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0 KB
  • 2021-11-19 发布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21古诗三首 ——《出塞》课堂实录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1.古诗三首 ‎——《出塞》课堂实录 一、了解诗人,解读诗题      ‎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诗。(板书:唐)说到唐诗,你会想起哪些诗人?‎ 生:李白、杜甫。‎ 师:分别是诗仙、诗圣呀,还有吗?‎ 生:王昌龄。‎ 生:李贺。‎ 生:白居易。‎ 生:王维。‎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的确,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鼎盛时期,出了不少千古留名的大诗人。刚才有位同学说到了王昌龄(板书:王昌龄),他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并不亚于李白,你对王昌龄有哪些了解?‎ 生:他生于公元698年,死于公元756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他的籍贯是太原。‎ 师:(微笑)看来你对他的户籍很了解。‎ 生: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和《从军行》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师:(追问)你知道这两首诗被称为什么诗?‎ 生:边塞诗!‎ 师:你知道什么叫边塞诗?‎ 生:我认为边塞诗就是描写边疆士兵生活的诗。‎ 师:王昌龄当时在诗坛就有“诗家夫子”之称,足见他的诗歌造诣之深。由于他擅长写七言绝句,还被冠以“七绝圣手”之美誉。尤其以边塞诗最为著名,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边塞看看。(课件显示阴山)‎ 师:这是阴山,在内蒙古中部,它山峦叠嶂,绵延千里,自秦汉以来,中国就在这里修筑边关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也就是被称为胡人的少数民族的侵扰。唐朝时,就有一支叫匈奴的胡人常常盘踞于此,屡次度过阴山,侵犯中原,于是无数热血男儿离开故土,告别亲人,万里长征,来到这里,日夜守卫祖国的安宁。曾深入边塞生活的王昌龄用他的诗记录下那里的边关和那里的战士。(板书:出塞)(生齐读诗题)‎ 师:你怎么理解出塞?‎ 生:出了自己的国度,到塞外去。‎ 生:战士离开自己的家乡,去保卫祖国的边疆。‎ 师:说得好!其实王昌龄并不是第一个写出塞的人。“出塞”是汉代的乐府诗题。王昌龄用这样的旧诗题写了什么内容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昌龄这首非常著名的边塞诗《出塞》。(课件出示诗歌)二、初读诗歌,读准读通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生自由读,师巡视)(抽生读古诗,一生把“不教”读成“jiāo”‎ ‎)师:谁有什么发现?‎ 生:“不教”应读不“jiào”,而他读成不“jiāo”。师:(微笑)那你来读读。(生读)‎ 师:你刚才注意到了这首诗中的一个多音字,在这首诗中一共有三个多音字(课件出示多音字词:人未还、飞将、不教)“将”好理解,那“人未还”的“还”为什么要读“huán”,“不教”的“教”要读成不“jiào”呢?‎ 生:“人未还”就是没有回来的意思,所以要读“huán”。‎ 生:“不教”就是不准、不允许,所以要读“jiào”。‎ 师:看来读准这三个多音字非常重要。大家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生齐读)‎ 三、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师:大家已经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通顺了。诗人在诗中向我们传达的是什么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每一句诗用现在的话怎么说。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一个小组四人说诗的意思)‎ 生1:第一句的意思是秦代的明月和汉代的边关。‎ 生2:第二句的意思是万里长征到边关的战士还没有回来。‎ 生3:如果龙城飞将军李广还在的话……‎ 生4:就不准胡人的骑兵度过阴山来。‎ 师:非常好,你们小组不仅合作,还有明确的分工。我还想问问诗句中哪个词语是“如果”的意思,哪个词语是指“胡人的骑兵”。‎ 生:“但使”是如果的意思,“胡马”指胡人的骑兵。‎ 师:说得好,特别是后几行翻译得好,但将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说成“秦代的明月和汉代的边关”是不对的。“互文”是古代诗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相邻的诗句中,两个词语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这里,“秦”和“汉”就是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所以这句应该翻译成“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师:整首诗的意思大家都清楚了吗?(生:清楚了),那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读读这首诗吧!(生齐读)‎ 四、细读诗歌,体悟诗情 ‎(一)体会诗之“悲”情 师:古人说:“诗以言志”,那么全诗究竟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穿过历史长河,来到唐代的边塞。先听老师读读第一、二句,大家边听边想象,你的眼前呈现出什么景和物呢?(埙乐起,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教师诵读,生听)‎ 生1:我看到了在边疆的战场上,有很多人因为战争而没有回去。‎ 师:把你看到的用诗句读出来。‎ 生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生2:我看到了非常凄凉的景象,杂草丛生,有许多士兵为了战争,把鲜血洒在了边塞。‎ 师:把凄凉的感觉读出来。‎ 生2:(语调低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从诗句的描述里,我们看到了一轮明月,一道古关,以及这明月下,古关上的战士。再读这句诗,把看到的景象读清楚。‎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宁静的的夜晚,僻远的边关,一轮明月照在唐朝守边战士身上。和着这样的音乐(埙),进入这样的画面,再读这句诗吧!‎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俗话说:“明月寄相思”,在这样凄清的夜晚,遥望一轮明月悬挂天边,征人会想谁?‎ 生:这样的明月下,他们一定会想起他们的父母、妻儿。师:(引读)是呀,家中的父母年事已高,身体还好吗?于是他对着明月思念……‎ 生1:(低沉吟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生2:他们会对家人说,等我们把敌人赶出去了就会回来,等着我们吧!‎ 师:(引读)等着我们吧……‎ 生2:(略带伤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思念亲人,战士会忍不住向家乡的方向望去,却是“征人蓟北空回首”(课件显示),同一时代的边塞诗人高适这样写道。为什么说是空回首?‎ 生:因为回不去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隔得太远,(师引读:是呀,因为太远了,所以……)征人蓟北空回首。‎ 师:回不去了,战士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1:伤感。(读诗句)征人蓟北空回首 生2:绝望。(读诗句)征人蓟北空回首 生:(齐读)征人蓟北空回首师:万里之远,归期渺茫,叫战士怎能不想家呀!(课件出示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师板书:人未还)‎ 师:人未还呀,同一轮明月下,他们思念的亲人此刻又在做什么呢?高适在同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少妇城南欲断肠”(生齐读这句诗),在你的眼前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战士们的母亲没有看到儿子回来,很伤心。‎ 师:你再读读这句诗!生:少妇城南欲断肠师:是写他的母亲吗?‎ 生:是他的妻子。‎ 师:从“欲断肠”能体会到什么?‎ 生:悲痛欲绝。(读)少妇城南欲断肠 师:欲断肠,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呀,女同学读一遍!‎ 女生:(齐读)少妇城南欲断肠师:欲断肠呀,她们在城南干什么?‎ 生:哭泣!‎ 师:为什么哭泣?‎ 生:因为他们的丈夫为保卫国家再也没有回来。‎ 师:她们在明月下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等到的却是……‎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真是悲痛欲绝呀!(板书:悲)师:谁没有亲人,谁不思念亲人,可是在千古之前的唐朝,在月圆之时,我们看到的却是……‎ 生:(男生齐读)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师:天南地北,万里之隔,思念之痛呀……‎ 生:(女生齐读)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师:欲断肠,空回首!遥望明月,月圆家不圆,何时才能相见?还能不能相见?怎能不让诗人洒下同情泪……‎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这样的思念是不是一年、两年呀?‎ 生:不是!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看出来的。‎ 师:翻开历史长卷,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汉、三国、晋、南北朝、隋朝。真是悠悠千年――悠悠千年啊。(课件显示朝代更替)‎ 师:让我们回到远古的秦汉时期,在凄冷的夜晚,驻守边关的战士们和家里的亲人相隔万里,遥望同一轮明月,含泪这样倾诉道……‎ 生:(一小组吟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400多年过去了,三国时期的士兵和他们的亲人还在这样的边关,这样的明月下倾诉……‎ 生:(二小组吟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是那道边关,那一轮明月下,晋朝的士兵和亲人痛苦地倾诉着思念……‎ 生:(三小组吟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又过了近150年,历史的车轮辗到了南北朝,明月未改,古关不变。士兵和他们的亲人还在痛苦思念……‎ 生:(四小组吟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历史的篇章在200年后,翻倒了隋朝,一样的明月,一样的边关。只听到隋朝的士兵和亲人们依然痛苦地哀叹……‎ 生:(五小组吟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多少朝、多少代呀,这样的思念何时休,这样的倾诉何时才能到头呀?唐朝的士兵和亲人们对着明月在呼唤……‎ 生:(全班吟诵)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这正是千古绝唱!‎ ‎(二)体会诗之“壮”志 师:在这样的明月下,战士们除了想念家人还想念谁?(课件显示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生齐读)‎ 生:除了想念亲人,战士们还想念着飞将军李广。‎ 师:李广是何许人?(师生交流李广资料)‎ 师:唐朝的士兵为什么会想念汉朝的将军呢?‎ 生:希望飞将军再次出现,抵御胡人的入侵。‎ 师:充满了对飞将军的期望,你来读读这句诗……‎ 生:(略为低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我听到了你对飞将军的思念。‎ 生:我认为士兵们还是想回家,因为有李将军在的话,就能马上打赢敌人,就可以回家了。可是李广将军是不会出现的了。‎ 师:假如李广将军出现的话,会怎样?‎ 生(激情吟诵):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从“不教”能体会到什么?‎ 生:“不教”是不准、不允许敌人侵犯我们的国家,我体会到他们的爱国之情。(生读此诗句)(个人读――齐读)‎ 师:多么坚定!多么豪迈!多么威武!这样的决心,这样的雄志,在王昌龄的另一首边塞诗《从军行》中这样写道。(课件出示《从军行》,琵琶声起)‎ 师:从“穿金甲”的“穿”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穿”是刺穿、穿破的意思。‎ 生:仗打了很久,金甲都磨穿了。‎ 生:战争很激烈,金甲都被刺穿了。‎ 师:无论身上的金甲被磨穿还是被敌人的刀枪戳穿,战士们却是……‎ 生:(齐读)不破楼兰终不还!(师板书:终不还)‎ 师:好一个“终不还”!这就是热血男儿呀!‎ 生:(接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好一个“终不还”,我们分明听到了他们坚定的决心!‎ 生:(接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好一个“终不还”‎ ‎,这就是战士们征战沙场、誓死为国的铿锵誓言呀!‎ 生:(接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这就是边关的战士,望着明月,战士们怀念飞将军,盼望朝廷能派任良将。他们的忠诚感天地,他们的英勇泣鬼神,他们的豪壮明月可鉴!同学们,把他们的心声读出来吧!‎ 生:(接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让声音传得更远一些,让朝廷听得明白,让胡人听得清楚!‎ 生:(接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充满激情,声音响亮)‎ 师:真是壮志凌云、豪气冲天呀!(板书:壮)‎ 五、吟诵全诗,升华诗情 师:让我们回到全诗,假如你就是那万里长征未还的战士,此刻,静静伫立在千年古关,一轮明月的光辉洒在你的身上,冷冷清清,遥望家园和国土,真是思绪万千哪,将你悲壮的情怀用诗的语言抒发出来吧!(课件出示全诗)(一生读)‎ 师:你已经走进诗中。(另一生读,充满深情)(全场响起掌声)‎ 师:(拍孩子的肩膀)你已经走进战士的心里。‎ 师:多少道边关,千千万万的战士都在遥对明月,吟诵着同样的情怀呢!(全班吟诵)‎ 师:在《出塞》这首诗中,诗人王昌龄惜墨如金,寥寥四行诗文,就把战士的思家乡之愁、求良将之愿、保国家之志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同遥望那一轮明月,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吧。(全班再次吟诵)‎ 师:真不愧是唐代七绝诗中的压卷之作呀!在我们古代诗歌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边塞诗。同学们课下可以去搜集。多读一读,去感受边塞诗歌的独特魅力吧!今天就上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