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8.00 KB
- 2021-11-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园地8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职业,学习在生活中识字。会认:医.院.生.工.厂
2.通过读词语来巩固会认的生字并积累词语。
3.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风》,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
4.掌握书写祝福话语的格式。
5.掌握书写规则。
6.了解中国民俗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多种职业,学习在生活中识字。会认:医.院.生.工.厂(重点)
2、通过读词语来巩固会认的生字并积累词语。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风》
(重点)
3、掌握书写祝福话语的格式。(难点)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
四、课前准备
1.课件、图片、制作精美的贺卡。(教师)
2.词语卡片、彩纸。(学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问:你们都认识这些地方吗?指名答。
2、那能说说自己的亲人在哪里工作,是什么职业吗?
2.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3.师: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职业呢? 指名说,并说说为什么。
4、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同学们知道了很多职业名称。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工作地点和职业名称吧!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趣味识字”内容。
师:同学们,让我们和这些名称打个招呼吧!热情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学生齐读)
2.认识“工、厂、医、院、生”,指导识记。
3.指导书写“工、厂”,学生写完后在小组内展示评价。(在学生书写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1)出示词语卡片。
果皮 树皮 加法 办法 旁边 两边
许多 也许 到处 四处 学生 生气
(2)多种方式读词语: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3)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4)继续扩词,积累词语。让学生用“皮、法、边、许、处、生”继续组出不同的词语。
2.写祝福语。
(1)教师出示多种贺卡,让学生欣赏祝福语。
(2)课件演示祝福语的格式。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给谁写,我们要顶格写。然后空两个格(大概两个字的位置)写上祝福的话。最后要写上我们的名字。
(3)说一说你准备给谁写,写什么话。(生日、过年过节的时候,可以写什么?)
(4)一起试着做一张贺卡。
(5)展示自己制作的贺卡。
四、书写提示
1.指导学生观察“小、水”的书写过程。
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书写过程中共同的笔顺规则。
3.教师强调“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4.指导学生观察“月、问”的书写过程。
5.学生共同总结“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6.学生练写“小、水、月、问”。
五、作业
1、熟读词语
2、抄写生字“工、厂、小、水、月、问”各10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美,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今天呀,老师为你们介绍两个新朋友,看看他们在生活中都发现了什么?
一、 故事导趣,形象背诵
1.讲《画风》的故事。一个老画家给他的弟子出了一道题目,要求他的弟子画出风的样子。周围的人听后都说风没有形状,也看不见样子,该怎么画?老画家的弟子们开始画画了。一会儿弟子们画完了,老画家非常高兴。你们想看一看这几幅画吗?
2.出示图画,(按照诗句的顺序出示)说一说你看到风了吗?(引导学生说出从哪些现象可以看出风的存在。)
3、生画一画风,还可以通过什么来画出来? 展示
3.我们为这几幅画配上诗句吧。课件按图片依次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按照图画背诵。
4.这么美的一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峤写的。这首小诗也是一则谜语,同学们回家要背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猜一猜诗里面写的是什么。
5、配乐朗诵,生跟读
6、指名读,点评
三、快乐积累,了解民俗
1.同学们知道过大年吗?能说一说过年之前你们家里都要做些什么吗?
2.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团结、兴旺的象征,同时也是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要做好多事情,快一起读一读,看看我们都要准备什么。
3.学生自由读童谣。
4.说一说这首童谣中你哪里没读懂。
预设:(1)腊八: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
(2)糖瓜:用麦芽糖做成圆圆的小南瓜的形状。这种糖很粘,会粘住牙齿,让我们说不了话。(可以讲一讲灶王爷的故事)
(3)熬一宿:就是一晚上不睡觉。
5.齐读童谣。
6、说一说:你想在过年的时候做什么?——鞭炮、烟花、红包、新衣服、拜年
四、布置作业
1、回家和家里人猜谜语。
2、背诵古诗《风》
2、和家长一起读《春节童谣》,与家长进一步交流中国民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