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4 KB
  • 2021-11-18 发布

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每课教学反思

  • 10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教 学 反 思 101‎ 我上学了 ‎(一)‎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学会比较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差异,感受到角色转换带来的快乐;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初步尝试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2.知道爱护书本的重要性;了解学校的有关设施、设备;懂得学校与幼儿园生活、学习的不同。3.了解、熟悉新的校园环境,熟悉新同学新老师,逐步适应新的校园生活。体验上学的快乐,体验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愉悦和自豪。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他们对小学生活既充满好奇、渴望,同时又存在很多担心和疑虑。学校生活到底怎么样?与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同?上学有意思吗?老师、同学会喜欢我吗?带着这些好奇、疑问、孩子们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形式,帮助孩子消除疑虑,引导孩子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上学的快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开始新的生活。‎ ‎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做的:‎ ‎1.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真实感受。“领新书”是学生入学后经历的一件大事,让学生看图,回想领新书的情景,说出内心的感受,学生不约而同地表达出高兴、激动的情感。再让学生讨论:书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帮助?你是怎么和新书交上朋友的?怎样保护好书?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爱护书本的重要性,知道爱护新书的方法,懂得从小应该养成爱护书的习惯。‎ ‎2.利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学校与幼儿园的不同。让学生通过看图、回忆,寻找、发现、比较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明白小学生活以学习为主,要尽快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逐渐适应学校的生活,并用愉悦的心情面对新的变化。‎ ‎3.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做到寓教育于活动中。结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开展了整理书包和参观校园的活动,学生兴致很高。在活动中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合作,在活动中也很有收获,懂得了应该如何整理书包,也认识到我校的环境很美丽,设施很完备。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懂得爱学校,要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 这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认真地观察、思考、讨论,积极发言,特别是在“大手拉小手”活动之后,学生们的感受更深刻,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上学的快乐。‎ ‎(二)‎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学会比较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差异,感受到角色转换带来的快乐;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初步尝试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2.知道爱护书本的重要性;了解学校的有关设施、设备;懂得学校与幼儿园生活、学习的不同。3.了解、熟悉新的校园环境,熟悉新同学新老师,逐步适应新的校园生活。体验上学的快乐,体验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愉悦和自豪。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他们对小学生活既充满好奇、渴望,同时又存在很多担心和疑虑。学校生活到底怎么样?与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同?上学有意思吗?老师、同学会喜欢我吗?带着这些好奇、疑问、孩子们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形式,帮助孩子消除疑虑,引导孩子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上学的快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开始新的生活。‎ ‎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做的:‎ 101‎ ‎1.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真实感受。“领新书”是学生入学后经历的一件大事,让学生看图,回想领新书的情景,说出内心的感受,学生不约而同地表达出高兴、激动的情感。再让学生讨论:书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帮助?你是怎么和新书交上朋友的?怎样保护好书?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爱护书本的重要性,知道爱护新书的方法,懂得从小应该养成爱护书的习惯。‎ ‎2.利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学校与幼儿园的不同。让学生通过看图、回忆,寻找、发现、比较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明白小学生活以学习为主,要尽快完成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逐渐适应学校的生活,并用愉悦的心情面对新的变化。‎ ‎3.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做到寓教育于活动中。结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开展了整理书包和参观校园的活动,学生兴致很高。在活动中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合作,在活动中也很有收获,懂得了应该如何整理书包,也认识到我校的环境很美丽,设施很完备。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懂得爱学校,要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 ‎ 这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认真地观察、思考、讨论,积极发言,特别是在“大手拉小手”活动之后,学生们的感受更深刻,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上学的快乐。‎ 天地人 ‎(一)‎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第一组3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3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这6个生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教学重点为通过听读、 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读准“人、你、我”的字音。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学生能读准“人、你、我”三个字。 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二、成功之处 ‎1.本课要求识记6个生字。“天、人”结构较简单,“地、我”结构相对复杂,“你、 他”带有相同的部件。我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场景字形比较、动作演示等,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感受汉字的趣味性。如:生活场景识字。利用多媒体呈现各种生活中带有生字的图片,通过不同语境帮助学生识记、认读生字;比较“地”和“他”,说说不同在哪里;辨认“天”和“人”,可以根据字形请学生上台演示动作,其他同学猜汉字。学有余力的同学,结合生活实际,积累“天地、他人”等词语。‎ ‎2.朗读指导。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朗读课文,因此读正确是本次朗读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重视正确示范和听音纠正。教师示范朗读时,把声调读清楚,特别注意“你、我”的声调都是第三声,三字连读时,“你”要读成半上,与第二声相似,“我”的声调读完整。学生听老师范读后,学生组内练习朗读,教师指生班内展示朗读,找学生点评,全班 101‎ 齐读,通过循序渐进的朗读教学,学生初步学习到朗读技巧。‎ ‎3.理解运用。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天地人”的教学在借助插图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语境带学生读一读,在新语境中理解字义。如:晴天、阴天、雪地中的学生、女人、老人。“你我他”学习时,组内三人进行自我介绍,在交流中巩固生字,如:“我叫小李。”“你叫什么名字?”在交流中加深对生字的理解。‎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教师对教材课文挖掘不足。没能拓展课文的插图是国画《一望大江开》,两面近景是岩石松枝,龚野遗和费密同游,吟诗唱和,眺望远处。中间大片留白远处空旷无限,咫尺之间似有万里之遥,让人可以充分感受天地之广袤。取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之意。教师如能充分发挥教材素材,引导学生理解天地之广,效果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课前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查阅课文插图,了解国画《一望大江开》所表达的意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 教学中我主要设计的识字方法有:‎ 天:‎ ‎(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天上、每天、天真。‎ 地:‎ ‎(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土”。‎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3)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 ‎(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土”。‎ 人:‎ ‎(1)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 101‎ 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4)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我:‎ ‎(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你:‎ ‎(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这些识字方法刚开始使用时效果还不错,但等学生好奇劲儿过了以后,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针对此次课堂的情况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还是更喜欢在游戏中识字,以后会在语文教学中多开发游戏识字项目,让孩子们在玩中就把识字目标完成了。‎ ‎(三)‎ 成功之处:‎ 本课只有6个生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两点:一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看图、识字游戏,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认识生字,感受学习生字的乐趣;二是学习扩词,通过扩词来丰富学生的语言,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不足之处:‎ 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金木水火土 ‎(一)‎ ‎《金木水火土》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即以自然界的5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物。太阳、月亮一直贯穿古今。本课插图与第一课插图合用,“人”立于天地之间,再次让学生感受时空的浩荡,以及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为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个字和横、竖2种笔画;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识字。本课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汉字“一、二、三、四、五”和“上、下”。采用多种方式,一是通过听读儿歌,让学生说说诗中有哪些事物和数字。引导学生在听读课文中识字正音。二是语境诵读。采用播放录音、师生对读、拍手对读等多种语境诵读方式,教师读第一行,学生读第二行;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在语境中巩固读音,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三是教师借助图片、做动作的方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01‎ ‎2. 写字。本课要求写的都是结构简单的独体字,结合“一、二、三、上”的书写,认识横、竖两种笔画,并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学习书写。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然后教师范写,同时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 ‎3.朗读指导。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语文课上学习儿歌。教学时,教师重视示范和带读,引导学生根据儿歌的节奏读正确,读流利,不唱读,不拖调。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自己读读,鼓励学生看清文字后,把每个字词读准确。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以认读汉字为主,重点是读正确。学生达到了准确朗读课文的目标。‎ 二、成功之处 本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教师用《田字格拍手歌》帮助记忆。由于学生第一次动笔写字,写字姿势很重要,因此教师关注每个学生执笔和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的掌握是难点,有些学生在幼儿时期已形成了不规范的执笔方法,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对地去纠正。引导学生回顾“我爱学语文”中了解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照图片摆好执笔和写字姿势,并要求学生在动笔前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教师在课后布置学生默写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在学生理解儿歌并能熟练背诵儿歌的基础上,教师,布置作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填空式:一二三( )( ),金木水火土,天地分( )( ),日月照今古。降低难度,这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会更好。‎ ‎(二)‎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优点之处:‎ ‎1.我先让学生观察“金木水火土”五张照片,并强调一、二、三、四、五是汉字序号,让学生按照我想说的几个“什么?”句子来回答,允许学生在答案中回答的话,学生在对应的图片中立即回答老师,汉字“金木水火土”,学生将能够快速说出单词,进一步了解其意义。这种文字识别方法的结合,使学生从视觉上有了全面的理解,激发学生的识字和生活的结合兴趣,使学生学习生活素养,用图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意识。在课堂上,我们还发现学生在观察图片时,图片可以准确地表达内容,一句话代表一件事。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与“金木水火土”密不可分,这五种物质的组成,使学生对世界探究产生兴趣。这也告诉老师,我们的读写能力,不仅限于读写本身,更重要的是后面告诉学生这个词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完成学生阅读教学目标的思路。 ‎ ‎2.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 101‎ 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习的效果是实在的。‎ ‎ 3.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不足之处:‎ 书写的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应前奏快些,书写练习多些。‎ 改进措施:‎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识字是难点,总有一些孩子记不住生字,这跟孩子们的智力是没有联系的。只要我们努力寻求不同的识字方法,让孩子乐学、爱学,识字教学就不会枯燥乏味。 ‎ 上写字课时,可用一课时去认识理解字,再用半节课去练习书写,不要把时间挤压在一起,那样虽然课程讲完了,但学生接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对特殊儿童和接受事物慢的学生来讲更是如此。‎ ‎(三)‎ 成功之处:‎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1.以课件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课件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课件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课件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习的效果是实在的。‎ ‎2.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教学的主人。‎ 口耳目 ‎(一)‎ ‎《口耳目》是一篇看图识字的课文,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为借助图画,识记生字。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101‎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识字。看图说话正音。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如,“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随机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引导学生用上生字说一句话。组词正音。如“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教师让学生举起手,边指手的各部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写字。这是学生第二次练习写字,教学时仍然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写得不端正,就在后面写字时改进,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结合“口、目、耳、手”的书写,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教师运用折铁丝的方法来教新笔画横折、弯钩。将形状类似横折、弯钩的铁丝伸直成一直线,再弯曲成横折、弯钩,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这两个笔画,应一笔写完。学生在练写时,大部分学生书写认真,规范。‎ ‎3. 朗读指导。课文以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分别指向人的立坐行卧,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朗读指导时重点指导读准字音,在朗读中体会句子的含义。“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多示范,指名带读,在读中模仿并注意连读和停顿。‎ 三、成功之处 教师抓住了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当小老师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朗读教学时,请小老师带领大家朗读。‎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教师在课上对课文的理解讲解不到位,如:站如松、坐如钟,坐、立、行的规范指导。‎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在语境中理解课文。让学生看图读句子,借助课文插图,想想说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同时理解“如”就是“像”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感受,如,让学生观察松树树干的笔直挺拔、挺立不动的样子,再回忆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人“站如松”,如,“解放军叔叔站岗,双手握着枪昂首挺胸"”,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参加升旗仪式时曾经一动不动地望着国旗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仿说“坐、行、卧”。‎ ‎(二)‎ ‎《口耳目》课文中的生字都是高频字,如:口、耳等字,同学在生活中可能都已经接触过,同学应该会读、会认。为了和孩子们上好这节识字课,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准备:‎ 一、选好课文,激发识字的兴趣。‎ ‎《口耳目》这一课共十二幅漂亮的图画,十二个生字,那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象形字让孩子们感到快乐,同时会激发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记住这十二个字。‎ 二、了解学情,掌握第一首资料。‎ 这一课要求孩子们认识的字虽多,但是并不难,并且这些字是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 101‎ 今家长对孩子们的智力早期开发了,说不定许多字都认识。果然,不出所料,十二个字孩子们几乎都认识。于是我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由最初的强化识字转为激发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喜爱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及识字的方法上。‎ 三、大胆尝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一课完全可以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学习生字,让孩子们自己感受到独立学习的快乐,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我根据象形字近于图画的特点,在学习时,我努力让学生发挥丰富的形象力,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指五官、猜字谜、画古字、读文字等多种活动,一边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一边对汉字的各部位进行了形象的分析,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速认识了“口耳目”。‎ 识字课本中“多读”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但一味地反复练读,小朋友就会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识字课中总会运用许多游戏。为了巩固本课的字,我再次利用卡片分类(图片、古字、今字)三组来找朋友的游戏,不仅牢记了本课的生字,而且激发了孩子们认识更多象形字的欲望。因此在闯关四中拓展的几个象形字,学生就会轻松猜出。汉字不仅仅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张张生动的图画,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充满情趣的游戏中,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在识记字形的环节中我采用比较法教学“日”与“目”。学生观察“日”与“目”的字形时,发现“日”字里面是一横,“目”字里面是两横,比较之后为了让学生加深记忆。接着,我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过这两个字,你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日”与“目”的记忆?让学生思考了片刻,有同学主动站起来说:“老师,‘日’表示太阳,你看,天上太阳不就是一个吗?所以‘日’字里面只有一横;‘目’表示眼睛,人与动物的眼睛有两只,所以‘目’字里面就有两横。”‎ 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这节课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不错。尤其是口头组词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 ‎(三)‎ 成功之处:‎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使这些单调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想学、乐学,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收获:‎ ‎1.在故事中学文。‎ 教学中,我将课文内容故事化、具体化,结合课文插图,图文对照,让学生借助故事学习生字,联系实际诵读课文,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2.在想象中识字。‎ 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想象力丰富,我抓住这一特点,教学生识记生字“口、目、耳、手”时,先出示这些字对应的图片,紧接着我出示甲骨文,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在观察中非常兴奋地发现这些字原来都是图画变形而来,觉得非常有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了生字,提高了能力。‎ 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学生说话环节,由于孩子刚开始识字,能用所学词语说出一两句就不错了,要求孩子用一组或两组词串说话,他们还不敢大胆表达,仅有个别学生能清楚有条理地说出来。‎ 101‎ 教学建议:在用词语进行说话训练时,教师可发挥同位互助的力量,先同位练说,互相补充,再指名说。如果学生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合作演一演这个上学的小故事。‎ 日月水火 ‎(一)‎ ‎《日月水火》这篇课文采用象形字识字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课文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8个象形字,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揭示了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图片与汉字对照,便于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初步了解象形的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教学重点为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会写“日、田”等4个字和捺、点两种笔画。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识字。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如,生活识字。“日、月、水、火、山、石、田”这7个汉字与生活联系密切,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比如“禾”,教学资源就在身边,我们班孩子都是农村的,课上展示学生课前拍的禾苗图片来帮助加深理解,调动了学生识字积极性。字理识字。借助图片,了解字义,识记汉字。本课图文对应呈现的8个象形字结构比较简单,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现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在图文对照中理解字义,结合字义识记字形,了解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如“日”,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接着出示汉字“日”,根据图片的意思知道“日”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也可以用一个“日”字来表示。教师分层教学,学有余力的学生搜集了解“日”字演变过程的不同字体,了解 “日”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字义,识记字形,最后通过组词等方式,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字义。‎ ‎2. 写字。教学时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注意写在格子中间,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结合“日、田、禾、火”的书写,认识笔画捺、点,教师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法。“日”与“田”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日”窄窄长的,上下一样宽;“田”宽宽扁扁的,上大下略小。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走下讲台,针对学生的书写,进行一对一指导,大部分学生书写认真、规范。‎ 三、成功之处 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如学习“禾”字,学生课前拍禾苗照片。‎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学习生字时,教师仅指导学生认读、会写汉字,缺少对汉字的理解运用。‎ 四、改进措施 ‎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本课生字是典型的象形字也是生活中的常用字,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些字,尝试组词说句子,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 101‎ ‎(二)‎ ‎《日月水火》这篇课文需要认读的生字都是象形字,让学生掌握我们人类的造字过程,体会人类造字的智慧。学习本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动力。现在的学生识字量很大,简单的字都会读。在学习《日月水火》这篇课文中,面对大部分学生都熟识的生字进行教学时,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趣味故事中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认识象形字;第二,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二、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 三、分层教学,象形识字 ‎“日月水火”这四个汉字,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但对“象形字”这个概念学生初次遇到的情况。在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分层教学。先让学生观看“日月水火”四个字汉字演变的动画,学生从实物,到甲骨文到小篆,逐步到现在的方块字,对汉字的演变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对象形字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这个环节的设计,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说话的媒介,如“日像什么?”“月像什么?”训练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学习“山石田禾”时,先让学生看象形字,猜一猜它表示的是什么事物?再让学生观察图画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再认识现在的方块字。这样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猜到的和看到的对上了时,他们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时,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规律——字和图的相似处。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新生字的强烈愿望。‎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低年级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序且认真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以此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想象能力、积累的能力等。在课中随时提醒学生按要求做,用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 五、不足之处 ‎1.常规训练形式力求多样化、趣味化。‎ ‎2.教完高年级,再教低年级,语速要调整,让学生听清,听懂。‎ ‎(三)‎ 成功之处:‎ 在这节识字课上,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尝试了自主识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101‎ ‎ 1.利用直观教具帮助识字。‎ ‎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我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了一些直观教具(投影仪、图片、实物)来表现汉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理解。化解了教学难度,提升了学习兴趣。‎ ‎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识字方法和规律。‎ ‎ 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关系始终是牵动教学的纽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此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习的点拨者。‎ 不足之处: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练,评价语应该多元化。‎ 对韵歌 ‎(一)‎ ‎《对韵歌》是根据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韵文,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借助对韵歌的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初步感受汉语的音韵节奏,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对韵歌》共3句。第一、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括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整篇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教学重点为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准“风、虫”的字音。‎ 四、成功之处 ‎1. 识字。本课7个生字中6个字是对韵歌中呈现的事物名称。“花”是第一次出现的上下结构的字。“虫”是翘舌音,需重点正音。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主要靠多种形式的示范朗读来正音。教学时采用多种方式趣味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和背诵中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示范朗读,跟读正音。对韵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创设朗读的氛围,播放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跟着读,再模仿边拍手边读韵文,在诵读中掌握了字音。‎ ‎2. 朗读指导。这是一篇节奏明快的对韵歌,读出节奏韵味是本课朗读的重点。同时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对子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对韵歌呈现的美景。教师在范读时,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点儿,“对”字轻读,让学生从教师的范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引导学生采用拍手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诵读。示范朗读时,教师把声调读清楚,特别关注“风、 虫、红”的韵母是后鼻音。学生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同桌之间诵读,读准字音。‎ ‎3. 理解运用。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出示相应的图画,引导学生发现对子间的关系。根据同一类别组成新词读一读,如“云雨、风雪、花鸟、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图文对照,想象理解。最后一句双字对,是本篇韵文学习的难点。对于“山清水秀、柳绿桃红”这两个词语的内涵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图片分别呈现。让学生看着图,说说画中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三、不足之处 101‎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课上教师缺乏对《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的拓展。‎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课前提供给学生《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的音频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对韵歌》的兴趣。‎ ‎(二)‎ ‎《对韵歌》取材于少儿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形式对称,读上去朗朗上口,十分适合在一年级新入学不久进行教学。《对韵歌》选择的内容大多是孩子们熟悉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所以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对韵歌的声韵格律,培养语感,为孩子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我对《对韵歌》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巩固象形字,生字巧记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应以识字写字为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结合图文、联系生活识字,更要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经过上节课识字4《日月水火》的学习,学生对象形字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我由上节课的师讲为主转变为本节课的的生交流为主。首先,我先让小朋友们圈画出不认识的字,每个人圈画出的不太一样,有的学生多有的学生少。对于学生们不认识的字我采用交流的方式,请认识的小朋友谈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方式相近,有时大人们的想法不一定就符合孩子的认知。在本节课中,我觉得有些孩子的方法是极其好的。比如说到“雨”字,翁雨萱小朋友就高举小手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她说“雨”字下面像两扇窗户,四点就像是小雨点。经过翁雨萱小朋友的生动解释,一幅“赏雨图”已出现在我眼前,我想这个字孩子们一定会牢牢记住的。让学生自主识字,不仅能避免枯燥,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举多得。‎ 二、诵读多形式,熟练巧背诵 因为《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拍手读等等方式,这种扎实有效的朗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既学习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语文能力。最后在学生们熟读的基础上再采用多种形式的背诵:齐背——指名背——同桌互背——男女生赛背——拍手背等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这样多种多样的读和背,能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融入趣味性,游戏巧安排 一节课交流热烈、形式多样,学生们个个学得开开心心,效果究竟如何,要待检验方知。首先,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师说“云对——”,生接“雨”接着大家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不仅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而且也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观念很好地落实到游戏中。此外“摘南瓜”也是孩子爱玩的游戏,只有将南瓜上的字读准确才能将南瓜摘下。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跃跃欲试,学生既巩固了生字,又调整了学习状态。在巩固检验环节,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已达到极限,通过这样有趣的师生互动,不仅巩固了学生的韵文背诵,而且也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不足之处 101‎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我仍有一点遗憾。在识字教学环节我用了10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虫”字的结构的时候让孩子们说写这个字的时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孩子们说完以后我没有再次强调,导致书写的时候有些同学记住这一点忘了另外一点;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虫“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时常的反思也能带来进步。‎ ‎(三)‎ 成功之处:‎ ‎1.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样灵活的识字载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其感受到汉字表意的丰富,提高了识字效率,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2.多种形式、扎实有效的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发展了语文能力。‎ ‎3.去“对”字,把“山清水秀”“柳绿桃红”变成新的创新形式。这不但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词义,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积累成语、诵读成语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不足之处:‎ 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口语交际 我说你做 ‎(一)‎ ‎《我说你做》是本册教材的第一次口语交际,上好这一课非常重要。因此,我想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说话和听话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学会表达,养成学会倾听,大胆说、敢于说和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首先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我说你做”来营造自然轻松的交际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交流,减轻学生互动时的心理压力。课本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提示了游戏的方法,并以小贴士的形式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要点——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会听的能力不强,可以说是大都不会听。他们年龄小,对于新鲜事物感到无比好奇,课堂上的表现通常是一双双小手举得很高,性子急的孩子甚至站起来嘴里不停地喊“我来”,根本不会听。‎ 针对以上情况,要想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先让他们学会听。因此,在课前的两个口语交际的情境中,我特设计了,把文具摆放好的“我说你做”,让摆放文具位置不正确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做得不对,让学生理解了“会听”。接下来帮助学生建立交际的对象意识,在游戏中体验大胆说和注意听,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发指令是游戏有效展开的基础。通过发指令练习,让学生感受、体验“大声说”改用多大的音量才是最合适,才能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得见。我采用的是老师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方法进行的。‎ 101‎ 开展本课游戏教学的时候,我通过“开火车”等形式让学生轮流说。特别关注个别胆子小、说话声音小的学生,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鼓励,增强他们大声说话的自信心。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落实“大声说”“注意听”是关键。我在课文提供的图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下游戏内容,如“全班起立”“大家请坐”“请你摸摸自己的鼻子尖”“请你摸摸自己的耳朵”“请你和同桌握握手”等。在练习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大声说不等于大声喊叫,以全班同学都能够听清楚作为检验是否“大声说话”的标准。‎ 本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关注学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每个孩子敢于当众发言、乐于当众发言,注意调整学生发言时的情绪。借助游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高,但要注意控制课堂的节奏,做到课堂散而不乱,收放自如。课堂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同学们在游戏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取长补短。‎ ‎(二)‎ 成功之处:‎ 教学本课,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懂得玩游戏也要会说,会听,会表达。同时,要充分利用对话式、交互式等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互助,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其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语文园地一 ‎(一)‎ ‎《语文园地一》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是一首谜语诗,将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巧妙地镶嵌在谜语诗中,易于学生诵读识记。“字词句运用”安排了3组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引导学生在比较字形中理解笔画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区分中巩固。“书写提示”一是提示写字时的书写姿势,二是提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咏鹅》,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经典诗文。“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个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让学生在有趣的听唱活动中和大人一起读故事,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教学重点为会写“八、十”,区分三组形近字,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按规则书写汉字,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咏鹅》。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101‎ ‎ “识字加油站”。整体感知,理解谜语诗。教师逐句诵读,创设情境,请学生猜猜谜语诗写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理解与“雪花”有关的词句,如“片、飞人、无数、飞人水中都不见”。诵读谜语诗,识记生字。以范读、听读的形式诵读谜语诗,将谜语诗读准确。在此基础上,学习5个生字,出示这5个生字的阿拉伯数字,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生字。书写汉字,领悟规则。教师示范书写“八”,点拨先撇后捺。学生容易把“八”写成“人”或“人”,教师引导学生编编顺口溜加以强化,如“撇低捺高留小口”。教师示范书写“十”, 强调先横后竖,请学生先书空再尝试书写,教师点评。‎ ‎2. “字词句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区分3组形近字。采取多种方式如:比较识记、猜字游戏、组词练习,画画、表演等多种方法描述汉字外形,但不能读出汉字字音,由全班同学猜汉字,例如:学生展示“日”——高高挂在天空, 发出万丈光芒,外形像个圆盘,好比一个火球。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认清了字形,理解了字义。‎ 四、成功之处 注重书写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写字时要求的书写坐姿及执笔姿势,让学生示范演示,教师特别强调执笔姿势:“执笔离笔尖一寸,大约两个手指距离;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大约一个手臂的距离。”指导学生书空同组的两个汉字,发现两个汉字共同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生字中,哪些汉字也有“从上到下”或“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和大人一起读”是一个全新的栏目,需要家校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开展,由于教师课前对家长沟通不足,导致学生朗读效果不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在开学之初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将这个栏目的编排意图介绍给家长,并对如何与孩子共同阅读做一些具体的指导,引导家长重视阅读,并关注孩子的阅读状况。‎ ‎(二)‎ ‎《语文园地一》共设了五个板块。“识字加油站”,将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巧妙地镶嵌在谜语诗中,易于学生诵读识记。“字词句运用”安排了3组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引导学生在比较字形中理解笔画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区分中巩固。“书写提示”一是提示写字的书写姿势;二是提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咏鹅》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文。“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个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让学生在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和大人一起读故事,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 在《语文园地一》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 学生学习“识字加油站”时,我逐句诵读,创设情境,请学生猜猜谜语诗写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随机理解与“雪花”有关的词句,如“片、飞入、无数、飞入水中都不见”。接下来引导学生诵读谜语诗学习5个生字,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生字。书写汉字的时候我先示范书写,点拨先撇后捺,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 ‎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注重示范引领的作用。‎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先让学生读这三组生字。朗读的时候边读边观察每组汉字的字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接下来让学生用故事、谜语、古诗、画画等形式描述汉字的字形但不能读出汉字的读音,让学生根据描述猜出是什么字。最后给自己猜出的汉字组词,借此理解汉字的字义。‎ ‎ ‎ 101‎ ‎ 在教学“书写提示”的时候,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在书写汉字的时候自己的坐姿、执笔姿势等是什么样子的,对照课本的要求及时改正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执笔姿势。接下来让学生读课文中的提示语,然后根据提示语的要求书写汉字。‎ 这次的“日积月累”是一首诗,老师先范读,再领读,并尝试让学生说一说古诗中分别描绘了“鹅”的什么部位,最后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和大人一起读”作为一个课外环节进行,要求学生回家之后和自己的父母一起来完成,让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 成功之处:‎ 教学本部分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自己读古诗,自己识字,自己练习写字,真正体现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练习书写,在小组内评价修改,这样做,既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练,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快乐读书吧 成功之处:‎ ‎ 本课看上去内容不多,但是正在操作起来,内容却非常丰富。教师可以把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感受作为重点,让他们讲故事,讲自己在书中知道的知识,让爱读书的孩子建立起读书的自豪感,让不爱读书的孩子产生读书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让家长参加到课堂中来,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亲子阅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本课教学,还设计了建立图书角的环节,让学生的书在同学间传看,资源共享,把教室建设成图书室,真是不错的想法。‎ 不足之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ɑ o e ‎(一)‎ 101‎ 本课共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有一幅乡村小河边的情境图。乡村的早晨,一个小女孩站在小河边练唱“啊,啊,啊”。女孩儿发出的声音“啊”提示ɑ的音,女孩儿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ɑ的形。河对岸,大公鸡在打鸣,打鸣时发出的声音“喔”提示o的音,公鸡嘴巴前方的小泡泡提示o的形。一只大白鹅正在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鹅”提示e的音,水中倒影提示e的形。第二部分是ɑ、o、e三个单韵母的四声,小汽车的行走路线提示声调符号。第三部分是要求书写的字母ɑ、o、e的笔顺以及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教学重点为ɑ、o、e的正确认读和四声练习。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读准音。教学ɑ、o、e的音、形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学生交流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再在看图说话中利用情境图的提示发音的功能学习单韵母的音。为巩固发音,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如,“长大嘴巴ɑ ɑ ɑ,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 ‎2. 采用字母手指操,边说口诀边用手指做出字母的形状,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ɑ、o、e的形。书写时,先借助四线格儿歌认识四线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单韵母占格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师书空,注意书写笔顺,教师重点提醒坐姿“三个一”。学生练习书写时,教师巡视,注重个别指导,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执笔方法及坐姿。‎ ‎3. 教师借助儿歌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练习单韵母四声朗读时,由易到难,先按顺序读,再变序读。个别学生二声和三声比较难读准,教师多示范,学生反复练,及时矫正,借助小组合作学习。‎ 二、成功之处 学生识记字形时,采取手指操的方法,边说口诀边用手指做出字母的形状,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ɑ、o、e的形。书写教学时,强调握笔姿势及坐姿,为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复韵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课堂时间有限,无法请所有同学单独展示四声练习,个别读的不准确的学生教师指导时间过长,如果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打乱单韵母的四声练习,先用开火车的方式,教师心中有数,哪些同学读得熟练、哪些同学读得不准确,小组合作练习读,教师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二)‎ ɑoe的教学,这是汉语拼音单韵母教学的起始课。对于已经上过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这些拼音他们都已经会读了,因此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 在ɑoe的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掌握知识,教学主要显示几个特点:‎ ‎ 1、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 从图入手,我先把ɑoe情境故事放给孩子们听,让他们自己发现故事中出现的拼音宝宝。而后在根据课本上的图让孩子们对这三个单韵母有所认知。如,第一幅图:小女孩张大嘴巴发出的声音就是字母“ɑ”的音。张大嘴发“ɑ”要响亮。这样初入学的儿童易于接受,知识给的很自然,重点观察小女孩的头,以配合字母“ɑ”的字形记忆。‎ ‎ 2、借助儿歌,识记字形。‎ ‎ ‎ 101‎ ‎ 儿歌由于其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把大量的儿歌引入课堂,使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ɑ o e”时,教学朗读儿歌:“嘴巴张大ɑ ɑ ɑ,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 ‎ 3、联系实际,掌握四声。‎ ‎ 抽象、死板地给学生讲,什么是四声,学生很难理解,就算老师反复示范四声的朗读,效果也不会很好。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故事正好是学生最喜欢,最愿意接受的方式。我觉得课本中的图画很直观,一方面是汽车的行驶路线,像四声的形状,学生一目了然,一下子就能把四声记住,同时,我边讲还边让学生比划四个过程(四声),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掌握了四声的写法。另一方面,我和学生简单地分析了汽车行驶过程中所花费的力气,目的也是为了渗透四声的发音方法。所以,我试着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读四声。‎ 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措施:‎ 练习四声重点放在二声、三声。通过手势的帮助使四声发音更加准确。有的学生是对声调的把握有问题,特别是二声和四声很难区分。要突破拼音这个难关,就得抓住所有拼音练习的机会,特别是要落实口头拼读的练习。今后要坚持反复有序的练习以及循序渐进的复习。‎ ‎(三)‎ 成功之处:‎ 在本课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发现字母的发音要领,同时采用讲故事、编儿歌的方法,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字母。这是第一次学写字母,学生会有困难,教师要多示范,加强个别辅导。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不足之处:在课堂中应该多给学生发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i u ü y w ‎(一)‎ ‎《i u ü y w》是第二单元的五个单韵母,本课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和两个声母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一幅乡村生活的情境图。晾衣竿上晒着一件衣服,其中“衣服”的“衣”提示i、y、yi的音,衣服的前襟和前襟顶上的纽扣构成的图形提示i的形,树杈、衣服袖子和一身之间的皱痕提示y的形。一只乌鸦停在大树上,一只乌龟在河里游,乌鸦和乌龟的“乌”提示u、w、wu的音,停着乌鸦的大树杈和乌龟壳的形状提示u的形,屋顶的形状提示w的形。一个小男孩正在和水中的鱼儿、乌龟打招呼,“鱼”提示ü和yu的音,一条口吐水泡、翘着尾巴的鱼提示ü的形。第二部分是单韵母i、u、ü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的四声。第三部分是y—i—yi、w—u—wu、y—ü—yu的比较。同时学习y和ü组成音节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第四部分是要求书写的字母i、u、ü、y、w的笔顺以及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学重点:三个单韵母和两个声母,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正确认读,三个单韵母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韵母和声母和音节的初步区分,知道y和ü在一起组成音节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01‎ ‎1.发音指导时,利用第一单元学过的汉字“一”和“五”帮助正音,学生说说有哪些数量是“一”和“五”的景物,如一件衣服、一个男孩、一棵树、一条鱼,将学习拼音与既有的知识相结合,由旧知到新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编字母口型歌,帮助学生掌握三个单韵母的发音,如:“牙齿齐齐i i i,嘴巴突出u u u,嘴吹口哨ü ü ü”。‎ ‎2.引导学生识记单韵母的四声,强调i上标调要去点的规则,通过讲故事、听儿歌的方式让学生熟记于心:“小i标声要注意,先摘帽再标调,ī í ǐ ì。”而ü上标调时不能去点。‎ ‎3.四声是学生朗读的难点,教师借助课本中的小汽车的行驶路线方向和声调手势,来帮助练习单韵母的四声调,学生先自由试读,同桌互听,再放录音正音正调。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第二、第三声。借助日常生活中的词语:阿姨的姨,蚂蚁的蚁,蜈蚣的蜈,五个的五。‎ 二、成功之处 教师在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情,有效开展教学,如单韵母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教师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韵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书写时缺少教师对个别学生的重点指导,导致个别学生在书写w时,“v”写得太宽。‎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课堂上把握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书写教学时,教师范写后,对个别书写不规范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 一年级小朋友课堂自制力比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变换形式,让学生保持新鲜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学iuü内容我多采用了故事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习拼音字母无非是要孩子多读、多记,有些特殊规则如i标上声调要去点,ü遇y要去两点,若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可能只会事倍功半。‎ 一.教学效果:教学iuü内容我多采用了故事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习拼音字母无非是要孩子多读、多记,有些特殊规则如i标上声调要去点,ü遇y要去两点,若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可能只会事倍功半。但小朋友对听故事的兴趣特别浓厚,所以我便把那些讲授起来枯燥乏味的知识结合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学生上课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记得特别快。有时个别学生对知识点回忆不起来时,只要提醒他一下故事大概,他就能记起枯燥的知识点来。‎ 二.成功之处:iuü教学结合故事讲课还有个特点就是可以根据各项知识点的特点把故事连起来,让学生觉得有完整性而且听起来有趣味性。根据i,y,yi的特点,我把故事表达为:小i是个爱漂亮的小姑娘,她的头上戴着蝴蝶结。当她一戴上声调帽子的时候,就把蝴蝶结遮住了,她头上的点就没有了。星期天,小i一早醒来就吵着要妈妈带她去游乐场玩。小i的妈妈是大y。大y妈妈把小i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牵着手出门了(yi)。一路上,大家都和他们打招呼。(大y和小i在一起,还是读做i)。游乐场的人可真多,大y妈妈怕小i妹妹走丢了,紧紧地牵着她的手,他们靠得可紧了。u,w,wu可以让学生在我的故事基础上进行改编。学生兴趣浓厚,而且把很多难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很自然地就传达给了学生。至于ü见y要去两点,我又巧妙地这样表达:小ü的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没人带小ü出去玩,怎么办呢?小ü急得大哭起来。大y妈妈看见了,就赶紧来安慰他,大y妈妈答应小ü带他去玩。小ü一听,可开心了,赶紧擦掉了眼泪,和大y妈妈一起出去玩了。(yu)并及时提醒儿歌:小ü见大y,擦掉眼泪笑嘻嘻。‎ 101‎ 三.不足之处:注意力容易分散,低年级的孩子一堂课,能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时间大约为15-20分钟。也就是说孩子在一堂课中,注意力只能集中半堂课。如果涉及的内容过多,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四.改进措施:练习四声重点放在二声、三声。通过手势的帮助使四声发音更加准确。有的学生是对声调的把握有问题,特别是二声和四声很难区分。要突破拼音这个难关,就得抓住所有拼音练习的机会,特别是要落实口头拼读的练习。今后要坚持反复有序的练习以及循序渐进的复习。‎ ‎(三)‎ 成功之处:‎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学时,教师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1.把游戏引进课堂。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拼音教学如果形式单一,势必会让学生厌学。教师设计了多种生动的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儿歌,识记字母。儿歌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学生记忆。对于字母的发音方法,教师不是枯燥地讲解,而是运用儿歌引导学生发音。如发i时,教师请学生想想衣服的发音,然后请同桌、小朋友互相学一学。接着教学儿歌:衣服衣服iii。这样学生一听就会发音了,效果挺好。‎ 不足之处:要注意课堂的组织管理,既活跃气氛,又不是很喧闹。‎ b p m f ‎(一)‎ 本课共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配有一幅郊外游玩的情境图。爸爸和孩子在爬山,孩子手里拿着的收音机正在播放音乐,“播”提示b的音,收音机提示“b”的形。山坡的“坡”提示p的音,男孩T恤上的字母“p”提示p的形。两个孩子在山脚捉迷藏,小女孩躲在山洞门后,小男孩正蒙着眼睛用手摸。“摸”提示“m”的音,山洞提示m的形。爸爸手中的拐杖提示f的形。第二部分是b、p、m、f与单韵母的拼读练习,包括3项内容:一是情境图下方的b—ɑ—bɑ,提示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二是借助图画,教学声母b和带调韵母ɑ的拼音;三是b、p、m、f和ɑ、o、i、u相拼的拼读练习。第三部分是“爸爸、妈妈”两个词语,其中“爸、妈”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四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爸、妈”,要求书写的字母b、p、m、f的笔顺以及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学重点为声母和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编儿歌练发音,利用教材上与“b、p、m、f”发音相似的“播、坡、摸”,编成情境儿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发音要领:“爸爸带我爬山坡,迎着风儿爬上坡,收音机里正广播,爱护花草不乱摸。”在这种学生喜欢、易记忆的儿歌诵读中,自然而然学会了声母的发音。‎ ‎2. 联系生活,说说这些字母像什么。如:b像数字6,像哨子;p像反写的数字9;;m像两扇小门,两个山洞;f像一根拐棍。还引导学生编成顺口溜帮助记忆,如:“右下半圆b b b,右上半圆p p p,两个门洞m m m,一根拐棍f f f。”‎ 101‎ ‎3. 本课开始学习拼音方法和带四声的声韵相拼音节,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给学生正确的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如:“b—ɑ—bɑ”借助“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口诀,配合拍手动作,帮助学生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二、成功之处 引导学生在看图说话中引出两个词语“爸爸、妈妈”。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讲解词语的意思:“爸爸即父亲,妈妈即母亲”。让学生指指图中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妈妈,并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的印象,如:“我的妈妈长头发,我的爸爸喜欢打篮球。”借助卡片正确拼读音节。“爸爸、妈妈”第二个字都要读轻声,学生初步了解轻声音节的读法。“爸、妈”两个字,通过学习“爸爸、妈妈”,自然而然记住了,达到了识字目标。‎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声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拼读练习时,仅仅通过拼读音节而拼读,如果能让学生把音节与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组词或组句,如拼读pɑ时可以组词“爬山”,组句“周末,我和爸爸去爬爬山”来帮助拼读,既增强趣味性,又帮助学生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还锻炼了学生说话能力,一举两得。‎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学生掌握本课重点两拼音节拼读方法时,引导把音节与所熟悉的词语相结合,通过组词、说句,加深掌握音节的品读要领。而不仅仅局限于拼读音节,始终记住学习音节是为学习汉字,说话而服务的。‎ ‎(二)‎ 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保证,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节课力求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正确认读bpmf这四个声母,能够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这四个声母。‎ 一、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量采用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游戏、韵律操等一些儿童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做手指操的形式,引出学生用小手拼一拼本节课的四个声母,目的是让学生记住形。在学收信的游戏中,读准本节课的声母。在猜口型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并且通过实验的方式自己找到b和p的读音差异。在用声母说一说的游戏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汉语拼音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上我充分利用了游戏、活动、竞赛等一些儿童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克服了汉语拼音教学枯燥无味,单调重复的弊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101‎ 二、成功之处:部编本新教材以主题故事情境图来出示汉语拼音的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中的事物,找到藏在图中的声母,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完整表达的习惯,把碎片化的信息编成一个小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观察图画的同时,既训练了口语表达,同时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拼音,学习拼音和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学习拼音的目的是为了及早自主阅读,而识字也能帮助拼音的学习。识字,拼音,阅读,表达,这四者是有联系的。将拼音学习与练习说话相结合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时效性,实现了生活与课堂的链接。在游戏环节,我提出了联系生活让学生说出几个带bpmf做声母的音节词,并且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学生说出的每一个音节词,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和口语一一对应的,这就是学习汉语拼音的作用。学会了汉语拼音就可以学词、学句、读书、识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汉语拼音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汉语拼音是非常重要的。‎ 三、不足之处:虽然入学才两周,由于及时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激励和评价,课堂秩序良好,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部分学生在学前班时已经学过,于是没有耐心听老师讲发音,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或开火车读的时候,自己在下面发音或说话,这样可能会影响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学习。‎ 四、改进措施:安静倾听的习惯还要进一步强调,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反复抓。‎ ‎(三)‎ 成功之处:‎ 有机把学拼音与发展思维、丰富语言相结合,努力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 ‎  1.刚入学新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够规范,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上教师充分借用直观形象——插图,使学生接触感性材料,启发他们看图说话,自编顺口溜,初步对拼音字母形状、发音都有自己的理解,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培养;还启发学生想一想: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培养,把抽象符号具体化、形象化。‎ ‎  2.借助图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想象,训练他们说完整的话。如:启发学生利用声母“f”构图进行情节组词、说话。用“佛”组词(大佛),目的是让学生想说、敢说,发散学生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3.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半节课后学生感到疲劳、纪律有松散,这时教师把拼音融入活动与游戏中,提高巩固音形目的。把抽象符号与学生的语言积累、生活体验融为一体,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不足之处:由于刚接触声母与韵母的拼读,所以,在拼读能力训练方面还不够,不能一味的领读,而要培养学生自己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方言。‎ d t n l ‎(一)‎ 本课共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配有一幅校园艺术节的情境图。舞台右侧,一个男孩打着鼓,鼓声提示d的音,鼓和鼓槌的组合提示d的形。男孩手中敲打乐器的两根鼓槌提示l的形。舞台中间,一个女孩正在表演节目,她手中握着的伞柄提示t的形。舞台背景中的拱门上有“艺术节”三个字,拱门提示n的形。第二部分是d、t、n、l和带调单韵母ɑ、e、i、u、ü组成的音节。第三部分是“马路、泥土”两个词语,其中“马、土”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四部分是儿歌《轻轻跳》,其中tu、ni是本课新学的音节,“不”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马、土、不”,要求书写的字母d、t、n、l的笔顺以及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教学重点为正确认读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正确拼读声母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正确朗读儿歌《轻轻跳》,认识“马、土、不”三个生字。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101‎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做什么,再找找图画中藏着哪些字母,从而引出d、t、n、l。这四个声母都是舌尖音,学生很难直观感知其正确发音部位,因此,我通过形象可感的动作,帮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找准发音部位,掌握发音要领。教学d、t时,请学生把手掌放在嘴前感觉不同的发音方法,发d时,手掌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发t时有较强的气流冲出。教学n、l时,我放慢发音速度,拉长发音过程,让学生皱着眉头,捏着鼻子发l的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的感觉,松开鼻子笑眯眯地发n的音,体会气流从鼻腔出来的感觉。学生对发音有了了解,在能初步掌握发音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利用与声母发音相似的“的、特、呢、了”,编成儿歌,帮助学生加以区分。‎ 二、成功之处 本课所学d、t、n、l与前一课所学的b、f、m形体有相似之处,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弄清它们的区别,学生掌握读音后,出示字母图片,仔细观察,反复比较中,小组讨论得出它们的不同点:左下半圆是d,右下半圆是b,一只伞柄是t,一根拐棍是f,一个门洞是n,两个门洞是n。课前准备了雨伞,课上相机展示实物:雨伞朝上就是t,伞柄朝下就是f,加深了记忆。‎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声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词语教学中缺乏对词语的理解,如:马路就是城市里的宽阔平整的道路,我们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路线;“泥土”就是小草、野花生长的地方,然后,教师借助生字卡片引导学生正确拼读音节。‎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马路和泥土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马路和泥土,然后借助卡片指导拼读。识字效果会更好。‎ ‎(二)‎ 本课有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 4 个声母,配有一幅校园艺术节的情境图。舞台右侧,一个男孩打着鼓,鼓声提示 d 的音,鼓和鼓槌的组合提示 d 的形。男孩手中敲打乐器的两根鼓槌提示 l 的形。舞台中间,一个女孩正在表演节目,她手中握着的伞柄提示 t 的形。舞台背景中的拱门上有“艺术节”3 个字,拱门提示 n 的形。第二部分是 d、t、n、l 和带调单韵母ɑ、e、i、u、ü组成的音节。第三部分是“马路、泥土”两个词语,其中“马、土”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四部分是儿歌《轻轻跳》,其中 tù、nǐ是本课新学的音节,“不”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马、土、不”,要求书写的字母 d、t、n、l 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一、教学效果: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画着谁,他们都在干什么。再找找图画中藏着哪些字母,从而引出 d、t、n、l。声母 d、t、n、l 都是舌尖音,学生很难直观感知其正确的发音部位。教学时,我用一些形象可感的动作,帮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找准发音部位,掌握发音要领。教学 d、t 时,让学生把手掌放在嘴前感觉不同的发音方法:发 d 时,手掌感觉不到气流由舌尖接触上齿冲出;发 t 时,有较强的气流冲出。教学 n、l 时,让学生皱着眉头,捏着鼻子发 l 的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的感觉,松开鼻子笑眯眯地发 n 的音,体会气流从鼻腔出来的感觉。同时,尽可能地利用与 d、t、n、l ‎ 101‎ 发音相似的字,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发音要领。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学生掌握读音后,出示 d、t、n 与 b、 f、m,让他们细细观察,反复比较,小组讨论得出它们的不同点:左下半圆是 d,右下半圆是 b,一根鱼竿是 t,一根拐杖是 f,一个门洞是 n,两个门洞是 m。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雨伞实物:伞柄朝上就是 t,伞柄朝下就是 f。也可以启发学生编顺口溜,帮助记忆新学的字母,如,小鼓敲响 d d d,伞柄朝上 t t t,一个门洞 n n n,一根小棍 l l l。‎ 二、成功之处:本节中n和l的发音也是个难点,我根据n和l在口腔中发音的独特方式进行一个小小的口腔模拟实验:假设右手是舌头,左手是口腔中的上腭,利用手的变化来模拟n和l发音时口腔里的状态,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体会n和l发音时的不同,体会鼻音的特殊发音方式。发音有困难的孩子在我的帮助下也能慢慢体会出n、l的不同。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孩子的印象,让他们能做到通过“听”就能区分出n、l 。对于基础较差的孩子,我仍以鼓励的方式让他们多进行模仿练习。我通过减慢发音速度让他们体会字母发音的口型以及发音的部位,让孩子们学习、模仿发音方法。在教学音节时,采用对比的方法分辨n、l与同一韵母拼读成音的细微差别。最后通过带调拼读,让学生联系一下生活中的语言环境,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新声母的体会。如,n—ù→nù是发怒的“怒”,l—ù→lù是马路的“路”;n—→n是女同学的“女”,l—→l是旅行的“旅”。‎ 三、不足之处: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需要时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 四、改进措施:拼读教学方面,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单韵母及其四声,为顺利拼读做好准备。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拼读。教师要注意采用对比的方法,分辨 n、l 与同一韵母组成的音节的细微差别。‎ ‎(三)‎ 成功之处:‎ 在教学d、t、n、l时,教师努力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力求做到有情有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饱满热情。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本课的设计中穿插了一些游戏,整堂课下来学生积极性很高。‎ 不足之处:‎ 但有个别环节学生由于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体验中。在做游戏的时候,学生有些管不住自己,课堂稍显混乱,虽然教师使出了浑身解数,但还是未见成效,游戏与知识之间如何更紧密的结合,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将是自己下一个思考的问题。‎ ɡ k h ‎(一)‎ ‎《ɡ k 101‎ ‎ h》是第二单元的三个声母,配有一幅夏天公园湖边的情境图。天空中,飞着一只衔着花环的白鸽,“鸽”提示ɡ的音,花环提示ɡ的形。湖中,一群小蝌蚪正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蝌”提示k的音,蝌蚪与水草的组合提示k的形。岸边的长椅上,坐着一个正在喝水的小女孩,“喝”提示h的音,长椅的侧面提示h的形。第二部分是ɡ、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以及初次出现的三拼音节。ɡ—u—ɑ—ɡuɑ揭示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左下是ɡ、k、h与韵母ɑ、o、e组成的9个带调两拼音节,中间和右下是ɡ、k、h与介母u以及韵母ɑ、o组成的6个带调三拼音节。第三部分是“画画、打鼓”两个词语,其中“画、打”是本课要认的生字。左边是两幅图,一幅图上是一只小浣熊支着画架在画画,另一幅图上是一只小老虎在打鼓。第四部分是儿歌《说话》。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画、打”,要求书写的字母ɡ、k、h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学重点为声母ɡ、k、h和韵母组成的三拼音节、两拼音节的正确拼读,带调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三拼音节,拼读难度较大,借助拼读示意图讲清拼读规则,然后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以及识字单元中已学的“火”字,帮助学生正确拼读,降低难度。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有三种:一是三拼连读法,二是声介合母拼读法,三是介韵合母拼读法。根据学生学习拼音的具体情况,我选取的是第一种三拼连读法,即课本上三拼示意图“ɡ—u—ɑ—ɡuɑ”提示的方法。借助三拼连读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讲清拼读规则,然后展示具体事物图片,学生反复多次拼读操练,逐渐掌握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虽然刚开始学生学习接受过程比较慢,但是,万事开头难,相信一旦学生熟练掌握了三拼音节拼读方法,今后借助拼音阅读速度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成功之处 本课书写指导时,重点放到了两个新笔画,竖左弯和左斜右斜,循序渐进。先请学生观察占格位置,教师边范写边讲解笔顺和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学生练习书写师请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书写,全班共同批改纠错,仔练写,书写效果较好。‎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声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声母发音指导时,教师出示顺口溜学生被动接受,如果教师能放手,引导学生自己编顺口溜记忆发音,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师学会放手,让学生自编自己喜欢、有利于记忆的顺口溜识记声母发音。‎ ‎(二)‎ ‎《ɡkh》是汉语拼音教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学生通过学前教育,已对汉语拼音有所掌握,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也对如何学习拼音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大胆地采用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并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101‎ 一、教学效果:所以在第二课时学习认字的环节中,我就改变了以往生字卡片出示的形式,而采用游戏“摘果子”。方法很简单,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再在上面画几个果子。把生字的拼音写在果子里,让学生来拼读,读对了,这个果子就被摘走了。为了加强学生的兴趣,我还把“摘”走果子的小朋友的名字写在果子上面。这样一来,学生可来劲了,都想摘到果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等到学生音节拼读得熟练了以后,我再出示字型,让音节和字一一对应。然后去掉音节,让学生看着字型来叫出果子的名字。这样从音——音形结合——形,学生几个回合下来掌握的情况就比较好。当然在“摘果子”的游戏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在游戏过程中整个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性高。但是没有被叫到“摘果子”的小朋友却似乎表现得不高兴,有几个甚至拍打桌子。应该要让学生明白即使你没有被请到发言,你也要礼貌、文明地听或者看着其他小朋友的发言。‎ 二、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在具体情景中学习。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兴趣是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果孩子对所学知识感兴趣,那么他会投入更多的注意,从而使课堂学习效果达到最佳。此外,孩子年龄小,识记一系列的知识比较难,可如果把这一系列的知识放到一个小故事或是具体情境中,会极大降低记忆难度。在收看《最强大脑》节目时,发现很多选手也是靠这种情境式记忆方法来进行记忆的。正因如此,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到拼音王国小溪边去游览的情境,并将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贯穿于这一情境之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借助情境帮助他们记忆一系列的知识内容。‎ ‎2.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多元识记。一年级孩子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这就需要我们最大程度调动孩子的感官,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因此本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首先通过孩子所熟悉的具体事物的名称知道ɡkh的读音,再借助趣味儿歌或熟悉的词语的发音帮助记忆,接下来利用各种方式多元识记字母的形。孩子们想到的办法很多,如借助图片、编儿歌、用身体表示等方法。当然,对孩子们来说,她们更热衷于用身体部位来帮助识记,特别是林可欣和马梓皓,更是让课堂更加精彩。在识记h的字形时,林可欣提出要找马梓皓与她合作完成,马梓皓表示h的一竖,但她却安排马梓皓站在了她的左边。对林可欣与马梓皓来说,是应该这样,可马梓皓一下子反应过来,对于面对面的同学们来说,是反的,于是提出建议,要和林可欣换位置。一个小小的课堂生成,却让我深深感触到:不能小看孩子!‎ 三、不足之处:在本内容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看图说话学拼音的模式开始失去新鲜感了,自我感觉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同一个方法用久了会让学生感觉“疲劳感”,没有新意。‎ 四、改进措施: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采取一些能调动全班孩子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形式。‎ ‎(三)‎ 成功之处:‎ ‎1.学习新的声母g k h,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凭借已有经验,通过尝试、参与,体会到了成功的欢乐,树立了学好拼音的信心。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不是传授,而是教会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进而发展自己,成为会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个体。‎ ‎2.在学习拼读音节时,先拼两拼音,后拼三拼音,内容由易到难,层次分明,学生易于接受。在学习中,设置挑战,学生乐于学习。同时,设计了“厨房中的这些音节朋友,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这个游戏,既复习了拼读,又联系生活,图文结合降低学习的难度。‎ 不足之处:注意课堂组织管理,气氛不宜过于热烈。‎ j q x ‎(一)‎ 101‎ ‎《j q x》是第二单元的三个声母,本课共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配有一个小院子的情境图。院子里,一只母鸡正在追赶着空中的蝴蝶,地上还有几只小鸡。“鸡”提示j的音,鸡和蝴蝶组合的构形提示j的形。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下一张小方桌,桌上和桌边的西瓜提示x的音,桌上西瓜的刀切印提示x的形。一个小姑娘,手里攥着气球的线,仰头数着拴在线上的7只气球,“气”提示q的音,气球的形状提示q的形。第二部分是声母与单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左边是j、q、x与韵母i组成的两个带调两拼音节,与介母i以及韵母a组成的两个带调三拼音节。右边呈现j、q、x与ü相拼,ü上两点要去掉的拼写规则,并用拟人化的漫画表现了这一规则。第三部分是“搭积木、下棋”两个词语,其中“棋”是本课要认的生字,左边是两幅图,一幅图中的小兔正在搭积木,另一幅图中的猩猩和瓢虫对坐着下棋。第四部分是儿歌《在一起》,“鸡”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棋、鸡”,要求书写的声母的笔顺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学重点为声母与韵母的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知道j、q、x遇到小ü,两点要去掉的拼写规则。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字母教学。j、q、x的形体教学,需要借助情境图中的表形元素来进行,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如,q除了像图中的气球外,和数字“9”、字母g、p很像,编成顺口溜“像个9字q q q”。指导书写时,学生观察j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教师边示范书写,边说笔顺及注意事项:j的竖在书写时要写直,到下格后才开始往左弯。“x”两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先写右斜,从左往右写,再写左斜,从右往左写。注意左斜和右斜的角度要一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因此,教师走下讲台给予学生指导,纠错。‎ ‎ 2.两拼音节练习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拼读,尽可能的把音节和自己认识的汉字以及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如,ji,学生联系到了“母鸡、小鸡、积木、积累”等词语。‎ 二、成功之处 拼读三拼音节时,教师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三拼音节拼读法,只剩示范拼读,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会拼读的学生当小老师,其他同学跟读,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声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在学习儿歌《在一起》时,儿歌字数不多,让学生自由朗读,指生读,但仍有个别学生不能准确朗读。‎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儿歌《在一起》字数虽不多,但是学生不会拼的音节和不认识的字比较多,先让学生圈出自己会拼的音节和汉字读一读,然后教师领读,或小组合作朗读,了解大意。‎ ‎(二)‎ 101‎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提出:“拼音的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普通话和识字教学相结合。”汉语拼音的学习很容易枯燥、乏味,加上一年级的孩子又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直观事物的特点,所以汉语拼音的教学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抽象、枯燥的汉语拼音同丰富的游戏、故事、比赛等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寓教于乐。同时,我也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对课堂开始时的师生问好,学生的坐姿、举手、起立发言的站姿,倾听、说完整话等常规习惯进行训练,课堂学习中学生参与性高,学习积极性也很高。‎ 一、教学效果:在设计这堂课时,我较为注重利用儿歌学声母。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孩子们记发音,我引导“公鸡”的“鸡”发短音就是声母j的发音;把“气球”的“气”读一声,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q的发音;把“西瓜”的“西”读得轻短一些就是x的发音。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编儿歌,记住声母jqx的音和形。如看图编儿歌:“一只公鸡jjj,一个气球qqq,刀切西瓜xxx。”根据声母的形状编儿歌:“钩子加点jjj,左上半圆qqq,像个9字qqq,一个小叉xxx,一个乘号xxx。”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因为是自己编的,记忆也会犹为深刻。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儿歌学拼音,不仅能让枯燥的拼音课变得有趣味性,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语言,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成功之处:本课对于jqx的读音字形和音节的拼读,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吃力,很顺当的就完成这部分内容了。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就是jqx与ü相拼,省写ü上的两点的拼音规则。一是容易忘记省写ü上的两点;二是不知为什么要省写ü上的两点;三是学会了省写规则后,又将其他声母(如:n、l)与ü相拼时也去掉ü上两点;四是省掉两点后又将ü读成u,造成拼读错误。要突破这一难点,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观察jqx与拼读的音节,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ü两点去掉了。我趁热打铁,总结jqx与ü相拼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让学生熟记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就摘帽,去掉两点还念ü。”拼写的规则学生已基本明了,读的规则还需强调。即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去掉后仍然读ü,千万不能读成u。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巩固,学生基本能掌握读的规律了。于是为了检测一下他们的学习情况,我还出示了几个音节让他们进行巩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看看谁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对音节相拼的情况做出判断,并说出理由。学生积极性很高,班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地辨别出来。‎ 三、不足之处:课例不可避免的也存在些问题。课堂上缺少儿童语言,给人感觉在赶着学生走,追着学生学,这一点今后还要多注意。‎ 四、改进措施:在教学中慢慢改正,尽可能使教师语言更风趣,教师形象更亲切和蔼。汉语拼音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识字的开始。我要不断地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摸索,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希望能找到高效的新方法,让学生们轻松地学习拼音,牢固地掌握拼音。‎ ‎(三)‎ 成功之处:‎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汉语拼音教学的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的设计体现了科学性和趣味性。‎ ‎1.整个两课时的教学教师都在努力地创设情境,以畅游拼音王国的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与拼音宝宝做游戏的情境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拼音,拼读音节,认读生字。‎ ‎2.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3.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突破难点,孩子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理解并掌握了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和j、q、x的三拼音节。‎ 101‎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z c s ‎(一)‎ ‎《z c s》是第二单元的三个声母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森林学校的情境图。身穿紫色衣服的狗熊老师,在黑板前写字母“z”,“紫”提示z的音,字母“z”提示z的形。三只小刺猬坐着听讲,认真地练写字母“z、c、s”,“刺猬”的刺提示c的音,刺猬的样子提示c的形。蚕在蚕叶上吐丝,“丝”提示s的音,丝的样子提示s的形。第二部分是声母z、c、s与单韵母a、e、u组成的两拼音节,与介母u、韵母o组成的三拼音节,以及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第三部分是“字、词语、句子”三个词语 ,其中“字、词、语、句、子”是本课要认的生字。左边图上分列三行,第一行写着“学”,第二行写着“学生”,第三行写着“我是小学生”。第四部分是儿歌《过桥》。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要求书写字母z、c、s的笔顺以及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教学重点为声母z、c、s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带调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带调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两拼音节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再困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先自由拼读,再和同桌互相拼读,然后指名拼读并评议。拼读练习时学生能联系熟悉的汉字如:祖国(zǔ),来帮助识记字音。‎ 二、成功之处 ‎1. 读准音。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引导学生体会z、c、s的发音方法: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抵住上门齿背。提醒学生不要咬着舌尖发音,声母z、c、s要读得轻短些,整体认读音节zi、ci、si要读得长些、响亮些。引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掌握发音要领。‎ ‎2. 三拼音节。先让学生复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再让程度较好的学生试着拼读、带读。虽然之前已经接触过三拼音节,一些学生还是会感到困难,教师有重点地指导好带调拼读,然后请同桌互读评议对能够独立拼读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合作较好的同桌及时表扬,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教师还采取编顺口溜的方式,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音节。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标调时i上面的点要去掉。引导学生编儿歌识记整体认读音节,如,紫色树,紫色花,紫花开了结紫瓜,紫瓜柄上长小刺,撕开紫瓜装芝麻。‎ ‎3. 识记字形时,引导学生边做手指操边发音,利于学生识记字形。‎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在教学中,拼读整体认读音节时,带调音节练习较少。‎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练习带调音节时,打乱顺序,采取开火车、小组合作读等形式练习拼读,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 101‎ 从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在教学本课时,我利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孩子们呈现一个生动活泼、自主创新的课堂。‎ 一、教学效果:1.创设情境,使拼音教学“趣”为先。上课伊始,我用富有儿童的语言复习导入:“我们已经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宝宝,还记得他们吗?”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在学习声母zcs时,我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编顺口溜的形式也让学生很感兴趣。如:小熊写字zzz,像个2字ZZZ,小小刺猬ccc,半个圆圈CCC,蚕儿吐丝sss,半个8字SSS,,学生自己编,不但注意到了字母的音和形,而且学习自己编出来的顺口溜感觉很骄傲的,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2.注重引导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发展。除了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在学习字母的书写时也把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来说书写的笔顺,要注意的地方等,学生观察得非常仔细,写的时候自然也就好些。‎ 二、成功之处:通过游戏活动,营造了趣味课堂,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如“小刺猬运果子”游戏: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声母果子撒在地上,然后请几个孩子上台,分成三组,每小组各选一只不同名字的小刺猬,如小刺猬“滋”,小刺猬“刺”,小刺猬“丝”。音乐响起,开始游戏。三小组的孩子分别迅速地在地上找与自己小组所选小刺猬名字读音相同或相似的拼音果子,然后“扎”到自己小组的小刺猬身上。扎满10个果子后,快速领着自己小组的“小刺猬”把果子运到指定的地点。运得最快并且果子“扎”对最多的小组将获得胜利。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玩得开心,学得开心,兴趣盎然,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升华。此外,还有在教学的最后设计的“抢答拼音果子”游戏,更是把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善于使用激励手段,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悦。教师要想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取决于他对儿童的态度。因此,课堂上,我对孩子们赞美的语言时刻挂在嘴边,如:“哟,你真了不起!”“哇,你实在是太棒了!”等,加上一个向他们竖起的大拇指,一个个鼓励、赞赏的近乎夸张的表情,时时撞击着孩子们无拘无束的心灵。整堂课,气氛融洽,孩子们始终在快乐之中学习拼音。‎ 三、不足之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依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爱插话,容易激动,不能很好地倾听别人回答问题,导致课堂秩序很乱,今后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 四、改进措施:在教学中慢慢改正,尽可能使教师语言更风趣,教师形象更亲切和蔼。汉语拼音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识字的开始。我要不断地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摸索,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希望能找到高效的新方法,让学生们轻松地学习拼音,牢固地掌握拼音。‎ ‎(三)‎ 成功之处:‎ 从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本课设计体现课改新理念,为孩子们呈现一个生动、活泼、自主、创新的课堂。‎ ‎1.创设故事情境,学习汉语拼音。‎ 101‎ 整个两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为小i过生日的故事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轻松、快乐地认读声母,拼读音节,识记生字,学习儿歌,学生的兴趣浓厚,情绪饱满,学习热情高涨。‎ ‎2.巧用游戏活动,巩固汉语拼音。‎ 在教学中,教师将一次次复习巩固巧妙地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如“比谁反应快”“拔萝卜”。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玩得开心,学得开心,兴趣盎然,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升华。‎ ‎3.创编儿歌,记忆汉语拼音。‎ 学生在我的引导与鼓励下联系声母的音形和图画,创编了记忆声母的歌诀,既轻松地帮助孩子们学习了声母z、c、s,同时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zh ch sh r ‎(一)‎ ‎《zh ch sh r》是第二单元的四个声母和四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森林学校在课间休息时的情境图。下课了,小猴坐在椅子上织毛衣,蜘蛛在凳子上织网,“织、蜘”提示zh、zhi的音,凳子和椅子的组合提示zh的形。刺猬在椅子后面吃果子,“吃”提示ch、chi的音,刺猬和椅子的组合提示sh的形。黑板上写着词语“日出”,长颈鹿胸前挂着“值日”的牌子在擦黑板,“值”提示zh、zhi的音,“日”提示r、ri的音。第二部分是zh、ch、sh、r与单韵母a、e、u组成的两拼音节,与介母u韵母a、o组成的三拼音节,以及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第三部分是“擦桌子、折纸”两个词语,其中“桌、纸”是本课要认的生字。左边是两幅图,第一幅图是大猩猩在擦桌子,第二幅图是青蛙在折纸。第四部分是儿歌《绕口令》,其中shì是本课新学的音节。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桌、纸”,要求书写的字母zh、ch、sh、r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学重点:正确认读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声母。正确拼读zh、ch、sh、r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能正确认读带调的整体认读音节。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擦桌子、折纸”两个词语,认识“桌、纸”两个生字。正确朗读《绕口令》。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编顺口溜练发音,帮助学生顺利地记住字母发音。学生结合情境图编顺口溜,如,“织毛衣zh zh zh,蜘蛛织网zh zh zh,吃果子ch ch ch,小狮子sh sh sh,一轮红日r r r……”‎ ‎2. 三拼音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声轻介快韵母响”的方法练读,学生先试着自己拼读,再以同伴互读互听、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练习,教师采取指名读、分组朗读、自我展示读的形式检查掌握情况,学生掌握了三拼音节的朗读之后,教师出示三拼音节和两拼音节,学生对比读、平翘舌音节对比读,巩固所学。‎ ‎3.‎ 101‎ ‎ 识记形。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找一找情境图中的字母形体,如凳子和椅子的组合像zh,刺猬和椅子的组合像ch,狮子和椅子的组合像sh,茁壮成长的小树苗像r。然后教师范边写边强调:zh、ch、sh都是三笔写成,占中格和上格。书写时要注意两个字母靠拢些。r两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注意在竖的靠上端向右写一弯笔,笔画要连贯。学生心中有数,再练写时,写得规范认真。‎ 三、成功之处 课堂时间把握较好,对于本课重点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练习拼读时,有效地将两者结合。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能够熟练朗读,对三拼音节朗读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声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儿歌《绕口令》训练平翘舌的发音,教师局限于课本讲解和朗读。‎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拓展课外绕口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声母及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二)‎ ‎ 本课出现的声母zh、ch、sh以及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和上一节课的声母z、c、s、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在教学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发音和形状上稍稍做了变化,因此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我先让同学抽读拼音卡片,重点复习z、c、s的读音和发音要领,强调z、c、s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齿背,接着再让同学抽读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强调音要读长些,读响亮些。这样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对本节课的教学也有一定的联系。‎ 一、教学效果:1.借助图画,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对于拼音教学,课本中有许多的插图,非常的精美、形象。我充分运用书中的图片结合教学拼音,如:学习zh的时候,我出示图片后提问:小朋友,你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生答:图上画的是妈妈坐在椅子上织毛衣。接着我就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zh,接着我就带学生学习zh的读音。由于有了看图说话的铺垫,再把发音的要领讲解清楚,学生们的发音基本都准确了。读完后继续看图提问:zh与图的哪部分很像呢?有同学回答:“z”很像妈妈旁边的小凳子。还有同学回答:“h”很像妈妈坐着的椅子。我及时进行总结:大家说得很对,凳子和椅子合在一起便成了声母zh,这样将抽象的字母与具体的实物联系在一起,使同学们对字形记忆更加深刻。2.对比练读,分清平、翘舌音:通过图片初步感知了这三个声母之后,为了进一步发好它们的音,掌握它们的发音要领,我将zh、ch、sh与z、c 、s进行了对比练读,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在观察中学生不难发现,zh、ch、sh都比z、c、s多了一个h,接着我进行总结,由于它们都多了一个h,所以它们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平舌音变成了翘舌音,接着进行多种多样地练读,这样学生在练读中体会到发音要领,掌握发音方法。学习了zhi、chi、shi后,可以把zhi、chi、shi和zh、ch、sh也进行了对比练读,通过不断的对比读中区分声母与整体认读音节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翘舌音发音的记忆。‎ 二、成功之处:‎ 游戏一 听音取卡:老师将zhi、chi、shi、zh、ch、sh、z、c 、s和zi、ci、si等卡片贴在黑板上,老师念一个音学生上来取卡片,取对了小朋友一起念一遍。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拼音的发音。‎ 游戏二 双轨火车:把平舌音和翘舌音(或者是声母与其对应的整体认读音节)写在小黑板上,同桌一起站起来,每人读一个。学生们兴趣浓厚,都拼命把自己的那个读好,要和同桌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而且不光同桌有竞争意识,组与组之间也展开了比赛,都希望自己读得好。‎ 101‎ 四、 不足之处: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 五、改进措施: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 成功之处:‎ 这堂课学生基本上是在编儿歌,做游戏、学中玩、玩中学中度过的,教师有意识地注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扩大了学生的学习容量和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整堂课老师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有趣的故事来使每个环节自然地过渡,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拼音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声韵成音的方法,使之能够自主学习拼读音节,并形成能力,提高其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效率。‎ 不足之处:‎ 执教过本节课后,在用什么好方法记“zh、ch、sh、r”这个环节,教师设计的有些太细,讲授知识要做到重点明确,有收有放。但遗憾的是,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还是没有能做到这一点。‎ 语文园地二 ‎(一)‎ 语文园地二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第一板块“识字加油站”:呈现的是小学一年级课程表, 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安排了4到6节课,让学生了解课程表中“语文,数学、音乐、道德与法治、体育、美术、阅读、写字、综合实践”等课程名称,学习“文、数、学、音、乐”5个生字。第二板块“用拼音”安排了5项内容:“还能摆什么?快来试试看。”,本题让学生用手势、绳子,小棍等多种方法摆字母,帮助记忆字母形体。“读一读, 比一比。”此题旨在强化声母z—zh、 c—ch、s—sh的辨读,读准由这些声母组成的6个音节词。“比一比,读一读。”对形近声母“b—d”“p—q”"f—t”进行辨析,借助图片拼读6个音节词。“读-读,做动作。”本题要求学生拼读6个音节词,并根据拼读出的词语做动作,让学生体会拼读音节的乐趣。“把同类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本题要求学生拼读8个音节词,根据拼读结果找出同类事物,给同类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第三板块“字词句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读一读,连一连。”本题旨在复习学过的12个生字,让学生熟练地读出生字,将读音与相应的单韵母u、a、i相连,进一步巩固汉语拼音。“读一读,在图里找一找。”本题旨在借助图画认读动物名称和数量短语,初步学习量词的使用。第四板块“和大人-起读”:编排了一首儿歌《剪窗花》,让学生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正确朗读《剪窗花》,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为声母表的读记。 形近声母的辩折与音节词的拼读。已学生字的认读巩固。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识字加油站。认识课程表中的名称,重点认识“语文、数学、音乐”3门课程,学会“文、数、学、音、乐”5个生字,学生能结合本课所学能知道周三第二节上什么课。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 ‎ 101‎ ‎ 2.用拼音。请学生读课本上摆出的字母,再小组或同桌合作,用手势或自己带来的材料摆一摆, 看看还能摆出什么字母,然后全班交流。如,绳子可摆成n、w、r,小棍可摆成Z、l,手势可摆成a、0、e、u、b、d,有的学生通过做手指操复习字母。形式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 3.区分三组形近字母。 声母教学中,学生对形状相近的b- d、p-q、f-t 三组声母很容易混淆,教师采取除了复习声母儿歌进行巩固外,还用字母手指操、橡皮泥摆放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清字形,在玩玩做做中区别形近字母。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辨别三组形近字母。‎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语文园地二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拼读音节词时,教师采用自由拼读、四人小组轮读、同桌互读等形式朗读音节,在熟练拼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给音节词分分类。学生很容易发现,luò tuo、wū yā、má yǐ都是动物,bō luó、yā lí、jú zi都是水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给动物类的和水果类的事物各涂一种颜色。教师局限于课本教学,如果对于学习程度较好学生,教师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与水果,帮助学生学习简单的事物分类方法。效果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拼读音节词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音节并给音节分类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其他水果或喜欢的动物,帮助学生学习简单的事物分类方法。‎ ‎(二)‎ 一年级语文园地二有识字加油站、用拼音、字词句运用以及和大人一起读四个栏目。‎ 一、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第四项“和大人一起读”,是一首小儿歌《剪窗花》。这是本册的第二次“和大人一起读”。起步阶段的“和大人一起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还比较弱,需要大人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需要在和孩子共度的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渗透和培养。语文园地在帮助学生对本单元中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和巩固的同时更加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题目要求多以“我会”方式呈现,从文字上给孩子以自信心,让孩子有成功感,还培养了孩子自学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为要展示我会,那就得做得好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积累性学习的能力。‎ 二、成功之处:本课教学设计,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主动地融入到学生的游戏中去,创造出愉悦、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大胆地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学生始终在自学、小组合作学中进行自主的学习,教师起引导的作用,在关键之处引领、纠正、巩固。充分运用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如绳子、小棒、肢体等等摆出声母,帮助学生复习拼音,巩固拼读。在每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得到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和大人一起读”作为一个课外环节进行,要求学生回家之后和自己的父母一起来完成,让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习了一部分拼音,可以尝试让孩子先拼一拼,再读一读。不能拼读的字,大人再教一教、也可以采用大人带读的方式,帮助他们读通、读顺这首儿歌。‎ 101‎ 四、改进措施: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读完后,大人可以适当讲讲关于窗花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剪剪窗花。‎ ‎(三)‎ ‎ 成功之处:‎ ‎ 整堂课的设计以闯关的方式展开。在教学中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主动地融入到学生的游戏中去,创造出愉悦、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大胆地进行交流,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大胆地对以往的复习课进行改革、创新,转变学习方法,充分运用小组合作的优势,集合组内成员的力量,用绳子、小棒、肢体等摆出声母,并乘机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使合作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 在每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以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不足之处:‎ 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ɑi ei ui ‎(一)‎ ‎《ɑi ei ui》是第三单元的三个复韵母,本课共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复韵母,配有一幅孩子们听奶奶讲故事的情境图。第二部分是复韵母ɑi ei ui的四声。第三部分是声母与ɑi ei ui 的拼读,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第四部分是词语,配有一幅情境图。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愉快地玩耍,小女孩正快步奔向奶奶。第五部分是儿歌《小白兔》。其中bái、wěi、 zuǐ、 zài 是本课新学的音节,“白”“皮”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六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妹、奶、白、皮”以及要求书写的音节词。教学重点为正确认读复韵母ɑi、ei、ui组成的音节。了解复韵母的标调规则。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pái duì”。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妹妹”、“奶奶”两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小白兔》。认识“妹、奶、白、皮”4个生字。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提示学生读准音、识记形。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说图中有什么。在学生说到“挨、奶、白、戴、杯”等读音的时候相机出示ɑi、ei、ui。复韵母的发音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除了利用情境图学习发音,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练习发音如:借助语气词“唉”发ɑi的音;模仿和别人打招呼发出“欸”音发ei的发音;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示范发音,学生模仿跟读,反复练习中熟练正确朗读。‎ ‎ 2.引导学生观察复韵母的调号位置。了解标调规则时,学生朗读标调儿歌。有ɑ在,把帽带,没ɑ找o、e,i、u并排标在后。‎ ‎ 3.拼读音节时学生拍手朗读,学生朗读积极,记忆深刻。‎ 101‎ ‎ 4.本课是初次要求学生在四线三格中写音节词,提醒学生,这些复韵母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因此,字母要靠得近一些,写得尽量紧凑、匀称,形成一个整体,按顺序在四线三格中写完所有的字母后再标调,看完一个音节后再写一个音节,重点引导学生养成一个书写的好习惯。‎ 二、成功之处 复韵母的读音教学充分利用了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说图中有什么?相机出示复韵母提示发音。‎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复韵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复韵母的四声练习缺少打乱顺序练习,不利于学生巩固强化发音。认识“妹、奶、白、皮”4个生字时如果有组词、说句练习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打乱韵母的四声练习,用开火车、小组合作练习读,指生读韵母,针对学生的读有针对性地纠正、指导。学习生字时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组词说句子练习。‎ ‎(二)‎ 六七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自控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面对抽象而枯燥的汉语拼音,常会由于缺乏感性的实践而出现厌学、怕学的心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科书对于本课呈现的方式也凸显了“情境图——学韵母——游戏卡——学儿歌”的特点。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旨在体现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游戏中学会三个复韵母的发音和音节的拼读;二是要把学拼音与识字、读文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将通过创设情景、编顺口溜、做游戏、合作拼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一、教学效果:课前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音节词语卡片。(教师) 3.正面画有各种各样的蘑菇图片,反面有 ɑi、ei、ui 组成的音节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游戏导入,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参观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地方——汉语拼音果园。(出示课件:秋天果园、苹果树情境图)秋天到了,看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你们想得到这些丰收的果实吗?(生:想。)告诉你们,这些苹果的后面藏着许多拼音宝宝,如果谁能准确地读出来,这个大苹果就属于谁。 2.教师导学:学生摘苹果读拼音。(拼音内容为声母和单韵母) 课件出示: 3.教师导学:我们给苹果分类读拼音,这些苹果可以分两类,那应该怎么分呢?先和同桌研究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学生研究后按声母和单韵母分成两类。) 课件出示,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成功之处:通过游戏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拼音果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把复习旧知寓于游戏活动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渗透了“分类认识事物”“归类识字”的思想。 合作交流,学习韵母,出示情境图,引出 ɑi、ei、ui 三个复韵母。 导言: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几个小弟弟和小妹妹围坐在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课件出示文中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瞧,他们听得多认真啊! 教学复韵母 ɑi。 (1)孩子们,看到这位老奶奶,你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奶奶呀? 你爱你的奶奶吗?除了奶奶,你还爱谁呢? 预设: 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爷爷;我爱老师…… (2)教学 ɑi 的发音,认清字形。‎ 101‎ ‎ ①把“爱”这个音读成一声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韵母 ɑi,(课件出示 ɑi)你发现了吗?这位韵母朋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单韵母有什么不同?(由两个单韵母组成。)‎ 三、不足之处:孩子读的形式过于单一,齐读较多,不利于发现孩子的个别问题。如果把朗读形式在多加变换,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拼读练习时,出示的词语太多,孩子有点厌烦,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书写掌握扎实,拼读练习不够。‎ 四、改进措施: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意在注重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成功之处:    ‎ 一、图文结合,多视角触发孩子的学习 部编版教材,大都配有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情境图,特别是低年级教材的拼音部分。因此我利用形象直观的情境图,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从生活实践中找到要学的复韵母的读音,让复韵母的发音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对复韵母的发音不觉得陌生和困难。所以,在教学完ai的发音后,ei、ui的发音方法,我尽量让学生自己根据规律来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方法。    ‎ 二、由浅入深,根据“教—扶—放”循序渐进梯度教学。   ‎ 由于本课的学习内容较多,课堂容量大,所以决不允许没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内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紧紧相连,环环相扣。教学时,先重点指导ai的学习,进而在此基础上,半教半扶式学习ei,最后放手教学,让学生在前两个韵母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学习第三个复韵母ui,就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学会复韵母的基础上,学习拼读音节,选音节进行组词说话练习,让学生拼完后看图画,既直观又使学生品尝到自己拼读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 由于一年级孩子学习层次不一,性格迥异,因此课堂中有部分学生过于沉默,无法全部积极调动起来。‎ 教学建议:‎ 因为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上课缺乏安定性,为此教师应因材施教,讲课堂教学分阶段进行,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ɑo ou iu ‎(一)‎ ‎《ɑo ou iu》是第三单元的三个复韵母,本课共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复韵母,配有一幅大海的情境图。天空中,海鸥在自由地飞翔。海面上漂浮着一个彩球,一头海豹正开心地游着,一只戴着帽子的小狗驾驶着一艘帆船在航行,小狗的旁边坐着一只小猫。远方,有一座小岛。其中,“豹、猫、帽、岛”提示ao的音,“鸥、狗”提示ou的音,“球、游”提示iu的音。第二部分是复韵母ao ou iu 101‎ ‎ 的四声。第三部分是声母与ɑo、ou、iu的拼读,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第四部分是词语,配有一幅小桥流水、桃红柳绿的情境图。4个词语“小桥、流水、垂柳、桃花”中,都包含本课所学的音节,其中“小、桥”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五部分是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其中xiǎo、you、piāo、dào、xiào、shǒu是本课新学的音节,“台”是要认的生字。第六部分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小、桥、台”以及要求会写的音节“xiǎo niú”。教学重点为复韵母的正确读音,声母与ɑo、ou、iu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复韵母“ɑo—ou”“iu—ui”的发音辨析。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联系学生平时熟悉的事物如:棉袄、藕、汽油,编成儿歌——棉袄棉袄ɑo ɑo ɑo,莲藕莲藕ou ou ou,汽油汽油iu iu iu,帮助学生记忆复韵母的发音。‎ ‎2.四声练习时打乱次序认读带调的ɑo、ou、iu,采用比耳朵游戏练习四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涨。‎ ‎3.教学声母与带调的ɑo、ou、iu拼读时,充分利用识字单元中所学的“口、手、鸟、六、九”等熟字帮助学生练习拼读,如出示口字及拼音,学生尝试拼读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音节拼读的过程。提示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读法:两拼音节,前因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声轻介快韵母响。引导学生借助拍手的形式练习拼读。‎ 二、成功之处 识字教学过程中,不仅通过识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汉字“小、桥、台”,并且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图片、实物、结合生活实际来认识汉字,并且让学生在不同的词语中体会用法巩固汉字。‎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复韵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在声母与韵母的拼读过程中,指生读练习人数较少,课堂时间紧张,没能一一指导。‎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学生读ɑo、ou、iu,读得较熟练,在这一环节少些练读,多一些声母与韵母的拼读练习。针对学生的练读情况,对朗读不熟练的学生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同桌一对一帮助纠正读音,共同学习。‎ ‎(二)‎ 在《ɑo ou iu》这次拼音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学会复韵母“ɑo、ou、iu”及认清形,正确书写。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时刻关注师生互动等自主、愉悦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们共同学习交流,真正体现了“玩中乐,乐中学”的新理念,最终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趣地学。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挂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习ɑo ou iu读音时,利用插图和现实生活中的背景,让学生在情境歌中找到复韵母,体会学习拼音的快乐。如教学ao时,通过联系挂图中小朋友身上的棉袄,利用棉袄的“袄”进行教学,只要把“袄”的第三声改成第一声,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比单一地讲解发音方法更吸引学生的兴趣。‎ 101‎ ‎2.遵循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地学。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我先带领学生学习“ɑo”后,让学生总结它的学习步骤和拼读要领,再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尝试学习ou和iu的拼读规律。在学习ɑo ou iu的四声时,我让学生复习复韵母的标调规律,再引导学生运用标调规则给ɑo ou iu的四声标调。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即体现了老师引导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我也注重了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比如让孩子在写字以前要将握笔的手高高举起,检查是否正确,自编顺口溜等训练。‎ 二、成功之处: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学得比较扎实:学生能够准确认读、正确书写复韵母ɑoouiu;通过复习标调规则:“有ɑ就找ɑ,没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引导学生给复韵母标声调。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学生能够准确辨别复韵母iu和ui,再请学生标声调,达到巩固“iu并列标在后”这一标调规则的效果。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在书写《习字册》时,我会及时提醒注意“三个一”,在巡视指导时,通过投影仪反馈学生的书写情况,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最后,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全班一起表演儿歌、请学生上讲台给复韵母标声调、学生一起做拼音操等活动,既动手又动脑,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 三、不足之处:1.教学形式还可以多样些,可以多穿插些游戏,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拼音王国里欢乐地学习。2.本节课,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与谈论的环节比较少,主要是担心孩子不会,怕控制不了场面。其实,孩子有着很大的潜能。只要你引导得法,多给他们机会,他们会因为自己这样帮助别人感到自豪,也会因此喜欢合作学习。因此,以后自己在这方面要加强指导和培养。3.在指导书写的过程中,对学生坐姿和握笔姿势强调的偏少,应该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 四、改进措施:以“情趣性、游戏性”为特点,倾心教学情境的设计。在学习“ɑo、ou、iu”的读音时,充分利用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看插图猜读音,尝试读(亲自体验),并以学生当“小老师”为主线,让学生读好3个新的复韵母。这一环节的教学,既体现了老师导的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帮互助互学互评的教学理念。‎ ‎(三)‎ 成功之处:‎ ‎1.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课文及课外拓展内容的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思考想象,认识ao、ou、iu这三个复韵母。‎ ‎2.汉语拼音教学始终让学生去读,多种形式地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记忆深刻。拼音和识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学会拼音以后又让他们用拼音去帮助读准汉字,使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根据儿童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反复认读中牢固地掌握复韵母的准确拼读。教者采用的读法有: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同桌相互纠读、开火车读、学生当小老师教读、表演读等,整个过程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集中的注意力,并通过反复练读达到牢固地掌握复韵母认读的目标。‎ 不足之处: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练,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ie üe er ‎(一)‎ 101‎ ‎《ie üe er》是第三单元的两个复韵母和一个特殊韵母、两个整体认读音节,本课共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配有一幅海岛月夜的情境图。圆圆的月儿爬了上来,两位海岛姑娘在椰树下休息,其中坐着的姑娘戴着耳机在听音乐,站着的姑娘戴着耳环,正在唱歌。图中的“椰”提示ie和ye的音,“月”提示üe和yue的音,“耳”提示特殊复韵母er的音。第二部分是声母与ie和üe的拼读。第三部分是词语,配有一幅雪夜情境图。两个词语“夜色,雪花”中,都包含着本课新学的音节,其中“雪”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四部分是儿歌《月儿弯弯》,其中yue、er是本课新学的音节,“儿”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雪、儿”以及要求书写的音节词“xiě zuò yè”。教学重点为复韵母的正确认读,声母与ie üe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知道j、q、x和üe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教师反复示范朗读复韵母,学生整体模仿跟读,反复练习发音,为方便学生记忆借助情境图加深理解。‎ ‎2.重点区分ie和ei的字形时,借助i和e的卡片,不断轮换位置让学生认读,区分两个复韵母的字形,提醒学生注意借助读音分辨字形,只要把复韵母中第一个字母的音读准,就可以很容易地把两个形近复韵母区分开来。‎ ‎3.j、q、x和üe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是教学难点,利用儿歌小ü遇到j、q、x,擦掉眼泪笑嘻嘻;小ü离开j、q、x,带上两点哭啼啼。‎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中抓住了教学难点,j、q、x和üe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并用儿歌这种学生容易理解的方法,学生轻松突破了本课难点。‎ ‎2.音节词书写时强调学生字母与字母的间隔要紧凑,并示范整体认读音节中的ye的大“y”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学生写的比上一课有很大进步。‎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复韵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月儿弯弯》大部分学生课前能熟练背诵,但是就儿歌中要求学生认读的“夜色、雪花”两个词语,单独拿出来学生认读时,个别学生并不熟练。‎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复韵母、特殊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在单独朗读时可以准确朗读,但是与声母组成音节时个别学生不能正确拼读,在儿歌中要求会认字部分学生认读不准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多下功夫指导,学生能准确背诵小ü与j、q、x相拼的儿歌,出示练习题,检查掌握情况,效果会更好。‎ ‎(二)‎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它是学生识字、阅读、说好普通话的工具。但因为拼音字母比较抽象、枯燥,对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死记硬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灵活是必不可少的。‎ 101‎ 一、教学效果:我在汉语拼音《ie üe er》一课的教学中,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媒体手段,编织了一个有拼音、有图形、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教学语言力求儿童化,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及鼓动性。孩子们在掌握拼音的发音、书写和运用的环节时,我以多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发挥小组团结、合作学习的功效。以形式活泼的发音练习、动手实践及突破难关游戏展开了教学活动,这一过程激发了孩子们的主体精神。‎ 二、成功之处:1.训练思维,发展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课堂上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结合图片让学生用音节词练习说句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走出了为教拼音而教拼音,把拼音教学与语言学习割裂开来的误区。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语言积累。2.关注学生,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堂上我时时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更多的、同等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注意,课堂上没有被教师遗忘的角落。本节课采用大面积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和同学交流的时间。老师在每个学生的自我表现中,还能即时发现学习落后者,进行查漏补缺。我还运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充满自信、充满希望。‎ 三、不足之处:针对低年级拼音教学应本着以读为主,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这一原则,兼顾多种方式的体验。在教学形式上我敢于尝试插入不同环节的设计,用灵活的方法去巧记拼音字母,使学生形成知识组块,加快识记拼音字母的速度,在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另外,我在教学的设计上,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没有充分利用过多的形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改进措施:应该利用多种游戏形式贯穿课堂,导入自然,尽量避免了节外生枝的活动,使各环节间的衔接紧凑有效。直观、形象的衔接和引导能激起学习的高潮。在这三个复韵母的学习过程中,自然流畅的过渡才能紧紧使每个拼音相连。‎ ‎(三)‎ 成功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的描述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在授课过程中,我从实际出发,根据儿童天性好奇、乐于模仿新鲜事物的特点,并立足于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多采用儿童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如游戏、儿歌、猜谜、小组合作等;多采用表扬、鼓励、奖励、评优等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的评价方式,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足之处:‎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ɑn en in un ün ‎(一)‎ 101‎ ‎《ɑn en in un ün》是第三单元的五个前鼻韵母,本课有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五个前鼻音韵母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一幅家庭生活的情境图。客厅里,爸爸妈妈坐在一张条纹布的沙发上,沙发前有个茶几,茶几上摆着一些饮料。茶几前面摆放着电视柜,柜旁躺着一只圆圆的皮球。爸爸正看着电视,电视里播放着天安门的画面,蓝天白云,非常美丽。妈妈摁着遥控器,想选自己喜欢的节目。图中“天安门”的“安”提示ɑn 的音,“摁”提示en的音。第二部分是声母与5个前鼻韵母的拼读,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第三部分是词语,配有一幅情境图。第四部分是儿歌《家》,其中lán、 tiān、 yún、lín、 mēn是本课新学的音节,“家”“是”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草、家、是”以及要求书写的音节词“lún chuán”。教学重点为前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正确读法,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音节的读法。g k h与介母u、前鼻韵母ɑn组成的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j q x与介母ü、前鼻韵母ɑn组成的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声母与前鼻韵母ɑn en in的拼读,学生能准确拼读。部分学生在拼读声母与un和ün组成的音节中有难度,教师借助情境图,学生经过自主实践,教师采用反馈纠正的形式进行指导,学生也能够正确拼读。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读前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 2.词语教学时创设情境导入提问:如果让你去旅游,你打算去哪里游玩?通过谈话,看情境图,引出“蓝天、白云、森林、草原”4个词语。重点指导带有整体认读音节的“白云、草原”。采取小老师带领读,组内合作读的方式练习拼读。学有余力的学生从四个词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用“我想……”进行说话。‎ 二、成功之处 ‎1.g k h与介母u、前鼻韵母ɑn组成的三拼音节,j q x与介母ü、前鼻韵母ɑn组成的三拼音节的拼读教学中,学生拼读有难度,因此教师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拼读,如duǎn,出示短裤和短发图片,学生拼读容易许多。‎ ‎2.音节词的书写指导,强调字母的笔画顺序、每个音节中字母之间的距离以及音节与音节之间的合理距离。提醒学生的书写习惯,卷面整洁、纠正个别学生的握笔姿势。‎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韵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学习儿歌《家》时,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儿歌,认识“草、家、是”三个生字,但就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未能进行拓展学习,如,学生说说( )是( )的家。模仿句式,锻炼学生的拓展思维。‎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学习儿歌《家》时,学生自主拼读音节,识读已认识的。通过师生对读、生生接读的形式进行朗读,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流利朗读儿歌的基础上,拓展学生思维,模仿书上的句式,说说:( )是( )的家。‎ ‎(二)‎ 101‎ 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重要保证,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语言实践中来,又回到语言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的新的联系过程。汉语拼音字母标识的语音,其实是在儿童语音中经常出现,因此教学中只要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化难为易,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汉语拼音的学习效率。‎ 一、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所以一上课老师放一首歌曲引入。学生自由地做动作,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接着让他们做摘苹果游戏,将学生带入拼音乐园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对拼音的兴趣。联系语境,教学发音,指导书写。出示情境图,在看图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学习两个前韵母时,老师示范发音,讲解发音的方法,让学生模仿、交流。小组学习,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学习后面的三个后鼻韵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音,体会发音的过程,探究发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找新的未知点,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在指导书写时,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看清五个前鼻韵母的位置,再让学生在本子上练习写几个,这样学生记住字母的形,讲练结合。‎ 二、成功之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声母与ɑn en in un ün相拼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先由老师带着学生学习第一组拼读音节,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学习其他的三组音节,然后交流反馈。  复习旧知,突破难点。三拼音节拼读是难点,老师用填空形式g―( )―ɑn→ɡuɑn、q―()―ɑn→quɑn让学生说出介母是谁,然后指导拼准三拼音。j、q、x与ü相拼省写两点学生已学过,但学生易忘记。教师先复习j、q、x与ü的拼读规律。让学生拼读,使学生化难为易。最后用游戏的形式汇报拼读音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在兴趣盎然中学拼音,在游戏中学,学生就会学得轻松又愉快。‎ 三、不足之处:我在教学的设计上,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没有充分利用过多的形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改进措施:应该利用多种游戏形式贯穿课堂,导入自然,尽量避免节外生枝的活动,使各环节间的衔接紧凑有效。直观、形象的衔接和引导能激起学习的高潮。在这三个复韵母的学习过程中,自然流畅的过渡才能紧紧使每个拼音相连。‎ ‎(三)‎ 成功之处:‎ 汉语拼音教学应与学普通话、识字结合起来。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故事入手,通过看图说话,读儿歌,识汉字等,使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教学过程努力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再看看、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克服汉语拼音教学机械音调重复、枯燥无味的毛病。‎ 不足之处:‎ 针对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堂的调控,学生的组织,使学生真正地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101‎ ɑnɡ enɡ inɡ onɡ ‎(一)‎ ‎《ɑnɡ enɡ inɡ onɡ》是第三单元的四个后鼻韵母,本课共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四个后鼻韵母和一个整体认读音节,配有一幅妈妈哄婴儿睡觉的情境图。弯弯的月牙爬上了窗台。屋里的墙上,猫头鹰形状的挂钟在嗒嗒嗒地走着;灯光下,妈妈坐在床上哼着歌,哄着怀里的婴儿。图中的“床”和“窗”提示ɑnɡ的音,“灯”提示enɡ的音,“婴儿”的“婴”和“猫头鹰”的“鹰”提示inɡ和yinɡ的音,“钟”提示onɡ的音。第二部分是声母与4个后鼻韵母的拼读,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第三部分是词语。三幅情趣十足的插画表现了3种运动:游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其中“车”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四部分是儿歌《过马路》,其中hónɡ、dēnɡ、tínɡ、xínɡ、tōnɡ是本课新学的音节,“路、灯、走”是本课要认的生字。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车、路、灯、走”以及要求书写的音节词“mínɡ liànɡ”。教学重点为后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yinɡ的正确认读,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后鼻韵母ɑnɡ、enɡ、inɡ和前鼻韵母ɑn、en、in的发音辨析。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情境图中隐含着后鼻韵母的读音,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图画,用几句话说说图上有什么。在看图说话的过程中,借助学生提到的“床、窗、灯、婴”等音节,出示相关后鼻韵母,学生体会音节和后鼻韵母之间的关系,如“灯denɡ”的音节,是由d和enɡ组成的,让学生试着从口语词中发现这些后鼻韵母的读音。在此基础上,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并体会发音。‎ ‎ 2.区分前后鼻韵母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师反复示范读,学生整体模仿跟读,反复跟读,体会两者的不同。采取同桌之间合作朗读,互相检查发音口型。学生先听,再找,再领读,反复巩固,解决了前后鼻音区分这一难点。‎ 二、成功之处 在音节的拼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先自己练习拼读,同伴互读互听,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反复练习拼读,教师巡视,针对拼读不准的学生加以指点,节约了课堂效率。指名读,将前后鼻音对比拓展练习,达到了准确品读的目的。‎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复韵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课堂教学时间未能把握恰当,用在练习前后鼻音发音辨析上较多,导致声母与四个后鼻音的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上的练习时间较短。‎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课前利用晨读时间检查学生预习前后鼻韵母的朗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课上针对学生掌握不足之处,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 101‎ ‎《ɑnɡ、enɡg、inɡ、onɡ》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的最后一篇课文。课文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认读后鼻韵母ɑnɡ、enɡ、inɡ、onɡ和整体认读音节yinɡ,配上了一幅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画,在教学时我利用文本的插图:几个小朋友在野外放风筝,有各种各样的风筝……让学生看图先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用一两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在描述时无形中锻炼了inɡ,onɡ,enɡ,ɑnɡ的发音。‎ 一、教学效果:在老师示范朗读时,我强调让学生观察发音的口型,用心听上三遍,让学生再发音。学生能注重口型,发音准确到位。我还采用小老师的领读来激发学生读准音节的兴趣。学生通过个别读,开火车读,集体读,能区分上一课的前鼻音。通过整体认读音节yinɡ和后鼻韵母inɡ的对比读,学生能记住两者的区别了。在认读音节词时,我也先让学生说画面,通过词语的引入再来拼读音节,学生进入的状态很自然。我还利用班级里同学的名字来帮助学生巩固后鼻音的发音。当学生的名字音节出现时,小朋友很兴奋,有的拼读速度快的既兴奋又紧张,争先恐后,读得很认真。在儿歌的环节中,我让学生先找出整体认读音节和三拼音节,继而再强调前后鼻音的音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正确读出这个儿歌的内容。认读音节需要不断地巩固,今天总体来说还是很完整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果能让学生多些个别读,教师正音,或许会更扎实些。‎ 二、成功之处:在学“ɑnɡ enɡ inɡ onɡ”的时候,难点是在“ng”的发音,相对来说,后鼻韵母的发音比前鼻韵母困难多了,因为受方言的影响,有些南方的同学就是发不准音。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ng”,说清楚发音的方法,强化训练,然后通过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领读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发音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ɑnɡ enɡ inɡ onɡ”的发音,以点带面,面向全体,同时,让学生根据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尝试自己读出后鼻音,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结束时,我通过让学生找找书本中、生活中读后鼻音的音节,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家具、电器、同学的姓名、动植物名称等都藏有的后鼻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拼音教学生活化。‎ 三、不足之处:忽略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考虑让孩子学会,而没有考虑孩子的注意力时间很容易分散。在设计教学时候,没有设计好时间,让课堂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多时间利用在个别同学,导致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四、改进措施:让课堂变得活泼,变得有效率,在备课时也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出现的状况,想到哪些学生会是本次课的难点,针对这些孩子设计有梯度的课堂。‎ ‎(三)‎ 成功之处:‎ 语文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根据新课标的建议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注重对汉语拼音教学趣味性的研究,努力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1.创设一个情境故事:inɡ很想成为音节给汉字注音,可是拼音王国里有规矩,inɡ不可以。于是,inɡ赶紧去找它的好朋友大y帮忙,大y非常乐意,这样一对好朋友就组成了音节yinɡ(出示yinɡ),从此它们就不能分开了,于是拼音王国给它们起了一个新名字,叫整体认读音节。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变换花样拼读法:男女生赛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同位检查读,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拼读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学习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不足之处:‎ 101‎ 本课设计的教学内容容量较大,造成教学时间紧张,有些内容处理不够细致,这与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关,还需要在下一节课的复习中抓实抓牢。‎ 语文园地三 ‎(一)‎ 语文园地三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第一版块“用拼音”安排了4项内容:“读一读,把音节读准”是区分读音相近音节的练习,5组音节中,既有两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对比,也有前后鼻韵母的对比、平翘舌音的对比,还有带不同介母的音近音节的对比。“比一比,读一读”是区分形近复韵母ie—ei和iu—ui的练习。通过两组常见事物的音节词,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复习形近复韵母。“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呈现的是孩子秋游时可能需要的九种物品,把音节拼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拼读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读一读,记一记,再说一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第二版块“字词句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读一读,说一说”和“拼一拼,写一写”。第三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安排了一篇小短文《小鸟念书》透过有趣的故事,体验阅读的乐趣。教学重点为通过比较,读准音近的音节,区分形近复韵母,读准音节词,识记字母表,能区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会读由“车”组成的七个词语。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阅读《小鸟念书》。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第一版块中:复习拼音时,学生自主拼读中,观察每组音节的不同之处,四人小组做“比耳朵”游戏,进行辨析朗读。第三题学生拼读音节词之后教师出示相关实物图片,指导学生用完整的话说说打算带这些物品的原因。拓展延伸:秋游时还想带什么其他物品?学生在练习说话中,锻炼了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读一读,记一记”中学生口头拼读自己名字的音节,说说自己的名字里是否有整体认读音节,然后从表格中找出音节中包含的声母和韵母。学以致用,学生积极性较高。‎ 二、成功之处 和大人一起读环节中,学完拼音后,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逐步增强,鼓励孩子借助拼音试着自己把文章读通、读顺,遇到有困难的地方请教小伙伴或老师。在读准确、流利的基础上,教师拓展《秋叶飘飘》和《小蝌蚪》两首小短诗,学生拼读,巩固所学。‎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字词句运用环节学生掌握了“车”字读音以及七个词语,如果能让学生在朗读词语、复习生字的同时,体会每组词语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效果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101‎ 教学内容基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挖掘教材,不局限于教材。对学习接受能力较高的学生,在“字词句运用”环节中读一读三组词语,说说这样分类的原因,再说说“车”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二)‎ ‎《语文园地三》包括三项内容。“用拼音”:一是读音节,巩固声母、整体认读音节;二是字词句运用;三是“和大人一起读”:和大人一起读儿歌《小鸟念书》目的是在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 教学效果: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乏味的字符,要让学生爱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教学中我通过课件情境展示音节,有利于减轻学生对拼音的厌烦心理,从而使学生对拼音产生“好感”,能快乐地走进课堂学习拼音。引导学生对比并交流,让学生正确区别形近、音近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这样有助于巩固拼音,提高拼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教学主要是对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进行复习。我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孩子去读、去背、去发现、总结规律。采用分组读、分类读、对比读等多种方式,将枯燥的复习巩固变得充满乐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巩固掌握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一、成功之处: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去迪士尼乐园游玩,现在你们的手上都有一张门票,需要你们拼出音节,才能进去。1.多媒体课件出示五组音节。2.学生自由拼读,仔细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3.请同桌互相拼读,注意它们的拼音帽子到底是第几声。4.每人挑选其中的一组,同桌互相说说两个音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用卡片出示认读。教师指导游戏:学生每人准备一套黄牌(黄色卡片)和红牌(红色卡片),并将每组音节分别写在上面。方法:请学生听老师或一名同学抽读“读读比比”中的音节,大家一起玩举牌游戏,读出的同学可以进门观看。5.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学校将要组织秋游了,幼儿园时去秋游,总是家长们帮你们整理书包。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书包该怎么整理呢?要带些什么东西呢?书上已经告诉我们了,让我们来读一读。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和它们交朋友,文明游玩,做个环保、友好的人类使者。‎ 二、不足之处:教学设计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寓教于乐,把枯燥的练习,变得好玩有趣。‎ 四、改进措施: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在本节课中,我力争做到以读贯穿始终,读的形式力求多样,读的范围力求广泛,读的要求逐渐提高。引导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求会,在读中提高朗读水平。让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等多样化的诵读,读得有滋有味,读得兴趣盎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三)‎ ‎ 成功之处:‎ ‎ 本节课的教学,创设了乘着火车去旅行的情景,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去探究,去感受,去练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兴趣,起到了良好效果。另外,教师在“和大人已一起读”的环节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音节,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更极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做法如果能坚持下去,一定能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堂的调控,学生的组织,使学生真正地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101‎ 秋天 ‎(一)‎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全文有三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飞行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为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子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一”字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认识自然段。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本课要求学生掌握3个偏旁,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偏旁,偏旁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生识记字形和理解字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三个偏旁是由以前学过的字变化而来的,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字变成偏旁后的差别。渗透多种识字方法,降低难度,如:熟字加一加、熟字组新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充分交流,力求做到一字多法,一法多用。在巩固撇、捺写法的基础上,本课要学写新笔画横撇,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效果显著。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 2.朗读指导。正确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注轻声的读法,教师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凉了、黄了、叶子、来了”这几个词语中两个字前后轻重的变化。借助拼音读准“一”的变调。如“一片片、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采用对比读的方式,分别读不变调和变调的一串词语,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变调带来的音律美。‎ ‎ 3.理解运用。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便于学生建立秋天天气见凉,树叶变黄的直观感知。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从“天气、树叶、天空、大雁”这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特征,通过动作演示朗读的方式,体验和感受景物的变化,体味秋天的情趣。‎ ‎ 4.课后练习。学生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大部分学生能理解段落含义,仍有极个别同学不会数段落。‎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观看图片、带动作朗读等形式,体验和感受景物的变化,体味秋天的情趣。‎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1.字词的理解、学习太过粗略。虽然一年级,读准字音,了解字形是重点,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还是比较重要的,就这节课来看,由于时间分配上不够科学,对重点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拓展组词、说句子练习不够,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 101‎ ‎2.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在识字教学中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识字方法,还是按老师的设想去落实,所以自己也在反思:是否在情感方面也有灌输的嫌疑呢?说白了,我在课堂上并不足够大气,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框架着学生。‎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针对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字词、读课文上多下功夫。首先让学生认识10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会写字笔画,能组词两个,用词语说一句话,指导学生预习偏旁知识和“一”字的变调规律,课上交流,讲给同桌听。正确流利熟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要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并用画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 ‎《秋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和一群大雁往南方飞这两个场景,说明秋天已经来到,表达了一种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学生要反复地对课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是学生初次学习课文,学生认字也不多,因此,教学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喜欢阅读,能有自己简单的体验。‎ 一.教学效果: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课文,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读书氛围,适时提供机会,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鼓励、等待与欣赏中,学会阅读,使阅读理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为此,开课伊始,我巧妙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从颜色绚丽的树叶,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贴近生活,感受秋天。‎ 二.成功之处: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说说秋天留给我们的印象。大部分小朋友知道,秋天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像蝴蝶一样从树上掉落下来,先从整体让学生感受秋天,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再把学生的视线转向课本。在朗读这一环节,我通过男女生读,指名读,分组读,拼音读,拼音汉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体会诗歌优美意境,品味文中优美词句。我还注重了识字写字教学,采用了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意识。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透过自己的观察认生字、找生字,读生字,进行多种游戏巩固生字。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培养课外自主识字意识,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如:在学生认识“人”时,学生说:“我爸爸是大人。”就记住了“人”字。再如说“大”字时,学生说“大人”,就启发学生用“大人”说一句话。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拓展了识字。‎ 三.不足之处:课堂设计偏离学生的年级低的现状。‎ 四.改进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101‎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三)‎ 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秋天的景色中,感受秋天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在学习“树叶黄、一片片、‘人’字、‘一’字”等词语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先小组讨论理解,再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在学习生字词语时,让学生自己勾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再在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词语的,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然后全班交流。通过这些方法,充分调动(删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学生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采取自读、自背,小组内读、背等多种方式,有很多同学学完课文就会背了,而且很轻松,效果非常好。 ‎ 不足之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小小的船 ‎(一)‎ ‎《小小的船》是一首富有童趣、朗朗上口的儿童诗。诗歌将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巧妙地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有趣的夜景图——月儿是停泊在天空的小船,“我”坐在“船”上看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诗歌以合理的比喻为纽带,将遥挂天空的月儿瞬间拉到眼前,把奇妙和现实的幻想不留痕迹地融合在一起。教学重点为认识“的”“船”等10个生字和门字框一个偏旁。会写“月”“儿”等四个字和横折钩、竖弯钩两个笔画。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仿照例字,用简单的叠词说“的”字短语,积累“的”字短语。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本课所学的10个生字中,“船”字是一个三拼音节不易读准,因此加强范读指导,采取开火车、同桌对读的方式,使得学生读准字音。教学中,渗透多种识字方法,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全班反馈:编字谜如:一横一框,两个小人藏中央——“两”;识字过程中,学生跟着动起来,再说一说、演一演活动中,识记活动变得丰富有趣。指导写字,重点关注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学写新笔画横折钩、竖弯钩,教师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边说笔画边练写,针对学生的不同出错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 2.朗读指导。这首儿童诗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了许多叠词描写景物,读起来朗朗上口,自然亲切。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听读课文,再让学生尝试朗读,关注朗读的准确性,宽容学生的朗读速度,给学生以自信,激发朗读兴趣。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夜晚看月亮看星星的场景,感受儿歌轻快的节奏,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熟悉了课文,大部分学生在课上已经能熟练背诵。‎ 101‎ ‎ 3.理解运用。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学生能大致说出:一位小朋友坐在月亮上,周围是云朵、星星。再引导学生说说:月亮的特点是什么?与小船对比有什么相似之处?发挥想象,为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 4.说一说。船是小小的。还有什么是小小的?学生能说出:蚂蚁、豆子、手指……‎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朗读等形式,感受夜空的美丽。‎ ‎2.充分利用预习环节,学生在夜晚与家人观察了夜空,在课上学习时,很快的入境,为学课文奠定了基础。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符合课标要求。‎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1.字词的理解、学习太过粗略。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是比较重要的,就这节课来看,由于时间分配上不够科学,对重点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拓展组词、说句子练习不够,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 ‎2.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所以自己也在反思:是否在情感方面也有灌输的嫌疑呢?说白了,我在课堂上并不足够大气,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框架着学生。‎ ‎3.“的”字短语的练习不足,还需加强。‎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针对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字词、读课文上多下功夫。首先让学生认识10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会写字笔画,能组词两个,用词语说一句话。正确流利地熟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布置晚上和家人一起看夜空,朗读课文。然后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感受夜空的美丽。加强“的”字短语的练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二)‎ ‎《小小的船》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儿歌,它语言亲切,意境恬静,画面优美。‎ 一、教学效果:‎ ‎1.加强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先放儿歌《小小的船》学生听得很有趣,这时,我问:“你们喜欢这首歌吗?想学吗?这恰巧是我们要学的课文。”学生非常高兴,兴趣被调动起来。然后我设计了谜语和传说故事激趣引入。‎ 在开课环节,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开课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读的过程中,我灵活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闭着眼睛想象读等。学“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一句时,我就采用了比较读的方式,用原句与“弯的月儿小的船”比较,问学生:“你觉得哪句话好?”学生一一说,认为只有一个“弯”字不美,显得别扭,“弯弯的”好听,能想象出它的样子。我让他们反复读,在我的范读引导和自己的感悟下读得好极了,脸上洋溢着笑容。‎ 101‎ ‎2.注重识字教学。在巩固生字和指导书写环节,我把学生看作识字的主体,把识字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调动学生的感知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在掌握一定的识字技巧后,学生潜在的创造能量会得到很好的发挥,想出许多好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猜一猜”等。而在指导书写环节,我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认真写字,正确写字的好习惯。‎ 二、成功之处:在《小小的船》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到诗歌中去寻求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朗读、思考、查找资料,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在本文的教学中,启发他们想象“弯弯的月儿像小船,那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呢?”此时,学生一个个的创新思维,便像旭日东升、霞光万道,发散在各自的想象世界之中,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美丽夜空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沟通家长与学生的联系,深化感情。《小小的船》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儿歌,里边有很多天文知识。例:月亮的变化规律,为此,我让学生向家长询问月亮的知识,上课与同学交流。看到学生兴高采烈的样子,我觉得工夫没有白下。在语文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进行知识积累,同时获得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配合老师做好学生工作。‎ 三、不足之处:课堂气氛过于活跃,经常发言的孩子说的多,忽视了沉默寡言的孩子,面向全体还应加强,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加强。老师表现不够幽默,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忽视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没有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 四、改进措施:多看文学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具魅力;多听课,多向专家及周围的教师学习;多动笔,课后经常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文笔。‎ ‎(三)‎ 成功之处:‎ ‎1.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我们快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在小船上。”(自由读)“我们一起划船在蓝天上面到处走走”(同桌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闭着眼睛想象读等等。‎ ‎2.突出识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的能力。书写指导井然有序,引导学生发现几个字的共同点、注意点,培养学生观察、书写的能力。‎ 不足之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需要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特别是对于一、两个比较好动或特别内向的学生,还需多费苦心。合作小组的构建、强化也有待于提高。‎ 江南 ‎(一)‎ ‎《江南》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全诗前两行描写了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使采莲人不禁发出热烈的赞叹。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来表达人们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连用了5个叠词。手法独特,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重复,还使得全诗节奏变得轻松愉悦,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教学重点为认识“江 101‎ ‎ ”“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两个偏旁;会写“可”“东”等3个生字和竖钩、竖弯两个笔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引导学生读准“江、东”的后鼻音和“南、莲”的前鼻音。识记字形和理解字义,采用组内合作学习,集思广益,班内反馈识字方法。本课三个生字教学,先复习巩固之前所学的笔画、竖弯钩,让学生对比发现它们与竖、竖弯的差别,教师范写过程中边写边强调新笔画的特点,学生练写,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 2.朗读指导。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诗,学生借助拼音拼读,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朗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范读,学生跟读,同桌对读,组内赛读等形式,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趣,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诗的方位名词是学生出错较多的,因此,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这四种不同的方位,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时的情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不知不觉就背诵下来了。‎ ‎ 3.理解运用。诗歌描绘的是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鱼儿嬉戏,姑娘采莲的江南风光,为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播放江南风光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入境。发挥想象既认识了方位词还感受到鱼儿欢快嬉戏的情境。‎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配乐朗读等形式,感受江南美景。‎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1.本课认识了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两个偏旁;会写“可”“东”等3个生字和竖钩、竖弯两个笔画;但在教学中没有拓展组词说句的练习,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还需补充。 ‎ ‎2.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对汉乐府的了解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了解,还是按老师的答案给予去落实?自己也在反思:是否在情感方面也有灌输的嫌疑呢?说白了,在课堂上并不足够大气,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框架着学生。‎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针对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字词、读课文上多下功夫。首先让学生认识九个生字,读准字音,提前做生字开花,了解会写字笔画,能组词两个,用词语说一句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网上查询汉乐府诗歌的特点以及其他描写江南美景的诗歌,拓展所学,不局限于课本。‎ ‎(二)‎ 101‎ ‎《江南》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此诗为《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乐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主要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莲叶下游水嬉戏的情景。此诗最初为汉代民歌,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和吟唱。‎ 一.教学效果:在课堂的整体设计上,我力图通过创设各种诗意的情境,让孩子能够沉浸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沉浸在语言文字的美丽中,在达成识字写字目标的基础上,心灵更加的清澈,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也能得到一定培养,从小就受到文字、诗词的熏陶。如在课堂的开头我以听诗猜花游戏导入,引出本课,在出示课题后我又引领学生配乐欣赏江南美景,让孩子们在愉悦、陶醉的心境中走进本课。还有课中听采莲姑娘的动听歌唱,再到结尾学生简单清浅的和我一起打着拍子读诗的环节,都是基于这一整体意图的设计。我希望我的语文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更应该看到孩子的本真本我、孩子的心灵成长、孩子的生命质量,我觉得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语文,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且,我想这样的课堂也和我们现在所倡导和学习的高效课堂是相契合的。因为只有生命活力催生的效率,才是课堂真正的高效率。我想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不是追求创新,而是回归——回归孩子生命的本真,以人为本,回归课堂的本真——把它还给学生。‎ 二.成功之处:课上我所创设的情境,出示的小组自学提示,是在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因为毕竟他们还是小学低年段的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在培养之中,只能说是刚刚开始,这个阶段需要培养和等待,所以这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只能先放在我的心里。但是,我也知道不论多么小的孩子,他们都有自主做事的愿望,太多的帮助就是束缚,所以我放手让他们合作自学生字,自己找识字方法,提出自己的质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词,给他们相对自由的空间和时间。我还通过打拍子读、想象、演一演、吟唱、比赛等多样的学习方式来帮助孩子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引导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让孩子们在充分地展现自我、释放自我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高效、健康、快乐地学习。‎ 三.不足之处:有几处觉得还有待加强。一是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提示,但是一年级的孩子自控和组织能力还不强,这样的自学如果刚开始没有落实到位,很容易流于形式,而且我们的确也是刚刚开始学习生字,所以还有待教师深入地指导和监督。第二,入学儿童的课堂常规,本节前25分钟左右还可以,后面就有些躁动,所以这也是我工作的方向,毕竟没有课堂纪律、良好学习习惯的保证,高效课堂是无法实现的。‎ 四.改进措施:让孩子们继续搜集背诵有关江南的美景的古诗,和父母进行的实践活动,都是力求使本节课的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上也许我没有让孩子们狂欢,但是至少他们的每一次微笑都是会心的、灿烂的。‎ ‎(三)‎ 成功之处:‎ ‎“读”让文本教学变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动态”课程。‎ 101‎ ‎“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的新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得以彰显。《江南》是一首趣味性很强的古诗,再加上配有插图。教学中弃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让“读”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因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和吟唱,如果把生字抽出来,整首诗的韵律就会被破坏,不利于目标的达成,所以在识字环节我采用的是随文朗读中识字,在语境中识字,借插图识字,解词,让一个个汉字“动”起来,“活”起来,再按结构“以一带面”的分类指导按笔顺描红、书写,掌握书写规律,突出重难点。在品味诗意时,借插图对“东西南北”和五个“戏”字的理解,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把隐藏于诗句中的画面读“活”了。所以无论是读文字,还是写汉字,呈现于学生面前的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体”,读与写的良好习惯于无声中得以培养。‎ 不足之处:一年级的孩子控制能力和组织能力还不强,需要老师的教学策略呈多元化状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最欠缺的恰恰就是这一点,本节前二十五分钟左右还可以,后面就有些躁动,只是单一的使用激励性评价,效果也不显著,掌握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成为我努力的方向。‎ 四季 ‎(一)‎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全文共四个小节,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语言亲切且富有情趣,使用叠词,富有童趣且朗朗上口,各小节语言句式、结构大致相同,便于学生仿说。教学重点为认识“尖”“说”等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子旁、折文旁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地”的字音。会写“天”“四”等3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识字写字。字音方面重点强调多音字“地”,通过“顽皮地说”这一词组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本课要求掌握的偏旁有3个,学习言字旁时,告诉学生这个偏旁是由“言”字演变而来,表示说话的意思,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此偏旁掌握得更加牢固。学生组内交流班内反馈识字方法,本课的大部分生字适合用加一加的方法。在写字环节中,引导学生观察“天”“是”,说结构、找共同点,教师范写,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展示书写好的,学生再次练写。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组词写词。‎ ‎ 2.朗读指导。课文语言亲切、生动,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趣味。朗读时,引导学生加个动作、弯弯腰、挺挺肚子,边演边读,学生的朗读兴趣极高。通过朗读了解到四季的特征,感受到四季的美好。‎ ‎ 3.理解运用。课文结构大致相同,每小节都以某种事物说“我是……”来结尾。既体现该事物的季节代表性,有表达出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因此我相机鼓励学生模仿句式自由表达,表达过程中发现学生回答的亮点,鼓励学生,激发仿句热情。‎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模仿句式自由表达自己喜欢的季节。这个环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符合课标要求。‎ ‎2.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自由读、边带动作边读、小组内对读等形式,了解四季的特点,感受四季的美丽。‎ 101‎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 1.字词的理解、学习太过粗略。虽然课前引导学生预习了字音,课上重点指导字形,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还是比较重要的。就这节课来看,由于时间分配上不够科学,对重点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 ‎ 2.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说白了,我在课堂上并不足够大气,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框架着学生。‎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自编小诗时:给学生句式,学生补充( ),它( )说:“我是( )”。学生组内进行交流。在朗读课文时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组员合作朗读,可以一人读一节,可以合作对话读,合作朗读,表演背诵,相信学生参与度会更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 ‎《四季》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儿童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一、教学效果:第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好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开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引出四季,然后让学生欣赏四季的风景图,从直观上感知四季的美,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索。第二,品读课文、读中识字。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教学不能脱离语言环境,因此我采用“三步读书法”来引导他们:第一步是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生字词语,放慢速度读;第二步是识字后再来整体感知读,要求读通顺;第三步是把课文读流利,读出美的感觉。‎ 二、成功之处:朗读指导、体味文本。通过前面的练读,学生对课文已较熟悉了,但他们没有深入地了解文本,读起来没感情,又是第一次接触阅读课,也不知道什么叫感情朗读。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来读,说说它写了这个季节的谁,是什么样子的来具体感悟,并通过做动作来体会“圆圆、弯弯、鞠躬、一挺”等词语的意思来初步感知该怎样读。通过老师的示范读、重音提示读、学生个人练读、展示读让他们有感情朗读的初步意识;第二步是让学生自己配动作朗读、请同学上台带头饰表演读来达到感情朗读的要求。这里也是预设中课堂的一个高潮。通过多形式多层面的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较好。‎ 三、不足之处:没有在课堂上让他们那颗聪慧灵动的心得以放飞。由于学生对带头饰表演特感兴趣,让他们多表演了几遍耽误了时间,其实后面的几次表演效果也不太好,真是“戏演多遍无人看”,以至于预设的第二个高潮没有到来,不禁有点惋惜。‎ 四、改进措施:第一,不要设计对达到目标没有作用的环节,不要提了问又没让学生回答而进入下以环节;第二,最好不要重复学生的答问,对学生没说完整的话指导说完整,要让他们养成说话完整的习惯。‎ 101‎ ‎(三)‎ 成功之处:‎ 低年级语文阅读实践活动,要做到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采用了画面导入法,美丽的秋景动画,加上教师富有激情的配乐朗诵,吸引了所有的学生。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春、夏、秋、冬几幅动画的插入,不仅再现了不同季节的特点,而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资源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学生了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征。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了语文实践活动。‎ ‎ 2.多种形式教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语言,不是孤立地识记生字,而是通过不断的复现和运用,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游戏、表演和各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不足之处:‎ 单一的使用激励性评价,效果也不显著,掌握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成为我努力的方向。‎ 语文园地四 ‎(一)‎ ‎ “语文园地四”共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编排了6对反义词,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现意思相反或者相对的词,并且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识字。“字词句运用”编排了12个词语,让学生在复习巩固熟字新词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喜欢的四季。“展示台”引导学生做自己的姓名卡片,并且能从卡片上认识同学的名字。“日积月累”编排的是珍惜时间的名言。“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篇科学童话《小松鼠找花生》。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为认识6个生字,会写两个字和一个笔画,初步建立反义词的概念。学会制作自己的姓名卡片,能从卡片上认识同学的名字,积累有关惜时的名言,懂得珍惜时间。和大人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了解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这一生活常识。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识字加油站”环节中,我重点关注学生“正”的后鼻音发音,部分学生“女”字发音不准确,因此,在词语朗读中正音,效果不错。在学生朗读六组反义词时我相机引导利用反义词也是一种识字好方法,在书写时我时刻关注学生坐姿和握笔姿势。‎ ‎ 2.“字词句运用”环节中,学生自由认读,指生读,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说话,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用不同形式表达自己喜欢的季节,有的同学用一个词,有的运用了好几个词,就此,鼓励学生允许学生的不同答案。学生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 ‎ 3.“展示台”环节中,课前学生主动询问请教同学姓名,搜集摘抄,鼓励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在班内开展“姓名识字大王”比赛,学生参与积极主动,采取同桌评、组内评、最后班级评选。在活动中,不仅认识许多生字,结交朋友还激发了学生识字激情。学生们乐在其中。‎ ‎ ‎ 101‎ ‎ 4.“日积月累”环节,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读名言,组内交流正音。鼓励学生说说名言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纠正。在熟读的基础上,采用指名读,学生推荐朗读等多种形式中,熟读成诵。学有余力的同学搜集其他惜时名言。‎ ‎ 5.“和大人一起读”环节,学生为主,课前布置学生与家长一起读,知道一些生活常识,感受大自然事物的神奇,课上交流朗读方法,在班级内推广。分享朗读收获。‎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节课中,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以生为本。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讲解,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如在“展示台”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组内合作探究学习,老师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2.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书,透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名言,熟读自然成诵,更能够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在“识字加油站”环节中,识记字词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记忆妙招还是按老师的记忆方法去落实,所以自己也在反思:是否在情感方面也有灌输的嫌疑呢?说白了,我在课堂上并不足够大气,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框架着学生。‎ 四、改进措施 因为课堂上知识给予过多,让少部分学生有点跟不上进度。如果老师给予学生理解、尊重,大胆放手,课堂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让学生学会在读思中去自发的发现问题,不始终围绕老师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学生学得更愉快……总之,以后老师要在课堂上“舍得放”,教师大胆放开,学生综合潜力培养将会真正落到实处。今后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争取打造出使学生更喜欢的课堂。‎ ‎   ‎ ‎(二)‎ ‎《语文园地四》共有五个版块,“识字加油站”采用多种形式,灵活安排常用字,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设计这个栏目的主要意图是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认识常用汉字,本栏目联系生活认识字,意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字词句运用”采用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活动,在语境中复现生字,兼顾积累词语和口头表达,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字词和句式,适度拓展,强调综合运用;在词语语境中,在综合运用中来巩固识字。另外还有“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 一、教学效果:结合一年级学生特点及版块特点,教学设计以情景入手,意在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喜闻乐见的闯关游戏活动中学习。首先,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引言: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王国——语文园地四去玩闯关游戏,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这样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闯关情景中进行,增加趣味性,去掉语文园地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01‎ 二、成功之处:情境活动,趣味识字。在教学“识字加油站”时,通过自主拼读、对比发现,做找朋友的游戏等,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体会反义词的奥秘——利用反义词也可以帮助识字,这也是识字的好方法。联系生活识字,教师有意识,用心做,善引导,激发学生识字的学习兴趣。一年级写字教学重点强调汉字书写笔顺规则,打好写字基础,重在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并力求美观。同时,要重视书写习惯的培养。在指导写字时,引导学生观察,采用“一看二说(看笔顺说位置)三范写(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四描五练六展评”的形式,一笔一画夯实基础。整合识字元素,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并不是以识字写字为“孤”点。要关注识字本身形音义的联系,以及识字与学词、阅读、表达的联系。语文园地四中“字词句运用”就体现了这样的综合性,它把第四单元认识的字融合在词语当中,融词识字,用词来说话,将字词句紧密结合起来,将词语、课文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读一读,说一说”中综合了字词句,综合了读与说,综合了语文训练和思维培训。‎ 三、不足之处: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意在注重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生语言的贫乏,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 四、改进措施:在教学时采用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活动,在语境中复现生字,既兼顾积累词语又训练了口头表达;在词语语境中,在综合运用中巩固识字。通过引导学生认读四季及景物名称的词语,激发学生说出喜欢的词语,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说话的能力。如:教学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季节。(课件出示一年四季景色图片)‎ ‎(三)‎ 成功之处:‎ ‎1.教师在教学中,要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语文园地的特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主动”“兴趣”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去认、去读、去比、去写。‎ ‎2.另外,还要注意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来改进自主的教学。虽然面对的是六、七岁的小朋友,我们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学生自己观察分析交流汇报等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有就是通过交流汇报识字体会等多种方式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什么课内外,校内外的鸿沟。这样做,能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有利于促进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结合,有利于贯彻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 ‎ 不足之处:‎ ‎ 一年级的孩子控制和组织能力还不强,需要老师的教学策略呈多元化状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画 ‎(一)‎ 101‎ ‎《画》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文对应,妙趣横生。教学重点为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有”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两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生字。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采取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把识字与朗读古诗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诗的语境来认识生字。本课要认的10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是前鼻音,“听”是后鼻音,可以在对比读中重点正音。学生组内交流探讨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的方法,集思广益如下:用熟字换偏旁法、偏旁归类法、借助反义词,还有的生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如:色、颜色、教室里的文化墙颜色明亮(班里文化墙刚完成不久,学生学以致用,效果显著)。本课要写的4个生字中,有3个是独体字,关键笔画竖或竖钩,引导学生先观察共同之处,然后教师范写,学生再练写,学生达到了夯实基础的目的,写字习惯得到培养。‎ ‎ 2.朗读指导。古诗朗读要注意掌握好停顿,读出韵味。本诗描述的景物与生活实景有差异,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好重音,凸显一幅“画”的特点。采取多种朗读形式:自由读、组内读、教师引读。强化不同语气和语句节奏,不读破、不唱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体会。为避免朗读技巧的抽象指导,我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诗读百遍,其义自现,自然而然背诵下来。‎ ‎ 3.理解运用。采用对比,理解谜底“画”。在学生熟读诗句的基础上,找找圈圈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启发学生回忆,说说自己见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然后读诗,找出诗中景物与实际景物的不同之处,最后说说为什么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是“画”。‎ ‎ 4.说说,读读。课文中有几组反义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理解它们的意思。“来——去”演一演,小鸟飞来,小鸟飞去。这样既积累了语言,又提高了认识,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二、成功之处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字词,集思广益探讨识记生字的方法。这个环节学生参与度高,学习主动性强。学生理解文中三组反义词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在做动作,演一演的过程中,理解词义。‎ 三、不足之处 在写字环节中,教师范写之后,学生出错在“水”字的第二笔横撇,挨个指导,导致在生字环节用时长。在体会《画》的特点时,讲解过多。‎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体会《画》特点。不过多讲解,直接出示:“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受惊。”学生交流,感悟画的特点或许教学效率会更高。‎ ‎(二)‎ 101‎ ‎《画》这篇课文由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组成。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称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 一、教学效果: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并且边读边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学生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点燃,跃跃欲试。我想,只要学生的朗读兴趣浓厚,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在不同的程度上有很大的提高的。本课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成功之处:多种方法识字。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我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我在教学识字时,巧妙地诱发孩子们识字的欲望,并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积累,给他们创造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机会,同时还适当地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识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三、不足之处:在找反义词时,学生有不理解的,我只用语言来进行了解释说明,如果能够让同学们亲自来体会一下,相信理解的会更为透彻。‎ 四、改进措施: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讲解过程中应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应适当地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是否删去,再删就太单薄啦。)‎ ‎(三)‎ 成功之处:‎ ‎ 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不足之处:‎ 教师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大小多少 ‎(一)‎ 101‎ ‎《大小多少》是一首儿歌。这首儿歌由四小节组成。每小节有两行,第一行从“大小”或“多少”的角度进行简单比较,第二行通过具体事物,感受“大小”或“多少。这首儿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配合儿歌,有四幅对比图,形象地呈现了事物间“大小”“多少”的关系,提示学生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教学重点为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和反犬旁和鸟字边两个偏旁;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和竖折折钩一个笔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提示学生读准字音。本课的12个生字,采取自由朗读、师生接读、生生对读的方式,熟读课文,掌握生字。重点强调“苹、杏”是后鼻音,“枣”是平舌音,“鸭子、杏子”中的“子”,要读轻声。在识字记忆中,充分引导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放手给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识字方法:图文对照法、偏旁归类、事物归类、反义词。本课要写的5个生字都是独体字,重点引导竖和竖钩在竖中线上的位置,学生先观察比较,在老师的范写后,再练写,有针对性地指导,效果显著。‎ ‎ 2.朗读指导。读准数量词中“一”的变调,先引导学生回顾《秋天》一课中“一”的不同变调,在尝试自己读一读“一”在数量词中不同读音,然后出示读音分类的数量词读一读,读中感受“一”的变调规律。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同桌互读、小组赛读、拍手伴读、接读句子。引导学生在朗读每段尾音时可稍微拉长或强调,节与节之间要有停顿。‎ ‎ 3.理解运用。了解量词的正确使用,是本课重点。常用量词“只”“个”“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运用中理解;“群”“堆”“颗”采取学生观察图片,直观感受词的适用对象。恰当运用图画和文字的对应关系。‎ ‎ 4.在指导学生背诵时,采取逐步提高难度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背诵。先出示图画和部分文:一个( ),一个( ),一头( ),一只( ),学生看图补充背诵。再提高难度,隐去文字,看图背诵。最后除掉图片,直接背诵。全班学生背诵效率显著提高。‎ 二、成功之处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一年级学生学情,在本课重点——量词的正确使用上,学生观察图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理解量词,教学效果显著。‎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 1.字词学习过程中,采取了自由朗读、师生接读、生生对读的形式,大部分学生字词掌握准确、熟练,但仍有个别学生字音不准确。学生层次不一,在课上应着重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指名读,或许会更好。‎ ‎ 2.学习量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教具,如:一颗黄豆,一堆黄土,一颗葡萄,一个苹果。课上学生直观感受或许比看照片效果更好些,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学生课前预习。我用火眼金睛找身边可用量词表示的实物,边指边说,如:手拿花朵说:“一束花”。然后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句式“我来编一编”用上量词编一节儿歌。‎ 101‎ ‎(二)‎ ‎《大小多少》这篇课文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几种常见动物、水果的大小、多少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反义词及量词的使用,并能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 一、教学效果:在本次一人一课活动中,我主讲的是第一课时,结合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进行了识字、识图及分类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培养他们看图说话的能力,认知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课件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中我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一幅农家小院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通过单个事物放大的形式,让学生仔细比较刚才自己所找的与图中出现的是否一致。这个环节让B层学生来验证,以提高他们的识图和观察能力。‎ 二、成功之处:利用简笔画加深学习内容:在同学们对小院的情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基础了,让同学们回忆刚才自己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老师随机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事物,并板书名称。通过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提高A层学生的识字能力、加深B、C层学生对图片的认知能力。在学生对这8种事物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利用所学的教学知识如何对这些事物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进行具体划分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水果。在此基础上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动物、哪些水果。简单对比,引出课文,为下节课打下基础: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我将每两种事物分成两组,引导学生观察,他们两两之间进行比较,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相机引出儿歌《大小多少》,师范读儿歌,为下一节课学文打下基础。‎ 三、不足之处:1.本课堂在时间安排上前松后紧,导致巩固练习环节没能进行,不能当堂课检测A生的识字及B、C生识图情况。2.因本堂课学生上课,班内学生较多,对C层生的照顾不够,个别学生没有关注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合理安排学生的分组、分层,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帮带作用,让他们带动C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3.注重了词语的读说,在说句方面练习不够充分,应逐渐加强。4.教学内容设计上,没有注重潜能开发。在讲解了黄牛和花猫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学鸭子和小鸟,充分利用支持策略和辅助技术满足其特殊的学习需求,为他们健康发展、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四、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虚心学习,请教周围的老教师,深入课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并在平时的学习环境中,注意课程资源的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相关语文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成功之处:‎ ‎1.学习过程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出现,由“字——词——句——拓展造句”,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时时高涨,学习效率时时增高,且学得轻松愉快。‎ ‎2.形象记忆,分类书写。‎ 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在写字教学时,我着力做到仔细观察,分类示范指导,动手实践三结合来扎实地完成孩子们的第一次汉字书写,让他们从第一课开始写好字,并爱上写字。‎ 101‎ 不足之处:‎ 一年级的孩子读儿歌,有拖音现象,停顿也不够准确,需进行细心指导;初次写字速度较慢,不能着急,否则会打击了孩子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小书包 ‎(一)‎ ‎《小书包》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等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品。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懂,不仅展示了“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好伙伴,陪伴着他们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要爱护这些“小伙伴”,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为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爱护文具,学着摆放文具,整理书包。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提示学生识字写字。本课多数生字出现在文具名称中,识字时,将生字融入到文具名称中进行认读,借助学生熟悉的文具名称识记相关生字,将识字、学词和认识事物相结合。生字的读音通过认读生字和朗读儿歌来正音,重点强调“书、尺”“作、早”。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生活情境识记、熟字加偏旁、加比画的方法。写字教学时,重点引导撇的不同写法。学有余力的同学在练写词语。‎ ‎ 2.朗读指导。朗读儿歌时,注意句子间适当停顿,采取先听读、跟读儿歌的方式感受儿歌句中和句末的停顿,学生再试读。通过“橡皮、尺子、铅笔、转笔刀”等词语的适当突出,感受小书包用处大。‎ ‎ 3.理解运用。联系生活,理解文具。学生平时都用到这些文具,对文具名比较熟悉,作用也基本了解,教学时采用图文对照,学习词语。引导学生回顾这些学习用品该到什么商店去购买,从而明白这些都是文具。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试着用文中的句子来表达。‎ ‎ 4.说一说。引导学生学习用“我会……”的句式说说自己会做的事情。‎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小组内对读等形式,了解学习用品以及它们的用处。‎ ‎2.《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读写不分家,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说一说,引导学生学习用“我会……”的句式说说自己会做的事情。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符合课标要求。‎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101‎ ‎ 1.字词的理解、学习太过粗略。虽然课前引导学生预习了字音,课上重点指导字形,但字词的理解掌握还是比较重要的,就这节课来看,由于时间分配上不够科学,对重点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 ‎ 2.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说白了,我在课堂上并不足够大气,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框架着学生。‎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针对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字词、读课文上多下功夫。首先让学生认识11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会写字笔画,能组词两个,指导学生课后,随父母到文具店或柜台认识更多的文具,将新认识的文具用彩笔画下来,写上名称贴到教室一角,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 ‎《小书包》由6个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懂,不仅展示了“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好伙伴,陪伴着他们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要好好爱护这些“小伙伴”,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一、教学效果:1.猜谜语,激发兴趣。开课时,以学生喜欢的猜谜语的形式引出小书包里的文具等学习用品,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学生不仅认识这些学习用具,而且也给了学生一个启示——在游戏中可以识字,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2.教给方法,多样识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自主识字的能力,为了给孩子们识字的意识,培养学生识字的良好习惯,在本课识字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各种识字的方法,如利用象形文字识记了“刀”,利用图片,借助会意字原理识记了“笔”,编儿歌口诀记住了“书”,偏旁加一加,认识了“包”。3.情景表演,锻炼语言。在复习巩固词语环节,我让学生扮演学习用品,介绍自己的作用,学生很有兴趣。既巩固了学习用品的词语认读,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成功之处:在导课环节,我设计了猜谜语,引出课题——小书包,激发学习兴趣;在识字环节,我安排学生自主读儿歌,读词语,圈生字,同桌互读、互考、互教,逐步渗透“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在识记字形这一环节,我引导孩子大胆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识字好方法,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学习新偏旁时,引导孩子归类识字,帮助学生拓展新知,增加课外识字量;在写字环节,我严格按照新教材的要求,遵循“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严格指导”的原则,重点指导字的笔画、笔顺,要求学生写字时先讲求正确,再写得整洁美观。‎ 三、不足之处:1.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也是重点之一,但由于前面有些环节时间有些浪费,在引导学生观察笔顺、结构,然后范写,再让学生描红临写,展示评价的过程时有些仓促,没能很好地注意全班学生的写字情况。2.生字巩固环节,让学生组词,只注意了生字放在前面或者后面一种情况,没有拓展开去。让学生知道组词时,生字既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 101‎ 四、改进措施: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小书包拎起来”后,孩子们的话匣子也被打开,在提及“常见的文具有哪些?”“同学们各自拥有哪些文具?”“这些文具各有什么用?”等问题时,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课堂氛围很好。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三)‎ 成功之处:‎ 在本节课中,我以谜语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记字,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增添了快乐。以多种形式的阅读及扩词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不足之处:‎ 需精炼教学用语,说话要清晰,速度要稍慢些。说话速度过快,导致有些学生听得不是很清楚,自己也讲得很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要多注意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 日月明 ‎(一)‎ ‎《日月明》是一篇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通过朗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生在诵读中可以感受到汉字构字的有趣,进而激发更大的识字热情。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顿的形式,揭示出会意字“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的构字特点。在朗读中,能自然地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智慧,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激发识字热情。后两句是五字句式,进一步诠释“众、林”等字的构字含义,揭示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课文配有一幅图片,三个小朋友在合作植树,三人为众,暗示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远处的小树形象地勾勒出“多木才成林”的意境。教学重点为认识“明”“力”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木”“林”等5个生字和卧钩一个笔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提示学生识字写字。本课大多数字都是由独体字组成的会意字,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境识记,如:“日、月——明”;学生先圈出字,再借助图片理解“日、月——明”的造字原理。本课要写的5个生字,独体字“木”与合体字“林”形成对应,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在观察合体字各部分的大小、高矮、宽窄,然后教师示范,指导练写,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 2.朗读指导。课文节奏明快,用打节拍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同时借助语境识字。在学生发现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后,结合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的内容,进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 3.理解运用。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启发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结合插图理解句子。“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的例子,联系生活经验,加深理解。‎ 二、成功之处 101‎ ‎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小组内对读等形式,体验识字的乐趣,激发识字热情,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读写不分家,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说一说,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的例子,联系生活经验,加深理解。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符合课标要求。‎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局限课本所需学生字,具有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的其他生字,拓展得不足,易使优生存在“吃不饱”的现象。‎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有能力的同学搜集查阅“会意字”的相关知识,以及把有会意字构字特点的字词,讲给同桌听。‎ ‎(二)‎ ‎《日月明》这一课,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这篇短短的韵文,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让人隐约感受到中国人造字的智慧。‎ 一、教学效果:在导入时,我先出示“日”“月”的图画,并伴随发光的效果,使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这两物会发亮发光,带给大地光明,然后顺势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特点。有了前面的图片感知,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出。而后,我出示“明”这个字,学生也马上能将他们的发现表达出来,他们有的说“明”是由“日”和“月”组成的;有的说“日”很亮,“月”也很亮,“明”就更亮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已经感知到了“明”的意思,初步领略到了此类汉字表意的特点,然后我顺势告诉孩子们,这样的字就称为会意字。因为有了前面对“明”字的感知作铺垫,孩子们对“会意字”的理解有了共同的起点,理解起来应该也不至于那么抽象。这样,相比一上课就跟孩子们说,“今天要学习会意字”的方式更加自然。教学生字时,我还会直接出示生字,再说说意思,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从字的构成上感知字义,如果没有前面游戏环节作铺垫,学生也许不会主动去观察字的构成。这样,游戏环节的设置也就起到了作用,成为了“扶”和“放”的过渡桥梁,而且学生识字的自主能动性也能体现得更加明显。‎ 二、成功之处:要充分利用课文中揭示会意字特点的韵文,反复读文中识字,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本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快记住这些生字呢?我想利用会意字的特点,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记字的方法,并且说说对字的理解,也许会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识记“尖、尘”后,就让学生同桌说一说怎样记住其他的字,然后汇报交流。一些字学生识记得很不错,例如:学生说“鲜,就是味道很鲜美,因为鱼很好吃、羊肉的味道也很好,鱼羊合起来就是鲜;着火了上面用大盖子一盖,火就灭了,一火就是灭”,但是其他的字,学生受原来识字方法的影响,总是说不到会意字的构字方法上来,如:有学生说“休”,木好像一个人,旁边的单人旁好像一张床。又如说到“众”,受从的影响,学生说上边的一个人是领头的,下边的两个人是跟在他后头的,所以众的意思是两个人跟着一个人。‎ 101‎ 三、不足之处:我过多地强调了会意字,让学生读文太少,也就是忽略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如果当时在设计教学时,以韵文为依托,来认识生字、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也许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 四、改进措施:1.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并且要发挥学生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2.要慢慢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教师要经常检查,使预习对学生的识字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 成功之处:‎ 是一篇识字教学,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学习这些字可以举一反三,理解性地记忆有助于学生自学生字。首先以日月明导入,从整体着手,朗读儿歌,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接着记住生字,出示图画以及动作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本课中采取从扶到放的措施,先带着学生识字,“林、森、从、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猜,使学生自己去感悟这其中的规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林与森之间的关联以及理解,没有简练地区分这其中的构字意义。最后为巩固识字,做了一个识字摘苹果游戏,开火车认读。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指导了书写“力和手”。在指导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坐姿,以及书空,书写的要点。‎ 不足之处:‎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升国旗 ‎(一)‎ 本课由少先队员升旗的画面引出3个词语和一首儿歌。三个词语具有意义联系,可以连成一句话:“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或“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儿歌分为5行,共五句,描述了少先队员升旗的场景,也简洁形象地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升旗礼仪。儿歌短小精悍,有叙述,有抒情,凝练地传达了国旗的知识,升旗的庄重,充分地表达了爱国的情感。教学重点为认识“国”“升”等11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两个偏旁;会写“中”“五”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敬礼,懂得尊敬国旗,热爱国旗。背诵课文。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引导学生识字写字。本课的生字学习,采用看图识字。在学习儿歌过程中,先分散后集中识字。展示“中国、国旗、五星红旗、国歌”图片,在看图片过程中,读词语,既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把相关字词和具体的事物一一对应,便于理解记忆。理解字义方法多样,学生组内交流探讨:猜字谜、顺口溜——如,“美:羊儿没有尾巴,“大”字来代替;动作演示法、熟字对比、组词法。本课要写的4个生字都是独体字,且横画较多,因此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横笔画,然后教师示范,走下讲台,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 ‎ 101‎ ‎ 2.朗读指导。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升国旗的视频,学生感受到国歌的雄壮、国旗的美丽,让学生知道,升国旗时我们必须立正、敬礼。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我们每个人都要尊敬、爱护国旗。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读出自己的体会。“徐徐”“多么”“美丽”感悟升国旗的庄重,体现对国旗的尊重与爱护。‎ ‎ 3.理解运用。三个词串具有意义联系,为让学生加深理解,引导学生摆词卡,将三个词语连成一句话:“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视频、朗读,小组内对读等形式,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指导生字过程中,注重笔画、笔顺的写法,但忽略了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在写字教学中关注音、形忽略了字义。‎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出示“国”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边界线就像“国”的外框,边界线内的国土似乎就是“国”里面的玉),让学生知其义更知其所以义。为达到让学生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时,提前布置预习,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解,课上交流展示或许会更好。‎ ‎(二)‎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在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升国旗》是一首小诗,它主要让学生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第一句是说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第二句是说在升国旗时要奏国歌;第三句是说在升国旗时,我们要肃立敬礼,因为国旗是代表我们国家。课文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让学生从小就要懂得国旗的意义,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一.教学效果: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孩子刚从口语交际进入书面交流,由现实世界进入符号世界,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不是一下就适应的,必须经过不断的学习,帮助他们切实过好认读关。因此,在课前我就布置了学生的预习,让学生从课外获取学习的资源,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自己不会的字词多拼读,然后由会读的同学向大家展示他的预习成果,调动了学生的表现欲,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同时,教育了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好的。‎ 二.成功之处: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成分,指导朗读是培养语感能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低年级阅读教学,一定要精心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由于学生刚学完拼音初学课文,在感情朗读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重点指导朗读。在教学第一句话时,我先让学生了解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什么,然后再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拥有这样的国旗是多么自豪;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教学第二句话时,我让学生凭借画面形象,使学生看到我们的国旗飘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飘扬在五湖四海,体会到在国旗高高升起时人们是多么的激动、多么的自豪!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调动了上来,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01‎ 三.不足之处:本节课上我着重突出学生的听说读写的习惯的训练,如说一句完整的话,专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学习评价,读书时注意节奏和重音,写字时注意姿势和基本笔画的训练等等。这些技能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持之以恒地训练。‎ 四.改进措施: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要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而丰富多彩的课堂中,去调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动静交替,语言鼓励,情景交融,亲身体验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听、赏、想、动、看的实践中感受课文,理解课文。‎ ‎(三)‎ 成功之处:‎ 抓住孩子争强好胜的特点,我围绕“争做最棒中国娃”来闯关,从汉字的认读,书写,课文的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入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设计:‎ ‎1.激发识字兴趣。‎ 作为阅读的起步阶段,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是首要任务。学生刚接触汉字不久,对汉字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与魔力,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识字的方法便极为重要。于是,我展示学生识字的效果,识字中渗透有趣的识字方法,让汉字文化熏陶感染着学生,让他们在识写中悄悄爱上汉字。‎ ‎2.渗透朗读策略。‎ 课堂上最美的声音就是朗读的声音,如何让学生在刚接触课文不久,就喜欢上朗读呢?唤醒生活体验,想象生活中的情境来朗读,把自己放进课文之中,教师指导、范读都是不错的方法。教学中我利用这两种方法,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抓重点词语,语气语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想象中,在模仿中用自己最美的声音,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不足之处:‎ 识字教学部分,不能就字学字,而要积极启迪学生“以点带面”,善于发现、总结识字方法,书写规律等,多元形成识字能力。‎ 语文园地五 ‎(一)‎ 101‎ 语文园地五共安排了六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归类了4组表示时间的词语,引导学生识记5个生字,了解时间之间的先后顺序;“我的发现”通过偏旁归类,让学生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结构特点;“字词句运用”通过对“n-l”“sh—s”“zh—z”三组易混淆音节的强化认读,加强学生的辨读能力”;“书写提示”总结了“从左到右”“先撇后捺”两种汉字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悯农(其二)》,学生在积累古诗的同时,明白要珍惜劳动成果,不能浪费粮食的道理;“和大人一起读”是一则有趣的故事《拔萝卜》,通过和大人一起读,了解故事内容,学习续讲故事。教学重点为认识5个生字,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书写。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和大人一起分角色朗读《拔萝卜》,感受故事的趣味。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识字加油站”环节中,4组词语学生预习时已经能理解词义,因此课上主要采用多种形式认读4组词语,打破词语顺序,学生重新给词语排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之间的意义关系。根据学生实际,了解时间词语的关系: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学生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2.“我的发现”和“书写提示”环节中,引导学生读读两组不同偏旁的汉字,说说自己的发现,从而理解偏旁代表的意义,渗透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学有余力的同学再练习偏旁归类题目。指导学生书写汉字,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律,能按规则书写汉字。‎ ‎3.“字词句运用”和“日积月累”环节中,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拼读生字、古诗,在熟读的基础上,采取教师范读、小老师领读、组内赛读等方式,懂得要珍惜粮食,加深记忆。诗读百变,其义自现,不知不觉中背诵下来。‎ ‎4.“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故事很有趣,语言也很有特点。大人和孩子可以大胆想象故事后边的内容,还可以仿照故事语言表达的方式,把小老鼠和小猫来帮忙的故事补充完整,特别引导孩子仔细观察每幅图中萝卜的变化,让孩子猜猜故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为写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成功之处 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教师范读、小老师领读、组内赛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透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古诗,熟读自然成诵,更能够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珍惜粮食为主题的古诗还有很多,学生积累拓展不足。‎ 四、改进措施 预习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告诉我们爱惜粮食的诗句,课上学生组内交流展示。‎ ‎(二)‎ 这节课给了我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在今后进行语文园地教学时,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刚入学的小学生,好动爱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他们的观察和想象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小动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有情感有智慧的精灵。‎ 一.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用。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就利用孩子最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创设了“羊羊小队PK赛”的情境,让学生进行闯关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音节、区分结构等教学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101‎ 二.成功之处:1.趣味识字。过渡:“羊羊小队PK赛”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到第一关。屏幕出现打乱顺序的表示时间的词语,(上午、下午、晚上)请同学们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相继学习“午”“晚”。导学: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按照顺序排列时间。如果老师再给你几个表示长时间的词语,你能排列吗?(打乱顺序出示“天”“月”“年”三个字。)相机学习“年”“昨”“今”。第二关:打乱顺序出示表示时间的词语,请同学们一一排列出来。通过刚才的比赛,同学们齐心协力地帮时间宝宝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们再复习一下它们的名字。(出示带生字的词语,生字变色放大)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2.我的发现。(显示第一关)过渡: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顺利闯过第一关。让我们一起挑战第二关。(显示第二关)出示木牌,上面写着:采摘苹果我最行。播放课件:将书上的字制成苹果树。秋天到了,美丽的苹果园丰收了,瞧!满树的红苹果多可爱呀!仔细看看,你还发现了什么?对,淘气的字宝宝跑到苹果上了,你认识这些字吗?自己练读,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教师出示课件:两个小朋友走进画面,挎着的小筐上面分别写着“草字头”和“木字旁”。看,他们来摘苹果了。请把属于他们的苹果放到正确的篮筐里。设计意图:激趣促行,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三.不足之处:游戏让课堂活跃起来,但课堂气氛造成了教学目标的偏离。‎ 四.改进措施: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 ‎ 成功之处:‎ ‎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较多,教学时,教师要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教学。本部分的重点内容一是识字,二是了解部首的意义,三是学习古诗。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用较多的时间进行这几部分的教学,而不是平均用力。特别是对部首意义的理解上,不但要弄清本课的两个部首的意义,还要让学生搜集一些这样的字,体会意思,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非常必要的。‎ 不足之处: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 影子 ‎(一)‎ 101‎ ‎《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充满童真、童趣,写出了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儿歌共两小节,语言简练,句式整齐,偶数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是小朋友玩跳房子的情境,配合第一小节“影子在前,影子在后”;第二幅图是玩滑轮的情境,配合第二小节“影子在左,影子在右”。两幅图中都出现了影子,旨在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儿歌的意思。教学重点为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宝盖旁、女字旁、月字旁三个偏旁;会写“在”“后”等4个生字和斜钩一个笔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在阳光下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识记“前、后、左、右”,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四个方位,并用这四个词来表示方位。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如:“影、朋”是后鼻音与所学过的“音、本”对比着读,体会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区别;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熟字相加法、编儿歌法。本课中的“前、后、左、右”是4个表示方位的词语。教学时结合课文语句观察插图,从直观上了解这四个词所表示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字义。写字时,重点引导撇的写法。教师先范写,强调撇的变化与写法,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展示书写好的,学生再次练写。‎ ‎ 2.朗读指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重点指导轻声词语如:“影子、跟着我、陪着我、好朋友”采取老师范读,学生尝试练习的方式;本文总体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俏皮的,两小节的句式结构相似,比较简单。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组内对读等形式,朗读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 3.理解运用。在教学中,抓住“它是我的好朋友”“就像一条小黑狗”两个重点句,学生交流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为什么说它是“我”的好朋友。学生体会到了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找找哪些句子体现影子与“我”形影不离。抓关键词“小黑狗”“好朋友”引导学生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 4.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结合生活情境理解并运用方位名词。‎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夯实基础,依据学生学情,课前预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自学生字,搜集识字方法,节约了课堂时间。课上拿出时间指导学生所写的不足之处,因为学生写得层次不一,课堂上重点指导书写,纠正握笔姿势和坐姿不端正的学生。‎ 三、不足之处 学习前、后、左、右四个方位,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课堂上缺少对方位词的实践,学生在多种实践过程中深入理解或许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提前布置学生组词、造句,课上组内汇报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在说一说环节中,不局限于现在的座次,换换座次再说一说,并鼓励学生用不同句式来表达。如:谁在我前(后 左 右)边。我的前(后 左 右)边是谁。‎ ‎(二)‎ ‎《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充满童真童趣,写出了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在教学《影子》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到操场上去玩“踩影子”的游戏,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玩,边玩边观察,看谁对“影子”的发现多。这个游戏,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现在的孩子基本不玩了。今天玩这个游戏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得不亦可乎。通过“踩影子”这个游戏,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中来,激发他们喜欢影子的情感。‎ 101‎ 趣味识字,激发兴趣。在教学时,学生自读课文后,要学习生字,出示生字,便说:“谁能读准它们?”孩子们一听,学习生字的热情高涨,大家纷纷举手,要认读生字。巩固生字,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时,我又说:“小火车在哪里?”学生接:“在这里。”在创设的这种情境下,识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孩子们兴趣盎然,学得愉快,学得有趣。在识字形式上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找识字的规律:如换偏旁记字法、加一加、减一减、反义词记字法、给熟字加偏旁识字法等。小老师带读、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加深印象,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高效识字。‎ 二.成功之处:《影子》这一课,我把课堂从教室挪到了给学生带来快乐的操场上,让他们自己亲自去体会,让孩子们的语言在体验的同时,得到发展和提升。让孩子们在操场上来认识今天学习的课文的主角――影子。同学们在操场上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影子会一直在自己的前后左右,这样老师就不用在课堂上照搬课文,让学生在没有体验的前提下,古板地记住课文内容。在让学生体验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表达自己对影子的理解,有的同学写道:“影子就像我的小尾巴。”还有的同学写道:“影子一会在我的左边,一会在我的右边。”孩子们经过体验之后的语言跃然呈现在脑海里。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语文教学中老师就应该打开同学们的生活之窗,让学生在快乐的生活中去体验,从而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让课堂因孩子们的语言而美丽!‎ 三.不足之处:1.在朗读方面要下功夫,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达到抑扬顿挫;2.自己在课堂评价语方面还需要加强,评价语还需要更丰富,更有特色,更让贴近学生。‎ 四.改进措施:自己在课堂评价语方面还需要加强,评价语还需要更丰富,更有特色,更贴近学生。今后,在语文教学中,我要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多读书,多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三)‎ 成功之处:‎ 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如进行手影游戏等。‎ 不足之处:需精炼教学用语,说话要清晰,速度要稍慢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要多注意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 比尾巴 ‎《比尾巴》这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根据问题与回答,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节是第一部分,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第三、第四是第二部分,同样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全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洁明了,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重点为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两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字和竖提一个笔画。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一、教学效果 ‎ 101‎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下效果:‎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采取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本课新学的偏旁,“伞”字的人字头容易与“公”字的八字头混淆。学生观察比较,印象深刻。在“长”“短”这一组反义词的教学中,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长,哪些东西短,加深记忆。本课的4个生字中,“比”中的竖提和竖弯钩容易混淆,通过视频演示的方式加深记忆。学生达到了夯实基础的目的,写字习惯得到培养。‎ ‎2.朗读指导。本课整体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一问一答,做猜谜语游戏。因此,安排不同形式的对读、自由读、范读中体会句末语气要上扬。如,“谁的尾巴长”,学生反复练读。在读较长的问句“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时,“谁的尾巴”后面稍作停顿,快速换口气,再接着往下读。学生练读后,再读另一个较长的问句。‎ ‎3.理解运用。理解“弯”“扁”时利用插图进行观察理解。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和“弯”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扁”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背诵有法。本课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不能死记硬背。回忆课文插图。想一想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提炼句式,教师和学生交换角色,学生问,教师答,让学生熟悉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和句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学到了背诵方法,积累语言表达。‎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教学这一课识字环节中,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联系生活实际哪些东西长,哪些东西短,加深记忆;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应用,学生观察动态视频,形象直观地了解生字,夯实了基础。识字形式多样化,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情。‎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学生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时,有过多讲解,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说出“松鼠的尾巴”与“一把伞”什么地方像。讲解过多,使学生知识掌握模糊,顾此失彼。‎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课前引导学生上网查阅松鼠的图片,学生准备一把雨伞,课上老师把松鼠图片和雨伞图片放到一起学生观察,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课堂效率会更高。‎ ‎(二)‎ ‎《比尾巴》这篇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儿童情趣。我抓住这篇课文极具趣味性的特点,围绕“比尾巴”大赛展开设计,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环环相扣。‎ 101‎ 一.教学效果: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的兴趣决定了它的学习态度。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它们最亲近的朋友。就《比尾巴》这篇课文本身而言,浅近的诗歌就比较能让学生感兴趣,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教学时,开始我就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亲近以及对童话世界里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充满了好奇,创设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参加比尾巴的比赛,让学生当小裁判帮助小动物们比尾巴,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在课文朗读方面,我主要让学生做到读中感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好,读得流利。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自由读,这样就能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老师的范读,让学生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找出读的要点,再让他们自己按照找出的要点自己读,最后是个别读,再开火车比赛读。在授完新课的时候,又设计了读的环节。这时是继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读,流利地读,最后在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 二.成功之处:导入新课、识记生字、朗读感悟、拓展延伸、总结全文,一切很自然地就形成在自己的脑海中,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把每一个环节很自然地衔接起来,成为一体。我借鉴了网络上的一些设计,用运动会的流程来实现环节之间的衔接,宣布运动员入场引出动物的名字;宣布比赛项目引出问句;宣布比赛结果引出答句。孩子对于小动物本来就很有兴趣,而且运动会孩子也经历过,对于运动会的大体流程孩子也不陌生,所以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生活实际。‎ 三.不足之处:因为自己内心有些浮躁,有些环节是施而不实,孩子们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就被我又拖到了下个环节。比如:在识字环节,比较“把和巴”时,就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找规律识记,结果孩子们还把“巴”读成“尾”,说明了识记效果不理想。在指导孩子们朗读问句、答句时,有些乱,指导的层次性不够强,评价不够到位,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没有平时课堂上那么浓,朗读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限。所以时间掌握得不好,后面的写字环节还没有得到落实。‎ 四.改进措施:以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用语和恰当使用体态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创设的情境能真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三)‎ 成功之处:‎ ‎1.本课的识字教学,教师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多种方法识字。实践表明,在游戏中识字、自主识字往往是事半功倍,学生学得轻松,潜力得到了发掘。‎ ‎2.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评评尾巴,为丢失尾巴的小动物画上一条漂亮的尾巴。因为有了情感的投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参与积极性强、参与面广,课堂氛围轻松而又愉快!‎ 不足之处:‎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用语和体态未能达到预设的效果,致使创设的情境未能真正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对学生生成的闪光点未能及时抓住并进行延伸。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当中继续摸索、学习。‎ 青蛙写诗 ‎(一)‎ 101‎ ‎《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者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借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符号富有情趣,适合儿童学习。全诗共五小节,描写了青蛙在下雨天用“呱呱”的鸣叫来做诗的情景。第一小节写青蛙受到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的感染,产生了作诗的兴趣。第二至四小节写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要分别充当青蛙写诗中的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第五小节写青蛙的诗写成了,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都在诗中充当了标点符号。教学重点为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两个偏旁;会写“下”“个”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提示学生读准字音。本课中一些生字声母的发音容易与其他声母混淆。如:“点、当”“过、给”,这样分类朗读易帮助学生区分。本课要求认识的两个偏旁,秃宝盖容易与第五课所学的宝盖混淆,把这两个偏旁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在“串”字教学时,展示冰糖葫芦图片,帮助学生建立“串”的形象,大部分学生能了解到字形、字义。为了加强生字巩固,有能力的同学除认识了课后第三题列出的词语外,再组一些词进行巩固。本课有4个要求书写的字,课前预习环节学生掌握了字音,课上指导学生书写规范,重点引导竖这个笔画,教师示范完后,走下讲台,针对性地指导,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 2.朗读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时,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小青蛙是什么表情,它的心情怎样,让学生想着小青蛙的样子读第一小节,启发学生体会小青蛙兴奋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第二、三、四小节,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读顺,采取分角色朗读。最后一小节,教师放手,学生组内合作,进行个性化朗读,组与组之间评一评谁读得好。这种形式,学生朗读积极性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朗读效果。‎ ‎ 3.理解运用。用问题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学习第二、三、四小节时问: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它们怎样帮忙?出示“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我能当个小句号”“我们可以当省略号”三句话,学生体会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的特点,到青蛙写的诗中去找一找它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帮上忙。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逗号、句号、省略号的样子。读第五小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青蛙的诗的特点,只有一个“呱”字,同学们想象,小青蛙透过这样的语言会传达什么呢?展开想象,通过个性化朗读,把自己想到的读出来。‎ ‎ 4.根据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的特点,到青蛙写的诗中去找一找它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帮上忙。用找一找、画一画,然后再全班交流。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逗号、句号、省略号的样子。锻炼了学生找出文中明显信息的能力。‎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用问题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如在学习二、三、四小节时问: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它们怎样帮忙?出示“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我能当个小句号”“我们可以当省略号”三句话,学生体会表达,去文中找关键词,引导学生朗读想象,通过个性化朗读,把自己想到的读出来。‎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学习标点符号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很好的地认识并运用标点,教学环节中缺少标点的实践环节,如:这一段落中有几句话?‎ 101‎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进行完识字、朗读任务后,最后检测所学,出示《我的爸爸叫焦尼》中第二段,问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并标序号。‎ ‎(二)‎ ‎《青蛙写诗》这篇课文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本节课以此为情节学习生字,同时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材内容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 一.教学效果:依据教材及学生学习特点,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以鲜明的图画、生动的诗歌为识字载体,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同时,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多种方法饶有趣味、形象生动地识字。充分优化教学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念,对教材进行了适当拓展延伸,丰富了教学内容。‎ 二.成功之处: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位老师都要重视起来。开展一年级阅读教学要关注“读准确”,要把朗读有意识地安排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读字、读词、读句子、读段落、读文章,层层递进,建立充满琅琅读书声的课堂。在《青蛙写诗》一课中,小青蛙写诗时有很多小伙伴帮助它,小伙伴说了什么呢?我利用教师范读、齐读、男女生读、扮演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开展朗读教学,有效地巩固所学生字,让学生读正确,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但在本课第五小节的朗读指导中,我还有部分问题需要加强。第五小节主要由一个“呱”字组成,中间由逗号、句号、省略号间隔开,可见,标点符号在第五小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引导学生读准标点,体味不同标点的不同作用,从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看到标点符号后怎样停顿、怎样读出不同语气。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三.不足之处:从这节课的教学来看,我认为合作学习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可以让同桌互相考考认字情况,也可以共同讨论识字方法。我以前总认为他们太小,不会合作和讨论,所以这样的教学环节安排得少,但我想老师要是不引导,孩子就永远不会,有时我太低估孩子的能力,其实他们经常给我带来惊喜,所以我今后要多为孩子们创造展示能力的机会。课堂巩固生字的时间太少,个别学生掌握不好,如果前面在说记忆方法时再少用一些时间,后面就会多一些巩固的时间,这一点是老师没有调控好,以后要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会不断总结自己,提高自己。‎ 四.改进措施:1.和学生互动自然,和谐。课堂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尽力体现教师的爱,以情感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2.识字教学落实得较好,巧妙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朗读,创设多情境体验、想象、感悟,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读得有感情。‎ ‎(三)‎ 成功之处:‎ 低段识字教学提倡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能进一步提高识字效果。‎ 101‎ 生字的识记要和字义的理解联系起来,只有理解了字义,生字才能记得更加牢固,不至于“回生”。很多生字单个出现时,由于没有具体的语境,语义不甚明确,孩子们对字义理解不清,可能也是导致识记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将生字放入词语中,放入句子中,也无需教师过多解释,孩子读着读着便能理解词义,然后以词带字,建立起语义的联系,有助于孩子提高识记效果。‎ 不足之处:‎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雨点儿 ‎(一)‎ ‎《雨点儿》是一篇美文。课文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在对话中,小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它们的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教学重点为认识“彩 ”“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5个生字和横钩一个笔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句号的停顿。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多音字的认读结合字义进行,学生结合语境,体会“数”的意思是清点数目,“长”的意思是生长,从而知道这两个字的读音。在认识穴宝盖时,借助偏旁儿歌帮助学生记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组内交流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的方法:熟字换偏旁、联想识记、结合语境、对比识记。大家集思广益。书写本课生字时,引导学生关注独体字作偏旁的字形变化,如:书写“有”字时,对比“月”在字的下半部分,撇变竖。学生经过书写练习,能大体把握字的结构。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2.朗读指导。这是本教材第一次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所以重点指导。课文中的两个不同角色,读小雨点儿时声音可以天真一些,读大雨点儿时可以稳重一些。创设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朗读。如,如果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离得很远,它们会怎样说话?如果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急着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它们又会怎么说话?在上一课认识逗号和句号的基础上,本课还有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读好逗号、句号的停顿,还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顿。教师范读,学生感受句中的停顿短于逗号的停顿,逗号的停顿又短于句号的停顿,然后学生跟读,在朗读实践中加深体会。‎ ‎3.理解运用。播放下雨的视频,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一方面渲染了氛围,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数不清”和“飘落”的意思,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什么是“数不清”或者什么是“飘落”的。学生说:“数不清”的雪花和“数不清”的头发。‎ 二、成功之处 101‎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充分借助多媒体的应用,播放下雨视频,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并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关键词“数不清”的理解。‎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对“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去了要去的地方后,产生怎样的结果”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了解,还是按老师设想的问题逐层推进去落实?我也拿不准。所以自己也在反思:是否在情感方面也有灌输的嫌疑呢?说白了,我在课堂上并不足够大气,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框架着学生。‎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学生分角色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的话,从中感受它们选择的不同,然后引导学生:你想对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大小雨点儿去了自己要去的地方,产生的结果。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雨后花更红了,草更绿了,种子被风吹来,飘落在地上,经过雨水的洗礼,种子发芽、生根、开花,学生感受美景,懂得雨水与植物的关系。‎ ‎(二)‎ ‎《雨点儿》是一篇童话,文章内容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让学生知道了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会给大地上的植物带来变化。‎ 一.教学效果:在学习《雨点儿》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孩子们无论读生字、还是记生字、朗读方面都体现了自主精神,学生认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课堂上,我把学生获得的一点成功给予鼓励,学生学得愉快。课堂上,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给学生提供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成功之处: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1.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有什么是数不清的,孩子们说出了“天上的星星,小河里的鱼儿,路上的行人”等等。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语言。在品读课文时,我问:“小花小草是怎样欢迎雨点儿的?”“如果你是花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雨点儿还会到哪里安家?”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学生有的说:“如果我是雨点儿,我就要去干旱的地方。以为到那里可以减轻干旱。”有的说:“要是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去浇灌禾苗。”……谁说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不懂事?他们的话却真的让人感动。‎ 101‎ 三.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朗读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如:在朗读时没有读好儿化音。在检测预习情况时,我发现一半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的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出现了这个儿化音,学生却读不好,特别是放到句子中,总有一些学生会读错。我又进行了示范,但是效果不太明显。在句子中的儿化音学生总是不能适应,因此在读句子的时候还有许多学生没有读准。‎ 四.改进措施: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要面向全体,要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等。‎ ‎(三)‎ 成功之处:‎ ‎1.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为学生今后自主识字、学好语文打下了基础。‎ ‎2.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本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朗读,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学生在课上将朗读演绎得十分精彩。‎ 不足之处:‎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 语文园地六 ‎(一)‎ ‎《语文园地六》共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连一连”。让学生知道汉字结构的相关知识,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二是“读一读,背一背”。学生借助儿歌,复习巩固已学的方位词,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展示台”出示了5幅插图,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几处地方,引导学生交流生活识字的结果。“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古朗月行》的节选内容。“和大人一起读”是一首儿歌《谁会飞》,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活动方式。教学重点为知道汉字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纳。借助拼音读通儿歌,巩固方位词,了解方位词。交流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背诵《古朗月行》。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了解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活动方式。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字词句运用”环节中,指导学生看图并思考:为什么将带有“星”字的苹果装入写有“花”的果篮里?引导学生组内交流得出结论:原来是按汉字的结构和上下结构进行分类的。然后学生尝试连线,教师反馈。学有余力的同学,再到生字表、课文中、班级文化墙上寻找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展示反馈。开展小游戏复习巩固方位词。在教学中,不局限于室内,带领同学们到操场上,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弄清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 ‎ 101‎ ‎ 2.“日积月累”环节中,布置预习,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朗读古诗,在熟读的基础上,采取教师范读、指名读同桌合作读、小老师带读等方式,初步感受诗人笔下月亮的特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知不觉中背诵下来。‎ ‎ 3.“和大人一起读”,这是一首轻松活泼、节奏明快的儿歌,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巧妙地向我们介绍了动物的活动方式。学生组内朗读,形式不限,有的采取合作读,有的还带表演,孩子们参与度高,在活泼生动的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儿歌的趣味。‎ 二、成功之处 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书,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拼读古诗《古朗月行》,在熟读基础上理解古诗。熟读自然成诵,更能够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是一首轻松活泼、节奏明快的歌曲,学生能理解并很快熟练背诵下来,学生还有能力学习更多的类似儿歌。教师过于局限书本,拓展课外儿歌少,如能再拓展《调皮的太阳》,效果或许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给我一次机会,再上这节课,我会在“和大人一起读”环节中,分层次教学,依据学生学情,有能力的同学,再拓展阅读《调皮的太阳》,增加语文知识,感受儿歌的乐趣。   ‎ ‎(二)‎ ‎《语文园地六》根据结构将生字分成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两类,要求学生初步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体会汉字的美;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认识表示方位的词,能辨别前后左右,能参照太阳辨别方向;在认识各种招牌的过程中识记生字,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月亮的神奇、美丽;熟读成诵,背诵积累古诗《古朗月行》;学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喜欢阅读,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拓展课外阅读量。‎ 一.教学效果:导学:晴朗的夜空里,挂着圆圆的月亮,多美的夜晚啊!看到这样的美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了一首诗,想听吗?教师范读、领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古诗。指名读古诗,教师相机纠正字音。结合文中插图,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说一说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课件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月亮中倒映着亭台楼阁,青云在天空中飘动。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白玉做的盘子,瞧,月亮还像什么呢?指导朗读。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作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来把古诗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成功之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形象、直观的表象是理解古诗的桥梁,此环节借助多媒体,创设了丰富、生动的图像,既引起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又把图文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学生掌握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读一读,背一背”的环节设计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通过动作巩固方法,在情境中灵活运用方法。做到学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101‎ 三.不足之处:词语积累环节,只是单纯的积累词语效果不是很大,如果能把积累的词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会更好。另外,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将游戏或活动融入到枯燥的练习中。‎ 四.改进措施:《语文园地六》的设计内容较为丰富,既关注了字、词、句的训练,也关注了积累和阅读,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汉字,学习语文,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将枯燥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本课教学尤为关注兴趣的激发。整个教学设计以畅游语文乐园这一情境贯穿始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关注了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学生在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之后能够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 ‎(三)‎ 成功之处:‎ 本园地的教学,仍然以字词句的教学和朗读教学为主。了解汉字的特点是学生识字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区分。在古诗教学中,不要让学生一句一句地翻译,而要重在体会作者把月亮比作什么,通过看图和朗读体会意境。‎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明天要远足 ‎(一)‎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饱含童真,凝练、传神的诗歌。短短三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三节诗中都用了感叹词“唉”,3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盼望……尽在“唉”声中。诗歌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教学重点为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京字头两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目字旁和京字头结合“睡”“亮”例字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目字旁和日字旁的区别,认识京字头。学生交流多种识记字词的方法。写字环节指导写字要点,针对学生的不同出错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因此学生的字写得规范认真。‎ ‎ 2.朗读指导。本课是一首优美的童诗,表达了小孩子远足前的期盼心情,绵远悠长,适合读慢一点。学生自己尝试朗读,组内互读,师重点引导读轻声、语气词“唉”、问句。如“地方、真的、那么、吗、时候、呢”的轻声词语,结合句子朗读练习;语气词“唉”读出小朋友急切、无奈、期待的心情,结合生活体验,感受其心情。‎ ‎ ‎ 101‎ ‎ 3.理解运用。这首诗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深入理解文本。谈话导入:你有你有睡不着的时候吗?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从而引出课文《明天要远足》,理解“远足的意思”。熟读之后,交流“你觉得诗中哪个地方写得特别有趣?”诗中一次次的“翻过来”“翻过去”,展开想象因为兴奋、睡不着在床上滚来滚去的样子,借助动作演示,反复读“翻过来……”“翻过去……”加深体会。如此富有童趣的诗,不需要老师做任何解释,读着读着,学生就能走进诗里,与诗歌对话,感受远足的魅力,期待美好的生活。‎ ‎ 4.说一说。想象着明天远足的美好情景,除了“多种颜色”的海和“洁白柔软”的云,一定还会想很多很多——她还在想什么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如:那地方的河水,真的像妈妈说的那么清澈吗?……‎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这是一首儿童诗,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重点引导学生读准轻声、语气词“唉”以及问句,语气词“吗”要读得轻而短,语调上扬。学生自由读、组内读、指名读、配乐朗读等形式,使得学生朗读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极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想象着明天远足的美好情景,除了“多种颜色”的海和“洁白柔软”的云,一定还会想很多很多——她还在想什么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想象,仿照课文说一说。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符合课标要求。‎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本课要求学生认识11个生字,大部分同学在预习后、在课上学习之后能准确朗读,但仍有部分学生“睡”字单独拿出来,学生读不准,还需在平翘舌上下功夫,了解字的意思,唯有此学生才能是真正理解了此字。在教师教学中,设想的还不够,识字方法还应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组内交流探讨识记生字、想办法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还需下功夫。‎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针对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多读字音,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了解生字的发展历程,课堂上,交流预习所得。识字能力较高的学生,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说句,课上展示。‎ ‎(二)‎ ‎《明天要远足》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诗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对远足的认识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喜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首先,充分利用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结合现实导入,用背包装着一些旅行常用物品,进而让学生猜想这是去做什么;其次,导入课文,让学生想象大海和白云的样子,碧海蓝天的美景,将这些美好的感受带入诗中,利用分组朗读、小组展示朗读等方法进行朗读。通过课件观察大海不一样的颜色,观察白云的洁白柔软,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期盼之情。本课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生字多集中在第一小节,用这种方法学习既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识字方法,如,“‘睡觉’的时候要闭眼睛,睡与眼睛相关,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很多水就是‘海’字”“日+月=明”等。‎ 101‎ 二.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重点清晰明确,以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朗读,练习用“那里的(什么)……,真的像(谁)说的那样……,那么(怎么样)……”说话。为了完成这两个目标,我首先引导学生说,如果明天天气晴朗,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沙澧河边游玩,大家的心情如何?学生兴奋地回答:高兴、激动。这一导入,达到了让学生怀着兴奋地心情朗读课文的目的。接着,让学生初读,认读本课生字。师范读,给学生以正确的引领。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再读。在这多次读的基础上,我又领着学生分小节读,这次读,重点是为了让学生积累词语,练习说话。例如第一小节:先指名读,然后让学生找出本节写的重点事物及特点。学生找出了大海和多种颜色,然后提问:大海真的有很多种颜色吗?你认为大海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的回答不出所料——是蓝色的。在此,我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描写大海的句子,通过视觉听觉认识到大海是五光十色的。此时,再让孩子读这一小节,效果明显提高了不少。再出示《观沧海》中描写大海的诗句再次认识大海。这样,也符合“立于文本之中,高于文本之外”的教学理念了。‎ 三.不足之处:第一,语言表达能力虽比以前好了一点,但还有很多地方表达不够精准,需要我重视重视再重视。平日要用心备课,教学目标要明确。在课堂中,尽量避免说废话。课后多反思。第二,课堂上我表现得不够灵活,有些呆板。‎ 四.改进措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 ‎(三)‎ 成功之处:‎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在教学中十分要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此外,还应该注意切实重视并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识字教学鼓励学生先自学,教师再以学定教。写字方面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田字格位置,说说笔顺,练习书写,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教师创设了多种情境,让学生感悟、体验,让感情自然迸发;从而取代了生硬的指导,特别是练习说话进行了拓展,更让学生对该课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认识,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不足之处:‎ 针对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堂的调控,学生的组织,使学生真正地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大还是小 ‎(一)‎ 孩子们都希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与此同时,他们也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大还是小》这篇课文通过3个“有时候”和“更多的时候”把文章紧密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课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展现儿童的世界,儿童的内心是矛盾的,又是充满趣味的。第二自然段的“大”,第四自然段的“小”,就是这种矛盾的具体体现。教学重点为认识“时”“候”等11个生字和双人旁、竖心旁两个偏旁;会写“自”“己”等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插图,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101‎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提示学生读准字音。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用图片的方式来学习会意字“穿”。出示老鼠挖掘洞穴的图片,告诉学生,上面是一个穴表示的是野兽居住的洞穴,下面是“牙”表示野兽用自己的牙齿来挖掘洞穴,是凿通、凿穿的意思。因为学生认知事物的方式不同,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识字。组内交流汇报识字方法,效率高。在写字教学中,采取对比学习方式“自”和“白”;“己”“衣”引导观察笔画互相衔接的位置。‎ ‎ 2.朗读指导。采取男女生对读、同桌之间对读的形式,引导孩子读出内心成长的感受,体会“大”和“小”的情感变化,当自己觉得很大时,读出自豪之感;当自己觉得自己很小时,读出一种儿童依赖大人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指导读好几个“有时候”和“更多的时候”,读出文章的结构的特点。第一个“有时候”要读出内心的自豪感;第二个“有时候”朗读时语调要有变化,相较于第一个“有时候”在语调上稍微短一点,读出“我觉得自己很小”中的“很小”。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我”内心世界的自相矛盾。‎ ‎ 3.理解运用。从题目入手,学生说说对大和小的理解,能否用到一个人身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4.说一说。结合生活实例,将学生带入文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句式“有时候,我觉得自己( )。( )的时候,( )的时候,我觉得自己( )”引导学生说感受,把语言学习和内容理解有机结合。‎ 二、成功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读写不分家,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将学生带入文本,借助句式“有时候,我觉得自己( )。( )的时候,( )的时候,我觉得自己( )”练习说话,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效果较好。‎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 1.字词的理解、学习太过粗略。虽然课前引导学生预习了字音,课上重点指导字形,但在检测所学时,“自己”出错较多,与“几个”的“几”相混淆,因此,课上还需对字词的意思做讲解,学生如果了解了字义,再写出错率或许会下降。‎ ‎ 2.本课课堂学习氛围不够活跃,如环节设计更丰富、活跃一些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针对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字词、读课文上多下功夫。首先让学生认识11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三个会写字的笔顺,能组词两个,正确流利熟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我”内心世界的自相矛盾。并能结合生活体验,说说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最后拓展“大还是小”的儿歌,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边拍手边做动作:“有时候,我很大,穿衣服,不拖拉,系鞋带,也很快。有时候,我很小,按按钮,够不着,怕雷声,妈妈抱。我是大,还是小?小朋友,来回答!”‎ 101‎ ‎(二)‎ ‎ 《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 一.教学效果:《大还是小》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同时富有教育意义。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使孩子们感知成长,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懂得如何“变大”。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激趣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突出“读”的作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出示自探提示一(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2)圈画并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同桌间互相读读生字。‎ 出示自探提示二(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2)练习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二.成功之处: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第一,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让学生朗读了课文,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指名读、齐读、带着感情读,更有声情并茂的表演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通过朗读,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第二,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分别用横线、波浪线等符号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 三.不足之处:“认识偏旁点横头、竖心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被忽略了,课下看教案才发现自己的这个教学目标没有完成。以后在备课中要更下大功夫才能减少此类疏忽的出现。‎ 四.改进措施:力求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让学生用“____”画出相关词句,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思想,同时利用课件生动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感悟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持之以恒。‎ ‎(三)‎ 成功之处:‎ ‎1.在教学本课时,应该采用以学定教的方法,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安排质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设置教学情景,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说—读”的学习方法,分段学习,通过学生质疑,解决难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自学、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这篇课文内容与小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在感受小作者想法的同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在充分感受这种想法的基础上,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同时,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对原文有了更深的感悟。‎ 101‎ 不足之处:‎ 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更喜欢上语文课。‎ 项链 ‎(一)‎ ‎《项链》是一篇美文。课文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课文犹如影视拍摄一般,从大海远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现海边最富特色的沙滩、海浪、海螺、贝壳,并对之作色彩描绘;然后又呈现脚印、沙滩、大海的远景,很有动感。其中,对小娃娃动作的描写先后有序,一气呵成。篇末把小娃娃的脚印比作大海的项链,非常传神。作者构思巧妙,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表现,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教学重点为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引导学生读一些难读的字,如“蓝”和“男”、“金”和“惊”反复练习:开火车读,组词读,说句子识记。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加一加识字、比较字形、联系生活识记、语境识记,有能力的同学借助资料了解“贝”的字形演变,激发学习兴趣。在写字教学中,重点指导“撇”“竖”“横折”。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 2.朗读指导。课文语言优美,第一段写景,朗读时情绪饱满一些,舒缓一些。第二段写小娃娃在海边嬉戏打闹,活泼、轻快一些,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体会到大海的特点和小娃娃的快乐。‎ ‎3.理解运用。课文文质兼美,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表达特点,通过读表达对美的感悟。带着“小娃娃在沙滩上做什么”这一问题,朗读第二段,继而欣赏海螺、贝壳图片,感受小娃娃对大海的礼物的喜爱之情,推进对“项链”一词的理解;采取配乐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大海的项链是什么。结合插图,再次推进对“项链”一词的理解。在完整朗读此段后,为将这两句话联系起来,抛出“大海送给小娃娃漂亮的海螺、贝壳做礼物,小娃娃送给大海什么礼物?”加深了对大海的项链的理解。‎ 二、成功之处 101‎ 课文语言优美,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使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朗读指导中,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努力让学生体会大海的特点和小娃娃的快乐,学生组内朗读,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机会,读出了沙滩、海浪、海螺、贝壳的美丽,小娃娃在海边玩耍的快乐心情。‎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本课出现的叠词较多如:“蓝蓝的”“小小的”“黄黄的”,本课重点是能合理搭配“的”字短语,但是,课上朗读指导练习占用时间过多,导致没能课上进行“的”字短语的练习应用。‎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课前布置学生熟练朗读课文,课上大胆放手,给予学生信心,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课前学生搜集“的”字短语,课上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补充。如:嫩嫩的、紫紫的、暖暖的、大大的……并拓展:丰富的、丰收的、辽阔的、绽开的、美丽的等词语。‎ ‎(二)‎ ‎《项链》这篇课文中的孩子用海螺和贝壳穿成了彩色项链,而他印在沙滩上的脚印,为大海戴上金色的项链,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大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然后找出描写大海美的词语。逐步引导学生们学会回答问题,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有能进一步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教学效果:我们教师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美地读课文题目。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成功之处: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学生先观察,再临帖、再观察、再默写,最终熟练掌握本课会写字。布置作业,课后延伸。找找描写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设计意图:作业内容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积累。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有了方向的指引,这对于一年级的小同学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三.不足之处:一年级小学生的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回答问题就会确切、流利。‎ 101‎ 四.改进措施: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品味、读中欣赏。‎ ‎(三)‎ 成功之处:‎ 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回答问题就会确切、流利,还能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品味、读中欣赏。‎ 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然后找出描写大海美的词语。逐步引导孩子学会回答问题,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进一步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不足之处:‎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语文园地七 ‎(一)‎ ‎《语文园地七》共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编排了10个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都是轻声词,认识“哥、姐”等5个生字;“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字词句运用”中的第一题为相似笔画的比较,八个笔画,两两一组,共四组;第二题是看图写词语,再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培养学生初步的表达能力,为将来习作打下基础;“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成语,在读背的同时,了解成语中蕴含的道理。“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猴子捞月亮》,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感受故事的趣味。教学重点为认识5个生字,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书写。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和大人一起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识字加油站”环节和“我的发现”环节中,引导学生发现“明、晚、昨”等带有日字旁的字,它们与时间有关,建立字形和字义的联系,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规律,发现“妈、奶”等字在偏旁上的相同之处。有能力的同学拓展巩固,找找认识的字,还有没有偏旁相同的字,它们的偏旁和字义是否有关。通过听读、比较的方式读好轻声,巩固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 2.“字词句运用”环节中,每组生字两两比较,能正确说出标红的笔画并能正确书写,采取教师范写、学生临帖,通过描红感受笔画的不同,加深记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片,围绕地点、人、事等信息写词语,说话时不受词语限制,只要能从图片中观察所得即可,引导学生说完整的一句话。有部分学生能清晰、准确表达。还需多加练习。‎ ‎ ‎ 101‎ ‎ 3.“日积月累”环节中,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朗读成语,在熟读的基础上,采取同桌拍手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感受节奏,加深记忆。引导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帮助学生了解成语的大致意思,通过举例进行说明。“书读百变,其义自见。”不知不觉中背诵下来。‎ ‎ 4.“和大人一起读”环节中,第六单元已经学习了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给家人分角色进行朗读,如:爷爷奶奶做“老猴子”、爸妈做“大猴子”、小朋友做“小猴子”,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朗读,感受故事的生动有趣。‎ 二、成功之处 ‎1.在这节课中,学生作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体现了以人为本。如“识字加油站”和“我的发现”环节中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分层次教学,有能力的同学去练习难一层次的字词分类;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这是我最大的成功之处。‎ ‎2.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教学中我抓住机会,用同桌拍手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熟读成语。让学生主动来理解古诗,熟读自然成诵,更能够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和大人一起读”《猴子捞月》,教学设计不够新颖,完善。孩子同大人在家分角色朗读,之前教师未能给予朗读指导,效果不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我会在“和大人一起读”这个环节中有以下改变:先播放动画视频,然后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朗读,读不准的做上标注,组内交流解决,一起读文,教师重点指导猴子捞月亮的过程,然后请学生朗读,组内在熟读的基础上尝试表演。给予学生信心与鼓励,让他们敢于表演、乐于表演,这样才能将读书落到实处。相机进行说话训练,拓展学生思维,交流: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捞到月亮。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二)‎ 成功之处:‎ 教学“语文园地七”,我遵循了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无论是生字的教学还是词语的教学,我都先让学生自己学习,在他们有所感悟的情况下,再组织交流学习所得。在交流中,也要注意不同个体的特点,保护他们的发现,给他们更多的肯定,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 不足之处:‎ 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练,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 101‎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全文语言浅显易懂,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首句“下雪啦”重复出现,旨在营造冬日雪景氛围,可以想象,当小动物们看到雪后大地就像一张洁白的画布时,充满兴奋和喜悦之情。第二、三、四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准确而又饶有趣味地描绘了4种小动物的足迹印在雪地里的不同形状。紧接着,以设问结尾,既巧妙融入了青蛙冬眠这一科学知识,又使得全诗拥有了别样的想象空间。教学重点为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采取多种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识字。如“洞”:“同”加三点水。“牙”播放大象牙齿图片,建立图文联系,使学生巧妙记住。回顾方法时,学生提出了熟字组词法,如“几天”“竹子”。写字教学时,针对学生预习情况,书写质量较差的字重点字。“竹、牙、马、几、用”做示范,采取学生先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指导的形式。学生达到了夯实基础的目的,写字习惯得到培养。‎ ‎ 2.通过范读、引读、带读、对读等方式,强化不同语气和语句节奏,不读破,不唱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体会。为避免朗读技巧的抽象指导,我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时,看到雪地上一片洁白,你们的心情怎样,会到雪地上做什么?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想象“小画家”们和我们一样兴奋地跑向雪地,边跑边欢呼,朗读时把自己的激动、开心、兴奋的心情表达出来。‎ ‎ 3.关注语气和停顿,感受和体会课文轻快活泼的基调。学生展示朗读,借助情境想象,读出课文中“小画家”们生动作画的场面。最后一句“睡着啦”要读得轻柔,突出青蛙在冬眠呢。‎ ‎ 4.理解运用。找一找文中描写了哪些动物和景物,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把小动物的足迹和雪地上的“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联系起来,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说说对小动物们的了解,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动物样貌、冬眠特性,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5.说说。雪地画画是多么有趣呀!了解还有哪些动物也会来雪地“画画”,还有那些动物也冬眠。用“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画( ),( )画( )。( )画( ),( )画(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这样既积累了语言,又提高了认识,写话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成功之处 ‎1.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找文中描写的动物和景物,锻炼了学生找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读写不分家,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说句子。用“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画( ),( )画( )。( )画( ),( )画(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给学生句式,减轻了学生仿句的压力。学生仿句兴趣在信心中得到提高。学生积极性高,符合课标要求。‎ 三、不足之处 课上教师展示“青蛙冬眠”的知识,学生属于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课上在仿句说话环节中,学生用时较多,教师的应变引导能力还不够好,因此,课前学生不仅要做好文具准备,更应做好知识准备——说白了,教师掌握把控课堂能力还需继续提高。‎ 四、改进措施 101‎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针对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字词、读课文上多下功夫。首先让学生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了解会写字笔画,能组词两个,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小动物样貌、脚印形状及青蛙冬眠这一科学知识;正确流利熟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动物们“作画”的快乐心情。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并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味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理解文章主旨及写作意图。‎ ‎(二)‎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一.教学效果: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本课时,我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其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凭借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观赏北方的雪景,一幅幅美丽的雪景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不时“哇!—哇!—”地惊叫起来。学生参与的激情被激发了。2.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突破难点。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 二.成功之处:1.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对四个小动物在雪地上如何画画,怎么画一目了然。2.在理解第四句时结合图片理解了小画家的画与自然界里的一些景物是多么相象,然后结合四个小动物,反复诵读这句话。3.准备了贴图,让学生到黑板上把脚印对应到相应的动物上。再次检验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4.采取看图背诵的方法,让学生快速记忆。本节课开课环节创设了如下情境:用课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句话。这让学生们自然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课文的欲望。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课堂上,我尽量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看了课文视频后,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读,培养了学生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三.不足之处:1.新课程标准倡导课堂教学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适时地向学生抛出便于讨论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议一议中统一思路,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步得到培养。2.应引导学生试着在朗读后进行自评、互评,这样学生的评价水平会逐渐增强。3.没有进行很好的课堂调控,识字练习用时较长,致使课堂说得多,读得少,没有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4.教师语言欠缺精练,有时重复学生的回答。‎ 四.改进措施:教学本课时,我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让学生都能主动愉悦地去获取新知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每节课都能有多方面的收获。‎ ‎(三)‎ 成功之处:‎ 101‎ 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教师采用了以下方法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解决“了解四种小动物爪(蹄)的形状”这一教学难点时,则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形状,这样就使难点迎刃而解。再如读中悟情,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请不同学生的个别朗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不足之处:‎ 只是单一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效果也不显著,掌握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成为我努力的方向。‎ 乌鸦喝水 ‎(一)‎ ‎《乌鸦喝水》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课文以“乌鸦喝水”为线索,围绕“乌鸦急着喝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描写了一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获得成功。教学重点为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只”“石”等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如:“放、旁”是后鼻音;“处、找”是翘舌音;本课要求认识反文旁,我先回顾学过的折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加深对反文旁的了解。学偏旁是为学字打基础的,因此拓展“放”字,使学生加深了对反文旁的了解。根据汉字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学生采用猜字谜识记法:鸟儿闭上了眼睛——乌、用上两点力——办、中午说说话——许。本课有五个要求书写的字,课前预习环节学生掌握了字音,课上指导学生书写规范,独体字要端正,不要偏斜,合体字注意两个部件的相互配合,教师示范完后,走下讲台,针对性地指导,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 2.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读,体会乌鸦遇到困难,靠自己想办法战胜困难的过程。如在第一段,“到处”一词时语速稍慢,突出乌鸦找水喝的辛苦。“但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这句话中“水不多”“瓶口又小”可以读得平稳,“喝不着水”读得快速、急促,突出乌鸦想喝水却喝不着的焦急心情。问句“怎么办呢”是乌鸦的自问,是因它发现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是它失望、焦急心情的体现,引导学生朗读时,可把“办”字重读,“呢”的尾音要短促。学生想象、同桌对读等方式,感受到朗读的趣味,在朗读中就将一只急于解渴又不知所措的乌鸦活灵活现地呈现在面前了。‎ ‎ 3.理解运用。课文以“喝水”为线索,情节清晰,事理蕴含其中,抓住关键词“到处找水喝”“水不多”“瓶口又小”以及“看见”说明乌鸦善于观察,交代解决问题的依据,第三自然段中的“一颗一颗”和“渐渐”互相照应,说明水位逐渐上升,引导学生想象出乌鸦当时那种既焦急又耐心等待的心情。乌鸦喝着水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只要多动脑筋,就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 4.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学生自己找一找、画一画,然后再全班交流。锻炼了学生找出文中明显信息的能力。‎ 二、成功之处 101‎ ‎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一是课前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寓言故事”;二是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朗读、小组内对读等形式,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体会课文的趣味和意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2.用找一找、画一画的方法,找文中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锻炼了学生找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读写不分家,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符合课标要求。‎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 1.字词的理解、学习太过粗略。如“石”字出错较多,大部分同学和“十个”的“十”混淆。虽然课前引导学生预习了字音,课上重点指导了字形,但在字词的意思理解上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 ‎ 2.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如,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大部分学生不需要老师过度讲解,部分学生可以在同学交流过程中得到解答。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框架着学生。还需教师大胆放手,真正转变课堂主角,教师为辅。‎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针对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字词、读课文上多下功夫。首先让学生认识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了解会写字笔画,能组词两个,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寓言故事”,搜集其他的故事,讲给同桌听。正确流利熟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组内交流探讨乌鸦是怎样喝着水的。找组代表全班展示。懂得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认真思考,就有可能能解决的道理。‎ ‎(二)‎ ‎《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组做实验,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装有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体会瓶子里的水是怎样渐渐升高的。‎ 一.教学效果:识字对于一年级来说是最重要的教学,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我想尽一切办法,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孩子们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自己学习生字就不那么困难了。在教学《乌鸦喝水》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01‎ 二.成功之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呦,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不足之处:1.指导朗读不到位;2.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没法进行,此乃一大失误,听、说、读、写没能落实到位。在本节课中,自己虽然渗透了一些新的课程观念,但还不够放手,今后还需要不断学习,好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改进措施: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地去克服困难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更是我们的这群特殊学生在将来生活中、人生道路上要去体验和面对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尽量让他们去体会这个道理。‎ ‎(三)‎ 成功之处:‎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认为除了让学生感受这个有趣的故事外,还要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和在思考中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教学时,最好先让学生提前做一做往瓶子里放石子让水面升高这个实验,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在讲解完这个故事后,我又安排了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乌鸦,你会怎么做?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小蜗牛 ‎(一)‎ ‎《小蜗牛》是一则童话故事。它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耍,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风景。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教学重点为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学生初读课文时,遇到一些未加注音的字,对于这些不认识的字,引导学生看图,大胆猜读。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图画已经做了明显的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准确猜出字音。在写字环节中,本课4个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首先学生观察字形“对”“妈”是左右结构,偏旁相让后字形的变化,师相机板书,学生再练写,效果显著。因此学生字写得规范认真。‎ 101‎ ‎ 2.朗读指导。本课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因此让学生自己尝试借着连环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本课两个主人公:“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男女生分角色扮演,参与度高,效果明显。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读出感受。比如“已经”一词,强调小蜗牛错过了原来的季节,分别遇到了“夏天、秋天、冬天”;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时语速慢一点,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在朗读中就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亲切温和慈爱的蜗牛妈妈活灵活现地呈现在面前。‎ ‎ 3.理解运用。小蜗牛爬行速度慢,很多学生对小蜗牛完全不熟悉,不知道蜗牛是一种爬行速度特别慢的动物,因此,课上用图片和视频补充蜗牛的行动方式,从而扫清这个潜在的认知难点。‎ ‎ 4.课后练习。学生弄清了四季代表的事物,尤其是树叶的变化。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四季里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养成乐于观察自然的好习惯。‎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识字时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通过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朗读、小组内对读等形式,了解小蜗牛和蜗牛妈妈不同身份不同特点以及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2.《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读写不分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自己说一说,四季里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学生参与积极性高,符合课标要求。‎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本课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学生朗读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先自己读一遍,不会的字做标注,可询问老师和组内同学解决并给不会的字注上拼音,由于学生刚接触,因此教师给予越详细的指导教学效率越高。课上,指导不够细致,需要改正,备学情还需想全面一些。‎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对学生课前预习朗读课文做详细指导 ‎——先自己拼读课文,标注不认识的字,可询问父母解决并标注拼音,读熟。能组词两个,用词语说一句话,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小蜗牛爬行方式”, 先讲给同桌听,然后再课上交流。‎ ‎   ‎ ‎(二)‎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101‎ 一.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课堂上我非常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语言的表达。抓住“碧绿碧绿”引导学生积累ABAB式的词语,抓住“旁边”“已经”训练学生表达。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二.成功之处:《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中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活动中正是通过慢吞吞的小蜗牛,以它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小蜗牛在来来去去小树林和家的途中,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在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春夏秋冬时刻变化着的小树林。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幼儿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三.不足之处:有趣的故事,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并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给孩子们以享受。但孩子们在听故事时,往往只注意到故事中显著的特点,易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吸引,而其中隐含着的美是不易被孩子注意,甚至易被老师所忽略的,而这些东西有的是相当有益于孩子的。在故事中,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去挖掘隐含于故事中的美,感觉是有益有趣又可行的。  ‎ 四.改进措施: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每一个学生,都对课文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们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思想、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习。所以本课,针对春夏秋冬蜗牛眼中四个季节,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和想象,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三)‎ 成功之处:‎ ‎1.教学中教师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读出感受。比如通过“已经”一词,可以强调小蜗牛错过了原来的季节,分别遇到了“夏天、秋天、冬天”;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时,可以读得慢一些,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2.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语文园地八 ‎(一)‎ 101‎ 语文园地八共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归类识记了4组表示职业和工作地方的词语,引导学生识记5个生字。会写“工”“厂”两个生字;“字词句运用”拓展积累12个词语并尝试写一句新年祝福的话;“书写提示”总结了“先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培养学生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风》 ;“和大人一起读”是一则《春节童谣》,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不仅能了解春节的习俗,也能体会到童谣中的淳朴情趣。教学重点为会读“工、厂”等5个生字,会写“工、厂、小、水、月、问”积累词语“果皮、办法、到处”等12个词语;会背《风》《春节童谣》;积累词语,能够理解词意并在句子中恰当运用。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 1.“识字加油站”环节中,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记字词,采取趣味识字法,如:牛走独木桥(生)、门里来一口(问)、一撇(厂);拓展其他职业和工作的地方,如“法院、法官”“乐队、乐手”,练习“学校里有老师”这种句式。‎ ‎ 2.“字词句运用”环节中,读一读6组新词,每组词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引导学生了解同一个字可以组不同的词,在不同的词里它们的含义可能还不一样。创设多种读的方式,如开火车读、抢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积累和巩固词语。写新年祝福,结合实际。快过元旦了,把所学贺卡祝福格式运用到实践中,学生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 ‎ 3.“书写提示”环节中,先观察笔顺规则,跟师书空,练习描红书写,结合本册所学生字还有哪些也是“先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的书写规律,总结回顾了本学期提示的三条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从左到右,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小组分工协作,以知识树的形式展示反馈,效率高。‎ ‎ 4.日积月累,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朗读古诗,把诗读顺,观赏图片,想象感受风的多变,用上不同音量、语速朗读品味,加深对《风》的理解。“书读百变,其义自见。”不知不觉中背诵下来。‎ ‎ 5.和大人一起读,学生为主,大人根据孩子读的不准的地方给予指导。孩子读熟之后,把童谣读给大人听,了解春节习俗,体会过年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 ‎1.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以致用。学生学习了写贺卡的格式,课下运用所学,带上真心祝福送给想送的人。学生热情积极主动参与,效果非常好。体会到,学生学习是学生的事儿,那么老师要做的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事半功倍。‎ ‎2.学生背诵《风》这首古诗,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观看图片,理解诗意,循序渐进。教师出示不完整的诗句学生补充,逐渐加大难度,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自然而然背诵了下来,真是:诗读百变,其义自现。‎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1.“日积月累”《风》古诗的学习停留在理解、背诵的层次,如让学生在手抄报上以画的形式画出来,效果或许会更好。‎ ‎2.“和大人一起读”《春节童谣》是为让学生了解春节习俗,课堂上局限于学生熟读成诵,学生是否都读明白了,哪些地方不明白还应挖掘知识,不应把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四、改进措施 101‎ 如果再让我上这一课,我会在学习《风》这一课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布置用画笔画出他们所理解的风,巩固所学。在“和大人一起读”这个环节中,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春节习俗,课上交流。请学生讲解春节民俗特色。在学生拼读、组内齐读、熟读的基础上交流哪些地方不明白,全班讨论解答疑惑。‎ ‎(二)‎ ‎《语文园地八》共有五个板块,分别是“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等内容。这些内容着眼于学生识字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良好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学会收集词语,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 一.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问题直接交给学生,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有时教师的提示和诱导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组织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贺卡制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点拨,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刺激其思维的活跃性,这样会有效地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二.成功之处:‎ ‎1.识字加油站。(1)课件出示“趣味识字”内容。师:同学们,让我们和这些名称打个招呼吧!热情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学生齐读)(2)认识“工、厂、医、院、生”,指导识记。(3)指导书写“工、厂”,学生写完后在小组内展示评价。(在学生书写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识字的快乐。‎ ‎2.字词句运用。(1)出示词语卡片。果皮 树皮 加法 办法 旁边 两边许多 也许 到处 四处 学生 生气 (2)多种方式读词语: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3)写祝福语:①教师出示多种贺卡,让学生欣赏祝福语。②课件演示祝福语的格式。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给谁写,我们要顶格写。然后空两个格(大概两个字的位置)写上祝福的话。最后要写上我们的名字。说一说你准备给谁写,写什么话。一起试着做一张贺卡。展示自己制作的贺卡。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扩词积累。通过读一读、记一记掌握积累词语的好办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引导学生了解贺卡的写法,锻炼学生把话写完整,让孩子在自主创作中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并引导学生在享受别人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让别人快乐。‎ 三.不足之处:课堂时间过于紧张,缺乏条理性。‎ 四.改进措施:语文园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夯实语言的基础,将学语文知识与能力系统化,强调“学以致用”,而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小组间互相交流,展示识字成果,交流识字体会,体验识字的乐趣。本节课我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同步参与到以古诗诗句创编的故事《画风》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就能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三)‎ ‎ 成功之处:‎ 101‎ ‎ 语文园地的内容一般都比较枯燥,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引入游戏的形式,通过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说得太多,要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归纳、去总结、去试读,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堂的调控,学生的组织,使学生真正地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