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3.99 KB
- 2021-11-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写法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次有趣的试验,最后发现20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15只都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它们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课文叙述线索清晰,情节完整,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清楚,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蜜蜂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小昆虫,应该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是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去研究过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地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通过学习激起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1.课前可让学生留心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2.要指导学生开展分层次默读训练:初次默读,整体感知全文,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次默读,深入到词句或带着问题思考。如,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弄清楚作者试验的过程。
3.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性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
4.借助课后编排的“资料袋”,引导学生学完本课后阅读《昆虫记》这本书。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试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以边读边思边圈点的方式学习本课。
2.读句子,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难点
1.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2.读句子,注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教学课件,蜜蜂的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预习课文。
2课时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去探究昆虫世界的奥秘。
2.(课件出示蜜蜂图)师:这只来自昆虫世界的可爱精灵是谁?(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课题:蜜蜂)
3.今天我们要探究的对象就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4.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愿意把第1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呢?(理解“听说”)
(3)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不轻信,不盲从,追求真理,讲事实。)
2.学习第2自然段。
(1)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者没有迷信、盲从别人的结论,而是自己动手做了一个试验。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请同学们读第2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法布尔的这项试验是怎么做的?
(2)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做试验的词语或句子。
(3)说一说。谁来当解说员,把试验的步骤说给大家听?为了说得更清楚明白,请用“先……然后……最后……”来说。
(4)试验的步骤我们都清楚了,但每一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呢?请小组再次进行讨论。
(5)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汇报一下?汇报时,组内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
课件相机出示:
①捉自家草料棚的蜂窝里的蜜蜂——便于观察。
②给蜜蜂做上记号——便于与其他蜜蜂区分开。
③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④从四公里外放飞——路远使试验更准确。
(6)从这些做法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考虑周到、做事严谨、思考全面的人。)
(7)蜜蜂放出来以后,作者看到了什么,又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出示句子: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①为什么说“二十只左右”,而不是说“二十只”?
(作者捉蜜蜂时只有大概的数目,所以用上“左右”,这样使表达更准确。)
②学生自己体会“好像”和“大概”。
(作者只是猜测,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所以作者用上“大概”和“好像”。)
③除了这些词语,句子中还有哪些词语也用得很准确?
④学生交流“几乎”。(蜜蜂挨地面很近,差不多触着地面,但实际上并没有触到。)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
蜜 蜂
听说→做实验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2.了解作者是怎样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
3.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2.了解作者是怎样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
难点
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复习导入
1.指生认读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第3~7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7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挑战读,师生点评。
2.快速扫读课文,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两点四十分、至少有十五只)
3.体会加点词的准确性。
(1)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作者写出了准确的时间。)
(2)你还能从这几个自然段中找到类似的语句吗?(学生交流,教师指名说,课件出示句子)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
(3)学生交流出示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你在途中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小组内交流。
(4)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
(5)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6)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辨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段,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语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小组内交流体会。
4.学生汇报。
5.学生表演读小女儿和作者说的话,师生点评。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7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还有没有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或同桌互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
(1)现在你知道法布尔这次实验的结果了吧,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
(2)对于法布尔所说的话,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想交流吗?相机读一读课后的“资料袋”。
(3)读了法布尔的话,同学们也许对曾经确定的问题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再次去证明这些问题,好吗?
五、分析字形,练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教师范写“辨、跨、途”,强调写法。
3.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4.学生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和不足。
六、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七、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
2.课外阅读《昆虫记》。
蜜 蜂
辨认方向 能力强
遇到问题 实验求证 得出结论
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感悟,注重让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创见和疑问。新课程认为,对课程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不是每一个人都相同。每一个人都在重新解读课程,把课程给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课程。教师是课程的二度开发者,学生也应该是课程的最终创造者。所以我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和建设文本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感悟文本,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本课是一篇科普文章,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到底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将20只左右的蜜蜂做好记号,装进纸袋里,带到四公里外的陌生地方进行放飞,看看它们能否回到蜂窝。通过实验,得到蜜蜂有一个识路的本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项实验,教学中,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法布尔实验的步骤,通过小组讨论,当解说员,给出顺序词语让学生清楚步骤。同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