活。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
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口算
40+30 40+3 50+7 7+50
40-30 43-3 57-7 57-50
1、先进行计算,说说对于每一组的四个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2、选择第一组四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说说有什么异同?
横着比: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
整十数减整十数、几十几减几
3、说说第二组的异同。
二、复习数的组成
1、第1题: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再交流。
第2题
(1)实物投影出示: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6接近50,还是接近40?44呢?
(2)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
(3)集体交流。
3、第3题:数数填填
(1)出示钟面:钟面上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
(2)交流数的方法,数一数,后填空。
三、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第4题学生自己填写,再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第5题:他们坐哪辆汽车比较合适?
我们班有38个人去春游。
第一辆车 第二辆车 第三辆车
50座 40座 30座
2、第6题:一筐苹果有20个,猜猜一筐草莓大约有多少个?
3、第7题:爷爷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你们猜猜爷爷大概是多少岁?你家有个人的年龄比爷爷小一些,会是谁?
4、第8题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游戏规则:我在纸上写一个两位数,请一个小朋友来猜,可以用太大了,太小了,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提示。
(2)同桌游戏。
五、全课总结(略)
板书:
复习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同桌互动,达到巩固目的。
数学活动课
我们认识的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2、初步学会简单的估计,从而发展数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3、与他人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资源:
课件、每组一袋糖、一袋花生、一袋黄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看!(课件出示一只由“1~10”
这几个数组成的猴子。)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新朋友,有什么发现?小猴身上有哪些数?除了这些数,你还认识哪些数?
看来,小朋友认识的数还真不少。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着100以内的数呢?
【“数猴的闪亮登场,令人耳目一新,课堂气氛就此奠定基调:轻松、有趣。】
二、活动探究
1、说一说
(1)你会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如果学生说话涉及的面较狭窄,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听听其余小朋友说了什么,引导学生拓宽思维面,而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2)说一说家中每个人的年龄。
(3)请两个学生互猜对方爸爸、妈妈的岁数。如:一个人猜,另一个人用“大些”、“小些”或“大多了”、“小多了”提示。
(4)同桌模仿上述两个学生进行互猜活动。
(5)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是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为什么?
【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唤起学生“生活即学习”的意识。互猜年龄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复习了“大些”、“小些”或“大多了”、“小多了”,并进行估计策略的初步渗透。】
2、猜一猜
(1)糖和花生
①每组桌上都有三个口袋,1号口袋,里面是糖。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大了,抓一把糖,尽量多抓一些,数数有几粒,记在心里,然后放回口袋。
②2号口袋,里面是花生。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呢?先猜一猜。(提示:将花生的粒数与糖的粒数进行比较,并追问:为什么猜花生的粒数比糖的粒数多?)
③学生抓一把花生验证自己猜测。
④小结:花生的个儿小,糖的个儿大,同样抓一把,花生比糖的粒数多。
【让学生猜一猜、抓一抓,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猜想,加深体验。】
(2)黄豆
①
3号口袋,里面是黄豆。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黄豆?为什么?并实践验证。
②学生在音乐声中小组活动。
③实物投影出示三种实物各一粒,问:“抓一把糖大约有几粒?一把花生呢?一把黄豆呢?为什么同样抓一大把,有的只有几粒,有的十几粒,而黄豆有60多粒?
④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明。
(3)根据教师所抓物体的粒数猜物体
①刚才,小朋友抓在把花生大约有10粒,如果老师抓一把大约有几粒呢?为什么?如果抓两把呢?
②现在老师又抓了一把东西,数数大约有十粒,担抓的不是花生,你猜猜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抓不同的实物猜数量→不同大小的手抓同样的实物猜数量→根据抓物体的数量猜可能抓到了什么,多种形式的“猜一猜”活动在无形中渗透了估计策略的培养。】
(4)桔子
①猜一猜这只桔子有几瓣?(个儿较大)
②这只桔子又有几瓣?为什么?(个儿较小)
③学生很有可能猜:桔子个儿小瓣数就少,桔子个儿大瓣数就多。教师不给予答案,而是:“课后,小朋友吃桔子的时候留心数一数,说不定你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到时别忘了告诉老师!”
【猜测不同大小桔子的瓣数,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告诉学生:生活中有数学,在生活中自学锻炼估算意识和能力,估算能力需要生活积累。这是估计策略培养的进一步深,同时,又一次拉近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3、数一数
(1)刚才,咱们一起用“我们认识的数”说一说、猜一猜,小朋友说了这么多,新朋友小猴也忍不住想说几句,听!(课件出示图片资料,如:东方明珠塔高468米,一只青蛙平均每天吃700只害虫……)
(2)小猴说的这些数中有些数我们已经认识了,但也有些数我们还不认识,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我们还没有学习,所以,小猴要对大家说:(课件:祝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十分健康,走进知识百花园,认识成千上万的数,享受学习的无穷乐趣。)
(3)确实,我们的身边还藏着很多数。看,(出示教材第23页插图)有的小朋友数校园里的树,有的小朋友数有几级楼梯,还有的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一头到另一头有几步……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藏着数呢?你准备数什么?
(4)建议:先数一数,然后闭上眼睛想想刚才数的物体大约有多少。例如,像这位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这一头到那一头走了42步,数好之后,小朋友可以回过头去看看42步大约有多远。请小朋友把数到的、了解到的生活中的数写下来,下次再说给全班小朋友听。
【“数后闭上眼睛想一想”,有利于加深对数的意义的认识,建立数感,有利于估计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由认识的数到不认识的数,由学生有限的已知知识到无穷的知识世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数学学习自学地延伸到课外,课尾画上了一个意味深远的省略号。】
四单元加法和减法(1)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是比较例题里的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多媒体演示:停车场里相继开来了大客车、中客车和轿车三兄弟,分别向小朋友们问好并自我介绍。小轿车:“我有3个座位。”中客车:“我有30个座位。”大客车:“我有45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副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45+30、45+3、30+3。
问:这三个算式中,哪道算式你已经能算出得数,得多少?
学生回答:30+3=3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呢?
(2)小组讨论。
交流算法。注:只要算法有道理都要加以肯定。
(3)整理算法。
讨论:这些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把30与40相加)
谈话:10个10个地数数,是把30和40相加;用小棒摆,成捆的和成捆的相加;用计数器,把3个十拨在十位上,与4个十相加。可见做45+30都是把40和30相加(板书:40+30=70),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板书:70+5=75)。
2、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45+30的各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么算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交流算法。
教师肯定各种合理的算法。对于先算5+3=8,再算40+8=48这种算法,教师要重点肯定。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同桌交流。
谈话:你们都认为45+30,要先把40和30相加,想一想这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45+3,要先把5和3相加,想一想,这又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从中你领悟出了什么道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一起用计数器拨一拨,写出结果。
指名两位学生在全班演示,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拨。
2、“想想做做”第2题。
各自口算,后同桌检查,有错的再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样算,并改正。
提问: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做题时你是怎么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图意。
列式解答。
共同交流。
四、评价激励,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合作,以及自己的探索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难点: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一般的思维不一致,学生在解决的时候条件找不准,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点:
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以便于学生利用直观情境,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葡萄熟了苹果熟了……小猴子可开心啦!因为它们又可以吃到最喜欢的玉米和桃子了。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掰玉米,一只小猴子掰了4个玉米,另一只掰了15个。请你算一算,它们一共掰了几个玉米?你是怎样想的?
二、展开
1、猜一猜。
谈话: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采桃子,不一会儿已经采了23个桃子(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其中书上还剩的5个桃子不出现)。请你猜一猜,树上原来有可能有多少个桃子?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两种情况:如果树上的桃子采完了,那么原来是23个;如果树上的桃子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个。
2、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个桃子)提问:小猴子没有采完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你们知道吗?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算?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后明确:树上原来的桃子树是总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采走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要不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列式计算(板书:23+5=28或5+23=28)。
追问:23、5、28分别表示什么?23+5=28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再说一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4)指导口答。
三、游戏活动
1、师范游戏:借给某某同学12朵花,还剩3朵。算一算老师原来有几朵花?怎么想的?
2、学生游戏:同桌合作,模仿刚才的借花游戏,同时说一说游戏过程:借给某某同学几朵,还剩几朵,原来有几朵。
四、实际应用
谈话:通过刚才的借花游戏我们已经知道原来有多少,只要把借走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1、“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仔细看图,用两句花说一说图中小朋友拼图的情况。
提问:这盒拼图一共有多少块拼板?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乘车的情况,再根据问题的选择算发,并说一说理由。
3、“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对已经解答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指出:这几个问题都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出总数。
4、延伸。
谈话:像刚才解决的这些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没有?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教学反思: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让生回顾生活实例,从小觉得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眼光诠释生活。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以口算为主,通过比较计算,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注意通过比较突出基本算法,也注意估算和口算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水平。
教学重点:
是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口算为主,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算一算,比一比
34+3 2+25 61+8
34+4 2+52 80+17
34+30 20+25 3+36
34+40 20+52 37+20
1、先让学生观察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4、独立完成计算。
5、交流答案。
二、先估一估,再计算
65+30 4+52 60+13 53+20
56+3 25+4 31+6 20+35
1、让学生交流估算的想法。如:65+30得九十几
2、再让学生算一算。
3、交流估算与实算的差距。
三、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或“﹦”吗?
47+2○47+20 4+75○75+4
50+48○40+48 30+6○3+66
不计算,先估算一下,想想圆圈里应该填什么?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看看应该怎么填。再交流反馈结果。
四、解决实际问题
小男孩说:我要借5本《数学故事》。阿姨说:你借走5本后还剩33本。小番茄的问题是:原来有多少本《数学故事》?
1、观察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分别说了什么?
2、试着解答问题,列式计算。
3、交流反馈。
五、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吗?
教学反思:从小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对今后有好处。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是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教学资源: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1、口算:
73+30= 40+5= 36+20= 21+50=
60-30= 30+8= 36+2= 21+5=
2、指名说硕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设疑: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真不错,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明白了。
4、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二、学习新知,探索算法
1、学习例1。
(1)媒体出示例1情境图。
师述:春天到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美丽,同学们,你们想出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吗?那好,让我们跟随一群小朋友一起上车吧!
(2)提问:
①车上一共有多少个作为?已经坐了多少人?
②还有多少个作为空着?
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30=?
(3)学生探索算法。
①师:同学们,45-30=?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②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③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到投影仪上来摆一摆,拨一拨。着重让学生说说:减30“怎样减。
第二种:想30+(15)=45
第三种: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④在第三种算法的基础上整理出一般计算方法。
师:刚才某某同学利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这种方法是我们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板书: 45 - 30 = 15
40 5
10
2、学习例2。
(1)出示例2情境图。师:浏览完了一个景点,想不想再去游乐园乐一乐?那我们赶快上车吧!
(2)指导看懂图意:一共有45座,还有3个作为空着。
(3)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4)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3=( )
(5)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说一说?
(6)指名交流算发。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45 - 3 = 42
40 5
2
3、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54-20=( ) 86-50=( )
54-2=( ) 86-5=( )
2、学做小司机(游戏)。
方法:把“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三组题分别写在三辆汽车上,指名口算(当小司机)算对了把车开走。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
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2、这堂课,你们积极动脑,勤于思考,收获可真多呀!你们肯定会边的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主题图 主题图
45 – 30 = 15 45 – 3 = 42
40 5 40 5
10 2
教学反思:利用板书让学生更有系统地掌握新知。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60 85-70 93-50
39-8 67-6 49-5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算的?
2、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小青蛙跳远(游戏)
方法:做一棵苹果数,把以下各题分别写在每一个苹果上,指名口算,算对了,把苹果摘下,送给他。
48-40 59-40 75-40 64-40 86-40 97-40
48-4 59-4 75-4 64-4 86-4 97-4
2、“想想做做”第5题
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第6题:在○里填上“﹥”、“﹤”或“﹦”。
58-4○58-40 75-30○57-30
69-6○96-6 82-50○72-40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
(2)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比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吗?(没有计算)
4、“想想做做”第7题
(1)出示图,要求学生说说看了图知道了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醒学生别忘记口答)
5、“想想做做”第8题
同桌互相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说说35表示什么?20表示什么?问题是什么?
要求杨树有多少棵要怎么做?
学生列算式解答。
集体交流:进行口答。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内容。
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类似的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只要从总个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算出去掉的数量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副图,说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告诉我们一共有28个桃,被小猴吃掉一些后还剩下6个,问吃掉了多少个桃。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提问: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引导学生说出:从28个桃里面去掉剩下的6个桃,就可求出吃掉的桃的个数。
谈话:如果有的同学还想不懂,我们来一起画图研究。
题目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一共采了28个桃)我们贴一张纸条,盖住的就是这28个桃。
(呈现图形)
这28个桃吃完了吗?还剩几个?(揭去后一段纸条,露出剩下的6个桃)
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谁到图上指一指求哪一部分的个数?(写“?”,完成示意图)
现在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
板书:28-6=22(个)
谁能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指名口答。
3、反思揭示课题
谈话:结合题目的意思想一想,算式中的28表示什么?(板书:总个数)6表示什么?(板书:剩下的个数)22表示什么?(板书:去掉的个数)谁来说说已知总个数和剩下的个数怎样求去掉的个数?(补充完整数量关系式:总个数-剩下的个数=去掉的个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巩固提高
二、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1、指定4名学生把这4道题分别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使全班学生对这4题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2、组内分工,每人负责一道题独立思考如何计算。
3、组内交流,要求人人说出自己负责的那道题是怎样想的,其余的学生注意听他说的对不对,有错及时纠正。
4、学生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其中了解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对全班提问:这4题哪个同学还有不懂的?请举手提问。
在书上独立完成这4题。
6、在小组内检查订正,并要每人口头回答一道题目的问题。
三、全课小结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来说说解决这一类问题应该怎样想?
教学反思:
通过编口诀,做游戏,学生有兴趣,记得牢。
练习八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练习提高学生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口算(吃蛋糕)
59-3 76-5 92-60
59-30 67-5 38-4
95-30 67-50 72-20
观察一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三)
二、练习
1、第2题(推木箱)
小狗推木箱,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口答。
2、第3题(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1)先指明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出示第一组题86-30和37-3
让学生讨论一下它们的得数各是几十多?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三组题,教师巡视,对估算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3)估算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计算出这8道题的结果,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第4题
(1)出示第4题图,提问:看了这副图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已经检查过视力的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回答。
5、第5题
(1)出示第5题的图,提问:图中画了什么?
(2)独立完成书上第5题的填空。
(3)说说梨比苹果少4个是怎样看出来的?(要让同桌互相说说,并多请几名学生口述想的过程。)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让学生学习图示法,学会说算理,对今后有大帮助。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资源: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板书列式:43+31=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板书:40+30=70
3+1=4
70+4=74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3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3和1都拨在个位上。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3+1。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板书:
43
+31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教师板书:43-31=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 “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
指名说出判断的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4、 “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对话和问题连起来读。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怎样回答书上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回答?
5、 “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看图填空。
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推选代表说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通过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得认真,掌握好。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和合情推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是通过直观的摆放,引发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树相差多少。
教学资源:
若干花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比一比,谁的小手大。
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一比,谁抓的多。
2、出示挂图,呈现问题。
谈话:小红和小明也进行了抓花片的游戏。(出示挂图)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A、他们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B、谁抓的花片多,多多少个?……)
3、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吗?
引导学生通过排一排解决问题。
如果老师有很多很的花片,我们也用排一排的方法解决问题,方便吗?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吗?
利用排成的花片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是多出来的花片?多出来的5个花片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悟到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5个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计算。
4、游戏活动,巩固算法。
谈话:同桌小朋友再抓几次比比看,看谁抓得多,多几个。每抓一次,都要相互说说怎样计算一种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指定小朋友汇报活动情况,要先说一说哪种花片多,多多少个,再说一说哪种花片少,少多少个。
二、运用新知,引导推理
谈话:游戏结束了,我们一起去学校的合唱队看一看,他们排练得可认真啦!
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桌相互交流。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A、女生比男生多几个人?B、男生比女生少几个人?
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谈论:题中有两个问题,为什么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小结: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这两个问题都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可以用同样的算式计算。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各自在书上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方法同上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1)教师口述小兔和小猪在一起跳绳的故事。
(2)让学生在书本上自主解决问题。
(3)联系实际想一想,小猪会比小兔跳得快吗?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做题情况。
四、总结评价,学会运用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你能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两个数量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多少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问题?你好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告诉你的同学吗?
板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
情境图
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4-20=4
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对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强化联系,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资源: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59+20 18+70 62+4 36+2
37-6 76-50 57-4 66-20
学生开火车口答。
揭示课题:练习九
二、练习
1、第1题:
用竖式计算:
44 26 74 57
+32 +53 -24 -5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说说用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3、第4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4、第5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说)
追问: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第6题:
30+18 56-40 47-20
65-3 20+63 5+24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6、第7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7、第8题:
出示情景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解问题。
8、第9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有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一说)
9、第10题:
出示一组算式:99-18=81
99-27=72
99-36=63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三、布置作业
第2题:用竖式计算:
35+23 52+30 64+3 7+42 48-11 74-20 85-35
29-26
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答。
2、第1题:
64+3 76+20 30+59
64-3 76-20 59-30
先学生直接写得数,再集体订正
比一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第2题:
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片叶子上的数相加算出和,再相减算出差。
同桌同学互相练习、集体交流。
4、第3题:口算
46+20 3+54 69-8
77-60 10+78 95-70
55+2 48-6 34+50
要求学生在2分钟之内完成,并要求做完后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学生进行表扬。
5、第4题:
在○里填上“>”“<”或“=”。
87-30○87 2+26○26+2
52+40○52+4 4+35○35-4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批改。
6、第5题:
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67 99 41 50
- 26 -72 +48 +19
86 22 55 6
- 4 +33 -32 +62
同桌两位学生互相说说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然后指名学生说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学生再计算。
二、布置作业
用竖式计算。
47+2 34+54 79-65 48-3
教学反思:
加法是 减法的逆运算,学生加法和减法一起学,效果好
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谈话导入:我们今天再来上一堂复习课。
二、综合练习
1、第7题
出示第7题的图,仔细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2、第8题
出示第8题的图,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指名说说)
3、第9题:(出示情境图)
(1)先说题意:(一(1)班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一(1)班一共浇了多少棵花?)(一(2)班一共有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一(2)班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算法不同?
4、第10题:
从图和表格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5、第11题:
出示第11题的图,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怎么解决?
6、第12题:
(1)出示第12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提问:求什么?有几个问题?是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第13题
(1)出示第13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提问: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一起解答。)
三、布置课堂作业
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每个学习小组(2人一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至少有l角、2角的纸币各5张,硬币各5枚;5角的纸币各2张,硬币各2枚;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最好能准备一些1分、2分、5分的纸币或硬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请学生说说学到了哪些本领?有哪些收获?放学以后,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教学板书:
认识人民币
教学挂图 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直观,较好地认识了人民币,知道价值,并能使用。
认识一元以上的人民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面额较大的1元以上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你认识这些人这些人民币吗?自己先说说看,再互相说说。
(2)老师介绍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人民币正面左上角印的是国徽,新版10元、20元、50元、100元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像,有大写面值与小写面值,人民币是由国家印制的,我们应该爱护它。
(3)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一些1元以上面值较大的人民币,现在说一说1元以上的人民币有哪些?
2、完成“想想做做”。
3、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4、填一填。
先指名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做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三张人民币的总面额是怎么算的?
5、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说说怎么想的?(如100里面有2个50,所心1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50元的人民币。)
6、完成“想想做做”4。
(1)先出示第4题第一幅图,买一盏台灯可以臬付钱?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来会一会。先要求会出的钱和所买物品的价钱相同。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再要求会的钱多于的买物品的价钱,她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
(2)出示第4题第二幅图,让学生像第1题那样动手付一付。习两样东西可以怎样付钱?
7、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2)如果只买2样,可以买哪些东西?
如果买3样呢?够买4样吗?
8、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分别多少元?
(2)上面的物品每样买一件,最少要带几张10元的钱?
学生讨论20元钱,买两种不同的物品,你知道可能买了什么?
(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9、完成“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2)提问:
小男孩付出多少元?他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你怎么想的?
小女孩付出多少元?她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10、完成“想想 做做”8。
(1)出示第8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提问:
小男孩的钱正好买一个足球,你猜猜他最多有几张10元?你是怎么想的?(最多4张10元币)
小女孩买足球付的钱全是10元,你猜猜她付了多少张?你是怎么想的?(应付了5张)
教学板书:
认识人民币
(出示人民币) 二元 五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数学活动课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1、情趣导入。
(挂图出示::小叮当站在店里高兴地接待顾客,身后是许多的商品。)
2、提出、解决问题。
谈话:这里有这么多商品,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价钱。
指名口述柜台上各种物品的价钱。
引出下列问题:
(1)唐老鸭:小叮当,我想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铅笔盒。
提问:谁能帮助小叮当想想要收多少钱呀?指名回答。
(2)加菲猫:小叮当,我要买一本字典和一个书包,可我今天带的都是十元人民币,我大约要付几十元?
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大约要付50元钱的?
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提同样问题并请同桌同学进行解答。
(3)白雪公主:小叮当,我就带了30元钱,我想买一个小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谁能像白雪公主这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思考一下?
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4)海尔兄弟:小叮当,我们有50元钱,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
谈话:我看,这是聪明的海尔兄弟故意要考考小叮当,同学们,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帮小叮当解答这个问题,好吗?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
提问:谁还能像他俩一样,根据这些物品的价格提几个小问题吗?
学生自己提问题,然后教师再请学生解答。
二、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
1、进行分工。
谈话:刚才同学们帮助小叮当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小叮当想请一些同学到他店中当小售货员,帮他卖货,谁想试试?
教师将学生分成售货员和顾客,并为售货员佩带上标志。
2、明确购物程序。
谈话: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小伙伴是怎样购物的,想想我们在购物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办?
3、学生进行活动。
学生到课前准备好的玩具柜台、学习用品柜台、日常用品柜台进行购物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到活动中,整个活动要体现出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和小伙伴或老师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同时引导顾客向售货员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帮助售货员向顾客提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4、汇报讨论。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1)教师先请几位学生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请几位顾客进行汇报:你原来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让同学判断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三、活动总结
谈话:今天小叮当百货商店可真是生意兴隆。听听小叮当说些什么?
小叮当的话:谢谢大家,通过今天发生的事,使我懂得以后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好学好问,这样再也不会被别人提出的问题难倒,你们说对吗?
提问:现在谁想说说自己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生发言,教师做简短总结:今天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和找到更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四、实践作业
教学板书:
小小商店
教学挂图
教学反思: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和天活动中复习了旧知
也学会了新的思考方法,通过互动,双向提高
六单元加减法(2)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进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资源: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示卡片口算。(每小组有类似一套口算题,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4+6=( ) 20+10=( ) 6+5+30=( )
4+9=( ) 20+13=( ) 9+3+40=( )
2、指名口算,并说口算过程。
24+5=( )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出示图:星期天,小东、小刚和小芳来到野外画画,你知道他们各画了多少张画片吗?谁能根据图中三个小朋友各画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谁又能帮助解答呢?
2、师把算是呈现在黑板上:
9+6 24+9 24+6 9+24+6
3、问:哪个算式已学过,点名直接说得数解答。9+24+6留到课后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24+6=( ) 24+9=( )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1:24+6=?
1、朋友,这道算式,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发现什么?该怎么办?学生尝试,不会算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想想该怎么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讨论:6+4满10,该怎么办?
3、集体交流:
问:谁是直接通过口算算出得数的?谁是通过小棒得出结果的?各自说说各自的算法和操作过程,并找出共同处。
①合操作。归纳思路。
板书: 24 + 6 = 30
∧
20 4
②生自由练说口算步骤。
③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注意应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碰到个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
④试一试(补充)
38+2 53+7
教学例2:24+9?
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寻究24+9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通过操作后,你想怎样计算?
3、集体交流:结合操作,理解算理。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式。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2 4 + 9 = 33
20 4
13
(2)2 4 + 9 = 33
23 1
10
(3)2 4 + 9 = 33
3 21
30
(4)2 4 + 9 = 33
6 3
30
4、优选方法,小结重点:
(1)小组讨论;以上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2)闭上眼睛想想:在小组里轻声说说你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3)小结重点:像这类题,个位相加满10该怎么办?用谁加整十数?
(4)试一试。(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独立圈一圈、算一算。(2)集体交流:圈与算的过程。
2、第2题:(1)学生独立做。(2)独立观察,在每一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为什么?(3)小组讨论:从每组题中,你悟出了什么?(4)集体交流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几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满十后,再与几十相加。
3、补充题
(1)下面( )里可以填几?46 + ( )=5( )
(2)根据今天学的知识,你能任举一个算式吗?
( )+ ( )= ( )
五、总结揭题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
2、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六、实践运用
现在一遇到一些问题,小朋友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吗?
“想想做做”第3、4题(让学生弄清题意后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
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实践,既锻炼了能力,又学会了新知。
练习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重、难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89 53+7 64+9
57+4 6+29 73+8
29+7 92+8 54+20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导入新课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相关的练习课。(揭示课题)
二、综合练习
1、第1题
(1)独立口算,后集体交流订正。
(2)选择第一组题:讨论:第1题与第2、3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1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3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
2、第2题
老师可以改动加上的一位数,进行多次练习,牢固掌握计算的方法。
3、第3题
(1)出示第3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把它圈起来。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圈的是哪个数?另一个数错在哪里?以后我们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地方?
4、第4题
(1)出示第4题,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经知道了什么?求什么?(已经放了37张光盘,再放3张就满了,一共可以放多少张光盘?)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5、第5题
先计算,后比较。
(1)每一组的下面一题与上面一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问:24+3和24+8为什么前一道题得二十几,后一道题得三十几?
(3)师小结:在计算加法时,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十位上,个位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三、布置作业
练习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以及学生能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口算
二、综合练习
1、第6题 先让学生估计得数是几十多,然后再计算.
2、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第8题 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什么意思?然后看图列式。
4、第9题 说出图意 然后列式
比较这2个看图列式的异同。
5、第10题 找规律填数 先独立完成,有困难可以交流讨论。最后评讲。
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退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教学难点是退位原理和退位方法。
教学资源:
例题主题图、实物投影、每人小棒若干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小朋友,我们的好朋友红红、黄黄、蓝蓝又来了,听,他们在说什么?(贴出相应的图片、语言)红红说:“我有8张画片。”黄黄说:“我有33张画片。”蓝蓝说:“我有30张画片。”
问:谁会根据任意两句话,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针对学生回答,师贴出问题、写出算式。
黄黄比蓝蓝多多少张? 33-30
蓝蓝比红红多多少张? 30-8
黄黄比红红多多少张? 33-8
这三个式子中哪一个计算内外们已经学过了?(33-30),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小结揭题:计算时用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口算(板书课题:口算)
二、自主探索,实现再创造
第一层次: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指着30-8)30减8该怎么减呢?老师相信小朋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的,那就开始行动吧!
学生摆好后,同桌内交流操作过程。
集体交流“30-8”
操作过程(学生在投影上演示)(摆3捆小棒,先打开其中1捆变成10根,也就是3捆小棒分成两捆和10根,用10根减8根剩2根,2根与2捆合起来是22根)。
图式结合,理解算理(在交流操作过程中,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是,注意操作与算理紧密结合)。
30 - 8 = 22 把30分成20和10,
20 10 10减8得2,
2 20减2得22
讨论:为什么减出的2要与20合起来?
第二层次:尝试练习,阶段小结。
“试一试”:50-6=( ),学生边算边说口算过程,有困难的学生仍可用小棒摆一摆,做完后指名说口算过程。
“想想做做”第1题中前两踢:70-4 40-9
学生独立边做边说口算过程,同桌选一道互说口算过程,指明学生说计算过程,强化教学难点。
小结:整十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可以先打开一捆变成10根,即10位退1成10后再减,然后把两部分合并起来。
第三层次:第二次探索,合作交流。
学会了“30-8”,那“33-8”该怎么计算呢?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摆看。边摆边说计算过程。老师巡视补差。
摆好后,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看一看,你们的方法一样吗?
全班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投影边摆边说,老师配合学生板书。可能出项以下三种不同计算方法:
33 – 8= 25 把33分成20和13,
20 13 13减8得5,
a) 20加5得25。
33 – 8 = 25 把33分乘3和10,
23 10 10减8得2,
2 23加2得25。
33 – 8 = 25 把8分乘3和5,
3 5 33减3得30,
30 30减5得25。
讨论:为什么每次都要把减出的数与两一个数合起来?
每人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次说一说计算过程。
第四层次:尝试练习,及时巩固。
“试一试”:46 – 9 =( ),学生独立边说边做,指名说出口算过程。
“想想做做”第1题后两题:62 – 5 53 – 6
要求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边做边说过程,指明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三、全课总结,促进建构
师说:学到这儿,想想看你又学到了一个什么新本领?小组内试说,指名说。
重点提问: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在以后计算时,选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多曾练习,巩固深化
1、基础题:“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竖着做,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实物投影上集体校对。(选一题或错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观察:每组四小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计算各组下面三小题时,都要算上面的一小题。)
表扬全对学生。
2、第3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书上列式计算,全体校对,教育学生要有关心妈妈、关心他人的意识。
3、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踢意,书上列式计算,全体校对,教育学生要尊敬长辈。
4、引申题:老师今年32岁,你几岁?悄悄地说给同桌听。那老师比你大几岁?
5、课外活动:生活中比多(少)的例子非常多,带上今天所学的知识你们一定能解决许多问题。课后,如果哪位同学找到了这类问题,并把它解决了来说给老师听,老师把智慧星奖给你们。到星期五,比一比谁得到的智慧星多,你将得到老师的一分小礼物。
练习十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练习掌握并熟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教学难点是退位原理和退位方法。
教学资源:
例题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1、练习十一1:
43-3= 70-5= 24-8=
43-5= 70-7= 34-8=
43-9= 70-9= 36-8=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一说每组3题的计算过程。
每一组的三道有什么区别?(第一组中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第一题不退位,第二、第三题需要退位。第三组中被减数不同,减数相同,三题都需退位。)
2、练习十一2。
(1)出示第2题,老师说明题意:用图中的数字分别减7和9。
(2)同桌同学互相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好。
3、练习十一4。
(1)老师说明题意:括号里哪一个得数对,把对的圈起来。
(2)学生独立圈数,集体交流,在说出正确得数后,让学生想想错误得数锗在哪里。
4、练习十一8。
(1)出示第4题图,仔细观察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小女孩有8张邮票,小男孩有31张邮票,求小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提问“求小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么算?
(3)集体口答。
三、练习总结
让学生谈练习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口算练习,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效果。
练习十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82到83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退位减的口算过程,并能正确地、熟练地口算出已经学过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69一9= 78一7= 32一7=
84一6 = 46一8= 23一6=
55一8= 60一6= 83一9=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说84一6、60一6你是怎样算的?)
二、练习设计
1.练习十一第11题:算一算,比一比。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
(1) 第1组的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2) 第2组的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3) 第3组的两道题呢
2.练习十一第12题:
填表比较
3.练习十一第八13题:
(1)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找出得数小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里画“V”。(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练习七第15题:
(1)出示第14题图,观察图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红金鱼有24条,黑金鱼有10条,黄金鱼有6条。)
(2)“求红金鱼和黄金鱼一共有多少条”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3)“求再买几条黄金鱼就和红金鱼同样多?”是什么意思?需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4)根据这道题的条件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后解答。
四、练习总结:师生共同谈收获。
五、质疑。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参与,发言积极,在互动中提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基础上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及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学例1挂图
师:图上画的十什么 ?谁来说说 。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
生答师板书:34+16
师:很好。那34+16=多少?你可以怎样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四人小组里互相交流交流,
师: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1)摆小棒。
师:先摆多少?再摆多少?34和16合起来是多少?
师:最下面的这一捆是哪里来的?
师:通过摆小棒,34+16等于多少?
(2)算珠。
师:先怎么拨?再怎么拨?
师:观察一下个位上的算珠,你有什么发现吗?(个位上有十颗珠子)
师:个位上满了十颗珠子怎么办呢?(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
师:通过拨算珠,34+16等于多少?
(3)列竖式。
师:如果是列竖式,怎样列?
生说,师板书。
3 4
+ 1 6
师边板书,边说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要对齐)
课件出示竖式。
师:我们知道了在列竖式的时候数位要对齐,4和6是哪一位?(课件出示“个”)。3和1是哪一位?(课件出示“十”)
师:竖式列好了,怎么算呢?自己试一试,四人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生答。
师:你觉得从哪一位开始算比较好呢?为什么?
师:个位上的4加6得10,怎么办呢?让我们听听茄子老师是怎么说的。
课件演示茄子老师的话。
师:谁来说说茄子老师是怎么说的。
生说师板书,把竖式补书完整。
师强调: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1要写的小一些,在个位上写0,十位上在算的时候不能把个位进来的1漏了。
同桌互相说说怎么算。
二、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试一试。
6 5
+ 2 8
□ □
师:这题你能试一试吗?请你先在草稿本上试一试。再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算一算。
学生上台演示,集体评价。
师总结:遇到了进位,为了方便计算,我们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上5+8=13,向十位进1,在个位上写3,十位上6+2+1=9,65+28=93。
2、课件(豌豆:你能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吗?)
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说看?
师总结:(1)要注意数位对齐,
(2)做好进位符号,个位上的数要写正确。
(3)计算要仔细。
三、练习
1.想想做做(1) (2) (3)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进位加。(板书课题:进位加)
板书设计:
进位加
3 4 6 5
+ 11 6 + 21 8
5 0 9 3
(
教学反思:
旧知引出新知,学生循序淅进,掌握较好。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力训练点
4、会用竖式正确的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5、通过抽象概括笔算减法的法则,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德育渗透点: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为什么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的算理,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正确笔算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42根小棒、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学生准备4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挂图 说说图上画意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师问: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你能列算式吗?50-26
可以小朋友用小棒和计数器帮忙
全班交流 上台演示
如果用竖式该怎么做?让学生独立思考。
结合板书问,个位上0-6不够,怎么办?
强调:在减十位上的数时,可别忘了先减去退去的1。
2、试一试
交流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3、小组交流讨论:你能说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想想做做1 2 3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新本领?
教学反思:减法运算重在反思,学生养成一步一回头的验算
习惯,终生受益。
数学活动课
假日小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可解决的问题。
教学资源: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假日里,你们小队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
师:让我们来一起参加图中小朋友的假日小队活动。
仔细观察:有哪几个假日小队,分别给他们小队取个名。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文娱演出小队;
(2)摄影小队;
(3)护绿小队;
(4)收废电池小队。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师:这么多小队,你最想参加哪一个呢?
根据学生回答,集体讨论其中一个小队。如:文娱演出小队。
师: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唱歌的有15人,伴奏的有3人。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15+3=18,口答(略)
生2、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列式:15-3=12,口答(略)
师:小明想知道这次演出一共有多少个节目,主持人这么告诉她:“这是第19个节目,后面还有4个节目”。你能帮小明算出一共有多少节目吗?
生:列式19+4=23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明:第19个节目是指连同这个节目在内演了19个。
2、小朋友喜欢照相吗?我们的小摄影师正在给小朋友们拍照。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已经照了29张,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照。
师:现在你想到些什么?
师:剩下的胶卷够其余的每人照一张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盒胶卷有36张,29+9=38,36张是不够的。
师板书29+9>36。
师:那怎么办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爱绿护绿已经成为小朋友的自觉行为。瞧,“护绿小队”行动起来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共有35棵小树苗,浇了一些,还有8棵树苗没有浇。已经浇了多少棵?
学生列式:35-8=27,口答。
4、还有三个女小朋友在干什么?听听她们说些什么?(可以先给每个人取个名字,如穿红衣服的就叫小红,穿绿衣服的就叫小青,穿白衣服的就叫小白。)
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小红收了9节废电池。
小青收了35节废电池。
小白收了20节废电池。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列式回答。
全班交流,整理问题。
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小红和小青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2)小红和小白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3)小青和小白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4)三个人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6、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1)小清比小白多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2)小清比小红多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3)小红比小白少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4)三个人中谁收得最多?谁收得最少?
四、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参观了四个假日小队的活动,小朋友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自己来解决,真是不错!
在我们自己开展的假日小队活动中,你也能像这样自己提出问题再来解决吗?小组讨论,确定研究的内容(踢毽比赛、乒乓球赛、钓鱼游戏、点蜡烛游戏等),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再列式解决。
教学反思:
活动课重在参与,贵在思维,学生在参与中学会提问题,学会思考问题 的方法。
七单元统计
统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资源:
每小组准备5个正方形、7个三角形、4个圆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图形。谈话:小朋友请你瞧一瞧黑板上有哪些图形?(学生说一说)
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多少个?(指名说一说)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讲述:分一分、数一数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
二、进行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老师在你们每组的盒子里也放了许多这样的图形,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统计出它们的个数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要求。小组长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其他,]、朋友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组长再拿一个,你再记一个,一直把盒子里的图形拿完为止,然后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谁记得正确,记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2、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小组活动。组长报图形名称,其余的小朋友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2)讲述:记录完了的小组讨论一下并选择一个记得既清楚又方便的方法贴在纸上,然后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3)谈话:刚才小朋友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一
说是怎样记的吗?(学生上来说一说)
听了这几个小朋友的介绍,现在你喜欢哪种方法?(小组讨论)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记法。
讲述:既然大家都喜欢这种方法,如果让你再来记一次,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3、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谈话:把书翻到第95页,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表里吗?(学生填表)看着这张表格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合理、新颖奇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各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2)请小组长介绍各组统计的方法和结果,并把结果填写在教师在黑板上预先画好的表格里。
(3)提问:看着这些表格想说些什么?如果我是文具店经理,
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
2、统计本地区四月份的天气情况。
(1)谈话:老师记录了我们这个地区今年四月份的天气情况,你能帮老师统计一下晴天、阴天、雨天各有多少天吗?
(2)教师用翻日历的形式,报出每天的天气,学生随机作记录。
(3)指名汇报统计结果,并填写在投影片上的表格里。
(4)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表后在小组内互相校对,并讨论教材中提
出的问题。
[评:由于学生在做想想做做"的第1、3两题时,用排一排、数-数的方法比较方便,很可能不使用打"∨"作记录的方法,所以补充了统计本地区四月份天气情况的练习,教师用随机出现的形式呈现每天的天气,以引导学生用新学习的方法作记录。]
四、全课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
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教学反思:
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自觉联系生活,在实践中提高
在交流中内化,堂清两会,达到目标。
统 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知道了一些统计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地一节练习课,看看谁掌握得好。
二、练习: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数学课、语言课各有几节吗?
(1)教师看着周课表逐天报出语文、数学课,学生边听边用画“√”的方法在左边的表中记录。
(2)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填写写右边的表,集体交流提问:一周中语文课有多少节?数学课有多少节?谁多?多多少节?
(3)你还喜欢什么课?在表格里填上名称,统计一星期有几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老师说明题意:这是一个月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统计一下各种天气的天数。
(2)独立统计,老师巡视,帮助困难的学生。
(3)集体交流。提问
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算?应该是多少?(如果哪个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让他们分析可能错在哪里)。
②雨天比晴天少几天?比阴天呢?
③晴天比阴天多几天?
3.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组活动,统计前第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记录。然后再活动说说“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记录,完成统计表。
(2)集体交流统计结果,说说看了上面的统计结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活动,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种?
(2)老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巾在黑板上,并请几名学生当记录员,全班学生逐个说自己喜欢的寻种活动,边说边记。
(3)学生独自把记录的结果填成统计表,集体交流,说一说,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活动人数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结。
这两天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通过统计表,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较。
期末复习习习
期末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1页期末复习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
2、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期末复习,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100以内的数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数。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
1、复习计数单位“十”与“百”、数数、写数。
(1)要求学生从37数到52,再从52数到37。
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100。
(2)完成100页“期末复习”第1题。
按要求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个5本,几个10本?一共有多少本?
(3)完成100页“期末复习”第2题。
老师说明题意并指导学生完成。
①先圈出10个,再看一看图中的草莓大约有几个十,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十个?
②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边数边用铅笔做记号,防止漏数或重复。
2、复习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大小。
(1)出示“期末复习”第3题,师生先示范一下题目要求,同桌同学拿出计数器按要求完成此题,第一步在计数器上拨上数并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第二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复习100以内的数,你有哪些收获?
三、复习平面图和简单的统计。
1、出示第5题仔细观察并提问:看一看题中有哪些图形?并从题中各指出一、两个。
2、仔细观察横着每排有哪些图形?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接下去的应该是什么图形?并在右边的四个图形中找出合适的一个,用线和括号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括号里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3、你能统计出上面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4、出示第6题仔细观察并提问:想一想怎样统计比较合理、科学?
独立完成
5、出示第7题仔细观察并提问:要求应找回的钱,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付出的钱-要买的物品的钱=应找回的钱
期末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2页的第8~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掌握估算方法。
3、通过富有童趣的情境练习,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数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复习口算。
1、完成"期末复习"第8、9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①竖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三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横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两道题在口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从十位算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从个位算起。
2、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教师说明题意“不计算,你能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
(2)学生独立估计,集体交流说说估计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比能很快地看出来?
3、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集体交流
4、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集体交流
5、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然后交流:先说一说题意,
(1)原来有足球35个,借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跳绳借出36根后还剩4根,跳绳原来有多少根?
(3)毽子有50个,借出一些后还剩8个,借出了多少个?
三、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怎样口算?
教学反思:
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回顾中巩固。
小学数学第二册
小学数学第二册
期末复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 86-54= 75+7=
43+28= 85-58= 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16+53= 32+29= 93-42= 86-17=
16+35= 23+29= 93-24= 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
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
然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反思:有效教引出有效练,教师变教为引,
学生的创造热情得到最大启迪。
期末复习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期末复习”的第18~2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复习。
1、“期末复习”第18题。
(1)出示第18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要求篮球比皮球少多少个?就是求篮球和皮球相差多少个,用减法算)
2、“期末复习”第19题。
(1)出示第19题,提问:它们各得了多少分?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期末复习”第20题。
(1)出示第20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5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常见的数量关系。
比如: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
在一年级适当渗透一些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教学后记: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做练习六的第6题。
游戏:小青蛙过河。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然后指导书写格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并在全班交流答案。
7、做练习六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8、做练习六的第8题。
第1题,教师指导看图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读一读。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编制者 邹襄君)
教学后记:
十几减8、7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 10-3=7
方法二:10-8=2 2+3=5
方法三:8+( )=15 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15 - 8 = 7
方法一:15 – 5 = 10 10 - 3 = 7
方法二:10 – 8 = 2 2 + 5 = 7
方法三: 8 + ( 7 ) = 15
教学后记: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力求能快速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6、5、4、3、2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2、做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
3、做练习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再说说计算方法。
4、做练习二的第3题。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看谁先算完。
5、做练习二第6题、第7题、第8题。
分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在全班交流答案。
6、做练习第9题。
游戏“送小松鼠回家”:小松鼠迷路了,你能送它回家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7、做练习第5题和第10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新收获?你能说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编制者 邹襄君)
教学后记:
十几减6、5、4、3、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
主题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聪明机灵的小老鼠杰瑞和可爱的小兔子杰比,他们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太阳真好,小老鼠杰瑞跑去和杰比玩,看见小兔子杰比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6+5=11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11-6=5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兰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几个?11-5=6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5+6=11 11-5=6
方法二:10-5=5 5+1=6
方法三:11-1=10 10-4=6
从11开始往前数。
(2)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计算11-6 12-3 13-4
(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活动体验,建构知识。
1、 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 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 想想做做第3题。算算比比,感受退位减与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区别。
4、 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5、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回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板书设计: 十几减6、5、4、3、2
13 - 5 = 8
情景图 11-6=5 12-3=9 13-4=9
(编制者 邹襄君)
教学后记: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选择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方法,熟练计算。
教学资源: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今天,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门在举行游艺会,小朋友,你们想去看吗?那,我们出发吧!
二、过关游戏。
1、第一关:智力大考盘 小狗忘了5+8 14-6 该怎样算,你们能帮助它吗?
交流不同的思维过程及方法。完成练习三第1题。
2、第二关:方法大比拼。
小兔在计算7+6和12-5,它找到了不同的方法,你能找到几种?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完成练习三第3题。
3、第三关:大象采椰子 学生理解题意后,组织学生游戏。完成练习三第2题。
4、第四关:数字密码,完成练习三第4题。
5、第五关:问题解决。完成练习三第5、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计算。
6、第六关:数学小迷宫,练习三第7题。
小猫准备了一些蜡笔,请你给得数大于8的涂上红色,得数小于8的涂上绿色。
三、自主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编制者 邹襄君)
教学后记:
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通过整理、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归纳整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整理、完成减法表,并在表中探索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减法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资源:
复习题第1题图;加、减法表挂图。(有条件的可用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位加、退位减计算方法
1、出示第13页复习题第1题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根据图列出三个算式,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3、反馈交流。说说每一题是怎样算的,并说说几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二、整理减法表
1、整理减法表
(1)师:白鸽是动物王国辛勤的邮递员。它们每天都要给各家各户送各种信件。瞧,今天它们已经送了这么多信了——(出示第2题挂图)
(2)仔细观察信箱的排列规律,看看这三只白鸽带的三封信应该送到哪个信箱里去?
(3)你能替辛勤的白鸽们把剩下的信送完吗?请你试着填完整这些信箱中缺的算式,有困难的可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
(4)反馈交流,师填完整减法表。
(5)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信箱的排列上也藏着一些小秘密呢?(先在小组里讨论,再组织集体交流)
(6)找出差是5、8的算式。
(7)师随意指算式,让学生快速口答得数。
(8)同桌进行此项活动。
(9)完成第4题,让学生说说这类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做?
三、算一算、赛一赛(复习第6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口算,师掌握时间。
2、反馈校对,奖励前10名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复习
减法表
(编制者 邹襄君)
教学后记:
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题意,会运用所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加深对生活中数学的认识,初步形成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
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资源:
主题情境图(或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9+2 16-9 13-4 5+7
15-5 6+8 11-3 8+8
13-6 12-7 9+6 10+7
17-8 14-8 7+7 18-9
4+8 13-5 8+3 3+9
(1)教师用口算卡片逐题出示,让学生口算后直接写出得数。
(2)反馈校对,奖励全对的学生。
2、在○里填上“﹥”、“﹤”或“=”
7+4○12 15-9○5 5+7○11
11-6○6 13-4○8 9+4○13
(1)学生独立填○。
(2)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比的。
3、完成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交流答案。
二、解决问题
1、做复习题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
(2)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试试看。
(3)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做复习题第8题
2、(1)出示左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意。
(2)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3)反馈评议,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右题。
(5)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就题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知道两部分的和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算。
(7)右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3、做复习题第9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计算。
(3)反馈交流。
4、做复习题第10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在小组里讨论,梨可能有多少个。
(3)反馈。明确答案不唯一,但从图上可以知道,苹果不会少于5个,梨不会少于2个。
三、全课总结(略)
(编制者 邹襄君)
教学后记: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资源:
情境图、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想一想,做一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画,画好后展示画出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正方形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怎样画的?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编制者 曹静芳)
教学后记: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资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钉子板、小棒、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老朋友要来看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上课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他还带来了礼物,想送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你们看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介绍完老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记得在上校本课时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设计意图】创设活泼、有趣的“介绍老朋友”这一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旧知启新知。而且用老朋友带了礼物要奖励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①请一位折出长方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折出来两个什么图形。(举起折好的图形)
师:折得真不错。送学生小礼物,能告诉大家你的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吗?
②师:谁还折出了不同的图形?请一位折出三角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
师:折得真好。你也能获得一个礼物,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教教大家你是怎么折的吗?(全体同学和和老师跟着这位同学折三角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① 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 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别人说过的你就不能再说了。学生回答。这里老师应强调是物体的某一个“面”
是三角形,而不是某一物体是一个三角形。适当送礼物给举例多,说话完整的小组。
①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个新的图形:三角形,让学生来告诉大家这个图形的名称,学生愿意做、也愿意答,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我发现你的手真巧,他是这样折的,送学生小礼物并让学生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的小书签。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折 剪 重合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小朋友将拼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一一讲评。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①请一位拼成三角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所拼出的图形。
师:他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答:三角形。
②师:谁还拼出了其他的图形(请一位拼成长方形的同学到投影仪前展示)?
师:他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生答:长方形。
③师:你是怎样拼的?
④ XX同学,请你到投影仪前展示你拼的图形。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朋友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他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变的)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想一想?(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设计意图】从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学习作用出发,设计把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再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的操作。这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有位教育家这样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间上。”通过操作,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的认识,而且还拼出了一种新的图形,迫切想了解是什么图形,有了学习新知的需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课件出示)在这些地方你找到平行四边形了吗?
(1) 指名学生回答,课件闪动
(2) 请你用水彩笔凃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桌互相检查。
(3) 你还能在这些地方你找到什么?
2、小朋友们,看过变魔术吗?今天我么就来当小小魔术师,来变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道具,在桌子上的篮子里(长方形,正方形纸各一张、钉子板、小棒)我们来比一比哪个组变出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多。围好后把钉子板举起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展示并让学生评价,(这个三角形看上去扁扁的,很可爱?。 这个三角形看上去高高的,很神气……)你是怎样创作的,到实物投影上演示。并奖励各种形状的书签。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用小礼物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这礼物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各种形状的书签,在奖励时让孩子说出是什么形状,这样在奖励的同时又巩固了这堂课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3、以错为例,师出示钉子板:“刚才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围的,是平行四边形吗?怎样改它就是平行四边形?”要求不能重新围,怎样才能正确围出平行四边形呢?(钉子板上下的钉子数相同)请你再重新变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学生的问题和思维障碍有机会暴露出来。经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群体之间的讨论几思维碰撞而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印象深刻。
四、实践活动
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梯形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作为明天的礼物送给你的妈妈,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对,三八妇女节,相信你妈妈收到你的礼物一定会感到很幸福的。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把学生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请一部分同学上讲台前,举起自己小组拼成的图画,说说你们拼的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图形?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拼贴图形这个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作为今天三八妇女节的礼物送给你的妈妈,相信你妈妈收到你的礼物一定会感到很幸福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的意识,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五、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从而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板书设计: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编制者 曹静芳)
教学后记:
练习四
教学目标: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在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资源:
各种图形的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继续来研究它们上一堂练习课。
二、练习
1、第1题
(1)出示第1题,要求观察这幅图是由哪些形状拼成的?
(2)分类数一数,并把书上填好。
(3)交流并说说怎样才能数得既对又快。
2、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是对折两次?”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哪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第3题
(1)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你能把它折成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4、第4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思考怎样折才能折出一个正方形?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5、第5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你能把这张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方法。
7、第7题
(1)师: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梯形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行吗?
(2)学生动手拼一拼,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编制者 曹静芳)
教学后记:
认识整十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十个十个地数数的过程,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教学资源:
1、配套教学光盘;2、教学用小棒、计数器;3、学生每人几捆小棒及一个计数器。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小动物们今天在森林公园进行数学竞赛,蓝猫打算乘着智慧列车去参加,小朋友们想一起去吗?可是蓝猫把开启智慧列车的密码丢失了,不过不要紧,密码就藏在列车的车厢上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
2
——
4
——
——
——
10
——
12
2、原来密码就是068,现在,让我们一起乘着智慧列车出发吧。
二、活动探究
1、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森林公园门口,小狗在数小棒呢!我们跟它一起数:1、2、3……10(多媒体)
(2)10个1根捆成一捆,得到1个十,一捆是十根。
(3)2捆是多少根呢?3捆是多少根?6捆呢?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2个十是二十 3个十是三十 6个十是六十)
(4)学生用学具摆,愿意摆几捆就摆几捆,并与同桌说说有几个十,是多少。
(5)一起十根十根地数: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多媒体)
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
追问:我们把10捆小棒摆成一大捆,一大捆就是100根,那么,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过渡:小朋友们帮助小狗解决了问题,小狗很高兴。不过小狗想起来它的好朋友小猫有几道问题不会解答,小朋友们愿意帮一帮小猫吗?
(6)组织练习
①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②“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③“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小猫小狗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问题,它们邀请小朋友们继续参观。咦,小青蛙是不是也遇上难题了?我们赶快来看一看。
2、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1)出示计数器,要求学生说说对此已经知道了什么。
(2)师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是怎样想的。
师:是啊,十位上的3颗珠子表示3个十,3个十是30。(边板书边指导30的写法)
(3)在十位上拨6颗珠子,让学生说说表示多少,并指名板书60。
(4)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让同桌说一说是多少,并请他写出这个数。
(5)师在十位上拨珠,让学生一十一十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师:当十位上满10颗珠子时,也就是10个十,那就是——一个百,所以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数位——百位。10个十是一百,我们可以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这一颗珠子就表示1个百,是一百,谁会写一百?(指名尝试板书100)
(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数器上从左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过渡: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又帮助小青蛙解决了问题,本次数学竞赛还有很多好玩的题目等着我们呢,你们有兴趣去解答吗?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画一画后用实物投影反馈。
2、“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填写后反馈。
3、“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独立填空格
(2)反馈交流,说说“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3)看着这两排数,你还可以说些什么?
4、“想想做做”第7题
5、“想想做做”第8题
四、总结反思
1、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数,小朋友想想,今天我们认识的数有什么特点?
2、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课题:认识整十数
板书:
认识整十数
10个十是一百
4个十是30 8个十是80 一个百是100
百 十 个
百 十 个
百 十 个
(编制者:周晓萍)
教学后记: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喜欢吃冰糖葫芦吗?冰糖葫芦什么味儿?
2、今天小松鼠和小熊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一些冰糖葫芦,看看小松鼠拿了几串?小熊拿了几串?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一串冰糖葫芦有10个,小松鼠拿了3串,就是3个十,是30;小熊拿了两串,就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1)提问:看着这些冰糖葫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串冰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小松鼠比小熊多拿多少个?小熊比小松鼠少拿多少个?)
(2)求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算式?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4)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组内的小朋友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小朋友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
小蘑菇: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再数两个十,是40、50。
小萝卜: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六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刚才,我们提的哪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2)你会列式计算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4)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十,就是10。)
(5)小结:小朋友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算。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2)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3)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各自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1)请小朋友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
(2)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校对。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思考,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①一共有多少个? ②小松鼠比小熊多多少个?
30+20=50 30-20=10
教学后记:
认识几十几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非整十的两位数的意义,能按顺序写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教学难点:
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
教学资源:实物投影、学生40准备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进行摆小棒比赛,比比谁摆得又对又快。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1、师: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3、师: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4、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
5、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6、提问:三十九根添上一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7、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人数给小组内的小朋友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1、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2、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着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3、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4、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5、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填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巩固反思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桌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博士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个地数。谁数对了就可以掉这些香蕉了。
(2)你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试着数一数,然后组织交流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数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对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
五、总结评价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与同学或教师交流。
板书:
认识几十几
24 34 43
2个十和4个一 3个十和4个一 4个十和3个一
合起来是24 合起来是34 合起来是43
教学后记: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自主学习
1、师:今天,小猴的桃园丰收啦!它请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去吃桃。(出示挂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根据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一共有多少个桃?30+4=34 4+30=3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②数:30、31、32、33、34(可借助计数器或小棒)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加法算式中的每个数也有各自的名称。教师介绍“加数”、“和”。
引导学生说说“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一共有34个桃,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
34-30=4
你是怎么算的?
①34是3个十和4个一,去掉3个十,剩下4个一(借助学具)
②想加法。
(3)一共有34个桃,外面有4个,筐里有几个?列式并说说算法。
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四个算式的特点,揭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 56-50 62-2 96-90
3+50 2+80 20+6 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2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根据下面的算式,你能想到其它三个算式吗?
①3+70 ②54-4
4、“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1)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
(2)交流并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怎样才能做得既对又快。
6、“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总结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板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挂图
30 + 4= 34 34 - 30= 4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教学后记: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教学资源:
计数器、钟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
(3)十位上是( ),个位上是( )的数是( )。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6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9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 )个十是40.
(2)按规律填数:
5、10、15、( )、( )、30、( )、( )、( )、( )
2、4、( )、8、( )、12、( )、( )、( )、( )
50、60、( )、80、( )、( )
板书:
练习五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教学后记:
数的顺序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
2、教师准备三张透明的“魔力框”(每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一张)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上”,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①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再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四、总结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板书:
数的顺序
百数表
教学后记: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难点:
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
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挂图
53﹤56 46﹥38 100﹥98
教学后记: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形容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多些”、“多得多”的具体含义;能够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情境出示:小猴、小猫在进行折五角星比赛。
师指着图说:“这是小猴折的,它折了34个,这是小猫折的,它折了38个。
2、提问:如果你是裁判,你会怎么说呢?
(小猫比小猴折的多些)
3、提问:还可以怎样说?(小猴比小猫折的少些)
4、同桌互相说一说。
5、小兔看到小猴、小猫在折五角星比赛,它也赶来了。瞧,小兔折了74个呢!那小兔跟小猴、小猫比,怎样呢?(小兔比小猴多得多;小猴比小兔少得多)
6、尝试应用
小兔和小熊来到果园里,看到了苹果树和梨树。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打“√”。并说说为什么。
7、小结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它们相关的程度。
二、综合应用,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小芳和小明比赛拍球,小芳拍了46下,小明说:“我拍得比你多得多。”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2、“想想做做”第2题:一班共有38人,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3、“想想做做”第3题:排球25元,篮球比排球贵多啦!这个篮球可能是多少钱?
4、“想想做做”第4题:小猴拿了50,小猫拿了45。他们会怎样说?小狗拿了85,小熊拿了40,他们会怎么说?
小组活动,同桌拿数字卡片比一比,说一说。
三、全课总结,强化认识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2、那我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进行一次猜数游戏。师先示范,后学生同桌合作进行。
板书: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挂图
34比38少一些 74比34多得多
38比34多些 34比74少得多
教学后记: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整十数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1、 第1题:
(1)学生在书上填写。
(2)小黑板出示,交流学生填写是否正确。
(3)提问:①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数最接近90?你是怎样想的?
②97接近100还是接近90?93呢?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2、第2题:把80、36、63、56、3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在□里。
□﹤□﹤□﹤□﹤□
3、第5题:
(1)出示题目:我校一年级有80人。二年级的人数和一年级差不多。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
(2)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二、认识“单数”、“双数”
1、第3题
(1)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依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
(2)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3)师举例让学生辨别是“单数”还是“双数”。
2、第4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判断和理由。
三、全课总结(略)
板书:
练习六
36﹤37﹤56﹤63﹤80
教学后记:
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及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复习认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数的大小,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口算
40+30 40+3 50+7 7+50
40-30 43-3 57-7 57-50
1、先进行计算,说说对于每一组的四个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2、选择第一组四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说说有什么异同?
横着比: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
整十数减整十数、几十几减几
3、说说第二组的异同。
二、复习数的组成
1、第1题: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再交流。
第2题
(1)实物投影出示: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6接近50,还是接近40?44呢?
(2)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
(3)集体交流。
3、第3题:数数填填
(1)出示钟面:钟面上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
(2)交流数的方法,数一数,后填空。
三、复习比较数的大小
第4题学生自己填写,再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四、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第5题:他们坐哪辆汽车比较合适?
我们班有38个人去春游。
第一辆车 第二辆车 第三辆车
50座 40座 30座
2、第6题:一筐苹果有20个,猜猜一筐草莓大约有多少个?
3、第7题:爷爷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你们猜猜爷爷大概是多少岁?你家有个人的年龄比爷爷小一些,会是谁?
4、第8题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游戏规则:我在纸上写一个两位数,请一个小朋友来猜,可以用太大了,太小了,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提示。
(2)同桌游戏。
五、全课总结(略)
板书:
复习
教学后记:
我们认识的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2、初步学会简单的估计,从而发展数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3、与他人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资源:
课件、每组一袋糖、一袋花生、一袋黄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看!(课件出示一只由“1~10”这几个数组成的猴子。)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新朋友,有什么发现?小猴身上有哪些数?除了这些数,你还认识哪些数?
看来,小朋友认识的数还真不少。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着100以内的数呢?
【“数猴的闪亮登场,令人耳目一新,课堂气氛就此奠定基调:轻松、有趣。】
二、活动探究
1、说一说
(1)你会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如果学生说话涉及的面较狭窄,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听听其余小朋友说了什么,引导学生拓宽思维面,而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2)说一说家中每个人的年龄。
(3)请两个学生互猜对方爸爸、妈妈的岁数。如:一个人猜,另一个人用“大些”、“小些”或“大多了”、“小多了”提示。
(4)同桌模仿上述两个学生进行互猜活动。
(5)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是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为什么?
【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唤起学生“生活即学习”的意识。互猜年龄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复习了“大些”、“小些”或“大多了”、“小多了”,并进行估计策略的初步渗透。】
2、猜一猜
(1)糖和花生
①每组桌上都有三个口袋,1号口袋,里面是糖。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把手张大了,抓一把糖,尽量多抓一些,数数有几粒,记在心里,然后放回口袋。
②2号口袋,里面是花生。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呢?先猜一猜。(提示:将花生的粒数与糖的粒数进行比较,并追问:为什么猜花生的粒数比糖的粒数多?)
③学生抓一把花生验证自己猜测。
④小结:花生的个儿小,糖的个儿大,同样抓一把,花生比糖的粒数多。
【让学生猜一猜、抓一抓,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猜想,加深体验。】
(2)黄豆
①3号口袋,里面是黄豆。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如果像刚才那样抓一大把,大约有多少粒黄豆?为什么?并实践验证。
②学生在音乐声中小组活动。
③实物投影出示三种实物各一粒,问:“抓一把糖大约有几粒?一把花生呢?一把黄豆呢?为什么同样抓一大把,有的只有几粒,有的十几粒,而黄豆有60多粒?
④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说明。
(3)根据教师所抓物体的粒数猜物体
①刚才,小朋友抓在把花生大约有10粒,如果老师抓一把大约有几粒呢?为什么?如果抓两把呢?
②现在老师又抓了一把东西,数数大约有十粒,担抓的不是花生,你猜猜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抓不同的实物猜数量→不同大小的手抓同样的实物猜数量→根据抓物体的数量猜可能抓到了什么,多种形式的“猜一猜”活动在无形中渗透了估计策略的培养。】
(4)桔子
①猜一猜这只桔子有几瓣?(个儿较大)
②这只桔子又有几瓣?为什么?(个儿较小)
③学生很有可能猜:桔子个儿小瓣数就少,桔子个儿大瓣数就多。教师不给予答案,而是:“课后,小朋友吃桔子的时候留心数一数,说不定你还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到时别忘了告诉老师!”
【猜测不同大小桔子的瓣数,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告诉学生:生活中有数学,在生活中自学锻炼估算意识和能力,估算能力需要生活积累。这是估计策略培养的进一步深,同时,又一次拉近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3、数一数
(1)刚才,咱们一起用“我们认识的数”说一说、猜一猜,小朋友说了这么多,新朋友小猴也忍不住想说几句,听!(课件出示图片资料,如:东方明珠塔高468米,一只青蛙平均每天吃700只害虫……)
(2)小猴说的这些数中有些数我们已经认识了,但也有些数我们还不认识,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我们还没有学习,所以,小猴要对大家说:(课件:祝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十分健康,走进知识百花园,认识成千上万的数,享受学习的无穷乐趣。)
(3)确实,我们的身边还藏着很多数。看,(出示教材第23页插图)有的小朋友数校园里的树,有的小朋友数有几级楼梯,还有的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一头到另一头有几步……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藏着数呢?你准备数什么?
(4)建议:先数一数,然后闭上眼睛想想刚才数的物体大约有多少。例如,像这位小朋友数从篮球场的这一头到那一头走了42步,数好之后,小朋友可以回过头去看看42步大约有多远。请小朋友把数到的、了解到的生活中的数写下来,下次再说给全班小朋友听。
【“数后闭上眼睛想一想”,有利于加深对数的意义的认识,建立数感,有利于估计意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由认识的数到不认识的数,由学生有限的已知知识到无穷的知识世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数学学习自学地延伸到课外,课尾画上了一个意味深远的省略号。】
教学后记: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是比较例题里的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多媒体演示:停车场里相继开来了大客车、中客车和轿车三兄弟,分别向小朋友们问好并自我介绍。小轿车:“我有3个座位。”中客车:“我有30个座位。”大客车:“我有45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副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45+30、45+3、30+3。
问:这三个算式中,哪道算式你已经能算出得数,得多少?
学生回答:30+3=3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呢?
(2)小组讨论。
交流算法。注:只要算法有道理都要加以肯定。
(3)整理算法。
讨论:这些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把30与40相加)
谈话:10个10个地数数,是把30和40相加;用小棒摆,成捆的和成捆的相加;用计数器,把3个十拨在十位上,与4个十相加。可见做45+30都是把40和30相加(板书:40+30=70),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板书:70+5=75)。
2、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45+30的各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么算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交流算法。
教师肯定各种合理的算法。对于先算5+3=8,再算40+8=48这种算法,教师要重点肯定。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同桌交流。
谈话:你们都认为45+30,要先把40和30相加,想一想这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45+3,要先把5和3相加,想一想,这又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从中你领悟出了什么道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同桌一起用计数器拨一拨,写出结果。
指名两位学生在全班演示,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拨。
2、“想想做做”第2题。
各自口算,后同桌检查,有错的再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样算,并改正。
提问: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做题时你是怎么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图意。
列式解答。
共同交流。
四、评价激励,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合作,以及自己的探索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教学后记: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难点: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一般的思维不一致,学生在解决的时候条件找不准,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点:
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以便于学生利用直观情境,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葡萄熟了苹果熟了……小猴子可开心啦!因为它们又可以吃到最喜欢的玉米和桃子了。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掰玉米,一只小猴子掰了4个玉米,另一只掰了15个。请你算一算,它们一共掰了几个玉米?你是怎样想的?
二、展开
1、猜一猜。
谈话: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采桃子,不一会儿已经采了23个桃子(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其中书上还剩的5个桃子不出现)。请你猜一猜,树上原来有可能有多少个桃子?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讨论两种情况:如果树上的桃子采完了,那么原来是23个;如果树上的桃子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个。
2、说一说,算一算。
(1)(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个桃子)提问:小猴子没有采完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你们知道吗?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算?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后明确:树上原来的桃子树是总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采走的23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要不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列式计算(板书:23+5=28或5+23=28)。
追问:23、5、28分别表示什么?23+5=28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再说一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4)指导口答。
三、游戏活动
1、师范游戏:借给某某同学12朵花,还剩3朵。算一算老师原来有几朵花?怎么想的?
2、学生游戏:同桌合作,模仿刚才的借花游戏,同时说一说游戏过程:借给某某同学几朵,还剩几朵,原来有几朵。
四、实际应用
谈话:通过刚才的借花游戏我们已经知道原来有多少,只要把借走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1、“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仔细看图,用两句花说一说图中小朋友拼图的情况。
提问:这盒拼图一共有多少块拼板?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乘车的情况,再根据问题的选择算发,并说一说理由。
3、“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对已经解答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指出:这几个问题都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出总数。
4、延伸。
谈话:像刚才解决的这些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没有?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教学后记: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以口算为主,通过比较计算,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注意通过比较突出基本算法,也注意估算和口算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水平。
教学重点:
是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以口算为主,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算一算,比一比
34+3 2+25 61+8
34+4 2+52 80+17
34+30 20+25 3+36
34+40 20+52 37+20
1、先让学生观察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4、独立完成计算。
5、交流答案。
二、先估一估,再计算
65+30 4+52 60+13 53+20
56+3 25+4 31+6 20+35
1、让学生交流估算的想法。如:65+30得九十几
2、再让学生算一算。
3、交流估算与实算的差距。
三、不计算,你能在○里填上“﹥”、“﹤”或“﹦”吗?
47+2○47+20 4+75○75+4
50+48○40+48 30+6○3+66
不计算,先估算一下,想想圆圈里应该填什么?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看看应该怎么填。再交流反馈结果。
四、解决实际问题
小男孩说:我要借5本《数学故事》。阿姨说:你借走5本后还剩33本。小番茄的问题是:原来有多少本《数学故事》?
1、观察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分别说了什么?
2、试着解答问题,列式计算。
3、交流反馈。
五、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吗?
教学后记: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是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教学资源: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1、口算:
73+30= 40+5= 36+20= 21+50=
60-30= 30+8= 36+2= 21+5=
2、指名说硕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设疑: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真不错,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明白了。
4、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二、学习新知,探索算法
1、学习例1。
(1)媒体出示例1情境图。
师述:春天到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美丽,同学们,你们想出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吗?那好,让我们跟随一群小朋友一起上车吧!
(2)提问:
①车上一共有多少个作为?已经坐了多少人?
②还有多少个作为空着?
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30=?
(3)学生探索算法。
①师:同学们,45-30=?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②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③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到投影仪上来摆一摆,拨一拨。着重让学生说说:减30“怎样减。
第二种:想30+(15)=45
第三种: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④在第三种算法的基础上整理出一般计算方法。
师:刚才某某同学利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这种方法是我们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板书: 45 - 30 = 15
40 5
10
2、学习例2。
(1)出示例2情境图。师:浏览完了一个景点,想不想再去游乐园乐一乐?那我们赶快上车吧!
(2)指导看懂图意:一共有45座,还有3个作为空着。
(3)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4)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3=( )
(5)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说一说?
(6)指名交流算发。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板书:
45 - 3 = 42
40 5
2
3、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54-20=( ) 86-50=( )
54-2=( ) 86-5=( )
2、学做小司机(游戏)。
方法:把“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三组题分别写在三辆汽车上,指名口算(当小司机)算对了把车开走。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
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2、这堂课,你们积极动脑,勤于思考,收获可真多呀!你们肯定会边的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主题图 主题图
45 – 30 = 15 45 – 3 = 42
40 5 40 5
10 2
教学后记: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60 85-70 93-50
39-8 67-6 49-5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算的?
2、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小青蛙跳远(游戏)
方法:做一棵苹果数,把以下各题分别写在每一个苹果上,指名口算,算对了,把苹果摘下,送给他。
48-40 59-40 75-40 64-40 86-40 97-40
48-4 59-4 75-4 64-4 86-4 97-4
2、“想想做做”第5题
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第6题:在○里填上“﹥”、“﹤”或“﹦”。
58-4○58-40 75-30○57-30
69-6○96-6 82-50○72-40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
(2)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比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吗?(没有计算)
4、“想想做做”第7题
(1)出示图,要求学生说说看了图知道了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醒学生别忘记口答)
5、“想想做做”第8题
同桌互相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说说35表示什么?20表示什么?问题是什么?
要求杨树有多少棵要怎么做?
学生列算式解答。
集体交流:进行口答。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的内容。
教学后记:
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类似的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只要从总个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算出去掉的数量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副图,说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告诉我们一共有28个桃,被小猴吃掉一些后还剩下6个,问吃掉了多少个桃。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提问: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引导学生说出:从28个桃里面去掉剩下的6个桃,就可求出吃掉的桃的个数。
谈话:如果有的同学还想不懂,我们来一起画图研究。
题目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一共采了28个桃)我们贴一张纸条,盖住的就是这28个桃。
(呈现图形)
这28个桃吃完了吗?还剩几个?(揭去后一段纸条,露出剩下的6个桃)
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谁到图上指一指求哪一部分的个数?(写“?”,完成示意图)
现在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
板书:28-6=22(个)
谁能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指名口答。
3、反思揭示课题
谈话:结合题目的意思想一想,算式中的28表示什么?(板书:总个数)6表示什么?(板书:剩下的个数)22表示什么?(板书:去掉的个数)谁来说说已知总个数和剩下的个数怎样求去掉的个数?(补充完整数量关系式:总个数-剩下的个数=去掉的个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巩固提高
二、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1、指定4名学生把这4道题分别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使全班学生对这4题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2、组内分工,每人负责一道题独立思考如何计算。
3、组内交流,要求人人说出自己负责的那道题是怎样想的,其余的学生注意听他说的对不对,有错及时纠正。
4、学生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其中了解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对全班提问:这4题哪个同学还有不懂的?请举手提问。
在书上独立完成这4题。
6、在小组内检查订正,并要每人口头回答一道题目的问题。
三、全课小结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来说说解决这一类问题应该怎样想?
教学后记:
练习八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练习提高学生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口算(吃蛋糕)
59-3 76-5 92-60
59-30 67-5 38-4
95-30 67-50 72-20
观察一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三)
二、练习
1、第2题(推木箱)
小狗推木箱,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口答。
2、第3题(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1)先指明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出示第一组题86-30和37-3
让学生讨论一下它们的得数各是几十多?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三组题,教师巡视,对估算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3)估算完之后可以让学生计算出这8道题的结果,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第4题
(1)出示第4题图,提问:看了这副图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已经检查过视力的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回答。
5、第5题
(1)出示第5题的图,提问:图中画了什么?
(2)独立完成书上第5题的填空。
(3)说说梨比苹果少4个是怎样看出来的?(要让同桌互相说说,并多请几名学生口述想的过程。)
三、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资源: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组里互相说说,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
在挂图下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连起来读挂图中的对话和下面的问题。
读完后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指名说说想法,达成共识。
板书列式:43+31=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板书:40+30=70
3+1=4
70+4=74
谈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3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3和1都拨在个位上。有的同学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3+1。想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板书:
43
+31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教师板书:43-31=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小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必须把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对齐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 “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
指名说出判断的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4、 “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对话和问题连起来读。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怎样回答书上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回答?
5、 “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看图填空。
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推选代表说给大家听。
教学后记: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和合情推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是通过直观的摆放,引发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树相差多少。
教学资源:
若干花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比一比,谁的小手大。
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一比,谁抓的多。
2、出示挂图,呈现问题。
谈话:小红和小明也进行了抓花片的游戏。(出示挂图)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A、他们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B、谁抓的花片多,多多少个?……)
3、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吗?
引导学生通过排一排解决问题。
如果老师有很多很的花片,我们也用排一排的方法解决问题,方便吗?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吗?
利用排成的花片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是多出来的花片?多出来的5个花片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悟到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5个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计算。
4、游戏活动,巩固算法。
谈话:同桌小朋友再抓几次比比看,看谁抓得多,多几个。每抓一次,都要相互说说怎样计算一种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指定小朋友汇报活动情况,要先说一说哪种花片多,多多少个,再说一说哪种花片少,少多少个。
二、运用新知,引导推理
谈话:游戏结束了,我们一起去学校的合唱队看一看,他们排练得可认真啦!
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桌相互交流。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A、女生比男生多几个人?B、男生比女生少几个人?
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谈论:题中有两个问题,为什么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小结: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这两个问题都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可以用同样的算式计算。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各自在书上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方法同上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1)教师口述小兔和小猪在一起跳绳的故事。
(2)让学生在书本上自主解决问题。
(3)联系实际想一想,小猪会比小兔跳得快吗?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做题情况。
四、总结评价,学会运用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你能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两个数量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多少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问题?你好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告诉你的同学吗?
板书: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
情境图
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4-20=4
教学后记:
练习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对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强化联系,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资源: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59+20 18+70 62+4 36+2
37-6 76-50 57-4 66-20
学生开火车口答。
揭示课题:练习九
二、练习
1、第1题:
用竖式计算:
44 26 74 57
+32 +53 -24 -5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说说用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3、第4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4、第5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说)
追问: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第6题:
30+18 56-40 47-20
65-3 20+63 5+24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6、第7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
7、第8题:
出示情景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解问题。
8、第9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有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一说)
9、第10题:
出示一组算式:99-18=81
99-27=72
99-36=63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三、布置作业
第2题:用竖式计算:
35+23 52+30 64+3 7+42
48-11 74-20 85-35 29-26
教学后记:
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答。
2、第1题:
64+3 76+20 30+59
64-3 76-20 59-30
先学生直接写得数,再集体订正
比一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第2题:
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片叶子上的数相加算出和,再相减算出差。
同桌同学互相练习、集体交流。
4、第3题:口算
46+20 3+54 69-8
77-60 10+78 95-70
55+2 48-6 34+50
要求学生在2分钟之内完成,并要求做完后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学生进行表扬。
5、第4题:
在○里填上“>”“<”或“=”。
87-30○87 2+26○26+2
52+40○52+4 4+35○35-4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批改。
6、第5题:
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67 99 41 50
- 26 -72 +48 +19
86 22 55 6
- 4 +33 -32 +62
同桌两位学生互相说说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然后指名学生说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学生再计算。
二、布置作业
用竖式计算。
47+2 34+54 79-65 48-3
教学后记:
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谈话导入:我们今天再来上一堂复习课。
二、综合练习
1、第7题
出示第7题的图,仔细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2、第8题
出示第8题的图,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指名说说)
3、第9题:(出示情境图)
(1)先说题意:(一(1)班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一(1)班一共浇了多少棵花?)(一(2)班一共有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一(2)班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算法不同?
4、第10题:
从图和表格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5、第11题:
出示第11题的图,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怎么解决?
6、第12题:
(1)出示第12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提问:求什么?有几个问题?是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第13题
(1)出示第13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提问: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一起解答。)
三、布置课堂作业
教学后记: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每个学习小组(2人一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至少有l角、2角的纸币各5张,硬币各5枚;5角的纸币各2张,硬币各2枚;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最好能准备一些1分、2分、5分的纸币或硬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请学生说说学到了哪些本领?有哪些收获?放学以后,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教学板书:
认识人民币
教学挂图 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后记:
认识一元以上的人民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面额较大的1元以上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你认识这些人这些人民币吗?自己先说说看,再互相说说。
(2)老师介绍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人民币正面左上角印的是国徽,新版10元、20元、50元、100元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像,有大写面值与小写面值,人民币是由国家印制的,我们应该爱护它。
(3)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一些1元以上面值较大的人民币,现在说一说1元以上的人民币有哪些?
2、完成“想想做做”。
3、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4、填一填。
先指名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做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三张人民币的总面额是怎么算的?
5、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说说怎么想的?(如100里面有2个50,所心1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50元的人民币。)
6、完成“想想做做”4。
(1)先出示第4题第一幅图,买一盏台灯可以臬付钱?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来会一会。先要求会出的钱和所买物品的价钱相同。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再要求会的钱多于的买物品的价钱,她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
(2)出示第4题第二幅图,让学生像第1题那样动手付一付。习两样东西可以怎样付钱?
7、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2)如果只买2样,可以买哪些东西?
如果买3样呢?够买4样吗?
8、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分别多少元?
(2)上面的物品每样买一件,最少要带几张10元的钱?
学生讨论20元钱,买两种不同的物品,你知道可能买了什么?
(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9、完成“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2)提问:
小男孩付出多少元?他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你怎么想的?
小女孩付出多少元?她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10、完成“想想 做做”8。
(1)出示第8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提问:
小男孩的钱正好买一个足球,你猜猜他最多有几张10元?你是怎么想的?(最多4张10元币)
小女孩买足球付的钱全是10元,你猜猜她付了多少张?你是怎么想的?(应付了5张)
教学板书:
认识人民币
(出示人民币) 二元 五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教学后记: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1、情趣导入。
(挂图出示::小叮当站在店里高兴地接待顾客,身后是许多的商品。)
2、提出、解决问题。
谈话:这里有这么多商品,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价钱。
指名口述柜台上各种物品的价钱。
引出下列问题:
(1)唐老鸭:小叮当,我想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铅笔盒。
提问:谁能帮助小叮当想想要收多少钱呀?指名回答。
(2)加菲猫:小叮当,我要买一本字典和一个书包,可我今天带的都是十元人民币,我大约要付几十元?
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大约要付50元钱的?
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提同样问题并请同桌同学进行解答。
(3)白雪公主:小叮当,我就带了30元钱,我想买一个小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谁能像白雪公主这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思考一下?
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4)海尔兄弟:小叮当,我们有50元钱,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
谈话:我看,这是聪明的海尔兄弟故意要考考小叮当,同学们,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帮小叮当解答这个问题,好吗?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
提问:谁还能像他俩一样,根据这些物品的价格提几个小问题吗?
学生自己提问题,然后教师再请学生解答。
二、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
1、进行分工。
谈话:刚才同学们帮助小叮当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小叮当想请一些同学到他店中当小售货员,帮他卖货,谁想试试?
教师将学生分成售货员和顾客,并为售货员佩带上标志。
2、明确购物程序。
谈话: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小伙伴是怎样购物的,想想我们在购物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办?
3、学生进行活动。
学生到课前准备好的玩具柜台、学习用品柜台、日常用品柜台进行购物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到活动中,整个活动要体现出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和小伙伴或老师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同时引导顾客向售货员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帮助售货员向顾客提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4、汇报讨论。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1)教师先请几位学生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请几位顾客进行汇报:你原来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让同学判断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三、活动总结
谈话:今天小叮当百货商店可真是生意兴隆。听听小叮当说些什么?
小叮当的话:谢谢大家,通过今天发生的事,使我懂得以后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好学好问,这样再也不会被别人提出的问题难倒,你们说对吗?
提问:现在谁想说说自己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生发言,教师做简短总结:今天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和找到更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四、实践作业
教学板书:
小小商店
教学挂图
教学后记: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进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资源: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示卡片口算。(每小组有类似一套口算题,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4+6=( ) 20+10=( ) 6+5+30=( )
4+9=( ) 20+13=( ) 9+3+40=( )
2、指名口算,并说口算过程。
24+5=( )
二、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1、出示图:星期天,小东、小刚和小芳来到野外画画,你知道他们各画了多少张画片吗?谁能根据图中三个小朋友各画画片的张数,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谁又能帮助解答呢?
2、师把算是呈现在黑板上:
9+6 24+9 24+6 9+24+6
3、问:哪个算式已学过,点名直接说得数解答。9+24+6留到课后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24+6=( ) 24+9=( )
三、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教学例1:24+6=?
1、朋友,这道算式,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发现什么?该怎么办?学生尝试,不会算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想想该怎么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2、小组讨论:6+4满10,该怎么办?
3、集体交流:
问:谁是直接通过口算算出得数的?谁是通过小棒得出结果的?各自说说各自的算法和操作过程,并找出共同处。
①合操作。归纳思路。
板书: 24 + 6 = 30
∧
20 4
②生自由练说口算步骤。
③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要注意应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碰到个位上相加满十怎么办?
④试一试(补充)
38+2 53+7
教学例2:24+9?
1、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寻究24+9的计算方法,老师巡视,个别辅导。
2、小组交流:通过操作后,你想怎样计算?
3、集体交流:结合操作,理解算理。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式。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1)2 4 + 9 = 33
20 4
13
(2)2 4 + 9 = 33
23 1
10
(3)2 4 + 9 = 33
3 21
30
(4)2 4 + 9 = 33
6 3
30
4、优选方法,小结重点:
(1)小组讨论;以上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2)闭上眼睛想想:在小组里轻声说说你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3)小结重点:像这类题,个位相加满10该怎么办?用谁加整十数?
(4)试一试。(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独立圈一圈、算一算。(2)集体交流:圈与算的过程。
2、第2题:(1)学生独立做。(2)独立观察,在每一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思考:为什么?(3)小组讨论:从每组题中,你悟出了什么?(4)集体交流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几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满十后,再与几十相加。
3、补充题
(1)下面( )里可以填几?46 + ( )=5( )
(2)根据今天学的知识,你能任举一个算式吗?
( )+ ( )= ( )
五、总结揭题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
2、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六、实践运用
现在一遇到一些问题,小朋友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吗?
“想想做做”第3、4题(让学生弄清题意后进行解答。)
教学后记:
练习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重、难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89 53+7 64+9
57+4 6+29 73+8
29+7 92+8 54+20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导入新课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相关的练习课。(揭示课题)
二、综合练习
1、第1题
(1)独立口算,后集体交流订正。
(2)选择第一组题:讨论:第1题与第2、3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1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3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
2、第2题
老师可以改动加上的一位数,进行多次练习,牢固掌握计算的方法。
3、第3题
(1)出示第3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并把它圈起来。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圈的是哪个数?另一个数错在哪里?以后我们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地方?
4、第4题
(1)出示第4题,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经知道了什么?求什么?(已经放了37张光盘,再放3张就满了,一共可以放多少张光盘?)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5、第5题
先计算,后比较。
(1)每一组的下面一题与上面一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问:24+3和24+8为什么前一道题得二十几,后一道题得三十几?
(3)师小结:在计算加法时,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十位上,个位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三、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练习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以及学生能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口算
二、综合练习
1、第6题 先让学生估计得数是几十多,然后再计算.
2、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第8题 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什么意思?然后看图列式。
4、第9题 说出图意 然后列式
比较这2个看图列式的异同。
5、第10题 找规律填数 先独立完成,有困难可以交流讨论。最后评讲。
教学后记:
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退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教学难点是退位原理和退位方法。
教学资源:
例题主题图、实物投影、每人小棒若干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小朋友,我们的好朋友红红、黄黄、蓝蓝又来了,听,他们在说什么?(贴出相应的图片、语言)红红说:“我有8张画片。”黄黄说:“我有33张画片。”蓝蓝说:“我有30张画片。”
问:谁会根据任意两句话,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针对学生回答,师贴出问题、写出算式。
黄黄比蓝蓝多多少张? 33-30
蓝蓝比红红多多少张? 30-8
黄黄比红红多多少张? 33-8
这三个式子中哪一个计算内外们已经学过了?(33-30),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小结揭题:计算时用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口算(板书课题:口算)
二、自主探索,实现再创造
第一层次: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指着30-8)30减8该怎么减呢?老师相信小朋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的,那就开始行动吧!
学生摆好后,同桌内交流操作过程。
集体交流“30-8”操作过程(学生在投影上演示)(摆3捆小棒,先打开其中1捆变成10根,也就是3捆小棒分成两捆和10根,用10根减8根剩2根,2根与2捆合起来是22根)。
图式结合,理解算理(在交流操作过程中,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是,注意操作与算理紧密结合)。
30 - 8 = 22 把30分成20和10,
20 10 10减8得2,
2 20减2得22
讨论:为什么减出的2要与20合起来?
第二层次:尝试练习,阶段小结。
“试一试”:50-6=( ),学生边算边说口算过程,有困难的学生仍可用小棒摆一摆,做完后指名说口算过程。
“想想做做”第1题中前两踢:70-4 40-9
学生独立边做边说口算过程,同桌选一道互说口算过程,指明学生说计算过程,强化教学难点。
小结:整十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可以先打开一捆变成10根,即10位退1成10后再减,然后把两部分合并起来。
第三层次:第二次探索,合作交流。
学会了“30-8”,那“33-8”该怎么计算呢?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摆看。边摆边说计算过程。老师巡视补差。
摆好后,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看一看,你们的方法一样吗?
全班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投影边摆边说,老师配合学生板书。可能出项以下三种不同计算方法:
33 – 8= 25 把33分成20和13,
20 13 13减8得5,
a) 20加5得25。
33 – 8 = 25 把33分乘3和10,
23 10 10减8得2,
2 23加2得25。
33 – 8 = 25 把8分乘3和5,
3 5 33减3得30,
30 30减5得25。
讨论:为什么每次都要把减出的数与两一个数合起来?
每人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次说一说计算过程。
第四层次:尝试练习,及时巩固。
“试一试”:46 – 9 =( ),学生独立边说边做,指名说出口算过程。
“想想做做”第1题后两题:62 – 5 53 – 6
要求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边做边说过程,指明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三、全课总结,促进建构
师说:学到这儿,想想看你又学到了一个什么新本领?小组内试说,指名说。
重点提问: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在以后计算时,选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多曾练习,巩固深化
1、基础题:“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竖着做,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实物投影上集体校对。(选一题或错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观察:每组四小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计算各组下面三小题时,都要算上面的一小题。)
表扬全对学生。
2、第3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书上列式计算,全体校对,教育学生要有关心妈妈、关心他人的意识。
3、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踢意,书上列式计算,全体校对,教育学生要尊敬长辈。
4、引申题:老师今年32岁,你几岁?悄悄地说给同桌听。那老师比你大几岁?
5、课外活动:生活中比多(少)的例子非常多,带上今天所学的知识你们一定能解决许多问题。课后,如果哪位同学找到了这类问题,并把它解决了来说给老师听,老师把智慧星奖给你们。到星期五,比一比谁得到的智慧星多,你将得到老师的一分小礼物。
教学后记:
练习十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练习掌握并熟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教学难点是退位原理和退位方法。
教学资源:
例题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1、练习十一1:
43-3= 70-5= 24-8=
43-5= 70-7= 34-8=
43-9= 70-9= 36-8=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一说每组3题的计算过程。
每一组的三道有什么区别?(第一组中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第一题不退位,第二、第三题需要退位。第三组中被减数不同,减数相同,三题都需退位。)
2、练习十一2。
(1)出示第2题,老师说明题意:用图中的数字分别减7和9。
(2)同桌同学互相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好。
3、练习十一4。
(1)老师说明题意:括号里哪一个得数对,把对的圈起来。
(2)学生独立圈数,集体交流,在说出正确得数后,让学生想想错误得数锗在哪里。
4、练习十一8。
(1)出示第4题图,仔细观察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小女孩有8张邮票,小男孩有31张邮票,求小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提问“求小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么算?
(3)集体口答。
三、练习总结
让学生谈练习收获。
教学后记:
练习十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82到83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退位减的口算过程,并能正确地、熟练地口算出已经学过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69一9= 78一7= 32一7=
84一6 = 46一8= 23一6=
55一8= 60一6= 83一9=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说84一6、60一6你是怎样算的?)
二、练习设计
1.练习十一第11题: 算一算,比一比。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
(1) 第1组的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2) 第2组的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3) 第3组的两道题呢
2.练习十一第12题:
填表比较
3.练习十一第八13题:
(1)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找出得数小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里画“V”。(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练习七第15题:
(1)出示第14题图,观察图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红金鱼有24条,黑金鱼有10条,黄金鱼有6条。)
(2)“求红金鱼和黄金鱼一共有多少条”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3)“求再买几条黄金鱼就和红金鱼同样多?”是什么意思?需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4)根据这道题的条件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后解答。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基础上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及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学例1挂图
师:图上画的十什么 ?谁来说说 。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
生答师板书:34+16
师:很好。那34+16=多少?你可以怎样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四人小组里互相交流交流,
师: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1)摆小棒。
师:先摆多少?再摆多少?34和16合起来是多少?
师:最下面的这一捆是哪里来的?
师:通过摆小棒,34+16等于多少?
(2)算珠。
师:先怎么拨?再怎么拨?
师:观察一下个位上的算珠,你有什么发现吗?(个位上有十颗珠子)
师:个位上满了十颗珠子怎么办呢?(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
师:通过拨算珠,34+16等于多少?
(3)列竖式。
师:如果是列竖式,怎样列?
生说,师板书。
3 4
+ 1 6
师边板书,边说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数位要对齐)
课件出示竖式。
师:我们知道了在列竖式的时候数位要对齐,4和6是哪一位?(课件出示“个”)。3和1是哪一位?(课件出示“十”)
师:竖式列好了,怎么算呢?自己试一试,四人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生答。
师:你觉得从哪一位开始算比较好呢?为什么?
师:个位上的4加6得10,怎么办呢?让我们听听茄子老师是怎么说的。
课件演示茄子老师的话。
师:谁来说说茄子老师是怎么说的。
生说师板书,把竖式补书完整。
师强调: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1要写的小一些,在个位上写0,十位上在算的时候不能把个位进来的1漏了。
同桌互相说说怎么算。
二、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试一试。
6 5
+ 2 8
□ □
师:这题你能试一试吗?请你先在草稿本上试一试。再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一下。
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算一算。
学生上台演示,集体评价。
师总结:遇到了进位,为了方便计算,我们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上5+8=13,向十位进1,在个位上写3,十位上6+2+1=9,65+28=93。
2、课件(豌豆:你能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吗?)
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说看?
师总结:(1)要注意数位对齐,
(2)做好进位符号,个位上的数要写正确。
(3)计算要仔细。
三、练习
1.想想做做(1) (2) (3)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进位加。(板书课题:进位加)
板书设计:
进位加
3 4 6 5
+ 11 6 + 21 8
5 0 9 3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力训练点
4、会用竖式正确的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5、通过抽象概括笔算减法的法则,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德育渗透点: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为什么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的算理,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正确笔算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42根小棒、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学生准备4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挂图 说说图上画意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师问:小星比小梅多多少张?你能列算式吗?50-26
可以小朋友用小棒和计数器帮忙
全班交流 上台演示
如果用竖式该怎么做?让学生独立思考。
结合板书问,个位上0-6不够,怎么办?
强调:在减十位上的数时,可别忘了先减去退去的1。
2、试一试
交流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3、小组交流讨论:你能说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想想做做1 2 3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新本领?
1、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培养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可解决的问题。
教学资源: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假日里,你们小队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挂图。
师:让我们来一起参加图中小朋友的假日小队活动。
仔细观察:有哪几个假日小队,分别给他们小队取个名。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文娱演出小队;
(2)摄影小队;
(3)护绿小队;
(4)收废电池小队。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师:这么多小队,你最想参加哪一个呢?
根据学生回答,集体讨论其中一个小队。如:文娱演出小队。
师: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唱歌的有15人,伴奏的有3人。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1: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15+3=18,口答(略)
生2、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列式:15-3=12,口答(略)
师:小明想知道这次演出一共有多少个节目,主持人这么告诉她:“这是第19个节目,后面还有4个节目”。你能帮小明算出一共有多少节目吗?
生:列式19+4=23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明:第19个节目是指连同这个节目在内演了19个。
2、小朋友喜欢照相吗?我们的小摄影师正在给小朋友们拍照。仔细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已经照了29张,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照。
师:现在你想到些什么?
师:剩下的胶卷够其余的每人照一张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一盒胶卷有36张,29+9=38,36张是不够的。
师板书29+9>36。
师:那怎么办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爱绿护绿已经成为小朋友的自觉行为。瞧,“护绿小队”行动起来了!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共有35棵小树苗,浇了一些,还有8棵树苗没有浇。已经浇了多少棵?
学生列式:35-8=27,口答。
4、还有三个女小朋友在干什么?听听她们说些什么?(可以先给每个人取个名字,如穿红衣服的就叫小红,穿绿衣服的就叫小青,穿白衣服的就叫小白。)
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小红收了9节废电池。
小青收了35节废电池。
小白收了20节废电池。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列式回答。
全班交流,整理问题。
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小红和小青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2)小红和小白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3)小青和小白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4)三个人一共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6、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1)小清比小白多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2)小清比小红多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3)小红比小白少收了多少节废电池?
(4)三个人中谁收得最多?谁收得最少?
四、拓展延伸
师:刚才我们参观了四个假日小队的活动,小朋友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还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自己来解决,真是不错!
在我们自己开展的假日小队活动中,你也能像这样自己提出问题再来解决吗?小组讨论,确定研究的内容(踢毽比赛、乒乓球赛、钓鱼游戏、点蜡烛游戏等),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再列式解决。
统 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资源:
每小组准备5个正方形、7个三角形、4个圆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图形。谈话:小朋友请你瞧一瞧黑板上有哪些图形?(学生说一说)
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多少个?(指名说一说)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讲述:分一分、数一数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
二、进行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老师在你们每组的盒子里也放了许多这样的图形,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统计出它们的个数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要求。小组长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其他,]、朋友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组长再拿一个,你再记一个,一直把盒子里的图形拿完为止,然后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格里。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谁记得正确,记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2、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小组活动。组长报图形名称,其余的小朋友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2)讲述:记录完了的小组讨论一下并选择一个记得既清楚又方便的方法贴在纸上,然后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3)谈话:刚才小朋友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一
说是怎样记的吗?(学生上来说一说)
听了这几个小朋友的介绍,现在你喜欢哪种方法?(小组讨论)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记法。
讲述:既然大家都喜欢这种方法,如果让你再来记一次,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3、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谈话:把书翻到第95页,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表里吗?(学生填表)看着这张表格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合理、新颖奇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各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2)请小组长介绍各组统计的方法和结果,并把结果填写在教师在黑板上预先画好的表格里。
(3)提问:看着这些表格想说些什么?如果我是文具店经理,
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
2、统计本地区四月份的天气情况。
(1)谈话:老师记录了我们这个地区今年四月份的天气情况,你能帮老师统计一下晴天、阴天、雨天各有多少天吗?
(2)教师用翻日历的形式,报出每天的天气,学生随机作记录。
(3)指名汇报统计结果,并填写在投影片上的表格里。
(4)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表后在小组内互相校对,并讨论教材中提
出的问题。
[评:由于学生在做想想做做"的第1、3两题时,用排一排、数-数的方法比较方便,很可能不使用打"∨"作记录的方法,所以补充了统计本地区四月份天气情况的练习,教师用随机出现的形式呈现每天的天气,以引导学生用新学习的方法作记录。]
四、全课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
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编制者 王亚芬)
教学后记:
统 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知道了一些统计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地一节练习课,看看谁掌握得好。
二、练习: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数学课、语言课各有几节吗?
(1)教师看着周课表逐天报出语文、数学课,学生边听边用画“√”的方法在左边的表中记录。
(2)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填写写右边的表,集体交流提问:一周中语文课有多少节?数学课有多少节?谁多?多多少节?
(3)你还喜欢什么课?在表格里填上名称,统计一星期有几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老师说明题意:这是一个月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统计一下各种天气的天数。
(2)独立统计,老师巡视,帮助困难的学生。
(3)集体交流。提问
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算?应该是多少?(如果哪个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让他们分析可能错在哪里)。
②雨天比晴天少几天?比阴天呢?
③晴天比阴天多几天?
3.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组活动,统计前第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记录。然后再活动说说“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记录,完成统计表。
(2)集体交流统计结果,说说看了上面的统计结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活动,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种?
(2)老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巾在黑板上,并请几名学生当记录员,全班学生逐个说自己喜欢的寻种活动,边说边记。
(3)学生独自把记录的结果填成统计表,集体交流,说一说,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活动人数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结。
这两天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通过统计表,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较。
学后记:
期末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1页期末复习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
2、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期末复习,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100以内的数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数。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
1、复习计数单位“十”与“百”、数数、写数。
(1)要求学生从37数到52,再从52数到37。
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100。
(2)完成100页“期末复习”第1题。
按要求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个5本,几个10本?一共有多少本?
(3)完成100页“期末复习”第2题。
老师说明题意并指导学生完成。
①先圈出10个,再看一看图中的草莓大约有几个十,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十个?
②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边数边用铅笔做记号,防止漏数或重复。
2、复习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大小。
(1)出示“期末复习”第3题,师生先示范一下题目要求,同桌同学拿出计数器按要求完成此题,第一步在计数器上拨上数并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第二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复习100以内的数,你有哪些收获?
三、复习平面图和简单的统计。
1、出示第5题仔细观察并提问:看一看题中有哪些图形?并从题中各指出一、两个。
2、仔细观察横着每排有哪些图形?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接下去的应该是什么图形?并在右边的四个图形中找出合适的一个,用线和括号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括号里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3、你能统计出上面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4、出示第6题仔细观察并提问:想一想怎样统计比较合理、科学?
独立完成
5、出示第7题仔细观察并提问:要求应找回的钱,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付出的钱-要买的物品的钱=应找回的钱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第二册
期末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02页的第8~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掌握估算方法。
3、通过富有童趣的情境练习,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数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复习口算。
1、完成"期末复习"第8、9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①竖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三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横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两道题在口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从十位算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从个位算起。
2、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教师说明题意“不计算,你能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
(2)学生独立估计,集体交流说说估计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比能很快地看出来?
3、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集体交流
4、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集体交流
5、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然后交流:先说一说题意,
(1)原来有足球35个,借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跳绳借出36根后还剩4根,跳绳原来有多少根?
(3)毽子有50个,借出一些后还剩8个,借出了多少个?
三、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怎样口算?
教学后记:
期末复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页“期末复习”的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
1、出示第14题: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 86-54= 75+7=
43+28= 85-58= 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5题:用竖式计算。
16+53= 32+29= 93-42= 86-17=
16+35= 23+29= 93-24= 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6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7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
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
然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期末复习”的第18~2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复习。
1、“期末复习”第18题。
(1)出示第18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要求篮球比皮球少多少个?就是求篮球和皮球相差多少个,用减法算)
2、“期末复习”第19题。
(1)出示第19题,提问:它们各得了多少分?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期末复习”第20题。
(1)出示第20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5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常见的数量关系。
比如: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
在一年级适当渗透一些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教学后记:
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p1----P13
一、认数
一年级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10课时)
认识整十数1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认识几十几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
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整十数
第一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2--.1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例题,第2~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导入。
谈话: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支铅笔?
2、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
教师在摆已捆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小棒?有多少根?
3、认识整十数。
谈话:蘑菇宝宝看到小朋友数小棒数得又对又快,就拿出了许多铅笔奖给小朋友。(出示2捆铅笔)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蘑菇宝宝带来了多少支铅笔?你是怎样才出来的?
小辣椒也带来了许多铅笔,(出示3捆铅笔)你知道这是多少枝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番茄也带来了几捆铅笔,(出示6捆铅笔)你知道是多少枝吗?小萝卜带来的铅笔更多,(出示10捆铅笔)请同学们十枝十枝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枝?
请小朋友围成小小组,先在小组里数一数。
数完后,提问:小萝卜有几个十枝铅笔?10个十枝是多少呢?
组织学生交流:那么10个十是多少呢?(贴出: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呢?
4、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二、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1、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
介绍计数器:上学期,我们曾经见到过一位朋友,(出示计数器)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它可以帮助我们学到许多知识。
引导观察:在计数器上有些什么呢?这些数位,从右边起是怎样排列的呢?
同桌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揭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学生齐读。
2、整十数和一百的读和写。
介绍算珠表示数的规则:(教师边拨珠边说)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呢?百位上拨一个珠子又表示多少呢?
提问: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计数器,那么如果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几个十呢?4个十是多少?40怎么写?如果在十位上拨8个珠子,表示8个什么?是多少?怎样写?
小结:几个十就是几十,只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提问:在计数器百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一个什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那么一百怎样写呢?
小结:一个百就在百位上写1,十位和各位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和个位上分别写0。
3、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第一张图,组织学生讨论:图中哪一位上拨了几颗珠子?为什么这样拨?出示后面3张图,让学生独立画一画。画完后,组织学生讨论: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
(2)“想想做做”的5题。
独立填写后,一人报答案,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各自在方框里填数,填好后,指名读一读。再讨论:两条直线上的树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近的地方?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你是怎样想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想想做做”第7题。
指图说给同桌同学听。
(5)“想想做做”第8题。
先看看插图,指名把图的意思说给同学听。再找两个学生示范做猜数游戏。
(6)游戏:找朋友(图略)。
出示小动物摘果子的图,说一说每个小动物采了多少个果子。再把这些数写出来,写对了,就可以得到一分小动物送的礼物。
三、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识了哪些数?
小结:今天我们已经认识了整十数(指黑板)和一百,学会了如何读、如何写,还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知道了它们的顺序排列。
教学后记: 让学生动手操作,气氛比较好, 捆和枝理解的不是很好.
第二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一周 星期三 第一节 2003--.02--.1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得例题,第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个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
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谈话: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以下情境(图画加声音)
小萝卜: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在数两个十,是40,50。
小蘑菇: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就是10。)
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页,看第4题,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请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后记: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
第三课时 认识几十几
第一周 星期四 第二节 2003--.02--.2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得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输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书,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有非整十数的场景,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谈话:请小朋友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好在那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提问:3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34根的?3捆添上9根呢?你怎么知道这些是39根的?
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再班内交流。
提问: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这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天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看谁数得又快又对,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博士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的从5数到100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这么多星星,怎样数呢?学生数过后,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在告诉全班同学。
5、“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五、总结评价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把它告诉老师或同学。
教学后记: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够强,时间安排不够.
第四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第一周 星期五 第三节 2003--.02--.2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的例题,第9~10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设置情境。
谈话:小猫开了一家餐馆,现在它正忙着洗盘子呢!(出示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4 +3 =
34-30= 34-4 =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3、解答“试一试”。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 =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 =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 +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 =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二、教学“想想做做”
1、第1题。
(1)出示20只白兔和8只灰兔的图片,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左边20只白兔和右边8只灰兔,列出四个算式。
(3)组织交流:算式是怎样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口算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 =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3、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校对。
4、第5、6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
(2)列式计算。
订正第6题诗追问:“我拔的个数和山羊同样多”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兔子拔了几个萝卜?
三、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四、作业
“想想做做”的3题。
教学后记:情景导入得好,注重学生说的能力培养.
第五课时 数的顺序
第二周 星期一 第三节 2003--.02--.2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页的例题,第12~1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一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
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在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一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进一步要求学生随意说一个数,让大家听听是单数还是双数。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判断的理由。
7、“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月历卡?再出示一张放大的月历卡,指导怎样看。然后进行讨论:四月份有多少天?3日、13日和23日各是星期几?这个月哪几日是星期日?在月历卡里还看懂了什么?想到些什么?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教学后记:尾数是零的双数理解的不够好.
第六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第二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2--.25
教学目标:
1、 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培养知识迁移儿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解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
老师手里有很多雪花胶片,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发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
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雪花胶片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一、 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图。提问:今天 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你还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46 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1.教学“试一试”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14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一、 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1) 指定一个学生(座位号是两位数的)说出自己的座位号。谈话:他的座位号是两位数(板书:两位数)你知道两面三刀位数是什么意思吗?请座位号是两位数的同学都站起来。其他同学的座位号是几位数?
(2) 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学生写好衙提问:你写了哪三个数?谁最大?谁最小?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装在座位上排)
为什么这样排?(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排)
个位上是6 的两位数有几个?(顺次说一说)
(3)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刚才小朋友写了几个数,老师也写了三个表示天气温度的数(2度 20度 35度)我们一起读一下。
你能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出示每个季节的景象图)你能用符号表示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6、“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填写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7、游戏(排路队)
(1)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写数吗?请你们每人再写一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的数最大,谁写的数最小。
(2) 排路队:出示路队旗(旗上分别写着:“比30大而比60小的数”“比30小的数”、“比大的数”)
根据刚才自己写的数到前面来排队,然后排着整齐的队路队下课。
教学后记: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够强,时间安排不够.
第七课时: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第二周 星期三 第一节 2003--.02--.2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8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 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 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委多吗/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 比小猴做得多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些)
1、 学习“试一试”
讲述: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展示: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那么,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一个答案合适就在它下面画“∨”。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汇报交流。(18比50少得多,48比50少一些,58比50多一些,所以选“18”个比较合适。)
2、 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面三刀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作“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一、 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展示:在校园里,男孩说:“一班有38人。”女孩说:“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
提问: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课件展示:在商店里,男孩说:“排球25元。”营业员阿姨说:“
篮球比排球贵多啦。”另一男孩问:“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呢?”提问:你知道“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 ,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做后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小猫和小兔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在玩比数大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课件展示:小猴拿数字卡片50,小猫拿数字卡片45。
提问:猜一猜小猫和小猴分别会说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别 扮演小猫和小猴互相说。
4、“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左边有20本本子)估计一下,右边大约有多少本?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同学说一说。
5、“想想做做”第5题。
课:小猫和小猴给大家送来了苹果草莓。课件展示:小猴说:“苹果有20个。”小猫问:“草莓可能有多少个?”
提问:你认为20个、25个、60个哪个答案合适?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6、“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老爷爷听说你们学到这么多本领,也想考考大家。
课件展示:爷爷拿下眼镜说:“我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你知道我右能是多少岁呢?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
一、 游戏激趣,感受策略
1、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 游戏:“想想做做”第七题。
讲述游戏规则: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我们做一个猜数游戏。一位同学在纸上写下一个两位数,然后让同桌的小朋友来猜一猜,如果没猜对,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提示他一句话,比一比哪两个小朋友合作最好,能用最少的提示让你的同桌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写和数。同桌学生游戏
1、 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从练习中看到学生掌握得不错.
第 八课时:练习一(1)
第二周 星期四 第二节 2003--.02--.2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一1~5-8题
教学目标:
能熟练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能正确地进行读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1)7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
2)10个十是( ,9个十是( ).
3)一个数,个位上是6,十位上是7,这个数是( ).
2.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复习了一组题,今天这一堂我们将来做一做练习,复习一下有关的知识.
二.练习.
1.练习一8
( 1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 2 )集体交流,重点交流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题,组织学生交流各人所填的数.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练习一(1)
四.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练习一(2)
第二周 星期五 第三节 2003--.02--.2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一6~14题
教学目标:
能熟练地掌握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2+ 80= 6+80= 54—50=
39—3= 90—30= 89—9 =
77—70= 60 + 6= 70—50=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练习课,复习一下数的比较大小和口算加.减法.
二.练习.
1.练习一6.
出示图:
提问:
1)一共有多少人去旅游
2)每辆汽车分别有多少座?
3)他们坐哪辆汽车比较适合?为什么选(40座)
2.练习一7
1) 出示第7题.
2) 提问:
a.一年级有多少人?
b.二年级人数和一年级差不多, “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3) 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学生独立选择答案,交流结果.为什么选“82”人?
3.练习一9
1) 读出题中所给的5个数.
1) 从小到大的顺序是什么意思?
2) 学生独立排列,老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4..练习一10
1) 独立口算,同桌互相检查.
2) 观察每组的四道题,上下两题.左右两题有什么不同.
5.练习一11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
6.练习一12
出示一小题,老师讲解,其它独立完成.
7.练习一13.14.
1) 了解图意.
2)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3)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好.
我们认识的数
第三周 星期一 第二节 2003--.03--03
教学目标
1、 用学过的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养数感。
2、 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 积累活动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 与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脑动画,创设情境: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带到数的王国。
讲述:数的王国里住着我们已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
(板书:我们认识的数)它们经常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一、 活动探究,解决问题
1、“说一说”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图,并播放学生说的话,出示相应的场景图。
讲述:这些同学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跟你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反言。
讲述:同学们说得真好,只要细心观察,你还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
2、“说一说”的第二部分。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先告诉我家中有几口人,再分别说出他们的年龄)先指定两名学生说,当每个人都很想说的时候,再让他们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最后再请两名学生说。
讲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见你们平时对自己的家人都很关心。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智力小测试,比比谁最聪明。(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你们看,这是小明一家。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4岁。你们猜这个人可能是谁?还可能是谁?
讲述:你们都猜对了!在你们的家庭里,爷爷奶奶的岁数比较大,一般宰0岁左右;爸爸妈妈的年龄中等,大约三十几岁;而你们的年龄是最小的,今年还没有超过10岁。
3、“猜一猜”。
讲述: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小组长和组员合作完成。组员的任务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小组长则要把组员猜数、数数的结果记录下来。
(1) 请每个同学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
组员数,组长记录。完成后评出优胜小组,奖励合作星,再指名说,老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
讲述:同学们抓一把糖大约都在10粒左右。
(2) 在请同学们抓一把花生米,不要数,先猜猜大约有多少粒?
把你估计的结果告诉组长。估计得怎样呢?把手中的花生米数一数,数的结果告诉组长。估计得怎样呢?
小组活动结束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说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样?
(1) 讲述: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出着三位同学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数都要比抓一把糖的粒数多,其余同学是不是也这样,这是为什么呢?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小组同学讨论,教师指导,教师指导。讨论结束后,指定代表发言,其余学生补充。
小结:因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糖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就要比一把糖的粒数多一些。
(2) 讲述:请同学们抓一把黄豆,不要数,你觉得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瘰疬数多还是少?(指名说)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粒?
(组长记录)估计好了以后抓一把黄豆数一数,数结果也请组长记录下来。
小组活动结果后评出优胜组,奖励合作星。
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教师在表中板书三名学生数出的粒数)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样?
(3) 看表比较:一把黄豆的粒数确实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要多,可见你们的预测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呢
讲述:因为一粒黄豆比一粒花生米小得多,所以在估计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一把黄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数多得多,这样估计出的结果就会和实际的记过比较接近。
4、“数一数”
出示第四幅图。
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的小朋友数了哪些数?如果我们也到校园里去,除了图画中的小朋友数的数以外,你还想数什么?
请你们一起走出教室,分小组到校园里去数一数好吗?10分钟后我们回教室汇报。
学生分组到室外活动。
数完后组织学生交流。
讲述:刚才小朋友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数得也非常好。
[评:在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之后,再按批排数一数,是为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使他们真正学到生活中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另外,这项活动还可以消除学生的疲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再掀起一个小高潮。]
一、 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最后让我们看看皮卡丘还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放配音: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一定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去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你们愿意吗?
教学后记:接近生活,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第三周 星期五 第三节 2003--.03--07
教学内容:
教科书24~25页的例题,第25~26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1.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2.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1. 复习(出示卡片)①数的组成;②一位数加一位数;③整十数加整十数。
2.(同学们学得这么开心,汽车兄弟也想跟我们一起学。)多媒体演示: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场景,你能提出哪些求和的问题,各怎样列式?
45+30 45+3 30+3
再问:这三道式中,哪道能算出得数,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擦去30+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 教学45+30(两位加整十数)。
(1) 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四人小组讨论)
(2) 全班交流算法。
(3) 整理算法。(板书)
45 + 30 = 75
40 5
70
(4)解答问题。
现在有一辆有35座的客车和一辆20座的客车。(你可以提出一个求和的问题吗?)口答。
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哪种方法算得快,简便一些?
2、 学习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 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这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样算吗?
(2) 交流算法。(板书)
45 + 3 = 48
40 5
8
3、 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突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讨论,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再交流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
四、课堂作业。
课外书抄的练习。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学得真不错,很多同学非常积极开动脑筋,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你想出两道题来考考大家吗?
教学后记:学生学得真不错.学习气氛活跃.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练习
第四周 星期一 第三节 2003--.03--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26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算一算:
25+50= 24+5=
2.口算:
34+40= 21+6= 8+81=
75+2= 60+15= 70+23=
二.练习.
1.想想做做3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4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你发现什么?
(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3、“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形式:摘水果)
4.完成第六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教育学生检查的习惯.做的全对的给予表扬.
5.“想想做做”第7题。
(先指名说题意,再提问题,最后列式解答。)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
让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三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3--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28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加法实际问题的本领,养成口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60+23= 54+40= 4+54= 41+50=
2+75= 60+35= 3+62= 4+73=
2.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看着图说说这道已知求什么?(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小猴摘桃已经采了23个桃,还剩5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组织学生依靠观图讨论,帮助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23+5=28)
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树上原有28个桃. 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5.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讨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答师板书:(5+23=28)
谁来口答一下。
这两种方法一样吗?为什么会一样的?
6.小结:这道题已知小猴采了23个和树还剩下5个桃,求树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列成23+5=28,也可以列成5+23=28,计算后口答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指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互相说说
“怎样求出一共有多少块拼板?”,再指名说.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提问: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求什么?
(并提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醒学生在计算完后别忘了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求一共有多少人乘车?指明说说算法?为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解题过程,要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强调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学生填一填。
(2)集体交流时提问:公鸡比母鸡多3只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根据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打开学生的思维.
第四课时: 练习二
第四周 星期三 第一节 2003--.03--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的练习二1~5.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位数两位加整数十或一位数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练习二1
学生独立口算第1题,在学生口算后,选择几组对比。
如: 34+3 2+25 20+25
34+30 2+52 20+52 先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分别怎样计算?
2.练习二2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道题,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分别计算这六道题。计算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做完后要求他们检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集体订正,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先估一估,再计算”
(1)估一估的第一组题: 65+30
56+3 老师结合题目说说题意.
如:65+30得九十几”,估计不需要算出得数,只要估计几十多就可以了。学生自己口头估一估剩下几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老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老师小结:估算对计算的帮助很大,有益于提计算的正确率,同学们在平时的计算中可以运用估算来检查计算结果。
4.练习二4。不计算,比大小。 .
(1)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不要采用计算的方法比大小。
(2) 集体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对思维开拓想出多种思考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
5.练习二5。
(1)出示第5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本
《数学故事》?”再指名说怎样求?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练习二。
四.教学后记: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学生的交流水平有所提高.
第五课时: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第四周 星期四 第二节 2003--.03--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的例题想想做做.1~2
教学目标:
学会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
45里有几个和几个一?
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40 32—20 60—40 45—30+5
60+36 3+26 27+40 5—3+40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大巴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要求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怎样列式?(板书:45—30= )
2)45—30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拨摆的情况,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并集体摆一摆,拨后,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3)老师小结:根据同学的摆法,在计算45—30时,可以从4个十里减去3个的一个十,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成15.
板书: 45—30 =15
40 5
10
4)结合老师的板说一说45—30怎样算?(同桌互说)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出示图提是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一辆大巴共有45个座位,车上还有3个座位空着,车共坐多少人?)
“求车上共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45—3)
(2)45—3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计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集体交流45—3的计算方法’,对想出多种算法的给予表扬。
(3)老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从5个一中减去3个一得2个一,再把4个十和2个一合成42。
(4)请学生结合老师的板书说一说45—3怎样计算?(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说o)
3.比较"45—30"和“45—3”计算的异同。
想一想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它们都是先把45分成40和5,45—30先算40—30=10,再算10+5=15,
而45—3先算5—3=2,再算40+2=42。)
老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都是先把两位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再算几十减几十或几减几。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l。 - ·
要求学生先用算珠拨一拨,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再说出结果.
2. .完成“想想做做”2.
独立口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感兴趣.
第六课时: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第四周 星期五 第三节 2003--.03--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想想做做.3~7.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74—30 = 74—3 =
2.口算:
76—60 = 85—70= 93—50 =
39—8 = 67—6 = 49—5 =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想?
3.导入新课; -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4。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时复习一下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如被减数39,减数5,差是34。自选一两组说给同学听.
2.教材“想想做做”5。
游戏题,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6。
在圆圈填上>、<或=。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
2)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怎么比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没有计算)
4. “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提问可小男孩付出多少元?阿姨找回多少钱?求什么?
指名说一说这道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算,集体订正,并回答“怎样求出一个足球多少元?”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5.“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说说“怎样求出还剩多少个?”再指名说一说怎样求?
(在学生作业时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2)
四.教学后记:能培养学生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
第七课时: 练习三
第五周 星期一 第二节 2003--.03--1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算:
83—20 = 76—50 = 65—30 =
83—3 = 76—5 = 65—3 =
先比一比每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导人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做一组练习。
(板书:练习三)
二、练习三1。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一比“看谁先到达终点。”老师还应另备几组题供学生游戏计算。
1.练习三2。 ·
9题口算,给学生比较宽裕的时间独立完成,做完要求学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时对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
2.练习三3。 下面每题得数各是几十多?
(1)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出示第一组题:86—30 和 37—3
让学生讨论一下它们的得数各是几十多?你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三组题,老师巡视,对估算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3)估算完之后可让学生计算出这8道题的结果,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练习三4。
(1)出示第4题,提问:图中同学们在做什么?这个班级有多少名学生?还有多少人没有检查?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已经检查过视力的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回答.
4.练习三5.
1)出示第五题的图,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
2)独立完成书上第五题的填空。
3)说说梨比苹果少4个是怎样看出来的?(要让同桌互相说说,并多请几名学生口述想的过程o)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通过同桌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八课时: 练习三
第五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3--1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4+3= 80+17= 53+20= 4+75=
61+8= 20+52= 20+35= 48+50=
直接说出答案.
2.导入新课.
老师边演示边说明:老师的手里分别抓了一些花片,你知道老师哪只手抓得多一些?多多少?请你想一个办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新授.
1.操作:
1) 同学做抓花片游戏,排一排比一比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个?
2) 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3) 引导学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算。13—8=5.所以红花多,多5个。
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
4)再抓几次比比看,谁抓得多,多多少个?(每次都要说出怎样计算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合唱队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板书:24—20 =4
集体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该怎样解答.
3.老师小结:
像这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题目物品们可以用减法计算,从较大数中去掉同样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三.完成“想想做做”
1. 完成“想想做做1
1) 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 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2. 完成“想想做做2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 完成“想想做做3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4. 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求“美术组比航模组多多少人”还可以怎么说?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想想像这类的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五.教学后记:通过图文结合,能让学生更直观,学得轻松.
第九课时: 练习四(1)
第五周 星期三 第一节 2003--.03--1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练习四1~4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解答.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27+2= 89—6 = 36+40 = 85—40 = 55+22 =
45+3 = 75—4 = 67—30 = 34+5 = 73+20 =
直接说出得数,并从每组中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四1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学生先算一算,再选一选.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以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2。
1)出示第2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有64只蝴蝶标本,40只蜻蜓标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
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还可以怎么说?
(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4)集体口答。
2.练习四3。
1) 出示第3题,说题意。(妈妈牙齿有32颗,我的乳牙有20颗,我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
2) “求找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还可以怎么说?
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 集体口答.
3.练习四3
1) 出示第4题,说图意。(小兔子运走18个萝卜,还剩10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 集体口答.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与测试>>练习四(1)。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不活跃.
第十课时: 练习四(1)
第五周 星期四 第二节 2003--.03--20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四5~9.
教学目标:
1. 通过加减口算,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
2. 进一步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正确选用条件计算所求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 练习四5。
1) 先估计一下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 口算出结果并与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集体订正
2 练习四4。
1)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 补充六道题,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再计算.
6+(6+4) 89—(26—20)
87—10—5 9+(48—7)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四7。
1)出示第7题的统计表,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要求“小明比小红多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3)如果要求“小红比小华少跳几下’’应选择什么条件?(学生解答,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提问题解答,集体交流.)
2.练习四8。
1)出示第8题,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有50名同学加入少先队,有54条红领巾够不够?)
2)“有50位同学加入少先队,54条红领巾够不够”为什么?
3)“你知道红领巾多多少条吗?”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3.练习四9。
1)出示第9题,指名说图题。
2)一共拿来40个鼠标,有46台电脑,这些鼠标够不够?为什么?(40<46,所以不够)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提问解答,集体交流。)
三. 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通过赛一赛的练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十一课时: 复习1
第五周 星期五 第三节 2003--.03--2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页复习1~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计算练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报结果。
2.复习题1。
1)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
2)比—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
3.复习题2。
1) 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叶片上的数相加说出和,再相减算出差。
2)同桌同学相互练习,集体交流。
4.复习题3。
9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做好后要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应用题练习。
1.复习题4。
1)出示第4题,说说题意。(一个班有学生45人,另一班有学生40人,有80个桔子,分给他们两个班每人一个,够不够?)
2)同桌同学讨论一下你怎么想?集体交流。
(先口算出一共有85人,再比较80与85的大小)集体口答。(不够)
2.复习题5。
1)出示第5题,说说题意。(一(1)班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一(1)班一共要浇多少棵花?)(一(2)班一共有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一(2)班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两个问题的算法不同?
3)集体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复习(1)。
四.教学后记: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学习氛围不好.
第十二课时: 复习2
第六周 星期一 第三节 2003--.03--24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复习6~10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2)
二.综合练习。
1.复习题6。
1)出示第6题表格,仔细观察表格说说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学生填表,集体交流。
2.复习题7.
1)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计算来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的?
3.复习题8。
1)出示第8题图,老师说明:“今天做了多少?”不是题目的问题,而是引出“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的对话.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做了上衣20件,裤子32条,求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_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3)集体口答。
4.复习题9。
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
3)学生集体回答.
5.复习题10.
1) 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
1) 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集体算出结果,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验>>复习(2)
四.教学后记: 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
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第三单元
认图形
教学内容
1、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重点、难点
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 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 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教学要求
1、 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地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第六周 星期五 第三节 2003--.03--28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2页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
积木钉子板、水彩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图形。(板书:认图形)
二、新授
1、搭积木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拼搭的情况。
(2)提问,观察拼搭的积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积木中哪些是已经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
(3)分类:
教师从中取出1个长方体,让学生说出名称并要求学生把拼搭中的所长方体都拿出来放在一起。
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积木进行分类。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的情况。
汇报分类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平面
①首先观察长方体,观察各块长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形。
板书:
长方形
观察长方体的每一个面与黑板上画的长方形一样吗?
②观察正方体,观察各块正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书:正方形
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与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样吗?
③观察圆柱。观察圆柱一个正向着我们的那个底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们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圆。
板书:圆
观察圆柱的两个底面与黑板上面的圆一样吗?
1、 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先指名说出图形的名称,同桌同学再互相认一认。
3、小结。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一题图,看一看图中的小男孩是怎样用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画图形的?
(2)学生照样子画一画,每画出一个图形,说一说图形的名称?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想一想:画长方形可以利用哪种几何形体?画正方形和圆呢?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仔细观察,说说图中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2)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说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边看图边想:钉子板上围成的是什么图形?怎样围的?你也会围吗?
(2)学生自己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在钉子板上能围出圆吗?让学生去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
4、完成“想想做做”4。
(1)先让学生在方格约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通过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你了解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哪些特征?
四、作业布置。
五、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二课时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第七周 星期一 第二节 2003--.03--31
教学内容:教材43-4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在折图形、剪 图形、拼图形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世课我们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圆,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理面图形。
二、新授
1、认识三角形
(1) 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张纸是什么开头你能把一张正方形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板书:三角形
(1) 出示教材第43页第二组图,教师介绍:下面是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体。)
出示教材40页积木拼搭,认出有三角形面的积木,指一指哪个面是三角形的?
2、平行四边形
(1) 拼一拼。
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吗?
板书:平行四边形
(2) 出示教材44页例题说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你能从这引起物体上找到平行四边形吗?并把图中的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有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至第五题。(分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三课时:练习五
第七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4--1
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练习五。
教学目的: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将继续研究它们上一节练习课。
二、练习。
1、练习五1
(1) 出示第1题,要求学生沿着图中的虚线折一折,说一说折出了什么图形?
(2) 展开,说一说在折出的图形,哪些是你认识的?
2、练习五2。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叫两次对折?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参与教科书说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练习五3。
(1)出示第3题图,说说图中有哪些图形?指指各种图形分别在哪里?
(2)指导学生数图形的个数,要求学生把图形分成左、中、右三部分,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序地数。
(3)完成统计表,集体交流。
4、练习五4。
(1)要求学生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搭出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说说你是怎样搭的?(2)用8根小棒能搭出什么图形?试一试,让学生先搭,然后相互交流。
5、练习五5。
请学生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想一想怎样才能剪 出两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四个三角形。
6、练习五6。
(1)出示第6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是怎样把长方形转化平行四边形。
(2)学生动手按照书中的两幅图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7、练习五7。
(1)用书附页中的图形,照样子拼出书上的三种图形。
(2)试一试,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拼图,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
四、加与减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上。
2、难点:
突出进位加与退位减。
3、关键:
(1) 在口算教学中,理解算理和算法。
(2)从实物操作中抽象出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要求
1、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过程,发展解却决问题策略,能比加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减法。
2、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课时:8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第七周 星期五 第三节 2003--.04-- 0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50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算:
8+6= 4+6= 25+10= 80+(3+9)=
4+9= 20+14= 13+20= 23+(4+6)=
2+8= 5+8= 17+30= (7+5)+26=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提问:根据这幅图你可以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答老师板书:
紫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张?24+6=
蓝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张?6+9=
两个小男孩一共有多少张?24+9=
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24+6+9=
这4道算式题你会算哪一道?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6+9=15)
2.计算 24+6。
(1)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
(2)先算4+6=10,接下去该怎样算呢?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用摆上棒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摆小棒,想算法,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的情况。
(3)学生汇报摆小棒的过程。(把4根和6要合在一起是10根,捆成一捆,把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24+6=30。
(4)谁能说一说24+6你是怎么想的?
先算4+6=10,再算20+10=30
生答老师板书:24+6=30
20 4
同桌同学互相说说24+6你是怎么想的?再指名说说。
3.计算24+9
(1)24+9得多少呢?也请小朋友摆摆小棒来想一想。
学生摆小棒,想算法,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
(2)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想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把24分成20和4
把24分成23和1
把9分成 6和3
(一) (二) (三)
24+ 9 =33 24+ 9 =33 24+ 9 =33
6 3 20 4 23 1
(三)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你是怎样算24+9的?(同桌互说)
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时方法不是唯一的,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8+42= 5+39=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书上填空。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8+42和5+39的?
4.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圈一圈,算一算”。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
2)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3)集体交流,对于25+8这道题学生会不同的圈法,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通过圈把25+8转化成几加几?
2.想想做做2。
1)先计算,再交流比较,看看每一组的后三道题与第一题有什么联系?
3.想想做做3。
2)出示第3题图,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图书馆借出48本书,还剩8本,求图书馆原有图书多少本?)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怎能计算的?最后作集体口答。
4.想想做做4
1)出示第4题图,仔细看图并提问:说说图中各种物品的价钱?三名小朋友各买了什么?题中“每人各付多少元”是什么意思?
2)学生分别列式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怎样计算的?
3)最后指导学生用三句话回答三个问题。
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该怎样计算?
三.作业布置。
1.《练习与测试》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想想24+6+9怎样算?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 填一填,算一算。
45+ 7 =□ 36+ 4 =□
□ □
□ □
□ □
二.连一连。
45+6
18+5
78+7
39+9
23
85
48
51
29+6
73+8
85+6
37+5
42
35
81
91
三.看谁都算得对。
35+8= 15+21= 71+20= 85+5=
27+6= 32+8= 31+14= 36+7=
34+9= 39+5= 78+8= 39+8=
教学后记:效果好
第二课时:练习六[1]
第八周 星期一 第二节 2003--.04—07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六第1~5。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2+89= 53+7= 64+9=
57+4= 6+29= 73+8=
29+7= 92+8= 54+20=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六(1)]
二、 练习。
1. 练习六1。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时提问。
每一组的第1题与第2、第3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一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
2. 练习六2。
老师可以将第2题做成道具,改动要加上的一位数,让学生多练几次,掌握计算方法。
3. 练习六3。
(1) 出示第3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得数,并把它圈起来。
(2)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圈的是哪个数?另一个得数错在哪里?今后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 练习六4。
(1) 出示第4题,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各原来有37张光盘,再放3张就满了,求一共可以放多少张光盘?)
(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5. 练习六5。
先计算后比较。
(1) 先找出哪几道题进位加,哪几题不是?
(2) 每一组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主和不同的地方?
(3) 24+3与24+8为什么一题得二十几,另一题和三十几?
老师小结:在计算加法,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十位上,个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一、 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练习六(1)。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算一算。
(一)45+3= 3+52= 6+40=
45+5= 8+52= 6+44=
45+8= 9+52= 6+49=
(二)49+3= 52+6= 4+68=
49+30= 52+9= 4+66=
二、在正确的得数上打“√”。
54+9 (63 53 73) 8+63 (71 61 72)
95+5 (99 90 100) 75+9 (84 74 85)
三、直接写出得数。
2+89= 55+5= 92+8=
57+40= 6+29= 64+9=
29+7= 30+70= 75+20=
教学后记:学生忘了进位,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第三课时:练习六(2)
第八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4—08
教学内容
练习六6~9。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算:
38+6= 83+7= 6+35=
54+3= 30+26= 73+9=
9+27= 74+8= 34+30=
集体计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 比一比,算一算。
5+32= 3+42= 35+3=
5+39= 9+42= 35+8=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比一比上、下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5+32和5+39为什么一题得三十几,另一题得四十几?
3.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六(2)]
二、 练习。
1. 练习六6。
1)先估算,说出每道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独立计算并检查估计的是不是合理。
2.练习六 7。
比一比谁先到河对岸,同桌同学互相学习,鼓励学生算对,帮助小蚂蚁过河,培养责任感。
3.练习六 8。
12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交流,统计全对人数,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表扬,并指导学生分析错题,指导学生改正错题.
4.练习六 9。
1)出示第9题图,弄清题意,提问:小牛、小白兔、小狗队分别得了第几名?
从图中看,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可以得多少分?
2)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得分最多?是多少分?
3)学生计算三个队的得分,再比较,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算得分的?谁最多?你是怎么想的?
4)指导学生集体作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练习六(2)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找出得数大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中打“√”
30+22□ 46+5□ 37+6□
2+30□ 46+3□ 37+60□
二、在○内填上> 、<或=。
54+8○63 54+9○9+54
98+2○100 63+6○65+6
75+9○80 25+9○30+4
三、1.河里有38只鸭子,9只鹅,鹅和鸭一共多少只?
2.池塘里有一群青蛙,先游走8只,又游走27只,两次一共游走多少只?
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四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第八周 星期三 第一节 2003--.04—09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4页例题及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师生共同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口算:
1.14—6 = 10一8= 13一5=
15—7= 12— 7= 14—5=
2.40+7= 23+2= 35+2=
20+2= 20+8= 46+3=
3.50+(16—9)= 23+(10—6)=
30+(11—4)= 75+(10—7)=
做第3项复习题时,要求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1、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2、明确目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仔细观察提问:三个小朋友各有多少张画片? (30张、33张、8张)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答师板书:蓝衣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30一8=
黄衣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33一8=
黄衣男孩比蓝衣男孩多多少张33一30=)
在这三个问题中你会算哪一个?怎样算?(33一30=3)
(2)计算30一8。
①30一8算的是什么?30一8怎样算呢?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吧?请小朋友们拿出3捆小棒来算一算。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情况,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②集体交流操作方法,提问: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把3捆小棒分成了3捆和10根?
③想一想“把3捆小棒分成2捆和10根”也就是把“30分成几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谁能说说30一8我们是怎样算的?
生答师板书:30 一 8 =22
20 10
2
④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30一8你是怎样算的?再指名说一说。
(3)计算33一8。
①33一8算的是什么?33一8怎样算呢,也请大家先摆一摆小棒算一算。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摆法。
②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怎样计算。
③集体交流,各小组汇报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生答师板书:
(一)33 一 8 =25 (二) 33 一 8 =25
23 10 20 13
2 5
(4)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33一8你是怎样算的?再指名说一说。
(5)老师小结。
计算33一8的方法不止一种,同学们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50一6= 46一9=
(2)学生独立计算这两题,老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个位不够减,计算时方法不止一种,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2。
(1)独立计算。
(2)集体交流,比一比每组的四小题,你能发现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小题。弄清题意。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告诉我们“妈妈过生日,小男孩要折34个千纸鹤送给她,已经折了7个”,求“还要折几个”?)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提问:求还要折几个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你是怎样算的?
(3)集体口答,并教育学生要向图中的小朋友一样尊敬长辈。
4.完成“想想做做”4。
(1)出示第4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爷爷今年66岁,小明今年7岁,爷爷比小明大几岁?)
(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算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两位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怎样算?
五、质疑。
第四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算一算。
34- 8 =□ 50- 6 =□
□ □
□ □
□ □
二、口算。
78-9= 58-9= 41-2= 27-9= 82-6= 63-7=
39-9= 86-9= 60-3= 25-8= 70-6= 55-7=
三、列式计算。
1、一个加数是32,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53,减数是7,差是多少?
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第五课时:练习七(1)
第八周 星期四 第二节 2003--.04—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55页练习七1~4。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6一8= 83一2= 37+40=
32+4 = 25一7= 36一8=
67一9= 62一9= 51一5=
84一6= 80一6= 60一2=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一说36一8、67一9的计算过程。
2.导人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七(1)]
二、练习。
1.练习七1。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提问:每一组的三道有什么区别?(第一组中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第一题不退位,第二、第三题需要退位。第三组中被减数不同,减数相同,三题都需退位。)
2。练习七2。
(1)出示第2题,老师说明题意:用图中的数字分别减7和9。
(2)同桌同学互相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好。
3.练习七3。
(1)老师说明题意:括号里哪一个得数对,把对的圈起来。
(2)学生独立圈数,集体交流,在说出正确得数后,让学生想想错误得数锗在哪里。
4.练习七4。
(1)出示第4题图,仔细观察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小女孩有8张邮票,小男孩有31张邮票,求小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提问“求小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么算?
(3)集体口答。
三、练习总结:让学生谈练习收获。
四、堂上小测。
一、直接写出得数。
28-9= 27-8= 60-3= 41-2= 54-7= 82-6=
54-7= 52-6= 25-8= 35-7= 68-5= 65-9=
二、填一填。
被减数
37
25
86
79
90
57
46
减数
4
8
40
9
80
8
7
差
三、列式计算。
1、儿童乐园有红色和蓝色的碰碰车共35辆,蓝色的有6辆,红色的有多少辆?
2、小明家有21本呼事书,他已经看了9本,还要看多少本才能看完?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
第六课时:练习七(2)
第八周 星期五 第三节 2003--.04—11
教学内容
教材P55~56页练习七5~9。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退位减的口算过程,并能正确地、熟练地口算出已经学过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69一9= 78一7= 32一7=
84一6 = 46一8= 23一6=
55一8= 60一6= 83一9=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说84一6、60一6你是怎样算的?)
二、练习设计:
1.练习七第五题: 算一算,比一比。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
(1) 第1组的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65-4先从个位上减,65-40先从十位上减)
(1) 第2组的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76-6个位够减,不需要退位,76-8个位不够减,需要退位。)
(2) 第4组的两道题为什么53-4的差是四十几,54-3是五十几?
2.练习七第六题:
(1) 判断一下题中的8道题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需要退位,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2) 学生计算并与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
3.练习七第七题:
(1)老师说明题意:用题中的每一位数字分别减去8和5。
(2)同桌同学互相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好。
4.练习七第八题:
(1)12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60一20、40+32、61一4、45+9这四道题是怎样算的?
(2)统计正确率,了解错题情况,及时订正。
5.练习七第九题:
(1)出示第9题,仔细观察并提问:图中的三位同学分别买了什么商品?它们的价格是多少元?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时说说解题思路。(求男孩比女孩多用多少元、就是求买书包比买钢笔多用多少元,也就是求34比8多多少?)
(4)指导学生集体口答。
(5)以游戏形式围绕第9题进行提问题的练习。
三、堂上小测:
1、写出卡片上每个数减8得多少?
23
43
94
75
57
16
34
83
25
42
2、直接写出得数。
36+3= 47-20= 58-6= 73-8=
27-9= 64+4= 80-7= 25+9=
三、从90里连续减9,把每次减得的差写在横线上。
90 81
从37里连续减5,把每次减得的差写在横线上。
37
四、(1)36比8多多少? (2)4比21少多少?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
第七课时:练习七(3)
第九周 星期一 第二节 2003--.04—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练习七10~1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的。
我们已经学完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练习课进行口算和应用题练习。
二、练习设计:
(一)、计算练习。
1.练习七10。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2.练习七11。
(1)出示第11题,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找出得数小于50的算式,并在后面的方框里画“V”。(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练习七12。
(1)一个算式与一个数怎样比大小? (先算出得数,再比大小。)
(2)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七13。
(1)出示第13题图,观察图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树上原来有32个桃,小猴采了5个桃。)
(2)根据题中所给的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剩多少个?)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指导学生集体口答。
2.练习七14。
“(1)出示第14题图,观察图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红金鱼有24条,黑金鱼有10条,黄金鱼有6条。)
(2)“求红金鱼和黄金鱼一共有多少条”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3)“求再买几条黄金鱼就和红金鱼同样多?”是什么意思?需要哪些条件?怎样算?(学生计算解答,集体交流。)
(4)根据这道题的条件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后解答。
四、练习总结:师生共同谈收获。
五、质疑。
六、堂上小测:
1、填表。
38
41
36
49
72
50
63
8
9
30
2
9
5
30
和( )( )( )( )( )( )
差( )( )( )( )( )( )
2、停车场有50辆小汽车,30辆大汽车,还有8辆上卡车。
(1) 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2) 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
(3)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第八课时:实践活动………假日小队
第九周 星期一 第二节 2003--.04—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假日小队”。
教学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
的数学学习情感。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书中58、59页图)(板书课题:假日小队)
二、新授。
1、看图说一说在这个假日里同学们开展了哪些活动?
(表演、拍照、浇树、收废电池等。)
2、从图中数一数唱歌的有多少人?伴奏的有多少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算的问题吗?还能提出用减法算的问题吗?书中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节目是今天假日活动的第几个节目?在它后面还有几个节目?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该怎样算?为什么?
(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3、老师手指“照相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一卷胶卷有多少张吗,他们已经照了多少张?还有多少个小朋友没有照?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为什么?
(学生解答,集体交瘪时说说解题思路。)
4、老师手指“浇水处”提问:这边的同学在干什么?他们俩一共要浇多少棵树?还有多少棵小树苗没有浇;求已经浇了多少棵,该怎样算?为什么?
(学生解答,集体交流时说说解题思路。)
5、让我们再去看一看收废电池这一组的同学今天收获怎样?说说她们各收了多少节电池?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谁收得最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收多少节?三人一
共收多少节?等等。)
6、你们开展过假日小队的活动吗?你能解决活动中的哪些实际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师生共同谈收获。
四、小结。
“愉快的假日小队”活动即将结束,同学们真是收获不少,希望下次假日活动再见。
第八课时作业设计。
1、一年级同学有32人,其中有10人去参观片展览,还有多少同学没有去?
2、学校体育组有40人,合唱队有58人,美术组有20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元、角、分计算。
重难点、关键
重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关键:
1.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元、角、分。
2.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相邻之间的十进关系以及元、角、分的简单换算。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 让学生到商店去观察,购物,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 在取币、换币、附币、找币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 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1课时
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1课时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第九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4—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教学准备
准备1元以内各种面值人民币,并准备10个1分硬币,10张一角纸币、硬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这些东西都是用什
么买来?(钱)对了,买东西离不开钱,我们国家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一、 新授。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出示书60页第一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画些什么?
b.三名孩子在做什么?
c.30元、1元、6角5分、8角等又是什么?
老师小结:
三名孩子要买东西,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认识下面饿人民币吗?
(2)出示1元、1角、1分的硬币。
a.先让学生自己辨认,在指名回答。
b.教育学生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印制的,人人都要爱护,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
不能乱折或损坏。
(3)出示教材第60页第二幅图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的学生说了什么?营业员阿姨说了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中拿出1元来。
(1元=10角)(有的学生拿一张1元,有的学生拿10张1角,都可以,进一步建立元与角的进率关系。)
b.从图中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拿出1角来。
(1角=10分)(有的学生拿一张1角,有的学生拿10个1分。都可以,进一步建立角与分的进率关系。)
c.完成书第60页填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元=10角 1角=10分
学生齐读。
(4)除了1元,1角,1分以外,1元以下还有这样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出示教材第61页第一幅图)
(5)刚才我们学习了1元以下的人民币,谁来说说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哪些?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5角、2角、1角的纸币还有5角、1角、5分、2分、1分的硬币。
1.教学试一试。
1)1张1元纸币可以换成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成1张1元吗?同桌两人换一换。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活动情况。
2)指名说说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这样换?
三.算一算:
1. 1枝铅笔5角钱,1元钱可以买( )枝铅笔。
2. 一块橡皮2角钱,一把尺子3块钱,一共( )角钱。
3. 用1元钱买一枝7角钱的练习本,应找回( )角钱。
4. 用1元钱买2块3角钱的橡皮,应找回( )角钱。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第二课时:认识一元以上的人民币
第九周 星期三 第一节 2003--.04—16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面额较大的1元以上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你认识这些人这些人民币吗?自己先说说看,再互相说说。
2)老师介绍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人民币正面左上角印的是国徽,新版10元、20元、50元、100元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像,有大写面值与小写面值,人民币是由国家印制的,我们应该爱护它。
3)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一些1元以上面值较大的人民币,现在说一说1元以上的人民币有哪些?
2.完成“想想做做”。
3.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4.填一填。
先指名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做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三张人民币的总面额是怎么算的?
5.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说说怎么想的?(如100里面有2个50,所心1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50元的人民币。)
6.完成“想想做做”4。
1)先出示第4题第一幅图,买一盏台灯可以臬付钱?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来会一会。先要求会出的钱和所买物品的价钱相同。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再要求会的钱多于的买物品的价钱,她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
2)出示第4题第二幅图,让学生像第1题那样动手付一付。习两样东西可以怎样付钱?
7.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2)如果只买2样,可以买哪些东西?
如果买3样呢?够买4样吗?
8.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分别多少元?
2)上面的物品每样买一件,最少要带几张10元的钱?
学生讨论20元钱,买两种不同的物品,你知道可能买了什么?
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9.完成“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2)提问:
小男孩付出多少元?他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你怎么想的?
小女孩付出多少元?她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10.完成“想想估做”8。
(1)出示第8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提问:
小男孩的钱正好买一个足球,你猜猜他最多有几张10元?你是怎么想的?(最多4张10元币)
小女孩买足球付的钱全是10元,你猜猜她付了多少张?你是怎么想的?(应付了5张)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第三课时: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内容
第九周 星期四 第二节 2003--.04—17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
教学目的
通过实践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并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实际活动课—小小商店
板书课题:小小商店
二.实践活动。
1.选选算算:
(1) 出示教材第66页图,图上的货架上有哪些物品?他们的价格分别是多 少?
(2) 买一本字典和买一个书包大约要带几十元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一本字典10元,一个书包35元,大约要带50元)为什么要带50元,而不是40元呢?
(3)有30元,买一个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为什么?(一个熊猫20元,一个布娃娃11元,比30大,不够买。)
(4)给你50元买上面货架上的物品,最少能买几件,最多能买几件?
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再汇报结果。
2、做做玩玩。
1)我们自己办个“小小商店”,大家都来买东西,可以吗?
(在同学们所带物品上标售价)
2)每一组同学分组活动,轮流做售货员,其他同学都去买东西。
2.提问:“我有10元,买一辆汽车够不够?”
买铅笔,钱不够怎么办呢?
1)集体交流。
你想买哪些东西?一共需要多少钱?
你和同伴说说买东西的经过?
小结。
今天我们用学的知识上了一节实践活动课——小小商店,买东西时,要看清商品的价格是多少,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购买;付钱时,看需不需要找零,并计算一下找得对不对。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六、认识乘法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 难点: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课时划分: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乘法(1)
第十周 星期一 第二节 2003--.04—21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认识乘法(1))
二、 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试一试图。
(2) 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竖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几个几相加。
(3) 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4) 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吗?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横着看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得数相同。
3、教学例2
(1) 出示例2图
(2) 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
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2=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2×4”和2乘4”。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 + 2 + 2 + 2 = 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 × 2 = 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成熟,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提问: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分几组在跳绳,每组几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跳绳,怎样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
(3) 讨论;求4个5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一、 完成“想想做做“1~4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 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二、 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教学后记:由于乘法对一年级是一种新的算法,练习不够.
第二课时:认识乘法(2)
第十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4—22
教学目的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具(8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 )个3。
加法算式:( )+( )+( )+( )=( )
乘法算式:( )× ( )=( )或( ) ×( )=( )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 6×2=12 3×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认识乘法(2))
二、 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
(2)提问:有几条金鱼?每缸有多少条?
求一共有多少条,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独立填书,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6
(1) 出示第6题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 提问:图中有几只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 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7
(1) 独立完成第7题的两道题。
(2) 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两道题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3) 比较一下这两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8
(1) 出示第8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1) 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交流。
5、分小组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周围事物,说出一些可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9
(1) 你会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改写。
(2) 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比较一下乘法和加法比哪一种比较简便?
(3) 老师小结。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
第三课时:练习八
第十周 星期三 第一节 2003--.04—23
教学目的
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巩固对乘法的认识。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 ( )×( )=( )
2+2+2+2+2+2 ( )×( )=( )
2、看图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 )个( )相加
( )×( )=( )或( ) ( )=( )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认识,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板书课题:练习8)
二、练习8
1、练习八1
(1) 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每堆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出:这道题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 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交流时提问:求一共多少个草莓就是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2、练习八2
(1)出示第一小题图,指名说说图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就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3) 独立完成第2小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求买3只狗一共用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的和,为什么用乘法算?
3、练习八3
(1) 出示第3小题图,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每种分别有几处?每处有几个?
(2) 你能列出多少个乘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3) 集体交流,汇报结果,每一道乘法算式都要求学生说出是求几个几的和。
一、 作业布置:机动
教学后记:时间分配得好.学生也掌握得好.
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73---83页教案
第一课时
第十二周 星期二 第一节 2003--.05--06
教学内容
2、3、4的乘法口诀(课本第73-75页,“想想做做”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准备
CAI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课件显示)
1、 情景一、玩翘翘板
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2×1=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想想:1×2= 你用哪一句口诀?
2、 情景二、玩荡秋千
1只秋千上坐3人。两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2个3是6,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小组互相说一说)板书:三三得九
想一想:1×3= 2×3= 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3、 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个数
1
2
3
4
人 数
4
1个4 2个4相加 3个4相加 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4×1=4,4×2=8,4×3=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想一想:
1×4= 2×4= 3×4=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4、 试一试
1×1= 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二、形成应用
1、 读读2、3、4的乘法口诀。
2、 课本第75页“想想做做”。
第1题
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第2题
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
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
3、 游戏
找朋友。小朋友手中拿有1-4的乘法算式,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的同学站起来,就是它的好朋友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说说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筧评价)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75页1、2、3、4题。
教学后记:以游乐园为学习途径,学生喜欢学.
第二课时
第十二周 星期三 第一节 2003--.05—07
教学内容
2、3、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本第76页第5-10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本第76页第10题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2、3、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 男、女生背 独立背
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说一说: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
3×1= 2×3= 4×1= 2×2=
1×4= 4×3= 2×4= 3×3=
一、 拓展。
1、课本第76页第8题,学生独立填写。
2、第9题
44444444444444
3×□=□ □× 4 =□ □×□=4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3、投影显示第10题图片。
(1) 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
(2) 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2×3=6)
(3) 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3=9和4×2=8。
(4) 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三、自我评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76页第5、6、7题。
教学后记:效果好.
第三课时
第十二周 星期四 第二节 2003--.05—08
教学内容
乘加乘减(课本第77页、第78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 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 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2) 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
三、 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一、 归纳
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二、 应用
教材第78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三、 课堂作业
教材78页第2题。
教学后记:学生掌握得不够好.
第四课时 : 5的乘法
第十二周 星期五 第三节 2003--.05—09
教学内容
5的乘法(课本第79页,第8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小朋友划船
每只船上坐5人,一共有多少人?
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
1
2
3
4
5
人数
5
二、 作探究
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学编5的乘法口诀。
1、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
2、 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个5是5 5×1=5 一五得五
2个5想加 5×2=10 五五二十五
3个5想加 3×5=15 三五十五
4个5想加 4×5=20 四五二十
5个5想加 5×5=25 五五二十五
1、 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
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5的乘法算式中,随着乘数一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5。
二、 形成应用
1、 将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
2、 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诀。
3、 师生对口令
4、 游戏:翻一个数码上说出它与5的积,比一比谁最快。
5、 课本第80页。
三、 知识拓展
小兔子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秘密?
5× = 2 0 5× = 2 5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秘密:积的个数是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5,乘数应填单数。
五:总结评价
今天同学们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会用5的乘法口诀算乘法,你们学的真不错。
课堂作业。
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3题。
教学后记:学生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会用5的乘法口诀算乘法,学生学得真不错。
第五课时
第十三周 星期一 第二节 2003--.05—12
教学内容
5的乘法口诀的巩固练习(课本第81页练习九第1-6题)
教学目标
1、 孰记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练习九第5、6题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1)背一背5的乘法口诀
(2)你能背出1-5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
2、口算卡片
1×3 2×4 3×4 5×2
2×5 5×3 5×1 3×3
4×4 1×5 4×5 5×5
3、游戏
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小组之间玩游戏。
一、 练习
1、 出示练习九第5题主题图
说说你能看到了什么?(三个小朋友买糖果)
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把学生零散的语言进行整理:柜台上摆着饼干、小蛋糕、巧克力、薯片要6元,饼干4元一块蛋糕3元, 一筒薯片要6元,小云想买3包饼干,小红想买2盒巧克力,小明想买5块蛋糕。他们3个各要用多少钱?
(1) 说说你是怎样相的?你能写出算式吗?
4×3=12 3×5=15 5×2=10
(2) 假如你去买,你想买什么?买多少?要花多少钱?(说给大家听)
2、 出示第6题主题图
(1)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
(2)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三、四人小组讨论。
四、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2、3、4题
教学后记:学生掌握得不错.
第六课时
第十四周 星期一 第二节 2003--.05—19
教学内容
乘法应用题(课本第82页、第83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活动引入。
1、师:小朋友,六一节要到了,大家为了布置教室扎了许多花,我们一起来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课件显示一个花篮里装了一些蓝花、红花、黄花)
大家起来书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显示从蓝里拿出有2朵 红花有4个2朵 黄花有3个2朵
2、理解: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黄花有3个2朵,可以怎么说?(指名回答)
3、摆一摆
学生拿出小图片。(1)要求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第二行要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个圆片?你是怎样相的?
板书:3个2 2×3=6
(2)要求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块讨论: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摆的?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看显示: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你能说出黄花有多少朵吗?你是怎样想的:(四人一组讨论)
交流: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背,黄花的朵数用2×3=6,因此黄花有6朵。
2、想想: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红花有几朵?
(组内互相说说)列出算式:2×4=8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计算。
三、形行应用,加强实践
1、课本第82页、83页“想想作做”第1、2题,看图理解图意并填空。学生独立完成。
2、第3题,学生边摆边列式。
3、游戏,变蝴蝶(把第5题做成头饰,学生根据题目选择)
5的4倍 5×4 2的3倍 2×3
3个4 3×4 4的2倍 2×4
四、自我评价,加深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五、课堂作业
第83页第4题
教学后记:学生理解得不好.
第七课时:“倍”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第十四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5—20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页6~10。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用卡片出示已学过的一些乘法算式,指名口算。
2.完成“想想做做”6。
先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集体校对。
二、应用题练习。
1.看图口头列式解答:
4 只
(1)小鸡:
小鸭:
是小鸡的3倍
(2)分析:小鸡有几只,小鸭的只数是小鸡的几倍,也就是几个几只?求小鸭有多少只,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老师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因此用乘法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提问:一只小船坐多少人?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几倍?求什么?
指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分析: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4倍,也就是大船可以坐几个几人?求大船坐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指名说说图意,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题中已知小松鼠采了5个松果,大松鼠采的个数是小松鼠的3倍。求大松鼠采了多少个松果?)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完成“想想做做”9。
(1) 出示第9题,说说这题有几个问题?
(2)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各是怎样列式的?并指导工作名学生用两句话口答题中所问的两个问题。
三、想一想。
完成“想想做做”10。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出示第一组数3,6,9,12,(),()。观察:这一组中后面的数和前面的数比,怎样?(多3)
想一想后面的两格该怎样填?为什么?
2、独立完成第2小题,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填?
四、作业布置:
1、列式计算。
(1)4个5是多少? (2)4的3倍是多少?
(3)4和5的和是多少? (4)3的2倍是多少?
2、应用题:
(1)小红用5天的时间读完一本书,每天读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2)小红读一本书每天读4页,小明读的页数是小红的3倍,小明每天读多少页?
(1) 小红读一本书第一天读4页,第二天读5页,两天一共读多少页?
3、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1,4,7,10,(),()。
(2)1,2,4,7,(),()。
五、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6的乘法口诀
第十五周 星期一 第二节 2003--.05—26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86页例题及想想组做。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
2、列式计算:1个5 3个4相加 5的2倍
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6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 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 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
坐的次数
1
2
3
4
5
6
人数
6
12
(3)一次可以坐6人,是几个6?怎样列出称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1个6 6×1=6 一六得六
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6和1乘,积是6)
(4)2次可以坐12人,是几个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们编出一句口诀。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2个6 6×2=12 二六十二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个6比1个6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几?
(5)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呢?请学生按次序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把85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
(6)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7)引导学生比较。
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的积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6?
(8)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编。
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
(9)试背口诀。
A、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
B、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
2、教学“想一想”。
(1)出示“想一想”2×6=( ) 5×6=() 1×6=()
3×6=() 4×6=()
(2)口算出结果,并说说各用哪一句口诀?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应用6的乘法口诀,能很快地算出6和几乘积是多少,我们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你能背出6的乘法口诀吗?
(2)师生对口令背出1~6的乘法口诀。
2、完成“想想做做”2。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用哪些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3。
8题口算,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完成,力求都算对,集体交流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4、完成“想想做做”4。
(1)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后,再列式计算。
(2)比较一下6×6与6×2(2×6)有什么不同?哪个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6?哪个算式是6个2相加?
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求鸭子有多少只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鸭有多少只)
从图中去数一数。
(2)独立列式、口算、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为什么用乘法算?
四、作业:
1、背6的乘法口诀。
2、把乘法口诀写完整。
()六十八 ()六得六 六()三十六 二()十二
四六( ) ()六三十
3、写出乘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A、3个6相加是多少? B、6乘5是多少? C、6的4倍是多少?
4、写出四道得数是12的乘法算式。
五、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第九课时:练习十(1)
第十五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5—27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练习十1~4。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上一堂6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十(1)]
二、计算练习。
1、口诀练习。
(1) 背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背,指名背,对口令。)
(2) 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
2、出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卡片,指明学生口算。反复练习后,让学生集体口算一遍。
3、练习十1。
(1) 出示第一题图,看清图意先是5分别乘4、5、6,再依次指题目,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
(2) 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4、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
4、练习十2。
(1) 老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
(2) 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
5、练习十(3)。
(1)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2)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
还有其它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6、练习十(4)。
16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时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较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矫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作业:
1、口算:
3×6= 6×4= 2×6= 5×6= 4×5= 1×6=
5×3= 6×2= 6×6= 4×4= 3×4= 5×2=
2、在○里填上+、-或×。
2○3=5 2○5=7 5○4=20 5○6=30 5○2=10 5○4=1
3、不计算,你能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吗?
3×2□ 5×6□ 2×5□
3×3□ 6×4□ 4×5□
四、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
第十课时:练习十(2)
第十五周 星期三 第一节 2003--.05—28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页练习十5~9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板书课题:练习十(2))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十5。
A、出示第5题图,数一数搭这样一个长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6)
B、搭5个这样的长方体,是几个几?求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怎样算?
C、学生列式计算,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6。
A、出示第6题,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B、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C、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3)练习十7。
A、出示第7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辆小汽车可以坐5人,一辆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
B、面包车坐的人数是小汽车的4倍,是几个几人,求一辆面包车坐多少人用什么方法算?
C、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订正时指名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4)练习十8。
A、出示第8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有几个问题,哪3个?
B、不计算你怎么知道小军和小红、小明谁用的钱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军用的钱是小明的3倍,是3个5元;小红用的钱是小明的2倍,是2个5元;小明是1个5元;3个5元最多,所以小军用的钱最多。)
C、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5)练习十9。
A、出示第9题,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三、作业:
1、不计算,在○填上>、<、或=。
2×6○2×4 2×6○5×2 6×6○6×3
2、应用题。
(1)做一套校服用2米步,做2套校服,一共用布多少米?
(2)做一套校服用2米布,做另一套校服用了3米布,一共用布多少米?
(3)小明做了3颗五角星,小新做的是小明的6倍,小刚做的是小明的4倍,他们谁做得多些?小新和小刚各做了多少颗?
四、教学后记:
时间安排得不够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第十一课时:复习
第十五周 星期四 第二节 2003--.05—29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90页复习1~6。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1~6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小朋友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二、复习。
1、复习1。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一行一行背一遍。
(3)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排列的。例如第一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第二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请小朋友竖着一行一行背一遍。
(4)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5)师生共同对口令。
2、复习2。
同桌两人合作学习乘法,一名同学出示口诀卡片,另一同学口答两道乘法算式与结果。
3、复习3。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4、复习4。
20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好统计。
5、复习5。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样想的?
6、复习6。
填方框里的乘树,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第一题可按横着背的6的口诀的顺序想,后面两小题可以按拐弯背的顺序想。)
7、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而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
三、作业: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五二十 ()六十八 ()四十二 二()得八
四()十六 五()三十 三五( ) 四六( )
2、把得数相等的式子来连起来。
6×3 4×3 2×2 2×5
2×3 3×6 5×2 6×2
2×6 1×6 3×4 1×4
3、在○里填上“+”、“-”、“×”、“÷”。
1○1=2 2○2=0 3○3=9
1○1=1 2○2=4 3○3=6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兴趣。
第十二课时:复习(2)
第十五周 星期五 第三节 2003--.05—30
教学内容: 教材90~91页复习7~11。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2、口答。
4个5是多少? 4的5倍是多少?
二、复习应用题。
1、复习7。
(1)出示第7题,指名说图意。
(2)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2、复习8。
(1)出示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指名口答:求一共有多少间,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花坛,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
3、复习9。
(1)出示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时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25块蛋糕,发给每人一块,够不够?为什么?
(4)学生集体口答。
(5)小结:复习8、9两题都是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4、复习10。
(1)出示第10题,指名读题,说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鸭子和乌龟各有多少只是什么意思?
(2)鸭子的只数是兔子的2倍和乌龟的只数是兔子的4倍分别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4)集体订正:口答,说说求鸭子和乌龟各有多少只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5)小结:如果一道应用题里,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想是几个几,用除法算。
5、复习11。
你想给哪一种车装轮子?装几辆?算算一共要用多少个轮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任选一种车,自己确定装的辆数,然后列式计算,这道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评价。
6、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乘法应用题,如果一道应用题中,要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都要用乘法计算。
三、作业:
1、同学们做操,每行站6人,5行站多少人?
2、同学们做操,一行站6人,另一行站了5个人,两行站了多少人?
3、同学们做操,第一行站了6人,第二行站的人数手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站了多少人?
4、花圃里有4棵玫瑰花,月季花的棵数是玫瑰花的2倍,杜鹃花的棵数是玫瑰花的6倍,哪一种花的棵数多,为什么?月季花和杜鹃花各有多少棵?
四、教学后记:学生认字少,学习应用题有点困难。
第十三课时:快乐的假日活动
第十六周 星期一 第二节 2003--.06—02
教学内容: 教材92~93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里,老师带领同学们到郊外去春游,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快乐的队日活动吧!
(板书课题:快乐的假日活动)
二、新授。
1、观察:
(1)出示“快乐的队日活动”图,观察图中画了哪些活动?
(搭帐篷、烧烤食物、钓鱼、洗菜。)
除了这些活动外,图中还画了什么?
(背景的树上还有许多鸟窝,每个帐篷外还摆了毛巾架。)
(2)仔细观测各中活动,搭了几个帐篷,每个帐篷有几个在搭?
烧烤的有几组,每组几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几组,每组几人?每组有几只篮子?
明明钓了几条鱼?小华钓的是他的几倍?
附近有几棵树,每棵树上有几个鸟窝?
有几个毛巾架,每个架子上挂了几条毛巾?
2、提问题:
(1)根据刚才我们观察的情况,想想,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为什么?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活动、讨论。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搭了3个帐篷,每个帐篷有3个人搭,一共有多少人搭帐篷?
烧烤的有4组,每组4人,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3组,每组2人,每组有4只篮子,洗菜的多少人?一共有多少篮子?
附近有2棵树,每棵树上有2个鸟窝,一共有多少个鸟窝?
有6个毛巾架,每个架上挂了5条毛巾,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明明钓了4条鱼,小华钓的是他的2倍,小华钓了几条鱼?)
(4)独自解答螦提的问题,汇报解答结果。
3、想一想在我们班的队日活动中,开展过哪些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集体交流)
三、小结。
“快乐的队日活动”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不仅玩得愉快,而且还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真有趣!希望下次我们班里也能开展一个比他们更有趣的度日活动,到时候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解决的数学问题多,好吗?
四、教学后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好。
八、统计
第一课时
第十六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6—03
教学内容
教学第9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5个正方形、7个三角形、4个圆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那么你们知道盒子里有多少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怎样才能知道?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统计的知识,来帮助小朋友整理这个盒子。(板书:统计)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
(如果学生说先把三种图形分开,再一种一种数出个数。可以请几名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演示这种方法)。
(2)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指挥学生看书,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统计三种图形个数的,其中一名学生做什么事,其他学生做什么事,你也能像图中的学生那样统计吗?
4人一组分组活动,一人报名称,其他三个人记录。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展示和交流学生记录单,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谁记得清楚又方便?(画“√”)
老师讲解画“√”表示1个图形.有几个“√”就是几个图形.你会用画“√”的方法记一记吗?(学生再用画"√"的方法记录一遍,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4)提问: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面的表面国吗?统计表里的“一共”这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集体交流时提问:(1)从统计表里能知道点什么?(2)除了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和一共的个数以外,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在统计之前,同学们要想好用什么方法统计,如果是小组统计,要分派好每个同学的任务,一般选用画“√”的记法记录统计结果比较方便,最后完成统计表,从统计中我们不仅可知道统计的结果,还能想到许多问题。
三、完成“想想做做”1
完成“想想做做”1。
1.四人一组,统计小组里的铅笔、橡皮、直尺各有多少,要求学生用画“√”的方法记录,并把记录的结果填写在表中,老师解释表中的“文具”栏里定的是文具的名称,“数量”里只要把整理的数据填进去就可以了。
2.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边看边分、边记。
3.集体交流,说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种文具多?哪种最少?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好
第二课时
第十六周 星期三 第一节 2003--.06—04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97页2-5.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有关统计的知识,知道了一些统计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地一节练习课,看看谁掌握得好。
二练习: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2你知道一星期数学课、语言课各有几节吗?
(1)教师看着周课表逐天报出语文、数学课,学生边听边用画“√”的方法在左边的表中记录。
(2)学生独立整理数据填写写右边的表,集体交流提问:一周中语文课有多少节?数学课有多少节?谁多?多多少节?
(3)你还喜欢什么课?在表格里填上名称,统计一星期有几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老师说明题意:这是一个月的天气情况。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统计一下各种天气的天数。
(2)独立统计,老师巡视,帮助困难的学生。
(3)集体交流。提问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样算?应该是多少?(如果哪个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让他们分析可能错在哪里)。
②雨天比晴天少几天?比阴天呢?
③晴天比阴天多几天?
3.完成“想想做做”4。
(1)分小组活动,统计前第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记录。然后再活动说说“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记录,完成统计表。
(2)集体交流统计结果,说说看了上面的统计结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活动,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种?
(2)老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巾在黑板上,并请几名学生当记录员,全班学生逐个说自己喜欢的寻种活动,边说边记。
(3)学生独自把记录的结果填成统计表,集体交流,说一说,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喜欢哪种活动人数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结。
这两天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通过统计表,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较。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兴趣。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
九、期末复习
教学内容:
复习100以内的数。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统计,100以内加、减法口算;乘法意义、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用学到的加、减、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重点:1、100以内加、减法口算。
2、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用口诀求积。
关键:1、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
2、正确地解答加、减、乘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倍”的含义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有进一步的理解,巩固本学期教学的基础知识。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表内乘法等计算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意识和思维的能力。
课时划分:(4课时)
复习100以内的数,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统计(1课时)
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课时)
复习乘法意义,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1课时)
用学到的加、减、乘法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100以内的数
第十七周 星期一 第一节 2003--.06—09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期末复习1~5。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
2、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期末复习,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100以内的数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数。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
1、复习计数单位“十”与“百”、数数、写数。
(1)要求学生从37数到52,再从52数到37。
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100。
(2)完成98页复习题1。
按要求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个5本,几个10本?一共有多少本?
(3)完成98页复习题2。
老师说明题意并指导学生完成。
①先圈出10个,再看一看图中的草莓大约有几个十,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十个?
②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边数边用铅笔做记号,防止漏数或重复。
2、复习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大小。
(1)出示复习题3,师生先示范一下题目要求,同桌同学拿出计数器按要求完成此题,第一步在计数器上拨上数并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第二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复习100以内的数,你有哪些收获?
三、复习平面图和简单的统计。
1、出示第5图仔细观察并提问:看一看题中有哪些图形?并从题中各指出一、两个。
2、仔细观察横着每排有哪些图形?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接下去的应该是什么图形?并在右边的四个图形中找出合适的一个,用线和括号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括号里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3、你能统计出上面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四、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好
第二课时: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第十七周 星期二 第二节 2003--.06—10
教学内容:
教材99~100期末~复习0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教学准备:
第100页第八题的教具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复习口算。
1、完成期末复习6。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①竖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三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横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两道题在口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老师小结:
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方法不惟一,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从十位算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从个位算起。
2、完成期末自习7。
(1)教师说明题意“不计算,你能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
(2)学生独立估计,集体交流说说估计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比能很快地看出来?(同一组的上下两题也可以比一比)
3、完成期末复习8。
(1)出示第8题的教具图,全班同学集体练几遍。
(2)同桌同不合作,朴互算,相互评。
4、完成期末复习9。
15题口算要求学生在3分钟内完成,做完后请学生自查一遍,养成良好的习惯,集体订正时统计全对人数,了解学生错题情况,及时订正。
5、完成期末复习10。
(1)出示第9题看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男孩有8张邮票,小女孩有12张邮票,求小女孩比小男孩多多少张?)
(2)学生自己解答第1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集体口答。
(3)第2题同桌同学先讨论,再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怎样口算?
四、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学生巩固得好,感兴趣。
第三课时:复习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内乘法
第十七周 星期四 第二节 2003--.06—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1页期末复习11~15。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准备:
口诀卡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内乘法。
二、复习乘法的意义。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口诀。
○○○ ○○○ ○○○ ○○○ ○○○
一共是( )个( )相加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
□□□ □□□ □□□ □□□
◎有( )个,□有( )个( )个。
□的个数是◎的( )倍。
3、完成期末复习11。
沉重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老师小结:
4+4+4只表示3个4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可以写成3×4或4×3,求5的2倍也就是求25相加是多少,写成乘法算式5×2。
三、复习乘法口诀。
1、请学生齐背1~6的乘法口诀。
2、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3、完成期末复习12。
组织学生两人一组根据口诀“对口令”的游戏,然后根据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4、完成期末复习13。
(1)学生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孔雀羽毛的外端圈里,集体校对。
(2)然后指导学生拐弯读乘法口诀。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再如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
(3)2和一个数相乘,得到的积的个位有什么特点?5各一个数相乘呢?
(4)和一个数乘,得到的积的个们有0、2、4、6、8。5和一个数乘得到的积的个位是5或0。
5、完成期末复习14。
16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督促学生写好后要检查,养成良好的习惯,集体校对。
6、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在1~6的乘法口诀中哪两句乘法口诀的得数是一样的?
(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三四十二、二六十二)
四、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五、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学生巩固得好,感兴趣。
第四课时:复习加减、乘法的实际问题
第十七周 星期五 第三节 2003--.06—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02页期末复习16~19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学到加、减、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个6相加是多少? 3的6倍是多少?
3与6的和是多少? 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习。
1、期末复习16。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7。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期末复习18。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期末复习19。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图中告诉我们“小松鼠采了5个椰子,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决的是“猴子最少采了多少个,最多采了多少个”)
(2)提问:“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学生课堂气氛好,解决实际问题。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第1---2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算出十几减9的减法算式
2、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算法
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求异精神。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
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共同合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的CAI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由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生活实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可以让学生用小圆片代替桃,按情景摆出13个一堆10个,另一堆3个。
让学生多说、多想自己是怎样操作的,加强操作的印象,让操作印象支持十几减9的计算。
也许有的学生还有另外不同的算法,但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准确计算出13-9就可以了,不必强求学生用同一种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猴子卖桃(小猴子有13个桃,小兔买走9个。)
问:小兔买走9个以后还剩几个?
你是怎样知道还剩4个?
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原来有13个桃,卖了9个后,还剩下4个。
问:你能根据猴子卖桃的情景列出算式来吗?
板书:13-9
二、 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 问:怎样才能准确地算出13-9=?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可以借助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想一想。
2、 各小组汇报活动结果。
每个组先派代表上讲台演示,发表意见解释自己的想法。随后允许同一小组的其他同学对自己组中发言的同学作补充,指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
有的学生会从13个小圆片了一个一个地减连续减去9个剩下4个;
有的学生从10个一堆里减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3个一堆的合在一起,的出剩下4个;
有的学生先减去3个一堆的再从10个一堆了拿走6个剩下4个;
有的学生这样想:因为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
3、教师对学生想出的正确算法给予肯定与表扬。
学生从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大胆尝试,积极自主地探索算法,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充分展示个性,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培养了学生互动、互助的合作学习精神。从而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算法的进一步理解
问:在那么多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4、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16-9=¨
三、巩固练习,深化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准确计算15-9= 17-9=
2、对比练习;
以小组合作为单位填写,然后说说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例如:当你看到9+2=11时,你会想到什么?初步让学生认识加、减互逆关系。
1、 口算竞赛(完成书本2页第5题);
让知道答案的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
2、 归类整理;
把第5题的算式按规律排列整理如下:
11-9= 14-9= 17-9=
12-9= 15-9= 18-9=
13-9= 16-9= 19-9=
5、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十几减几的技巧。
后记
板书设计
通过学习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算出十几减9的减法算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求异精神。
十几减9
13–9=4 12–9=3 16–9=7
练习一
教学内容:
第3---4页
教学要求:
1、 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计算策略。
3、 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两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 做p3: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列式。
1、 尝试计算14-9和12-9
教师要多留意学生喜欢的方法是否有变化,思维层次是提高还是降低,以便以后在教学中注意。
可进行必要的提示,让学生复习两步计算的顺序,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纠正。
1、 组织交流算法。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哪些用在自己方法做起来感到困难的学生向别人学习,调整算法。
2、 指名汇报。
3、 电脑演示强化计算的破十过程。
一、 做p3:2让学生先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看能发现什么。
二、 游戏:跳树桩。(以4人小组合作比赛的形式进行,2人一组,1人拿着数字卡片9,分别放到树桩上,另一人算,算好一题再跳下一题,看哪组快,再轮换另一个人拿)
三、 过关检查。P3:4(限时2分钟)对于2分钟内完成,又基本对的学生予以过关,对不能按时完成的,课后抽查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四、 做p3:5:讨论一下两步计算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再开始独立完成。以同桌互查的方式进行检查校对。
五、 分组比赛。(青蛙跳)p4:6
六、 看图列式(复习图画问题,先表述图意,再列式解答,说说图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七、 做p4:8(先数一数,再填一填,最后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八、 作业:用11、12、13、14、15、16、17、18减9,看一看得数与个位比一比,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会这样,与家长交流。
让学生复习两步计算的顺序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计算策略。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教学内容:
第5---6页
教学目的:
1.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
减8、7。
2.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3.通过题组计算、比较,体会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小的计算规律,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
十几减8、7。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复习安排这组题是为学生顺利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8、7做准备,也便于学生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不提倡一个一个地减,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用学具摆一摆,探究算法。
学生圈不圈,不必强求,但可让学生结合圈来解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可以想8和几合成13,□里就填几,从而算出结果。
要提示学生一组一组地计算 ,并观察上下两题间的关系,建立对加减法间的关系的感性认识。
提倡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在算法上的“创造”,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关心、了解别人的算法,在交流中把自己的算法和他人的算法比较,自觉地优化自己的算法。
一、复习铺垫,迁移学习方法
8+7= 8+9= 7+6= 7+4=
10-8= 10-7= 13-9= 17-7=
当学生口答13-9时,教师让学生讲讲怎样想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此题。
二、主动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1.教学15-8.
小兔子一家要举行吹小号比赛,兔妈妈拿来了多少把小号?(电脑出示小号图)请你把数的结果告诉同桌的小朋友。小兔子说:“要拿走8把,小朋友帮我算一算,还剩下多少把?”
列出算式15-8,怎样计算呢?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把想法告诉组里的其他小朋友。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及时把有关方法写在黑板上:
方法1:看图数出来的;
方法2:15-5=10 10-3=7;
方法3:10-8=2 2+5=7;
方法4:8+(7)=15 15-8=7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把这种方法告诉同桌,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课本第86页。
2.教学“试一试”15-7和13-7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与同桌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三、巩固深化,熟练计算方法
1.“想想做做”第1题。(先圈一圈,在计算)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出示豌豆图和草莓图,让同桌先互相说说图意,列式计算,并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算法,将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3. “想想做做”第3题。
8+3= 8+9= 7+5=
11-8= 17-8= 12-7=
5.“想想做做”第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13-8= 16-8= 11-7=
5.“想想做做”第5题过独木桥游戏。
(通过电脑软件互动游戏的方式开展,以你想送谁过桥,为题展开)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习方法。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这些本领你是怎么学到的?先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通过学习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题组计算、比较,体会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小的计算规律,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本节课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高,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很好。
十几减8、7
(教学过程通过电脑演示)
练习二
教学内容:
第7---8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练习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
2、 通过题组计算、比较,寻找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善于与同伴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创建教学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利用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特征,建立一个竞赛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4题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争取1分半时间内完成,最多不超过2分钟。
第7题可以竖着分三组比一比,被减数不变,减数在变;也可以横着分三组比一比,被减数在变,减数不变,让学生感知差也在变化。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启发谈话引入练习。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到了我们的教室与大家一起学习?(生:小玛丽)她有一个提议把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比赛,看哪组在这节课中表现最好,算对的题最多,那么那一组就是这次竞赛的冠军。(注:每个环节设红花奖,最后哪组红花多的就是冠军)
二、练习
1、 第1题。练习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填出的两个数之间的联系。
2、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 第3题-----堆箱子。
4、 第4题。(1)比赛,看谁在规定时间2分钟内做完。(2)订正,了解学生计算情况,指名分析错误原因。
5、 第5题。看图说一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再列式计算。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6、 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
7、 第7题。比比,猜猜,算算。
先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3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猜一猜结果会怎样?通过比一比,猜一猜让学生初步感受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大,那么差就变小。最后把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8、 第8题。先让学生观察每组3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再计算。并同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9、 第9题。全班同学分成两组比赛,看看谁先回到家。
1、 第10题。先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
三、总结评价
1.师: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板书十几减8、7的练习),十几减8、7可以怎样算?
2.小结比赛结果,进行颁奖。
教学后记
通过练习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通过题组计算、比较,寻找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综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完成《儿童乐学》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儿童乐学》,实物投影仪
本练习适当地在堂上完成,老师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提示学生竖着做,以加深对加减关系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4-5 16-9 13-4 12-8
11-6 15-7 12-5 16-8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6-8=?你是怎样想的?
(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基本练习
1、独立完成p8:1
(集体订正)
2、直接写得数(限时2分钟),对速度很慢的同学,教师进行个别的技巧辅导。
3、p8:趣味探究。读题后独立完成。
教学后记
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安排
十几减6、5、4、3、2
教学内容:
第9---10页
教学目的:
1、 本课是在前面退位减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情境对话出现相应的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法算式,让学生学会从情境中收集和表述信息,在多样化的方法中自主选择,进行计算;
2、 在教学中通过“试一试”“想想做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同时通过直观的对比使学生感知相应算式之间规律和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3、 在合作交流,自主选择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结合教学插图,创设童话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课堂学习有了良好的开始。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上的内容,引出问题,然后在引导解决问题,能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一图四式是学生已经熟悉的一中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来思考新知,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能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
一、 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1、 小朋友,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新客人,你们看,它正唱着歌向我们走来呢!(采蘑菇的小白兔,背着一个大竹筐……)放动画,学生在音乐声中拍手打节奏。
2、 小白兔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啊!小白兔的好朋友灰灰也来了,小朋友,你们看,他们正对着蘑菇说悄悄话呢!你能猜出它们在说什么吗?
3、 学生分角色说插图的内容。
(1)有5个蓝蘑菇,5个花蘑菇,一共是多少个蘑菇?
列式:5+6=13
(2)一共是11个蘑菇,5个是蓝蘑菇,花蘑菇是多少个?
指导列式: 11-5=6(独立试算,交流算法。)
(3)一共有11个蘑菇,蓝蘑菇有6个,
花蘑菇有多少个?
指导列式:11-6=5(独立试算,交流算法。)
4、 组织学生,观察对照 5+6=11
11-5=6
11-6=5
突出“想加算减”的计算思路。
二、 想想做做,深化拓展:
1、 第1题:一图列两个减法的练习,重点指导如何从图上看出结果,加深对用加想减计算思路的深化引导,使学生逐渐学会优化方法。
2、第2题:12-7= 15-9= 14-9=
12-5= 15-6= 14-5=
把问题交给学生在小组内以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让他们以推荐的方式进行汇报,其实是一个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方法中进行优化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采用图意整理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教给了学生一种用图分析的策略.
通过找规律,进一步加强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总结的不仅是本课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今后的学习方法,意义深远。
(以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找程度较好的学生说一行结果,找另一人接第二行相应算式的结果)
3、游戏:小蚂蚁搬家
演示课件:小蚂蚁搬豆,学生随音乐自由做动作学小蚂蚁走路。
小蚂蚁想把粮食搬回家,出示准备好的四个小蚂蚁的家和小蚂蚁头饰,每一个头饰的下面有一道算式。分角色表演。其他小朋友判断他们有没有搬错。
1、 第5题:解决实际问题。
(1) 根据白兔和黑兔共13只,整理图意如下:
白兔 黑兔
13只
(2) 根据第(1)个问题,让学生补充整理图意如下:
?只 5只
白兔 黑兔
13只
(3) 独立列式13-5=6
(4) 根据第(2)个问题,让学生补充整理图意如下:
6只 ?只
白兔 黑兔
13只
(5) 独立列式13-6=5
(6) 引导学生观察小结.
一、 总结评介,点拨学法:
你能告诉大家,在今天在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吗?我们在进行退位减法的时候,方法多种多样,你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你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也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你最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后
记
学生通过实际的情境对话出现相应的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法算式,学生学会从情境中收集和表述信息,在多样化的方法中自主选择,进行计算;在教学中通过“试一试”“想想做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同时通过直观的对比学生感知相应算式之间规律和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十几减6、5、4、3、2
5+6=11
11-5=6
11-6=5
练习三
教学内容:
第11---12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练习巩固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
1、 培养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在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通过找规律,进一步加强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填充统计表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有利于程度好的学生帮助程度差的学生理解表意,体现协作学习的优越性。
快乐的游戏把整个课堂带入高潮,学生在玩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来做这方面的练习,看看谁表现得最棒?
二、练习
1.做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每组后面两道减法题,你是怎样很快算出得数的?
2.做练三的第2题。
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进行比赛,看看哪一组先把椰子摘完?
3.做练习三的第3题。
(1)比赛,看谁在规定时间2分钟内做完。
(2)订正,了解学生计算情况,指名分析错误原因。
4.做练三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
5.做练三的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并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
6.做练三的第6题。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理解并填充统计表。交流汇报在统计表中看到的信息。
7.做练三的第7题---喜获丰收的游戏。
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得数大于8的涂上红色,得数小于8的涂上绿色,这些苹果就奖给谁。比一 比谁收获的苹果最多!(学生做后互相检查,通过总结评比,让学生享受丰收的喜悦!)
三、总结评价
1.师: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板书十几减6、5、4、3、2的练习),十几减6、5、4、3、2可以怎样算?
2.学生评价这节课表现很棒的同学。
教
学
反
思
通过练习巩固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培养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板书设计
复习(一)
教学内容:
第13---15页
教学要求: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计算方法,通过观察,初步建立一些简单的函数思想,会用规律,提高计算技巧。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 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为展开的复习和后面的对比体验作准备,建议先行算。
要充分利用退位减法表表里的信息,帮助学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 14-6 15-7 16-9 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复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指导学生进行得数填写。
(2) 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斜着看,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发现计算技巧。如十几减9,个位加1,十几减8,个位加2等,变成顺口溜,提高学生计算兴趣和技巧。
2、利用减法表的练习。
(1)再次听算,与开始的听算比较,看有没有进步,体会运用规律的好处。
(2)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接龙游戏)
(3)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4)同桌合作学习(对口令,一人说一个减法算式,另一人要说出另一个有联系的算式,电脑示范)
(4)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四、过关测查:(完成后面批)
P13:1 p14: 4、5、6
教学后记
通过复习,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板书
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二、认识图形(二)
教学内容:
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面的特征,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活动是认识事物最好的办法,在摸一摸、印一印和画一画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但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还能建立丰富的图形表象,加深认识。
一、分一分
1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套几何形体的积木。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些积木按形状分一分吗?
2小组充分讨论,再动手分一分。如果学生有困难,则提示先把知道名称的积木找出来,再进行分类。
3小组交流是怎样分的,并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二、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1)拿出几个长方体,学生用手把各个面摸一摸。
(2)在纸上用长方体不同的面印出长方形.
(3)用长方体的面描出长方形.
(4)通过交流,建立长方的直观表象.
(3)教师把画好长方形的纸贴在黑板上。
启发:把你看到的和这张纸上的图形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先和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在班内交流。)
2认识正方形、圆。
(1) 拿出几个正方体、圆柱,把其中的一个面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
(2) 用正方体,圆柱体的积木印图像,抽象出正方正方形,圆形, 再把准备好的正方形、圆贴在黑板上
(3) 明确指出:像这种形状的图形是正方形、圆。
(4) 三、辨一辨
(5) 1教师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图形摆出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6)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在学具盒中拿出相应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7)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8) (1)谈话引导:图中的男孩是怎样用物体画图形的?你也想试一试吗?
(9) (2)学生照样子画一画,然后说出画出的图形的名称。
(10) (3)同桌合作:一个学生画图形,另一个学生猜猜他是用哪种形状的物体画出来的。四、说一说
(11)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挂图。
(12) 先自己找一找,和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在班内交流。
(13)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话说准确。(如笔筒的底面是圆形,不能说成笔筒是圆形。)
(14) 2进一步要求:你还能在我们的教室里找到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吗?
(1) 同桌之间先相互说一说,然后在班内交流。
(2) 五、练一练
(3)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5) 学生先自由地画,再展示画出来的各种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指名说说是怎样画的。
(6)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7) 先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涂,涂完后再统计各种图形的个数。
(8) 4用一个长方体画不同的长方形。
(9) 提出要求:你能用一个长方体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吗?试一试,看谁画出来的多!
(10) 学生尝试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长方形?怎样画的?
(11) 六、总结
(12)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学生掌握的很好。
板书设计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19---2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通过折正方形纸教学三角形,通过拼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教学平行四边形。这样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己“制造”出要认识的图形,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感知图形之间的变换和联系。
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认识这两种图形。鼓励学生多画几个、多围几个位置不一样或大小不一样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玩过走迷宫吗?喜不喜欢玩?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张迷宫图(投影显示迷宫图),让大家一起来玩一玩。题目要求是把这只小白兔安全送回几何城堡,不过在送回的路上还要过蔬菜老师一关和茄子老师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去?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出示兔子舞的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认识三角形找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
1谈话:走着走着,从几何城堡中飘出了一张正方形的纸。
你能用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谈话:哪一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说说你是怎样折的?
(1)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长方形,同时电脑演示。让这样折的小朋友举手。
(2)指名上来演示折出的两个三角形。
谈话:其他小朋友们也愿意这样来折一折吗?试试看。这次我们把这张正方形纸折成两 个完成一样的……(电脑演示并板书:三角形)
3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
4谈话: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像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马路上的路标(电脑演示),它们也都是三角形,三角形有这样的(指着锐角三角形),还有这的(指着直角三角形),还有这样的(指着钝角三角形),这些都可以叫它三角形。(电脑演示:从实物到图形)
5谈话:小朋友们刚才自信、响亮的回答把我们的老朋友钉子板给叫醒了。钉子板说:小朋友你能在我的身上围出一个三角形来吗?试着用橡皮筋围围看。(学生操作)
6谈话:谁愿意把你围的三角形给大家来看一看。(指着几个学生围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小朋友们看,他们围的是三角形吗?再围一个和你刚才围的不一样的三角形。(围完以后,可以给你小组内的小朋友看一看,让小朋友自己来评一评。)
7谈话:小朋友们用灵巧的小手在钉子板上围出了各种各样的三角形,还能用彩笔在格子纸上画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三角形吗?请小朋友拿出你们桌上的格子纸,开始画吧!
请把你画好的三角形高高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那你能再画一个和刚才不一样的三角形吗?画好了给小组内的小朋友看一下。
8谈话:蔬菜老师又拿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说:“小朋友,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如果能折出就能闯过我这一关了。”(电脑演示)学生操作,指名演示。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
1谈话:过了第一关,跟着小白兔跳啊跳啊,碰到了茄子老师,茄子老师把刚才小朋友折的两个三角形剪了下来,你能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几种图形来吗?
(1)每小组有两套三角形。要求:两人合作,拼出两个不一样的图形。(可能拼出: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2)谈话:拼出的这种图形(指着平行四边形)你们认识吗?叫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
(3)其他小朋友能用你刚才的两个三角形也来拼一拼这种图形吗?让学生都拼出平行四边形。
2找平行四边形。
谈话:走着走着,小白兔又顽皮起来了,瞧!它跳过篱笆,滑下楼梯,钻过铁门。(电脑演示)
折图形、拼图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画和平行四边形是难点,要仔细的指导方法。
(1)出示楼梯图,提问:楼梯上有我们刚才认识的平行四边形吗?谁来指一指?(电脑演示有单个的,有几个拼成的。)
(2)再找出篱笆、吊笼、铁门上的平行四边形。(电脑演示)
(3)让学生在刚才的图画上选一个平行四边形涂上颜色。
3除了这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以外,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平行四边形吗?
4谈话:钉子板老爷爷又发话了:小朋友会用橡皮筋在我身上围三角形,那你能不能用橡皮筋再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学生操作)
(1)谁愿意把你围的平行四边形给大家看看?选择几种上来展示一下。
(2)问:你们是怎样围的?(指名回答)
(3)小组里的小朋友互相检查。如果有同学没有围对,帮他改正过来。
5谈话:在格子纸上能画一个与刚才围的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作指导。)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谈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闯过了第二关,继续向前出发,终于把小白兔安全送回了几何城堡。在送回的路上我们不仅认识了三角形,还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完成板书)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合作拼图形,拼好后在班内展示。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合作完成,把各组拼好的图形在班内展示。
教学
后记
学生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板
书
设计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练习四
教学内容: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并初步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提高学习兴趣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三角形、园形各一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各二张,正方形4张。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这是实践操作课,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实际的操作活动。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有一个奇妙的图形国,图形国里有很多宝藏,这节课请我们的好朋友花仙子带我们到奇妙的图形国里探宝,看,花仙子来了。(屏幕出现花仙子)
二、实践操作
1、练习四的第1题
(1)讲述:小朋友们,这就是奇妙的图形国里的游乐园,漂亮吗?
(2)看一看:游乐园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
(3)数一数:各种图形各有几个?
(4)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把答案填在第22页第1题。
2、练习四的第2题
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
(1)先对折一次,说出对折后是什么图形。
(2)在第一次对折的基础上,再对折一次。问:第二次对折后的图形又是什么图形。
(3)小组讨论:正方形对折两次有几种方法。
为学生多准备几个平行四边形纸片,让他们充分体验图形的转化过程。
(4)班内汇报:学生拿着自己折出来的图形上台汇报对折的结果。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4、练习四的第4题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
(1) 独立试做,四人小组交流。
(2) 展示比较,那种方更科学,更好。
方法一:尺子量好再折
方法二:慢慢回折,凭感觉折出;
方法三:折三角形的方法。
5、练习四的第5题(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1)电脑演示剪拼课本介绍的两种剪拼的过程;
(2)学生动手做一做;
(3)自己想怎样剪怎样拼就怎样剪怎样拼,动手再做做看。
7、练习四的第6题
独立操作,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对拼出的图画,给予肯定,并把一些有创意的组合图形展示。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同学们在图形国里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通过操作实践,掌握如何把一种图形转化成为另一种图形的方法,能用几根同样大的小棒,摆出几种不同的图形。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图形等着我们去折、剪、拼。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争取有更多的新发现。
教
学
后
记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并初步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板
书
设
计
认识100以内的数
教学内容:
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与发展。
2、要求学生在掌握20以内数的读写和初步知道计数单位“一”和“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能够正确地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是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理解一个数在在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
3、 通过提供给学生的材料能联系学生生活,对学生有吸引力、有挑战性,以促进数学
教学方式的改革。
重点:让学生经历十个十个数数的过程,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难点: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教学建议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的产生和发展。
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在操作过程中理解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导入。
新学期来了,爸爸、妈妈一定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新的学习用品,那么,爸爸、妈妈为你买了哪些学习用品呢?当然,铅笔是不能少的,谁愿意来说一说妈妈给你买了多少枝铅笔?
2、复习十和二十。
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十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十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十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
教师再摆一捆小棒,继续提问提问:现在一共有几捆小棒?有多少根?
3、识整十数。
蘑菇宝宝看到小朋友数小棒数得又对又快,就拿出了许多铅笔奖励给小朋友。(出示2捆铅笔)你们猜一猜,蘑菇宝宝带来了多少枝铅笔?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小辣椒也带来了许多铅笔,(出示3捆铅笔)你知道这是多少枝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番茄也带来了几捆铅笔,(出示6捆铅笔)你知道是多少枝吗?小萝卜带来的铅笔更多,(出示10捆铅笔)请同学们十枝十枝地数,看看一共有多少枝?
请小朋友围成小小组,先在小组里数一数。
数完后,提问:小萝卜有几个十枝铅笔?10个十枝是多少枝呢?(贴出: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呢?
4、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数一数每串珠子有几颗,有几串,想想一共有多少颗,再指明回答。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木块图,让学生看清图中的一条木块是几个小木块,然后独自填写。填好后,组织学生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明说出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二、读写整十数和一百
1、 1、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
介绍计数器:上学期,我们曾见到过一位朋友,(出示计数器)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它可以帮助我们学到许多知识。
引导观察:在计数器上有什么呢?这些数位,从右边起是怎样排列的呢?
同桌讨论后,指明说一说。
修改意见
这里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可以小组合作写,也可以独立写。
揭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的百位。学生齐读。
2、整十数和一百的读和写。
介绍算珠表示数的规则:(教师边拨珠边说)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呢?百位上拨一个珠子又表示多少呢?
提问: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计数器,那么如果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上4个珠子,表示几十呢?4个十是多少?40怎么写?如果在十位上拨8个珠子,表示8个什么?是多少?怎样写?
小结:几个十就是几十,只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3、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第一张图,组织学生讨论:图中哪一位上拨了几颗珠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后面3张图,让学生独立画一画。画完后,组织学生讨论:你是怎样画的?这样画你是怎样想的?
(2)游戏:(图略)
出示小动物摘果子的图,说一说每个小动物采了多少个果子。再把这些数写出来,写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份小动物送的礼物。
三、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识了哪些数?
小结:今天我们已经认识了整十数(指黑板)和一百,认识了个位、十位、百位,知道了它们的排列顺序。
板
书
设
计
认识整十数
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计数器图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教
学
后
记
通过学习掌握20以内数的读写和初步知道计数单位“一”和“十”的基础上,认识计数单位“百”。能够正确地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是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理解一个数在在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很,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也掌握的很好。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
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初步认识几十加减几十的口算,学会几十加减几十的方法。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景学会几十加减几十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几十加减几十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通过智慧小仙子提出问题这个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讲述:小朋友看,智慧仙子带我们来到什么地方?(森林里)今天森林里来了两位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想)他们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小朋友的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 出示图,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看,森林里来了谁呢?(小松鼠和小狗)他们手里拿着什么?有多少个?学生回答后,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
2. 分组活动。
师:请小朋友分组合作,一起数一数、算一算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好,看哪一组想得最好?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
3. 小组汇报。
师: 老师刚才偷偷的下去看了看小朋友的算法,小朋友都想得很好,你的小组是怎样想的?说给大家听听。(鼓励表扬说得好的小组)让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并用多媒体演示。最后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做。
20+10= 40+20= 30+50= 60+20=
5.试一试。找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
师:小狗的问题大家帮它解决了,老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小朋友的帮忙,你们愿意吗?(愿意)出示问题:30-20=?学生分组活动操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计算方法,理解几十加减几十计算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计算,通过亲手实践,进一步经历和体会几十加减几十的计算过程,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三.实践、应用。
1.看图填空。(想想做做第一题)
2.你会利用上面的题算下面的题吗?
3+4= 5-1= 9-3=
30+40= 50-10= 90-30=
3.小鸭找妈妈。(让学生边计算边连线)
4.游戏:你能开小火车?
5.思考题:一共要搬80张椅子,已经搬了30张。还要搬多少张?
四、总结评价。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真聪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跟大家谈谈。今天我们学习的几十加减几十,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处可大了,我们常常都用到它。
教 学 后 记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体会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板 书
几十几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24-25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
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知道几十九加一是多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从“几十几”的数的广泛应用切入课题,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的意义。
在摆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互相交流,在观察比较中感悟出好的摆法,可以体会出满十进一的好处,直观认识几十几的组成。
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动手摆,动脑想,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进行探索,有效突破难点。
对于“几十几”
一、揭示课题
出示非整十数的图,让学生知道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1、 谈话引入
请小朋友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的又快
又好。
2、 实物操作。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那种摆法好,好在那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一眼看出是23根。)
3、 拓展应用。
讲述:刚才小朋友摆的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的对,说的对。
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班上交流。
教师提问:三十九添上一是四十,那四十九添上一是多少?五十九添上一、六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又是多少呢?
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个人都要在小组数给同学听。
4、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筋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课题:几十几的认识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1、 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
教师演示: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拨4颗珠。
提问:你知道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让学生一起把这数读出来。
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
2、 试一试,练一练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填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学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请小朋友5个5个地数,看谁数对了就给他一个小香蕉。谁还能5个5个地数数到100。
的写法和读法,由开始教师的演示引导到后来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和读数,很好的体现了例题由扶到放的意图。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情景中自己领悟到写数、读数的方法,了解俩位数的组成。
3、“想想做做”第3题
这么多星星怎样数才快?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再找一找生活中的几十几的数。
5、“想想做做”第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教学板书
教学后记
几十几的认识
出示非整十数的图
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学生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交流的态度。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由小猫开了一家餐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
一、教学例题
1、设置情境。
谈话:小猫开了一家餐馆,现在它正忙着洗盘子呢!(出示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4 +3 =
34-30= 34-4 =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3、解答“试一试”。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算法,讨论交流,展示思维过程,既发展了思维,又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计算方法上的异同,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 =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 +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 =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二、教学“想想做做”
1、第1题。
(1)出示20只白兔和8只灰兔的图片,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左边20只白兔和右边8只灰兔,列出四个算式。
(3)组织交流:算式是怎样列的?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口算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 =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3、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4、第5、6题。
(1)指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说说题意。
(2)列式计算。
订正第6题诗追问:“我拔的个数和山羊同样多”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兔子拔了几个萝卜?
三、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教
学
后
记
情景导入得好,注重学生说的能力培养. 学生通过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板
书
设
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4 = 4 +3 =
34-30= 34-4 =
练习五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经历从实际情境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几十加几、几十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几十加几、几十减几。
3、通过练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的相关加减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加
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课时安排:1课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以小孩子好奇、勇闯的特点进行引入。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要学生用数进行交流。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联系生活、寻找素材,鼓励并帮助他们说得好一些。
要介绍相关的内容,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数的方法由学生通过交流得出。
第(2)小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学生重会有多种思考方法,值得交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到数学乐园里面玩一玩,你们想去吗?可是路上会有很多难关要闯,大家有没有信心?那要努力哟!
二、掌握旧知
闯关开始!
1、第一关: 牛奶城
“谁先把这些题完成,谁就能得到一瓶美味的鲜奶了。这可是过关的钥匙哦。”
分散练习,集体讲评。
2、第二关:口才展示
(1)介绍我国民族、金茂大厦
(2)引导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
“下面的环节就是口才展示,以小朋友的掌声为分数,谁得到的掌声最多,他就是优胜者。”
评选出优胜者,并给以奖励。
3、第三关:钟面迷宫
(1)问:“哪个小朋友注意观察钟面?上面的大格、小格表示什么?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放手由学生自己回答。
(2)茄子老师有问题要问我们了,“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呢?”
小组讨论、交流,确定数法。
4、第四关:
(1)4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学生独立完成,对答案。
(2)46接近50,还是接近40?44呢?
集体交流想法,最后确定答案。
三、应用拓展
1、轻松一刻——选车。
“学校看我们学习这么认真,决定奖励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我们每个班坐一辆车,我们班有38个人去。坐哪辆汽车比较合适呢?”
让学生自由选择汽车,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选。只要说的有道理,就算对。
2、轻松一刻——入座。
“好不容易到了电影院,我们的两个小朋友拿着电影票不知道该从哪个门进。红萝卜弟弟也在为他们着急呢。聪明的小朋友们,我们帮帮他们好么?”
由学生出谋划策,自由发言。教师补充说明:单双号指的是座位号不是排数。
要告诉学生电影票上有排数和座位号,单双号指的是座位号,不是排数。
让学生讲讲自己对“差不多”是怎样想的。然后再选择。
第(3)题组织学生交流所填的数。
四、巩固深化。
1、第5关:巧猜人数
安排两学生分演图中两个角色,教师充当豆角老师提问“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
重点:“差不多”的含义。
学生自己选择答案,集体订正。
2、第六关:猜数游戏
(1)、(2)小题由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总结出规律、方法。
(3)小题则发散为同桌互相提问,熟悉掌握。
四、总结评价
“一路过关斩将,小朋友们可真勇敢!有被难倒么?”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从实际情境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几十加几、几十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几十加几、几十减几。通过练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
练习五(2)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经历从实际情境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几十加几、几十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几十加几、几十减几。
3、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学会几十加减几十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几十加减几十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简短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比较自然地回忆起旧知识。要帮助学生理解“从小到大的顺序”
找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瞧,它是谁?(电脑演示可爱的小动物“绵羊仔”及带来的数字娃娃)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出示的数练习认数、读数。
这些数字娃娃多粗心呀!连队伍都没有排
好,谁能把它们从小到大排排队?
二、应用拓展
讲述:我们认识并会写100以内的数,并能把它们按大小顺序排起来。下面我们的“绵羊仔”
是什么意思。
。
这里要注意让学生讲清楚,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地口算,理解几十加几、几十减几的计算含义。同时结合游戏竞赛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仔细踏实的学习习惯。
想带领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到闯关游乐城去玩玩,咱们出发吧!(电脑课件出示游乐城)
1、第一关:吃水果。(第10题)
讲述:“绵羊仔”对每一位同学都很满意,它为每个小组拉了一车西瓜作为奖励,只要你做对了上面的题目,就可以得到水果。
分小组合作练习,做完后学生互评。
2、第二关:游戏(第11题)
小蜜蜂采花蜜。
将课本第21页第11题分成4组,写在黑
板上,答案藏在花里,每组派4位同学来采花蜜。
针对上面的题目,每组派4位同学来捉虫(找错题)
3、第三关:看谁的手举得快。
学生自做第12题,看谁做得快,先做完的举手。同桌交流,互查。
三、巩固深化。
1、请你作管理员。(练习“第13题”)
学校体育室请我们的小朋友作管理员,请大家观察体育室里面表格登记的内容,看看谁能当好这个管理员。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理解从统计表看到的
信息并填充统计表。
2、小猫钓鱼
大概说出图意,再和同桌交流
四、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学的愉快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呢?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经历从实际情境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几十加几、几十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几十加几、几十减几。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爱好数学的情感。
数的顺序
教学目标:
⒈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⒉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由“数娃娃排方队“这种形象的说法引入课题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百数表的整理,符合这部分学习内容的特点。
这一环节通过“百数表藏着奥秘”的情境吸引学生深入地观察讨论,给予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这一环节学生在“魔力框”的吸引下,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性活动,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这一环节中“想想做做”的完成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的知识,锻炼思维,并进一步体会有关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 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⒈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⒉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⒈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⒉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⒊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小组里交流。
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 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⒈“想想做做”第1题。
⒉“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⒊“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再讨论。
⒋“想想做做”第4题。
⒌“想想做做”第5题。
进一步要求学生随意说一个数,让大家听听是单数还是双数。
⒍“想想做做”第6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判断和理由。
⒎“想想做做”第7题。
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教
学
后
记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理解100以内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的应用。本节课学生掌握的很好。小组学习兴趣很高,从同桌的讨论中得出结果。
板
书
设
计
数的顺序
百数表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 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培养知识迁移儿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引入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解100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老师手里有很多雪花胶片,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发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
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雪花胶片先猜一猜有多少个。
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
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
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图。提问:今天 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你还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46 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1.教学“试一试”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14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一、 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1) 指定一个学生(座位号是两位数的)说
出自己的座位号。谈话:他的座位号是两位数(板书:两位数)你知道两面三刀位数是什么意思吗?请座位号是两位数的同学都站起来。其他同学的座位号是几位数?
(2) 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学生写好衙提问:你写了哪三个数?谁最大?谁最小?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装在座位上排)
为什么这样排?(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排)
个位上是6 的两位数有几个?(顺次说一说)
(3)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刚才小朋友写了几个数,老师也写了三个表示天气温度的数(2度 20度 35度)我们一起读一下。
你能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出示每个季节的景象图)你能用符号表示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6、“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填写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7、游戏(排路队)
(1)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写数吗?请你们每人再写一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的数最大,谁写的数最小。
(2) 排路队:出示路队旗(旗上分别写着:“比30大而比60小的数”“比30小的数”、“比大的数”)
根据刚才自己写的数到前面来排队,然后排着整齐的队路队下课。
教学后记
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够强,时间安排不够. 学生从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儿抽象概括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比较数的大小
46>38 38<46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目标
1.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
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数量之
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在理解“少得多”、“多得多”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估计。
教具学具:挂图,光碟及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利用小猫和小猴折五角星的有趣情境,以两个小动物进行比赛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较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唤醒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使生活中有关的教学现象和经验得到升华。
教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说说“少得多”的含义,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独立思考选择答案并小组交流说理,创造机会让学生应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说理、推论,锻炼自己的思维。
一、 创设情境,唤醒经验。
1.教学例题。
课件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角星。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
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小猫比小猴做的多些。(“多些”两字轻读)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些(“少些”两字轻读)}
2.学习“试一试”
讲述: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展示:小熊说:“苹果有5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识?那么,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就在它下面画“√“。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汇报交流。
3.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二、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展示:在校园里,男孩说:“一班有38人。女孩说:“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
提问: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课件展示:在商店里,男孩说:“排球25元。”营业员阿姨说:“篮球比排球贵多啦。”另一男孩问:“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呢?”
提问:你知道“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做后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猜小貌和小猴比数时说的话,调动学生运用语言描述两个数大小关系的积极性,再以角色扮演完成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教师创设小组学习交流的氛围,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合情推理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数感。
在游戏中,教师要求一方能用最少的提示让对方在最短时间猜出数,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更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讲述:小猫和小兔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在玩比数大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课件展示:小猴拿数字卡片50,小猫拿数字卡片45。
提问:猜一猜小猫和小猴分别会说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别扮演小猫和小猴互相说。
4.“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展示:“想想做做”第4题图。
提问:看图你知道了什么?估计一下,右边大约有多少本?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同学说一说。
5.“想想做做”第5题。
讲述:小猫和小猴给大家送来了苹果和草莓。
课件展示:小猴说:“苹果有20个。”小猫问:“草莓可能有多少个?”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6.“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老爷爷听说你们学到这么多的本领,也想考考大家。
课件展示:爷爷拿下眼镜说:“我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你知道我可能是多少岁呢?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
三、游戏激趣,感受策略
1.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游戏:“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讲述游戏规则,再让同桌学生游戏。
板书设计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些
还可以说成
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些
教
学
后
记
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练习六(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有关100以内进位加的笔算知识,使学生
对笔算加法的列式和计算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有关100以内进位加的笔算知识。
教具准备:算式卡片、相关课件
教 学 建 议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意 见
第一部分主要是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电脑课件,能比较好的创设一个学习氛围。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进位加的笔算,今天智慧爷爷和小青椒及小番茄要来考考大家对有关的知识,看我们班上能得到哪些小朋友学得好,学得好的小朋友,智慧爷爷将奖给他好学星。如果都能通过考察的,智慧爷爷将奖给他智慧星。(电脑屏幕配合出现有关内容,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练习过程:
“说一说,算一算”主要通过练习,沟通笔算加法和口算加法的联系,使学生对笔算加法的列式和计算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数学医院”这个环节主要通过改错,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可根据学生情况,再适当增加一些类型。
“算一算”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独立完成,考察学生笔算能力。
“用一用”主要是要让学生能正确的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说出想法。
1、说一说,算一算,(第1题)
谈话:首先小青椒要来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和笔算能力,大家准备好了吗?出示第1题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
谈话:你会口算这些题目,能算笔这些题目吗?
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算笔,后集体订正。
2、数学医院(第2题)
课件演示第2题情境,谈话:小番茄开了一家数学医院,想请你们来做小医生,来医治这些错题,你们能行吗?
让学生先在课本独立修改,后同桌交流,再指名更正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3、算一算:出示第3题,先给学生2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的书写竖式的格式。
4、用一用:(第4、5题)
(1)智慧爷爷说:通过上面的考验,大家对笔算都比较熟练,下面看大家能不能用我们所学的笔算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电脑出示第4题的情境图和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互查,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想的。
(2)第5题教法如第四题。
三、小结。
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评选好学星和智慧星。
板书设
计
(电脑课件演示图)
教
学
反
思
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有关100以内进位加的笔算知识,使学生对笔算加法的列式和计算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练习六(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不进位加法以及进位加法,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笔算、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3.理解相同条件的不同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不进位加法以及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条件的不同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用具:挂图、投影机、胶片。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先让学生说,对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然后
一、 谈谈说说
谈话:同学们,在计算时我们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我们常常用哪些方法?
老师归纳。
通过介绍方法,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指导学生读题,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通过学生板演,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
通过同桌互说,让学生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
通过谈话,创设购物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通过拓展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
将学生的回答整理并板书。
一、 计算练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谈话: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赛好吗?
(2)让学生独立做练习五的第6题,统计学生完成的时间;让先做完的学生当小医生,找出胶片上的错误。
(3)指名回答。
(4)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辅导。
(5)让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介绍他的方法。
2.先估算,再笔算。
(1)谈话:大家都有自己的好方法,下面就考考大家的估算。
(2)出示练习五的第7题,先指名读题,然后指名回答(要求说出是怎样估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3.在O里填上>、<或=(练习五第8题)。
(1)学生独立做。
(2)同桌互相说说哪一题算得最快,哪一题算得最慢,为什么?
(3)指名回答。
(4)集体订正。
二、 实际应用
1.购物。
(1)谈话:我们常常把数学知识运用到购物上,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买球吧。
(2)出示购物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什么?
(3)出示问题,让全班齐读后独立完成。
(4)指名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2.赏花。
谈话:老师再跟同学们去赏花,看看那里有哪些数学问题好吗?
(1)出示赏花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什么?
(2)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板书学生所提的问题)
(3)说说书上两个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集体订正。
四、补充拓展
1.38+ +9 +9 +9 +9
2.15+ +18 +18 +18 +18
3.小明今年8岁,妈妈比他大38岁,再过6年,妈妈比小明大几岁?
五、全课小结。
教
学
反思
练习效果好。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不进位加法以及进位加法,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笔算、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进行计算。理解相同条件的不同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计算方法:
口算
笔算
估算
单元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比较加、减法口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加、减口算的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的操作和思维活动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让学生比较上下两题的算法。
时间掌握在2分钟。
学生先口算一共有多少人,再比较80与85的大小。回答够不够。
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两个问题的算法为什么不同。
一、基本练习。
1、 复习第1题。zhaojiaoan
(1) 仔细观察每组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 算算看。
2、 课件逐一出示复习第二题。
(1) 同桌讨论口答两片花瓣上的和,差是多少。
(2) 请个别汇报。
3、 复习第3题,比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二、联系生活实际,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 复习第4题。
(1) 课件出示图,引导学生复述题意。
(2) 引导学生探索解题防法,先求什么?
(3)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够不够?
2、 复习第5题。
a) 课件出示浇花图,请两位同学把图中对话表演一遍。
b) 教师出示第1个问题,个别回答。
c) 教师出示第2个问题,个别回答。
d) 比较两道算式,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3、 复习第6题。
a) 投影出示题目,观察后请个别说出题意。
b) 同桌讨论算法,共同完成此题。
c) 个别汇报,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重点让学生理解原有的,卖出的,剩下的三个数量间的关系。
不计算,让学生观察就能比较算式大小。
结合学生自己穿衣情况,理解“配套”一词。
让学生再明白这里有两个问题。
可以各种形式让学生提问,求差,求和都行。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 复习第7题。
(1) 投影出示4组题目,观察后很快说出两边算式的大小。
(2) 请个别说说比较的依据。
2、 复习第8题。
(1) 课件出示情境,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题意。
(2) 教师出示问题。
(3)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题目问题,必须知道什么?(上衣比裤子少多少)
(4) 请个别说算式,为什么?
3、复习第9题。
(1) 让学生说说教室里自己上课的情境(需要桌子和椅子)。
(2) 课件出示题目情境,找出数量关系和题目的问题。
(3) 小组讨论解题方法。
(4) 个别汇报。
四、拓展延伸。
复习第10题。
(1) 课件出示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
(2) 小组内学生充分提问,讨论解答。
(3) 请个别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供全班解答。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都开动了脑筋,与周围同学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索学会了很多知识。谁能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回家把第10题提些问题考考爸爸妈妈,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通过比较加、减法口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算法,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学习如何进行审题。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收集信息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这是一题信息量比较多的实际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才列式。可以通过错误辨析,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学生完成这题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展开辩论,实在没有学生会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从已经看到的梨和苹果个数去想。
一、听算
15-8 13-5 12-6 15-7 9+8
11-7 14-6 14-8 16-7 18-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二、用数学
1、电脑出示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面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对错例进行辨析。
3):教师小结:在信息比较多的时候,要认真看清题目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才能正确解题。
四、思维辨析题。
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与测试》有关练习。
提醒学生注意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才列式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学习如何进行审题。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板书
设计
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进行板书。
我们认识的数
教学目的:
1、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充分的用学过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通过“猜一猜”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增强数感。
3、“数一数”,让学生通过数物体的个数、走一段路数步数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学习兴趣。
教学特点:
培养学生在说一说、数一数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积累活动经验,增强用数学观念看周围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一、 引入
运用电脑动画人物讲述:数的王国里住着我们已学过的100以内的数,这些都是我们认识的数。
二、 实践活动
a) 说一说
出示第一幅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自主探究
体会领悟
在实践中建立初步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数的意识
培养学生看图、仔细观察的能力
总结评价
拓展应用
讲述:你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吗?
学生在小组内说完后组织学生交流,尽可能的让学生充分发言。
提问:谁来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自己的年龄都记得很清楚,我看谁能说出家里每个人的年龄?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点名学生回答。
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这是小明一家,他们家有一个人,今年64岁,你们猜猜这个人可能是谁?
a) 猜一猜
请每个同学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
四人一组先猜猜,再数数,完成后评出优胜小组,同学们抓一把糖大约都在10粒左右。
再请同学抓一把花生,不要数,先猜猜大约有多少粒?最后再数一数。提问:谁来把自己猜数、数数的结果告诉大家?
你觉得自己估计得怎么样?
抓一把黄豆,你能估计出大约有多少粒吗?
b) 数一数
出示挂图,提问: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的小朋友数了那些数?如果我们也到校园里去,除了图画中的小朋友数的数之外,你还想数什么?
请你们一起走出教室,分小组到校园里去数一数好吗?组织学生活动,互相交流。
二、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愉快吗?
都有什么收获呀?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用数来说一说、数一数我们生活中的物体。
板
书
设
计
我们认识的数
挂图
教
学
后
记
学生通过“说一说”的活动充分的用学过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用“猜一猜”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增强数感。“数一数”,让学生通过数物体的个数、走一段路数步数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1、复习(出示卡片)①数的组成;②一位数加一位数;③整十数加整十数。
2.(同学们学得这么开心,汽车兄弟也想跟我们一起学。)多媒体演示: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场景,你能提出哪些求和的问题,各怎样列式?
45+30 45+3 30+3
再问:这三道式中,哪道能算出得数,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擦去30+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加整十数)。
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四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算法。
(1) 整理算法。(板书)
45 + 30 = 75
40 5
70
(2)解答问题。
现在有一辆有35座的客车和一辆20座的客车。(你可以提出一个求和的问题吗?)口答。
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
后小组讨论:哪种方法算得快,简便一些?
2、学习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这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样算吗?
交流算法。(板书)
45 + 3 = 48
40 5
8
3、 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
相同和不同?
(突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讨论,先用自己喜欢的方
法算,再交流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
四、课堂作业。
课外书抄的练习。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学得真不错,很多同学非常积极开动脑筋,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你想出两道题来考考大家吗?
教
学
后
记
学生学得真不错.学习气氛活跃.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
板书 设计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45 + 30 = 75
40 5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70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加法实际问题的本领,养成口答的习惯.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 复习.
1. 口算;
60+23= 54+40= 4+54= 41+50=
2+75= 60+35= 3+62= 4+73=
2.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两位数加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看着图说说这道已知求什么?(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小猴摘桃已经采了23个桃,还剩5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组织学生依靠观图讨论,帮助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23+5=28)
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树上原有28个桃. 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5.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讨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答师板书:(5+23=28)
谁来口答一下。
这两种方法一样吗?为什么会一样的?
6.小结:这道题已知小猴采了23个和树还剩下5个桃,求树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列成23+5=28,也可以列成5+23=28,计算后口答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指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互相说说
“怎样求出一共有多少块拼板?”,再指名说.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提问: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求什么?
(并提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醒学生在计算完后别忘了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求一共有多少人乘车?指明说说算法?为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解题过程,要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强调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学生填一填。
(2)集体交流时提问:公鸡比母鸡多3只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布置作业.
教
学
后
记
: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根据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打开学生的思维.
板
书
设
计
练习七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加法的算法;
2、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数感培养,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养成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积极与同学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开头引入说自己的好朋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难不倒”和奖品更加激发了孩子挑战自己的勇气
。
让组长选题又一次
挑战了他们,又能
提高他们的合作热情
。
第1题开展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再加入对比分析
让学生对算法掌握很
有好处。
第2题以风险必答的形式既能提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培养孩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第3题让孩子选自己
喜欢的形式来答题
,逐渐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热情,又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第4题形式新颖,而且注意了学生在比较大小的时候可以发散思维。
第5题用生活情景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解决了实际问题,让孩子学会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第6题注重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并让人人都学到不同的、有用的数学。
一、 借助生活,激趣引入
1、 小朋友,你能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吗?(学生说)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想认识他吗?
师出示“难不倒”:这位小朋友非常聪明,他今
天要和小朋友比比谁最聪明!看他的聚宝箱里有
智慧星、聪明宝宝、聪明鱼等很多礼品要奖给肯
动脑、合作好的那一组孩子,谁要是挑战不过他,奖品就归他的箱子了喔!谁敢挑战“难不倒”?
2、“难不倒”出示口算题组,让组长选题目看哪组又
快又准地算出来
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不服输,“难不倒”也不服气,他不信考不倒你们!
二、 创设情境,深化拓展
1、 第1题——各组开展竞赛,争夺奖品
填聚宝箱。
师:“难不倒”看你们这么能干,他又给你们带来
3组题,看哪组同学先做完,同桌互相检查,小组
内讨论,各组题目的算法,算的时候要注意对比,哪组的小朋友说的好,奖品就奖在哪组的聚宝箱里,说的最好的还有机会拿到更多的奖品。
各组算完可以对比题目讨论,交流,汇报。
2、 第2题——风险必答题
师:“难不倒”看你们答的这么好,又出了一个题目这题是每人必答的,你选择的哪道题我电脑出示,你答对了并说出正确的理由就可以为你们组争夺到一颗智慧星,但是如果答错了就谁要把你们组的奖品扣掉一个,敢挑战“难不倒” 小朋友?
一个人说出答案和理由后,其他组可以讨论,不同意见说出后得到认可的可以加奖。
1、 第3题——友好加盟必答题
你可以选班上你的好朋友来算,算对得奖品,算错了不扣奖但也不得奖,注意:你自己必须先估算,再让你的朋友帮你算出最后的结果,你要确定对了说出理由才可以得奖。
如:65+30得九十几,你的好朋友说65+30等于九十五,你认为理由是什么,说给大家听。
第4题——击鼓传花拿大奖
要求:老师击鼓,下面一人要传给另一个人,喊停的时候就要停,拿花的人做题,你不计算填答案,你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但必须说出理由而且是对的才能拿奖,在同时有不同的答案的学生可以补充,如果是错的就要把机会让给别的小组。
第5题——图书室一角说话题
老师和一个同学展开书上的借书情景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话完整的说出来,并找班级的一个同学说出算式和答案,可以多找几组小朋友来说图意,对的都可以奖励。
第6题——深化拓展题
(1、) 用上面的类型题说一道自己小组喜欢的应用题,如:我们班我借了4个凳子后还剩下35个凳子,问原来有多少个凳子?
各组讨论,选一个人来说,看哪组说的最好。
(2、)小组内用27+20说生活中的一段话。讨论,汇报。
二、 总结评价,点拨算法:
师:想一想,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怎样算?先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教学后记: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加法的算法;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数感培养,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养成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积极与同学合作学习。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不退位)
教学目的:
1、 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算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
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
2、 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教学意见及札记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迁移条件和情境,引出新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为探索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创设学生熟悉的乘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有助于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算法,讨论交流,展示思维过程,既发展了思维,又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一、 以旧引新
1、 口算(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70+30 40+5 36+20 21+50
60+30 30+8 36+2 21+5
计算后指名说说36+20和36+2是怎样算的。
2、 设疑: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么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同学们还能正确计算吗?
3、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二、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
(1) (1)媒体出示情境(小朋友依次排队上车)。
谈话:春天到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的美丽。同学们,你们想出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吗?那么让我们跟随一群小朋友一起上车吧!
找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
(2)提问:
车上一共有多少个座位?(45座)
已经坐了多少人?(30人)
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用什么方法计算?
指名列出算式。 板书:45—30=
(3)探索算法。
(1)引导:同学们,45—30等于多少?请你们开动脑筋,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肯定会有丰富的收获。
(2)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
(3)组织交流。交流中一方面鼓励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4)小结。
出示蔬菜小朋友的算法:
萝卜:我只要上车数空位就知道了。
辣椒:我可以摆小棒或拨算珠来计算。
蘑菇:我想30+(15)=45,所以还有15个空位。
番茄:我把45分成40和5
40—30=10 10+5=15
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2、 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1)谈话:游览完一个景点,想不想去游乐圆乐一乐?那么赶快上车吧!
(2)指导理解图意:一共有45座,还有三个座位空着。从这两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3)提问:求车上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3=
(4)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同桌同学说一说。
(5)交流算法,并追问计算时为什么不算4—3?
恰当的复习铺垫,促进了知识的正迁移,为学生尽快掌握计算技能作准备。
结合了爱祖国、爱自然的教育,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整合。
有了加法的经验,探索算法可让学生尝试寻找最佳的算法,而不需寻找最多的算法。
对这一问学生可能出现多种算式:42+3=45、
3+42=45、45-3=42,师在肯定三种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算法。
两个游戏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趣味中得到了有效的练习。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计算方法上的异同,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1、 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那些相同与不同点呢/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道题的异同点。
二、 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各自拨珠,再指名说一说怎么拨和为什么这么拨,最后让其他小朋友看算珠说得数。
2、学做小司机(游戏)
方法:把三组题分别写在三辆汽车上,指名口算(当小司机),算对了把车开走。
3、摘苹果(游戏)
方法;做一棵苹果树,把以下各题分别写在一个苹果上。指名口算,算对了,把苹果摘下送给他。
76—20 81—30 54—20 83—2
38—5 54—3 46—3 89—8
93—60 68—40 76—70 69—7
三、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今天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本课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练习的设计也充满情趣,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有趣。算法的得出也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效果较好。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不退位)
45—30=15 45—3=42
/ /
40 5 40 5_↑
∣__↑ 2
10
练 习
教学目标:
1、 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
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2、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及感受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巩固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把握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利用小青蛙比赛的有趣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自然地回忆起旧知识。
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合作交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进行有效的探索,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
一、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小青蛙游泳比赛,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好吗?
出示课件:练习三第1题。
当出示48-40= 48-4=
指名口答后让学生说说算法。
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先到达终点。对先到达终点的小组给予表扬,对最后到达的小组要鼓励他们不要灰心,争取下次比赛获胜。
二、 基本练习。
1、 完成第2题。
先出示:94-60=
37-6=
同桌说说计算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 完成第3题。
复习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先出示:53+20 25+4 得数是几十多?
指名估算,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再出示:86-30
37-3
问: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我们会估算了,那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估算你会吗?
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汇报。
3、 完成第4题。zhaojiaoan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看清图意。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图意你还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另一个条件。
让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指名说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4、 完成第5题。
课件出示苹果和梨图
出示思考题
(1)、谁和谁比?谁多谁少?
(2)、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4人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填在括号里。
小组派代表汇报。
三、全课小结。
教
学
后
记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及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板
书
设
计
复习
1、 48 – 40 = 48 – 4 =
2、 94 – 60 = 37 – 6 =
苹果和梨图
5、
苹果和梨图
练习八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两位数与一位数退位相减的基础上,通过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对比,
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方法。
2、 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
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对比训练,促进知识的同化和分化。
教学难点:把握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异同点,优化算法。
教具准备:课本配套光盘。
教学说明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由学生熟悉的游戏和人物引出,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兴趣。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持续热情,进一步熟练退位减法的计算。
本题中错误的得数是针对学生计算时的常见错误而设计的。在圈出正确的得数后,通过分析形成错误得数的原因,点拨学生知识弱点。
用学生身边的事实编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小组互说的形式,提升学生应用的表达能力。
一、 激发兴趣,进一步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的异同。
“同学们,今天,智慧爷爷要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1、课件出示第1题。
智慧爷爷:“小朋友,请你们认真观察智慧树上的算式,你能看出它们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和小伙伴交流交流。”
教师请出小组代表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点出第一组中各题的结果,着重区别不退位与退位减法的不同之处;利用第三组中三个小题的计算,着重解决退位时怎样把被减数合理分解。
2、课件出示第2题。
智慧爷爷:“小朋友,你们真厉害,智慧树上的奖品摘了不少吧。请你们继续比赛,看谁最快帮小兔跳过泥潭。”
同桌同学互相比赛,看谁又快又好。
3、课件出示第3题。
学生独立做在书上,四人小组组长检查,教师巡视时,重点辅导中下学生。
小结时,教师请学生说说是怎样选的,为什么?
二、 联系生活实际,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1、课件出示第4题。
“在刚才的游戏中,小朋友们都表现出色,小新和小丽手里拿着智慧爷爷奖励给每个的小朋友的邮票。请你们看看他们各有几张?小新比小丽多多少张?”
“看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最聪明,讨论得最热烈,说得最响亮。”
2、课件出示第5题。
请学生先比较上下两题的算法,再计算。评讲时,用第1组题说明减数是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的不同之处;用第4组说明退位减法与不退位减法的算法的不同之处。
三、 活动游戏,综合拓展。
第6、7题。
“
经过20多分钟的学习,学生的热情有所褪减,通过游戏形式,用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和他们一起学习,进一步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自己多说,自己评价自己,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自我评价和听取同伴的评价提升认知的水平。
智慧爷爷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聪明,请小动物们来与我们一起做游戏。”
“你能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吗?”
用动物卡片出示口算题,指名按要求计算。
一、 自我评价,结束全课。
智慧爷爷:“小朋友,你们玩得高兴吗?最后,请小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都说今天你又掌握了什么巧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练习八
43-3=40 24-8=16
43-5=38 34-8=26
43-9=34 36-8=28
教
学
后
记
在理解两位数与一位数退位相减的基础上,通过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对比,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方法。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教 学目 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
2、能力目标: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并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重点: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
难点: 理解竖式的对位问题.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通过展示图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从小培养环保意识。
让学生利用已知方法解答问题,通过对小棒和计数器的操作再次深化只有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
激发学生寻求更简便的方法。
让学生做小老师,演示笔算方法,并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再通过讨论进行解答。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通过练习第4题,对下一节课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做好垫脚石。
(一)、铺垫孕育,激发兴趣。
1、出示乱砍乱伐导致森林大面积光秃的资料图片。
2、学生说看法,谈建议,从而知道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及植树的好处,并且知道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3、展示某校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的动画片段。
4、提问:从图片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小组讨论,汇报结果: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一班比二班多植多少棵?或二班比一班少植多少棵?)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出示问题“两班一共植树多少棵?”,提问: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板书:43+31=)
2、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的学具(小棒、算珠)进行计算,并且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2、指名学生说想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0+30=70
3+1=4
70+4=74
4、提问:同学们,请你们回想一下,刚才你们用小棒计算时,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3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计数器计算时,40和30都拨在十位上,3和1都拨在个位上,也就是说用这两种方法计算时都是先算40+30,再算3+1。想一想,这些算法的相同点是什么?
5、指名学生回答,教师作小结:在口算加法时,都必须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6、同学们,你们在口算这些题时,觉得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方便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笔算)
7、师:很多同学已经会笔算竖式,你能上来当当小老师把你的笔算方法告诉我们吗?(让学生上台板演,并说说笔算的过程。)
8、对竖式的写法,让学生提出有疑问的地方,并让学生通过讨论寻求答案。重点弄清写加法竖式时为什么十位要和十位对齐,个位要和个位对齐?
9、提问:“一班比二班多植多少棵?”你会列算式吗?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道减法题吗?
10、学生试算,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并请一名学生板演。
11、讨论:用竖式计算加法和计算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以抽签形式让学生抽得题目,并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算完后,再请出小老师进行批改,有错的地方要说说错在哪里。
3、想想做做第3题。
创设情境: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我们学校二年级1班和2班的同学正在参加植树活动。看,他们干得多认真呀!然后出示课件引出所学内容。
口算是先算十位上的数,再算个位上的数,要注意这是口算与笔算的区别。
学生看图,说图意,再独立进行解答。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看图完成题目,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再出示填空题,正方形有6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2个,三角形有( )个。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提问: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这些本领有什么用处?在使用这些本领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后记
有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了笔算,所以教学过程比较理想,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板
书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十 个 十 个
4 3 4 3
+ 3 1 -3 1
7 4 1 2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 学目 标:
1、通过具体操作和合情推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
少)用减法计算。
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通过直观的摆放,引发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数相差多少
难点:通过直观的摆放,引发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数相差多少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通过猜年龄,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两个数量比多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愿望。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谈话:老师很高兴,因为今天是老师的生日。你们知道老师今年几岁吗?猜一猜,然后再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比一比,谁大谁小?大(小)多少岁?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引出课题并板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课件,呈现问题。
谈话:小红和小明正在进行抓花片的游戏。(出示课件)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他们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
生2:谁抓的花片多,多多少?
。。。。。。
2、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通过猜老师的年龄,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建立了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
尽量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师生谈话,呈现问题,在学生动手排一排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解题思路。
放手让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求较大的数比较小的数多多少和求较小数比较大数少多少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决,发展学生比较、推理的能力。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故事等多种形式呈现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实效。
开放性的小结和评价,既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解题策略,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会数学会生生活的密切联系。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吗?
引导学生通过排一排解决问题。
如果老师有很多很多的花片,我们也用排一排的方法解决问题,方便吗?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吗?
利用排成的花片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是多出来的花片?多出来的5个花片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悟到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6个就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计算。
3、游戏活动,巩固算法。
谈话:同卓小朋友进行抓花片比赛,看谁抓得多,多几个。多抓几次,第一次都要相互说说怎样计算一种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
指定小朋友汇报活动情况,要先说一说哪种花片多,多多少个,再说一说哪种花片少,少多少个。
三、运用新知,引导推理
谈话:我们的比赛结束了,听说4班的同学也在进行比赛,我们去看一看。(出示课件)哦,原来她们在唱歌。
1、你看到了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同桌相互交流。
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1)女生比男生多几个人?(2)男生比女生少几个人?
2、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在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3讨论:题中有两个问题,为什么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4、小结: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求男生 比女生少多少人,这两个问题都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可以用同样的算式计算。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1) 学生说说图意。
(2) 各自在书上解答。
(3)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方法同上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1) 教师口述小兔和小猪在一起跳绳的故事。
(2) 让学生在书本上自主解决问题。
(3) 联系实际想一想,小猪会比小兔跳得快吗?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题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做题情况。
通过比较、对比,让学生感悟可以用减法计算。
在汇报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完整叙述过程比较重要。
“相差”学生不太理解,可让学生用相差说一句话,帮助学生理解。
五、总结评价,学会运用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你能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两个数量来比较一下他们的多少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问题?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告诉你的同学吗?
教学后记
对本课的一点疑惑:前一阶段的应用题不强调仅用一种方法,也就是只要合理加减法都可以,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为什么只能用减法计算?
板
书设计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例1、13-8=5
例2、出示两个问题
24-20=4
练习九
教学内容:
第61-62页
教 学目 标:
1、巩固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笔算。
2、进一步发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策略。
难点:理解“至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以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对比题组引导学生分析算理。
同桌一起参与,交流猜的方法,可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一、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1、 抢答并说出怎样算的(口算卡片)
32 + 6 = 68 – 2=
32 + 60 = 68 – 20=
2、 完成练习四第6题。
时间3分钟,直接把得数写在书上,然后检查正确情况。
二、 猜一猜,看谁猜得准。
1、 你能猜出得数是几十多吗?你是怎样猜的?
54-23= 31+25=
2、 跟你的同桌猜一猜,共同完成第7题。
67-26= 99-72= 41+48= 50+19=
86-45= 22+33= 55-42= 62+16=
再用竖式算一算第7题。
光盘介绍生动形象,吸引学生,再结合老师的难题激发学生探讨的欲望,激励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交流,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 我该怎么办?
1、(教学光盘第8题)一条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裤子贵22元。我要买一件上衣至少要带几十元?
2、小组讨论“贵22元”和“至少要带几十元”的含义,再估计。
3、全班交流:
46+22=68(元)
老师至少要带70元。
二、 请你当裁判。
1、(教学光盘第9题)小朋友比赛拍皮球,小芳拍了20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小强拍的比小芳多。
2、小组讨论
(1) 小军最多拍多少下?
小强最少拍多少下?
3、全班交流:
(1) 小军最多拍19下。
小强最少拍21下。
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这一节课巩固了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笔算。进一步发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策略。
板
书设计
解决问题
比一比
猜一猜
我该怎么办
请你当裁判
复习
教学内容:
第63-65页。
教学目标:
1、 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2、 熟练运用减法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总是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用减法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道理。
教学难点:
1、 恰当选择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用减法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自制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谈话激趣。
一、 课前谈话:智慧仙子天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她觉得进步很快,每天都有新收获,今天她又早早地来到我们班上,她还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你们高兴吗?(课件出示智慧仙子并配录音)
二、 教学第1题
根据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设计故事引入将枯燥的计算趣味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用故事形式出示题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用学生身边的事实编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小学生乐于助人的心理特点设计题目,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比赛送小蚂蚁回家可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和竞争意识。
1、 萝卜先生给大学带来一个《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故事,你们有人听说过吗?
2、 如果有,则请学生上台讲;如果没有,则由萝卜先生讲给大家听(录音)。
3、 萝卜先生不仅给大家带来了故事,还带来了一些钥匙和一些锁,想请你们帮帮他,你们能帮他把锁打开吗?
4、 实物展台出示第1题。
5、 指导学生先算再选。
6、 让学生独立完成。
7、 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8、 师生共同小结算法。(课件展示开锁过程)
二、 教学第2题
1、 鹏兴实验学校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磨菇宝宝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自然小组,并主动地收集动物标本,他收集了蝴蝶标本64只,蜻蜓标本40只,可是他不知道蝴蝶标本比蜻蜓标本多多少只?你们能帮帮他吗?(录音)
2、 实物展台出示题目。
3、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4、 小组交流。
5、 师生共同订正。
三、 教学第3题
1、 聪明博士也来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他说:小朋友们,你们有多少颗牙齿呀?你们知道老师有多少颗牙齿吗?你能算出你比老师的牙齿不少多少颗吗?(录音)
2、 实物展台出示题目。
3、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4、 小组交流。
5、 师生共同订正。
四、 教学第4题。
1、 小辣椒也带着数学问题来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你们看小辣椒带来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你们能帮分解决吗?
2、 实物展台出示题目。
3、 让学生集体读题后,再独立列式计算。
4、 小组合作交流。
5、 师生共同订正。
五、 教学第5题。
1、 萝卜先生非常感谢你们帮助他解决了“开锁”问题,他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谁敢接受挑战呢?
2、 实物展台出示题目。
3、 让学生读题,理解“几十多”的含义。
4、 小组评议。
5、 师生共同订正。
六、 教学第6题。
1、一天,小蚂蚁在外面玩得正高兴,突然天气变了,要下雨了,小蚂蚁急于回家,可是要计算一道口算题才能上一级石梯,看谁先把小蚂蚁送回家。
2、让学生独立计算。
3、小组评议。
4、师生共同订正。
让学生独立读题,独立列式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领悟再列式计算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扶到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注重学生学习的感受,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一、 教学第7题。
1、 小番茄积极要求上进,本学期当选为文娱委员,他积极组织同学们开展跳绳比赛,可是他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2、 实物展台出示题目。
3、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4、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5、 小组交流。
6、 师生共同订正,明确这样列式的道理。
二、 教学第8题。
1、 实物展台出示题目。
2、 谁来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4、 师生共同订正,理解这样列式的道理。
三、 教学第9题。
1、 实物展示台出示题目。
2、 让学生观察、领悟题意。
3、 指名说题意。
4、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5、 小组交流。
6、 师生共同订正,进一步明确这样式的道理。
十一、全课小结。
1、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高兴吗?
2、 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熟练运用减法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总是的意识。
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在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
率关系。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准备:
一个漂亮的盒子,里面装着人民币;
每个组准备一个存钱罐,每个里面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几张外币;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一套;
每个学生准备好3元钱,用信封装好;
货架及价格分别为2元1角和5角5分的物品各4种;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在分类中初步感知人民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新知建立初步判断能力
通过观察触摸了解人民币的特点.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建立元和角间的进率关系
建立角和分间的进率关系
学会用多种方法支付人民币
一、 引入
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存钱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钱,请你们把它们分一分类。分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分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然后选一个代表来汇报结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呢?(出示课件:所有面值的人民币,)今天我们先研究小面值的。(出示课件,小面值人民币)
二、 实践活动
a) 说一说
我们看到屏幕上有这么多人民币,那么你们会不会区别它们呢?会不会把10元的当成1元来用呢?请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区分的,交流完以后,老师要考考你们。
认识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5角的人民币,并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实践活动一:
1、(课件为背景,可配上轻松音乐)今天正好是福华商场新开张,老师是售货员。这里有很多优惠的物品,小朋友们想不想买?
分组讨论,派学生购买
生1:我们组想买一把扇子。扇子的价格是5角5分,我给你一张5角的,一张5分的。
生2:我们组想买一个文具盒,它的价格是2元1角,我给你一张纸币1元,一个硬币1元和一张1角的。
2、商场还推出了一个特惠商品,这个商品的价格是1元,哪个小组要来购买呢?(出示特惠商品)
学生用多种方法付出一元:有的学生付两张5角,有的付五张2角,有的付十张1角,通过试一试,知道1元=10角,并熟悉了元和角的进率。
练习:20角=( )元
40角=( )元
3、你们猜一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
根据回答板书:1角=10分
小结:在人民币中,元是最大的单位,分是最小的单位。
实践活动二:
师:过几天就是小明的好朋友过生日了,小明想给他寄一张生日贺卡。他先乘公共汽车去邮局,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课件)
师:票价1元5角,可以怎样投币呢?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答案填在表1里。
(每个学生尽量想出不同的投币方式,然后选几个代表到视频展示台展示)
学生最可能出现的投币方式:
1元
5角
2角
1角
1
1
1
2
1
1
1
3
1
5
3
2
5
2
4
2
2
3
4
2
2
6
15
2
。。。。。。
对学生的个别付款方式,要求做出简要说明。
小明来到邮局,邮局的阿姨告诉她,寄一张生日贺卡要8角,人民币里有5角,2角,1角,可是没有8角,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帮他呢?请把你们的想法填在表2里。看看谁能想出最多的办法。
展示学生出现的付款方式:
课间休息:
(放MTV《一分钱》)学生可参与表演,教师进行思想教育。
实践活动三:
商店购物,看一元钱可以买哪些物品。
课堂小结与质疑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这节课上学了些什么知识?
生活中关于人民币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想问老师。你们学了新知识后,有什么想法或者新见解呢??
教
学
后
记
学生在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
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
间的进率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
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
的兴趣。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
的教育
板
书
设
计
认 识 人 民 币
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教学目的:
1. 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2. 让学生相互协助、合作学习,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模拟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通过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模拟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多媒体、人民币若干、商品。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 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2、师出示1元以内的人民币让学生辨认。
二、 谈话引入。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出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自由地说说是怎样识别的。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要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机会,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1、师问:1元以内的人民币同学们掌握的真棒。那么,除了这些以外,你还见过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呢?
2、出示课题——“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一、 学习新知。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人民币,在小组里说一说你认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识别的。(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3、刚刚这么多小朋友给我们介绍了1元以上的人民币,那么谁愿意来总结一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识别。
师板书:颜色、图案、面值(大写、小写)、拼音等。
4、小朋友们真聪明!你们还能说一说有关人民币的其他知识吗?(学生说得不完整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并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5、同学们都介绍得很好,通过同学们这么一介绍,我们又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下面我们来玩游戏:
(1)出示人民币,请小朋友们用最快的速度辨认出它是面值为多少的人民币。
(2)取币游戏(1人说,1人上台取)
(3)两三个同学相互考一考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模拟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启发:可以根据物品的价钱找到需要的人民币,也可以根据人民币的面值去找刚好能买的物品。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说连线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的人民币面值,再独立填空,并让学生说说三张人民币的总面值是怎样算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说题意后,各自独立填空并交流换币时的想法。
4、游戏:兑换中心
每个小组就是一个社区,每个社区里面都有银行,小朋友们扮演职员与顾客的角色,先给自己社区的银行起一个名字,推出两名财会人员进行兑换工作,其他小朋友作为顾客去银行兑换人民币。
2元
2元
5元
5、
1元 1元 1元 1元 1元
要从中拿出5元,有几种拿法?(小组讨论)
6、小明还剩10元,他想帮家里添一些生活用品,请你帮他想想看他可以买下面哪些物品?
知识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使学生不仅学会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还会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人民币。
(要提示学生选购商品钱数总和应小于或等于10元,不能大于10元;选购商品的件数可以是1件,也可以是2件、3件。)
(渗透节俭是一种美德)
7、游戏:
(1)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社区,社区内有小商店,组长是这个小商店的店长,哪个组的组长愿意介绍一下你们有些什么商品,分别多少钱?(1人介绍)
(2)组长是小商店的店长,同学们可以到组长那去买你们想要的商品?
(3)个别说一说:
你买了价钱是多少的什么商品?
你是怎么付钱的?
一、 总结评价及布置课外作业
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谁用一句话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回家后参加一些购物活动,既能帮助爸爸、妈妈,又能锻炼本领,大家愿意吗?不过要注意合理使用人民币,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那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心得,好吗?
教
学
后记
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相互协助、合作学习,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模拟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创设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板
书
设
计
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颜色、图案、面值(大写、小写)、拼音
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
1.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
及简单的计算。
2.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
3.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及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亲自参与购物活动,经历付钱、找钱等购物过程,产生对购物的体验。
教学难点;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师:今天,我为大家请来一位客人——小叮当(课件演示,小叮当的商店)最近它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很想邀请小朋友去做客,你们愿意去吗?
师:谁愿意当服务员,向大家介绍小百货商店都卖些什么?
指名口述柜台各种物品的价格。
课件演示。引出下列问题:
(1) 唐老鸭:小叮当,我想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铅笔盒。
师:谁能帮小叮当想想要收多少钱呀?指名回答。
(1) 加菲猫:小叮当,我要买一本字典和一个书包,可我今天带的都是十元人民币,我大约要付几十元?
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讨论。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大约要付50员人民币的?
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提同样问题并请同桌同学进行解答。
(2) 白雪公主:小叮当,我带了30员钱,我想买一个小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
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求说说怎样想的。
师:谁能像白雪公主这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思考一下?
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4)海尔兄弟:小叮当,我们有50元钱,买货价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
师:我看,这是聪明的海尔兄弟故意考考小叮当,同学们,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帮小叮当解答这个问题,好吗?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中去。
师:谁还能像他一样,根据这些物品的价格提几个小问题吗?
学生自己提问题,然后教师再请学生解答。
一、 组织学生进行商品交易活动
1. 进行分工。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小叮当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小叮当想请一些同学到他店中当售货员,帮他卖货,谁想试试?教师将学生分成售货员和顾客,并为售货员配带标志。
2.明确购物程序。
师: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小伙伴是怎样购物的,想想我们在购物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办?
3.学生进行活动。
学生到课前准备好的玩具柜台,学习用品柜台,日常用品柜台进行购物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到活动中,整个活动要体现出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和小伙伴或老师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那些问题,同时引导顾客向售货员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帮助售货员提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4.汇报讨论。
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1) 教师先请几位学生进行汇报:你原来有多
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让同学判断算得对吗?
(2) 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
西?收入多少?
二、 活动总结
课件演示小叮说的话。
师:现在谁想说说自己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作简单的总结。
三、 实践作业
四、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回家以后,请大家运用学到的知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场购物,好吗?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育。
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及能力;学习与他人合作。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74-76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探索,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通过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实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法多样化思想。
3、通过小组研究、同桌讨论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挂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学生动、
具体的情
景中学习
数学,一方
面拉近了
学生对数
学的心理
距离,另一
方面让学
生更真切
的感受到
如何从数
学的角度
去观察事
物、思考问
题。
由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周六下午,小明、小力和小红一起来到花园里。他们要干什么呢?小朋友们请注意看:(出示主题图或放主题图课件)。生自由发言。
二、 接合情景,学习新课。
1、 提出问题。
提问:“根据画面意思,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会列式解答吗?”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指名回答并有选择性的板书:
(1) 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24+6=?
(2) 小明和小力一共有多少张?
24+9=?
2、 解决问题。
(1)、到底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你们有几种方法能把结果算出来呢?四人小组商量商量。
A、指名小组汇报,其余小组补充。师选择性板书:
法一:摆小棒。
法二:先算4+6=10,再算20+10=30。
法三:24+6=30
20 4
10
......
B、练习:8+42= 37+3=
(2)、A、“小明和小力一共有多少张?”小朋友们可以自己算出来吗?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小组发言,教师选择性板书:
24+9=33 24+9=33
6 3 20 4
30 13
B、练习
5+39= 25+8=
1、 小结归纳。
刚才我们做的这些题有哪些地方相同?(生答,师板书课题)。
你觉得做这些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 情景发散,巩固新知。
1、 第2题。
三个小朋友欣赏完画片,又玩起了 游戏。我们也去玩一玩吧!(集体口算竞赛)
(投影出示题目及结果)观察这三组题,你发现了一些什么?
2、 第3题。
出示课件或挂图,提问:小明和小力碰到了什么难题?你能帮他解决吗?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 第4题。
出示课件或挂图,提问:你能帮三个小朋友算一算,他们各应
付多少钱吗?小组讨论完成。
三、 全课小结,
教
学
后
记
通过学习、探索,让学生理解两位
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计
算方法。通过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
个问题的实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算法多样化思想。通过小组研究、
同桌讨论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团结合作精神。
板
书
设
计
练 习 十一
教学内容:76-78
教学目的:
1、通过估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提高计算效率。
教学难点:培养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让学生通过情境,培养计算的正确率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看,两只小蚂蚁要过河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不过,帮助小蚂蚁的同学要听老师提一个要求,一定要把题目算对,小蚂蚁才能安全地过河。
出示课件:练习十第7题。
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先到达终点。对先到达终点的小组给予表扬,对最后到达的小组要鼓励他们不要灰心,争取下次比赛获胜。
时间掌握在2.5分钟。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并明确估算是通过判断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进行的。
帮助学生弄懂题意,理出解题思路,再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情境出示的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提出不同的问题加以解决。
可以各种形式让学生提问,求差,求和都行。让学生畅所欲言。
二、基本练习。
1、练习十一第8题。
学生自己做题,然后同桌对答案,说算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再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一第6题。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估算方法。
先出示:6+52 74+5 得数是几十多?
指名估算,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再出示:48+3
65+6
问: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我们会估算了,下面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汇报。
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估算方法。
估算后,再让学生通过计算检查估算是不是合理。
三、拓展延伸。
1、 练习十一第7、11.12、13题。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看清图意。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你怎样知道哪个队得分最多,是多少分?关键要先知道什么?(各队得的名次和各名次的得分)
看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四人小组讨论。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都开动了脑筋,与周围同学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索学会了很多知识。谁能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回家把第9题提些问题考考爸爸妈妈,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
教 学 后 记
通过估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9、小熊队:15 + 7 = 22
小兔队:10 + 7 + 7=24(最多)
小狗队:10 + 10 = 20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学内容:79-80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退位减的算理,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自己得出并掌握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退位减的算理 。
教学准备:挂图,图片。
教学建议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以小朋友摆画片为题材,创设一个有趣的生活场景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可以使学生在操作中找出算法。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出示例题图引入:有三位小朋友做了些画片,他们分别有多少张画片?你能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学生回答后,板书30-8、
33-8、33-30。
2. 揭示课题。
谈话:在这三个算式中,哪个算式我们已经学过了?(33-30)得数是多少?30-8、33-8是几位数减几位数?你们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课题)
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同桌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
⑴30-8等于多少?小朋友们有什么办法知道得数是多少吗?
⑵请小朋友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探讨算法。
[3]学生汇报不同算法,可能出现以下的方法:
a、 摆小棒b、用学过的方法计算。
2、实物操作,初步感知。
[1]同桌学生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2]指名演示摆法:先摆3捆,再把其中1捆拆开,从中去掉8根,所剩下
教学建议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可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找规律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的2根和2捆合起来就是22根。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引导学生整理30-8的计算过程,并板书:
30 – 8 = 22
∧
20 10
2
[2]电脑演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完整得说出这题的计算过程。
4、小组合作,探究33-8的计算方法。
[1]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33-8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4]提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说一说33-8的计算过程。
5、教学“试一试”。
[1]学生试做。
[2]同桌交流,说说计算过程。
[3]教师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三、 巩固深化,应用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又可以进行尊敬长辈的思想教育。
先独立计算,再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提问学生说出完整的计算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学生按竖行做,独立完成后,让学生找一找每一组的第一题和其他三小题的联系。
3.“想想做做”第3、4题。
[1]创设情境1:小明是一个好孩子,他妈妈的生日快到了,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小明想来想去决定折34个纸鹤送给妈妈,请同学们观察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的插图,现在已经折好几个?还要折几个?怎样列式?
在书上填写算式并计算。
[2]情境2:小明把礼物送给妈妈后,又去问爷爷今年多大了,爷爷说:“我今年66岁了。”小明今年6岁,爷爷比小明大几岁?怎样列式?
在书上填写算式并计算。
[3]补充题:猜猜老师今年几岁了?你今年几岁了?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回答,你比老师小几岁?
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老师多给予鼓励。
一、 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这些本领是怎样学到的呢?与以前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把课题补充完整。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30 – 8 = 22 33 – 8 = 25 33 – 8 = 25
∧ ∧ ∧
20 10 23 10 20 13`
2 2 5
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退位减的算理,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精神。
练习十二
教学内容:81-82
教 学目 标:
1、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有关100以内进位加的笔算知识,使学生对笔
算加法的列式和计算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有关100以内进位加的笔算知识。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第一部分主要是创设一个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电脑课件,能比较好的创设一个学习氛围。
“说一说,算一算”主要通过练习,沟通笔算加法和口算加法的联系,使学生对笔算加法的列式和计算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数学医院”这个环节主要通过改错,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可根据学生情况,再适当增加一些类型。
“算一算”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独立完成,考察学生笔算能力。
“用一用”主要是要让学生能正确的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说出想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进位加的笔算,今天智慧爷爷和小青椒及小番茄要来考考大家对有关的知识,看我们班上能得到哪些小朋友学得好,学得好的小朋友,智慧爷爷将奖给他好学星。如果都能通过考察的,智慧爷爷将奖给他智慧星。(电脑屏幕配合出现有关内容,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练习过程:
1、说一说,算一算,(第1题)
谈话:首先小青椒要来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和笔算能力,大家准备好了吗?出示第1题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
谈话:你会口算这些题目,能算笔这些题目吗?
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算笔,后集体订正。
2、让学生先在课本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再指名更正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3、算一算:出示第3题,先给学生2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的书写竖式的格式。
4、用一用:(第4、5题)
(1)智慧爷爷说:通过上面的考验,大家对笔算都比较熟练,下面看大家能不能用我们所学的笔算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电脑出示第4题的情境图和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互查,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想的。
(2)第5题教法如第四题。
三、小结。
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评选好学星和智慧星。
教学后记
通过练习和游戏,巩固有关100以内进位加的笔算知识,使学生对笔算加法的列式和计算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
书设计
练习十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教 学目 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及小组合作交流的习惯。
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多媒体出示图片)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深圳变得越来越美丽。你们想知道在图书馆旁又建起了多少幢大厦吗?(出示情境图)你从图中知道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2、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求和的问题:“现在有多少幢?并让学生列出解决的算式34+16。
二、引导探究,操作学具。
1、学生分小组探索交流。
小朋友,在计算中你遇上什么问题?个位满十怎么办?你能用小棒摆一摆,用算珠拨一拨来解决它吗?
2、学生先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各小组在班里用学具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学生可能的操作思考或过程是:
摆小棒的:整捆和整捆地加,单根和单根地加,4根加6根正好是10根,能捆成一捆,共有3+1+1=5捆,是50根。
拨算珠的:在依次拨上两个两位数后,个位上有10个珠,可以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来代替,因此可以拨去各位上十颗珠,并在十位拨上1颗珠,十位上就有5颗珠,是50。
3、指导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34+16是怎样算的?
5、先小组说说,再指名学生说说。
6、学生独立探索试一试。
学生做完后在组里交流想法和做法。
7、联系例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8、教师归纳小结,得出加法的算法和注意点。
三、讨论用竖式算。
(1)让学生自己列出竖式
34
+ 16
(2)引导学生试一试。你知道怎样用竖式计算吗?十位上的3加1得4,为什么要在横线下写5呢?
(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竖式的书写方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通过拨算珠找到了关键问题,就是个位上满十要向十位进一,那么十位上进来的一要写在哪?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的书写格式 。
(4)让学生自己边说边算。
四、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前面4小题,每大组派出一名代表来板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面红旗就属于哪个组。
(2)后面4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全对的奖于小红花。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4题
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小组交流,然后教师引导集体交流,并让学生注意在得数后面的括号里写上单位名称。
zhaojiaoan
教学后记
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中满十进一的方法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
数(和在100以内)。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及小组合作交流的习惯。
板
书设计
练习十二
教 学目 标:
1、通过练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整十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体现笔算减法的完整性。
2、把计算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3、估计的练习。
重点:估计的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计算的掌握情况。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
重视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通过估计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
一、 教学 第6题 (课件出示题)
小朋友,前面我们学习了加、减、乘、除的计算,现在我们利用2~3分钟,把下面的题算一算。
1、 让学生在书上独立、专心地算一算。
2、 检查正确情况,帮助错得多的学生。
3、 及时解决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4、 让学生说说这类计算题要注意什么?
(1) 要看清计算的符号,根据计算符号选择计算方法。
(2) 计算加、减法时,数位要对齐。
(3) 计算乘、除法时,要想想用哪句口诀。
(4) 计算要准确。
二、 教学第7题 (课件出示题)
1、 先让学生估计,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2、 再让学生说说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是10,再减;从十位退1后,记得在十位减1。)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检查估计是否合理。
3、 让学生说说估计对计算有什么帮助,使学生体会估计能帮助正确地计算。
三、 教学第8题(课件出示题)
1、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
2、 把你判断的方法告诉大家。
生(1):不需算出得数,利用估计来判断。
生(2):先算出得数后,再作出判断。
3、 集体订正。
四、 教学 第9题 (结合课件)
1、出示情景图,放手让学生理解图意。
2、让学生说说看图列式计算的题,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
先让学生讲述看图列式计算的步骤、方法和关键点,再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过交流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题意从自己的理解角度提出问题。
(1) 认真看图,理解图意。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 找出已知和未知。
(3) 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图中的三个小动物,分别说说各自的话,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根据问题正确选择条件。
(4)判断计算方法,列式计算。
(5)口答。
五、教学第10 题(结合课件)
1、 课件出示统计表,看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小组内交流)
2、 独立解答书上提出的问题,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3、 你能根据条件再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六、课堂总结(略)
教学后记
通过练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整十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体现笔算减法的完整性。把计算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板
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教 学目 标:
1、使学生在从实际操作中获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退位减中“退1作10”的方法。
3、使学生退位减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减法的方法。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退位减中“退1作10”的方法。
难点: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减法的方法。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结合情境图,用故事引入,让学生很快乐地进入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气氛之中。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本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景,使全体学生全情参与,充分调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引导交流时,要学生解决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要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然后再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还要联系两题的计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笔算减法的注意点。
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加强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讲述: 最近我们学校起了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同学们都纷纷来到图书馆借书。你看,今天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又来借书了。(出示课件或主题图挂图)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出示图,提出问题
师:图书角一共有60本书,二年级一班同学借走了35本,还剩多少本?
谁能帮助图书管理员算一算?
同桌讨论,列出算式。60-35=
2、分组活动
怎样才能计算出60-35=
请你们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计算60-35= 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老师鼓励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来解决问题。
3、看一看、议一议
小朋友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60-35= :很了不起,如果我们用竖式计算,你能算出来吗?
在练习之前,老师先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它的名字叫退位点“·”,它呀,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大难题,请同学们看书第34页,看看退位点是怎样帮助我们的。再同桌之间说一说。
4、试一试
你能根据上面的方法,完成试一试的题目吗?请在书上完成,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你能说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吗?
讨论完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三、合作交流,发散思维
完成第35页的想想做做3、4题
小朋友今天表现的真棒,个个都很聪明,蘑菇老师也带来两道题,想考考大家,比一比哪个小组能获得最佳组合奖。”
(1) 教师出示挂图,说明题意;
(2) 小组合作交流,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和理由;
(3) 教师板书算式,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四、独立思考,巩固知识
刚才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现在西红柿也想考考你们,看看那个小朋友最能干。可以自己完成练习,做得又对又快。
书中想想做做1、2题。
做得又对又快的前10名同学奖励一朵红花。
五、自我评价,激励总结
学生进行小组评价或自我评价,讲讲今天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激励进步个人或小组,提出自己愿望。
教学后记
学生在从实际操作中获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学生理解并掌握退位减中“退1作10”
板
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挂图
60-35=□
的方法。学生退位减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握笔算减法的方法。
练习十三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防范出现进位处理出错及加错位。
2、学习用加法求合并两部分的应用题。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精神和合作意识,加强合作交流能力。
4、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相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加强估算。
教学重难点:进位处理,按位加,应用题的理解。
教学准备:挂图、奖品。
教学建议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根据学生好动特点,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意比较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无进位、进位刚满十、进位超十的三种情况,理解计算方法。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喜不喜欢到仙湖去玩呀?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仙湖玩,好不好呀?如果遇到了困难,你们怕不怕呀?如果有数学问题,你们能不能解决呀?
多媒体:播放配乐的美丽的仙湖景色。
二、 应用拓展
1、多媒体显示仙湖大门口,游人凭红星可免费进门。旁边有三棵树,如第一题,等号右边得数处各有一颗大红星。问:谁能取得红星进仙湖呀?(小组比赛进行,做对奖红星。做完后让学生思考、讨论,①同组三道题算式及结果的异同。②比较三组加数与得数变化的规律。
③第二组加数位置的不同之处。先小组内交流,
熟悉方法,熟练计算。
练习估算,
总结常见出错类型,漏进位,多进位,加错位
通过手势让学生加深理解并记忆把两部分合并要用加法。
进一步认识按位加与是否进位。
再全班反馈,说得好也奖红星)小结:同学们真厉害,都取到了大红星,第一关你们都顺利通过了。
2、第2题:进了大门坐交通车,每组同学分别领号码是78-84的车票,四组同学分别上9、8、7、6号车,车票号码加车号,对了才可以上车。
3、第3题,在仙湖里面小店里,搭配所买的东西。如风筝(算式)配两线轮(两得数),泡泡枪配两瓶泡泡水等。并要说出错误产生的原因。
4、第4题。草地玩游戏,一个圈内原站有37人(举左手),再进去3人就站满了(举右手),一共可以站几人?(两手合起来)教师先示范,学生模仿,并用不同的情景进行练习,列算式。
5、第5题。分小组进行游戏,完成后让学生比较上下两题算式、计算方法、结果各有什么区别,奖励回答好的学生。
一、 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教学后记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防范出现进位处理出错及加错位。学习用加法求合并两部分的应用题。通过游戏,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精神和合作意识,加强合作交流能力。
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相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加强估算。
板
书
设
计
复 习
教学目的:
1、 通过估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
计算效率。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提高计算效率。
教学难点:培养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看,两只小蚂蚁要过河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不过,帮助小蚂蚁的同学要听老师提一个要求,一定要把题目算对,小蚂蚁才能安全地过河。
出示课件:第7题。
让学生通过情境,培养计算的正确率
时间掌握在2.5分钟。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并明确估算是通过判断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进行的。
帮助学生弄懂题意,理出解题思路,再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情境出示的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提出不同的问题加以解决。
可以各种形式让学生提问,求差,求和都行。让学生畅所欲言。
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先到达终点。对先到达终点的小组给予表扬,对最后到达的小组要鼓励他们不要灰心,争取下次比赛获胜。
二、基本练习。
1、第8题。
学生自己做题,然后同桌对答案,说算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再集体订正。
2、第6题。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估算方法。
先出示:6+52 74+5 得数是几十多?
指名估算,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再出示:48+3
65+6
问: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我们会估算了,下面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汇报。
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估算方法。
估算后,再让学生通过计算检查估算是不是合理。
三、拓展延伸。
1、 第9题。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看清图意。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你怎样知道哪个队得分最多,是多少分?关键要先知道什么?(各队得的名次和各名次的得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物,为它计算得分,看谁的动作比较快。四人小组合作
三队的得分算出来后,你有办法给它们颁奖吗?
看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四人小组讨论。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都开动了脑筋,与周围同学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索学会了很多知识。谁能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回家把第9题提些问题考考爸爸妈妈,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
教 学 后 记
通过估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9、小熊队:15 + 7 = 22
小兔队:10 + 7 + 7=24(最多)
小狗队:10 + 10 = 20
期 末 复 习(1)
教学目的: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接进”和“多得多”的含义。
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能正确地区别。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学掌握“接近”“多得多”。
教具准备:1教学软件第3题,和第五题
2实物投第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建议
由填数引入
让学生由浅
入深地完成。
软件的设计
可以5本5
本地放.10
本10本地
放。
由老师引领.
学生之间自
由的出数。
说、比练习。
童话引入,
创没情境.
让学生在
愉快中学
习。
本题是图形
和统计相结
合,老师个
别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
1. 填数(老师现在带来了一些数字娃娃,
有些走失了,你能帮老师找回来吗?)
0 5 10 ( ) ( ) 25 ( ) ( ) 40
0 10 20 ( ) ( ) 50 ( ) ( ) 80 90 ( )
2.数数
(1) 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又遇到了一道难题,
(2) 出软件(书架),出题,指名读题,再让学生
(3) 独立完成。
(4) 第2题
这么多草莓,怎样数呢?
那同学们先圈10个,估计一下大约一共有
多少个,再数一数估计得对不对。
二复习数的大小和数的组成。
1书:计数器:53
指名: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2书: 计数器35
问: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3. 53和35比.谁大于谁?还可以怎么说?
4 让学生与同桌互相出数,说一说、比一比。
三.复习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到商店买东西。
豌豆博士要考你们两个问题。
软件:豌豆博士说说话。
出示:问题和各种价钱的表。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四.复习图形和统计
出:图形
问:右边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出:西红柿的问题。
五.总结(略)
修改意见
教学后记
板书
期 末 复 习(二)
教学目的: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接进”和“多得多”的含义。
3.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能正确地区别。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学掌握“接近”“多得多”。
教具准备:1教学软件第3题,和第五题
2实物投第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建议
由填数引入
让学生由浅
入深地完成。
软件的设计
可以5本5
本地放.10
本10本地
放。
由老师引领.
学生之间自
由的出数。
说、比练习。
童话引入,
创没情境.
让学生在
愉快中学
习。
本题是图形
和统计相结
合,老师个
别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
1. 填数(老师现在带来了一些数字娃娃,有些走失了,
你能帮老师找回来吗?)
0 5 10 ( ) ( ) 25 ( ) ( ) 40
0 10 20 ( )( ) 50 ( ) ( ) 80 90 ( )
2.数数
(1) 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又遇到了一道难题,
(2) 出软件(书架),出题,指名读题,再让学生
(3) 独立完成。
(4) 第2题
这么多草莓,怎样数呢?
那同学们先圈10个,估计一下大约一共有
多少个,再数一数估计得对不对。
二复习数的大小和数的组成。
1书:计数器:53
指名: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2书: 计数器35
问: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3. 53和35比.谁大于谁?还可以怎么说?
4 让学生与同桌互相出数,说一说、比一比。
三.复习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到商店买东西。
豌豆博士要考你们两个问题。
软件:豌豆博士说说话。
出示:问题和各种价钱的表。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四.复习图形和统计
出:图形
修改意见
问:右边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出:西红柿的问题。
五.总结(略)
教学后记
通过复习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接进”和“多得多”的含义。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能正确地区别。
板
书
设
计
期末复习(三)
教学内容:第10,11,12,1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求相差数,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倍”的含义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对知识间的联系有进一步的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
2.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表内乘法计算的能力有所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复习2—6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以及乘法意义。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口诀求积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光盘,卡片,挂图,小棒等。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乐于思考。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勇于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明白求相差数的方法,渗透简单的平均数思想。学生能提出此问,要
给予鼓励,若不能提出此问,则教师提
出也可。
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假设情境,引出练习。
音乐,(画外音)今天小明和小红准备给守卫,在祖国的边防前线的解放军叔叔寄慰问信。小明数了数手里的邮票说:“我有8张邮票,”
小红也数了数手里的邮票说:“我有12张邮票。”
2 .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刚才的图画,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3 .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4.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A. 两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8+12=20
B. 小红比小明多多少张邮票?
(小明比小红少多少张邮票?)
12-8=4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C . 要使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小红要给小明多少张邮票?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此问题。)
如:用实物小棒来摆,也可联系第一问解答,两人共20张邮票,要想一样多,每人必须10张,那么小红就得给小明2张邮票。还可联系第二问解答:他们两人相差4张。即小红比小明多4张,那么,把相差数的4张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张。小红给小明
运用口诀“对口令”。根据口诀说两道乘法算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培养学生敢于发表培养学生敢于发表学会自我反思,学习别人优点的好习惯。
2张邮票,小红减少2张,就剩10张,小明增加2张邮票,也是10张。所以小红给小明2张邮票,他们两人邮票同样多。
5. 讨论小结:
二.游戏活动。
第12题:1 教师先说明“对口令”的游戏
如:四六 四六二十四
4×6=24 6×4=24
2 教师与三位学生示范游戏。
3 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
4 对游戏活动开展好的小组进行鼓励。
第13题 (依次出示挂图)
1 同学们的游戏玩得真好! , 美丽的孔雀,它也想与同学们一起玩乘法游戏呢!你们同意吗?
你瞧——第一只孔雀开屏了!我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说。 再把乘法得数写在孔雀羽毛的外端圈里。让学生拐弯读一读乘法口诀,如:一二, 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
2.用同样的方法看第二只孔雀开屏,让学生把得数写在孔雀羽毛的外端圈里。再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乘法口诀,如: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五六.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2和一个数有什么特点?
5和一个数乘,得到的积的个位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4 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
五.全课小结 提高能力
让学生说说自己本节课完成练习的情况,或对同学的评价,想法。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期末复习(四)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通过由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购物活动为主线,设计小朋友喜爱而富有童趣的柜台名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提出减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济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编类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选出自己喜欢的玩具,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 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还朋友咪咪的百货商店开张,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去参观,并且看看需要什么东西,好吗?(课件演示:咪咪站在店里热情招待顾客,里面有许多商品)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谈话:咪咪商店有玩具、生活用品、水果三个柜台,现在我们先参观玩具柜台。
1、 买儿童玩具,课件出示四件玩具及其价钱,接着引出下列的问题:
(1) 你能根据这四件玩具的价钱,提出用退位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吗?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再选出代表提问题,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解决问题。
(2) 小林:我买了一辆汽车玩具,咪咪找回我四元,你们说说我付了多少钱?并要求学生说是怎样付钱的。提问:谁能象小林一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筋思考下?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3) 大生:我付了40元,找回10元,米猜猜我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再指名回答。提出:你也可以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并算算买这两件玩具共要多少钱?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解决购物时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鼓励学生编类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情感。
要注重学生估算的过程和估算时的思考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桌之间互相说,教师巡视并听听他们的想法和理由。
(4)讨论:观察这四件玩具,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分组学习再集体交流。
2、 买生活用品
课件出示生活用品柜台的情境图,引出下面的问题:
(1) 小红:咪咪,我想买6支牙膏。问:谁能帮助咪咪要收多少钱?讨论小红可以怎样付钱给咪咪。先组织学生讨论6支牙膏要付多少钱?再组织学生讨论“可以怎样付钱?”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付钱。最后比一比哪组的付钱方法最多,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2) 小芳:我买2个茶杯正好把钱用完,我带了多少钱?用这些钱去买肥皂,最多可以买几块?谈话:这是小芳要故意要考考咪咪,我们小组讨论,帮咪咪解答这个问题好吗?学生讨论,然后小组汇报,教师肯定合理的说法。
(3) 小明:咪咪,我要买3条毛巾,带20元钱,够不够?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提问:谁能象小明这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筋思考一下?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3、 组织小朋友讨论问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帮咪咪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咪咪想请一些同学到他店里吃水果,并想请同学们当小售货员,帮他买水果,谁想试一试?接着课件出示:小松鼠和小猴子的对话:
小松鼠:我帮咪咪买了5个椰子;
鼓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正货处处有数学。
小猴子:我买椰子的个数比你买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讨论: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猴子最少买了多少个吗?最多买了多少个?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交流想法,再集体交流,然后再汇报。
表扬:同学们真会开动脑筋,都是智慧小博士。
一、 总结评价。
同学们和咪咪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咪咪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小朋友,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回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正货中,并能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有趣的数学问题。
教
学
后
记
通过生活情境,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第102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2、 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开火车形式进行口算完,35+7、93-8叫个别同学说出口算过程。
先让学生读一读题目,然后分4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分4人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分4人小组讨论、交流估算时是主要的还要交流主要能很快地看出来。
让学生多练习几遍。
一、 口算
25+20= 35+7= 9+20=
62-2= 47-20= 48-9=
7+54= 93-8= 95-5=
其中35+7 93-8说出口算过程。
二、 第10题(电脑课件)
(1)55+30 竖着看这三道题可以比,比
55+3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55+8 比进位与不进位,比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2)55-30 再看两位数减整10数,一
55-3 位数又怎样比,比不退位与
55-8 退位。
(3)比较加法与减法在口算时期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 电脑出示
不计算,你能说出哪几题的得数比50小,哪几题的得数比50大吗?
46+3 57-5 32+20 61-20
5+46 57-9 23+2 61-2
先交流估算时是这样想的,把上下两题对比,如:46+3比50小5+46比50大,让学生多说。
四、 第11题把题做在图片上,然后用绳子串好制成教具,同桌学生互相合作,每移动一个卡片口算一道算式,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五、 出示第9题口算
57+3= 23-6= 24+9=
62+30= 86-40= 68-5=
给学生3分钟时间,专心地算一算,老师对比较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
第(2)只要口答,不必列式,这题渗透了简单的平均数思想。
70-7= 6+56= 20+50=
90-40= 50+38= 7+62=
29+4= 51-3= 32+60=
给时间给学生口算,然后集体检查是否正确,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对错的较多的学生,要多一些关心和帮助。
一、 用电脑软件出示第13题,让学生多想一
想:(1)小英比小明多多少张?主要列式,为什么?12-8=4
(2)要使两人的邮票同样多,小英要给
小明多少张?(口答)
二、 做游戏(送信游戏)
三、 全课小结(师生)
教
学
后
记
通过复习,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期末复习(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的第102页的第17—19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的能力。
教具:电脑平台、课件。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通过由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购物活动为主线,设计小朋友喜爱而富有童趣的柜台名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提出减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济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编类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选出自己喜欢的玩具,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 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还朋友咪咪的百货商店开张,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去参观,并且看看需要什么东西,好吗?(课件演示:咪咪站在店里热情招待顾客,里面有许多商品)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谈话:咪咪商店有玩具、生活用品、水果三个柜台,现在我们先参观玩具柜台。
1、 买儿童玩具(课本102页第17题)课件出示四件玩具及其价钱,接着引出下列的问题:
(1) 你能根据这四件玩具的价钱,提出用退位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吗?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再选出代表提问题,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解决问题。
(2) 小林:我买了一辆汽车玩具,咪咪找回我四元,你们说说我付了多少钱?并要求学生说是怎样付钱的。提问:谁能象小林一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筋思考下?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3) 大生:我付了40元,找回10元,米猜猜我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再指名回答。提出:你也可以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并算算买这两件玩具共要多少钱?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解决购物时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桌之间互相说,教师巡视并听听他们的想法和理由。
(4)讨论:观察这四件玩具,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分组学习再集体交流。
2、 买生活用品(课本第102页第18题)
课件出示生活用品柜台的情境图,引出下面的问题:
(1) 小红:咪咪,我想买6支牙膏。问:谁能帮助咪咪要收多少钱?讨论小红可以怎样付钱给咪咪。先组织学生讨论6支牙膏要付多少钱?再组织学生讨论“可以怎样付钱?”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付钱。最后比一比哪组的付钱方法最多,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2) 小芳:我买2个茶杯正好把钱用完,我带了多少钱?用这些钱去买肥皂,最多可以买几块?谈话:这是小芳要故意要考考咪咪,我们小组讨论,帮咪咪解答这个问题好吗?学生讨论,然后小组汇报,教师肯定合理的说法。
(3) 小明:咪咪,我要买3条毛巾,带20元钱,够不够?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提问:谁能象小明这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筋思考一下?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再次鼓励学生编类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情感。
要注重学生估算的过程和估算时的思考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正货处处有数学。
1、 组织小朋友讨论问题(第19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帮咪咪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咪咪想请一些同学到他店里吃水果,并想请同学们当小售货员,帮他买水果,谁想试一试?接着课件出示:小松鼠和小猴子的对话:
小松鼠:我帮咪咪买了5个椰子;
小猴子:我买椰子的个数比你买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讨论: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猴子最少买了多少个吗?最多买了多少个?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交流想法,再集体交流,然后再汇报。
表扬:同学们真会开动脑筋,都是智慧小博士。
一、 总结评价。
同学们和咪咪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咪咪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小朋友,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回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正货中,并能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有趣的数学问题。
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策略和数感。
教学难点:
1、沟通不同算法的联系,突破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难点。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策略和数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建议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 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很快又是期末了,今天,花仙子要考考大家,看那些小朋友学得好,连过四关,花仙子就奖给你们这些“智慧星”。
二、引出练习
第一关,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出示第104页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题。
先做完的学生板演,学生判断正误。
四人小组讨论,比较这三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织学生交流,共同回忆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对加减计算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第一关全做对的同学给自己加上一个小星星。
修改意见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加与减、不进位加和进位加,以及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全面理解加、减计算的方法。
组织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允许并鼓励学生估计策略多样化。
检测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学生先估算,再运用简单的推理等方法比较鸭和鹅的多少。
第二关,多媒体出示第104页的第2题。不计算,你能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比60大,哪几道题的得数比60小吗?
学生独立做题,同桌互说,全班交流,只要说得有理就行。
做得好的学生给自己加小星星。
第三关计算比赛,限时3分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错得多的学生。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全对的学生给自己加上小星星。
第四关第104页的第4题,多媒体出示,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先估算鸭和鹅的只数。
学生独立做题。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做完后,全对的学生给自己加上小星星。获得4个小星星的学生可获得花仙子的“智慧星”。
三、全课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先互相说说,在告诉大家。(揭示课题)
教学后记
通过复习,学生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板书设计
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图)
48+14=62(只)
答:鸭有62只。
48-18=30(只)
答:鹅有30只。
期末复习(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2、 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通过由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购物活动为主线,设计小朋友喜爱而富有童趣的柜台名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提出减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济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编类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选出自己喜欢的玩具,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 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还朋友咪咪的百货商店开张,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去参观,并且看看需要什么东西,好吗?(课件演示:咪咪站在店里热情招待顾客,里面有许多商品)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谈话:咪咪商店有玩具、生活用品、水果三个柜台,现在我们先参观玩具柜台。
1、 买儿童玩具(课本104页第18题)课件出示四件玩具及其价钱,接着引出下列的问题:
(1) 你能根据这四件玩具的价钱,提出用退位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吗?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再选出代表提问题,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解决问题。
(2) 小林:我买了一辆汽车玩具,咪咪找回我四元,你们说说我付了多少钱?并要求学生说是怎样付钱的。提问:谁能象小林一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筋思考下?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3) 大生:我付了40元,找回10元,米猜猜我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再指名回答。提出:你也可以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并算算买这两件玩具共要多少钱?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解决购物时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桌之间互相说,教师巡视并听听他们的想法和理由。
(4)讨论:观察这四件玩具,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分组学习再集体交流。
2、 买生活用品(课本第104页第20题)
课件出示生活用品柜台的情境图,引出下面的问题:
(1) 小红:咪咪,我想买6支牙膏。问:谁能帮助咪咪要收多少钱?讨论小红可以怎样付钱给咪咪。先组织学生讨论6支牙膏要付多少钱?再组织学生讨论“可以怎样付钱?”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付钱。最后比一比哪组的付钱方法最多,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2) 小芳:我买2个茶杯正好把钱用完,我带了多少钱?用这些钱去买肥皂,最多可以买几块?谈话:这是小芳要故意要考考咪咪,我们小组讨论,帮咪咪解答这个问题好吗?学生讨论,然后小组汇报,教师肯定合理的说法。
(3) 小明:咪咪,我要买3条毛巾,带20元钱,够不够?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提问:谁能象小明这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筋思考一下?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再次鼓励学生编类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情感。
要注重学生估算的过程和估算时的思考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正货处处有数学。
1、 组织小朋友讨论问题(第19题)
谈话:小组里交流想法,再集体交流,然后再汇报。
表扬:同学们真会开动脑筋,都是智慧小博士。
一、 总结评价。
同学们和咪咪进行了有趣的购物活动,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咪咪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小朋友,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回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正货中,并能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有趣的数学问题。
教
学
后
记
通过生活情境,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课题
十几减9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
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
书
设
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一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
重点
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
相应课件、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一第1题。
(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
2、做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并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3、做练习六第3题。
游戏“跳树桩”:同桌间合作口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思路。
4、做练习六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以开火车的形式交流答案。
5、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做练习六的第6题。
游戏:小青蛙过河。让学生看图说说题意,然后指导书写格式,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并在全班交流答案。
7、做练习六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8、做练习六的第8题。
第1题,教师指导看图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读一读。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
板
书
设
计
练习一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十几减8、7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也来了,你听它在考小猴子:“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 10-3=7
方法二:10-8=2 2+3=5
方法三:8+( )=15 8+(7)=15
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
15 - 8 = 7
方法一:15 – 5 = 10 10 - 3 =
7
方法二:10 – 8 = 2 2 + 5 = 7
方法三: 8 + ( 7 ) = 15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二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力求能快速正确地算出得数。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6、5、4、3、2打好基础。
重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理解8、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 4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7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加深理解“想加算减”的方法。
2、做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
3、做练习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再说说计算方法。
4、做练习二的第3题。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看谁先算完。
5、做练习二第6题、第7题、第8题。
分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在全班交流答案。
6、做练习第9题。
游戏“送小松鼠回家”:小松鼠迷路了,你能送它回家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7、做练习第5题和第10题。
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新收获?你能说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板
书
设
计
练习二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十几减6、5、4、3、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重点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难点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聪明机灵的小老鼠杰瑞和可爱的小兔子杰比,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天,太阳真好,小老鼠杰瑞跑去和杰比玩,看见小兔子杰比正在采蘑菇呢!
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6+5=11
(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11-6=5
(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兰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几个?11-5=6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5+6=11 11-5=6
方法二:10-5=5 5+1=6
方法三:11-1=10 10-4=6
从11开始往前数。
(2)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
2、尝试运用。
计算11-6 12-3 13-4
(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
(2)交流算法。
三、活动体验,建构知识。
1、 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2、 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 想想做做第3题。算算比比,感受退位减与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区别。
4、 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
5、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四、回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
板
书
设
计
十几减6、5、4、3、2
13 - 5 = 8 11-6=5 12-3=9 13-4=9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三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选择信息,
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
重点
掌握方法,熟练计算。
难点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今天,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门在举行游艺会,小朋友,你们想去看吗?那,我们出发吧!
二、过关游戏。
1、第一关:智力大考盘 小狗忘了5+8 14-6 该怎样算,你们能帮助它吗?
交流不同的思维过程及方法。完成练习三第1题。
2、第二关:方法大比拼。
小兔在计算7+6和12-5,它找到了不同的方法,你能找到几种?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完成练习三第3题。
3、第三关:大象采椰子 学生理解题意后,组织学生游戏。完成练习三第2题。
4、第四关:数字密码,完成练习三第4题。
5、第五关:问题解决。完成练习三第5、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为什么
要这样列式计算。
6、第六关:数学小迷宫,练习三第7题。
小猫准备了一些蜡笔,请你给得数大于8的涂上红色,得数小于8的涂上绿色。
三、自主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
书
设
计
练习三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复习(1)
课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
2、通过整理、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归纳整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
整理、完成减法表,并在表中探索排列规律。掌握方法,熟练计算。
难点
探索减法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 7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位加、退位减计算方法
1、出示第13页复习题第1题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根据图列出三个算式,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3、反馈交流。说说每一题是怎样算的,并说说几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二、整理减法表
1、整理减法表
(1)师:白鸽是动物王国辛勤的邮递员。它们每天都要给各家各户送各种信件。
瞧,今天它们已经送了这么多信了——(出示第2题挂图)
(2)仔细观察信箱的排列规律,看看这三只白鸽带的三封信应该送到哪个信箱里去?
(3)你能替辛勤的白鸽们把剩下的信送完吗?请你试着填完整这些信箱中缺的算式,
有困难的可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
(4)反馈交流,师填完整减法表。
(5)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信箱的排列上也藏着一些小秘密呢?(先在小组里讨论,再组织集体交流)
(6)找出差是5、8的算式。
(7)师随意指算式,让学生快速口答得数。
(8)同桌进行此项活动。
(9)完成第4题,让学生说说这类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做?
三、算一算、赛一赛(复习第6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口算,师掌握时间。
2、反馈校对,奖励前10名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复习(1)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复习(2)
课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题意,会运用所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加深对生活中数学的认识,初步形成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难点
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8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9+2 16-9 13-4 5+7
15-5 6+8 11-3 8+8
13-6 12-7 9+6 10+7
17-8 14-8 7+7 18-9
4+8 13-5 8+3 3+9
(1)教师用口算卡片逐题出示,让学生口算后直接写出得数。
(2)反馈校对,奖励全对的学生。
2、在○里填上“﹥”、“﹤”或“=”
7+4○12 15-9○5 5+7○11
11-6○6 13-4○8 9+4○13
(1)学生独立填○。
(2)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比的。
3、完成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交流答案。
二、解决问题
1、做复习题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
(2)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试试看。
(3)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做复习题第8题
2、(1)出示左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意。
(2)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3)反馈评议,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右题。
(5)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就题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知道两部分的和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
用减法算。
(7)右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3、做复习题第9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计算。
(3)反馈交流。
4、做复习题第10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在小组里讨论,梨可能有多少个。
(3)反馈。明确答案不唯一,但从图上可以知道,苹果不会少于5个,梨不会少于2个。
三、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货?
板
书
设
计
复习(2)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
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柱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想一想,做一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标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
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画长方形和
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长方形、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板
书
设
计
认识图形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四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通过折一折、搭一搭、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重点
在折一折、搭一搭、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难点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今天啊,我们继续来研究它们上一堂练习课。
二、练习
1、第1题
(1)出示第1题,要求学生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摆 。
(2)交流并说说。
2、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什么是对折两次?”
(2)学生选择一种折法,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折出的是什么图形?
(3)集体交流,并说一说:正方形纸对折两次一般有哪几种折法?各折出什么图形?
3、第3题
在方格纸上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第4题
(1)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你能把它折成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吗?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5、第5
题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思考怎样折才能折出一个正方形? (2)学生操作。
(3)交流不同的折法并展示。
6、第6题
找规律,并画一画,然后交流。
7、数一数
学生独立数后,师提问后交流。
8、动手做:
(1)师:瞧,我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片拼成的一幅画,是什么?漂亮吗?这个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各有多少个吗?其实我们现在只认识了图形王国中的一部分,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图形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想成为小小设计师吗?请你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片若干,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片,行吗?
(2)学生动手拼一拼,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板
书
设
计
练习四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数的含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经历用小棒数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各数的组成,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几个十是几十,10个十是一百;了解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感受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初步学会几个几个地数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和技术党委“百”;积累数数、认数的学习经验,并形成相应的数感。
3、感受生活里的数及数在生活里应用;在与同学交流数数经验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重点
100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
理解整十数的组成,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
教具准备
20根小棒,十捆小棒,计数器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十和二十
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它表示一个什么?
再摆一根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带几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
2、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书小棒的方法认识更大的数
板书:认数
二、操作数数,认识新知
1、认识几十几和几十
(1)初步感知几十几
要求:请小朋友输出二十三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怎样摆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是二十三根呢?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摆法
可以先摆2困是2个十,在摆3根是3个一,合起来就是二十三。
追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
指导学生说一说
(2)认识几十几和几十
现在要摆二十四根小棒,你会摆吗?自己摆一摆,再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交流摆法
提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四 ,反过来二十四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指导学生说一说
接着继续数到二十九
追问:二十九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摆出二十九根,再添上1根,数出是多少。(师生同时操作,数出三十)
追问:二十九添上1是多少?(板书:三十)
指出:二十九添上1是3个十,3个是三十
让学生说一说
引导: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四十九、五十九添上1呢?
2、认识一百
(1)数出一百
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几个十是几十,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你能摆出八十五吗?
要求再从八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十九
引导:九十九再添上1根,数出多少?
强调:九十九再添上1是一百。
让学生集体说一说
追问:几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小结
三、练习巩固、加深认识
1、做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面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交流结果
2、做想想做做2
5根5根地数,一共有多少根?
3、做想想做做3
从七十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
再2个2个或5个5个地数
4、做想想做做4
先看图,再交流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1、 做想想做做5
要求:每数10颗圈一圈,数数一共有多少颗
交流结果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识了哪些数?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写数、读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认识百以内的数位顺序,学会100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读出100以内的数,能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了解100以内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2、在认识数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方法,认识计数单位“百”;在主动探索和学会100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中积累写数、读数的经验;初步学会估计、体会数的多与少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数感。
3、在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尝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和数的读写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
难点
理解数的读写原理。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操作、引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现在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
三十 二十三 四十六
提问:10 个十是多少
揭题:这节课就学习100以内的写数和读数
操作尝试,学习新知
认识数位
和20 以内的数一样,除了可以用小棒百出这些数,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这些数。
出示计数器,复习数位。
说明:个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是1个十,所以前一位是十位。
十位上满10怎样拨?再向前一位进1,这一位上的1颗表示一百,那么这一位就叫“百位”。
从右边起,数位式怎样排列的?
指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数数时,个位满10就要向十位进1,是一个十;十位满十就要向百位进1,是1个百。
2,探索、尝试写数和读数
现在我们认识了这里的数位,就可以学习写数和读数。小朋友有信心自己来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并且读一读吗?
学生操作,尝试摆、拨、写四十、四十五、一百,并说说数的组成。
交流结果。
指出:写几十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写0;写几十几先在十位上写几表示几个十,还有几就写在个位上,合起来就是几十几;一百要在百位上写1,十位、个位都写“0”
读数时,读几十时,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的0不读;读几十几时,十位上的几读几十,个位上的几就读几,连起来读成几十几;100的百位上是1,直接读成一百,十位、个位的0都不读。
练习巩固,发展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认真读题,数一数有多少个,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讨论
2、“想想做做”第2题
写一写 ,读一读。
讨论:个位是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数
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自己在生活中见过吗。然后读数,从而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自己填一填,再数一数自己的思考过程,
提醒学生分清73和37的区别,3.7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每数10个圈一圈,边数边估计,大约有多少个?
6、 想想做做 第六题
让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猜一猜。
回顾小结,引导概括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
难点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0+5= 6+10=
10+7= 12-2=
14-10= 19-10=
2、口答: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0+4 = 4 +30=
34-30= 34-4 =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3、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 =34中,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 =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 +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 =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习,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 56-50=
62-2= 96-90=
3+50= 2+80=
20+6= 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 =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4、“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习,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6、“想想做做”第5题。
(1)“相邻数”是什么意思?
(2)学生写数后交流。
7、“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且知道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加数”,加得的结果是“和”;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是“减数”,减法中的得数叫做“差”。
板
书
设
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 + 4= 34 34 - 30= 4
↓ ↓ ↓ ↓ ↓ ↓
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五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和数位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2、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帮助学困生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的组成(完成练习五的第1、2题。)
1、 出示第1题图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学生说说图意。
(2)完成图下的填空,进行相应的交流。
2、出示练习五的第二题,先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写在自己的课本上。
第(2)小题要求学生把可能的数都写下来
二、复习整十数加减法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简单口算。
1、口算 (练习五第3题)
独立写在书上,统计正确率和速度。
2、填表:
出示练习5第四题的表格
学生先读题,再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说说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都要用减法算?
三、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说出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
四、练习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数的顺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重点
1、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
2、“单数”、“双数”的意义。
难点
发现数按一定规律排列后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100以内的数目表。
课时安排
第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从36数到55,从81数到100。
2、填一填:
(1)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2)。8个一和7个十合起来是( ).。
(3)9个十是( )。100里面有( )个十。
3、揭示课题
这一节课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
二、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三、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一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四、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填一填,在讨论。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重点引导学生区分比几大的数是(),几比()小几的类型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5、 拓展提升
出示一些数字
出示分类标准:(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比较数的大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 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难点
教具准备
小玻璃球50个,教学情景图
课时安排
第6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老师手里有很多小玻璃球,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发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小玻璃球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图。提问:今天 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你还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46 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 。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37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定一个学生(座位号是两位数的)说出自己的座位号。谈话:他的座位号是两位数(板书:两位数)。请座位号是两位数的同学都站起来。其他同学的座位号是几位数?
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学生写好后教师提问:你写了哪三个数?谁最大?谁最小?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装在座位上排)
为什么这样排?(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排)
个位上是6 的两位数有几个?(顺次说一说)
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填写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6、游戏(排路队)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写数吗?请你们每人再写一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的数最大,谁写的数最小。
排路队:出示路队旗(旗上分别写着:“比30大而比60小的数”“比30小的数”、“比60大的数”)
根据刚才自己写的数到前面来排队,然后排着整齐的路队下课
板
书
设
计
比较数的大小
46﹥38 53﹤56 100﹥98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多(少)一些、多(少)得多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数量比较和说明数量大小差异程度的过程中,获得数的大小差异程度的实际体验,发展估计意识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
把握数量大小差异的不同程度。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7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醒经验。
1、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小猴说:“我做了34个。”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 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得多吗?
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一些)
提问:还可以怎样比?
得出:小猫做的比小狗多得多,小狗做的比小猫少得多。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三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三、综合运用,培养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看图,问:“少得多”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在班内交流。说说选择的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在果园里,小熊说:“苹果有40个。”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可能有多少个?
出示:小芳:我拍了50下。我拍的比你少一些。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
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理解题意,小组交流,汇报。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在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做后汇报,并说明思考的过程。
5、“想想做做”第5题。
右边的书大约有多少本?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思考过程。
6、“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小猫和小兔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在玩比数大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展示:小猴拿数字卡片50,小猫拿数字卡片45。
提问:猜一猜小猫和小猴分别会说什么呢?同桌小朋友分别 扮演小猫和小猴互相说。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多(少)一些、多(少)得多
34比38少一些 38比10多得多
38比34多一些 10比38少得多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六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熟练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通过比一比,估一估,进一步掌握比较多个数大小的方法,学会有根据的进行选择,提高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3、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
掌握比较多个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
理解单双数的含义,学会有根据的进行选择。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8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请小朋友想想,我们这两天学了哪些数学知识?(数的顺序与比较数的大小)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把这些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 基础练习巩固
1、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
出示课本练习六的第1题,引导学生看题,你能填出空格中的数吗? 认真观察这几个数,想一想,谁最接近90,为什么? 那么97是接近100,还是90呢?为什么? 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想想:93是接近100还是90呢?
2、数一数
练习六第2题,从21数到40,再从40倒着数到21。
3、邮递员送信
练习六第3题,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4、练习六第4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比大小,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三、综合发展练习
1、练习六第5题
接着填一填。让学生先观察找出排列规律。学生练习后交流结果。
2、认识单数、双数
(1)练习六第6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明房子上的数是门牌号。提问:左边的门牌号是哪些数,你能接着数下去吗?右边的呢?53号在那一边?68号呢?它们各是单数还是双数?
(2)练习六第7题
圈一圈,读一读。
3、练习六第8题。
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选择答案
4、思考题
读题,明确题意。交流结果。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了解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复 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重点
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9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口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在○填上“﹥”或“﹤”
50○56 54○74 90○9
80○20 100○90 27○28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把这个单元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看看哪个小朋友的表现最出色。
二、复习数的含义和读写
1、数位、数数练习
2、数的读写、组成
(1)、复习题第1题
学生看计数器说出各数的组成,写出是多少。
(2)、复习题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交流填写结果。
(3)复习题第3题
让学生看题讨论,交流结果。
(4)复习题第4题
引导学生看钟面
提问:一共多少个小格?大家看着填的数,5个5个的数一数
(5)复习题第5题
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个位上是5的数、个位上是0的数,十位上是5的数。
三、复习数的大小
1、数的大小比较
(1)独立完成复习题第6题,交流结果。
(2)复习题第7题,明确题意要求,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3)复习题第8题,让学生说一说图意,选择合适的答案。
交流选择结果,并说明思路。
(4)复习题第9题
学生思考交流,并说说怎么想的?
这是开放题,只要在65-70之间都是对的。
(5)复习题第10题
组织猜数,教师相应提示,才对为止。
四、知识拓展
1、复习题第11题
学生找规律填数,交流结果。
2、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用计数器来想一想、拨一拨、找找答案。
五、复习总结
这节复习课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复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3、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3)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想怎样算?
(4)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4、“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看第3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直接写得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掌握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
2、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弄清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区别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3、发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重点
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
难点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数的组成)
2、口算
口算70+2你是怎样想的? 70+20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45+30
(1)谈话:今天停车场里开来了几辆汽车。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求:大客车和小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板书:45+30=
(3)你是怎么算的?和同位说一说。
(4)全班交流。
A、先摆4个十5个一是45,再摆3个十是30,合起来是75,因为有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75。
B、演示:计数器
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是45,再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合起来是75。
追问:这3颗珠子,为什么要拨在十位上?
C、 40+30=70 70+5=75
总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40+30等于70,再算70+5等于75。
2、教学 45+3
提问: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
45+3等于多少?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重点围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算”展开。
3、比较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计算45+30时,要先算40+30;而计算45+3时,要先算5+3。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追问:在计数器上拨26+20和26+2有什么不同?在计数器上拨50+34和5+34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比较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40个苹果,34个梨,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你会求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说明思考的大致过程,初步积累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
3、通过探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重点
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难点
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可爱的小猴子皮皮将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咱们来比一比谁学得更好一些。有没有信心?
师:看,猴妈妈带着皮皮正在做什么? (摘桃子。)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这幅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已经摘了23个,树上还剩5个。)
二、 引导探究
1、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板书: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的意思和要求的问题。
(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已经摘了23个,树上还剩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解决问题。
师:你知道原来是什么意思吗?
师:现在桃子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是哪两个部分?要求原来的桃子,我们就要______?
谈话:谁能完整的来说一说,怎样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师:你会列算式计算么?
23+5=28 或 5+23=28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要求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小结:把已经摘下的23个桃子,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来的桃子。(再次出示)
3、指导写单位名称、口答
从今天开始,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后,小朋友都要自己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 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写什么呢?板书:个
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要在得数后面写单位名称,还要回答题目里的问题,以后在求出结果后,都要口头回答,这叫口答。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
师:检查一下,想的对吗?算的呢?
4、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还剩的和已经的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二、 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图中小朋友在玩拼图。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板书:一共有多少块拼图?
学生列式计算。(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算式)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已经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师: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12+4=16(个) 4+12=16(个)口答:。。。。
师:要求妈妈买了多少苹果就是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
3、“想想做做”第4题。
师:生活馆里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两个小朋友在养蚕)
出示:(1)玲玲养了36条蚕,兵兵又送给她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
(2)玲玲养了36条蚕,送给兵兵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
请学生自己默念,边看边思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学生分析交流,列式计算,口答。
4、拓展练习
最后老师还要带大家到智慧屋里去转装,看看谁能赢得智慧之星的称号!
树上飞走了24只小鸟,_______________,树上原来有几只?
问:这个题目能算吗? 再问:为什么? (只有一个信息或缺少一个数学信息。 )
追问:你能给这个题补充一个数学信息吗?你想怎么填? 你会算么?怎么列式。
写出算式。 24+_____=_____(只)
口答。
四、课后小结
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用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用加法。列式计算后还要写出单位名称,还要口答。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七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4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计算练习
1、 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
34+2 2+35 61+8
34+5 2+53 80+17
34+20 20+35 3+36
34+50 20+53 37+20
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计算方法的不同。)
2、先估算,再计算。
出示题目:
59+20 6+33 40+27
43+6 18+70 92+5
30+28 6+31 23+40
(1) 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算出得数。 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 学生独立计算。 (限时2分钟)
(3)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3、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
(1)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47+2与47+20,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二、解决问题
1、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
(1) 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2) 怎样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填空。
(3) 交流结果,列式理由。
2、 练习七第5题。
(1) 集体读题,理解题意。
(2) 独立列式。
(3) 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有了哪些进步?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重点
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
难点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73+30= 40+5= 36+20= 21+50=
60-30= 30+8= 36+2= 21+5=
2、指名说硕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二、探索新知
1、情境图。提问:
①车上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已经坐了多少人?
②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30=?
学生探索算法。
A、同学们,45-30=?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B、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C、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到黑板上来摆一摆。着重让学生说说:减30怎样减。
第二种:想30+(15)=45
第三种: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2、出示情境图。
(1)指导看懂图意:一共有45座,还有3个作为空着。
(2)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3=
(4)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说一说?
3、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54-20=( ) 86-50=( )
54-2=( ) 86-5=( )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比较。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
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练习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重点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算法,能正确地计算
难点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6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
二、计算练习
1、算法练习
(1)、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同学们还记得怎样算的?请看这两题: 48-3= 48-30=
请你们一题一题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谁来说说48-3可以先怎么算?48-30呢?(教师相机板书)
(2)、48减3、48减30分别先算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第4题
小朋友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帮小青蛙参加过河比赛。请看身上-40的青蛙,你们先帮着算一算。再看-4的青蛙,算一算。
我们下面比一比。
3小朋友通过合作帮小青蛙解决了难题,老师下面要检查小朋友的个人计算能力怎样。
出示题目:
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86-30 25-4 68-5 78-40
79-50 37-3 95-70 49-7
(1)说一说判断得数是几十多的思考方法是什么。
(2)独立计算。
4、第6题
有些算式正站在圆圈的两边,让我们比大小呢!老师要提个要求,不计算,用眼睛看用脑子想,比出大小。
(1)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2) 交流结果及比较方法。
5、解决问题。
其实我们今天练习的计算和生活有很大的联系,那请你们看一看做一做第7、8题。(独立完成后组织集体订正)
三、练习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去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德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积累用合适的方式找实际问题里数量间联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通过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感受学习、探索的成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解答求去掉多少即求减数的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7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看图提问题(出示图)
小猴上次从果园里采到桃之后,回家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吃桃了!过了几天,小猴到筐子里看一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问的什么?
二、自主探索
1、自主探索
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
1、 引导理解。
提问:摘下的28个桃可以看作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从28个里面减去吃了的,能得到什么?从28个里减去剩下的,又能得到什么?现在,要求吃了多少个桃,可以怎样想?
3、现在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板书:28-7=21(个))
4、揭题
谈话:28减7等于21中,算式中的28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21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怎样求去掉的个数?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解决这类问题,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三、巩固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启发:原来有27只小船,划走一些后分成了哪两个部分?求划走了多少只可以怎样想?和同桌说说想法。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
完成算式。
交流解法,说说各个数的意思,再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要求学生口头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再把问题和条件连起来说一说。
书本上填写算式。
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得数是多少?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再把问题和条件连起来说一说。
书本上填写算式。
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得数是多少?
你能看着图说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吗?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读题,让学生填写算式和单位名称,指名板演。
交流解释算法。
四、归纳总结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来说说解决这一类问题应该怎样想?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八(1)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能力,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体会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在口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获得掌握口算方法和能正确口算的体验,逐步发展数学学习自信心;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
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法,熟练口算。
难点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8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我们已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法,你们还记得怎么算的?
(出示:67-5= 67-50=)
请你们先说说67减5怎么算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67减50怎样算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比较67减50与67减5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小结:算几十几减几时,用个位上的几减几;算几十几减几十时,从几十里面减去几十。
2、揭题: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板书:练习八)
二、计算练习
1、第1题
59-3 76-5 92-60
59-30 67-5 38-4
95-30 67-50 72-20
(1)观察一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提问: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减数有什么不同?
引导:你能计算第三组的得数吗?
想想这两类题各是怎样口算的?
交流得数,有错的改正。
再算一算,每一个同学自选一组说说口算过程。
2)比较算法
提问:第一组里计算减3和减30时,有什么不同?第二组里计算减5和减50呢?
指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几要从个位上减,几个十要从十位上减。
2、第2题
读题明确要求。
依次口算“-2”得数,再用卡片“-30”让学生依次口算。
3、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得数。
4、第3题
用时2分钟,看看你能算对几道。
三、解决问题
1、第4题
让学生看题,说说知道俩两个条件,求什么问题?
列式解答,交流并口答。
四、课后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八(2)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算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理解有关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通过练习逐步形成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促进数感的发展;能联系加减法含义说明解决相应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在练习中获得正确计算的成功体验,逐步发展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价值。
重点
较熟练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
难点
了解相关加、减法实际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9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我们将练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板书:练习八)
二、练习指导
1、明晰算法,形成结构
(1)出示两组题
34+40 34+4
25+30 25+3
56-40 56-4
79-30 79-3
要求学生看算式口算,教师板书得数。
(2)比较练习
提问:竖着看,第一组属于哪一类计算?要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提问:竖着看,第二组属于哪一类计算?要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2、第5题
小朋友的算法掌握得很好,现在请你们完成第5题。3、第6题
3、第6题
豆子老师看小朋友完成得很好,也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他不知道用哪把钥匙开锁。请你们连一连。
4、第7题
同学们算了这么多题目,请你们再估计一下这些算式的得数。
怎么估计呢?
(出示:30+16)看30+16,可以怎么想?(学生说)
所以我们把它和六十多连。
剩下的题得数能不能估计出来?请你们连一连。
5、第9题
让学生看表,看懂3种商品,再说说游泳圈知道了什么、求什么。
提问:其余两种商品各知道了什么条件,求的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学生解答、填表,再交流结果。
比较:这3个问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
提问:为什么第1、3题用减法,第2题用加法?
6、思考题
“同一本童话书”你能知道什么?你知道谁看的页数多吗?
三、课后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方法的不同策略,发展形象思维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10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我们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看,有一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正乘汽车准备到全国著名的景点青海湖去旅游呢,他们多高兴啊,听一听他们说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题
(1)出示情境图,理解图意。
让学生仔细观察挂图,读图中人物的对话。
提问: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口答)
出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数学问题,学生完整地读题。
(2)提问:同学们读了题以后,知道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指名口答,板书45+31
提问:你们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学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推选代表汇报结果。
(3)讲述:在计算加法时,必须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的算式,除了用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几种方法计算以外,还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演示。
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竖式中看出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谈话: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然后针对学生试算情况,让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对于先加个位上的数或先加十位上的数,都予以肯定。
2、教学“试一试”
谈话: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用竖式计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题减法吗?
学生试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最后请一名学生板演。
3、归纳笔算的方法
提问: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发言。
三、巩固应用
1、 “想想做做”第1题: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批改。
3、 “想想做做”第3题:
老师读题目要求,学生自主观察题目,作出判断。
提问: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注意什么?
4、 “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插图,把对话和问题连起来读。
各自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
5、 “想想做做”第5题:
各自看图填空。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评价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现在同学们再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加、减法?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在结合具体情境探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3、通过探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求的成果,感受探索学习的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树相差多少。
难点
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1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比一比,谁的小手大。
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一比,谁抓的多。
二、引导探究
1、出示挂图,呈现问题。
谈话:小红和小明也进行了抓花片的游戏。(出示挂图)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A、他们一共抓了多少个花片?B、谁抓的花片多,多多少个?……)
2、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吗?
引导学生通过排一排解决问题。
如果老师有很多很的花片,我们也用排一排的方法解决问题,方便吗?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吗?
利用排成的花片引导学生想一想:哪些是多出来的花片?多出来的5个花片是怎样得到的?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悟到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5个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计算。
板书:13-8=5(个)
1、 提问: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
学生列式,交流列式的理由。
4、教学“试一试”
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能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谈论:题中有两个问题,为什么用同一个算式解决?
小结: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这两个问题都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相差多少人,可以用同样的算式计算。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各自在书上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在书本上自主解决问题。
(2)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读题,在填写解题的算式。(指明两人板演)
比较:这两题条件和问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用的算法也不同
二、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你能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两个数量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多少吗?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九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认识求两数相差多少简单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通过练习体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相同点,提高笔算加减法的运算能力,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积累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体会咋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逐步发展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口答。
59+20 18+70 62+4 36+2
37-6 76-50 57-4 66-20
学生开火车口答。
2、揭示课题:练习九
二、练习指导
1、第1题:
用竖式计算:
44 26 74 57
+32 +53 -24 -5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说说用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3、第4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4、第5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说)
追问: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第6题:
30+18 56-40 47-20
65-3 20+63 5+24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6、 第7题:
(1)出示第7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提问:求什么?有几个问题?是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第8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有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一说)
9、第9题:
出示一组算式:99-18=81
99-27=72
99-36=63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复习(1)
课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算法整理,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培养口算和按规则笔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复习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1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口答。
2、第1题:
64+3 76+20 30+59
64-3 76-20 59-30
先学生直接写得数,再集体订正
比一比上下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第2题:
老师先说明题意:先把两片叶子上的数相加算出和,再相减算出差。
同桌同学互相练习、集体交流。
3、第3题:口算
46+20 3+54 69-8
77-60 10+78 95-70
55+2 48-6 34+50
要求学生在2分钟之内完成,并要求做完后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学生进行表扬。
4、第4题:
在○里填上“>”“<”或“=”。
87-30○87 2+26○26+2
52+40○52+4 4+35○35-4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批改。
6、第5题:
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67 99 41 50
- 26 -72 +48 +19
86 22 55 6
- 4 +33 -32 +62
同桌两位学生互相说说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然后指名学生说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学生再计算。
二、课堂小结
1、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用竖式计算。
47+2 34+54 79-65 48-3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复习(2)
课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1、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探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求的成果,感受探索学习的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难点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1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谈话导入:我们今天再来上一堂复习课。
二、综合练习
1、第7题
出示第7题的图,仔细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2、第8题
出示第8题的图,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指名说说)
3、第9题:(出示情境图)
(1)先说题意:一(1)班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一(1)班一共浇了多少棵花?一(2)班一共有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一(2)班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算法不同?
4、第10题:
从图和表格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5、第11题:
出示第11题的图,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怎么解决?
6、第12题
(1)出示第13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提问: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一起解答。)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认识元、角、分(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难点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 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 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二、 教学例1;
(一)认识人民币
1、 4人小组合作: 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
引导: 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 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 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人民币是受法律保护的。小朋友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二) 认识进率
1、谈话: 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 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2) 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 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习本的价钱是1元等
提问: 豆豆想买1本练习本,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呢?(1元)他可以怎样付1元钱?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 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 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 1元=10角
2、引导: 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 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三、 教学例2.
1、谈话:我需要一些零钱,谁愿意跟我换一换零钱?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 1张1元可以换( )张5角;
(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 )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辅导)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讨论: 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五、课堂小结: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认识元、角、分(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在具体的识别人民币的活动中,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能按要求数出人民币,能简单兑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模拟兑换和人民币计算的活动,初步体会1元以上各种人民币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数钱、换钱、算钱的技能。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展主动学习的意识,能主动与同学讨论、交流;感受日常生活里的数学现象与知识。
重点
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难点
不同面值钱币间的兑换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面值5元、10元、20元、50元及100元的人民币若干张,儿童玩具钱币若干张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面额较大的1元以上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元、角、分)
二.合作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例题图提问,你认识这些人这些人民币吗?自己先说说看,再互相说说。
2、老师介绍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人民币正面左上角印的是国徽,新版10元、20元、50元、100元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像,有大写面值与小写面值,人民币是由国家印制的,我们应该爱护它。
3、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一些1元以上面值较大的人民币,现在说一说1元以上的人民币有哪些?
4、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5、完成“想想做做2”
先指名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做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三张人民币的总面额是怎么算的?
6、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说说怎么想的?(如100里面有2个50,所心1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50元的人民币。)
7、完成“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审题,交流题意,独立列式交流结果。
8、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6题图,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2)提问:小男孩付出多少元?他需要买什么?找回了多少钱?一个足球多少钱?你怎么想的?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9、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分别多少元?
2)学生讨论两个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练习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十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重点
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
难点
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回顾旧知
提问:这单一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那些知识?请吧你的认识和大家说说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认识。
2、引入课题
小朋友真棒!为了巩固和应用小朋友已经掌握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练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再现旧知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钱。
2、口答
提问:1元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可以换几张5角的?为什么?
(板书:1元=10角)
如果用分币来换,几分可以换成1角?(板书:1角=10分)
1角2分=()分
1元2角=()角
1角2分和1元2角哪个钱多?
3、做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4、做练习十第2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在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怎样比的。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十第3题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想法。
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2、做练习十第4题
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做练习十第5题
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4、做练习十第6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组织交流算式和得数,要求学生口答,并提问:计算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5、做练习十第7题
提问:小宁买了什么?就要多少钱?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应该付多少张?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练习小结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介绍“你知道吗?”
3、布置课后实践
练习十第8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小小商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综合应用及实践活动解决“购物”里的简单问题,加深对人民币及其价值的认识;能在模拟购物活动中成功“购物”,能正确计算购物活动中的简单的价格和总价。
2、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购物的过程,体验生活里的数学,了解购物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社会实践能力。
3、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1、情趣导入。(挂图出示::小叮当站在店里高兴地接待顾客,身后是许多的商品。)
2、提出、解决问题。
谈话:这里有这么多商品,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价钱。指名口述柜台上各种物品的价钱。
引出下列问题:
(1)唐老鸭:小叮当,我想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铅笔盒。谁能帮助小叮当想想要收多少钱呀?
(2)加菲猫:我要买一本字典和一个书包,可我今天带的都是十元人民币,我大约要付几十元?
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3)白雪公主:小叮当,我就带了30元钱,我想买一个小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学生思考后回答,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谁能像白雪公主这样提个同样的问题让大家动脑思考一下?
分组活动,提问题并解答。
(4)海尔兄弟:小叮当,我们有50元钱,买货架上的物品,最多能买几件?
谈话:我看,这是聪明的海尔兄弟故意要考考小叮当,同学们,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帮小叮当解答这个问题,好吗?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
提问:谁还能像他俩一样,根据这些物品的价格提几个小问题吗?
学生自己提问题,然后教师再请学生解答。
二、组织学生进行购物活动
1、进行分工。
谈话:现在小叮当想请一些同学到他店中当小售货员,帮他卖货,谁想试试?
教师将学生分成售货员和顾客,并为售货员佩带上标志。
2、明确购物程序。
谈话: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小伙伴是怎样购物的,想想我们在购物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办?
3、学生进行活动。
学生到课前准备好的玩具柜台、学习用品柜台、日常用品柜台进行购物活动,教师也要参与到活动中,整个活动要体现出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4、汇报讨论。
(1)教师先请几位学生汇报一下活动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最的。
(2)请几位顾客进行汇报:你原来有多少钱?买了哪些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钱?现在还剩多少钱?让同学判断算得对吗?
(3)请小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谈话:今天小叮当百货商店可真是生意兴隆。听听小叮当说些什么?
提问:现在谁想说说自己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三、活动总结
通过学生发言,教师做简短总结:今天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发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和找到更多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
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算理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口算卡片。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看卡片口算。
4+6=( ) 4+9=( )
20+13=( ) 30+3=( )
5+9+30=( ) 8+2+40=( )
2.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24+2=( )你是怎样算的?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人新知
1.课件出示教科书中情境图。三个卡通人物分别介绍自己的名字后用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各自说了什么?你从他们的对话中还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2.老师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略)。讲述:小朋友提出的问题真多,今天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24+6=( )
(2)"小明和小军一共有多少张? 24+9=( )
三、探究新知探究问题
(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张?24+6=( )
1.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
2.提问:先算4+6=10接下去怎么办?你能用小棒摆摆吗?
3.学生学具操作后,班内交流摆法,并联系摆法说说打算怎样算。
4.老师根据学生说出的思路整理板书:
5.分小组讨论:"24+6"初复习时口算的"24+2"算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在哪里?
6.交流总结:个位相加得到10怎么办?
(2)小明和小军一共有多少张、24+9=( )
1.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探究24+9的算法。
2.分小组交流操作过程。
3.提问并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论第一个加数是一位数还是两位数,都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如果个位相加满10怎么办?
四、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说一说,算一算。
(1)全班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填一填,算一算。
(2)交流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2."想想做做"第2题。
(1)分组计算。
(2)比较:同组的4题,都是先算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导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列式计算后,交流算法。
5.开放题:下面的口里可以填几?25+口=3口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十一(一)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能比较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得数;能根据口算经验估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得数;进一步理解有关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解决。
2、使学生获得掌握口算方法和能正确口算的经验,初步感受数学是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
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引入练习。
谈话: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你能说出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吗?
学生说算式。
引入: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今天练习这些口算内容,要进一步认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计算,掌握方法、熟练口算。
二、基本题练习,明晰算法。
1.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
师:看看每组题里的哪个加数不同。
口算得数,填写在书上。
交流得数并纠错。
提问:比一比,口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交流比较的结论。提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都先算哪一位上的,再怎样算呢?
2、做练习十一第2题
分别用两张卡片依次移动,指名学生口算得数。
说明: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第一步先算几加几,第二步再用十位上几十加算出的10或十几。
3、做练习十一第3题
出示第3题
让学生口算得数,填写在书上,再交流得数。
比较:每组哪一道是不进位加,哪一道是进位加?口算过程有什么联系?
三、发展性练习
1、练习十一第4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在书上圈一圈。
交流答案,说说怎样选的。
2、练习十一第5题
让学生观察,算一算、比一比,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交流结果,选择几道说说比较方法。
3、练习十一第6题
提问:第6题知道什么条件,解决什么问题?怎样知道能不能装下?
4、练习十一第7题
提问:知道哪两个条件?你能想到可以求哪些问题?求多多少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讨论、交流:求第一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求第二个问题要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呢?
四、总结练习,完成作业
提问:这节练习课中,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提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十一(二)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逐步形成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掌握估算方法,发展估算意识和数感;在探索数的排列的简单规律中发展观察、比较、抽象等初步的思维能力;能说明解决相应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2、发展数学学习自信心;进一步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的应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
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和简单加法实际问题
难点
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和简单加法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口算题。
53+4= 45+2= 1+17= 46+2=
53+7= 45+9= 6+17= 46+8=
提问:哪些是不进位加,哪些是进位加?可以怎样口算?
2、揭示课题
师:要熟练掌握口算,就要进一步练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口算。
二、口算练习
1、口算
1)口算前面出示的口算题,板书得数。
追问: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分几步算?
2)下面各题,你能直接说第二步算出得数吗?
24+6= 35+8= 5+47= 36+20=
14+8= 36+9= 29+6= 66+2=
说明:口算时,可以把第一步先想在心里,用第二步直接说出得数,这样可以算的快。
2、练习十一第8题
理解题意,说说小蚂蚁要怎样才能过桥?看谁算得快。
学生计算,交流结果,看谁算的快。
3、练习十一第9题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练习后,交流得数。
4、练习十一第10题
同桌同学说说各是几十多。
要求说出得数,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说明:我们在生活里经常会用到估算。估算得数是几十多,主要看得数的十位上是几。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练习十一第11题
让学生读题,用三句话说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要求学生列式算出结果,并指名板演。
检验算式和得数。
提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2、练习十一第12题
观察图上商品价格,了解个人买了什么。
提问:“三人各应付多少元”是什么意思?
说明:3人买的东西不一样,要求各应付多少元,要注意找条件再列式。
3、练习十一第13题
谈话:看看能不能发现每行数的排列规律。
引导:由小到大还是由大到小排列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接着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怎样数的?
小结:每行数都是每次加几。
4、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练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你有什么新的进步吗?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
难点
教学难点是退位原理和退位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小朋友,小军,小华,小丽来和我们玩游戏了,听,他们在说什么?(贴出相应的图片、语言)小军说:“我有34张画片。”小华说:“我有30张画片。”小丽说:“我有8张画片。”
问:谁会根据任意两句话,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指名回答)
针对学生回答,师出示问题、写出算式。
小军比小华多多少张? 34-30
小华比小丽多多少张? 30-8
小军比小丽多多少张? 34-8
请大家观察这三道算式,在这三道算式中,哪一个计算我们已经学过了?(34-30),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小结揭题:计算时用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30-8,34-8,虽然是两位数减一位数,但个位上0-3或3-8都不够减(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实现再创造
第一层次: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指着30-8)30减8该怎么减呢?老师相信小朋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的,那就开始行动吧!
学生摆好后,同桌内交流操作过程。
集体交流“30-8”操作过程:(摆3捆小棒,先打开其中1捆变成10根,也就是3捆小棒分成两捆和10根,用10根减8根剩2根,2根与2捆合起来是22根)。
图式结合,理解算理。
第二层次:第二次探索,合作交流。
学会了“30-8”,那“34-8”该怎么计算呢?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摆看。边摆边说计算过程。老师巡视补差。
摆好后,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看一看,你们的方法一样吗?
全班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投影边摆边说,老师配合学生板书。可能出项以下三种不同计算方法:
讨论:为什么每次都要把减出的数与两一个数合起来?
每人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次说一说计算过程。
三、全课总结,促进建构
师:学到这儿,想想看你又学到了一个什么新本领?小组内试说,指名说。
重点提问: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在以后计算时,选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多曾练习,巩固深化
1.基础题:“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竖着做,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实物投影上集体校对。(选一题或错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观察:每组四小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计算各组下面三小题时,都要算上面的一小题。)
表扬全对学生。
2、第3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书上列式计算,全体校对。
3、第4题
先读题,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想。
学生填写算式算出得数,口答结果。
三、课堂总结
师: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个位不够减时要怎样算呢?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十二(1)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练习掌握并熟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
难点
教学难点是退位原理和退位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1、练习十二1:
43-3= 70-5= 24-8=
43-5= 70-7= 34-8=
43-9= 70-9= 36-8=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一说每组3题的计算过程。
每一组的三道有什么区别?(第一组中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第一题不退位,第二、第三题需要退位。第三组中被减数不同,减数相同,三题都需退位。)
2、练习十二2。
(1)出示第2题,老师说明题意:用图中的数字分别减7和9。
(2)同桌同学互相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好。3、练习十二3
比比每组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口算得数,再交流。
比较:哪一道是不退位减,哪一道是退位减,可以怎样看出来?
你能说说退位减怎样算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4、练习十二4。
(1)老师说明题意:括号里哪一个得数对,把对的圈起来。
(2)学生独立圈数,集体交流,在说出正确得数后,让学生想想错误得数锗在哪里。
5、练习十二第5题
要求仔细观察,算一算、比一比、填一填。
选择几道说说比较方法。
6、练习十二第6题
提问:知道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是怎样理解“如果买一袋盐或味精呢”这个问题的?
应找回多少元可以怎样想?
二、总结收获
引导:有什么新的收获和认识?除了口算还有哪些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十二(2)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退位减的口算过程,并能正确地、熟练地口算出已经学过的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重点
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和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
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和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69一9= 78一7= 32一7=
84一6 = 46一8= 23一6=
55一8= 60一6= 83一9=
二、练习设计
1、第7题
说说每只小兔要怎样算?
要求:同桌俩人当两只小兔,分别算一算。
2、第8题
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全部算对。
了解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的程度。
追问:看得数几十多,应该想得数哪一位上的数?
1、 第9题
同桌说说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
说说是怎样想的。
要求算出得数,看看估计的对不对。
说明:主要看得数的十位上是几。
2、 第10题
仔细读题,用三句话说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列式算出结果,指名扮演。
检查算式和得数。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算?
1、 第11题
观察图上商品价格,了解各人买了什么。
提问:要解决哪些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要怎样想?
三、全课总结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要怎样算?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新的进步?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十二(3)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使学生通过练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相关内容,能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估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得数;能大致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能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能正确列式解决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
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难点
感受加、减口算的联系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7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你们去数学乐园游玩,不过路上有四道难关要闯,大家可要努力哟。
二、闯关游戏,练习巩固。
现在我们来闯第一关。
1、 第12题
1)引导比较每组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知道每组两道题里的数相同,但运算不同。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交流得数。
2)对比题,这两题都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再怎样算的呢?
再看第二组和第三组,加法你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再怎样算的?减法呢?
进位加得数十位上的数与原来相比有什么变化?退位减呢?
3)启发:对比每组里的两道题的计算,讨论算法上有什么联系,进位加和退位减是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点拨,使小朋友体验和理解进位加、退位减算法上的联系和区别。
2、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结果,说说判断时的想法。
3、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先指名口算,再集体口算。
三、综合应用,提高发展
1、第15题
学生练习,交流得数,结合交流选择发生错误多的题分析、评价。
2、第16题
让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
提问: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第二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可以怎样想?
根据上面的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指名口头列式。
3、第17题
先把每行数读一读,你能发现排列规律吗?独立思考。
把你发现的规律和同桌说一说,再填一填。
交流答案,说出规律。
4、思考题
你能看出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吗?
哪些数字是相同的?
试着找出答案,交流答案。
四、总结全课
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探索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过程,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初步理解笔算加法的顺序和进位方法。
2.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重点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
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法笔算的进位原理和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8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道题,谁愿意来算一算?(指名板演)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口算。(指名口答)
1. 用竖式计算。
53 + 21 34 + 12
2. 口算。
8 + 6 4 + 7 9 + 5 7 + 6
3 + 8 6 + 4 2 + 9 8 + 8
5 + 7 4 + 8 3 + 9 5 + 6
20 + 30 + 40 50 + 30 + 10
他们算得对吗?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小结: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 探索算法
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例题图。瞧,小华和小明正在欣赏邮票呢。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小华有34张邮票,小明有16张邮票。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你能把这道题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吗?(学生口述)求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该怎样列式呢?
34 + 16。(板书:34 + 16)
34 + 16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算一算,算出得数后,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方法一:用小棒摆的,先摆3捆和4根小棒,再摆1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50根。
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0根小棒的?(3捆和1捆合起来是4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4捆和10根合起来是50根。)
方法二:用计数器算,先在计数器上拨出34,再在十位上拨1颗珠,个位上拨6颗珠。现在个位上有10颗珠,10个一是1个十,把个位上的10颗珠去掉,在十位上添上1颗珠。算出来也是50。
方法三: 34 + 16,先算34加10得44,再算44加6,得50。
方法四:用竖式计算:到黑板上写出竖式,先算4加6得10,再算3加1再加1,得5。
(结合学生的竖式引导)在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先从哪一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个位上4加6得10,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1,表示1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为了和原来的加数区别开来,进上来的1, 要写得小一些。再算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是几加几?(十位上是3加1,再加进上来的1得5。)
所以34加16等于50。(指个位上进上来的1)谁来说一说,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上进上来的1。
这个1在用小棒算时是什么?在用计数器算时是什么?(用小棒算时是捆起来的那一捆小棒,用计数器算时是进到十位上的一颗珠。)
这题如果先加十位,再加个位,方便不方便?为什么?
你会用竖式计算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了吗?
完成 “试一试”
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交流算法:先算个位上5加8得13,在个位上写3,向十位进1;十位上6加2再加1,得9,就在十位上写9。65加28得93。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完成课题的板书:进位)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些什么?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 巩固练习
1. 做“想想做做”第1题。
2. 做“想想做做”第3题。在书上写竖式。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四、 课堂总结(略)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十三(1)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经历探索进位加的计算过程,能够正确计算。
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9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一次数学竞赛。参加的小朋友要解答一些问题,每答对一题就得一朵小红花。等课结束,我们来比比谁的红花多。
二、 数学竞赛
1、 第1题
(1)先说出每题得数的十位上是几,再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集体反馈
2、 数学门诊部(第2题)
(1) 小黑板出示题目
(2) 提问:大家看见了什么?请小朋友当一回数学小医生,给生病的小动物治病。
(3) 学生独立完成
(4) 集体反馈,说说各题的计算错在哪?你是怎么改的?用竖式计算。(第3题)
46+35 32+58 74+19 8+29
7+33 26+24 65+34 38+47
这是一道考小朋友细心的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集体交流。
二、解决问题
4、第4题
学生读题,说说题意。
学生列式计算。
交流算式和结果。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用加法算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说明:求原来有多少袋,要领走的和还剩的合起来,所以要用领走的袋数加还剩的袋数,就等于原来的袋数。
5、第5题
学生读题。
提问:怎样可以知道40本够不够?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十三(2)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经历探索进位加的计算过程,能够正确计算。
重点
感受加、减法得数的大小和范围,简单加、减法实际问题。
难点
感受加、减法得数的大小和范围,简单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10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我们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竖式计算,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二、 巩固练习
1、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 第7题
提问:比较每组里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说明:每组里两道题十位上相加的数相同。
引导:在竖式上计算,看看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和大家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笔算,指名扮演。
再交流得数。
比较:每组里的两题笔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那为什么加数十位上都相同,和的十位上却不同呢?提问:看这里两组题,你能说说怎样看出加法得数十位上是几吗?
3、第8题
要求学生在得数大于80的题旁边打勾。
交流: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大于80,并说明理由。
1、 第9题
明确题意,独立完成,交流答案。
2、 第10题
读题,明确题意。
独立完成,指名扮演。
提问:用了两个条件,哪个条件没用到?为什么?
你们用加法算是怎样想的?
1、 第11题
说说有哪些条件,解决什么问题。
交流想法,说说怎样比的。
2、 第12题
学生计算填数,交流结果。
一、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吗?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和他人交流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够正确计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估算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为什么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的算理,调动同学们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积极性,使大家想学、乐学、会学。
重点
正确笔算退位减法。
难点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1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中温故
1.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数学比赛,你们想去参加吗?首先进入的是口算比赛,我们也来比一比吧。
13-9 11-4 17-9
25-8 56-7 30-5
2.小朋友们口算的水平真棒,小动物们也不甘示弱,聪明的小猴算对了48道题,可爱的小猪算对了26道(课件出示)你来当裁判,谁获胜了?(小猴)小猴比小猪多算了多少道题?怎么列式?(48-26)你能列竖式算一算吗?谁愿意把竖式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小朋友写在自备本上,比比谁写的竖式既正确又美观。
3.与板书对照互评、自评:相同数位对齐了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激趣提问,引入新课
1.现在进入第二项比赛,大象考官出题:(课件出示:例题)
小星说:“我有50张邮票。”小梅说:“我有26张邮票。”
2.根据你听到的,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
50-26)
3.大象考官出的这道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揭示课题)三、操作探究,明理清源
(一)新旧比较,发现问题
1.50-26跟我们学过的48-26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比比谁的小眼睛最亮,最先有发现。
2.你的发现很有价值:个位上0减6不够减了,怎么办呢?想一想,可以请哪个小帮手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小棒或计数器)
(二)自主探索,建立表象
1.小棒和计数器小朋友桌上都有,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先想一想,然后动手试一试,感觉有困难的,可以同桌两人合作。
2.全班交流:50-26怎么算,谁愿意带着你的小帮手来演示一下?像小老师一样,边摆边说,我看不懂的地方可要提问的哦。
①用小棒摆一摆:先摆5捆小棒,表示50,然后将5捆中的1捆拆开成10个1根,接着就可以从10根里拿走6根,4捆里拿走2捆,还剩2捆4根,得数就是24。
②用计数器拨一拨:谁用上计数器的?像他这样来拨一拨,说一说。
先在十位上拨5个算珠,表示50,要减去26,就拨去十位上1个算珠然后个位上拨上10个算珠,接着十位拨去2个算珠,个位拨去6个算珠,最后剩下的算珠表示的是24。
教师穿插追问:个位上没有算珠,不能减,怎么办?(十位上拨去1个算珠同时个位上拨上10个算珠)
强调:1个十就是10个一
3.小结:个位上0减6不够减了,刚才我们都是把1个十拆成10个一来用的。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谈话:根据刚才的演示,如果用竖式可以怎样计算? 1.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解决这道题。
个位上0减6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1当作10,然后再减)这一步相当于摆小棒时的什么动作?(把1捆拆成10根)也就是拨珠时的?(从十位拨走1个算珠,个位上拨上10个算珠。)
从十位上退1,可以在十位上点上一个小点“.”这就是个位向它打得借条,借走了1个十,到个位换成10。
2.明确从个位减起。
提问:刚才我们从个位减起,想想看,从十位减起可以吗?(请一生说)如果从十位减起,减到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就要将十位上刚写的数擦掉再写,很麻烦。
3.试一试。
打开课本到90页,课本上也有,就写在课本上。
展示个别学生作业,学生点评,指出错误之处。
大家一起说算法,老师板书:从个位算起,个位上3减7不够减,所以从十位退1作10, 10和个位上原有的3合起来是13,13减7等于6,写在个位上。十位上,4退1是3,再减去2,等于1,写在十位上。所以最后的答案是16。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第1题
独立完成,说说过程。
2、第2题
怎样列竖式,检查得数。
3、第3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新本领?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十四(1)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进一步掌握减法竖式的写法,理解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重点
理解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进行巩固练习。
二、巩固练习
1、第1题
(1)根据具体竖式,你能说出每题得数的十位上是几吗?
(2)学生口答,并说出想的过程
(3)强调: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应从十位退1,在计算十位时,十位上就要少看1。
2、第2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请学生说说各题的竖式计算错在哪里?你是怎么改的?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为什么76—45的7的上面不要戴小圆帽?
4、第4题
通过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一个书包多少元?
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达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后反馈
5、第5题
你们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玉米比高粱少多少棵?”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小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练习十四(2)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退位的笔算减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估计,并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巩固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推理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巩固退位的笔算减法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巩固退位的笔算减法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1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计算练习
1、口算:34一7= 38 — 9= 62一4=
34-3= 38一5= 62—40=
提问:口算时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哪一位上?个位上的数呢?
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得数十位上和原来的大小相比怎样?
个位上的数够减时,十位上比原来少吗?
1、 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
学生在3分钟内完成。针对错题及时纠正。
提出:在100以内加减法中,一个数与几十和几相减或减去几十和几,我们都可以用口算来解决。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笔算。
3、第7题
提问:请小朋友比较每组里两道题,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说明:这里每组里的两道题,十位上相减的两个数相同。
引导: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笔算,指名板演。交流得数。
4、第8题
让学生说出哪几道题的得数小于40,并说明看得数十位上是几的理由。
5、第9题
(1)根据图意,说说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2)让学生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连贯地说一说。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指名说说你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6、第10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两件商品的价格,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第(1)小题可以怎样想?
第(2)小题的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7、思考题
启发:你能看出下面两个数和上面对着的数有什么关系吗?
能在空格里填数吗?
学生填数、交流。
提问:你能找出第二小题里上面的数和它下面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吗?
请小朋友自己填一填,再和大家分享。
交流结果。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复习(1)
课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
3、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在生活情景中提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知识灵活解答,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对知识的应用意识。
重点
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
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1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
1、口算:
(分别说说各题是口算加减法中的那种情况。)
2、整理加减法笔算方法。
完成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请学生们分别说说两题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觉得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二、综合练习
1、 完成复习第2题
(1) 同桌练习。
(2) 全班开火车。
2、 完成复习第3题。
(1) 学生在3分钟内完成。
(2) 针对错题及时纠正。
3、 完成复习第4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说说是怎么想的?
4、 复习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选择再交流,并说说没有选择的题得数各是几十多或几十。
5、 复习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填上合适的数,再交流每组题所填的数。
让学生一组一组地集体读一读。
引导:每组里两道题填的数相同吗?为什么会相同?
6、 第6、7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有哪些条件。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哪些条件?
独立列式解决,交流答案。
1、 第8题
让学生明确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让学生解决,并指名板演。
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用50元减2元就能知道买哪一件?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课题
复习(2)
课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差关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各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解答,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和解题能力。
2、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
3、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在生活情景中提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知识灵活解答,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对知识的应用意识。
重点
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
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相应课件、
课时安排
第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笔算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复习第9题)
指名板演。
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比一比:每组的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
2、夺红旗(复习第11题)
介绍游戏规则
同桌比赛。
表扬优胜者
二、综合练习
1、完成复习第10题。
做为课堂作业。
2、第12题
学生独立思考,正确选择方法解答。
提问:在解答时分别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问题(1)要用加法算?问题(2)要用减法算?
出示表格,让学生读一读。
分组讨论,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集中交流,提出了哪些问题的?是怎样想到的这些问题的?是怎样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小结: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认真读题,找到相关的条件确定正确的方法予以解答。
3、完成复习第13题。
让学生了解题意,再填数。
交流结果。
提问:第一行里每次减几?第二行里每次减几?
三、总结评价:
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 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1. 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指名数一数。
2.谈话: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示了这些事物的个数。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吗?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
组织交流。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2)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3)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第二单元:比一比
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教科书第4-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
主题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第三单元:分一分
教学内容
分一分(教科书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磁性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麝香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指名回答,说出商品都是放在货架上的。
2.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师: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很整齐)
3.设疑激趣: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问:图中有几个货架?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
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
3.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的。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属于哪一类?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指名回答)
4、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第三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是做什么用的?(指名回答)
5、第三个货架上有饼干、食用油、面粉,都是卖给顾客食用的。
6、小结:
我们再看看,第一个货架是什么?第二个货架上是?第三个货架上是?它们都是以货物的用途为标准分类的。
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商店里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
师: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播放动物的电影片段。
师: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想要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你能把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
出示想想做做1图。
生活动。点击一个小动物就出示一个圈圈住该动物。
网络出示学生的几种圈法。集体交流讨论。
师:动物园参观完了,让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玩一玩。
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
师:让我们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厅看一看吧。
点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你知道吗?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说。
师: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按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
学生四人小组实践,汇报分类方法。
师:工作人员说:“太好了!交通工具的模型就可以分成水、陆、空三部分进行展览,谢谢你叮当!”
3.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
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师: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指名请用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让全班评议。
4.完成“想想做做”4。
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小朋友,你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分吗?先仔细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反馈: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图上的小朋友分一分。
反馈: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四、实际运用,总结全课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2、其实分一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请同学们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自己的一些常用物品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
第四单元:认位置
教学内容
认上下、前后(教科书第9页的例题,第9~10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 在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
教师:光盘课件。学生:文具盒、学具盒等。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游戏一。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再摸后脑勺。
先由教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提问: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
2、谈话:
上课时想发言怎么办?(要举手)想发言,举哪只手?(举右手)哪只手是右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游戏二。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教师背向学生,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4、现在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了吗?我们在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认识物体的位置了。(板书课题: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是哪个手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分别是小明、小红、小刚和小芳。
2、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
观察小刚和小芳的桌上放的是什么物品?(练习本和数学书)是怎样放的?
(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边,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边。)
3、图中人和人及物和物的位置。
(1)四个小朋友坐的位置:(指名汇报交流)
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2)国旗和黑板的位置: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小组汇报交流)
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4、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
5、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指定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坐的各是谁?
再指定一位坐在边上的学生说一说。(及时集体纠正)
再指定一位从在角落里的学生说一说。(及时集体纠正)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互相纠正。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食品橱图,提问:谁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食品橱里放了哪些食品?(指名回答)
(2)苹果上面是什么?(苹果上面是鸡蛋)
(3)“苹果上面是鸡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4)你看着图,还能说说什么位置关系?(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2、“想想做做”第4题。
按教师的要求在课桌上摆东西,看谁能都摆对。
要求: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后面,把学具盒摆在书的左面,把橡皮摆在文具盒在上面。同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
3、“想想做做”第5题。
请一组小朋友(6人)起立。
请每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前面有几位同学,后面有几位同学。其余小组的学生一起判断说得对不对。
4、“想想做做”第6题。
光盘出示第6题的图,提问:图中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红花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上下,还有?你能用上下说句话吗?你还能用前后、或左右再说句话吗?(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作业: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1-5(教材P11页例题,第12页“想想做做”第1-3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有用数进行交流的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特别是3和5。
教学难点
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1~5各数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光盘、教师准备小动物贴画若干张、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你会数数教室里哪些东西,能数给同桌听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呀,经常需要数数,还需要把数记下来,你能告诉同学和老师一些你认识的数字吗?(绝大部分学生已知道,让他们充分说)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初步感知1—5各数
出事例题场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思想点拨。)
你能数出图中的一些东西有多少吗?
(1块黑板,2盆花,3个小朋友,4个气球,5个字)
2、认数、写数
(1)认识“1”。
“1”可以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圆点表示,还可以用一个方块表示。还可以用什么表示呢?(写数字“1”来表示)
你会用“1”来说一句话吗?
你能写一个很漂亮的“1”,和老师比一比吗?(学生自写一个“1”。)
你想把这个“1”写得再漂亮一点吗?(描写课本上的“1”)
再写两个“1”和同桌比一比谁棒!
(适当指导:写“1”时,要写得稍微斜一点,笔画要直。)
(2)用类似的方法教“2”、“3”、“4”、“5”。
写“2”时说明要在哪里拐弯,拐弯时要写得流畅一些。
写“3”时说明3的字形像两个半圆,开口向左。
写“4”时说明4的字形像小旗。
写“5”时说明5的字形像称钩。
3、强化1—5各数
拿出1—5的是数字卡片,按次序排在课桌上,读读这5个数。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先看图中有什么,再数一数。
2、“想想做做”第2题:先看第一格,上面写的是几,下面涂了几个圆?你能看着每一格里上面的数,再在下面涂出几个圆吗?自己涂一涂。
3、“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先数一数每种水果的个数,再在相应的“日”字格里写数。
四、总结全课
1、这节课我们写了哪些数?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几个数。
2、回家用1—5这五个数和爸爸、妈妈各说一句话。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1-5(教材P12-13页“想想做做”第4-7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
教学难点
把1-5各数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范写1-5各数,同时介绍书写时的注意点,提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足。
3、检查回家练写情况,指名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评议。
二、进行练习
1、练习写1-5各数,写在田字格中,每个写一行。
2、完成第4题。
同桌开展活动,先按顺序排一排1-5这五张数字卡片,再按从小到天和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3、完成第5题。
① 多媒体出示第5题,让学生说说图意。
② 先说说要数些什么,再依次数出每种要数的物体的个数。
③ 让学生数一数,再进行交流,说出有几棵树、几只苹果、几只小兔、几中小猴、几只小鸟。
④ 在书上填写相关的数字。
⑤ 反馈,媒体演示。
4、完成第6题。
① 教师读明题意。
② 师问:这个花瓶上应该有几朵花呀?可是这里只有几朵?还缺几朵?缺几朵就应该画上,应该再画上几朵?
③ 让学生独立画,不要求画的很像,只要数目对就可以了。
5、第7题:写1-5各个数字。
说说最后一行空的可以怎样利用。
四、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几和第几(教科书第14页例题,第14~1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动物贴图、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提问:图上有几个人在买票?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
(2)提问: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谈话:反过来说:排在第2的是谁,指几个人?排在第5的是谁,指几个人?
(4)提问|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
2、“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3、小结(板书:几和第几)
二、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3、“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4、“想想做做”第4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题。
过渡:小动物们回家了,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竖着看有几层,就说是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说是几室。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楼1室。
A:出示小动物的位置说住在几楼几室。
B:告诉小动物住在几楼几室学生在电脑上点位置。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3、发散练习。
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0(教科书第16页例题和第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0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0的不同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放大的尺子图,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出示例1图)
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3、2、1、0。教师在写0时,注意动作慢一点,让学生看清楚0是怎么写的。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教学例3。
讲述: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4、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0能表示什么意思?
一、 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摘桃”的故事)。
(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几表示?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请戴有0、1、2、3、4、5卡通形象头饰的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其余学生说说是怎样排的。
(2)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后,互相检查正确与否。
4、“想想做做”第4题。
(1)想一想除了尺子上有0之外,你还在哪儿见到过0?
(2)看一看课本中第4题里画了些什么?你能看懂吗?
四、总结全课 1、(出现0的卡通形象)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吗?
2、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你们还能看到0。
3、(0、1、2、3、4、5以卡通形象在电脑上出现)小朋友们拍手齐唱数学歌。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和<(教科书第18~19页的例题,第1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动物头像若干、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出示主题图)
2、提问:瞧,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学生数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队队员最多;小熊队队员最少;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
讲述: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 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
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讨论交流,说明: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 学生齐读,观察“=”号的写法。(上下两横对齐一样长) 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
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讲述: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
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少等)
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提问: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
学生猜一猜,找一找,相互交流。
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板书)
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
提问:>怎么写呢?哪位小朋友能写给大家看一看。(指定3人板演,其余学生书空讲评书写,学生描红。
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问:让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着的数小呢?(学生讨论交流)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
4、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
讲述:>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哪一位小朋友有办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头朝前是小于号。教唱歌曲。
学生边唱歌曲边做手势表演。
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的,联系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练习,交流校正)
2、“想想做做”第2题。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初步体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学生先思考,再组织交流)
一、 归纳小结,提高认识
二、 提问: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呢?和它们在一起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练习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一第1-5题。)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5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的认识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数数和数的大小的比较。
2、训练学生应用数数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信息,应用学过的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加强学生数的书写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请同学们将我们学过的0-5按顺序从前往后顺数一便,再倒数一遍。
二、进行练习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
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让学生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读一读,体会这些数的顺序。
根据其中的某个数,摆出学具来表示,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
2、第2题:
谈话:我们用你学过的知识帮这些小动物好吗?
说说图意,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在比赛?
先让学生数出每个小动物套中了几个,并在相应的□里填一填。
再比较填出的数,确定每个小动物的名次。
3、第3题:
观察图,说说图中画了一些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下面的小图说清是把哪两种花(或小动物)进行比较。
根据要求在场景中收集相应的信息。
完成填空后,说说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4、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有些题目可以是不同的答案。
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条理的思考。
5、第5题:
提醒学生规范的写数。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总结评价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6-9(教材第21页的例题,第21~22页“想想做做”的第1-3题。)
课时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读写6~9,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6-9各数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的书写各数。
教学难点
经历6~9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6~9各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瞧,它是谁?(电脑演示可爱的动物“狗贝贝”及带来的数字娃娃)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出示的数练习认数、读数。
2、瞧,这些数字娃娃多粗心呀!连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把它们从小到大排排队?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数的顺序。
3、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袋漂亮的玻璃珠,同学们每人抓一次,看你抓到了几颗?引导学生初步接触6~9。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认识6~9。
(1)提问:(课件出示:屏幕中有老师带领学生做套圈游戏)同学们,你观察到什么?小组交流。通过学生汇报得到:6名学生、7个人、8个套圈、9个套桩。
(2)你能伸出6根手指给同桌看看吗?
(3) 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小组里互相看看拨得对不对。
(4)从学具盒中分别找到这些数字卡片。教师说数,学生举相应的数字卡片。组长说数,组员举数字卡片。
2、学写6~9。
提问:我们认识了6、7、8、9这4个好朋友,你觉得它们像什么?怎样把它们写好呢?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教师重点指导写数的方法,先讲清起笔、运笔,再临摹写在21页的田字格里。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今天我们的老朋友“狗贝贝”又给我们介绍了它的新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吧,(电脑课件出示鲨鱼、金鱼、虾、蟹)数数它们分别有多少?并把它们的数量写出来。你要写对了,它们就会吐泡泡向你表示感谢呢!
学生各自写数,写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写得是否正确,是否认真。
2、“想想做做”第2题
涂色游戏:看到相应的数,就在下面相应数量的圈里涂上颜色。
学生涂色后在小组里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下面我们做画图形的游戏,看数继续画,明白题目的意思吗?各自在书上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你画了几个△、几个□、几个○?
四、总结评价,归纳学法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们每个同学都很认真。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同伴给你什么帮助?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6-9练习课(教材第22~23页“想想做做”的第4-9题。)
课时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数学学习素材和前面学习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9,加强6~9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练习,掌握6~9的顺序。
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
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6-9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熟练书写6-9各数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数字?学生:6、7、8、9
2、教师板演写6-9各数,并相机强调每个数的书写要点。
3、在田字格上练习写6~9。
二、进行练习
1、填一填、读一读。(“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说说已经填了哪几个数,还有哪几个数没填?学生在书上□
里填数,填好后组织反馈。 按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读一遍。 回答比8小的有哪几个?比7大的有哪几个?体会直线上的数,越往左越小,越往右越大。
2、“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观察尺上的数,说说哪些数是今天认识的。
说说5离8近些还是离1近一些?回答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再让其他同学说说有没有道理。 3离0近些还是离6近些?
3、“想想做做”第6题。
讲述:“狗贝贝”对每一位同学都很满意,它为每个小组拉了一车水果作为奖励,(出示第6题图)观察,依次理解每个问题,并反答案写在书。学生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数出来的。
4、“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5、“想想做做”第8题。
先让学生填写结果,再说说是怎样比出来的。(1个苹果对1个梨,苹果还多出4个,说明苹果比梨多4个,梨比苹果少4个)
6、游戏。
教师先选一组示范:第6个同学举手,前面8个同学向左转,第7个同学蹲下等。以小组为单位排队,选出发令员提出要求,学生分组活动。
7、“想想做做”第9题:练习写6-9。
三、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对6-9这四个数又有了更多的认识。希望课后能多练习写这四个数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认识10(教材第23页的例题及23-24页“想想做做”的第1-7题。)
课时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了解10的实际含义,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数字10,并了解10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10个一是一个十。
教学具准备
小棒、直尺图等,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我国是一个各民族兄弟姐妹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瞧,各族小朋友正在跳舞呢!(教学光盘出示主题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观察这幅图来学习数学知识。
二、自主探索
1、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数给同桌听。让一个学生上台数,其他学生对此作评价。
2、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图上的每个小朋友用一个小圆片来表示,那你要拿出几个小圆片?把你们准备好的圆片动手摆摆看,摆好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统计做对的人数。
3、拓展应用。讲述: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0,你能用10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教师巡回检查,并奖励表现好的小组一颗“智慧星”。
4、写10比赛。
讲述:老师知道小朋友的小手一定很痒了,很想动手写写10吧!别急,先看清10,说说你会怎么记住这个10。 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强调10在日字格中的写法。
5、小结。
小朋友爱动手又爱动脑,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
教师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认数、数数)。
讲述:这儿有把尺子,试着把这些数读给同桌同学听一听,好吗?说说你有几种读法。
学生读后讲述:数数可以顺着数,倒着数。检查顺数、倒数的情况。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翻开书第24页,看看辣椒哥哥叫你们干嘛?学生按要求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互相检查后,教师讲述: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十。再出示一捆铅笔,问有几枝,让学生当众数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第3题图,讲述:图上画了山楂和一双手,下面有个田字格,你说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让我们数出山楂的个数和手指的根数。
让学生仔细数一数,再把数出的数写在田字格里。(强调书写格式)
反馈:你是怎么数的?你为什么这样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比较快)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写数,注意每两个数之间空1格,比一比谁写得好。写好后,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鸭,填在括号里。
提问:从左边数起哪几只小鸭戴帽子?从右边数起呢?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复习>、<,口头比较两数的大小,再在书上独立完成,做完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7、“想想做做”第7题。
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后组织反馈。
四、总结评价
谈话:怎么样?唱歌、跳舞、玩游戏、做智力题、吃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第五单元:认数(一)
教学内容
练习二(教材第25页练习二第1-6题。)
课时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以内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数感,发展思维。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环节
一、复习回顾 回顾10以内的数,着重在6—10的数。
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
二、进行练习
1、第2题:
学生独立填数。
填好后,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提问:比6大的数有哪些?比6小的数有哪些?
3接近1还是接近10?……
你能学着老师也来提出问题考考老师和同学吗?
2、第3题:
给学生读题,再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独立完成,再交流。
3、第4题:
读一题,做一题,注意分清第几盆花与第几盆有几朵花。
注意进一步体会左、右方位的不同
4、第5、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充分交流。
强调有条理的思考,答案不是唯一,但答案只要填一个。
三、总结评价
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
第六单元:认物体
教学内容
认物体(教材第26页的例题,第2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来辨认物体,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
教学具准备
积木、学具盒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东方明珠电视塔、凯旋门、世贸大厦。
2、讲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
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我们来做一回小小建筑师,造一幢你喜欢的房子,好吗?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1、搭积木。
讲述: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搭一搭。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
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示作品,并说说用了怎样的积木块拼搭的。
2、分一分。
讲述:我们的小设计师真棒!如果老师请你把这些积木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呢? 小组合作分一分。
学生合作探索,边分边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
提问:小朋友把它们分成了几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交流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3、识形体。
引导: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出示立体图形)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积木。
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和图形,取出相应的积木。
引导:你想给另外的几类积木分别取个名称吗?
学生大胆猜想并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讲述: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一画这四个图形。现在老师说一个名称,请你拿一个积木,行吗?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4、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玩了积木,你能告诉大家你从积木中得到了什么新知识吗?顺着学生的回答得出课题“认物体”,并渗透美育。
三、巩固认识,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南瓜博士觉得小朋友非常聪明,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的第1题,请你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另外,南瓜博士还提了一个问题:“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学生完成后再交流,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各种形体的实物,比比谁说得好。
讲述: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都是它们的朋友呢!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有更多的发现。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这儿有一堆积木,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出示表格)请同桌合作,找一找、数一数分别有几个,填在书上。
同桌一起完成,交流时教师演示分类,学生一起统计验证。
3、“想想做做”第3题。讲述:看了这一排积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统计一下正确的人数。
4、议一议。如果再让大家搭一幢房子,你比较愿意选择哪些形体的积木?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形体的特征、外观等各抒己见。
四、总结全课
今天大家的设计非常棒!将来肯定会是个好建筑师。请你谈谈这节课又知道了什么新知识,增加了什么新本领,好吗?学生交流懂得的知识和自己的心得。
第六单元:认物体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教材P28—29)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1、4快滚板,4套积木;
2、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积木、正方体木快、乒乓球、圆柱各10个;
3、4种形体模具;
4、准备一个智慧袋,里面装有4种形体各10个;
5、一个挖空的木版
教学环节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生说出它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的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的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的一个形体,记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哪个会滚得慢些?
不管学生预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先不给予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一滚、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
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说一说为什么球和圆柱滚得比较快,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行呢?
2、堆一堆
发给每组10个相同的形体,堆一堆,看哪组堆得稳、堆得好。
活动后,对堆的结果进行评讲: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比较顺利,而圆柱组与小球组未能堆成功。
师: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好,而圆柱组与小球组堆得不好,所以我们要给正方体、长方体组各加一分,同意吗?
学生思辩:圆柱组与小球组之所以没能堆好,不是小组合作得不好,而是材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再让小球组、圆柱组分别与长方体组、正方体组交换材料,再次进行活动体验。
3、说一说
通过滚一滚、堆一堆的活动,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四种形体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这四种形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运用。
如:汽车轮子的形状近似圆柱,为什么不把轮子做成正方体呢?盖房子的砖头是长方体的,为什么不做成球的形状呢?……
4、猜一猜
让这四种形体中的一种从窗口中露出它的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哪种形体
5、搭一搭
学生分小组搭一搭,比比哪组搭的快搭得好。评讲时,可以让学生说说选择积木的理由。如房子为什么选择长方体或正方体,车轮为什么选择圆柱体等等。
6、数一数:如图P27数一数。
这三幅图的出现是按由易—难的层次安排的。在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如从左往右,从上到下地数。
三、总结全课
统计各组得分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综合性评价:
(1)是否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1)是否敢于与老师进行辩论;
(3)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2-5的分与合(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2—5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具准备 、
学具盒
教学环节
一、引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
(学生热烈鼓掌)
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指名示范,但动作比较快)
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
(再指名示范)
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3、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二、展开
1、(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齐答4个。)
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板画简笔画)
把4个手指分成1和3。
把4个手指分成2和2。
把4个手指分成3和1。
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3、现在请小朋友将左手反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刚才是4分成了3和1,那么现在你看到4分成了几和几了?(4分成了1和3)
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
因为手反过来了。
刚才3在左边1在右边,现在1在左边3在右边。
第二种分法呢?(还是2和2)师:为什么还是2和2?(因为原来左边是2、右边是2,所以反过来看是一样的。)
4、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
(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5、光盘出示例题主题图,说说4个桃放在两个盆里,可以怎样放:
生把结果填在书上,再组织反馈。
6、(伸出左手五指)小朋友的一只手共有几个手指?下面就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5的分与合。交流后组织反馈: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
……
7、完成“试一试”。
三、拓展
1、 完成第1题。
(1)自己说说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
(2)完成书上练习。
(3)请学生说出分与合。
2、 游戏:出圆片。
(1)教师出圆片,让学生自由出圆片,然后再说出来两个圆片合起来是几?如:师:我1,生:我出2,2和1合起来是3。
(2)说一说其他的数。
(3)同桌玩玩说说。
(4)如果不摆,拍手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
3、 完成第3题。
(1)出示玩具卡车:看谁最聪明,在卡车的窗户上写出最合适的数。
(2)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
(3)请学生将自己填写的读给大家听。
(4)找规律:
有没有什么规律?
4、 给太阳花装叶子。
(1)谁能选一选,说一说?
(2)每个信封里有两朵太阳花,每朵花两片叶子,还多一片,放在桌子上,把叶子粘在花柄上。
四、总结全课
1、学习了什么?
2、说说我们学习的分与合。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6、7的分与合(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3页“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6和7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
教学难点
正确把6和7进行分与合。
教学环节
一、导入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2-5的分与合,谁来说一说2、3、4、5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2、3、4或5?
我们在研究4和5的分与合时是用什么办法研究的?
今天我们就用同样的办法来研究6和7的分与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6的分与合。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6个大苹果,老师想把他们放在两个篮子里,可以怎么放呢?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
(2)发表意见。如:6个苹果可以分成左边2个,右边4个。
(3)教师板书:
也就是说6可以分成2和4。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4)看到这个,你马上就会想到什么?
(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6)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分法写出来。
(7)齐读6的组成。
2、教学7的分与合。
(1)请小朋友将7个圆片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呢?
(2)教学方法同6的分与合的教学方法,只是从实物过度到了点子。
(3)看黑板把7的分成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
1、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教师将点子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谁合起来是6。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朋友听:X和X组成6。
(3)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
(4)多找几名小朋友进行游戏。
2、 完成第2题。
(1)教师将白云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谁合起来是7。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朋友听:X和X组成7。
(3)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
(4)多找几名小朋友进行游戏。
3、 完成第3题。
(1)这道题目可以用对口令的形式进行练习,如师:2和4组成几?生:2和4组成6。 4和几组成7?生:4和3组成7。
(2)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
(3)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4、 完成第4题。
(1)先让学生想一想:螃蟹身上的3个数是什么关系?
(2)教师进行说明:螃蟹腿上的两个数合起来要是螃蟹身上的数。
(3)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
(4)集体订正。
(5)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四、全课小结
提问: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叙述: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茄子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6、7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同桌来猜,猜对了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教师先与学生猜,同桌之间再猜)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练习三(教材第34页练习三第1-5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数的分与合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2-7各数的分与合。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操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2-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1-7的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前两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数的分与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分别说说这些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这个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与合的情况。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
(1)课件依次出示分草莓的图,学生说说把草莓分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
(3)根据演示的情况,让学生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
(4)鼓励学生说说有没有其它的分法,表扬按顺序说的小朋友,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由一种分法想到另一种分法的。
2、完成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风筝后面的每一节都要合成7)
(3)学生在书上填写。
3、“对口令”游戏,完成第3题。
(1)学生拿出准备的数字卡片。
(2)组织游戏活动:
师生练习:师说一个数,同桌的两个学生先后出示卡片,使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老师说的那个数。(指名几组同学进行练习)
同桌练习:同组两人先约定一个数,再先后出示卡片,看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不是等于约定的那个数。
4、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图。
(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花上的数合起来是花盆上的数,花盆上的数可以分成两朵花上的数)。
(3)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
(4)集体反馈,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或几和几合成几。
5、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图,说说哪幢房子高,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独立填数,看看谁填的最合理。
(3)反馈,表扬按顺序填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填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4)小结:我们在填写时,左边的数要按顺序填写,可是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8和9的分与合(教科书第35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6页“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继续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和对立与统一观点的熏陶。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8和9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和9。
教学难点
正确把8和9进行分与合。
教学环节
一、复习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2-7的分与合,谁能说一说7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7?(指名回答)
大家再回想一下,我们在研究7的分与合时是用什么办法研究的?
今天我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8和9的分与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8的分与合。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8个圆片,老师想把他们分开,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
(2)发表意见。如:8个圆片可以分成左边2个,右边6个。
(3)教师板书:
也就是说8可以分成2和6。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4)看到这个,你马上就会想到什么?
(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6)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分法写出来。
(7)齐读8的组成。
2、教学9的组成。
(1)教师启发学生如果没有圆片,你能够说出9的分成吗?
(2)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3)发表意见,能否一次多说几个呢?
(4)、教师将9的分成板书。
(5)将9的分成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第5题。
(1)让学生拿出圆片代替红花。
(2)每次移动一个,说说8可以分成几和几?边摆边说。要求说完整话:“8可以分成1和7,1和7组成8。”
(3)先找学生黑板示范。
(4)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摆说说。
(5)将分得的结果填写到书上。让学生体会有序的思考。
2、完成第6题。
(1)让学生拿出硬币代替贝壳。
(2)每次翻一个,说说9可以分成几和几?边摆边说。要求说完整话:“9可以分成2和7,2和7组成9。”
(3)先找学生黑板示范。
(4)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摆说说。
(5)将分得的结果填写到书上。让学生体会有序的思考。
3、完成第7题。
(1)这道题目可以用对口令的形式进行练习,如师: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 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
(2)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
(3)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4、完成第8题。
(1)先让学生想一想:中华结上面的一个数和下面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2)教师进行说明:中华结下面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上面的数。
(3)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
(4)集体订正。
(5)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四、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10的分与合(教材第3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
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复习数的组成。
2、对口令,如师: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
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
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二、新授
1、教学10的组成。
(1)媒体演示:有一串珠子,其中的一个被涂上了红色。
(2)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珠子?有几个红色的?几个没有涂色的?
(3)也就是说10个珠子分成了1个红色的和9个没有涂色的,那么也就是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4)看到这个,你马上想到了什么?
(5)齐读10的组成。
(6)让学生涂色,要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串已经涂了一个红色,思考第二串应该涂几个红色?第三、第四、第五串又应该涂几个红色?应该从哪边涂起?然后独立有序的涂色,并且按照涂色的结果依次填写10的组成,再联想相应的另一种说法,完整地认识10的组成。如:同学们,到了第2串了,应该涂几个红色的?和学生共同完成涂色。(教师媒体演示)。让学生数一数,几个红色的?几个黄色的? 10可以分成几和几?(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再说说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以下按这种方法进行。
2、将10的组成完整地说一便。先说给老师听,再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朋友听:X和X组成10。
(3)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
(4)多找几名小朋友进行游戏。
2、完成第2题。
(1)先让学生想一想:火车头上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2)教师进行说明:火车车厢上下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火车头上面的数。
(3)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
(4)集体订正。
(5)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3、完成第3题。
(1)这道题目可以用对口令的形式进行练习,如师:谁是3的好朋友?
(2)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四、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第七单元:分与合
教学内容
练习四(教材第38-39页练习四第1-7题。)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记忆8-10各数的分与合,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8-10各数的分与合的理解。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的分与合的适应合理作出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对8-10各数的分与合的理解。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复习数的组成。
2、对口令游戏:
师: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
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
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二、进行练习
1、 完成第1题。
(1)说一说:X个蘑菇,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以怎么放?先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再跟老师说一说。
(2)用圆圈代表蘑菇,在盘子里画一画。
(3)画好后把分的结果填写好,并且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
2、 完成第2题。
(1)将学生分成小组。
(2)让其中的一人想好7的一种组成,在心里记住,然后让其他的几个小朋友猜,直到猜对为止。
(3)这道题目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愉悦,还可以练习组成。
3、 完成第3题。
(1)这道题可以用师生游戏的形式进行。
(2)教师举起一张数字卡片,让小朋友也举卡片,并且说出数的组成。
如:教师举出数字8,学生如果举的是3和5,学生就可以站起来说8可以分成3和5,也可以说3和5组成8。
教师可以多进行几次。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
4、 完成第4题。
(1)先让学生想一想:向日葵花上面的一个数和下面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
(2)教师进行说明:向日葵叶子上面的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花朵上面的数。
(3)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
(4)集体订正。
(5)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5、 完成第5题。
(1)教师讲明题意。
(2)小组合作,找一找,哪两只小蚂蚁可以住在一起?
(3)发表意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问题的解决。
(4)尽量让学生多想出几种答案。
(5)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6、完成第6题。
(1)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题目的要求。
(2)尽量让学生有序地填写。
(3)集体订正。
7、完成第7题。
尽量课内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完不成可以作为作业。
三、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5以内的加法(教材第40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41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复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黑板演示)
2、其他学生以对口令的形式进行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如师: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
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
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二、展开
1、教学例1。
(1)媒体出示主题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有几个?
(2)和学生一起分析图画。
① 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又过来几个?那么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
② 教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又过来2个,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
③ 教师带领学生将图意复述几遍。
④ 让学生试着自己将图意复述一遍。
⑤ 多找几名学生将图意复述一遍。
(3)教学加法的含义。
① 小朋友,原来有3个人,后来又来了2个人,一共有5个人,象这样把3个和2个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
② 把3个和2个合起来就把3和2加起来,就在3和2的中间加上一个加号(师板书)。
③ “+”这个符号叫做加号,就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在这里就表示把3和2合起来的意思,3和2合起来是5,就在“3+2”的后面写上“=”号,表示是的意思。
④ 像这样的有加号的算式就叫做加法算式。
⑤ 齐读这个加法算式。
⑥ 这个算式就表示把3和2合起来是5的意思。(让学生复述几遍)。
2、教学例2。
(1)媒体出示图画。
(2)明确图意。
(3)说出图意:先走过来1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3个小朋友。(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把1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那么1加2等于几呢?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号,还知道它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几加几就是把几和几合起来的意思。
三、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有3只小鸡,1只母鸡,一共有3只鸡。
(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在书上填写。
(5)将算式读一遍。
2、完成第2题。
(1)先让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
(2)在书上填写得数。
(3)集体订正。
3、完成第3题。
(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有2个蘑菇,又采来1个,一共有3个蘑菇。
(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在书上填写。
(5)将算式读一遍。
4、完成第4题。
(1)首先让小朋友看清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说出不同的算式。
(3)只要符合,都要鼓励。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5以内的减法(教材第42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43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环节
一、引入
1、复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
2、其他学生以对口令的形式进行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如师: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
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
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3、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3+2 1+4 2+2 1+1
2+3 4+1 1+2 1+3
二、展开 1、教学例1。
(1)媒体出示主题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有几个?
(2)和学生一起分析图画。
① 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又走了几个?那么现在还剩几个小朋友呢?
② 教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5个小朋友在浇水,又走了2个,现在还剩下3个小朋友。
③ 教师带领学生将图意复述几遍。
④ 让学生试着自己将图意复述一遍。
⑤ 多找几名学生将图意复述一遍。
(3)教学有0的减法的含义。
① 小朋友,原来有3个人,后来3个都走了,没有小朋友了,象这样从3个中去掉3个,我们就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② 教师板书:3-3
③ 最后剩下几个小朋友?得数是几?
齐读这个加法算式。
这个算式就表示从3中去掉3,就是没有的意思。(让学生复述几遍)。
2、教学例2。
(1)媒体出示图画。
(2)明确图意。
(3)说出图意:左边有5朵花,右边没有花,一共还是5朵花。(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左边有5朵花,右边没有花,一共还是几朵花?那么5加0等于几呢?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算式中有0的加法和减法,如果一个数再减掉这个数,得数就是0;如果一个数加上0,得数还是这个数。
三、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左边有0个桃子,右边有4个桃子,一共有4个桃子。
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在书上填写。
(5)将算式读一遍。
2、完成第2题。
(1)先让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
(2)在书上填写得数。
(3)集体订正。
3、完成第3题。
(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原来有5只小鸟,飞走1只,还剩4只;飞走3只,还剩2只;飞走5只,还剩0只。
(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在书上填写。
(5)将算式读一遍。
4、完成第4题。
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体会。横着比一比,从三道算式能知道什么?再竖着比一比,从四道算式中能知道什么?
5、完成第5题。
(1)首先让小朋友在书上直接写得数。
(2)读出算式和得数
6、完成第6题。
(1)让学生随便填写。
(2)发表意见,只要正确,都要肯定。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有关0的加、减法(教材第44页例题和“想一想”,完成第44-45页“想想做做”第1-6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有关0的加、减法。
2、发展学生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5以内有0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5以内有0的加减法。
教学环节
一、引入
1、复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黑板演示)
2、其他学生以对口令的形式进行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如师: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
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
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3、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二、展开 1、教学例1。
(1)媒体出示主题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有几个?
(2)和学生一起分析图画。
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又走了几个?那么现在还剩几个小朋友呢?
教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后来3个都走了,现在没有小朋友了。教师带领学生将图意复述几遍。多找几名学生将图意复述一遍。
(3)教学有0的减法的含义。
小朋友,原来有3个人,后来3个都走了,没有小朋友了,象这样从3个中去掉3个,我们就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板书:3-3最后剩下几个小朋友?得数是几?齐读这个加法算式。这个算式就表示从3中去掉3,就是没有的意思。(让学生复述几遍)。
2、教学例2。
(1)媒体出示图画。
(2)明确图意。
(3)说出图意:左边有5朵花,右边没有花,一共还是5朵花。(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左边有5朵花,右边没有花,一共还是几朵花?那么5加0等于几呢?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算式中有0的加法和减法,如果一个数再减掉这个数,得数就是0;如果一个数加上0,得数还是这个数。
三、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左边有0个桃子,右边有4个桃子,一共有4个桃子。
(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在书上填写。
(5)将算式读一遍。
2、完成第2题。
(1)先让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
(2)在书上填写得数。
(3)集体订正。
3、完成第3题。
(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原来有5只小鸟,飞走1只,还剩4只;飞走3只,还剩2只;飞走5只,还剩0只。
(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在书上填写。
(5)将算式读一遍。
4、完成第4题。
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体会。横着比一比,从三道算式能知道什么?再竖着比一比,从四道算式中能知道什么?
5、完成第5题。
(1)首先让小朋友在书上直接写得数。
(2)读出算式和得数
6、完成第6题。
学生在书描写,老师进行个别指导。时间来不及,可作为作业。
四、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练习五(教材第46-47页第1-5题)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口算卡片练习: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二、进行练习
1、第1题。
(1)课件依次出示第1题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每题要说清楚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2)让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3)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2、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图,引导学生弄懂题目的意思。提问:怎样可以知道小鸡的家在哪里呢?让学生理解:先要算出小鸡口衔的算式的得数,再把这些算式与相应的房子连起来。
(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3)集体反馈,课件进行演示。
3、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写出结果。
(2)比较,说说每组中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重点体会:一个数加0和一个数减0都得原来的数。
第二组重点体会:看清运算符号并认真计算的重要性。
第三组重点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得数不变。
4、第4题。
(1)课件出示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2)教师示范提问:有三个小朋友在跳绳,又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绳?
(3)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后进行交流。
(4)根据图上画的,你还能提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5)学习第二幅主题图。可以直接让学生提问。
5、第5题。
让学生先在书上描一描,并写出结果。再在写字本上独立写一写。时间不够,可安排作业。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单元:加和减(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48-49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公能绿化我们的家园,还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朋友来植树的情况吧。
2、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探究理解
1、教学例题。
(1)观察情境图:
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排队先来的有几人?推工具车来的有几人?
帮助学生整理:图中的小朋友们来植树,5人是排队先来的,1人是推工具车来的。
白菜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
(2)引导列式:
问: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交流列式,根据学生的列式板书:5+1=
问:6+1等于几呢?教师完整板书:5+1=6,学生齐读算式。
问: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5个先来的小朋友)
1又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1个小朋友)
为什么用加法算?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就是把5个先的小朋友和1个推工具车的小朋友加起来。”
问:再想一想,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列式?或如果反过来,用这1个小朋友加上这5个小朋友,可以吗?(板书:1+5=6)
(3)观察比较:
问:仔细观察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们的得数都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辣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左边有3个青辣椒,右边有4个红辣椒。
(2)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你能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
(3)学生列式计算,指名反馈交流:
教师板书:3+4=7 4+3=7
(4)提问:
算式3+4=7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列这个算式时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算式4+3=7表示什么意思?你又是怎样观察的?
3+4和4+3得数都是7,为什么?
(5)齐读两个算式。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指导学生摆圆片,一名在黑板上摆,其余自己在课桌上摆。
第一题:先摆4个黄色的圆片,再摆2个红色的圆片。
(2)看着圆片,列算式。
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学生在书上填写。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4)反馈交流。(板书:4+2=6 2+4=6)
(5)4+2和2+4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出的得数6都表示什么?
(6)同样的方法摆第2题。(板书:2+5=7 5+2=7)
2、完成第2题。
这几题,你能不摆圆片算出来吗?可以在脑子里想一想怎么摆。
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是怎样算的?
即时板书:6+1=7 1+6=7 3+3=7
3、小结:结合板书,让学生观察后说说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4、完成第3题。
(1)看图,说说图意。
(2)给小青蛙找家,找到了就连起来。
(3)反馈:说说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有哪些?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有哪些?
5、完成第4题。
(1)学生按组计算后,交流结果。
(2)每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如果记住了4+1=5,怎样想出4+2=?、4+3=?
6、完成第5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游戏:三人一组,分别扮演大象、松鼠和老鼠,看哪组说的算式多。
老师先扮大象,再选两位学生进行示范。报一个数字6,学生说出得数是6的算式。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
7、完成第6题。
(1)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蜜蜂,思考可以把这些蜜蜂分成两部分,有哪些分法?
(2)你能写出多少个算式?怎样写不容易漏掉?
8、完成第7题。
学生独立书写,老师巡视指导书写格式。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0-51页“想想做做”第1-7题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植树情境,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掌握6、7减
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初步体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
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进一步加强加减法算式书写的练习,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有关6、7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引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请学生口算。
2、开火车。
二、展开
1、教学例题。
(1)出示主题画,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画了什么?有几个?
(2)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原来有7棵树,已经栽好了3棵,还有4棵没有栽。
(3)教师先带领全班小朋友说,再找小朋友说,最后让小朋友互相说。
(4)教师边说边板书:6 1
问:原来有7棵树,已经栽好了3棵,还有几棵没有栽,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5)7-3等于几呢?
(6)我们刚才是用这 所有的树木减掉已经栽好的, 如果老师反过来,用所有的树木,减掉没有栽过的,可以吗?
(7)仔细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教师小结:一个数减掉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减掉另一个数就等于这个数。
2、教学“试一试”。
(1)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2个。
(3)教师媒体演示:虚线,表示去掉的意思。
(4)教学大括号的意义:同学们,这条虚线就表示去掉的意思,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
(5)将这到图画应用题完整地说一遍: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几个?
(6)让学生将这到图画应用题试着说一说。
(7)列式计算,教师板书:7-5=2
这是去掉左边,如果是去掉右边呢?
(8)教师小结:同学们,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做图画应用题。图画应用题中有也有虚线: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的意思。
三、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课件出示依次第1题图,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说出填写的算式,并说说每组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提示: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说说每个算式你是怎样算的,(从7-6=1想7-1=6)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第3题图,提问:树上有几个家,白菜老师问小鸟应该飞回哪个家,我们可以怎样看?(指名回答)
(2)学生把小鸟与飞回的家用线连起来。
(3)反馈交流。
4、完成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把答案写在书上。
(2)比较每组中三个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说说得数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完成第5题。
(1)课件演示游戏玩法。
(2)组织学生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进行游戏。
6、完成第6题。
(1)说一说7只蜻蜓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2)你能写出几道减法算式?
(3)交流反馈。说出所有7减法几的算式。
(4)补充6-□=□。
四、总结全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练习六(教材第52-53页第1-8题)
课时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口算卡片练习:开火车,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1、2题。
(1)教师将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加起来等于6,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
(3)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
(4)再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减等于7,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
(5)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
(6)教师拿出两张卡片,用大数减掉小数,让学生说出得数。
2、完成第3题。
(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时间2-3分钟。
(2)反馈了解完成了几题,有没有全部做对,错了几道题。
(3)和学生一起分析错例。
3、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学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连一连。
(3)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演示和评价。
4、完成第5、6题。
(1)课件依次出示两题的主题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让学生看着图画列出两到算式,写在书。
(3)汇报交流,说说每题列出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4)集体订正。
5、完成第7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说说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师: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3)要求一共有多少也就是求总数,用什么方法计算?
(4)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再进行汇报交流。
(5)师:看了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完成第8题。
(1)找规律: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说说每根线上排列的物体的形状,看一看,每一串形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读一读这些形体,发现规律。
(3)猜一猜:1号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形状?
(4)让学生独立发现2号、3号盒子里物体的形状,并进行交流。
(5)反馈,交流正确答案。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得数是8的加法与8减几(教材第54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4-55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8的加法与8减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
2、让学生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写出四个有联系的算式。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口算,开火车。(口算卡片出示)
二、探究理解
1、教学例题。
(1)出示主题画,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画了什么?有几个?
(2)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有5个小朋友在游泳,有3个在岸边,一共有8个小朋友。
(3)先带领全班小朋友说,再找小朋友说,最后让小朋友互相说。
(4)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泳,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看到这个算式,你马上想起来哪个算式了呢?
齐读算式。
(6)我们刚才是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如果老师反过来,知道了总共有8个小朋友,在水中游泳的有5个,求在岸边的有几个,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把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板书:8-3=5
如果知道了总共有8个小朋友,在岸边的有3个,求在水中游泳的有几个,你会求吗?
把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板书:8-5=3
(7)仔细观察四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教学“试一试”。
(1)媒体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画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看着图画列一道加法算式吗?
(2)看到这个加法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一个加法算式吗?
(3)如果知道了总数,你能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4)看到这个减法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一个减法算式吗?
(5)齐读四道算式。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仔细观察图画,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2)如果让我们列两道加法算式,你会吗?
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在把算式写在书上。
(3)如果让我们列两道减法算式,你会吗?
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在把算式写在书上。
(4)齐读四道算式。
2、完成第2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数字。
(2)让学生想一想,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8?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
(3)说给全班的小朋友听。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确目,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
(2)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4、完成第5题。
(1)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遍?
(2)求走了几只是求总数还是求一部分?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在书上填写。
四、总结全课
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得数是9的加法与9减几(教材第55页例题,56页“试一试”,完成第56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根据一幅图画列出4道算式,加深对加、减法含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借助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9的加法和9减几。
教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片、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
2、导入:有一个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体育运动,他们组成了短跑队、长跑队、跳远队、跳高队、投掷队等等。看,跳高队的小朋友正在练习跳高呢。(出示例题主题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从图画上看,跳高的小朋友可以分成几部分?哪几部分?(指名回答)
(2)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4道算式吗?先自己想一想,在书上写一写,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3)反馈:谁能把自己想到的4道算式说出来?
指名回答,板书:8+1=9 9-1=8
1+8=9 9-8=1
(4)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8+1=9表示什么意思?1+8=9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表示把没跳的人数和跳过的人数合起来,一共有9人,虽然8和1换了个位置,但结果都是9个人。
(5)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9-1=8表示什么意思?9-8=1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是从总人数里去掉跳过的人数,就得到没跳的人数,去掉没跳的人数,就得到跳过的人数。
要把两部分人数合起来,就用――加法,要从总人数里去掉一部分,就用――减法。
2、教学“试一试”。
(1)摆圆片:拿出9个圆片,分成两堆,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但不能再分成刚才的1个和8个了,再写出4道算式。
(2)学生自主分花片,写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和算式。即时进行板书。
(4)观察黑板上的算式,说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法算式得数都是9,减法算式都是9减几)
(5)提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谈话:大家今天学得很认真,小蜜蜂飞来了,它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第1题图,说说摆数字卡片的要求。
(2)活动:选出两张数字卡片,使上面的数字相加等于9。
(3)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完成第2题。
(1)谈话:小金鱼看到小朋友们成功解决了小蜜蜂的问题,也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它想让大家做减法题。
(2)活动:选择一张数字卡片,说出9-□=□。
(3)抽一个算式如9-6=3,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第3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
(2)指名汇报交流,统计做对的人数。
(3)集体订正。
4、完成第4题。
(1)出示第4题算式,提问:想一想,你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几道减法算式?
(2)同桌两人一人说加法算式,一人说减法算式。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怎样能有顺序地说了有的算式,不漏掉?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练习七(教材第57-58页第1-7题)
课时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得数是8、9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口算。(口算卡片)
2、一图四式。
(1)让学生将算式说给旁边的同学听。
(2) 指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幻灯片上写出算式。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第1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2)问:小朋友,黑板上的卡片,哪两个相加可以填写这个算式呢?
□+□=8
(3)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让学生自己出卡片,说算式。
(4)继续练习:□+□=9 8-□=□ 9-□=□
2、完成第2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4)集体订正。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白菜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小蜜蜂可以拉出哪些算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注意不要遗漏。
4、完成练习四的第4题。
(1)课件出示全部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的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一行得数都是8)
(2)不计算,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打“√”。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通过比较作了选择的。(每组的两题都与第1题进行比较,进行估计)
5、完成第5、6题。
(1) 课件出示第5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有几个?要求什么?
(2) 提问:如果让你用图中的数量列算式你会吗?
(3) 让学生将自己想的结果填写到书上。
(4) 反馈交流,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5)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6题。
6、完成第7题。
(1)课件出示第7题,观察,说说要拼成的积木有几块?
(2)下面的哪堆积木可以拼成上面的长方体?小朋友自己在书上数一数。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得数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教材第59页例题及“试一试”,完成第59-60页“想想做做”第1-6题)
课时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学会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加深认识加法与减法的联系,并学会用学习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绞架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10的加法和10减几。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圆片、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口算:口算卡片练习。
2、谈话导入:小朋友喜欢踢球吗?有一组小朋友正在进行足球比赛(出示例题主题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师:同学们,图上都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在球场上踢球?球场外有几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讨论:根据图画你能够列出什么算式?
(3)发表意见。
(4)通过百圆片,算一算,你说的算式得数是几?
(5)教师板书:6+4= 10-4=
4+6= 10-6=
(6)算一算:6加4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6加4等于几呢?
同样,4加6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7)10减4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同样,10减6等于几呢?
(8)齐读四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抛花片,正面的有几个?反面的有几个?可以列出几个算式?
2)让学生小组合作,抛花片。并且小组内把所得到的算式进行记录。
3)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4)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供的一个算式写出其他的3个算式。
5)问:如果没有花片,请小朋友看一看,还可以写出哪些算式?教师将没写的算式补充完整。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卡片,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2)并且根据这个算式列出相应的3个算式。
2、完成第2题。
(1)教师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手中拿一张“10-”的卡片。
(2)问:同学们,老师手中的卡片是几减,你能用老师手中的卡片减去黑板上的数吗,如:10-3等于7,谁还会说?
(3)请学生到黑板上示范演示,表扬积极主动的小朋友。
3、完成第3题。
(1)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得数。
(2)开火车汇报答案,统计全做对的学生人数。
4、完成第4题。
(1)谈话:你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加法算式吗?你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减法算式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5、完成第5题。
(1)提问: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小猴说了一句什么话?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
(2)学生在书填写算式,反馈后共同订正。
6、完成第6题。
(1)谈话:谁先读题目中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些什么?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你会列算式吗?在书上填写算式。
(3)反馈交流,共同订正。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教材第61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61-6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课时
第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学习“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习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指名回答)
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
(课件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
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再指名说说括线和“?”表示的意思)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
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指名回答)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5=8)
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分别指名回答)
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先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说算式,集体订正。
(3)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提问:右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3、完成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指名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3)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4、完成第4题。
(1)你能看出小鸡和小鸭哪个多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学生在书上填空。
(3)指名说出所填写的数,共同订正。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求未知加数(教材第62页例题,完成第63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十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
法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积累把一个数凑成10的经验,为将来学习进位加作准备。
3、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求出未知加数。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口算卡片练习。
2、今天数学课,智慧爷爷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带来了一个盒子。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媒体出示装了苹果的盒子图。
问:图中盒子里如果装满苹果,可以装几个?已经装了几个?还差几个?
(2)教师进行说明:同学们,盒子里可以装10个苹果,我们已经装了8个,还有几个没有装的。(教师边说边板书:8+( )=10)
(3)如果不是我们已经算出来了,我们就不知道还有几个没有装,所以我们把没有装的,也就是不知道的这个数用括号括起来,表示不知道的意思。
(4)这个算式就读做:8加几等于10。
(5)通过图我们知道了还有2个没有装,也就是8加2等于10。(教师在黑板上填写。)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8加几等于10呢?小组讨论。
(6)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发表意见。
(7)学生说的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分成回答。
(8)思考:6+( )=10,小朋友可以怎么想?发表意见,只要说的有道理的都要进行表扬。
2、延伸。
(1)教师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在黑板上写上
(2)找学生到黑板上将数字卡片铁到相应的位置,其他学生在书上填写。
(3)集体订正。
三、组织练习
1、完成第1题。
(1)看书上题目,明确要求:先画满10个图形,再填空。
(2)学生独立在书上画图形填空。
(3)指名说出每一行画了几个图形,( )里填了什么数。
2、完成第2题。
(1)谈话:信鸽在天上飞呀飞,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要让小朋友帮个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
(2)学生用铅笔引路,在书上进行连线。
(3)汇报交流,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3、完成第4题。
(1)谈话: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事告诉了小白兔。瞧,小白兔正在拨萝卜呢。(课件出示图和题目)
(2)学生独立在书上方框里填数。
(3)汇报交流。
(4)提问:观察这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全课
1、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作业:完成第3题。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练习八(教材第64-65页第1-4题)
课时
第十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并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
教学难点
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整理
1、口算。(口算卡片)
2、一图四式。
(1) 课件出示第1题图,指名说说图中葫芦的个数。
(2)在书上写出四个算式,并在小组中交流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3)反馈,说说写出的算式,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算式。
(4)小结: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列出四个算式,其中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2)师:小蜜蜂各应该采哪一朵花上的花粉呢?请小朋友在书上用线连一线,帮助小蜜蜂正确采到花粉。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连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连线。
2、完成第3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
(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
(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
4、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
(2)学生比较第一组数,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上下两题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比较算式与数的大小时,先要算出算式的得数,再比较)
(3)在书上完成其它的题目。
(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的习题。
课时
第十五课时
教学目标:
能结合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根据图画所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重点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第5题
先让学生分组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弄清知道什么,要求什么。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2、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让学生结合场景图解释每道减法算式的含义。
3、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四、布置作业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教材第66页例题,完成第66-67页“想想做做”第1-6题)
课时
第十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情意,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计算顺序,学会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教学具准备
2个红玩具、3个绿玩具和一个黄玩具。
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
1、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2、说说括号里应该填写几?
二、教学新课
1、导入:小朋友算得真是快啊,看来以前的科知识学得非常好,有没有信心学好今天的新知识?一定会有的,看,老师已经准备奖品了,看老师给大家带什么来了?
2、出示玩具:左3个右2个
老师带来了什么?
引导学生口述:老师带来了2个红玩具,3个绿玩具,一共有5个玩具。
用哪个算式表示?2+3
再出示一个黄色的。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玩具了?算式怎么列?
完成板书:2+3+1
3、谁会读这个算式?
这个算式好象和我们以前学的有点不一样,谁来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说明:
对了,象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课题)
这个连加算中的2表示什么?3呢?1呢?
2+3+1表示把几个数合起来?哪三个数?
引导学生口述:2+3+1表示把2、3、1三个数合起来的意思。(指名说、小组互说)
4、那么这个算式怎么算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谁能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的计算方法说一遍?(指名说一说)
5、摆小棒说算式:
(1)左4、中3、右1
(2)左2、中5、右3
6、看算式直接说得数。
2+2+2 1+4+3 5+1+3 4+4+2 3+1+5 6+3+1
7、小朋友学得真是不错,不过,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难题,你们愿不愿意帮我解决?
出示:8-3-1
谁知道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你能摆学具的办法来说明它表示的意思吗?(学生操作,指名板演)
说明:原来8-3-1表示从8里面先去掉3再去掉1,还剩几?
那么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先算什么呢?
学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
指名说计算过程、小组互说。
像这样的题叫什么题呢?板书完成课题
8、直接说得数:6-3-1 8-2-4 9-1-7 10-3-3 7-2-3
9、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
不管是连加还是连减我们一般都要先算前面两个数,不过,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还要非常的细心。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3题。
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意思,再在书上写出相应的算式,然后指名汇报交流。
2、选得数。
3、完成第4题,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汇报交流时说说计算的想法。
4、小朋友也能来出几道连加连减题来考考大家吗?
指名出题请其他小朋友算,完成第5题。
5、思考题:□+□+□=6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全体学生一起总结。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68页例题,完成第68-69页“想想做做”第1-6题)
课时
第十七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正确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举其中一个作为例子,如:9-3-5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看图列式。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主题画。
问:谁看出来了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原来车上有几个人?下去几个?又上来几个?现在车上有几个人?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2)找小朋友说说图意,教师可以适当补充。
(3)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说:原来车上有7个人,下去2个,又上来3个,现在车上一共有8个人。
(4)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原来有7个人,下去2人,下去应该用什么方法呢?就是用7个人减掉2个人,后来又上来3人,又上来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5)先下去我们用减法,后来又上来要用加法,在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6)小组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等于多少?
(7)发表意见:先算7减2等于5,再算5加3等于8。最后等于8。
(8)让学生齐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如果没有图画,6+3-2你会算吗?
(1)可以首先小组讨论。
(2)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说的好。
(3)教师和学生共同说。先算6加3等于9,再算9减2等于7。最后得数是7。
三、组织练习
1、让学生摆小棒:一共摆10根小棒,先去掉4根,再加上2根,问:现在有几根小棒?
(1)让学生说说,一共摆10根小棒,先去掉4根,再去掉2根,还剩下4根。
(2)列算式。小组讨论,教师板书:10-4+2=8
(3)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第1题。
(1)说说图画的意思:原来有6棵小树,又拿过来2棵,后来又栽掉3棵,还剩几棵小树?
(2)要想知道还剩几棵小树,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让学生口述算式后在书上填写。
3、完成第2题。
(1)教师媒体演示图画。
(2)让学生说说: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3)和小朋友商量商量,如果让你用看到的列算式,你可以怎么列?商量好了填写到书上。
(4)集体订正。
4、完成第4题。
(1)找朋友的形式是第一次出现,可以首先媒体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
(2)找学生幻灯片示范,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5、完成第5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看了森林中的小动物,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
(2)学生先写出算式,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练习九(教材第70页第1-5题)
课时
第十八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口算。
选其中的一道如4-3+5说说计算顺序。
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 )=10
( )+2=7
5+( )=8
7+( )=9
二、进行练习
1、幻灯出示葫芦图。
(1)让学生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2)列出两道加法算是和两道减法算式,请学生到黑板上把算式列出来,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1题。
(1)课件出示第1题图,问:怎样来比一比谁跳得快?
(2)同桌两人每人算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快。
(3)交换进行练习。
(4)汇报交流,说说每道题的结果。
3、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2)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想法。
4、完成第3题。
(1)师: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学生汇报交流)
(2)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中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确定在○里填什么符号。
(3)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5、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题目,介绍什么是行和列。
(2)指名说出第一题第一行的连加算式,板书:1+2+3=5
(3)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
(4)组织汇报交流。
6、完成第5题。
(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5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复习(一)(教材第71-72页第1-6题)
课时
第十九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熟练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
教学难点
熟练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口算。
选其中的一道如4-3+5说说计算顺序。
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 )=10
( )+2=7
5+( )=8
7+( )=9
3、一图四式。
◆◆◆◆ ◆◆◆◆◆◆
(1)请学生说出四道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2)请学生幻灯片示范,其他学生当裁判。
(3)进行订正。
二、进行练习
1、教师出示加法表,让学生进行观察。
(1)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教师指其中的一横排。
如: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这一排。
① 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吗?
② 自由读,小组交流。
③ 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第2个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而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第1个数都是1。”,“我发现它们的得数是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的。”,“得数都比第2个数大1。”
④ 表扬积极思考勇于发现的小朋友。
⑤ 教师再指其中的一竖排,让学生再次探索规律。
⑥ 小结:在探索中我们发现:1加几的加法得数都比第二个数大1,2加几的加法得数都比第2个数大2,3加几的加法得数都比第2个数大3,运用这个规律,
朋友在算题目的时候就会更快了。
(2)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教师指其中的一竖排。
如:9+1 8+2 7+3 6+4 5+5
4+6 3+7 2+8 1+9 这一排。
① 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吗?
② 自由读,小组交流。
③ 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第1个数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而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第2个数都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我发现它们的得数是10。”。
④ 表扬积极思考勇于发现的小朋友。
⑤ 教师再指其中的一横排,让学生再次探索规律。
小结:在探索中我们发现:在竖排中,第1个数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第2个数都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得数都是一样的。运用这个规律,小朋友在算题目的时候就会更快了。
2、练习其他题目。
(1)完成第1题。
① 首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
② 要想知道一共有几条金鱼,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③ 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填写。
④ 集体订正。
3、完成第4、5、6题。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复习(二)(教材第73页第7-11题)
课时
第二十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熟练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口算。(口算卡片)
选其中的一道说说计算顺序。
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5+( )=10 ( )+2=7
7+( )=10 4+( )=9
9+( )=9 2+( )=5
3、一图四式。
◆◆◆ ◆◆◆◆◆
(1)请学生说出四道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2)请学生幻灯片示范,其他学生当裁判。
(3)进行订正。
二、进行练习
1、教师出示减法表,让学生进行观察。
(1)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教师指其中的一横排。
如:2-1 3-1 4-1 5-1 6-1 7-1 8-1 9-1 这一排。
① 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吗?
② 自由读,小组交流。
③ 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第1个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而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第2个数都是1。”,“我发现它们的得数是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的。”,“得数都比第1个数小1。”
④ 表扬积极思考勇于发现的小朋友。
教师再指其中的一竖排,让学生再次探索规律。
小结:在探索中我们发现:几减1的减法得数都比第一个数小1,几减2的减法得数都比第一个数小2,几减3的减法得数都比第一个数小3,运用这个规律,小朋友在算题目的时候就会更快了。
(2)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教师指其中的一竖排。
如: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10-1这一排。
① 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吗?
② 自由读,小组交流。
③ 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第2个数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而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第1个数都是10。”、“我发现它们的得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④ 表扬积极思考勇于发现的小朋友。
⑤ 教师再指其中的一横排,让学生再次探索规律。
小结:在探索中我们发现:在竖排中,第1个数是相同的,第2个数都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得数都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运用这个规律,小朋友在算题目的时候就会更快了。
2、练习其他题目。
(1)完成第6题。
① 首先让学生说说图意:这道题目是让我们做什么?举其中的一个例子。
② 找学生幻灯片示范,其他学生在书上填写。
③ 集体订正。
3、完成第7、9题。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教材第74-75页)
课时
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创设的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巩固数一数、认位置、比一比的知识及加减法的含义。
2、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问题提出的过程,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
师:仔细听,你能听到什么?(播放“摸苹果”的歌曲)
生:秋风姑姑摸苹果。
生:秋风姑姑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
2、揭示课题
师:秋姑姑的本领可真大,不仅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还摸熟了大象伯伯的果园,想去看看吗?我们一起去参观大象伯伯“丰收的果园”。板书课题“丰收的果园”。
二、参观果园,巩固知识
1、出示第一层情境图。电脑出示5棵苹果树,4棵梨树。
师:走进果园你看到了什么?
生:苹果树,梨树。
师: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字娃娃来说说吗?
生:我看见5棵苹果树,4棵梨树。
师:能一个一个数给同桌听吗?
生:同桌互相数数。
2、出示第二层情境图。
师: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大象伯伯的果园丰收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帮忙摘果子,听谁来了?(动画配乐演示小鸟,小猴,小兔跑来了)可爱的小鸟,顽皮的小猴,勤劳的小兔它们在哪儿呢?说给你
同桌听。
学生讨论。
师:谁有勇气说给大家听。
生:小鸟在树上,小兔在树下。
师:顽皮的小猴在哪里?
生:小猴坐在树叉上。
师:谁能说说三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生:小猴的上面是小鸟,小猴的下面是小兔。
生:小鸟在最上面,小猴在中间,小兔在最下面。
生:小兔的上面是小猴,小猴的上面是小鸟。
3、出示第三层情境图。
师:勤劳的小动物不仅帮大象伯伯摘果子,还组织了小小运输队,帮大象伯伯把果子运到家里去呢!看它们来了。(动画演示小小运输队推着小车走过来)小组讨论你看到了什么?能用我们学过的前后说说它们的位置吗?
学生说出小动物的前后位置。
三、合作交流,提出问题
1、师:丰收的果园里不仅有香甜的果实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你发现吗?(学生六人小组充分讨论。)
2、师:谁想当小博士上来提问题?(出示博士帽)学生轮流戴着博士帽提问,其他学生解答。
3、师:小朋友动动小脑袋就解决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想不想动动你的小手呢?伸出左手,伸出右手,听音乐摸耳朵。
学生跟着音乐做课间操。
4、师:大象伯伯的家在大路的左边,小小运输队应该把水果往哪边运呢?往梨树那边运。应该往苹果树那边运。
5、师:有的说“往梨树那边运”,有的说“往苹果树那边运”,到底哪种意见对呢?谁有好办法证实自己的观点?小组商量商量。我们小组的办法是和小小运输队的小动物站一个方向(师示意上讲台),瞧!我的左手在这边,所以梨树这边是左边!
四、联系实际,全课总结
1、师:在美丽的秋天,大象伯伯有了很大的收获,小朋友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呢?
2、师:我们的大教室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学生交流汇报)
3、师:只要你爱动脑,会观察,你就会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还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家里的数学知识说给你爸爸妈妈听好吗?
第九单元:统计
教学内容
统计(教材第76~77页)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学习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初步学会
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
用,体会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教学难点
有效组织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具准备
教师:媒体课件、挂图、三种小动物头像、水果图的练习纸。
学生:每组一张统计花的朵数的纸和两组信封。(一个信封里装花的纸片,另一个信封里装水果的纸片)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到森林里去看一些动物。(课件出示森林里的大象图)大家看,这是谁呀?
大象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是它的生日。(课件出示给大象过生日的动物)你看,它的好朋友都来了。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观察场景图。
师:大家看看,大象的好朋友有哪些呀?
指名说出大象的好朋友有猴子、小猪和小狗。
引导说说小动物在哪里。(小猴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地上,还有一只小狗在妈妈的口袋里。)
2、分一分。
师:大象看到来了这么多客人,心里非常高兴,想给它们准备一些吃的,可是,它一下子搞不清楚每家来了哪些,来了几个。咱们想想办法好不好?
我们想办法把它们分分好不好?(板书:分一分)
提问:我们刚才看了,一共有几家呀?
引导学生说出有3家,分别是小猴家、小猪家和小狗家。
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大象一看就来了几个?
指名说说自己的方法。
3、排一排。
出示挂图,从挂图上取下小动物的头像,师:现在我想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把这些小动物的头像分一分,然后排排队。(板书:排一排)
指名在黑板上操作,先分一分,再排一排。
排好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一排分别排了什么小动物。
师:你们认为这两个小朋友排得怎么样?谁来给他们提提建议?
引导学生把小动物排整齐。
4、观察统计图。
师:刚才,请两位小朋友把大象家来的客人先分了一分,分成了小狗家、小猪家和小猴家,然后再排了一排。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每家人家到底来了多少只呀?
指名回答:小狗家来了4只,小猴家来了5只,小猪家来了3只。
根据学生的回答划线,完成统计图。(板书4只,3只,5只)
如果学生不象书上竖着排的,也可以,就竖着划线。
师小结:刚才我们先分了一分,再排了一排,最后又数了一数(板书:数一数)很快就知道大象家来的客人分别有几只。
现在请小朋友再看一看刚才我们排的结果,你还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哪种小动物多哪种小动物少,小猴比小狗多几只,小猪比小猴少几只等。
5、填写课本。
课本第76页,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6、小结: 小朋友,大象家来的客人原来是杂乱的排的。后来,我们把它先分一分,然后再排一排,最后再数了一数。象这样的活动,就叫做统计。(板书:统计)
7、过渡:通过统计,我们就可以知道大象家来的客人的一些情况。用这些统计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来统计统计客人们给大象送的花。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1)师:你能不能把客人们送给大象的花先分一分,看看有几种颜色的花,再排一排,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排排整齐,再数一数每种颜色的花有几朵。
(2)学生活动。组长从1号信封里拿出老师准备的花。小组分工把这些花先按颜色分一分,再排一排,贴在纸上,最后再数一数,在( )里写上每种花的朵数。
学生剪贴,老师巡视指导。
(3)展示每组统计的情况。说说统计的结果。
(4) 组织全班交流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花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1) 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大象想准备一些水果感谢大家。(实物投影出示大象想准备的水果)
(2)统计学生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每人只能选一种,喜欢吃苹果、梨、西瓜、桃子和草莓的分别排成一排。
(3)全班一起统计,把统计的数字写在纸上。
(4)组织学生交流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3.想一想,说一说。
(1)同学们,今天学了统计的本领,你觉得你课后可以去统计些什么?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2)回家后用今天学的本领进行一下统计。
第十单元:认数(二)
教学内容
数数、读数(教材第78~79页)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
“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11-20各数读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小棒20根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手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齐答)这一小组的人数又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指名回答)除了5和6,你还认识哪些数?(指名说一说)
2、提示课题: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数,今天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认数)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一)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的数中最大的数是几?请同学们从准备的小棒中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2、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3、反馈:指名让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4、(拿起学生实物投影捆的1捆小棒)提问:这1捆小棒是多少根?(10根)对了,一根一根数,有10根,我们可以称作“10个一”(板书:10个一)也就是“1个十”(在刚才的基础上继续板书:是1个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一般满了10根小棒就捆成1捆,表示1个十。
5、把“10个一是1个十”齐读两遍。师:这里“一”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把“一”和“十”描成红色)
6、“1个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比如我们去买铅笔,一般是几枝铅笔捆成1捆?(指名回答)这1捆就是1个十,如果买10枝铅笔就不用一枝一枝地数了,拿出1捆就行。
像这样的例子你见到过吗?(指名交流)
(二)认识12。
1、谈话:在课桌上摆12根小棒,怎样摆容易清楚地看出是12根?请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种摆法。估计一般都会摆成1捆2根,展示一个学生这样的摆法。
2、提问: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2根。1捆是10根,再加2根是12根。这种摆法看得清楚吗?
如果有其他摆法,先检查一下是不是12根,再让大家评议这样摆是不是容易看清楚。
3、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摆1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
(三)继续认识11-20各数。
1、课件出示前3幅小棒图。
提问:这里有三组小组小棒,每组各有多少根小棒呢?谁来数一数?
指名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11、13、18
交流数的方法:你是怎样数的?(1捆是10根,再加1根是11根)
2、老师说小棒根数,学生摆,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指名实物投影操作)
师:14根、16根、19根
分别交流是怎么摆的。(先摆1捆是10根,再摆4根)
3、提问: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又满一个十了,可以自怎样?
学生把散放的10根小棒再捆成1捆后,提问:这里是把几根捆成1捆的?又捆成1捆有什么好处?2捆是2个什么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个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下面我们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第2题尺子图。
谈话:看着尺子上的数从0数到20,数给同桌听。
提问:小朋友,你发现尺子上的数越往右越怎么样?
2、完成想想做做3。
谈话:刚才我们是从0数到20的,现在谁来从7数到17?(指名数)再指名数:从11数到20。同桌两人互相数。
3、完成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草莓图。
谈话:图上的草莓你看看比10多还是少?请认为比10多的举手,认为比10少的举手。
那你估计一下是多少个?(指名估计)在书上指着数一数,看看自己估得怎么样。课件出示伞图。
谈话:图上的伞估计一下,认为超过20的举手。到底是几把呢?请你指着数一数。对学生的估计评价:估计时先要确定一个范围,然后想一想大概是多少。
4、完成想想做做5。
课件出示第5题图。
提问:图上画了什么?图上标出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你会读这些数吗?读给同桌听听。
提问:你在哪里见到过11-20这样的数?
5、完成想想做做6
谈话:请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用手捏一捏,再看看有多厚;重新数,数出20张纸,用手捏一捏,再看看有多厚。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这说明20与10相比怎么样?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
第十单元:认数(二)
教学内容
数的组成、写数(教材第80例题,第80~81页“想想做做”第1-7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十,一个十是10个一和20
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
2.会一个一个地数数,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写出20以内的数,说出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一”和“十”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数位的20以内的数字卡片;师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练习数数。
(1)从4数到19,先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2)同桌互相当小老师,先从2到20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3)两个两个地数,从0数到20。
2、读一读。
(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 14 2 11 20 0 19
(3)以最快的速度数一数,并且说出来。 ○○○○○ ○○○○
○○○○○
□□□□□□□□□ □□□□□□□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11—20各数的组成。
(1)教师出示小棒,让学生读出来。
①1捆零1根。
师问:这里有几捆小棒?几根小棒? 连起来,有几捆零几根小棒? 11里面有几个1捆?几个1根? 我们说,1捆就是1个十,1根就是1个一,那么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11里面有1个十,1个一。) 让学生说说11的组成。
②教师在11的后面再填上1根小棒。 问:现在是多少?有几捆零几根?几个十?几个一?怎么读? 12的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和同桌说一遍。
③教师接着在后面再加上1根小棒。 问:这是多少?几捆零几根? 13的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④再加上1根小棒。谁来直接读出这个数?谁能直接说出来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5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7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⑤数到20了,这里又凑满了10根小棒,又可以捆成一捆了,看一看,有几捆小棒?这说明20里面有几个十?(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0。
2、教学数位表。
(1)出示数位表。
师:同学们,这是数位表,数位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2)问: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3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3,读做十三。
问: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4,读做十四。
想:15应该怎么写?为什么?
16可以怎么写?
讨论:20怎么写?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第1题。
(1)看着算珠图,先读出数。
(2)说说这个数的组成。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填写。
2、完成第2题。
(1)找学生幻灯片示范,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
(2)集体订正。将这些数字读出来。
3、完成第3题。
(1)先说说这些数的组成。
(2)再找学生到前面拨算珠。
(3)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来。
(4)找学生在幻灯片上演示。
(5)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
第十单元:认数(二)
教学内容
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教材第82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教学具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2、一图四式。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1)教师媒体出示图画。
问:同学们,图上有什么?有几个?如果让你列出四道算式,你会吗?先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
(2)请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10+5= 15-5=
5+10= 15-10=
(3)请学生摆小棒,边摆边算,挑选自己喜欢的算式,算一算,等于几。
(4)发表意见。
问:有哪个小朋友摆的是10+5的?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找学生板演。)
(提示学生:10就是1捆小棒。)
问:如果没有小棒,你该怎么想1加5等于15呢?可以先小组讨论。
发表意见:①因为1个十5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
②我觉得10加5就是15,10个再添上5个就是15个。
教师说明:因为1个十5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
(5)思考:10加3等于多少?为什么?那么10加9呢?
(6)我们已经知道了10加5等于15,你能很快说出来5加10等于多少吗?为什么?(因为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同样道理,那么3加10等于多少呢? 9加10呢?
教师小结:看来,十加几就等于使几,几加十也等于十几。
(7)那么15-5等于多少呢?谁来用小棒摆一摆?
看来1捆零5根减去5根,就剩1捆,就是10。
讨论:如果没有小棒,该怎么想15减5等于10?
如果是17-7呢? 18-8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几就等于10。
(8)小组讨论15-10等于多少,为什么? 17-10呢? 18-10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10就等于几。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教师出口算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教师出示图画。
(2)让学生口头列出四道算式。
(3)在书上填写。
(4)集体订正。
3、完成第2题。
(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提示:为什么10+2和2+10都等于12呢?12-2为什么等于10呢?12-10为什么等于2呢?
(2)让学生把得数填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
认数(二)
教学内容
练习十(教材第83页第1-6题)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快速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口算。
二、进行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和自己的同桌比赛,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2)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3)集体订正。
2、完成第4题。
(1)教师幻灯片出示10+4○10,让学生说说填写什么符号?
(2)问:你怎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秘诀吗?
(3)介绍经验:不用算,10加上4,肯定比10大。
(4)根据这个经验,请学生回答其他题目,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好?
(5)让学生根据这条经验,完成书上的题目。
3、完成第5题。
(1)教师读题目要求,让学生在书上完成。
(2)集体订正。
4、完成第6题。
(1)教师幻灯片演示,找学生示范。
(2)让学生在书上完成。
(3)将所填写的数读一读。
(4)集体订正。
5、完成第7题。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一个人心里先想好一个数,然后让其他四个小朋友猜,根据其他小朋友猜的情况,这个人进行说明。
如:教师心里先想好一个数12,让学生猜,如果学生说10,教师要说“小了”,如果学生说16,教师要说“大了”,这样让学生慢慢猜到。
(2)可以首先师生之间进行游戏。
(3)小朋友之间游戏。
6、完成第8题。
(1)教师出示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问:哪两个队进行比赛?各队各是多少分?哪一队领先? 领先多少分?你是怎么知道的?
(3)在书上填写。
7、完成第9题。
(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2)在书上填写得数。
8、完成第10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随便填写,只要学生填写的正确就可以了,不要求全部写出来。要表扬写出很多答案的小朋友。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单元:认钟表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教材第84~85页。)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3、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能准确的读出钟面上表示的各种时刻。
教学难点
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
教学具准备
搜集各种钟表、学具钟表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小朋友把你的小闹钟拿出来,给小组里的同学欣赏。喜欢你的小闹钟吗?为什么喜欢它呀?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钟表。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一)认识钟面:
1、 观察:讲述: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有什么呢?(小组里面说一说)
2、 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结合多媒体随机引导)
(1)数:引导:请小朋友指好钟面上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自己读一读。如果老师把其中的一些数拿去,你出能读出来吗?老师任意指你出能读出相应的数来吗?
(2)针:引导:你的钟面上有几根针?(说明有的闹钟有4根针)老师的钟上有几根针?(隐去秒针)这根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走的?小手比画一下。
说明:其实屏幕上这两根针也是按同样的方向走,只是它们走得慢一些,看上去好象不在动。
引导:比较一下这两根针。在同一个钟面上长的针叫分针,短的叫时针。谁来指一指这钟面上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同桌互指一下)
(3)大格子
(4)小格子
(二)认整时,大约几时。
1、看大屏幕:这知道这是什么时间吗?你怎么知道?看图说话:现在是几时了?小朋友在做什么?说明:这三个时刻都称为整时时刻(板书)小组交流什么是整时时刻,怎么看整时时刻。这三个时刻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再全班归纳总结。
2、拨一拨:说一说你准备拨一个什么时间?自己拨一拨考考你的小伙伴。
3、除了钟可以告诉我们时刻外,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告诉我们时刻?出示电子表:5:00像这样的时刻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的呢?你会把2时改写成这样的表示办法吗? 7时呢?
4、出示隐去分针的钟面:这是几时?出示分针指示大约3时
小组讨论:如果是3时整的话分针应怎样?认几时整要看什么?
说明:象这样3时不到一点点的我们就称它为大约3时。(板书:大约时刻)
出示各种大约几时、几时的画面,学生读一读。
三、巩固认识,应用拓展
1、画一画
(1)把有缺省的钟面填完整
(2)画一个你喜欢的时间,说说那时你在做什么?
(3)交流。
2、议一议(想想做做第6题)
(1)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了?
(2)为什么都是10时,有的小朋友在上课,有的小朋友在睡觉呢?
3、说一说
小朋友星期六的上午、下午、晚上准备怎么安排你的时间的呢?(小组交流)
四、总结全课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第十二单元:加法
教学内容
9加几(教材第86~87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
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
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
教学具准备
教师、学生:桃子的图片13张。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有一天,一只小猴带着一个盒上街买桃(出示主题图)。在一个水果摊前,看到了又大又鲜的桃子,赶紧买了9个,装在盒子里。它继续往前走,看到另一个水果摊上的桃子更大更鲜,忍不住又买了4个。
2、提问:你能根据小猴买桃的故事提一个问题吗?(指名提问)
要求小猴一共了多少个桃子,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
3、提示课题:9加几。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9+4。
(1)谈话:9+4得多少呢?请小朋友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2)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3)提问: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在学生交流时,及时肯定各种正确的算法,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相机揭示“凑十法”,并板书:
(4)比较: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思考,用多种方法算出了9+4=13。大家比较一下,刚才的算法中,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学生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反馈:谁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算法,为什么?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圈出10朵花,再看图填一填。
(2)交流后,提问:你能根据填空的过程说一说9+7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小猴搬方块时,也在算9加几,你知道它算的是9加几?它在计算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谈话:请小朋友按小猴的计算方法,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填好后,再指名说一说。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请小朋友先看图圈出10根小棒,再把算式填完整。
提问:圈出10根小棒后旁边还剩几根?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第1组算式,谈话:这两道题,你会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看看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练习后组织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
(2)出示第2、3组算式,让学生独立算一算,比一比。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介绍推方块的游戏方法。
学生开火车进行练习。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指名交流各题的得数。
比较:请小朋友比一比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会计算哪些算式?
第十二单元:加法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教材第88页第1-4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述计算思路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9加几的加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口算。(口算卡片开火车练习)
选其中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思考方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谈话:昨天数学课,我们学习了9加几,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练习。
二、进行练习
1、练习十一第1题。
(1)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在书上的方框中填写思考过程。
(2)小组交流汇报思考过程。
(3)全班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对“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进行整理。
(4)小结:我们在算9加几时,可以先把9凑成10,再算10加几比较容易。
2、练习十一第2题。
(1)课件出示题目,观察后说说题目的意思。(每组要算4题)
(2)学生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书上。
(3)同桌交流计算时的想法。
(4)全班汇报交流。
3、练习十一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
(2)小组活动:让两个学生撑起双手,摆出“洞”的姿势,并做裁判。其他同学手拿卡片钻洞,并用9加卡片上的数。正确说出得数的,可以顺利通过,说错的可以重来。
(3)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4、练习十一第4题。
(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4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单元:加法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教材第88页第5-8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9加几的加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口算。(口算卡片开火车练习)
选其中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思考方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9+( )=10
( )+2=9
5+( )=9
7+( )=9
二、进行练习
1、练习十一第5题。
(1)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计算,填写在书上。
(2)全班交流反馈,说说计算时的思路和计算顺序。
(4)小结:结合一道题板书小结。
2、练习十一第6题。
(1)课件分别出示题目。
(2)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从图中已经知道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弄出算式,并算出得数。
(4)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一第7题。
(1)课件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自由说说图意。
(2)依次出示三个问题,让学生对照问题,有目的地对图中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
(3)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填写( )。
(4)依照第1小题完成第2小题。
4、练习十一第8题。
(1)课件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说一说象形统计图的意思。
(2)分别回答提出的两个问题。
(3)根据图意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并尝试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解答。
如:一共有多少?谁比谁多几?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单元:加法
教学内容
8、7加几(教材第90~91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8、7加几的算理。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8、7加几的加法。
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小棒20根
教学环节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
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
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
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四、全课小结
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第十二单元:加法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二(教材第92页第1-5题)
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8、7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这类加法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述计算思路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8、7加几。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口算。(口算卡片开火车练习)
选其中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思考方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谈话:昨天数学课,我们学习了8、7加几,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练习。
二、进行练习
1、练习十二第1题。
(1)分别出示两组题,学生独立计算,填写在书上。
(2)指名分组汇报答案。
(3)观察每组中的两道题,你发现什么?
(4)小结:我们在算每组中的下面一题时,可以按上面一题的思路来想。
2、练习十二第2题。
(1)课件出示题目,观察后说说题目的意思。(每组要算3题)
(2)学生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书上。
(3)同桌交流计算时的想法。
(4)全班汇报交流。
3、练习十二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说说每辆车各应停在哪里?
(2)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想法。
(3)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让车停好。
4、练习十二第4题。
(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4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
5、完成第5题。
(1)师: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学生汇报交流)
(2)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中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确定在○里填什么符号。
(3)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单元:加法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二 (教材第93页第6-9题)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8、7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这类加法题。
2、让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学会从场景、对话以及表格中收集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初步掌握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考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8、7加几。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揭示课题
1、口算。(口算卡片开火车练习)
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6+( )=10
( )+2=8
5+( )=7
7+( )=9
3、上课我们做了一些练习,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进行练习
1、练习十二第6题。
(1)课件依次出示图和问题。
(2)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从图中已经知道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
(4)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二第7题。
(1)课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把条件和问题连贯地说一说。
(2)根据题意列式,并算出结果。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二第8题。
(1)课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追问:题目要求的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你知道是哪两种树吗?
苹果树有多少棵,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根据题意列式,并算出结果。
(4)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十二第9题。
(1)让学生根据表格中不同的玩具,分别说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2)根据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把结果填写在( )里。
(3)汇报交流。
三、总结评价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又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第十二单元:加法
教学内容
6、5、4、3、2加几(教材第94~95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课时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
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
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
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
教学具准备
数学活动材料、6、5、4、3、2加几的口算卡片等。
教学环节
一、童话引入,尝试铺垫。
问:今天小兔子请小朋友去它家坐客,你们愿意一起去吗?去小兔子家得翻越好几座小山呢,山上都有题目,我们一起来口算吧。
1、口算题:(做5题)电脑随机出7、8、9加几的题目。并选几题让学生说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2、翻过小山,我们见到小兔子,它还出了几道题来考考我们小朋友呢?
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 自主学例题。
述:小兔子家门口还种了许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呢。
(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种的呢?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呢?你是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2)请你把书翻到P90页,带着这三个问题自主尝试学习本课内容。
(3)学生自学。
(4)同桌讨论。把你所看到的,想到的,有疑问的,和同桌的小朋友共同探讨一下。
(5)全班汇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问。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8)
5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5+8表示什么?怎样算5+8?
(6)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8的思考过程。
板书凑十法的过程,可以凑5,也可以凑8,还可以由8+5想到5+8。
凑5时问,把5凑成十要想到几?
师: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办法都不错,我们大伙再议一议。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做题时,用自己会做的和喜欢的方法做就行。
2、 试一试。
下面就用你最喜欢来的方法来计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这些题目吧。这些题目就是我们教科书90页中间的试一试。
4+9= 6+7= 2+9=
请你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么来做的。前两题说一下三种方法,最后一题说一种方法。
如果把4凑成十要想到几?3呢?2呢?
三、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述:小兔子还为大家准备了好多水果。(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
这些水果都印在了我们的书上的90页,小朋友能根据所看到的水果,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全班汇报。
要选择一道题目问:你们是如何来列式的?如:我看到有两堆樱桃,左边一堆有4个,右边一堆有8个,一共有12个樱桃。4+8=12。
2、 拔萝卜游戏。
这时,小兔子为什么垂头丧气呢?哦,它想拔萝卜,为什么它拔不到萝卜呢?哦,原来萝卜上面有题目呢,只要我们做出萝卜上的题目,小兔子就能拔到萝卜了。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萝卜上的每一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吗?学生回答。那这些题目的结果会怎么样呢?
这些题目在我们的书上也有,P90,想想做做第2题,请小朋友把答案写在书上。发现了什么?
学生解题后汇报。
讲解,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
3、 小朋友们真聪明,引得小鸟也要来考考大家了。
想想做做3,请小朋友把题目写在书上,然后,对一下答案,并说一下是怎么算的。
四、深化拓展。
1、 我们小朋友们把教室都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小兔子也用鲜花把它的小家装饰得很漂亮。小朋友们知道,上面有几盆花,下面有几盆花,一共有几盆花吗?先做,再口答。出题答案。
2、不但小兔子和小鸟喜欢我们的小朋友,还有好多小动物也喜欢和我们,看小鸭子、小鸡也来了,要和小朋友做游戏呢。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做示范,再小组自己活动玩“钻山洞”的游戏。
一位小朋友拿着 6+或5+或4+或3+的卡片。其他小朋友拿着写有9、8、7、的圈,然后钻过一个圈就回答一道口算题。
五、总结及作业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6、5、4、3、2加几。
1、幼儿园的小朋友知道我们今天又学了新的知识,也来请我们去帮助他们,看P90页第6题,请你帮幼儿园的小朋友把表格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结果,先说题意,再说式子和结果。
第十二单元:加法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三(教材第96页第1-4题)
课时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6、5、4、3、2加几。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选其中的一两道说说计算的想法。
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 )=10
( )+2=7
5+( )=8
7+( )=9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第1题。
(1)课件出示第1题三组题,学生在书上算出每组题的得数。
(2)比较每组中两道加法算式,看看有什么联系。
2、完成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情境图。
(2)请两个学生进行示范,介绍游戏方法。
(2)组织游戏:
两人一组,一人按顺序报题,一人说得数。
注意点:练习前,要让两个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想法。
3、完成第3题。
(1)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
(2)汇报答案,统计做对做错的情况。
(3)请做错的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
(4)订正做错的题目。
4、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小朋友在干什么,分别有几人?
(2)出示第一个问题:跳绳的和拍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3)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后组织汇报交流。
(4)出示第二个问题:拍球的和打乒乓的一共有多少人?
(5)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后组织汇报交流。
(6)让学生思考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7)汇报交流,指名进行列式计算。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单元:加法
教学内容
复习(一)(教材第97-98页第1-5题)
课时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回忆已学过的加法算
式,整理成加法表,帮助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加法。
2、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巩固20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整理出系统的加法表。
教学环节
一、复习
1、第1题
(1)课件出示两幅图,看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指名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第一幅图: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思考过程。
第二幅图:出示两个不同的算式4+7=11和7+4=11
(4)小结:像计算9+5这样的题目时,得数超过10,我们可以用“凑十法”凑满10后再算。像第二幅图,在用加法算一共有多少个时,我们可以交换一下位置,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2、加法表
(1)课件出示加法表图。
(2)竖着读一读第一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吗?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斜着看呢?
(3)小组讨论、找规律、填算式:
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横着看:第二个加数不变,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
斜着看:两个加数都从大到小排列。
(4)汇报交流。
(5)背加法表。
二、进行练习
1、第3题。
(1)把得数是11、12、13的加法算式一组一组地说一说。
(2)两人一组,一人指加法表中的算式,一人直接说出结果。
(3)交换进行练习。
2、第4题。
(1)出示题目后先说一说每组中左右两边算式的关系。
两个算式的得数都是一样的。
(2)学生在书上根据第一题,再写出其它得数一样的算式。
3、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2)汇报交流,针对错误的题说说计算方法。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单元:加法
教学内容
复习(二)(教材第98-99页第6-11题)
课时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
计算。
2、加深学生对生活里数学问题的认识,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
生的数学意识。
3、用开放题的练习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巩固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比赛。
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2、出示
你知道这张图什么意思吗?怎样列算式呢?
这张图告诉我们什么?你会列算式吗?
小组相互说说图意,再写出算式,反馈: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计算?
二、进行练习
1、第6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些信息的?
(2)在书上列式计算。
(3)说说解题的思考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5=12
2、第7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直接让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写的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6=14
(3)追问:加的6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看的?
这题你这什么要用加法算?
3、第8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
(2)提问:“我们花坛的花和一班同样多。”你是怎样理解的?
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呢?
(3)独立看图思考图意,在小组中讨论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
(4)集体交流。
4、第9题。
(1)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能连起来说说图中的意思?
(2)指名汇报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名列式口答。
如学生提不全问题,可引导思考还能提什么问题。
5、第10题。
(1)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汇报交流: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6、第11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数一数每盒中各有几枝?
(2)讨论:有两盒是小明的是什么意思?
(3)小明最少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
(4)小明最多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
教学内容
期末复习(一)(教材第97-98页第1-5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整理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加深对位置、几和第几的认识,巩固对钟面时间的认识,和对四种形体的认识。
2、使学生能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其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本班情况有针对地组织复习,使全班学生都有收获,增强学生学习地成功感,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复习数学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知识。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
1、我们学过哪些数,你能说出来吗?你是按什么顺序说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按顺序说20以内的数。
2、谁排在第一个?谁排在第六个?从左向右数,5排在第几?从右向左数呢?
3、完成第1题。
指名说说后面2 幅图是怎样看的。
4、完成第2题。
(1)独立在书上完成后汇报交流。
(2)观察:5离1近还是离11近?你怎么看出来的?10离8近还是离18近?
(3)从直线上你能看出几比几大,几比几小吗?说给同桌听听。
5、你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1吗?左边是什么位,右边是什么位?十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什么意思?
想着计数器说16的1是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6是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16是怎么组成的?
6、完成第3题。
二、复习钟面
1、出示钟面,你看到了什么?
2、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你会说说时间吗?
3、说出第4题的时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它们的分针有什么特点?
三、复习形体方位和统计
1、课件出示第5题,观察,说说分别有些什么形体?
2、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分别进行统计,把统计的结果填在书上。
3、汇报交流,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有几个?然后相互交流一下你的统计步骤与方法,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
按颜色分
四、总结
我们经过独立完成这些作业以后,每个同学都复习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并认识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
教学内容
复习(二)(教材第101-102页第6-10题)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数10以内各数的加减法,能口算简单的加减法,体会进位制的概念。
2、以多种练习形式使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加减法计算练习,提高计算的技能,重视学生的思考、分析、交流能力。
3、结合本班情况有针对地组织复习,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10以内各数的加减及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中十进制的体会。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知识
1、请同学们拿出算珠和小棒,两个同学一组,会议演算一下10以内各数的加法和减法。
2、你们算一算9+6=?你是怎样想的?
3、我们是怎样学习加减法的?(是利用数的分与合的规律)
所以我们做减法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减数与哪一个数合起来后是被减数,那这个数就是所求的数。
二、进行练习
1、每两个人一组,从众多的数字卡片抽出一张卡片,由一个同学持着,另一个同学找出两张卡片,使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与这张卡片上的数相等,并根据这三张卡片写出4个算式。例如抽的是:3、5、2三张卡片,怎么写算式?
2、继续做游戏,写算式,看谁算得快写得快。并交流抽卡片的方法。
3、再做一个游戏,由我出一张卡,另外的同学出一张卡片,其他同学思考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4、出示第7题,限时间完成,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将自己的答案与同桌对照,讨论一下对错。
5、第8题。
(1)课件出示第8题图。
(2)观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交流。
第一幅图:要求一共有多少条丝瓜,用加法计算,3+6=9。
第二幅图:要求篮子里有多少个萝卜,用减法计算,10-2=8。
6、第9题。
课件出示图后,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再汇报交流想法。
7、第10题。
(1)课件出示图,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填写书上表格。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算出来的?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
教学内容
复习(三)(教材第102-103页第11-14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以一定的运算速度完成进位加法的运算。
2、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运用知识的技巧。
3、结合本班情况有针对地组织复习,培养学生的数感,巩固和复习加减法内容。
教学重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在进位的过程中对十位上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知识
1、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来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下面我们先练习一道题14-5=?
2、板书:5+8=
说说这道题我们可以怎样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思考过程。
板书:凑十法
二、进行练习
1、第11题。
小组两人合作:一人从卡片中拿出两张,另一人将卡片上的两个数字加起来,算出结果是多少。交换练习。
2、第12题。
规定时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3、第13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每题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4、第14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学生说说图意后独立列式计算。
(3)说说你是怎样算出现在有多少辆的?
三、总结评价
让学生讨论“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巡视教室答疑。
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
教学内容
复习(四)(教材第103-104页第15-18题)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数的组成、加与减等知识进行综合实际运用。
2、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知识
1、讲故事:从前一直聪明的猴子,要上山去学艺,走了一天又一天,终于见到了师傅,可师傅想考考他:你要来我这里学艺,可以,你只要把这些长方形的树皮卷成圆筒,罩在树苗上保护好树苗就好了。猴子想了想,该怎么卷呢?你能帮一帮小猴子吗?
2、思考问题,长方形树皮可以怎样卷成圆筒呢?
用身边的长方形纸来卷一卷。
3、对,很正确。谢谢你们帮助了小猴子!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练习。
二、进行练习
1、第16题。
(1)课件先出示第16题第一组图。
(2)提问引导:第一个小朋友说“我后面有8人”,数一数,这个小朋友后面只有5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有几个人被树挡住了)
(3)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怎样算呢?
学生独立在书填写后汇报交流。8+1=9
(4)课件先出示第16题第二组图。
思考:“我前面有几人?”应该怎样算?
刚才算出小朋友一共是9人,所以用9-1=8。
2、第17题。
(1)小朋友们已经挖了7个树坑,可是小明说,“不够,还差很多!”还差很多呢,那你想一想,一共大概要挖多少个树坑?
(2)想一想,“还差很多”是什么意思。
(3)学生选一个答案,并说说理由。
3、第18题。
(1)幼儿园一共有15人,每个人发一个面包,需要多少个面包?
(2)数出每盒的面包数,看哪两盒合起来是15就选哪两盒。
(3)想一想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自己完成19题目。相互交流意见。
三、总结评价
学生讨论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对以后学习有什么作用,学习这节课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