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85 KB
  • 2021-11-19 发布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42分)‎ ‎1.拼拼写写 é méi tán shuǐ qīng luó yáo wà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查字典填空。 ‎ ‎(1)“厌”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 ‎(2)“螺”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 ‎3.给形近字组词 ‎ 孤________   闲________     湖________     镜________    银________ 狐________   闭________     糊________     境________    跟________ ‎ ‎4.给加下划线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 ‎(1)天门中断楚江开(    ) ‎ A.从中间断开。 B.中途停止或断绝。‎ ‎(2)碧水东流至此回(    ) ‎ A.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B.回旋。‎ ‎(3)湖光秋月两相和(    ) ‎ A.和谐。 B.温和,暖和。‎ ‎5.我学古诗我会填。 ‎ ‎(1)《独坐敬亭山》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感。 ‎ ‎(2)《望洞庭》是诗人________在明月当空的________(季节)天的夜晚,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景象。“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 ‎ ‎6.《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 ‎ A. 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 B. 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 C. 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理解正确的是(      )。                                ‎ A. 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知情。  B. 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C.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二、诗歌鉴赏(共3题;共30分)‎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天门山 ‎【唐】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开:________      回:________      出:________‎ ‎(3)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二两句写江和山,以“断”和“开”两个动词写出了大江奔腾的壮阔气势 B.“出”字,使静止不动的山,富有动态的美 C.“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传神地描绘出一叶轻舟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潋滟:________      方:________‎ 空蒙:________      亦:________‎ ‎(3)这首诗中,诗人把西湖比作________,描绘了西湖________时和________时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诗人________之情。 ‎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洞庭 ‎【唐】刘禹锡 ‎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________,________。‎ ‎(2)“和”在诗中的意思是(    ) ‎ A.平和,和缓 B.和谐,和睦 ‎(3)“青螺”在诗中指的是(    ) ‎ A.一种田螺 B.君山 ‎(4)诗人描写的是洞庭湖上________(时间)的美丽景色。 ‎ ‎(5)诗人是站在________(填“远”或“近”)处来欣赏洞庭湖夜景的,从“________”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 三、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 ‎11.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①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②晴天,西湖水波荡漾,波光艳丽,美极了。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显得非常奇妙。 ③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没有风,好像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 ‎12.扩句 ①湖面像铜镜。 ②月光和水色交融。 ‎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峨嵋;潭水;青螺;遥望 ‎ ‎【考点】拼音,词形,望洞庭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峨、嵋、潭、青、螺”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 (1)厂;4;Y;yàn;厌烦 (2)虫;11;L;luó;海螺 ‎ ‎【考点】拼音,字形,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 ‎【解析】【分析】此题不仅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组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查。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3.【答案】孤云;空闲;湖水;镜子;银光;狐狸;关闭;糊涂;环境;跟随 ‎ ‎【考点】字形,字义,词形,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如:孤云、空闲、湖水、镜子、银光、狐狸、关闭、糊涂、环境 、跟随。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4.【答案】 (1)A (2)B (3)A ‎ ‎【考点】字义,词义 ‎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1)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之所以从中间断开是因为楚江的江水把它冲断开的,中断:从中间断开。 (2)碧水东流至此回:东流的江水在这里折回转向北方向奔流。回:回旋。 (3)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和:和谐。     ‎ ‎ 故答案为:(1)A;(2)B;(3)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5.【答案】 (1)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2)刘禹锡 ;秋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 ‎【考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 ‎【解析】【分析】(1)全诗主要写作者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也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带到了一个“静”的最高境界。 (2)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指的是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句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面比作洁白的银盘。 故答案为:(1)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2)刘禹锡、秋、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描写能力。 (1)《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2)《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答案】 A ‎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望洞庭》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答案】 B ‎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 ‎【解析】【分析】我和敬亭山对视着,谁也看不够。 看来理解我的只有敬亭山了。在这句诗句中把敬亭山当做是诗人自己,所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点评】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诗句的理解,做到这点很容易找到答案了。‎ 二、诗歌鉴赏 ‎8.【答案】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劈开;回漩;出现 (3)C ‎ ‎【考点】诗,望天门山 ‎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开: 劈开。回:回漩。出:出现。(3)借代修辞。孤帆的“帆”,借代指“船"。是用个局部代整体的修辞方式。衬托修辞。其特点是“烘云托月”。孤帆一片日边来,是用日边的宏大烘托“孤帆“其“孤”。‎ 故答案为:(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2)劈开   回漩   出现 (3)C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2)此题考查结合诗句的理解字词的能力。(3)考查学生对借代、衬托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9.【答案】 (1)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波光闪动的样子;正;迷茫的样子;也 (3)西子;晴天;下雨;对西湖的赞美 ‎ ‎【考点】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 ‎【解析】【分析】(1)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注重对名家名作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如: 蒙、亦、欲、湖、妆、抹、宜。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方:正。空蒙:迷茫的样子。亦:也。   (3)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这首诗中,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描绘了西湖晴天时和下雨时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故答案为:(1)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2) 波光闪动的样子   正   迷茫的样子   也 (3)西子   晴天   下雨   对西湖的赞美 【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2)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结合诗句理解字词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0.【答案】 (1)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B (3)B (4)秋夜 (5)远;遥望 ‎ ‎【考点】诗,望洞庭 ‎ ‎【解析】【分析】(1)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注重对名家名作名句的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或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如:湖、遥、庭、翠 、银、螺。(2)结合句意可知,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结合句意可知,“青螺”在诗中指的是君山。(4)由“湖光秋月两相和”可知,诗人描写的是洞庭湖上秋夜(时间)的美丽景色。(5)由“遥望洞庭山水翠”可知,诗人是站在远处来欣赏洞庭湖夜景的,从“遥望”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故答案为:(1)湖光秋月两相和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B (3)B (4)秋夜 (5)远  遥望 【点评】(1)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2)、(3))此题主要考查结合诗句理解字词的能力。(4)、(5)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三、语言表达 ‎11.【答案】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 亦奇。③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考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望洞庭,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做题时,仔细阅读所给诗句的意思,分析这句话是对那句诗句的解释,然后正确的写出诗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点是诗句意思的理解。平时注意多背诵,多掌握些古诗。‎ ‎12.【答案】①平静的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②柔和的月光和水色自然的交融在一起,甚是美丽。 ‎ ‎【考点】扩写、缩写句子,望洞庭 ‎ ‎【解析】【分析】扩句,又称扩写,顾名思义,与缩写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点评】扩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语“我”不能变成“我们”或“我和某某”。 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