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3 KB
  • 2021-11-18 发布

一年级英语教学论文:英语教育如何适应发展不平衡的国情?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年级英语教学论文:英语教育如何适应发展不平衡的国情?‎ 中小学英语教育如何适应发展不平衡的国情?‎ ‎  21世纪英语报社发来一条消息:在某地区,初一英语平均分最高的学校为129.9分,而最差的学校仅为55分。同时,市教科所对该市中考英语成绩分析发现,考生英语成绩相差悬殊,掉队学生比例高。因此,提出了如何解决英语两极分化的问题。   外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凸现了学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外语教育发展不平衡,这在中国是个普遍的现象。张正东教授曾对此有过描述:“我国英语教育普及面之广,接近汉语,而学程之长则超过汉语。我国学生的英语成绩有的能在国际竞赛中夺标;有的只能在课标/教学大纲要求上下浮动;有的则远远不能达标。仅就基教而言,我们有高水平的外语学校、双语学校、有较高水平的重点高中和英/外语特色学校,也有大批一穷(稍有使用外语的需要)二白(少教师、设备)的普通中小学。”这段话勾画了我国外语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   眼下,我国有亿万人在各级学校里学外语(以英语为主)。其中,学习优秀者占少数,平庸和不成功者占大多数。这是否表明外语教学是失败的?不,这种不平衡是正常的。也许大多数学过外语的学生以后并没有用外语从事工作的机会,但外语教育所赋予的文化素养会让他们终生受用。外语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可以缓解,但很难彻底消除。为什么?这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了的。中国幅员广大,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别悬殊,各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就学生而言,他们的家庭背景及其受教育程度大相径庭,每个学生个人的秉性、特点、学习基础、学习风格、情感态度等都不相同。鉴于此种状况,英语教学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并不足为怪。可是这样一来,外语教育发展不平衡成了个老大难的问题。 ‎ ‎   外语教育如何适应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呢?要求高了,条件差的地区和学校的学生负担就过重;要求低了,低水平的外语教育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又极不相称。上个世纪曾想拔高中学英语要求,1978年大纲要求学生掌握2800个词,结果教材出来遭到“深、难、重”的批评,于是一再降低大纲要求,90年代末仅要求高中生掌握不到2000词,中学师生不叫难了,可大学的老师认为中学的基础太弱,影响了大学生的发展。怎么办?于是,新课标规定,学生应具有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初中(三年)毕业由原来要求学习1000词提高为(五级)学会使用1500—1600词。这个要求对于小学学过英语的学生来说并不算太高,对于零起始的初中生来说就有相当大的难度了。高中毕业(七级)要求一年多学会使用2500词,八级(高考要求)两年达到3300,九级(选修)三年达到4500词。普通高中两千多万学生基本上都想参加高考,结果大家还是朝着同一个目标——八级——挺进。这显然难度加大了许多,两极分化现象提前出现,学生负担加重。难度直接体现在课标教材上,负担重,两极分化加重,于是,许多师生把矛头直接指向教材,认为“罪魁祸首在于教材”。岂不知,教材的编写是依据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否则教材是难以通过教育部审查的。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什么上面?中小学英语教育如何适应发展不平衡的国情? ‎ ‎  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一些经验和教训。早在1986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学外语教育改革座谈会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就提出过这样的方针:“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区分层次,分类指导;讲求实效,保证质量”“分期分批地提高中学外语教学水平”。教学大纲初高中分级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不但有小学和初中起点,还设有高中起始的教材;课标设置多级要求和必修、选修;上海市根据发达地区特点,单独编制课程和教材,充分发挥沿海发达地区的优势;创建外语学校,在全国各地起到外语教学的龙头作用。此外,具有外语特色的学校和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这样,一方面保证大部分学生学有所获,即使初中未学好,高中再重新起步,迎头赶上去也能学有所获,甚至还有希望考上大学。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和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培养我国外语精英的摇篮。‎ 那样是否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教育公平不是“齐步走”。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时,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接受内容和水平一致的教育,更不能要求教育结果的整齐划一(朱新梅,2008)。区分层次、不同要求才符合实际。英语教学起点至少有三个:小学一年级、小学三年级、初中一年级,应该有不同起点的教材。可是,为什么高中课程中只有一个起点,仅供应同一个起点的教材(以五级为起点)?高中虽然有三级要求,但在课程实施中,都朝着高考要求的八级走,实际上仍然是一个标准。今后高中的起点应该不同,至少要有三个“入口”,甚至还要设第四个“入口”,即高中起点。比如,高中起点的学生用三年的时间可以达到七级或七级以上要求,这对条件差的地区或学校是有可能做到的。这一点已被历史所证明。当然,不同的“入口”自然应有不同的出口。实际上,现在全国高考实行中央和地方自主命题结合的方法,即使实施了高中新课程的省、区高考也并不急于达到八级要求。不同的“入口”和不同的“出口”还会带来管理上的问题,但是如果认为必须这么做,总会有智慧找出好办法解决的。 ‎ ‎  义务教育是大众教育,是全民教育。外语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该使我们的国民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语。但是,外语不一定是每个公民必要的谋生手段,不需要每个人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因此,不必要求所有的小学都开外语课,不顾条件(学校管理、师资条件和解决衔接问题)勉强开设,效果很差,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亿万人学外语是地地道道的大众教育,不能要求过高,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即可。“一条龙”(从小学到大学)的主张无疑是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好办法,但这条龙可大可小,也可有几条龙并举,来个“群龙齐舞”岂不更好!这就是说,从小学一年级始到大学研究生是条巨龙;次之,从小学三年级始;再次之,从初中起;更次之,从高中起始到大学。龙虽小也是“龙”,是人才嘛。   大众教育要和精英教育结合才能发挥教育的效益,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地培养出高级的外语人才。这就需要中央和各地区教育部门加强对外语(实验)学校、有外语特色的学校、民办学校及双语教学等各种试验的领导。这样便可在提高全民族的外语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如陈琳教授所说的“多语种、高质量、一条龙”的外语人才。2001年11月,上海市教委制定了关于“上海市高中毕业生一门外语(英语)能力基本过关实施意见”,提出了上海“高中毕业生一门外语基本过关”。“基本过关”就是要求高中毕业生能在外语环境中听得懂外国人说的话,能和外国人进行口头交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强化英语、试验双语、探索多语”的战略措施。从2001以来逐步实施了从小学一年级起始开设英语课,扩大学生英语阅读量,初中生阅读量至少为30万词,高中生阅读量累计60万词以上,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的高中毕业生阅读量累计要达到80万词以上。高中毕业生累计掌握词汇量在5000个左右;初中毕业生至少掌握3000个;小学毕业生至少掌握1000个。(朱浦,2008)   上海的课改经验说明,像上海这样有较强英语底蕴的发达地区可以先行、快行,迅速提高要求,实现双语和多语种教学。那么是否也可容许其他地区效仿呢?例如广东省地处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和澳门比邻,有外语发展的优势,是否也可像上海那样单独设置外语课程使之发展得更好一些?当然,还有别的省市也具有外语优势,国家也可对其提出较高的要求。 ‎ ‎   以上说的主要是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寻求出路。从教材等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也是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的。近30年来,教材编写经历了改革,观念不断更新,从重视结构到重视功能,到采用任务型活动。英语教材从封闭式走向开放时,要求学生自主创新和探究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我们也欣喜地发现新的一代孩子在英语课堂上释放出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一股子灵气,真是前所未闻未见的。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新的教材的挑战性给师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课本不容许越编越厚,开放性的活动增多了,必然减少机械性的语言练习。从机械性练习到交际性的练习一直到任务型的活动,这里需要补充过渡性的语言练习。师资水平高的和语言环境好的学校好办,他们会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弥补空缺,可条件差的学校往往束手无策,难以应对,教学中出现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不扎实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和教师,各出版单位和英语报刊杂志印发了大量的教学辅助材料和读物及工具书,有纸质的,也有电子的。这些极大地改善了外语语言环境,有利于师生的教与学。希望出版单位和报刊社特别关爱我国边远和落后地区,为他们提供优惠的服务。   说到底,关键还是教师。教师贯彻课程标准必须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要求(不可过高),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方法(不必拘泥于一种方法)、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以求实效,不求形式,决不搞花架子。当学生有潜能时,就要大胆开展各种综合运用语言的活动;当学生需要细致的指导和帮助时,就要设计单项微技能的练习,哪怕是比较机械的训练,只要需要,就去做,不必担心被人说成是“保守”“穿新鞋走老路”。对后进生要特别关注,要动员同学互助合作,鼓励进步,树立信心,磨砺意志,顽强地克服困难,争取进步。如有条件还可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 ‎  总之,我们需要努力使英语教育适应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在不平衡中求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