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01 KB
  • 2021-11-23 发布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 人教部编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8.卖火柴的小女孩(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几、晃、喷”,会写“柴、冷”等 13 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 17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重点)‎ ‎3.联系实际生活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了解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难点)‎ ‎4.关注小女孩的命运,同情弱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5.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知道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了解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关注小女孩的命运,同情弱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关注小女孩的命运,同情弱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几、晃、喷”,会写“柴、冷”等 13 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 17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生交流:‎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一定读过很多童话故事,谁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写的故事,如丑小鸭,海的女儿;《格林童话》,德国格林兄弟收集的故事,如长发公主,白雪公主……)‎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新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看看我们又会有什么收获。‎ ‎2.板书课题:8.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交流: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4.教师评议,课件出示图片,谈话激趣: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想知道大年夜发生在这个小女孩身上的故事吗?‎ 教师提示:提示学生大胆想象说说大年夜在这个小女孩身上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 教师小结,谈话过渡: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著名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吧!‎ 二、介绍作者,简介背景,了解童话 ‎1.介绍作者:课件出示作者头像及简单资料,学生阅读了解。‎ 安徒生(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和出版。代表作品《丑小鸭》、《国王的新衣》和《豌豆公主》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2.简介写作背景:‎ 说法一: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说法二:1845年10月,安徒生再次访问意大利。在圣诞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格洛斯顿城的朋友们再三邀请安徒生去那里过圣诞节。安徒生兴冲冲地坐上了去格洛斯顿的马车。在格洛斯顿城,他看到马路旁挂着“欢迎安徒生先生到来”的条幅,书店里摆满了他创作的童话。安徒生的马车在格洛斯顿的街道上缓缓前进,他要体会一下城市里的圣诞节气氛。然而,就在热闹的街道尽头,他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手臂上挂着一个篮子,背着个瘦弱的婴儿,有气无力地乞讨着。不远处,一个只有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卖火柴,她的手都冻僵了。可是,路过的人已经不多了,金发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没有卖掉。安徒生回去以后就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 ‎3.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童话的特点。‎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评议,课件出示:童话故事是指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四大童话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快乐王子》,《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 ‎(3)学生自由阅读,了解童话。‎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课件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 卷曲、挣钱、几乎、燃烧、明晃晃、划着、喷香 ‎(重点指导生字 “挣”为翘舌音;前鼻音“卷、燃、喷”;后鼻音“挣、晃”;多音字“卷、挣、几、晃、划、喷”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多读几遍。‎ ‎③识记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熟字带生字:卷一圈 呼一乎 熟字加偏旁:然+火=燃 扌+争=挣 日+光=晃 ‎(2)学习多音字: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juǎn)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卷(juàn juǎn)‎ juàn 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长卷、画卷、手卷;书籍的册本或篇章:上卷、第一卷、藏书十万卷;考试用的纸:试卷;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档案、文件:案卷。 ‎ juǎn 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卷尺、卷帘子;裹挟带动:卷入、卷扬;弯转裹成筒形的东西:烟卷儿、纸卷儿。 ‎ 练读一读。‎ 期中考试的试卷(juàn)发下来了,放学后,我把卷成纸卷(juǎn)儿的试卷递给妈妈,怯怯地说:“妈妈,期中考试我没考好。”妈妈接过试卷,和蔼地说:“宝贝,下次努力就好了。”‎ ‎②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zhènɡ)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挣(zhèng zhēng)‎ zhèng 用力支撑或摆脱:挣脱、挣开;出力取得:挣钱、挣饭吃。 ‎ zhēng 〔挣扎〕尽力支撑或摆脱,如“垂死挣挣”。 ‎ 练读一读。‎ 光头强拼命挣( zhēng)扎,终于从熊二的手中挣(zhèng)脱了,拼命地跑回家。‎ ‎③她的一双小手几(jī)乎冻僵了。‎ 几(jǐ jī)‎ jī 小或矮的桌子:茶几儿;将近,差一点:几乎、几至;苗头:知几其神乎。 ‎ jǐ 询问数量多少(估计不太大)的疑问词:几个人?几何:研究点线面体的性质、关系和计算方法的学科;表示不定的数目:几本书、几百人。‎ 练读一读。‎ 矮小的茶几 (jī)周围坐着几(jǐ)个身材高大的男人,大家几(jī)乎是挤在一起的。‎ ‎④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huǎnɡ)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chú)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zhǎ)眼睛。‎ 晃(huàng huǎng)‎ huǎng 明亮:明晃晃;照耀:晃眼;形影很快地闪过:一晃十年。 ‎ huàng 摇动:晃荡、晃动、晃悠。 ‎ 练读一读。‎ 明晃(huǎng)晃的阳光照射在随风晃(huàng)动的小树上,地下投下斑驳的阴影。‎ ‎⑤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huá)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划(huà huá)‎ huá 用桨拨水使船行动:划水、划船、划艇;合算,按利益情况计较是否相宜:划算;用刀或其它东西把物件分开或从物件上面擦过:划一道口子。 ‎ huà 分开:划界、划分、划时代意义;设计:计划、筹划、策划、出谋划策。‎ 练读一读。‎ 我们一家人计划(huà)星期日去东湖公园划(huá)船。‎ ‎⑥“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pè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喷(pēn pèn)‎ pēn 散着射出:喷出、喷涌、喷发、喷饭(形容极其可笑);喷薄(形容气势壮盛,激荡喷涌而出,如“一轮红日喷喷而出”);喷洒、喷泉、喷壶、井喷。 ‎ pèn 香气扑鼻:喷香的热馒头;蔬菜、鱼虾、瓜果等上市正盛的时期:西瓜喷儿;量词,指开花结实或成熟收割的次数:头喷棉花。 ‎ 练读一读。‎ 吃着喷(pèn)香的薯条,看着广场上美丽的喷(pēn)泉,弟弟似乎安静了许多。‎ ‎(3)理解词语:学生自由读课文,互相交流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乖巧】 奇特。‎ ‎【奇异】 贫穷困苦。‎ ‎【穷苦】 (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闪烁】 (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充满怜爱之情。‎ ‎【慈爱】 (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旨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扫清阅读中的障碍,为接下来的理解分析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4.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学们,我们把这些字宝宝放回课文中一起来读读他,看我们能不能认识他。‎ ‎①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教师引读。 ‎ 师: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师示意,生读: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师: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ɡuāi)巧的小女孩,赤(chì)着脚在街上走着。(师示意,生读: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师: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师示意,生读: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用它当摇篮。)‎ 师: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师示意,生读:她的旧(jiù)围裙里兜(dōu)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师:谁的眼前浮现画面了?老师告诉你啊,一边读书,一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我们都要学会它。‎ ‎③谈话过渡: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è),哆(duō)哆嗦(suō)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juǎn)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她在注意什么呢?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④学生接着读后面的课文。‎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悲惨故事?(本课叙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了解内容,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四、学习“会写字”‎ 柴、寒、旧、裙、怜、饿、乎、焰、蜡、烛、富、诉、离 ‎1.学生字:‎ 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生字(柴、寒、旧、裙、怜、饿、乎、焰、蜡、烛、富、诉、离),交流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 ‎①左右结构的字:如“旧、裙、怜、饿、焰、蜡、烛、诉”等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②上下结构的字:如“柴、寒、富、离”,上写紧凑,注意宽窄的变化。‎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柴、离”和左右结构的字“裙、饿”,学生练写。‎ 柴:写法“止”右竖要长,“匕”竖起笔要高,短撇在右边,“木”横要长,撇和捺舒展。。‎ 冷:写法“冫”点要小、提稍长,“人”舒展,中间和下边各有一点,不能忘。‎ 旧:写法一竖在左边,“日”的横折起笔稍轻,转折时要顿笔,竖要重,稍往左收。‎ 裙:写 法左 边 是“衤”,“君”上 边 扁 框 中 间一 横 要 长, 右边 出 头, 一 撇靠左。‎ 怜:写法“令”撇和捺要舒展,末笔点稍大一些。‎ 饿:写法左窄右宽,“我”首笔是一短撇,斜钩要长。‎ 乎:写法首笔短撇稍平,点和短撇分列竖中线两侧,点用撇高,横笔在横中线上。‎ 焰:写法:“火”的末笔捺改为点,右下边是“臼”不是“白”,中间两短横要分开。‎ 蜡:写法:“虫”的“口”要窄小,“昔”的上半部分两竖左短右长,两横上短下长。‎ 烛:写法“火”左点居中,右边撇靠上,点靠下,“虫”扁口居中,中竖要长。‎ 富:写法“宀”扁且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端, “畐”的口要扁,在横中线位置上。‎ 诉:写法“讠”的横段在横中线上侧,“斥”的首笔要短,横笔在横中线上侧。‎ 离:写法点下的横稍长,盖住“凶”。下边的部分稍宽,托住上边的部分,第九笔是撇折。‎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层次。‎ ‎2.小组交流,统一意见。‎ ‎3.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 1-4 自然段):写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又冷又饿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但一根也没有卖出去,也不敢回家。‎ 第二部分(第 5-9 自然段):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各种美好的幻象。‎ 第三部分(第 10-11 自然段): 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 六、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摇篮 围裙 火柴 硬币 烤鹅 墙角 裂缝 火焰 蜡烛 火柴梗 薄纱 盘子 圣诞树 富商 蜡烛 商店 橱窗 烛光 两腮 尸体 ‎(2)表示动作的词语:兜着 注意 擦燃 抽出 拢在 填满 摇摇摆摆 划出 告诉 擦着 微笑 捏着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又冷又黑 乖巧 飞快 又冷又饿 哆哆嗦嗦 冻僵 暖和 终于 温暖 奇异 闪亮 暖烘烘 舒服 精致 穷苦 又厚又冷 翠绿 明晃晃 闪烁 细长 唯一 温和 慈爱 喷香 强烈 寒冷 饥饿 痛苦 幸福 曾经 ‎(4)叠词:又冷又黑 又冷又饿 哆哆嗦嗦 暖烘烘 摇摇摆摆 又厚又冷 明晃晃 ‎2.练习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练习用温和、慈爱说话。‎ ‎【设计意图: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七、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感受到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八、当堂检测 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出一幅幅画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联系实际生活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了解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 ‎2.关注小女孩的命运,同情弱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和家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 课件。 ‎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听话想象。‎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卖火柴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怀着同情和悲伤的情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2.互相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3.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本课叙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 ‎4.谈话过渡: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入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听话想象,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想象中的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通读全文。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同桌读,要求边读边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件提示:‎ ‎(1)一读:小女孩在什么情况下擦燃了火柴?‎ ‎(2)二思: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然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3)三想:课文中为什么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 ‎(4)四悟:你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些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谈话过渡: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已经能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你们真了不起。‎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课件出示:‎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交代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ɡuāi)巧(说明小女孩的惹人怜爱。)的小女孩,赤(chì)着脚(说明小女孩家里很穷。)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处境艰难的小女孩遭到男孩的欺负和戏弄,表现出社会的冷漠。)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用它当摇篮。‎ ‎①“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一句交代了什么?(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板书:下着雪)‎ ‎②“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一句又交代了什么?(交代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板书:大年夜)‎ ‎③“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ɡuāi)巧的小女孩,赤(chì)着脚在街上走着。”“乖巧”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女孩的惹人怜爱。) “赤着脚”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女孩家里很穷。)(板书:赤着脚)‎ ‎④你从“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用它当摇篮。”一段描写中了解到什么?(处境艰难的小女孩遭到男孩的欺负和戏弄,表现出社会的冷漠。)‎ ‎⑤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写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 , 赤脚走在大街上。)‎ ‎⑥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烘托了小女孩的孤独、可怜。对一般人而言,大年夜这一天是快乐幸福的而小女孩却是那样悲惨,快乐的节日氛围更衬托了她的悲惨命运。)‎ ‎⑦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描写那双鞋?(为了凸显小女孩家境贫寒。天冷极了,下着雪,小女孩连一双自己的鞋都没有,只能穿着妈妈的大拖鞋在路上走。她如此可怜还受到男孩子的嘲弄,让读者感受到小女孩的绝望和无助。)‎ ‎⑧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课件出示:‎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外貌描写)她的旧(jiù)围裙里兜(dōu)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写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卖火柴,却一根也没有卖出去。)‎ ‎①“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是对小女孩的什么描写?(外貌描写)‎ ‎②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写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卖火柴,却一根也没有卖出去。)‎ ‎③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课件出示:‎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è),哆(duō)哆嗦(suō)嗦地向前走。(说明小女孩冷和饿的程度,为小女孩的死埋下伏笔。)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juǎn)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外貌描写)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é)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有注意自己美丽的金发,是因为此刻她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无暇顾及这些;她忘不了大年夜是因为她对美味的食物和幸福的生活的渴望。这样的对比描写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使文章更具震撼力。)‎ ‎①“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è),哆(duō)哆嗦(suō)嗦地向前走。” “哆哆嗦嗦”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女孩冷和饿的程度,为小女孩的死埋下伏笔。)(板书:又冷又饿)‎ ‎②“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juǎn)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是对小女孩的什么描写?(外貌描写)‎ ‎③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写小女孩又冷又饿,顾不上欣赏自己的美丽,而一心只想着食物的美味。)‎ ‎④品析:为什么小女孩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美丽的金发,却忘不了大年夜?(她没有注意自己美丽的金发,是因为此刻她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无暇顾及这些;她忘不了大年夜是因为她对美味的食物和幸福的生活的渴望。这样的对比描写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使文章更具震撼力。)‎ ‎⑤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课件出示:‎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quán)着腿缩(suō)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zhènɡ)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从“不敢回家” “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可以想象出小女孩在家里的艰难处境。)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小女孩家庭贫困。)‎ ‎①“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quán)着腿缩(suō)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zhènɡ)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从“不敢回家” “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可以想象出小女孩在家里的艰难处境。)‎ ‎②从“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一句你了解到什么?(小女孩家庭贫困。)‎ ‎③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写小女孩没挣到一个钱,不敢回家,也不愿回家。)‎ ‎④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第 1—4 自然段,了解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又冷又饿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但一根也没有卖出去,也不敢回家。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三、品读释疑,了解五次擦燃火柴。‎ ‎(一)朗读感悟,充分想象。‎ ‎1.朗读课文5—9自然段,思考: ‎ ‎(1)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然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第一次:看到暖和的大火炉,表达了渴望得到温暖的愿望。第二次:看到喷香的烤鹅,表达了渴望得到食物 ( 渴望吃东西 ) 的愿望。第三次:看到美丽的圣诞树。表达了渴望得到快乐的愿望。第四次:看到慈祥的奶奶,表达了渴望有人疼她爱她的愿望。第五次:看到奶奶带着她离开,表达了她渴望得到幸福,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2)小女孩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 小女孩之所以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是因为每次擦亮火柴后她都能看到种种美好的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这些能带给她片刻的幸福和欢愉,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 ‎2.小组同学选择描写小女孩某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阅读交流,深入探究。小组正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要点,准备参与全班交流。‎ ‎(二)重点突破,精读解疑。‎ ‎1.阅读交流:第一次擦燃火柴。‎ ‎ (1)课件出示:‎ 她的一双小手几(jī)乎冻僵(jiānɡ)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rán)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小女孩不敢随意浪费一根火柴,因为每一根火柴对她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她一家的经济来源。)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chī)!(小女孩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内心斗争。)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yàn)来了!她把小手拢(lǒnɡ)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là)烛(zhú)。(小女孩几乎被冻僵了,她极度渴望温暖,火柴发出的一点点光在小女孩的心里被放大了很多倍。)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hōnɡ)烘的,多么舒服啊!(第一次擦然火柴,小女孩在光亮中看到了大火炉。)(幻象。)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ɡěnɡ)。(虚实结合,小女孩从幻象中又回到了现实。)‎ ‎(2)小女孩为什么不敢擦燃火柴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小女孩不敢随意浪费一根火柴,因为每一根火柴对她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她一家的经济来源。)‎ ‎(3)“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终于”你感受到什么?(小女孩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内心斗争。)‎ ‎(4)小女孩起初为什么不敢抽出一根火柴?最后又为什么抽出一根火柴?(因为火柴是她一家的经济来源,她舍不得、也不敢浪费,但是她太冷了,迫切需要温暖,所以在最后她还是抽出了一根。)‎ ‎(5)第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里看到了的什么?(第一次擦然火柴,小女孩在光亮中看到了大火炉。)火柴的亮光里真的有大火炉吗?(这是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里产生的幻象。)‎ ‎(6)你对“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là)烛(zhú)。”一句是怎么理解的?(小女孩几乎被冻僵了,她极度渴望温暖,火柴发出的一点点光在小女孩的心里被放大了很多倍。)(板书:第一根——大火炉→渴望温暖)‎ ‎(7)“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ɡěnɡ)。”(虚实结合,小女孩从幻象中又回到了现实。)‎ ‎(8)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写小女孩擦燃了一根火柴,在幻象中看到了一个暖和的大火炉。)‎ ‎(9)课件出示:‎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 阅读交流:第二次擦燃火柴。‎ ‎(1)课件出示:‎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bó)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pán)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miào)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chā),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是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里产生的幻象。)(渴望得到食物。)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虚实结合,小女孩从幻象中又回到了现实。)‎ ‎(2)第二次擦燃火柴,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里看到了的什么?(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pán)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miào)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chā),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火柴的亮光里真的有烤鹅吗?(这是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里产生的幻象。因为小女孩太饿了,她渴望得到食物。)(板书:第二根——烤鹅→渴望食物)‎ ‎(3)“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虚实结合,小女孩从幻象中又回到了现实。)‎ ‎(4)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写小女孩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幻象中看到了一只烤鹅向她走来。)‎ ‎(5)课件出示:‎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 阅读交流:第三次擦燃火柴。‎ ‎(1)课件出示:‎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shèng)诞(dàn)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huǎnɡ)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chú)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zhǎ)眼睛。 (“明晃晃的蜡烛”“美丽的彩色画片”写出了小女孩想象中的圣诞树的美丽,“眨眼睛”说明小女孩非常渴望圣诞礼物。)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shuò)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huá)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wéi)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人要离去了。(过渡、铺垫)‎ ‎(2)第三次擦燃火柴,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里看到了的什么?(圣诞树。)火柴的亮光里真的有圣诞树吗?(这是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里产生的幻象。因为小女孩没有快乐、幸福生活,她向往快乐、幸福的生活。)(板书:第三根——圣诞树→渴望快乐)‎ ‎(3)你是怎样理解“唯(wéi)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人要离去了。”这段话的?(向下文过渡,为写小女孩的死作铺垫。)‎ ‎(4)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写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由坠落的星星想到她的奶奶。)‎ ‎(5)课件出示:‎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4. 阅读交流:第四次擦燃火柴。‎ ‎(1)课件出示:‎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看到温和慈爱的奶奶,说明小女孩渴望得到疼爱。)“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pè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 ‎(2)第四次擦燃火柴,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里看到了的什么?(看到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为什么看到奶奶?(这是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里产生的幻象。因为小女孩没有人疼爱,她渴望得到疼爱。)(板书:第四根——奶奶→渴望被人疼爱)‎ ‎(3)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写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4)课件出示:‎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阅读交流:第五次擦燃火柴。‎ ‎(1)课件出示:‎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对比)一大把火柴发出强(qiánɡ)烈(liè)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lǒu)在怀(huái)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jī)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排比)‎ ‎(2)联系上文“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说说你对“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句话的理解。(“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与上文“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小女孩的内心渴盼,她希望奶奶能留下,希望得到奶奶的疼爱。)‎ ‎(3)“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jī)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 ‎(4)“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指什么?(指的是小女孩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了。三个“没有”构成排比,写出了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对于她来说,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的唯一方法只有“死亡”,多么残酷。)‎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写小女孩在幻象中跟奶奶一起飞到幸福的地方去了。)(板书:一大把——飞走了→渴望幸福)‎ ‎(6)课件出示:‎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6.学生自由读课文描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了解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里看到的各种美好的幻象,感受小女孩的美好愿望。(板书:美好幻想)‎ 四、学习结尾,了解结局。‎ ‎1.课件出示:‎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sāi)通红,嘴上带着微笑。(神态描写)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shī)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1)“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sāi)通红,嘴上带着微笑。”是对小女孩的什么描写?(神态描写)“带着微笑”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女孩死前是幸福的。)‎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写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课件出示:‎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思考: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意思一样吗?(不一样。前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饥饿和痛苦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在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2)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板书:残酷现实)‎ ‎3.自由朗读,从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感受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五、总结课文,了解主旨 ‎1.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 小女孩之所以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是因为每次擦亮火柴后她都能看到种种美好的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这些能带给她片刻的幸福和欢愉,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为现实,永远不消失。‎ ‎2.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然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第一次:看到暖和的大火炉,表达了渴望得到温暖的愿望。第二次:看到喷香的烤鹅,表达了渴望得到食物 ( 渴望吃东西 ) 的愿望。第三次:看到美丽的圣诞树。表达了渴望得到快乐的愿望。第四次:看到慈祥的奶奶,表达了渴望有人疼她爱她的愿望。第五次:看到奶奶带着她离开,表达了她渴望得到幸福,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3.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这样有什么作用?‎ 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是给故事安排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却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引发读者对她的同情、怜悯。课文提到三次“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4.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 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可是在新年的大年夜里却忍饥挨饿,孤独无助,我真为她难过。)‎ ‎5.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本课叙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板书:憎恨黑暗现实,同情可怜孩子。)‎ 六、课堂小结,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较,我感觉我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希望现在的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不要再出现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生活悲惨的孩子了。‎ 七、主题延伸 ‎1.本课推荐阅读(一)‎ ‎《拇指姑娘(节选)》‎ 一天晚上,当她正在她漂亮的床上睡觉的时候,一个难看的癞蛤蟆从窗子外面跳进来了,因为窗子上有一块玻璃已经破了。这癞蛤蟆又丑又大,而且是黏糊糊的。她一直跳到桌子上。拇指姑娘正睡在桌子上鲜红的玫瑰花瓣下面。‎ ‎“这姑娘倒可以做我儿子的漂亮妻子哩。”癞蛤蟆说。于是她一把抓住拇指姑娘正睡着的那个胡桃壳,背着它跳出了窗子,一直跳到花园里去。‎ 花园里有一条很宽的小溪在流着。但是它的两岸又低又潮湿。癞蛤蟆和她的儿子就住在这儿。哎呀!他跟他的妈妈简直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也长得奇丑不堪。“阁阁!阁阁!呱!呱!呱!”当他看到胡桃壳里的这位美丽小姑娘时,他只能讲出这样的话来。‎ ‎“讲话不要那么大声啦,要不你就把她吵醒了,”老癞蛤蟆说,“她还可以从我们这儿逃走,因为她轻得像一片天鹅的羽毛!我们得把她放在溪水里睡莲的一片宽叶子上面。她既然是这么娇小和轻巧,那片叶子对她说来可以算作是一个岛了。她在那上面是没有办法逃走的。在这期间我们就可以把泥巴底下的那间好房子修理好——你们俩以后就可以在那儿住下来过日子。”‎ 小溪里长着许多叶子宽大的绿色睡莲。它们好像是浮在水面上似的。浮在最远的那片叶子也就是最大的一片叶子。老癞蛤蟆向它游过去,把胡桃壳和睡在里面的拇指姑娘放在它上面。‎ 这个可怜的、丁点小的姑娘大清早就醒来了。当她看见自己现在在什么地方的时候,就不禁伤心地哭起来,因为这片宽大的绿叶子的周围全都是水,她一点也没有办法回到陆地上去。‎ 老癞蛤蟆坐在泥里,用灯芯草和黄睡莲把房间装饰了一番——有新媳妇住在里面,当然应该收拾得漂亮一点才对。随后她就和她的丑儿子向那片托着拇指姑娘的叶子游去。他们要在她没有来以前,先把她的那张美丽的床搬走,安放在洞房里面。这个老癞蛤蟆在水里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同时说:“这是我的儿子,他就是你未来的丈夫。你们俩在泥巴里将会生活得很幸福的。”‎ ‎“阁!阁!呱!呱!呱!”这位少爷所能讲出的话,就只有这一点。‎ 他们搬着这张漂亮的小床,在水里游走了。拇指姑娘独自坐在绿叶上,不禁大哭起来,因为她不喜欢跟一个讨厌的癞蛤蟆住在一起,也不喜欢有那一个丑少爷做自己的丈夫。在水里游着的一些小鱼曾经看到过癞蛤蟆,同时也听到过她所说的话。因此它们都伸出头来,想瞧瞧这个小小的姑娘。它们一眼看到她,就觉得她非常美丽,因而它们非常不满意,觉得这样一个人儿却要下嫁给一个丑癞蛤蟆,那可不成!这样的事情决不能让它发生!它们在水里一起集合到托着那片绿叶的梗子的周围——小姑娘就住在那上面。它们用牙齿把叶梗子咬断了,使得这片叶子顺着水流走了,带着拇指姑娘流走了,流得非常远,流到癞蛤蟆完全没有办法达到的地方去。‎ 拇指姑娘流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住在一些灌木林里的小鸟儿看到她,都唱道:“多么美丽的一位小姑娘啊!” ‎ 叶子托着她漂流,越流越远,最后拇指姑娘就漂流到外国去了。‎ 思考:拇指姑娘为什么伤心难过?她是怎样逃走的?‎ 参考答案:拇指姑娘被又丑又大的癞蛤蟆偷回家给儿子做媳妇,拇指姑娘非常讨厌他们,所以伤心难过。一群小鱼咬断托着拇指姑娘的绿叶梗子,让叶子带着她流到癞蛤蟆完全没有办法达到的地方去。‎ ‎2.本课推荐阅读(二)‎ ‎《皇帝的新装(节选)》‎ 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都没有睡,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是在把布料从织布机上取下来,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帝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思考: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可笑?读了这些情节,你有什么想法?‎ 参考答案:我觉得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穿上骗子制作的所谓“新衣”,在镜子面前扭动腰肢,大臣们争着夸衣服好看的描写最可笑。我认为皇帝和这些大臣简直太虚伪、太愚蠢了,他们都在自欺欺人。‎ 八、当堂检测 九、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下着雪 大年夜 卖 残酷现实 赤着脚 憎 同 火 又冷又饿 恨 情 柴 悲惨死去 黑 可 的 第一根——大火炉→渴望温暖 暗 怜 小 第二根——烤鹅→渴望食物 现 孩 女 美好幻想 第三根——圣诞树→渴望快乐 实 子 孩 第四根——奶奶→渴望被人疼爱 一大把——飞走了→渴望幸福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阅读体会“卖火柴”部分。引导学生通过月湖交流感受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为对下文五次擦燃火柴的种种幻象和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奠定基础。‎ 教学中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语调、重音、停顿,使学生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例如文中描写小女孩擦燃火柴,从火柴光亮中看到的种种幻象,引导学生读出小女孩面对种种幻象那种喜悦舒服的感觉,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最后,把这部分内容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整体加深理解和感受。‎ 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如“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然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通过阅读和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整体把握幻觉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啊!联系“卖火柴”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的,而又是她迫切需要的,因而在她临死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通过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精读“冻死街头”这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认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圣诞节的幸福中去”这句话及两个“幸福”的含义,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不足之处: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资料交流和课外拓展环节忽略了对圣诞节的相关知识和火柴能在墙上擦燃等知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这些知识了解较少,如果能引导学生课外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知识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