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7 MB
  • 2021-11-23 发布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全册),精品2套,上课必备

  • 79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 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全册),精品2套,上课必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质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初探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大潮的壮观,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 观潮 本课描写了钱塘大潮的壮美。重点是感受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 ‎2‎ ‎1.通过初读—研读—熟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之奇。‎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走月亮 本课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好情景,重点是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2‎ ‎1.结合图片,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 ‎2.让学生在轻声读、自由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象。‎ ‎3 现代诗二首 本课描述了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 ‎1‎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4* 繁星 本课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重点是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1.通过启发、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2.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我们与环境”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重点是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确立环境保护意识。‎ ‎1‎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去观察发现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 ‎2.小组合作法去讨论制订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好地方。重点是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自己推荐的地方和推荐理由。‎ ‎2‎ ‎1.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选择身边的美景。‎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语言描写调动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想象画面;根据四字词语想象画面;能用一定的词语描写事物;书写楷体字;积累古诗《鹿柴》。重点是培养学生联想 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词语写句,同时引导学生积累古诗。‎ ‎2‎ ‎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感官,激发联想和想象。‎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 第二单元教学初探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四篇课文组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本文通过讲述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蝙蝠和雷达》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讲了科技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兴趣。《蝴蝶的家》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比如我们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第五粒豌豆为什么像“一个囚犯”?为什么它长得却很好?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把这些问题解答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蝙蝠与雷达》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小小“动物园”》,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找相似,抓住人物与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主要特点来写作。让孩子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抓住人物与动物最突出的特点,找相似,要突出人物的外貌、性格或爱好等特征。比喻一定要恰当,注意用词要生动形象。‎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本课描写了豆荚的经历。重点是说明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2‎ ‎1.通过分角色度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豆荚的愿望。‎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6 蝙蝠与雷达 本课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重点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1. 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本文讲了科技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重点是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1‎ 通过搜集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8* 蝴蝶的家 本课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重点是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1.通过启发、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2.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对小动物的关爱。‎ 习作:小小动物园 本次习作的内容介绍人物。重点是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件事。‎ ‎1‎ ‎1. 学会在观察,抓住特点介绍。‎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语言描写调动听觉、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积累文言文。重点是培养学生 ‎1‎ ‎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阅读方法。‎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引导学生会运用成语典故,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文言文。‎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理解诗意。 ‎ 第三单元教学初探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9 古诗三首 本课描述了深秋时候,黄昏江边的景色、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和雪梅的特点。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作者在古诗中表达的感情。‎ ‎2‎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10 爬山虎的脚 本课描写了爬山虎的特点,重点是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2‎ 1. 通过朗读,感受爬山虎脚的美。‎ 2.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 动、形象。‎ ‎11 蟋蟀的住宅 ‎2‎ 本课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的奇妙,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它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重点是指导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1‎ ‎1.通过游戏,看短片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小组合作法去讨论制订解决近视问题的办法。‎ 习作:写观察日记 本次习作的内容写观察日记。重点是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1‎ ‎1.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把握观察的方法。‎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相同事物的不同说法;词语运用会使句子意思更加准确;积累表示气象的谚语。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词语写句,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气象谚语。‎ ‎1‎ ‎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意思。 ‎ ‎ ‎ 第四单元教学初探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神话故事”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古代神话故事中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想象描写人物,感受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神奇。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精卫的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性格,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与献身精神,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都跃然在纸上,展现在我们面前。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的神奇。‎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学习并运用想象来写故事,同时抒发自己的感受。‎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2 盘古开天地 本课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 ‎1.通过排比句式的学习,了解了排比句的特点,拓展想象说话。‎ ‎2.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既使整个教学活动能有机地围绕中心句来展开,又使学生初步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 ‎13 精卫填海 本课描写了精卫日日夜夜填海的事。重点是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 ‎2‎ ‎1.解释重点词语,从而让学生理解意思。‎ ‎2.让学生在轻声读、自由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象。‎ ‎14 普罗米修斯 本课记叙了普罗米修斯夺取火种的故事。重点是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为人类献身的精神。‎ ‎2‎ ‎1.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不同神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丰富想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5✳女娲补天 本课写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重点是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1‎ ‎1.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边读课文边想,初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 习作:我和 ‎ 过一天 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写自己和神话中的人物一天中的活动。重点是讲解习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构思。‎ ‎1‎ ‎1.指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编出的。‎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塑造人物形象;给词语归类;能用一定的词语来形容人物;读句子,感受想象的神奇;积累古诗《嫦娥》。重点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词语,描写人物,同时引导学生积累古诗。‎ ‎1‎ ‎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感官,激发联想和想象。‎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快乐读书吧 本次快乐读书吧的内容是读神话故事书。重点是讲解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1‎ ‎1.通过提问、小组合作交流、通过重点词语把过程记录了下来、全班交流。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 第五单元教学初探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幸福和希望”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风筝》《麻雀》两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能使学生明白爱能战胜一切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 ‎)能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感受生活的快乐。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无不体现了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之情。拼死救子的老麻雀,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感情变化。‎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了解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6 风筝 本课描写了 “我”童年时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重点是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2‎ ‎1.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得。‎ ‎2.运用小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7 麻雀 本课描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重点是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 ‎1.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2.扣紧语言文字指导阅读,对学生理解运用语言都是必要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习作:生活万花筒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重点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1‎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2.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3.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第六单元教学初探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年美好的回忆”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以及懂的一些做人的道理。‎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描写,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的《牛和鹅》,感受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通过小朋友之间的故事,感受故事的含义。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童年的乐趣,懂得一些道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乐趣。通过学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深刻的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8 牛和鹅 本课描写了“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重点是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2‎ ‎1.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在“我”被鹅追赶的经历中“我”‎ 对鹅、鹅对“我”的态度。‎ ‎2.运用讲故事拓展知识内容。‎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本课讲述了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重点是。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见。‎ ‎2‎ 通过朗读和联系生活经历体验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和突破教学重点 ‎20 陀螺 本课描述了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2‎ ‎1.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既释放了情感,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体会情感的突破。‎ ‎2.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理解句子。‎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安慰”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重点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1‎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2.小组合作法去讨论安慰的方法。‎ 习作:记一次游戏 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次游戏。重点是指导学生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 ‎1‎ ‎1.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选择生活中的游戏。‎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语文园地 ‎1‎ 1.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读书方法;认识几种蔬菜名称,知道碰钉子等词语的意思,学习描写动作;积累八个字的成语。‎ 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 通过朗读句子,抓住重点,学会长话短说。‎ 第七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展开学习。本组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但效果不好。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生来理解。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远大抱负。《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凉州词》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夏日绝句》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梅兰芳蓄须》讲的是梅兰芳先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而把胡子留起来的事。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并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写作手法,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内容 ‎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1古诗三首 本课是古诗三首,教学生朗诵古诗的节奏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诗学习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诵古诗。‎ ‎2‎ ‎1.学生带入古诗的故事情境中,理解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 ‎2‎ ‎1.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 2.分角色朗读,把握情境,体会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3.‎ 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重点是让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 ‎23 ✳ 梅兰芳蓄须 本课讲的是梅兰芳先生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而把胡子留起来的事。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并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 ‎1‎ 重点是读懂故事的内容,鼓励学生反复诵读,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1‎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习作 本次习作主题是写信,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重点是学会写书信的格式,内容写清楚。‎ ‎1‎ 注意书信的格式,小组内讨论信封的格式,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语文园地 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注意课文中的有讲的不是一件事,先把每件事弄清楚,再把几修的事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重点了;训练学生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以及“日积月累”中的古诗积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 ‎2‎ 指导学生抓住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八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故事两则》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从故事中明白道理。‎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精典故事,体会人物形象,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精神。王戎从小就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动脑思考;西门豹的才智过人,将计就计,破除迷信;蔡恒公自我中心,刚愎自用,扁鹊,乐于助人;纪昌的学习是得其精髓,又不失创新的,飞卫让徒弟去真正地得到摸索的机会,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独特的感受。‎ 内容 ‎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本课一篇纯粹的古文,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诵文章。‎ ‎2‎ ‎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理解感受人物的形象。‎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揣摩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6西门豹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 ‎2‎ 1. 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 ‎ 2. 分角色朗读,把握情境,体会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 ‎3.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 ‎27 ✳ 故事二则 本课两首寓言故事,其中扁鹊、蔡桓公、纪昌、飞卫这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故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1‎ 重点是读懂故事的内容,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揣摩感悟,理解其中的寓意。‎ 习作 本次习作主题是“我的心儿怦怦跳”,选一件让你心跳的事来写。重点是把当时的过程写清楚,还有自己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写出来。‎ ‎1‎ 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你经历的是怎样的一件事,让你心跳的以及你当时的感受,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口语交际 ‎1.讲历史故事时的要点。‎ ‎2.卡片提示中应该呈现的内容。‎ ‎3.如何呈现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 通过讨论和表演等方式呈现。‎ 语文园地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重点注意课文中提示顺序的词语的运用。‎ ‎2.掌握形近字。‎ ‎3.注意易写错字,一会把句子写具体的好处。‎ ‎4.学习正确书写。‎ ‎5.积累形容长相的词语。‎ ‎2‎ 指导学生进行识字练习掌握识字方法,抓住时间提示语,学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1 观 潮 课题 观潮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 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课件出示2)‎ ‎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  【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 ‎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课件出示3)‎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4)‎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ɡ),“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 (课件出示5)    ‎ 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③理解词义。(课件出示6、7、8)  ‎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  ‎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课件出示9)‎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课件出示10)‎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是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11)‎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笼罩(lónɡ lǒnɡ) 霎时(shà sà) 屹立(qǐ yì) 人声鼎沸(dǐnɡ tǐnɡ)‎ 二、看拼音写汉字。‎ cháo tóu zhú jiàn dùn shí lǒnɡ zhào ‎( ) ( ) ( ) (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宽阔 辽阔 ‎1.我家门前有一条( )的街道。‎ ‎2.我们的国家地域( ),物产丰富。‎ 平静 宁静 ‎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 ‎4.海滨的夜色多么( ),多么美丽!‎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浩浩( )( ) 山崩( )( ) 人声( )( ) 若隐( )( )‎ ‎【答案】‎ 一、lǒnɡ shà yì dǐnɡ ‎ 二、潮头 逐渐 顿时 笼罩 三、1.宽阔 2.辽阔 3.平静 4.宁静 四、荡荡 地裂 鼎沸 若现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3)‎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 霎时 屹立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教师: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场面的成语,让我们根据它们想象一下画面吧! ‎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14)‎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 ‎ ‎【设计意图: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板书: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学习第2自然段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2.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课件出示15)‎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指导读好这句话。‎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的水一样。(课件出示16)‎ 教师总结:潮来时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课文中找出来吧!‎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课件出示17)‎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 看到白线出现时,人群有什么反应?这个场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指导朗读。(课件出示18)‎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带着激动的感情读。‎ 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课件出示19)‎ ‎  ③比较句子(课件出示20)‎ ɑ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感受课文中的精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地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板书: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指导朗读:多精彩的语句呀!我们来比赛,看谁把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要读出潮水越来越有气势的样子。‎ 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21)‎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视频。(课件出示22)(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板书:顺序:远—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家对潮来临时的文字,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 ‎【设计意图:把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进行简略处理,可以使学生能找准课文重点,防止学生学习内容过多,抓不住要点。】‎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5自然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板书: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板书:天下奇观)‎ ‎4.指导背诵。‎ ‎①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学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课件出示23)  ‎ ‎②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指名板书)‎ ‎(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课件出示24)‎ ‎③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④‎ ‎【设计意图:运用填空形式降低学生背诵难度,再结合视频让学生去背诵,大大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画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⑤现在我们一边看视频,一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的第3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课件出示25)(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三、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课件出示26)(放视频)‎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介绍。‎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 【设计意图:学生再一次变换身份,作为导游来介绍钱塘江大潮,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孩子们在愉悦、欢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板书 内容 ‎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 顺序:远近 观潮 潮来时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天下奇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27)‎ 一、比一比,组词语。‎ 提( ) 潮( ) 锯( ) 盼( )‎ 堤( ) 朝( ) 据( ) 粉( )‎ 二、词语仿写。‎ 山崩地裂(描写声音) ‎ 风号浪吼(含有“风”) ‎ 三、句子训练。‎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用加点的词造句)‎ ‎ ‎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把 比喻成了 。你来仿写一个和“潮水”有关的比喻句吧!‎ ‎ ‎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是按照( )、( )、(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ɡ)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zhèn)得颤动起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 ‎【答案】‎ 一、提水 堤岸 大潮 朝阳 锯子 根据 盼望 花粉 二、示例:人声鼎沸 鸦雀无声 风和日丽 谈笑风生 三、1.示例:阳光洒在河面上,河面亮闪闪的,犹如长长的锦缎。‎ ‎2.白浪 水墙 示例:潮水好像暴怒的狂狮,汹涌地冲向岸边的礁石。‎ 四、1. 潮来之前 潮来之时 潮过之后 ‎ ‎2.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 ‎,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我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学字词,自己划分段落,学生积极投入到自学活动中,效果不错。‎ ‎2.我还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尤其钱塘江大潮的类文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气氛非常积极。‎ 不足之处:‎ 我运用视频播放的方法讲学生代入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对钱塘江大潮的自我感悟的表达,只是学生过于沉浸于视频中,不容易尽快进入后边的教学环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类文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还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象。‎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钱塘潮:‎ 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像门坎一样的“沙坎”。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高达八米到九米。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湃,像千军万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yī jù kuān kuò cháo shuǐ ɡǔn dònɡ ‎( ) ( ) ( ) ( )‎ 二、精挑细选。‎ ‎1.潮 嘲 朝 ‎( )笑 ( )廷 浪( ) ‎ 2. 笼 珑 拢 合( ) 鸟( ) 小巧玲( )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 ‎2.形容隐隐约约。(   )‎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 ‎4.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 ‎5.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 )‎ 四、句子练习。‎ ‎1.大潮 钱塘江 天下奇观 被 称为(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运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五、给下面的句子排序。‎ ‎(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 )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六、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 和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想到了用课文中的词语“ ”来评价钱塘江大潮。‎ 七、重点段落品析。‎ ‎《观潮》片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潮来了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声音的变化,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江面景象的变化,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__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__,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描写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想一想,填一填。‎ 假如你有机会去钱塘江观潮,面对如此壮观的奇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内心所想呢?‎ ‎ ‎ 参考答案:‎ 一、依据 宽阔 潮水 滚动 二、1.嘲 朝 潮 2.拢 笼 珑 三、1.人山人海 2.若隐若现 3.风平浪静 4.人声鼎沸 5.山崩地裂 四、1.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雪花飘飘,好像柳絮在空中飞舞。‎ 五、4 2 1 5 3‎ 六、潮来时 潮退后 天下奇观 七、1.午后一点左右 ‎2.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 江面风平浪静 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3.多 迫切 人们看到潮来了十分惊喜、激动 八、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它是大自然的奇迹,它不愧为“天下奇观”!‎ ‎2 走月亮 课题 走月亮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 教学 重点 ‎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 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 ‎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课件出示2)‎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课件出示3)‎ ‎  ‎ ‎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课件出示4)‎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 (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 (课件出示6、7、8)‎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识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面上。‎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造句:我家门前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着。‎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造句: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造句: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造句:农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浇灌土地。‎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造句: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多奇妙的想法。‎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件出示9)‎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设计意图:激发了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件出示10)‎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风俗(sú gǔ) 稻穗(huì suì)‎ 二、看拼音写汉字。‎ pú tɑo tiào yuè zhuāng jiɑ qiān shǒu ‎ ‎( ) ( ) ( ) ( )‎ 三、仿写词语。‎ 闪烁——闪闪烁烁 ‎ ‎( )——( ) ( )——( )‎ ‎【答案】‎ 一、sú suì 二、葡萄 跳跃 庄稼 牵手 三、香甜——香香甜甜 高大——高高大大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课件出示12)‎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板书课题:2 走月亮)‎ ‎2.检查生字读音 ‎ ‎ ‎【设计意图:从学生们熟悉的歌曲出发,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来的吗?(课件出示13)‎ ‎【设计意图: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体会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2.预设: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2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课件出示14)(教师板书: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指导朗读: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读。‎ 第4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课件出示15)‎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6自然段:‎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课件出示16)‎ ‎(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4)引导学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3.师: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课件出示17)‎ 第3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 第4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教师板书:想到:洗衣服 做小船 看水塘)‎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 第6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教师板书:闻到:阿妈的气息)‎ ‎ 第8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教师板书: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4.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教师板书: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5.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18)‎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扩展阅读,延伸感悟。(课件出示19)‎ 选择《童年书架》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盼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 ‎《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海滨夜景。《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板书 内容 ‎2 走 月 亮 ‎ 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我”和阿妈 想到: 洗衣裳 做小船 看水塘 美好景色 ‎ 闻到:阿妈的气息 浓浓亲情 ‎ 看到: 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20)‎ 一、比一比,组词语。‎ 牵( ) 填( ) 饿( )‎ 奇( ) 镇( ) 鹅( )‎ 二、写出加横线词语的反义词。‎ ‎1. 月盘是那么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 )( )‎ ‎2.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 )‎ 三、我会填。‎ 秋虫( )着,夜鸟( )着翅膀,鱼儿( )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四、 填一填。‎ 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shuò)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阿妈在月亮下散步的幸福和温馨。‎ ‎【答案】‎ 一、牵手 好奇 填写 城镇 饥饿 白鹅 二、1.黑暗 僵硬 2.平平整整 三、唱 拍打 跃出 四、拟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导课部分一曲《月亮船》,激起了学生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认识。‎ 不足之处:‎ 通过教学,我发现个别学生在体会月夜的美时,想象仍不够丰富,朗读仍没感情,这与他们不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关。因此,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并创设好情境,让大家一起畅谈与家人的美好时光。 ‎ ‎ ‎ ‎【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得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本文的语言优美,如诗如画,很容易使学生深入文本,得到情感的体验,激起孩子们爱的涟漪,使情感得到全面的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作者介绍】‎ 吴然,1945 年生,云南宣武人。散文集《小鸟在歌唱》《小霞客西南游》《天使的花房》分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图书奖、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并有作品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和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项。代表作品有《珍珠雨》《和花朵说悄悄话》《雪人胖胖》《太阳鸟》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走月亮:也指中秋时吴地的一种风俗。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 吴地:指江苏、浙江、安徽省的某些区域。‎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  é luǎn shí pú tɑo fēng sú ‎(         )   (       )  (       )‎ 二、精挑细选。‎ 明亮 柔和 ‎  1.月儿是那样( ),月光是那样( )。‎ ‎   铺满 洒满 ‎  2.阿妈喜欢领着我,在( )月光的小路上漫步。‎ ‎   运载 搬运 ‎3.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 )许多新鲜的花瓣。‎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形容地面高低不平。(    )‎ ‎  2.形容光忽隐忽现。(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从文中抄写你觉得描写生动的两个句子。‎ ‎1. ‎ ‎2.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走月亮,先走过( ),看到每个小水塘里都抱着一个月亮。又走在( )听到( ),看到了( ),闻到了( )。‎ 六、重点段落品析。‎ ‎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 ‎1.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小水塘 ( )的鹅卵石 ( )的花瓣 2. 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 ‎ ‎ 3. 想象一下“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是什么画面? ‎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写几句描写月亮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_。 ‎ ‎2.小时不识月,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鹅卵石 葡萄 风俗   ‎ 二、1.明亮 柔和 ‎  2.洒满 ‎  3.运载 三、1.坑坑洼洼 ‎2.闪闪烁烁 四、1.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2.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五、小溪 村道 秋虫唱歌 夜鸟、鱼儿 果香 六、1.可爱 灰白色 新鲜 ‎2.溪水 鹅卵石 小水塘 ‎ ‎3.每个小水塘里都倒映着一个月亮,就像水塘抱着一个月亮。‎ 七、1.疑是地上霜 2.呼作白玉盘 ‎3 现代诗二首 课题 现代诗二首 ‎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 重点 ‎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 教学 难点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 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课件出示2)‎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 ‎  ‎ ‎ 【设计意图: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概括了解了古诗内容。】‎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课件出示3)‎ ‎2.分小节读诗文。‎ 三、 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课件出示4)‎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课件出示5)‎ ‎(1)读诗歌,品诗意。‎ ‎  ‎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 斜阳 白色的芦苇 美景)‎ ‎3.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课件出示6)‎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 4.生谈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多媒体充分调动视觉器官,充分感受诗句的意境。】‎ ‎【设计意图:在音乐中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的意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课件出示7)‎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设计意图:检验对诗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 板书 内容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归巢的鸟 ‎ 斜阳 美景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 白色的芦苇 ‎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8)‎ 一、比一比,组词语。‎ 渡( ) 倦( ) 坐( ) ‎ 度( ) 卷( ) 座( ) ‎ 二、读一读,想一想。‎ ‎1.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 ‎ 2. ‎《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做什么了?‎ ‎ ‎ 三、我会填。‎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 。‎ ‎2.花牛在草地里坐, 。‎ ‎【答案】‎ 一、渡河 温度 疲倦 试卷 坐下 座位 二、1.鸟、斜阳、江面、芦苇。 2.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1.还驮着斜阳回去 2.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但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看来,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教材分析】‎ ‎《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 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仅《轮盘》;戏剧:仅《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词语,写拼音。‎ 芦苇( ) 霸占( )‎ 二、精挑细选。‎ ‎1.装 妆: ( )扮 假( )‎ ‎ 2.峰 锋: 山( ) ( )利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一眨眼,比喻很短的时间。(   )‎ ‎  2.鸟或蜂、蚁等的窝。(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 ‎1.《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 、斜阳 的画面。‎ ‎2.《花牛歌》中描写了 、 、 等景物。 ‎ 五、重点段落品析。‎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 。(季节)‎ ‎2.从“斜阳”表达出是 。(时间)‎ ‎3.“把斜阳掉在江上”是真的斜阳掉入江中吗?你以为是什么?‎ ‎ ‎ ‎4.“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红颜”指的是什么?‎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 六、想一想,说一说。‎ ‎《花牛歌》中你还能想象出一幅花牛在草地上怎样的的画面呢?说一说吧。‎ ‎ ‎ 参考答案:‎ 一、lú wěi bà zhàn 二、1.妆 装 2.峰 锋 三、一瞬 巢 四、1.归巢 倒映江面 ‎ ‎2.草地 白云 太阳 山峰 ‎ 五、1.秋天 2.傍晚 3.不是。斜阳倒映在江面。 4.芦苇被晚霞映成红色。‎ 六、略 ‎4 繁星 课题 繁星 ‎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教学 重点 ‎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教学 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的字词,了解作者。‎ ‎2.感受作者前面几次观看星空的不同心情,理解其原因。‎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修辞手法。‎ ‎4.从文中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家乡的眷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板书:4 繁星)‎ ‎(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课件出示2)‎ ‎  ‎ ‎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   mó 模型、楷模 模 mú 模样、模具 ‎(课件出示3)‎ ‎2.查字典理解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课件出示4)‎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课件出示5)‎ ‎2.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第一次 从前 家乡 密密麻麻的星星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第二次 三年前 南京 星群密布的蓝天 仿佛和朋友对话 第三次 如今 海上 半明半昧的星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课件出示6)(板书:从前 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三年前 南京 仿佛和朋友对话 如今 海上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  ‎ ‎【设计意图:图表的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了解课文。】‎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出示7)‎ ‎5.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节,再读第三节,回味、感悟、交流。)‎ ‎(出示关键句)‎ 比喻句——‎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拟人句。(课件出示8)‎ 拟人句——‎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排比句:‎ 我们的生活是 的,是 的,是 ‎ 的。(课件出示9)‎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总结:‎ 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板书:热爱大自然 向往美好生活)‎ ‎2.仿写:(课件出示10)‎ 师过渡: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渐渐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3.拓展。‎ ‎(1)我们和作家巴金一同体验了看星星后的感受,我们还从作家那儿学到了许多方法,收获真不小。其实,我们看过自然界许多事物,像太阳、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情,这样那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作家写事物的方法再进行一次语文活动,“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课件出示11)‎ ‎【设计意图:将写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4 繁星      ‎ ‎   从前  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热爱大自然 ‎   三年前  南京  仿佛和朋友对话 向往美好生活 ‎   如今  海上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12)‎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画上“√”。‎ 半明半昧(mèi  wèi) 坠落(duì zhuì)‎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 ‎2.抬头看。( )‎ 三、仿写句子。‎ ‎1.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虽然……然而……: ‎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是 , , 。‎ 四、读“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想画面。‎ 想画面: ‎ ‎【答案】‎ 一、mèi√ zhuì√‎ 二、1.密密麻麻 2.仰望 ‎ 三、1.春风虽然有些凉意,然而没有了冬天寒风的刺骨。‎ ‎ 2.冬日的阳光是明亮的,是温暖的,是亲切的。‎ 四、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它语言的美、意境的美,而朗读是最直接也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因此教学时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通过反复的练习以及平时积累的基础,在课堂上我的范读比较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一下子产生了共鸣。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不足之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略微紧张,因此让学生自主交流、表现的的机会较少,同时,对于作者写景写感想的写作手法引导的也不太到位,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有所改进。‎ ‎【教材分析】‎ ‎《繁星》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巴金1927年去欧洲途中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描写了“我”‎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享受。‎ ‎【作者介绍】‎ 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 一、看词语,写拼音。‎ 怀抱( ) 纳凉(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静寂——( ) 微小——( ) 模糊——(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形容极不稳固,就要倒下或坠落。(   )‎ ‎  2.形容非常安静。(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 文中通过写自己三年前在 看星光,又写如今在 看星星,表达了对繁星的 之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辨字组词。‎ 萤 ( ) 眨( )‎ 荧 ( ) 泛( )‎ ‎2.辨析下面词语分别属于哪种感觉描写海上的夜的。‎ ‎ 柔和——( ) 静寂——( ) 梦幻——( )‎ ‎3.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星星、星空写得仿佛有生命似的,把这样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 六、想一想,说一说。‎ 根据文中的描述,你也想象一下繁星满天的画面,并说说你的感受。‎ ‎ ‎ 参考答案 ‎ 一、huái bào nà liáng ‎ 二、热闹 巨大 清晰 ‎ 三、1.摇摇欲坠 2.静寂 四、南京自家后院 海上 赞美喜爱 五、1.萤火虫 荧光 眨眼 广泛 ‎2.触觉 听觉 幻觉  ‎ ‎3.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六、略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课题 我们与环境 ‎ 课型 口语交际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3.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建议,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落实到行动中。‎ 教学 重点 ‎  引导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 教学 难点 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口语交际中,能够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出示课件2)‎ 这株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支,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他同时谈及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双,他们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耗费了十万双筷子。他们希望能够警醒大家最终告别一次性筷子。(出示课件3)‎ 师:同学们,听完这则新闻,能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想法? ‎ 师:我们与环境密不可分。(教师板书:我们与环境)‎ ‎ ‎ ‎ ‎ ‎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环保话题,并为下面的环节蓄势。】‎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设情境,共同探讨 ‎1.说一说。(出示课件4)‎ a.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b.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师:谁来说一说。‎ ‎ ‎ ‎【设计意图:‎ 生: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 生: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 a.小组内交流。‎ b.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生:工厂里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课件出示5)‎ 生:人们乱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课件出示6)‎ 生: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大气;(课件出示7)‎ 生:人们的生活垃圾。(课件出示8)‎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课件出示9)‎ 生: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灭。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 生: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 师:同学们的做法很好。‎ 三、动手实践,从我做起。‎ ‎1.师引入:爱护环境不仅要认识到,更要会动手做。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制作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呢?‎ ‎2.学生合作交流评选出“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预设:‎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课件出示10、11)‎ ‎(1)看见垃圾,主动捡起丢在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 ‎(2)要珍惜水资源。可以将淘米水、洗菜水、洗衣服水用来浇灌树木。洗完手后一定要把水龙头拧紧。‎ ‎(3)如果教室里没有人在或只有几个人的话,要把电灯关上。‎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既是降低本情境的难度,也是为了提醒学生劝说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4)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不烧散煤,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5)随身携带环保袋,多使用筷子。因为一个塑料袋要200年来解化,少使用一次性碗筷。‎ ‎(6)在学校的路边及其他地方多设置一些造型各异的垃圾桶,最好是分类垃圾桶。因为我发现垃圾桶可分为“回收”和“不回收”两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更加整洁。‎ ‎(7)要多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不践踏草坪。‎ ‎(8)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 ‎(9)少开车,多骑车。‎ ‎(10)爱护环境。家中的死鸡死鸭可以密封,然后拿到垃圾场,让清洁工人处理掉。千万不能丢到河中,因为这样会污染河水。‎ 四、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1.在小组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将意见综合起来,由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组内同学做补充。‎ ‎2.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点等方式灵活运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指导思想就是全员参与。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同时又增加挑战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课件出示1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结束地球的生命。地球是你的,也是我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拉起我们的手,张开我们的口,检点自己,劝诫他人,共同捍卫我们的家园。(教师板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  ‎ 板书设计 我们与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在口语交际进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交流之中,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能围绕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有少数学生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态度还不够自然大方,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对这部分学生多加关注。‎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课题 推荐一个好地方 ‎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选取自己喜欢的地点分享给大家,列出推荐理由。‎ ‎2.强调分享的原因,引发听众共情,激发向往之情。 ‎ ‎3.能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 ‎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 重点 ‎ 能够清楚明白地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给他人,体现其吸引人之处,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 师:我相信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流连忘返?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使我们的快乐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板书:推荐一个好地方)‎ ‎  ‎ ‎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尽快搜集写作材料。】‎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明确目标(出示课件3)‎ ‎1.‎ ‎ ‎ 过渡: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那么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呢?怎样介绍才更有条理,也让人感到你喜欢的地方很美,也让大家和你一样喜欢那个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2页,读一读,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 ‎2.确定习作主题:推荐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3.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出示课件4)‎ a.写作范围: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b.通过描写这个地方与众不同之处,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因此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写。‎ ‎4.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出示课件5)‎ a.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 b.这个地方在哪里?‎ c.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分析示例,打开思路。‎ ‎1.同学们先看看书上的例子吧!‎ 推荐一个古镇:‎ Ø ‎ 这个古镇很美……‎ Ø ‎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Ø ‎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2.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并板书: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出示课件6)‎ ‎(板书: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 四、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把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打算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有条理的抓住特点,突出特点重点介绍给大家呢?‎ ‎2.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3.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4.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文章的一些顺序;写景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由心而发的感受。‎ 预设:(出示课件7)‎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地点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方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 情感:真实的感受。‎ 五、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1.写作文前先有个思路,应该怎么写呢?(板书:开头 中间 结尾)‎ 拿我们要写的这篇习作来说,应该怎么来列提纲呢?‎ 推荐一个好的地方(提纲)‎ ‎(出示课件8)‎ 开头:介绍自己要推荐的地点.环境情况以及大致特征。(总写)‎ 中间:(分写)‎ 第一种:可以按照游览或观赏的顺序来描写。‎ 第二种:可以选几处(两三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 第三种:可以按照方位变化来描写。‎ 第四种:展开合理想象。‎ 结尾: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总写)‎ ‎2.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3.交流提纲。‎ 六、动笔练习(出示课件9)‎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景物写具体。‎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 ‎(1)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能保证自己一气呵成的文章不会有错别字,不会有不通顺的地方?‎ ‎(2‎ ‎)写完作文要检查。检查的最好办法就是朗读,那么现在拿起你的大作大声给我们朗读一下吧。如果在朗读过程当中发现什么有问题的地方,那就改吧,直到你读起来觉得很顺畅,听起来很舒服为止。还可以请同伴提提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七、分析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景物地点的文章,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写出真实感受。‎ ‎  ‎ 板书设计 ‎ ‎ ‎ 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 推荐一个好地方 ‎ ‎ 开头 中间 结尾 教学反思 ‎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阶层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语文园地 课题 语文园地 ‎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2.学会带有声音的四字词语的运用,以及时间词语的运用。 3.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4.欣赏、积累古诗中写景的名句。‎ 教学 重点 词语的运用;积累古诗。‎ 教学 难点 ‎1.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3.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会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2.学会带有声音的四字词语的运用,以及时间词语的运用。 3.注意在横格中写字的要求。‎ ‎4.欣赏、积累古诗中写景的名句。‎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揭题导入 ‎ ‎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这些课文是自然景观。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自然景观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语文园地)‎ ‎  ‎ ‎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学用结合 板块一:交流平台(出示课件3)‎ ‎1.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和名山秀水,在电视、书本上也观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山水水,你们游览或见过的自然景观应该怎样向大家介绍呢?(板书:写想象画面)‎ ‎2.课文《观潮》一文中第4自然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大潮由远及近时的样子和声音穿插描述,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出示课件4)‎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想象画面的?(板书:看到)‎ ‎3.课文《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出示课件5)‎ 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想象画面的?(板书:听到)‎ ‎4.读了文章,你还能“闻”到什么?(板书:闻到)‎ a.小组交流。‎ ‎  ‎ b.构思巧妙、大胆合理,感情真实。‎ c.介绍时,要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想象不是胡编乱想。‎ d.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以四人为小组共同交流,互相评议。 ‎ ‎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出示词语。(课件出示6)‎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 ‎(1)读一读,理解词语含义:自己自由读一读,做到理解含义。‎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 震耳欲聋:欲: 快要,就要。形容声音很大。 ‎ 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私:私下;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 鸦雀无声: 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 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 (2)想一想: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人声鼎沸,可以想到观潮时的热闹场景。‎ 生:鸦雀无声,可以想象到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时的情景。‎ ‎ (3)说一说:先小组内各交流,再选小组代表说一说。‎ 出示词语。(课件出示7)‎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 一会儿工夫 ‎(4)说一说每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增强对想象画面的理解,加深印象。】‎ 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对比不同。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5)拓展运用 ‎ ①请按照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说出你的想法。‎ 冲过去 跑过来 奔过来 走过来 ‎②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说一说你的日常生活。(课件出示8)‎ ‎ 一阵风吹过,天空顿时尘土飞扬。‎ 我家的小狗一会儿功夫就把一盘肉吃完了。‎ ‎ (1)读一读。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的用法。‎ ‎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可以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画面。‎ ‎(板书:根据意思 写画面)‎ ‎ 板块三:书写提示 ‎ 1.看提示: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课件出示9)‎ ‎(板书:书写提示:保持平衡 保持距离)‎ ‎ 2.写一写 ‎ (1)先照着字帖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板块四:日积月累 ‎ 学习《鹿柴》这首诗。(出示课件10)(板书:鹿柴)‎ 鹿 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的方式,理解时间词语的意思,感受时间词语运用的准确恰当。】‎ ‎【设计意图:说和写的有机结合能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 ‎【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注意汉字在横格中的书写特点;养成写前先观察、后书写的好习惯。】‎ 复照青苔上。‎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3.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11)‎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2)‎ 我们这节课学会了怎样描写想象画面,学会了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学会了怎样在横格中书写规范规则,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希望下节课继续努力,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将写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语文园地 看到 写想象画面 听到 书写提示:保持平衡 保持距离 闻到 ‎  根据意思 写画面 鹿柴 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反思 ‎1.本练习的“词句段运用”和“写字提示”都有写字教学方面的涉及。所以我加大了词句、写字在教学中的分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2.不足之处: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关于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 ‎《望洞庭》‎ ‎   唐·刘禹锡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渔歌子》‎ ‎   唐·张志和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望庐山瀑布》‎ ‎   唐·李白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山行》‎ ‎   唐·杜牧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唐·孟浩然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绝句》‎ ‎   唐·杜甫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课题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荚、豌、按”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等12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3.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 重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教学 难点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将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教师板书: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  ‎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课件出示2) ‎ ‎“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 (课件出示3)‎ 指导书写:“豌、按、枪、玻、璃、探、愉、绕”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角没有一点。‎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小结 ‎1.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理一理、写一写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的记忆跟家深刻。】‎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豆荚(jiá jiā) 僵硬(qiāng jiāng) 囚犯(yīn qiú)‎ 二、看拼音写词语。‎ ‎ wān dòu àn zhào shū shì yú kuài ‎ ( ) ( ) ( ) ( )‎ 三、注意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我能照样子写句子。‎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做下去吗?(反问句)‎ 难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 ‎【答案】‎ 一、jiá√ jiāng√  qíu√‎ 二、豌豆 按照 舒适 愉快 ‎ 三、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2.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3.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听写字词。‎ 豌豆 按照 舒适 恐怕 玩具枪 耐心 ‎ 玻璃 探出 愉快 盘绕 曾经 ‎(课件出示5)‎ 教师集体订正。‎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件出示6)‎ ‎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巩固了字词。】‎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 ‎(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课件出示7)‎ ‎ “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1)小组展开讨论。‎ ‎(2)汇报交流。‎ 指名读、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板书:第一粒:飞向世界 第二粒:飞进太阳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 ‎4.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课件出示8)‎ ‎(板书: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课件出示9)‎ ‎(板书: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课件出示10)‎ ‎(板书:随遇而安)‎ ‎5.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长得很好,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6.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板书:爱)‎ ‎7.‎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课文,即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掌握情况,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植物支起来。为什么母亲不相信,还是……?‎ 这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爱的体现。(课件出示11)‎ ‎8. 你怎样理解“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一段?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12)‎ 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8.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 指名朗读。‎ ‎(板书:吃掉了 落到脏水沟里)‎ 三、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其余四粒豌豆虽然各有归属但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归属。水沟两次表态是幽默地讽刺也减轻了全文的凝重感很有趣味。‎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拓展延伸。‎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写在小本子上)(课件出示14)‎ ‎【设计意图: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佳作,加深对精神食粮重要性的感受。】‎ 板书 内容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自高自大 ‎ 第一粒:飞向世界 吃掉了 豌豆 第二粒:飞进太阳 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 吃掉了 满足现状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株植物 随遇而安 爱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抢( ) 曾( ) 玻( ) 愉( )‎ 枪( ) 增( ) 波 ( ) 输 ( )‎ 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顶楼 ( )的女人 ( )的太阳 三、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并写下来。‎ ‎1. 穷苦的 小小的 一个 在这个 顶楼 住着 女人 ‎ ‎ ‎2. 五粒豌豆 一粒 最了不起的 我是 中 ‎ ‎ 四、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节日里总是鲜花盛开,现在豌豆花开了,所以“简直像一个节日”。‎ B.孩子在节日里总是快乐的。小姑娘在那一天特别高兴,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C.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做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个节日”。‎ D.豌豆从落到窗台到发芽,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它终于开花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答案】‎ 一、抢劫 手枪 曾经 增加 玻璃 波浪 愉快 输赢 二、小小 穷苦 温暖 三、1. 在这个小小的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 ‎ ‎2. 我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 ‎ 四、C 教学反思 ‎1.一节好的语文课最大的魅力是什么?莫过于能吸引学生,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整节课我都饱含激情,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2.不足之处是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和提高。‎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这个故事主要写了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一个长满了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去”的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好在描写了五粒豆子的不同的方面,第五粒豆子的事情,让人感动。‎ ‎【作者介绍】 ‎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被尊称为“现代童话之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夜莺》《皇帝的新装》《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豌豆,豆科一年生攀援草本,高0.5—2米。全株绿色,光滑无毛,被粉霜。叶具小叶4-6片,托叶心形,下缘具细牙齿。小叶卵圆形;花于叶腋单生或数朵排列为总状花序;花萼钟状,裂片披针形;花冠颜色多样,随品种而异,但多为白色和紫色。子房无毛,花柱扁。荚果肿胀,长椭圆形;种子圆形,青绿色,干后变为黄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原产地中海和中亚细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种子及嫩荚、嫩苗均可食用;种子含淀粉、油脂,可作药用,有强壮、利尿、止泻之效;茎叶能清凉解暑,并作绿肥、饲料或燃料。‎ 课 后 作 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 ‎  bō li kǒng pà nài xīn tàn chū ‎ ( ) ( ) ( ) ( )‎ 二、选词填空。‎ 舒适 适合 ‎1.大多数鱼类都不( )在陆地上生活。‎ ‎2.我们坐在新教师里,感觉既暖和,又(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充分流露。 ( )‎ ‎ 2.欢欣快乐。 ( )‎ ‎3.使人心里觉得暖和。 ( )‎ 四、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加点词语造句。‎ ‎( )母亲不相信,( )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 )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 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 飞进窗子“一个长满了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去”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六、重点段落分析。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片段 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这儿是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 ‎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要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 ‎ ‎  许多天过去了。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 ‎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震动了一下。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 ‎  “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 ‎  “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 ‎  啪!豆荚裂开来了。那五粒豆子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用。他马上把第一粒豆子装进去,把它射了出去。 ‎ ‎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于是它就飞走了。 ‎ ‎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 于是,它也飞走了。 ‎ ‎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在没有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来。但这两粒豆最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它们说:“我们才会射得最远呢!” ‎ ‎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的那一粒说。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了。 ‎ ‎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粒豆说。‎ ‎1.从语段中给下面的词语找出反义词。‎ ‎ 寒冷—— 柔软—— 黑暗——‎ ‎2.读一读,说说这几粒豌豆都要到哪里去?‎ ‎ 第一粒豌豆 ‎ ‎ 第二粒豌豆 ‎ ‎ 第三、四粒豌豆 ‎ 第五粒豌豆 ‎ ‎3.文中五粒豌豆的命运各不相同,如果是你的话,你愿意做哪一粒豌豆?为什么?‎ ‎  ‎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 七、你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呢?写一些吧!‎ ‎ ‎ 参考答案:‎ 一、玻璃 恐怕 耐心 探出 二、1.适合 2.舒适 三、1.洋溢2.愉快3.温暖 四、虽然 但 因为 我最喜欢的是那绵绵的细雨,因为它温柔、恬静。‎ 五、五个豆粒 第五粒豆粒 六、1.温暖 僵硬 明亮 ‎2.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3.略 七、略 ‎  ‎ ‎6 蝙蝠和雷达 课题 蝙蝠和雷达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蝙、蝠、漆”等13个生字,会写“蛾、蚊、即”等14个字。‎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 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教学 难点 怎样使学生理解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课件出示2)‎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6课。(板书:蝙蝠和雷达)‎ ‎  ‎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容易理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课件出示3)‎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区别开。‎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 (课件出示4)‎ 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蛾、蚊、科、横、证、研、驶”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5)‎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  ‎ ‎【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字的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蝙蝠的资料,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6)‎ ‎【设计意图:资料的积累,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并给下面的加点字加上拼音。‎ ‎( ) ( ) ( ) ( ) ( ) ‎ 蝙 蝠 揭 开 躲 避 障 碍 荧 屏 二、看拼音写词语。‎ fēi é kē xué jià shǐ yán jiū ‎( ) ( ) ( ) ( )‎ 三、仿写句子。 ‎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仿写比喻句)‎ 大熊猫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懒懒地躺在地上晒太阳。‎ ‎【答案】‎ 一、biān jiē bì zhànɡ pínɡ 二、飞蛾 科学 驾驶 研究 三、喝醉了的老汉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 教具 准备 ‎ 课件、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旧知,图片导入 ‎1.听写词语。(课件出示8)‎ 蚊子 系着 驾驶 研究 苍蝇 证明 科学 ‎2.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 ‎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学下文打好基础。】‎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细读课文,明白关系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一) ‎ ‎1.学生自学。‎ ‎2.检查:读读第3自然段。‎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课件出示9)‎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 ‎ ‎ ‎ ‎ ‎ 第二次 ‎ ‎ ‎ ‎ ‎ ‎ 第三次 ‎ ‎ ‎ ‎ ‎ ‎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课件出示10)(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画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自读后提问。‎ ‎(三)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2.同桌自学第7自然段。‎ ‎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课件出示11)‎ 一起读第7自然段。‎ a老师根据回答画出2、4两句。‎ 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吗?‎ 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教师板书:蝙蝠 嘴 超声波障碍物 耳朵)‎ 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课件出示12)‎ 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评)‎ ‎4.师生分读第7自然段。师1、3 生2、4。‎ ‎5.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7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8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 ‎(课件出示13)(教师板书: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4.集体朗读第8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课件出示14)‎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作业巩固(课件出示15)‎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1. 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请一生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创设由内化到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 板书 内容 ‎     6 蝙蝠和雷达 ‎   嘴 超声波 蝙蝠             ‎ ‎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天线 ‎   雷达   无线电波 ‎        荧光屏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件出示16)‎ 一、比一比,组词语。‎ 郎( ) 饿( ) 蝇( ) 揭( )‎ 朗( ) 蛾( ) 绳( ) 渴( )‎ 二、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不仅……还…… 不是……而是…… 即使……也…… ‎ ‎1.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嘴和耳朵。 ‎ ‎4.(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 三、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 ‎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 ) ‎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 )‎ ‎【答案】‎ 一、读书郎 朗读 饥饿 飞蛾 苍蝇 草绳 揭开 口渴 二、1.不仅……还…… ‎ ‎2.即使……也…… ‎ ‎3.不是……而是…… ‎ ‎4.因为……所以……‎ 三、1. 设问 2. 比喻 3. 比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讲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时,共分四步进行:第一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1—3段,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第二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三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奥秘。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其奥妙,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不足之处:‎ 本课教学中,最大的遗憾是让孩子们朗读的时间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科普性文本的朗读,使语文课堂更显语文味,更具魅力。‎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语言文字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蝙蝠 ‎ 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 ‎ 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超声波 ‎ 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 000赫兹)的声波。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仿生学 ‎ 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属于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只要生物有奇特的本领,就成为仿生学所涉猎的目标,现已发展出昆虫仿生学、海洋生物仿生学、设计仿生学、化学仿生学、分子仿生学等。仿生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学、制造、航空等方面,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科学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未来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  zhèng míng héng shù lì jí kē xué ‎ ( ) ( ) ( ) ( )‎ 二、精挑细选。‎ ‎1.竖 坚: ( )立 ( )强 ‎ ‎2.锐 悦: 敏( ) 喜( ) ‎ ‎3.幅 蝠: 篇( ) 蝙(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非常黑;很暗。( )‎ ‎ 2.形容杂乱,没有条理。(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画“√”,错的画“×”。‎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 ‎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 ‎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 1. 蝙蝠不仅能在夜里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 。‎ ‎2.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而是 ‎ ‎ 配合起来探路的。‎ ‎ 3.科学家模仿篇幅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 。‎ 六、重点段落品析。‎ ‎ 读《蝙蝠与雷达》片段,回答问题。‎ ‎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 ‎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碍”的音节是(   ),“荧”的部首是(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  仿照——(    )    重复——(    )     ‎ ‎ 阻碍——(    )    打开——(    ) ‎ ‎3.读了这个片断,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4.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 ‎                                                                                                      ‎ ‎ 5.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 七、人们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你能从生活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①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②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证明 横竖 立即 科学 二、1.竖立 坚强 ‎ ‎ 2.敏锐 喜悦 ‎3.篇幅 蝙蝠 三、1. 漆黑 ‎ ‎2. 横七竖八 四、 1. × 2. × 3. √‎ 五、1.从来没见过跟什么东西相撞 2. 眼睛 嘴和耳朵 3. 雷达 六、1.ai  艹 ‎2.模仿 反复  障碍  揭开  ‎ ‎3.嘴巴发出的声音 声音 耳朵 ‎4.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 ‎5.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七、举例:根据蜻蜓发明了直升飞机,根据响尾蛇发明了响尾蛇导弹等。‎ ‎7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唤、技、获”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4.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 教学 重点 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 难点 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唤、获、赖”等12个生字,会写会写“唤、纪、技”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出示课件2)     ‎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 ‎  ‎ ‎ 【设计意图:由题眼入手,让学生在谈话中自然融入文本。】‎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发 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出示课件3)    ‎ ‎2.同学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示课件4)   ‎ 三、学习生字。‎ ‎1.出示会认字: (出示课件5)  ‎ 唤 技 获 赖 潜 亿 索 奥 舶 质 哲 兰 ‎ 形近字识字:唤—换 亿--忆 素—索 质 ‎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环境来感染学生。】‎ 象形识字:获:甲骨文写作“隻”:(隹,鸟雀)(又,抓持),像猎人手持 一只鸟,表示猎获鸟雀。‎ 兰:隶书将篆文“艸”简化成“艹”。俗体楷书 组词识字:赖皮 质量 哲学 ‎ ‎2.出示会写字:(出示课件6)  ‎ 唤 纪 技 程 超 亿 索 奥 益 联 质 任 善 ‎ 易错字: “技”是“扌”,不要写成“木”。‎ ‎“索”下半部分不要写成“系”。‎ ‎3.词语理解。(出示课件7) ‎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洞察:观察得非常透 彻、清楚。‎ ‎4.再读课文。‎ 指名读,分段朗读。‎ 课文主要讲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 ‎(3)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 小组检查交流:     ‎ ‎ 4.全班交流反馈:    ‎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 ‎(2)检查自学情况:     ‎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拓展。‎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当堂训练(出示课件8) ‎ ‎1.听写生字。‎ ‎2. 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划“√”。‎ 哲学(zhézhè) 物质 (zhīzhì) 探索 ( suǒsuō)‎ 二、给词语注音。‎ ‎ ( ) ( ) ( ) ( )‎ 船 舶 奥 秘 潜 入 依 赖 三、根据意思填词语。‎ ‎ 出乎意料 呼风唤雨 龙王爷除了能( ),还能和孙悟空一样有多种的变化真是( )。‎ ‎【答案】‎ 一、zhé√ zhì√ suǒ √‎ 二、chuánbóàomìqiánrùyīlài 三、呼风唤雨 出乎意料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0) ‎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 ‎ ‎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有助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第1、2自然段(出示课件11)    ‎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 ‎2.学习第2自然段:    ‎ ‎(1)指名读第1句:      ‎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 ‎ (2)出示句式:是谁来呼风唤 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出示课件12)    ‎ ‎(3)齐读第二自然段。   ‎ ‎(4)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出示课件13)      ‎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 ‎(二)学习第3、4、5自然段。   ‎ ‎1.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出示课件14) ‎ ‎2.选择自身最喜欢或信息储藏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 ‎3.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 ‎(1)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 ‎(2)今天的实际(第4自然段)。    ‎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 ‎(3)明天的憧憬(第5自然段)。   ‎ ‎4.出示研读方法:  ‎ ‎(1)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 ‎(3)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 ‎(4)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 ‎(5)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资料。   ‎ ‎5.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 ‎6.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三)专题汇报,全班交流(出示课件15)    ‎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1)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身手?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 ‎(3)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 ‎(4)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实际。 ‎ ‎(5)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 理解重点句子:(出示课件16)     ‎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实际”:    (1)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绩事例,涉及哪 些方面? (教师板书:登上月球 潜入海底 洞察天体)   ‎ ‎(2)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绩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 ‎(3)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 理解重点句子:(出示课件17)     ‎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教师板书:电视 程控电话 因特网)   ‎ ‎   ‎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憧憬”:    (出示课件18)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 ‎(2)说说“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 ‎1.为科学技术发明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身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 ‎2.师总结全文:     ‎ ‎(出示课件19)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效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喜好;考虑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发明力和丰富的常识。”。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六、拓展作业,进入实践   ‎ ‎(出示课件20)‎ ‎1.小练笔:     ‎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发明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 8 呼风唤雨的世纪             ‎ ‎  登上月球  电视       ‎ ‎20世纪    潜入深海  20世纪  程控电话          ‎ ‎  洞察天体  因特网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连一连。‎ 呼风唤雨的 神仙 黑暗无光的 世纪 腾云驾雾的 世界 二、根据课文回答。‎ ‎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伯特 •罗兰说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本课指__________。‎ ‎【答案】‎ 一、‎ 二、1.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 教学反思 ‎1.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让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黑暗无光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2.在本轮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激励性评价等,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齐读、指名读等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伙伴的存在;自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可以“我”做主;师生对话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无限乐趣;学法的指导、小结、迁移,让学生感到:学习原来很简单……‎ 这些,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兴奋的状态,营造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因为老师的赞扬,成功的喜悦,以及同伴在集体中地位的提高,都很好地激励着学生更加努力发奋。‎ ‎【教材分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作者介绍】‎ ‎1.作者介绍:‎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流体传动及控制学家。1964至1979年浙江大学助教、讲师。在机械工程特别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曾在欧、美和中国等国获得20项专利,在国内外发表过250多篇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教育论文及二本科学著作。‎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 ‎   2000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这本书由路甬祥主编,书中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以下是书中介绍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事例。‎ ‎   X射线:190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究。‎ ‎   空调:1902年由美国人开利设计成功并申请专利。‎ ‎   洗衣机:1906年,美国人费歇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 ‎   磁悬浮列车:1911年由俄国一位教授最早做出磁悬浮列车的模型。‎ ‎   霓虹:1912年由法国化学家克劳德发明。‎ ‎   维生素: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 ‎   第一条汽车生产线:福特发明了用装配线生产汽车的方法,并于1913年在他的T型汽车生产过程中使用。这种生产技术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   彩色胶片:1923年,戈德斯基和曼内斯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 ‎   因特网: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 ‎   移动电话: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步话机是移动电话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民用的对讲式移动通信业务开始普及。现在,移动通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 ‎ 【其他资料】‎ 老师们备课需要的而其他资料。比如,一些有助于上课或者制作课件的资料,供使用我们教案的老师选择性使用,换句话,他们想得到的一切资料,我们全盘提供到位。‎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字填空。‎ 唤换 赖 懒哲折 呼( ) 依( ) ( )学 二、连一连。 ‎ 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天体月球奥秘深海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 )‎ ‎2.意思是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从文中抄写描写科技飞速发展的诗句。‎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 以前的人们一直依赖_________,随着科学的进步,改变着人类的 ‎ ,也改变着人类的。‎ 六、重点段落品析。‎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仿写句子。‎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说说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你能说出有什么发明吗?‎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想象一下你最想要发明什么,你也描述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换赖哲 二、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 三、出乎意料 依赖 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自然 精神文化生活 物质生活 六、1.谁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当然是父母。‎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光合作用。‎ ‎2.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3.飞机 电话 七、略 ‎8 蝴蝶的家 课题 蝴蝶的家 ‎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避、撼、喧”等8个生字,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分分类。‎ 教学 重点 ‎ 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分分类。‎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蝴蝶图片。(课件出示2)‎ 师:同学们看,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你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看到大家急切的样子,老师也特别希望和大家一起去寻找蝴蝶的家,咱们一起去吧。‎ ‎(教师板书:蝴蝶的家) ‎ ‎  ‎ ‎ 【设计意图:美丽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视觉,蝴蝶看似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它的家却不为人所熟知。“蝴蝶的家在哪里?”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了铺垫。】‎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 ‎1.打开课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 ‎(1)读一读:      ‎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身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    ‎ ‎(2)想想说说:(课件出示3)      ‎ 课文主要讲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 (3) 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 ‎2.小组检查交流:     ‎ ‎  ‎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 ‎3.全班交流反馈:    ‎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 ‎(2)检查自学情况:     ‎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 三、紧扣课题,研读课文 ‎(—)读课文,提炼重点。‎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去 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提炼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课件出示4)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 作者为蝴蝶着急的?读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板书:下雨 着急)‎ ‎3.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读的时候圈圈、画画、写写,然后与你小组的同学分享学习的收获好吗?‎ ‎4.结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二)深化理解,体悟感情。(课件出示5)‎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 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难为蝴蝶吗?”‎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这里是谁在喧嚷呢?‎ 这里用“喧嚷“又说明了什么呢?‎ 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 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震撼:“山雨欲来风满楼”,当轰隆隆的雷声在 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哎呀!这样糟糕的天气,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 ‎【设计意图: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引情入境,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问题的提出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又使他们对课文的探究目标更为明晰;教师成为合作学习的参与者、点拨者和引导者,陌生的师生关系因交流而不再陌生,在思维的碰撞和语言的交流中,智慧的火花得以闪现,师生融为一体,易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受不住猛烈的风雨呢?‎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 烈的风雨呢?”‎ ‎(1)理解素洁、玷污。(指导本段朗读:)(课 件出示6)‎ 素洁:文中指蝴蝶素雅而洁净。‎ 玷污:弄脏。‎ ‎(2)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 什么样的结果呢?(课件出示7)‎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 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你们心里着急吗?‎ ‎(4)指导朗读:“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 ‎(1)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 下、树叶下面……(课件出示8)(板书:猜想)‎ ‎(2)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 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课件出示9)‎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 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3)我们都应该睁大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运用 你聪灵的耳朵去聆听,像作者一样,置身于、置心于大自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课件出示10)‎ 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一位小朋友非常确认地说:“它们和我们一 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课件出示11)‎ ‎(2)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 ‎【设计意图:读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借助读体会难以言说的意境;读与交流中发挥想象,形成意境,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表达与耐心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分享学习成果的愉悦过程中,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课件出示12)‎ 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一起读读吧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 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5.点明主旨 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板书:关爱生命 心系自然)‎ 四、总结升华。‎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 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畅谈感受。‎ 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交流。‎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作者有哪些猜想?‎ 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写出来吧。‎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8 蝴蝶的家             ‎ ‎  下雨 着急 ‎ ‎ 猜想 关爱生命 心系自然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加粗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震撼 gǎn( )hàn( ) 玷污 wū( )kuī( ) 家雀 qiǎo( )què( )‎ 二、比一比,再组词。 ‎ 避( ) 憾( ) 喧( ) ‎ 僻( ) 撼( ) 宣( )‎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同义词。‎ ‎ 躲避——( ) 确信——( ) 猛烈——( ) 柔弱——( )‎ 四、课文在线。 ‎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发挥想象,自己试着写一写。‎ ‎ ‎ ‎ ‎ ‎ ‎ ‎【答案】‎ 一、hàn wū què 二、躲避 偏僻 遗憾 震撼 喧闹 宣告 三、逃避 确定 激烈 娇弱 ‎ 四、略 教学反思 ‎1.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让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蝴蝶的生活状况,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2.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关系,小练笔没有让学生展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作者介绍】‎ 燕志俊(1907—1982),又名燕遇明,今邱家店办事处颜张村人。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著有《苦女翻身记》《 枯树开花》《山乡女儿》和《碧叶集》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中国有 1200 种。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 厘米左右。蝴蝶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是蝴蝶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 ‎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 一、给生字注音、组词。‎ 素( )( ) 炊( )( ) 檐( )(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猛烈地( ) 银色的( )‎ 三、选词填空。‎ ‎    柔弱 柔软 ‎1.厚厚的落叶铺在地上,像( )的地毯。‎ ‎2.草看起来很( ),但是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四、根据例句改句子。 ‎ 例:它们的家不知在不在桥下面。 ‎ 它们的家会不会在桥下面呢? ‎ 花瓣被雨点打得直抖,不能容它们藏身。 ‎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蝴蝶的家》以 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 的关爱之情。‎ 六、重点段落分析。 ‎ ‎《蝴蝶的家》片段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的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家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是它们的家吗?‎ 花儿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 1.写出反义词。‎ ‎   低沉(  )   轻盈(  )   确信(  )  柔弱(  )‎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 ‎3.“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作者想到了什么,竟那样的着急?‎ ‎   ‎ ‎ 4.作者猜想蝴蝶的家会在哪些地方?概括起来说说。   ‎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 七、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家?它们在哪里呢?赶快动笔写一写吧!‎ ‎ ‎ ‎ ‎ 参考答案:‎ 一、sù 素洁 chuī 炊烟 yán 房檐 二、风雨 雨幕 三、1.柔软 2.柔弱 四、花瓣被雨点打得直抖,会不会不容它们藏身呢?‎ 五、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 幼小生灵 六、 1.晴朗 笨重 怀疑 强壮 ‎2. 她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3.作者想到了蝴蝶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 蝴蝶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 ‎4.作者开始这样想的:屋檐下没见蝴蝶来避过雨;麦田里、松林里、园里的花、老树干的底面也无法藏身;桥下面、树叶下面都没见过.作者真为蝴蝶着急了。‎ 七、略 习 作 课题 小小“动物园” ‎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会在观察中发现书中人物和动物的对应关系。‎ ‎2.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的温馨感。‎ ‎3.结合生活,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或家庭成员。‎ ‎4.扩写绘本,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件事。‎ 教学 重点 ‎ 1.观察发现书中人物和动物的对应关系。‎ ‎2.结合生活,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或家庭成员。‎ 教学 难点 结合事件来介绍家人特征,拓展延伸自己生活在家里的感觉。‎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老师也有喜欢的动物,大家来猜个谜语就知道了。   ‎ ‎1.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猫)(出示课件2)‎ ‎2.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金鱼)(出示课件3)‎ 同学们都对动物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你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是不是很有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动物园”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们的家人吧。(板书:小小“动物园”)‎ ‎  ‎ ‎ ‎ ‎【设计意图:运用猜谜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创设情境(动物照片)(出示课件4)‎ 理解人物和动物的关系 过渡:看完照片,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提问:你最喜欢谁?你最喜欢他身上的哪个特点?(贴“特点”牌)这是从哪方面来描写呢?(板书:特点)‎ ‎1.爸爸与猫(样子 性格):我的爸爸胖胖的,很憨厚,像一只猫。(板书:样子 性格)‎ ‎2.姐姐与鱼(本领):我的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板书:本领)‎ ‎3.‎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爷爷与大老虎(性格):我的爷爷很威严,就像一只大老虎。(出示课件5)‎ 总结:把每一个人都比作一种动物,这是人物和动物的关系。通过每个人不同方面的特点,来描写人物。这在我们作文中也是常见的,这叫做“抓住特点”。这把金钥匙,你掌握了吗?‎ ‎ 刚才我们是一段段来欣赏,现在我们整合全文,再来仔细品味一番,你发现每一段有相似的地方吗?‎ ‎(1)指名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并评价。‎ 师:前面是介绍人,后面是说明人的特点。‎ 三、习作构思 ‎ (一)仿照例子,趣说人物 要求:选择自己或是班上的一个同学来介绍,说特点,联想动物。‎ ‎ 介绍自己 我叫________,是个小_____孩。其实呢……‎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课件6)‎ 介绍家人 这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呢……‎ 他/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课件7)‎ ‎(1)自由思考 师:请你们根据游戏要求,大胆联想。‎ ‎(2)交流分享 师:谁来试试看?(充分说)‎ ‎(3)评析总结 你们都能够抓住人物和动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二)再读例子,理清特点 ‎1.引导阅读,扩编内容(出示课件8)‎ ‎(1)引导看图。(抓住动作、语言、喜好等来写)‎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2)口头扩编绘本。‎ ‎2.小结 师:恭喜你们又掌握了一把金钥匙,在写作中要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这样的内容才会精彩。‎ 师:同时,通过动作、语言描写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在我们的写作中是很常用的哟。‎ 总结:我们知道写人物要抓住特点,通过这些方面的描写,展开叙述。同时,写作要围绕中心句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更加具体生动。(板书:抓住特点 要围绕中心句)‎ 过渡:刚才你已经说到了自己或是同学的一个特点,接着,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叫做“谁是金笔小作家”。看看谁文笔最棒。‎ ‎(三)游戏激趣,细写人物 ‎“谁是金笔小作家”(出示课件9)‎ 要求:刚才你已经说到了自己或是家人的一个特点,哪件事情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请你把这件事情写下来,并写一写你对人物的感情,生活在家里的感觉。字数不限。‎ ‎1.学生写。 ‎ ‎2.师巡视。 ‎ ‎3.交流习作。(可叫一生先来改,教师再来评讲。)‎ ‎【设计意图:设计“谁是金笔小作家”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人物”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人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性格、样子、饮食等),围绕中心句,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  ‎ 板书设计 小小“动物园”‎ ‎ 特点: 性格、样子、本领……‎ 抓住特点 要围绕中心句 教学反思 ‎1.我根据自己的设计环节一步步展开教学。整堂课的学习氛围很融洽,孩子们都乐此不彼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我也因此受到感染和鼓舞,让孩子充满惊喜和快乐,它能让孩子产生幽默和共鸣,了解每个人和动物做对比,包括性格、脾气和爱好等个性品质,积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对比方法,仔细观察,学会通过细节和事例把人物特点写具体。细细品读绘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固定格式:“我叫……其实呢……我是……”和“这是我……其实呢……他/她是……”这两个短句可以让孩子去模仿学习,并用来介绍自己或身边的人。 ‎ ‎2.不足之处就是在说话环节中,我对孩子的引导不够,担心学生说不出我的预设答案,便没有循循善诱,“三下两除二”就把答案说出来。此外,我对哪些作文较典型,适合当堂批改把握不当,没有紧跟本堂课的重点来讲。‎ 语文园地 课题 语文园地 ‎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积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学 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学 难点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积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引入,进入学习 ‎ 这一单元学完了,我们有了许多收获。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二,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 ‎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阅读的方法:‎ ‎①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②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③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④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出示课件2)‎ ‎(2)学以致用 爸爸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老虎”,虎背熊腰,在家里威风凛凛,牢牢地统治着我和弟弟。放学后,我们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在旁边巡视,虎视眈眈,不放过我们的一举一动。谁要是胆敢溜出去玩,准被他的虎爪抓回来,狠狠地教训一顿。‎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爸爸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老虎”?(虎背熊腰、虎视眈眈)‎ ‎②这个小片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爸爸的?(外貌、神情、动作)‎ ‎2.识字加油站(出示课件3)‎ 驻扎 蛀虫 拄拐 ‎ 捐款 娟秀 手绢 花苞 冰雹 鲍鱼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是同一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板书: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3)结合偏旁,讲解汉字的含义(出示课件4)‎ ‎“驻”的偏旁是:马,应读“zhù”;字义是:(车马等)停止,泛指停止或停留。‎ ‎“蛀”‎ ‎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总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字的组成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的偏旁是:虫;字义是:蛀虫,咬木器、谷物或衣物的小虫。‎ ‎“拄”的偏旁是:提手旁,应读“zhǔ”;字义是:用手扶着杖或棍支持身体。‎ ‎“捐”的偏旁是:提手旁;字义是:捐助或献出。‎ ‎“绢”的偏旁是:绞丝旁;字义是:一种薄的丝织物。‎ ‎“苞”的偏旁是:草字头;字义是:花苞,苞片,花或花序下面像叶的小片。‎ ‎“雹”的偏旁是:雨字头,应读“báo”;字义是:冰雹,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在夏季随暴雨降下。‎ ‎“鲍”的偏旁是:鱼,应读“bào”;字义是:软体动物,俗叫鲍鱼,古称鳆,肉味鲜美。‎ ‎(4)让学生列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3.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5)‎ ‎(1)你知道这些说法吗?选一两个说句子。‎ a.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出示课件6) ‎ 第一句重复运用“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表达了当时的条件很差。 ‎ ‎ 第一句重复运用“……的时候”,表达出这条狗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会叫。‎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照样子写一写。(出示课件7)‎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 c.照样子,你也写一写吧。‎ 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当然不是。‎ 师: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师小结:设问句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设问句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成语和用运成语的能力。】‎ ‎(板书:设问句 自问自答)‎ ‎4.日积月累。‎ ‎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出示课件8)‎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1)朗读这些语句。‎ ‎(2)说说句子的意思。(板书设计:说说句子的意思)(出示课件9)‎ a.意思是: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b. 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c.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 d. 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 ‎(3)学生读读背背。‎ ‎(4)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激发运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阅读的许多方法,明白了形声字的特点,学习了什么是设问句,还学习了文言文里面的句子,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 内容 ‎ 阅读方法 ‎ 形声字 语文园地 ‎ ‎ 设问句 自问自答 ‎ 说说句子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举形声字的词语,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词句段运用”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成语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并让学生们运用,加以巩固。‎ ‎3.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句子“日积月累”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君子忧道不忧贫。‎ ‎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9 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 重点 ‎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 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  ‎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 ‎2.学习会写字 ‎“暮、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课件出示7)‎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课件出示8)‎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 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  ‎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 ‎【设计意图: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课件出示9)‎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诗的意境,并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课件出示10)‎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 内容 ‎《暮江吟》‎ ‎               白居易 ‎          露水 月亮 景色美丽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日暮( mǔ mù) 吟诵(yín rén ) 瑟瑟 (sè bì)‎ 二、辨字组词。‎ 幕( ) 吟( ) 似( ) ‎ 暮( ) 拎( ) 拟( ) ‎ 三、理解诗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mù√ yín√ sè √‎ 二、屏幕 日暮 吟诵 拎水 似乎 拟人 ‎ 三、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第二课时 (课件出示11)‎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 ‎(板书:《题西林壁》)(课件出示12)‎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课件出示13)‎ ‎    解诗题,知作者 ‎    抓字眼,明诗意 ‎    多诵读,悟诗情 ‎ ‎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用学古诗的几个步骤学习古诗,是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缘、降、骚、逊、输”(课件出示14)‎ ‎“降”和“逊”是翘舌音。‎ ‎2.学习生字 ‎“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 ‎(课件出示15)‎ 指导书写:“侧、峰、缘、降、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缘”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费”书写时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右边是竖,贝字稍窄。‎ ‎3.理解题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课件出示16)‎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17)(教师板书:横 岭 侧 峰 )(教师板书:变幻莫测)‎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课件出示18)(教师板书:远 近 高 低)(教师板书:千姿百态)‎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 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课件出示19)‎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练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学习古诗《雪梅》‎ ‎(一)看图片、赏雪梅(课件出示20)‎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 来静静地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 生答:梅花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教师板书:《雪梅》)‎ ‎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课件出示21)‎ ‎(二)读古诗、诵雪梅 ‎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课件出示22)‎ 师: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认读标拼音的字。 ‎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 ‎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 ‎5.去掉拼音指名读。 ‎ ‎6.当小老师领读。 ‎ ‎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设计意图:充分朗读是理解诗词最有效的方法。】‎ ‎8.自己读,读出节奏。‎ 师: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 ‎9.男女生接读。 ‎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 ‎ ‎12.背读。 ‎ ‎13.领背。 ‎ ‎(三)品诗句,悟道理。 ‎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 ‎4. 一起说诗意。 ‎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 ‎5.悟道理。‎ 指名说。 ‎ ‎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 梅香(教师板书:雪白 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教师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 ‎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课件出示23)‎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 ‎ ‎2.谈雪梅的关系。 ‎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 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 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 诗。 ‎ ‎3.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24)‎ ‎4.总结。 ‎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 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 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五、作业(课件出示25)‎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学习课外诗句,更利于拓展延伸,开拓学生视野,积累素材。】‎ 板书 内容 ‎ 《题西林壁》‎ ‎ 苏轼 ‎              横 岭 ‎ ‎ 变幻莫测 ‎ 侧 峰 ‎ ‎              远 近 从不同角度观察 ‎ 千姿百态 高 低 ‎ ‎                  ‎ ‎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 ‎ ‎《雪梅》‎ 卢钺 雪白 ‎ 人各有所长 梅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锋( ) 阁 ( ) 章( ) ‎ 峰( ) 阔( ) 障( ) ‎ 二、读诗句,理解词语。‎ 可怜—— 真珠—— 缘——‎ 三、我会理解。‎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答案】‎ 一、锋利 山峰 阁楼 阔气 文章 障碍 二、可爱 珍珠 因为 三、1.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 ‎ 2.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教学反思 ‎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课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 ‎【教材分析】‎ 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 ‎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调建昌军学教授。景定五年(1264)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郎。五年,棹给事中。出知隆兴府,官终户部尚书。‎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庐山简介 庐山,是我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青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词语,写拼音。‎ 运输( ) 暮色( )‎ 瑟瑟( ) 降落( )‎ 二、给多音字注音。‎ ‎1.敌人在八路军的猛攻下只有投降( )。‎ ‎2.蒲公英的种子降( )落在大地上。 ‎ 三、《暮江吟》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 ‎1.《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的诗作,是一首诗中有画的________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_____________之中。‎ ‎2.《雪梅》的作者是 ,作者通过描写 _____与 _____争春,让诗人思考后评价二者皆有特色,雪更________,梅花更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比喻句是: 。‎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描写了两幅景象,一幅是_________;一幅是_____________。‎ 六、画出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情景。‎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写一写。‎ 你也来写一首描写景物的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yùn shū mù sè sè sè jiàng luò ‎ 二、xiáng jiàng ‎ 三、残阳、江水、露珠、新月 四、1. 苏轼 写景 对庐山景色的描绘 ‎2.卢钺 雪 梅花 白 香 五、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露珠像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 ‎3.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六、略 七、略 ‎10 爬山虎的脚 课题 爬山虎的脚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 重点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课件出示1)‎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课件出示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  ‎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课件出示3)“曲”是多音字,读qǔ和qū;“萎”是上形下声。 ‎ b.书写指导。‎ ‎  ‎ 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 (课件出示4)‎ 指导书写:“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点;“均”的最后一笔是提;“叠” 上窄下宽,中间是冖、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 “隙” 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要带钩;“瞧” 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 (课件出示5)‎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拂过 ‎ 叶柄 紧贴 蛟龙 枯萎 牢固 蜗牛 ‎ ‎(2)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步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 ‎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2.填空。(课件出示6)‎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总结,从而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 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回味全文,提出问题,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准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 蜗牛(wō wò ) 均匀(jùn jūn ) 枯萎 (wéi wěi ) ‎ 二、看拼音写汉字。‎ cāo chǎnɡ shū fu láo ɡù nèn yè ‎ ‎( ) ( ) ( ) ( )‎ 三、按要求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 1.(近义词)弯曲—— 牢固——‎ ‎2.(反义词)均匀—— 引人注意——‎ ‎【答案】‎ 一、wō√ jūn√ wěi√  ‎ 二、操场 舒服 牢固 嫩叶 ‎ 三、1.崎岖 坚固 2.杂乱 视而不见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具 准备 课件、两株爬山虎 ‎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 ‎ ‎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研读第2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教师板书:位置 颜色 样子)‎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课件出示8)‎ a.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 。‎ b.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 。‎ 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 。‎ d. 叶子的样子: 。‎ ‎(教师板书: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 ‎3.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来。‎ 三、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 ‎2.汇报交流。‎ 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1)结合插图(课件出示9),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 a.出示文中的句子。(课件出示10)‎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也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b: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教师板书:茎上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 c:过渡:来,我们边跟着画面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 d:出示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老师引读)‎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 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课件出示11)‎ a: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b:“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2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读……‎ c:想看到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你睁大眼睛来看)‎ d: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教师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 生齐读。‎ 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 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 师:老师上课前在校园的东墙边采集了两根爬山虎,你来说说从它们的颜色去观察可以推断什么?老师这里有道作业练习,需要大家去探索。小组结合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讨论。‎ ‎(3)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课件出示12)‎ 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 四、联系生活,感悟方法。‎ ‎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受爬山虎脚的美。】‎ 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课件出示13)‎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设计意图:有助于学会运用抓住事物特征,把意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板书 内容 爬山虎的脚 位置 颜色 样子 叶 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 均匀 不留一点空隙 ‎ 茎上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 脚 ‎ ‎   爬 触、变成、巴住、拉、贴(牢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隙( ) 嫩( ) 舒( ) 茎( )‎ 占( ) 瞧( ) 柄( ) 叠( )‎ 二、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 ‎ 我会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风中柳树正在向人们展示那美丽的腰肢。‎ ‎ 我会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填。‎ 嫩绿的 嫩红的 ‎ ‎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 ‎ ‎【答案】‎ 一、空隙 占有 嫩绿 瞧见 舒展 叶柄 茎叶 重叠 二、1. 比喻句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 ‎2. 拟人句 鸟儿们在欢快地歌唱。 ‎ 三、嫩红的;嫩绿的 ‎ 教学反思 ‎ 1.本课的教学让我收获颇多,首先我从中感受到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和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读书和说话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坏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小练笔,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与学生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找准时机恰当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首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其次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重点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 ‎【作者介绍】‎ 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早年曾做过小学教师,后从事文学创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曾出版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爬山虎:又叫“常春藤”“地锦”“巴山虎”。多年生落叶藤本。它的茎如不攀援在别的物体上就无法向上生长。爬山虎的茎上有卷须,卷须生有许多分枝,每根分枝上的末端都有吸盘,能够附着在墙壁上、大树上或岩石上。爬山虎附着在墙壁上非常牢固,不用大力气,很难将它的茎扯下来。爬山虎的生长速度快,如在墙边栽一棵,它的茎很快蔓延到整个墙壁。叶片多但不重叠,能充分利用阳光。叶形变化很大,基部或花枝上的叶是掌状复叶,幼枝上的叶是单叶或三裂。冬季落叶,春季重新萌发生长,秋天叶色变为黄色或红色。5月—6月开花,9月—10月结果,浆果蓝色。爬山虎有爬墙的本领,来自于它卷须上的吸盘,就像壁虎的脚一样,只要碰到房屋的墙壁,不管墙壁表面有多光滑,吸盘都能牢牢地吸附在上面,爬上十几米的墙壁,直到屋顶。人们利用爬山虎的爬墙本领,只要在房子四周种上爬山虎,用不了几年,它就会爬满整个墙面,等于给房子穿上了一件绿色外衣。夏天,住在这种穿上绿色外衣的屋内,会比普通房子凉快得多,因为爬山虎在墙面上形成浓阴,既美化了环境,又能降低墙面的温度,是城市里常用的绿化好材料。 ‎ 蜗牛:一种软体动物。有黄褐色的壳,有螺旋纹,吃草本(如蔬菜等)植物的表皮,危害农业。蜗牛的触角像细丝,成枝状。‎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龙,能兴风作浪,发洪水。‎ ‎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 cāo chǎng kū wěi yè bǐng qiáo jiàn ‎ ‎(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站( ) 嫩( ) 瞧( ) ‎ 贴( ) 漱( ) 焦( )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 )‎ ‎ 2.舒适。 ( )‎ ‎ 3.极其认真、仔细地看。 (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1.从文中抄写描写颜色的词语。‎ ‎ ‎ ‎2.描写一句含有颜色的句子。‎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 学校有 ,“我”家也有 。作者介绍爬山虎的叶子是抓住叶子变化的特点来讲的。从形状看,叶子由____到____;从颜色看,是由____到______。‎ 六、重点段落品析。‎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从语段中给下面的词语找出反义词。‎ ‎ 爬山虎的脚像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说说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请你观察身边的植物,说说它们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操场 枯萎 叶柄 瞧见 ‎ 二、站着 粘贴 嫩绿 洗漱 瞧见 焦急 三、牢固 舒服 观察 四、1.嫩绿 嫩红 灰色 2.红色的玫瑰花香味四溢。‎ 五、爬山虎;爬山虎;小;大;嫩红;嫩绿 六、1.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 ‎2.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3.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七、略 ‎11 蟋蟀的住宅 课题 蟋蟀的住宅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蟋、蟀、宅”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14个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 重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 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 第一课时(课件出示1)‎ 教学 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蟋蟀的文字、图片资料和作者资料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蝉在窗外高歌。昆虫界中,除了蝉拥有优美的歌声外,还有一种昆虫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美妙的歌曲。‎ ‎2.(播放蟋蟀的叫声)(课件出示2)‎ 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还有一样东西非常出名,是什么?(蟋蟀的住宅)(教师板书:蟋蟀的住宅) (课件出示3)‎ ‎3.人居住的房子叫住宅,那蟋蟀居住的地方能叫住宅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有什么疑问?‎ ‎4.那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法国作家法布尔一起参观“蟋蟀的住宅”。‎ ‎  ‎ ‎【设计意图:声音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朗读(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 ‎3.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宅、隐、毫、慎、址、良、掘、搜、倾、置、骤、抛”(课件出示4)‎ 翘舌音:蟀、宅、慎、址、置;平舌音:搜 ‎4.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宅、临、选、择、址、良、穴、厅、卧、专、寸、卫、钳、较、锯” (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穴”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卧、专”‎ ‎  ‎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的最后一笔都是点;“卫”最后一笔横要长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5.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用工具书解决。 (课件出示6)‎ 隐蔽: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随遇而安: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慎重:谨慎认真。‎ 柔弱:常指体弱,易感疲劳的;易得病的。‎ 搜索:仔细查找。‎ 隧道: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 耙扫:打扫。‎ 三、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作者观察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2.课文一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课件出示7)‎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蟋蟀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介绍住宅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具体描述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熟读课文,了解住宅特点。‎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小组讨论: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2.将第二句话改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由于它的唱歌”行不行?为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五、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脉络,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再读课文,布置作业(课件出示8)‎ ‎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整理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 住宅(zhái zái) 抛出 (pāo páo) 蟋蟀 (suài shuài)‎ 二、看拼音,写词语。‎ dònɡ xué kè tīnɡ xuǎn zé zhù zhǐ ‎( ) ( ) ( ) ( )‎ 三、仿写。‎ ‎ 弯弯曲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zhái √ pāo √ shuài√  ‎ 二、洞穴 客厅 选择 住址 三、平平坦坦 安安静静 整整齐齐 工工整整 ‎ 第二课时 (课件出示9)‎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 听写生词,同桌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 时集体订正:(课件出示10)‎ ‎ ‎ ‎【设计意图:‎ 住宅 临时 选择 住址 优良 卧室 ‎ 大厅 洞穴 专家 卫生 钳子 较大 ‎2.作者观察了蟋蟀什么?(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3.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住宅的时候,会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 学生说说自己的介绍顺序。‎ 交流发言,让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培养表达能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现在作者法布尔就向我们介绍他发现的蟋蟀的住宅。自由朗读2—6自然段。(教师板书:住宅特点)‎ ‎(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写法?‎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教师板书:选址慎重、自己挖掘 不肯随遇而安)‎ ‎(4)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思考:作者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介绍的?‎ ‎2.学生汇报:‎ 外部:(教师板书:外部)‎ 隧道——排水良好 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拟人的手法)(课件出示11)‎ 门——隐蔽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比喻的手法)(课件出示12)‎ 平台——平坦(教师板书:隐蔽 平坦)‎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手法)(课件出示13)‎ ‎3.齐读第5自然段,教师追问:这些都是从哪一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外部)‎ ‎4.介绍完蟋蟀住宅的外部后,作者又发现了什么?(学习第6自然段)‎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课件出示14)(教师板书: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7—9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呢?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 动工时间:十月,秋天初寒(教师板书:动工时间:十月)‎ 挖掘过程:‎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铺开。(挖掘工具柔弱)(课件出示15)‎ 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勤劳,作者观察细心)(课件出示16)‎ 长时间修整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抛出泥土来。(勤劳)(课件出示17) (教师板书:挖掘过程:不断整修 勤奋)‎ ‎3.再次朗读7—9自然段,感受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 ‎(1)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体现在:一是它慎重地选择住址;二是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三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洞穴。‎ ‎【设计意图:再次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它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2)作者是如何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写清楚的?‎ 通过“扒”“搬”“踏”“推”“铺”一系列动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的建筑才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课堂总结,回顾课文 法布尔先生经过长期、细心地观察,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建筑过程,他像介绍朋友的住宅一样,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蟋蟀的住宅,让我们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设计意图:再一次从整体上感悟课文,达到读悟共鸣,读写延伸,使读能为今后的用服务,让学生选择性延伸学习,激发求知欲及好奇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 1.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3.选择学习。(课件出示18)‎ ‎(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 ‎(2)继续搜集关于昆虫奥秘的相关资料。‎ ‎(3)有条件的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 ‎ ‎【设计意图:利用作业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板书 内容 蟋蟀的住宅 ‎ 选址慎重、自己挖掘 外部:隐蔽、平坦(不肯随遇而安)‎ ‎ 住宅特点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 动工时间:十月 ‎ 如何建筑 挖掘过程(勤奋)‎ ‎ 不断整修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生字组词。‎ 较( ) 卧( ) 临( ) 钳( )‎ 二、用关联词把下列句子连接起来。‎ ‎1. (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 )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 ‎2. ( )有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 ‎ 三、我知道。‎ ‎1.蟋蟀对自己的住宅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哪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比较 卧室 临时 钳子 二、1. 因为…… 所以……‎ ‎2. 即使…… 也……‎ 三、1.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 ‎ ‎ 2.外部: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门前有平台。‎ 内部: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 教学反思 ‎1.通过蟋蟀和人类比住宅环节,促使学生去探究蟋蟀的住宅,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 改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蟋蟀,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 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检验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特点的情况。‎ ‎【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语言精炼传神,字时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学生青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科学的奇妙,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作者介绍】‎ 法布尔: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昆虫和贝类的生活情况。晚年详细观察栖息于未垦地中的各种昆虫和蜘蛛,于1879-1907年间将研究所得,陆续写出《昆虫记》十卷。主要著作还有《自然科学编年史》以及关于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论著。‎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  蟋蟀又叫促织、趋织、蛐蛐,是一类善吃、好斗的昆虫。夏末秋初的夜晚,它们躲在墙角里、庭园中、杂草间、砖瓦下、土洞里,不停地发出“瞿瞿”瞿”“唧唧……唧唧……”的鸣叫。蟋蟀中只有雄蟋蟀会叫,因为它有发声器,这是一种“求婚”的信号,雌蟋蟀听到后会赶去“赴约成亲”。这时,如果闯来一只雄蟋蟀,就会发生一场搏斗。‎ ‎  两只雄蟋蟀先是振翅鸣叫,然后爪子相对,猛扑乱咬,直到一方斗败逃脱为止。得胜的雄蟋蟀,还要得意地振翅鸣叫一番。因为蟋蟀善鸣好斗,自古以来,人们喜欢饲养蟋蟀,观看它们精彩的争斗表演。‎ ‎  在蟋蟀的头上,有一对比身体长的丝状触角,尾部有一对长长的尾须,雌蟋蟀的产卵管比较长,夹在两条尾须当中,所以俗称三尾子。雄蟋蟀没有产卵管,叫它二尾子。凭鸣声常常可以判断蟋蟀的优劣:鸣声尖而轻的多为小蟋蟀,鸣声高亢雄厚的多为个头较大的壮蟋蟀,叫不成声的可能是“烂衣翅”,它的一只翅膀发育不良,或幼虫蜕变成虫时因外因烂掉了部分翅梢;可是“烂衣翅”不是无用之辈,它在格斗时却十分凶猛哩!‎ 由于蟋蟀善鸣好斗,不少人偏爱它,而对它的坏处反不以为然了。其实,蟋蟀是农业害虫,不论成虫还是幼虫,都能咬食农作物的叶、茎和根。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 dà tīnɡ zhuān jiā wò shì xuǎn zé ‎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较( ) 址( ) 良( ) ‎ 校( ) 扯( ) 食(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  近义词: 隐蔽( ) 温和( )‎ 反义词: 隐蔽( ) 温和(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在文中找出蟋蟀工作时的动词。‎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 课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__________,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 )、( )的精神。‎ 六、重点段落品析。‎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他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 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 ‎(1)毫不可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随遇而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____”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3.从文中哪句话中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读课外书了解一下蟋蟀的生活习性。‎ ‎ ‎ 参考答案:‎ 一、大厅 专家 卧室 选择 二、比较 学校 地址 拉扯 良好 粮食 ‎ 三、近义词:隐藏 温柔 反义词:暴露 暴躁 四、扒 搬 踏 推 铺 ‎ 五、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六、1.(1)一点儿不觉得可惜。‎ ‎  (2)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 2. 比喻句:①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  ②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拟人句:①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  ②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3.它常常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七、略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 课型 口语交际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 ‎2.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教学 重点 ‎ 预防近视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两颗黑葡萄,长在人 脸上,白天开窗望,晚上关紧窗。(出示课件2)‎ 生:眼睛。‎ 师:对了,同学们都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同桌互看一下眼睛,看看眼睛是由什么组成的?(板书: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  ‎ ‎ 【通过新闻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环保话题,并为下面的环节蓄势。】‎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认识眼睛的结构。(出示课件3)‎ 让学生同桌互看一下眼睛,在学生发现了中间有个小圆孔的基础上出示眼睛的外部结构图,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部分结构,再让学生指指认认,加深印象。‎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小圆孔就是瞳孔,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最后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紧接着通过两张不一样瞳孔猫的图片,(出示课 件4)揭露生活中的小常识,培养学生日常的观察能力。‎ 三、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的概念以及近视的影响。‎ ‎1.小游戏:找茬!(测测大家的眼力)(出示课件 ‎5)‎ 师生互动,找出不同的地方。‎ ‎2. 出示一张模糊的视力表,学生比较后引出近视的概念。‎ ‎3.小组讨论。(影响视力的原因。)‎ 小组讨论时,注意说话的音量,避免干扰其它小组。‎ ‎4.汇报总结。‎ 要求:不重复别人的话。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再继续补充。‎ 四、预防近视,养成保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师:近视的原因有哪些呢?‎ ‎1.让学生讨论后交流得出:(出示课件6)‎ ‎①不注重看电视或用电脑用眼时间。‎ ‎②不注重读写卫生。‎ ‎③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④不注重饮食…… ‎ 归纳起来,都是增加了眼睛的负担,造成了眼睛调节过度紧张和疲劳。(板书:近视 原因 造成眼睛过度紧张和疲劳)‎ ‎2.针对近视的形成原因,提出预防近视措施。‎ ‎(出示课件7)‎ ‎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①重点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 ‎②坚持做到每天做眼保健操。‎ ‎③积极锻炼身体。‎ ‎④保证足够的睡眠。‎ 让学生对照这几种情况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加以改正。‎ 师:保护眼睛,重在预防,接下来我们看个短片,休息一下,同时注意片中的保护眼睛方法,同学们可以一起跟着做。(出示课件8)(板书:预防近视 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 五、加强意识,明辨是非,回答问题。‎ 师:刚刚我们讲过很多的内容,接下来我就要考考同学们。通过问答环节及判断图片是非做法,提高同学们对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认识。(出示课件9)‎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请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眼睛,通过爱眼拍手歌回顾本节课我们讲的内容。最后老师衷心祝愿大家,不要因为今天的近视影响明天的远征,愿大家都有一双明亮而健康的眼睛。‎ ‎  ‎ 板书设计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 近视原因:造成眼睛过度紧张和疲劳 预防近视: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2. ‎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游戏,看短片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主动地探索、快乐地学习,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  ‎ 习 作 课题 写观察日记 ‎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 重点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 难点 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师: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是作者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爬山虎的秘密,《蟋蟀的住宅》是作者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作者平时认真、连续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 ‎(板书:写观察日记)‎ ‎  ‎ ‎ ‎ ‎【设计意图:与学生对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回忆日记格式。‎ ‎(一)回忆日记格式。(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题目,说一说要求写什么?‎ ‎2.师导言:既然要写观察日记,我们就要了解日记的格式。谁能说说日记的格式是什么?‎ ‎3.学生:要写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气。‎ ‎4.老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写日记有所了解。首先你可以给日记取个标题;其次在第一行写上你写日记时的日期、天气、星期几!(板书:给日记取个标题 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 ‎5.观察日记就是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写出特征,反映一个中心。我们来看看观察日记的格式。老师认为,学生写日记,根据写作目的不同可以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写在日记本上,给自己看的,一种是写在作文本上给老师看的。写在日记本上的就像刚才的同学所说,第一行写出写日记的时间和天气;写在作文本上的就是一篇文章,最好要有一个题目,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写的观察日记中心是什么,第一行再出现写日记的时间。‎ ‎6.师: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4页,再读一读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想一想,说一说:它和我们以前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7.师: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今天,我们也可以写一写连续观察日记。‎ ‎(二)确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二)确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三、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习作。‎ ‎(一)指导观察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选好了要观察的事物,你能告诉我们一下,你怎样去观察选好的事物?‎ ‎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1)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特点写在纸上。‎ ‎(2)让学生将自己小组观察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3.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 (1)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自己每步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 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出示课件3) ‎ ‎(2)如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等,要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地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出示课件4)板书: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 ‎(3)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板书: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调动眼、耳、鼻、舌、身等五官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功能,对所找到的材料进行感觉、品评和分辨,然后有的放矢地把所见、所闻、所感运用日记的形式当堂写下来】‎ ‎(二)引导学生习作 ‎1.师导言:我们怎样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出来,记录下事物的变化和自己的观察过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呢?请大家再读第44页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茅盾曾写过:“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 ‎3.同样,写观察日也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比如,看:眼睛看到什么?听:耳朵听到什么?触:手可以摸到什么?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大脑里想到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自己的心情怎样?(板书:有感受,记下来)‎ ‎4. 所以写观察日记除了“观”,更要有“察”,就是还要有观察后的感受。同时,别忘了写出观察对象最近几天或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哟!‎ ‎5.学生开始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四、整理观察日记,组内分享日记。‎ ‎1.学生再读自己的作文,加以整理、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 ‎2.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换日记,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 ‎3.评一评:谁写的日记观察得细致,内容记得准确、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写作,从而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教师进行总结,激发习作热情。‎ ‎  ‎ 师总结:有人说过,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还有人说过: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爱默生更说过: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由此可见,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愿大家多观察,爱聆听,善思考,勤描写,做个有心人,写出更多、更精彩的观察日记吧!‎ 板书设计 写观察日记 给日记取个标题 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 ‎ 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 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有感受,记下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学生能够在回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观察的事物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过程,用词比较准确、恰当。 ‎ 不足之处:‎ 尽管设计的很好,但是本次习作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习作中的语言不够丰富,虽然学生把观察对象描写得很真实,但总感觉叙述平平淡淡,关键是没有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所致。‎ 语文园地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积累节气谚语。‎ 教学 重点 ‎1.积累节气谚语。‎ ‎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 难点 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 同学们,叶圣陶经过细致观察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有句俗话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获得更多的乐趣。想体验一下吗?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三,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 ‎  ‎ ‎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完成填空)‎ ‎《蟋蟀的住宅》中蟋蟀建造住宅是作者运用了一些动词来描写,如:扒、搬、踏、推、铺。作者进行了 的观察,才能写得这么准确?(出示课件2)‎ ‎《爬山虎的脚》中表示时间的词:不过几天、后来,说明作者不但细致观察,还 观察了一段时间,把爬山虎的脚写的这么详细。(出示课件3)‎ ‎“那倾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平坦”是作者观察时用 到的,“安静”是作者用 到的,“弹琴”是作者用 到的。(出示课件4)‎ ‎(板书设计:细致 连续 眼睛看 耳朵听 心想)‎ 片段一:灰鹤在沼泽地上开舞会,它们围成一圈,起初用两条长腿蹦高,后来越跳越上劲:索性大跳特跳起来了。那奇形怪状的花步子,真能把人笑死!转圈呀,蹿跳呀,打矮步呀——活像踩着高跷跳俄罗斯舞!‎ 片段二:街上出现了一些大苍蝇,他们身上蓝里透绿、闪着金光.它们跟秋天一样,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它们还不会飞,只能勉勉强强用它们的细腿在墙壁上爬摇摇晃晃的。‎ 片段三:叩头虫在表演它那晕头转向的把戏——‎ ‎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了解观察的作用的大概方法。】‎ 把它仰面朝天放着,它就把头吧嗒一点,蹦个高儿,在空中翻个跟头,一直落在地上,站的好好的。‎ 以上片段均选自法布尔的《森林报》。‎ 这都是作者认真观察才写出来的。通过这些句子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首先,要想把文章写具体、写准确必须进行认真观察;接着,要想写出事物的变化,还要连续观察一段时间;最后知道了观察时要动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用舌头长和用心想等。‎ ‎2.词句段运用 ‎ (1)把下面的字组词,体会相同事物的不同说法。(出示课件5)‎ A.大声朗词语。‎ 狗窝 鸟窝 鸟巢 猪圈 猪棚 马厩 马棚鱼塘 ‎ ‎ B.思考并说一说它们的用法相同吗。‎ 两个词语的意思是一样的。如:“马圈”“马棚”。一个词还有另一种说法。我们写作时要注意。‎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6)‎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B.理解加上“逐渐”“最多”的不同含义。‎ 师:一个句子加上不同的词含义含义也不相同。‎ 逐渐:在第二句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使句子更加具体。‎ 最多:表示程度,在第二句中写出了蟋蟀住宅的深度。‎ 师总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一些句子加上某些限定的词语更加准确表达意思。‎ ‎(板书:有些词语会使句子意思更加准确)‎ ‎3.日积月累。(出示课件7)‎ ‎(1)朗读谚语。‎ ‎(2)解释谚语的含义。‎ ‎(3)学生读读背背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谚语。‎ ‎(板书设计:表示节气的谚语)‎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句子加上一个词意思会更具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观察的方法,明白了有些词语还有另一种说法,一个句子加上一个词语表达更加准确、具体,还学习了一些谚语,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 内容 ‎ 完成填空 语文园地 细致 连续 眼睛看 耳朵听 心想 ‎ 有些词语会使句子意思更加准确 ‎ 表示节气的谚语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如在“交流平台”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完成填空,让他们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2. 美中不足的是,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谚语很陌生,‎ 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气象谚语 ‎1.燕子低飞蛇过道,鸡不回笼喜鹊叫,大雨不久就来到。‎ ‎2.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3.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 ‎4.谷雨不雨,交回田主。‎ ‎5.泥鳅跳,风雨到。‎ ‎6.东虹日头,西虹雨。‎ ‎7.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8.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同翻。‎ ‎9.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10.朝怕南云涨,晚怕北云堆。‎ ‎12 盘古开天地 课题 盘古开天地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 重点 ‎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2)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3: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  ‎ ‎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美丽,从而带着一种美好的心境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 盘古开天地)‎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课件出示4) ‎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 ‎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 “jiànɡ”;‎ 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 (课件出示5) ‎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课件出示6) ‎ ‎  ‎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既使整个教学活动能有机地围绕中心句来展开,又使学生初步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打上“√”。‎ 躯干(qū qǔ) 一丈(zhànɡ zhǎnɡ ) 劈柴 (pī pì) 血液(yuè yè ) ‎ 二、辨字组词。‎ 肌( ) 液( ) 宗( )‎ 饥( ) 夜( ) 崇( )‎ 三、 我知道。‎ ‎1.“微”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 )和( )都含有该部首。‎ ‎2.“丈”字共( )笔,第二笔是( )。‎ ‎3. “肌” 是( )结构的字,右边部分换一换,可以变成( ) 字。 ‎ ‎【答案】‎ 一、qū√ zhànɡ √ pī √ yè√‎ 二、肌肤 饥饿 血液 黑夜 祖宗 崇高 三、1. 彳 行 很 2.三 丿 3.左右 肤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 劈开 肌肤 血液 茂盛 祖宗 ‎(课件出示8)‎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字词,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一)出示词语:(课件出示9)‎ 混沌一片 黑乎乎 轻而清 ‎ 重而浊 缓缓上升 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课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 没有 。‎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1)‎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设计意图:围绕“混沌一片”,让学生想像当时宇宙的样子,感受到天地分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盘古开辟天地的重大意义。在这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统一。】‎ ‎(二)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2)‎ 拿起 劈 顶 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课件出示13)‎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4)‎ 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 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气息——;‎ 他发出的声音——;‎ 他的双眼——;‎ 他的四肢——;‎ 他的肌肤——;‎ 他的血液——;‎ 他的汗毛——;‎ 他的汗水——。‎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身化万物)‎ ‎3.交流发现,反馈:(课件出示16)‎ ‎(1)他的 ,变成了 的 。(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设计意图:(通过排比句式的学习,了解了排比句的特点。在拓展想象说话中,更激起了学生对盘古的敬仰与赞叹。】‎ ‎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6.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课件出示17)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课件出示18)‎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 ‎ 板书 内容 ‎12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jī fū xuè yè wēi ɡuānɡ huǎn huǎn ‎ ‎( ) ( ) ( ) ( ) ‎ 二、选字填空。‎ 竭 遏 浊 烛 ‎ 枯( ) 浑( ) ‎ 三、根据课文填空。‎ ‎ 只听见一声巨响,“_______”碎了。_________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__________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答案】‎ 一、肌肤 血液 微光 缓缓 二、竭 浊 ‎ 三、大鸡蛋 轻而清 重而浊 教学反思 ‎ 1.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随机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 ,变成了 。”一句话做了知识的铺垫。‎ ‎  2.不足之处是把教学预设的环节漏掉了。课文第五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学生读文后我问:“雨露的后面有个省略号,你们知道它的秘密吗?”让学生由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先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小组里说一说,改一改,最后按序合成一段话。学生说得还算生动,但说好后我原先有个环节,让学生把他们所写的内容加到省略号里去,问他们这个省略号能不能去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宇宙万物是写不完的,加进去后仍然不能省掉,但在教学时把这个环节忘掉了。‎ ‎【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个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盘古简介:  ‎ 盘古,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其后,题为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五运历年纪》及《古小说钩沈》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词语,写拼音。‎ 隆重( ) 浑浊( ) 四肢( ) 竭力( )‎ 二、给下列生字组词。‎ 辽( ) 微( ) 宙( ) 浊( )‎ ‎ 缓( ) 宗( ) 竭( ) 丈(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形容草木长得繁密。   (  )‎ ‎ 2.搀杂在一起,混杂。   (  )‎ ‎ 3.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 )‎ ‎4.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 四、给句子加标点。‎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 )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 这是一篇________故事。讲述的是_____ 睡醒后发现一片_____,就拿起______劈开天地,从此,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六、重点段落品析。‎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上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1. 为什么说盘古用“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阅读后回答。‎ ‎(1)省略号的作用是 。‎ ‎(2)试着写出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盘古牺牲了自己创造了美丽的世界,你想对盘古说什么? ‎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想一想,说一说。‎ 如果你拥有超能力,你会如何为人类做贡献?‎ ‎ ‎ 参考答案:‎ 一、lónɡ zhònɡ hún zhuó sì zhī jié lì ‎ 二、辽宁 细微 宇宙 浑浊 缓慢 祖宗 竭力 一丈 三、茂盛 混沌 巍峨 精疲力竭 四、; ; , ……‎ 五、神话 盘古 黑暗 斧子 六、1.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上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2.(1)内容的省略;(2)例如:他的头发变成了小鸟;他的耳朵变成了山洞。‎ ‎3.如:盘古,你真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七、略 ‎13 精卫填海 课题 精卫填海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帝、少、曰”等6个生字,会写“帝、曰、溺”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学 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 难点 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图画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 ‎(课件出示2)‎ ‎  ‎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3.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精卫填海)‎ ‎4.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精卫是干什么的?‎ 生:精卫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 生: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示例: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帝、少、曰、溺、返、堙”(课件出示3) ‎ ‎“少”是多音字,在文中读“shào”;“曰”比“日”稍扁一些;“返”—“饭” 是形近字。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帝、曰、溺、返、衔” (课件出示4)指导书写:“帝”的中间要宽一些;“曰”要扁 ‎  ‎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一些;“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衔”各部分要匀称。‎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设计意图: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扩充知识面。】‎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后打上“√”。‎ 堙(yīn yān) 溺(nì nǐ) 曰 (yuē rì) 帝 (dì chì )‎ 二、给多音字注音。‎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2.我是一名少( )先队员。‎ 三、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答案】‎ 一、yīn√ nì√ yuē√ dì√ ‎ 二、shǎo shào ‎ 三、略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2.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很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 ‎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 欣赏成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成语谁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愚公移山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指名讲故事。)‎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 生:《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板书:精卫填海)‎ ‎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对课文有一个总体的感知。】‎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到同学们上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课件出示6)‎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堙”:填塞。(课件出示7)‎ 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提问: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小朋友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 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 ‎【设计意图:解释重点词语,从而让学生理解意思。】‎ ‎、‎ ‎(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小树枝和小石子)投进哪里的大海里?(东海)(课件出示8)‎ ‎(板书:精卫 小树枝和小石子 东海)‎ ‎ 3.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孩子去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在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课件出示9)(生自由发言)(板书: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4.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假如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自然灾害的发生呢?(生发言)‎ ‎5.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吧。‎ ‎6.全班齐读课文。‎ ‎7.指导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学文升华情感,让学生领会诗文的含义。】‎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总结:当我们做事情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或者没有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用来鼓励人们。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2.编新“精卫填海”。‎ 板书 内容 ‎13 精卫填海 精卫 小树枝和小石子 东海 善良勇敢、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án dì shào nǚ nì ài wǎnɡ fǎn ‎ ‎ ( ) ( ) ( ) ( ) ‎ 二、理解词语。‎ ‎1.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堙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精卫用__________填平了东海,表现了精卫__________的精神。‎ ‎【答案】‎ 一、炎帝 少女 溺爱 往返 二、 1.小女儿。 2溺水,淹没 3因此 4填塞 三、西山的木石 善良勇敢、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教学反思 本课中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让语文与自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对学生成功的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了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不足之处:‎ ‎1.朗读不到位。没有让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到了精卫的勇敢。‎ ‎2.我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富于激情和感染力,没能将学生心底的声音呼唤出来,在课后小练笔这一环节,有一小部分同学发挥的不够好,如果能让学生结合实际谈出精卫的精神在学习上放光,那样会更好。‎ ‎【教材分析】‎ ‎《精卫填海》是小学四年级的一节语文课,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让人感受到其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 ‎【作者介绍】‎ 许仲琳(约1567—1620),亦作陈仲琳,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活动于于隆庆、万历年间。生平事迹不详.有些学者,专家以为许仲琳仅是别人托名,《封神演义》可能另有他人所著,到底是谁,尚有争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成语典故精卫填海 解释: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 ‎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 “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组词。‎ 帝( ) 溺( ) 返( ) 衔( )‎ 啼( ) 弱( ) 饭( ) 街( )‎ 二、辨字填空,组词语。‎ ‎(1)曰 日: 美其名( ) ( )记 ‎ ‎(2)违 伟:( )反 ( )大 ‎ ‎(3)弱 溺:( )亡 微( )‎ ‎(4)古 故:( )诗 ( )事 ‎ 三、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 传说精卫因为 而填海 ,用西山上的_____和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 的故事。‎ 五、重点段落品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词。‎ 曰 ( ) 溺( )‎ 堙 ( ) 故( )‎ ‎2.阅读后回答。‎ ‎ 本文选自《 》,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想一想,说一说。‎ 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参考答案:‎ 一、皇帝 啼叫 溺水 弱小 返回 饭菜 衔着 街头 二、(1)美其名曰;日记 (2)违反;伟大 ‎ ‎(3)溺亡;微弱 (4)古诗;故事 三、(1)它原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2)溺水而死未能回来。‎ 四、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 五、1.叫做;溺水,淹没;填塞;因此 ‎2.《山海经•北山经》;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神话中鸟的名字,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亡后的化身。‎ ‎3.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做女娃。有一次她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就再也没有回来,就化身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来填海。‎ 六、略 ‎14 普罗米修斯 课题 普罗米修斯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斯、惨、败”等11个生字,会写“悲、惨、兽”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 重点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 教学 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1.师:通过前几学期的学习,你已经阅读了哪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生:《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 师:同学们积累的可真不少。‎ ‎2.简介“希腊”神话的特点。(出示课件2)‎ 你们知道神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要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认识一位带给人类幸福和光明的神,他的名字叫“普罗米修斯”。‎ ‎3.(板书:普罗米修斯)让我们一起呼唤他的名字——普罗米修斯。(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外国人的名字比较长,比较拗口,注意读的时候要一气呵成。‎ ‎  ‎ ‎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斯、惨、败、惩、佩、恕、坚、锁、遭、恶、愤”(课件出示3)‎ 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斯、惨、锁、遭”是舌尖音。‎ ‎“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习。‎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悲、惨、兽、佩、坚、违、抗、环、锁、既、狠、著、愤、获”(课件出示4) ‎ ‎“惨”最后三撇要匀称;“消、佩、抗、环、锁、狠、愤”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 ‎  ‎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5.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来。‎ ‎6.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以下两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课件出示5)‎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 三、学习课文、概括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6)‎ ‎2.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3.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不用一一说出来,可概括为: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 ‎4.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5.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自己先练习一下,再指名生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布置作业,思考问题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并给下面加点的字加上拼音。‎ ‎( ) ( ) ( ) ( ) ‎ 锁链 败坏 惩罚 敬佩 ‎ 二、看拼音写词语。‎ bēi cǎn wéi kànɡ shōu huò ‎ ‎( ) ( ) (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凶恶——( ) 吩咐——( )敬佩——( )饶恕——( )‎ ‎【答案】‎ 一、 liàn bài chénɡ pèi ‎ 二、悲惨 违抗 收获 ‎ 三、凶狠 嘱咐 佩服 宽恕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主要内容,为后面的复述故事打下基础。】‎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学习课文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读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知道这几位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吗?(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2.关于“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课件出示8)‎ 有感情地读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生评,师注意引导学生谈感受。‎ 指导朗读:这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着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 ‎(2)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就义无返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课件出示9)(板书:真正的英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 ‎(自读、竞读、齐读)‎ ‎(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课件出示10)(板书:勇敢的神)‎ 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 ‎(多媒体播放图片)(课件出示11)师: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高加索山,到现在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独自被锁在这里,既不能动,也不能睡,不光日夜经受风吹雨淋,凶恶的鹫鹰还每天剖开他的肚子,啄食他的肝脏,他要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结合你的理解,再读读第6、7、8自然段。‎ 忍受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也没有屈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善良的神,当他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他很同情人类,就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课件出示12)(板书:善良的神)‎ ‎(5)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神,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都敬佩。(课件出示13)(板书:值得敬佩)‎ ‎3.对别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宙斯: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也不同情。而且,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不同神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 宙斯作为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违抗,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 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他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他想救普罗米修斯。(指导读第三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板书:火神 有正义感的神)‎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想,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是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的原因吧。在人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板书: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有正义感)‎ 三、讲述内容 ‎(出示上节课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14)‎ ‎1.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内容。‎ ‎2.为了能更准确地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完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所概括的主要内容,你可以怎样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体现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生试着添加,师作引导)‎ ‎  3.小结: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幸福,带来了希望和理想。现在,当我们读到普罗米修斯这个名字的时候,不仅仅觉得他是一位神,一位英雄,更觉得他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当我们叫着普罗米修斯的名字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人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理想。‎ ‎  ‎ 通过人物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普罗米修斯精神的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丰富想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总结拓展 ‎【设计意图:了解众神,激发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兴趣。】‎ 普罗米修斯是大家都应该记住的故事。当然,我们今天学习普罗米修斯也是为了打开一扇门,打开一扇通往古希腊神话世界的门,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给我们列举了《神话选择百题》中的故事,大家都去读一读。‎ 板书 内容 ‎ 14 普罗米修斯 ‎ 勇敢的神 普罗米修斯 值得敬佩 善良的神 火神 有正义感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悲( ) 惨( ) 违( ) 获( )‎ 辈( ) 参( ) 伟( ) 狱( )‎ 二、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 可是……又…… 只要……就…… ……但…… 既……也…… ‎ ‎1.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 )绝不会承认错误。‎ ‎2.他( )不能动弹,( )不能睡觉。 ‎ ‎3.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 )一到晚上,肝脏( )重新长了出来。‎ ‎4.( )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 三、加标点。 ‎ ‎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 )坚定地回答( )为人类造福( )有什么错( )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 )但决不会承认错误( )更不会归还火种( )‎ ‎【答案】‎ 一、悲伤 祖辈 悲惨 参加 违抗 伟大 收获 监狱 二、 1. ……但…… 2. 既……也…… ‎ ‎ 3.可是……又…… 4. 只要……‎ 三、1. , :“ , ? , , !”‎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指导中,我重点注意到这些句子:“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着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2.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性读书的能力,围绕“普罗米修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怎样的神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透过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以此来认识人物的不同特点,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伟大。‎ ‎3.不足之处:在细节的处理上,应该关注更多的学生是否都动起来了。教师在学生读书后讨论和交流过程中,能够走进学生,关注学生交流的内容,这一点很好,但是,还要照顾到对整体学生的交流指导。‎ 积极推进类文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还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象。‎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赞扬了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无火”“盗火”“受罚”“获救”4段。课文注意了人物个性的刻画,使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与献身精神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普罗米修斯简介 ‎  在希腊神话中,人类是普罗米修斯创造的。他也充当了人类的教师,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人类。同样的,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答他。但最高的天神领袖宙斯(Zeus)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辩护师触犯了宙斯。‎ ‎  现在我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为成全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 ‎  1936年,奥林匹克历史上首次举行了激动人心的圣火接力仪式。火炬穿越了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7个国家,全程3050公里,共有3331人参加了火炬接力。火炬所经过的城市都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设立专门的祭坛点火。声势浩大的火炬接力活动获得极大的成功,不仅唤起了世人对奥林匹克的热情,传播了奥林匹克的精神,也为后来的奥运会树立了典范。‎ ‎  圣火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相传古希腊神普罗米修斯为解救饥寒交迫的人类,瞒着宙斯偷取火种带到人间。古希腊在每届奥运会举行以前,人们都要在赫拉神庙前点燃圣火。现代奥运会创立后,最初并没有沿袭这个传统,直到1920年第7届安特卫普奥运会上,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们,主办者在主会场点燃了象征和平的火炬,不过既没有进行火炬传递活动,也没有从古奥林匹亚采集火种。1934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在奥运会期间,从开幕到闭幕,主会场要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并且火种必须采自希腊的古奥运遗址——奥林匹亚,并以火炬接力的形式传到主办城市。从此,圣火传递成为每一届奥运会必不可少的仪式。‎ ‎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慢条斯理(sī) 骄兵必败(bài) B.项链(làn) 穷凶极恶(è)‎ C.惩恶扬善(chěng) 遭遇(zāo) D.深恶痛绝(è) 驱赶(qū)‎ 二、读拼音,写字词。‎ ‎1.面对贩毒分子的反kàng( ),叔叔顽强不qū( ),擒huò( )了歹徒,我真pèi( )服他。‎ ‎2.人类wéi( )背自然规律,乱砍滥伐,森林中的野shòu( )少了,珍稀动物xiāo( )失了。如今,恶劣的huán( )境使人类遭受了cǎn( )痛的教训。‎ 三、选字组词。‎ ‎ [既 即] ( )然 ( )刻 [锁 唢] ( )纳 开( )‎ ‎[狠 恨] 仇( ) ( )心 [悲 思] ( )伤 ( )想 四、选词填空。‎ 严厉 严肃 严格 ‎1.大自然给了破坏自然环境的人们最( )的惩罚。‎ ‎2.妈妈( )地对我说:“只有诚实,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3.只有( )要求自己,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分析课文内容,请在正确说法后面画“√”,错误的画“×”。‎ A.课文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 B.是太阳神阿波罗救了被锁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 )‎ C.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 )‎ D.普罗米修斯勇敢、顽强、坚韧,具有奉献和牺牲精神。( )‎ 六、重点段落品析。‎ ‎ 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 )不能动弹,( )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如此,普罗米修斯( )不向宙斯屈服。 ‎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1.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3.普罗米修斯还会遭受哪些苦难?仿照例句,写一写。‎ 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他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 , ——他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 , ——他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4.短文第一自然段写的是 之苦,第二自然段写的是 之苦,这样的痛苦可以用成语 、 来表示。‎ ‎5. 读语段,你体会到了普罗米修斯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 ‎ 七、课文第五自然段,先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然后写人物的语言,请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妈妈“听到我考试得了第一名”后的表现。‎ ‎ ‎ ‎ ‎ ‎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四年二班召开了“神话故事大家谈”综合实践活动,请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说说你最喜欢的神话故事吧。‎ ‎ ‎ ‎ ‎ 参考答案:‎ 一、A 二、1.抗 屈 获 佩 2.违 兽 消 环 惨 三、既 即 唢 锁 恨 狠 悲 思 四、1.严厉 2.严肃 3.严格 五、A√B×C√D√‎ 六、1.既……也…… 尽管……也……‎ ‎2.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 ‎3. 示例:烈日炎炎,高温酷暑 电闪雷鸣,暴雨如注 ‎4. 风吹雨淋 啄肝 痛不欲生 生不如死 5. 勇敢、坚强、伟大 七、示例:“张欣,第一名。”什么?我考了第一名,这是真的吗?我激动得跳起来了,一步跑到讲座前,拿过试卷,看着那鲜艳的“100分”,我心花怒放,恨不得马上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 ‎ 八、示例: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15 女娲补天 课题 女娲补天 ‎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 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 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1.课件逐一出示: ‎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课件出示2 )‎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课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课件出示4)‎ (4) 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课件出示5)‎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  ‎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 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6)‎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7)‎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 ‎  ‎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先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娲、隆、塌、扎、熄、冶”,(课件出示8)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课件出示9)‎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10)‎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课件出示11)‎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理解词语能力非一日之功,正是来自于平时的日积月累。】‎ ‎【设计意图:学生边读课文边想,初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 天塌地陷 烧起大火 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五、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 求雨灭火 造船救人)‎ 六、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 大声自由读文。‎ ‎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课件出示12)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七、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以关键词为突破口,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研讨文本。‎ ‎】‎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 吃苦 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九、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3)‎ ‎1. 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 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设计意图:适当的迁移拓展,激活学生的思维。】‎ 板书 内容 ‎15 女娲补天 起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陷 求雨灭火 人民又安居乐业 烧起大火 发洪水 造船救人 爱心 吃苦 勇敢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并给下面加点的字加上拼音。‎ ‎( ) ( ) ( ) ( ) ‎ 女娲 塌下 挣扎 冶铁 二、给括号里正确的生字画横线。‎ ‎(治 冶)炼   (熄 息)灭   提(练 炼) ‎ ‎(燃 然)烧   (睁 挣)钱   黑(能 熊) ‎ 三、连一连,读一读。‎ 幸福的     大火        嫦娥      尝百草 熊熊的     云霞        大禹      闹海 五彩的     碎石        哪吒      奔月 零星的     生活        神农      治水 ‎【答案】‎ 一、wā tā zhá yě 二、冶 熄 炼 燃 挣 熊 三、 幸福的——生活 熊熊的——大火 五彩的——云霞 零星的——碎石 嫦娥——奔月 大禹——治水 哪吒——闹海 神农——尝百草 教学反思 ‎1. 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灾难来临前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灾难来临后可怕的情景。‎ ‎2.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补白想象:让他们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很好。‎ ‎3.不足之处:给学生读的时间少了一些。“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五彩石,伏羲殿下平台上一块五彩斑斓的巨石,它也和一段美丽的传说联系在一起。女娲造人后,人类慢慢地繁衍开来,他们采摘野果,追猎猛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忽然有一天,一道晴天霹雳闪过,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天空突然裂开一道大口子,大雨倾盆而下,淹没了田野和村庄,转眼间地上变成了一片汪洋。女娲看到人们哭喊着四处逃命,就决心要把天空的裂缝补起来。女娲背着砍山斧,从东山采来红砂石,从西山采来白玉石,又从南山、北山、中山采来其他三种颜色的石头,把它们一起放进熔炉里。过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成了与天空颜色一模一样的五彩石,女娲就用这些五彩石补住了天空的裂缝。大雨停歇,洪水消退,人们又过上了自在的生活。相传这块色彩奇异的巨石就是当年女娲补天后剩下的一块五彩石。我们用水洇湿石块后,可以看到上面分布着许多抽象的纹理和图形,有的人说中部是中国疆域轮廓图,四周是龙凤呈祥图;有的人则说石面上是许多原始人类的影像。总而言之,这块石头是这座山上独一无二的奇石。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我会选动词填空。 ‎ 泼  装  端  补 ‎ 女娲把它(   )在一个大盆里,(   )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   ),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   )好了。 ‎ 二、我要把关联词送回句子中。 ‎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就……‎ ‎1.(   )天火被雨神熄灭了,(   )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 ‎2.(   )收集到五彩石,(   )可以补天。 ‎ ‎3.(   )女娲补好了天上的窟窿,(   )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三、给句子排排队,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序号。 ‎ ‎①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 ‎②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 ‎ ‎③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④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⑤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 ‎ 正确的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1.《女娲补天》是一篇 ,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 补好天空。课文重点写 这件事。‎ ‎2.读了《女娲补天》,我觉得女娲是一个 的人,我是从文中和 ‎ 这两件事中感受到的。‎ ‎3.《女娲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  )。 ‎ A. 告诉我们五彩云霞的来历    B.是个神话,是古人想象出来的 ‎ C.机智巧妙、心地善良的品质   D.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 五、重点段落品析。‎ ‎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 (xìng xìn)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的响声震(zhèn  zhèng)醒了。她急忙起来,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xióng só ng)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 ‎2.照样子,写词语。 ‎ 轰隆隆:       、       、 ‎ ‎3. 用“ ”画出描写天塌下来悲惨景象的句子。 ‎ ‎4. 女娲见到这样的情景,心里会想着什么?  ‎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女娲“找啊找啊”,那么女娲都可能到过哪里找纯青石呢?她到了(     ),但是(     );她到了(     ),但是还(      )‎ 参考答案:‎ 一、装 端 泼 补 ‎ 二、1.虽然……但是…… 2.如果……就…… 3.因为……所以…… ‎ 三、②④①⑤③ ‎ 四、1.神话故事;五彩石,补天 2. 不怕危险、甘于奉献;造船救人、寻石补天3.B D 五、1.xìng zhèn xióng 2. 骨碌碌、呼啦啦、黑沉沉 3.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4. 我要赶快把天补好,让大地重回幸福快乐的日子。‎ 六、 示例:喜马拉雅山顶,没有找到纯青石,阿尔卑斯山,没有找到纯青石的影子。(答案不唯一)‎ 习 作 课题 我和 过一天 ‎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构思。‎ ‎2.学会发现童话故事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 重点 讲解习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构思。‎ 教学 难点 学会发现童话故事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神话和童话故事吗?你喜欢其中的哪些人物呢?‎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人物形象。‎ ‎2.今天,就有许多人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课件2)(多媒体出示孙悟空、哪吒、嫦娥、后羿)‎ ‎3.今天,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一天,你会选择谁?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我和 过一天”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一天”吧。‎ ‎  ‎ ‎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尽快搜集写作的对象及材料。】‎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3)‎ 神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编出的。‎ ‎1.确定人物,大胆想象。‎ ‎(板书:我和 过一天)‎ ‎2.你认为这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书:怎样过一天)‎ 三、讨论交流,创编故事。‎ ‎1.选定人物、地点。‎ ‎(1)师:如果让你和书中的某位人物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呢?为什么要选他?你们会一起去哪里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要选的人物、地点和原因。‎ ‎(3)教师相机进行指导:(出示课件4)‎ 主角——你想写的人物 ‎ 配角——2到3个(动植物都行)‎ 地点——任意地方 ‎2.确定故事主题。‎ ‎(1)回顾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说说这些课文分别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2‎ ‎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师:我们编的故事,不能只图热闹,仅仅写一个打打闹闹的场面,而要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想一想,你写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板书。‎ ‎(4)教师适时适度进行推荐:善良、勤劳、分享、爱学习、别骄傲等。‎ ‎3.讨论故事情节。‎ ‎(1)引导学生思考:要想使编出来的故事生动有趣,吸引别人,有什么方法呢?(出示课件5)‎ ‎(2)老师这里有一组大家熟悉的人物和三件事,大家想一想这三件事分别会跟哪个人物有关?‎ ‎(3)课件分别出示人物:猪八戒、加菲猫、哆啦A梦 三件事:斗胖虎、拔牙记、减肥记。(出示课件6)‎ ‎(4)学生介绍人物做的事情及原因。‎ ‎(5)为什么这样选择?‎ 预设:‎ 猪八戒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但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嘴巴甜,力气大,知错必改;加菲猫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只猫,它贪吃又懒惰,整天除了睡觉吃饭之外,就无所事事了;哆啦A梦是一只来自未来世界的机器猫,用自己神奇的百宝袋和各种奇妙的道具帮助主人大雄解决各种困难。‎ ‎(6)师小结:说得非常有道理。故事情节的创编必须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那么,假如给你个机会当编剧,让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来写,你觉得应该写哪些内容?需要写清哪些内容?请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7)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8)师相机小结:虽然刚才大家说的内容不一样,但老师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板书:去哪里?做什么?结果怎样?也就是要讲清故事的开始、经过和结果,并设计一两个有起伏或惊险的场面,故事才会更吸引人。 ‎ ‎(9)指导:(出示课件7)‎ ‎①大家认为这三个部分的重点在哪里?(做什么?)‎ ‎②现在,我们就以“猪八戒拔牙”‎ 为例,来重点探讨猪八戒是怎样拔牙的。同学们,这个题目中的最关键词是什么?(拔)那么,你认为猪八戒的这颗牙拔了几次呢? ‎ ‎(指名回答后随机点评:我们中国人最喜欢“三”字,所谓“一二不过三”,像四大名著中比比皆是,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这样写,故事情节才能波澜起伏,富有味道。)‎ ‎ ③想想看,猪八戒拔牙为什么一次、两次不成功,到第三次才成功呢?你和猪八戒每次分别去哪里拔牙?为什么安排他去那些地方?在那些地方,你们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想到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10)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学习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吧!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故事中安排的其他人物只能做配角,猪八戒才是主角哟。‎ ‎(11)大家讨论得很热烈。那我们就赶紧来交流吧!大家选择其中一次拔牙过程来说说吧。(再次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引导:你安排猪八戒去哪里拔牙?为什么安排他去哪里?你们在那里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想到了什么?结果怎样?)‎ ‎(12)小结:看来,不管写哪一次,都要写清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去哪里——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四、组织材料。‎ ‎1.想想你想和谁过一天?你了解他们的特点吗?按要求准备。(出示课件8)‎ 要求:‎ ‎(1)你会选择谁。‎ ‎(2)说一说你们会一起去那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 ‎ 2.汇报自己的选材。‎ ‎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五、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一天里发生的故事。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和神话(童话)里面的人物过一天,首先应简要介绍人物的特点,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它拟人化;详细介绍你们之间一天里发生的故事。(出示课件9)‎ ‎(板书设计:略写人物的特点,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它拟人化;详写你们之间一天里发生的故事)‎ 六、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出示课件10)‎ ‎1.自由习作,写出初稿。‎ ‎2.小组交流,合作评价修改。教师点拨,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长处。‎ ‎3.选择典型的文章,集体讨论修改。‎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习作。‎ ‎【设计意图:设计“突破难点”这一环节,除了有利于学生写作之外,还能锻炼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写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写作,从而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七、小结 ‎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童话,我们在介绍过程时候,要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  ‎ 板书设计 ‎ 我和 过一天 ‎ 略写人物的特点,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它拟人化 怎样过一天 ‎ ‎ 详写你们之间一天里发生的故事 教学反思 ‎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缺点:‎ ‎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汇报”“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课题 语文园地 ‎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 ‎3.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 ‎ ‎4.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 ‎5.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 ‎6.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外神话故事的兴趣。 ‎ 教学 重点 ‎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 ‎3.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 教学 难点 ‎1.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 ‎2.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神话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四,有关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吧。(板书:语文园地)(出示课件2)‎ ‎  ‎ ‎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读了许多神话故事,认识了许多神话人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对神话的认识吧。请大家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三位同学的独特发现吧! ‎ ‎2.课件出示:(出示课件3)‎ u 神话充满神奇的想象,像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 让我赞叹不已。‎ u 神话中很多人物个性鲜明,如精卫性情刚烈、‎ 坚韧执着……‎ u 古人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如普罗米修斯上天拿取火种,就是古希腊人对火种来 源的一种解释。‎ u 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3.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5.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全班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4)‎ ¤ ‎ 神话想象丰富,题材广泛。神话是古代人民展现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种多样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 ‎ 神话的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后羿射日和打猎有关,女娲造人与制陶有关,神话把人民的生活情景渗入故事里,加以浪漫化。‎ ¤ ‎ 神话中的主人公性格鲜明,能力非凡。主人公大多是原始社会里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其它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也有的主人公是与人类作对的超自然力或敌对的人类集团加以艺术夸张而成,不论是正是反,都是鲜明生动超凡的。(板书:神话的特点)(出示课件5)‎ ‎7.鼓励学生多阅读神话故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的特点。‎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花圃、花卉、花蕊”。(出示课件6)‎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对神话有更深的理解。】‎ ‎2.教师领读词语。‎ ‎3.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4.学生再次认真拼读,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花”字组成的词语)‎ ‎5.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玫瑰、茉莉、牡丹、海棠”。(出示课件7)‎ ‎6.教师领读词语。‎ ‎7.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8.男女生对读,与同桌讨论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花的名称)‎ ‎9.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花儿的颜色、形状、香味等。‎ ‎10.课件出示9个生字:(板书:圃 卉 蕊 玫 茉 ‎ 莉 牡 丹 棠)‎ 圃 卉 蕊 玫 茉 莉 牡 丹 棠 ‎11.集体读、开火车读、指名读9个生字。‎ ‎12.想一想:你发现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最容易记住这些字。‎ ‎13.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回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汉字的特点。(从结构、偏旁、识记方法方面引导。)‎ ‎14.把下面的植物分成两类。(出示课件8)‎ 松树 菊花 荷花 杨树 柳树 鸡冠花 杏树 ‎ (1)( )‎ ‎(2)( )‎ ‎  三、词句段运用 ‎1.导言: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一些花卉,这节课我们—起走进“词句段王国”,一起去感受词语和句子的无穷魅力吧。‎ ‎2.课件出示词语:(出示课件9)‎ 腾云驾雾 上天入地 神机妙算 各显神通 三头六臂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刀枪不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小组交流,读读词语,说一说,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弄清词语的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特点的成语。(板书:人物特点)‎ ‎(3)师导言: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出示课件10-17)‎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上天入地: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也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各显神通: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 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眼观六路: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耳听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刀枪不入:刀砍不进,枪刺不死,原形容人铜皮铁骨或物体十分结实。现多比喻一个人僵化固执,冥顽不灵,很难被说服打动。‎ ‎(5)导言:大家现在已经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了,谁能说说你从这些词语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大家能不能选一两个成语说一句话呢?‎ ‎(6)指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选词说话,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18)‎ 孙悟空不仅会腾云驾雾,还能上天入地呢!‎ 诸葛亮真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 难道她真的有刀枪不入的本事吗?‎ ‎(7)积累描写人物的成语。(出示课件19)‎ 料事如神 博古通今 出类拔萃 学贯中西 宽容大度 义正辞严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视死如归 临危不惧 铁面无私 大义灭亲 ‎3.课件出示课本上的3个句子:(出示课件20)‎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用。】‎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Ø 这三个句子都是神话故事中的语句,是作者想象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 Ø ‎ (4)想一想:你在其他神话故事中,读到过让你感到神奇的情节吗?‎ ‎(5)先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再选小组代表上台交流。‎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学习自由读。(出示课件21)‎ 嫦 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2)‎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4.课件出示词语意思:(出示课件23)‎ ‎[注释]‎ 深:暗。 长河:银河。‎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5.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指导。(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译文]‎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和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对诗意思的初步了解,从而达到对诗歌含义的理解。】‎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6.熟读成诵。‎ ‎ 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学习了一些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  ‎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神话的特点 圃 卉 蕊 玫 茉 莉 牡 丹 棠)‎ 人物特点 ‎ 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反思 ‎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首诗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3.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句子“对比”的写法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掌握这种写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快乐读书吧 课题 快乐读书吧 ‎ 课型 快乐读书吧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了解如何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开展读课外书的活动,体验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及感受阅读的愉悦和乐趣。‎ ‎2.引导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学会分享知识点。‎ ‎3.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 重点 带领学生感受神话的魅力,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 难点 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故事书吗?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有没有关于神话的书?快来给老师讲一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享受读书的快乐吧。(出示课件2)‎ ‎(板书:快乐读书吧)‎ ‎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读书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课外书。开课伊始,就营造出一种浓浓的语文味,感受书香氛围。】‎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感受神话故事 引导学生想一想:(出示课件3)‎ 世界是如何起源的?‎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神和英雄如何生活?‎ 这些问题都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我们的祖先用神话的方式给出解释,并依靠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现在我们就要在书中找到答案。(板书:很久很久以前)‎ 三、通过读书,了解故事 ‎ 我们要找开天辟地的人物要找哪本书?(出示课件4)‎ ‎1.提问 ‎(1)你读过这本书吗?‎ ‎(2)书里都介绍了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出示课件5)‎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热爱课外阅读的情感。】‎ 在小组里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有同学也看过这个故事,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 ‎3.通过重点词语把过程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 四、选择阅读类型 除了中国古代神话,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古希腊神话。 ‎ ‎1.神话的产生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同大自然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当时生产工具简陋,变幻莫测的自然力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威胁,但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日月的运行、昼夜的变化、水旱灾害的产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迷惑、惊奇和恐慌。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因此,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神话是原始人在那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企图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种精神活动,同时也寄托了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1‎ ‎2.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板书:开辟神话 自然神话 英雄神话)‎ ‎3.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4.西方的神话更加丰富,古希腊神话是成体系的,神与神的关系复杂而且完整,主要见于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还有《神谱》《变形记》等,以及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带来的神话故事书,告诉他故事主要讲什么,哪个地方最有趣。 ‎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读过的故事,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总结 神话的世界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你读得越多,收获就越多。并且通过图文记录了下来,与大家分享读书的快乐。‎ ‎  ‎ 板书设计 ‎ 快乐读书吧 很久很久以前 开辟神话 自然神话 英雄神话 教学反思 ‎  1. 高尔基所说的“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巨大的享乐”。所以,我们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神奇的世界。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勇于发言,能力得到提升。‎ ‎2.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阅读量太小,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关注阅读量窄的学生,让他们的能力也有较大幅度地提升。‎ ‎16 风筝 课题 风筝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憧、憬、歇”等4个生字,会写“筝、拔、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 重点 ‎1.学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 难点 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尝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激趣,导入学习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风筝)(课件出示2)‎ ‎  ‎ ‎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憧、憬、歇、埂”(课件出示3) ‎ ‎“憧、憬、歇、埂”是左右结构的字;“憧”和“撞”是形近字。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筝、拔、蝴、蝶、福、托、梢、歇、踪、丧、圈、坊” (课件出示4)‎ 指导书写:“拔、蝴、蝶、福、托、梢、歇、踪、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拔”不要写成“拨”;“筝”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  ‎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总结概括,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情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课堂练习,抄写句子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蝴蝶(dié diě)  踪影(zhōnɡ zōnɡ) 憧憬(chōnɡ zhōnɡ)‎ 翩翩(piān biān) 磨坊(fɑnɡ fǎnɡ) 丧气(sànɡ shànɡ)‎ 二、组词。‎ ‎1.多音字组词。‎ 磨 mó( ) 坊fánɡ( )‎ ‎ mò( ) fānɡ( )‎ ‎2.比一比,组词语。‎ 圈( ) 拔( ) 筝( ) 歇( )‎ 园( ) 拨( ) 争( ) 喝( )‎ 三、补全下列成语。‎ ‎( )( )飞起 越( )越( ) ( )( )起舞 大( )( )色 千( )万( ) ( )头( )气 四、仿写句子。‎ ‎1.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 。‎ ‎2. 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 。‎ ‎【答案】‎ 一、dié zōnɡ chōnɡ piān fɑnɡ sànɡ 二、1.磨砂 磨盘 油坊 教坊 2.圆圈 花园 拔刀 拨动 风筝 争取 歇一歇 喝水 三、凌空 飞 高 翩翩  惊 失 辛 苦 垂 丧 四、1.春天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 ‎2.夏天的傍晚,小青蛙们在池塘边歌唱,它们越唱越高兴,似乎把天唱塌了。‎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 风筝 蝴蝶 拔几根 幸福 托着 垂头丧气 半圈 树梢 歇一歇 千呼万唤 踪影 磨坊 ‎(课件出示6)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板书:风筝)‎ ‎ ‎ ‎【设计意图:由回忆放风筝的情景,引入课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在面对新知时,能主动寻找其现实背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圈出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课件出示7) “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课件出示8)‎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板书:幸福鸟)‎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课件出示9)‎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课件出示10)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 ‎【设计意图:“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环节主要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板书:兴奋、激动、自豪)‎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课件出示11)‎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课件出示12)‎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4.学习第4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课件出示13)‎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板书:找风筝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5.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板书:垂头丧气)‎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 ‎【设计意图:‎ ‎)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板书:继续)‎ ‎(4)想象写话 ɑ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b全班交流 c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提醒写字姿势)‎ d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在总结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得。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课堂练习,小组交流(课件出示14) ‎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续写文章,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内容 ‎16 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幸福鸟 兴奋、激动、自豪 ‎ 继续 找风筝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 ‎( )地跑起来 ( )的快乐 ‎( )地喊叫着 ( )的木轮 ‎( )地飞走了 ( )地奔跑 ‎ 二、按要求写一写。‎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精心—— 希望—— 依然—— 倏地——‎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垂头丧气—— 继续——‎ 三、读一读,填一填。‎ ‎1.“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我从我句话中了解到小作者的心情是 ,我还能在课文中找出其它描写心情的句子 。‎ ‎2.“我们依然快活……”这句话中“依然”可以换成哪一个词语?试着用“依然”写一句话。‎ ‎ ‎ ‎【答案】‎ 一、飞快 最大 快活 巨大 极快 拼命 ‎ 二、1.细心 期望 依旧 突然 ‎2. 兴高采烈 停止 三、1.高兴、幸福;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2. 即使下着大雨,我们依然来学校上课。‎ 教学反思 ‎ 1.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读,表现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断变化:“想一想孩子们做风筝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的、高兴的、兴奋的”“那就请你读出小伙伴做风筝时的激动。”‎ ‎2.不足之处是千呼万唤:千和万是虚数,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万遍,这一点应该渗透给学生。‎ ‎【教材分析】‎ ‎《风筝》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 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作者介绍】‎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主要作品:《鬼城》《二月杏》《废都》《满月儿》《秦腔》《古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风筝。‎ ‎  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hú dié zōnɡ yǐnɡ shù shāo chuí tóu sànɡ qì ‎( ) ( ) ( ) ( ) ‎ ‎ fēnɡ zhenɡ xìnɡ fú bàn quān qiān hū wàn huàn ‎( ) ( ) ( ) ( ) ‎ 二、你能写出生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吗?  ‎ 奔( )( ) 磨( )( )  坊( )(  )‎ ‎( )( ) ( )( ) ( )( ) ‎ 三、模仿秀。‎ ‎1.风筝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 渐渐:   ‎ ‎2.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 垂头丧气:    ‎ ‎3.我们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 憧憬: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主要讲了第1自然段讲 ;第2自然段讲 ;后面的几个自然段讲 。归纳一下:课文讲的是 。‎ 五、重点段落品析。‎ ‎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 ‎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1.在字的正确读音下画“____”。‎ 憧(cōnɡ chōnɡ)憬    依(yī yǐ)然 凌(línɡ lìnɡ)空   奔(bèn bēn)跑 ‎2. 把下面的句子改为“被”字句。‎ 我们把风筝叫作“幸福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第2自然段是写_______________,第3自然段是写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试着做一个风筝,再把制作的过程写下来。‎ ‎ ‎ ‎ ‎ 参考答案:‎ 一、蝴蝶 踪影 树梢 垂头丧气 风筝 幸福 半圈 千呼万唤 二、奔(bēn) (奔跑) 磨(mó)(磨成) 坊(fánɡ)(磨坊)‎ ‎(bèn) (投奔) (mò)(磨盘) (fānɡ)(牌坊)‎ 三、1. 一轮红日渐渐地坠落下来,风也渐渐变得微弱。‎ ‎2. 考试成绩出来了,小名垂头丧气地走回家。‎ ‎3. 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和我憧憬的未来都归功于我的天使般的母亲。‎ 四、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做风筝;孩子们开开心心放风筝;孩子失去风筝、寻找风筝的忧伤。童年时候,风筝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幸福。‎ 五、1.chōnɡ yī línɡ bēn ‎2.风筝被我们叫作“幸福鸟”。‎ ‎3.我们做风筝;我们放风筝。‎ 六、例文:‎ 他先帮我们做好了骨架,因为我们要做的是硬翅风筝,所以就拼了一个十字形的骨架。骨架已经拼好了,接下来就是上色了!经过我们的讨论后,决定画一只米老鼠。何俊成先把米老鼠的造型描绘了出来,然后按原卡通形象的米老鼠涂色。我们分工涂色,我画手部脚部,何俊成画米老鼠的身体。在画的时候呀,纸还会起些毛毛,原来这是海棉纸呀。‎ ‎  在画画的时候,我们都很用心的去画,把风筝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哦,对了,为了把风筝装扮得更漂亮,我们还画了背景图:蓝天和草地。我来画蓝天,何俊成来画草地,那胡运泽呢就帮我们修补一些我们弄得不太好的地方,做得很好看。‎ 最后只要把线装上去就可以了。当然,胡运泽早就准备好了,他拿出一个小把手,上面还绕了许多白色的线。我把线绑在风筝的骨架上,绑得非常牢固。最后再把尾巴贴上去,一个风筝就完成喽。‎ ‎17 麻雀 课题 麻雀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 教学 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 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课件出示2)‎ ‎  ‎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课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掉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课件出示4)‎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设计意图:总结段意,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课文。】‎ 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哑、庞”(课件出示5) ‎ ‎“煞、奈”是上下结构; “嗅、嘶、哑”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 (课件出示6)‎ 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电”。‎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 扎煞(shā sā)    搏斗 (bó bé)‎ 嗅到(xiù xòu)  拯救(zhěnɡ zěnɡ)‎ 二、读拼音写汉字。   ‎ 身(qū)______  (bó)________斗  牙________(chǐ)‎ ‎(pánɡ)____大  (yòu)________儿 无可(nài)_______何 三、选词填空,组成词语。 ‎ 撕 嘶 搏 博 ‎ ‎(   )咬 (   )开 拼( )( )士 四、回答问题。‎ ‎1.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把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经过写具体的?‎ ‎ 。‎ ‎2.“小”麻雀战胜了“大”猎狗一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 。‎ ‎【答案】‎ 一、shā bó xiù zhěnɡ 二、躯 搏 齿 庞 幼 奈 三、嘶 撕 搏 博 四、1.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尖叫,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 ‎2.母爱,这是存在于小生灵老麻雀身上的令人钦佩的伟大情感,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它驱使老麻雀放弃自己安全的环境,铤而走险飞落在凶恶的猎狗面前,誓与猎狗进行殊死的较量,掩护和拯救自己的幼儿。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和伟大啊!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 嘶哑 拯救 扎煞 奈何 嗅到(课件出示8)‎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课件出示9)(多媒体出现下面三个问题)‎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课件出示10)默读第4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吃)‎ 指导朗读: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 ‎【设计意图:扣紧语言文字指导阅读,对学生理解运用语言都是必要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板书:救)‎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11)‎ ‎(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板书:斗)‎ ‎(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板书:强大的爱)‎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课件出示12)‎ 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课件出示13)‎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拓展作业 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设计意图:小练笔使学生在写中加深理解,激发情思,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 板书 内容 ‎ 麻雀 ‎     小麻雀 ‎          救      吃 ‎         老麻雀 强大的爱  斗 猎狗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挽救——(     )    匆忙——(     )‎ 庇护——(     )    剧烈——(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 幼(  ) 奈(  ) 躯(  ) 绒(  )‎ 幻(  ) 夸(  ) 躺(  ) 戎(  )‎ 三、选择句子的含义,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 ‎1.“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中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 ‎①风猛烈地摇撼着梧桐树的力度。 ( ) ‎ ‎②母爱。 ( ) ‎ ‎③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的冲力。 ( ) ‎ ‎2.“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有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这说明了: ‎ ‎④猎狗非常害怕老麻雀。 ( )‎ ‎⑤猎狗很同情老麻雀,所以自己往后退。 ( )‎ ‎⑥猎狗被老麻雀不畏强暴的勇气震慑(shè)住了,所以慢慢往后退。 ( )‎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 ‎2.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麻雀?从哪些方面描写的?‎ ‎ ‎ ‎3.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 ‎ ‎ ‎4.“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 ‎ ‎【答案】‎ 一、拯救 急忙 掩护 猛烈 二、幼小 幻想 奈何 夸大 身躯 躺下 毛绒 戎马 三、1. ② 2. ⑥‎ 四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主要讲了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在地上发现了一只小麻雀,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猎狗愣住了的故事。‎ ‎2.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从巢里掉下来的。这是对小麻雀的外形描写。‎ ‎3.不是因为害怕。是因为猎狗被老麻雀为自己孩子而奋不顾身的爱而愣住了。‎ ‎4.因为我不想让猎狗伤害小麻雀和老麻雀。‎ 教学反思 ‎1.让学生自己感悟和体会为主。我从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这种伟大的母爱精神的句子着手,让学生们的感悟和体会都很深,从他们的朗读中,我真正找到了语文的魅力。‎ ‎2.我在这节课上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体会来理解课文入手,逐步培养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感悟句意的能力。‎ ‎3.通过小练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没能巧妙地抓住课文中的意外生成,产生的情感共鸣。在课文的最后,学生都能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母爱精神。但是对于人间的母爱,人间的各种真爱,没能体会出来。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说明我在设计教案时,对教材内容没能够吃透,对教材外的意外生成,也没能够去好好的把握。‎ ‎2.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化(指名读)缺乏多样化: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板书),时间驾驭的不是很合理。‎ ‎【教材分析】‎ ‎《麻雀》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教材的一篇课文,出自19‎ 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作者介绍】‎ ‎  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全名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屠格涅夫的小说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新动向,构思新颖,结构紧密,人物形象鲜明,文字极为精练、优美,对俄国文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他的代表作是《猎人笔记》。‎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麻雀》选自《猎人笔记》,原文的后面还有这样几句话:“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诚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怖更强大。只有她,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2.麻雀又名树麻雀、霍雀、嘉宾、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贼、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宾雀、厝鸟、家巧儿。英文名:sparrow 。国家保护动物。‎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 掩(  )  呆(   )  护(  )  庞(  )‎ 淹(  )  杏(  )  启(   )  庆(  )‎ 二、给下面的字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 掩____(  ) 搏____(  ) ‎ 躯____(  )  庞____(   ) ‎ 三、选词填空搭配。 ‎ 尖叫 咀嚼 摇撼 站着 跑开 ‎ 细细地( ) 猛烈地( ) ‎ 呆呆地( ) 急忙地( ) ‎ 绝望地( )‎ ‎ 声音 抓饭 怪物 牙齿 力量 锋利的( ) 庞大的( )‎ 喷香的( ) 强大的( ) ‎ 嘶哑的( ) ‎ 四、选词填空补全句子。 ‎ 掩护 保护 ‎ ‎1.我们要( )小动物。 ‎ ‎2.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 )着小麻雀。 ‎ 搏斗 战斗 ‎ ‎3.老麻雀不顾自己安危。誓与猎狗作生死( )。 ‎ ‎4.一场激烈的( )打响了。‎ 五、根据课文填空,完成练习。 ‎ 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    ),(            ) 落在猎狗面前。它(          ),(         )尖叫着。‎ ‎(1)这里把老麻雀比作      ,是因为              。‎ ‎(2)“扎煞起全身的羽毛”说明了老麻雀                ‎ ‎  ,“绝望地尖叫”是因为老麻雀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六、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叙述了 的动人故事。不仅刻画出 的弱小, 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 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 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 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七、重点段落品析。   ‎ 风(        )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         )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         )站在地上,(           )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      ),头上长着(      ),分明是(         )不久,从(      )掉下来的。  ‎ ‎1.用“   ”画出写小麻雀幼小的词句。‎ ‎2.结合上下文解释“无可奈何”,并用它写一句话。 ‎ ‎                      。‎ ‎3.“一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飞了下来,这是什么力量?‎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在充分感悟了老麻雀的勇敢和爱的伟大力量之后,这时,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你想对小麻雀说一句话吗?‎ ‎                                       ‎ ‎                                       ‎ ‎                                       ‎ ‎                                       ‎ 参考答案:‎ 一、掩护 淹没 呆在 杏仁 护手 开启 庞大 庆祝 二、俺 俺家 傅 师傅 抠 抠门 拢 拉拢 三、 咀嚼 摇撼 站着 跑开 尖叫; 牙齿 怪物 抓饭 力量 声音 四、1.保护 2.掩护 3.搏斗4.战斗 ‎ 五、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 ‎(1)石头,老麻雀下落的速度也很快。‎ ‎(2)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对猎狗没有信心,还是拼尽全力地来挽救自己的孩子。‎ 六、 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奋不顾身;母爱。‎ 七、猛烈地 林荫路 呆呆地 无可奈何地 嫩黄 绒毛 刚出生 巢里 ‎1.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2.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3.这是母爱的力量,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从内心产生的无私的母爱 八、示例:1.老麻雀,你太勇敢了,我很佩服你! ‎ 老麻雀,你奋不顾身救孩子的精神令我感动。  ‎ 老麻雀,你真棒!我为你竖大拇指。 ‎ 老麻雀,我要学习你临危不惧的精神。 ‎ ‎2.你想对小麻雀说一句话:你有一位好爸爸或许是妈妈,你长大后要孝顺他们。‎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课题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习写一件事情,写作方法。 ‎ ‎2.记住记叙文的六要素。‎ ‎3.调动多感官,叙述清楚,丰富表达的内容。 ‎ 教学 重点 ‎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把事情说清楚。‎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历过很多事情,但是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指学生回答)‎ 师: 这节课我们会通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栏目,把你在生活中经历的一件事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吧。(出示课件2)‎ ‎(板书: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  ‎ ‎ ‎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 回顾课文,受到启发 ‎(板书:找规律)‎ ‎1.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一说,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如何把一件事情说清楚。‎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写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注意抓住细节,也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出示课件3)‎ ‎◇我觉得不要把一件事情用一个长长的段落写完,这样,让阅读者感觉思维疲劳,读不下去,要把一件大事分割成小的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分段来写。(出示课件4)‎ ‎3.出示《风筝》课文插图,教师小结:‎ 写作文选材要选择贴近生活中的事情,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 ‎4.出示《麻雀》课文插图,教师小结:‎ 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的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5.读了四个小朋友的话,你有什么发现?‎ ‎(读了四个小朋友说的话,我发现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如何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第一个小朋友和第二个小朋友交代了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第三个小朋友总结了要合理安排记述顺序;第四个小朋友讲了要想把事情叙述清楚就要认真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去想……)‎ 三、交流表达,初试身手 ‎(板书:说一说)‎ ‎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所要表达的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1.读一读,找规律 ‎ 师:读了题目要求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这是要求我们看图进行场面描述,看图想象当时的情形,图上的人在干什么、说些什么 、想些什么等)‎ ‎2.练一练、学应用 ‎(1)小组讨论。‎ ‎(2)交流汇报。(出示课件5)‎ 只听见“砰”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就像刚出膛的子弹一样,飞快地向前冲。我们班的小刚同学大显身手,勇往直前;其他几个跑道的运动员则紧追不舍。拉拉队员们则拼命地喊“加油、加油”。只见小刚就像一架加足马力的战车,越跑越有劲儿,越跑越快,没等其它跑道的运动员追上来,就一阵旋风般最先到达了终点。‎ 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师:读了题目要求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这是要求我们认真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做家务的过程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 ‎2.练一练、学应用 ‎(1)小组讨论。‎ ‎(2)交流汇报。‎ 她先用牙签把虾仁背上的一根黑色的筋一个一个挑出来,接着把虾仁在清水里洗干净后,放在菜箩里将水沥干,装进碗里;然后她把黄酒、生粉、盐、鸡精和蛋清放入碗里与虾仁一起搅拌均匀,放在一边等待下锅。(出示课件6)‎ 一切准备就绪后,妈妈开始炒虾仁。她先点着火,然后倒入适量的花生油,等油冒烟时,只听见“哧啦”一声,妈妈将虾仁倒进锅里翻炒,等虾仁从原先伸展开的样子变成头尾相连的圆圈,从透明的颜色变成深红色,像一个小红球时,就说明虾仁熟了,“炒虾仁”的气味香气扑鼻,闻的我只咽口水,心想:好香啊!真想马上尝一口。这时,妈妈说:“可以出锅装盘了。”妈妈的这一句话,停止了我的想法,只看见妈妈在锅里撒了一点葱花后,就把又红又嫩的虾仁装盘让我端到餐厅去。(出示课件7)‎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各抒己见,并且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成果。‎ ‎  ‎ 板书设计 ‎ ‎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找规律 说一说 ‎ ‎ 教学反思 ‎  1. 在导入环节,我以谈学生平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为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大家积极发言,兴趣很浓,为以下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2.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尤其是在指导初试身手这一环节上,虽然学生想说的兴趣很高,但还是表达不够到位,我想,这除了与学生的语言积累有关外,重要的还是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差。‎ 习 作 课题 生活万花筒 ‎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事去写习作。‎ ‎2.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3.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4.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 重点 ‎1.围绕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事去写习作。‎ ‎2.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教学 难点 ‎1.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3.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 生活是个万花筒,每天都有许多的事发生着,令人感动,令人赞叹不已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难忘的事,也许其中有一些给了你很深的印象和启迪。今天,我们就试着把你心中的这件事写下来告诉大家你记忆中的事有哪些呢?‎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生活万花筒”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吧。‎ ‎  ‎ ‎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尽快搜集写作的对象及材料。】‎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2)‎ ‎1.读到这个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板书:生活万花筒)‎ 审题: ‎ 共同点:所记的是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而不是两件事,要集中写好一件事,发生的时间:可以发生在不久前,也可以是过去好几年的,地点: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街头巷尾。‎ 不同点:一件事,可以是听到、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必须自己做到认真读一读,打开写作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确定选材的范围,必须多读几遍,做到心中有数。‎ ‎2.你认为这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请你以“生活万花筒”为主题,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是看到的一件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注意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完整,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板书:……的事)‎ 三、组织材料。(出示课件3)‎ ‎1. 学习习作提示,确定写作材料 ‎ ‎(1)默读习作提示,思考:文中列举了哪些内容的事? ‎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2)交流,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吸取教训的错事,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事、乐事,总之是有意义的,写下来能给人以启发的事。 ‎ ‎(3)回顾亲身经历的事,看看有没有必要把它写下来。‎ ‎2.想想你想写的自己印象深刻的是什么事,是什么原因让你这样,是激动,是伤心,还是害怕……按要求准备。(出示课件4)‎ 要求:‎ ‎(1)说一说是什么事。‎ ‎(2)说一说事情的原因。‎ ‎3.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4. 教学“参考片段”明确写作要求(出示课件5)‎ ‎(1)学习“参考片段”——《难忘的一件事》默读思考:文章从几方面把一件事写具体?‎ ‎(2)交流:‎ 写一位同学向老师报告:语言、动作 写了老师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写了我的心理活动(重点)‎ 还有同学的反映 ‎(3)归纳方法 ‎ ‎ 把事情的几个方面(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6)‎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事情的过程。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 ‎【设计意图:设计“突破难点”这一环节,除了有利于学生写作之外,还能锻炼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写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教师总结:写事情经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细节;详细介绍过程中,你的心理活动,你的想法,动作表现,什么结果,获得什么样的感受。(板书:经过、结果)‎ 五、动笔成文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六、写难忘的一件事,关键是什么事,要写出为什么让人难忘,重点是要写出难忘,要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抓住细节重点写出这件事的经过,要写出你的感受,是激动,是害怕,还是高兴,要表达真实的感受,结构要完整,合理。‎ 七、完成草稿,指导修改。‎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 ‎2.引导学生自我修改。‎ 教师点拨:好多人喜欢边读边修改,但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不是最好的,因为默读时速度往往较快,又加上习作是自己写的,对里面的内容比较熟悉,容易把错的地方看成对的。而朗读却不一样,朗读的速度相对较慢,要读出字音就必须看清字形,因此能更好地发现一些错误,如语病、漏字、添字、错别字等,从而全面地加工、润色。最后我们还应该把改后的习作和原文作对照,比较看看改后的习作好在哪里。‎ ‎3.小组交流,合作评价修改。‎ 教师点拨:在比较中体会自己和别人习作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 ‎4.教师选择典型的习作,集体点评、修改。‎ ‎5.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习作。‎ ‎6.课堂交流,指名学生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改的——为什么要这样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写作,从而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七、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生活万花筒”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印象深刻的事的时候,要抓住重点来写,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  ‎ 板书设计 ‎ ‎ ‎ (……的事)起因 生活万花筒 事情发生的过程(详写)‎ ‎ 事情的结果 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缺点:‎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汇报”“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18 牛和鹅 课题 牛和鹅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谓、扳、拳”等8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 重点 ‎ 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 教学 难点 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 1.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 么?(牛和鹅)(课件出示2)‎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书:18 牛和鹅)‎ ‎  ‎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探究学习的愿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扳、拳、怖)‎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课件出示3)‎ ‎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  ‎ ‎【设计意图: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每一个字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 ‎(先写我们对身躯庞大的牛一点不害怕,甚至还去欺负它;对小小的鹅却心怀畏惧。接着写金奎叔对付老雄鹅。写金奎叔根本不怕鹅,且轻松地对付鹅的过程。最后写了我听了金奎叔的话以后,转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从中也明白了道理。)(课件出示4)‎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谓、拳、捶、膊、瓶、怖、凭、欺、掐”(课件出示5) ‎ ‎“捶”的部首都是提手旁; “谓——猥”是形近字。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摸、甚、跪、捶、顽、脖、脱、概、惹、昏、握、摔、凭、掐” (课件出示6)‎ 指导书写:“摸、跪、捶、脖、脱、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昏”下面的“日”要比上面窄;“脱”的右下面是“儿”不是“几”;“凭”的下面是“几”不是“儿”。‎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牛和鹅的知识,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 ‎1.妹妹得了小儿麻痹症,suī( )然下肢瘫痪,但是她pínɡ( )着wán( )强的毅力依然坚持学习,有时shèn( )至读书到深夜。她大ɡài( )是太累了, 天明时,才hūn hūn( )沉沉地睡着了。‎ ‎2.我tuō( )掉棉袄,扑进奶奶的怀里,搂着奶奶的bó( )子撒娇。‎ 二、给下面的生字加上“扌”,写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 莫 屋 率 垂 臽 殳 盲人( )象 ( )胸顿足 ( )跤能手 ‎( )手言和 能( )会算 ( )石问路 ‎【答案】‎ 一、1. 虽 凭 顽 甚 概 昏 2.脱 脖 二、摸 捶 摔 握 掐 投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 ‎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牛和鹅,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课文,谁能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接着写……最后写……)‎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和鹅》。‎ ‎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品读课文,感知品味 ‎(一)学习1—4自然段。‎ ‎1.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牛怕人,鹅不怕人)为什么?(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课件出示8)(板书:从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从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2.“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小组交流。‎ 对牛: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扳牛角、骑牛背、捶牛背。(板书:对牛-欺负)(课件出示9)‎ 对鹅: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 ‎(板书:对鹅-害怕)(课件出示10)‎ ‎3.找出“我们”对待牛的动词,并打上三角符号。(拍、摸、触、扳、骑、捶)‎ ‎(二)学习5—12自然段。‎ ‎1.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课件出示11)‎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板书:逃跑)‎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板书:被鹅咬住 呼救)‎ 这时的“我”用哪一个词来形容?‎ ‎(狼狈不堪)‎ ‎2.指导朗读:读出害怕的心理。‎ ‎3.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画一画。(课件出示12)‎ ‎(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3)它用全身的力量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4.学生朗读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指导朗读:读出鹅的凶狠、神气十足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在“我”被鹅追赶的经历中“我”对鹅鹅对“我”的态度。】‎ ‎5.破折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课件出示13)‎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D.用在副标题前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是第几种?‎ ‎6.这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又有什么表现? (课件出示14)‎ ‎(1)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2)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落荒而逃)‎ ‎7.学生朗读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读出金奎叔叔的强悍。‎ ‎(三)学习13—15自然段。‎ ‎1.金奎叔对我讲的话使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什么变化?这次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课件出示15)‎ ‎ (1)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怕它干吗?(在鹅的眼里我们比它小,但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比它强!)前半句是从鹅的角度看人,后半句是从人的角度看鹅。我们变换了角度,事情的结果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的认识生活。(板书: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比它强!)‎ ‎ (2)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2.直到现在……(引读最后一段)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反复研读金奎叔叔的话,在朗读中感悟人的确很强,鹅的命运由人主宰。】‎ 那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呢?(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换个角度去看事情。(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读故事,想办法。‎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 ‎ (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女儿高兴,因为她卖伞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又可以晒布了。)‎ 四、回顾课文,总结升华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请同学们去生活中发现这种情况吧。‎ ‎【设计意图:对课内知识的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道理的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课件出示16)‎ 作业设计我们采用课外推荐阅读:《两个农夫》、 《牛鹅换眼》两篇文章,并且要求收集跟本课有关的故事、诗句、成语等,丰富学生知识,培养积累的习惯。‎ ‎ ‎ 板书 内容 ‎18 牛和鹅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 从牛的眼睛看人: 从鹅的眼睛看人: 在我们的眼里:‎ 觉得人比牛大, 觉得人比鹅小, 我们比它强! ‎ 所以牛是怕人的。 所以鹅不怕人。‎ 对牛-欺负 对鹅-害怕 ‎ 逃跑 被鹅咬住 呼救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一切的恐怖,全消失了。因为在金奎叔的手里,鹅是那么弱,那么可笑,它,不过跟一个酒瓶子一样罢了!‎ ‎1.句子先写结果,再写原因,仿写句子。‎ ‎ ,因为 。‎ ‎2.用“那么……那么……”写句子。‎ ‎ ‎ 二、对于金奎叔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 鹅要是欺负人,就不要怕它。‎ B. 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对待他们。‎ C. 我们不能怕鹅,也不能欺侮牛。‎ D对于向鹅这样欺负人的人,要想办法去制服他。‎ ‎【答案】‎ 一、1.妈妈笑了,因为姐姐考上了大学。‎ ‎2.这里的空气是那么新鲜,那么湿润,让人神清气爽。‎ 二、ABD 教学反思 ‎1.这篇课文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候的一件事,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与小学生的生活较贴近,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在阅读课文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到“我”害怕鹅和“鹅”的威风形象。‎ ‎2.不足之处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对鹅的知识了解太少,我课前准备资料不充分,学生对鹅的形象了解起来有些困难。‎ ‎【教材分析】‎ ‎《牛和鹅》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作者介绍】‎ 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鹅——家禽,羽毛白色或灰色,额部有橙黄色或黑褐色肉质突起,雄的突起比较大。颈长,嘴扁而阔,脚有蹼,能游泳,耐寒,吃青草、谷物、蔬菜、‎ 鱼虾等。‎ 牛——哺乳动物,身体大,趾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矛。是反刍类动物,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 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一比,组词。‎ ‎  跪( ) 摸( ) 概( ) 脱( )‎ 脆( ) 模( ) 既( ) 蜕( )‎ 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无所谓(wèi) 心胸宽广(xōnɡ) B. 赤膊上阵(bé) 恐怖(bù)‎ C.扳牛角(bān ) 赤手空拳(quán) D. 欺人太胜(qī) 掐断(qā)‎ 三、根据课文填空。‎ 看到牛,我们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 )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1.“无缘无故”的意思是 ,句中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 ‎2.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这个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内片段阅读。‎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呢,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1.啪嗒啪嗒(仿写拟声词): ‎ ‎2.这段话从 、 、 三个方面描写了“我”被鹅追赶时 的情境。‎ ‎3.如果你见到当时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要把句子写具体。‎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请仿照上一题课文片段的写法,用多种描写方法写一写运动会上拉拉队员的表现。‎ ‎ ‎ ‎ ‎ ‎ ‎ 参考答案:‎ 一、 跪下 清脆 抚摸 模型 大概 既然 推脱 蜕皮 二、 C 三、1.没有一点儿原因 平白地 ‎ 2. 虽然 可 我们的学校虽然不是高楼,可环境非常优美。‎ 四、1.滴答滴答 哗啦哗啦 ‎2. 动作 神态 语言 慌乱 ‎3.示例:我会拿起一根木棍,用力地赶鹅,一直把它们赶跑。‎ 五、示例:观众席上的啦啦队员个个满脸通红,大喊“快!快跑!”有的同学干脆站起来,又蹦又跳,手舞足蹈地为他们助威。还有几个同学在一起,挥动双臂,齐声大喊:“加油!加油!”‎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课题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2课时 ‎ 时间 教学 目标 ‎1.认识“囊、级、露”等13个生字,会写“念、级、段”等13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5.学会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教学 重点 ‎ 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 教学 难点 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老虎的图片)(课件出示2)‎ 师:同学们都认识着这张图画吗?‎ 师:老虎有什么本领?‎ ‎(学生自由说。)‎ ‎(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看到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  ‎ ‎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大老虎的样子对比文中窝囊的大老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 诉大家呢?(课件出示3)‎ 出示提示语: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 结果演砸锅了 。 ‎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课件出示4)‎ 演技 撤换 砸锅 笨拙 逗乐 殷切 半晌 豁虎跳 撇嘴 头罩 羡慕 (易读错)‎ 角色 四脚着地 直冲脑门 露脸 哄堂大笑 (多音字)(课件出示5)‎ 窝囊 糨糊 亏得 窟窿 比划 将就 打瞌睡 (这组加粗字)(轻声词)(课件出示6)‎ ‎ 接连不断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踱来踱去 通情达理 (成语)(课件出示7)‎ ‎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 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 ‎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囊、级、露、角、羡、殷、豁、撇、霉、亏、哄、拙、砸”(课件出示8) ‎ ‎“囊”应读一声,不要读成二声;“角”是多音字,在“三角”中读“jiǎo”,在“角色”中读“jué”;“豁”‎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经过结果概括课文。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是换一个意思相似的词,或是请同学帮助等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字词,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应读一声,不要读成四声。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念、级、段、俩、练、裤、改、逃、亏、挖、堂、砸、锅” (课件出示9)‎ 指导书写:“念、堂”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中间宽一些;“级、段、俩、练、裤、改、挖、砸、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段”的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很多,易错的笔顺和易读错写错的字都很多,而且每个字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字笔顺和重要笔画都要强调,需要多花点时间来学习。】‎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得 ‎1.熟读课文。‎ ‎2. 把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露水(lòu lù) 三角(jiǎo jué)‎ 露 角 ‎ 露面(lòu lù) 角色(jiǎo jué)‎ 二、看拼音写词语。‎ ‎ bān jí yí duàn pái liàn zá ɡuō ‎ ( ) ( ) ( ) (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忽然 突然 ‎1.他的( )到来,打乱了我的学习计划。‎ ‎2.我( )想起来了,大哥往常就是这样呼唤羊群的。‎ ‎【答案】‎ 一、lù lòu jiǎo jué 二、班级 一段 排练 砸锅 三、1.突然 2.忽然 第二课时 (课件出示10)‎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3.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 ‎4.学会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字词,掌握内容 ‎1.听写词语。(课件出示11)‎ 班级 一段 兄妹俩 排练 连衣裤 ‎ 改变 亏得 挖了 哄堂大笑 砸锅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学文打下基础。】‎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细读课文,体会心理 ‎1.(出示提示句)(课件出示12)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课件出示13)‎ ‎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 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课件出示14)‎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 演完时,我……‎ ‎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 我至今还不明白……‎ ‎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板书:期待 自信 紧张 不明白 )‎ ‎3.再完成课后第一题填写完表格。(课件出示15)‎ ‎“我”的心情 原因 ‎【设计意图:课文很长,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孩子们可能看不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心理活动。所以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过程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再用几个词总结归纳我的心理变化,最后完成课后题的表格,学习有梯度,由易到难。】‎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紧张、狼狈 ‎4.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得的时候吗?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三、创设情境,仿写心理 ‎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过 后悔 快乐 激动 兴奋 得意 美滋滋 垂头丧气 兴高采烈……)(课件出示16)‎ ‎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说一说)(课件出示17)‎ 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 放学路上,我…… 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 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我…… 我慢吞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可没想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自己找找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 四、变换题目,开导作者(课件出示18)‎ ‎1.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谁能把题目改一改。你想怎么开导“我”呢? (引导学生说 :“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2‎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有感而发。】‎ ‎.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作业(课件出示19)‎ ‎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 ‎ 板书 内容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期待 自信 紧张 不明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念( ) 级( ) 桃( ) 练( )‎ 岭( ) 极( ) 逃( ) 拣( )‎ 二、词语仿写。‎ 垂头丧气(外貌描写) ‎ 打瞌睡(含有动词) ‎ 三、用上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这个配角配不上他。 老师没有把握撤换,他也只好将就。‎ ‎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你先四脚着地( )上台,见了他们兄妹俩就( )起来,啊呜啊呜( )着,向他们( )去,他们逃你就( )。等到猎人上场,对你连开两枪,你就( )下来——死掉。‎ ‎【答案】‎ 一、思念 班级 桃子 练习 ‎ 山岭 极限 逃走 拣起 二、无精打采 神清气爽 踢足球 看电视 三、我这个配角虽然配不上他,可是老师没有把握撤换,他也只好将就。‎ 四、爬 站 叫 扑 追 躺 教学反思 ‎1.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读书伊始,指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全文,将“一只大老虎”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两个标题进行对比,使学生既理解了“窝囊”一词的意思,又在“窝囊”这一词的关照下阅读全文。在本文的学习中,我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根据提示划分段落;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开合理想象,进入课文情境等方法学习语言,收到很好的效果。‎ ‎2.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同学上台上来表演老虎的动作。‎ ‎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三部分: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见。那个小朋友一直认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师却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的矛盾贯穿始终。演老虎的“我”一直按老师的指导排练、演出。正式演出时“砸”了。于是“我”寻求原因。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直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 ‎ ‎【作者介绍】‎ 叶至善(1918—2006年),江苏苏州人,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中学生》主编。‎ 代表作:曾先后参与和领导编辑大型丛书《少年百科丛书》、《中国历史小丛书》、《中国历史故事集》、《儿童自然科学丛书》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虎,俗称老虎,是哺乳纲猫科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是亚洲的特有种类,原产地主要是东北亚和东南亚。虎是种高度进化的猎食动物,也是自然界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成年虎的身长可达2-3.5米,尾长1米,重达200-350‎ 公斤。在它庞大的体型与有力肌肉之外,它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白色到橘红色的毛皮上有黑色垂直的条纹,它们下半部的颜色较淡。凶猛至极、力量极大,原有森林之王、百兽之王之称,之后学习狮子用万兽之王之称以及用万兽之皇之称。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 xìnɡ kuī wā tǔ táo pǎo kù zi ‎ ( ) ( ) ( ) ( )‎ 二、连一连。‎ 笨拙的 机灵的 期待的 窝囊的 小朋友 表演 老虎 目光 三、补充成语,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 ‎ 通情( )理 唉( )叹气 垂( )丧气 哄( )大笑 ‎ ‎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从文中抄写心理描写的语段。‎ ‎ ‎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是按照( )、( )、( )三部分来写的。在讲述怎 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意见( )。那个小朋友一直认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师却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的矛盾贯穿始终。‎ 六、重点段落品析。 ‎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片段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 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 老师倒没说什么。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地对我说:“你一出场就豁几个虎跳,那就强多了。”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 后来呢?后来我上动物园总要去看看老虎,想看看老虎是怎么豁虎跳的。可是老虎在笼子里不是打瞌睡,就是垂头丧气地踱来踱去,从没见过它们豁过什么虎跳。 ‎ 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豁虎跳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 ‎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忽然——( ) 立刻——( ) 至今——( )‎ ‎2.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从“终于”一词中,可以看出“我”什么样的心情?‎ ‎ ‎ ‎3.“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哄堂大笑,请你告诉他。 ‎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你去过动物园吗?在你眼中的老虎是什么样子的?赶快写一写吧!‎ ‎ ‎ ‎ ‎ ‎ ‎ 参考答案:‎ 一、幸亏 挖土 逃跑 裤子 二、笨拙的表演 机灵的小朋友 期待的目光 窝囊的老虎 三、通情达理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哄堂大笑 通情达理:李叔叔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我们都愿意和他说话。‎ 四、略。‎ 五、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 不同 六、1.突然 马上 如今 ‎2.非常期待上台表演。 ‎ ‎3.因为这只窝囊的大老虎,动作虽然笨拙,但是却很可爱,很有趣。‎ 七、略 ‎20 陀螺 课题 陀螺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钉、旋、兵”等12个生字,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4.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5.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学 重点 ‎ 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教学 难点 指导学生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钉、旋、兵”等12个生字,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们家里还有什么玩具?‎ 玩具是我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那么玩具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今天,高洪波老师的《陀螺》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板书:陀螺)生齐读课题。‎ ‎  ‎ ‎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钉、旋、兵、恨、帅、预、衅、彻、溃、誉、丑、豪”(课件出示2) ‎ ‎“帅、彻、丑”是翘舌音,“衅”是由“血”和“半”两部分组成。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否、旋、况、兵、败、仍、尤、恨、帅、预、溃、品、丑、豪” (课件出示3)‎ 指导书写,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旋、况、败、仍、恨、帅、预、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否”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口”要小一些;“丑”下面的一横要长一些。‎ ‎  ‎ ‎【设计意图:学好字形,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2.个体质疑 组内探讨 集体质疑 ‎3.抽读,评议。‎ ‎4.感知内容。‎ ‎【设计意图:扫除学文中的障碍,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铁钉(dīnɡ dìnɡ) 旋转(xuān xuán) 帅气(shuài shài)‎ 二、看拼音写词语。‎ ‎ fǒu zé kuànɡ qiě rénɡ rán yù liào ‎ ( ) ( ) ( ) ( )‎ 三、仿写词语。‎ 兴致勃勃(ABCC) ‎ ‎ ‎ ‎【答案】‎ 一、dīnɡ√ xuán√ shuài√‎ 二、否则 况且 仍然 预料 三、白发苍苍 波涛滚滚 逃之夭夭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3.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4.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 复习导入 ‎ ‎1.听写字词。‎ 否则 旋转 况且 金兵 一战即败 仍然 ‎ 尤其 恨不得 帅气 预料 品道 溃败 ‎ 丑小鸭 自豪 ‎(课件出示5)‎ 集体订正。‎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 1-2自然段 ‎1.陀螺又叫什么?陀螺的构造是怎样的?请你默读第1、2自然段。(课件出示6)(板书:冰尜儿)‎ ‎2.自由读、指名读、体会读。生说印象。‎ ‎(二)学习3-5自然段 ‎ ‎1.指名学生读。‎ ‎2.小伙伴们是怎样玩陀螺的?在课文中画出来。(课件出示7)‎ ‎(抽冰尜儿、赛陀螺)‎ ‎3.第4自然段中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把快乐比作燕子。)‎ 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 ‎(板书:郁闷)‎ ‎4.“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这句好说明了什么?‎ ‎(我对陀螺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恍惚)‎ ‎(三)学习 6-11自然段 ‎1.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 边思考:“谁的陀螺最棒?”‎ ‎2.“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这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课件出示8)‎ ‎(板书:兴奋)‎ ‎(四)学习 12-13自然段 ‎ ‎1.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合作学习。(课件出示 ‎9)‎ 你是怎样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 ‎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既释放了情感,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体会情感的突破口。】‎ 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板书:人的才能 品质 行为)‎ 学生齐读,学生讨论。 ‎ 三、拓展迁移 做小游戏:选一名会玩溜溜球的同学上台表演。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他的动作过程,思考下列问题。 ‎ 用几个动词描写这位同学玩溜溜球的过程,精湛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在这位精彩的表演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道理?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玩溜溜球的过程、领悟到的道理用文字描述出来吧!‎ ‎【设计意图:小练笔延伸了文本,升华了情感。】‎ 板书 内容 ‎20 陀螺 冰尜儿 郁闷 恍惚 兴奋 人的才能 品质 行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恨( ) 况( ) 仍( ) 优( )‎ 很( ) 兄( ) 扔( ) 尤( )‎ 二、填上适当的动词。‎ ‎( )陀螺 ( )鼻涕 ( )头( )脑 三、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并写下来。‎ ‎1. 注意 懊恼 这种 长辈的 引起了 终于 ‎ ‎ ‎2. 证明吧 直到现在 兴致勃勃 我还能 这些 写下 文字 有力的 便是一种 ‎ ‎ 四、说说你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 ‎ ‎ ‎【答案】‎ 一、憎恨 情况 仍然 优秀 很好 兄弟 扔了 尤其 二、抽 擦 摇 晃 三、1.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 ‎2.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四、略 教学反思 ‎1.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童年时的乐趣,小朋友之间的快乐,小朋友之间的点点滴滴,让人终身难忘。在教学时我抓住陀螺这一线索,说陀螺→打陀螺→得陀螺→赛陀螺→赞陀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2.不足之处是让学生上台表演打陀螺的时间太短,没有充分体会到打陀螺的快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陀螺》这篇文章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本文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作者介绍】‎ ‎ 高洪波,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先后出版过《鹅鹅鹅》等10部儿童诗集,《说给缪斯的情话》等2部评论集,《波斯猫》《我喜欢你,狐狸》《醉界》《人生趣谈》《高洪波军旅散文选》等20多部散文随笔。《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劈。现代已有用发射器发射的陀螺。当然,还有一些 ‎“手捻陀螺”十分普及。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 一、看拼音,写词语。 ‎ ‎  shuài qì fǒu zé zì háo dǎ bài ‎ ( ) ( ) ( ) ( )‎ 二、精挑细选。‎ ‎1.犹 优 尤:( )如 ( )其 ( )秀 ‎ ‎2.很 恨 狠:( )心 ( )好 仇( )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 )‎ ‎2.形容运用自如。 ( )‎ ‎3.形容态度真静。 ( )‎ 四、根据要求写句子。‎ ‎1.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用加点的词造句)‎ ‎ ‎ ‎2. 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这句话把 比喻成了 。你来仿写一个拟人句吧!‎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基础积累大巩固。‎ 课文以 为线索,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 ‎ ‎ 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 的喜爱之情。‎ 六、课文整体梳理。 ‎ ‎《陀螺》片段 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 做冰尜儿用的是木头,柳木、榆木、松木、枣木、梨木都可以。抽打冰尜儿,当然是在冬季的冰天雪地里,最好的场所是冰面。好的冰尜儿要在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裂开。无论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冰尜儿都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让你的抽打,__ _______。‎ 抽冰尜儿的小伙伴们,都爱比个高下。他们往往各站一角,奋力抽转自己的冰尜儿,让它朝对方撞去。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力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赛陀螺每次都是体重个大的一方占上风。因此,只有小陀螺的大多在自家院子里玩,不拿到马路上去应战。况且小陀螺有个难听的绰号叫“角锥”,意思是小且细。抽打“角锥”的大多是拖鼻涕穿开裆裤的,他们的兴趣,在于抽鞭子,陀螺的质量往往不在意。‎ ‎1.陀螺又叫 。‎ ‎2.第二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在冰面张牙舞爪,穷凶极恶。‎ B.在冰面旋转、舞蹈,憨态可掬。‎ C.在冰面摇头晃脑,杀气腾腾。‎ D.在冰面横冲直撞,左右逢源。‎ ‎3.下列选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录了一段儿时玩陀螺的回忆。‎ B.文章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C.文章多处“大词小用”,读来富有童趣。‎ D.文章表达了对人的外貌的深刻思考。‎ 思维创新大拓展 ‎ 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你知道哪些谚语?赶快写一写吧!‎ ‎ ‎ ‎ ‎ 参考答案:‎ 一、帅气 否则 自豪 打败 二、1.犹如 尤其 优秀 2.狠心 很好 仇恨 三、1.顾名思义 2.得心应手 3.不动声色 ‎ 四、1.我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2.陀螺 人 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 五、陀螺 大陀螺 陀螺 六、1.冰尜儿 2. B 3. D 七、略 安 慰 安慰 ‎ 课型 口语交际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安慰他人的意识,学会说安慰别人的话。 ‎ ‎2.学会倾听,有交际的自信心,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 ‎ ‎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 重点 ‎1.培养学生安慰他人的意识,学会说安慰别人的话。 ‎ ‎2.学会倾听,有交际的自信心,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具 准备 课件 视频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巧设情境,引出安慰 师:同学们,今天看到这么多老师来听课,戚老师心里非常紧张,此时此刻,你们能说点什么让老师不这么紧张吗? ‎ 师:谢谢孩子们,有了你们的鼓励和安慰,老师的心情平静多了,谢谢大家。其实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跟戚老师一样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什么呢?安慰。‎ 一位名人这样说:“安慰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安慰是医治心灵的良方。”今天,咱们要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让我们学会安慰。(板书课题)(出示课件2)‎ ‎  ‎ ‎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我们遇到了不开心事,想得到别人的安慰,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 师:请同学们先来看课本中第一个小男孩说的话)(出示课件3) ‎ 师:故事中的小男孩遇到了什么问题? ‎ 师: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打算怎么安慰他?请同桌之间互相商量一下。 (板书:主动关心) ‎ 预设A ‎ 生:小峰,不要难过了,运动会上难免有意外发生,你不是故意摔倒的,比赛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与了,并且付出了努力。 (出示课件3) ‎ ‎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既可以明确话题具体要求,又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参与度。】‎ 师:你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我想此时小峰心里会舒服一些。(板书:表示理解) ‎ ‎(你鼓励无疑给了小峰极大的安慰)(板书:鼓励)。 ‎ 师:所有这些安慰的语言、行动都来自于我们对小峰的真诚,只有真诚,才会真心实意地去帮助他人。(板书:真诚)  ‎ 小结:通过这么多同学和老师的安慰,此时小峰的心里会怎么样?‎ 三、出示情境,学生练说 ‎1.出示:(出示课件4)‎ ‎(1)我不想搬走,不想离开好朋友。‎ ‎(2)我特别喜欢这块表,丢了好心疼啊!‎ 师:上面两种情形,你要如何安慰别人呢?请任选一个你想安慰的对象进行小组内讨论。 ‎ ‎2.请生表演,练习说话。 ‎ 四、交流烦恼,强化方法 ‎ ‎1.当堂抽取学生课前写下的烦恼纸条。 ‎ ‎2.针对学生烦恼的问题,其他学生给予安慰。 ‎ ‎3.被安慰学生谈谈心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主题拓展,情感升华 ‎ 师总结:同学们,人生的旅途并非都是坦途。安慰,如同涓涓细流,会滋润我们的心田。捧出一颗心来,送上我们真诚的安慰,我们就会快乐起来。(出示课件5) ‎ 让我随着音乐,一同感受安慰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力量。 ‎ ‎  ‎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主动关心 安慰 表示理解 真诚 鼓励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同学们讲自己的伤心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参与话题,勇于发言,唤起情感共鸣,口语能力得到提升。‎ ‎3.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不爱参与,害怕,不敢发言,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关注学困生,让他们的能力也有较大幅度地提升。‎ ‎  ‎ 习 作 课题 记一次游戏 ‎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记一次游戏习作,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游戏的乐趣,激发习作兴趣。‎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按照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顺序把活动的过程写以及自己当时的心情清楚。‎ 教学 重点 ‎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把游戏过程写清楚的能力。‎ 第一课时(出示课件1)‎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都做过什么游戏?你怎样介绍这个游戏?(指学生回答)‎ 师:‎ ‎  ‎ ‎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尽快搜集写作的材料。】‎ 看来丰富多彩的游戏都是大家最喜欢的活动,有一位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样喜欢游戏,他不仅在游戏中享受着快乐,还把游戏写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出示课件2)‎ ‎(屏幕出示)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做,写一写这个游戏。(板书:记一次游戏)‎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学习范文,提炼写法。(出示课件3)‎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个游戏怎么样? ‎ ‎2.交流:‎ 师:你认为这个游戏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感受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 ‎ ‎(1)游戏前你做哪些准备。‎ ‎(2)在游戏中,做了些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 ‎(3)游戏结束后,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板书:游戏前 游戏中 游戏后 感受)‎ 三、做游戏,提炼素材。‎ ‎1.同学们现在你们想不想做游戏?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盲人敲锣”。听老师这么一说你心情怎么样?‎ ‎2.明确游戏规则。(站在起点先后,用布蒙住双眼,手握锣锤原地做左三圈,右转三圈,然后向前直走去敲锣,落发出声响为胜,每人有两次机会。)(出示课件4)‎ ‎3.谁愿意第一个做游戏?(准备好后提出要求:在感受快乐的同时,要用心观察参加者和同学们的表现。)(出示课件5)‎ ‎ 4.做游戏。‎ 四、根据写法,说游戏:‎ 师:游戏进行到这里,刚才两位同学做游戏,你认为谁做的有意思?回忆一下他当时是怎么做的,游戏过程中他有哪些表现?你自己的感受如何?想好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同学边听边根据你的观察给他补充,一会儿老师要看看谁说的最有意思。‎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游戏特点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4.交流提纲。‎ 五、根据写法,写游戏:‎ ‎1.再次强调写法:刚才你们不但在游戏中感受着快乐,还把游戏中人物的表现观察的那么细,那你们想不想把游戏写下来,让没玩过的人分享一下,那就要向里文中的小作者一样,既要把游戏过程写完整,又要把游戏过程中人物的表现写进去,既要写做游戏的人的表现,又要写同学们的表现。(出示课件6)‎ ‎2.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3.分享草稿。‎ ‎(1)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能保证自己一气呵成的文章不会有错别字,不会有不通顺的地方?‎ ‎(2)写完作文要检查。检查的最好办法就是朗读,那么现在拿起你的大作大声地给我们朗读一下吧。如果在朗读过程当中发现什么有问题的地方,那就改吧,直到你读起来觉得很顺畅,听起来很舒服为止。还可以请同伴提提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分析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游戏,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写出真实感受。‎ ‎  ‎ 板书设计 ‎ ‎ 记一次游戏 游戏前 游戏中 游戏后 感受 ‎ ‎ 教学反思 ‎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 1. 在导入环节,我便以谈学生平时喜欢的游戏为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游戏是学生最熟悉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所以上课时大家积极发言,兴趣很浓,为以下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2.‎ 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尤其是在指导说游戏这一环节上,虽然这方面的意识很强,但还是不但没有很好的落实这两点,还占用了大部分时间,造成了后面写作时间的不充足,我想,这除了与学生的语言积累有关外,重要的还是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差。‎ 课题 语文园地 ‎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习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读书方法。‎ ‎2.认识几种蔬菜名称,知道碰钉子等词语的意思,学会用动作来描写心情。‎ ‎3.积累八个字的成语。 ‎ 教学 重点 ‎ 1.学习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读书方法。‎ ‎2.认识几种蔬菜名称,知道“碰钉子”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 难点 ‎1. 用动作来描写心情。‎ ‎2. 积累八个字的成语。‎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六,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  ‎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完成填空)(出示课件2)‎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________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牛和鹅》文章故事性强,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 ,以及“我”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告诉我们 ,《陀螺》主要讲了 。‎ ‎2.理解运用(出示课件3)‎ ‎ (1)学习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读书方法。‎ ‎①画出相应的词语,‎ ‎②写出自己的批语;‎ ‎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③读完再批注,再读再批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 (2)认识几种蔬菜,抄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字。(板书:认识蔬菜)(出示课件4)‎ ‎(3)说说词语的意思,并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到这些词语,造句。‎ ‎(板书:说说词义)‎ 师总结:通过练习,认识几种蔬菜,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写写动作。(板书:写写动作)‎ 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到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鹤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画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出示课件5)‎ ‎4.日积月累。(板书:日积月累)‎ 学生读读背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出示课件6)‎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了解词语含义,积累运用到写作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通过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7)‎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边读书边做批注,认识了一些蔬菜,知道了“碰钉子”等词语什么意思,怎样用,学会了用动作来描写心情,还积累了一些八字的成语。收获不少呀!‎ ‎  ‎ 板书设计 ‎ 完成填空 ‎ 认识蔬菜 语文园地 说说词意 ‎ 写写动作 ‎ 日积月累 教学反思 ‎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备课素材 有关八个字的成语:‎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21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 ‎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 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 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出塞》。‎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知诗人 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课件出示2)‎ ‎2.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 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古诗三首》)‎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 ‎(出示课件——王昌龄照片、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4)“塞、秦、征、还”‎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5)“塞、秦、征”‎ 指导书写:(课件出示6)‎ ‎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秦”上大下小;“征”左窄右宽。‎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设计意图: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 ‎(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 ‎(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课件出示7)‎ ‎(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 ‎5.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课件出示8)‎ ‎6.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词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教师板书:互文 秦汉)‎ ‎7.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悟诗情 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诗中的情感。 ‎ ‎(一)感悟画面之悲。‎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诗的意境,并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设计意图:学习写法,积累经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1.师范读诗句。‎ 你眼前出现一幅什么画面?‎ ‎(板书:明月 关 人未还)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 ‎2.指导读出感觉。 ‎ 小结: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明月”“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生活的两个典型的景物。 ‎ ‎(二)感悟人心之悲。 ‎ ‎1.从征人角度感悟。 ‎ ‎“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 ‎ ‎(1)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家  亲人) ‎ ‎(2)补诗句:(课件出示9李颀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们望到了什么? ‎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边关。)他们什么心情?体会失望、悲伤。 ‎ 读出语气。 ‎ ‎(3)激情引读: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却只能化为一句——(引读)‎ 课件出示1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 ‎ ‎(1)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2)想象说话: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_。(课件出示11)‎ 指名反馈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引读。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悲伤)(板书:悲壮) ‎ ‎(4)指导读出感情。 ‎ ‎(三)感悟历史之悲 ‎ 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长卷,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课件出示12) ‎ 师:至秦至汉至唐,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多少征人尽望乡啊,依然是——(引读)‎ 课件出示13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悠悠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引读)‎ 体会诗人情感: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写下这两行诗句,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看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反馈并读出语气。 ‎ 师: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让我们带着感受来齐读这两行诗。 ‎ ‎3.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另外还有许多边塞诗,也反应了边塞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 课件出示14“据《资治通鉴—唐》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设计意图:了解历史,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感悟能力。】‎ ‎1.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这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你们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什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李广呢?‎ ‎(补充:《塞下曲》能骑善射,力大无比。)“不教”是什么意思? ‎ ‎(2)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 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板书: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 ‎2.激情引读 ‎(1)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殷切的希望,我们来表达下诗人的希望好吗?(引读) ‎ ‎(2)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是呀,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这也是千百年来征人们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 ‎ ‎3.体会壮的感情 ‎ 出示《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体会战士们的豪情壮志。齐声朗读。 ‎ 四、布置作业 ‎ 将你今天在课堂上的收获加上你的想象,将《出塞》这首诗改成一篇记叙文或一个故事。‎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总结 ‎ ‎1.“人未还”虽说是悲痛的,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为国的壮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从诗中你感受到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板书:忧国忧民) ‎ ‎2.写法: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 同学们,古时战事不断,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这样一首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诗篇。让我们带着体会齐诵这首诗。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不看书。‎ ‎【设计意图:总结学法,积累学习古诗的经验。】‎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hái ) 还(hái huán)来就菊花 ‎  但是龙城飞将在(jiànɡ jiānɡ ) 将(jiānɡ jiànɡ)军 ‎  不教胡马度阴山(jiào jiāo) 教(jiāo jiào )课 二、填空。‎ ‎1.龙城飞将指的是( ),他是( )代名将,被世人成为( )‎ ‎2.“阴山”指今天的( )境内,古代中国的边疆要塞。‎ ‎3.这首诗中的( )是千古名句,前半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4.《出塞》作者王昌龄是( )代诗人。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 图。诗中融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选择。‎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飞将”指的是( )。‎ A.李广 B.岳飞 C.文天祥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度”的意思是( )‎ A.度步 B.度过 C.越过 四、说说你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的理解。‎ ‎ ‎ ‎【答案】‎ 一、huán hái jiànɡ jiānɡ jiào jiāo 二、1. 李广 汉 飞将军 2. 内蒙古 3.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唐 冷月照边关的苍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希望朝廷启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关战争,人民安居乐业。‎ 三、1.A 2.C 四、不仅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对边塞战士的同情,还写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悟与对现实的无奈,其实后面两句更直接的写出作者对良将的向往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夏日绝句》。‎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两首诗。‎ ‎2.出示并理解课题。‎ ‎(课件出示16:沙漠图片)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咏唱。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教师板书:《凉州词》)‎ ‎ ‎ ‎【设计意图:根据学古诗的几个步骤学习古诗,是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课件出示17)“琵、琶”注意:葡萄和琵琶的读音。‎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18)“催、醉”‎ 指导书写:“词、催、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催”是左窄右宽;“醉”左右结构匀称。‎ ‎3.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4.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感,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 ‎5.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古诗《凉州词》‎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师:刚才大家通过读诗初步了解了古诗的内容,你刚才说到那盛宴摆满了葡萄美酒啊,让我们读读这一句(出示诗句第一行)。(课件出示19)‎ ‎1.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香甜的美酒。‎ 师: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课件出示20)很多同学发出了惊叹声,谁来读出这样惊喜的感觉?‎ 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景?你想想到些什么?‎ 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这情景使人异常兴奋——读:‎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谁能把这样盛大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女生读。‎ ‎2.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促的琵琶声。‎ ‎ 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1)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 ‎(2)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 ‎——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 ‎(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边读边想,从这个“催” 字中读出了不同的情怀。‎ ‎3.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谁来读出这样盛大的场面。指名读、分组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刻的理解诗意。】‎ ‎4.激越的琵琶声,让我们在场所有的将士们兴致飞扬,诸位老兄,我有点醉了,想告辞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这样难得的盛宴就应该一醉方休。‎ 展开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请诸位莫笑,引入下一句。(板书:醉)‎ 指名读,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洒从容,小组读,醉了躺着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 ‎5.是啊,你抓住“几人回”读出了将士的心声,大家再好好读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多少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多悲凉啊,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让我想到王昌龄《出塞》的一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将士就这样到了戍边再也没回来啊,谁再读。女生配乐读,我听出了母亲们的心声。‎ 伤人一万,自损八千,战争是多么残酷啊。——读全句没有几个人活着回来啊,这里运用反问的句式说出将士们的心声,在质问这场残酷的战争啊。‎ 小组读。‎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今戌边的战士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板书:悲壮 豪迈)‎ ‎——男生齐读。‎ 正是因为将士们有这样的豪迈的气度,才有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全班读。‎ 小结:好一个“几人回”,同学们今天很会学习,通过反复品读,读出了几种不同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6. 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把整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从你们这悲壮豪迈的声音中,让我们听到了战士们的心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7.指导背诵。‎ 师:下面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化在记忆中,融化在血液里,把这首诗试着背一背。‎ 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四、学习古诗《夏日绝句》‎ ‎(一)(课件出示21)全诗内容 ‎1.用多媒体出示,指导朗读。‎ 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同学们听出老师怎样的感情读的这首诗吗?‎ ‎(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2.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课件出示22)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3.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 学生讨论,汇报: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板书:生 人杰 死 鬼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汇报: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板书:有骨气 有气节)‎ ‎4.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 (课件出示23)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5.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设计意图:积累诗句,更利于阅读古诗。】‎ 设计意图: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 6.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7.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课件出示24)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五、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 激发学生树立远大抱负,体会诗人的情感。‎ 板书 内容 ‎21 古诗三首 ‎             《出 塞》‎ 互文 明月 关 ‎ 秦汉 人未 悲壮 同情征人,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凉州词》‎ 唐:王翰 醉 悲壮 豪迈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气 死 鬼雄 有气节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填空。 ‎ ‎1.“欲饮琵琶”中的“欲”意思是( ),“夜光杯”是指( )。‎ ‎2.《夏日绝句》主旨是哪句? , 。‎ ‎3. 李清照, 代女词人。号 ,齐州章丘人。‎ 二、判断对错。‎ ‎1.王翰和王之涣都是唐代诗人,他们写的《凉州词》都是边塞诗。( )‎ ‎2.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是千古名句,令人深思。( )‎ ‎3.这首诗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 三、回答问题。‎ ‎1.《夏日绝句》这首诗怀念项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价值观?‎ ‎ ‎ ‎2.“醉卧沙场君莫笑”,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 ‎ ‎【答案】‎ 一、1.将要 用晶莹剔透的白玉做成的酒杯 ‎2.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 ‎3.宋 易安居士 二、1.√ 2. √ 3.×‎ 三、1.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2.表现了守边将士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的精神面貌。‎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能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课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 ‎3.诗是要多朗诵的。可是在本教学过程的朗诵的成分显然是比较少的。‎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三首古诗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讲于历史上英雄的豪迈气节的。《出塞》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凉州词》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夏日绝句》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歌。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 ‎【作者介绍】‎ 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代表作有《相和歌辞•放歌行》《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塞下曲四首》等,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能文善诗。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其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名句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出塞》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格律】‎ 本诗格律为: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这首诗依然是一首五言绝句。但是近体诗两句之间平仄相对,叫“对”;两联之间平仄相似,叫“粘”。这首诗第一联二、四字平仄相同,但上下仍相对,属于近体诗中的“拗救”现象。同时,第二联平仄依然相对。但是邻联失粘。应该属于折腰体的五言绝句。吟诵时相对比较难一些。调式应该重新组合,不能用一般的平起五言绝句调式。另外,对“拗救”现象的处理,吟诵时要注意修改第四字的音高和旋律。 [押韵] ‎ 本诗押的是“一东韵”,一个很开阔雄浑的韵。诗歌的主旋律是豪迈雄浑的,然而入声字比较多,显得有些决绝。 [声韵] ‎ ‎“生—当——作!人—杰!”,“当——”字拖长,是一种强调,确信、肯定。“作!人—杰!”,三个字中用了两个仄声字“作”“杰”,改换音韵,并且起强调作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诉我们,是男子汉就应该活着做人中最杰出的人。 ‎ ‎“死-亦!为—鬼-雄————”,“死亦”与“生当”相对,一个去声字和一个入声字“亦”连用,声如破竹,造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和声韵铿锵的发誓的感觉,同时,拉长“鬼雄———”,让人感觉豪气万丈自胸中发出。即使死了,也要在地狱里做一个鬼中的英雄。 ‎ ‎“至-今——思—项-羽-”,“至今——”‎ 拉长述说从一千多年前遥远的汉朝到南宋的今天,我依然在想着那位叫项羽的英雄。 ‎ ‎“不-肯-过-江——东————”,一个入声字“不”和去声字“肯”“过”,连着一个拉长的平声字“江”,一个押韵的,可以无限延长的字“东”,仿佛再现出那个战败后,不肯苟且偷生、宁死不屈的英雄项羽自刎的画面。让人肃然起敬。‎ ‎【用典】 ‎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课后作业 ‎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按要求做题。‎ ‎1.给下面的字组词。‎ 杰( )鬼( )雄( )项( )亦( )‎ ‎2. 给下列字加部首组成新字,并用新字组一个词。 ‎ ‎ 正——( )——( ) ‎ ‎ 崔——( )——( )‎ 二、填空。‎ ‎( )时明月( ),万里( )人( )。但使( )飞将在,( )胡马( )。这首诗的题目是《 》,诗句中“但”的意思 是,这首诗的后两句大意是:( )。‎ 三、选择。 ‎ ‎1.《出塞》是一首( )。‎ A.山中田园诗 B.赠友送别诗 C.边塞诗 ‎2.王昌龄是( )代诗人。‎ A.宋 B.唐 C.清 ‎3.下面的诗是王昌龄所作的是( )。‎ A.《清明》 B.《回乡偶书》 C.《从军行》‎ ‎4.《凉州词》是一首( )。 ‎ A.送别诗 B.边塞诗 C.赠友送别诗 ‎5. “度”的意思是( )。‎ A.越过 B.度过 C.过度 四、回答问题:《夏日绝句》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 五、课文整体梳理。‎ ‎1.《古诗三首》其中《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 诗,表达了诗人 的愿望。‎ ‎2.《凉州词》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 ,对死亡并不畏缩, ‎ 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3.《夏日绝句》 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 ,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全诗仅 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六、重点段落品析。‎ 凉州词 ‎(唐)王翰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 ‎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 ‎ ‎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王昌龄《从军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认为是悲伤语还是豪壮语?请说一说理由。‎ ‎ ‎ ‎ ‎ ‎ ‎ 参考答案:‎ 一、1. jié ɡuǐ xiónɡ xiànɡ yì 2.征 征用 催 催促 二、秦,汉时关,长征,未还。龙城,不教,度阴山。《出塞》,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三、1. C 2. B 3. C 4. B 5. A ‎ 四、借古讽今。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朝廷的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五、1.王昌龄,边塞,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2.充满热爱;“醉卧沙场”。‎ ‎3. 一、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三、四;二十。‎ 六、1.A 2. A 3.B ‎4.‎ 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样子。此外还可能感慨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七、“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认为是豪壮语。这两句是欢宴痛饮时的劝酒之语,意谓: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莫笑,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所以这不是厌恶战争,哀叹生命的悲伤语,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崛、沈、范”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肃、晰、振”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严肃、疑惑不解、清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4.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 重点 ‎1.学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请看这个“志”字,上“士”下“心”。在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的志向。‎ 说说你小时候立下的志向吧。‎ ‎(我要当医生。 我要当航天员……)‎ 师:很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 ‎ ‎(板书课题)‎ ‎【从志向谈起,轻松入课,且与结尾前呼后应,指向于写作的阅读,开宗明义。“志”的文化溯源,让开课不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师:齐读课题。‎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习生字。‎ 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2)‎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崛、沈、范、魏、晰、振、胸、怀、赞、效、淮、租、惑、斥”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3)‎ 字音难点:辱,读(rǔ)不要读成(lǔ)。淮,读(huái)不要读成(zhǔn),“斥”“沈”为翘舌音, “租”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 ‎(3)书写“肃、晰、振、胸、怀、赞、效、租、疑、惑、凡、顾、训、斥、辱”。 (课件出示4)    ‎ 字形难点:“怀”的偏旁是竖心旁,“晰”“训”的左半部窄,右半部宽。“赞”“辱”上下大小一样。‎ 师:要想读懂文章,扫清“地雷”是必须的。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你们能认识,能正确地读出来么?‎ ‎(课件出示5)‎ 请大家读读课件中的词,看谁的反应快,读得对。‎ 租界 麻烦 胸怀 屈辱 ‎ 热闹非凡 左顾右盼 疑惑不解 清晰而坚定 ‎ 生读词。 ‎ 师: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四个字的成语,请大家多读几遍,先记住它们,积累起来,在平时写作中争取用上。‎ 四字词语 ‎ 生读。‎ 师:还有些词串,未必是四个字的,也很值得我们积累,自己再读读“清晰而坚定”。‎ ‎(课件出示6)清晰而坚定 请你们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教给学生读书概括大意的方法: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从寻找三个小故事,到归纳小故事大意,再到串联全文大意,呈现串联式结构图,变换方式,提高要求,变着法儿让儿童从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此版块,既是对课文大意的把握,又指向于谋篇布局的剖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巧妙融合。】‎ 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为中华崛起读书) ‎ ‎ 师:真好。还有一些词,由于特定的时代,理解起来有困难,需要我们查找一些资料。例如“租界”,谁知道? ‎ ‎(不知道。) ‎ 师:请看这幅图(课件出示7)‎ 这就是清朝末年我们受到列强欺辱的时局图。当时的美帝国,英帝国,日帝国,沙皇俄国等,国力强过中国,于是就抢占我们的领土,说是租用,实际上是霸占,这就形成了列强割据,租界林立的“时局图”。而在租界内就是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在租界外则是民不聊生,苦难悲情。‎ 师:有一些词,光看字面意思还不行,联系课文才能理解更透彻。比如“欺凌”,谁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欺负,欺压,侮辱……)‎ 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中国人受到怎样的欺凌?谁能给咱们读一段课文,帮助大家具体地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生读。‎ 师:大家一边读,一边感受当时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受到怎样的欺凌。 ‎ 生自由读片段。‎ 三、初读,把握大意。‎ ‎1.师:这是一个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整个大故事中又带着三个小故事。现在请大家来比赛,看谁读书最快,把三个小故事找出来。 生:快速浏览。 ‎ ‎(课件出示8) (我发现第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到东北,伯父和他说不要轻易到租界去玩。) ‎ ‎(还有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和同学闯租界。)‎ ‎(第三个故事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说得很好。还可以简洁一些。老师也尝试着概括了三个故事的小标题。大家看看,比比,和你们概括的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9)耳闻“中华不振”(1-6);目睹“‎ 中华不振”(7-8);立志“振兴中华”(7-8)‎ ‎(小标题中都有“中华不振”)‎ ‎(不对,最后一个是“振兴中华”,应该说都有“中华”两个字。) ‎ 师:对啊,这“振兴中华”就是本文的关键点。所以,概括的时候要抓关键。 ‎ ‎(很简单,都只有几个字。)‎ 师:是的,这就叫做概括。就要简简单单。‎ ‎(好像字数都一样。) ‎ 师:我是尽量把它们概括成一样的,记住两个关键词:简洁,抓重点。2.认识结构 师:这三个小故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呢?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呢?(课件出示10)‎ ‎(先写耳闻“中华不振”;再写目睹“中华不振”;最后写:立志“振兴中华”。)‎ 师:很好,看,原来这三个故事是这样排列的啊。‎ ‎【教给学生读书概括大意的方法: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从寻找三个小故事,到归纳小故事大意,再到串联全文大意,呈现串联式结构图,变换方式,提高要求,变着法儿让儿童从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此版块,既是对课文大意的把握,又指向于谋篇布局的剖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巧妙融合。】‎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 师:同学们,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后,你来想一想:自己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呢?‎ 还有许多像周恩来一样的伟人,他们也是为了祖国的崛起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你想到了谁?(课件出示11)‎ 师小结:中华不振深深刺痛了周恩来的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读书”这个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多多了解这位伟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拼音填字组词。‎ 严sù( ) 清xī( ) ‎ zàn( )叹 xiōnɡ( )怀 ‎ 屈rǔ ( ) 疑huò( )‎ 二、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引起事故;闹事。) ‎ B.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向左右两边看) ‎ C.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振作) ‎ 三、选词填空。 ‎ ‎1.在沈阳租界,中国巡警面对洋人的汽车轧死中国人的现象,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____(A.训骂 B.斥责 C.训斥)死者的家属 ‎2.大家只能_____(A.劝告 B.劝慰 C.安慰)那个不幸的女人。‎ ‎3.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______(A.解救 B.拯救 C.解脱)出来呢? ‎ ‎【答案】‎ 一、肃 晰 赞 胸 辱 惑 二、C ‎ 三、1.C 2.B 3.B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一、直入新课 师: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 ‎ 先读通顺,再读出疑问。‎ 生自己读。‎ 师:对,有疑问了,先做好标注,然后尝试解决疑问。请问,解决这些疑问,我们可以怎么办? ‎ 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 师:还可以询问,查资料,弄明白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文章,就读出滋味来了。还有些实在不能理解的地方,课后再去寻找答案。‎ 二、自读,学习课文 ‎1.充分自读 ‎ 师:接下来我们先尝试自读课文,学习第二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读书要讲方法,请看两个小要求。‎ ‎(课件出示13)(1)读得通顺(2)读出疑问 在这些有疑问的地方,画上“?”‎ ‎2.尝试质疑,解疑 ‎ ‎(为什么伯父会说“有时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师:谁找到了下文中写到的“麻烦”是什么?‎ 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课件出示14) ‎ 师:撑腰,训斥,形成对比。这两个词,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 ‎(撑腰就是做主的意思。)‎ ‎(主持公道。) ‎ ‎(就好像当法官。)‎ ‎(训斥就是骂人,很凶地骂。)‎ 师:对比后,你发现什么? ‎ ‎【设计意图:复习学法,学习第二、三个故事,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少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读书,在下文中寻找问题答案。更为巧妙的是,教师不满足于此,而是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结构上的“秘妙”——“悬念与伏笔”‎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原本中国巡警应该为中国人撑腰,因为是洋人轧死了中国人,可是巡警不但不为她撑腰,还训斥他。非常不讲道理!) ‎ ‎(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太弱,被欺负,所以巡警也狗仗人势。) ‎ 师:说得好,都是因为中华不振。请大家再看看,还有这样的地方么? ‎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原本大家要帮忙,但是却不敢帮忙,只能劝。大家也很无奈,因为中华不振。) ‎ 师:是啊。抓住“握紧拳头”和“劝慰”这对矛盾来读,你会读到当时中国人的心情,你会体验到中华不振,国民怒不敢言的无奈。来吧,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好好体会。(板书:妇人饱受欺凌 巡警丧失尊严)‎ 师:这个故事的结尾说“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沉重分量”,现在你体会到了么? (课件出示15)‎ ‎(中华不振就是我们总是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负。)‎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受到委屈都没人管。) ‎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不敢帮助中国人。) ‎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生活很困难,而洋人却过得很好,还欺负人。) ‎ 师:体会得真好。(板书: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四、课堂小测试。 ‎ ‎(课件出示16)‎ ‎,不露痕迹地将教学的重点,指向于写作。在阅读中要结合写作技法渗透,让儿童在阅读实践中,形象、直观地体会作者的写作运思。】‎ ‎【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板书 内容 师: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像周恩来、毛泽东、钱学森等这样的一大批伟人、名人,他们从小立志读书,才成就了他们的远大理想,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也不再是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中国的土地,面对新的国际竞争,新的世界形式,我们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立下怎样的志向呢?(教师再板书一个“?”,4人小组讨论)‎ ‎(为祖国的科技发达而读书。)‎ 师:你呢? ‎ ‎(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读书。) ‎ ‎(为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而读书。 师:还有吗,你呢?) ‎ ‎(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读书。) ‎ 师:同学们都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志,那请你们谨记:将自己的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真正做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为了祖国的强大而读书。)‎ ‎(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而读书。)‎ ‎(为了考试有个好成绩而读书。)‎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不管是你的远大的理想还是近期的目标,老师都希望你能实现。 ‎ 今天咱们学习了周恩来少年励志的故事,一个很激励人的故事,同学们有没有收获?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下关于周总理的资料。‎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妇人饱受欺凌 ‎ 中华不振 为中华崛起读书 巡警丧失尊严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一选。‎ ‎1.课文题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A.以人物的名字命题 ‎ B.以文章的主要内容命题 C.以人物的语言命题 ‎2.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直接原因是( )‎ A.听伯父说中华不振。‎ B.耳闻目睹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决心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二、句子训练营。‎ ‎1.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变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联系课文理解句子。‎ ‎1.“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此生”指________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思来在租界里看到了中国人被洋人欺负,心里会想些什么?‎ ‎ ‎ 四、下列对于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 B.课文写了“洋人欺负妇女,周恩来明白中华不振的含义”“周恩来立志”两件事。‎ C.随着事情的发展,周恩来感情的变化是:疑惑、气愤、立志。‎ D.谈论读书的目的时,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更能体会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答案】‎ 一、1. C 2. B 二、1.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2.洋人的汽车把这个妇女的亲人轧死了。‎ 三、1. 有在“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效”是效仿、学习的意思,“此生”‎ 指的是周恩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就应该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会感到屈辱,会发奋图强,会卧薪尝胆,坚定的认为这头东方沉睡的雄狮会有觉醒的那一天。‎ 四、B 教学反思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谈话谈到志向,引入新课。‎ ‎2.老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再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3. 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 ‎4.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课堂机智,应变能力。‎ 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改正,对于本节课一些较为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我也会继续沿用,并继续多在教材的钻研和课堂的调控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地实践、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 ‎ A. 崛起(jué ) 沈阳(sěn) B.示范(fàn) 淮阳(wéi)‎ ‎ C.魏国(wèi) 训斥(chì) D.门楣(mèi) 肇事(zhào)‎ 二、读拼音,写字词。‎ ‎ 1.伯父严sù( )地说:“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到xiōng huái( )( )宽广,知荣rǔ( ),gù( )大局,力争报xiào( )国家,zhèn( )兴祖国。”爸爸听了,zàn( )同地点了点头。‎ ‎ 2.对这个问题我一直yí huò( )( )不解,直到看到名师点拨,这道题的思路才逐渐清xī( )起来。‎ 三、选字组词。‎ 训 川 四( ) ( )练 租 祖 ( )国 ( )界 斥 斤 千( ) ( )责 凡 风 平( ) 狂( )‎ 四、词语综合训练。‎ ‎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默默”的近义词是 ,用“默默”可以写成成语:默默 默默 ;“若有所思”词语中“若”的意思是 ,词语的意思是 。这是一个与思考有关的词语,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 。用“若有所思”写一句话。‎ ‎ ‎ ‎2.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门前围着一群人。句中与看有关的成语是 ,根据提示,写出不同的看:‎ ‎(1)聚精会神地看 ( ) (2)恭敬地看 ( )‎ ‎(3)从低处望上看 ( ) (4)目光迅速地向四周看( )‎ 五、仿写句子。‎ ‎1.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 那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表示疑惑)‎ ‎ ‎ ‎2.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六、课文整体梳理。‎ 本文通过 少年时代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感悟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 ,表现了他的 。‎ 七、重点段落品析。‎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艰难 苦难)和屈辱中(拯救 挽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洪亮 响亮)的回答。‎ ‎ 1.用“ ”画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此时周恩来的心情是 的,他一直思考的问题是什么?用“ ”画出来。‎ ‎3.结合课文的事例说说“中华不振”的含义。‎ ‎ ‎ ‎ ‎ ‎4.联系课文和下面的诗句,说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江哥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周总理在民族危亡紧急关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面对右图的“读书无用论”,你会怎么驳斥他? ‎ ‎ ‎ ‎ ‎ 参考答案:‎ 一、C 二、1. 肃 胸怀 辱 顾 效 振 赞 2.疑惑 晰 三、川 训 祖 租 斤 斥 凡 风 四、1.沉默 无语 无闻 ‎ 好像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冥思苦想 ‎2.左顾右盼 (1)注视 (2)瞻仰 (3)仰视 (4)扫视 五、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六、1. 示例: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不能和班长一样考那么好呢?‎ ‎2. 你把我的书弄脏了,不但不道歉,反而出言不逊,你这样做对吗?‎ 七、1.苦难 拯救 响亮 ‎2.沉重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3.示例:中华不振,中国人民就要受到欺辱,就抬不起头来。‎ ‎4. 因为中华不振,人民备受欺辱,所以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是一个志存高远,有爱国精神的人。‎ 八、示例:要为建设家乡而读书,要为实现中国梦而读书。“读书无用论”是荒谬的,无论是从个人素质的提高,还是祖国的建设来说,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23 梅兰芳蓄须 课题 梅兰芳蓄须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蓄、迫”等1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4.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 重点 ‎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 难点 ‎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具 准备 ‎1.查阅有关梅兰芳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出示音频)大家先来听一听,然后来谈一下。告诉老师,你想说什么?噢,对了,这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全世界人们都非常喜欢。(课件出示2) ‎ 师: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千万别忘了自己的好习惯,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难懂的生字词,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做好批注。 ‎ ‎2.同学们的习惯很好,批注得很详细。同桌之间交流生字,对于生僻的字词两人结合查字典解决;实在有困难的字词可请教老师。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可见你们的自主能力很强。刚才我在下面有同学把自己的疑问留给了我,这样,先看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生字、词语,看有没有大家想知道的。‎ ‎3.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用幻灯片展示出,和学生进一步学习。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把同学们的疑问强调一下,并提醒该学生注意。然后通过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的方式对生字词进行巩固。 ‎ ‎4.再读全文,要求学生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也可同桌对读,相互检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  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蓄、迫、纠、缠、邀、扰、拒、签、订、宁、要、妄”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3)‎ 字音难点:“宁”在本课读(nìnɡ),避免读成 ‎(nínɡ),“要”在本课读(yāo),“迫”读(pò)避免读成(pè),注意读准确。‎ ‎  ‎ ‎ 【设计意图:欣赏作品,轻松导入本课,让开课不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 ‎1.学习目标:(课件出示4)‎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 ‎2.梅兰芳明白日本人一次又一次“邀请”他登台的目的,更明白地拒绝日本人,在当时来说就等于放弃自己挚爱的京剧艺术。“茫茫青史……”著名画家丰子恺对梅兰芳的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接下来的几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板书:避港拒演 蓄须明志 自伤身体)‎ ‎3.自学提示:(课件出示5)‎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后三件事,画出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语句或令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做出批注。 ‎ ‎4.学生交流。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老师提示: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注意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用笔画起来;然后展示,最好用课文中的词语总结,也可提示让学生根据梅兰芳先生辗转的地点来分析总结。‎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同学们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把握住梅兰芳先生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骚扰,辗转的几个地点来说,这样不容易乱。哪位同学先来总结一下?‎ 生举手。‎ 师:你很勇敢!尽量用课文中的词语。‎ 生总结。‎ 你总结得很全面,谁能概括一下,就是语言再简介一些。‎ 师小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日本人想利用梅兰芳先生的影响来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就“邀请”梅兰芳先生为他们演出,但都被梅兰芳先生想尽一切办法拒绝了。‎ ‎(课件出示6)‎ 课文一共叙述了五件事,它们分别是: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预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 拒绝登台;香港拒演;卖房度日;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2)这五件事叙述得有详有略,你们认为其中哪件事写得特别详细?具体地描述了哪些内容?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 设置问题:‎ 这件事情的叙述用了多少个自然段?‎ 你认为这件事作者在叙述时抓住了梅兰芳哪些描写?‎ 语言、行为、心理,能试着读读吗?‎ 你感觉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 蓄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蓄不行吗?‎ 此时梅兰芳的心情怎么样?‎ 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师小结:梅兰芳用蓄须来对付日本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梅兰芳内心是苦闷的,蓄须后内心又是极为痛苦的,我们来读第3自然段,感受一下梅兰芳当时的精神世界。‎ ‎(3)你认为梅兰芳所有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文中能找到这样的句子来评价一下他吗?(课件出示7)‎ 学生交流讨论。‎ ‎“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 让学生评价梅兰芳先生的做法,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热爱艺术,更热爱中华民族。他是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老师指导学生再读第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课件出示8)‎ ‎(1)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2)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讨论总结梅兰芳先生高度的精神境界和为国家做出的巨大牺牲。‎ 让学生自由的谈谈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 从而使学生内心升腾起对梅兰芳的敬佩。‎ 五、积累拓展 ‎1.师小结: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笔下的情,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梅兰芳先生的画像旁边。‎ ‎(课件出示9)‎ 古往今来,像梅兰芳这样的爱国志士还有很多。你能说说一些爱国诗句吗?‎ ‎2.回忆课文具体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每件事概括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书面文字的形式深刻地体会梅兰芳的高贵品质和民族气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概括和总结。】‎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如果说梅兰芳风靡海外,受到全世界人地爱戴是缘于他优美的嗓音,精湛的技艺,那么他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使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越来越高尚,称为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七、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10)‎ 同学们课下查阅、搜集有关爱国志士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 内容 ‎23 梅兰芳蓄须 拒绝登台 ‎ 香港拒演 强烈的爱国情怀 ‎ 梅兰芳 卖房度日 ‎ 蓄须明志 崇高的民族气节 ‎ 自伤身体 ‎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11)‎ 一、 基础题。 ‎ ‎“拒”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首外再查( )画。“拒”字的最后一笔是( )。 ‎ 二、综合题。 ‎ ‎1.组词。 ‎ 蓄( ) 剧( ) 迫( ) 邀( )‎ 纠( ) 缠( ) 忍( ) 扰( )‎ 拒( ) 签( ) 订( ) 妄( )‎ 2. 用“……宁可……也……”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 简要地写出课文记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扌4 ㄴ ‎ 二、1.蓄须、京剧、逼迫、邀请、纠纷、纠缠、忍住、打扰、拒绝、签订、订书、痴心妄想 ‎2.他宁可牺牲生命,也决不背叛祖国和人民。‎ 三、 拒绝登台 香港拒演 卖房度日 自伤身体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使整节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3. 课堂作业尽量做到练习基础化、典型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课当教学中的不足·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4.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课堂机智,应变能力。‎ 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改正,对于本节课一些较为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我也会继续沿用,并继续多在教材的钻研和课堂的调控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地实践、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通过讲述京剧表演大师的几件事,表现梅兰芳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人物介绍】‎ 梅兰芳(1894—1961),于20世纪初登上京剧舞台。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世称“梅派”。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生活中的梅兰芳是一个俊朗儒雅的男性,舞台上的梅兰芳却是一个仪态万方的女性,而且“比女人还具有女人味儿”的艺术形象。他的优美的歌声、庄静的姿态、娴雅的动作,塑造了为数众多、情态各异的女性,创造并再现了中国女性的本质特征和意象,显示了中国女性温柔、刚烈、含蓄、高雅等特征。对一个对京剧艺术知之甚少的外国人来说,他眼中的梅兰芳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他的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游园惊梦》《抗金兵》等。他曾先后赴日、美、苏等国进行文化交流,使京剧艺术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誉。抗战期间,他留居香港、上海,在敌伪统治下蓄须明志,拒绝演出,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他与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称为“京剧四大名旦”。‎ ‎1.梅兰芳艺名的由来 梅兰芳(1894—1961),京剧演员。原名梅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艺名兰芳,他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赞赏。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女性艺术形象,演出了大量优秀的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2.京剧名称的嬗变 京剧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安徽的四大戏班陆续进京,揭开了京剧历史的序幕。京剧形成的初期,称“皮黄”“乱弹”等。最先称它为“京剧”的,是上海人。清同治六年(1867)起,一些京津著名演员南下,把北方的“皮黄”传到上海。上海观众对其声腔来源并不熟悉,由于戏班多来自京城,便称为“京班戏”“京戏”“京班”“京剧”等。后来“京剧”一词一枝独秀,逐渐通行全国。‎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判断下面词语的读音是否正确。‎ 纠缠jiū chán( ) 蓄须xù xū( ) 强迫qiáng pò( )‎ 拒绝jǜ jué( ) 宁可níng kě( ) 妄想wàng xiǎng( )‎ 二、按要求做一做。‎ ‎1.填关联词语。‎ ‎(1)( )签订演出合同,( )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 ‎(2)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 )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 )愁没钱花?”‎ ‎(3)( )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 )拒绝了。‎ ‎2.仿写词语。‎ 滚烫滚烫: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干干净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缩写。‎ ‎(1)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1.梅兰芳蓄须明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梅兰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主要写的是梅兰芳不肯为日本人唱戏,留了一把长胡子。‎ 写了梅兰芳的四件事:‎ ‎(1)梅兰芳 。‎ ‎(2)梅兰芳 。‎ ‎(3)梅兰芳 。‎ ‎(4)梅兰芳 。‎ 体现了梅兰芳 的高尚品质。‎ 五、重点段落品析。‎ 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忧,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  )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  )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一次,日本侵略者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不去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高烧。‎ 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 ‎1.给加粗字注音。‎ 蓄(  )须  签(  )订  纠缠(  )  斩钉截(  )铁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 下面的材料是不是《梅兰芳蓄须》中的主要内容?是的画“√”,错的画“×”。‎ A.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蓄起了胡须。 ( )‎ B.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 )‎ C.梅兰芳为了安全,逃到了香港,还是不演戏。 ( )‎ D.梅兰芳忍痛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也不演戏。 ( )‎ E.敌人的军医给梅兰芳治病。 ( )‎ F.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情愿打针发高烧。 ( )‎ ‎4.“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家为什么愿意站着看,仅仅是因为梅先生演得好吗?用原文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短文中的哪句话解释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请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对梅兰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二、1.(1)只要……就……(2)只要……还……(3)无论……都……‎ ‎2. 雪白雪白 碧蓝碧蓝 嫩绿嫩绿 轰轰烈烈 老老实实 辛辛苦苦 ‎3. (1)梅兰芳先生是艺术家。‎ ‎(2)梅兰芳蓄须明志。‎ 三、1. 蓄须是为了拒绝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 ‎2. 梅兰芳态度很坚决、果断。他的行为表现出了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 四、梅兰芳;(1)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播音。‎ ‎(2)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 ‎ ‎(3)梅兰芳离开上海到香港避居,再次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4)梅兰芳蓄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满腔的爱国热情,崇高的民族气节,坚贞不屈。‎ 五、1.xù qiān chán jié ‎2.无论……都……‎ ‎3. √√×√×√‎ ‎4.略 ‎5.最后一句话。‎ ‎6.中心句是: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六、示例:先生年未加冠,便成了举世瞩目的明星,开创了京剧旦角的新纪元。您不但在长袖舞台,成就于梨园,更是德艺双馨,外柔内刚。温婉优雅的外表里,蕴藏着您坚韧执著的内心。不肯与世沉浮、同流合污,不屑卑躬屈膝、攀高结贵,也不向邪恶黑暗势力低头让步!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您的蓄须明志,更表明了一个中国人的高风亮节和胆略气魄!您是民族的骄傲!‎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题 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型 精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延、昔、笋、茅”等9个生字,能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3.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4.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 重点 ‎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 难点 ‎1.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2.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具 准备 ‎1.师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 ‎2.南泥湾的歌曲。‎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课件出示2) ‎ 师: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从介绍背景引入本课,让学生有时代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 ‎ 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延、昔、笋、茅、炕、煌、旦、媚”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3)‎ 字音难点:“延”在本课读(yán),避免读成 ‎(tínɡ),“媚”读(mèi)“笋”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 ‎(2)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全诗押的是ang韵,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课件出示4)‎ ‎3.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三、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 三、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1)自读第二节。(板书:延河叮咚的流水 枣园梨花的清香 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课件出示5)‎ (2) 分组讨论、交流。‎ (3) 师点拨。‎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老师做到范读,给学生提供读的范本,读起来不难,易于接受。】‎ ‎  ‎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老师做到范读,给学生提供读的范本,读起来不难,易于接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预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思考,明确学习目标,巧妙地融合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课件出示6)‎ ‎ 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3.师小结。‎ 什么是延安精神?学生讨论后回答。‎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教师点拨,解决疑点。‎ ‎1.自学三、四两节。‎ ‎(1)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课件出示7)‎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 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 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课件出示8)‎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课件出示9)‎ 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设计意图:总结,渗透德育教育。】‎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课件出示10)‎ ‎(3)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2.自学五、六两节。(课件出示11)‎ ‎(1)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板书: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 3.依据板书,归纳中心。‎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思感,深化理解。‎ 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拓展运用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课件出示12)‎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13)‎ ‎1.形近字组词 ‎【设计意图:在阅读实践中,引伸到课外,联系实际谈谈,教育学生懂得延安精神。】‎ ‎2.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顶天立地)‎ ‎(2)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材。(琳琅满目)‎ ‎(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雨后春笋)‎ ‎3.朗读诗的第六节,回答问题。‎ ‎(1)第一句是(点明题目)的句子。‎ ‎(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说明)。具体说来,就是用(“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用(“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暧”),用(“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七、总结全课 师: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板书 内容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 延河叮咚的流水 ‎ 枣园梨花的清香 ‎ ‎ 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延(yán yàn)安 一旦(dàn dān) 辉煌(huāng huánɡ)‎ 春笋(sǔn shǔn) 奥(ào ao)秘 茅(máo mào)屋 昔(xī xì)日 明媚 (mèi mìe) 土炕(kànɡ kánɡ)‎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叮咚 昔日 破旧 温热 火红 金色 ‎ ‎( )的流水 ( )的春光 ( )的茅屋 ‎( )的土坑 ( )的太阳 ( )的理想 三、根据要求写句子。‎ ‎1.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追寻延安。(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什么是延安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yán dàn huánɡ sǔn ào máo xī mèi kànɡ 二、叮咚 昔日 破旧 温热 火红 金色 ‎ 三、1. 我们告别了茅屋。‎ ‎2. 我们追寻延安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 ‎3.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就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四、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正本清源”教好诗歌上下了一番功夫,在三个。 ‎ 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 诗歌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写作特点、修辞手法,不厌其烦,但学生听得糊里糊涂。一节课下来,收效微乎其微。 ‎ 这节课则了让学生“问题(勇于质疑问难)——解决问题(敢于释疑解难)——归纳总结(善于总结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 ‎ 例如,“我”到延安追寻?为何要追寻?课文中这两个关键问题让学生找出,并在教师启发下解决的。整堂课既有学生个人的读、思活动,又有的、交流;既有学生代表的发言,也有教师画龙点睛的小结。学生了学习上的和乐趣,了“自学,靠学”的思想。 ‎ 二、抓住,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片自学的金钥匙。 ‎ 这节课从二类教材的特点,“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交给学生的是一片打开自学诗歌大门的金钥匙。 ‎ 如,这节课把解答学生的个问题“追寻”“扶”的,恰当地运用录像化解难点,让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地方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了对诗句的理解,学生对“延安精神”深切的体会。在学生弄清个问题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学生获得了一片自学的金钥匙。对个问题“为追寻”,学生学得。 ‎ 三、着眼于练习,一练到底,把课后的“思考·练习”融于教学之中。 ‎ 教师的教学,常常讲练脱节,讲是课堂上的事,练是回家的事,不理想。 ‎ 这首诗写的是延安时期的事,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且语意含蓄,小学生学起来确实有难度。这节课把“练”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将课后三个思考练习题恰当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巧妙地把 讲与练起来,融为一体。‎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作者介绍】‎ 祁念曾,出生于1946年12月,民族,汉族,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学生时代,曾以《大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传诵一时。近年来,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 ‎【其他相关资料】‎ 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1区12县。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枣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当时毛主席所住的窑洞前面有几株梨树,开花时发出清香。 ‎ 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 ‎ 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例如1942年5月,在中央办公楼的会议室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1945年4月,在中央大礼堂举行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主席在会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著名报告。 ‎ 延河,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漫步,讨论革命道理。‎ 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 ‎ 延安,/我把你/追寻, ‎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写近义词。‎ 破旧——( ) 昔日——( ) 追寻——( ) ‎ 温热——( ) 奥秘——( ) 灿烂——( )‎ 二、明媚 翩翩归来 温热 茁壮成长 金色 满目琳琅 叮咚 顶天立地 二、填写恰当的词语。‎ ‎( )的春光 ( )的燕子 ‎( )的土炕 ( )的小树 ‎( )的阳光 ( )的电器 ‎( )的流水 ( )的脊梁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 ),追寻( )。‎ 追寻( ),追寻( )。‎ 追寻( ),追寻( )。‎ ‎2.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 ); ‎ 像( ),在追寻( )。‎ ‎3.诗的第二节中,连着用了四个“追寻你”,其中第一个“你”代表( );第二个“你”代表( );第三个“你”代表( );第四个“你”代表( )。‎ ‎4.诗的第四节中,“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 );“老牛破车”代表( );“宝塔山”代表( );也代表(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首诗通过对延安、 、 等具体事物的歌颂,抒发了诗人 ‎ 心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延安,我把你追寻》(节选)‎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1.“破旧的茅屋”代表 ,“延安温热的土炕”指的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 ‎ ‎2.和这个诗句表达同样内涵的句子,诗中还有一句,抄下来,并写出它的意思。 ‎ 诗句: ‎ 这句话的意思: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仿写《延安,我把你追寻》中的一段。‎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一、破损 往日 寻找 温暖 奥妙 绚烂 二、明媚 翩翩归来 温热 茁壮成长 金色 满目琳琅 叮咚 顶天立地 三、 1.信念, 金色的理想, 温暖, 明媚的春光,光明, 火红的太阳!‎ ‎2.昔日的春光,茁壮成长的小树,雨露和太阳 ‎3. 一是“延河叮咚的流水”,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二是“枣园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三是“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四是“杨家岭讲话的会场”。实际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这一节连用了四个“追寻你”。先说“你”,再说“你”所代表的事物,好像同这些事物在当面讲话,显得非常亲切。‎ ‎4. “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现代化建设,“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也是指延安的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脊梁,是不可丢的。‎ 四、 枣园,南泥湾;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五、1.“破旧的茅屋”说的是过去的苦日子,“温热的土炕”‎ 表面上说的是土炕给人带来了温暖。实际上说的是一种精神,给人的力量。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落后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不能忘记,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之间的鱼水之情,更不能忘记延安的精神。‎ ‎2.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我们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定不能忘记,战争年代百折不挠的精神,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 六、参考示例:‎ 泰山,我把你追寻,‎ 像结队南飞的大雁,‎ 在追寻温暖的家园,‎ 像欢快奔腾的溪流,‎ 在追寻江河和大海,‎ 像生机勃勃的植物,‎ 在追寻雨露和阳光,‎ 像无忧无虑的风筝,‎ 在追寻湛蓝的天空。 ‎ 习 作 课题 ‎ 写信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知道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2.掌握书信的书写方式和信封和电子邮件的基本格式,学会写书信。 ‎ ‎3.把握书信语言的特点,正确的表情达意。 ‎ ‎4.坚持运用书信的形式与人交往,书信练笔。‎ 教学 重点 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学会写书信。‎ 教学 难点 把握书信语言的特点,正确的表情达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能在一起上课,老师很高兴。大家说,我们能成为朋友吗?说起朋友,如果他们远在他方,你会用什么方式和他们联系呢? ‎ ‎  ‎ ‎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从头脑中搜集内容,尽快走进今天写作的课堂。】‎ ‎(打电话 发短信 发邮件 加QQ好友 ) ‎ ‎  师:的确,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联系方式。我也有许多朋友,还有许多像你们一样的学生朋友,我们除用这些以外,还经常用写信进行交流呢。因为信件接收到以后就会留下永远的纪念。没事的时候,翻阅信件,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师生之间、朋友之间浓浓的情谊,真是一种享受。而且有时候有些话不方便说,比如和好朋友吵架了,要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呀,这就更需要用信件来帮忙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书信。‎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2)‎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板书:写信)‎ 例文导学  ‎ 师:写信一点儿也不难,想跟对方说什么就说什么,一一写清楚、写明白就行了。当然,写信和平时的作文是有所不同的。怎么不同呢?下面咱们一起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出示课件2)例信全文 阅读思考:‎ ‎1.结合本文及以前接触过的书信,说说书信的基本格式。‎ ‎2.这篇书信回答了女儿提出的什么问题? ‎ ‎3.谈谈这篇书信的语言特点。   ‎ 合作交流:针对上面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 ‎1.书信的基本格式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及日期六个部分,有时也可部分省略。 ‎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2.这篇书信回答了女儿“什么是爱情”这一问题。 ‎ ‎3.这篇书信语言亲切自然,饱含真情实感,如涓涓细流,缓缓而来,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对女儿的爱。(板书:格式 称呼 正文 祝福语 署名 日期)‎ 三、要点点拨。(出示课件3)‎ ‎1.书信格式顺口溜 ‎ 称呼顶格打冒号,先向亲友问个好;‎ 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件一件不乱套;‎ 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右下角。‎ ‎2.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 ‎3.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4.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5.‎ 结尾,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 ‎6. 学习信封填写方式:‎ ‎(1出示信封课件)‎ ‎(2)明确填写方式 信封上有三条横线,‎ 第一条线左边空两格写收信人的地址;‎ 第二条写收信人的姓名;‎ 第三条稍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 右下角写寄信人的邮编。‎ ‎7. 介绍电子邮件的填写方式 一封电子邮件的基本内容通常分为三部分:收件人、主题、正文。‎ ‎(1)填写收件人 ‎(2)主题 主题填写时,要意思明确,让别人看到这个主题就大概能知道邮件的基本内容,如:对于……的想法,或者是对“……”的建议。‎ ‎(3)首先是尊称,如:尊敬的爸爸、亲爱的姐姐等,如果是长辈就说“您好”,如果是一般的同事就说“你好”。事情说完以后,以祝福语结尾,再注明写邮件日期和写邮件的人。‎ ‎(4)如果想要写信息或者材料内容比较多,也可以作为附件添加进去。‎ 四、实战演练(出示课件5)‎ 师:你在中学已经生活了两年多,在这两年里,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长的喜悦,也有不解的烦恼。在即将离别的时候,你对母校一定有着许多的不舍;对你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一定有深切的希望和祝福。那么,就请你结合你的切身经历和感受给学弟学妹们写一封信:给他们传授学习的方法,教给他们交往的经验,和他们谈谈生活的道理,或者——‎ 要求:1.运用正确的书信格式。‎ ‎2.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3.有真情实感,避免空洞,矫揉造作。‎ ‎4.恰当使用抒情、议论方法。‎ ‎5.字数600以上。‎ 五、拓展阅读 ‎ ‎(出示课件6)‎ 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您知道吗?当女儿提笔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是经过了多么复杂的心理斗争和多么艰难的选择。但是,对不起,妈妈,在您和爸爸之间,我选择和爸爸在一起。 ‎ 也许您认为我是个傻孩子。爸爸只是个穷教师,不能满足我的许多需求,我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吃穿都是名牌。的确如此,这些我都知道,但我向往温馨、平凡的生活,我渴望虽贫穷却充实的日子;我需要精神的丰富、心灵的净化,而不是物质的满足。这些都是您不能给,但爸爸能给我的。 ‎ 也许失去了,才知道回忆的美好。童年的记忆总是让我记忆犹新,并没有在岁月的长河里烟消云散。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过得也慢,绿阴下、土路上、田野里、池塘边,总能留下我们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和快乐身影。扎着羊角辫,光着小脚丫的我,总喜欢在田野里到处追赶蜻蜒,任落日的余晖洒满全身,留下你和爸爸在后面肩并肩微笑着散步、轻谈。时不时,我会转过身,眯起眼睛,看你和爸爸,似懂非懂地笑,然后又去追捕蜻蜓……妈妈,您还记得吗? ‎ 妈妈,其实我明白,有许多事都不能用对与错来下定义。您有您的生活目标和向往,但不要强加给我好吗?也许我遗传了爸爸那份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态,我喜欢跟着爸爸在夕阳西下谈论人生;喜欢陪爸爸在孤灯雨夜解读文学名著;喜欢坐在爸爸身边听他朗诵唐诗宋词。我常想我的前生是什么,为什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却独爱这一份精神世界。也许我是唐时的一株柳,矗立在古风河畔;也许我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清澈微波里;也许我是明时的一股风,穿越在修长胡弄;也许我是清时的小女子,终日在河边洗衣涤物……所以我选择爸爸,选择贫穷,选择精神的充实,选择灵魂的深化。 ‎ 妈妈,不要难过,我依然是您的女儿,依然爱您。原谅我做出这次选择好吗?这是我心灵的告白。不管岁月如何变换,您永远都是我妈妈,没有人可以代替您在我心中的位置。妈妈,我永远爱你! ‎ ‎  祝您 ‎ 身体健康  永远年轻  ‎ 您的爱女:明明 ‎ ‎2018.7.7 ‎ 简评:一个司空见惯的题材,一个司空见惯的选择。本文却亲切感人、令人信服。它虽然与作者的语言功底紧密相关,但作者选择书信的形式来写,更便于作者充分发现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更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可选择恰当的文体,常会有想不到的收获。 ‎ 六、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格式写正确,内容写完整。‎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七、教师总结。 ‎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写信,又了解了信封的写法,老师希望你们能把写好的信放到信封里寄到收信人的手中。同时,也希望你们多运用“写信”这种联系方式很好地与你的亲人或者好朋友进行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你们能做到吗?习作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景物地点的文章,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写出真实感受。‎ 板书设计 ‎ 写 信 ‎ 称呼 正文 ‎ 格式 祝福语 署名 日期 教学反思 ‎  本次习作任务写书信,重点书信格式。‎ ‎1.学习,总结出书信格式。‎ ‎2.写一封完整的信,在写作任务中,让学生想写信,有明确的写信对象,有很多很多想对同学说的话,在写信的过程中,学生脑子里面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此,每个同学,都写好了一封信,是这么多次习作课,完成效果最好的一次。究其原因,就是两个:一,写信管用,针对性很强。二,第二步才是正式写信,这样学生既有内容可写,又懂得了写作方法,老师这种指导写作的方法确实管用。‎ ‎3.‎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了解写信的格式和要求,让学生知道了怎样去写信,怎样写格式。‎ ‎4.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语文园地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注意课文中的有的不是一件事,先把每件事弄清楚,再把几件的事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重点了。‎ ‎3.积累形容人的成语,古诗积累运。‎ ‎4.练习句子的语气,体会不同句子,语气也不同。‎ 教学 重点 ‎1.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积累形容人的成语,古诗积累运用。‎ 教学 难点 先把每件事弄清楚,再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重点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七,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  ‎ ‎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你们对哪篇课文感悟深刻?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完成填空)(出示课件2)‎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________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古诗三首》中讲的主要是十代英雄为了守卫连疆,“_____________”的豪迈气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的是________,周恩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梅兰芳蓄须》中,梅兰芳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延安,我把你追寻》是首现代诗,让我们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板书:课文大意)‎ ‎2.理解运用(出示课件3)‎ ‎ (1)本单元课文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讲了三件事,注意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每件事的重点,再整体把握课文的重点。(出示课件4)‎ ‎(2)抄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字。(出示课件5)‎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3)理解成语的含义 大义凛然: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正义,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有高贵品质的人。(板书:读背词语)‎ ‎(4‎ ‎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重点。】‎ ‎)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感受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体会反问句更加强烈的表达效果。(出示课件6)‎ ‎(板书:读句子)‎ 师总结:通过练习,学会把握事情的重点,几件事的重点,再把握课文的重点。‎ ‎3.日积月累。(板书: 日积月累(别董大))‎ ‎(1)学生读读背背(出示课件7)‎ 别董大 ‎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作者: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3)说说诗的大意。‎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所以感情真挚;作者以宽阔的胸襟,叙述眼前景色,让人感到悲壮凄凉。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落日黄云,大野苍茫,此情此景,不免有些伤感。日暮黄昏,并且又大雪纷飞,北风狂吹,只看见远方的群雁,出没寒云,使人使人产生了伤感。头两句写景但可以衬托出作者的忧郁伤感,使人像是置身于风雪之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了解词语含义的理解,积累运用到写作中。积累运用古诗,学会这首诗有大意,会背。】‎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学积累了一些描写人的成语,学会了一首古诗。收获不少呀!‎ ‎【设计意图:将写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完成填空 语文园地 课文大意 读句子 读背词语 日积月累(别董大))‎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 形容人的词语:‎ 奋不顾身、临危不惧、正气凛然、光明磊落、一马当先 无所畏惧、赴汤蹈火、气壮山河、顶天立地、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英姿焕发、勇往直前、知难而进、面不改色 智勇双全、英勇无双、豪情壮志、坚强不屈、剑胆琴心 粉身碎骨、赤胆忠心、坚贞不屈、旷古未有、赴汤蹈火 威风凛凛、威武不屈、威震天下、战无不胜、飒爽英姿 绝世超群、气冲霄汉、龙骧虎步、奋勇当先、一身正气 不畏艰险、舍身取义、英勇就义、宁死不屈、英姿焕发 ‎《别董大》‎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诗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诗鉴赏】 ‎ 高适一生交游甚众,极重友谊。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等一代大诗人在汴州聚首同游的佳话,而且他与当时弹琴名手董庭兰之间的友谊也被视为美谈。《别董大》这首诗就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 ‎,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雁总是群飞的,它使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感情氛围中,令人在鸿雁的悲鸣声中联想到友谊。第一层这两句诗景中寓情,以情写景,场景空旷,笔力粗犷,但在粗犷中却又透出缕缕缠绵的情思,使送别的情调益发浓重。 ‎ 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 和高适同时代的唐诗人李欣也曾作《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一诗,诗中通过描述董庭兰的美妙琴声,高超琴艺来表现董庭兰的为人和美好心灵。 ‎ 如果说李颀对董大的评价是形象、具体的话,那么,高适的评价则是概括的、凝炼的。这首诗的意境高远,感情真挚,情景交融,语言纯朴,可谓赠别唐诗中的上乘之作。‎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 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3.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4.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 重点 体会文中王戎的善于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教学 难点 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4.学会朗读文言文节奏,并能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课件出示2)‎ 师: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这个?‎ ‎(你看的很认真,能把这么长的故事情节都讲清楚了,真不错!)‎ 师: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吗?‎ ‎(你真是个会思考,会表达的小朋友,用一句话就把故事内容说清楚了,真棒!)‎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来学习。这里由之前的知识文言文引入,说说这两句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明确今天要学的也是文言文,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再引入简单小故事,引入本课,导入自然,流畅。‎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小古文 ‎1.读后释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 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课件出示3)‎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并组词语。‎ 戎 诸 竞 ‎ 认读生字“戎”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字音难点:“戎”(róng)不能读成(yóng);‎ ‎“诸”(zhū)不能读成(zhǔ)。‎ ‎(课件出示4)‎ ‎(2)书写“戎 尝 诸 竞 唯”。‎ 学生学字,读准字音,理解实词和虚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字形难点:戎:左下部是“十”,不是“廾”; 诸:中间没有“亻”;“竞”下半部是“口”加“儿”不能写成“日”加“儿”。‎ ‎(课件出示5)‎ ‎(3)理解实词和虚词。‎ ‎【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实词:〔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 ‎〔尝〕曾经。‎ ‎〔李〕李子。‎ ‎〔游〕玩耍。‎ ‎〔子〕果实。‎ ‎〔折枝〕压弯了树枝。‎ ‎〔竞〕争先跑过去。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曰〕说 ‎〔诸〕众,一些,这些,许多。‎ ‎〔信〕的确。‎ 虚词:‎ ‎〔然〕如此。‎ ‎〔之〕他(它)。‎ ‎(课件出示6、7)‎ ‎3.过渡: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对于古文的朗诵,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模仿,才能达到效果。‎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1.师示范读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课件出示8)‎ ‎2.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 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 哪一小组来汇报(2个小组)谁最好?‎ 适当根据情况,再让学生读一读。‎ ‎3.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断句,理解大意。‎ 随机点找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等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4.合作学习生字。‎ ‎(1)按照顺序挨个朗读,同时规定一人读时,其他人不允许插嘴,要注意倾听,读完可以提出建议,纠正错误。‎ ‎(2)有的小组速度快,能读两到三遍。‎ 朗读方法:范读、自由朗读、赛读等。‎ ‎(3)开火车,齐读,两两读。‎ 合作朗读课文,既锻炼了胆量,又能从别人那儿学到朗读的技巧。‎ 变换形式读,开火车,齐读,两两读,这样学生既不感到枯燥,也为能力弱的孩子提供了帮助。‎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想做一个像王戎这样的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可是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想不想帮帮他呀?看一个小故事:‎ 一个小孩掉到缸里去了,缸又很大,里面盛满了水,小孩不会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们没有力气将他拉上来,叫大人来又怕来不及,这时该怎么办呢?(课件出示9)‎ 老师会继续追问,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能够砸缸的工具又该如何?‎ 师小结:距今900‎ 这一环节一方面在于拓展同学们的课外知识,了解一些古代的传奇故事,同时也加强孩子们对于勤思考的进一步认识。‎ 年以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司马光也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此可见,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将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课件出示12)‎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 注音。‎ 戎( ) 诸( ) 竞( )‎ 二、比一比,组词语。‎ 戎( ) 诸( ) 竞( ) 唯( )‎ 戒( ) 储( ) 竟( ) 维( )‎ 三、选一选。‎ ‎1.诸儿竞走取之——“之”是指( )‎ A.它,指李子。 B.知道。 C.他,指王戎。‎ ‎2.人问之——“之”是指( )‎ A.它,指李子。 B.起来。 C.他,指王戎。‎ ‎3.取之信然——“之”是指( ) ‎ A.之间 B.它,指李子。 C.的。‎ 四、课文这个小故事,主要写王戎是个 的人。‎ ‎【答案】‎ 一、rónɡ zhū jìnɡ 二、戎装 戒备 诸侯 储蓄 竞赛 竟然 唯一 维护 三、1.A 2.C 3.B 四、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 ‎2.结合理解句子,积累本文重要实词,理解虚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3.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课文,回忆一下,你还能背下来课文内容吗?(学生背诵)(课件出示14)‎ ‎ 复习导入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精读小古文 过渡:小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 这个词语提得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小儿:小伙伴) ‎ ‎(诸:多 ) ‎ ‎(尝:常常。)‎ 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一尝可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 为什么?‎ ‎(1)品尝(2)曾经(3)尝试 ‎(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课件出示15)‎ 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 同桌说,指名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 跳绳、抓蛐蛐儿、爬树……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用图片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说一说 配一配的环节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 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16)‎ 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第一幅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高大) ‎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出示小古文。‎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课件出示17)‎ 师:谁来说说第二幅?‎ ‎(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 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 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 ‎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诸小儿怎么做的?‎ ‎(竞走)‎ 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板书: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唯戎不动)‎ ‎(课件出示18)‎ 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 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 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 谁来说第三幅?‎ ‎(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课件出示19)‎ 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 ‎(你怎么不摘李?)‎ 你傻啦,为什么不去?‎ 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人问之,“之”是谁?‎ ‎(“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 王戎什么反应呢,谁来说第四幅。‎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课件出示20)‎ ‎(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 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 说得真有道理,你和王戎一样会观察会思考。所以王戎说——(齐读)‎ ‎:想想王戎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会做什么动作?做动作演.‎ 师: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 生2:哇,果然很苦! )‎ 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善观察 勤思考)‎ 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大家终于知道王戎说的是真的,学到这儿,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 ‎(聪明,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 师小结,你的发言,老师看出你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你说的也很有道理,老师希望每节课都听到这样的发言。(课件出示21)‎ ‎3.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 ‎(对比)   (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 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 ‎ ‎(课件出示22)‎ 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课件出示23)‎ 三、合作朗读 ‎1.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读看。(课件出示24)‎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 ‎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 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总结提升 师: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 ‎ 生汇报。师总结。‎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课件出示25)‎ ‎ 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板书 内容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 诸儿:竞走取之 善观察 ‎ ‎ 王戎:唯戎不动 勤思考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写出近义词。‎ 戎装——( ) 竞赛——( ) 唯有——( )‎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写出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一读,回答问题。‎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诸儿竞走取之( )‎ ‎⑵人问之( )‎ ‎⑶取之,信然( )‎ ‎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 )作用。‎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3.翻译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 A.信服 B.征服 C.服从 ‎ ‎【答案】‎ 一、武装 比赛 只有 二、1.(1)看到道的一边有一棵李子树,伙伴们都过去折枝获取李子。 ‎ ‎(2)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是那样。‎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动脑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不能盲目的跟从。‎ 三、1.⑴代词,代指李子⑵代词,代指王戎⑶代词,代指李子 ‎2.B 3.略 4. A ‎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为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在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从培养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开始着手,做到让学生读准节奏,才能正确理解意思。第一节课以读为主,理解大意,再做到熟读成诵。第二节课是以精读理解字意,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用法,再到句意及全文的理解,明白期中蕴含的哲理。教学环节上安排,把全文按照五个画面分开,让学生通过这五个画面,理解每字每句话的意思。图文结合,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本课是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资料介绍】‎ 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相关典故】‎ 晋文公时,在琅琊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他是竹林七贤之一。‎ 传说,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他7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把树枝给压断了,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跑去摘那些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红又大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着回答说:“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 ‎“道边苦李”一成语便出于此,也做“路边苦李”。‎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王戎(róng rǒng)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 jǐ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二、选字填空,组词语。‎ ‎1. 戎 戒 ‎ ‎( )备 ( )马 ( )兵 ( )烟 ‎2. 诸 储 ‎( )侯 ( )蓄 ( )位 ( )备 三、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 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确实这样)‎ 四、写出反义词或近义词。‎ ‎1.例:苦——甜 竞争——( ) 唯一——( )‎ ‎2.例:相信——信服 信然——( ) 唯一——( ) ‎ 竞争——( ) 诸位——(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 那些小朋友都 。只有 。‎ 告诉我们 说明王戎是一个 。‎ 六、重点段落品析。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最后一句“取之,信然”的“信”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这篇文言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请概括王戎具备了哪些良好素质?假如你当时要是在场,听了王戎说李子是苦的,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róng zhū jìng wéi ‎ 二、1. 戒 戎 戎 戒 2. 诸 储 诸 储 三、C 四、1.和谐 繁多 2.果然 只有 竞赛 各位 五、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争先恐后地跑去摘;王戎没有动;‎ 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聪明的小孩。‎ 六、1.信:诚实,不欺骗;信然:的确如此。‎ ‎2.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的果子,肯定是苦李子 ‎3.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 ‎4.道边苦李 ‎5.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观察进行推理判断,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意思对即可)‎ 七、如“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等词语。我要是当时在,我也会怀疑,即使相信他的话,也会去证实一下,到底是不是苦的。‎ ‎26 西门豹治邺 课题 西门豹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豹、芜、娶”等12个生字,会写“豹、魏、派”等13个生字,理解“田地荒芜、担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 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破除迷信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办法的巧妙。‎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通读课文,掌握课文整体结构,理清段落大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互相认识一下好吗?自我介绍:我姓×,名叫××。你们也能用老师刚才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吗?点名叫几名学生自我介绍。很高兴认识大家,原来我们的姓名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姓都是一个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古代的人,他的姓有两个字。(课件出示2)‎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6 西门豹)‎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可以让学生与老师接拉近距离,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中华百家姓文化的熏陶。】‎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习生字。‎ 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豹、芜、娶、媳、巫、绅、旱、徒、磕、淌、凿、溉”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3)‎ 字音难点:“徒”读(tú)要读成(dǒu),“媳”读(xí)不要读成(xī),“凿”为平舌音,“绅”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3)书写“豹、魏、派、娶、媳、妇、淹、硬、逼、浮、旱、徒、饶” (课件出示4)    ‎ 字形难点:“豹”的偏旁是豸旁,“派”的左半部窄,右半部宽。“旱”的上半部是“日”不要错写成“目”。“徒”的偏旁是双人旁。“媳、妇”人女字旁横不出头。‎ ‎2.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 ‎(1)小组学习(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2)汇报 ‎ 理解词义。(课件出示5)  ‎ 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担心吊胆:形容非常害怕。‎ 磕头求饶:向别人磕头乞求饶恕自己。‎ 开凿:挖掘、开垦。‎ 旱灾:长时间不下雨,缺雨,缺水。‎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 生: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2.指名简单归纳内容。‎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可以让学生与老师接拉近距离,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中华百家姓文化的熏陶。】‎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生:西门豹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划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课件出示6)‎ ‎3.(课件出示7)段落结构:全文共十四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当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摸清了“河神娶媳妇”的底细。‎ 第二层(10—15自然段)讲西门豹怎样破除迷信。‎ 第三层(第16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庄稼获得了好收成。‎ 三层也可以这样分:‎ 第一层(1—8自然段)写西门豹调查了解邺这个地方的情况。‎ 第二层(9自然段)写西门豹决定对策。‎ 第三层(10—16自然段)写西门豹采取行动。这一层次再分两个层次,先详写除“神”害,后略写修水利,除旱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大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了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说话练习 (课件出示8) ‎ 师: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吗?‎ 造成邺田地荒芜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 我们作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指名发表意见) ‎ 五、总结提升(课件出示9)‎ 西门豹他有没有立刻把巫婆、官绅抓起来处死或者跟他们同流合污呢?他会怎么做呢?你觉得他的做法妙在哪里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10)‎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西门豹的资料。‎ 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件出示11)‎ 一、读拼音写词语。 ‎ ‎1.师傅用劲全身的力气把tú dì(   )推上岸,自己被却洪水yān mò(   )了。 ‎ ‎2.河神qǔ xí fu( )的日子到了。 ‎ 二、选字组词。 ‎ 观   官  逼   副 ‎(  )看 做(  )    一(  ) (  )迫  ‎ 催   摧  旱   早 ‎ ‎(  )毁 (  )促    (  )上 (  )灾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人烟(  )(  )  (  )心(  )胆  各(  )各(  ) ‎ 田地(  )(  )  (  )如(  )色  磕(  )求(  ) ‎ ‎1. 田地荒芜 2.提心吊胆 ‎ ‎1.这里连年灾害,寸草不生,(     )。 ‎ ‎2.敌人被我军吓掉了魂,(     )地跑回去了。 ‎ ‎【答案】‎ 一、1.徒弟 淹没 2.娶媳妇 ‎ 二、观 官 副 逼 摧 催 早 旱 ‎ 三、稀 少 提 吊 种 样 荒 芜 面 土 头 饶 ‎ ‎1. 田地荒芜 2.提心吊胆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在这里面文中的意思,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品读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3.分析西门豹人物形象,了解西门豹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3) ‎ 面如土色 担心吊胆 旱灾 ‎ 磕头求饶 娶媳妇 开凿 ‎ ‎2. 复习,确定专题 师: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能给上面的词语分成两类吗?(巧妙为民除害)‎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西门豹是怎样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 ‎ ‎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理解课文 ‎ 讲读课文第一段:‎ 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西门豹他刚来到邺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14)‎ ‎1.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在课文里画出相关的重点词语。‎ ‎ ‎ ‎2.指名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年年闹旱灾 ‎ ‎3.理解词语: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 ‎4.西门豹为了解原因,摸清底细,找来了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来问话,下面就请座位两个同学合作读一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了解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吧?‎ ‎(边学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 ‎1)座位合作学习 ‎ ‎2) 听了老大爷的回答,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些原因是什么? ‎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指名说:天灾 人祸(板书)‎ ‎3) 指名回答 ‎ 板书:巫婆、官绅给河神娶媳妇 ‎ 人烟稀少 年年闹旱灾 ‎ ‎4)指导朗读老大爷与西门豹的对话。‎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 ‎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词句。(课件出示15)‎ ‎(写上“巧妙1、巧妙2……”)‎ ‎2.小组合作。‎ 师:你们觉得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 赛一赛,谁能读出这句话巧妙。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件出示(西门豹的做法妙在哪里?) (课件出示16)‎ 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 学生汇报,得出巧妙之处。‎ 巧妙一,安排周密。‎ 巧妙二,不动声色。‎ 巧妙三,假戏真做。‎ 巧妙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 过渡:西门豹惩治了恶人,又带领百姓干什么了?‎ 师:请同学们找到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朗读,画出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 ‎2.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 ‎(播放视频西门豹)‎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读,教师灵活处理,灵活指导,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指名说) ‎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 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学生练读) ‎ 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 ‎(指名读——评价——再指导读)‎ 从读中体会西门豹的语气。 ‎ 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 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指名说) ‎ 师小结: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 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 齐读最后一段。 ‎ ‎3.继续质疑问难,你还有什么问题?(指名质疑)‎ ‎4.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师小结: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 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课件出示17)‎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神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读,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句,感受课文中的精彩的人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地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西门豹的人物,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 ‎5.激情交流:这一天,漳河上站满了许多人,有小孩、老人、妇女、卫士,他们看到这个令人难忘的场面,想说什么呢?‎ ‎7.补充题目:( )的西门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课堂小结 ‎ 说说西门豹管理邺做了哪三件事? ‎ 五、布置作业 ‎1.说说写写 ‎(一)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如果你也在场,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写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 ‎(二)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事?‎ ‎2.完成小练笔。请展开想像,续写“巫婆和几位官员受到惩处后,其他官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怎样做?”‎ ‎ ‎ 板书 内容 ‎26.西门豹治邺 巫婆、官绅给河神娶媳妇(人祸) ‎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年年闹旱灾 (天灾)‎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一字多义我会选。‎ 闹:A.喧闹,不安静 B.干;弄;搞 C.开玩笑 D.发生(灾害) ‎ ‎1.这里的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 ‎ ‎2.跟你闹着玩儿,请别介意啊!( ) ‎ ‎3.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 ) ‎ ‎4.这里闹得很,没法看书,换个地方吧!( ) ‎ 二、按要求写句子。 ‎ ‎1.老百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改为“被”字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此,还有谁敢再给河神娶媳妇呢?(改为陈述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稼得到了灌溉。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把这两句话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 第一段( ):了解原因,摸清真相。 ‎ 第二段( ):将计就计,惩办首恶,揭露骗局。 ‎ 第三段( ):兴修水利,年年丰收。‎ 四、分析下面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1.巫婆说“河神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是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2.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挖了12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答案】‎ 一、1.D 2.C 3.B 4.A ‎ 二、1.漳河的水被老百姓引到田里。 2.从此,没有人敢再给河神娶媳妇。 3.因为庄稼得到了灌溉,所以年年得到好收成。 ‎ 三、1~9 10~15 16‎ 四、1.说明巫婆为了敛财,散布谣言,蒙骗老百姓上当受骗,使百姓既失去了钱财,又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可见巫婆的恶毒的心肠。‎ ‎2.说明了西门豹用科学让老百姓明白了干旱是自然现象,要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与自然灾害作斗争,这样才能幸福地生活。‎ 教学反思 ‎《西门豹治邺》讲述的是西门豹这个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惩治贪官巫婆、造福百姓的故事。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有趣,结局也是大快人心,是一篇引人入胜的课文。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及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学习运用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受到教育。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的言行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我紧紧抓住“三惩”,并有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长文短教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研究重点,引导学生读一读来深入理解,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巧妙。从而感悟到西门豹在破除迷信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机智。其次本文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 成功之处 ‎1.我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学字词,自己划分段落,学生积极投入到自学活动中,效果不错。‎ ‎2.我还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尤其是对话部分阅读,通过对话分角色朗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气氛非常积极。‎ 不足之处:‎ 我运用视频播放的方法讲学生代入到故事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自我感悟的表达,只是学生过于沉浸于视频中,不容易尽快进入后边的教学环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类文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还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象。‎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作者介绍】‎ 褚少孙,西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寓居沛县,汉元帝、成帝间为博士。司马迁死后,《史记》有些篇散失了,据班固说是“十篇缺,有录无书”。褚少孙作了补充、修葺的工作。本文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明人辑有《褚先生集》。少孙早年与山阳县的张长安,东平县的唐长宾等人求教汉朝大儒王式。王式要他凡事不能光靠朗讲,而要回之多加润色,少孙恪守老师教诲,遵此认真研究学问,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文章不同凡响。‎ ‎【赏析】 ‎ 本篇在写作上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是一篇历史散文,但带有很强的故事性。在叙事上,不是采取第三人称作客观地叙述,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逐步展开的。如第一大段用西门豹和父老的对话,揭开了为河神娶妇的内幕。第二大段用西门豹和女巫、三老、官吏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西门豹的斗争精神和斗争策略。这样就使文章生动具体,避免了平铺直叙。其次,注意从神态、语气上加强人物形象的刻画。如写官吏、豪绅的狼狈相:“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也要注意选择具有性格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写西门豹为惩治女巫、三老,则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就把故作焦急的神情写出来了。‎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一比,组词语。‎ 胆( ) 饶( ) 浮( ) ‎ 担( ) 浇( ) 乳( )‎ 徒( ) 硬( ) 淹( )‎ 陡( ) 便( ) 掩( )‎ 二、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 ‎ 荒芜—— 管理—— 开凿—— 提心吊胆——‎ ‎2.反义词: ‎ 稀少—— 明白—— 提心吊胆——‎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 ‎2.形容居住的人很少。(   )‎ ‎3.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4.脸上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写的是战国时候,魏正派 到邺这个地方, 先写他深入百姓,了解情况,接着写了他治理邺的两件事。 ‎ 第一件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 西门豹治邺(节选)‎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 ‎1.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是( ) ‎ A.西门豹真的认为这姑娘不漂亮,要为河神送一个漂亮的。 ‎ B.西门豹既相信河神会娶媳妇,又要救这个姑娘,只好拖延时间。 ‎ C.这是西门豹的计谋,借机为民除害,教育人民,破除迷信。 ‎ ‎2.联系全文想一想,西门豹破除迷信妙在哪里?( )(多选) ‎ A.安排周密 B.乔装打扮 C.假戏真做 D.讲究策略 ‎ ‎3.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 )(多选) ‎ A.足智多谋 B.讲究策略 C.相信科学 D.迷信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读了课文,你想对西门豹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大胆 担心 富饶 浇花 轻浮 哺乳 徒弟 陡峭 硬气 随便 淹没 掩护 二、1.荒凉 治理 开掘 心惊胆战 ‎2.稠密 糊涂 心安理得 三、1.田地荒芜 2.人烟稀少 3.提心吊胆 4.面如土色 四、西门豹;破除“河神娶媳妇”的骗局,惩办了巫婆、恶绅;兴修水利,开凿渠道。‎ 五、1.C 2.ACD 3.ABC 六、参考样例:谢谢您啊,您为老百姓破除了迷信,惩治的官绅恶霸,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引漳河的水浇灌农田,整治了邺地的水利,使邺地的经济得到发展,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您真是老百姓的再生父母啊,老百姓的好官!‎ ‎  ‎ ‎27 故事二则 课题 故事二则 课型 精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拜、桓、敷”等7个生字,正确理解“纪昌学射、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4.‎ 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 难点 学习两则寓言故事,体会寓意,懂得无论学什么都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善于听取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具 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聊两个跟寓言故事有关的话题,。第一个话题跟名医有关。知道什么叫名医吗?‎ ‎(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 ‎(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 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名医吗? ‎ ‎(李时珍、华佗和扁鹊。)‎ 师:(出示古代四大名医图像,生齐读)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课件出示2)‎ 师:(出示扁鹊图像及简介)(课件出示3) ‎ 读一读,从扁鹊的简介中你知道了什么?(扁鹊原名叫秦越人。)‎ 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 ‎ ‎(望、闻、问、切。)‎ 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延用至今。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书空。请同学们注意“扁”字下面只有一横,我用红笔标出。齐读课题。‎ ‎  ‎ ‎ 【设计意图: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生自由读课文) ‎ 课文中有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呢?(师出示词语。指名读词。) ‎ ‎(提示)“蔡桓侯”的“桓”字跟“恒”是有区别的。(出示两字)“桓”是木字旁。“恒”是竖心旁。在文中读huán,第二声。‎ 髓,读第三声suǐ,不要读成第二声。‎ 拴,是翘舌音shuān,不要读成suān。‎ 剂,读jì不要读成qí。‎ 师:齐读词语。(生齐读)(课件出示4) ‎ 三、再读文,引导概括课文大意。‎ ‎(过渡)仅仅读懂字音,读通句子还不够,还要读懂内容。再默读一遍篇课文,想想主要说的是什么事?‎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扁鹊四次请求给蔡桓侯治病,蔡桓侯不听,后来,蔡桓侯病死了。)‎ 师:只要掌握方法就简单了,我们今天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5: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是扁鹊看出蔡桓侯生了病,想为他医治,经过是几次向他说明,(四次)那我们可以说多次,结果蔡桓侯根本不听,最后病死。)‎ 我们了解故事,还应该读得更深入一点。 ‎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内心 师:你能不能了解扁鹊和蔡桓侯的想法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什么想法?(课件出示6)‎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预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书概括大意的方法: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抓 住重点词语,体会扁鹊和蔡桓侯的内心想法,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少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体会扁鹊和蔡桓侯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特点。】‎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侯,我觉得扁鹊是非常诚恳地想为蔡桓侯治病。)‎ 师:扁鹊是名医,还应带着关心去读,还有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扁鹊的内心,还可以从什么体会扁鹊的内心?(课件出示6)‎ ‎(我从“一会儿”体会到时间很短暂。)‎ 师:是啊,扁鹊不愧是名医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而且是一会儿,就看出蔡桓侯有病,这可见扁鹊的医术高明。(板书:医术高明) ‎ 师:再读读蔡桓侯的语言,你能从蔡桓侯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课件出示6)‎ ‎(蔡桓侯很傲慢。)‎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评):体会得好,读得也流利,还有谁能读出傲慢的?(生读) (课件出示6)‎ ‎(蔡桓侯很自以为是。)(板书:自以为是)‎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学法: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 ‎ 师:大家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三次拜见的情形,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想法的变化了吗? ‎ 五、自主学习后两次见面情形 ‎ ‎(学生自学,出示自学目标)(课件出示7) ‎ ‎1.扁鹊心情有什么变化?‎ ‎2.揣摸蔡桓侯的心理?‎ ‎3.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他的内心想法? ‎ 师:扁鹊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我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扁鹊越来越焦急。)‎ 会学以致用了,他为什么会越来越焦急了呢,你抓住了重点。‎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设计意图:学法指导,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学生掌握手法,有利于今后的写作。】‎ ‎【设计意图:总结概括,强化寓意,小故事中蕴含大道理。】‎ ‎【设计意图:这里简单引入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提高自学能力。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我们把扁鹊的三次劝说放在一起,分男女生来读,要读出扁鹊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 蔡桓侯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会怎么想? ‎ 作为蔡桓侯要怒了,他怎么想?扁鹊一遍又一遍说他有病,蔡桓侯却一次又一次否认,蔡桓侯怎么样? ‎ ‎(固执。)(板书:固执己见) ‎ 我们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得更深入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冒死进谏,你觉得扁鹊怎样?‎ ‎(师小结)是啊,这都体现了扁鹊的医德高尚。(板书:医德高尚) ‎ 师:(总结学法)那么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生: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是高明的写作方法。‎ 师: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侯时,他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完成一份蔡桓侯的病历。(课件出示以下表格) (课件出示8)‎ ‎ 时间 病在 治法 第一次 皮肤 热水敷烫可治 ‎ 过了十来天 皮肉之间 针灸可治 十来天后 肠胃里 服几剂汤药可治 ‎ 又过了十几天 深入骨髓 只能等死 ‎(师引导读病历)‎ 师:蔡桓侯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时到处招贤纳士,想有一番作为,可惜年仅44岁就病死了,蔡桓侯死于什么呢? ‎ ‎(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 六、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 师:找到了死因,再看病历,用一个词来概括“防微杜渐”(板书)。这充分说明了小错不改会酿成大错。‎ ‎(师小结)为了不让蔡桓侯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改微杜渐。知道了寓意,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9)‎ 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寓意深入,获得更多。 ‎ ‎【设计意图:通过读文,帮助学生找到关键词语,体会纪昌学箭的认真、努力。】‎ ‎【设计意图:巧设疑,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探究性学习推波助澜。】‎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纪昌学学箭的刻苦、勤奋。】‎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理解感悟纪昌学学箭的刻苦、勤奋。学得好离不开好老师的指导。】‎ 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学习《纪昌学射》这则寓言,你会明白更多的道理。‎ ‎(板书:纪昌学射)‎ 一、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 ‎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 ‎2.指导朗读,读出纪昌夏天和冬天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刻苦不宜的付出。‎ ‎3.解决“妻子”“虱子”‎ ‎(1)指名读,注意轻声,齐读。‎ ‎(2)范写“妻”,跟师书空。‎ ‎(3)认识“虱”①虫子,寄生在人或动物长长的毛发里面,吸血的②小--出示头发丝绑成的结(课件出示10)‎ 4. 读生字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 ‎2.理解句子。(课件出示11)‎ 第一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1)练得怎么样?——从那些字词看出来的--为什么你从这个词中能感受到?‎ ‎(2)梭子是怎么样的?‎ ‎——他为什么要选梭子(动的)‎ ‎——飞卫有叫他选动的东西吗?‎ ‎——盯动的东西累还是不动的东西累?‎ ‎——可见飞卫……‎ ‎(3)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个东西盯着,不眨眼试试。‎ ‎(4)说自己的感觉。‎ ‎(5)想象飞卫在练的时候会怎样?心里怎么想?1小时后呢?几小时后呢?一天下来…… ‎ ‎(板书:很累、很酸)‎ ‎(6)练了几天,他心里可能怎么想……,也可能怎么想……(课件出示12)‎ ‎(7)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刻苦、勤奋或者眼酸、眼涩。‎ 过渡:虽然练得很辛苦,但他却坚持了两年,两年以后—‎ ‎(8)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了不起,坚持不懈 (板书:坚持不懈)‎ ‎(9)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了不起、坚持不懈。过渡:练到这种程度,纪昌自己很满意,就去找飞卫,可是,飞卫并不满意,又让他——‎ 第二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课件出示13)‎ ‎(1)怎么练的?抓住“每天”“聚精会神地盯” ‎ ‎(2)你们知道他练习看虱子练了多久吗? ‎ ‎(3)引导读夏天,大家都找凉快的地方乘凉去了,他却满头大汗地—— ‎ 冬天,寒风刺骨,他又不顾严寒——‎ 过渡:终于,经过再一次坚持不懈的努力,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大得——‎ ‎(4)虱子多大?车轮呢? ‎ ‎ 指导读 ‎ ‎3.联系生活理解 (课件出示14)‎ 过渡:纪昌又跑到飞卫那里,飞卫这才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 ‎(1)纪昌这样练值得吗? ‎ ‎(2)为什么不先学开弓、放箭?‎ 看准目标和把小目标看大与射箭百发百中有什么关系?--基本功的重要 ‎ ‎(3)飞卫的教法怎么样?——学得好离不开好老师的指导。‎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揭示寓意 ‎ ‎1.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要说? ‎ ‎2.回到板书,总结 ‎ ‎3.延伸: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坚持不懈的故事?(课件出示15)‎ 师:达芬奇学画;孙康映雪;海伦·‎ 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 ‎【设计意图:拓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所感所想,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学生树立坚强的信心。】‎ 板书 内容 扁鹊治病 扁鹊 蔡桓侯 医术高明 自以为是 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开始:很累、很酸 纪昌学箭 (射箭能手)‎ 后来:坚持不懈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蔡桓侯(yuán) B.敷药(fú)‎ C.骨髓(suí) D.药剂师(jì)‎ 面如(  )(  ) 提( )吊( ) ‎ 百(  )百(  ) 磕头( )( )‎ 二、选出与题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 ‎1.君有疾在腠理。( ) ‎ A.眼疾手快 B.疾风知劲草 C.积劳成疾 ‎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 A.走上讲台 B.转身跑 C.走漏风声 ‎ ‎【答案】‎ 一、D 二、1.C 2.B 教学反思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2.老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再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3. 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 ‎4.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课堂机智,应变能力。‎ 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改正,对于本节课一些较为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我也会继续沿用,并继续多在教材的钻研和课堂的调控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地实践、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故事讲述了扁鹊拜见蔡桓侯,几次指出蔡桓侯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而蔡桓侯坚信自己没有病,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病人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侯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人物介绍】‎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擅长各科的诊治。在赵过是妇科医生,在周国是五官科医生,在秦国为儿科医生,他的名声大振。秦国的太医李醯术不如扁鹊很嫉妒扁鹊,于是就派人杀害了扁鹊。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就是扁鹊所著。‎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少年拜师 扁鹊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鹊说:“我有秘藏的医方,我年老了,想传留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 扁鹊说:“好吧,遵命。”‎ 射箭出神入化——纪昌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练习不眨眼睛。练习三年之后,即使是锥子尖刺到他的眼皮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 ‎ 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尾巴的毛没有断。‎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抬高脚踏歩,并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择正确读音。‎ 齐桓公(huán héng) 敷药(fú fū)‎ 拴住(shuān suān) 骨髓(sǔi suǐ)‎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___通___,义为 。 ‎ ‎2.火齐之所及也 ___通___,义为 。‎ ‎3.汤熨之所及也 ___通___,义为 。‎ 三、想一想,连一连。 ‎ ‎《扁鹊治病》  西门豹  A.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纪昌学射》 蔡恒公   B.无论学什么,都要从基本功入手。‎ ‎《西门豹》  飞卫 C.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扁鹊治病》是_______,扁鹊是_________时期的名医,他_______次要给______________治病。‎ ‎《纪昌学箭》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物个性鲜明, ‎ 的纪昌,堪称名师的 ,本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五、重点段落品析。‎ 纪昌学箭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能眨一下。 ‎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练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你要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时候再来见我。”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 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头,说:“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1. 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 牢牢—( ) 聚精会神—( )‎ ‎2.依照词语“百发百中”的结构形式,写出两个词语。(    )  (    ) ‎ ‎3.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纪昌学射的过程,这个词语是(    ),跟这个词意相反的词语是(    )。‎ ‎4.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习眼力呢?‎ ‎ ‎ ‎5.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读《扁鹊治病》故事:小病不治加深,防微杜渐,这就是防——这就是这个小故事带给我们的大道理。‎ 如果能穿越时空,你想对临死之前的蔡桓侯说什么?‎ ‎ ‎ 参考答案:‎ 一、huán fū shuān suǐ 二、1.“还”通“旋”,回转,掉转的意思。‎ ‎2.“齐” 通“剂”;火剂汤。‎ ‎3.“汤”通“烫”;用热水焐。‎ 三、《扁鹊治病》——蔡恒公—— C ‎ ‎《纪昌学射》——飞卫——B ‎ ‎《西门豹》——西门豹——A 四、寓言,战国,三,蔡桓侯,好学;飞卫;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 五、1.牢记 目不转睛 ‎2.一心一意 一板一眼 ‎3.持之以恒 半途而废 ‎4.因为做事要从基本功练起。‎ ‎5.学习要持之以恒,刻苦学习才能学友所成。但学习也要采用科学的方法。‎ 六、示例:蔡桓侯,虽然你是国君,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 课题 讲历史故事 课型 口语交际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清楚明了地表达故事内容,获得启示。‎ ‎2.从历史故事中获得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 教学 重点 ‎ 通过讲故事,对历史故事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 难点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师: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故事,——‎ ‎  ‎ ‎ ‎ 如同是洒落在人类历史天空中的无数明星,永远闪耀着伟大的人性光辉,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一个航标,一种智慧,激励人们不断前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了解名人故事(课件出示),追寻名人身上与众不同的精神。(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历史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得到了启示,提高学生的参与讲故事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主题回顾 ‎1.在第八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名人故事,它们分别是——《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扁鹊治病》《纪昌学箭》。这些名人们到底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特点呢?(板书:讲历史故事)‎ 三、合作探究。(出示课件3)‎ 师: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这棵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历史故事”。那么这些文章到底讲了哪些名人的哪些事呢?‎ 这些名人又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 谁来简单说一说?‎ ‎(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总结并出示课文题目和课文主题。)(出示课件4)‎ ‎《王戎不取道旁李》——善于观察,动脑思考 ‎《西门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扁鹊治病》——扁鹊乐于助人 ‎《纪昌学箭》——纪昌在学习方法上有独特的见解(板书)‎ 师:大家把课内的这几篇文章说得很准确,说明大家上课时很认真。‎ 四、分组讲故事。‎ 出示提示 ‎1.把自己喜欢的故事的重要信息写在卡片上,借助卡片自己练讲。‎ ‎2. 根据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气,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进行形象生动地讲解故事。‎ ‎3.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价,老师巡视指导。‎ ‎4.小组内选出代表。‎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历史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得到了启示,提高学生的参与讲故事的兴趣。】‎ ‎【设计意图:设置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既可以明确班级公约的具体要求,又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参与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2.全班内讲故事。注意表情、动作,抓住重点,语言要生动,感情丰富。‎ 大家交流,评价,选出优秀的故事能手,给予奖励。‎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主题拓展 师:作为名人的他们,无论是在创造惊天的伟业时,还是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上,都无不具有不平凡的品质,他们或宽容、或执着、或守信、或刻苦、或坚持、或爱国、或爱民,都无不闪现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以后我们多去阅读更多名人的故事,让我们将名人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总结。‎ ‎ 师:我们听同学们讲了这么多的历史故事,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不要犯故事中的错误,引以为戒。 ‎ ‎  ‎ 板书设计 讲历史故事 ‎《王戎不取道旁李》——善于观察,动脑思考 ‎《西门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扁鹊治病》——扁鹊乐于助人 ‎《纪昌学箭》——纪昌在学习方法上有独特的见解 教学反思 ‎ 1.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同学们讲历史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参与讲故事,勇于发言,得到启示,口语能力得到提升。‎ ‎3.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不爱参与,害怕,不敢发言,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关注学困生,让他们的能力也有较大幅度地提升。‎ ‎ ‎ 习 作:我的心儿怦怦跳 课题 我的心儿怦怦跳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心跳的事去写习作。‎ ‎2.要写清事情的经过,有条理地叙述。‎ ‎3.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之间互相分享交流。‎ ‎4.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5.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 重点 ‎1.围绕自己心跳的事去写习作。‎ ‎2.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教学 难点 ‎1.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2.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3.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让自己心跳的事,你的心心跳的事是什么事?参加运动会,登上领奖台,心儿怦怦跳;进行社会实践,第一次采访他人,心儿怦怦跳;进入考场,遇到难题时,心儿怦怦跳;犯了错误,害怕被人发现时,心儿怦怦跳……‎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我的心儿怦怦跳”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心儿怦怦跳”吧。‎ ‎  ‎ ‎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尽快搜集写作的对象及材料。】‎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2)‎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板书:我的心儿怦怦跳)‎ ‎《运动会上领奖的那一刻》,心儿怦怦跳;《第一次采访》,心儿怦怦跳;《紧张的考试》,心儿怦怦跳;《野外遇险》,心儿怦怦跳……‎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认真读一读,打开写作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确定选材的范围,必须多读几遍,做到心中有数。‎ ‎2.你认为这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请你以“心儿怦怦跳”为题,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注意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板书:心跳的过程(详写))‎ 三、组织材料。(出示课件3)‎ ‎1.想想自己心跳的是什么事,是什么原因让你这样,是激动,还是害怕。按要求准备。(出示课件4)(板书:心跳的事)‎ 要求:‎ ‎(1)说一说是什么事。‎ ‎(2)说一说你的心跳的原因。‎ ‎ 2.汇报自己的选材。‎ ‎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3.互相借鉴习作素材,积累运用。‎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5)‎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心跳、心跳过程。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设计意图:设计“突破难点”这一环节,除了有利于学生写作之外,还能锻炼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写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 教师总结:描写心跳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心跳的过程;详细介绍过程中,你的心理活动,你的想法,动作表现,什么后果,获得什么样的感受。(板书:获得的感受)‎ 五、动笔练习(出示课件6)‎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写作,从而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我的心儿怦怦跳”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心跳的事的时候,要抓住心跳来写,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  ‎ 板书设计 ‎ ‎ ‎ 心跳的事 我的心儿怦怦跳 心跳的过程(详写)‎ 获得的感受 教学反思 ‎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缺点:‎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汇报”“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语文园地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识字积累,掌握识字的方法和技巧。‎ ‎2.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一件事情。‎ ‎3.理解,准确概括句子表达意思,长话短说。‎ ‎4.积累形容人的成语。‎ 教学 重点 ‎1.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一件事情。‎ ‎2.积累形容人的成语。‎ 教学 难点 理解,准确概括句子表达意思,长话短说。‎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八,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  ‎ ‎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出示课件2)‎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________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王戎不取道旁李》是________,王戎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让人深受感动;《西门豹》中,西门豹就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故事两则》中的两则 _________故事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道理。(板书:完成填空)‎ ‎2.识字积累 冈——纲( ) 受——授( )‎ 建——健( ) 普——谱( )‎ 伐——阀( ) 专——砖( )‎ 宗——综( ) 具——俱( )‎ ‎(板书:识字积累)‎ ‎2.理解运用 ‎ (1)复述本单元课文中的故事,《西门豹》中重点部分详细复述,体会《扁鹊治病》注意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叙述,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 ‎ (2)抄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字。‎ ‎(3‎ ‎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抓住重点,学会长话短说。】‎ ‎)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思考并概括主要意思,学会长话短说。(板书:复述课文)‎ 缩写句子。(出示课件3)‎ a.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b.蔡桓侯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 c.纪昌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板书:长话短说)‎ 师总结:通过练习,学会理解大意,概括大意,学会长话短说。‎ ‎3.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读背背(出示课件4)‎ 眉清目秀 亭亭玉立 明眸皓齿 文质彬彬 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膀大腰圆 浓眉大眼 白发苍苍 鹤发童颜 慈眉善目 步履蹒跚 ‎(2)解释词语:文质彬彬 鹤发童颜 步履蹒跚(出示课件5)‎ ‎(板书:说说词语的意思)‎ 文质彬彬: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 ‎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 步履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上面的这些词语可以形容阳光帅气、 英俊潇洒、 温尔儒雅这样的人。‎ ‎(3)仿照例句,用下面画横线的词语说一句话。(出示课件6)‎ A.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连说话也那么文雅,真讨人喜欢。‎ B.李爷爷年近九十,依然鹤发童颜,身体硬朗。‎ C.战士们个个威风凛凛,昂首挺胸、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了解词语含义的理解,积累运用到写作中。】‎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7)‎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抓住重点,长话短说,复述课文,还学积累了一些描写人的成语。收获不少呀!‎ ‎【设计意图:将写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完成填空 识字积累 语文园地 复述课文 长话短说 ‎ 说说词语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备课素材 形容人的词语 英姿飒爽,喜形于色,婀娜多姿,国色天资,‎ 艳若桃李,花枝招展,秀色可餐,面若桃花,‎ 如琬似花,宛如天仙,气质非凡,秀而不媚,‎ 喜出望外,察言观色,眉飞色舞,面面相觑 ‎1、《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是:‎ ‎1.理解重点词、句、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抓重点段,领悟钱塘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悟钱塘潮的“奇”,更近一层理解“天下奇观”。主要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宏伟。如“隆隆响声”“白浪翻滚”“白色水墙”“风号浪吼”等,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再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又沸腾起来”等词语,体会观潮的人数多、热情高涨,体会间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2.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奇特的景象。‎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接着我进行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重点抓住“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塘江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一些,强调指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短语或词语。然后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边读边想象画面,再读课文,感受大潮的奇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统领全文,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潮来时”‎ 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生从大潮的声与形的变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再让学生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观潮的过程,学生一下子就找到“早晨”“中午一点左右”这些表示时间的字眼。本课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一篇习作的好典范。 ‎ ‎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 三、不足之处 ‎1.字词的学习、理解过于粗略。由于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预习的不够充分,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懒得查阅工具书进行理解,对个别词语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碍了对文本的理解。这个自学能力在四年级一定要培养好。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2.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提高。过了一个假期,学生有些懒散,读书不积极,拖长音,不整齐。以至于个体朗读也令人不满意。通过指导,有所改善。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启发谈话: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把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接着在初读感知后,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的体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进行教学,进行引导第一段的学习。然后再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加深巩固。并进行相应拓展,最后让学生在课后找找资料,培养对家乡,对祖国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把钱塘江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这是一篇培养学生灵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好文章。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 《观潮》中描述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资料是课文的重点,而抓住重点词句来品味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是难点。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做到了以读为本。“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或者哪些词语体会到潮来时的壮观?”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并把体会到的那种壮观读出来,学生的感知还是比较到位的。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播放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了大潮涌动的速度,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的原因,虽然课堂上进行了简单介绍,可能由于四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地理的生疏,依然是一知半解。‎ ‎2.教学收获(思得)。‎ ‎  (1)在这节课中,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讲解,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转变角色参与学生的学习,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老师巧妙地指导朗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用心性。‎ ‎(2)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如在“句子比较”这一环节,透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好地帮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更能够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3.不足之处(思失)。‎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  1.字词的学习太过粗略。四年级是向高年段过渡的时期,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掌握还是比较重要的,就这节课来看,由于时间分配上不够科学,对重点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机会。 ‎ ‎2.对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够充分,还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情感线还是按老师的设想去落实。说白了,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足够大气,有时候拘泥于小空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调控,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是框架着学生。‎ ‎4.改进措施(思改)。‎ 因为教师的示范和参与有点“逾越”,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过大,让少部分学生有点跟不上进度,如果老师提出问题更精确化,课堂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让学生学会在读思中去自发地发现问题,学生学得更愉快……总之,以后老师要在课堂上“舍得放”,教师大胆放开,学生综合潜力培养将会真正落到实处。‎ ‎2、《走月亮》教学反思 ‎ 《走月亮》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本文语言看似平白,但韵味无穷;语言浅近,但情深沉。‎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进入本文所营造的宁谧、淡中蕴浓的氛围。  ‎ 难点: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育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备课深挖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并对文章可以给予学生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了有效的把握。《走月亮》文本内容不但语句优美适合指导朗读,而且结构明快有特点,修辞手法使用一目了然,故而适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朗读训练和写文章搭架子意识树立。因此,课堂中孩子兴趣盎然,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2.教师敢于放手学生,组织小组内合作学习,小组间进行比赛,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小组长能组织成员采用读文、找句段勾画,互相讨论争辩达成共识,展示汇报不慌不忙,质疑补充有条不紊,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生本理念得到了体现。但同时提醒自己注意的是不能忙于课前后进生的家庭作业检查与评价而忽视了学科组长的课前培训,以至于合作学习中小组长作用发挥有些滞后,教师逐组学习方式的培训和指导,影响了自己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引导和对学困生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对小组长坚持不懈的培训,需要在小组文化建设、评价激励机制的持续跟进。‎ ‎3. 教学本课,我将学生的能力训练点放在了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认识排比句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上,放在了层层质疑中,明了文章布局谋篇上,放在了合作小组利用“读、画、议、展“‎ 的方法进行文本阅读和理解上。‎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这篇课文反映的就是亲情,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形式表现出来,文章不仅描写的意境美,情也真。因此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教师的情、作者的情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 三、不足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意识到了应抓重点词抓重点句去体会,但却没能做得扎实。如有的同学提到了母女之间的感情深。如果借此就往下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意境美,哪些地方体现了母女情深,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会使学生们很快投入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这些词、句,可我却草草结束了,未能达到语气的效果。‎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一是初读课文,对前置性字词学习予以复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二是理清文章脉络,明白我和阿妈走月亮去了溪边,果园,还有许多的地方。第三个环节:以探究点“我和阿妈每到一个地方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统领组织同学自读勾画,小组交流,明确内容,展开小组间的竞赛,对学习成果予以汇报,随机穿插优美句段的朗读指导,让孩子在美读中感受夜晚月光照耀下田间地头的美景,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愉快幸福心情。第四个环节:巧设疑问“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一点都没用,下次编入课本干脆取了它吧?”让孩子在争辩中明了交代事件的文章一开头必须写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物,这样文章才能完美。‎ ‎《走月亮》教学反思 ‎《走月亮》这篇文章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的画卷,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温馨、幸福、快乐的脉脉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课文不但语句优美、适合指导朗读,而且结构有特点,修辞手法也很典型,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朗读训练的范文。‎ ‎1.教学效果(思效)。‎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而这篇《走月亮》怎么读都像是一首诗。我讲诗的时候通常都是以一个大问题贯穿课堂:“从语言描绘的情境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 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将学生的思维拉进了课文,也拉进了他们的生活。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课文描写的“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如画美景,而此时学生透过文字看到的就是一幅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学生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将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地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时的读才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这才是真正的“美文美读”。‎ 因为学生的生活是各种各样,学生的回答也是缤纷多彩,表明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是五彩缤纷的。‎ ‎2.教学收获(思得)。‎ ‎  教学本课,我将学生的能力训练点放在了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同时认识排比句并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小组合作“读、画、议、展“,进行文本阅读和理解。还有一点,就是学习本文的布局谋篇。‎ ‎ (1)轻松自然地认识了本文的篇章布局结构。‎ 课文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看似重复,实则是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这是四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光靠“讲”是不行的,而是引领学生细细品读、细细咀嚼,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反复出现,将作者走月亮到溪边、果园、庄稼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串联了起来,让课文结构清晰而完整。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了课文的这种写作结构。‎ ‎(2)“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标画出“哪些句子勾画出了如实如幻、如梦如画的美丽画卷?”这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通过利用教材中优美的文段、结合课件动听的音乐、配上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欣赏到月夜的美,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感受浓浓亲情。这篇课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感受到母女间真真切切的情爱。所以,读课文片段的同时,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和亲人在一起时的那种温暖、幸福和快乐,感受亲人的爱。‎ ‎3.不足之处(思失)。‎ ‎ 这么美的文章,这么浓的情感,但是由于教师课堂上过分关注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时训练,缺少学习之后的运用,哪怕是只写一个片段也好,要把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啊。‎ ‎4.改进措施(思改)。‎ 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不足,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这些美妙的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最终的目的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学生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让“大语文”的观念植入学生头脑中。‎ ‎3、《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中,作者以凌空高蹈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悄然发生于暮晚秋江上的动人一幕:倦鸟归巢,背驮斜阳,忽又抖落斜阳于江水之中。诗人以清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的是一幅超迈旷远,奇异瑰丽,而又令人心醉神往的“倦鸟归巢图”,创造出的是一种意趣丛生,情味绵绵,耐人咀嚼的诗意境界。‎ ‎《花牛歌》牛的造型童趣盎然,毛茸茸的云朵,毛绒绒的花牛,还有毛融融的小草,让人忍不住伸手想去抚摸。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儿童诗之于儿童,首先是感受诗的趣味。‎ 诗的趣味首先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花牛歌》诗人以一种逆向的思维,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探究精神,以酣畅淋漓的语言抒写了童心童趣,引发了小读者更为开阔的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读诗的延伸,可以丰富对原作的认知,从而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让内心得到抚慰,让心灵得到庇护,从而进入了诗的意境。读儿童诗,更多的是为诗中所表现的超拔奇特的幻想所感染。如果是小读者,他可能为之赞叹;如果是大读者,他又会为久违了的童年的异想天开而快乐。阅读这些儿童诗,会使我们更亲近儿童,更佩服他们的想象力。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智慧的人,是有创造力的人。‎ ‎2.孩子们心气健旺,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有灵性的。面对一朵小花,一场春雨,或悄然凝思,或与之对语。《秋晚的江上》一时的情与境会,那些平凡的景物便纷至沓来,倦鸟、斜阳栩栩然活了起来,都成了童话王国的角色。细细品味这些小诗,我们的灵魂早已伴随着花朵、白云、小鸟飞入了幻境。我们感受到的是童年纯美的情境和隽永的趣味。‎ ‎3.‎ 读诗还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故事情节之外的乐趣,这就是诗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诗不但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也是在形式上处于不断变化的样式。因此,读诗不能不注重它的形式,这也是读诗的一种趣味。‎ 中国的新诗,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索表现形式。从所收入的二十首诗看,就可发现诗的艺术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有的遵守一定的格律,有的靠近民歌体,有的追求散文美。无论哪一种形式,诗都不可涣散,要凝练集中;诗都不可呆板,要气韵生动。如徐志摩的《花牛歌》,用了回环反复的结构形式,韵脚多变换,读来通体匀称。‎ 说到诗与画的关系,古人常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加以褒奖,这是因为诗有很强的画面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触,景语即情语,都可以让我们在读诗时产生种种幻象。而画又是有内涵的,画所表现的意境与诗意很贴近,这也就是诗与画的相映成趣。‎ ‎4.总之,读诗要细致入微,不漏掉只言片语,而要紧紧地追踪着诗人的情感脉络。读诗,要引发感情的共鸣,要激发想象力,要读出乐趣。读诗,还常常会引发并不相同的理解,有的理解轻浅,有的理解深邃,甚至超出作者的原意,这都是允许的。因为诗讲究含蓄,有字面的意义,有时还有隐含的意义。由于读者生活阅历的不同,审美趣味的不同,对诗的鉴赏也就有了差异。‎ 古人说的“诗无达诂”,正是说明了好诗没有终结的诠释,这给我们理解诗歌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也是读诗的一种乐趣。‎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两首现代诗的教学中,培养了读诗的乐趣,是一种审美的阅读,这种阅读有利于提高文学整体的鉴赏水平。以诗歌为文学基础的图画书,更是画家的挥毫写意,他们通过对诗的理解,创造了新的意象,帮助了我们对诗的理解,同时,也帮助我们感受绘画的神韵。‎ 三、不足之处 教学时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过多的让学生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老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但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不让说的话,不知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接着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结合重点词语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最后拓展延伸,发挥想象,自创一首现代诗。‎ ‎《现代诗二首》教学反思 ‎《秋江的晚上》通过事物意象,描绘出了秋月黄昏的景象。《花牛歌》琅琅上口,充满童真童趣。这两首诗歌浅显易懂、韵味十足,学生在理解诗歌方面我觉得并不是难点,所以这篇课文我是以读代讲方式进行。‎ ‎1.教学效果(思效)。‎ ‎ 诗歌这种形式具有诗歌自身的特点,尤其是现代诗,读起来似乎通俗易懂,但是有这样一句话“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学习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不是单纯的画面,也不是单纯的语境,而是学生熟读课文后脑中呈现出的“情景再现”。无论是《秋江的晚上》还是《花牛歌》,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如何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诗歌?这是本节课我所做出的尝试。‎ ‎ 在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和我一起制作课件,简单点说就是制作ppt画面:除了诗歌的文字之外,配上精美的插图、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面对课文学习,而且有着很强的参与感,并且学习更加深入。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对于诗歌背后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一首诗?他为什么写得这么美?什么样的画面和音乐才能体现这种美?……真正体现了: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 所谓“无诵不成诗”,尤其是在诗歌教学中可千万不能忽视了阅读教学。“在朗读中的体会能达到用语言难以言传的心灵触动。”朗读是学生同文本进行对话的一个过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诗歌的方式。熟读成诵,是我们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 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当堂模仿写诗歌就更好了。‎ ‎2.教学收获(思得)。‎ ‎  (1)用直观形象的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 一幅画展现在面前,学生语言描绘看到的画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简单的诗,简单的画,却能够引人入胜。学生对图片充满好奇,由兴趣引入,提高学生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主要是了解作者刘大白。让学生了解作者,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感受,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 ‎(3)咬文嚼字学诗歌。一个“驮”字表达的是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用问题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深入诗歌,体会诗歌主旨。‎ ‎3.不足之处(思失)。‎ ‎ (1)两首如此简单易懂的诗读会了背会了,是不能算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朗读得不够,虽然读了很多遍,但是没有真正起到以读代讲的效果。‎ ‎(2)如果能够结合课文的特点以及时代背景,学生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课前多搜集资料就好了。‎ ‎4.改进措施(思改)。‎ 其实,越是简单的课文越是不能小觑。《秋江的晚上》这篇课文的学习还需要老师对于时代背景进行讲述,尤其是20世纪初的中国现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为什么作者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写出这样的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内涵,走进诗人借景抒情的内心世界。‎ ‎4、《繁星》教学反思 ‎ 这篇课文是巴金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及对生活 的热爱之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夯实基础,打好扎实的语文功底。‎ ‎《繁星》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早期作品。文章语言流畅优美,情感洋溢,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流淌着真挚热烈的情感,向读者传达了强烈的内心感受,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学时比较准确地把握好文章的内容和内涵。这篇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它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而朗读是最直接也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因此教学时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通过反复的练习以及平时积累的基础,在课堂上我的范读比较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一下子产生了共鸣。‎ 巴金深沉的感情在叙述中回荡,有实有虚,挥洒自如:有对母亲的甜蜜回忆之情,有对未来充满坚定乐观之情,有对故土深切的怀念之情,有对人生理想的献身之情。有了对文章透彻的理解,我才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基调,用心灵的声音深刻感悟。可见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内在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予以再现和还原。‎ ‎2.积淀底蕴,融入宽泛的文化元素。‎ 通常在教学诸如《繁星》这样的散文时为了烘托气氛、带动情感往往会配上一段乐曲,但并不是什么乐曲都适用的。我考虑到《繁星》所描写的内容是星空,所营造的氛围是温馨而又神奇的,全文的节奏较为舒缓,于是我选择了一段钢琴曲《海边的星空》为教师的全文范读配乐。这段钢琴曲曲调明朗,节奏舒缓,听觉上给人宁静宽广的感觉,一曲终了,效果极好。而文章最后一节描写海上情景的段落请学生朗读,我考虑到当时的时间是夜里,周围环境是大海,气氛是安谧而又充满着神秘,于是我想到了《小夜曲》。它悠扬中不失明快,轻盈中流露着深沉,整个曲调洋溢着夜的静谧、柔和与宽广,和文章最后一节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教学时这段配乐带动了学生的情绪,引导他们深情地朗读了文章,带领他们走进了美的境界。‎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学生读第三段,揣摩所表达的情感,归纳总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壮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感受。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在描写时,作者先描写观察情景,后写自己的感受。观察细致,抒情真切。如“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因为星天是那么温馨亲切,才会给人如此的感受。文章语言质朴,理想和想象透着一种稚气,一颗童心,将全文浸润在作者的童心中,繁星、星空把作者净化成一个纯真的孩童,又是作者把我们带入一个童话般的天地。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出美文,就要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写下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 三、不足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回答问题考虑不全面,不具体,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多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思考。‎ 多写片段练习,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对文本有更好的理解。课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提出预习的要求,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让同学能大胆地说话,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一个新奇的世界。接着借助多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及作品等,在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及本课的创作背景知识后,要求学生分组朗读,思考:本课围绕繁星描写了几个生活片段,作者几次看繁星?然后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让学生跳读课文,画出文中作者三次看星的不同情景及感受的句子,在语境中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去理解,感悟。想想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有哪些不同,知道这三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所变化,最后让每位同学根据人生阅历想一想,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时,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繁星》教学反思 ‎《繁星》是巴金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发起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教学效果(思效)。‎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我感觉这是本节课最成功的的地方。‎ 课前我只是跟学生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作者巴金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然后以“美”作为线索让学生自由地品读文本,在朗读中找出文中觉得最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已的理由。学生对哪儿感兴趣就读哪儿品味哪儿,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他们被文中的美景深深陶醉时,我进行了及时的拓展,引导学生去欣赏文本之外的诗歌,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星空的美妙。‎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所学最终都将应用于自身学习和生活。学习完课文,让他们用文字描绘出自已眼中或心目中的星空,进行课堂小练笔。当孩子们朗读自已所写的小练笔时,我很为那些生动、有趣、唯美的语言感到赞叹,当教师把时间和自由还给学生时,你会发现:孩子们的心中拥有着最美的世界。‎ 本节课也有明显不足:由于课堂时间预设不足,导致小练笔时间不够,有部分学生没有完成,留下一定遗憾。另外,课文品读也不是很到位。‎ ‎2.教学收获(思得)。‎ ‎(1)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让教学效果更好。上课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简介及作品等,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引领学生品味语言,重视朗读。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所以,找到“美”、读出“美”、品味“美”就成了本课朗读的主线:让学生找出文中觉得优美的句子,试着读出感情。同时揣摩语言并说一说:你找到的这句话美在何处?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美的? 这样进行比较阅读,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认识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体会到这些修辞手法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感情。以读代讲的形式,不需要理解分析。 ‎ ‎ (3)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课文句式写一段面对夜空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当堂达到学以致用。‎ ‎  3.不足之处(思失)。‎ ‎ 《繁星》这篇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多角度的写景,是一篇非常好的范文,但是遗憾的是:我个人感觉没有“用”好:‎ ‎(1)这样的课文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让学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才有感染力。可惜的是,我在课堂处理上有点过于理性分析,感性不足。‎ ‎(2)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感染力不够强,没有更快更深入地带领孩子走进文本。‎ ‎4.改进措施(思改)。‎ 最应该改进的还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应该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比如,提问时,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不要急于给学生“要答案”,关注学生能力的锻炼、等待学生的成长。‎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反思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安徒生创作于1853年的一篇童话,文中通过描写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子的经历及五粒豆子的不同的方面,突出第五粒豆子的经历,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一、 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让学生们通过课前预习了解本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上课之前,通过布置的课前作业,让学生们充分的了解本文是安徒生创作于1853‎ 年的一篇童话故事,鼓励孩子们有机会了读一读安徒生写作《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写作原文,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关充分感受作者在文中的蕴涵的情感。‎ ‎2.挖掘内涵、注重人文性。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文化及其多样性,弘扬学生个性,陶冶、塑造学生心灵,本文通过描写第五粒豆子的经历,在夹缝里不屈不挠的发芽、开花,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强大,由豆荚的生长到小姑娘的病逐渐好起来,更让我们感受到生长力量的鼓舞。‎ ‎3.感悟运用,突出个性化。因为本文比较长,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个性化地体味语言,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比如“该怎样就怎样”这样的语句体现出豆子不畏艰难,不怕困境,随遇而安,却能逆境生存,不但发芽,还开出了美丽的花,让久病的小姑娘看到了希望,并且努力地战胜病魔,恢复健康,从而使学生在心中涌动着生命之歌。‎ ‎4.以读为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们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接着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童话的魅力,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词汇丰富、笔调灵活,很适合朗读。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情感之美,进而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2.本课的教授中我注重以教材为基础,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再通过设置多个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的答案一步一步的深层次的理解文章的人文主义价值。‎ 三、不足之处 本课的不足之处还是对课堂的时间的把握不精准,在课文的阅读上没有取舍,所以造成前松后紧的情况。‎ 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更精心地备课,精细地计算课堂时间的运用,不浪费一分钟,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不必要的内容,与主旨内容关系不大的内容就断然舍弃,相信自己通过不断的努力,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突出,能更精准地把握课堂。‎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反思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有五颗小豌豆出生了,一个小男孩捡到了他们,便把他们当做气枪子弹用。第一颗被鸽子吃了,第二颗和第三课在地上打滚的豆子没走多远,也被鸽子吃掉了,第四颗落到了水沟里。第五颗被发射到一个花盆里,这户人家有一个多病的小女孩,当她看着小豌豆一天长大时,她对生活也有了希望,身体开始一天天好起来。当豌豆藤结出一串绿色的豆荚时,小女孩的病全好了,故事告诉我们生命是可贵的,更可贵的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创造价值。‎ 在本文的教学中,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先提出问题,“你知道作者是谁吗?你知道关于他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果然,他们对我提的问题很感兴趣,他们个个扬起小脸儿,争相举手,回答我提的问题,把作者安徒生写的一些有名的书籍也说出来了,我就此也提出,让他们多去阅读,他们很高兴地答应了,我暗自庆幸一一毕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接下来,我通过安徒生的一段话介绍了本文的创作背景,即:这个故事来自我儿时的回忆,那时我有一个小木盒,里面盛了一点土,我种了一根葱和一粒豆。这就是我的开满了花的花园。”学生们了解了创作背景,更有利于把握本文的主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搭建展示平台。学习课文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学习中采取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独立品悟的基础上彼此交流,相互补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写作手法很巧妙,用 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五颗豆子写得淋漓尽致,写第五颗豆子的宝贵,给小女孩带来希望,却反映出前四颗豆子的平凡,自大,自满。读完课文,我引导学生去体会第五颗豌豆虽然落到一个“长满青苔和霉菌的地方”却给小女孩带来了生命的希望与生机,所以这颗豆子既平凡却又宝贵。‎ 我在本文的教学中,不足还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没有与学生进行实际的联系,我在讲到小女孩看到豌豆发芽逐渐好起来时,应设计问题:“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从而是学生对本文要揭示的道理有更深刻的理解。要学生明白生命是可贵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尊敬,进而提出问题,“今后的生活你打算怎么做?”让学生设计以后的人生目标。‎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备课,充分备课,多设计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思考,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和我的学生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反思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童话,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课文主要讲了一个豆荚里有五颗豌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一粒想飞到世界中去,一粒想飞到太阳上去,另外两粒想飞得更高更远,还有一粒希望只要为别人做件事好事,而对世界没有什么奢求。其中第五颗豌豆活得最有意义,他创造了一个奇迹,拯救了一个发育不全,多病的小女孩,其他四颗豌豆有的掉进了臭水沟被泡得太大,有的被鸽子吃掉了。课文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索取了什么,而在于你为别人付出了什么。‎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边读边悟。‎ 本文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我决定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孩子们在盎然的兴趣引导下把课文读熟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学本科的时候,我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多要讲述的人生哲理。在进行分角色朗读前,我要求学生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说话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配合上什么样的神态或者肢体语言更合适。这样学生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二、小组合作,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讲述的人生哲理。‎ 表演课本剧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根据课文内容来设计课本剧的剧本。然后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表演课本剧是否应该和分角色朗读完全一样?如果不一样应该加入哪些东西。第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排练课本剧。第四,全班展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小组合作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过程,又有学生们把自己的主动探究所得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结果。所以,我认为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一个亮点。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讲述的人生哲理。‎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有在学生们自己编导排演课本剧的时候撒手不管,而是帮助学生积极地选择各小组不同的背景音乐。因为有合适的背景音乐做铺垫能够帮助表演的学生和观看表演的学生更加深入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更加深刻地体会课文所讲述的人生哲理。‎ 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之后,我发现本节课还有以下不足之处:我在处理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地方处理得不细致。课堂上教学节奏的掌控还没有达到收放自如的地步。‎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6、《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 ‎ ‎ ‎《蝙蝠和雷达》属于科普知识短文,富有趣味,主要将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激发学生爱科学从小就探索科学的兴趣 难点: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空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课题质疑,引发探究。‎ 在课堂开始,我出示了蝙蝠的图片和雷达的图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很快便说出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而雷达是人类发明的探测仪器,学生答后我再质疑: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科技产品,课题用“和”字连接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设疑是探究学习的开始,一下子学生的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也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作铺垫。‎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我又指几名学生上台分别介绍三个试验过程,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3. 渗透方法指导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是影响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有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领悟各种学习方法。本组课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如果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有效方法,运用到其他课内阅读或课外阅读,就是很好的方法指导。我让学生仔细阅读完课文后,找出课文中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因为这些句子合起来正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当学生找到后,就让他们连起来说一说,并且告诉他们有时候利用文章中的主要句子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以后的自己阅读中也可以试试。‎ ‎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课前,我加强了预习指导,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中,我设计同桌合作探究,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并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学生用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通过活动,学生在玩中学,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不足之处 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好。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课文中的语言,只是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没有达到复述课文的真正目的。复述完后,如能带领学生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回味课文语言,感悟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缜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参与兴趣,“现在咱们开个小小的招聘会,这里有两积职业供大家选择,一种是记者,一种是科研工作者 ”。接着自学课文,“记者朋友们把你要提的问题罗列在纸上;科研工作者要把你研究的过程按要点罗列到纸上”。然后合作探究:“蝙蝠是怎么探路的?”再谈一谈“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最后,拓展练习,培养创新精神:“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创造发明也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你现在最想发明什么?”这一拓展练习,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同时,激起了学生创造的欲望。‎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经过反复实验和研究,证明蝙蝠夜间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同时介绍了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1.教学效果(思效)。‎ ‎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开始,我出示了蝙蝠的图片和雷达的图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然后对学生提出质疑:蝙蝠和雷达,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科技产品,课题用“和”字把它们连接起来是为什么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这样的问题一提出来,一下子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心理,继而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关于描写蝙蝠和雷达的句子,为概括全文内容作好了铺垫。‎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设计了同桌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设计表格,找出蝙蝠探路靠的是什么,然后完成表格。在阅读了蝙蝠探路方法和雷达探路方法后,我又让同桌合作理一理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知识,了解了蝙蝠和雷达探路方法,而且学生得到了主动、全面的发展。‎ ‎2.教学收获(思得)。‎ ‎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以简单的教学环节贯穿起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这节课我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 ‎(1)引导学生用多种读书方式。课堂上,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的需要,让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信息,提炼观点,然后表达自己思考的所得。‎ ‎ (2)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用词的准确、精炼。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也是一篇传统的“老”教材。这篇文章虽然没有优美的词句,但课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用词准确。我引导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精炼,如:抓住“无论……即使……也……”体会蝙蝠夜间飞行的灵巧;紧扣“一个也没响,一根也没碰着”感受蝙蝠飞行时的敏锐;抓住“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一句中的“反复、终于”体会科学家们做研究,有所发明、创造往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引导学生从咬文嚼字、品词品句中体会出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3.不足之处(思失)。‎ ‎ 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下来,既令我欣慰,又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值得改进。如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好。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课文中的代表性语言,没有达到复述课文的真正目的。‎ ‎4.改进措施(思改)。‎ 复述完后,如能带领学生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回味课文语言,感悟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缜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另外,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 ‎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语文学习真实有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们既不能过高地估量网络的功能,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足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时,先提出学习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查找,而自己却很少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学生在网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给学生几个相关的网站,让他们在其中学习。教师省却了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而学生的视野被禁锢了。‎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地学习,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基于网站内容来源于书本,而要高于书本;专题网站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专题网站应具有扩展性等特点。我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这样的网页中有学生自己搜集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增。‎ 课前我还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较充分地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认知速度慢的同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化教材的学习中,去决定他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这也给了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 ‎(1)齐读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 ‎(2)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 ‎(3)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学生的思维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呼风唤雨”?“一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它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的?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的回答使我明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已完整地构建了自己的学习内容。我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将使语文教育发生根本的变革。‎ ‎2.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课件设计的问题,导向性一定要强。“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纵向栏目主要帮助读懂课文。我的横向栏目重在激趣,升华主题,开阔视野。‎ 其次,注重思维策略的训练。‎ ‎(1)用“发散思考思维活”策略训练小学生如何质疑。启发: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强调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用“理解深刻有见解”策略训练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问:科学永无止境,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阅读平台,了解科技历史,关注科技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见解,自然也会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 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如果目标不明确的,就等于在大海捞针,花时间多,收获却不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知道“20世纪”到底是多长时间,我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一部分进行学习,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0世纪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然后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的理解——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地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不说半句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3.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平台,听新闻联播,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大家谈。“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长大了……”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长寿。”‎ 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空间,能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三、不足之处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落实方面到位,重难点突出,但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太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理解课题引起学生探讨20‎ 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热情,引入重点段的学习。接着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品读词句,学习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拓展升华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常识性的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1.教学效果(思效)。‎ ‎ 作为科学常识性说明文,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上成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因此,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我带的班上学生朗读能力整体不高,于是我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介绍农耕社会和20世纪人们生活环境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20世纪科技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在激情朗读后顺势教授说明方法,教学环节显得自然流畅。‎ 但是,由于部分学生没有充分预习,在课堂上表现很被动,有游离课堂的感觉。‎ ‎2.教学收获(思得)。‎ ‎  (1)紧紧围绕中心句,启发学生阅读。‎ 这篇课文的中心突出,内容较浅显易懂,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引导学生。让学生从读、听、看、说中感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展开想象:①“呼风唤雨”什么意思?②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③20世纪之前人类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20世纪之所以与过去截然不同,靠什么?④你还能推测21世纪人类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从这一连串的问题中紧紧抓住中心句,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展开想象,大胆地表述。让学生从书本中所介绍的资料去认识20世纪的巨大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快地从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感受20世纪的“呼风唤雨”。‎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训练朗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这句诗是个重点句,在学生充分了解了科学的巨大成就后来读,就自然明白它所表达出的内容和感情的不同。还有,为了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我引导学生从文中找找看,并结合生活实际,辨一辨哪些成就是说“发明”的,哪些是说“发现”‎ ‎?这样的辩论,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不足之处(思失)。‎ ‎ 学生对于“农耕社会”等知识一直都是半知半解的状态,正是因为学生太多的“不了解”,致使教师语言太多,问题过碎,让本可以简洁的教学环节显得松散。并且过多的话也扰乱了学生的思路,剥夺了他们谈自己感悟的机会。‎ ‎4.改进措施(思改)。‎ 诸如此类的课文,学生必须有课前的充分预习。学生只有在课前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现在已是21世纪,如果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阅读21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蝴蝶的家》教学反思 ‎《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一、 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 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出示美丽的蝴蝶的图片,让学生们认识蝴蝶,并说一说看到蝴蝶图片后的反应,紧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么漂亮的蝴蝶,它的家会在哪儿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发挥想象,说一说,引起学生阅读下去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品读读课文,提炼重点。‎ 老师配乐泛读课文,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后出示问题“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作者为蝴蝶着急的,读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读的时候勾勾、画画、写写,小组分享并完善问题的答案。‎ 3. 引导学生深化理解课文,体悟文中蕴涵的感情。‎ 我在教学中,运用大屏幕出示重点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理解。例如第一自然段对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更加突出蝴蝶的家的重要性,蝴蝶在这样的环境下必须要有家,不然会使蝴蝶的生存受到威胁,这样的环境描写让我们的心提起来开始为蝴蝶担忧,为下一步的描写做了铺垫。‎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以学生的多样的朗读为主,以老师配乐泛读为辅。‎ 在教授本课时,我泛读一遍之后,让学生们充分的理解词语,例如“喧嚷”“震撼”等词语,我再让学生通过集体读、个人读、男生女生分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 2. 品读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各种修辞及写作手法。‎ ‎ 本文的写作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反问、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清新,优美,让学生们画出有关句子,并当堂进行仿写,效果和突出,学生们收获很大。‎ ‎3.我在教学中适当地指导朗读的语气,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 “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这段话在读的时候语气要急促,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从中体会作者对幼小的蝴蝶的关爱之情。‎ 一、 不足之处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课上讲解的有点儿多,对于一篇自读课文来说,自读自悟是最好学习方法,但我却有些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没有给学生活动的主动性。‎ 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重新安排课堂内容,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自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想来效果会更好。‎ ‎《蝴蝶的家》教学反思 ‎《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在教学中,我遵循着教学目标,先播放一些有关蝴蝶的图片,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本课是一篇散文,文章语言优美,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没,在教学过程中,我都是以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将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通过反复诵读,齐读、领读、师生配合读、分读,去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时,结合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训练,并抓住重点词句去品读悟情,让学生围绕“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 这一问题,让他们交流讨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并画出重点词句结合上下文理解,写写自己的感受。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主旨,孩子们猜想着,朗读着,用他们的理解的、同情的感情为蝴蝶畅想着他们可以躲藏的家的地方,这是多么无私的、善良的想法呀。情感得到了升华。‎ 在教授这节课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先总结如下:‎ ‎1.教的过程中对于“喧嚷”的解释上有很大的欠缺,我先出示了雨天的图片,打扰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对于孩子们以后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埋下了隐患。‎ ‎2.在理解蝴蝶“轻盈、素洁、柔弱”时,通过出示蝴蝶的图片,让孩子体会出蝴蝶的身体是那样的柔弱,翅膀是那么的单薄,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蝴蝶的翅膀能承重多少,一颗雨点落下来就相当于两个保龄球落在我们身上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再去想一想,这样轻盈、素洁、柔弱的蝴蝶在那样的大雨中简直让人不敢再想下去了,真是让人着急。‎ 对于课上解释词语,我们不要太生搬硬套,可以直接问孩子,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时候我们体会过“喧嚷”的状态,谁大声喧嚷过?结合了学生们的学学情况,学生们说了自习课上、体育课上等的大声喧嚷的事情,来体会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更好的从密集的喧嚷体会到雨的狂暴,体会到天低、电闪、雷鸣、雨骤的恶劣环境,从而感悟到作者为蝴蝶担忧与焦急。‎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搭建展示平台。学习课文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因而,在本文的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明白文中的主要内容及蕴涵的道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认真备课,提高个人思想觉悟。‎ ‎8.《蝴蝶的家》教学反思 ‎《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燕志俊。这篇课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从上课的情况看,我的教学有以下亮点: ‎ 一、设置情境,激发情感。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蝴蝶的美丽图片,有静态的,也有蝴蝶在胡从中翩翩起舞的动态的,欣赏着着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小生灵们都会向我们一样有着各自的家,蜜蜂的家是蜂箱,小鸟的家是鸟窝,那么蝴蝶的家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去找一找蝴蝶的家到底在哪吧。这不仅触发了学生心底深处的感情,让学生兴趣盎然得走进文本,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 二、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文始终围绕着“我”的心情来写。在文中“着急”‎ 这个词连续出现多次,都是表达作者为蝴蝶着急的心情的。那么我就围绕着这个词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三、抓住关键词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在同学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之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因为小组合作学习,他们都非常投入,交流时也妙语如珠。这样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自学的能力。 ‎ 四、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例如: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呢?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我们看哪一位同学说的最好。 如果你遇到此类问题,你在语言表达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神态?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立足文本,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合理拓展。‎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关爱弱小生命的教育,所以我在学完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当你看到一位小朋友跌倒的时候,你会怎样做?当你在雨天看到没有雨伞的小朋友被大雨淋成落汤鸡的时候,你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当你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位孱弱的老奶奶摔倒的时候,你会怎样做?通过这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课后反思发现:本节课的朗读指导还是有点儿少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用语言把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读出来。‎ ‎9、《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暮江吟》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题西林壁》是北宋诗人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紧扣游览庐山的独特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雪梅》运用对比的手法,道出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 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仅仅抓几个比较生疏的字词,如这两首古诗中的“涧、瑟”的字形和字义的理解;仅仅抓住古今意思不同的特殊词“可怜”一词的理解;仅仅抓住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夜静春山空”中的“空”、“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巧妙之处,从而保留了古诗的整体美,放手给学生自读感悟的个性空间。‎ ‎2. 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在学习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回想我们学古诗的方法:(1)解诗题,知作者。(2)初读诗,正字音。(3)再读诗,清节奏。(4)抓字眼,明诗意。(5)多诵读,悟诗情。然后安排学生先自主学习,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接着在全班交流,走进庐山,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可以是自读、齐诵、轮诵、唱诵或表演读,形式多样,重在读出理解,读出感受。有了这些作铺垫后,我们就要直奔本课的重难点,即引导学生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在含义。经师生讨论,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学生谈及如人的立场不一样,所以评定一个人是好是坏的结果也不一样;犯错误时,自己往往不能发现,总是当别人指出后方才醒悟等等。‎ ‎3. 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诗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刚开始就让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诗,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让学生在与文本、老师、学生的对话中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为零距离走进诗境打下基础。课堂上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使学生逐步达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借助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三、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感悟很多,所以预设的拓展的内容没有出示;虽然力求关注每位学生,设计了多样化评价、解说式评价、引导性评价等评价方式,但真正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尽完美。‎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让学生怀着浓浓的兴趣投人到学习中去。在学习古诗时,把三首诗词放在起, 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学,感受诗句所描述的意境。然后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应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最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 ‎ ‎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站在不同的角度描写不同的事物。而古诗教学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并懂得一定的人生哲理。‎ ‎1.教学效果(思效)。‎ ‎ 古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不好把握的,很多古诗学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课上得枯燥乏味,所以我试着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这也是古诗教学的重难点。‎ 古诗中有些语句不好理解,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在含义。我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讨论,懂得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 还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也需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教学收获(思得)。‎ ‎  (1)古诗词学习以“读”为本。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写字环节中若是能够到学生身边单独指导的话会更好。‎ ‎ (2)抓住关键词语加深古诗的理解。比如启发学生抓住“铺”“瑟瑟”等关键词,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涧、瑟”的字形和字义的理解;比如“可怜”一词的理解;比如“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巧妙之处,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保留了古诗的整体美,放手给学生自读感悟的个性空间。 ‎ ‎ (3)尊重学生的诵读意愿。课上我给足学生时间,放开手脚尽是让学生独立练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达到熟读成诵,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3.不足之处(思失)。‎ ‎ 古诗教学说起来简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最大的不足就是课堂局限于三首古诗的学习,没有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古诗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首诗,而应该联系相关资料,拓展大量相关古诗词,横向纵向联系起来体会“处处皆学问”的道理。‎ ‎4.改进措施(思改)。‎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后再学习古诗,要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0、《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借助画图,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画面。‎ 喜欢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课上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画画有时更能满足他们的欲望,发展他们的智慧,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形象的画面,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学生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的段落后,我让两个学生上台来根据书中的介绍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其他的学生在台下画,学生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他们边对照书中的介绍,边看书上的插图来画。3分钟后,我们先读课文,然后来检查自己的画,并且认真听着同伴的点评,有的说:“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应该是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有的说:“刚长出来的爬山虎的脚是嫩红的,可是它应该长在叶柄的反面,画在同一侧,位置错了。”……就这样画画议议,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位置、颜色就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2.利用实物,使学生从模糊的感悟走向清晰 语文是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知识,这样才能培育出会生活的人。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爬山虎,课前,我准备了一些实物的爬山虎。上课时,在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关于爬山虎的叶子时,我出示了爬山虎实物给他们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知道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长大了的叶子是嫩绿的、而且叶尖都是一顺儿朝下,基本上不重叠。这样的直观教具,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得学生对于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也了解得十分详细。‎ 在学习爬山虎的脚的部分时,让学生自己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后,再次出示了爬山虎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它的脚,并与作者描写的脚联系起来比较,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印象就更为深刻了。‎ ‎3.通过表演,让文字活起来。‎ 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细节的问题。学生面对课本的文字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运用具有一些表演性质的行为,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文字活起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的理解,从而拉近了他们与文学的距离,使他们在语文课上获得更多的审美情趣。‎ 学习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部分,我让学生先自读并提出不懂的地方。读完后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引导他们梳理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细丝怎么变成小圆片的?为什么细丝巴住了墙,就弯曲呢?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然后分小组表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再指名上台表演,演完学生就有了更真实的感受:当细丝触着墙的时候,细丝头上就变成了小圆片,这些小圆片就像吸盘一样,紧紧地巴住墙,由于“巴”产生的力量,使细丝弯曲,这样,细丝就拉动与它相连的嫩茎,嫩茎就在墙上靠拢并贴在墙上。这样就完成了“一只脚”爬墙的过程。然后它还会继续长出脚来,又把嫩茎拉一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学生通过自己表演,真实地感受到了“触、巴、拉、贴”这几个动作的连续性,而且深刻地体验到这几个动作的内在力量,同时还理解了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最后讨论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行不行?通过讨论,结合自己观察所得,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体会到作者用词精确性和观察的细致。‎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结合本课的特点,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同学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讲的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同学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同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发明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 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仍然不够大胆,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什么声情并茂。多给孩子们朗读的时间,让孩子们能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绝对不能放松。其次,孩子们根本没有合作意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孩子们创设协作学习条件和氛围,让孩子们具备协作意识,学会合作。其三,课时效率低下。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摸情孩子们的学情,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确实提高课时效率。‎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置换主角,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资料。接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设计问题:“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然后自主研读,交流收获。“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 请同学们选取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进一步引导发现,总结写法。最后拓展文本,课堂延伸: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是本组一篇精读课文,叶圣陶先生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以此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读后我们也会产生探究的愿望及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的教后体会。‎ ‎1.教学效果(思效)。‎ ‎ 本单元主要是训练孩子处处留心,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相应的观察方法,而这篇《爬山虎的脚》就负担着这项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课文重点放在让孩子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对事物的观察方法。学生初读课文后,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又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接着通过做动作体会词语,初步感悟这些词句的意思。然后展示爬山虎紧贴着墙往上爬的课件,引导观察直观理解,从而轻而易举就突破了理解上的难点。‎ 直观教学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对于理解课文也大有帮助。但是,过多运用直观的东西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偏离正常轨道,容易形成单纯表面的热闹,而忽视了语言文字材料。所以,我感觉这节课上不足之处就是过多的课件演示有点“喧宾夺主”。‎ ‎2.教学收获(思得)。‎ ‎  课文比较长,所以,课堂处理方面要学会取舍,这篇课文每个段落要表达的侧重点不一样,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举例如下:‎ ‎(1)学习爬山虎的叶子片段时,抓住关键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好看得很”来体会爬山虎叶子的绿和茂盛。‎ ‎(2)认识爬山虎的脚时,重点让孩子通过朗读,边读边理解爬山虎脚具体的生长位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为在平时生活中,孩子们很少认真观察植物,所以一大部分同学不明白“茎”“叶柄”的位置,教师通过简笔画来画出爬山虎的脚的具体位置,可以加深孩子对课文的理解。‎ ‎(3)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结合刚才对于简笔画的理解,学生们模拟爬山虎爬行的过程,通过手指来体会“触”“巴”“拉”“贴”等动作,学生通过朗读和亲自体验爬山虎爬行,对整个爬行过程有了较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3.不足之处(思失)。‎ ‎ 我在备课时其实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读书,并且分层次去读书,但是虽然采取了多种读书的方式,实效性并不大,在一个个环节中并没有看到学生在读书上的明显提升。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教师也没有及时给予指导性的评价,结果就失去了层次性读书的意义。‎ ‎4.改进措施(思改)。‎ 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想尽办法引导学生“啃课本”。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时候,让学生拿出笔画一画,大多数孩子重在“画”,根本不知道要从书中寻找答案。 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教学效果的。所以,不管教学的哪个环节,老师都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本,反复朗读、研读、体会读,不能够停留在表面。‎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大潮的壮观,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 观潮 本课描写了钱塘大潮的壮美。重点是感受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 ‎2‎ ‎1.通过初读—研读—‎ 熟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之奇。‎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走月亮 本课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好情景,重点是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2‎ ‎1.结合图片,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 ‎2.让学生在轻声读、自由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象。‎ ‎3 现代诗二首 本课描述了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1‎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4* 繁星 本课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重点是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1.通过启发、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2.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我们与环境”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重点是指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确立环境保护意识。‎ ‎1‎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去观察发现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 ‎2.小组合作法去讨论制订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2‎ ‎1.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选择身边的美景。‎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好地方。重点是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自己推荐的地方和推荐理由。‎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语言描写调动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想象画面;根据四字词语想象画面;能用一定的词语描写事物;书写楷体字;积累古诗《鹿柴》。重点是培养学生联想 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词语写句,同时引导学生积累古诗。‎ ‎2‎ ‎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感官,激发联想和想象。‎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四篇课文组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本文通过讲述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蝙蝠和雷达》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讲了科技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兴趣。《蝴蝶的家》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比如我们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第五粒豌豆为什么像“一个囚犯”‎ ‎?为什么它长得却很好?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把这些问题解答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蝙蝠与雷达》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小小“动物园”》,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找相似,抓住人物与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爱好等主要特点来写作。让孩子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抓住人物与动物最突出的特点,找相似,要突出人物的外貌、性格或爱好等特征。比喻一定要恰当,注意用词要生动形象。‎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本课描写了豆荚的经历。重点是说明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2‎ ‎1.通过分角色度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会豆荚的愿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6 蝙蝠与雷达 本课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重点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1. 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本文讲了科技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重点是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1‎ 通过搜集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8* 蝴蝶的家 本课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重点是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1.通过启发、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2.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对小动物的关爱。‎ 习作:小小动物园 本次习作的内容介绍人物。重点是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件事。‎ ‎1‎ ‎1. 学会在观察,抓住特点介绍。‎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语言描写调动听觉、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积累文言文。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引导学生会运用成语典故,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文言文。‎ ‎1‎ ‎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阅读方法。‎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理解诗意。 ‎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9 古诗三首 本课描述了 ‎2‎ 深秋时候,黄昏江边的景色、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和雪梅的特点。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作者在古诗中表达的感情。‎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10 爬山虎的脚 本课描写了爬山虎的特点,重点是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2‎ 1. 通过朗读,感受爬山虎脚的美。‎ 2.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 动、形象。‎ ‎11 蟋蟀的住宅 本课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的奇妙,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2‎ 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它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重点是指导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1‎ ‎1.通过游戏,看短片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小组合作法去讨论制订解决近视问题的办法。‎ 习作:写观察日记 本次习作的内容写观察日记。重点是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1‎ ‎1.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把握观察的方法。‎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语文园地 ‎1‎ ‎1.‎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相同事物的不同说法;词语运用会使句子意思更加准确;积累表示气象的谚语。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词语写句,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气象谚语。‎ 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意思。 ‎ ‎ ‎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神话故事”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古代神话故事中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想象描写人物,感受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神奇。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精卫的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性格,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与献身精神,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都跃然在纸上,展现在我们面前。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的神奇。‎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学习并运用想象来写故事,同时抒发自己的感受。‎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2 盘古开天地 本课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 ‎1.通过排比句式的学习,了解了排比句的特点,拓展想象说话。‎ ‎2.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既使整个教学活动能有机地围绕中心句来展开,又使学生初步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 ‎13 精卫填海 本课描写了精卫日日夜夜填海的事。重点是 ‎2‎ ‎1.解释重点词语,从而让学生理解意思。‎ 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 ‎2.让学生在轻声读、自由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象。‎ ‎14 普罗米修斯 本课记叙了普罗米修斯夺取火种的故事。重点是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为人类献身的精神。‎ ‎2‎ ‎1.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不同神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丰富想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5✳女娲补天 本课写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重点是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1‎ ‎1.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边读课文边想,初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 习作:我和 ‎ 过一天 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写自己和神话中的人物一天中的活动。重点是讲解习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构思。‎ ‎1‎ ‎1.指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编出的。‎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塑造人物形象;给词语归类;能用一定的词语来形容人物;读句子,感受想象的神奇;积累古诗《嫦娥》。重点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词语,描写人物,同时引导学生积累古诗。‎ ‎1‎ ‎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感官,激发联想和想象。‎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快乐读书吧 本次快乐读书吧的内容是读神话故事书。重点是讲解感 ‎1‎ ‎1.‎ 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通过提问、小组合作交流、通过重点词语把过程记录了下来、全班交流。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幸福和希望”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风筝》《麻雀》两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能使学生明白爱能战胜一切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感受生活的快乐。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无不体现了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之情。拼死救子的老麻雀,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感情变化。‎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了解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6 风筝 本课描写了 “我”童年时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重点是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2‎ ‎1.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得。‎ ‎2.运用小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7 麻雀 本课描写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重点是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2‎ ‎1.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2.扣紧语言文字指导阅读,对学生理解运用语言都是必要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习作:生活万花筒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重点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1‎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2.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3.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年美好的回忆”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以及懂的一些做人的道理。‎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描写,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的《牛和鹅》,感受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通过小朋友之间的故事,感受故事的含义。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童年的乐趣,懂得一些道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乐趣。通过学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深刻的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8 牛和鹅 本课描写了“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重点是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2‎ ‎1.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在“我”被鹅追赶的经历中“我”‎ 对鹅、鹅对“我”的态度。‎ ‎2.运用讲故事拓展知识内容。‎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本课讲述了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重点是。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见。‎ ‎2‎ 通过朗读和联系生活经历体验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和突破教学重点 ‎20 陀螺 本课描述了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 ‎2‎ ‎1.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既释放了情感,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体会情感的突破。‎ ‎2. ‎ 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理解句子。‎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安慰”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重点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1‎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2.小组合作法去讨论安慰的方法。‎ 习作:记一次游戏 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次游戏。重点是指导学生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 ‎1‎ ‎1.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选择生活中的游戏。‎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读书方法;认识几种蔬菜名称,知道碰钉子等词语的意思,学习描写动作;积累八个字的成语。‎ ‎1‎ 1. 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 通过朗读句子,抓住重点,学会长话短说。‎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组课文以“革命情怀”为话题,展开学习。本组四篇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名人成长的故事。课文选材精炼,含义深刻,让学生在阅读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结合课标和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教学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进而积累语言。 ‎ 本组教材的重难点是: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成长的认识,从而得到启发。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难点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 ‎《延安,我把你追寻》,毕竟那段历史我只是从书中了解一点,对学生还说就更陌生了,加之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较少,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难度很大。我只有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讲授、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合题目来理解。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是急切的。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生结合《英才教程》来理解。但效果不好。学得较轻松的是二、三小节。第五、六小节也是结合《英才》让学生来理解。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才把课文学完。不过,在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多,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能把课文背诵下来。这也是学习这课的小小收获吧。 ‎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历史精典古诗故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古诗三首》其中《出塞》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凉州词》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夏日绝句》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梅兰芳蓄须》讲的是梅兰芳先生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而把胡子留起来的事。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并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写作手法,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内容 ‎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1古诗三首 本课是古诗三首,教学生朗诵古诗的节奏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诗学习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诵古诗。‎ ‎2‎ ‎1.学生带入古诗的故事情境中,理解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重点是让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2‎ ‎1.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 2.分角色朗读,把握情境,体会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3.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 ‎23 ✳ 梅兰芳蓄须 本课讲的是梅兰芳先生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而把胡子留起来的事。在日本强盗面前,宁可忍饥挨饿并且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给日本强盗演出。‎ ‎1‎ 重点是读懂故事的内容,鼓励学生反复诵读,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1‎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习作 本次习作主题是写信,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重点是学会写书信的格式,内容写清楚。‎ ‎1‎ 注意书信的格式,小组内讨论信封的格式,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语文园地 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注意课文中的有讲的不是一件事,先把每件事弄清楚,再把几修的事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重点了;训练学生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以及“日积月累”中的古诗积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 ‎2‎ 指导学生抓住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两则》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从故事中明白道理。‎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精典故事,体会人物形象,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精神。王戎从小就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动脑思考;西门豹的才智过人,将计就计,破除迷信;蔡恒公自我中心,刚愎自用,扁鹊,乐于助人;纪昌的学习是得其精髓,又不失创新的,飞卫让徒弟去真正地得到摸索的机会,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独特的感受。‎ 内容 ‎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25‎ ‎2‎ ‎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理解感受人物的形象。‎ 王戎不取道旁李 本课一篇纯粹的古文,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诵文章。‎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揣摩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6西门豹治邺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 ‎2‎ 1. 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 ‎ 2. 分角色朗读,把握情境,体会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 ‎3.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 ‎27 ✳ 故事二则 本课两首寓言故事,其中扁鹊、蔡桓公、纪昌、飞卫这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故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1‎ 重点是读懂故事的内容,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揣摩感悟,理解其中的寓意。‎ 习作 本次习作主题是“我的心儿怦怦跳”,选一件让你心跳的事来写。重点是把当时的过程写清楚,还有自己当时是怎样的感受写出来。‎ ‎1‎ 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你经历的是怎样的一件事,让你心跳的以及你当时的感受,先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口语交际 ‎1.讲历史故事时的要点。‎ ‎2.卡片提示中应该呈现的内容。‎ ‎3.如何呈现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 通过讨论和表演等方式呈现。‎ 语文园地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重点注意课文中提示顺序的词语的运用。‎ ‎2.掌握形近字。‎ ‎3.注意易写错字,一会把句子写具体的好处。‎ ‎4.学习正确书写。‎ ‎5.积累形容长相的词语。‎ ‎2‎ 指导学生进行识字练习掌握识字方法,抓住时间提示语,学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1 观 潮 课题 ‎1、观潮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 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 》(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通过与大海对比让学生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 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 “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 ‎  ‎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天下奇观”。‎ ‎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是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更深的了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笼罩(lónɡ lǒnɡ) 霎时(shà sà) 屹立(qǐ yì) 人声鼎沸(dǐnɡ tǐnɡ)‎ 二、看拼音写汉字。‎ cháo tóu zhú jiàn dùn shí lǒnɡ zhào ‎( ) ( ) ( ) (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宽阔 辽阔 ‎1.我家门前有一条( )的街道。‎ ‎2.我们的国家地域( ),物产丰富。‎ 平静 宁静 ‎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 ‎4.海滨的夜色多么( ),多么美丽!‎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浩浩( )( ) 山崩( )( ) 人声( )( ) 若隐( )( )‎ ‎【答案】‎ 一、lǒnɡ shà yì dǐnɡ ‎ 二、潮头 逐渐 顿时 笼罩 三、1.宽阔 2.辽阔 3.平静 4.宁静 四、荡荡 地裂 鼎沸 若现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意思,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与壮观,指导背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品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 ‎ ‎【设计意图: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7.指导背诵。‎ ‎①‎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感受课文中的精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地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 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学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②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指名板书)‎ ‎(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③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④画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⑤现在我们一边看视频,一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的第3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三、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放视频)‎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家对潮来临时的文字,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 ‎【设计意图:把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进行简略处理,可以使学生能找准课文重点,防止学生学习内容过多,抓不住要点。】‎ ‎【设计意图:运用填空形式降低学生背诵难度,再结合视频让学生去背诵,大大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介绍。‎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课堂小结及 ‎(  )分钟 ‎ 四、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 【设计意图:学生再一次变换身份,作为导游来介绍钱塘江大潮,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孩子们在愉悦、欢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板书 内容 ‎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 顺序:远近 观潮 潮来时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天下奇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提( ) 潮( ) 锯( ) 盼( )‎ 堤( ) 朝( ) 据( ) 粉( )‎ 二、词语仿写。‎ 山崩地裂(描写声音) ‎ 风号浪吼(含有“风”) ‎ 三、句子训练。‎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用加点的词造句)‎ ‎ ‎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把 比喻成了 。你来仿写一个和“潮水”有关的比喻句吧!‎ ‎ ‎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是按照( )、( )、(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ɡ)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zhèn)得颤动起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 ‎【答案】‎ 一、提水 堤岸 大潮 朝阳 锯子 根据 盼望 花粉 二、示例:人声鼎沸 鸦雀无声 风和日丽 谈笑风生 三、1.示例:阳光洒在河面上,河面亮闪闪的,犹如长长的锦缎。‎ ‎2.白浪 水墙 示例:潮水好像暴怒的狂狮,汹涌地冲向岸边的礁石。‎ 四、1. 潮来之前 潮来之时 潮过之后 ‎ ‎2.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教学反思 ‎《观潮》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但我们班上读得好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朗读不够到位,唱读现象严重,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加强的。我觉得在语文课上,学生应该“读”占鳌头,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读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而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 一、激发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在教学三、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谈感受,鼓励并引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为了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我还组织学生比赛读、轮流读、表演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二、充分感悟。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内容,并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读出真情实感。因此,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钱江潮的雄伟气势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增加对钱塘江大潮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脑中浮现画面。然后让学生复述情景,尽量用上课文中的生动词语。从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 三、加强指导。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教给学生一些普通话朗读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顿、语速等。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 通过本节课的朗读训练,不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情感 ,而且朗诵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朗诵水平、语文能力都可以得到较大提升。‎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 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钱塘潮:‎ 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像门坎一样的“沙坎”。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高达八米到九米。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湃,像千军万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yī jù kuān kuò cháo shuǐ ɡǔn dònɡ ‎( ) ( ) ( ) ( )‎ 二、精挑细选。‎ ‎1.潮 嘲 朝 ‎( )笑 ( )廷 浪( ) ‎ 2. 笼 珑 拢 合( ) 鸟( ) 小巧玲( )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 ‎2.形容隐隐约约。(   )‎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 ‎4.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 ‎5.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 )‎ 四、句子练习。‎ ‎1.大潮 钱塘江 天下奇观 被 称为(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运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五、给下面的句子排序。‎ ‎(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 )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六、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 和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想到了用课文中的词语“ ”来评价钱塘江大潮。‎ 七、重点段落品析。‎ ‎《观潮》片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潮来了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声音的变化,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江面景象的变化,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踮着脚”说明观潮的人__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__,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描写间接地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想一想,填一填。‎ 假如你有机会去钱塘江观潮,面对如此壮观的奇景,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内心所想呢?‎ ‎ ‎ 参考答案:‎ 一、依据 宽阔 潮水 滚动 二、1.嘲 朝 潮 2.拢 笼 珑 三、1.人山人海 2.若隐若现 3.风平浪静 4.人声鼎沸 5.山崩地裂 四、1.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雪花飘飘,好像柳絮在空中飞舞。‎ 五、4 2 1 5 3‎ 六、潮来时 潮退后 天下奇观 七、1.午后一点左右 ‎2.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 江面风平浪静 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3.多 迫切 人们看到潮来了十分惊喜、激动 八、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它是大自然的奇迹,它不愧为“天下奇观”!‎ ‎2 走月亮 课题 走月亮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 教学 重点 ‎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 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 ‎ 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板书:走月亮)‎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 ‎  ‎ ‎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 ‎ 指导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 ‎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面上。‎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造句:我家门前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着。‎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造句: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造句: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造句:农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浇灌土地。‎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造句: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多奇妙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识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设计意图:激发了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 课堂作业新设计 ‎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风俗(sú gǔ) 稻穗(huì suì)‎ 二、看拼音写汉字。‎ pú tɑo tiào yuè zhuāng jiɑ qiān shǒu ‎ ‎( ) ( ) ( ) ( )‎ 三、仿写词语。‎ 闪烁——闪闪烁烁 ‎ ‎( )——( ) ( )——( )‎ ‎【答案】‎ 一、sú suì 二、葡萄 跳跃 庄稼 牵手 三、香甜——香香甜甜 高大——高高大大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板书课题:2 ‎ ‎ ‎ ‎【设计意图:从学生们熟悉的歌曲出发,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走月亮)‎ ‎2.检查生字读音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来的吗?‎ ‎2.预设: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2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教师板书: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指导朗读: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读。‎ 第4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6自然段:‎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4)引导学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3.师: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第3‎ ‎【设计意图: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体会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 第4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教师板书:想到:洗衣服 做小船 看水塘)‎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 第6自然段: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教师板书:闻到:阿妈的气息)‎ ‎ 第8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教师板书: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4.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教师板书: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5.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发现: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扩展阅读,延伸感悟。‎ 选择《童年书架》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盼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 ‎《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海滨夜景。《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板书 内容 ‎2 走 月 亮 ‎ 月盘明亮 月光柔和 ‎“我”和阿妈 想到: 洗衣裳 做小船 看水塘 美好景色 ‎ 闻到:阿妈的气息 浓浓亲情 ‎ 看到: 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牵( ) 填( ) 饿( )‎ 奇( ) 镇( ) 鹅( )‎ 二、写出加横线词语的反义词。‎ ‎1. 月盘是那么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 )( )‎ ‎2.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 )‎ 三、我会填。‎ 秋虫( )着,夜鸟( )着翅膀,鱼儿( )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四、 填一填。‎ 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shuò)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和阿妈在月亮下散步的幸福和温馨。‎ ‎【答案】‎ 一、牵手 好奇 填写 城镇 饥饿 白鹅 二、1.黑暗 僵硬 2.平平整整 三、唱 拍打 跃出 四、拟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导课部分一曲《月亮船》,激起了学生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认识。‎ 不足之处:‎ 通过教学,我发现个别学生在体会月夜的美时,想象仍不够丰富,朗读仍没感情,这与他们不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关。因此,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并创设好情境,让大家一起畅谈与家人的美好时光。 ‎ ‎ ‎ ‎【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得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本文的语言优美,如诗如画,很容易使学生深入文本,得到情感的体验,激起孩子们爱的涟漪,使情感得到全面的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作者介绍】‎ 吴然,1945 ‎ 年生,云南宣武人。散文集《小鸟在歌唱》《小霞客西南游》《天使的花房》分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图书奖、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并有作品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和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项。代表作品有《珍珠雨》《和花朵说悄悄话》《雪人胖胖》《太阳鸟》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是诗歌大类中的一个成员。‎ 走月亮:也指中秋时吴地的一种风俗。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 吴地:指江苏、浙江、安徽省的某些区域。‎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  é luǎn shí pú tɑo fēng sú ‎(         )   (       )  (       )‎ 二、精挑细选。‎ 明亮 柔和 ‎  1.月儿是那样( ),月光是那样( )。‎ ‎   铺满 洒满 ‎  2.阿妈喜欢领着我,在( )月光的小路上漫步。‎ ‎   运载 搬运 ‎3.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 )许多新鲜的花瓣。‎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形容地面高低不平。(    )‎ ‎  2.形容光忽隐忽现。(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从文中抄写你觉得描写生动的两个句子。‎ ‎1. ‎ ‎2.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走月亮,先走过( ),看到每个小水塘里都抱着一个月亮。又走在( )听到( ),看到了( ),闻到了( )。‎ 六、重点段落品析。‎ ‎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 ‎1.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小水塘 ( )的鹅卵石 ( )的花瓣 2. 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 ‎ ‎ 3. 想象一下“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是什么画面? ‎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写几句描写月亮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_。 ‎ ‎2.小时不识月,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鹅卵石 葡萄 风俗   ‎ 二、1.明亮 柔和 ‎  2.洒满 ‎  3.运载 三、1.坑坑洼洼 ‎2.闪闪烁烁 四、1.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2.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五、小溪 村道 秋虫唱歌 夜鸟、鱼儿 果香 六、1.可爱 灰白色 新鲜 ‎2.溪水 鹅卵石 小水塘 ‎ ‎3.每个小水塘里都倒映着一个月亮,就像水塘抱着一个月亮。‎ 七、1.疑是地上霜 2.呼作白玉盘 ‎3 现代诗二首 课题 现代诗二首 ‎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 重点 ‎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 教学 难点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 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谁能说说想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 ‎2.(落叶、丰收)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在他们笔下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的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 ‎  ‎ ‎ 【设计意图: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概括了解了古诗内容。】‎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 ‎2.分小节读诗文。‎ 三、 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诗文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学生练习读,教师相机指导评价。(出示诗歌指导读)‎ ‎2.赏析《秋晚的江上》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出示《秋晚的江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板书:归巢的鸟 斜阳 白色的芦苇 美景)‎ ‎3.欣赏古诗《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五、指导朗读,感受诗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 ‎3.齐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  ‎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设计意图:多媒体充分调动视觉器官,充分感受诗句的意境。】‎ ‎ 4.生谈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在音乐中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的意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首诗,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要求:只写一个小节)‎ ‎【设计意图:检验对诗的感悟程度,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发展。】‎ 板书 内容 秋晚的江上 花牛歌 归巢的鸟 ‎ 斜阳 美景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童趣 ‎ 白色的芦苇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渡( ) 倦( ) 坐( ) ‎ 度( ) 卷( ) 座( ) ‎ 二、读一读,想一想。‎ ‎1.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 ‎ 2. ‎《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上做什么了?‎ ‎ ‎ 三、我会填。‎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 。‎ ‎2.花牛在草地里坐, 。‎ ‎【答案】‎ 一、渡河 温度 疲倦 试卷 坐下 座位 二、1.鸟、斜阳、江面、芦苇。 2.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1.还驮着斜阳回去 2.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从孩子精炼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已经懂得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了。我想,此时孩子们心中已经积淀了一定的情感。围绕诗歌的中心,让孩子对各种新诗内容的细节(关注诗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感悟。一节课就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悄悄地的过去了,通过诵读,感悟讲解,分析,孩子们对儿童诗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点的体验在读中得到了升华,孩子们的情感通过读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 但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心想要让学生对诗歌有个比较系统地了解,自己时间观念又不强导致了效率不高,看来,还是要赶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严格要求自己,上出实用高效的创新课。‎ ‎【教材分析】‎ ‎《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 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仅《轮盘》;戏剧:仅《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词语,写拼音。‎ 芦苇( ) 霸占( )‎ 二、精挑细选。‎ ‎1.装 妆: ( )扮 假( )‎ ‎ 2.峰 锋: 山( ) ( )利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一眨眼,比喻很短的时间。(   )‎ ‎  2.鸟或蜂、蚁等的窝。(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 ‎1.《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 、斜阳 的画面。‎ ‎2.《花牛歌》中描写了 、 、 等景物。 ‎ 五、重点段落品析。‎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从“头白的芦苇”景物可以表达出诗中描写的是 。(季节)‎ ‎2.从“斜阳”表达出是 。(时间)‎ ‎3.“把斜阳掉在江上”是真的斜阳掉入江中吗?你以为是什么?‎ ‎ ‎ ‎4.“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红颜”指的是什么?‎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 六、想一想,说一说。‎ ‎《花牛歌》中你还能想象出一幅花牛在草地上怎样的的画面呢?说一说吧。‎ ‎ ‎ 参考答案:‎ 一、lú wěi bà zhàn 二、1.妆 装 2.峰 锋 三、一瞬 巢 四、1.归巢 倒映江面 ‎ ‎2.草地 白云 太阳 山峰 ‎ 五、1.秋天 2.傍晚 3.不是。斜阳倒映在江面。 4.芦苇被晚霞映成红色。‎ 六、略 ‎4 繁星 课题 繁星 ‎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教学 重点 ‎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教学 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的字词,了解作者。‎ ‎2.感受作者前面几次观看星空的不同心情,理解其原因。‎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修辞手法。‎ ‎4.从文中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家乡的眷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板书:4 繁星)‎ ‎(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  ‎ ‎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   mó 模型、楷模 模 mú 模样、模具 ‎2.查字典理解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  ‎ ‎2.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第一次 从前 家乡 密密麻麻的星星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第二次 三年前 南京 星群密布的蓝天 仿佛和朋友对话 第三次 如今 海上 半明半昧的星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板书:从前 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三年前 南京 仿佛和朋友对话 如今 海上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节,再读第三节,回味、感悟、交流。)‎ ‎(出示关键句)‎ 比喻句——‎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设计意图:图表的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了解课文。】‎ ‎,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拟人句。‎ 拟人句——‎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排比句:‎ 我们的生活是 的,是 的,是 ‎ 的。‎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总结:‎ 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板书:热爱大自然 向往美好生活)‎ ‎2.仿写:‎ 师过渡: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渐渐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3.拓展。‎ ‎(1)‎ ‎【设计意图:将写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和作家巴金一同体验了看星星后的感受,我们还从作家那儿学到了许多方法,收获真不小。其实,我们看过自然界许多事物,像太阳、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情,这样那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作家写事物的方法再进行一次语文活动,“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板书 内容 ‎4 繁星      ‎ ‎   从前  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热爱大自然 ‎   三年前  南京  仿佛和朋友对话 向往美好生活 ‎   如今  海上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画上“√”。‎ 半明半昧(mèi  wèi) 坠落(duì zhuì)‎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 ‎2.抬头看。( )‎ 三、仿写句子。‎ ‎1.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虽然……然而……: ‎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是 , , 。‎ 四、读“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想画面。‎ 想画面: ‎ ‎【答案】‎ 一、mèi√ zhuì√‎ 二、1.密密麻麻 2.仰望 ‎ 三、1.春风虽然有些凉意,然而没有了冬天寒风的刺骨。‎ ‎ 2.冬日的阳光是明亮的,是温暖的,是亲切的。‎ 四、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它语言的美、意境的美,而朗读是最直接也最能体现这种美的。因此教学时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通过反复的练习以及平时积累的基础,在课堂上我的范读比较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一下子产生了共鸣。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不足之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时间显得略微紧张,因此让学生自主交流、表现的的机会较少,同时,对于作者写景写感想的写作手法引导的也不太到位,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有所改进。‎ ‎【教材分析】‎ ‎《繁星》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巴金1927年去欧洲途中写的一篇游记,课文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描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享受。‎ ‎【作者介绍】‎ 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 一、看词语,写拼音。‎ 怀抱( ) 纳凉(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静寂——( ) 微小——( ) 模糊——(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形容极不稳固,就要倒下或坠落。(   )‎ ‎  2.形容非常安静。(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 文中通过写自己三年前在 看星光,又写如今在 看星星,表达了对繁星的 之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辨字组词。‎ 萤 ( ) 眨( )‎ 荧 ( ) 泛( )‎ ‎2.辨析下面词语分别属于哪种感觉描写海上的夜的。‎ ‎ 柔和——( ) 静寂——( ) 梦幻——( )‎ ‎3.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星星、星空写得仿佛有生命似的,把这样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 六、想一想,说一说。‎ 根据文中的描述,你也想象一下繁星满天的画面,并说说你的感受。‎ ‎ ‎ 参考答案 ‎ 一、huái bào nà liáng ‎ 二、热闹 巨大 清晰 ‎ 三、1.摇摇欲坠 2.静寂 四、南京自家后院 海上 赞美喜爱 五、1.萤火虫 荧光 眨眼 广泛 ‎2.触觉 听觉 幻觉  ‎ ‎3.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六、略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课题 我们与环境 ‎ 课型 口语交际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人类的一些破坏环境的做法,同时学会在与他人意见分歧时,正确与人沟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能充分意识到环保不是一句空话,每一个人都应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卫士。‎ ‎3.讨论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环保小建议,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落实到行动中。‎ 教学 重点 ‎  引导学生克服劝说时的焦躁心理,以文明的举止、诚恳的态度打动对方。‎ 教学 难点 能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口语交际中,能够围绕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图片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观山,看海,听雨,赏花……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这些都让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可是,只要大家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人类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校园里竖起一棵奇怪的“大树”。这棵树是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树干,绿叶则是废旧的暖壶壶壳,这棵两米高的筷子“树”“长”得挺茁壮。‎ 这株筷子树的制作者告诉记者:整个树干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就达十万支,这些筷子都是师生们平日在学校的食堂和校园周边的商业街饭店里“捡”回来的。他同时谈及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也仅能制成这样的筷子6000—8000‎ ‎ ‎ ‎ ‎ ‎ 【设计意图:‎ 双,他们这棵树虽然只有一米九,但耗费了十万双筷子。他们希望能够警醒大家最终告别一次性筷子。‎ 师:同学们,听完这则新闻,能否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想法? ‎ 师:我们与环境密不可分。(教师板书:我们与环境)‎ 通过新闻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环保话题,并为下面的环节蓄势。】‎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设情境,共同探讨 ‎1.说一说。‎ a.情境一:你和同学吃饭时,他随手拿了几双一次性木筷,多的就扔在旁边,请你劝劝他。‎ b.情境二:学校门口的餐馆老板一直未停止使用一次性木筷,你打算怎样去劝阻他?‎ 师:谁来说一说。‎ 生:有些木筷并不卫生,因为每一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都要经过树木的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而且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洁白干净,成型的筷子还要经过硫磺熏,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再次浸泡漂白,然后用滑石粉抛光。‎ 生:让我们少用一次性筷子,出外就餐时尽量自备筷子,或者重复使用自己用过的一次性筷子。‎ ‎2.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 a.小组内交流。‎ b.每组请代表在全班交流。‎ 生:工厂里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直接排到河里;‎ 生:人们乱砍乱伐破坏生态环境;‎ 生:工厂里排出的废气污染大气;‎ 生:人们的生活垃圾。‎ ‎3.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生:如果堵车时间长,我们可以提醒爸爸妈妈将汽车熄灭。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也可以节省燃料。‎ 生: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要注意关灯,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不开“无人灯”。‎ 师:同学们的做法很好。‎ 三、动手实践,从我做起。‎ ‎ ‎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既是降低本情境的难度,也是为了提醒学生劝说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1.师引入:爱护环境不仅要认识到,更要会动手做。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选出十项保护环境简单易行的做法,制作成“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呢?‎ ‎2.学生合作交流评选出“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 预设:‎ 保护环境小建议十条(0、11)‎ ‎(1)看见垃圾,主动捡起丢在垃圾桶内,不乱扔垃圾。‎ ‎(2)要珍惜水资源。可以将淘米水、洗菜水、洗衣服水用来浇灌树木。洗完手后一定要把水龙头拧紧。‎ ‎(3)如果教室里没有人在或只有几个人的话,要把电灯关上。‎ ‎(4)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不烧散煤,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5)随身携带环保袋,多使用筷子。因为一个塑料袋要200年来解化,少使用一次性碗筷。‎ ‎(6)在学校的路边及其他地方多设置一些造型各异的垃圾桶,最好是分类垃圾桶。因为我发现垃圾桶可分为“回收”和“不回收”两种,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更加整洁。‎ ‎(7)要多植树造林,不砍伐树木。不践踏草坪。‎ ‎(8)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 ‎(9)少开车,多骑车。‎ ‎(10)爱护环境。家中的死鸡死鸭可以密封,然后拿到垃圾场,让清洁工人处理掉。千万不能丢到河中,因为这样会污染河水。‎ 四、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1.在小组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各小组将意见综合起来,由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组内同学做补充。‎ ‎2.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点等方式灵活运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指导思想就是全员参与。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开口的机会,同时又增加挑战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可以结束地球的生命。地球是你的,也是我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拉起我们的手,张开我们的口,检点自己,劝诫他人,共同捍卫我们的家园。(教师板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  ‎ 板书设计 我们与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反思 ‎  成功之处:‎ 在口语交际进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交流之中,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能围绕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有少数学生当众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态度还不够自然大方,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对这部分学生多加关注。‎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课题 推荐一个好地方 ‎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选取自己喜欢的地点分享给大家,列出推荐理由。‎ ‎2.强调分享的原因,引发听众共情,激发向往之情。 ‎ ‎3.能用普通话交谈,能认真倾听。 ‎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 重点 ‎ 能够清楚明白地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给他人,体现其吸引人之处,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导入新课 师:我相信你们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有没有让你流连忘返?比如水乡的小镇让我们赏心悦目,游乐场让我们兴奋不已,书店让我们流连忘返,住家附近的小树林使我们的快乐天堂……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你愿意和大家分享吗?推荐一个好地方给同学们吧。(板书:推荐一个好地方)‎ ‎  ‎ ‎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尽快搜集写作材料。】‎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明确目标 ‎1.过渡: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地方,那么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呢?怎样介绍才更有条理,也让人感到你喜欢的地方很美,也让大家和你一样喜欢那个地方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2页,读一读,大家一定能找到答案。‎ ‎2.确定习作主题:推荐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3.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a.写作范围: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b.通过描写这个地方与众不同之处,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因此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写。‎ ‎4.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a.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 b.这个地方在哪里?‎ c.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分析示例,打开思路。‎ ‎1.同学们先看看书上的例子吧!‎ 推荐一个古镇:‎ Ø ‎ 这个古镇很美……‎ Ø ‎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Ø ‎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2.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并板书: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 ‎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地点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板书: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 四、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把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打算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有条理的抓住特点,突出特点重点介绍给大家呢?‎ ‎2.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3.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4.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文章的一些顺序;写景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由心而发的感受。‎ 预设:‎ 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方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 情感:真实的感受。‎ 五、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1.写作文前先有个思路,应该怎么写呢?(板书:开头 中间 结尾)‎ 拿我们要写的这篇习作来说,应该怎么来列提纲呢?‎ 推荐一个好的地方(提纲)‎ 开头:介绍自己要推荐的地点.环境情况以及大致特征。(总写)‎ 中间:(分写)‎ 第一种:可以按照游览或观赏的顺序来描写。‎ 第二种:可以选几处(两三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 第三种:可以按照方位变化来描写。‎ 第四种:展开合理想象。‎ 结尾: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总写)‎ ‎2.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3.交流提纲。‎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景物写具体。‎ ‎1.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2.分享草稿。‎ ‎(1)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能保证自己一气呵成的文章不会有错别字,不会有不通顺的地方?‎ ‎(2)写完作文要检查。检查的最好办法就是朗读,那么现在拿起你的大作大声给我们朗读一下吧。如果在朗读过程当中发现什么有问题的地方,那就改吧,直到你读起来觉得很顺畅,听起来很舒服为止。还可以请同伴提提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七、分析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景物地点的文章,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写出真实感受。‎ ‎  ‎ 板书设计 ‎ ‎ ‎ 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 推荐一个好地方 ‎ ‎ 开头 中间 结尾 教学反思 ‎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阶层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语文园地 课题 语文园地 ‎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2.学会带有声音的四字词语的运用,以及时间词语的运用。 3.在横格中写字,中心要在中线上,注意字句保持一样的距离。‎ ‎4.欣赏、积累古诗中写景的名句。‎ 教学 重点 词语的运用;积累古诗。‎ 教学 难点 ‎1.能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3.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会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2.学会带有声音的四字词语的运用,以及时间词语的运用。 3.注意在横格中写字的要求。‎ ‎4.欣赏、积累古诗中写景的名句。‎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揭题导入 ‎ ‎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这些课文是自然景观。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自然景观的呢?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语文园地)‎ ‎  ‎ ‎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学用结合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名胜古迹和名山秀水,在电视、书本上也观赏过许多风景优美的山山水水,你们游览或见过的自然景观应该怎样向大家介绍呢?(板书:写想象画面)‎ ‎  ‎ ‎2.课文《观潮》一文中第4自然段:“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段话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大潮由远及近时的样子和声音穿插描述,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想象画面的?(板书:看到)‎ ‎3.课文《走月亮》我似乎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想象画面的?(板书:听到)‎ ‎4.读了文章,你还能“闻”到什么?(板书:闻到)‎ a.小组交流。‎ b.构思巧妙、大胆合理,感情真实。‎ c.介绍时,要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想象不是胡编乱想。‎ d.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以四人为小组共同交流,互相评议。 ‎ ‎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出示词语。‎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 ‎(1)读一读,理解词语含义:自己自由读一读,做到理解含义。‎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 震耳欲聋:欲: 快要,就要。形容声音很大。 ‎ 响彻云霄: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私:私下;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 鸦雀无声: 连乌鸦麻雀的叫声都没有。泛指什么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人们默不作声。‎ 悄无声息: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增强对想象画面的理解,加深印象。】‎ 不被人知道。‎ ‎ (2)想一想: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人声鼎沸,可以想到观潮时的热闹场景。‎ 生:鸦雀无声,可以想象到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学习时的情景。‎ ‎ (3)说一说:先小组内各交流,再选小组代表说一说。‎ 出示词语。‎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 一会儿工夫 ‎(4)说一说每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对比不同。第一组中的词语表示时间短。第二组中词语的意思表示时间比第一组长一些。‎ ‎(5)拓展运用 ‎ ①请按照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说出你的想法。‎ 冲过去 跑过来 奔过来 走过来 ‎②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说一说你的日常生活。‎ ‎ 一阵风吹过,天空顿时尘土飞扬。‎ 我家的小狗一会儿功夫就把一盘肉吃完了。‎ ‎ (1)读一读。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的用法。‎ ‎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可以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画面。‎ ‎(板书:根据意思 写画面)‎ ‎ 板块三:书写提示 ‎ 1.看提示: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板书:书写提示:保持平衡 保持距离)‎ ‎ 2.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的方式,理解时间词语的意思,感受时间词语运用的准确恰当。】‎ ‎【设计意图:说和写的有机结合能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 ‎ (1)先照着字帖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板块四:日积月累 ‎ 学习《鹿柴》这首诗。(板书:鹿柴)‎ 鹿 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3.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注意汉字在横格中的书写特点;养成写前先观察、后书写的好习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会了怎样描写想象画面,学会了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学会了怎样在横格中书写规范规则,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希望下节课继续努力,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将写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语文园地 看到 写想象画面 听到 书写提示:保持平衡 保持距离 闻到 ‎  根据意思 写画面 鹿柴 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反思 ‎1.本练习的“词句段运用”和“写字提示”都有写字教学方面的涉及。所以我加大了词句、写字在教学中的分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2.不足之处: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关于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 ‎《望洞庭》‎ ‎   唐·刘禹锡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渔歌子》‎ ‎   唐·张志和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望庐山瀑布》‎ ‎   唐·李白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山行》‎ ‎   唐·杜牧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唐·孟浩然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绝句》‎ ‎   唐·杜甫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课题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荚、豌、按”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等12个字。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3.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 重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教学 难点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将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教师板书: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  ‎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 ‎ ‎“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 ‎ 指导书写:“豌、按、枪、玻、璃、探、愉、绕”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角没有一点。‎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小结 ‎1.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理一理、写一写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的记忆跟家深刻。】‎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豆荚(jiá jiā) 僵硬(qiāng jiāng) 囚犯(yīn qiú)‎ 二、看拼音写词语。‎ ‎ wān dòu àn zhào shū shì yú kuài ‎ ( ) ( ) ( ) ( )‎ 三、注意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我能照样子写句子。‎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做下去吗?(反问句)‎ 难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 ‎【答案】‎ 一、jiá√ jiāng√  qíu√‎ 二、豌豆 按照 舒适 愉快 ‎ 三、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2.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3.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听写字词。‎ 豌豆 按照 舒适 恐怕 玩具枪 耐心 ‎ 玻璃 探出 愉快 盘绕 曾经 教师集体订正。‎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着什么写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巩固了字词。】‎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样安排的?‎ ‎(按照在豆荚里的排列顺序。)‎ ‎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具体说明了想出去的理由?‎ ‎ “变得僵硬”具体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1)小组展开讨论。‎ ‎(2)汇报交流。‎ 指名读、分角色读。‎ 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板书:第一粒:飞向世界 第二粒:飞进太阳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 ‎4.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 ‎(板书: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满足现状 ‎(板书:满足现状)‎ 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 ‎(板书:随遇而安)‎ ‎5.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长得很好,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6.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板书:爱)‎ ‎7.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植物支起来。为什么母亲不相信,还是……?‎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课文,即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掌握情况,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爱的体现。‎ ‎8. 你怎样理解“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一段?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 ‎ 小组内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励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8.其余几粒豌豆后来是怎样的?‎ 指名朗读。‎ ‎(板书:吃掉了 落到脏水沟里)‎ 三、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其余四粒豌豆虽然各有归属但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归属。水沟两次表态是幽默地讽刺也减轻了全文的凝重感很有趣味。‎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拓展延伸。‎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写在小本子上)‎ ‎【设计意图: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佳作,加深对精神食粮重要性的感受。】‎ 板书 内容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自高自大 ‎ 第一粒:飞向世界 吃掉了 豌豆 第二粒:飞进太阳 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 吃掉了 满足现状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一株植物 随遇而安 爱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抢( ) 曾( ) 玻( ) 愉( )‎ 枪( ) 增( ) 波 ( ) 输 ( )‎ 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顶楼 ( )的女人 ( )的太阳 三、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并写下来。‎ ‎1. 穷苦的 小小的 一个 在这个 顶楼 住着 女人 ‎ ‎ ‎2. 五粒豌豆 一粒 最了不起的 我是 中 ‎ ‎ 四、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节日里总是鲜花盛开,现在豌豆花开了,所以“简直像一个节日”。‎ B.孩子在节日里总是快乐的。小姑娘在那一天特别高兴,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C.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做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个节日”。‎ D.豌豆从落到窗台到发芽,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它终于开花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答案】‎ 一、抢劫 手枪 曾经 增加 玻璃 波浪 愉快 输赢 二、小小 穷苦 温暖 三、1. 在这个小小的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 ‎ ‎2. 我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 ‎ 四、C 教学反思 ‎1.一节好的语文课最大的魅力是什么?莫过于能吸引学生,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整节课我都饱含激情,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2.不足之处是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和提高。‎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这个故事主要写了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一个长满了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去”的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好在描写了五粒豆子的不同的方面,第五粒豆子的事情,让人感动。‎ ‎【作者介绍】 ‎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被尊称为“现代童话之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夜莺》《皇帝的新装》《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豌豆,豆科一年生攀援草本,高0.5—2米。全株绿色,光滑无毛,被粉霜。叶具小叶4-6片,托叶心形,下缘具细牙齿。小叶卵圆形;花于叶腋单生或数朵排列为总状花序;花萼钟状,裂片披针形;花冠颜色多样,随品种而异,但多为白色和紫色。子房无毛,花柱扁。荚果肿胀,长椭圆形;种子圆形,青绿色,干后变为黄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原产地中海和中亚细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种子及嫩荚、嫩苗均可食用;种子含淀粉、油脂,可作药用,有强壮、利尿、止泻之效;茎叶能清凉解暑,并作绿肥、饲料或燃料。‎ 课 后 作 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 ‎  bō li kǒng pà nài xīn tàn chū ‎ ( ) ( ) ( ) ( )‎ 二、选词填空。‎ 舒适 适合 ‎1.大多数鱼类都不( )在陆地上生活。‎ ‎2.我们坐在新教师里,感觉既暖和,又(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充分流露。 ( )‎ ‎ 2.欢欣快乐。 ( )‎ ‎3.使人心里觉得暖和。 ( )‎ 四、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加点词语造句。‎ ‎( )母亲不相信,( )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 )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 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 飞进窗子“一个长满了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去”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六、重点段落分析。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片段 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这儿是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 ‎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要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 ‎ ‎  许多天过去了。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 ‎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震动了一下。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 ‎  “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 ‎  “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 ‎  啪!豆荚裂开来了。那五粒豆子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用。他马上把第一粒豆子装进去,把它射了出去。 ‎ ‎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于是它就飞走了。 ‎ ‎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 于是,它也飞走了。 ‎ ‎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在没有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来。但这两粒豆最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它们说:“我们才会射得最远呢!” ‎ ‎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最后的那一粒说。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了。 ‎ ‎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粒豆说。‎ ‎1.从语段中给下面的词语找出反义词。‎ ‎ 寒冷—— 柔软—— 黑暗——‎ ‎2.读一读,说说这几粒豌豆都要到哪里去?‎ ‎ 第一粒豌豆 ‎ ‎ 第二粒豌豆 ‎ ‎ 第三、四粒豌豆 ‎ 第五粒豌豆 ‎ ‎3.文中五粒豌豆的命运各不相同,如果是你的话,你愿意做哪一粒豌豆?为什么?‎ ‎  ‎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 七、你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呢?写一些吧!‎ ‎ ‎ 参考答案:‎ 一、玻璃 恐怕 耐心 探出 二、1.适合 2.舒适 三、1.洋溢2.愉快3.温暖 四、虽然 但 因为 我最喜欢的是那绵绵的细雨,因为它温柔、恬静。‎ 五、五个豆粒 第五粒豆粒 六、1.温暖 僵硬 明亮 ‎2.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3.略 七、略 ‎  ‎ ‎6 蝙蝠和雷达 课题 蝙蝠和雷达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蝙、蝠、漆”等13个生字,会写“蛾、蚊、即”等14个字。‎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 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教学 难点 怎样使学生理解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6课。(板书:蝙蝠和雷达)‎ ‎  ‎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容易理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蝙、蝠、启、即、锐、系、铛、蝇、证、揭、障、荧、屏”‎ ‎“蝙、蝠、蝇”的偏旁都是虫字旁;如“蝙”不能读成“piān”,“锐”翘舌音要读准,“荧”要与“萤”要区别开。‎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达、蚊、即、科、横、竖、绳、系、蝇、证、研、究、驾、驶” ‎ 指导书写:“绳”去偏旁加一虫字旁变成“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即”的第五笔是点。“蛾、蚊、科、横、证、研、驶”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 提示: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2.交流后展示并齐读一遍。‎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3.小结并质疑。‎ ‎  ‎ ‎【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字的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可能提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了呢……)‎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这些问题老师都明白,那么是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蝙蝠的资料,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 ‎【设计意图:资料的积累,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并给下面的加点字加上拼音。‎ ‎( ) ( ) ( ) ( ) ( ) ‎ 蝙 蝠 揭 开 躲 避 障 碍 荧 屏 二、看拼音写词语。‎ fēi é kē xué jià shǐ yán jiū ‎( ) ( ) ( ) ( )‎ 三、仿写句子。 ‎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仿写比喻句)‎ 大熊猫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懒懒地躺在地上晒太阳。‎ ‎【答案】‎ 一、biān jiē bì zhànɡ pínɡ 二、飞蛾 科学 驾驶 研究 三、喝醉了的老汉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 教具 准备 ‎ 课件、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旧知,图片导入 ‎1.听写词语。‎ 蚊子 系着 驾驶 研究 苍蝇 证明 科学 ‎2.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从课外资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蝙蝠和雷达》。‎ 师述:无论何种蝙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夜间都能安全地飞行。‎ ‎ ‎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学下文打好基础。】‎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细读课文,明白关系 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本,自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在书上做个标记。‎ ‎(一) ‎ ‎1.学生自学。‎ ‎2.检查:读读第3自然段。‎ a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敏锐)‎ ‎(飞行特点)‎ b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圈出:还能、无论、即使、也)‎ ‎3.这段话该如何把它读好呢?谁来试试,这样吧,我们先练练,待会儿我们来比赛。‎ 学生练习———指名两人比赛———学生评议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朗读 ‎4.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怎样探路的)‎ ‎(二)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斯兰瑞尼已经做了很多试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 ‎ ‎ ‎ ‎ ‎ 第二次 ‎ ‎ ‎ ‎ ‎ ‎ 第三次 ‎ ‎ ‎ ‎ ‎ ‎ ‎1.学生分小组学习。‎ ‎2.检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3.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请大家把书上的这句话用双横线画出来,然后仔细地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还想知道什么?‎ ‎4.学生自读后提问。‎ ‎(三)引导学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学第七节,找出有关蝙蝠飞行的秘密的句子,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吗?‎ ‎2.同桌自学第7自然段。‎ ‎3.检查: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一起读第7自然段。‎ a老师根据回答画出2、4两句。‎ b请大家自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自己读懂它吗?‎ c学生介绍读懂的地方。(教师板书:蝙蝠 嘴 超声波障碍物 耳朵)‎ d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e请学生上黑板标出超声波传播方向。(生板演,生简评)‎ ‎4.师生分读第7自然段。师1、3 生2、4。‎ ‎5.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6.赏读:好,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齐读第7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来发明了雷达。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自读第8自然段,同时也帮老师设计一个雷达探路示意图的板书。‎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自学体会。‎ ‎3.出示设计示意图并介绍设计意图,生评。‎ ‎(教师板书:雷达 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4.集体朗读第8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同学们,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呀?‎ 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作业巩固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1. 同桌练习,配以动作。‎ ‎2.请一生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创设由内化到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 板书 内容 ‎     6 蝙蝠和雷达 ‎   嘴 超声波 蝙蝠             ‎ ‎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天线 ‎   雷达   无线电波 ‎        荧光屏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郎( ) 饿( ) 蝇( ) 揭( )‎ 朗( ) 蛾( ) 绳( ) 渴( )‎ 二、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不仅……还…… 不是……而是…… 即使……也…… ‎ ‎1.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嘴和耳朵。 ‎ ‎4.(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 三、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 ‎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 ) ‎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 )‎ ‎【答案】‎ 一、读书郎 朗读 饥饿 飞蛾 苍蝇 草绳 揭开 口渴 二、1.不仅……还…… ‎ ‎2.即使……也…… ‎ ‎3.不是……而是…… ‎ ‎4.因为……所以……‎ 三、1. 设问 2. 比喻 3. 比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讲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时,共分四步进行:第一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1—3段,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第二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三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奥秘。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其奥妙,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不足之处:‎ 本课教学中,最大的遗憾是让孩子们朗读的时间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科普性文本的朗读,使语文课堂更显语文味,更具魅力。‎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在语言文字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蝙蝠 ‎ 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 ‎ 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能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接收的电波映在指示器上可以得到探测目标的影像。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在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超声波 ‎ 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 000赫兹)的声波。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有方向性,并能反射回来,对物体有破坏性。广泛应用在各技术部门。‎ 仿生学 ‎ 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属于生物学和技术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只要生物有奇特的本领,就成为仿生学所涉猎的目标,现已发展出昆虫仿生学、海洋生物仿生学、设计仿生学、化学仿生学、分子仿生学等。仿生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医学、制造、航空等方面,涉及到各种类型的科学领域,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未来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  zhèng míng héng shù lì jí kē xué ‎ ( ) ( ) ( ) ( )‎ 二、精挑细选。‎ ‎1.竖 坚: ( )立 ( )强 ‎ ‎2.锐 悦: 敏( ) 喜( ) ‎ ‎3.幅 蝠: 篇( ) 蝙(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非常黑;很暗。( )‎ ‎ 2.形容杂乱,没有条理。(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画“√”,错的画“×”。‎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 ‎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 ‎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 1. 蝙蝠不仅能在夜里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 。‎ ‎2.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而是 ‎ ‎ 配合起来探路的。‎ ‎ 3.科学家模仿篇幅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 。‎ 六、重点段落品析。‎ ‎ 读《蝙蝠与雷达》片段,回答问题。‎ ‎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 ‎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碍”的音节是(   ),“荧”的部首是(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  仿照——(    )    重复——(    )     ‎ ‎ 阻碍——(    )    打开——(    ) ‎ ‎3.读了这个片断,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4.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 ‎                                                                                                      ‎ ‎ 5.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 七、人们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你能从生活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①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②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证明 横竖 立即 科学 二、1.竖立 坚强 ‎ ‎ 2.敏锐 喜悦 ‎3.篇幅 蝙蝠 三、1. 漆黑 ‎ ‎2. 横七竖八 四、 1. × 2. × 3. √‎ 五、1.从来没见过跟什么东西相撞 2. 眼睛 嘴和耳朵 3. 雷达 六、1.ai  艹 ‎2.模仿 反复  障碍  揭开  ‎ ‎3.嘴巴发出的声音 声音 耳朵 ‎4.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 ‎5.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七、举例:根据蜻蜓发明了直升飞机,根据响尾蛇发明了响尾蛇导弹等。‎ ‎7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唤、技、获”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技”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4.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 教学 重点 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 难点 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唤、获、赖”等12个生字,会写会写“唤、纪、技”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等词语。‎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小结。‎ ‎(教师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 ‎  ‎ ‎ 【设计意图:由题眼入手,让学生在谈话中自然融入文本。】‎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 ‎1.20世纪是个神奇的世纪,人类在这100年间发 明出了前所未有的人类文明。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世纪,去看个究竟。     ‎ ‎2.同学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 ‎3.交流感受: 你觉得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三、学习生字。‎ ‎1.出示会认字:   ‎ 唤 技 获 赖 潜 亿 索 奥 舶 质 哲 兰 ‎ 形近字识字:唤—换 亿--忆 素—索 质 ‎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环境来感染学生。】‎ 象形识字:获:甲骨文写作“隻”:(隹,鸟雀)(又,抓持),像猎人手持 一只鸟,表示猎获鸟雀。‎ 兰:隶书将篆文“艸”简化成“艹”。俗体楷书 组词识字:赖皮 质量 哲学 ‎ ‎2.出示会写字:  ‎ 唤 纪 技 程 超 亿 索 奥 益 联 质 任 善 ‎ 易错字: “技”是“扌”,不要写成“木”。‎ ‎“索”下半部分不要写成“系”。‎ ‎3.词语理解。 ‎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 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洞察:观察得非常透 彻、清楚。‎ ‎4.再读课文。‎ 指名读,分段朗读。‎ 课文主要讲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 ‎(3)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 小组检查交流:     ‎ ‎ 4.全班交流反馈:    ‎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 ‎(2)检查自学情况:     ‎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拓展。‎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当堂训练 ‎ ‎1.听写生字。‎ ‎2. 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划“√”。‎ 哲学(zhézhè) 物质 (zhīzhì) 探索 ( suǒsuō)‎ 二、给词语注音。‎ ‎ ( ) ( ) ( ) ( )‎ 船 舶 奥 秘 潜 入 依 赖 三、根据意思填词语。‎ ‎ 出乎意料 呼风唤雨 龙王爷除了能( ),还能和孙悟空一样有多种的变化真是( )。‎ ‎【答案】‎ 一、zhé√ zhì√ suǒ √‎ 二、chuánbóàomìqiánrùyīlài 三、呼风唤雨 出乎意料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2.搜集科学飞速发展的资料,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导入 ‎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 ‎ ‎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有助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语言简洁的特点:     应读出“坚定、不容质疑”的语气。   ‎ ‎2.学习第2自然段:    ‎ ‎(1)指名读第1句:      ‎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   ‎ ‎ (2)出示句式:是谁来呼风唤 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同学比较,感悟设问句的作用。     ‎ ‎(3)齐读第二自然段。   ‎ ‎(4)为什么说20世纪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能呼风唤雨?       ‎ 指导朗读第2、3句,体会感悟。   ‎ ‎(二)学习第3、4、5自然段。   ‎ ‎1.独立自由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给每一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  ‎ ‎2.选择自身最喜欢或信息储藏最多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 ‎3.教师出示三个专题:   ‎ ‎(1)昨天的幻想(第3自然段)。    ‎ ‎(2)今天的实际(第4自然段)。    ‎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到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 ‎(3)明天的憧憬(第5自然段)。   ‎ ‎4.出示研读方法:  ‎ ‎(1)找出最能反映本专题的词句。    ‎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说说各自的感受和想法。    ‎ ‎(3)讨论怎样读好这一段落。    ‎ ‎(4)独立练读,再小组朗读相互评议。    ‎ ‎(5)小组互相交流,补充各自搜集、调查到的资料。   ‎ ‎5.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 你们最想研读哪个段落?   ‎ ‎6.按要求合作研读、交流、评议。‎ ‎(三)专题汇报,全班交流    ‎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昨天的幻想”:(1)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依赖自然”的。‎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身手?结合所看电视节目谈认识。    ‎ ‎(3)猜测古时候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梦想。    ‎ ‎(4)结合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实际。 ‎ ‎(5)你最喜欢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 理解重点句子:     ‎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2.汇报交流4自然段──“今天的实际”:    (1)书中举出了哪些科学技术成绩事例,涉及哪 些方面? (教师板书:登上月球 潜入海底 洞察天体)   ‎ ‎(2)你还能举出哪些科技成绩方面的事例?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 ‎(3)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谈谈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 理解重点句子:     ‎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教师板书:电视 程控电话 因特网)   ‎ ‎   ‎ ‎3.汇报交流第5自然段──“明天的憧憬”: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描写科学意义的句子。    ‎ ‎(2)说说“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体现在哪里?“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体现在哪里?‎ 五、回读全文,抒发感受   ‎ ‎1.为科学技术发明的奇迹而自豪,根据自身的体会、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 ‎2.师总结全文:     ‎ ‎ 我们在享受20世纪科技效果同时,也应该立志为21世纪做点什么?老师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喜好;考虑问题的无限耐心;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勉;一种发明力和丰富的常识。”。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六、拓展作业,进入实践   ‎ ‎1.小练笔:     ‎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写下来。   ‎ ‎2.组织“奇思妙想擂台赛”:     ‎ 古代的幻想,今天的实际。是幻想让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是努力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发明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现在你就是未来设计师,尽情地描绘你的梦想吧!‎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 8 呼风唤雨的世纪             ‎ ‎  登上月球  电视       ‎ ‎20世纪    潜入深海  20世纪  程控电话          ‎ ‎  洞察天体  因特网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连一连。‎ 呼风唤雨的 神仙 黑暗无光的 世纪 腾云驾雾的 世界 二、根据课文回答。‎ ‎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伯特 •罗兰说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本课指__________。‎ ‎【答案】‎ 一、‎ 二、1.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 教学反思 ‎1.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让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黑暗无光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2.在本轮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激励性评价等,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齐读、指名读等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伙伴的存在;自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可以“我”做主;师生对话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堂的无限乐趣;学法的指导、小结、迁移,让学生感到:学习原来很简单……这些,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兴奋的状态,营造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因为老师的赞扬,成功的喜悦,以及同伴在集体中地位的提高,都很好地激励着学生更加努力发奋。‎ ‎【教材分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作者介绍】‎ ‎1.作者介绍:‎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流体传动及控制学家。1964至1979年浙江大学助教、讲师。在机械工程特别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曾在欧、美和中国等国获得20项专利,在国内外发表过250多篇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教育论文及二本科学著作。‎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 ‎   2000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一书,这本书由路甬祥主编,书中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以下是书中介绍的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事例。‎ ‎   X射线:190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究。‎ ‎   空调:1902年由美国人开利设计成功并申请专利。‎ ‎   洗衣机:1906年,美国人费歇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 ‎   磁悬浮列车:1911年由俄国一位教授最早做出磁悬浮列车的模型。‎ ‎   霓虹:1912年由法国化学家克劳德发明。‎ ‎   维生素: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 ‎   第一条汽车生产线:福特发明了用装配线生产汽车的方法,并于1913年在他的T型汽车生产过程中使用。这种生产技术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   彩色胶片:1923年,戈德斯基和曼内斯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 ‎   因特网: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 ‎   移动电话: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步话机是移动电话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民用的对讲式移动通信业务开始普及。现在,移动通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 ‎ 【其他资料】‎ 老师们备课需要的而其他资料。比如,一些有助于上课或者制作课件的资料,供使用我们教案的老师选择性使用,换句话,他们想得到的一切资料,我们全盘提供到位。‎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字填空。‎ 唤换 赖 懒哲折 呼( ) 依( ) ( )学 二、连一连。 ‎ 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天体月球奥秘深海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 )‎ ‎2.意思是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从文中抄写描写科技飞速发展的诗句。‎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 以前的人们一直依赖_________,随着科学的进步,改变着人类的 ‎ ,也改变着人类的。‎ 六、重点段落品析。‎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仿写句子。‎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说说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你能说出有什么发明吗?‎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想象一下你最想要发明什么,你也描述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换赖哲 二、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洞察天体 探索奥秘 ‎ 三、出乎意料 依赖 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自然 精神文化生活 物质生活 六、1.谁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当然是父母。‎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光合作用。‎ ‎2.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3.飞机 电话 七、略 ‎8 蝴蝶的家 课题 蝴蝶的家 ‎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避、撼、喧”等8个生字,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分分类。‎ 教学 重点 ‎ 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分分类。‎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蝴蝶图片。‎ 师:同学们看,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你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看到大家急切的样子,老师也特别希望和大家一起去寻找蝴蝶的家,咱们一起去吧。‎ ‎(教师板书:蝴蝶的家) ‎ ‎  ‎ ‎ 【设计意图:美丽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视觉,蝴蝶看似身边常见的小动物,它的家却不为人所熟知。“蝴蝶的家在哪里?”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了铺垫。】‎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 ‎1.打开课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 ‎(1)读一读:      ‎ 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自身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    ‎ ‎(2)想想说说:      ‎ 课文主要讲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 (3) 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 ‎2.小组检查交流:     ‎ ‎  ‎ 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读书识字方法。   ‎ ‎3.全班交流反馈:    ‎ ‎(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 ‎(2)检查自学情况:     ‎ 抽生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 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 三、紧扣课题,研读课文 ‎(—)读课文,提炼重点。‎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去 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提炼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你是从文中哪里体会到 作者为蝴蝶着急的?读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板书:下雨 着急)‎ ‎3.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寻找答案,读的时候圈圈、画画、写写,然后与你小组的同学分享学习的收获好吗?‎ ‎4.结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二)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 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难为蝴蝶吗?”‎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你有没有到过喧嚷的环境?这里是谁在喧嚷呢?‎ 这里用“喧嚷“又说明了什么呢?‎ 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 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 震撼:“山雨欲来风满楼”,当轰隆隆的雷声在 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哎呀!这样糟糕的天气,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哪些句子说明了蝴蝶经 ‎【设计意图: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引情入境,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问题的提出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又使他们对课文的探究目标更为明晰;教师成为合作学习的参与者、点拨者和引导者,陌生的师生关系因交流而不再陌生,在思维的碰撞和语言的交流中,智慧的火花得以闪现,师生融为一体,易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受不住猛烈的风雨呢?‎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 烈的风雨呢?”‎ ‎(1)理解素洁、玷污。(指导本段朗读:)(课 件出示6)‎ 素洁:文中指蝴蝶素雅而洁净。‎ 玷污:弄脏。‎ ‎(2)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 什么样的结果呢?‎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 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你们心里着急吗?‎ ‎(4)指导朗读:“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下雨时,蝴蝶藏在哪里?‎ ‎(1)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 下、树叶下面……(板书:猜想)‎ ‎(2)作者作了这么多种假设,下雨的时候,蝴蝶 是躲在这里吗?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 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3)我们都应该睁大你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运用 你聪灵的耳朵去聆听,像作者一样,置身于、置心于大自然,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一位小朋友非常确认地说:“它们和我们一 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 ‎(2)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 ‎【设计意图:读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借助读体会难以言说的意境;读与交流中发挥想象,形成意境,同时培养学生主动表达与耐心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分享学习成果的愉悦过程中,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 一起读读吧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 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5.点明主旨 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板书:关爱生命 心系自然)‎ 四、总结升华。‎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 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畅谈感受。‎ 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交流。‎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作者有哪些猜想?‎ 你还有哪些新的想法写出来吧。‎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8 蝴蝶的家             ‎ ‎  下雨 着急 ‎ ‎ 猜想 关爱生命 心系自然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加粗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震撼 gǎn( )hàn( ) 玷污 wū( )kuī( ) 家雀 qiǎo( )què( )‎ 二、比一比,再组词。 ‎ 避( ) 憾( ) 喧( ) ‎ 僻( ) 撼( ) 宣( )‎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同义词。‎ ‎ 躲避——( ) 确信——( ) 猛烈——( ) 柔弱——( )‎ 四、课文在线。 ‎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发挥想象,自己试着写一写。‎ ‎ ‎ ‎ ‎ ‎ ‎ ‎【答案】‎ 一、hàn wū què 二、躲避 偏僻 遗憾 震撼 喧闹 宣告 三、逃避 确定 激烈 娇弱 ‎ 四、略 教学反思 ‎1.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让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蝴蝶的生活状况,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2.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关系,小练笔没有让学生展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作者介绍】‎ 燕志俊(1907—1982),又名燕遇明,今邱家店办事处颜张村人。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著有《苦女翻身记》《 枯树开花》《山乡女儿》和《碧叶集》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蝶,通称为“蝴蝶,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中国有 1200 种。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 厘米左右。蝴蝶和蛾类的主要区别是蝴蝶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蛾的触角形状多样。 ‎ ‎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 一、给生字注音、组词。‎ 素( )( ) 炊( )( ) 檐( )(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猛烈地( ) 银色的( )‎ 三、选词填空。‎ ‎    柔弱 柔软 ‎1.厚厚的落叶铺在地上,像( )的地毯。‎ ‎2.草看起来很( ),但是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四、根据例句改句子。 ‎ 例:它们的家不知在不在桥下面。 ‎ 它们的家会不会在桥下面呢? ‎ 花瓣被雨点打得直抖,不能容它们藏身。 ‎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蝴蝶的家》以 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 的关爱之情。‎ 六、重点段落分析。 ‎ ‎《蝴蝶的家》片段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的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到家里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家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是它们的家吗?‎ 花儿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 1.写出反义词。‎ ‎   低沉(  )   轻盈(  )   确信(  )  柔弱(  )‎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 ‎3.“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作者想到了什么,竟那样的着急?‎ ‎   ‎ ‎ 4.作者猜想蝴蝶的家会在哪些地方?概括起来说说。   ‎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 七、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家?它们在哪里呢?赶快动笔写一写吧!‎ ‎ ‎ ‎ ‎ 参考答案:‎ 一、sù 素洁 chuī 炊烟 yán 房檐 二、风雨 雨幕 三、1.柔软 2.柔弱 四、花瓣被雨点打得直抖,会不会不容它们藏身呢?‎ 五、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 幼小生灵 六、 1.晴朗 笨重 怀疑 强壮 ‎2. 她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3.作者想到了蝴蝶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 蝴蝶的彩粉是(那样的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 ‎4.作者开始这样想的:屋檐下没见蝴蝶来避过雨;麦田里、松林里、园里的花、老树干的底面也无法藏身;桥下面、树叶下面都没见过.作者真为蝴蝶着急了。‎ 七、略 习 作 课题 小小“动物园” ‎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会在观察中发现书中人物和动物的对应关系。‎ ‎2.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的温馨感。‎ ‎3.结合生活,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或家庭成员。‎ ‎4.扩写绘本,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件事。‎ 教学 重点 ‎ 1.观察发现书中人物和动物的对应关系。‎ ‎2.结合生活,展开联想,抓住特点介绍自己或家庭成员。‎ 教学 难点 结合事件来介绍家人特征,拓展延伸自己生活在家里的感觉。‎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老师也有喜欢的动物,大家来猜个谜语就知道了。   ‎ ‎1.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猫)‎ ‎2.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金鱼)‎ 同学们都对动物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你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是不是很有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动物园”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们的家人吧。(板书:小小“动物园”)‎ ‎  ‎ ‎ ‎ ‎【设计意图:运用猜谜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创设情境(动物照片)‎ 理解人物和动物的关系 过渡:看完照片,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提问:你最喜欢谁?你最喜欢他身上的哪个特点?(贴“特点”牌)这是从哪方面来描写呢?(板书:特点)‎ ‎1.爸爸与猫(样子 性格):我的爸爸胖胖的,很憨厚,像一只猫。(板书:样子 性格)‎ ‎2.姐姐与鱼(本领):我的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板书:本领)‎ ‎3.‎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爷爷与大老虎(性格):我的爷爷很威严,就像一只大老虎。‎ 总结:把每一个人都比作一种动物,这是人物和动物的关系。通过每个人不同方面的特点,来描写人物。这在我们作文中也是常见的,这叫做“抓住特点”。这把金钥匙,你掌握了吗?‎ ‎ 刚才我们是一段段来欣赏,现在我们整合全文,再来仔细品味一番,你发现每一段有相似的地方吗?‎ ‎(1)指名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并评价。‎ 师:前面是介绍人,后面是说明人的特点。‎ 三、习作构思 ‎ (一)仿照例子,趣说人物 要求:选择自己或是班上的一个同学来介绍,说特点,联想动物。‎ ‎ 介绍自己 我叫________,是个小_____孩。其实呢……‎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绍家人 这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呢……‎ 他/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由思考 师:请你们根据游戏要求,大胆联想。‎ ‎(2)交流分享 师:谁来试试看?(充分说)‎ ‎(3)评析总结 你们都能够抓住人物和动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二)再读例子,理清特点 ‎1.引导阅读,扩编内容 ‎(1)引导看图。(抓住动作、语言、喜好等来写)‎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2)口头扩编绘本。‎ ‎2.小结 师:恭喜你们又掌握了一把金钥匙,在写作中要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这样的内容才会精彩。‎ 师:同时,通过动作、语言描写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在我们的写作中是很常用的哟。‎ 总结:我们知道写人物要抓住特点,通过这些方面的描写,展开叙述。同时,写作要围绕中心句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更加具体生动。(板书:抓住特点 要围绕中心句)‎ 过渡:刚才你已经说到了自己或是同学的一个特点,接着,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叫做“谁是金笔小作家”。看看谁文笔最棒。‎ ‎(三)游戏激趣,细写人物 ‎“谁是金笔小作家”‎ 要求:刚才你已经说到了自己或是家人的一个特点,哪件事情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请你把这件事情写下来,并写一写你对人物的感情,生活在家里的感觉。字数不限。‎ ‎1.学生写。 ‎ ‎2.师巡视。 ‎ ‎3.交流习作。(可叫一生先来改,教师再来评讲。)‎ ‎【设计意图:设计“谁是金笔小作家”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人物”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人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性格、样子、饮食等),围绕中心句,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  ‎ 板书设计 小小“动物园”‎ ‎ 特点: 性格、样子、本领……‎ 抓住特点 要围绕中心句 教学反思 ‎1.我根据自己的设计环节一步步展开教学。整堂课的学习氛围很融洽,孩子们都乐此不彼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我也因此受到感染和鼓舞,让孩子充满惊喜和快乐,它能让孩子产生幽默和共鸣,了解每个人和动物做对比,包括性格、脾气和爱好等个性品质,积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对比方法,仔细观察,学会通过细节和事例把人物特点写具体。细细品读绘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固定格式:“我叫……其实呢……我是……”和“这是我……其实呢……他/她是……”这两个短句可以让孩子去模仿学习,并用来介绍自己或身边的人。 ‎ ‎2.不足之处就是在说话环节中,我对孩子的引导不够,担心学生说不出我的预设答案,便没有循循善诱,“三下两除二”就把答案说出来。此外,我对哪些作文较典型,适合当堂批改把握不当,没有紧跟本堂课的重点来讲。‎ 语文园地 课题 语文园地 ‎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积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学 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学 难点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积累古文名句和成语。‎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引入,进入学习 ‎ 这一单元学完了,我们有了许多收获。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二,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 ‎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阅读的方法:‎ ‎①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②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③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④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 ‎(2)学以致用 爸爸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老虎”,虎背熊腰,在家里威风凛凛,牢牢地统治着我和弟弟。放学后,我们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在旁边巡视,虎视眈眈,不放过我们的一举一动。谁要是胆敢溜出去玩,准被他的虎爪抓回来,狠狠地教训一顿。‎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爸爸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老虎”?(虎背熊腰、虎视眈眈)‎ ‎②这个小片段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爸爸的?(外貌、神情、动作)‎ ‎2.识字加油站 驻扎 蛀虫 拄拐 ‎ 捐款 娟秀 手绢 花苞 冰雹 鲍鱼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是同一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板书: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3)结合偏旁,讲解汉字的含义 ‎“驻”的偏旁是:马,应读“zhù”;字义是:(车马等)停止,泛指停止或停留。‎ ‎“蛀”‎ ‎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总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字的组成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的偏旁是:虫;字义是:蛀虫,咬木器、谷物或衣物的小虫。‎ ‎“拄”的偏旁是:提手旁,应读“zhǔ”;字义是:用手扶着杖或棍支持身体。‎ ‎“捐”的偏旁是:提手旁;字义是:捐助或献出。‎ ‎“绢”的偏旁是:绞丝旁;字义是:一种薄的丝织物。‎ ‎“苞”的偏旁是:草字头;字义是:花苞,苞片,花或花序下面像叶的小片。‎ ‎“雹”的偏旁是:雨字头,应读“báo”;字义是:冰雹,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在夏季随暴雨降下。‎ ‎“鲍”的偏旁是:鱼,应读“bào”;字义是:软体动物,俗叫鲍鱼,古称鳆,肉味鲜美。‎ ‎(4)让学生列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3.词句段运用 ‎(1)你知道这些说法吗?选一两个说句子。‎ a.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在表达上的不同。 ‎ 第一句重复运用“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表达了当时的条件很差。 ‎ ‎ 第一句重复运用“……的时候”,表达出这条狗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会叫。‎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照样子写一写。‎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 c.照样子,你也写一写吧。‎ 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当然不是。‎ 师: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师小结:设问句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设问句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板书:设问句 自问自答)‎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成语和用运成语的能力。】‎ ‎4.日积月累。‎ ‎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1)朗读这些语句。‎ ‎(2)说说句子的意思。(板书设计:说说句子的意思)‎ a.意思是: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b. 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c.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 d. 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 ‎(3)学生读读背背。‎ ‎(4)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激发运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阅读的许多方法,明白了形声字的特点,学习了什么是设问句,还学习了文言文里面的句子,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 内容 ‎ 阅读方法 ‎ 形声字 语文园地 ‎ ‎ 设问句 自问自答 ‎ 说说句子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举形声字的词语,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词句段运用”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成语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并让学生们运用,加以巩固。‎ ‎3.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句子“日积月累”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君子忧道不忧贫。‎ ‎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9 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 重点 ‎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 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  ‎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 ‎2.学习会写字 ‎“暮、吟”‎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 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  ‎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 ‎【设计意图: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诗的意境,并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 内容 ‎《暮江吟》‎ ‎               白居易 ‎          露水 月亮 景色美丽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日暮( mǔ mù) 吟诵(yín rén ) 瑟瑟 (sè bì)‎ 二、辨字组词。‎ 幕( ) 吟( ) 似( ) ‎ 暮( ) 拎( ) 拟( ) ‎ 三、理解诗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mù√ yín√ sè √‎ 二、屏幕 日暮 吟诵 拎水 似乎 拟人 ‎ 三、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 ‎(板书:《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    解诗题,知作者 ‎    抓字眼,明诗意 ‎    多诵读,悟诗情 ‎ ‎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用学古诗的几个步骤学习古诗,是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缘、降、骚、逊、输”‎ ‎“降”和“逊”是翘舌音。‎ ‎2.学习生字 ‎“题、侧、峰、庐、缘、降、阁、费、须、逊、输”‎ 指导书写:“侧、峰、缘、降、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缘”书写时左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费”书写时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右边是竖,贝字稍窄。‎ ‎3.理解题意 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教师板书:横 岭 侧 峰 )(教师板书:变幻莫测)‎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教师板书:远 近 高 低)(教师板书:千姿百态)‎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 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练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学习古诗《雪梅》‎ ‎(一)看图片、赏雪梅 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 来静静地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 生答:梅花 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教师板书:《雪梅》)‎ ‎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 ‎(二)读古诗、诵雪梅 ‎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师: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认读标拼音的字。 ‎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 ‎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 ‎5.去掉拼音指名读。 ‎ ‎6.当小老师领读。 ‎ ‎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自己读,读出节奏。‎ 师: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 ‎【设计意图:充分朗读是理解诗词最有效的方法。】‎ ‎9.男女生接读。 ‎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齐读。 ‎ ‎12.背读。 ‎ ‎13.领背。 ‎ ‎(三)品诗句,悟道理。 ‎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 ‎4. 一起说诗意。 ‎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 ‎5.悟道理。‎ 指名说。 ‎ ‎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 梅香(教师板书:雪白 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教师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 ‎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宋朝人。他非常喜爱梅花。 ‎ ‎2.谈雪梅的关系。 ‎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 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 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 诗。 ‎ ‎3.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 ‎,我们一起来欣赏。‎ ‎4.总结。 ‎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 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 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五、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学习课外诗句,更利于拓展延伸,开拓学生视野,积累素材。】‎ 板书 内容 ‎ 《题西林壁》‎ ‎ 苏轼 ‎              横 岭 ‎ ‎ 变幻莫测 ‎ 侧 峰 ‎ ‎              远 近 从不同角度观察 ‎ 千姿百态 高 低 ‎ ‎                  ‎ ‎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 ‎ ‎《雪梅》‎ 卢钺 雪白 ‎ 人各有所长 梅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锋( ) 阁 ( ) 章( ) ‎ 峰( ) 阔( ) 障( ) ‎ 二、读诗句,理解词语。‎ 可怜—— 真珠—— 缘——‎ 三、我会理解。‎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答案】‎ 一、锋利 山峰 阁楼 阔气 文章 障碍 二、可爱 珍珠 因为 三、1.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 ‎ 2.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教学反思 ‎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课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 ‎【教材分析】‎ 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 ‎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调建昌军学教授。景定五年(1264‎ ‎)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郎。五年,棹给事中。出知隆兴府,官终户部尚书。‎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庐山简介 庐山,是我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青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词语,写拼音。‎ 运输( ) 暮色( )‎ 瑟瑟( ) 降落( )‎ 二、给多音字注音。‎ ‎1.敌人在八路军的猛攻下只有投降( )。‎ ‎2.蒲公英的种子降( )落在大地上。 ‎ 三、《暮江吟》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 ‎1.《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的诗作,是一首诗中有画的________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_____________之中。‎ ‎2.《雪梅》的作者是 ,作者通过描写 _____与 _____争春,让诗人思考后评价二者皆有特色,雪更________,梅花更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比喻句是: 。‎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描写了两幅景象,一幅是_________;一幅是_____________。‎ 六、画出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情景。‎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写一写。‎ 你也来写一首描写景物的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yùn shū mù sè sè sè jiàng luò ‎ 二、xiáng jiàng ‎ 三、残阳、江水、露珠、新月 四、1. 苏轼 写景 对庐山景色的描绘 ‎2.卢钺 雪 梅花 白 香 五、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露珠像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 ‎3.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六、略 七、略 ‎10 爬山虎的脚 课题 爬山虎的脚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 重点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  ‎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曲”是多音字,读qǔ和qū;“萎”是上形下声。 ‎ b.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 ‎ 指导书写:“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嫩”‎ ‎  ‎ 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点;“均”的最后一笔是提;“叠” 上窄下宽,中间是冖、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 “隙” 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要带钩;“瞧” 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 ‎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拂过 ‎ 叶柄 紧贴 蛟龙 枯萎 牢固 蜗牛 ‎ ‎(2)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步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 ‎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2.填空。‎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总结,从而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 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回味全文,提出问题,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准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 蜗牛(wō wò ) 均匀(jùn jūn ) 枯萎 (wéi wěi ) ‎ 二、看拼音写汉字。‎ cāo chǎnɡ shū fu láo ɡù nèn yè ‎ ‎( ) ( ) ( ) ( )‎ 三、按要求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 1.(近义词)弯曲—— 牢固——‎ ‎2.(反义词)均匀—— 引人注意——‎ ‎【答案】‎ 一、wō√ jūn√ wěi√  ‎ 二、操场 舒服 牢固 嫩叶 ‎ 三、1.崎岖 坚固 2.杂乱 视而不见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具 准备 课件、两株爬山虎 ‎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 ‎ ‎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研读第2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教师板书:位置 颜色 样子)‎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 。‎ b.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 。‎ 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 。‎ d. 叶子的样子: 。‎ ‎(教师板书: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 ‎3.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来。‎ 三、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 ‎2.汇报交流。‎ 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1)结合插图,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 a.出示文中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也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b: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教师板书:茎上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 c:过渡:来,我们边跟着画面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 d:出示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老师引读)‎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 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a: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b:“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2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读……‎ c:想看到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你睁大眼睛来看)‎ d: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教师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 生齐读。‎ 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 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 师:老师上课前在校园的东墙边采集了两根爬山虎,你来说说从它们的颜色去观察可以推断什么?老师这里有道作业练习,需要大家去探索。小组结合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讨论。‎ ‎(3)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 四、联系生活,感悟方法。‎ ‎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受爬山虎脚的美。】‎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设计意图:有助于学会运用抓住事物特征,把意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板书 内容 爬山虎的脚 位置 颜色 样子 叶 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 均匀 不留一点空隙 ‎ 茎上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 脚 ‎ ‎   爬 触、变成、巴住、拉、贴(牢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隙( ) 嫩( ) 舒( ) 茎( )‎ 占( ) 瞧( ) 柄( ) 叠( )‎ 二、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 ‎ 我会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风中柳树正在向人们展示那美丽的腰肢。‎ ‎ 我会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填。‎ 嫩绿的 嫩红的 ‎ ‎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 ‎ ‎【答案】‎ 一、空隙 占有 嫩绿 瞧见 舒展 叶柄 茎叶 重叠 二、1. 比喻句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 ‎2. 拟人句 鸟儿们在欢快地歌唱。 ‎ 三、嫩红的;嫩绿的 ‎ 教学反思 ‎ 1.本课的教学让我收获颇多,首先我从中感受到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和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读书和说话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坏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小练笔,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与学生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找准时机恰当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首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其次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重点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 ‎【作者介绍】‎ 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早年曾做过小学教师,后从事文学创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曾出版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爬山虎:又叫“常春藤”“地锦”“巴山虎”。多年生落叶藤本。它的茎如不攀援在别的物体上就无法向上生长。爬山虎的茎上有卷须,卷须生有许多分枝,每根分枝上的末端都有吸盘,能够附着在墙壁上、大树上或岩石上。爬山虎附着在墙壁上非常牢固,不用大力气,很难将它的茎扯下来。爬山虎的生长速度快,如在墙边栽一棵,它的茎很快蔓延到整个墙壁。叶片多但不重叠,能充分利用阳光。叶形变化很大,基部或花枝上的叶是掌状复叶,幼枝上的叶是单叶或三裂。冬季落叶,春季重新萌发生长,秋天叶色变为黄色或红色。5月—6月开花,9月—10月结果,浆果蓝色。爬山虎有爬墙的本领,来自于它卷须上的吸盘,就像壁虎的脚一样,只要碰到房屋的墙壁,不管墙壁表面有多光滑,吸盘都能牢牢地吸附在上面,爬上十几米的墙壁,直到屋顶。人们利用爬山虎的爬墙本领,只要在房子四周种上爬山虎,用不了几年,它就会爬满整个墙面,等于给房子穿上了一件绿色外衣。夏天,住在这种穿上绿色外衣的屋内,会比普通房子凉快得多,因为爬山虎在墙面上形成浓阴,既美化了环境,又能降低墙面的温度,是城市里常用的绿化好材料。 ‎ 蜗牛:一种软体动物。有黄褐色的壳,有螺旋纹,吃草本(如蔬菜等)植物的表皮,危害农业。蜗牛的触角像细丝,成枝状。‎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龙,能兴风作浪,发洪水。‎ ‎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 cāo chǎng kū wěi yè bǐng qiáo jiàn ‎ ‎(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站( ) 嫩( ) 瞧( ) ‎ 贴( ) 漱( ) 焦( )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 )‎ ‎ 2.舒适。 ( )‎ ‎ 3.极其认真、仔细地看。 (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1.从文中抄写描写颜色的词语。‎ ‎ ‎ ‎2.描写一句含有颜色的句子。‎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 学校有 ,“我”家也有 。作者介绍爬山虎的叶子是抓住叶子变化的特点来讲的。从形状看,叶子由____到____;从颜色看,是由____到______。‎ 六、重点段落品析。‎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从语段中给下面的词语找出反义词。‎ ‎ 爬山虎的脚像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说说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请你观察身边的植物,说说它们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操场 枯萎 叶柄 瞧见 ‎ 二、站着 粘贴 嫩绿 洗漱 瞧见 焦急 三、牢固 舒服 观察 四、1.嫩绿 嫩红 灰色 2.红色的玫瑰花香味四溢。‎ 五、爬山虎;爬山虎;小;大;嫩红;嫩绿 六、1.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 ‎2.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3.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七、略 ‎11 蟋蟀的住宅 课题 蟋蟀的住宅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蟋、蟀、宅”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选”等14个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 重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 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蟋蟀的文字、图片资料和作者资料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蝉在窗外高歌。昆虫界中,除了蝉拥有优美的歌声外,还有一种昆虫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美妙的歌曲。‎ ‎2.(播放蟋蟀的叫声)‎ 蟋蟀唱歌非常出名,但它还有一样东西非常出名,是什么?(蟋蟀的住宅)(教师板书:蟋蟀的住宅) ‎ ‎3.人居住的房子叫住宅,那蟋蟀居住的地方能叫住宅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有什么疑问?‎ ‎4.那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法国作家法布尔一起参观“蟋蟀的住宅”。‎ ‎  ‎ ‎【设计意图:声音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朗读(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 ‎3.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宅、隐、毫、慎、址、良、掘、搜、倾、置、骤、抛”‎ 翘舌音:蟀、宅、慎、址、置;平舌音:搜 ‎4.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宅、临、选、择、址、良、穴、厅、卧、专、寸、卫、钳、较、锯” ‎ 指导书写:“穴”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卧、专”的最后一笔都是点;“卫”最后一笔横要长一些。‎ ‎  ‎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5.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用工具书解决。 ‎ 隐蔽: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随遇而安: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慎重:谨慎认真。‎ 柔弱:常指体弱,易感疲劳的;易得病的。‎ 搜索:仔细查找。‎ 隧道: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 耙扫:打扫。‎ 三、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作者观察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2.课文一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蟋蟀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介绍住宅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具体描述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熟读课文,了解住宅特点。‎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小组讨论: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2.将第二句话改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住宅,还由于它的唱歌”行不行?为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五、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脉络,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再读课文,布置作业 ‎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整理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 住宅(zhái zái) 抛出 (pāo páo) 蟋蟀 (suài shuài)‎ 二、看拼音,写词语。‎ dònɡ xué kè tīnɡ xuǎn zé zhù zhǐ ‎( ) ( ) ( ) ( )‎ 三、仿写。‎ ‎ 弯弯曲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zhái √ pāo √ shuài√  ‎ 二、洞穴 客厅 选择 住址 三、平平坦坦 安安静静 整整齐齐 工工整整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1. 听写生词,同桌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 时集体订正:‎ 住宅 临时 选择 住址 优良 卧室 ‎ 大厅 洞穴 专家 卫生 钳子 较大 ‎2.作者观察了蟋蟀什么?(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 ‎ ‎【设计意图:交流发言,让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培养表达能力。】‎ ‎3.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家的住宅的时候,会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 学生说说自己的介绍顺序。‎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现在作者法布尔就向我们介绍他发现的蟋蟀的住宅。自由朗读2—6自然段。(教师板书:住宅特点)‎ ‎(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写法?‎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教师板书:选址慎重、自己挖掘 不肯随遇而安)‎ ‎(4)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思考:作者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介绍的?‎ ‎2.学生汇报:‎ 外部:(教师板书:外部)‎ 隧道——排水良好 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拟人的手法)‎ 门——隐蔽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比喻的手法)‎ 平台——平坦(教师板书:隐蔽 平坦)‎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手法)‎ ‎3.齐读第5自然段,教师追问:这些都是从哪一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外部)‎ ‎4.‎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介绍完蟋蟀住宅的外部后,作者又发现了什么?(学习第6自然段)‎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教师板书: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7—9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呢?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 动工时间:十月,秋天初寒(教师板书:动工时间:十月)‎ 挖掘过程:‎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铺开。(挖掘工具柔弱)‎ 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勤劳,作者观察细心)‎ 长时间修整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 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抛出泥土来。(勤劳) (教师板书:挖掘过程:不断整修 勤奋)‎ ‎3.再次朗读7—9自然段,感受蟋蟀建筑住宅的过程。‎ ‎(1)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体现在:一是它慎重地选择住址;二是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三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洞穴。‎ ‎(2)作者是如何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写清楚的?‎ 通过“扒”“搬”“踏”“推”“铺”一系列动词,具体生动地描写了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的建筑才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设计意图:再次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它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四、课堂总结,回顾课文 法布尔先生经过长期、细心地观察,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建筑过程,他像介绍朋友的住宅一样,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蟋蟀的住宅,让我们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设计意图:再一次从整体上感悟课文,达到读悟共鸣,读写延伸,使读能为今后的用服务,让学生选择性延伸学习,激发求知欲及好奇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 1.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坚持长期细心观察的敬业精神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平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从小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2.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 ‎3.选择学习。‎ ‎(1)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练习写一写。‎ ‎(2)继续搜集关于昆虫奥秘的相关资料。‎ ‎(3)有条件的读一读《昆虫记》这本书。 ‎ ‎【设计意图:利用作业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板书 内容 蟋蟀的住宅 ‎ 选址慎重、自己挖掘 外部:隐蔽、平坦(不肯随遇而安)‎ ‎ 住宅特点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 动工时间:十月 ‎ 如何建筑 挖掘过程(勤奋)‎ ‎ 不断整修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生字组词。‎ 较( ) 卧( ) 临( ) 钳( )‎ 二、用关联词把下列句子连接起来。‎ ‎1. (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 )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 ‎2. ( )有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 ‎ 三、我知道。‎ ‎1.蟋蟀对自己的住宅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哪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比较 卧室 临时 钳子 二、1. 因为…… 所以……‎ ‎2. 即使…… 也……‎ 三、1.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 ‎ ‎ 2.外部: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门前有平台。‎ 内部: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 教学反思 ‎1.通过蟋蟀和人类比住宅环节,促使学生去探究蟋蟀的住宅,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 改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蟋蟀,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检验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特点的情况。‎ ‎【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语言精炼传神,字时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课文生动而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学生青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科学的奇妙,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作者介绍】‎ 法布尔: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昆虫和贝类的生活情况。晚年详细观察栖息于未垦地中的各种昆虫和蜘蛛,于1879-1907年间将研究所得,陆续写出《昆虫记》十卷。主要著作还有《自然科学编年史》以及关于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论著。‎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  蟋蟀又叫促织、趋织、蛐蛐,是一类善吃、好斗的昆虫。夏末秋初的夜晚,它们躲在墙角里、庭园中、杂草间、砖瓦下、土洞里,不停地发出“瞿瞿”瞿”“唧唧……唧唧……”的鸣叫。蟋蟀中只有雄蟋蟀会叫,因为它有发声器,这是一种“求婚”的信号,雌蟋蟀听到后会赶去“赴约成亲”。这时,如果闯来一只雄蟋蟀,就会发生一场搏斗。‎ ‎  两只雄蟋蟀先是振翅鸣叫,然后爪子相对,猛扑乱咬,直到一方斗败逃脱为止。得胜的雄蟋蟀,还要得意地振翅鸣叫一番。因为蟋蟀善鸣好斗,自古以来,人们喜欢饲养蟋蟀,观看它们精彩的争斗表演。‎ ‎  在蟋蟀的头上,有一对比身体长的丝状触角,尾部有一对长长的尾须,雌蟋蟀的产卵管比较长,夹在两条尾须当中,所以俗称三尾子。雄蟋蟀没有产卵管,叫它二尾子。凭鸣声常常可以判断蟋蟀的优劣:鸣声尖而轻的多为小蟋蟀,鸣声高亢雄厚的多为个头较大的壮蟋蟀,叫不成声的可能是“烂衣翅”,它的一只翅膀发育不良,或幼虫蜕变成虫时因外因烂掉了部分翅梢;可是“烂衣翅”不是无用之辈,它在格斗时却十分凶猛哩!‎ 由于蟋蟀善鸣好斗,不少人偏爱它,而对它的坏处反不以为然了。其实,蟋蟀是农业害虫,不论成虫还是幼虫,都能咬食农作物的叶、茎和根。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 dà tīnɡ zhuān jiā wò shì xuǎn zé ‎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较( ) 址( ) 良( ) ‎ 校( ) 扯( ) 食(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  近义词: 隐蔽( ) 温和( )‎ 反义词: 隐蔽( ) 温和(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在文中找出蟋蟀工作时的动词。‎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 课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__________,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 )、( )的精神。‎ 六、重点段落品析。‎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他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 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 ‎(1)毫不可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随遇而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____”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3.从文中哪句话中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读课外书了解一下蟋蟀的生活习性。‎ ‎ ‎ 参考答案:‎ 一、大厅 专家 卧室 选择 二、比较 学校 地址 拉扯 良好 粮食 ‎ 三、近义词:隐藏 温柔 反义词:暴露 暴躁 四、扒 搬 踏 推 铺 ‎ 五、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六、1.(1)一点儿不觉得可惜。‎ ‎  (2)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 2. 比喻句:①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  ②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拟人句:①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  ②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3.它常常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七、略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 课型 口语交际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 ‎2.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教学 重点 ‎ 预防近视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两颗黑葡萄,长在人 脸上,白天开窗望,晚上关紧窗。‎ 生:眼睛。‎ 师:对了,同学们都有一双漂亮的眼睛,同桌互看一下眼睛,看看眼睛是由什么组成的?(板书: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  ‎ ‎ 【通过新闻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环保话题,并为下面的环节蓄势。】‎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认识眼睛的结构。‎ 让学生同桌互看一下眼睛,在学生发现了中间有个小圆孔的基础上出示眼睛的外部结构图,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部分结构,再让学生指指认认,加深印象。‎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小圆孔就是瞳孔,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最后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紧接着通过两张不一样瞳孔猫的图片,(出示课 件4)揭露生活中的小常识,培养学生日常的观察能力。‎ 三、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的概念以及近视的影响。‎ ‎1.小游戏:找茬!(测测大家的眼力)‎ 师生互动,找出不同的地方。‎ ‎2. 出示一张模糊的视力表,学生比较后引出近视的概念。‎ ‎3.小组讨论。(影响视力的原因。)‎ 小组讨论时,注意说话的音量,避免干扰其它小组。‎ ‎4.汇报总结。‎ 要求:不重复别人的话。如果想法接近,可以先表示认同,再继续补充。‎ 四、预防近视,养成保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师:近视的原因有哪些呢?‎ ‎1.让学生讨论后交流得出:‎ ‎①不注重看电视或用电脑用眼时间。‎ ‎②不注重读写卫生。‎ ‎③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④不注重饮食…… ‎ 归纳起来,都是增加了眼睛的负担,造成了眼睛调节过度紧张和疲劳。(板书:近视 原因 造成眼睛过度紧张和疲劳)‎ ‎2.针对近视的形成原因,提出预防近视措施。‎ ‎①重点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 ‎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②坚持做到每天做眼保健操。‎ ‎③积极锻炼身体。‎ ‎④保证足够的睡眠。‎ 让学生对照这几种情况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加以改正。‎ 师:保护眼睛,重在预防,接下来我们看个短片,休息一下,同时注意片中的保护眼睛方法,同学们可以一起跟着做。(板书:预防近视 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 五、加强意识,明辨是非,回答问题。‎ 师:刚刚我们讲过很多的内容,接下来我就要考考同学们。通过问答环节及判断图片是非做法,提高同学们对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认识。‎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请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眼睛,通过爱眼拍手歌回顾本节课我们讲的内容。最后老师衷心祝愿大家,不要因为今天的近视影响明天的远征,愿大家都有一双明亮而健康的眼睛。‎ ‎  ‎ 板书设计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 近视原因:造成眼睛过度紧张和疲劳 预防近视: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眼睛 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2. ‎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游戏,看短片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主动地探索、快乐地学习,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  ‎ 习 作 课题 写观察日记 ‎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 重点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 难点 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师: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是作者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爬山虎的秘密,《蟋蟀的住宅》是作者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作者平时认真、连续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 ‎(板书:写观察日记)‎ ‎  ‎ ‎ ‎ ‎【设计意图:与学生对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回忆日记格式。‎ ‎(一)回忆日记格式。‎ ‎1.学生齐读题目,说一说要求写什么?‎ ‎2.师导言:既然要写观察日记,我们就要了解日记的格式。谁能说说日记的格式是什么?‎ ‎3.学生:要写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气。‎ ‎4.老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写日记有所了解。首先你可以给日记取个标题;其次在第一行写上你写日记时的日期、天气、星期几!(板书:给日记取个标题 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 ‎5.观察日记就是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写出特征,反映一个中心。我们来看看观察日记的格式。老师认为,学生写日记,根据写作目的不同可以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写在日记本上,给自己看的,一种是写在作文本上给老师看的。写在日记本上的就像刚才的同学所说,第一行写出写日记的时间和天气;写在作文本上的就是一篇文章,最好要有一个题目,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写的观察日记中心是什么,第一行再出现写日记的时间。‎ ‎6.师: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4页,再读一读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想一想,说一说:它和我们以前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7.师: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今天,我们也可以写一写连续观察日记。‎ ‎(二)确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二)确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三、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习作。‎ ‎(一)指导观察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选好了要观察的事物,你能告诉我们一下,你怎样去观察选好的事物?‎ ‎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1)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特点写在纸上。‎ ‎(2)让学生将自己小组观察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3.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 (1)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自己每步观察的结果。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 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 ‎ ‎(2)如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等,要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地了解。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板书: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 ‎(3)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板书: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二)引导学生习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调动眼、耳、鼻、舌、身等五官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功能,对所找到的材料进行感觉、品评和分辨,然后有的放矢地把所见、所闻、所感运用日记的形式当堂写下来】‎ ‎1.师导言:我们怎样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出来,记录下事物的变化和自己的观察过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呢?请大家再读第44页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茅盾曾写过:“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 ‎3.同样,写观察日也要像哨兵一样细心。其实,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观察还要全面,调动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描写。比如,看:眼睛看到什么?听:耳朵听到什么?触:手可以摸到什么?嗅:鼻子可以闻到什么?味:舌头是否可以尝到什么?另外,大家还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时辅以自己的感受:大脑里想到什么? 心中感受到了什么?自己的心情怎样?(板书:有感受,记下来)‎ ‎4. 所以写观察日记除了“观”,更要有“察”,就是还要有观察后的感受。同时,别忘了写出观察对象最近几天或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哟!‎ ‎5.学生开始写日记,教师巡回指导。‎ 四、整理观察日记,组内分享日记。‎ ‎1.学生再读自己的作文,加以整理、修改,尽量做到观察细致入微。‎ ‎2.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换日记,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参与其中,并加以指导。‎ ‎3.评一评:谁写的日记观察得细致,内容记得准确、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写作,从而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教师进行总结,激发习作热情。‎ ‎  ‎ 师总结:有人说过,生活,需要细心观察,更需要理性思考,从而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还有人说过: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爱默生更说过: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由此可见,能够做到细致入微,并能从多方面对观察对象加以感知,记录下来,再辅以自己的体会,就可以形成一篇优秀的观察日记了。愿大家多观察,爱聆听,善思考,勤描写,做个有心人,写出更多、更精彩的观察日记吧!‎ 板书设计 写观察日记 给日记取个标题 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 ‎ 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 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有感受,记下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学生能够在回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观察的事物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过程,用词比较准确、恰当。 ‎ 不足之处:‎ 尽管设计的很好,但是本次习作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习作中的语言不够丰富,虽然学生把观察对象描写得很真实,但总感觉叙述平平淡淡,关键是没有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所致。‎ 语文园地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积累节气谚语。‎ 教学 重点 ‎1.积累节气谚语。‎ ‎2.理解不同词语有着相同的意思,并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 难点 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并进行创作。‎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 同学们,叶圣陶经过细致观察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有句俗话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获得更多的乐趣。想体验一下吗?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三,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设计:语文园地)‎ ‎  ‎ ‎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完成填空)‎ ‎《蟋蟀的住宅》中蟋蟀建造住宅是作者运用了一些动词来描写,如:扒、搬、踏、推、铺。作者进行了 的观察,才能写得这么准确?‎ ‎《爬山虎的脚》中表示时间的词:不过几天、后来,说明作者不但细致观察,还 观察了一段时间,把爬山虎的脚写的这么详细。‎ ‎“那倾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平坦”是作者观察时用 到的,“安静”是作者用 到的,“弹琴”是作者用 到的。‎ ‎(板书设计:细致 连续 眼睛看 耳朵听 心想)‎ 片段一:灰鹤在沼泽地上开舞会,它们围成一圈,起初用两条长腿蹦高,后来越跳越上劲:索性大跳特跳起来了。那奇形怪状的花步子,真能把人笑死!转圈呀,蹿跳呀,打矮步呀——活像踩着高跷跳俄罗斯舞!‎ 片段二:街上出现了一些大苍蝇,他们身上蓝里透绿、闪着金光.它们跟秋天一样,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它们还不会飞,只能勉勉强强用它们的细腿在墙壁上爬摇摇晃晃的。‎ 片段三:叩头虫在表演它那晕头转向的把戏——把它仰面朝天放着,它就把头吧嗒一点,蹦个高儿,在空中翻个跟头,一直落在地上,站的好好的。‎ ‎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了解观察的作用的大概方法。】‎ 以上片段均选自法布尔的《森林报》。‎ 这都是作者认真观察才写出来的。通过这些句子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首先,要想把文章写具体、写准确必须进行认真观察;接着,要想写出事物的变化,还要连续观察一段时间;最后知道了观察时要动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用舌头长和用心想等。‎ ‎2.词句段运用 ‎ (1)把下面的字组词,体会相同事物的不同说法。‎ A.大声朗词语。‎ 狗窝 鸟窝 鸟巢 猪圈 猪棚 马厩 马棚鱼塘 ‎ ‎ B.思考并说一说它们的用法相同吗。‎ 两个词语的意思是一样的。如:“马圈”“马棚”。一个词还有另一种说法。我们写作时要注意。‎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B.理解加上“逐渐”“最多”的不同含义。‎ 师:一个句子加上不同的词含义含义也不相同。‎ 逐渐:在第二句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使句子更加具体。‎ 最多:表示程度,在第二句中写出了蟋蟀住宅的深度。‎ 师总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一些句子加上某些限定的词语更加准确表达意思。‎ ‎(板书:有些词语会使句子意思更加准确)‎ ‎3.日积月累。‎ ‎(1)朗读谚语。‎ ‎(2)解释谚语的含义。‎ ‎(3)学生读读背背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谚语。‎ ‎(板书设计:表示节气的谚语)‎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句子加上一个词意思会更具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观察的方法,明白了有些词语还有另一种说法,一个句子加上一个词语表达更加准确、具体,还学习了一些谚语,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 内容 ‎ 完成填空 语文园地 细致 连续 眼睛看 耳朵听 心想 ‎ 有些词语会使句子意思更加准确 ‎ 表示节气的谚语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如在“交流平台”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完成填空,让他们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2. 美中不足的是,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谚语很陌生,‎ 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气象谚语 ‎1.燕子低飞蛇过道,鸡不回笼喜鹊叫,大雨不久就来到。‎ ‎2.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3.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 ‎4.谷雨不雨,交回田主。‎ ‎5.泥鳅跳,风雨到。‎ ‎6.东虹日头,西虹雨。‎ ‎7.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8.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同翻。‎ ‎9.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10.朝怕南云涨,晚怕北云堆。‎ ‎12 盘古开天地 课题 盘古开天地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 重点 ‎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 盘古开天地)‎ ‎  ‎ ‎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美丽,从而带着一种美好的心境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 ‎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 ‎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 “jiànɡ”;‎ 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 ‎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  ‎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既使整个教学活动能有机地围绕中心句来展开,又使学生初步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打上“√”。‎ 躯干(qū qǔ) 一丈(zhànɡ zhǎnɡ ) 劈柴 (pī pì) 血液(yuè yè ) ‎ 二、辨字组词。‎ 肌( ) 液( ) 宗( )‎ 饥( ) 夜( ) 崇( )‎ 三、 我知道。‎ ‎1.“微”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 )和( )都含有该部首。‎ ‎2.“丈”字共( )笔,第二笔是( )。‎ ‎3. “肌” 是( )结构的字,右边部分换一换,可以变成( ) 字。 ‎ ‎【答案】‎ 一、qū√ zhànɡ √ pī √ yè√‎ 二、肌肤 饥饿 血液 黑夜 祖宗 崇高 三、1. 彳 行 很 2.三 丿 3.左右 肤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 劈开 肌肤 血液 茂盛 祖宗 ‎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字词,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一)出示词语:‎ 混沌一片 黑乎乎 轻而清 ‎ 重而浊 缓缓上升 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 没有 。‎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 拿起 劈 顶 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 ‎【设计意图:围绕“混沌一片”,让学生想像当时宇宙的样子,感受到天地分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盘古开辟天地的重大意义。在这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统一。】‎ 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 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 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 他发出的声音——;‎ 他的双眼——;‎ 他的四肢——;‎ 他的肌肤——;‎ 他的血液——;‎ 他的汗毛——;‎ 他的汗水——。‎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身化万物)‎ ‎3.交流发现,反馈:‎ ‎(1)他的 ,变成了 的 。(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6.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排比句式的学习,了解了排比句的特点。在拓展想象说话中,更激起了学生对盘古的敬仰与赞叹。】‎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 ‎ 板书 内容 ‎12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jī fū xuè yè wēi ɡuānɡ huǎn huǎn ‎ ‎( ) ( ) ( ) ( ) ‎ 二、选字填空。‎ 竭 遏 浊 烛 ‎ 枯( ) 浑( ) ‎ 三、根据课文填空。‎ ‎ 只听见一声巨响,“_______”碎了。_________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__________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答案】‎ 一、肌肤 血液 微光 缓缓 二、竭 浊 ‎ 三、大鸡蛋 轻而清 重而浊 教学反思 ‎ 1.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随机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 ,变成了 。”一句话做了知识的铺垫。‎ ‎  2.不足之处是把教学预设的环节漏掉了。课文第五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学生读文后我问:“雨露的后面有个省略号,你们知道它的秘密吗?”让学生由省略号引导到让学生自己想象盘古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先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小组里说一说,改一改,最后按序合成一段话。学生说得还算生动,但说好后我原先有个环节,让学生把他们所写的内容加到省略号里去,问他们这个省略号能不能去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宇宙万物是写不完的,加进去后仍然不能省掉,但在教学时把这个环节忘掉了。‎ ‎【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个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盘古简介:  ‎ 盘古,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其后,题为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五运历年纪》及《古小说钩沈》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词语,写拼音。‎ 隆重( ) 浑浊( ) 四肢( ) 竭力( )‎ 二、给下列生字组词。‎ 辽( ) 微( ) 宙( ) 浊( )‎ ‎ 缓( ) 宗( ) 竭( ) 丈(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形容草木长得繁密。   (  )‎ ‎ 2.搀杂在一起,混杂。   (  )‎ ‎ 3.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 )‎ ‎4.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 四、给句子加标点。‎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 )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 这是一篇________故事。讲述的是_____ 睡醒后发现一片_____,就拿起______劈开天地,从此,为人类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六、重点段落品析。‎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上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1. 为什么说盘古用“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阅读后回答。‎ ‎(1)省略号的作用是 。‎ ‎(2)试着写出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盘古牺牲了自己创造了美丽的世界,你想对盘古说什么? ‎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想一想,说一说。‎ 如果你拥有超能力,你会如何为人类做贡献?‎ ‎ ‎ 参考答案:‎ 一、lónɡ zhònɡ hún zhuó sì zhī jié lì ‎ 二、辽宁 细微 宇宙 浑浊 缓慢 祖宗 竭力 一丈 三、茂盛 混沌 巍峨 精疲力竭 四、; ; , ……‎ 五、神话 盘古 黑暗 斧子 六、1.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上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2.(1)内容的省略;(2)例如:他的头发变成了小鸟;他的耳朵变成了山洞。‎ ‎3.如:盘古,你真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七、略 ‎13 精卫填海 课题 精卫填海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帝、少、曰”等6个生字,会写“帝、曰、溺”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学 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 难点 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图画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 ‎(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3.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精卫填海)‎ ‎4.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精卫是干什么的?‎ 生:精卫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 生: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  ‎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示例: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帝、少、曰、溺、返、堙” ‎ ‎“少”是多音字,在文中读“shào”;“曰”比“日”稍扁一些;“返”—“饭” 是形近字。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帝、曰、溺、返、衔” 指导书写:“帝”的中间要宽一些;“曰”要扁 一些;“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衔”各部分要匀称。‎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  ‎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设计意图: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扩充知识面。】‎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后打上“√”。‎ 堙(yīn yān) 溺(nì nǐ) 曰 (yuē rì) 帝 (dì chì )‎ 二、给多音字注音。‎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2.我是一名少( )先队员。‎ 三、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答案】‎ 一、yīn√ nì√ yuē√ dì√ ‎ 二、shǎo shào ‎ 三、略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2.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很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 ‎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 欣赏成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成语谁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愚公移山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指名讲故事。)‎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 生:《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板书:精卫填海)‎ ‎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对课文有一个总体的感知。】‎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到同学们上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堙”:填塞。‎ 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提问: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小朋友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 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小树枝和小石子)投进哪里的大海里?(东海)‎ ‎(板书:精卫 小树枝和小石子 东海)‎ ‎ 3.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孩子去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在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板书: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4.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假如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自然灾害的发生呢?(生发言)‎ ‎5.‎ ‎【设计意图:解释重点词语,从而让学生理解意思。】‎ ‎、‎ ‎【设计意图:通过学文升华情感,让学生领会诗文的含义。】‎ 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吧。‎ ‎6.全班齐读课文。‎ ‎7.指导背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总结:当我们做事情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或者没有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用来鼓励人们。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2.编新“精卫填海”。‎ 板书 内容 ‎13 精卫填海 精卫 小树枝和小石子 东海 善良勇敢、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án dì shào nǚ nì ài wǎnɡ fǎn ‎ ‎ ( ) ( ) ( ) ( ) ‎ 二、理解词语。‎ ‎1.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堙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精卫用__________填平了东海,表现了精卫__________的精神。‎ ‎【答案】‎ 一、炎帝 少女 溺爱 往返 二、 1.小女儿。 2溺水,淹没 3因此 4填塞 三、西山的木石 善良勇敢、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教学反思 本课中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让语文与自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对学生成功的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了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不足之处:‎ ‎1.朗读不到位。没有让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到了精卫的勇敢。‎ ‎2.我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富于激情和感染力,没能将学生心底的声音呼唤出来,在课后小练笔这一环节,有一小部分同学发挥的不够好,如果能让学生结合实际谈出精卫的精神在学习上放光,那样会更好。‎ ‎【教材分析】‎ ‎《精卫填海》是小学四年级的一节语文课,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让人感受到其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 ‎【作者介绍】‎ 许仲琳(约1567—1620),亦作陈仲琳,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活动于于隆庆、万历年间。生平事迹不详.有些学者,专家以为许仲琳仅是别人托名,《封神演义》可能另有他人所著,到底是谁,尚有争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成语典故精卫填海 解释: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 ‎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 “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组词。‎ 帝( ) 溺( ) 返( ) 衔( )‎ 啼( ) 弱( ) 饭( ) 街( )‎ 二、辨字填空,组词语。‎ ‎(1)曰 日: 美其名( ) ( )记 ‎ ‎(2)违 伟:( )反 ( )大 ‎ ‎(3)弱 溺:( )亡 微( )‎ ‎(4)古 故:( )诗 ( )事 ‎ 三、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 传说精卫因为 而填海 ,用西山上的_____和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 的故事。‎ 五、重点段落品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词。‎ 曰 ( ) 溺( )‎ 堙 ( ) 故( )‎ ‎2.阅读后回答。‎ ‎ 本文选自《 》,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想一想,说一说。‎ 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参考答案:‎ 一、皇帝 啼叫 溺水 弱小 返回 饭菜 衔着 街头 二、(1)美其名曰;日记 (2)违反;伟大 ‎ ‎(3)溺亡;微弱 (4)古诗;故事 三、(1)它原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2)溺水而死未能回来。‎ 四、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 五、1.叫做;溺水,淹没;填塞;因此 ‎2.《山海经•北山经》;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神话中鸟的名字,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亡后的化身。‎ ‎3.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做女娃。有一次她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就再也没有回来,就化身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来填海。‎ 六、略 ‎14 普罗米修斯 课题 普罗米修斯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斯、惨、败”等11个生字,会写“悲、惨、兽”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 重点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 教学 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1.师:通过前几学期的学习,你已经阅读了哪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生:《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 ‎  ‎ ‎ ‎ 师:同学们积累的可真不少。‎ ‎2.简介“希腊”神话的特点。‎ 你们知道神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要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认识一位带给人类幸福和光明的神,他的名字叫“普罗米修斯”。‎ ‎3.(板书:普罗米修斯)让我们一起呼唤他的名字——普罗米修斯。(指导学生读好课题,外国人的名字比较长,比较拗口,注意读的时候要一气呵成。‎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斯、惨、败、惩、佩、恕、坚、锁、遭、恶、愤”‎ 指名读、齐读,注意正音:“斯、惨、锁、遭”是舌尖音。‎ ‎“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人名连读,引导生多练习。‎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悲、惨、兽、佩、坚、违、抗、环、锁、既、狠、著、愤、获” ‎ ‎“惨”最后三撇要匀称;“消、佩、抗、环、锁、狠、愤”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5.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语,在文中标注出来。‎ ‎6.生提不懂的词语,可采用师启发或众生帮助的形式解决。(以下两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理解)‎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本文指宙斯十分恼怒。‎ 惩罚:严厉地处罚。本文中指宙斯对普罗米修斯采取了一些残忍的手段。‎ 三、学习课文、概括内容。‎ ‎  ‎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答,注意引导学生说得简要一些,“抓主去次”。(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 ‎3.然后呢?这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普罗米修斯所受到的折磨不用一一说出来,可概括为:宙斯知道后,用残忍的手段严厉地惩罚了普罗米修斯。‎ ‎4.最后呢?(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5.把这三部分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自己先练习一下,再指名生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布置作业,思考问题 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众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并给下面加点的字加上拼音。‎ ‎( ) ( ) ( ) ( ) ‎ 锁链 败坏 惩罚 敬佩 ‎ 二、看拼音写词语。‎ bēi cǎn wéi kànɡ shōu huò ‎ ‎( ) ( ) (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凶恶——( ) 吩咐——( )敬佩——( )饶恕——( )‎ ‎【答案】‎ 一、 liàn bài chénɡ pèi ‎ 二、悲惨 违抗 收获 ‎ 三、凶狠 嘱咐 佩服 宽恕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主要内容,为后面的复述故事打下基础。】‎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学习课文 ‎1.对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诸神,我们以前了解得不多。读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我们接触到了几个神:普罗米修斯、众神领袖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不知道这几位神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结合课文有关词句谈一谈吗?(先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2.关于“普罗米修斯”:‎ ‎(1)普罗米修斯很勇敢,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 有感情地读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读,生评,师注意引导学生谈感受。‎ 指导朗读:这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着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 ‎(2)普罗米修斯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很有正义感,认为是对的事,就义无返顾地去做,不怕受到宙斯的惩罚。(板书:真正的英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和无畏。‎ ‎(自读、竞读、齐读)‎ ‎(3)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的神,任凭宙斯用残忍的手段折磨他,他也不屈服。(板书:勇敢的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不同神的性格特点。】‎ 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指名说)‎ ‎(多媒体播放图片)师: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高加索山,到现在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独自被锁在这里,既不能动,也不能睡,不光日夜经受风吹雨淋,凶恶的鹫鹰还每天剖开他的肚子,啄食他的肝脏,他要忍受撕心裂肺的痛苦。结合你的理解,再读读第6、7、8自然段。‎ 忍受这样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也没有屈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普罗米修斯还是一个善良的神,当他看到人类吃生东西,在无边的黑夜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他很同情人类,就决定为人类盗取火种。(板书:善良的神)‎ ‎(5)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值得敬佩的神,他的行为让执行惩罚的火神都敬佩。(板书:值得敬佩)‎ ‎3.对别的神,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宙斯:冷酷无情,看到人类受苦一点也不同情。而且,他还很残忍,就因为拿了一颗火星给人类,他就用那么残忍的手段折磨普罗米修斯。‎ 宙斯作为众神的领袖,太霸道了,他很可怕,几乎没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一旦违抗,他就会给以最严厉的惩罚。‎ 火神: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他对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很佩服,并且他想救普罗米修斯。(指导读第三自然段)但是,他也很软弱,尽管他知道普罗米修斯没有错,却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板书:火神 有正义感的神)‎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力气很大,还很有正义感。‎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想,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大概是他为正义而战,不屈服权势的原因吧。在人们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板书: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有正义感)‎ ‎【设计意图:通过人物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普罗米修斯精神的贵。】‎ 三、讲述内容 ‎(出示上节课概括的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内容。‎ ‎2.为了能更准确地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完了课文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上节课所概括的主要内容,你可以怎样适当地添加一些词语,体现普罗米修斯的无畏、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生试着添加,师作引导)‎ ‎  3.小结: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幸福,带来了希望和理想。现在,当我们读到普罗米修斯这个名字的时候,不仅仅觉得他是一位神,一位英雄,更觉得他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当我们叫着普罗米修斯的名字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人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理想。‎ ‎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丰富想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总结拓展 普罗米修斯是大家都应该记住的故事。当然,我们今天学习普罗米修斯也是为了打开一扇门,打开一扇通往古希腊神话世界的门,课文后面的资料袋给我们列举了《神话选择百题》中的故事,大家都去读一读。‎ ‎【设计意图:了解众神,激发学生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兴趣。】‎ 板书 内容 ‎ 14 普罗米修斯 ‎ 勇敢的神 普罗米修斯 值得敬佩 善良的神 火神 有正义感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悲( ) 惨( ) 违( ) 获( )‎ 辈( ) 参( ) 伟( ) 狱( )‎ 二、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 可是……又…… 只要……就…… ……但…… 既……也…… ‎ ‎1.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 )绝不会承认错误。‎ ‎2.他( )不能动弹,( )不能睡觉。 ‎ ‎3.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 )一到晚上,肝脏( )重新长了出来。‎ ‎4.( )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 三、加标点。 ‎ ‎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 )坚定地回答( )为人类造福( )有什么错( )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 )但决不会承认错误( )更不会归还火种( )‎ ‎【答案】‎ 一、悲伤 祖辈 悲惨 参加 违抗 伟大 收获 监狱 二、 1. ……但…… 2. 既……也…… ‎ ‎ 3.可是……又…… 4. 只要……‎ 三、1. , :“ , ? , , !”‎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指导中,我重点注意到这些句子:“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着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2.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性读书的能力,围绕“普罗米修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怎样的神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透过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以此来认识人物的不同特点,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伟大。‎ ‎3.不足之处:在细节的处理上,应该关注更多的学生是否都动起来了。教师在学生读书后讨论和交流过程中,能够走进学生,关注学生交流的内容,这一点很好,但是,还要照顾到对整体学生的交流指导。‎ 积极推进类文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还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象。‎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赞扬了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无火”“盗火”“受罚”“获救”4段。课文注意了人物个性的刻画,使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与献身精神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普罗米修斯简介 ‎  在希腊神话中,人类是普罗米修斯创造的。他也充当了人类的教师,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人类。同样的,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答他。但最高的天神领袖宙斯(Zeus)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辩护师触犯了宙斯。‎ ‎  现在我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为成全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 ‎  1936年,奥林匹克历史上首次举行了激动人心的圣火接力仪式。火炬穿越了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7个国家,全程3050公里,共有3331人参加了火炬接力。火炬所经过的城市都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设立专门的祭坛点火。声势浩大的火炬接力活动获得极大的成功,不仅唤起了世人对奥林匹克的热情,传播了奥林匹克的精神,也为后来的奥运会树立了典范。‎ ‎  圣火起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相传古希腊神普罗米修斯为解救饥寒交迫的人类,瞒着宙斯偷取火种带到人间。古希腊在每届奥运会举行以前,人们都要在赫拉神庙前点燃圣火。现代奥运会创立后,最初并没有沿袭这个传统,直到1920年第7届安特卫普奥运会上,为了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去的人们,主办者在主会场点燃了象征和平的火炬,不过既没有进行火炬传递活动,也没有从古奥林匹亚采集火种。1934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在奥运会期间,从开幕到闭幕,主会场要燃烧奥林匹克圣火,并且火种必须采自希腊的古奥运遗址——奥林匹亚,并以火炬接力的形式传到主办城市。从此,圣火传递成为每一届奥运会必不可少的仪式。‎ ‎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慢条斯理(sī) 骄兵必败(bài) B.项链(làn) 穷凶极恶(è)‎ C.惩恶扬善(chěng) 遭遇(zāo) D.深恶痛绝(è) 驱赶(qū)‎ 二、读拼音,写字词。‎ ‎1.面对贩毒分子的反kàng( ),叔叔顽强不qū( ),擒huò( )了歹徒,我真pèi( )服他。‎ ‎2.人类wéi( )背自然规律,乱砍滥伐,森林中的野shòu( )少了,珍稀动物xiāo( )失了。如今,恶劣的huán( )境使人类遭受了cǎn( )痛的教训。‎ 三、选字组词。‎ ‎ [既 即] ( )然 ( )刻 [锁 唢] ( )纳 开( )‎ ‎[狠 恨] 仇( ) ( )心 [悲 思] ( )伤 ( )想 四、选词填空。‎ 严厉 严肃 严格 ‎1.大自然给了破坏自然环境的人们最( )的惩罚。‎ ‎2.妈妈( )地对我说:“只有诚实,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3.只有( )要求自己,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分析课文内容,请在正确说法后面画“√”,错误的画“×”。‎ A.课文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 B.是太阳神阿波罗救了被锁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罗米修斯。( )‎ C.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 )‎ D.普罗米修斯勇敢、顽强、坚韧,具有奉献和牺牲精神。( )‎ 六、重点段落品析。‎ ‎ 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 )不能动弹,( )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如此,普罗米修斯( )不向宙斯屈服。 ‎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1.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宙斯用了哪些残忍的手段?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3.普罗米修斯还会遭受哪些苦难?仿照例句,写一写。‎ 寒风刺骨,大雪纷飞——他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 , ——他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 , ——他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4.短文第一自然段写的是 之苦,第二自然段写的是 之苦,这样的痛苦可以用成语 、 来表示。‎ ‎5. 读语段,你体会到了普罗米修斯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 ‎ 七、课文第五自然段,先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然后写人物的语言,请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妈妈“听到我考试得了第一名”后的表现。‎ ‎ ‎ ‎ ‎ ‎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四年二班召开了“神话故事大家谈”综合实践活动,请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说说你最喜欢的神话故事吧。‎ ‎ ‎ ‎ ‎ 参考答案:‎ 一、A 二、1.抗 屈 获 佩 2.违 兽 消 环 惨 三、既 即 唢 锁 恨 狠 悲 思 四、1.严厉 2.严肃 3.严格 五、A√B×C√D√‎ 六、1.既……也…… 尽管……也……‎ ‎2.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 ‎3. 示例:烈日炎炎,高温酷暑 电闪雷鸣,暴雨如注 ‎4. 风吹雨淋 啄肝 痛不欲生 生不如死 5. 勇敢、坚强、伟大 七、示例:“张欣,第一名。”什么?我考了第一名,这是真的吗?我激动得跳起来了,一步跑到讲座前,拿过试卷,看着那鲜艳的“100分”,我心花怒放,恨不得马上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 ‎ 八、示例: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15 女娲补天 课题 女娲补天 ‎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 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 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1.课件逐一出示: ‎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4) 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  ‎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 交流,出示课件:‎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娲、隆、塌、扎、熄、冶”,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  ‎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先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的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理解词语能力非一日之功,正是来自于平时的日积月累。】‎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 天塌地陷 烧起大火 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五、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 ‎【设计意图:学生边读课文边想,初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 ‎【设计意图:以关键词为突破口,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研讨文本。‎ 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 求雨灭火 造船救人)‎ 六、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 大声自由读文。‎ ‎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七、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 吃苦 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九、拓展延伸 ‎1. 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 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设计意图:适当的迁移拓展,激活学生的思维。】‎ 板书 内容 ‎15 女娲补天 起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陷 求雨灭火 人民又安居乐业 烧起大火 发洪水 造船救人 爱心 吃苦 勇敢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并给下面加点的字加上拼音。‎ ‎( ) ( ) ( ) ( ) ‎ 女娲 塌下 挣扎 冶铁 二、给括号里正确的生字画横线。‎ ‎(治 冶)炼   (熄 息)灭   提(练 炼) ‎ ‎(燃 然)烧   (睁 挣)钱   黑(能 熊) ‎ 三、连一连,读一读。‎ 幸福的     大火        嫦娥      尝百草 熊熊的     云霞        大禹      闹海 五彩的     碎石        哪吒      奔月 零星的     生活        神农      治水 ‎【答案】‎ 一、wā tā zhá yě 二、冶 熄 炼 燃 挣 熊 三、 幸福的——生活 熊熊的——大火 五彩的——云霞 零星的——碎石 嫦娥——奔月 大禹——治水 哪吒——闹海 神农——尝百草 教学反思 ‎1. 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灾难来临前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灾难来临后可怕的情景。‎ ‎2.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补白想象:让他们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很好。‎ ‎3.不足之处:给学生读的时间少了一些。“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五彩石,伏羲殿下平台上一块五彩斑斓的巨石,它也和一段美丽的传说联系在一起。女娲造人后,人类慢慢地繁衍开来,他们采摘野果,追猎猛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忽然有一天,一道晴天霹雳闪过,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天空突然裂开一道大口子,大雨倾盆而下,淹没了田野和村庄,转眼间地上变成了一片汪洋。女娲看到人们哭喊着四处逃命,就决心要把天空的裂缝补起来。女娲背着砍山斧,从东山采来红砂石,从西山采来白玉石,又从南山、北山、中山采来其他三种颜色的石头,把它们一起放进熔炉里。过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成了与天空颜色一模一样的五彩石,女娲就用这些五彩石补住了天空的裂缝。大雨停歇,洪水消退,人们又过上了自在的生活。相传这块色彩奇异的巨石就是当年女娲补天后剩下的一块五彩石。我们用水洇湿石块后,可以看到上面分布着许多抽象的纹理和图形,有的人说中部是中国疆域轮廓图,四周是龙凤呈祥图;有的人则说石面上是许多原始人类的影像。总而言之,这块石头是这座山上独一无二的奇石。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我会选动词填空。 ‎ 泼  装  端  补 ‎ 女娲把它(   )在一个大盆里,(   )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   ),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   )好了。 ‎ 二、我要把关联词送回句子中。 ‎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就……‎ ‎1.(   )天火被雨神熄灭了,(   )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 ‎2.(   )收集到五彩石,(   )可以补天。 ‎ ‎3.(   )女娲补好了天上的窟窿,(   )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三、给句子排排队,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序号。 ‎ ‎①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 ‎②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 ‎ ‎③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④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⑤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 ‎ 正确的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1.《女娲补天》是一篇 ,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 补好天空。课文重点写 这件事。‎ ‎2.读了《女娲补天》,我觉得女娲是一个 的人,我是从文中和 ‎ 这两件事中感受到的。‎ ‎3.《女娲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  )。 ‎ A. 告诉我们五彩云霞的来历    B.是个神话,是古人想象出来的 ‎ C.机智巧妙、心地善良的品质   D.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 五、重点段落品析。‎ ‎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 (xìng xìn)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的响声震(zhèn  zhèng)醒了。她急忙起来,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xióng sóng)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 ‎2.照样子,写词语。 ‎ 轰隆隆:       、       、 ‎ ‎3. 用“ ”画出描写天塌下来悲惨景象的句子。 ‎ ‎4. 女娲见到这样的情景,心里会想着什么?  ‎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女娲“找啊找啊”,那么女娲都可能到过哪里找纯青石呢?她到了(     ),但是(     );她到了(     ),但是还(      )‎ 参考答案:‎ 一、装 端 泼 补 ‎ 二、1.虽然……但是…… 2.如果……就…… 3.因为……所以…… ‎ 三、②④①⑤③ ‎ 四、1.神话故事;五彩石,补天 2. 不怕危险、甘于奉献;造船救人、寻石补天3.B D 五、1.xìng zhèn xióng 2. 骨碌碌、呼啦啦、黑沉沉 3.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4. 我要赶快把天补好,让大地重回幸福快乐的日子。‎ 六、 示例:喜马拉雅山顶,没有找到纯青石,阿尔卑斯山,没有找到纯青石的影子。(答案不唯一)‎ 习 作 课题 我和 过一天 ‎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构思。‎ ‎2.学会发现童话故事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 重点 讲解习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构思。‎ 教学 难点 学会发现童话故事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神话和童话故事吗?你喜欢其中的哪些人物呢?‎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人物形象。‎ ‎2.今天,就有许多人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多媒体出示孙悟空、哪吒、嫦娥、后羿)‎ ‎3.今天,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一天,你会选择谁?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我和 过一天”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一天”吧。‎ ‎  ‎ ‎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尽快搜集写作的对象及材料。】‎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审题指导 神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编出的。‎ ‎1.确定人物,大胆想象。‎ ‎(板书:我和 过一天)‎ ‎2.你认为这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书:怎样过一天)‎ 三、讨论交流,创编故事。‎ ‎1.选定人物、地点。‎ ‎(1)师:如果让你和书中的某位人物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呢?为什么要选他?你们会一起去哪里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要选的人物、地点和原因。‎ ‎(3)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主角——你想写的人物 ‎ 配角——2到3个(动植物都行)‎ 地点——任意地方 ‎2.确定故事主题。‎ ‎(1)回顾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说说这些课文分别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2)师:我们编的故事,不能只图热闹,仅仅写一个打打闹闹的场面,而要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想一想,你写的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板书。‎ ‎(4)教师适时适度进行推荐:善良、勤劳、分享、爱学习、别骄傲等。‎ ‎3.讨论故事情节。‎ ‎(1)引导学生思考:要想使编出来的故事生动有趣,吸引别人,有什么方法呢?‎ ‎(2)老师这里有一组大家熟悉的人物和三件事,大家想一想这三件事分别会跟哪个人物有关?‎ ‎(3)课件分别出示人物:猪八戒、加菲猫、哆啦A梦 ‎ ‎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三件事:斗胖虎、拔牙记、减肥记。‎ ‎(4)学生介绍人物做的事情及原因。‎ ‎(5)为什么这样选择?‎ 预设:‎ 猪八戒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但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嘴巴甜,力气大,知错必改;加菲猫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只猫,它贪吃又懒惰,整天除了睡觉吃饭之外,就无所事事了;哆啦A梦是一只来自未来世界的机器猫,用自己神奇的百宝袋和各种奇妙的道具帮助主人大雄解决各种困难。‎ ‎(6)师小结:说得非常有道理。故事情节的创编必须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那么,假如给你个机会当编剧,让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来写,你觉得应该写哪些内容?需要写清哪些内容?请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7)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8)师相机小结:虽然刚才大家说的内容不一样,但老师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板书:去哪里?做什么?结果怎样?也就是要讲清故事的开始、经过和结果,并设计一两个有起伏或惊险的场面,故事才会更吸引人。 ‎ ‎(9)指导:‎ ‎①大家认为这三个部分的重点在哪里?(做什么?)‎ ‎②现在,我们就以“猪八戒拔牙”为例,来重点探讨猪八戒是怎样拔牙的。同学们,这个题目中的最关键词是什么?(拔)那么,你认为猪八戒的这颗牙拔了几次呢? ‎ ‎(指名回答后随机点评:我们中国人最喜欢“三”字,所谓“一二不过三”,像四大名著中比比皆是,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这样写,故事情节才能波澜起伏,富有味道。)‎ ‎ ③‎ 想想看,猪八戒拔牙为什么一次、两次不成功,到第三次才成功呢?你和猪八戒每次分别去哪里拔牙?为什么安排他去那些地方?在那些地方,你们又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想到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10)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学习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吧!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故事中安排的其他人物只能做配角,猪八戒才是主角哟。‎ ‎(11)大家讨论得很热烈。那我们就赶紧来交流吧!大家选择其中一次拔牙过程来说说吧。(再次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引导:你安排猪八戒去哪里拔牙?为什么安排他去哪里?你们在那里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想到了什么?结果怎样?)‎ ‎(12)小结:看来,不管写哪一次,都要写清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去哪里——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四、组织材料。‎ ‎1.想想你想和谁过一天?你了解他们的特点吗?按要求准备。‎ 要求:‎ ‎(1)你会选择谁。‎ ‎(2)说一说你们会一起去那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 ‎ 2.汇报自己的选材。‎ ‎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五、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一天里发生的故事。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和神话(童话)里面的人物过一天,首先应简要介绍人物的特点,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它拟人化;详细介绍你们之间一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设计“突破难点”这一环节,除了有利于学生写作之外,还能锻炼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写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板书设计:略写人物的特点,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它拟人化;详写你们之间一天里发生的故事)‎ 六、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1.自由习作,写出初稿。‎ ‎2.小组交流,合作评价修改。教师点拨,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长处。‎ ‎3.选择典型的文章,集体讨论修改。‎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习作。‎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写作,从而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七、小结 ‎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童话,我们在介绍过程时候,要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  ‎ 板书设计 ‎ 我和 过一天 ‎ 略写人物的特点,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它拟人化 怎样过一天 ‎ ‎ 详写你们之间一天里发生的故事 教学反思 ‎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缺点:‎ ‎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汇报”“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课题 语文园地 ‎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 ‎3.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 ‎ ‎4.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 ‎5.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 ‎6.引导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外神话故事的兴趣。 ‎ 教学 重点 ‎ 1.对本单元学习的神话故事的特点进行回顾与整理。 ‎ ‎2.借助拼音识记与花卉有关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 ‎3.在读句子中体会想象的神奇,并与同学交流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 ‎ 教学 难点 ‎1.指导学生积累表现人物特点的成语,激发学生积累、运用成语的兴趣。‎ ‎2.熟读、背诵古诗《嫦娥》。加强语言积累,激发孩子们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神话故事,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四,有关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吧。(板书:语文园地)‎ ‎  ‎ ‎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读了许多神话故事,认识了许多神话人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对神话的认识吧。请大家看着大屏幕,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三位同学的独特发现吧! ‎ ‎2.课件出示:‎ u 神话充满神奇的想象,像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 让我赞叹不已。‎ u 神话中很多人物个性鲜明,如精卫性情刚烈、‎ 坚韧执着……‎ u 古人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如普罗米修斯上天拿取火种,就是古希腊人对火种来 源的一种解释。‎ u 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3.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对神话有更深的理解。】‎ ‎5.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全班交流。‎ 预设:‎ ¤ ‎ 神话想象丰富,题材广泛。神话是古代人民展现奇特想象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种多样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 ‎ 神话的故事性强,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后羿射日和打猎有关,女娲造人与制陶有关,神话把人民的生活情景渗入故事里,加以浪漫化。‎ ¤ ‎ 神话中的主人公性格鲜明,能力非凡。主人公大多是原始社会里的劳动英雄、战斗英雄和其它英雄人物的理想化身,也有的主人公是与人类作对的超自然力或敌对的人类集团加以艺术夸张而成,不论是正是反,都是鲜明生动超凡的。(板书:神话的特点)‎ ‎7.鼓励学生多阅读神话故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的特点。‎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花圃、花卉、花蕊”。‎ ‎2.教师领读词语。‎ ‎3.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4.学生再次认真拼读,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花”字组成的词语)‎ ‎5.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玫瑰、茉莉、牡丹、海棠”。‎ ‎6.教师领读词语。‎ ‎7.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8.男女生对读,与同桌讨论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花的名称)‎ ‎9.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花儿的颜色、形状、香味等。‎ ‎10.课件出示9个生字:(板书:圃 卉 蕊 玫 茉 ‎ 莉 牡 丹 棠)‎ 圃 卉 蕊 玫 茉 莉 牡 丹 棠 ‎11.集体读、开火车读、指名读9个生字。‎ ‎12.想一想:你发现这些生字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最容易记住这些字。‎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弄清词语的特点】‎ ‎13.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回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汉字的特点。(从结构、偏旁、识记方法方面引导。)‎ ‎14.把下面的植物分成两类。‎ 松树 菊花 荷花 杨树 柳树 鸡冠花 杏树 ‎ (1)( )‎ ‎(2)( )‎ ‎  三、词句段运用 ‎1.导言: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认识了一些花卉,这节课我们—起走进“词句段王国”,一起去感受词语和句子的无穷魅力吧。‎ ‎2.课件出示词语:‎ 腾云驾雾 上天入地 神机妙算 各显神通 三头六臂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刀枪不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小组交流,读读词语,说一说,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特点的成语。(板书:人物特点)‎ ‎(3)师导言: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拨:(出示课件10-17)‎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上天入地: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也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各显神通: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 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 眼观六路: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耳听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用。】‎ 刀枪不入:刀砍不进,枪刺不死,原形容人铜皮铁骨或物体十分结实。现多比喻一个人僵化固执,冥顽不灵,很难被说服打动。‎ ‎(5)导言:大家现在已经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了,谁能说说你从这些词语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大家能不能选一两个成语说一句话呢?‎ ‎(6)指导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选词说话,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预设:‎ 孙悟空不仅会腾云驾雾,还能上天入地呢!‎ 诸葛亮真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 难道她真的有刀枪不入的本事吗?‎ ‎(7)积累描写人物的成语。‎ 料事如神 博古通今 出类拔萃 学贯中西 宽容大度 义正辞严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视死如归 临危不惧 铁面无私 大义灭亲 ‎3.课件出示课本上的3个句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Ø 这三个句子都是神话故事中的语句,是作者想象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 Ø ‎ (4)想一想:你在其他神话故事中,读到过让你感到神奇的情节吗?‎ ‎(5)先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再选小组代表上台交流。‎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学习自由读。‎ 嫦 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和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对诗意思的初步了解,从而达到对诗歌含义的理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4.课件出示词语意思:‎ ‎[注释]‎ 深:暗。 长河:银河。‎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5.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指导。(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译文]‎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6.熟读成诵。‎ ‎ 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学习了一些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  ‎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神话的特点 圃 卉 蕊 玫 茉 莉 牡 丹 棠)‎ 人物特点 ‎ 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反思 ‎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首诗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古诗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3.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句子“对比”的写法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掌握这种写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快乐读书吧 课题 快乐读书吧 ‎ 课型 快乐读书吧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了解如何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开展读课外书的活动,体验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及感受阅读的愉悦和乐趣。‎ ‎2.引导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学会分享知识点。‎ ‎3.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 重点 带领学生感受神话的魅力,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 难点 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故事书吗?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有没有关于神话的书?快来给老师讲一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享受读书的快乐吧。‎ ‎(板书:快乐读书吧)‎ ‎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读书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课外书。开课伊始,就营造出一种浓浓的语文味,感受书香氛围。】‎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感受神话故事 引导学生想一想:‎ 世界是如何起源的?‎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神和英雄如何生活?‎ 这些问题都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我们的祖先用神话的方式给出解释,并依靠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现在我们就要在书中找到答案。(板书:很久很久以前)‎ 三、通过读书,了解故事 ‎ 我们要找开天辟地的人物要找哪本书?‎ ‎1.提问 ‎(1)你读过这本书吗?‎ ‎(2)书里都介绍了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 在小组里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有同学也看过这个故事,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 ‎3.通过重点词语把过程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 四、选择阅读类型 除了中国古代神话,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古希腊神话。 ‎ ‎1.神话的产生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同大自然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当时生产工具简陋,变幻莫测的自然力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威胁,但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日月的运行、昼夜的变化、水旱灾害的产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迷惑、惊奇和恐慌。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因此,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神话是原始人在那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企图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种精神活动,同时也寄托了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1‎ ‎2.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板书:开辟神话 自然神话 英雄神话)‎ ‎3.‎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热爱课外阅读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读过的故事,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 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4.西方的神话更加丰富,古希腊神话是成体系的,神与神的关系复杂而且完整,主要见于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还有《神谱》《变形记》等,以及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带来的神话故事书,告诉他故事主要讲什么,哪个地方最有趣。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总结 神话的世界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你读得越多,收获就越多。并且通过图文记录了下来,与大家分享读书的快乐。‎ ‎  ‎ 板书设计 ‎ 快乐读书吧 很久很久以前 开辟神话 自然神话 英雄神话 教学反思 ‎  1. 高尔基所说的“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巨大的享乐”。所以,我们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神奇的世界。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勇于发言,能力得到提升。‎ ‎2.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阅读量太小,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关注阅读量窄的学生,让他们的能力也有较大幅度地提升。‎ ‎16 风筝 课题 风筝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会认“憧、憬、歇”等4个生字,会写“筝、拔、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 重点 ‎1.学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 难点 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尝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激趣,导入学习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风筝)‎ ‎  ‎ ‎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  ‎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总结概括,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憧、憬、歇、埂” ‎ ‎“憧、憬、歇、埂”是左右结构的字;“憧”和“撞”是形近字。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筝、拔、蝴、蝶、福、托、梢、歇、踪、丧、圈、坊” ‎ 指导书写:“拔、蝴、蝶、福、托、梢、歇、踪、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拔”不要写成“拨”;“筝”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情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课堂练习,抄写句子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蝴蝶(dié diě)  踪影(zhōnɡ zōnɡ) 憧憬(chōnɡ zhōnɡ)‎ 翩翩(piān biān) 磨坊(fɑnɡ fǎnɡ) 丧气(sànɡ shànɡ)‎ 二、组词。‎ ‎1.多音字组词。‎ 磨 mó( ) 坊fánɡ( )‎ ‎ mò( ) fānɡ( )‎ ‎2.比一比,组词语。‎ 圈( ) 拔( ) 筝( ) 歇( )‎ 园( ) 拨( ) 争( ) 喝( )‎ 三、补全下列成语。‎ ‎( )( )飞起 越( )越( ) ( )( )起舞 大( )( )色 千( )万( ) ( )头( )气 四、仿写句子。‎ ‎1.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 。‎ ‎2. 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 。‎ ‎【答案】‎ 一、dié zōnɡ chōnɡ piān fɑnɡ sànɡ 二、1.磨砂 磨盘 油坊 教坊 2.圆圈 花园 拔刀 拨动 风筝 争取 歇一歇 喝水 三、凌空 飞 高 翩翩  惊 失 辛 苦 垂 丧 四、1.春天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 ‎2.夏天的傍晚,小青蛙们在池塘边歌唱,它们越唱越高兴,似乎把天唱塌了。‎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 风筝 蝴蝶 拔几根 幸福 托着 垂头丧气 半圈 树梢 歇一歇 千呼万唤 踪影 磨坊 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板书:风筝)‎ ‎ ‎ ‎【设计意图:由回忆放风筝的情景,引入课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在面对新知时,能主动寻找其现实背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圈出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板书:幸福鸟)‎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 ‎【设计意图:“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 ‎)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板书:兴奋、激动、自豪)‎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4.学习第4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板书:找风筝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5.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板书:垂头丧气)‎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这一环节主要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设计意图:‎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板书:继续)‎ ‎(4)想象写话 ɑ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b全班交流 c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提醒写字姿势)‎ d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在总结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得。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课堂练习,小组交流 ‎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续写文章,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内容 ‎16 风筝 做风筝 放风筝 幸福鸟 兴奋、激动、自豪 ‎ 继续 找风筝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 ‎( )地跑起来 ( )的快乐 ‎( )地喊叫着 ( )的木轮 ‎( )地飞走了 ( )地奔跑 ‎ 二、按要求写一写。‎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精心—— 希望—— 依然—— 倏地——‎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垂头丧气—— 继续——‎ 三、读一读,填一填。‎ ‎1.“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我从我句话中了解到小作者的心情是 ,我还能在课文中找出其它描写心情的句子 。‎ ‎2.“我们依然快活……”这句话中“依然”可以换成哪一个词语?试着用“依然”写一句话。‎ ‎ ‎ ‎【答案】‎ 一、飞快 最大 快活 巨大 极快 拼命 ‎ 二、1.细心 期望 依旧 突然 ‎2. 兴高采烈 停止 三、1.高兴、幸福;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2. 即使下着大雨,我们依然来学校上课。‎ 教学反思 ‎ 1.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读,表现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断变化:“想一想孩子们做风筝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的、高兴的、兴奋的”“那就请你读出小伙伴做风筝时的激动。”‎ ‎2.不足之处是千呼万唤:千和万是虚数,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万遍,这一点应该渗透给学生。‎ ‎【教材分析】‎ ‎《风筝》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 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作者介绍】‎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主要作品:《鬼城》《二月杏》《废都》《满月儿》《秦腔》《古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风筝。‎ ‎  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hú dié zōnɡ yǐnɡ shù shāo chuí tóu sànɡ qì ‎( ) ( ) ( ) ( ) ‎ ‎ fēnɡ zhenɡ xìnɡ fú bàn quān qiān hū wàn huàn ‎( ) ( ) ( ) ( ) ‎ 二、你能写出生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吗?  ‎ 奔( )( ) 磨( )( )  坊( )(  )‎ ‎( )( ) ( )( ) ( )( ) ‎ 三、模仿秀。‎ ‎1.风筝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 渐渐:   ‎ ‎2.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 垂头丧气:    ‎ ‎3.我们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 憧憬: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主要讲了第1自然段讲 ;第2自然段讲 ;后面的几个自然段讲 。归纳一下:课文讲的是 。‎ 五、重点段落品析。‎ ‎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 ‎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1.在字的正确读音下画“____”。‎ 憧(cōnɡ chōnɡ)憬    依(yī yǐ)然 凌(línɡ lìnɡ)空   奔(bèn bēn)跑 ‎2. 把下面的句子改为“被”字句。‎ 我们把风筝叫作“幸福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第2自然段是写_______________,第3自然段是写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试着做一个风筝,再把制作的过程写下来。‎ ‎ ‎ ‎ ‎ 参考答案:‎ 一、蝴蝶 踪影 树梢 垂头丧气 风筝 幸福 半圈 千呼万唤 二、奔(bēn) (奔跑) 磨(mó)(磨成) 坊(fánɡ)(磨坊)‎ ‎(bèn) (投奔) (mò)(磨盘) (fānɡ)(牌坊)‎ 三、1. 一轮红日渐渐地坠落下来,风也渐渐变得微弱。‎ ‎2. 考试成绩出来了,小名垂头丧气地走回家。‎ ‎3. 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和我憧憬的未来都归功于我的天使般的母亲。‎ 四、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做风筝;孩子们开开心心放风筝;孩子失去风筝、寻找风筝的忧伤。童年时候,风筝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幸福。‎ 五、1.chōnɡ yī línɡ bēn ‎2.风筝被我们叫作“幸福鸟”。‎ ‎3.我们做风筝;我们放风筝。‎ 六、例文:‎ 他先帮我们做好了骨架,因为我们要做的是硬翅风筝,所以就拼了一个十字形的骨架。骨架已经拼好了,接下来就是上色了!经过我们的讨论后,决定画一只米老鼠。何俊成先把米老鼠的造型描绘了出来,然后按原卡通形象的米老鼠涂色。我们分工涂色,我画手部脚部,何俊成画米老鼠的身体。在画的时候呀,纸还会起些毛毛,原来这是海棉纸呀。‎ ‎  在画画的时候,我们都很用心的去画,把风筝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哦,对了,为了把风筝装扮得更漂亮,我们还画了背景图:蓝天和草地。我来画蓝天,何俊成来画草地,那胡运泽呢就帮我们修补一些我们弄得不太好的地方,做得很好看。‎ 最后只要把线装上去就可以了。当然,胡运泽早就准备好了,他拿出一个小把手,上面还绕了许多白色的线。我把线绑在风筝的骨架上,绑得非常牢固。最后再把尾巴贴上去,一个风筝就完成喽。‎ ‎17 麻雀 课题 麻雀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 教学 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 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 ‎  ‎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掉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设计意图:总结段意,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课文。】‎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哑、庞” ‎ ‎“煞、奈”是上下结构; “嗅、嘶、哑”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 ‎ 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电”。‎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 扎煞(shā sā)    搏斗 (bó bé)‎ 嗅到(xiù xòu)  拯救(zhěnɡ zěnɡ)‎ 二、读拼音写汉字。   ‎ 身(qū)______  (bó)________斗  牙________(chǐ)‎ ‎(pánɡ)____大  (yòu)________儿 无可(nài)_______何 三、选词填空,组成词语。 ‎ 撕 嘶 搏 博 ‎ ‎(   )咬 (   )开 拼( )( )士 四、回答问题。‎ ‎1.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把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经过写具体的?‎ ‎ 。‎ ‎2.“小”麻雀战胜了“大”猎狗一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 。‎ ‎【答案】‎ 一、shā bó xiù zhěnɡ 二、躯 搏 齿 庞 幼 奈 三、嘶 撕 搏 博 四、1.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尖叫,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 ‎2.母爱,这是存在于小生灵老麻雀身上的令人钦佩的伟大情感,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它驱使老麻雀放弃自己安全的环境,铤而走险飞落在凶恶的猎狗面前,誓与猎狗进行殊死的较量,掩护和拯救自己的幼儿。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和伟大啊!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 ‎2.认读词语。‎ 嘶哑 拯救 扎煞 奈何 嗅到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多媒体出现下面三个问题)‎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4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吃)‎ 指导朗读: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 ‎【设计意图:扣紧语言文字指导阅读,对学生理解运用语言都是必要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板书:救)‎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板书:斗)‎ ‎(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板书:强大的爱)‎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四、拓展作业 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设计意图:小练笔使学生在写中加深理解,激发情思,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 板书 内容 ‎ 麻雀 ‎     小麻雀 ‎          救      吃 ‎         老麻雀 强大的爱  斗 猎狗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挽救——(     )    匆忙——(     )‎ 庇护——(     )    剧烈——(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 幼(  ) 奈(  ) 躯(  ) 绒(  )‎ 幻(  ) 夸(  ) 躺(  ) 戎(  )‎ 三、选择句子的含义,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 ‎1.“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中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 ‎①风猛烈地摇撼着梧桐树的力度。 ( ) ‎ ‎②母爱。 ( ) ‎ ‎③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下来的冲力。 ( ) ‎ ‎2.“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有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这说明了: ‎ ‎④猎狗非常害怕老麻雀。 ( )‎ ‎⑤猎狗很同情老麻雀,所以自己往后退。 ( )‎ ‎⑥猎狗被老麻雀不畏强暴的勇气震慑(shè)住了,所以慢慢往后退。 ( )‎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 ‎2.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麻雀?从哪些方面描写的?‎ ‎ ‎ ‎3.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 ‎ ‎ ‎4.“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 ‎ ‎【答案】‎ 一、拯救 急忙 掩护 猛烈 二、幼小 幻想 奈何 夸大 身躯 躺下 毛绒 戎马 三、1. ② 2. ⑥‎ 四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主要讲了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在地上发现了一只小麻雀,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猎狗愣住了的故事。‎ ‎2.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从巢里掉下来的。这是对小麻雀的外形描写。‎ ‎3.不是因为害怕。是因为猎狗被老麻雀为自己孩子而奋不顾身的爱而愣住了。‎ ‎4.因为我不想让猎狗伤害小麻雀和老麻雀。‎ 教学反思 ‎1.让学生自己感悟和体会为主。我从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这种伟大的母爱精神的句子着手,让学生们的感悟和体会都很深,从他们的朗读中,我真正找到了语文的魅力。‎ ‎2.我在这节课上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体会来理解课文入手,逐步培养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感悟句意的能力。‎ ‎3.通过小练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没能巧妙地抓住课文中的意外生成,产生的情感共鸣。在课文的最后,学生都能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母爱精神。但是对于人间的母爱,人间的各种真爱,没能体会出来。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说明我在设计教案时,对教材内容没能够吃透,对教材外的意外生成,也没能够去好好的把握。‎ ‎2.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化(指名读)缺乏多样化: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板书),时间驾驭的不是很合理。‎ ‎【教材分析】‎ ‎《麻雀》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教材的一篇课文,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作者介绍】‎ ‎  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全名伊凡•谢尔盖耶维奇•‎ 屠格涅夫。屠格涅夫的小说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新动向,构思新颖,结构紧密,人物形象鲜明,文字极为精练、优美,对俄国文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他的代表作是《猎人笔记》。‎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麻雀》选自《猎人笔记》,原文的后面还有这样几句话:“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诚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怖更强大。只有她,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2.麻雀又名树麻雀、霍雀、嘉宾、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贼、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宾雀、厝鸟、家巧儿。英文名:sparrow 。国家保护动物。‎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 掩(  )  呆(   )  护(  )  庞(  )‎ 淹(  )  杏(  )  启(   )  庆(  )‎ 二、给下面的字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 掩____(  ) 搏____(  ) ‎ 躯____(  )  庞____(   ) ‎ 三、选词填空搭配。 ‎ 尖叫 咀嚼 摇撼 站着 跑开 ‎ 细细地( ) 猛烈地( ) ‎ 呆呆地( ) 急忙地( ) ‎ 绝望地( )‎ ‎ 声音 抓饭 怪物 牙齿 力量 锋利的( ) 庞大的( )‎ 喷香的( ) 强大的( ) ‎ 嘶哑的( ) ‎ 四、选词填空补全句子。 ‎ 掩护 保护 ‎ ‎1.我们要( )小动物。 ‎ ‎2.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 )着小麻雀。 ‎ 搏斗 战斗 ‎ ‎3.老麻雀不顾自己安危。誓与猎狗作生死( )。 ‎ ‎4.一场激烈的( )打响了。‎ 五、根据课文填空,完成练习。 ‎ 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    ),(            ) ‎ 落在猎狗面前。它(          ),(         )尖叫着。‎ ‎(1)这里把老麻雀比作      ,是因为              。‎ ‎(2)“扎煞起全身的羽毛”说明了老麻雀                ‎ ‎  ,“绝望地尖叫”是因为老麻雀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六、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叙述了 的动人故事。不仅刻画出 的弱小, 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 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 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 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七、重点段落品析。   ‎ 风(        )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         )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         )站在地上,(           )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      ),头上长着(      ),分明是(         )不久,从(      )掉下来的。  ‎ ‎1.用“   ”画出写小麻雀幼小的词句。‎ ‎2.结合上下文解释“无可奈何”,并用它写一句话。 ‎ ‎                      。‎ ‎3.“一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飞了下来,这是什么力量?‎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在充分感悟了老麻雀的勇敢和爱的伟大力量之后,这时,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你想对小麻雀说一句话吗?‎ ‎                                       ‎ ‎                                       ‎ ‎                                       ‎ ‎                                       ‎ 参考答案:‎ 一、掩护 淹没 呆在 杏仁 护手 开启 庞大 庆祝 二、俺 俺家 傅 师傅 抠 抠门 拢 拉拢 三、 咀嚼 摇撼 站着 跑开 尖叫; 牙齿 怪物 抓饭 力量 声音 四、1.保护 2.掩护 3.搏斗4.战斗 ‎ 五、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 ‎(1)石头,老麻雀下落的速度也很快。‎ ‎(2)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对猎狗没有信心,还是拼尽全力地来挽救自己的孩子。‎ 六、 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奋不顾身;母爱。‎ 七、猛烈地 林荫路 呆呆地 无可奈何地 嫩黄 绒毛 刚出生 巢里 ‎1.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2.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3.这是母爱的力量,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从内心产生的无私的母爱 八、示例:1.老麻雀,你太勇敢了,我很佩服你! ‎ 老麻雀,你奋不顾身救孩子的精神令我感动。  ‎ 老麻雀,你真棒!我为你竖大拇指。 ‎ 老麻雀,我要学习你临危不惧的精神。 ‎ ‎2.你想对小麻雀说一句话:你有一位好爸爸或许是妈妈,你长大后要孝顺他们。‎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课题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习写一件事情,写作方法。 ‎ ‎2.记住记叙文的六要素。‎ ‎3.调动多感官,叙述清楚,丰富表达的内容。 ‎ 教学 重点 ‎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把事情说清楚。‎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历过很多事情,但是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指学生回答)‎ 师: 这节课我们会通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栏目,把你在生活中经历的一件事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吧。‎ ‎  ‎ ‎ ‎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 回顾课文,受到启发 ‎(板书:找规律)‎ ‎1.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一说,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如何把一件事情说清楚。‎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写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注意抓住细节,也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 ‎◇我觉得不要把一件事情用一个长长的段落写完,这样,让阅读者感觉思维疲劳,读不下去,要把一件大事分割成小的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分段来写。‎ ‎3.出示《风筝》课文插图,教师小结:‎ 写作文选材要选择贴近生活中的事情,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 ‎4.出示《麻雀》课文插图,教师小结:‎ 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的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5.读了四个小朋友的话,你有什么发现?‎ ‎(读了四个小朋友说的话,我发现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如何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第一个小朋友和第二个小朋友交代了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第三个小朋友总结了要合理安排记述顺序;第四个小朋友讲了要想把事情叙述清楚就要认真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去想……)‎ 三、交流表达,初试身手 ‎(板书: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 师:读了题目要求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这是要求我们看图进行场面描述,看图想象当时的情形,图上的人在干什么、说些什么 、想些什么等)‎ ‎2.练一练、学应用 ‎(1)小组讨论。‎ ‎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所要表达的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2)交流汇报。‎ 只听见“砰”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就像刚出膛的子弹一样,飞快地向前冲。我们班的小刚同学大显身手,勇往直前;其他几个跑道的运动员则紧追不舍。拉拉队员们则拼命地喊“加油、加油”。只见小刚就像一架加足马力的战车,越跑越有劲儿,越跑越快,没等其它跑道的运动员追上来,就一阵旋风般最先到达了终点。‎ 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师:读了题目要求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这是要求我们认真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做家务的过程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 ‎2.练一练、学应用 ‎(1)小组讨论。‎ ‎(2)交流汇报。‎ 她先用牙签把虾仁背上的一根黑色的筋一个一个挑出来,接着把虾仁在清水里洗干净后,放在菜箩里将水沥干,装进碗里;然后她把黄酒、生粉、盐、鸡精和蛋清放入碗里与虾仁一起搅拌均匀,放在一边等待下锅。‎ 一切准备就绪后,妈妈开始炒虾仁。她先点着火,然后倒入适量的花生油,等油冒烟时,只听见“哧啦”一声,妈妈将虾仁倒进锅里翻炒,等虾仁从原先伸展开的样子变成头尾相连的圆圈,从透明的颜色变成深红色,像一个小红球时,就说明虾仁熟了,“炒虾仁”的气味香气扑鼻,闻的我只咽口水,心想:好香啊!真想马上尝一口。这时,妈妈说:“可以出锅装盘了。”妈妈的这一句话,停止了我的想法,只看见妈妈在锅里撒了一点葱花后,就把又红又嫩的虾仁装盘让我端到餐厅去。‎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各抒己见,并且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成果。‎ ‎  ‎ 板书设计 ‎ ‎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找规律 说一说 ‎ ‎ 教学反思 ‎  1. 在导入环节,我以谈学生平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为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大家积极发言,兴趣很浓,为以下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2.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尤其是在指导初试身手这一环节上,虽然学生想说的兴趣很高,但还是表达不够到位,我想,这除了与学生的语言积累有关外,重要的还是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差。‎ 习 作 课题 生活万花筒 ‎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事去写习作。‎ ‎2.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3.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4.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 重点 ‎1.围绕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事去写习作。‎ ‎2.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教学 难点 ‎1.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3.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 ‎  ‎ ‎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尽快搜集写作的对象及材料。】‎ 生活是个万花筒,每天都有许多的事发生着,令人感动,令人赞叹不已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难忘的事,也许其中有一些给了你很深的印象和启迪。今天,我们就试着把你心中的这件事写下来告诉大家你记忆中的事有哪些呢?‎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生活万花筒”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吧。‎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审题指导 ‎1.读到这个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板书:生活万花筒)‎ 审题: ‎ 共同点:所记的是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而不是两件事,要集中写好一件事,发生的时间:可以发生在不久前,也可以是过去好几年的,地点: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街头巷尾。‎ 不同点:一件事,可以是听到、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必须自己做到认真读一读,打开写作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确定选材的范围,必须多读几遍,做到心中有数。‎ ‎2.你认为这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请你以“生活万花筒”为主题,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是看到的一件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注意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完整,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板书:……的事)‎ 三、组织材料。‎ ‎1. 学习习作提示,确定写作材料 ‎ ‎(1)默读习作提示,思考:文中列举了哪些内容的事? ‎ ‎(2)交流,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吸取教训的错事,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事、乐事,总之是有意义的,写下来能给人以启发的事。 ‎ ‎(3)回顾亲身经历的事,看看有没有必要把它写下来。‎ ‎2.‎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想想你想写的自己印象深刻的是什么事,是什么原因让你这样,是激动,是伤心,还是害怕……按要求准备。‎ 要求:‎ ‎(1)说一说是什么事。‎ ‎(2)说一说事情的原因。‎ ‎3.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4. 教学“参考片段”明确写作要求 ‎(1)学习“参考片段”——《难忘的一件事》默读思考:文章从几方面把一件事写具体?‎ ‎(2)交流:‎ 写一位同学向老师报告:语言、动作 写了老师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写了我的心理活动(重点)‎ 还有同学的反映 ‎(3)归纳方法 ‎ ‎ 把事情的几个方面(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四、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事情的过程。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写事情经过的时候,我们要抓住细节;详细介绍过程中,你的心理活动,你的想法,动作表现,什么结果,获得什么样的感受。(板书:经过、结果)‎ 五、动笔成文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设计意图:设计“突破难点”这一环节,除了有利于学生写作之外,还能锻炼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写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写难忘的一件事,关键是什么事,要写出为什么让人难忘,重点是要写出难忘,要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抓住细节重点写出这件事的经过,要写出你的感受,是激动,是害怕,还是高兴,要表达真实的感受,结构要完整,合理。‎ 七、完成草稿,指导修改。‎ ‎1.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 ‎2.引导学生自我修改。‎ 教师点拨:好多人喜欢边读边修改,但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不是最好的,因为默读时速度往往较快,又加上习作是自己写的,对里面的内容比较熟悉,容易把错的地方看成对的。而朗读却不一样,朗读的速度相对较慢,要读出字音就必须看清字形,因此能更好地发现一些错误,如语病、漏字、添字、错别字等,从而全面地加工、润色。最后我们还应该把改后的习作和原文作对照,比较看看改后的习作好在哪里。‎ ‎3.小组交流,合作评价修改。‎ 教师点拨:在比较中体会自己和别人习作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 ‎4.教师选择典型的习作,集体点评、修改。‎ ‎5.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习作。‎ ‎6.课堂交流,指名学生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改的——为什么要这样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写作,从而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七、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生活万花筒”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印象深刻的事的时候,要抓住重点来写,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  ‎ 板书设计 ‎ ‎ ‎ (……的事)起因 生活万花筒 事情发生的过程(详写)‎ ‎ 事情的结果 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缺点:‎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汇报”“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18 牛和鹅 课题 牛和鹅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谓、扳、拳”等8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 重点 ‎ 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 教学 难点 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 1.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 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书:18 牛和鹅)‎ ‎  ‎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探究学习的愿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扳、拳、怖)‎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先写我们对身躯庞大的牛一点不害怕,甚至还去欺负它;对小小的鹅却心怀畏惧。接着写金奎叔对付老雄鹅。写金奎叔根本不怕鹅,且轻松地对付鹅的过程。最后写了我听了金奎叔的话以后,转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从中也明白了道理。)‎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谓、拳、捶、膊、瓶、怖、凭、欺、掐” ‎ ‎“捶”的部首都是提手旁; “谓——猥”是形近字。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 ‎  ‎ ‎【设计意图: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每一个字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摸、甚、跪、捶、顽、脖、脱、概、惹、昏、握、摔、凭、掐” ‎ 指导书写:“摸、跪、捶、脖、脱、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昏”下面的“日”要比上面窄;“脱”的右下面是“儿”不是“几”;“凭”的下面是“几”不是“儿”。‎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牛和鹅的知识,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 ‎1.妹妹得了小儿麻痹症,suī( )然下肢瘫痪,但是她pínɡ( )着wán( )强的毅力依然坚持学习,有时shèn( )至读书到深夜。她大ɡài( )是太累了, 天明时,才hūn hūn( )沉沉地睡着了。‎ ‎2.我tuō( )掉棉袄,扑进奶奶的怀里,搂着奶奶的bó( )子撒娇。‎ 二、给下面的生字加上“扌”,写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 莫 屋 率 垂 臽 殳 盲人( )象 ( )胸顿足 ( )跤能手 ‎( )手言和 能( )会算 ( )石问路 ‎【答案】‎ 一、1. 虽 凭 顽 甚 概 昏 2.脱 脖 二、摸 捶 摔 握 掐 投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 ‎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牛和鹅,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课文,谁能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接着写……最后写……)‎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和鹅》。‎ ‎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品读课文,感知品味 ‎(一)学习1—4自然段。‎ ‎1.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牛怕人,鹅不怕人)为什么?(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板书:从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从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2.“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小组交流。‎ 对牛: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扳牛角、骑牛背、捶牛背。(板书:对牛-欺负)‎ 对鹅: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 ‎(板书:对鹅-害怕)‎ ‎3.找出“我们”对待牛的动词,并打上三角符号。(拍、摸、触、扳、骑、捶)‎ ‎(二)学习5—12自然段。‎ ‎1.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板书:逃跑)‎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 ‎“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板书:被鹅咬住 呼救)‎ 这时的“我”用哪一个词来形容?‎ ‎(狼狈不堪)‎ ‎2.指导朗读:读出害怕的心理。‎ ‎3.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画一画。‎ ‎(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3)它用全身的力量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4.学生朗读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指导朗读:读出鹅的凶狠、神气十足的样子。‎ ‎5.破折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D.用在副标题前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是第几种?‎ ‎6.这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又有什么表现? ‎ ‎(1)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2)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落荒而逃)‎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在“我”被鹅追赶的经历中“我”对鹅鹅对“我”的态度。】‎ ‎【设计意图:‎ ‎7.学生朗读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读出金奎叔叔的强悍。‎ ‎(三)学习13—15自然段。‎ ‎1.金奎叔对我讲的话使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什么变化?这次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 ‎ (1)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怕它干吗?(在鹅的眼里我们比它小,但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比它强!)前半句是从鹅的角度看人,后半句是从人的角度看鹅。我们变换了角度,事情的结果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的认识生活。(板书: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比它强!)‎ ‎ (2)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2.直到现在……(引读最后一段)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那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呢?(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换个角度去看事情。(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读故事,想办法。‎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 ‎ (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女儿高兴,因为她卖伞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 让学生通过反复研读金奎叔叔的话,在朗读中感悟人的确很强,鹅的命运由人主宰。】‎ ‎【设计意图:对课内知识的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道理的理解。】‎ 你就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又可以晒布了。)‎ 四、回顾课文,总结升华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请同学们去生活中发现这种情况吧。‎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作业设计我们采用课外推荐阅读:《两个农夫》、 《牛鹅换眼》两篇文章,并且要求收集跟本课有关的故事、诗句、成语等,丰富学生知识,培养积累的习惯。‎ ‎ ‎ 板书 内容 ‎18 牛和鹅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 从牛的眼睛看人: 从鹅的眼睛看人: 在我们的眼里:‎ 觉得人比牛大, 觉得人比鹅小, 我们比它强! ‎ 所以牛是怕人的。 所以鹅不怕人。‎ 对牛-欺负 对鹅-害怕 ‎ 逃跑 被鹅咬住 呼救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一切的恐怖,全消失了。因为在金奎叔的手里,鹅是那么弱,那么可笑,它,不过跟一个酒瓶子一样罢了!‎ ‎1.句子先写结果,再写原因,仿写句子。‎ ‎ ,因为 。‎ ‎2.用“那么……那么……”写句子。‎ ‎ ‎ 二、对于金奎叔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 鹅要是欺负人,就不要怕它。‎ B. 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对待他们。‎ C. 我们不能怕鹅,也不能欺侮牛。‎ D对于向鹅这样欺负人的人,要想办法去制服他。‎ ‎【答案】‎ 一、1.妈妈笑了,因为姐姐考上了大学。‎ ‎2.这里的空气是那么新鲜,那么湿润,让人神清气爽。‎ 二、ABD 教学反思 ‎1.这篇课文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候的一件事,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与小学生的生活较贴近,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在阅读课文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到“我”害怕鹅和“鹅”的威风形象。‎ ‎2.不足之处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对鹅的知识了解太少,我课前准备资料不充分,学生对鹅的形象了解起来有些困难。‎ ‎【教材分析】‎ ‎《牛和鹅》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作者介绍】‎ 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鹅——家禽,羽毛白色或灰色,额部有橙黄色或黑褐色肉质突起,雄的突起比较大。颈长,嘴扁而阔,脚有蹼,能游泳,耐寒,吃青草、谷物、蔬菜、‎ 鱼虾等。‎ 牛——哺乳动物,身体大,趾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矛。是反刍类动物,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 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一比,组词。‎ ‎  跪( ) 摸( ) 概( ) 脱( )‎ 脆( ) 模( ) 既( ) 蜕( )‎ 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无所谓(wèi) 心胸宽广(xōnɡ) B. 赤膊上阵(bé) 恐怖(bù)‎ C.扳牛角(bān ) 赤手空拳(quán) D. 欺人太胜(qī) 掐断(qā)‎ 三、根据课文填空。‎ 看到牛,我们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 )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1.“无缘无故”的意思是 ,句中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 ‎2.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这个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内片段阅读。‎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呢,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1.啪嗒啪嗒(仿写拟声词): ‎ ‎2.这段话从 、 、 三个方面描写了“我”被鹅追赶时 的情境。‎ ‎3.如果你见到当时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要把句子写具体。‎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请仿照上一题课文片段的写法,用多种描写方法写一写运动会上拉拉队员的表现。‎ ‎ ‎ ‎ ‎ ‎ ‎ 参考答案:‎ 一、 跪下 清脆 抚摸 模型 大概 既然 推脱 蜕皮 二、 C 三、1.没有一点儿原因 平白地 ‎ 2. 虽然 可 我们的学校虽然不是高楼,可环境非常优美。‎ 四、1.滴答滴答 哗啦哗啦 ‎2. 动作 神态 语言 慌乱 ‎3.示例:我会拿起一根木棍,用力地赶鹅,一直把它们赶跑。‎ 五、示例:观众席上的啦啦队员个个满脸通红,大喊“快!快跑!”有的同学干脆站起来,又蹦又跳,手舞足蹈地为他们助威。还有几个同学在一起,挥动双臂,齐声大喊:“加油!加油!”‎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课题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囊、级、露”等13个生字,会写“念、级、段”等13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5.学会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教学 重点 ‎ 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 教学 难点 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老虎的图片)‎ 师:同学们都认识着这张图画吗?‎ 师:老虎有什么本领?‎ ‎(学生自由说。)‎ ‎(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看到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  ‎ ‎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大老虎的样子对比文中窝囊的大老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 诉大家呢?‎ 出示提示语: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 结果演砸锅了 。 ‎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演技 撤换 砸锅 笨拙 逗乐 殷切 半晌 豁虎跳 撇嘴 头罩 羡慕 (易读错)‎ 角色 四脚着地 直冲脑门 露脸 哄堂大笑 (多音字)‎ 窝囊 糨糊 亏得 窟窿 比划 将就 打瞌睡 (这组加粗字)(轻声词)‎ ‎ 接连不断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踱来踱去 通情达理 (成语)‎ ‎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 ‎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和事情经过结果概括课文。把字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是换一个意思相似的词,或是请同学帮助等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字词,时刻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 ‎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囊、级、露、角、羡、殷、豁、撇、霉、亏、哄、拙、砸” ‎ ‎“囊”应读一声,不要读成二声;“角”是多音字,在“三角”中读“jiǎo”,在“角色”中读“jué”;“豁”应读一声,不要读成四声。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念、级、段、俩、练、裤、改、逃、亏、挖、堂、砸、锅” ‎ 指导书写:“念、堂”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中间宽一些;“级、段、俩、练、裤、改、挖、砸、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段”的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很多,易错的笔顺和易读错写错的字都很多,而且每个字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字笔顺和重要笔画都要强调,需要多花点时间来学习。】‎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得 ‎1.熟读课文。‎ ‎2. 把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露水(lòu lù) 三角(jiǎo jué)‎ 露 角 ‎ 露面(lòu lù) 角色(jiǎo jué)‎ 二、看拼音写词语。‎ ‎ bān jí yí duàn pái liàn zá ɡuō ‎ ( ) ( ) ( ) (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忽然 突然 ‎1.他的( )到来,打乱了我的学习计划。‎ ‎2.我( )想起来了,大哥往常就是这样呼唤羊群的。‎ ‎【答案】‎ 一、lù lòu jiǎo jué 二、班级 一段 排练 砸锅 三、1.突然 2.忽然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3.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 ‎4.学会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字词,掌握内容 ‎1.听写词语。‎ 班级 一段 兄妹俩 排练 连衣裤 ‎ 改变 亏得 挖了 哄堂大笑 砸锅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学文打下基础。】‎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细读课文,体会心理 ‎1.(出示提示句)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 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 演完时,我……‎ ‎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 我至今还不明白……‎ ‎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板书:期待 自信 紧张 不明白 )‎ ‎3.再完成课后第一题填写完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紧张、狼狈 ‎4.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得的时候吗?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三、创设情境,仿写心理 ‎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过 后悔 快乐 激动 兴奋 得意 美滋滋 垂头丧气 ‎ ‎【设计意图:课文很长,情节一波三折,很多心理活动没有明显的“我想”做提示,孩子们可能看不明白什么样的句子是心理活动。所以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过程找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再用几个词总结归纳我的心理变化,最后完成课后题的表格,学习有梯度,由易到难。】‎ 兴高采烈……)‎ ‎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说一说)‎ 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 放学路上,我…… 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 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我…… 我慢吞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可没想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自己找找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 四、变换题目,开导作者 ‎1.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谁能把题目改一改。你想怎么开导“我”呢? (引导学生说 :“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2.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事情发展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有感而发。】‎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作业 ‎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 ‎ 板书 内容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期待 自信 紧张 不明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念( ) 级( ) 桃( ) 练( )‎ 岭( ) 极( ) 逃( ) 拣( )‎ 二、词语仿写。‎ 垂头丧气(外貌描写) ‎ 打瞌睡(含有动词) ‎ 三、用上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这个配角配不上他。 老师没有把握撤换,他也只好将就。‎ ‎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你先四脚着地( )上台,见了他们兄妹俩就( )起来,啊呜啊呜( )着,向他们( )去,他们逃你就( )。等到猎人上场,对你连开两枪,你就( )下来——死掉。‎ ‎【答案】‎ 一、思念 班级 桃子 练习 ‎ 山岭 极限 逃走 拣起 二、无精打采 神清气爽 踢足球 看电视 三、我这个配角虽然配不上他,可是老师没有把握撤换,他也只好将就。‎ 四、爬 站 叫 扑 追 躺 教学反思 ‎1.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读书伊始,指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全文,将“一只大老虎”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两个标题进行对比,使学生既理解了“窝囊”一词的意思,又在“窝囊”这一词的关照下阅读全文。在本文的学习中,我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词语;根据提示划分段落;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展开合理想象,进入课文情境等方法学习语言,收到很好的效果。‎ ‎2.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同学上台上来表演老虎的动作。‎ ‎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回忆他童年时候,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归纳为三部分: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见。那个小朋友一直认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师却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的矛盾贯穿始终。演老虎的“我”一直按老师的指导排练、演出。正式演出时“砸”了。于是“我”寻求原因。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直接道出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 ‎ ‎【作者介绍】‎ 叶至善(1918—2006年),江苏苏州人,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中学生》主编。‎ 代表作:曾先后参与和领导编辑大型丛书《少年百科丛书》、《中国历史小丛书》、《中国历史故事集》、《儿童自然科学丛书》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虎,俗称老虎,是哺乳纲猫科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是亚洲的特有种类,原产地主要是东北亚和东南亚。虎是种高度进化的猎食动物,也是自然界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成年虎的身长可达2-3.5米,尾长1米,重达200-350公斤。在它庞大的体型与有力肌肉之外,它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白色到橘红色的毛皮上有黑色垂直的条纹,它们下半部的颜色较淡。凶猛至极、力量极大,原有森林之王、百兽之王之称,之后学习狮子用万兽之王之称以及用万兽之皇之称。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 xìnɡ kuī wā tǔ táo pǎo kù zi ‎ ( ) ( ) ( ) ( )‎ 二、连一连。‎ 笨拙的 机灵的 期待的 窝囊的 小朋友 表演 老虎 目光 三、补充成语,并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 ‎ 通情( )理 唉( )叹气 垂( )丧气 哄( )大笑 ‎ ‎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从文中抄写心理描写的语段。‎ ‎ ‎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是按照( )、( )、( )三部分来写的。在讲述怎 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意见( )。那个小朋友一直认为扮老虎要有“豁虎跳”,而老师却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二者的矛盾贯穿始终。‎ 六、重点段落品析。 ‎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片段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 ‎ 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忽然背后有人轻轻推了我一把。我知道推我的是老师,立刻弯下身子爬上场去,嘴里啊呜啊呜直叫。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只记得耳边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等到幕布拉下,我站起来脱下头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 ‎ 老师倒没说什么。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声叹气地对我说:“你一出场就豁几个虎跳,那就强多了。”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 后来呢?后来我上动物园总要去看看老虎,想看看老虎是怎么豁虎跳的。可是老虎在笼子里不是打瞌睡,就是垂头丧气地踱来踱去,从没见过它们豁过什么虎跳。 ‎ 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为什么没豁虎跳会惹起哄堂大笑呢?我至今还不明白。 ‎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忽然——( ) 立刻——( ) 至今——( )‎ ‎2. 终于到了星期六,到了下午,到了我们班演出的那个时刻。从“终于”一词中,可以看出“我”什么样的心情?‎ ‎ ‎ ‎3.“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哄堂大笑,请你告诉他。 ‎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你去过动物园吗?在你眼中的老虎是什么样子的?赶快写一写吧!‎ ‎ ‎ ‎ ‎ ‎ ‎ 参考答案:‎ 一、幸亏 挖土 逃跑 裤子 二、笨拙的表演 机灵的小朋友 期待的目光 窝囊的老虎 三、通情达理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哄堂大笑 通情达理:李叔叔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我们都愿意和他说话。‎ 四、略。‎ 五、期盼参加演出、饰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 不同 六、1.突然 马上 如今 ‎2.非常期待上台表演。 ‎ ‎3.因为这只窝囊的大老虎,动作虽然笨拙,但是却很可爱,很有趣。‎ 七、略 ‎20 陀螺 课题 陀螺 ‎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钉、旋、兵”等12个生字,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4.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5.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教学 重点 ‎ 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教学 难点 指导学生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钉、旋、兵”等12个生字,会写“否、旋、况”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们家里还有什么玩具?‎ ‎  ‎ ‎ ‎ 玩具是我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那么玩具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今天,高洪波老师的《陀螺》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板书:陀螺)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钉、旋、兵、恨、帅、预、衅、彻、溃、誉、丑、豪” ‎ ‎“帅、彻、丑”是翘舌音,“衅”是由“血”和“半”两部分组成。 ‎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否、旋、况、兵、败、仍、尤、恨、帅、预、溃、品、丑、豪” ‎ 指导书写,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旋、况、败、仍、恨、帅、预、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否”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口”要小一些;“丑”下面的一横要长一些。‎ ‎  ‎ ‎【设计意图:学好字形,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读通顺、流利。‎ ‎2.个体质疑 组内探讨 集体质疑 ‎3.抽读,评议。‎ ‎4.感知内容。‎ ‎【设计意图:扫除学文中的障碍,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铁钉(dīnɡ dìnɡ) 旋转(xuān xuán) 帅气(shuài shài)‎ 二、看拼音写词语。‎ ‎ fǒu zé kuànɡ qiě rénɡ rán yù liào ‎ ( ) ( ) ( ) ( )‎ 三、仿写词语。‎ 兴致勃勃(ABCC) ‎ ‎ ‎ ‎【答案】‎ 一、dīnɡ√ xuán√ shuài√‎ 二、否则 况且 仍然 预料 三、白发苍苍 波涛滚滚 逃之夭夭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3.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4.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 复习导入 ‎ ‎1.听写字词。‎ 否则 旋转 况且 金兵 一战即败 仍然 ‎ 尤其 恨不得 帅气 预料 品道 溃败 ‎ 丑小鸭 自豪 集体订正。‎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 1-2自然段 ‎1.陀螺又叫什么?陀螺的构造是怎样的?请你默读第1、2自然段。(板书:冰尜儿)‎ ‎2.自由读、指名读、体会读。生说印象。‎ ‎(二)学习3-5自然段 ‎ ‎1.指名学生读。‎ ‎2.小伙伴们是怎样玩陀螺的?在课文中画出来。‎ ‎(抽冰尜儿、赛陀螺)‎ ‎3.第4自然段中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把快乐比作燕子。)‎ 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 ‎(板书:郁闷)‎ ‎4.“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这句好说明了什么?‎ ‎(我对陀螺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恍惚)‎ ‎(三)学习 6-11自然段 ‎1.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 边思考:“谁的陀螺最棒?”‎ ‎2.“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这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板书:兴奋)‎ ‎(四)学习 12-13自然段 ‎ ‎1.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合作学习。‎ 你是怎样理解“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 ‎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既释放了情感,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体会情感的突破口。】‎ 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板书:人的才能 品质 行为)‎ 学生齐读,学生讨论。 ‎ 三、拓展迁移 做小游戏:选一名会玩溜溜球的同学上台表演。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他的动作过程,思考下列问题。 ‎ 用几个动词描写这位同学玩溜溜球的过程,精湛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在这位精彩的表演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道理?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玩溜溜球的过程、领悟到的道理用文字描述出来吧!‎ ‎【设计意图:小练笔延伸了文本,升华了情感。】‎ 板书 内容 ‎20 陀螺 冰尜儿 郁闷 恍惚 兴奋 人的才能 品质 行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恨( ) 况( ) 仍( ) 优( )‎ 很( ) 兄( ) 扔( ) 尤( )‎ 二、填上适当的动词。‎ ‎( )陀螺 ( )鼻涕 ( )头( )脑 三、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并写下来。‎ ‎1. 注意 懊恼 这种 长辈的 引起了 终于 ‎ ‎ ‎2. 证明吧 直到现在 兴致勃勃 我还能 这些 写下 文字 有力的 便是一种 ‎ ‎ 四、说说你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 ‎ ‎ ‎【答案】‎ 一、憎恨 情况 仍然 优秀 很好 兄弟 扔了 尤其 二、抽 擦 摇 晃 三、1.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 ‎2.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四、略 教学反思 ‎1.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童年时的乐趣,小朋友之间的快乐,小朋友之间的点点滴滴,让人终身难忘。在教学时我抓住陀螺这一线索,说陀螺→打陀螺→得陀螺→赛陀螺→赞陀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义。‎ ‎2.不足之处是让学生上台表演打陀螺的时间太短,没有充分体会到打陀螺的快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陀螺》这篇文章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本文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作者介绍】‎ ‎ 高洪波,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先后出版过《鹅鹅鹅》等10部儿童诗集,《说给缪斯的情话》等2部评论集,《波斯猫》《我喜欢你,狐狸》《醉界》《人生趣谈》《高洪波军旅散文选》等20多部散文随笔。《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劈。现代已有用发射器发射的陀螺。当然,还有一些 ‎“手捻陀螺”十分普及。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 一、看拼音,写词语。 ‎ ‎  shuài qì fǒu zé zì háo dǎ bài ‎ ( ) ( ) ( ) ( )‎ 二、精挑细选。‎ ‎1.犹 优 尤:( )如 ( )其 ( )秀 ‎ ‎2.很 恨 狠:( )心 ( )好 仇( )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 )‎ ‎2.形容运用自如。 ( )‎ ‎3.形容态度真静。 ( )‎ 四、根据要求写句子。‎ ‎1.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用加点的词造句)‎ ‎ ‎ ‎2. 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 这句话把 比喻成了 。你来仿写一个拟人句吧!‎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基础积累大巩固。‎ 课文以 为线索,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 ‎ ‎ 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 的喜爱之情。‎ 六、课文整体梳理。 ‎ ‎《陀螺》片段 在我的故乡,陀螺不叫陀螺,叫作“冰尜儿”,顾名思义,就是冰上的小家伙。‎ 做冰尜儿用的是木头,柳木、榆木、松木、枣木、梨木都可以。抽打冰尜儿,当然是在冬季的冰天雪地里,最好的场所是冰面。好的冰尜儿要在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裂开。无论嵌上滚珠,还是钉上铁钉,冰尜儿都不会裂开,能毫无怨言地让你的抽打,__ _______。‎ 抽冰尜儿的小伙伴们,都爱比个高下。他们往往各站一角,奋力抽转自己的冰尜儿,让它朝对方撞去。这时你看吧,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力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刚一接触,又各自闪向一边,然后重整旗鼓再战——直到其中一方被撞翻才告一段落。赛陀螺每次都是体重个大的一方占上风。因此,只有小陀螺的大多在自家院子里玩,不拿到马路上去应战。况且小陀螺有个难听的绰号叫“角锥”,意思是小且细。抽打“角锥”的大多是拖鼻涕穿开裆裤的,他们的兴趣,在于抽鞭子,陀螺的质量往往不在意。‎ ‎1.陀螺又叫 。‎ ‎2.第二段横线上填入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在冰面张牙舞爪,穷凶极恶。‎ B.在冰面旋转、舞蹈,憨态可掬。‎ C.在冰面摇头晃脑,杀气腾腾。‎ D.在冰面横冲直撞,左右逢源。‎ ‎3.下列选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录了一段儿时玩陀螺的回忆。‎ B.文章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C.文章多处“大词小用”,读来富有童趣。‎ D.文章表达了对人的外貌的深刻思考。‎ 思维创新大拓展 ‎ 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你知道哪些谚语?赶快写一写吧!‎ ‎ ‎ ‎ ‎ 参考答案:‎ 一、帅气 否则 自豪 打败 二、1.犹如 尤其 优秀 2.狠心 很好 仇恨 三、1.顾名思义 2.得心应手 3.不动声色 ‎ 四、1.我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2.陀螺 人 它圆头圆脑,好像上下左右都能找到支撑点似的。‎ 五、陀螺 大陀螺 陀螺 六、1.冰尜儿 2. B 3. D 七、略 安 慰 安慰 ‎ 课型 口语交际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培养学生安慰他人的意识,学会说安慰别人的话。 ‎ ‎2.学会倾听,有交际的自信心,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 ‎ ‎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 重点 ‎1.培养学生安慰他人的意识,学会说安慰别人的话。 ‎ ‎2.学会倾听,有交际的自信心,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具 准备 课件 视频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巧设情境,引出安慰 师:同学们,今天看到这么多老师来听课,戚老师心里非常紧张,此时此刻,你们能说点什么让老师不这么紧张吗? ‎ 师:谢谢孩子们,有了你们的鼓励和安慰,老师的心情平静多了,谢谢大家。其实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跟戚老师一样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什么呢?安慰。‎ 一位名人这样说:“安慰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安慰是医治心灵的良方。”今天,咱们要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让我们学会安慰。(板书课题)‎ ‎  ‎ ‎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我们遇到了不开心事,想得到别人的安慰,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 师:请同学们先来看课本中第一个小男孩说的话) ‎ 师:故事中的小男孩遇到了什么问题? ‎ 师: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打算怎么安慰他?请同桌之间互相商量一下。 (板书:主动关心) ‎ 预设A ‎ 生:小峰,不要难过了,运动会上难免有意外发生,你不是故意摔倒的,比赛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与了,并且付出了努力。  ‎ ‎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既可以明确话题具体要求,又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参与度。】‎ 师:你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我想此时小峰心里会舒服一些。(板书:表示理解) ‎ ‎(你鼓励无疑给了小峰极大的安慰)(板书:鼓励)。 ‎ 师:所有这些安慰的语言、行动都来自于我们对小峰的真诚,只有真诚,才会真心实意地去帮助他人。(板书:真诚)  ‎ 小结:通过这么多同学和老师的安慰,此时小峰的心里会怎么样?‎ 三、出示情境,学生练说 ‎1.出示:‎ ‎(1)我不想搬走,不想离开好朋友。‎ ‎(2)我特别喜欢这块表,丢了好心疼啊!‎ 师:上面两种情形,你要如何安慰别人呢?请任选一个你想安慰的对象进行小组内讨论。 ‎ ‎2.请生表演,练习说话。 ‎ 四、交流烦恼,强化方法 ‎ ‎1.当堂抽取学生课前写下的烦恼纸条。 ‎ ‎2.针对学生烦恼的问题,其他学生给予安慰。 ‎ ‎3.被安慰学生谈谈心情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主题拓展,情感升华 ‎ 师总结:同学们,人生的旅途并非都是坦途。安慰,如同涓涓细流,会滋润我们的心田。捧出一颗心来,送上我们真诚的安慰,我们就会快乐起来。 ‎ 让我随着音乐,一同感受安慰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力量。 ‎ ‎  ‎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主动关心 安慰 表示理解 真诚 鼓励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同学们讲自己的伤心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参与话题,勇于发言,唤起情感共鸣,口语能力得到提升。‎ ‎3.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不爱参与,害怕,不敢发言,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关注学困生,让他们的能力也有较大幅度地提升。‎ ‎  ‎ 习 作 课题 记一次游戏 ‎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记一次游戏习作,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游戏的乐趣,激发习作兴趣。‎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按照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顺序把活动的过程写以及自己当时的心情清楚。‎ 教学 重点 ‎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把游戏过程写清楚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都做过什么游戏?你怎样介绍这个游戏?(指学生回答)‎ 师:‎ ‎  ‎ ‎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尽快搜集写作的材料。】‎ 看来丰富多彩的游戏都是大家最喜欢的活动,有一位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样喜欢游戏,他不仅在游戏中享受着快乐,还把游戏写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 ‎(屏幕出示)今天就让我们来做一做,写一写这个游戏。(板书:记一次游戏)‎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学习范文,提炼写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个游戏怎么样? ‎ ‎2.交流:‎ 师:你认为这个游戏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感受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 ‎ ‎(1)游戏前你做哪些准备。‎ ‎(2)在游戏中,做了些什么?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 ‎(3)游戏结束后,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板书:游戏前 游戏中 游戏后 感受)‎ 三、做游戏,提炼素材。‎ ‎1.同学们现在你们想不想做游戏?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盲人敲锣”。听老师这么一说你心情怎么样?‎ ‎2.明确游戏规则。(站在起点先后,用布蒙住双眼,手握锣锤原地做左三圈,右转三圈,然后向前直走去敲锣,落发出声响为胜,每人有两次机会。)‎ ‎3.谁愿意第一个做游戏?(准备好后提出要求:在感受快乐的同时,要用心观察参加者和同学们的表现。)‎ ‎ 4.做游戏。‎ 四、根据写法,说游戏:‎ 师:游戏进行到这里,刚才两位同学做游戏,你认为谁做的有意思?回忆一下他当时是怎么做的,游戏过程中他有哪些表现?你自己的感受如何?想好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小组同学边听边根据你的观察给他补充,一会儿老师要看看谁说的最有意思。‎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在作文草稿本上列一个提纲。‎ ‎4.交流提纲。‎ ‎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游戏特点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五、根据写法,写游戏:‎ ‎1.再次强调写法:刚才你们不但在游戏中感受着快乐,还把游戏中人物的表现观察的那么细,那你们想不想把游戏写下来,让没玩过的人分享一下,那就要向里文中的小作者一样,既要把游戏过程写完整,又要把游戏过程中人物的表现写进去,既要写做游戏的人的表现,又要写同学们的表现。‎ ‎2.起草作文,教师巡视。‎ ‎3.分享草稿。‎ ‎(1)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能保证自己一气呵成的文章不会有错别字,不会有不通顺的地方?‎ ‎(2)写完作文要检查。检查的最好办法就是朗读,那么现在拿起你的大作大声地给我们朗读一下吧。如果在朗读过程当中发现什么有问题的地方,那就改吧,直到你读起来觉得很顺畅,听起来很舒服为止。还可以请同伴提提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分析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游戏,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写出真实感受。‎ ‎  ‎ 板书设计 ‎ ‎ 记一次游戏 游戏前 游戏中 游戏后 感受 ‎ ‎ 教学反思 ‎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 1. 在导入环节,我便以谈学生平时喜欢的游戏为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游戏是学生最熟悉也是最喜欢的活动,所以上课时大家积极发言,兴趣很浓,为以下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2.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尤其是在指导说游戏这一环节上,虽然这方面的意识很强,但还是不但没有很好的落实这两点,还占用了大部分时间,造成了后面写作时间的不充足,我想,这除了与学生的语言积累有关外,重要的还是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差。‎ 课题 语文园地 ‎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习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读书方法。‎ ‎2.认识几种蔬菜名称,知道碰钉子等词语的意思,学会用动作来描写心情。‎ ‎3.积累八个字的成语。 ‎ 教学 重点 ‎ 1.学习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读书方法。‎ ‎2.认识几种蔬菜名称,知道“碰钉子”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 难点 ‎1. 用动作来描写心情。‎ ‎2. 积累八个字的成语。‎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六,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  ‎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完成填空)‎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________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牛和鹅》文章故事性强,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 ,以及“我”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告诉我们 ,《陀螺》主要讲了 。‎ ‎2.理解运用 ‎ (1)学习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读书方法。‎ ‎①画出相应的词语,‎ ‎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②写出自己的批语;‎ ‎③读完再批注,再读再批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 (2)认识几种蔬菜,抄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字。(板书:认识蔬菜)‎ ‎(3)说说词语的意思,并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到这些词语,造句。‎ ‎(板书:说说词义)‎ 师总结:通过练习,认识几种蔬菜,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写写动作。(板书:写写动作)‎ 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到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鹤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画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4.日积月累。(板书:日积月累)‎ 学生读读背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了解词语含义,积累运用到写作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通过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边读书边做批注,认识了一些蔬菜,知道了“碰钉子”‎ ‎  ‎ 等词语什么意思,怎样用,学会了用动作来描写心情,还积累了一些八字的成语。收获不少呀!‎ 板书设计 ‎ 完成填空 ‎ 认识蔬菜 语文园地 说说词意 ‎ 写写动作 ‎ 日积月累 教学反思 ‎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备课素材 有关八个字的成语:‎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21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 ‎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 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 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出塞》。‎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知诗人 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2.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 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古诗三首》)‎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王昌龄照片、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塞、秦、征、还”‎ ‎2.学习生字 ‎“塞、秦、征”‎ 指导书写:‎ ‎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秦”上大下小;“征”左窄右宽。‎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 ‎(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 ‎(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 ‎5.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6.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词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 ‎【设计意图: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诗的意境,并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 ‎【设计意图:学习写法,积累经验。】‎ ‎,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教师板书:互文 秦汉)‎ ‎7.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悟诗情 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诗中的情感。 ‎ ‎(一)感悟画面之悲。‎ ‎1.师范读诗句。‎ 你眼前出现一幅什么画面?‎ ‎(板书:明月 关 人未还)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 ‎2.指导读出感觉。 ‎ 小结: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明月”“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生活的两个典型的景物。 ‎ ‎(二)感悟人心之悲。 ‎ ‎1.从征人角度感悟。 ‎ ‎“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 ‎ ‎(1)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家  亲人) ‎ ‎(2)补诗句:(李颀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们望到了什么? ‎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边关。)他们什么心情?体会失望、悲伤。 ‎ 读出语气。 ‎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3)激情引读: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却只能化为一句——(引读)‎ ‎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 ‎ ‎(1)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2)想象说话: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_。‎ 指名反馈 ‎ ‎(3)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引读。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悲伤)(板书:悲壮) ‎ ‎(4)指导读出感情。 ‎ ‎(三)感悟历史之悲 ‎ 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长卷,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 ‎ 师:至秦至汉至唐,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多少征人尽望乡啊,依然是——(引读)‎ ‎3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悠悠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引读)‎ 体会诗人情感: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写下这两行诗句,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看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反馈并读出语气。 ‎ 师: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让我们带着感受来齐读这两行诗。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了解历史,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感悟能力。】‎ ‎3.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另外还有许多边塞诗,也反应了边塞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 ‎4“据《资治通鉴—唐》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这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你们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什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李广呢?‎ ‎(补充:《塞下曲》能骑善射,力大无比。)“不教”是什么意思? ‎ ‎(2)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 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板书: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 ‎2.激情引读 ‎(1)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殷切的希望,我们来表达下诗人的希望好吗?(引读) ‎ ‎(2)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是呀,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这也是千百年来征人们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 ‎ ‎3.体会壮的感情 ‎ 出示《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体会战士们的豪情壮志。齐声朗读。 ‎ 四、布置作业 ‎ 将你今天在课堂上的收获加上你的想象,将《出塞》这首诗改成一篇记叙文或一个故事。‎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总结 ‎ ‎1.“人未还”虽说是悲痛的,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为国的壮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从诗中你感受到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板书:忧国忧民) ‎ ‎2.写法: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 同学们,古时战事不断,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这样一首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诗篇。让我们带着体会齐诵这首诗。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不看书。‎ ‎【设计意图:总结学法,积累学习古诗的经验。】‎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hái ) 还(hái huán)来就菊花 ‎  但是龙城飞将在(jiànɡ jiānɡ ) 将(jiānɡ jiànɡ)军 ‎  不教胡马度阴山(jiào jiāo) 教(jiāo jiào )课 二、填空。‎ ‎1.龙城飞将指的是( ),他是( )代名将,被世人成为( )‎ ‎2.“阴山”指今天的( )境内,古代中国的边疆要塞。‎ ‎3.这首诗中的( )是千古名句,前半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4.《出塞》作者王昌龄是( )代诗人。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 图。诗中融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选择。‎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飞将”指的是( )。‎ A.李广 B.岳飞 C.文天祥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度”的意思是( )‎ A.度步 B.度过 C.越过 四、说说你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的理解。‎ ‎ ‎ ‎【答案】‎ 一、huán hái jiànɡ jiānɡ jiào jiāo 二、1. 李广 汉 飞将军 2. 内蒙古 3.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唐 冷月照边关的苍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希望朝廷启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关战争,人民安居乐业。‎ 三、1.A 2.C 四、不仅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对边塞战士的同情,还写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悟与对现实的无奈,其实后面两句更直接的写出作者对良将的向往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夏日绝句》。‎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两首诗。‎ ‎2.出示并理解课题。‎ ‎(:沙漠图片)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咏唱。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教师板书:《凉州词》)‎ ‎ ‎ ‎【设计意图:根据学古诗的几个步骤学习古诗,是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琵、琶”注意:葡萄和琵琶的读音。‎ ‎2.学习生字 ‎“催、醉”‎ ‎【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指导书写:“词、催、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催”是左窄右宽;“醉”左右结构匀称。‎ ‎3.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4.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感,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 ‎5.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古诗《凉州词》‎ 师:刚才大家通过读诗初步了解了古诗的内容,你刚才说到那盛宴摆满了葡萄美酒啊,让我们读读这一句(出示诗句第一行)。‎ ‎1.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香甜的美酒。‎ 师: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很多同学发出了惊叹声,谁来读出这样惊喜的感觉?‎ 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景?你想想到些什么?‎ 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这情景使人异常兴奋——读:‎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谁能把这样盛大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女生读。‎ ‎2.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促的琵琶声。‎ ‎ 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1)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 ‎(2‎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深刻的理解诗意。】‎ ‎)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 ‎——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 ‎(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边读边想,从这个“催” 字中读出了不同的情怀。‎ ‎3.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谁来读出这样盛大的场面。指名读、分组读。‎ ‎4.激越的琵琶声,让我们在场所有的将士们兴致飞扬,诸位老兄,我有点醉了,想告辞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这样难得的盛宴就应该一醉方休。‎ 展开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请诸位莫笑,引入下一句。(板书:醉)‎ 指名读,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洒从容,小组读,醉了躺着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 ‎5.是啊,你抓住“几人回”读出了将士的心声,大家再好好读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多少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多悲凉啊,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让我想到王昌龄《出塞》的一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将士就这样到了戍边再也没回来啊,谁再读。女生配乐读,我听出了母亲们的心声。‎ 伤人一万,自损八千,战争是多么残酷啊。——读全句没有几个人活着回来啊,这里运用反问的句式说出将士们的心声,在质问这场残酷的战争啊。‎ 小组读。‎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今戌边的战士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板书:悲壮 豪迈)‎ ‎——男生齐读。‎ 正是因为将士们有这样的豪迈的气度,才有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全班读。‎ 小结:好一个“几人回”,同学们今天很会学习,通过反复品读,读出了几种不同的感受。‎ ‎6. 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把整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从你们这悲壮豪迈的声音中,让我们听到了战士们的心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7.指导背诵。‎ 师:下面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化在记忆中,融化在血液里,把这首诗试着背一背。‎ 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四、学习古诗《夏日绝句》‎ ‎(一)全诗内容 ‎1.用多媒体出示,指导朗读。‎ 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同学们听出老师怎样的感情读的这首诗吗?‎ ‎(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2.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3.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 学生讨论,汇报: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板书:生 人杰 死 鬼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汇报: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板书:有骨气 有气节)‎ ‎4.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设计意图:积累诗句,更利于阅读古诗。】‎ 设计意图: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5.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 6.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7.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五、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 激发学生树立远大抱负,体会诗人的情感。‎ 板书 内容 ‎21 古诗三首 ‎             《出 塞》‎ 互文 明月 关 ‎ 秦汉 人未 悲壮 同情征人,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凉州词》‎ 唐:王翰 醉 悲壮 豪迈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气 死 鬼雄 有气节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填空。 ‎ ‎1.“欲饮琵琶”中的“欲”意思是( ),“夜光杯”是指( )。‎ ‎2.《夏日绝句》主旨是哪句? , 。‎ ‎3. 李清照, 代女词人。号 ,齐州章丘人。‎ 二、判断对错。‎ ‎1.王翰和王之涣都是唐代诗人,他们写的《凉州词》都是边塞诗。( )‎ ‎2.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是千古名句,令人深思。( )‎ ‎3.这首诗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 三、回答问题。‎ ‎1.《夏日绝句》这首诗怀念项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价值观?‎ ‎ ‎ ‎2.“醉卧沙场君莫笑”,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 ‎ ‎【答案】‎ 一、1.将要 用晶莹剔透的白玉做成的酒杯 ‎2.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 ‎3.宋 易安居士 二、1.√ 2. √ 3.×‎ 三、1.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2.表现了守边将士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的精神面貌。‎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能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课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 ‎3.诗是要多朗诵的。可是在本教学过程的朗诵的成分显然是比较少的。‎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三首古诗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讲于历史上英雄的豪迈气节的。《出塞》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凉州词》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夏日绝句》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歌。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 ‎【作者介绍】‎ 王昌龄 (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代表作有《相和歌辞•放歌行》《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塞下曲四首》等,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能文善诗。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其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名句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出塞》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格律】‎ 本诗格律为: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这首诗依然是一首五言绝句。但是近体诗两句之间平仄相对,叫“对”;两联之间平仄相似,叫“粘”。这首诗第一联二、四字平仄相同,但上下仍相对,属于近体诗中的“拗救”现象。同时,第二联平仄依然相对。但是邻联失粘。应该属于折腰体的五言绝句。吟诵时相对比较难一些。调式应该重新组合,不能用一般的平起五言绝句调式。另外,对“拗救”现象的处理,吟诵时要注意修改第四字的音高和旋律。 [押韵] ‎ 本诗押的是“一东韵”,一个很开阔雄浑的韵。诗歌的主旋律是豪迈雄浑的,然而入声字比较多,显得有些决绝。 [声韵] ‎ ‎“生—当——作!人—杰!”,“当——”字拖长,是一种强调,确信、肯定。“‎ 作!人—杰!”,三个字中用了两个仄声字“作”“杰”,改换音韵,并且起强调作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诉我们,是男子汉就应该活着做人中最杰出的人。 ‎ ‎“死-亦!为—鬼-雄————”,“死亦”与“生当”相对,一个去声字和一个入声字“亦”连用,声如破竹,造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和声韵铿锵的发誓的感觉,同时,拉长“鬼雄———”,让人感觉豪气万丈自胸中发出。即使死了,也要在地狱里做一个鬼中的英雄。 ‎ ‎“至-今——思—项-羽-”,“至今——”拉长述说从一千多年前遥远的汉朝到南宋的今天,我依然在想着那位叫项羽的英雄。 ‎ ‎“不-肯-过-江——东————”,一个入声字“不”和去声字“肯”“过”,连着一个拉长的平声字“江”,一个押韵的,可以无限延长的字“东”,仿佛再现出那个战败后,不肯苟且偷生、宁死不屈的英雄项羽自刎的画面。让人肃然起敬。‎ ‎【用典】 ‎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课后作业 ‎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按要求做题。‎ ‎1.给下面的字组词。‎ 杰( )鬼( )雄( )项( )亦( )‎ ‎2. 给下列字加部首组成新字,并用新字组一个词。 ‎ ‎ 正——( )——( ) ‎ ‎ 崔——( )——( )‎ 二、填空。‎ ‎( )时明月( ),万里( )人( )。但使( )飞将在,( )胡马( )。这首诗的题目是《 》,诗句中“但”的意思 是,这首诗的后两句大意是:( )。‎ 三、选择。 ‎ ‎1.《出塞》是一首( )。‎ A.山中田园诗 B.赠友送别诗 C.边塞诗 ‎2.王昌龄是( )代诗人。‎ A.宋 B.唐 C.清 ‎3.下面的诗是王昌龄所作的是( )。‎ A.《清明》 B.《回乡偶书》 C.《从军行》‎ ‎4.《凉州词》是一首( )。 ‎ A.送别诗 B.边塞诗 C.赠友送别诗 ‎5. “度”的意思是( )。‎ A.越过 B.度过 C.过度 四、回答问题:《夏日绝句》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 五、课文整体梳理。‎ ‎1.《古诗三首》其中《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 诗,表达了诗人 的愿望。‎ ‎2.《凉州词》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 ,对死亡并不畏缩, 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3.《夏日绝句》 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 ,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全诗仅 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六、重点段落品析。‎ 凉州词 ‎(唐)王翰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 ‎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 ‎ ‎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王昌龄《从军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认为是悲伤语还是豪壮语?请说一说理由。‎ ‎ ‎ ‎ ‎ ‎ ‎ 参考答案:‎ 一、1. jié ɡuǐ xiónɡ xiànɡ yì 2.征 征用 催 催促 二、秦,汉时关,长征,未还。龙城,不教,度阴山。《出塞》,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三、1. C 2. B 3. C 4. B 5. A ‎ 四、借古讽今。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来讽刺南宋朝廷的逃跑主义,表示了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感情。‎ 五、1.王昌龄,边塞,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2.充满热爱;“醉卧沙场”。‎ ‎3. 一、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三、四;二十。‎ 六、1.A 2. A 3.B ‎4.表现出豪放、开朗、兴奋的情形,有一点视死如归样子。此外还可能感慨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七、“古来征战几人回”,你认为是豪壮语。这两句是欢宴痛饮时的劝酒之语,意谓: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莫笑,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所以这不是厌恶战争,哀叹生命的悲伤语,这里表现出来的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崛、沈、范”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肃、晰、振”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严肃、疑惑不解、清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4.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 重点 ‎1.学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请看这个“志”字,上“士”下“心”‎ ‎。在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的志向。‎ 说说你小时候立下的志向吧。‎ ‎(我要当医生。 我要当航天员……)‎ 师:很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 ‎ ‎(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 ‎【从志向谈起,轻松入课,且与结尾前呼后应,指向于写作的阅读,开宗明义。“志”的文化溯源,让开课不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习生字。‎ 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崛、沈、范、魏、晰、振、胸、怀、赞、效、淮、租、惑、斥”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辱,读(rǔ)不要读成(lǔ)。淮,读(huái)不要读成(zhǔn),“斥”“沈”为翘舌音, “租”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 ‎(3)书写“肃、晰、振、胸、怀、赞、效、租、疑、惑、凡、顾、训、斥、辱”。     ‎ 字形难点:“怀”的偏旁是竖心旁,“晰”“训”的左半部窄,右半部宽。“赞”“辱”上下大小一样。‎ 师:要想读懂文章,扫清“地雷”是必须的。这篇课文中的生字词你们能认识,能正确地读出来么?‎ 请大家读读课件中的词,看谁的反应快,读得对。‎ 租界 麻烦 胸怀 屈辱 ‎ 热闹非凡 左顾右盼 疑惑不解 清晰而坚定 ‎ 生读词。 ‎ 师: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四个字的成语,请大家多读几遍,先记住它们,积累起来,在平时写作中争取用上。‎ 四字词语 ‎ ‎【教给学生读书概括大意的方法: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从寻找三个小故事,到归纳小故事大意,再到串联全文大意,呈现串联式结构图,变换方式,提高要求,变着法儿让儿童从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此版块,既是对课文大意的把握,又指向于谋篇布局的剖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巧妙融合。】‎ 生读。‎ 师:还有些词串,未必是四个字的,也很值得我们积累,自己再读读“清晰而坚定”。‎ 清晰而坚定 请你们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为中华崛起读书) ‎ ‎ 师:真好。还有一些词,由于特定的时代,理解起来有困难,需要我们查找一些资料。例如“租界”,谁知道? ‎ ‎(不知道。) ‎ 师:请看这幅图 这就是清朝末年我们受到列强欺辱的时局图。当时的美帝国,英帝国,日帝国,沙皇俄国等,国力强过中国,于是就抢占我们的领土,说是租用,实际上是霸占,这就形成了列强割据,租界林立的“时局图”。而在租界内就是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在租界外则是民不聊生,苦难悲情。‎ 师:有一些词,光看字面意思还不行,联系课文才能理解更透彻。比如“欺凌”,谁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欺负,欺压,侮辱……)‎ 师: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中国人受到怎样的欺凌?谁能给咱们读一段课文,帮助大家具体地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生读。‎ 师:大家一边读,一边感受当时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受到怎样的欺凌。 ‎ 生自由读片段。‎ 三、初读,把握大意。‎ ‎1.师:这是一个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整个大故事中又带着三个小故事。现在请大家来比赛,看谁读书最快,把三个小故事找出来。 生:快速浏览。 ‎ ‎ (我发现第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到东北,伯父和他说不要轻易到租界去玩。) ‎ ‎(还有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和同学闯租界。)‎ ‎(第三个故事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说得很好。还可以简洁一些。老师也尝试着概括了三个故事的小标题。大家看看,比比,和你们概括的有什么不同。‎ 耳闻“中华不振”(1-6);目睹“中华不振”(7-8);立志“振兴中华”(7-8)‎ ‎(小标题中都有“中华不振”)‎ ‎(不对,最后一个是“振兴中华”,应该说都有“中华”两个字。) ‎ 师:对啊,这“振兴中华”就是本文的关键点。所以,概括的时候要抓关键。 ‎ ‎(很简单,都只有几个字。)‎ 师:是的,这就叫做概括。就要简简单单。‎ ‎(好像字数都一样。) ‎ 师:我是尽量把它们概括成一样的,记住两个关键词:简洁,抓重点。2.认识结构 师:这三个小故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呢?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呢?‎ ‎(先写耳闻“中华不振”;再写目睹“中华不振”;最后写:立志“振兴中华”。)‎ 师:很好,看,原来这三个故事是这样排列的啊。‎ ‎【教给学生读书概括大意的方法: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从寻找三个小故事,到归纳小故事大意,再到串联全文大意,呈现串联式结构图,变换方式,提高要求,变着法儿让儿童从整体把握课文大意。此版块,既是对课文大意的把握,又指向于谋篇布局的剖析,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训练,巧妙融合。】‎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 师:同学们,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后,你来想一想:自己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呢?‎ 还有许多像周恩来一样的伟人,他们也是为了祖国的崛起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你想到了谁?‎ 师小结:中华不振深深刺痛了周恩来的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读书”这个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多多了解这位伟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拼音填字组词。‎ 严sù( ) 清xī( ) ‎ zàn( )叹 xiōnɡ( )怀 ‎ 屈rǔ ( ) 疑huò( )‎ 二、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引起事故;闹事。) ‎ B.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向左右两边看) ‎ C.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振作) ‎ 三、选词填空。 ‎ ‎1.在沈阳租界,中国巡警面对洋人的汽车轧死中国人的现象,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____(A.训骂 B.斥责 C.训斥)死者的家属 ‎2.大家只能_____(A.劝告 B.劝慰 C.安慰)那个不幸的女人。‎ ‎3.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______(A.解救 B.拯救 C.解脱)出来呢? ‎ ‎【答案】‎ 一、肃 晰 赞 胸 辱 惑 二、C ‎ 三、1.C 2.B 3.B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一、直入新课 师: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 ‎ 先读通顺,再读出疑问。‎ 生自己读。‎ 师:对,有疑问了,先做好标注,然后尝试解决疑问。请问,解决这些疑问,我们可以怎么办? ‎ 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 师:还可以询问,查资料,弄明白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文章,就读出滋味来了。还有些实在不能理解的地方,课后再去寻找答案。‎ 二、自读,学习课文 ‎1.充分自读 ‎ 师:接下来我们先尝试自读课文,学习第二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读书要讲方法,请看两个小要求。‎ ‎(1)读得通顺(2)读出疑问 在这些有疑问的地方,画上“?”‎ ‎2.尝试质疑,解疑 ‎ ‎(为什么伯父会说“有时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师:谁找到了下文中写到的“麻烦”是什么?‎ 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 ‎ 师:撑腰,训斥,形成对比。这两个词,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 ‎(撑腰就是做主的意思。)‎ ‎(主持公道。) ‎ ‎(就好像当法官。)‎ ‎(训斥就是骂人,很凶地骂。)‎ 师:对比后,你发现什么? ‎ ‎【设计意图:复习学法,学习第二、三个故事,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少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读书,在下文中寻找问题答案。更为巧妙的是,教师不满足于此,而是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结构上的“秘妙”——“悬念与伏笔”‎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原本中国巡警应该为中国人撑腰,因为是洋人轧死了中国人,可是巡警不但不为她撑腰,还训斥他。非常不讲道理!) ‎ ‎(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太弱,被欺负,所以巡警也狗仗人势。) ‎ 师:说得好,都是因为中华不振。请大家再看看,还有这样的地方么? ‎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原本大家要帮忙,但是却不敢帮忙,只能劝。大家也很无奈,因为中华不振。) ‎ 师:是啊。抓住“握紧拳头”和“劝慰”这对矛盾来读,你会读到当时中国人的心情,你会体验到中华不振,国民怒不敢言的无奈。来吧,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好好体会。(板书:妇人饱受欺凌 巡警丧失尊严)‎ 师:这个故事的结尾说“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沉重分量”,现在你体会到了么? ‎ ‎(中华不振就是我们总是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负。)‎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受到委屈都没人管。) ‎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不敢帮助中国人。) ‎ ‎(中华不振就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生活很困难,而洋人却过得很好,还欺负人。) ‎ 师:体会得真好。(板书: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四、课堂小测试。 ‎ ‎,不露痕迹地将教学的重点,指向于写作。在阅读中要结合写作技法渗透,让儿童在阅读实践中,形象、直观地体会作者的写作运思。】‎ ‎【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板书 内容 师: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像周恩来、毛泽东、钱学森等这样的一大批伟人、名人,他们从小立志读书,才成就了他们的远大理想,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也不再是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中国的土地,面对新的国际竞争,新的世界形式,我们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立下怎样的志向呢?(教师再板书一个“?”,4人小组讨论)‎ ‎(为祖国的科技发达而读书。)‎ 师:你呢? ‎ ‎(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读书。) ‎ ‎(为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而读书。 师:还有吗,你呢?) ‎ ‎(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读书。) ‎ 师:同学们都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志,那请你们谨记:将自己的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真正做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为了祖国的强大而读书。)‎ ‎(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而读书。)‎ ‎(为了考试有个好成绩而读书。)‎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不管是你的远大的理想还是近期的目标,老师都希望你能实现。 ‎ 今天咱们学习了周恩来少年励志的故事,一个很激励人的故事,同学们有没有收获?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下关于周总理的资料。‎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妇人饱受欺凌 ‎ 中华不振 为中华崛起读书 巡警丧失尊严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一选。‎ ‎1.课文题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A.以人物的名字命题 ‎ B.以文章的主要内容命题 C.以人物的语言命题 ‎2.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直接原因是( )‎ A.听伯父说中华不振。‎ B.耳闻目睹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决心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二、句子训练营。‎ ‎1.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变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联系课文理解句子。‎ ‎1.“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此生”指________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思来在租界里看到了中国人被洋人欺负,心里会想些什么?‎ ‎ ‎ 四、下列对于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是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 B.课文写了“洋人欺负妇女,周恩来明白中华不振的含义”“周恩来立志”两件事。‎ C.随着事情的发展,周恩来感情的变化是:疑惑、气愤、立志。‎ D.谈论读书的目的时,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更能体会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答案】‎ 一、1. C 2. B 二、1.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2.洋人的汽车把这个妇女的亲人轧死了。‎ 三、1. 有在“有志者当效此生”这句话中,“有志者”的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效”是效仿、学习的意思,“此生”‎ 指的是周恩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就应该向周恩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会感到屈辱,会发奋图强,会卧薪尝胆,坚定的认为这头东方沉睡的雄狮会有觉醒的那一天。‎ 四、B 教学反思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谈话谈到志向,引入新课。‎ ‎2.老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再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3. 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 ‎4.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课堂机智,应变能力。‎ 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改正,对于本节课一些较为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我也会继续沿用,并继续多在教材的钻研和课堂的调控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地实践、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 ‎ A. 崛起(jué ) 沈阳(sěn) B.示范(fàn) 淮阳(wéi)‎ ‎ C.魏国(wèi) 训斥(chì) D.门楣(mèi) 肇事(zhào)‎ 二、读拼音,写字词。‎ ‎ 1.伯父严sù( )地说:“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到xiōng huái( )( )宽广,知荣rǔ( ),gù( )大局,力争报xiào( )国家,zhèn( )兴祖国。”爸爸听了,zàn( )同地点了点头。‎ ‎ 2.对这个问题我一直yí huò( )( )不解,直到看到名师点拨,这道题的思路才逐渐清xī( )起来。‎ 三、选字组词。‎ 训 川 四( ) ( )练 租 祖 ( )国 ( )界 斥 斤 千( ) ( )责 凡 风 平( ) 狂( )‎ 四、词语综合训练。‎ ‎1.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默默”的近义词是 ,用“默默”可以写成成语:默默 默默 ;“若有所思”词语中“若”的意思是 ,词语的意思是 。这是一个与思考有关的词语,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 。用“若有所思”写一句话。‎ ‎ ‎ ‎2.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门前围着一群人。句中与看有关的成语是 ,根据提示,写出不同的看:‎ ‎(1)聚精会神地看 ( ) (2)恭敬地看 ( )‎ ‎(3)从低处望上看 ( ) (4)目光迅速地向四周看( )‎ 五、仿写句子。‎ ‎1.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 那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表示疑惑)‎ ‎ ‎ ‎2.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六、课文整体梳理。‎ 本文通过 少年时代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感悟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 ,表现了他的 。‎ 七、重点段落品析。‎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艰难 苦难)和屈辱中(拯救 挽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洪亮 响亮)的回答。‎ ‎ 1.用“ ”画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此时周恩来的心情是 的,他一直思考的问题是什么?用“ ”画出来。‎ ‎3.结合课文的事例说说“中华不振”的含义。‎ ‎ ‎ ‎ ‎ ‎4.联系课文和下面的诗句,说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江哥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八、周总理在民族危亡紧急关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面对右图的“读书无用论”,你会怎么驳斥他? ‎ ‎ ‎ ‎ ‎ 参考答案:‎ 一、C 二、1. 肃 胸怀 辱 顾 效 振 赞 2.疑惑 晰 三、川 训 祖 租 斤 斥 凡 风 四、1.沉默 无语 无闻 ‎ 好像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冥思苦想 ‎2.左顾右盼 (1)注视 (2)瞻仰 (3)仰视 (4)扫视 五、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六、1. 示例: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不能和班长一样考那么好呢?‎ ‎2. 你把我的书弄脏了,不但不道歉,反而出言不逊,你这样做对吗?‎ 七、1.苦难 拯救 响亮 ‎2.沉重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3.示例:中华不振,中国人民就要受到欺辱,就抬不起头来。‎ ‎4. 因为中华不振,人民备受欺辱,所以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是一个志存高远,有爱国精神的人。‎ 八、示例:要为建设家乡而读书,要为实现中国梦而读书。“读书无用论”是荒谬的,无论是从个人素质的提高,还是祖国的建设来说,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23 梅兰芳蓄须 课题 梅兰芳蓄须 课型 略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蓄、迫”等1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3.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4.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 重点 ‎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 难点 ‎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具 准备 ‎1.查阅有关梅兰芳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出示音频)大家先来听一听,然后来谈一下。告诉老师,你想说什么?噢,对了,这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全世界人们都非常喜欢。 ‎ 师: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千万别忘了自己的好习惯,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难懂的生字词,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做好批注。 ‎ ‎2.同学们的习惯很好,批注得很详细。同桌之间交流生字,对于生僻的字词两人结合查字典解决;实在有困难的字词可请教老师。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可见你们的自主能力很强。刚才我在下面有同学把自己的疑问留给了我,这样,先看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生字、词语,看有没有大家想知道的。‎ ‎3.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用幻灯片展示出,和学生进一步学习。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把同学们的疑问强调一下,并提醒该学生注意。然后通过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的方式对生字词进行巩固。 ‎ ‎4.再读全文,要求学生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也可同桌对读,相互检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  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蓄、迫、纠、缠、邀、扰、拒、签、订、宁、要、妄”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宁”在本课读(nìnɡ),避免读成 ‎(nínɡ),“要”在本课读(yāo),“迫”读(pò)避免读成(pè),注意读准确。‎ ‎  ‎ ‎ 【设计意图:欣赏作品,轻松导入本课,让开课不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 ‎1.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 ‎2.梅兰芳明白日本人一次又一次“邀请”他登台的目的,更明白地拒绝日本人,在当时来说就等于放弃自己挚爱的京剧艺术。“茫茫青史……”著名画家丰子恺对梅兰芳的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接下来的几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板书:避港拒演 蓄须明志 自伤身体)‎ ‎3.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后三件事,画出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语句或令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做出批注。 ‎ ‎4.学生交流。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老师提示: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注意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用笔画起来;然后展示,最好用课文中的词语总结,也可提示让学生根据梅兰芳先生辗转的地点来分析总结。‎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同学们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把握住梅兰芳先生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骚扰,辗转的几个地点来说,这样不容易乱。哪位同学先来总结一下?‎ 生举手。‎ 师:你很勇敢!尽量用课文中的词语。‎ 生总结。‎ 你总结得很全面,谁能概括一下,就是语言再简介一些。‎ 师小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日本人想利用梅兰芳先生的影响来美化侵略者的丑恶行径,就“邀请”梅兰芳先生为他们演出,但都被梅兰芳先生想尽一切办法拒绝了。‎ 课文一共叙述了五件事,它们分别是: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预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 拒绝登台;香港拒演;卖房度日;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2)这五件事叙述得有详有略,你们认为其中哪件事写得特别详细?具体地描述了哪些内容?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 设置问题:‎ 这件事情的叙述用了多少个自然段?‎ 你认为这件事作者在叙述时抓住了梅兰芳哪些描写?‎ 语言、行为、心理,能试着读读吗?‎ 你感觉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 蓄须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蓄不行吗?‎ 此时梅兰芳的心情怎么样?‎ 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师小结:梅兰芳用蓄须来对付日本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梅兰芳内心是苦闷的,蓄须后内心又是极为痛苦的,我们来读第3自然段,感受一下梅兰芳当时的精神世界。‎ ‎(3)你认为梅兰芳所有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文中能找到这样的句子来评价一下他吗?‎ 学生交流讨论。‎ ‎“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 让学生评价梅兰芳先生的做法,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热爱艺术,更热爱中华民族。他是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老师指导学生再读第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 ‎(1)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2)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讨论总结梅兰芳先生高度的精神境界和为国家做出的巨大牺牲。‎ 让学生自由的谈谈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 从而使学生内心升腾起对梅兰芳的敬佩。‎ 五、积累拓展 ‎1.师小结: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笔下的情,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梅兰芳先生的画像旁边。‎ 古往今来,像梅兰芳这样的爱国志士还有很多。你能说说一些爱国诗句吗?‎ ‎2.回忆课文具体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每件事概括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书面文字的形式深刻地体会梅兰芳的高贵品质和民族气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概括和总结。】‎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如果说梅兰芳风靡海外,受到全世界人地爱戴是缘于他优美的嗓音,精湛的技艺,那么他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使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越来越高尚,称为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七、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下查阅、搜集有关爱国志士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 内容 ‎23 梅兰芳蓄须 拒绝登台 ‎ 香港拒演 强烈的爱国情怀 ‎ 梅兰芳 卖房度日 ‎ 蓄须明志 崇高的民族气节 ‎ 自伤身体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 基础题。 ‎ ‎“拒”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首外再查( )画。“拒”字的最后一笔是( )。 ‎ 二、综合题。 ‎ ‎1.组词。 ‎ 蓄( ) 剧( ) 迫( ) 邀( )‎ 纠( ) 缠( ) 忍( ) 扰( )‎ 拒( ) 签( ) 订( ) 妄( )‎ 2. 用“……宁可……也……”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 简要地写出课文记叙了梅兰芳的哪几件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扌4 ㄴ ‎ 二、1.蓄须、京剧、逼迫、邀请、纠纷、纠缠、忍住、打扰、拒绝、签订、订书、痴心妄想 ‎2.他宁可牺牲生命,也决不背叛祖国和人民。‎ 三、 拒绝登台 香港拒演 卖房度日 自伤身体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使整节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3. 课堂作业尽量做到练习基础化、典型化,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强化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课当教学中的不足·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4.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课堂机智,应变能力。‎ 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改正,对于本节课一些较为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我也会继续沿用,并继续多在教材的钻研和课堂的调控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地实践、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通过讲述京剧表演大师的几件事,表现梅兰芳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人物介绍】‎ 梅兰芳(1894—1961),于20世纪初登上京剧舞台。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世称“梅派”。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生活中的梅兰芳是一个俊朗儒雅的男性,舞台上的梅兰芳却是一个仪态万方的女性,而且“比女人还具有女人味儿”的艺术形象。他的优美的歌声、庄静的姿态、娴雅的动作,塑造了为数众多、情态各异的女性,创造并再现了中国女性的本质特征和意象,显示了中国女性温柔、刚烈、含蓄、高雅等特征。对一个对京剧艺术知之甚少的外国人来说,他眼中的梅兰芳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他的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游园惊梦》《抗金兵》等。他曾先后赴日、美、苏等国进行文化交流,使京剧艺术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誉。抗战期间,他留居香港、上海,在敌伪统治下蓄须明志,拒绝演出,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他与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称为“京剧四大名旦”。‎ ‎1.梅兰芳艺名的由来 梅兰芳(1894—1961),京剧演员。原名梅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艺名兰芳,他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赞赏。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女性艺术形象,演出了大量优秀的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2.京剧名称的嬗变 京剧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安徽的四大戏班陆续进京,揭开了京剧历史的序幕。京剧形成的初期,称“皮黄”“乱弹”等。最先称它为“京剧”的,是上海人。清同治六年(1867)起,一些京津著名演员南下,把北方的“皮黄”传到上海。上海观众对其声腔来源并不熟悉,由于戏班多来自京城,便称为“京班戏”“京戏”“京班”“京剧”等。后来“京剧”一词一枝独秀,逐渐通行全国。‎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判断下面词语的读音是否正确。‎ 纠缠jiū chán( ) 蓄须xù xū( ) 强迫qiáng pò( )‎ 拒绝jǜ jué( ) 宁可níng kě( ) 妄想wàng xiǎng( )‎ 二、按要求做一做。‎ ‎1.填关联词语。‎ ‎(1)( )签订演出合同,( )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 ‎(2)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 )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 )愁没钱花?”‎ ‎(3)( )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 )拒绝了。‎ ‎2.仿写词语。‎ 滚烫滚烫: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干干净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缩写。‎ ‎(1)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1.梅兰芳蓄须明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梅兰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主要写的是梅兰芳不肯为日本人唱戏,留了一把长胡子。‎ 写了梅兰芳的四件事:‎ ‎(1)梅兰芳 。‎ ‎(2)梅兰芳 。‎ ‎(3)梅兰芳 。‎ ‎(4)梅兰芳 。‎ 体现了梅兰芳 的高尚品质。‎ 五、重点段落品析。‎ 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忧,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  )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  )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一次,日本侵略者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不去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高烧。‎ 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 ‎1.给加粗字注音。‎ 蓄(  )须  签(  )订  纠缠(  )  斩钉截(  )铁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 下面的材料是不是《梅兰芳蓄须》中的主要内容?是的画“√”,错的画“×”。‎ A.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蓄起了胡须。 ( )‎ B.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 )‎ C.梅兰芳为了安全,逃到了香港,还是不演戏。 ( )‎ D.梅兰芳忍痛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也不演戏。 ( )‎ E.敌人的军医给梅兰芳治病。 ( )‎ F.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情愿打针发高烧。 ( )‎ ‎4.“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家为什么愿意站着看,仅仅是因为梅先生演得好吗?用原文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短文中的哪句话解释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请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对梅兰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二、1.(1)只要……就……(2)只要……还……(3)无论……都……‎ ‎2. 雪白雪白 碧蓝碧蓝 嫩绿嫩绿 轰轰烈烈 老老实实 辛辛苦苦 ‎3. (1)梅兰芳先生是艺术家。‎ ‎(2)梅兰芳蓄须明志。‎ 三、1. 蓄须是为了拒绝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 ‎2. 梅兰芳态度很坚决、果断。他的行为表现出了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 四、梅兰芳;(1)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播音。‎ ‎(2)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登台演出。 ‎ ‎(3)梅兰芳离开上海到香港避居,再次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4)梅兰芳蓄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满腔的爱国热情,崇高的民族气节,坚贞不屈。‎ 五、1.xù qiān chán jié ‎2.无论……都……‎ ‎3. √√×√×√‎ ‎4.略 ‎5.最后一句话。‎ ‎6.中心句是: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六、示例:先生年未加冠,便成了举世瞩目的明星,开创了京剧旦角的新纪元。您不但在长袖舞台,成就于梨园,更是德艺双馨,外柔内刚。温婉优雅的外表里,蕴藏着您坚韧执著的内心。不肯与世沉浮、同流合污,不屑卑躬屈膝、攀高结贵,也不向邪恶黑暗势力低头让步!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您的蓄须明志,更表明了一个中国人的高风亮节和胆略气魄!您是民族的骄傲!‎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题 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型 精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延、昔、笋、茅”等9个生字,能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3.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4.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 重点 ‎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 难点 ‎1.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2.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具 准备 ‎1.师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 ‎2.南泥湾的歌曲。‎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 师: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从介绍背景引入本课,让学生有时代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 ‎ 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延、昔、笋、茅、炕、煌、旦、媚”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延”在本课读(yán),避免读成 ‎(tínɡ),“媚”读(mèi)“笋”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 ‎(2)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全诗押的是ang韵,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 ‎3.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三、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 三、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1)自读第二节。(板书:延河叮咚的流水 枣园梨花的清香 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 (2) 分组讨论、交流。‎ (3) 师点拨。‎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老师做到范读,给学生提供读的范本,读起来不难,易于接受。】‎ ‎  ‎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老师做到范读,给学生提供读的范本,读起来不难,易于接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预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思考,明确学习目标,巧妙地融合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 ‎ 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3.师小结。‎ 什么是延安精神?学生讨论后回答。‎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教师点拨,解决疑点。‎ ‎1.自学三、四两节。‎ ‎(1)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 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 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设计意图:总结,渗透德育教育。】‎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3)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2.自学五、六两节。‎ ‎(1)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板书: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 3.依据板书,归纳中心。‎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思感,深化理解。‎ 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拓展运用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1.形近字组词 ‎【设计意图:在阅读实践中,引伸到课外,联系实际谈谈,教育学生懂得延安精神。】‎ ‎2.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顶天立地)‎ ‎(2)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材。(琳琅满目)‎ ‎(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雨后春笋)‎ ‎3.朗读诗的第六节,回答问题。‎ ‎(1)第一句是(点明题目)的句子。‎ ‎(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说明)。具体说来,就是用(“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用(“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暧”),用(“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七、总结全课 师: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板书 内容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 延河叮咚的流水 ‎ 枣园梨花的清香 ‎ ‎ 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延(yán yàn)安 一旦(dàn dān) 辉煌(huāng huánɡ)‎ 春笋(sǔn shǔn) 奥(ào ao)秘 茅(máo mào)屋 昔(xī xì)日 明媚 (mèi mìe) 土炕(kànɡ kánɡ)‎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叮咚 昔日 破旧 温热 火红 金色 ‎ ‎( )的流水 ( )的春光 ( )的茅屋 ‎( )的土坑 ( )的太阳 ( )的理想 三、根据要求写句子。‎ ‎1.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追寻延安。(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什么是延安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yán dàn huánɡ sǔn ào máo xī mèi kànɡ 二、叮咚 昔日 破旧 温热 火红 金色 ‎ 三、1. 我们告别了茅屋。‎ ‎2. 我们追寻延安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 ‎3.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就不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四、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正本清源”教好诗歌上下了一番功夫,在三个。 ‎ 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 诗歌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写作特点、修辞手法,不厌其烦,但学生听得糊里糊涂。一节课下来,收效微乎其微。 ‎ 这节课则了让学生“问题(勇于质疑问难)——解决问题(敢于释疑解难)——归纳总结(善于总结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 ‎ 例如,“我”到延安追寻?为何要追寻?课文中这两个关键问题让学生找出,并在教师启发下解决的。整堂课既有学生个人的读、思活动,又有的、交流;既有学生代表的发言,也有教师画龙点睛的小结。学生了学习上的和乐趣,了“自学,靠学”的思想。 ‎ 二、抓住,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片自学的金钥匙。 ‎ 这节课从二类教材的特点,“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交给学生的是一片打开自学诗歌大门的金钥匙。 ‎ 如,这节课把解答学生的个问题“追寻”“扶”的,恰当地运用录像化解难点,让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地方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了对诗句的理解,学生对“延安精神”深切的体会。在学生弄清个问题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学生获得了一片自学的金钥匙。对个问题“为追寻”,学生学得。 ‎ 三、着眼于练习,一练到底,把课后的“思考·练习”融于教学之中。 ‎ 教师的教学,常常讲练脱节,讲是课堂上的事,练是回家的事,不理想。 ‎ 这首诗写的是延安时期的事,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且语意含蓄,小学生学起来确实有难度。这节课把“练”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将课后三个思考练习题恰当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巧妙地把 讲与练起来,融为一体。‎ ‎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作者介绍】‎ 祁念曾,出生于1946年12月,民族,汉族,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学生时代,曾以《大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传诵一时。近年来,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 ‎【其他相关资料】‎ 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地处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北连榆林市,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市、吕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岭与甘肃省庆阳市为邻,辖1区12县。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枣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当时毛主席所住的窑洞前面有几株梨树,开花时发出清香。 ‎ 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 ‎ 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例如1942年5月,在中央办公楼的会议室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1945年4月,在中央大礼堂举行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主席在会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著名报告。 ‎ 延河,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漫步,讨论革命道理。‎ 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 ‎ 延安,/我把你/追寻, ‎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写近义词。‎ 破旧——( ) 昔日——( ) 追寻——( ) ‎ 温热——( ) 奥秘——( ) 灿烂——( )‎ 二、明媚 翩翩归来 温热 茁壮成长 金色 满目琳琅 叮咚 顶天立地 二、填写恰当的词语。‎ ‎( )的春光 ( )的燕子 ‎( )的土炕 ( )的小树 ‎( )的阳光 ( )的电器 ‎( )的流水 ( )的脊梁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 ),追寻( )。‎ 追寻( ),追寻( )。‎ 追寻( ),追寻( )。‎ ‎2.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 ); ‎ 像( ),在追寻( )。‎ ‎3.诗的第二节中,连着用了四个“追寻你”,其中第一个“你”代表( );第二个“你”代表( );第三个“你”代表( );第四个“你”代表( )。‎ ‎4.诗的第四节中,“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 );“老牛破车”代表( );“宝塔山”代表( );也代表(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首诗通过对延安、 、 等具体事物的歌颂,抒发了诗人 ‎ 心情。‎ 五、重点段落品析。‎ ‎《延安,我把你追寻》(节选)‎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1.“破旧的茅屋”代表 ,“延安温热的土炕”指的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 ‎ ‎2.和这个诗句表达同样内涵的句子,诗中还有一句,抄下来,并写出它的意思。 ‎ 诗句: ‎ 这句话的意思: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仿写《延安,我把你追寻》中的一段。‎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一、破损 往日 寻找 温暖 奥妙 绚烂 二、明媚 翩翩归来 温热 茁壮成长 金色 满目琳琅 叮咚 顶天立地 三、 1.信念, 金色的理想, 温暖, 明媚的春光,光明, 火红的太阳!‎ ‎2.昔日的春光,茁壮成长的小树,雨露和太阳 ‎3. 一是“延河叮咚的流水”,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二是“枣园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三是“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四是“杨家岭讲话的会场”。实际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这一节连用了四个“追寻你”。先说“你”,再说“你”所代表的事物,好像同这些事物在当面讲话,显得非常亲切。‎ ‎4. “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现代化建设,“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也是指延安的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脊梁,是不可丢的。‎ 四、 枣园,南泥湾;继承,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五、1.“破旧的茅屋”说的是过去的苦日子,“温热的土炕”‎ 表面上说的是土炕给人带来了温暖。实际上说的是一种精神,给人的力量。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落后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不能忘记,革命战争年代,那种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之间的鱼水之情,更不能忘记延安的精神。‎ ‎2.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我们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定不能忘记,战争年代百折不挠的精神,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 六、参考示例:‎ 泰山,我把你追寻,‎ 像结队南飞的大雁,‎ 在追寻温暖的家园,‎ 像欢快奔腾的溪流,‎ 在追寻江河和大海,‎ 像生机勃勃的植物,‎ 在追寻雨露和阳光,‎ 像无忧无虑的风筝,‎ 在追寻湛蓝的天空。 ‎ 习 作 课题 ‎ 写信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知道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2.掌握书信的书写方式和信封和电子邮件的基本格式,学会写书信。 ‎ ‎3.把握书信语言的特点,正确的表情达意。 ‎ ‎4.坚持运用书信的形式与人交往,书信练笔。‎ 教学 重点 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学会写书信。‎ 教学 难点 把握书信语言的特点,正确的表情达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能在一起上课,老师很高兴。大家说,我们能成为朋友吗?说起朋友,如果他们远在他方,你会用什么方式和他们联系呢? ‎ ‎  ‎ ‎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从头脑中搜集内容,尽快走进今天写作的课堂。】‎ ‎(打电话 发短信 发邮件 加QQ好友 ) ‎ ‎  师:的确,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联系方式。我也有许多朋友,还有许多像你们一样的学生朋友,我们除用这些以外,还经常用写信进行交流呢。因为信件接收到以后就会留下永远的纪念。没事的时候,翻阅信件,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师生之间、朋友之间浓浓的情谊,真是一种享受。而且有时候有些话不方便说,比如和好朋友吵架了,要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呀,这就更需要用信件来帮忙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书信。‎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审题指导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板书:写信)‎ 例文导学  ‎ 师:写信一点儿也不难,想跟对方说什么就说什么,一一写清楚、写明白就行了。当然,写信和平时的作文是有所不同的。怎么不同呢?下面咱们一起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例信全文 阅读思考:‎ ‎1.结合本文及以前接触过的书信,说说书信的基本格式。‎ ‎2.这篇书信回答了女儿提出的什么问题? ‎ ‎3.谈谈这篇书信的语言特点。   ‎ 合作交流:针对上面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 ‎1.书信的基本格式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及日期六个部分,有时也可部分省略。 ‎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2.这篇书信回答了女儿“什么是爱情”这一问题。 ‎ ‎3.这篇书信语言亲切自然,饱含真情实感,如涓涓细流,缓缓而来,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对女儿的爱。(板书:格式 称呼 正文 祝福语 署名 日期)‎ 三、要点点拨。‎ ‎1.书信格式顺口溜 ‎ 称呼顶格打冒号,先向亲友问个好;‎ 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件一件不乱套;‎ 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右下角。‎ ‎2.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 ‎3.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4.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5.‎ 结尾,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 ‎6. 学习信封填写方式:‎ ‎(1出示信封课件)‎ ‎(2)明确填写方式 信封上有三条横线,‎ 第一条线左边空两格写收信人的地址;‎ 第二条写收信人的姓名;‎ 第三条稍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 右下角写寄信人的邮编。‎ ‎7. 介绍电子邮件的填写方式 一封电子邮件的基本内容通常分为三部分:收件人、主题、正文。‎ ‎(1)填写收件人 ‎(2)主题 主题填写时,要意思明确,让别人看到这个主题就大概能知道邮件的基本内容,如:对于……的想法,或者是对“……”的建议。‎ ‎(3)首先是尊称,如:尊敬的爸爸、亲爱的姐姐等,如果是长辈就说“您好”,如果是一般的同事就说“你好”。事情说完以后,以祝福语结尾,再注明写邮件日期和写邮件的人。‎ ‎(4)如果想要写信息或者材料内容比较多,也可以作为附件添加进去。‎ 四、实战演练 师:你在中学已经生活了两年多,在这两年里,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长的喜悦,也有不解的烦恼。在即将离别的时候,你对母校一定有着许多的不舍;对你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一定有深切的希望和祝福。那么,就请你结合你的切身经历和感受给学弟学妹们写一封信:给他们传授学习的方法,教给他们交往的经验,和他们谈谈生活的道理,或者——‎ 要求:1.运用正确的书信格式。‎ ‎2.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3.有真情实感,避免空洞,矫揉造作。‎ ‎4.恰当使用抒情、议论方法。‎ ‎5.字数600以上。‎ 五、拓展阅读 ‎ 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您知道吗?当女儿提笔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是经过了多么复杂的心理斗争和多么艰难的选择。但是,对不起,妈妈,在您和爸爸之间,我选择和爸爸在一起。 ‎ 也许您认为我是个傻孩子。爸爸只是个穷教师,不能满足我的许多需求,我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吃穿都是名牌。的确如此,这些我都知道,但我向往温馨、平凡的生活,我渴望虽贫穷却充实的日子;我需要精神的丰富、心灵的净化,而不是物质的满足。这些都是您不能给,但爸爸能给我的。 ‎ 也许失去了,才知道回忆的美好。童年的记忆总是让我记忆犹新,并没有在岁月的长河里烟消云散。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过得也慢,绿阴下、土路上、田野里、池塘边,总能留下我们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和快乐身影。扎着羊角辫,光着小脚丫的我,总喜欢在田野里到处追赶蜻蜒,任落日的余晖洒满全身,留下你和爸爸在后面肩并肩微笑着散步、轻谈。时不时,我会转过身,眯起眼睛,看你和爸爸,似懂非懂地笑,然后又去追捕蜻蜓……妈妈,您还记得吗? ‎ 妈妈,其实我明白,有许多事都不能用对与错来下定义。您有您的生活目标和向往,但不要强加给我好吗?也许我遗传了爸爸那份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态,我喜欢跟着爸爸在夕阳西下谈论人生;喜欢陪爸爸在孤灯雨夜解读文学名著;喜欢坐在爸爸身边听他朗诵唐诗宋词。我常想我的前生是什么,为什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却独爱这一份精神世界。也许我是唐时的一株柳,矗立在古风河畔;也许我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清澈微波里;也许我是明时的一股风,穿越在修长胡弄;也许我是清时的小女子,终日在河边洗衣涤物……所以我选择爸爸,选择贫穷,选择精神的充实,选择灵魂的深化。 ‎ 妈妈,不要难过,我依然是您的女儿,依然爱您。原谅我做出这次选择好吗?这是我心灵的告白。不管岁月如何变换,您永远都是我妈妈,没有人可以代替您在我心中的位置。妈妈,我永远爱你! ‎ ‎  祝您 ‎ 身体健康  永远年轻  ‎ 您的爱女:明明 ‎ ‎2018.7.7 ‎ 简评:一个司空见惯的题材,一个司空见惯的选择。本文却亲切感人、令人信服。它虽然与作者的语言功底紧密相关,但作者选择书信的形式来写,更便于作者充分发现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更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可选择恰当的文体,常会有想不到的收获。 ‎ 六、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格式写正确,内容写完整。‎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七、教师总结。 ‎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写信,又了解了信封的写法,老师希望你们能把写好的信放到信封里寄到收信人的手中。同时,也希望你们多运用“写信”这种联系方式很好地与你的亲人或者好朋友进行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你们能做到吗?习作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景物地点的文章,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写出真实感受。‎ 板书设计 ‎ 写 信 ‎ 称呼 正文 ‎ 格式 祝福语 署名 日期 教学反思 ‎  本次习作任务写书信,重点书信格式。‎ ‎1.学习,总结出书信格式。‎ ‎2.写一封完整的信,在写作任务中,让学生想写信,有明确的写信对象,有很多很多想对同学说的话,在写信的过程中,学生脑子里面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此,每个同学,都写好了一封信,是这么多次习作课,完成效果最好的一次。究其原因,就是两个:一,写信管用,针对性很强。二,第二步才是正式写信,这样学生既有内容可写,又懂得了写作方法,老师这种指导写作的方法确实管用。‎ ‎3.‎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了解写信的格式和要求,让学生知道了怎样去写信,怎样写格式。‎ ‎4.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语文园地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注意课文中的有的不是一件事,先把每件事弄清楚,再把几件的事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重点了。‎ ‎3.积累形容人的成语,古诗积累运。‎ ‎4.练习句子的语气,体会不同句子,语气也不同。‎ 教学 重点 ‎1.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积累形容人的成语,古诗积累运用。‎ 教学 难点 先把每件事弄清楚,再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重点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七,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  ‎ ‎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你们对哪篇课文感悟深刻?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完成填空)‎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________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古诗三首》中讲的主要是十代英雄为了守卫连疆,“_____________”的豪迈气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的是________,周恩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梅兰芳蓄须》中,梅兰芳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延安,我把你追寻》是首现代诗,让我们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板书:课文大意)‎ ‎2.理解运用 ‎ (1)本单元课文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讲了三件事,注意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每件事的重点,再整体把握课文的重点。‎ ‎(2)抄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字。‎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3)理解成语的含义 大义凛然: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正义,不怕危险不怕困难,有高贵品质的人。(板书:读背词语)‎ ‎(4‎ ‎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重点。】‎ ‎)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感受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体会反问句更加强烈的表达效果。‎ ‎(板书:读句子)‎ 师总结:通过练习,学会把握事情的重点,几件事的重点,再把握课文的重点。‎ ‎3.日积月累。(板书: 日积月累(别董大))‎ ‎(1)学生读读背背 别董大 ‎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作者: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3)说说诗的大意。‎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所以感情真挚;作者以宽阔的胸襟,叙述眼前景色,让人感到悲壮凄凉。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落日黄云,大野苍茫,此情此景,不免有些伤感。日暮黄昏,并且又大雪纷飞,北风狂吹,只看见远方的群雁,出没寒云,使人使人产生了伤感。头两句写景但可以衬托出作者的忧郁伤感,使人像是置身于风雪之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了解词语含义的理解,积累运用到写作中。积累运用古诗,学会这首诗有大意,会背。】‎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学积累了一些描写人的成语,学会了一首古诗。收获不少呀!‎ ‎【设计意图:将写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完成填空 语文园地 课文大意 读句子 读背词语 日积月累(别董大))‎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 形容人的词语:‎ 奋不顾身、临危不惧、正气凛然、光明磊落、一马当先 无所畏惧、赴汤蹈火、气壮山河、顶天立地、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英姿焕发、勇往直前、知难而进、面不改色 智勇双全、英勇无双、豪情壮志、坚强不屈、剑胆琴心 粉身碎骨、赤胆忠心、坚贞不屈、旷古未有、赴汤蹈火 威风凛凛、威武不屈、威震天下、战无不胜、飒爽英姿 绝世超群、气冲霄汉、龙骧虎步、奋勇当先、一身正气 不畏艰险、舍身取义、英勇就义、宁死不屈、英姿焕发 ‎《别董大》‎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诗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诗鉴赏】 ‎ 高适一生交游甚众,极重友谊。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等一代大诗人在汴州聚首同游的佳话,而且他与当时弹琴名手董庭兰之间的友谊也被视为美谈。《别董大》这首诗就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 ‎,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雁总是群飞的,它使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感情氛围中,令人在鸿雁的悲鸣声中联想到友谊。第一层这两句诗景中寓情,以情写景,场景空旷,笔力粗犷,但在粗犷中却又透出缕缕缠绵的情思,使送别的情调益发浓重。 ‎ 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 和高适同时代的唐诗人李欣也曾作《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一诗,诗中通过描述董庭兰的美妙琴声,高超琴艺来表现董庭兰的为人和美好心灵。 ‎ 如果说李颀对董大的评价是形象、具体的话,那么,高适的评价则是概括的、凝炼的。这首诗的意境高远,感情真挚,情景交融,语言纯朴,可谓赠别唐诗中的上乘之作。‎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 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3.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4.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 重点 体会文中王戎的善于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教学 难点 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4.学会朗读文言文节奏,并能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这个?‎ ‎(你看的很认真,能把这么长的故事情节都讲清楚了,真不错!)‎ 师: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吗?‎ ‎(你真是个会思考,会表达的小朋友,用一句话就把故事内容说清楚了,真棒!)‎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来学习。这里由之前的知识文言文引入,说说这两句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明确今天要学的也是文言文,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再引入简单小故事,引入本课,导入自然,流畅。‎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小古文 ‎1.读后释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 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并组词语。‎ 戎 诸 竞 ‎ 认读生字“戎”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字音难点:“戎”(róng)不能读成(yóng);‎ ‎“诸”(zhū)不能读成(zhǔ)。‎ ‎(2)书写“戎 尝 诸 竞 唯”。‎ 字形难点:戎:左下部是“十”,不是“廾”; ‎ 学生学字,读准字音,理解实词和虚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诸:中间没有“亻”;“竞”下半部是“口”加“儿”不能写成“日”加“儿”。‎ ‎(3)理解实词和虚词。‎ ‎【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实词:〔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 ‎〔尝〕曾经。‎ ‎〔李〕李子。‎ ‎〔游〕玩耍。‎ ‎〔子〕果实。‎ ‎〔折枝〕压弯了树枝。‎ ‎〔竞〕争先跑过去。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曰〕说 ‎〔诸〕众,一些,这些,许多。‎ ‎〔信〕的确。‎ 虚词:‎ ‎〔然〕如此。‎ ‎〔之〕他(它)。‎ ‎3.过渡: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对于古文的朗诵,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模仿,才能达到效果。‎ ‎1.师示范读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 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 哪一小组来汇报(2个小组)谁最好?‎ 适当根据情况,再让学生读一读。‎ ‎3.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断句,理解大意。‎ 随机点找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等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4.合作学习生字。‎ ‎(1)按照顺序挨个朗读,同时规定一人读时,其他人不允许插嘴,要注意倾听,读完可以提出建议,纠正错误。‎ ‎(2)有的小组速度快,能读两到三遍。‎ 朗读方法:范读、自由朗读、赛读等。‎ ‎(3)开火车,齐读,两两读。‎ 合作朗读课文,既锻炼了胆量,又能从别人那儿学到朗读的技巧。‎ 变换形式读,开火车,齐读,两两读,这样学生既不感到枯燥,也为能力弱的孩子提供了帮助。‎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想做一个像王戎这样的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可是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想不想帮帮他呀?看一个小故事:‎ 一个小孩掉到缸里去了,缸又很大,里面盛满了水,小孩不会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们没有力气将他拉上来,叫大人来又怕来不及,这时该怎么办呢?‎ 老师会继续追问,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能够砸缸的工具又该如何?‎ 师小结:距今900年以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司马光也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此可见,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将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这一环节一方面在于拓展同学们的课外知识,了解一些古代的传奇故事,同时也加强孩子们对于勤思考的进一步认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 注音。‎ 戎( ) 诸( ) 竞( )‎ 二、比一比,组词语。‎ 戎( ) 诸( ) 竞( ) 唯( )‎ 戒( ) 储( ) 竟( ) 维( )‎ 三、选一选。‎ ‎1.诸儿竞走取之——“之”是指( )‎ A.它,指李子。 B.知道。 C.他,指王戎。‎ ‎2.人问之——“之”是指( )‎ A.它,指李子。 B.起来。 C.他,指王戎。‎ ‎3.取之信然——“之”是指( ) ‎ A.之间 B.它,指李子。 C.的。‎ 四、课文这个小故事,主要写王戎是个 的人。‎ ‎【答案】‎ 一、rónɡ zhū jìnɡ 二、戎装 戒备 诸侯 储蓄 竞赛 竟然 唯一 维护 三、1.A 2.C 3.B 四、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 ‎2.结合理解句子,积累本文重要实词,理解虚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3.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 ‎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课文,回忆一下,你还能背下来课文内容吗?(学生背诵)‎ 复习导入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精读小古文 过渡:小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 这个词语提得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小儿:小伙伴) ‎ ‎(诸:多 ) ‎ ‎(尝:常常。)‎ 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一尝可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 为什么?‎ ‎(1)品尝(2)曾经(3)尝试 ‎(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 同桌说,指名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 跳绳、抓蛐蛐儿、爬树……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第一幅 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用图片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说一说 配一配的环节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 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高大) ‎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出示小古文。‎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师:谁来说说第二幅?‎ ‎(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 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 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 ‎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诸小儿怎么做的?‎ ‎(竞走)‎ 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板书: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唯戎不动)‎ 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 谁来说第三幅?‎ ‎(‎ 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 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 ‎(你怎么不摘李?)‎ 你傻啦,为什么不去?‎ 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人问之,“之”是谁?‎ ‎(“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 王戎什么反应呢,谁来说第四幅。‎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 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 说得真有道理,你和王戎一样会观察会思考。所以王戎说——(齐读)‎ ‎:想想王戎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会做什么动作?做动作演.‎ 师: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 生2:哇,果然很苦! )‎ 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善观察 勤思考)‎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大家终于知道王戎说的是真的,学到这儿,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 ‎(聪明,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 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师小结,你的发言,老师看出你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你说的也很有道理,老师希望每节课都听到这样的发言。‎ ‎3.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 ‎(对比)   (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 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 ‎ 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 三、合作朗读 ‎1.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读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 ‎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 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总结提升 师: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 ‎ 生汇报。师总结。‎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 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板书 内容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 诸儿:竞走取之 善观察 ‎ ‎ 王戎:唯戎不动 勤思考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写出近义词。‎ 戎装——( ) 竞赛——( ) 唯有——( )‎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写出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一读,回答问题。‎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诸儿竞走取之( )‎ ‎⑵人问之( )‎ ‎⑶取之,信然( )‎ ‎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 )作用。‎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3.翻译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 A.信服 B.征服 C.服从 ‎ ‎【答案】‎ 一、武装 比赛 只有 二、1.(1)看到道的一边有一棵李子树,伙伴们都过去折枝获取李子。 ‎ ‎(2)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是那样。‎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动脑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不能盲目的跟从。‎ 三、1.⑴代词,代指李子⑵代词,代指王戎⑶代词,代指李子 ‎2.B 3.略 4. A ‎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为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在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从培养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开始着手,做到让学生读准节奏,才能正确理解意思。第一节课以读为主,理解大意,再做到熟读成诵。第二节课是以精读理解字意,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用法,再到句意及全文的理解,明白期中蕴含的哲理。教学环节上安排,把全文按照五个画面分开,让学生通过这五个画面,理解每字每句话的意思。图文结合,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本课是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资料介绍】‎ 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相关典故】‎ 晋文公时,在琅琊这个地方,有一个叫王戎的人。他因平定吴国有功,被封为安丰侯。他是竹林七贤之一。‎ 传说,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他7‎ 岁时,有一次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发现路边有几株李树,树上的枝条上,结满了李子,都把树枝给压断了,而且看上去一个个都熟透了。‎ 小伙伴们一见,就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口水。于是,一个个高兴地竞相跑去摘那些李子,惟有王戎站在一旁,一动也不动。‎ 同伴们觉得非常奇怪,就叫喊着问王戎:“喂,王戎,你为什么不摘啊?又红又大的李子,多好呀!”‎ 王戎笑着回答说:“那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摘下来也不能吃。你看,这李树都长在道路旁,上面结了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要不是苦的,能会这样吗?”‎ ‎“道边苦李”一成语便出于此,也做“路边苦李”。‎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熟读课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王戎(róng rǒng)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 jǐ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二、选字填空,组词语。‎ ‎1. 戎 戒 ‎ ‎( )备 ( )马 ( )兵 ( )烟 ‎2. 诸 储 ‎( )侯 ( )蓄 ( )位 ( )备 三、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 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确实这样)‎ 四、写出反义词或近义词。‎ ‎1.例:苦——甜 竞争——( ) 唯一——( )‎ ‎2.例:相信——信服 信然——( ) 唯一——( ) ‎ 竞争——( ) 诸位——(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 那些小朋友都 。只有 。‎ 告诉我们 说明王戎是一个 。‎ 六、重点段落品析。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最后一句“取之,信然”的“信”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这篇文言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请概括王戎具备了哪些良好素质?假如你当时要是在场,听了王戎说李子是苦的,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róng zhū jìng wéi ‎ 二、1. 戒 戎 戎 戒 2. 诸 储 诸 储 三、C 四、1.和谐 繁多 2.果然 只有 竞赛 各位 五、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争先恐后地跑去摘;王戎没有动;‎ 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聪明的小孩。‎ 六、1.信:诚实,不欺骗;信然:的确如此。‎ ‎2.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的果子,肯定是苦李子 ‎3.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 ‎4.道边苦李 ‎5.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观察进行推理判断,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意思对即可)‎ 七、如“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等词语。我要是当时在,我也会怀疑,即使相信他的话,也会去证实一下,到底是不是苦的。‎ ‎26 西门豹治邺 课题 西门豹 课型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2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豹、芜、娶”等12个生字,会写“豹、魏、派”等13个生字,理解“田地荒芜、担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 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破除迷信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办法的巧妙。‎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通读课文,掌握课文整体结构,理清段落大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互相认识一下好吗?自我介绍:我姓×,名叫××。你们也能用老师刚才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吗?点名叫几名学生自我介绍。很高兴认识大家,原来我们的姓名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姓都是一个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古代的人,他的姓有两个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26 西门豹)‎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可以让学生与老师接拉近距离,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中华百家姓文化的熏陶。】‎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习生字。‎ 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豹、芜、娶、媳、巫、绅、旱、徒、磕、淌、凿、溉”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徒”读(tú)要读成(dǒu),“媳”读(xí)不要读成(xī),“凿”为平舌音,“绅”‎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可以让学生与老师接拉近距离,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中华百家姓文化的熏陶。】‎ 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3)书写“豹、魏、派、娶、媳、妇、淹、硬、逼、浮、旱、徒、饶”     ‎ 字形难点:“豹”的偏旁是豸旁,“派”的左半部窄,右半部宽。“旱”的上半部是“日”不要错写成“目”。“徒”的偏旁是双人旁。“媳、妇”人女字旁横不出头。‎ ‎2.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 ‎(1)小组学习(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2)汇报 ‎ 理解词义。  ‎ 面如土色: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担心吊胆:形容非常害怕。‎ 磕头求饶:向别人磕头乞求饶恕自己。‎ 开凿:挖掘、开垦。‎ 旱灾:长时间不下雨,缺雨,缺水。‎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 生: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2.指名简单归纳内容。‎ 生:西门豹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划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3.段落结构:全文共十四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当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摸清了“河神娶媳妇”的底细。‎ 第二层(10—15自然段)讲西门豹怎样破除迷信。‎ 第三层(第16‎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庄稼获得了好收成。‎ 三层也可以这样分:‎ 第一层(1—8自然段)写西门豹调查了解邺这个地方的情况。‎ 第二层(9自然段)写西门豹决定对策。‎ 第三层(10—16自然段)写西门豹采取行动。这一层次再分两个层次,先详写除“神”害,后略写修水利,除旱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大意,掌握课文的整体脉络。同时,提供两种分段方法,提倡了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说话练习 ‎ 师: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吗?‎ 造成邺田地荒芜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 我们作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指名发表意见) ‎ 五、总结提升 西门豹他有没有立刻把巫婆、官绅抓起来处死或者跟他们同流合污呢?他会怎么做呢?你觉得他的做法妙在哪里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西门豹的资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 ‎1.师傅用劲全身的力气把tú dì(   )推上岸,自己被却洪水yān mò(   )了。 ‎ ‎2.河神qǔ xí fu( )的日子到了。 ‎ 二、选字组词。 ‎ 观   官  逼   副 ‎(  )看 做(  )    一(  ) (  )迫  ‎ 催   摧  旱   早 ‎ ‎(  )毁 (  )促    (  )上 (  )灾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人烟(  )(  )  (  )心(  )胆  各(  )各(  ) ‎ 田地(  )(  )  (  )如(  )色  磕(  )求(  ) ‎ ‎1. 田地荒芜 2.提心吊胆 ‎ ‎1.这里连年灾害,寸草不生,(     )。 ‎ ‎2.敌人被我军吓掉了魂,(     )地跑回去了。 ‎ ‎【答案】‎ 一、1.徒弟 淹没 2.娶媳妇 ‎ 二、观 官 副 逼 摧 催 早 旱 ‎ 三、稀 少 提 吊 种 样 荒 芜 面 土 头 饶 ‎ ‎1. 田地荒芜 2.提心吊胆 ‎ 第二课时 ‎ 教学 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在这里面文中的意思,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品读课文,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3.分析西门豹人物形象,了解西门豹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教具 准备 ‎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 ‎ 面如土色 担心吊胆 旱灾 ‎ 磕头求饶 娶媳妇 开凿 ‎ ‎2. 复习,确定专题 ‎ ‎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师: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能给上面的词语分成两类吗?(巧妙为民除害)‎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西门豹是怎样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理解课文 ‎ 讲读课文第一段:‎ 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西门豹他刚来到邺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 ‎ ‎1.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在课文里画出相关的重点词语。‎ ‎ ‎ ‎2.指名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年年闹旱灾 ‎ ‎3.理解词语: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 ‎4.西门豹为了解原因,摸清底细,找来了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来问话,下面就请座位两个同学合作读一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了解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吧?‎ ‎(边学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 ‎1)座位合作学习 ‎ ‎2) 听了老大爷的回答,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些原因是什么? ‎ 指名说:天灾 人祸(板书)‎ ‎3) 指名回答 ‎ 板书:巫婆、官绅给河神娶媳妇 ‎ 人烟稀少 年年闹旱灾 ‎ ‎4)指导朗读老大爷与西门豹的对话。‎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 ‎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词句。‎ ‎(写上“巧妙1、巧妙2……”)‎ ‎2.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师:你们觉得哪一处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 赛一赛,谁能读出这句话巧妙。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件出示(西门豹的做法妙在哪里?) ‎ 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 学生汇报,得出巧妙之处。‎ 巧妙一,安排周密。‎ 巧妙二,不动声色。‎ 巧妙三,假戏真做。‎ 巧妙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 过渡:西门豹惩治了恶人,又带领百姓干什么了?‎ 师:请同学们找到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朗读,画出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 ‎2.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 ‎(播放视频西门豹)‎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指名说) ‎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 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学生练读) ‎ 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 ‎(指名读——评价——再指导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读,教师灵活处理,灵活指导,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读,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句,感受课文中的精彩的人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地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西门豹的人物,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 从读中体会西门豹的语气。 ‎ 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 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指名说) ‎ 师小结: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 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 齐读最后一段。 ‎ ‎3.继续质疑问难,你还有什么问题?(指名质疑)‎ ‎4.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师小结: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 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神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5.激情交流:这一天,漳河上站满了许多人,有小孩、老人、妇女、卫士,他们看到这个令人难忘的场面,想说什么呢?‎ ‎7.补充题目:( )的西门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四、课堂小结 ‎ 说说西门豹管理邺做了哪三件事? ‎ 五、布置作业 ‎1.说说写写 ‎(一)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如果你也在场,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写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 ‎ ‎ ‎(二)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事?‎ ‎2.完成小练笔。请展开想像,续写“巫婆和几位官员受到惩处后,其他官员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怎样做?”‎ 板书 内容 ‎26.西门豹治邺 巫婆、官绅给河神娶媳妇(人祸) ‎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年年闹旱灾 (天灾)‎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一字多义我会选。‎ 闹:A.喧闹,不安静 B.干;弄;搞 C.开玩笑 D.发生(灾害) ‎ ‎1.这里的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 ‎ ‎2.跟你闹着玩儿,请别介意啊!( ) ‎ ‎3.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 ) ‎ ‎4.这里闹得很,没法看书,换个地方吧!( ) ‎ 二、按要求写句子。 ‎ ‎1.老百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改为“被”字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此,还有谁敢再给河神娶媳妇呢?(改为陈述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稼得到了灌溉。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把这两句话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 第一段( ):了解原因,摸清真相。 ‎ 第二段( ):将计就计,惩办首恶,揭露骗局。 ‎ 第三段( ):兴修水利,年年丰收。‎ 四、分析下面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1.巫婆说“河神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是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2.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挖了12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答案】‎ 一、1.D 2.C 3.B 4.A ‎ 二、1.漳河的水被老百姓引到田里。 2.从此,没有人敢再给河神娶媳妇。 3.因为庄稼得到了灌溉,所以年年得到好收成。 ‎ 三、1~9 10~15 16‎ 四、1.说明巫婆为了敛财,散布谣言,蒙骗老百姓上当受骗,使百姓既失去了钱财,又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可见巫婆的恶毒的心肠。‎ ‎2.说明了西门豹用科学让老百姓明白了干旱是自然现象,要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与自然灾害作斗争,这样才能幸福地生活。‎ 教学反思 ‎《西门豹治邺》讲述的是西门豹这个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惩治贪官巫婆、造福百姓的故事。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有趣,结局也是大快人心,是一篇引人入胜的课文。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及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学习运用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受到教育。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的言行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我紧紧抓住“三惩”,并有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长文短教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研究重点,引导学生读一读来深入理解,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巧妙。从而感悟到西门豹在破除迷信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机智。其次本文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 成功之处 ‎1.我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学字词,自己划分段落,学生积极投入到自学活动中,效果不错。‎ ‎2.我还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尤其是对话部分阅读,通过对话分角色朗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气氛非常积极。‎ 不足之处:‎ 我运用视频播放的方法讲学生代入到故事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自我感悟的表达,只是学生过于沉浸于视频中,不容易尽快进入后边的教学环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类文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还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象。‎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作者介绍】‎ 褚少孙,西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寓居沛县,汉元帝、成帝间为博士。司马迁死后,《史记》有些篇散失了,据班固说是“十篇缺,有录无书”。褚少孙作了补充、修葺的工作。本文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明人辑有《褚先生集》。少孙早年与山阳县的张长安,东平县的唐长宾等人求教汉朝大儒王式。王式要他凡事不能光靠朗讲,而要回之多加润色,少孙恪守老师教诲,遵此认真研究学问,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文章不同凡响。‎ ‎【赏析】 ‎ 本篇在写作上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是一篇历史散文,但带有很强的故事性。在叙事上,不是采取第三人称作客观地叙述,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逐步展开的。如第一大段用西门豹和父老的对话,揭开了为河神娶妇的内幕。第二大段用西门豹和女巫、三老、官吏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西门豹的斗争精神和斗争策略。这样就使文章生动具体,避免了平铺直叙。其次,注意从神态、语气上加强人物形象的刻画。如写官吏、豪绅的狼狈相:“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也要注意选择具有性格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写西门豹为惩治女巫、三老,则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就把故作焦急的神情写出来了。‎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一比,组词语。‎ 胆( ) 饶( ) 浮( ) ‎ 担( ) 浇( ) 乳( )‎ 徒( ) 硬( ) 淹( )‎ 陡( ) 便( ) 掩( )‎ 二、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 ‎ 荒芜—— 管理—— 开凿—— 提心吊胆——‎ ‎2.反义词: ‎ 稀少—— 明白—— 提心吊胆——‎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 ‎1.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 ‎2.形容居住的人很少。(   )‎ ‎3.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4.脸上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写的是战国时候,魏正派 到邺这个地方, 先写他深入百姓,了解情况,接着写了他治理邺的两件事。 ‎ 第一件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 西门豹治邺(节选)‎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儿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 ‎1.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是( ) ‎ A.西门豹真的认为这姑娘不漂亮,要为河神送一个漂亮的。 ‎ B.西门豹既相信河神会娶媳妇,又要救这个姑娘,只好拖延时间。 ‎ C.这是西门豹的计谋,借机为民除害,教育人民,破除迷信。 ‎ ‎2.联系全文想一想,西门豹破除迷信妙在哪里?( )(多选) ‎ A.安排周密 B.乔装打扮 C.假戏真做 D.讲究策略 ‎ ‎3.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 )(多选) ‎ A.足智多谋 B.讲究策略 C.相信科学 D.迷信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读了课文,你想对西门豹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大胆 担心 富饶 浇花 轻浮 哺乳 徒弟 陡峭 硬气 随便 淹没 掩护 二、1.荒凉 治理 开掘 心惊胆战 ‎2.稠密 糊涂 心安理得 三、1.田地荒芜 2.人烟稀少 3.提心吊胆 4.面如土色 四、西门豹;破除“河神娶媳妇”的骗局,惩办了巫婆、恶绅;兴修水利,开凿渠道。‎ 五、1.C 2.ACD 3.ABC 六、参考样例:谢谢您啊,您为老百姓破除了迷信,惩治的官绅恶霸,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引漳河的水浇灌农田,整治了邺地的水利,使邺地的经济得到发展,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您真是老百姓的再生父母啊,老百姓的好官!‎ ‎  ‎ ‎27 故事二则 课题 故事二则 课型 精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认识本课“拜、桓、敷”等7个生字,正确理解“纪昌学射、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 难点 学习两则寓言故事,体会寓意,懂得无论学什么都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善于听取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具 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聊两个跟寓言故事有关的话题,。第一个话题跟名医有关。知道什么叫名医吗?‎ ‎(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 ‎(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 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名医吗? ‎ ‎(李时珍、华佗和扁鹊。)‎ ‎  ‎ ‎ 【设计意图: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师:(出示古代四大名医图像,生齐读)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 师:(出示扁鹊图像及简介) ‎ 读一读,从扁鹊的简介中你知道了什么?(扁鹊原名叫秦越人。)‎ 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 ‎ ‎(望、闻、问、切。)‎ 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延用至今。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书空。请同学们注意“扁”字下面只有一横,我用红笔标出。齐读课题。‎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步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生自由读课文) ‎ 课文中有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呢?(师出示词语。指名读词。) ‎ ‎(提示)“蔡桓侯”的“桓”字跟“恒”是有区别的。(出示两字)“桓”是木字旁。“恒”是竖心旁。在文中读huán,第二声。‎ 髓,读第三声suǐ,不要读成第二声。‎ 拴,是翘舌音shuān,不要读成suān。‎ 剂,读jì不要读成qí。‎ 师:齐读词语。(生齐读) ‎ 三、再读文,引导概括课文大意。‎ ‎(过渡)仅仅读懂字音,读通句子还不够,还要读懂内容。再默读一遍篇课文,想想主要说的是什么事?‎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预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书概括大意的方法: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抓 ‎ ‎(扁鹊四次请求给蔡桓侯治病,蔡桓侯不听,后来,蔡桓侯病死了。)‎ 师:只要掌握方法就简单了,我们今天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是扁鹊看出蔡桓侯生了病,想为他医治,经过是几次向他说明,(四次)那我们可以说多次,结果蔡桓侯根本不听,最后病死。)‎ 我们了解故事,还应该读得更深入一点。 ‎ 四、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内心 师:你能不能了解扁鹊和蔡桓侯的想法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什么想法?‎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侯,我觉得扁鹊是非常诚恳地想为蔡桓侯治病。)‎ 师:扁鹊是名医,还应带着关心去读,还有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扁鹊的内心,还可以从什么体会扁鹊的内心?‎ ‎(我从“一会儿”体会到时间很短暂。)‎ 师:是啊,扁鹊不愧是名医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而且是一会儿,就看出蔡桓侯有病,这可见扁鹊的医术高明。(板书:医术高明) ‎ 师:再读读蔡桓侯的语言,你能从蔡桓侯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 ‎(蔡桓侯很傲慢。)‎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评):体会得好,读得也流利,还有谁能读出傲慢的?(生读) ‎ ‎(蔡桓侯很自以为是。)(板书:自以为是)‎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学法: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 ‎ 住重点词语,体会扁鹊和蔡桓侯的内心想法,揣摩人物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少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体会扁鹊和蔡桓侯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设计意图:学法指导,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学生掌握手法,有利于今后的写作。】‎ 师:大家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三次拜见的情形,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想法的变化了吗? ‎ 五、自主学习后两次见面情形 ‎ ‎(学生自学,出示自学目标) ‎ ‎1.扁鹊心情有什么变化?‎ ‎2.揣摸蔡桓侯的心理?‎ ‎3.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他的内心想法? ‎ 师:扁鹊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我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扁鹊越来越焦急。)‎ 会学以致用了,他为什么会越来越焦急了呢,你抓住了重点。‎ 我们把扁鹊的三次劝说放在一起,分男女生来读,要读出扁鹊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 蔡桓侯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会怎么想? ‎ 作为蔡桓侯要怒了,他怎么想?扁鹊一遍又一遍说他有病,蔡桓侯却一次又一次否认,蔡桓侯怎么样? ‎ ‎(固执。)(板书:固执己见) ‎ 我们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得更深入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冒死进谏,你觉得扁鹊怎样?‎ ‎(师小结)是啊,这都体现了扁鹊的医德高尚。(板书:医德高尚) ‎ 师:(总结学法)那么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生: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是高明的写作方法。‎ 师: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侯时,他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完成一份蔡桓侯的病历。(课件出示以下表格) ‎ ‎ 时间 病在 治法 第一次 皮肤 热水敷烫可治 ‎ 过了十来天 皮肉之间 针灸可治 十来天后 肠胃里 服几剂汤药可治 ‎ 又过了十几天 深入骨髓 只能等死 ‎(师引导读病历)‎ ‎【设计意图:总结概括,强化寓意,小故事中蕴含大道理。】‎ ‎【设计意图:这里简单引入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提高自学能力。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读文,帮助学生找到关键词语,体会纪昌学箭的认真、努力。】‎ ‎【设计意图:巧设疑,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探究性学习推波助澜。】‎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纪昌学学箭的刻苦、勤奋。】‎ 师:蔡桓侯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时到处招贤纳士,想有一番作为,可惜年仅44岁就病死了,蔡桓侯死于什么呢? ‎ ‎(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 六、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 师:找到了死因,再看病历,用一个词来概括“防微杜渐”(板书)。这充分说明了小错不改会酿成大错。‎ ‎(师小结)为了不让蔡桓侯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改微杜渐。知道了寓意,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寓意深入,获得更多。 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学习《纪昌学射》这则寓言,你会明白更多的道理。‎ ‎(板书:纪昌学射)‎ 一、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 ‎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 ‎2.指导朗读,读出纪昌夏天和冬天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刻苦不宜的付出。‎ ‎3.解决“妻子”“虱子”‎ ‎(1)指名读,注意轻声,齐读。‎ ‎(2)范写“妻”,跟师书空。‎ ‎(3)认识“虱”①虫子,寄生在人或动物长长的毛发里面,吸血的②小--出示头发丝绑成的结 4. 读生字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纪昌是怎么学习射箭的。‎ ‎2.理解句子。‎ 第一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1)练得怎么样?——从那些字词看出来的--为什么你从这个词中能感受到?‎ ‎(2)梭子是怎么样的?‎ ‎——他为什么要选梭子(动的)‎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理解感悟纪昌学学箭的刻苦、勤奋。学得好离不开好老师的指导。】‎ ‎——飞卫有叫他选动的东西吗?‎ ‎——盯动的东西累还是不动的东西累?‎ ‎——可见飞卫……‎ ‎(3)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个东西盯着,不眨眼试试。‎ ‎(4)说自己的感觉。‎ ‎(5)想象飞卫在练的时候会怎样?心里怎么想?1小时后呢?几小时后呢?一天下来…… ‎ ‎(板书:很累、很酸)‎ ‎(6)练了几天,他心里可能怎么想……,也可能怎么想……‎ ‎(7)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刻苦、勤奋或者眼酸、眼涩。‎ 过渡:虽然练得很辛苦,但他却坚持了两年,两年以后—‎ ‎(8)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了不起,坚持不懈 (板书:坚持不懈)‎ ‎(9)练习读这句话,读出他的了不起、坚持不懈。过渡:练到这种程度,纪昌自己很满意,就去找飞卫,可是,飞卫并不满意,又让他——‎ 第二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 ‎(1)怎么练的?抓住“每天”“聚精会神地盯” ‎ ‎(2)你们知道他练习看虱子练了多久吗? ‎ ‎(3)引导读夏天,大家都找凉快的地方乘凉去了,他却满头大汗地—— ‎ 冬天,寒风刺骨,他又不顾严寒——‎ 过渡:终于,经过再一次坚持不懈的努力,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大得——‎ ‎(4)虱子多大?车轮呢? ‎ ‎ 指导读 ‎ ‎3.联系生活理解 ‎ 过渡:纪昌又跑到飞卫那里,飞卫这才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 ‎(1)纪昌这样练值得吗? ‎ ‎(2)为什么不先学开弓、放箭?‎ 看准目标和把小目标看大与射箭百发百中有什么关系?--基本功的重要 ‎ ‎(3)飞卫的教法怎么样?——学得好离不开好老师的指导。‎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揭示寓意 ‎ ‎1.学到这,你有什么感受要说? ‎ ‎2.回到板书,总结 ‎ ‎3.延伸: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坚持不懈的故事?‎ 师:达芬奇学画;孙康映雪;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 ‎【设计意图:拓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所感所想,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激发学生树立坚强的信心。】‎ 板书 内容 扁鹊治病 扁鹊 蔡桓侯 医术高明 自以为是 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开始:很累、很酸 纪昌学箭 (射箭能手)‎ 后来:坚持不懈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 A.蔡桓侯(yuán) B.敷药(fú)‎ C.骨髓(suí) D.药剂师(jì)‎ 面如(  )(  ) 提( )吊( ) ‎ 百(  )百(  ) 磕头( )( )‎ 二、选出与题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 ‎1.君有疾在腠理。( ) ‎ A.眼疾手快 B.疾风知劲草 C.积劳成疾 ‎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 A.走上讲台 B.转身跑 C.走漏风声 ‎ ‎【答案】‎ 一、D 二、1.C 2.B 教学反思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2.老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再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3. 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 ‎4.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课堂机智,应变能力。‎ 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改正,对于本节课一些较为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我也会继续沿用,并继续多在教材的钻研和课堂的调控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地实践、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故事讲述了扁鹊拜见蔡桓侯,几次指出蔡桓侯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而蔡桓侯坚信自己没有病,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病人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侯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人物介绍】‎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 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擅长各科的诊治。在赵过是妇科医生,在周国是五官科医生,在秦国为儿科医生,他的名声大振。秦国的太医李醯术不如扁鹊很嫉妒扁鹊,于是就派人杀害了扁鹊。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就是扁鹊所著。‎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少年拜师 扁鹊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鹊说:“我有秘藏的医方,我年老了,想传留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 扁鹊说:“好吧,遵命。”‎ 射箭出神入化——纪昌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练习不眨眼睛。练习三年之后,即使是锥子尖刺到他的眼皮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 ‎ 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尾巴的毛没有断。‎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抬高脚踏歩,并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择正确读音。‎ 齐桓公(huán héng) 敷药(fú fū)‎ 拴住(shuān suān) 骨髓(sǔi suǐ)‎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___通___,义为 。 ‎ ‎2.火齐之所及也 ___通___,义为 。‎ ‎3.汤熨之所及也 ___通___,义为 。‎ 三、想一想,连一连。 ‎ ‎《扁鹊治病》  西门豹  A.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纪昌学射》 蔡恒公   B.无论学什么,都要从基本功入手。‎ ‎《西门豹》  飞卫 C.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扁鹊治病》是_______,扁鹊是_________时期的名医,他_______次要给______________治病。‎ ‎《纪昌学箭》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物个性鲜明, 的纪昌,堪称名师的 ,本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五、重点段落品析。‎ 纪昌学箭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能眨一下。 ‎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练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你要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时候再来见我。”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 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纪昌赶紧跑到飞卫那里,报告了这个好消息。飞卫高兴地拍拍他的肩头,说:“你就要成功了!”于是,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1. 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 牢牢—( ) 聚精会神—( )‎ ‎2.依照词语“百发百中”的结构形式,写出两个词语。(    )  (    ) ‎ ‎3.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纪昌学射的过程,这个词语是(    ),跟这个词意相反的词语是(    )。‎ ‎4.飞卫为什么先要纪昌练习眼力呢?‎ ‎ ‎ ‎5.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读《扁鹊治病》故事:小病不治加深,防微杜渐,这就是防——这就是这个小故事带给我们的大道理。‎ 如果能穿越时空,你想对临死之前的蔡桓侯说什么?‎ ‎ ‎ 参考答案:‎ 一、huán fū shuān suǐ 二、1.“还”通“旋”,回转,掉转的意思。‎ ‎2.“齐” 通“剂”;火剂汤。‎ ‎3.“汤”通“烫”;用热水焐。‎ 三、《扁鹊治病》——蔡恒公—— C ‎ ‎《纪昌学射》——飞卫——B ‎ ‎《西门豹》——西门豹——A 四、寓言,战国,三,蔡桓侯,好学;飞卫;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 五、1.牢记 目不转睛 ‎2.一心一意 一板一眼 ‎3.持之以恒 半途而废 ‎4.因为做事要从基本功练起。‎ ‎5.学习要持之以恒,刻苦学习才能学友所成。但学习也要采用科学的方法。‎ 六、示例:蔡桓侯,虽然你是国君,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 课题 讲历史故事 课型 口语交际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清楚明了地表达故事内容,获得启示。‎ ‎2.从历史故事中获得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 教学 重点 ‎ 通过讲故事,对历史故事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 难点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及实践能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趣导入。‎ 师: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故事,——如同是洒落在人类历史天空中的无数明星,永远闪耀着伟大的人性光辉,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一个航标,一种智慧,激励人们不断前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了解名人故事(课件出示),追寻名人身上与众不同的精神。‎ ‎  ‎ ‎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历史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得到了启示,提高学生的参与讲故事的兴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主题回顾 ‎1.在第八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名人故事,它们分别是——《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扁鹊治病》《纪昌学箭》。这些名人们到底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特点呢?(板书:讲历史故事)‎ 三、合作探究。‎ 师: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这棵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本单元的主题“历史故事”。那么这些文章到底讲了哪些名人的哪些事呢?‎ 这些名人又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 谁来简单说一说?‎ ‎(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总结并出示课文题目和课文主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善于观察,动脑思考 ‎《西门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扁鹊治病》——扁鹊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设置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历史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得到了启示,提高学生的参与讲故事的兴趣。】‎ ‎《纪昌学箭》——纪昌在学习方法上有独特的见解(板书)‎ 师:大家把课内的这几篇文章说得很准确,说明大家上课时很认真。‎ 四、分组讲故事。‎ 出示提示 ‎1.把自己喜欢的故事的重要信息写在卡片上,借助卡片自己练讲。‎ ‎2. 根据故事中人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气,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进行形象生动地讲解故事。‎ ‎3.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价,老师巡视指导。‎ ‎4.小组内选出代表。‎ ‎2.全班内讲故事。注意表情、动作,抓住重点,语言要生动,感情丰富。‎ 大家交流,评价,选出优秀的故事能手,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设置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既可以明确班级公约的具体要求,又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参与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主题拓展 师:作为名人的他们,无论是在创造惊天的伟业时,还是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上,都无不具有不平凡的品质,他们或宽容、或执着、或守信、或刻苦、或坚持、或爱国、或爱民,都无不闪现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以后我们多去阅读更多名人的故事,让我们将名人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六、总结。‎ ‎ 师:我们听同学们讲了这么多的历史故事,明白了好多做人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不要犯故事中的错误,引以为戒。 ‎ ‎  ‎ 板书设计 讲历史故事 ‎《王戎不取道旁李》——善于观察,动脑思考 ‎《西门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扁鹊治病》——扁鹊乐于助人 ‎《纪昌学箭》——纪昌在学习方法上有独特的见解 教学反思 ‎ 1.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同学们讲历史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参与讲故事,勇于发言,得到启示,口语能力得到提升。‎ ‎3.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不爱参与,害怕,不敢发言,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关注学困生,让他们的能力也有较大幅度地提升。‎ ‎ ‎ 习 作:我的心儿怦怦跳 课题 我的心儿怦怦跳 课型 习作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心跳的事去写习作。‎ ‎2.要写清事情的经过,有条理地叙述。‎ ‎3.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之间互相分享交流。‎ ‎4.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5.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 重点 ‎1.围绕自己心跳的事去写习作。‎ ‎2.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 教学 难点 ‎1.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2.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3.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让自己心跳的事,你的心心跳的事是什么事?参加运动会,登上领奖台,心儿怦怦跳;进行社会实践,第一次采访他人,心儿怦怦跳;进入考场,遇到难题时,心儿怦怦跳;犯了错误,害怕被人发现时,心儿怦怦跳……‎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我的心儿怦怦跳”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心儿怦怦跳”吧。‎ ‎  ‎ ‎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尽快搜集写作的对象及材料。】‎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审题指导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板书:我的心儿怦怦跳)‎ ‎《运动会上领奖的那一刻》,心儿怦怦跳;《第一次采访》,心儿怦怦跳;《紧张的考试》,心儿怦怦跳;《野外遇险》,心儿怦怦跳……‎ 认真读一读,打开写作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确定选材的范围,必须多读几遍,做到心中有数。‎ ‎2.你认为这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请你以“心儿怦怦跳”‎ ‎【设计意图:审题指导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很快了解题目,把握写作重点。】‎ 为题,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注意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板书:心跳的过程(详写))‎ 三、组织材料。‎ ‎1.想想自己心跳的是什么事,是什么原因让你这样,是激动,还是害怕。按要求准备。(板书:心跳的事)‎ 要求:‎ ‎(1)说一说是什么事。‎ ‎(2)说一说你的心跳的原因。‎ ‎ 2.汇报自己的选材。‎ ‎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3.互相借鉴习作素材,积累运用。‎ 四、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心跳、心跳过程。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描写心跳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心跳的过程;详细介绍过程中,你的心理活动,你的想法,动作表现,什么后果,获得什么样的感受。(板书:获得的感受)‎ 五、动笔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对象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设计意图:设计“突破难点”这一环节,除了有利于学生写作之外,还能锻炼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写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范文指导,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写作,从而进行修改,提高自己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小结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我的心儿怦怦跳”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心跳的事的时候,要抓住心跳来写,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  ‎ 板书设计 ‎ ‎ ‎ 心跳的事 我的心儿怦怦跳 心跳的过程(详写)‎ 获得的感受 教学反思 ‎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缺点:‎ ‎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汇报”“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语文园地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 授课 时间 ‎1课时 ‎ 教学 目标 ‎1.识字积累,掌握识字的方法和技巧。‎ ‎2.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一件事情。‎ ‎3.理解,准确概括句子表达意思,长话短说。‎ ‎4.积累形容人的成语。‎ 教学 重点 ‎1.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一件事情。‎ ‎2.积累形容人的成语。‎ 教学 难点 理解,准确概括句子表达意思,长话短说。‎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情境导入 ‎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八,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  ‎ ‎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________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王戎不取道旁李》是________,王戎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让人深受感动;《西门豹》中,西门豹就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故事两则》中的两则 _________故事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道理。(板书:完成填空)‎ ‎2.识字积累 冈——纲( ) 受——授( )‎ 建——健( ) 普——谱( )‎ 伐——阀( ) 专——砖( )‎ 宗——综( ) 具——俱( )‎ ‎(板书:识字积累)‎ ‎2.理解运用 ‎ (1)复述本单元课文中的故事,《西门豹》中重点部分详细复述,体会《扁鹊治病》注意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叙述,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 ‎ (2)抄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字。‎ ‎(3‎ ‎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抓住重点,学会长话短说。】‎ ‎)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思考并概括主要意思,学会长话短说。(板书:复述课文)‎ 缩写句子。‎ a.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b.蔡桓侯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 c.纪昌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板书:长话短说)‎ 师总结:通过练习,学会理解大意,概括大意,学会长话短说。‎ ‎3.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读背背 眉清目秀 亭亭玉立 明眸皓齿 文质彬彬 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膀大腰圆 浓眉大眼 白发苍苍 鹤发童颜 慈眉善目 步履蹒跚 ‎(2)解释词语:文质彬彬 鹤发童颜 步履蹒跚 ‎(板书:说说词语的意思)‎ 文质彬彬: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 ‎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 步履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上面的这些词语可以形容阳光帅气、 英俊潇洒、 温尔儒雅这样的人。‎ ‎(3)仿照例句,用下面画横线的词语说一句话。‎ A.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连说话也那么文雅,真讨人喜欢。‎ B.李爷爷年近九十,依然鹤发童颜,身体硬朗。‎ C.战士们个个威风凛凛,昂首挺胸、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了解词语含义的理解,积累运用到写作中。】‎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抓住重点,长话短说,复述课文,还学积累了一些描写人的成语。收获不少呀!‎ ‎【设计意图:将写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 内容 完成填空 识字积累 语文园地 复述课文 长话短说 ‎ 说说词语的意思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备课素材 形容人的词语 英姿飒爽,喜形于色,婀娜多姿,国色天资,‎ 艳若桃李,花枝招展,秀色可餐,面若桃花,‎ 如琬似花,宛如天仙,气质非凡,秀而不媚,‎ 喜出望外,察言观色,眉飞色舞,面面相觑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背诵闯 关表及必背内容汇总+必背130句名人名言 最新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必背 背诵篇目 背诵内容 页码 ‎1.观潮 第三四自然段 ‎2-3‎ ‎2.走月亮 第四自然段 ‎5‎ 语文园地一 日积月累 ‎14‎ 语文园地二 日积月累 ‎32‎ ‎9.古诗三首 全文 ‎34-35‎ 语文园地三 日积月累 ‎46‎ ‎13.精卫填海 全文 ‎50‎ 语文园地四 日积月累 ‎58‎ 语文园地六 日积月累 ‎92‎ ‎21.古诗三首 全文 ‎94-95‎ 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 ‎106‎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全文 ‎108‎ 语文园地八 日积月累 ‎120‎ ‎ 第一单元 第 1 课: 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 2 课: 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 而我, 用树叶做小船, 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 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 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语文园地一: 日积月累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 日积月累 好问则裕, 自用则小。——《尚书》‎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礼记》智能之士,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汉]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唐]韩愈 ‎ 第三单元 第 9 课: 古诗三首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语文园地三: 日积月累 立了秋, 把扇丢。二八月, 乱穿衣。夏雨少, 秋霜早。八月里来雁门开, 雁儿脚上带霜来。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八月暖, 九月温, 十月还有小阳春。‎ ‎ 第四单元 第 13 课: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 语文园地四: 日积月累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 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日积月累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 第七单元 第 21 课: 古诗三首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第八单元 第 25 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取之, 信然。‎ 语文园地八: 日积月累眉清目秀 亭亭玉立 明眸皓齿文质彬彬 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膀大腰圆 浓眉大眼 白发苍苍鹤发童颜 慈眉善目 步履蹒跚 ‎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背诵课文检测表 ‎ 班级: 姓名: ‎ 请家长根据课文内容,落实学生背诵任务并评等级(优、良、差)背完后,及时要求学生默写并对照课本进行订正,做到准确无误 ‎ 背诵篇目 ‎ 背诵内容 ‎ 页码 ‎ 家长签字(等级) ‎ 组长考评(等级) ‎ ‎1.观潮 ‎ 第三四自然段 ‎ ‎2-3 ‎ ‎ ‎ ‎ ‎ ‎2 走月亮 ‎ 第四自然段 ‎ ‎5 ‎ ‎ ‎ ‎ ‎ 语文园地一 ‎ 日积月累 ‎ ‎14 ‎ ‎ ‎ ‎ ‎ 语文园地二 ‎ 日积月累 ‎ ‎32 ‎ ‎ ‎ ‎ ‎ ‎9 古诗三首 ‎ 全文 ‎ ‎34-35 ‎ ‎ ‎ ‎ ‎ 语文园地三 ‎ 日积月累 ‎ ‎46 ‎ ‎ ‎ ‎ ‎ ‎13 精卫填海 ‎ 全文 ‎ ‎50 ‎ ‎ ‎ ‎ ‎ 语文园地四 ‎ 日积月累 ‎ ‎58 ‎ ‎ ‎ ‎ ‎ 语文园地六 ‎ 日积月累 ‎ ‎92 ‎ ‎ ‎ ‎ ‎ ‎21 古诗三首 ‎ 全文 ‎ ‎94-95 ‎ ‎ ‎ ‎ ‎ 语文园地七 ‎ 日积月累 ‎ ‎106 ‎ ‎ ‎ ‎ ‎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 全文 ‎ ‎108 ‎ ‎ ‎ ‎ ‎ 语文园地八 ‎ 日积月累 ‎ ‎120 ‎ ‎ ‎ ‎ ‎ 必背课文内容第 一 单 元 ‎ ‎1、 观 潮 ‎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堵两米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 ‎ ‎2、走月亮 ‎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 ‎ ‎ 语文园地一 日积月累 ‎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第二单元 ‎ 语文园地二 日积月累 ‎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 ‎ ‎ 第三单元 9、古诗三首 ‎ ‎《暮江吟》——[唐]白居易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题西林壁》——[宋]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雪梅》——[宋]卢梅坡 ‎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语文园地三 日积月累 ‎ 立了秋,把扇丢。二八月,乱穿衣。夏雨少,秋霜早。 ‎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第四单元 ‎ ‎13、精卫填海 ‎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 ‎ ‎ ‎ 语文园地四 日积月累 ‎ ‎《嫦娥》——[唐]李商隐 ‎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 ‎ 第六单元 ‎ 语文园地六 日积月累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 ‎ 第七单元 ‎ 古诗三首 ‎ ‎《出塞》——[唐]王昌龄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 ‎ ‎《凉州词》——[唐]王翰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 ‎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 ‎ 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 ‎ ‎《别董大》——[唐]高适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 ‎ 第八单元 ‎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 ‎ 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 ‎ 眉清目秀 亭亭玉立 明眸皓齿 文质彬彬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膀大腰圆 浓眉大眼白发苍苍 鹤发童颜 慈眉善目 步履蹒跚 ‎ ‎ ‎ ‎ 1.背诵闯关表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背诵课文检测表 班级:         姓名:‎ 请家长根据课文内容,落实学生背诵任务并评等级(优、良、差)‎ 背完后,及时要求学生默写并对照课本进行订正,做到准确无误 背诵篇目 背诵内容 页码 家长签字 ‎(等级)‎ 组长考评 ‎(等级)‎ ‎1.观潮 第三四自然段 ‎2-3‎ ‎2 走月亮 第四自然段 ‎5‎ 语文园地一 日积月累 ‎14‎ 语文园地二 日积月累 ‎32‎ ‎9 古诗三首 全文 ‎34-35‎ 语文园地三 日积月累 ‎46‎ ‎13 精卫填海 全文 ‎50‎ 语文园地四 日积月累 ‎58‎ 语文园地六 日积月累 ‎92‎ ‎21 古诗三首 全文 ‎94-95‎ 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 ‎106‎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全文 ‎108‎ 语文园地八 日积月累 ‎120‎ ‎2.必背课文内容 ‎1. 第一单元 ‎1 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语文园地一 日积月累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 日积月累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3.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 宋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语文园地三 日积月累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4. 第四单元 ‎13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语文园地四 日积月累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6. 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日积月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7. 第七单元 ‎21 古诗三首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 第八单元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 眉清目秀 亭亭玉立 明眸皓齿 文质彬彬 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膀大腰圆 浓眉大眼 白发苍苍 鹤发童颜 慈眉善目 步履蹒跚 爱国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5.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6.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7.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8.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海涅 集体 ‎9.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10.正如树枝和树干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奥涅格(个人发展离不开他人、集体)‎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强调人团结的重要)‎ ‎12.人心齐,泰山移。——《古今贤文》‎ 人生 ‎1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1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15.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16.建筑在别人痛苦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阿·巴巴耶娃 ‎17.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塞涅卡 ‎18.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弗洛伊德 ‎19.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明良记》‎ ‎20.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把握自己走好每一步)‎ ‎21.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培根 ‎22.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善始善终)‎ ‎23.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24.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生活中要善于细心发现)‎ ‎25.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们应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爱因斯坦(成功是对自己而言,有价值是对他人对整个社会而言)‎ ‎26.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27.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生活要乐观)‎ 道德 ‎2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29.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30.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列夫·托尔斯泰 ‎31.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32.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马克·吐温 ‎33.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华梅 ‎34.嫉妒是心灵的肿瘤。——艾青 ‎35.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心胸要宽广)‎ ‎36.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增广资文》(宽容)‎ 勤俭 ‎3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3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3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40.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华罗庚 ‎41.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徐特立 ‎42.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43.懒惰是一切罪恶的源泉。——马卡连科 诚信 ‎4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4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46.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47.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48.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马尔克斯 谦虚 ‎49.谦受益,满招损。 —— 《尚书·大禹谟》‎ ‎5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 ‎5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5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53.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54.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 ‎55.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无知。——苏格拉底 ‎56.最有学问和最有见识的人总是很谨慎的——卢梭 ‎57.骄傲自满是一座可怕的陷阱,而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立志 ‎58.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王承亮 ‎5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60.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6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6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3.穷且意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64.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汪洙 ‎6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6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6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68.无目标的努力无异于在茫茫的黑暗中远征。——沃维纳格 ‎69.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托尔斯泰 ‎70.理想是事业之母。——叶圣陶 ‎71.最贫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志。——约翰生 ‎72.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意志 ‎7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74.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越接近成功越艰难,越需要毅力)‎ ‎75.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76.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 磨练 ‎7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7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79.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学习青松)‎ ‎80.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载 ‎81.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奥斯特罗夫斯基 ‎82.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晓得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面迅速踏过。——伏尔泰 求知 ‎8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 ‎8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8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87.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8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8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 ‎90.合抱之木,甚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 ‎9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9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9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94.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 ‎95.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高尔基 ‎96.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9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98.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99.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进取 ‎100.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怀特黑德 ‎101.吾日三省吾身。——《论语》‎ ‎102.不前进就倒退,停滞状态是没有的。——别林斯基 ‎103.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高尔基 行动 ‎10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05.君子慎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10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10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8.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109.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列宁 ‎110.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富勒 ‎111.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112.有总是从无开始的;是靠两只手和一个聪明的脑袋变出来的。——松苏内吉 ‎113.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114.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交往 ‎115.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增广贤文》‎ ‎116.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117.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惠特曼 ‎118.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119.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友谊 ‎120.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东观汉记》‎ ‎12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122.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却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123.真诚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他的可贵。——哥尔顿 ‎124.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他们都是尘土。——达尔文 惜时 ‎12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2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弗兰克林 劳动 ‎127.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128.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高尔基 ‎129.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拉·封丹 ‎130.劳动能使一个人的道德变得高尚。——加里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