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 MB
  • 2021-11-23 发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 望天门山》课件 (3)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 山 位 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看 了天门山的图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天门山景致的感受吗 ?先 和同桌说说,再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望天门山 天 门中断楚江开, 碧 水东流至此回。 两 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 门 中断楚江开 , 中断 : 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 江 : 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 地 带 属楚 国,所以叫楚江 。 开 : 开掘;开通。 碧水东流 至此回 。 至 此 : 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 : 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天门中断楚江开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 第 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在作者笔下,楚江(长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 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两岸青山 相对 出 , 孤帆一片 日边来 。 两 岸青山 : 指东西梁山 。 出 : 突出,出现 日 边来 : 指孤舟从天水相 接处 的远方驶来,好像来 自天边。 为什么两岸的青山突然出现呢?它不是一直都耸立在长江边上的吗? 小疑问,小困惑 山顶? 江边? 船上? 静止着看? 边走边 看? 作者站在哪里 “望”的呢? 作者又是怎 么 看 风景的呢? 如 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 点 “ 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两岸青山相对 出 “ 出 ” 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最 后一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穿过天门山的滔滔江水,奔流东去浩渺无际,从红日冉冉升起的天边,一条帆船朝天门山驰来。“日边来”,极言船来处之高远。写江水的绵远不直接点出水,而是写水上的船,让人们从“日边来”中去想象江水的渺远。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歌用了哪些词,使山水景物呈现出动态感呢? 请你把它们用铅笔圈出来吧! 艺术特色 “望” 字统领全诗 题 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 象的天 门山风光,系 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 。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 诗人身在船上 ,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 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 颇富情趣。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李白笔下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山为水开,水为山回宏阔壮观的天门山吧! 你 能用自己的话 将《 望天门山》扩写成一篇精彩的小短文吗?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