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8 KB
  • 2021-11-23 发布

人美美术四上生活中的暧色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从内容上说属于色彩知识。本课主旨是通过观察欣赏,了解冷暖色,并掌握暖色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 学情分析 学生对绘画工具会感到陌生,熟练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在作品中还可能出现暖色与冷色搭配不当的问题,可让学生多欣赏优秀作品。‎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能用暖色进行表现;‎ 过程与方法:感知暖色,体验暖色带给人的感受,进行暖色表现尝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观察生活,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知识,并利用其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    对冷暖搭配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出示《红色的房间》与《尼斯的英格兰散步大道》,观察后说一说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从颜色上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板书:暖色和冷色 学生进行思考、反馈,可能会回答:“一个主要用红色,一个主要用蓝色。”‎ 通过风格迥异、色调对比明显的名画,使学生初步感触色彩的冷暖。‎ 二、学习新课 ‎ ‎ ‎ ‎ ‎ ‎ ‎1、感受冷暖色 出示色环,让学生分辨哪些是暖色,哪些是冷色,将结果板书出来。‎ 学生对于红黄蓝绿等颜色可能分辨比较容易,但对于紫色可能有不同意见。‎ 让学生从理论上分清暖色与冷色。‎ 提问:红黄橙容易让人想到什么物体?蓝绿紫呢?‎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相应色彩的物体。‎ 学生基本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相关物体。‎ 让学生明白人的联想对色彩感觉的影响。‎ ‎2、体会冷暖色的对比。‎ 教师讲述:生活中,冷暖色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需要通过对比来体现。‎ 再次观察《红色的房间》和《尼斯的英格兰散步大道》,说一说其中的冷暖对比是怎么样的。‎ 学生基本能说出暖色调中的冷色及冷色调中的暖色。‎ 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对比在表现中的作用。‎ 小结:在使用暖色调作画时,适当点缀一点冷色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反之也一样。‎ ‎3、进一步感受暖色 提问:生活中哪些场景使用暖色比较多?‎ 通过课件展示结婚、过春节等场景。‎ 学生能说出结婚、过节等场景。‎ 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体会暖色。‎ 讨论:暖色除了代表温暖,还代表什么?在表现哪些情绪或场景时适合用暖色?‎ 暖色的内涵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感触,但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进一步认识暖色理论,并转回生活。‎ ‎4、习作欣赏 出示一些学生作品,从色彩上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学生能说出自己喜欢哪一幅但难以用专业的语言表达理由。‎ 用接近学生水平的作品来引起学生兴趣,开阔他们的思路。‎ 三、练习 将准备好的线描画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暖色进行涂色,注意色彩的层次及对比。‎ 学生会有一定兴趣,活动也会较积极。‎ 既节约时间,又能巩固理论知识。‎ 四、作业:‎ 根据自己的观察或想象,用暖色调画一幅表现生活的画。‎ ‎ ‎ ‎ ‎ ‎ ‎ ‎ 进一步体会到暖色的内涵,并加以应用。‎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暖色 蓝                       红 冷色:绿 暖色:黄 温暖、喜庆、热闹……‎ 紫                 橙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将学生的作品挂起来进行展览,评选自己喜欢的画,从暖色应用的角度说说理由。‎ 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环节上来看层次是分明的,同时也能通过观察、欣赏、对比等手段由浅入深地感受暖色,并学会了表现。因为是一节公开课,出于课的完整性及时间考虑,练习时我没有要求学生画一幅暖色的画,而是让他们把我提前准备的线描画用暖色来渲染。这样既趁热打铁巩固了暖色知识,又节约了时间。但在实际操作在,由于我找到的线描画不够简洁,再加上前面讨论时间太长,以至于最后练习及评价时间不够,教学时间安排也正是我今后要着重改进的方面。‎ 教学设计:‎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 生活中的暖色 参评学科 美术 ‎ ‎ 作者姓名: 雍宝龙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6年7月 ‎ 籍 贯: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 ‎ 职 称: 小教一级(数学) ‎ 工作单位: 西安市灞桥区神鹿坊小学 详细通讯地址: 西安市灞桥区神鹿坊小学 ‎ 联系电话: 15229209596 邮政编码: 710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