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26 KB
  • 2021-11-20 发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4.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同课异构4套 ‎【创新教案】‎ ‎24《延安,我把你追寻》创新教案 ‎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积极地去体验这种情感,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课文。 ‎ ‎4.仿照诗句的表达方式,写句子。 ‎ 教学过程: ‎ ‎(课前板书好课题) ‎ 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 ‎1.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 ‎2.学生交流收集的延安的资料。 ‎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二、整体感知.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 ‎1.听录音,范读,指导朗读,读通,读顺。 ‎ ‎2.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 ‎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语言环境理解。 ‎ ‎4.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 三、理清全诗结构。 ‎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板书:追寻)‎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 四、学习第一部分。 ‎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相机出示课前收集的图片。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板书: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 ‎3.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板书:延安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体会诗人追寻延安精神迫切之情。 ‎ 五、学习第二部分。 ‎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可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出示宝塔山图片。 ‎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 六、学习第三部分。 ‎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 ‎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 学生可以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 七、总结全文。 ‎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 八、指导朗读。 ‎ 这首诗节奏明快,格律严谨,韵律清晰,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朗读能力。 ‎ 九.板书设计。 ‎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 延河 ‎ 追寻 枣园 延安精神 ‎ 南泥湾 ‎ 杨家岭 ‎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  一、介绍背景和作者 ‎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  三、理清全诗结构 ‎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 标出来。‎ ‎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  ‎ 四、学习第一部分 ‎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 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  五、学习第二部分 ‎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可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 ‎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 上,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  ‎ 六、学习第三部分 ‎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边读边想:“延安”指什么?学生可以说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师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     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这句话,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     学生可以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  七、总结全文 ‎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  八、指导朗读 ‎    这首诗节奏明快,格律严谨,韵律清晰,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提高朗读能力。‎ 九、板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 ‎ 信念 高楼大厦 ‎ 理想 家用电器 温暖 ‎ 延河 窑洞土炕——忘不了 ‎ 枣园 艰苦奋斗的精神 ‎ 追寻 南泥湾 杨家岭 宝塔脊梁——不能丢 ‎ 春光 ‎ 光明 航天飞机 ‎ 太阳 电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 ‎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  3.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 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 ‎   2.介绍作者,揭示课题。‎ ‎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教师范读全诗。(也可以播放录音)‎ ‎   2.学生初读全诗。‎ ‎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    (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   4.再读全诗,质疑。‎ ‎   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  ‎ 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 ‎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记号。)‎ ‎  ‎ ‎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  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 ‎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  五、总结 ‎   1.教师小结:‎ ‎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  六、布置作业 ‎   l.抄写这首诗。‎ ‎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 ‎ 延安,我把你追寻 ‎ 延河 信念 追寻 枣园 温暖 ‎ 南泥湾 光明 ‎ 杨家岭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题 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型 精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延、昔、笋、茅”等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3.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4.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 重点 ‎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 难点 ‎1.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2.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具 准备 ‎1.师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 ‎2.南泥湾的歌曲。‎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课件出示2) ‎ 师: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从介绍背景引入本课,让学生有时代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 ‎ 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延、昔、笋、茅、炕、煌、旦”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3)‎ 字音难点:“延”在本课读(yán),避免读成 ‎(tínɡ),“笋”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 ‎(2)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全诗押的是ang韵,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课件出示4)‎ ‎3.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三、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 三、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1)自读第二节。(板书:延河叮咚的流水 枣园梨花的清香 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课件出示5)‎ (2) 分组讨论、交流。‎ (3) 师点拨。‎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老师做到范读,给学生提供读的范本,读起来不难,易于接受。】‎ ‎  ‎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老师做到范读,给学生提供读的范本,读起来不难,易于接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预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思考,明确学习目标,巧妙地融合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课件出示6)‎ ‎ 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3.师小结。‎ 什么是延安精神?学生讨论后回答。‎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教师点拨,解决疑点。‎ ‎1.自学三、四两节。‎ ‎(1)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课件出示7)‎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 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 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课件出示8)‎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课件出示9)‎ 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设计意图:总结,渗透德育教育。】‎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课件出示10)‎ ‎(3)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2.自学五、六两节。(课件出示11)‎ ‎(1)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板书: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 3.依据板书,归纳中心。‎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思感,深化理解。‎ 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拓展运用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课件出示12)‎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13)‎ ‎1.形近字组词 ‎2.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顶天立地)‎ ‎(2)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材。(琳琅满目)‎ ‎(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雨后春笋)‎ ‎3.朗读诗的第六节,回答问题。‎ ‎(1)第一句是(点明题目)的句子。‎ ‎(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说明)。具体说来,就是用(“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用(“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暧”),用(“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七、总结全课 师: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设计意图:在阅读实践中,引伸到课外,联系实际谈谈,教育学生懂得延安精神。】‎ 板书 内容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 延河叮咚的流水 ‎ 枣园梨花的清香 ‎ ‎ 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延(yán yàn)安 一旦(dàn dān) 辉煌(huāng huánɡ)‎ 春笋(sǔn shǔn) 茅(máo mào)屋 昔(xī xì)日 土炕(kànɡ kánɡ)‎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叮咚 昔日 破旧 温热 火红 金色 ‎ ‎( )的流水 ( )的春光 ( )的茅屋 ‎( )的土坑 ( )的太阳 ( )的理想 三、根据要求写句子。‎ ‎1.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追寻延安。(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什么是延安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yán dàn huánɡ sǔn máo xī kànɡ 二、叮咚 昔日 破旧 温热 火红 金色 ‎ 三、1. 我们告别了茅屋。‎ ‎2. 我们追寻延安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 ‎3.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就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四、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正本清源”教好诗歌上下了一番功夫,在三个。 ‎ 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 诗歌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写作特点、修辞手法,不厌其烦,但学生听得糊里糊涂。一节课下来,收效微乎其微。 ‎ 这节课则了让学生“问题(勇于质疑问难)——解决问题(敢于释疑解难)——归纳总结(善于总结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 ‎ 例如,“我”到延安追寻?为何要追寻?课文中这两个关键问题让学生找出,并在教师启发下解决的。整堂课既有学生个人的读、思活动,又有的、交流;既有学生代表的发言,也有教师画龙点睛的小结。学生了学习上的和乐趣,了“自学,靠学”的思想。 ‎ 二、抓住,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片自学的金钥匙。 ‎ 这节课从二类教材的特点,“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交给学生的是一片打开自学诗歌大门的金钥匙。 ‎ 如,这节课把解答学生的个问题“追寻”“扶”的,恰当地运用录像化解难点,让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地方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了对诗句的理解,学生对“延安精神”深切的体会。在学生弄清个问题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学生获得了一片自学的金钥匙。对个问题“为追寻”,学生学得。 ‎ 三、着眼于练习,一练到底,把课后的“思考·练习”融于教学之中。 ‎ 教师的教学,常常讲练脱节,讲是课堂上的事,练是回家的事,不理想。 ‎ 这首诗写的是延安时期的事,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且语意含蓄,小学生学起来确实有难度。这节课把“练”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将课后三个思考练习题恰当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巧妙地把 讲与练起来,融为一体。‎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作者介绍】‎ 祁念曾,出生于1946年12月,民族,汉族,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学生时代,曾以《大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传诵一时。近年来,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 ‎【其他相关资料】‎ 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1区12县。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枣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当时毛主席所住的窑洞前面有几株梨树,开花时发出清香。 ‎ 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 ‎ 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例如1942年5月,在中央办公楼的会议室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1945年4月,在中央大礼堂举行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主席在会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著名报告。 ‎ 延河,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漫步,讨论革命道理。‎ 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 ‎ 延安,/我把你/追寻, ‎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写近义词。‎ 破旧——( ) 昔日——( ) 追寻——( ) ‎ 温热——( ) 奥秘——( ) 灿烂——( )‎ 二、明媚 翩翩归来 温热 茁壮成长 金色 满目琳琅 叮咚 顶天立地 二、填写恰当的词语。‎ ‎( )的春光 ( )的燕子 ‎( )的土炕 ( )的小树 ‎( )的阳光 ( )的电器 ‎( )的流水 ( )的脊梁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 ),追寻( )。‎ 追寻( ),追寻( )。‎ 追寻( ),追寻( )。‎ ‎2.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 ); ‎ 像( ),在追寻( )。‎ ‎3.诗的第二节中,连着用了四个“追寻你”,其中第一个“你”代表( );第二个“你”代表( );第三个“你”代表( );第四个“你”代表( )。‎ ‎4.诗的第四节中,“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 );“老牛破车”代表( );“宝塔山”代表( );也代表(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首诗通过对延安、 、 等具体事物的歌颂,抒发了诗人 ‎ 心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延安,我把你追寻》(节选)‎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1.“破旧的茅屋”代表 ,“延安温热的土炕”指的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 ‎ ‎2.和这个诗句表达同样内涵的句子,诗中还有一句,抄下来,并写出它的意思。 ‎ 诗句: ‎ 这句话的意思: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仿写《延安,我把你追寻》中的一段。‎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一、破损 往日 寻找 温暖 奥妙 绚烂 二、明媚 翩翩归来 温热 茁壮成长 金色 满目琳琅 叮咚 顶天立地 三、 1.信念, 金色的理想, 温暖, 明媚的春光,光明, 火红的太阳!‎ ‎2.昔日的春光,茁壮成长的小树,雨露和太阳 ‎3. 一是“延河叮咚的流水”,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二是“枣园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三是“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四是“杨家岭讲话的会场”。实际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这一节连用了四个“追寻你”。先说“你”,再说“你”所代表的事物,好像同这些事物在当面讲话,显得非常亲切。‎ ‎4. “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现代化建设,“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也是指延安的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脊梁,是不可丢的。‎ 四、 枣园,南泥湾;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五、1.“破旧的茅屋”说的是过去的苦日子,“温热的土炕”‎ 表面上说的是土炕给人带来了温暖。实际上说的是一种精神,给人的力量。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落后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不能忘记,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之间的鱼水之情,更不能忘记延安的精神。‎ ‎2.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我们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定不能忘记,战争年代百折不挠的精神,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 六、参考示例:‎ 泰山,我把你追寻,‎ 像结队南飞的大雁,‎ 在追寻温暖的家园,‎ 像欢快奔腾的溪流,‎ 在追寻江河和大海,‎ 像生机勃勃的植物,‎ 在追寻雨露和阳光,‎ 像无忧无虑的风筝,‎ 在追寻湛蓝的天空。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