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6 MB
- 2021-11-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师大版三年级
上册数学教案(先学后教)+数学期末试卷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小熊购物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
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并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重
点
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乘加、乘减两步式题
难
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课件播放鞭炮声)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
起来,原来呀,是动物乐园的百货店开张了,咱们跟着小熊一起去逛逛,好
吗?(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同学齐读)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 能正确
地进行口算。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三、自学指导
1.自学第 2页,仔细观察主题图,找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3.探索乘加乘减的运算顺。
先
学
环
节
1. 看一看。
2. 做一做 。
学生仔细做,教师巡视。
指名上黑板板演,并让学生说出算理
后
教
环
节
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
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 18 元
训
练
环
节
完成“练一练”第 1题,第 2题。
板
书
设
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 18 元。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买文具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
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
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
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难
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
么?
2、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 40-6×4
这节课我们通过买文具来探索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板书课
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
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三、自学指导
1、理解图中内容,找信息。
2、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理解现价和原价,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
先
学
环
节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 4元 3本作文本一共 18 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
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 .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 10 元。
b .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 10 元。
后
教
环
节
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 3本作文本 18 元, “18÷3”表示 1本作
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 1本作文本和 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 18÷3=6,再算 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训
练
环
节
“试一试”。
板
书
设
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 10 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 10 元。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过河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
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
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难
点
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1) 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
再算( )。
(2) 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
再算( )。
这节课我们跟随淘气他们过河的问题来探索带有小括号的运算(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
式。
三、自学指导
1、 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先
学
环
节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 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
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 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后
教
环
节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训
练
环
节
P9 试一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
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板
书
设
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9 读作:29 与 25 的和除以 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 6条船。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练习一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
进一步认识“先
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
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
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
用。
辅助环节
3-5 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难
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
小括号的作用。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
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
进一步认识“先
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
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自学指导
1、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2、 独立解决问题
3、在小组内交流
先
学
环
节
1、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 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 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后
教
环
节
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 3种方法:
解法一: 12÷6=2(元) 解法二: 3×6=18(元) 解法三: 12÷3=4
(瓶)
3>2 18>12 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
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 答:每瓶便宜 1元。
6、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训
练
环
节
练习一
4题 ,5 题
板
书
设
计
练习一
解法一: 12÷6=2(元) 解法二: 3×6=18(元) 解法三: 12÷3=4
(瓶)
3>2 18>12 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
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 答:每瓶便宜 1元。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看一看(一)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
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
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重
点
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难
点
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
体的形状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观察教师,教师正面对学生,侧面对学生,背面对学生让学生说说看到
了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
单物体的形状
三、自学指导
从不同的面观察讲台
先
学
环
节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2、学生观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面有序观察,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
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后,再帮助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
方法
3、汇报交流
后
教
环
节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
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三个面
训
练
环
节
练一练
板
书
设
计
看一看(一)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看一看(二)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多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2、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3、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标
重
点
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难
点
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在讲台上摆出一摞书,现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拍出照片投影在屏幕上,
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拍照时的位置不同,所拍出的照片就不同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三、自学指导
观察牙膏盒和刷牙杯
先
学
环
节
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带来的物体
汇报结果
换位观察,汇报结果
2、小组中任意两人的学具放在一起,大家观察,看看把两个物体组合在一
起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后
教
环
节
总结: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同,同时在观察两个物体时,还
会出现一个物体被另一个物体遮挡的情况
训
练
环
节
出示教材 16 页练习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板
书
设
计
看一看(二)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捐书活动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学
习
目
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
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
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重
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
点
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可
是,你们知不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的儿童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请看图片(贫
困山区的图片),这些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孩子,因为贫困,只能在艰苦的
环境下学习,但他们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读书,你们说他们这种精神
值不值得我们学习?你们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引出课题),老师吧他
们捐书的情况做了个统计,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
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三、自学指导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看看你能从中找出那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说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先
学
环
节
预设:生 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生 2: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 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三年级:118+104+95。
四年级:103+109+98。
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四人小组交流
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全班汇报
后
教
环
节
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 317 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
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师: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师: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训
练
环
节
竖式计算:
475 + 263 + 149 724+114+86
板
书
设
计
捐书活动
三个年级共捐书多少本? 110+100+90=300
118+104+95=317(本) 估:100+100+100=300
1 1 8 120+100+100=320
1 0 4
+ 9 5
3 1 7
答:三个年级共捐书 317 本。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运白菜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结合“运白菜”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正确的进
行计算。
2、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的能力。
重
点
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难
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减法的性质并能在计算时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
方法计算。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们走进小农场,看看这片白菜地,运白菜时
还藏着数学问题呢,你能找到吗?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结合“运白菜”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正确的进
行计算。
三、自学指导
1、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师:原来有 850 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师板书出完整的题目)
能一步完成吗?(不行)该怎样列式?
(二)计算,解决问题
生 1:850-256-280 生 2:850-(256+280)
=850-536 =594-280
=314(棵) =314(棵)
师: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退位问题,做到认真、细心。
师: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生 1提出 850-256-280 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后,再从剩下的棵
数中再去掉第二车,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生 2提出 850-(256+280)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和第两车的总棵数的
和,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后
教
环
节
师: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训
练
环
节
一)基础练习
师:同学们非常棒,下面我们来做这几道题。
456-278-132 930-(80+480) 368-(168+70)
=178-132 =930-560 =368-168-70
=46 =370 =200-70
=130
二)巩固练习
板
书
设
计
运白菜
运走两车后,还剩下多少棵?
估一估
850-260-290=300(棵) 850-250-290=310(棵)
方法一 850-256-288
=594-288
=306(棵)
方法二 850-(256+288)
=850-544
=306(棵)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节余多少钱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探索从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对结果进行合理性判断
重
点
探究并掌握三位数加减的脱式计算的计算方法
难
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 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达到二亿三千万人,城
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劳动。但另一方面,农村却又更多的留守老人和
孩子。他们靠亲人在外打工寄回的钱,精打细算地过生活。还尽量有节余,
如果家里有急事,可以用来应急。亮亮一家就是这上亿家庭种很难过的一员。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节余多少钱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自学指导
(1)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间交流。
先
学
环
节
(1)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
(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
(2)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
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
800+185-745 或 800-745+185
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后
教
环
节
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以关注。
训
练
环
节
完成“练一练”的第 1、2 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板
书
设
计
节余多少钱
方法一: 800+185-745 方法二:800-745+185
=985-745 =55+185
=240(元) =240(元)
答:八月份节余了 240 元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里程表(一)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
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
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
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
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难
点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课件出示一张火车里程表,从这张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
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
识
三、自学指导
1、理解什么是里程表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3、813-689 求的是哪两个城市的距离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1、把里程表和铁路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保定到郑州有多少米,在铁路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
后
教
环
节
813-689 求的是那两个城市的距离?813 表示北京到洛阳的距离,689 表示北京到郑州
的距离,两者相减表示洛阳到郑州的距离
训
练
环
节
练一练:25 页 1题、3 题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里程表(二)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 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重
点
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尤其是非 0起点)
难
点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会画线段图和读懂线段图。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羊村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羊羊运动会,(课件)下面要进行的是 100
米的比赛,比赛现在开始,最后谁获得了冠军?你认为公平吗?如果用一条
线段来表示喜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0 米)终点是多
少?(100 米)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懒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
多少?(60 米)终点是多少?(100 米)
仔细观察这两条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你能算出喜羊羊跑了多少米?
100-0=100 懒羊羊跑了多少米呢?(100-60=40)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 35 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知道根据图表求求当天的里程数的时候都是用当天的数据减去上一天
的数据就是当天的里程表
三、自学指导
(1)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读懂了题目的意思吗?
(2)里程表读数是35千米是什么意思?这里的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350
千米表示什么意思?
(3)你能用一条线段图表示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吗?
先
学
环
节
师出示直观图,分别介绍 35 千米和 160 千米是什么意思?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如何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160-35=125 千米)
(2)你能再画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吗?星期三走了多少千
米?星期四呢?星期五呢?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4)教师完善线段图,合并成一条线段图。
总结:当天走的里程数=当天的读数-前一天的读数
后
教
环
节
比较联系
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里程表(1),与今天学习的里程表二有什么区别?
(起点不同,但是算法相同,都是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得到当天
的里程数。
训
练
环
节
课本第 27 页练一练的第 1、4题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练习二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除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除法的意义。
重
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难
点
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二、导入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除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除法的意义。
三、自学指导
组织学生看图,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
后解答。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1、第 1、8题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
要注意什么。
2、第 2题 组织学生看图,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
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3、第 3题 学生从问题中思考解题方案,然后再解答,互相交流算法。
后
教
环
节
第 4题 逆向思维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做完后说说有什么规律,体验乘除
法之间的联系。 先观察,再思考,完成后与同伴说说你的发现。
训
练
环
节
第 6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然后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弄清楚
题目的意思后,确定解体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 7题 填表,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方法,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独立完
成,说说怎样计算的。
第 9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要提倡多样化,如可以先计算 60÷3=20(页),
7天可看 140 页,
板
书
设
计
练习二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小树有多少棵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
算。
2.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
力。
3 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
点
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
点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劳动,今天我们跟着淘气一起去山坡上种树。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 能正确地进行
口算。
三、自学指导
1.仔细观察主题图,找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理解“小数有多少棵”所列算式的含义。
3. 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1. 看一看。
2. 做一做 。
试一试 1题。
学生仔细做,教师巡视。
指名上黑板板演,并说出“20”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所得的数
又表示什么?并让学生说出算理。
黑板上这个同学说的,做的对吗?谁来改正?
谁还有更简单的办法?
后
教
环
节
小结:师: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在乘的时候,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乘
完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同样多的“0”
1.议一议。
为什么要用乘法来计算?把你解决问题的办法告诉小组的同学。
小组合作。
2. 做一做,试一试 2题,你发现了什么?
再想一想,做这类题需要注意什么?
训
练
环
节
1、每箱草莓有 40 个,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个?
2、70×8 30×6 600×9 4×60 20×7
3×800 90×5 8×50 700×4 6×400
板
书
设
计
小数有多少棵
每捆 20 棵 有 3捆
20+20+20=60(棵)
20×3=60(棵)
一车 500 捆 有 3车
500+500+500=1500(棵)
500×3=1500(棵)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需要多少钱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并能用乘法知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体会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3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重
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
点
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课件演示一群小朋友来到大海边游玩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
么。
师:看到这些情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并能用乘法知识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1.仔细观察主题图,找信息,找问题?
2. 怎样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1.看一看。
2.做一做。
指名 3个学生上台做,可以有不同的做法。
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老师肯定并鼓励每一种正确的算法,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提问:你觉得哪
种算法最好?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后
教
环
节
1.做一做
买 3个球需要多少钱?
先独立列式,再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投影仪展示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15×3 口算比 12×3 口算难度大一些,同学们都能想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太棒了。
2.议一议。
小组合作说练一练 1题的口算过程,好学生带动困难学生理解计算过程,熟
练计算方法。
训
练
环
节
小明买了 2卷胶卷,每卷 18 元,每卷 36 张。
小玲买了 3卷胶卷,每卷 13 元,每卷 24 张。
1、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
3、谁买的胶卷合算?
4、
板
书
设
计
需要多少钱
12×3 =?
方法一 12+12+12=36
方法二 10×3=30 2×3=6 30+6=36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丰收了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
自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
活中的应用。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过程,培养学生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重
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
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农作物页丰收了,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兔兄弟到田
地里,看看在哪里我们能学到什么有用的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
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三、自学指导
1、认真看课本第 34 页的内容,思考:
读一读课本第34页的内容,看看你从题目中都能获得哪些数据和信息?
2、想一想应该怎样列式。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1、看一看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同学都在学习。
2、写一写
(1)抽两位同学上台列式计算,其余学生写本上。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
后
教
环
节
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练习,发现错的请举手,指名学生更正。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错的说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
(2)、帮助山羊伯伯运白菜,并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训
练
环
节
完成练一练第 2、3、5题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植树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进一步体验除
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
点
理解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
点
在教学中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师播种的季节,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
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进一步体验
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自学指导
1、出示挂图,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 3 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
的?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1、看一看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同学都在学习。
2、写一写
(1)抽两位同学上台列式计算,其余学生写本上。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出现的问题.
后
教
环
节
学生列出“36÷ 3”的算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计算。
全班交流
小组选代表发言,得出 36÷3=12 中的 36 表示一共有 36 人,3 表示每组
有三人,12 表示可以分 12 组。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准许学生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训
练
环
节
1、一副手套 7元,一双鞋子 84 元。
(1)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2)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铅笔盒每个 5 元,彩笔每盒 6 元,日记本每个 4 元,圆珠笔每枝 2 元,
三角尺每个 3元。王老师带 100 元钱给同学们买文具。
(1)如果只买圆珠笔,可以买多少枝?
(2)如果买 10 本日记本,剩下的钱可以买多少副三角尺?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板
书
设
计
植树
共 36 人,每组 3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36÷3=12(组)
读法:36 除以 3等于 12,或 3除 36 等于 12。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练习三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通过练习,巩固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
以一位数的除法。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
判断。
重
点
通过练习,巩固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的除法。
难
点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
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
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
行判断。
三、自学指导
完成练习二的第 1-6 题。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学生思考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种便宜?
学生独立完成,比较的方法可以不同,只要合理
同坐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填表,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方法,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后
教
环
节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种便宜?(培
养学生的价值观。)
4、逆向思维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做完后说说有什么规律,体验乘除
法之间的联系。
5、学生独立完成,比较的方法可以不同,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6、引导学生看懂图意,然后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填表,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方法,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训
练
环
节
1、每筐苹果 60 个,2个苹果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如果 3个苹果装一袋,
可以装多少袋?如果 6个苹果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
2、一种树苗每捆 3 棵,共 36 元,另一种树苗每捆 4 棵,共 40 元,哪种树
苗便宜些?
3、李老师给售货员 100 元钱,买 3个球,找回了 4元,每个足球多少钱?
4、小丽借了一本故事书,共 150 页,她 3天看了 60 页,照这样的速度,一
个星期她能看完吗?如果不能按时看完,请你给她提个建议。
板
书
设
计
练习二
小丽借了一本故事书,共 150 页,她 3天看了 60 页,照这样的速度,一个星
期她能看完吗?如果不能按时看完,请你给她提个建议。
方法一:可以先计算:60÷3 =20(页)
7天可以看: 20×7 =140(页)
140 < 150 ,所以看不完。
方法二:她 3天看了 60 页,照这样的速度,6天看 120 页,剩下 30 页一天
看不完,所以一个星期她能看不完。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什么是周长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
点
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周长。
难
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是谁呢?一起大声地叫出它的名字。(板
书课题:周长。)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 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三、自学指导
1、知道什么是周长。
2、会动手测量周长。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一)描一描,说一说
1、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
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2. 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描的对吗?表达得非常清楚,请回。
3.你们是从哪里开始描,又到哪里结束的?(说得真好!谁再来说?)
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
请看(动态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
周长)
5.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请拿出纸,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描完后在小组里相互交流一下。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
1. 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
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指导:地面周长、课桌
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鞋底周长)
2. 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后
教
环
节
(三)量一量
1. 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吗?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
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
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 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重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告诉
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
谁来说说自己的腰围?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
自己的感受吗?
训
练
环
节
看来同学们的腰围大约在 60 cm 左右。
4.小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想邀请你
们参加下面的闯关比赛。有兴趣吗?
请看(出示):这里共有 3关,每闯过一关都会得到相应的分值。最后得
分最多的就是今天的胜利者!有信心吗?让我们充满自信迎接挑战!
(四)闯关练习
1. 先看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这里有 3 个图形,请你选择其中 1 个图形。看课本 45 页第 2 题,做在
书上即可。都完成了吗?好,请你看仔细,答案马上就要揭晓了(出示答案:
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 13 cm,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是 10 cm,第三个图形的周长
是 8 cm)。
选择长方形的能说说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吗?有不同方法吗?大家真聪
明,关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后面我们还要研究。
第一关谁成功了?请为自己加上 100 分!
下面两关需要小组合作完成,要求小组内每人都会才能加分。明白吗?
2. 继续闯第二关。(课本 45 页第 3题(2))
请看(课件出示图):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他们的周长一样吗?
继续看,把第二个正方形沿虚线剪掉一块,变成了这样。它的周长是哪
一部分呢?(指名说说)
这一关的问题就是: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请小组利用学具讨论。
好!他们的周长一样吗?哪组来说明理由?(可展台演示)有不同的方法
吗?
我们再来看看(根据学生回答演示移动的方法):让两个图形的边重合,
可以看出,这几条边(闪动)分别相等,只来比较其余两边是否分别相等就行
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闪动竖边并移动)这两条竖边相等,(闪动横边并
移动)这两条横边相等,所以它们的周长相等。
谁闯过了这一关?祝贺你们!每人加 200 分!
回想一下,刚才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图形周长的?下面我们就用这些
方法继续闯最后一关!
3.第三关。(课本 45 页第 3题(1))
请看:(课件出示)这是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我们分别剪一下。
问题是:它们两个的周长还一样吗?为什么?小组利用学具赶快讨论。
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理由?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答案(课件演示)。
这一关哪组闯过去了?请加上 300 分!
现在算算自己得了多少分?祝贺你们!其他同学不要灰心,有信心赶上他
们吗?希望你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迎头赶上!
板
书
设
计
什么是周长
周长: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长方形的周长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通过看一看、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
重
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
长。
难
点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
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
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小猴正在宣布比
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
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
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
长。)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板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书课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
周长
三、自学指导
1、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2、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你能算出兔子跑的路程吗?
先
学
环
节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结果,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
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师小结: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说一说怎样求长方形周长?总结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后
教
环
节
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自己计算出来。
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总结成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
训
练
环
节
1、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2、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3、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
4、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
5、计算铺盖领奖台上的地毯长度。
板
书
设
计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练习四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具体情境巩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
点
巩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难
点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1、描出蚂蚁走过的路线,巩固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2、加深对周长实际意义的理解,巩固测量周长的各种方法。先说说什么是
这些事物的周长,然后与同伴合作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最后集体汇报交流。
二、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具体情境巩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三、自学指导
引导学生将图中的每个数据信息与相应的边对应起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
独立进行选择。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P50 3-7 题
后
教
环
节
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知识解决现实 问题。利用情境图理解,一面是墙,围成的篱
笆就只有长方形的三条边。在此基础上讨论计算方法,鼓励方法多样化。
训
练
环
节
P51 8 题
板
书
设
计
练习四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蚂蚁做操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
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
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小蚂蚁出来列队做操,你看它们排列的多整齐呀,你发现这里包含的数
学知识了吗(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自学指导
描述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列算式、求结果,讨论算法。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1、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请一名学生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请一名学生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后
教
环
节
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12+12+12+12=48
(2) 1 2 (3) 1 2
1 2 × 4
1 2
+ 1 2 4 8
4 8
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
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训
练
环
节
练一练
板
书
设
计
蚂蚁做操
1 2
× 4
4 8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去游乐园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
重
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
算。
难
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
公园玩,好吗?
一、出示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自学指导
进入情境,积极思考数学问题,描述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积极思考解决
问题,列算式、求结果,讨论算法,思考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注意事
项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后
教
环
节
16 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6 × 4 = 48(元)
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计算)
六、全课小结
(师生归纳)
师: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注意事项
训
练
环
节
2 3 1 6 4 8 7 2
× 2 × 5 × 2 × 4
板
书
设
计
去游乐园
16 × 4 = 48(元)
1 6
× 4
--------
6 4
答:需要 64 元钱。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乘火车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
重
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
地进行计算。
难
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火车上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出示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
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自学指导
描述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列算式、求结果,讨论算
法,思考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注意事项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后
教
环
节
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2 × 5 = (元)
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70 × 5 = 350, (2) 1 2
2 × 5 = 10, × 4
350 + 10 = 360。 4 8
训
练
环
节
1、 4 × 6 + 3 7 × 5 + 4 8 × 6 + 3
9 × 7 + 5 3 × 6 + 6 9 × 2 + 7
2、三年级有 4 个班,每班 45 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男同学有 91 人,女
同学有多少人?
3、谁的年龄大?
4、小明放寒假时去姥姥家。先乘 5时的火车,有乘 2时的
汽车。
(1)在图中标出,出发后 3时火车的大概位置。
(2)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板
书
设
计
乘火车
72 × 5 = 360(元)
(1)70 × 5 = 350, (2) 7 2
2 × 5 = 10, × 5
350 + 10 = 360。
3 6 0
答:五节卧铺厢可乘 360 人。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去奶奶家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
际问题。
2.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草图,逐步掌握画图分析题意的技能。
3.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
点
巩固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
点
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草图,逐步掌握画图分析题意的技能。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导入
忠孝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回家看看”是我们身为子孙
应该做的。今天这节课就是淘气跟父母一起回家看奶奶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
际问题。
2.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草图,逐步掌握画图分析题意的技能。
三、自学指导
1. 请学生认真读题、看图,明题意。
2. 提出数学问题(抽答),全班(抽答)解决这些同学提出的问题。
辅助环节
3-5 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3. 淘气 9:00 乘火车出发,2小时候火车约行驶到什么位置?在图中标出来。
同桌之间评一评。
先
学
环
节
同桌讨论数学信息是否找完整。
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多少米
小组讨论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有几种?你喜欢那种方法?并通过展台展
示各小组的方法。(抽取不同方法进行展示)
方法一:115 × 4 = 460 45× 2= 90 460 + 90 = 550
方法二:115 × 4 + 45× 2
= 460 + 90
= 550
后
教
环
节
看图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题意,再根据所学的乘法来解
决就可以了
训
练
环
节
小明放寒假时去姥姥家。先乘 5 小时的火车(时速 98 千米),又乘 3 小时的汽车(时
速 55 千米)。 (1)画出线段图,并在图中标出,出发后 3时火车的大概位置。 (2)
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板
书
设
计
去奶奶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综合应用)
方法一:(分步计算)
115 × 4 = 460 45× 2= 90 460 + 90 = 550
方法二:(综合计算) 115 × 4 + 45× 2 = 460 + 90 = 550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0 × 5 = ?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应用
的意识和能力。
重
点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
难
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
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0”表示什么含义吗?0加任何数都得几?任何数减
0都得几?那么你们知道“?”吗?
二、出示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
三、自学指导
小组内合作讨论 0×5 = 的结果,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列算式、求结果,
讨论算法;一起讨论零乘以任何数都等于零。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
2、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谁能结合数学情境,说说你的算法?如:结合“5个盘子中有几个苹果”
这样的实际情境去理解为什么“0×5 = 0”
4、汇报算法:
(1)5个 0相加得 0。
(2)3 × 5 = 15, 2 × 5 = 10,
1 × 5 = 5, 0 × 5 = 0,
5、算一算
0 × 5 = 7 × 0 = 0 × 26 =
后
教
环
节
1、让学生任意出几道 0和任何数相乘的算式(包括“0×0”)
2、试一试:
(1)130 × 5 =
1 3 0 13 × 5 = 65 1 3 0
5 130 × 5 = 650 × 5
5 0 5 0
(2)402 × 3 =
①、400 × 3 = 1200, ②4 0 2
2 × 3 = 6, × 3
1200 + 6 = 1206。
全课小结(师生归纳)
师: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生:零乘以任何数都等于零。
训
练
环
节
练一练
板
书
设
计
0 × 5 = ?
零乘以任何数都等于零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买矿泉水---连乘法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能结
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
的能力。
重
点
1、 理解并掌握连乘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 灵活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难
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在买矿泉水的情境中学习连乘法。(板
书:买矿泉水---连乘法)二、 出示目标
师:那么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学习目标)请大家齐读一
下。
二、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
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三、 自学指导
(一) 讲述: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
大家齐读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 36 页的例子(看图,看文字,并
填空),重点看估算的方法,解释估算的过程,如何列乘法分式,如何列连
乘法的综合算式,如有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10 分钟后,比
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买矿泉水》自学指导
1、 估一估张老师要准备多少钱
估法 1:把 24 估成比 24 大但接近 24 的整十数( ),2箱一共( )
瓶,每瓶 3元,一共( )元。所以得准备( )元就够了。
估法 2:把 24 估成比 24 小但接近 24 的整十数( ),2箱一共( )
瓶,每瓶 3元,一共( )元。所以要比( )元多。
2、 算一算张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
方法一:
先求一箱矿泉水多少钱,列式计算
( )
再求 2箱矿泉水多少钱,列式计算
( )
变成综合算式是: ( )×( )×( )
=
=
答: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先求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列式计算
( )
再求一共花多少元, 列式计算
( )
变成综合算式是: ( )×( )×( )
答:_________________
结论:连乘法的运算顺序是按照从__到__的顺序计算的。
先
学
环
节
(一)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二) 看一看: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如
果完成可以复看,搞清算理。
(三) 做一做:
1、过渡:同学们都完成了吗?完成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
家,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而且书写工整。
2、(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板演练习,请三名最差的同学上讲台板
演 36 页的试一试。其余学生书上做。
3、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看是否有错,检查自己做的
是否正确。
后
教
环
节
(一)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请看黑板,发现错误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不
擦去错误的,用另一种颜色的粉笔改正)
(二)讨论:请看黑板,你们能从以上学生的板演中得出连乘法的运算顺序
是什么吗?
(三) 小结:连乘法的运算顺序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四)同桌互批:现在老师公布正确答案,请同桌互换书本,互相批阅,对
的打对,错的打错。请有错的同学说一说错在哪里。然后改正。
训
练
环
节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没有信心全做对?
课本 37 页的 1-5 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板
书
设
计
买矿泉水——连乘法
小结:连乘法的运算顺序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练习五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 自学指导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后
教
环
节
训
练
环
节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看日历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判断方法和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重
点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
点
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年、月、日》(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三、自学指导
了解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
怎样判断平年和闰年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1、围绕下列问题,在小组内与同伴说一说。
(1)今天是几月几日?
(2)我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3)一年有几个月?
(4)一年有多少天?
2、教师组织学生重点对问题(3)、(4)进行交流。
3、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后
教
环
节
组织全班交流,认识大月和小月。
提问:有 31 天的月份叫什么?有 30 天的月份叫什么?
4、 交流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5、 探索 2月份天数的变化规律,认识平年和闰年。
(2)、与同伴说一说,从表格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知识老人说的话和阅读材料“你知道吗”,知道:2 月有
28 天的年份是平年;2 月有 29 天的年份是闰年。
训
练
环
节
练一练
板
书
设
计
看日历
学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3
0天,平年二月29天,闰年二月28天。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一天的时间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 24 时记时法,能够对 24 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
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培养学生尊重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
重
点
认识 24 时记时法,并能与普通记时法互换。
难
点
正确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的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天的时间》(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 24 时记时法,能够对 24 时记时法与普通记
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三、自学指导
1、让学生“看一看”大风车、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等节目的具
体时间。
2、说一说:18:30,19:00,19:33,19:38,19:55 等表示晚上什么时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刻。
先
学
环
节
1、小组学习:
小组内利用钟面进行操作、探索研究 12 时记时法和 24 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
间之间的关系,研究换算的方法。
小组内记录学习的结果,并在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12 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和 24 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进行换
算的方法。
让学生独立地完成“想一想”,并在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后
教
环
节
进行两种计时法的换算,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减 12 就可以了
训
练
环
节
练一练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时间表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学会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建立一些比较长的时间观念
经历自制时间表的过程,培养时间意识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重
点
巩固所学知识,建立一些比较长的时间观念
难
点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 导入
说一说你一天的时间都做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时间起床,上学,第一节
课等等。我们要进行有规律的生活,就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今天我们自己
来制作作息时间表(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会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建立一些比较长的时间观念
三、自学指导
1、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好。
2、出示空表格样子引导方法,明确 40 分钟一节课。
3、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在小组内展示,并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同
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独立完成作息时间表
小组交流、展示
借助书来选择有用的问题,并提出新问题
后
教
环
节
总结:计算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一般是用后一个时刻所在
的时、分减去前一个时刻的时、分,如果分不够减,就从时中借 1 换成 60
分再减即可
训
练
环
节
完成“练一练” 第 1、 2题:
请同学拿起学具,自己操作,从 9:00 到 11:00 经过了多少时间?
第 3题:指导学生连续拨动指针,中间以及最后都要纪录出时间,然后算出
经过的时间。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校园中的测量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熟悉长度单位,能正确使用测量长度时的工具。
2.能运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一些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测量和估算。
3、经历实践的过程,掌握合适的测量方法。能运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一些
生活中熟悉事物进行测量与估算。
重
点
经历实践的过程,掌握合适的测量方法。能运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一些
生活中熟悉事物进行测量与估算。
难
点
在测量时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 导入
你们觉得我们的校园美丽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美丽的操场上有什
么?(出示情境图)出示自己学校的情境图。试先做好校园情境图 PPT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能运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一些生活中熟悉事物进行测量与估算。
三、自学指导
1.搜集信息: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布置本课的活动
任务)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1、在小组内讨论,确定测量方法,测量工具,以及由谁来记录数据。相互
启发,补充和完善各自的活动方案。让组长组织分工,明确各自承担的
活动任务。
2、班内交流,选取测量工具。
3、估一估操场的长度。让打算测量操场的同学记录好估测的数据
4、到操场上去实际验证,我们该如何做记录?让学生想出办法后,让学生
带好空白的活动记录单。用 8-10 分钟完成任务后回到教室。
后
教
环
节
自主交流“想一想”。
(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说出适合这个长度的事物,以及测量时所选用的方
法及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训
练
环
节
1、怎样测量旗杆的高度
2、猜树高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搭配中的学问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
点
通过各种搭配活动,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难
点
通过各种搭配活动,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 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马戏团来我们学校演出,邀请我们班的同
学为小丑搭配服饰(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自学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荤素菜的搭配,初步感受搭配中的学问,观察情境图,积
极搜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1、学生分 4 人活动小组探索解决“星期三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学生
的方法可能有“画表格”、“画搭配路线图”、“文字记录”等。
2、全班交流。
教师将学生记录的搭配方法板书到黑板上。
3、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
出现遗漏和重复?
4、学生根据前面所得经验独立完成并汇报
后
教
环
节
1出示教材“练一练”第 1题情境图。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
(2)学生独立解决。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适时利用
多媒体进行演示并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2、出示“练一练”第 2 题情境:“帮小红搭配衣服,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
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并记录自己的搭配过程。
总结: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搭配问题,只要我们按顺序思考、搭配,
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训
练
环
节
回家后清理一下自己的衣柜,看一看有几件外衣、几条裤子,要搭配成一套
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板
书
设
计
搭配中的学问
食谱搭配
衣服搭配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时间与数学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重
点
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难
点
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 导入:同学们,到了周六周日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去,奇思想和
爸爸妈妈到孤儿院和那里的小朋友玩,可奇思爸爸是火车司机,妈妈是
乘务员,每工作一天休息一天,奇思只有周六日才休息,他哪天才能和
爸爸妈妈去孤儿院,你们能不能帮奇思解决这个问题呢?(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
思想。
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三、自学指导
在日历上标出父亲、母亲、奇思的休息日,找出一家三口共同的休息日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1、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的休息日,然后进行反
馈。
2、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
哪几天奇思的父母会同时在家休息?
哪几天奇思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有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后
教
环
节
1、引导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奇思休息日”的三
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
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2、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九月份日历,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寻找规律。
对学生观察得到的正确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3、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训
练
环
节
练一练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文具店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 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 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 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重
点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难
点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 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
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 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三、自学指导
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
什么特点。
(2) 说明像 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 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 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
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
(5) 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 3.50 元写成 0.35 元,
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后
教
环
节
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
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训
练
环
节
1. 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 20 元的人民币与一枚 5 分硬币一共是
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 完成“练一练”第 2题。
3、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 3 题
板
书
设
计
3.15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小数的读法 3.15 读作:三点一五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货比三家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 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
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
点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难
点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 导入
新学期开始了,丽丽要为自己买一个新的铅笔盒,请同学们帮助她选一
选,哪家文具店的最便宜。(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三、自学指导
出示主题图,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读一读各种文具标价牌上的文具价格。
思考“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后汇
报)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自主探究比较 4.9 元与 5.1 元大小的方法。(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独立思
考比较方法。)
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4.9 元=4元 9角,5.1 元=5元 1角。
b.5.1 元比 5元多,4.9 元比 5元少。
c.以小数点为中心,4.9 元小数点前是 4,5.1 元小数点前是 5……
(3)组内交流比较方法后推选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后
教
环
节
提出新问题,延长知识点。
(1) 根据主题情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大家试着解决。
训
练
环
节
1. 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反馈评价时说说如何比较 0.05 元与 0.50 元、6.00 元与 6.0 元的方法,说说有什么发
现。
2.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3.完成“练一练”第 3 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明晰比较三个数大小的策
略与相应的步骤,并能对策略与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存零用钱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 结合“存零用钱”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
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 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
联系。
重
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
程。
难
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交流各
自算法的过程。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存零用钱的习惯吗?淘气从不乱花钱,他喜欢把零用钱
存起来用到有用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存零用钱的情况(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结合“存零用钱”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
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三、自学指导
出示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淘气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学生计算
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在展台展示并说出其计算方法
后
教
环
节
比较学生的计算方法,哪一种最简便
训
练
环
节
练一练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寄书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 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
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 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
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重
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难
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 导入
笑笑要到邮局去寄书,请同学们算算她的邮费是多少?(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
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三、自学指导
结合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1、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2.(1) 学生估算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间?
(2) 同伴一起讨论刚才自己思考的结果,解释估算的过程。
以往学生的估计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次让学生说出估计的结果在多少元至多
少元之间,也可以说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有个别学
生可能会有困难,要注重方法的指导。
(3)全班交流估算的结果。
后
教
环
节
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1) 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独立计算 1.6 元+12.4 元。
(2) 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的结果。
(3) 议一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训
练
环
节
完成“试一试”第 1题,再说一说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试一试”第 2题。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能通过吗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1、结合“能通过吗”的具体情境,借助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理解
小数的意义。
2、知道“几点几米”的长度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知道 1 角=0.1 元,1 分
米=0.1 米。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或的密切联系。
重
点
知道“几点几米”的长度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知道 1角=0.1 元,1分米=0.1
米。
难
点
能借助长度单位理解小数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后
教
环
节
训
练
环
节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练习六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后
教
环
节
训
练
环
节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
般
操
作
方
法
班
级
三 科
目
数
学
课
题
总复习 课
时
1
执
教
人
授
课
时
间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学 习 流 程
辅
助
环
节
一、 导入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
辅助环节
3-5分钟左右
先学环节
10 分钟左右
后教环节
10 分钟左右
训练环节
15 分钟左右
自学
提纲
达标检测
反馈
师解
惑
读书
看书
检测练习
或提问
兵教
兵
导课
板题
出示
目标
先
学
环
节
后
教
环
节
训
练
环
节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
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能正确,熟练的运用混合运算。
课时分配:
七课时。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一 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学 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课时:2
教学准备:挂图,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
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
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
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
得什么信息?
(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
备买些什么呢?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三、反馈交流
1、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
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
有的把两个算式 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
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
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
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
悦。)
四、精讲点拨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
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
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引导学生
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
再算减法。
五、 当堂训练
(1) 如果用 20 元钱买 3瓶饮料,应找回多少钱?
(2) 如果用 50 元钱买 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3)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4) 板演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课堂小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熊是怎样购物的吗?然我们再来回顾一
下。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
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
(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
么呢?
三、交流反馈
1、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出示食品单价课件)
生:面包每个 3元 饼干每包 4元
饮料每瓶 6元 花生每包 7元 糖果每袋 5元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的问题
大多是本课的知识点,学生会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买了什么食品?(学生独立解
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请你帮它算一算。
四、精讲点拨
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
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组织学生
讨论:
3×4+6 或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1)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提问: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讨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
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
加减法。
五、当堂训练
(1)出示小黑板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然后再解答。
50-4×5= 7+6×2=
7×3+4= 6×9-7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学生练习本中完成解答,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2)独立完成练一练第 4题。
(3)合作交流完成练一练 5、6题。
课堂总结
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
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板书设计 ;
小熊购物
3×4+6= 6+3×4=
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
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
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 法:引导发现
学 法: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3)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
序式什么?
二、自主学习
出示 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每本算术本现价比
原价便宜多少元?
三、反馈交流
解决问题。
(1)列算式。
笑笑: 18÷3+4 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 -10÷5
=6+4 =3-2
=10(元) =1(元)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3-10÷5 表示的意思。
四、精讲点拨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 5本算术本 10 元,“10÷5”
表示 1本算术本多少元。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
价便宜多少元?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 10÷5=2,再
算 3-2=1,用脱式计算式 。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 1本算术本和 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
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
算除法后算加减)
五、当堂训练
1、P6“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P6“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板书设计 买文具(一)
笑笑: 18÷3+4 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 -10÷5
=6+4 =3-2
=10(元) =1(元)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买文具(二)(4)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
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
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
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
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 法:引导发现
学 法: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
二、自主学习
1、提问:“原价每支 5元”、“现价 4支 12 元”表示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从图中读懂数学信息。
3、理解原价和现价的含义,从复杂句子中分析数学信息。
4、明确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
元?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
1、提出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
元?)后,引导学生理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从情境中选择哪些信息可以解决问题。
2、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
3、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列算式?这样列你是
怎么想的?
4、怎样书写呢?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为什么?
四、精讲点拨
1、结合上面的情境说一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2、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法算是在情
境图中表 示什么,12 表示什么,然后完整的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
意义。即“买
3支钢笔和 4支自动铅笔,一共花了多少元?”
3、根据问题提取有用信息。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4、说清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为什么先求淘气买的钢笔每支多
少元,再说说算式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
五 课后练习 3题、第 4题,先独当堂训练
立解决,再集体讨论。
课堂小结:强化对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的理解
板书设计:
买文具(二)
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过 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
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
行计算的习惯。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和实物展示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
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
教法:指导练习
学法: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
一、导入复习巩固
1、口算
6×9= 30+15= 42÷6=
2、脱式计算
7×2+30 46-6×4 63÷9+7 二、自主学习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
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 29 人,女生 25 人,准备坐船过河,
每条船限乘客 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反馈交流
二年级*班,有男生 29 人,女生 25 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
限乘客 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
分步计算:
29+25=54(人)
54÷9=6(人)
综合算式:29+25÷9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四、精讲点拨
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
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 )”----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
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
=54÷9
=6(条)
答:至少需要 6条船。
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
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分段理解,记忆)
五、当堂训练
完成 P9 中的“连一连”第 2题。
5×(36-29) (46+17)÷7 81÷(16-7)
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
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注意:做完括昊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
课堂小节
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作业设计
1.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
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板书设计:
过河(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预算顺
先乘除,后加减 法一: 29+25=54(人)
有小括号 54÷9=6(条)
先算小括号里, 法二: (29+25)÷9
再算小括号外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过河(6)
教学目标:
1、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
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
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小括号纸板、计算评比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限乘”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一共 70 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
需要多少辆小车?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看一看,说一说,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三、反馈交流
1、全班交流: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结合情境讨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算顺
序。
3、结合情境解释自己的算法
四、精讲点拨
1、学生独立画图列式解决问题,总结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
算小括号里的,重点关注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
2、学生先观察情境图。结合实例说说算式的意思。
3、“限乘”即大客车最多能坐 46 位乘客,面包车 最多能坐 8
位乘客。
五、当堂训练书后练习
练习时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注意算式与实际情景相结合,重点理解 70-46 为什么要加小括
号。)
板书设计:
过河(二)
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对于一些问题在计算时没有小括号行不行?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练习一(7)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学过的混合运算来解决,发
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深对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以及带括号的运算顺序的理
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法:指导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在计算乘加、乘减或除加、除减的问题时要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
2、在计算带小括号的问题时按照什么顺序计算?
3、教师总结: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先算小括号内的,再算小括号外的。
二、练习巩固
教材 11 页、12 页练习一
1.说一说,算一算。
要求:
2、让学生边画图边列算式,比如第一小题先将 4个 5圈起来写
出 5×4,然后在加 6。
3、2题 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回答问题。
4、赢 1场得 3分,平 1场得 1 分,星星足球队赢了 4场,平了
3场,星星足球队一共得了多少分?
引导学生先读题分析题意知道星星足球队的分数由两部分组
成:取胜场次的得分和平局场次的得分,然后根据题意画图或直接
列式计算。
列式后让学生说说每步算式求出的是哪部分的得分。
5、黑天鹅的只数是白天鹅的几倍?
复习倍的意思?谁是谁的几倍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先求出白天鹅的只数,再列式计算。
提醒倍的问题不加单位名称,那就是看黑天鹅的只数有几个白天鹅
那么多。
列式先求白天鹅的只数,正确运用小括号。
45÷(45-36)=5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6、动物游乐园
(1)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小狗和小猴一共能坐满几节车厢?
(3)结合情境说说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并算一算。
3×6-4 48÷(8-2)
三、游戏巩固
玩“24 点”游戏。
游戏时 4 人一组,每人分得同样多的扑克牌,游戏开始后,每
人从手里的扑克牌里任选一张,4 个人就有 4 张牌,借助加减混合
四则运算,可以运用小括号,用牌上的 4个数凑出 24,谁先凑出这
4张牌就归谁,游戏结束时谁手中的牌多,谁就获胜。
四、课堂小结
关注学生借助实物图和示意图理解题意的能力。
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注学生对和倍有关的问题的理解。
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关注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回顾
单元总体设计
二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
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
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
别人同样的立体图形。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看一看(一)(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
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
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
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
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
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
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
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 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
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
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
行交流。
4、学生交流。
( 三)操作活动二 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 学习检测:课件出示。(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
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
连一连。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图形有( )个,分别是( )。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1)、从侧面看是图 A的有( )。
(2)、从正面看是图 B的有( )。
(3)、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 A?还有什么样的立
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 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
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四、精讲点拨
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
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配练 1、2题。
七、作业布置:
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
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板书设计:
搭一搭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看一看(二)(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
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
形的形状。
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
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
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
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
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同学们同桌合作用 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
形从正面看有 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 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 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
么?
四、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
形状可能不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五、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六、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
面的平面图形。
八、作业布置:相应的配练。
单元回顾
单元总体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
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1.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2. 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捐书活动(10)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算式卡片
教 具:小黑板、小奖品、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
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
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个班级的捐书情况做
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
的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图表。三年级和四年级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
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2)同学们谁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A、三(1)班和三(2)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B、三(2)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C、三(1)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
2、想一想。
列式:118+104+95=(1) 三年级三个班一共捐书多少本?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
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 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
一算。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4、(1)同学们看图估计一下四年级三个班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2)汇报算式,结果。
二、学中做
1、计算比赛,教师黑板出示自拟习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
2、完成练一练第 2题。五、自学检测:(p18 练习 1、3、4题)
(1)、第 1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做一做。
(2)、第 3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
成,全班集体订正。
(3)、第 4题:估算,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全班交流订正。
三、反馈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对于多位数加法掌握了什么做题技巧。
四、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课堂总结
对于连加算式你掌握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
三年级三个班一共捐书多少本?
118+104+95=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运白菜(11)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
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
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 法:引导复习法。
学 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邀请到淘气与笑笑一起到郊外农场去秋游,你们愿意
和我们一起去玩玩吗?看!白菜地里农民伯伯正忙着收白菜。淘气
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先看主题图,自
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原来有 850 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板书出完整的
题目)能一步完成吗?(不行)该怎样列式?
(二)计算,解决问题
(1)850-256-280 (2)850-280-256
=594-280 =562-256
=314(棵) =314(棵)
(3)850-(280+256) (4)850-(256+280)
=850-536 =850-536
=314(棵) =314(棵)
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退位问题,做到认真、细心。
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1)和(2)所提出 850-256-280 和 850-280-256 都表示
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后,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再去掉第二车,得出
最后的剩下棵数。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3)和(4)提出 850-(280+256)和 850-(256+280)都表示
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和第两车的总棵数的和,得出最后的剩下棵
数。
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连减”的两种计算方法。
三、练习:
1. 试一试
1000-207-168 436-179-36
456-278-132 930-(80+480)
368-(168+127) 1000-185-145
指名学生板演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然后集体订正。
星看右图,提出至少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反馈交流:
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一
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无论用什么方法去
计算,计算时注意进位与退位,做到认真、细心。
五、教师总结。
六、作业设计
1、淘气和笑笑在菜地里学到了新知识,高高兴兴地往前走,他
们来到池塘边,饲养员告诉他们,这里养了 800 只鸭子,有白、花、
黑三种颜色的鸭子,其中白鸭子有 250 只,花鸭子有 350 只,黑鸭
子有多少只?
2、离开了池塘,来到植物园,花农伯伯告诉他们这里种了 1000
枝玫瑰花,红玫瑰和黄玫瑰的枝数都是 320 枝,剩下的是白玫瑰,
白玫瑰有多少枝?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62 410 745 745 928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62 410 745 745 928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练一练(12)
教学目标:
1、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图表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
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估算并计算三位数连减。
三、出示自学指导:
教师说明要求——摘录第一题图中的信息,并思考解决问题。
四、自学检测:(p20 练习 2、3、4、5题)
1、第 2题: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想一想、做一做。
2、第 3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2—3分钟),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独立完成,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3、第 4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
全班集体订正。
4、第 5题: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
五、反馈交流:
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
关键。)
六、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七、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节余多少钱(13)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感受数学在实际生
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
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2009 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
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
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同学们可以互相帮助解决。(引出问
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
【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 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提问: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 800+185-745 或 800-745+185,再在小组
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5)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意图:通过这种互问答的学生交流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互相促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
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完成“练一练”的第 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意图: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内容,使不
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
生的应用能力。】
四、总结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
知识进行总结评价。(意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
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
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板书设计;
节余多少钱
800+185-745 或 800-745+185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练一练(14)
教学法目标:
1、探索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图表中获得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 具:小黑板、直尺。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
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 。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三、自学检测:(p22 练习 3、4、5、6题)
1、第 3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5—7分钟),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独立完成,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2、第 4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
全班集体订正。
3、第 5题: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
4、小组合作完成第六题,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
四、反馈交流:
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
关键。)
3、对于解决问题,要认真研究题意,读懂题意才是解决问题的
关键。
五、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六、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一练
(1)850-256-280 (2)850-280-256
=594-280 =562-256
=314(棵) =314(棵)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里程表(一)(1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
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
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3、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和概念。
教 法:引导复习法。
学 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般地说谈话引入。
二、讲授新课。
(1)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 1题的三小题
四、反馈交流(2)813-689 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说
一说,画一画。
(3)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4)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里程千米
北京——保定 146
北京——石家庄 277
北京——郑州 689
北京——洛阳 813
北京——西安 1200
五、自学检测:(p25 练习 2、3题)
1、第 2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5—7分钟),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独立完成,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2、第 3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
六、反馈交流:
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
关键。)
3、对于解决问题,要认真研究题意,读懂题意才是解决问题的
关键。
七、总结:
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
板书设计;
里程表(一)
1、找出其中的信息。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读懂题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里程表(二)(1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
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
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3、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和概念。
课时安排:1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做过车没有?
(坐过)
那你们观察过汽车的里程表吗?
(没有)
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里程表吗?
学生 1:不知道啊!
学生 2:是汽车一天行驶的路程吗?
(不是)
学生 3:好像是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吧?
(恩,是的。就是汽车从开始行驶到现在行驶的距离就是里程。)
今天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有关于汽车的里程的问题。淘气的叔叔
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度数是 35 千米。淘气
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度数。同学们现在
根据统计图上面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来讨论一下什么是里程。
学生 1:160 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
星期一出发时读数是 35 千米,回家时是 160 千米,350-160 才是星
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学生 2:我知道了,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
天的里程数。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二、反馈交流:
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
关键。)
三、精讲多练。
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 27 页“练一练”第 1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12 月底比 6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
么会多用呢?有哪些原因呢?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
板书设计 :
里程表(二)
你们知道什么是里程表吗?
是汽车一天行驶的路程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练一练(17)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能正确进行三位
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 法:引导复习法。
学 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片
教 具:小黑板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
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估算并计算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自学检测:(p27 练习 2、3、4题)
1、第 2题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5—7分钟),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独立完成,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2、第 3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
3、第 4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学生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全班交流订正
四、反馈交流:
1、识图找出其中的信息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准确的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是做题的
关键。)
3、对于解决问题,要认真研究题意,读懂题意才是解决问题的
关键。
五、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六、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月考试题(18.19)
一、计算:
1、口算:
400×5= 9000÷3= 84÷4= 30-10×2=
840÷4= 50×4= 0×470= 1000×7=
80 ×( )-80=400 9 ×( )-50=400
( ) ÷ 9+40=90 640 ÷ 8+200=
2、脱式计算:
72÷8-4 69-9×5 56÷(5+2)
7×(65-60) (29+6)÷5 100-32-27
二、填空。
(1)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 ),后算( )。
(2)差是 590,减数是 380,被减数是( )。
(3)一个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从一
个方向观察一个正方形,最多能看到( )个面。
三、仔细看图,填图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1)从正面看到的是 C的有( )
(2)从侧面看到的是 B的有( )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 )
A B C
四、解决数学问题:
1、一副中国象棋 16 元,一副跳棋 12 元,一副围棋是一副中国
象棋与一副跳棋价钱和的 3倍。小明带 80 元,买一副围棋够吗?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8 元 20 元 15 元 35 元
(1)买 5个小老虎需要多少钱?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买 3个小象和一只小猪要花多少钱呢?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0 元能买 3个小鸭子和 2只小猪吗?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修建围墙,第一天运来砖 4560 块,比第二天多运 960
块。两天共运来砖多少块?
单元回顾
单元总体设计
第四单元 乘与除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感受数
学在实际生活汇总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和一位
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
单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 100 以内)的口算;一位
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
2.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口算。
单元课时安排:
12 课时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 1 课时(20)
教学内容: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
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及学具准备: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
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为了美化
我们的校园,学校买来了三捆树苗,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情境图,请
大家看看。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30 页主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小黑板出示)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的数学问题。
4.思考:哪种算法最简单。
三、反馈交流:(出示数字卡片)
3×2 8×4 6×7
30×2 80×4 6×70
300×2 800×4 6×700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当堂训练:(练一练第 5题)
香蕉每堆 200 根,小象每天吃 60 根,大象每天要吃 90 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 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六、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
便?
作业布置:第 31 页 4 题。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方法一: 20+20+20=60(棵)
方法二: 2×3=6 20×3=60(棵)
方法三: 20×2+20=60(棵)
答:小树有 60 棵。
500×3=1500(棵)
答:一共运走 1500 棵。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需要多少钱(2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
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
学门自己观察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
巧。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自学课本 32 页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精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买 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三、反馈交流:
1.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
全班交流算法。
2.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小皮艇的价钱是皮球的 4倍,一个小皮艇多少元?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四、精讲点拨: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五、当堂训练:
课本“练一练”的 1、2 题,学生独立完成
课本“练一练”的 3 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六、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讨论交流。
七、作业布置:第 33 页 1、2 题。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需要多少钱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12+12+12=36 (元)
12×3=36(元)
先算:10×3=30
再算:2×3=6
最后算:30+6=36(元)
答:需要 36 元。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丰收了(22)
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
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进一步发展解决问
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商的位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秋天到了,农作物也丰收了。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兔兄弟到田
地里,看看在那里,我们在那里能学到什么数学知识呢?(出示课
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情景图。
①问:从这两个兔子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平均每只小兔能得到多少只萝卜?”怎样列式?
板书:60÷2=
A.因为 6÷2=3,所以 60÷2=30。
B.6 个十除以 2等于 3个十,3个十就是 30。
C.6 捆胡萝卜平均分成 2份,每份是 3捆,就是 30。
③山羊伯伯要把这些白菜运回家,需要运多少次?
2.完成算一算。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让学生比较每组算式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
算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我们学会了相应的口算和笔算,下面就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吧。
完成“练一练”的第 1题,4题:
(1)让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五、作业布置:课本 35 页第 3题。。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丰收了
60÷2=30
160÷8=20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植 树(2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
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
我们就要去进行植树活动。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
算法的多样化。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自学课本第 36 页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
你是怎样想的?
3.列出算式后,思考怎么计算。
三、反馈交流:
提问:1.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2.全班汇报交流,鼓励不同的思考方法。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提问回答)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
三(1)班共有 48 人参加植树,每 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2.全班交流:怎样解决的?
3.交流计算方法:重点交流你是怎样计算 48÷4=12
五分制、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课本第 37 页第 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讲评。
2、一双鞋子:7元,一副手套:12 元,一双鞋: 84 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在 ○ 里填上“>”“<”或“=”。
48÷4 ○ 84÷4 720÷8 ○ 720÷9
24 × 3 ○ 24 × 2 26÷2 ○ 26 ×2
板书设计:
植树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36÷3=12(棵)
30÷3=10 6÷3=2 10+2=12
答:平均每班分到 12 棵树苗。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练习三(24)
教学内容:课本 38—39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
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同时发展学生运用除法口算的相关
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练习。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
及两位数的除法。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800÷4= 300÷3= 48÷2= 99÷9=
26÷2= 600÷3= 38÷1= 93÷3=
二、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信息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你们学习小组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三、反馈交流、巩固提高。
1.教材第 38 页第 1、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2.教材第 38 页第 2题,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第 39 页第 7题。先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然
后再交流、反馈。
4.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以及四则混合运算解决
实际问题。完成 39 页 8、9、10 题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练习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
并且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家还有疑问吗?
五、作业布置:第 38 页的 3、4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三
7.(17+15)×3=96(元)
8.爸爸:14×3=42(岁)
妈妈:14×2+10=38(岁)
9.(100-7)÷3=31(元)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整理复习(一)(2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熟练地
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实
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怎样学
数学和用数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对一至四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 :
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课时:1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一起学习
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二、自主学习:
三、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
题。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1、观察教学情境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3、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你能根据这
幅图给我们的提示说一说吗?
四、反馈交流:
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交流解决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组际解疑
3、组织全班交流,对前一段时间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回顾。在
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前四个单元的内容进
行分类板书,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
行强调与说明。
五、精讲点拨:
让同桌互相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讲解。
六、当堂训练:巩固应用
1、第 1、2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2)独立完成第 1、2个问题。
(3)全班订正。
2、第 3题。
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2—3 分钟),让学生在
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独立完成,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3、第 4题
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2—3 分钟),让学生在
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独立完成,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4、森林医生,说一说,做一做,当个称职的小医生,全班集体
订正。
七、自我总结
通过整理与复习的学习,我学会了( )。
兴趣作业:在家中找一个物品,估计它有多重,和你的爸爸妈
妈进行交流。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整理复习(二)(2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与减,解决相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巩固乘法与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
算。
3.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树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解决相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
行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计划:1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一起学习
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二、自主学习
1、出示教学情境挂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3、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你能根据这
幅图的提示给我们说一说吗?
4、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三、反馈交流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组织全班交流,对混合运算、观察物体、加与减、乘与除所
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
的问题进行强调与说明。
四、当堂训练,巩固练习
1、第 6题。观察物体。
(1)学生独立完成;(2)后让学生说一说观察技巧。
2、第 7题。独立完成。
3、第 8题。读题后,独立完成并交流计算方法
4、第 9题
(1)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
(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5、第 10、11、12、13 题教师精讲。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对开学来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与
复习,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收获,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你留下怎样
的成长足迹?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吧。
六、布置作业:完成相关配练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整理复习测试(27 28)
一、填空。
1、一个数的 6倍是 780,这个数的 5倍是( )
2、240 除以一个数的商是 40,720 除以这个数的商是( )
3、280 加上一个整十数,得到的和除以这个整十数,商是 5,
这个整十数是( )
4、乘数是 5,积比被乘数多 360,被乘数是( )
二、判断。
1、两位数除四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 )
2、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商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看
结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
3、一个数除以 10,就是把这个数缩小 10 倍。( )
4、一个数减去 60,得到的差再除以 60,商是 7,这个数是 420。
( )
5、小兰在计算 24 除一个数时,把被除数十位上的“8”看成“3”,
结果得到的商是 267,余数是 22,正确的商应是 270。( )
三、选择。
1、要使 72 的商是三位数,方框里可填的数字有(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2、要使 48 的商是两位数,方框里可填的数字有( )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3、一道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都是 18,被除数最小应是( )
A、342 B、360 C、378 D、396
4、479 除以 19,被除数增加( ),余数最大。
A、14 B、15 C、23 D、25
5、479 除以 19,被除数减少( ),余数最大。
A、24 B、20 C、7 D、5
四、计算。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438÷53= 7070÷68=
9936÷92= 8288÷18=
2、脱式式计算。
3456÷48+702 1000-5760÷32
(520+2080)÷25 1248÷(351-335)
五、应用题。
1、王师傅原计划 12 天加工 420 个零件,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
加工 7个,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2、学校买 4把椅子共用去 180 元,买一张写字台用去 220 元,
一张写字台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
3、一堆煤,运走一些后,还剩 3200 千克,运走的煤正好是剩
下煤的一半。这堆煤原来有多少千克?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4、爸爸比小洁大 28 岁,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小洁的 3倍,爸爸
和小洁各多少岁?
5、三(2)班有 60 人参加植树,每 6人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
6、小明有一本 180 面的书,已经看了 60 页。如果剩下的部分
要在 4 天内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7、刘芳 5 分钟打 350 个字,张勇 3分钟打 210 个字,刘芳和张
勇谁打得快?
8、小红要买 4辆玩具车,她给售货员 100 元,找回 20 元,每
辆玩具车多少钱?
9、江门汽车厂要装配 12 辆小轿车,有 40 个车轮够不够?
单元回顾
单元总体设计
五 周长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
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什么是周长(2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中“什么是
周长”部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学会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安排:1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什么形状的?小蚂蚁沿着树叶的
的边缘爬一周,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小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45 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用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解决问题: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
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边缘的长度。
三、反馈交流
1、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子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2、同学合作完成
摸一摸:(a)课桌面的边线。(b)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3、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4、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
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完成课本 45 页数一数。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六、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测量餐桌面的周长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长方形周长(3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摸一摸、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
验方法的科学性。
3、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
验发现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
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 具:小黑板。
学 具:长方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
现在我们先来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
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小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48 页插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说说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 5 +3 = 16(厘米)
方法二:我把 2个长和 2个宽加起来。
5× 2 + 3 × 2 =16(厘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 2。
(5 + 3)× 2 = 16(厘米)
三、反馈交流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
形的周长。
1、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2、优化算法,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精讲。
五、当堂训练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求下面四边形形的周长。
28cm 32cm
15cm
32cm
六、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学们给黑板绕花边,黑板的长是 36 分米,宽是 15 分米,花边
至少要多长?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练习四(31.3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
验发现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
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 法:练习法
学 法:练习法
教 具:小黑板
学 具:长方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小黑板出示)
1、合作交流完成练习四 1、2题
2、自主完成练习四 3、4、5题。
二、合作交流
1、看看你们做的一样吗?你是怎么做的?
2、看一看,算一算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三、反馈交流:交流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四、精讲点拨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或 长×2 + 宽×2
2、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
五、拓展延伸:
1、看图。图 A和图 B的周长比较长短,应该是( )。
①图 A的短 ②2 图 B的短 ③周长一样 ④没办法比较周长的
长短
2、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原来长方形
的周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相比较,是( )。
① 长方形的周长较长 ②长方形的周长较短
③两个图形周长一样长 ④无法比较周长的长短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3、把一个大长方形剪成两个小长方形后,周长之和比原来的
长方形周长相比( )
①变长 ②变短 ③不变 ④无法比较
4、把两个边长是 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
形的周长是( )厘米。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和疑惑。
七、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配练
单元回顾
单元总体设计
第六单元 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
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难点: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时安排:
12 课时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蚂蚁做操(3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52 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
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
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
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4分钟)
同学们,大家每天都要做广播体操,蚂蚁家族和我们一样,也
喜欢做广播体操,它们已经排好了队,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看它
们遇到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
地进行计算。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28 页“试一试”以上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给同桌讲一讲;
2、同桌互相提出问题,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自学检测
1、根据图意自己提出问题说给小组成员听?
2、小组内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3、尝试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三、反馈交流:(10 分钟)(小黑板出示)
1、重点交流一道乘法题:
例如:两排有多少只蚂蚁?
12 × 2 = 24(只)
2、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12+12=48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2) 1 2 (3) 1 2
+ 1 2 × 2
2 4 2 4
四、精讲点拨:(8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精讲点拨
五、当堂训练:
1、试一试:213×3=( )
2 1 3
× 3
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检查,最后全体交流。
六、课堂总结: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以后我会
在 ( ) 方面更加努力的。
七、作业布置:预习 29 页乘车的多种情况。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蚂蚁做操
: :213×3=( )
2 1 3
× 3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练一练(3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53 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
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
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熟练并正确地进行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出示)比一比谁最棒!
1、独立完成教材圈一圈,算一算。
2、 尝试解决练一练第二题。
1 4 3 1 1 2 3 2 1 4
× 2 × 3 × 3 × 2
————— ———— ———— ————
先让每一位同学独立计算,然后小组内订正计算结果。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7×3+4 8×6+3 5+2×8
2×6+5 4×9+6 3+6×7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多媒体出示)
1、填表。
2 辆 3 辆 4 辆 5 辆 6 辆 7 辆 8 辆
大车乘客数 60
小车乘客数 24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2、一件毛衣 212 元,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毛衣的 2倍,一
件大衣多少钱?一件大衣比一件毛衣贵多少钱?
3、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
问题。
三、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练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自己身边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练一练
7×3+4 8×6+3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三课时 去游乐园(3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54 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
自主探究法
学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
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1、自学课本第 54 页内容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给同桌讲一讲;
3、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10 分钟)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3、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5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2×5 =60(元)
4、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四、精讲点拨(8 分钟)结合学生自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
点拨。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10 分钟)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1、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 8 2 4 8 2 3 1
× 5 × 4 × 3 × 6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5 18×3 15×6 27×3 43×3
(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六、总结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
( )
七、布置作业:
计算 15×5 17×4 19×6 27×2 25×3
板书设计:
去游乐园
5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2×5 =60(元)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四课时 练一练(3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55 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出示)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
1、运用竖式计算练一练第 2题 4个进位乘法的计算。
2、连一连。
2 × 32 15 × 4 16 × 5 26 × 8
5 × 12 19 × 5 60 × 7 4 × 30
3 × 16 24 × 2 52 × 4 15 × 6
17 × 5 4 × 16 3 × 40 84 × 5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草莓糖葫芦每串 5元,山楂糖葫芦每串 2元,葡萄糖葫芦每串
4元。
1、熊猫班买了 18 串草莓糖葫芦,需要多少钱?
2、麻雀班买了 16 串葡萄糖葫芦,需要多少钱?
三、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
四、拓展延伸;
光明小学 3名教师带 45 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 400 元钱买门
票够吗?
海洋馆售票处 成人票:15 元
儿童票:8元
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和疑惑。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本 31 页第四题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去游乐园
草莓糖葫芦每串 5元,山楂糖葫芦每串 2元,葡萄糖葫芦每串
4元。
1、熊猫班买了 18 串草莓糖葫芦,需要多少钱?
2、麻雀班买了 16 串葡萄糖葫芦,需要多少钱?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五课时 乘火车(3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32 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和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
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坐火车时也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
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
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56 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
问题!
三、反馈交流:(10 分钟)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如果
不会,可以在组内进行请教。
4、组织全班交流。
(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写上答语。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1、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2 × 5 = ( )
2、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1)70 × 5 = 350, (2) 7 2
2 × 5=10, × 5
350 + 10 = 360。
答: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10 分钟)
1、 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2、 1 1 8 3 4 8 4 3 2
× 5 × 4 × 3 × 6
六、课堂总结:
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练
板书设计:
乘 火 车
(1)5节卧铺车厢可以乘多少人?
列式:72 ×5=
竖式:
(2)5节硬座车厢可以乘坐多少人?
列式:118×5=
竖式:
(3)这列火车一共可以乘坐多少人?
(4)什么车厢乘坐的人多?多多少人?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六课时(38)
教学内容:
乘火车(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
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有几只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最近一直为“谁的功劳大?”而争
吵不休,想请我们班同学评评理,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1、认真完成(课本第 57 页“练一练”的第 2题)
同桌互查,小组长汇报完成情况。
2、森林医生
做错的同学进行板演,小组长检查错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
(粗心、不会计算),并让其进行更正。
二、巩固练习,当堂检测
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 1题、第 3题、第 5题。
要求:
第 1题: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做完互批。
第 3题:优秀生必须完成,学困生在做完第 1问的基础上可以
尝试。
第 5题:第(1)小题只要标出数学信息就行。
第(2)小题优秀生必须完成,学困生如有困难,先组
内交流,教师再引导完成。
第(3)小题教师讲解,集体共同完成。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1 1 8 3 4 8 4 3 2
× 5 × 4 × 3 × 6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七课时 去奶奶家(3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58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学习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
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和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找到合适的方法,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仔细看图,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吗?看
得出来,图中的信息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理顺一下吗?
二、自主学习
1、画图。
在《学习卡片 4》上,用画图的办法分析问题,表示出题目中
的相关信息。
2、小组内交流。
学习指南:
(1)与同学说一说,你所画图的意思。
(2)组内推荐出好的画法,准备全班交流。
三、交流反馈
重点介绍线段图画法。
1、看线段图,列式计算。
完成《学习卡片 4》问题 2。
2、完成《学习卡片 4》问题 3。
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当堂训练
1.完成数学书 P59,练一练第 1题。
2.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去奶奶家
115×4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八课时 0 × 5 = ?(4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34 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
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4分钟)
1、口算
0 + 5 = 7 — 0 = 0 + 26 = 100— 0 =
2、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0”表示什么含义吗?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
数,任何数减 0都得任何数,那么你们想知道“0”乘任何数得多少
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这个规律。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1、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本 60 页内容。
2、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
3、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三、反馈交流:(10 分钟)
1、谁能结合数学情境,说说你的算法?
2、汇报算法:
(1)5个 0相加得 0。
(2) 结合“5 个盘子中有几个苹果”这样的实际情境去理解
为什么“0×5= 0” 如 :3 × 5 = 15,
2 × 5 = 10,
1 × 5 = 5,
0 × 5 = 0,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10 分钟)
1、算一算
0 × 5 7 × 0 0 × 26 0 × 1000
2、让学生任意出几道 0和任何数相乘的算式(包括“0×0”)
3、你发现了什么?
4、试一试:
(1)130 × 5 = (2)402 × 3 =
① 400 × 3 = 1200 ② 4 0 2
2 × 3 = 6 × 3
1200 + 6 = 1206
5、练一练。
240 × 2 302 × 5 105 × 3 205 × 4
204 × 2 320 × 5 150 × 3 250 × 4
6、小狗送信。(完成课本 35 页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根据学习情况重点精讲。
7、比一比
105 × 6 ○ 600 190 × 5 ○ 1000
180 × 4 ○ 800 140 × 7 ○ 980
六、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
完成第 35 页的 4题。
板书设计:
0 × 5 = ?
0×5=?
0×5 =0 130×5 =450 402×3 =1206
0×50 =0 130 402
0×100 =0 × 5 × 3
0×1000 =0 ———— ————
0×0 = 0 “0 乘任何数都得 0”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九课时买 矿 泉 水(4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62 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
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
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同学们,我们学校要举行运动会,老师准备给大家买一些饮料,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老师在买饮料时遇到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1、认真自学课本 62 页的内容。
2、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并独立进行计算
3、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三、反馈交流:(10 分钟)
1、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2、汇报算法:
(1)24 × 3 = 72(元) 72 × 2 = 144(元)
(2) 24 × 3 × 2
=
= (元)
(3)还可以怎样算?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四、精讲点拨:
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10 分钟)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35×2 × 2 12 × 4 × 2 45 ×5 × 2
2、练一练第 1题独立完成。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⑴、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⑵、0×1×2×3×4×6×7×8×9 ( )
4、第 2题合作交流完成。
5、第 3小题板演并让学生讲解。
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布置:完成课本第 37 页的 1、4题。
板书设计:
买矿泉水
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 2箱矿泉水,一箱矿泉水
24 瓶,每瓶 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方法一:24×3 = 72(元) 方法二: 24×3×2
72×2 = 144(元) = 72×2
= 144(元)
方法三:24×2 = 48(瓶) 方法四:24×2×3
48×3 = 144(元) = 48×3
= 144(元)
答:一共花了 144 元。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十课时 练习五(42)
教学内容:练习五(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
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
1、结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进一步巩固对两位数乘一
位数乘法的算理的理解。
2、巩固借助表格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一步理解
算理。
3、借助直观图呈现连乘和乘加两种不同数量关系的问题,引导
学生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区别,能正确解决这两类问题。
4、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每组最后一个算式的计算要以
前两个算式的结果作为基础,练习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5、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进一步理解竖式中每
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后可以选择其中几道题在同伴之
间互相说一说。
6、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过来,进一步巩固竖式计算的计算方
法,同时明确在计算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
7、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计算后比较结果的大
小,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两个乘数的和不变,那么大小比
较接近的两个数的乘积要大一些。”
8、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计算方法。可以用“把所有的
三位数分别与所有的一位数相乘后跟圈中的数比较,再确定是哪两
个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也可以先排
除一些不大可能的组合,以缩小范围。学生完成后可以提问:
你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找到了答案?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
9、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0、运用乘法及混合运算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都是由数学 9 组成,非常接近 100,1000,„„,然后用简便方
法进行计算。计算出得数后组织学生观察得数的规律,欣赏其中所
表现出来的数学形式的美。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11、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现实问题。
12、三个问题是连续的、递进的、逐步加深难度的,目的是进
一步发展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综合运用乘法及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
让学生先找一找题目中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并在图中画一画,写一写,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再解决下面的
问题。
14、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观
察能力。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特征:其中一个
乘数
二、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三、作业布置:完成课本第 64 页的 1、4题。
板书设计:
练习五
216× 4=
607×5=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十二课时 单元总结(4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对前一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熟练地
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生活实
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怎样学
数学和用数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对乘法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
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淘气和笑笑以及他们的同学一起学习
的图片,大家想看吗?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对前一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
乘多位数的乘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1、观察教学情境图。
2、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3、从开学到现在,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你能根据这
幅图给我们的提示说一说吗?
三、反馈交流:(10 分钟)
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交流解决
1、分小组交流前一段时间学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组际解疑
3、组织全班交流,对前一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回顾。在整
理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将前一单元的内容进行分
类板书,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
调与说明。
四、精讲点拨:(8分钟) 让同桌互相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
进行互相讨论讲解。
五、当堂训练:(10 分钟)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1、第 66 页 11 题。(1)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2)抽取几
道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第 12 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独立完成。
(3)全班订正。
3、第 13 题。
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适当规定时间(2—3 分钟),让学生在
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独立完成,组内检查,
全体交流)
六、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以后我会在
( )方面更加努力的。
七、作业布置: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活着时候能遇到乘法?和你的爸爸妈妈进行
交流。
板书设计:
单元总结
列式:72 ×5= 列式:118×5=
竖式: 竖式: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月考三考试卷(44)
一、填空(20 分)
1.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
法,要按照________计算.
2.围成一个平面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
( )。
3.根据下面的应用题,写出各算式的意义.
百货商店卖出 3 箱保温式电饭锅,每箱 6个,每个保温式电饭
锅卖 165 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①165×6 表示________. ②165×6×3 表示________.
③6×3表示________. ④165×(6×3)表示________.
4.要使算式 4×10+20÷5 按加法、乘法、除法的运算顺序进
行计算,就要添________,算式变为________.
5.正方形的( )边相等;长方形的有( )边,对边( ),
有( )个角,都是( )角。
二、直接写得数(10 分)
720÷8= 165+60-50= 18×3=
23×4= 75÷(15-10)= 90÷15=
600÷12= 24+36×0= 450÷90=
9×40= 16÷(2×4)= 900÷6=
104-78= 9×3-3×9= 208+56=
三、根据下面各组算式,列出综合算式(12 分)
1.40×4=160 140+160=300
综合算式:________.
2.25+75=100 100÷20=5
综合算式:______
3.58+34=92 92×12=1104
综合算式:________.
4.25+11=36 36×8=288
综合算式:________
四、计算(12 分)
1.370+150÷5×7 2.3500÷(900-893)×4
3.(500-180)÷(17+23) 4.840÷6÷70+630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五、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各个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1) (2)
六、列综合算式解文字题(16 分)
1.85 与 15 的和除 100,商是多少?
2.250 减去 50 乘以 3的积,差是多少?
七、应用题(30 分)
1.用铁丝围成一个长 8厘米、宽 4厘米的长方形框架,至少
要用多长的铁丝?
2、一块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 20 米,宽 17 米,它的一条边
靠墙,其他三边围上篱笆,帮忙算一算,要围多少米的篱笆?
3.蔬菜组运来 5车黄瓜,每车 70 袋,每袋 20 千克,一共运
来黄瓜多少千克?
4.四年级二班有 6个小组,每组 8人,共种向日葵 96 棵.平
均每人种多少棵?
5.商店的粉笔每箱 40 元,学校买了 20 箱,如果再买 8箱一
共需
20 米
17 米
单元回顾
单元总体设计
七、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3、通过说一说、练一练、猜一猜等活动,总结看日历的方法。
4、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2、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课时安排:
7课时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看日历(45)
教学目标: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
会。
2、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3、通过说一说、练一练、猜一猜等活动,总结看日历的方法。
教学重点:
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日历吗?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
识。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
会。
2、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3、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二)自学指导
1、完成课本 67 页图表,总结看日历的方法。
2、学生独自观察今年的日历,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
3、在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教师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
三、反馈交流:
1、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观察结果。
2、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重要节日?
3、与同伴说说各个重要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四、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 68 页试一试
2、填空。
(1)一个世纪等于( )年,现在第( )世纪。
(2)一年有( )个月,一年有( )季度。
(3)平年全年有( )天,闰年全年有( )天。
(4)平年二月有( )天,闰年二月有( )天。
(5)一般每( )年里有一个闰年,1951 年是( )年,1996
年是( )年,2700 年是( )年,3200 年是( )年。
(6)1992 年的一月、二月、三月共( )天。
(7)1年=( )个月 半年=( )个月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8) 1年有( )个季度 1个季度有( )个月
(9)闰年有( )天 ,平年有( )天。
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七、作业布置:完成相应的配练
板书设计:
看日历
(1)一个世纪等于( )年,现在第( )世纪。
(2)一年有( )个月,一年有( )季度。
(3)平年全年有( )天,闰年全年有( )天。
(4)平年二月有( )天,闰年二月有( )天。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练一练(46)
教学目标:
1、学习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联系具体实例,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
3、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教 法:观察分析法
学 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身份证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拿出一张身份证: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个人的出生年、月、
日吗?她今年几岁了?
二、自主学习
1、完成课本 68 页练一练 1、2题。
2、学生独自观察今年的日历,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
3、在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教师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
三、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 69 页练一练 3、4题
2、完成课本 69 页填一填 5、6题
四、精讲点拨: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课堂总结:在这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一练
(1)平年二月有( )天,闰年二月有( )天。
(2)一般每( )年里有一个闰年,1951 年是( )年,1996
年是( )年,2700 年是( )年,3200 年是( )年。
(3)1992 年的一月、二月、三月共( )天。
(4)1年=( )个月 半年=( )个月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一天的时间(47)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 24 时记时法,能够对 24 时记时
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
过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展示、观察发现过程,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2、经历时间的长短探究以及互换过程,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 24 时记时法,能够对 24 时记时法
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
的时间。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时间吗?知道一天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吗?今
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 24 时记时法,能够对 24 时记时
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相互换算。
2、经历展示、观察发现过程,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70 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结合实际经验说一说:一天有几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
好走几圈?
2、出示挂图并观察,图上有什么。
3、组内交流,说说 18:30;19:00;19:33 等表示晚上什么
时。
4、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学具,研究 24 时记时法与 12 时记
时法所表示的时间关系。
三、反馈交流
1、得出 12 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和 24 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
进行相互转化的方法。
2、完成课本 70 页填一填说一说;并与同伴交流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四、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讲解。
列车时刻。
凌晨 5时 晚上 9时 上午 9时 下午 4时 中午 12 时
晚上 12 时刻。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 71 页第 1题;并与同伴交流
2、完成课本 71 页第 4题;并与同伴交流
3、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出下
4、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的时刻。
6时 11 时 14 时 16 时 19 时 23 时
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
七、布置作业:完成课本 71 页练一练 2、3题
板书设计:
一天的时间
24 时计时法---------------12 时计时法
两次(起止)时刻的差=经过的时间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时 间 表(4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学习有关时间
的简单计算,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
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探究。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教 法:观察分析法、引导讲授法
学 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音乐课上都学习过一首歌叫《时间是小马车》,大家还
记得吗?
齐唱《时间是小马车》。
是啊,时间匆匆而过,我们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珍惜时间,科
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今天,我们就共同制作作息时间表,做爱惜时
间的小模范。
二、玩中学
(一)做一做。
1、请你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
要求:可制作上学时间的作息时间表,也可制作休息时间的作
息时间表,学生自主选择。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因此学生的兴趣浓厚,以此为切入
点,教育学生要遵守作息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把完成的作息时
间表在小组内展示、交流,然后结合上学的作息时间表,选择有用
的信息解决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交流,培
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说一说。
(1)第一节课用了多长时间?
(2)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3)上午 10:00 同学们在干什么?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 1题。
不要求列出算式,只要结果正确就可。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可让学生借助钟面算出经过的时间,通过想一想、拨一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一场足球比赛进行了 80 分,到 10:10 结束,这场足球赛是
什么时间开始的?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精讲多练
1、综合练习。
(1)小丽 1秒跑 7米,跑了 9 秒,小红 8 秒跑了 60 米。小丽
和小红共跑多少米?
(2)小强 6:00 起床,6:30 上学,7:10 到校,小强上学路
上用了多少时间?
(解决这两道题要让学生弄清楚哪个已知条件是解题所需要
的,哪个已知条件与解题无关,不要盲目用上所有的条件,培养学
生思维的灵活性。)
(3)儿童游泳队测试 100 米蛙泳成绩,小强 2分 28 秒,小刚
3分 5秒,小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4)动脑筋,回答问题。
①几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合?
②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一条直线?
③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
④从 12:00 开始,时针走一圈,分针和时针重合多少次?
(这道题学生一定会十分感兴趣。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拨
一拨,学生能独立完成。)
2、实践应用。
(1)实践活动。
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意图是让学生体验上学时间的长短。可先引导学生估计大致
时间,然后再实际记录出发时间、到校时间。最后讨论出经过的时
间。)
(2)一天共营业几小时?
建设银行门口挂着营业时间的牌子,上午 8:00—12:00,下
午 1:30—5:30,算一算:该银行一天共营业几个小时?
(这道题的设计是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从 7时 40 分上的,到几时几分下课?从上课到
下课经过了多长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你增长了哪些本领?
以后,我们要按照自己做的作息时间表,按时上学、按时上、
下课,并帮助一年级的小朋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五、板书设计
时 间 表
一场足球比赛进行了 80 分,到 10:10 结束,这场足球赛是什
么时间开始的?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数学好玩(4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
米,建立 1 毫米、1 分米和 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
建立 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
行测量。
3、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
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 1毫米、1分米和 1千米的长度观念。
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
质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1米=100 厘米)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 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1、估测校园周边物体的长、宽、厚的长度。
(1)今天你能估计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吗?
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 实际测量
沙坑的长
小树的的高
篮球场的宽
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
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长、宽、高,其他同学可以提
出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
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
示测量的结果。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
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
测量的结果。……教师直接演示,
三、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
五、板书设计:
校园中的测量
认识长度、质量单位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搭配中的学问(5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
的过程,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
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
能有序地找出简单的组合数。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
析能力。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小红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县里面举
办的跳棋比赛。可是,小红遇到了麻烦事,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
她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住小红吗?
2、(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 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
子)
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红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
件上衣,3件下衣)
你会建议小红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3、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
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 (学生思考)
相信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
不遗漏?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 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
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
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 2 个 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 6种不同的
穿法。
(2) 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 2 种不同的
穿法,三件下衣就有 3个 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 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与下衣的数量与
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
书)
,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6、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
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
刚才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得出来共有 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把学具卡片拿出来,现在我们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
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再课件演示)
7、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
才你们为小红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
(板书课题)通过有顺序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定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
数学问题呢?
二、巩固新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刚才同学们为小红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欢,老师
代表小红谢谢你们,选好了衣服,小红该吃早餐了,我又拿不定主
意了,你能再帮老师一次吗?(课件出示)
2、同学们请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
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
配来。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
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为小红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
来放松一下,一起到公园里看
请看屏幕,公园里都有哪些景色?
(有猴山,百鸟园,数学乐园)
再仔细看看从猴山到百鸟园可以怎样走?从百鸟园到数学呢?
我要从猴山先到百鸟园再到数学乐园呢?一共有几种走法?(1)先
自己标一标。
(2)交流汇报。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太优秀了,请把你们的另一个学具
拿出来,拉一拉,看看还能组成哪些两位数?记下来,也可以把数
字换掉拉一拉。
三、课堂小结
和你们一起学习真是愉快!我们在数学广角中不仅学会了连线
搭配,还帮小红解决了许多问题,可见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
在,只要我们勤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探索出更多的数
学奥秘!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时间与数学(5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
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
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
受集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
数学问题。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境,探索日历中的数学。
同学们,谁愿意告诉大家,今天是几月几日?今天星期几?
要想知道哪一天是星期几,我们可以怎么做?
(可以看日历)
好。这是一张 9月份的日历表。(点击屏幕上显示 9月份的日历
表。)请你们看一下,9月 1日是星期几?
(9月 1日是星期四)
我们正常情况下什么时候休息?
(我们在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
在 9月份的日历表中,是星期六的有哪些日期?
(是星期六的有 9月 3日、10 日、17 日和 24 日)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他叫飞飞。听听他说什么。
(点击课件,题目出示:我叫飞飞,我周六、周日休息。我的父亲
是一名火车司机,他每工作 3天后休息 1天。我母亲是一名飞机乘
务员,她每工作 1天后休息 1天。)听了飞飞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1:我知道了飞飞的父亲是工作 3 天休息 1 天,也就是每 4
天休息 1天。
2:我知道了飞飞和我们一样,也是在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的。
3:我还知道飞飞的母亲工作 1天休息 1天,也就是每 2天里
有一个休息日。
飞飞想和父母一起去森林公园玩,他们可以选择哪一天?
(看日历)
1:他们可以 10 日去。
2:不对,10 日飞飞的父亲不休息。
我们可以在日历上做些什么,就可以很快很明确地知道飞飞
他们全家什么时候共同休息呢?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可以在日历中把他们各自的休息日用标记标出来)
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来试试,用一些符号在日历表中分别标
记出他们三人的休息日。从 9月 1 日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
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
小组里讨论一下,怎么做可以又快又准确。
(学生讨论)
把相应的标记画到飞飞以及父亲、母亲相应的休息日里。
提问请同学们讲讲是怎么想的。
1:我们是这样想的。父亲是工作 3 天休息 1 天,所以是每 4
天就有 1个休息日。第一个休息日是 4日,第二个休息日就是 8日,
然后是 12 日、16 日,依次类推。母亲是工作 1 天休息 1 天,就是
两天有 1 个休息日,我们还发现,母亲的休息日都是双数。飞飞是
星期六、星期日休息,只要在周六、周日的这两行都标上√就行了。
2:我们发现父亲的休息日都是 4 的倍数。母亲的休息日都是 2的倍
数。
你们都很善于思考。现在我们可以知道飞飞他们全家哪一天共
同休息了吗?
(他们全家在 4日、24 日共同休息,所以他们可以在这两天一
起去森林公园玩)
在日历表中,我们除了能看到他们全家共同的休息日之外,还
可以看到什么?
(还可以看到飞飞和父亲共同的休息日、飞飞和母亲共同的休
息日、父亲和母亲共同的休息日)
现在同学们按题意把他们的休息日写到课本 p78 页相应的圆圈图
中。
父子共同的休息日 母子共同的休息日 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全家共
同的休息日
学生自己做。
提问学生,全班订正检查
小结:原来日历表中还蕴藏着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呢。你们还想
继续探讨吗?
(想)
二、精讲多练
(课件出示一个单独的 9月份的日历表。11、12、18、19 四个
日期被红色矩形框框住。)提问:请仔细观察这四个日期,你能发现
什么?
(1)横着看 11 和 12 相差 1,18 和 19 也相差 1。
(2)竖着看,11 比 18 少 7,12 比 19 少 7。
(3)斜着看,11 和 19 加起来是 30,而 12 和 18 加起来也是 30,
这两个和是一样的。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小结:我们横着看,每行的两个数相差 1;竖着看,每列的两
个数相差 7;斜着看,两个数相加的和与另两个数相加的和相等。
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呢?再看一组数
(在日历表中又框住四个日期。)提问:请你们想想,这组数还
存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
学生观察自己总结
三、反馈交流
提问:你们还想以哪组数来进行观察,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们
发现的规律。
(小组讨论。)
提问:四个数有这样的规律。那么 9个数呢?(日历表中框住
9个数:
7、8、9、
14、15、16、
21、22、23)
(1)横着看,7和 8相差 1,8和 9相差 1,下一行的数也有这
样的规律,也就是每行相邻的两个数相差 1;竖着看,7和 14 相差
7,14 和 21 相差 7,其他两列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也就是每列相
邻的两个数相差 7。
(2)7和 23 相加是 30,8 和 22 相加也是 30,9 和 21 相加也
是 30。
(3)7+15+23=45,9+15+21=45,8+15+22=45,他们的和
相等。
四、课堂小结:
这一节我们探讨了一些与时间有关的数学问题,你们有什么感
受吗?
(自由畅谈)
板书设计:
时间与数学
7、8、9、
14、15、16
21、22、23
单元回顾
单元总体设计
八 认识小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
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含义的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难点:小数含义的理解。
单元课时安排:
10 课时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52)
教学内容:文具店
教学目标:
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重点
简单小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
1、小数意义的理解。
2、小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元、角、分的认识,谁知道我们数学课本的单
价是多少?能写下来吗?
板书 6.40 元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
3、揭示教学内容:认识小数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80 页内容,解决课本上所给出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新知探究
1、认识小数。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1)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同
桌交流,请个别学生汇报)
(2)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课本 80 页)
(3)小数有什么特征呢?
在学生都理解了标价牌上小数的意义后,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
生,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数叫做小数。
像 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有无数个)
观察小数,发现有什么特点?(不难发现小数都有一个点)
这个“.”是小数点。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售货员阿姨粗
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3.50元写成了0.35
元,会造成什么结果?写成 35.0 元呢?
2、小数的读法。
(1)学生自己先试读。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2)教师范读。
板书: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3)学生自己读。
(4)说明小数读法的要求。
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按整数来读,小数点右边
的数按数字顺序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来读。
(5)读一读。
0.02 0.31 0.50 2.4 10.33 8.05 20.00 4.135
(注意:强调小数点右边的数的读法)
3、小数的写法。
(1)如何用小数来表示物品的价格呢?
(2)尝试练习:
3元 5角= 元 2元 5角 5分= 元
15 元 6 角= 元 8 角= 元 5 分= 元
3 元 5角= 元。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1、课本 80 页“想一想,填一填”。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学会了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点“.”
读作“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按整数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按数字顺
序一个数字一个数字都要读出来。
七、作业布置:
1、找小数。
2 3.2 0.02 1.00 50 5.0 18.01 0.7
1.11
2、填空。
2元 1角= 元 7元 5角 2分= 元
50 元 5 角= 元 2 元 5 角 1 分= 元
51 元 2 分= 元 1 角 5 分= 元
板书设计:
文具店
认识小数
像 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53)
教学内容:文具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价格标签上小数的具体情境,体会小数的含义和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重点:
简单小数的认,读、写。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意义
教 法:引导法,自主探究法
学 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出下列小数
1.85 0.45 14.2 86.01
二、小组合作,新知探究
1、 价格标签上的数都表示什么呢?
1.50 528.00 245.58
同桌两人相互交流看法,并汇报:
“ .”前面的数表示几元,点后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
数表示几分。
2、结合我们收集的价格标签上的小数讨论小数点的作用
小组讨论并汇报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一练 1、2、3题。
四、精简点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懂的问题进行辅导
板书设计:
小数的认识
1.50 一 点 五零
528.00 五百二十八 点 零零
245.58 二百四十五 点 五八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货比三家(54)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
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发展数感。
3.经历与同学交流独立算法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共同成功
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熟练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其小数比较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在买东西或者陪爸爸妈妈买东西时,你有什么
经验,或者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我们买东西,一般都要多走几家店,看看哪家的最便宜再买,
也就是要货比三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货比三家,板书:货比三家。
二、讲授新课,学习新知。
1.出示图片。谁愿意当奇奇、丁丁、豆豆,来介绍一下他们文
具店里的商品及价钱?
2.淘气和笑笑想去买文具盒,你认为到哪家去买好呢?(提醒:
文具盒是一样的)
学生思考后可以和同桌讨论。
4.提问:为什么要到奇奇店去买呢?你是怎么比较的?(大部
分学生能够看出奇奇店的要便宜。)小组之间交流,相互谈谈自己的
看法。
三、精讲点拨。
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相同,就比较
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的就大,如果还相同,那我们就比
较小数点后的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
四、练一练。
1.书本第 83 页第 3题。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选几道让学生说一说。
2.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1)学生独立思考,到哪家店便宜。
(2)说一说为什么?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3)你还想买什么?到哪个商店去?
3.独立完成计算题,并集体反馈。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货比三家
4.9〈 5.12 〉1.9 〉1.8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货比三家练习课(55)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简单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体验小数大小比较的策略的多样性。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〇里填上“>”“<”或“=”。
1.25 元〇2.4 元 0.48 元〇1.3 元 0.05 元〇0.50 元
3.06 元〇3.60 元 6.00 元〇6.0 元 4.59 元〇4.58 元
二、小组合作探究
完成教材 83 页“练一练”。
第 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 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说一说比较的
方法和过程。
三、反馈交流:针对存在的问题讲解,关注后进生
四、巩固练习
(1)1千克苹果大约( )元。
(2) 明明去书店买一本故事书 10.05 元,合( )元( )
角( )分。
(3)7.85 元=( )元( )角( )分
10 元零 4分=( )元
五、小结:
通过这节练习课,让我们学会了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
货比三家练习课
(1)1千克苹果大约( )元。
(2) 明明去书店买一本故事书 10.05 元,合( )元( )
角( )分。
(3)7.85 元=( )元( )角( )分
10 元零 4分=( )元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五课时 (56)
教学内容:
存零用钱
教学目标:
1、结合“存零用钱”的具体生活情境, 探索小数不进位加法
和不退位的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能用小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掌握。
2、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1)5.9 元= 元 角= 角 (2)3.3 元= 元 角= 角
2、列竖式计算。
25+11 46-48 124-23 103+28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目标:
运用小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的减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2、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84 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2)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新知探究
1、教学例题。
(1)出示题目。
(2)说说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一共存了多少元?
(3)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列式:11.5 元+3.2 元= 元
(4)探索算理和算法。
1)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元?
2)让学生各自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3.2元=32角 11.5元=115角 32角+115角=147角 147
角=14.7 元
第二种:用竖式计算。 第三种:用小数计算。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3 元 2 角 3.2
+ 1 1 元 5 角 + 1 1.5
1 4 元 7 角 1 4.7
3)讨论:
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小数做竖式加法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单位的数对齐。
(4)说一说: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小数点也要对齐)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淘气想买一个 29.9 元的书包送给灾区小朋友,他至少还要存
多少钱?
六、课堂总结: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单位的数对齐。
七、作业布置:
列竖式计算。
2.5+54.4 45.8-4.6 53.7+1.2
12.4-11.3 1.46+0.53 8.47-2.25
板书设计:
存零用钱
3.2 元+11.5 元= 元
3.2
+ 1 1.5
1 4.7
29.9 元-14.7 元= 元
29.9
- 14.7
8.3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六课时(57)
教学内容:
存零用钱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运用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掌握。
2、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学 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基础练习)
1、口算。
0.5+0.1 0.2+0.3 1.1+1.5 4.5+1.4
5.7-0.5 0.5-0.3 5.3-5.3 1.9-1.7
2、列竖式计算。
3.4+0.3 5.6-3.3 6.4+2.4
5.7-4.3 8.7-5.2 0.9-0.7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交流,相互检查;
(3)派代表回答结果。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 85 页第 3题。(先独立完成,再交流算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说明小数点的重要性,强调计算中要
注意小数点对齐。
2、课本第 85 页的第 1题。
(1)读懂题意。
(2)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
1、课本 85 页第 4题。
2、解决问题:魔方一个 3.20 元;小皮球一个 2.10 元;足球一
个 35.50 元。
(1)足球比买一个小皮球贵多少元?
(2)三个都买。40 元钱够吗?
(3)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五、作业布置
1、列竖式计算。
2.5+0.4 4.2+7.7 16.2+2.4 46.5+2.4
1.96-0.53 8.97-5.76 35.6-43.3 25.7-5.6
2、地球仪单价是 7.40 元; 卷笔刀的单价是 0.50 元; 笔盒的
单价是 3.60 元。
(1)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卷笔刀共花多少元?
(2)买一笔盒比买一个卷笔刀贵多少元?
(3)三件物品都买,10 元够吗?
板书设计:
练习课
列竖式计算。
3.4+0.3 5.6-3.3 6.4+2.4
5.7-4.3 8.7-5.2 0.9-0.7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七课时 (58)
教学内容:寄书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
2、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
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1、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吗?英才小学的妙想同学参加了手拉手结对子
活动,星期天她到邮局给她的好朋友寄去了两包书,邮递员告诉了
她每包书需要多少邮费,可妙想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钱,你们能
帮帮她吗?
出示情景图。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目标:
学习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2、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86 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大约需要多少元?
2、妙想一共要付多少元?
3、妙想一共付了 15 元,应找回多少元?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
通过观察情景图,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2、进行估算。
小红大约一共需要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
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师总结:小红所需邮费不会多于 15 元,不会少于 13 元。
3、解决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师巡视。
(3)小组长展示本组的解决方法。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一种:1.6元=16角 12.8元=128角 16角+128角=144
角=14.4 元
第二种:1元+12 元=13 元 6 角+4 角=10 角=1 元 13 元
+1 元=14 元
第三种:1.6+12.8=14.4 元 15.0-14.4=0.6 元
1.6 15.0
+12.8 - 14.4
14.4 0.6
四、交流反馈:
1、比较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适用。(认识用竖式的简便性与
准确性。)
2、讨论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小数点是否对齐)。
3、比较今天的方法与上一节的方法,找出不同点(进位与不进
位)。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五、精讲点拨。
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再按照整
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
小数点。
六、当堂训练:
列竖式计算。
1.5+2.8 8.4-5.9 15.8+5.7 42.8+9.7
8.2-4.8 5.19-4.25 85.7-51.8 54.1+9.7
(让学生独立完成)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布置
1、课本 87 页第 2题。
2、可乐的单价是 1.8 元;果汁的单价是 10.5 元;
(1)两种饮料各买一瓶,要多少元?
(2)买一瓶果汁比买一听可乐贵多少元?
(3)买 2听可乐,一瓶果汁,15 元够吗?
板书设计
寄 书
一共需要多少元? 应找回多少元?
1.6+12.8=(元) 15.0-14.4=0.6(元)
1.6 15.0
+12.8 - 14.4
14.4 0.6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第八课时(59)
教学内容:寄书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处理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需要进
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能教熟练地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
题。
3、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中需要进退位的问题。
教学难点:
1、利用小数加减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3+4.5 5.9-5.8 12.6-12 2.3+0.7
2、列竖式计算。
5.8+7.6 12.8+4.9 12.6-4.7 9-1.8 9.84-5.37
二、自主学习。(课本 87 页第一题)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出示信息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怎样解决问题?
3、交流计算方法。
三、反馈交流,巩固提高:
1、课本 87 页“练一练”的第 3题。
第 1题,判断结果:错误。原因分析:忘了退位,反而用减数
6去减被减数 5了。
第 2 题,判断结果:错误。原因分析:漏了进位。3 加 7 等于
10,应该写 0进一。
第 3题,判断结果:错误。原因分析:小数点没有对齐,就是
数位没有对齐。把减数 6和被减数的小数部分对齐了。
2、课本 87 页“练一练”的第 3题。
3、课本第 9页“练一练”的第 4题。
第(1)题:3.8+2.5=6.3(元)
第(2)题:6.5-4.8=1.7(元)
第(3)题:1.2+6.5=7.7(元),7.7〈8,够了。
第(4)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总结:
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了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
的算法,并且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五、作业布置:
1、列竖式计算。
1.9+2.8 7.4-5.8 35.8+9.7 12.8-9.7
2、解决问题:
1)萧萧到超市买东西,花了 18.6 元,还剩下 13.9 元。 萧萧
带了多少钱?
2)朗朗带了 50 元,买了 2本书,还剩下 32.8 元。买这二本书
共花了多少元?
板书设计:
练习课
(1)、3.8+2.5=6.3(元)
(2)、6.5-4.8=1.7(元)
(3)、1.2+6.5=7.7(元),7.7〈8,够了。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能通过吗(60)
教学目标:
1.结合“能通过吗”的具体情境,借用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
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
2.知道“几点几米”的长度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知道 1角=0.1
元,1分米=0.1 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结合具体内容对小数再认识,会读会写小数。
2、难点:能运用已有知识对小数进行比较。
教、学具准备: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 1根较长的绳子,1
米的卷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时要乘
坐大客车,大客车的高度是 3.25 米,但在公路上行驶时遇到了一个
限高杆。限高杆的高度是 3.50 米,我们的大客车能开过去吗?(出
示情境图)
2、提出问题:3.25 米有多高?3.50 米呢?
二、自学课本 88 页,解决以下问题。
1、3.25 米和 3.5 米有多高呢?
2、客车能否通过这个限高杆?
三、探究新知。
1、猜测。
客车能否通过?怎样解释 3.25 米呢?(3.25 米比 3米多一点;
3.50 米也比 3米多,但感觉比 3.50 米多。所以大客车能开过去)
2、验证。(在卷尺上分别找出 3.25 米和 3.50 米)
3、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小数。(读一读,理解这些小数的意思)
(1)、这些瘦肉馅 7.9 元;我的 50 米跑成绩是 7.98 秒;
(2)、我的身高是 1.41 米;你的体温是 38.2℃。
四、巩固练习。
1、课本 89 页练一练第一题。
(1)、对 4.3 米和 4.8 米进行分析,理解。
(2)、交流。
2、交流第二题。
读一读,和同桌说一说。
3、交流第 3题。
4、交流第 4题。
12 个 0.1 元是多少元?12 个 0.1 米是多少米?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利用课余时间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和宽
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实践一下。
板书设计:
能通过吗
3.5-3.25=
3.25 米=3 米 2 分米 5厘米 3.50 米=3 米 5 分米
3.25 米〈3.50 米,可以通过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练习六(61 .6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巩固元、角、分背景下小数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3、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巩固小数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
教 法:引导,讲解。
学 法:小组合作与独立完成相结合。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写一写,读一读。
( )元( )角( )分
写作: 元 读作: 元
( )元( )角( ) 分
写作: 元 读作: 元
二、自主学习,集体交流。
1、独立完成 1、2、3、4题。
2、集体交流。
三、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调查自己教科书的单价,用学过的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从
小到大排练这些数据。(91 页第 6题)
2、小组合作,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第 7题)
3、合作完成 91 页第 8题。
(1)、先读懂统计表。
(2)、根据表中已有数据,利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填写未知数据。
四、当堂训练,检测。
1、改错。
1 角 1分5分
50 元 5 角1 元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1 0. 0 3 1 0
+ 8. 4 5 - 7. 6
9. 4 8 3 3. 4
8. 9 2 0. 8 9
+ 9. 7 2 - 7.6
1 7. 6 2 1 9. 1 3
2、解决问题。
(1)、小明买了一本动物世界 27.8 元,买了一本童话故事 24.5
元,小明买这两本书一共用了多少钱?
(2)、妈妈去超市花了 15.8 元,还剩下 34.2 元,妈妈带了多
少钱?
五、精讲点拨。
根据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一分析错误原因,理清解题思路。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巩固,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七、作业布置:
课本 91 页第 9题。
板书设计:
练习六
6.5+3.4=9.9(元)
15-9.9=5.1(元) 够了
单元回顾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试题(63.64)
一.填空。
1、一年有( )个月。
2、闰年的二月有( )天,平年的二月有( )天。
3.小数可以分成两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它的( )部分,小数点
左边是它的( )部分.
4.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
边第四位是( )位,计数单位是( ).
5.每相邻两个小数的计数单位间的速率是( ).
6. 0.65 是( )位小数,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
样的计数单位.
7. 0.37 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5 个( )是 0.005;0.8
里面有( )个( ).
8. 3.4567 是( )位小数,“3”在( )位上,表示( );
“6”在( )位上,表示( ).
9、一场足球赛,从 9时 30 分开始,赛了 2小时,在( )时
( )分结束。
10、小红每天下午 2 时 30 分到校,5 时放学回家。她下午在学
校( )时( )分。
二、判断.(下列各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5
分)
1. 小数都比 1小.( )
2. 0.7 和 0.700 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 )
3. 笑笑的身高 1.60 米.( )
4. 0.960 千克的铁比 0.96 千克的棉花重.( )
5. 8 个十分之一比 8个 0.01 大.(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2005 年的一、二、三月共有( )天。
①90 ②91 ③92
2、2005 年有( )天。
①365 ②366 ③367
3、下午 5时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是( )时。
①15 ②16 ③17
4.把 0.9 改写成大小相等的三位小数是( ).
A.0.009 B.900 C.0.900
D.9.00
5.去掉 109.030( )上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A.十位 B.百位 C.十分位 D.千
分位
四、直接写得数.(6 分)
教 案
集体备课教案 二次备课
7.58-4.25= 1.65+3.2=
0.13+0.29= 0.24-0.09=
0.6-0.37= 3+0.8=
1.3+0.5= 5-0.1-0.9=
0.45+1.7+0.55= 1.61-1.6=
五、用竖式计算.(4 分)
0.6+6.04 8.05-2.97 10-5.26
六、解答下列各题.(30 分)
1.王伯伯把一根 4米长的竹竿垂直插入鱼塘中,竹竿的入泥部
分是 0.5 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 1.24 米,这个鱼塘水深多少米.
2.快餐店里几种食品的价格如下:
大汉堡:9.50 元/个 小汉堡:7.00 元/个 柠檬汁:8.40 元/瓶
冰淇淋:4.60 元/个 红茶:3.80 元/瓶 大薯条:6.50 元/袋
小薯条:4.5 元/袋
(1)一瓶柠檬汁比一瓶红茶贵多少钱?
(2)自选套餐:一个汉堡+一袋薯条+一瓶饮料(或一个冰淇淋)
请你自己组合一份套餐,计算买这份套餐需要多少钱?
(3)妈妈给淘气 20 元,他可以怎样买一份套餐?还剩多少钱?
教材分析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册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
括: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图形与几何包括:
观察物体、周长。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
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
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
园中的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
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整理与复习”、“总复习”按照整套教
材的整体编排重新设计,具体设计思路请见整套教材的修订方案。
1.借助画直观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体会“化繁为简”,探索解决问题
的方法与策略
《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
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
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册教材特别注重运用画直观图的
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
题的方法。学习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
在观察、解释和比较中体会“化繁为简”的过程,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册教材在前几册教科书已有渗透和铺垫的基础上,力求突破以往的呈现形
式,结合生活或具体情境,不仅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从哪里来”;还在试
一试和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算式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的活动,即:“到哪里去”。
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理解其意义,增强应用意识。
2.借助最熟悉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探索计算方法。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
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就是小数。相比分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
应用更加广泛,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到过一些小数。因此教材安
排先学习小数,再学习分数。
“元、角、分”是小数的一种常见的、直观的的现实模型,学生生活中有接
触,并不陌生。因此教材主要利用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生初
步认识小数,并结合购物情境来应用小数。
无论是“认识小数”还是“小数简单的计算”,大都在购物情境中进行, 借
助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表示单价的
小数的实际含义;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为什么数位对齐的道理。
为丰富对小数的认识,教材还借助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十进关系,从另一
个角度认识小数。教材选择 “能通过吗” 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在理解用小数
表示的“栏杆和汽车”高度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小数。
教学时需要注意,本单元只是借助元与角之间、米与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
初步渗透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关键的问题是把 1 角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1角=( )元;把 1 分米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1 分米=( )米。一旦突破
了这个难点,其他问题就容易了。例如,由 1 元=10角,1 角=0.1 元,就可以推
知 10 个 0.1 元等于 1 元等。但是,在这里不用介绍“一位、两位小数”这样的
概念,也不用抽象出“10个 0.1 是 1”这样的结论。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
体会即可。
整套教材在注重科学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关注了教材的潜在功能,让教
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学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教材,有意识的
引导学生沿着有序的知识链条,在读教材、学知识、促能力的过程中,逐步的学
会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 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
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 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课时:2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
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
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
什么信息?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
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
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
算式 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
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
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
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三、学中做
1. 做一做。
(1) 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 指名汇报。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2.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 20元钱,买 3 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 试着做一做。
(2) 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
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 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
法,再算减法。)
3.试一试
(1) 如果用 20 元钱买 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 如果用 50 元钱买 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四、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 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2) 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3) 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2.全课总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
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出示食品单价课件)
生:面包每个 3元 饼干每包 4 元
饮料每瓶 6元 花生每包 7 元 糖果每袋 5 元
(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
(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本课
的知识点,学生会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买了什么食品?(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
小组交流汇报)
(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请你帮它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
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3×4+6 或 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1)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提问: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想一想,议一议
(1)小熊乐乐有 20 元钱,买 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出示乐乐课件)
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二、课堂延伸(巩固练习)
(1)出示饮料课件
(2)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然后再解答。
50-4×5= 7+6×2=
7×3+4= 6×9-7
学生练习本中完成解答。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3)出示红色饮料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4)出示小兔拔萝卜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5)出示小羊图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三、课堂总结
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
“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四、作业设计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
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
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 法:引导发现
学 法: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2
教具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 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
少元?
3. 解决问题。
(1)列算式。
笑笑: 18÷3+4 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 -10÷2
=6+4 =3-2
=10(元) 答:(略) =1(元)答:(略)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3-10÷5 表示上意思。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 5 本算术本 10元,“10÷5”表示 1本算术
本多少元。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 10÷5=2,再算 3-2=1,用脱式计算式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 1 本算术本和 1 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
法,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
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6“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P6“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过 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
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
惯。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和实物展示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
算中的作用。
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
教法:指导练习
学法: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6×9= 30+15= 42÷6=
2 、脱式计算
7×2+30 46-6×4 63÷9+7
二、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
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 29人,女生 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
客 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班,有男生 29人,女生 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 9 人,
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
分步计算:
29+25=54(人)
54÷9=6(人)
综合算式:29+25÷9
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
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 )”----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
成功喜悦。
(29+25)÷9
=54÷9
=6(条)
答:至少需要 6条船。
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
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分段理解,记忆)
三、体验知识,形成模块
完成 P9 中的“连一连”第 2 题。
5×(36-29) (83-35)÷6 94-(25+19)
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
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注意:做完括昊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
四、课堂小节
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
号,先算小括号。
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五、作业设计
1.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
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板书设计:
过河(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预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 法一: 29+25=54(人)
有小括号 54÷9=6(条)
先算小括号里, 法二: (29+25)÷9
再算小括号外
课后反思:
二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
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
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
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
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
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图形。
看一看(一)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
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
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
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
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
力。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
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
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
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学习检测:课件出示。(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
上面画“○”,侧面画“△”)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图形有( )个,分别是( )。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 A的有( )。
⑵从正面看是图 B的有( )。
⑶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 A?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正面
看是图 B?想一想,搭一搭。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
画一画。
四、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
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教材第 15页的练习题。
七、作业布置:
1.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
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完成 p14页“练一练”4道题目。
八、板书设计:
搭一搭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看一看(二)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
想象能力。
教法:引导复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准备: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
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叫人说说课本 p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
她说的对吗?
四、出示自学自导:(8分钟)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 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 3 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 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 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五、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
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六、精讲: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七、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
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
九、作业布置:练一练 1234题。
课后反思:
三 加 与 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家、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
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 具: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
片爱心。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
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所学校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
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
题。
(1) 出示图表。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
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2) 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
A、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B、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C、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
2.想一想。
(1) 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 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
怎么想的 ?
(3) 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 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4.做一做
5.(1)后来呀,我们的兄弟学校东宇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
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
(2)汇报算式,结果。
二、学中做
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 2、3 题。
3.完成练一练第 4题。
(1) 独立思考,什么叫买 1000送 100?
(2) 小组交流。
三、课堂总结。
运白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
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
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
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
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李老师邀请到淘气与笑笑一起到郊外农场去秋游,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
去玩玩吗?看!白菜地里农民伯伯正忙着收白菜。淘气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
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告诉大家。你能提出数学问题
吗?(让学生先看主题图,自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师:原来有 850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师板书出完整的题目)能一
步完成吗?(不行)该怎样列式?
(二)计算,解决问题
生 1:850-256-280 生 2:850-280-256
=594-280 =562-256
=314(棵) =314(棵)
生 3:850-(280+256) 生 4:850-(256+280)
=850-536 =850-536
=314(棵) =314(棵)
师: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退位问题,做到认真、细心。
师: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生 1 和生 2 所提出 850-256-280 和 850-280-256 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
一车后,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再去掉第二车,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生 3 和生 4 提出 850-(280+256)和 850-(256+280)都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
一车和第两车的总棵数的和,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师: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连减”的两种计算方法。
三、练习:
试一试
1000-207-168 436-179-36
456-278-132 930-(80+480)
368-(168+127) 1000-185-145
1.妈妈买了一件衣服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 200元,应找回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指明学生说出如何列式,集体订正。
3.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368+235 (2)712-284 (3)94+438 (4)432-158
指明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4. 小军的爸爸是一位出租汽车司机,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 35 千
米,每天收车时,小军都记录了当时里程表读数,共记录了五天。(单位:千米)
练一练 1.
星
期一
星
期二
星
期三
星
期四
星
期五
162 410
7
45 745 928
四、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数连续
减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无论用什么方法去计算,计算时注意进位
与退位,做到认真、细心。
五、教师总结。
六、作业设计
1.淘气和笑笑在菜地里学到了新知识,高高兴兴地往前走,他们来到池塘边,
饲养员告诉他们,这里养了 800只鸭子,白鸭子有 250只,花鸭子有 350只,黑
鸭子有多少只?
2.离开了池塘,来到植物园,花农伯伯告诉他们这里种了 1000 枝玫瑰花,
红玫瑰和黄玫瑰的枝数都是 320枝,剩下的是白玫瑰,白玫瑰有多少枝? (两
种方法计算)
节余多少钱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乘法,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磁力板、图片、胶卷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2009 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
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
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
结余了多少钱?”)
【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乘
法意义的理解,引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4) 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
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 800+185-745 或 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
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5)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意图:通过这种互问答的学生交流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
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和灵活性】
三、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练一练”的第 1、2 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意图:注意数学与生活联系,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内容,使不同的学生学习
不同的数学,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评价: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评
价。【意图: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
时改进教师的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更关注了他们
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里程表(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
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讲授新课。
(1)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说一说,画一画。
(3)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4)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 2题和第 3 题。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1234题
里程表(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
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做过车没?
学生:做过。
老师:那你们有观察过,汽车的里程表嘛?
学生:没有。
老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里程表吗?
学生 1:不知道啊!
学生 2:是汽车一天行驶的路程吗?
老师:不是。
学生 3:好像是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吧?
老师:恩,是的。就是起床从开始行驶到现在行驶的距离就是里程。
老师:今天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有关于汽车的里程的问题。淘气的叔叔是
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度数是 35 千米。淘气记录了数数星
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度数。同学们现在根据 PPT 上面的每天行驶的
里程来讨论一下什么是里程。
学生 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
老师:星期一出发时度数是 35千米,回家时是 160 千米,160 - 35 才是星期
一行驶的里程数
学生 2:我知道了,用当天的度数减去前一天的度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老师:恩,回答正确。
二、玩中学,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 25页“练一练”第 1 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12 月底比 6 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
呢?有哪些原因呢?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 2题和第 3 题。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1234题
课后反思:
四 乘与除
小树有多少棵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具准备: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分钟)
同学们,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
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学校买来了三捆
树苗,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情境图,请大家看看。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
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小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30页主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小黑板出示)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的数学问题。
思考:哪种算法最简单。
三、反馈交流:(10分钟)(出示数字卡片)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精讲点拨:(8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针对学生出
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当堂训练:(练一练第 5 题)(10分钟)
香蕉每堆 200根,小象每天吃 60根,大象每天要吃 90 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 1 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
六、课堂小结:(2分钟)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七、作业布置:第 2页 3 题。
板书设计: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方法一: 20+20+20=60(棵)
方法二: 2×3=6 20×3=60(棵)
方法三: 20×2+20=60(棵)
答:小树有 60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出示)
比一比谁最棒!
70×2 40×3 50×4 60×7 30×5
40×5 70×6 80×4 60×9 30×8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多媒体出示)
⒈填一填。
⑴60+60+60+60+60 = ×
⑵40+40+40+40+40+40 = ×
⑶80×4 = + + +
⑷70×5 = + + + +
2.在( )里填上“>”、“<”或“=”。
3×70( ) 21 90×9( ) 810
40×4 ( )20×7 20×9 ( )30×6
3.去年学校共植树 300棵,今年植树的棵树是去年的 2倍。今年植树多少棵?
选做题:
4.张师傅将一根电线剪了 3 次,剪后的每段都长 40 米,这根电线原来长多
少米?
三、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 3 页的 1、2、3 题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订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课堂小结:同桌之间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计算:
50×7= 80×4= 600×6= 7×400=
9×80= 30×5= 7×900= 300×6=
70×8= 40×5= 500×9= 8×500=
板书设计: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练习课
300 × 2 = 600(课)
答:今年植树 600课
需要多少钱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
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学门自己观察
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自学课本第 4页“试一试”以上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精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买 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1.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 × 3 =
全班交流算法。
2.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买 3个球需要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四、精讲点拨: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五、当堂训练:
课本“练一练”的 1、2 题,学生独立完成
课本“练一练”的 3 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讨论交流。
作业布置:第 33页 1、2题。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12+12+12=36(元)
12×3=36(元)
先算:10×3=30 再算:2×3=6 最后算:30+6=36(元)
答:需要 36元。
第二课时
一、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小黑板出示)
必做题:
⒈填一填。
⑴ 口算 13×3 时,应先算( )×( )=( ),再算( )×( )=( ),
最后算( )+( )=( )。
⑵ 口算 24×4 时,应先算( )×( )=( ),再算( )×( )=( ),
最后算( )+( )=( )。
⒉计算。
15×6= 16×3= 5×13= 17×4=
21×4= 80×7= 34×2= 3×31=
3×18= 13×7= 23×3= 7×40=
3.在( )里填上“>”、“<”或“=”。
32×3( ) 95 28×2( ) 65
90( ) 15×6 100( ) 23×4
24×4( ) 96 70×4 ( )270
4×16( ) 10×6 15×6 ( )12×8
4. 一共有 16个桃子,苹果的数量是桃子的 3 倍。苹果有多少个?
选做题:(有时间的学生做,教师只进行点拨)
5.王师傅要做 200个零件,每小时做 38个,请你帮他算一下,5 时能做完吗?
如果不能,那每时多做几个,才能在 5时内完成任务?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讲解自己的解法,教师结合学生讲解的情况进行
补充讲解。)
二、合作交流,自主学习。(10分钟)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本第 5页第 3 题出示的信息提出问题。
2.全班交流:你们学习小组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三、反馈交流、巩固提高。
1.出示口算训练卡片,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
的口算训练,适当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独立完成课本第 33页第 4、5题。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的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课
4、 16×3 = 48(个)
答:苹果有 48个。
5、 38×5 = 190(个)
38×6 = 208(个)
答:5 时做不完,每小时多做 1 个,才能在 5 小时内
完成。
丰收了
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
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
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商的位置,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口答:
(1)30 平均分成 5份,每份是多少?
(2)24 里面有几个 8?
(3)20 里面有几个十?
(4)48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 个 20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学习用品。有两个同学一共买了 16 枝铅笔,平均每个
同学买了多少枝?
问: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会用竖式计算吗?
3.谈话:那边还有两组同学在买铅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买铅笔中的
数学问题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课件出示:情景图左半部分。
①问:从这两个兔子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师:要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怎样列式? 板书:60÷2=
③师:60÷2 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说说,
并把结果填在书上。
④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A.因为 6÷2=3,所以 60÷2=30。
B.6 个十除以 2 等于 3 个十,3个十就是 30。
C.6 捆胡萝卜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3捆,就是 30。
(2)完成“练一练”第 2 题: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问:你在做题时是横着做的还是竖着做的?为什么竖着做?
让学生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
学生形成算法。
(3)完成“练一练”第 3 题:
①先让学生完成前两题,指名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问:这两题都是分几步算?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商分别写在哪里?
②独立完成后两题,集体订正。
③问:每次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余数。
你认为除法笔算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师:在买铅笔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应的口算和笔算,下面就运用所学的知
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1.完成“练一练”的第 1题:
(1)让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植 树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们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
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
活中的运用。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3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同学们,秋天到了。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
行植树活动。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自学课本第 10页“试一试”以上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 3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列出算式后,思考怎么计算。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提问:
1.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2.全班汇报交流,鼓励不同的思考方法。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精讲点拨:(8分钟)
让同桌互相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讲解。
五、当堂训练:(10分钟)
做试一试第 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几题让学生说方法,最后,可以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中整
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理,
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今天
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的知
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第 11页的 1 题。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36÷3=12(组)
12×3=36;30÷3=10 6÷3=2 10+2=12;竖式
答:可以分 12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必做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思路,教师补充讲解)
计算。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84÷4= 96÷3= 68÷2= 77÷7=
39÷3= 48÷4= 280÷7= 500÷5=
2.一副手套 7元,一双鞋 84 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在( )里填上“>”“<”或“=”。
48÷4 ( )84÷4 720÷8( )720÷9
24 × 3( )24 × 2 26÷2( ) 26 × 2
选做题: (有时间的学生完成,教师简略讲解)
有 3 个装有相同质量油的油桶,如果从每个桶中倒出 60 千克油,那么 3 个
桶里剩下油的质量正好等于原来 1桶油的质量,原来每桶装多少千克的油?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提问回答)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第 11页第 2 题出示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
问题。
2.全班交流:你们学习小组提出了哪些除法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3.交流计算方法:重点交流你是怎样计算 48÷2=24和 90÷6=15两道算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课本第 37 页第 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讲评。
2、一双鞋子:7 元 ,一副手套:12元 ,一双鞋: 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在 ○ 里填上“>”“<”或“=”。
48÷4 ○ 84÷4 720÷8 ○ 720÷9
24 × 3○ 24 × 2 26÷2 ○ 26 × 2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小结,谈谈自己在本结课中的收获。
作业布置:课本 37页 3 题。
: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星期天,妈妈到超市采购了很多物品。(出示妈妈采购的物品及每样物品所
用的钱数)(小黑板出示)。
1.学生从图上了解妈妈采购的物品及每样物品所用的钱数。
2.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自主学习。(10分钟)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出示信息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
2.全班交流:你们学习小组提出了哪些除法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3.交流计算方法:重点交流你是怎样计算 48÷2=24和 90÷6=15两道算式。
三、反馈交流、巩固提高。
1.出示口算训练卡片,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
的口算训练,适当抽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教材第 37页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3.教材第 37页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
4.教材第 37 页第 5 题。先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问题,然后再交流、
反馈。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今天我们进一步练习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并且运
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设计:
必做题: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0÷2= 30÷3= 6000÷2= 36÷3=
800÷4= 300÷3= 48÷2= 99÷9=
26÷2= 600÷3= 38÷1= 93÷3=
77÷7= 400÷2= 800÷4= 5000÷5=
500÷5= 84÷4= 900÷9= 400÷5=
二、填空
1.“48÷4”可以读作( )也可以读作( )等于( )。
2.300÷3的商是( )位数。
3.8除 88 的商是多少的算式是( )。
三、计算题
1.商店卖掉 800千克的橘子,卖掉的是剩下的 4倍,剩下的橘子是多少千克?
2.一个数除以 8等于 300,这个数除以 4,商是几?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复习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乘除法口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一位数乘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法:指导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星期天,同学们一起到科技馆去参观(出示相关的数学信息)(小黑板出示)
1.学生找数学信息:每张门票 8元,一共花了 80 元。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一共有多少名同学?80÷8=10(人)
3.变换信息及问题:每张门票 8元,10 人一共花了多少钱?
4.学生独立解答:8×10=80(元)
5.观察“80÷8=10”和“8×10=80”这两个算式,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三个数 8、10、80,用 8 和 10 相乘得
80,用 80除以 8 得 10,用 80 除以 10就得 8,乘除法运算刚好相反。(小黑板出
示)
2.根据以上规律尝试写出几组相关的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收获?”
你是怎样判断两个算式的大小的?
五、课后作业布置:(小黑板出示)
必做题:
(一)口算下面各题。
80÷2= 150÷3 = 300÷6= 630÷9= 490÷7= 560÷7=
210÷7 = 480÷6 = 540÷9= 480÷8 = 400÷8 = 250÷5=
240÷6 = 180÷2 = 440÷4=
(二)列式计算:
1.3除 2700的商是多少?
2.5个 20 连加,和是多少?
3.1200里面有多少个 6?
4.把 3600平均分成 9 份,每份是多少?
(三)涛涛和丽丽跳绳比赛,涛涛 3 分钟跳了 300下,丽丽 2 分钟跳了 240
下,谁跳得快?
选做题:
一个数(整数)加 1,乘 3,再加 1,再加上这个数,告诉我得数。我把你
的得数减 4后再除以 4 就得到你想的数。请试一试,并想想为什么?
五 周长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
念。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
法。
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学会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法:操作演示法、引导法
学法:操作实践法
教具:线、直尺、皮尺。
学具:树叶、四边形、五边形纸卡、彩笔、直尺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什么形状的?小蚂蚁沿着树叶的的边缘爬一
周,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小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45页图片上的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用笔画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小组汇报学生各自尝试画的树叶。
3.解决问题:你们有办法量出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4.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边缘的长度。
三、反馈交流
1.请同学们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1)用直尺一段一段地量,然后加起来。
(2)先用线来测量这条曲线,再用尺子来量线的长度。
(3)用皮尺沿着所画的边线直接测量。
2.同学合作完成
摸一摸:(a)课桌面的边线。(b)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3.实践活动
(1)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
(2)量一量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
4.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 45 页第 1题: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六、课堂
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测量餐桌面的周长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出示)
比一比谁最棒!
236×6= 3600÷6= 250×4= 79×9=
125×8= 630÷3= 45×2= 8100÷9=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2、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1)
(2)
三、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 45页的 2 题
2.填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订正
(1)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 )条边长的(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指的是( )
条边长的( )。
(2)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30 米,其中一条边是 10 米,另一条边是 15 米,
第三条边是( )米。
(3)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分别是 11 米、15 米、18 米、9 米,那么这个四
边形的周长是( )米。
(4)长方形是( )相等,正方形是( )相等。
五、课堂小结:同桌之间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完成本课配练
长方形周长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
常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通过摸一摸、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2.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过程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法:引导点拨法、分析归纳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小黑板。
学具:长方形图形
教学课时:2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级要开班会,让我们来一起布置班级吧!现在我们先来
布置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小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4页插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说说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 5 +3 = 16(厘米)
方法二:我把 2个长和 2 个宽加起来。
5× 2 + 3 × 2 =16(厘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 2。
(5 + 3)× 2 = 16(厘米)
三、反馈交流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2.优化算法,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精讲。
五、当堂训练
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长:27cm 长:44cm
宽:15cm 宽:22cm
六、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同学们给黑板绕花边,黑板的长是 36 分米,宽是 15分米,花边至少要多长?
板书设计
花边有多长
黑板长 34分米,宽 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1、34+12+34+12=92(分米)
2、34 ×2+12× 2=92(分米)
3、(34+12)×2=92(分米)
答:花边至少长 92分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小黑板出示)
(一)、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
78×5= 250÷5= 123×4= 550÷5= 25×8=
63÷2= 125×4= 1200÷6= 124×5= 204×9=
(二)、计算。
2700÷3-500 25×2+68 950-45×4
(三)、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运动场的长是 25米,宽是 20米,这个运动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学校操场是个长方形,长是 200 米,宽 150 米, 小明沿着足球场跑了 2
圈,小明跑了多少米?
3.用一根长 240 厘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是 80 厘米的长方形,宽是多少厘
米?
(四)、选择(把正确的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一块长方形菜地的宽是 30米,长是宽的 2 倍,菜地的周长是( )米。
①60 ②90 ③120 ④180
2.用 20分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是 7 分米的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宽应该是
( )分米。
①6 ②2 ③3 ④13
(五)、填空
1.长方形的周长=( )或( )
2.把两个边长是 4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厘米。
二、反馈交流:交流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三、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
四、拓展延伸:
1.看图。图 A 和图 B的周长比较长短,应该是( )。
①图 A的短 ②2 图 B 的短 ③周长一样 ④没办法比较周长的长短
2.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原来长方形的周长与平行四
边形的周长相比较,是( )。
① 长方形的周长较长 ②长方形的周长较短
③两个图形周长一样长 ④无法比较周长的长短
3.把一个大长方形剪成两个小长方形后,周长之和比原来的长方形周长相比
( )
①变长 ②变短 ③不变 ④无法比较
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和疑惑。
六、完成相关配练
课后反思:
六 乘法
蚂蚁做操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
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
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
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练习纸、练习本、课件
教学重难点: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
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1.出示“蚂蚁做操”的情境图。
独立观察画面,说一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讲一个数学故事。
2.结合数学信息尝试提出乘法问题。
即:每排有 12只小蚂蚁,有 4 排,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3.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与同伴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你是怎么圈的?结合圈的结果说一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一些圈法和口算方法:
4.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竖式每一步的算理。
(1).你能试着用竖式来算一算 12×4吗?
鼓励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交流各自的算法,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及书写格式。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加法竖式;方法二:完整呈现计算过程的竖式;方法三:简写后的
一般竖式。)
A交流方法一,对用加法竖式计算的,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尝
试写出乘法竖式。
B 交流方法二,在黑板上呈现出竖式的计算过程。
结合点子图说一说竖式计算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实际意思,即每一步求出的是
电子图中的哪个部分。
回顾列表计算的方法,表格中的每一步与竖式中的哪一步是对应的?
(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 8、40、48的含
义。)
第一步,4乘 2 结果是 8 个点,所以 8写在个位;
第二步,4个 10 是 40个点,写在第二层,相同数位对齐;
第三步,再把 8和 40 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得 48。
(3)交流方法三,学习乘法竖式规范的简写形式。
与方法二的竖式进行比较,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结合前面的过程说一说:为什么 8写在个位,表示什么;4 写在十位,表示
什么?合起来是什么?
3.练一练,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53页练一练 1 题:圈一圈、
算一算。)
(1)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交流方法,巩固口算。
(2)用竖式算一算,并与同伴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每一步表示的含义,巩固
竖式方法。
出示“213×3=”,你会算吗?试试看!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各自的算法。
(学习成果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计算方法
口算方法:200×3=600 10×3=30 3×3=9 600+30+9=639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①具体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②说一说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③比较一下列表的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都是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它们的
算理相同。)
3.练一练,巩固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53页练一练 2 题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今天这节数学课,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吗?
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我们用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就请同学
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乘法问题吧!
课后反思:
去游乐园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
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自主探究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
园玩,好吗?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1.自学课本第 54页内容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给同桌讲一讲;
3.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3.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3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2 ×3 =36(元)
4.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小组交流、组际解疑)
四、精讲点拨(8分钟)结合学生自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10分钟)
1.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 2 12 12
× 3 × 4 × 5 ×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5 18×3 15×6 27×3 43×3
(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六、总结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计算时要注意( )
七、布置作业:
计算 15×5 17×4 19×6 27×2 25×3
板书设计:
去游乐园
(1)5 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2)13座电动火车要多少元?
列式: 列式:
竖式 竖式
(3)8 人玩电动火车,5 人玩蹦蹦床,共需要多少元?
(4)8 人玩电动火车,5 人玩太空船,50元够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出示)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
1.运用竖式计算练一练第一题 4个进位乘法的计算。
2.连一连。
2 × 32 15 × 4 16 × 5 26 × 8
5 × 12 19 × 5 60 × 7 4 × 30
3 × 16 24 × 2 52 × 4 15 × 6
17 × 5 4 × 16 3 × 40 84 × 5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一条裤子 18 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 2 倍。买这样一套衣服,
需要多少钱?
2.每盒乒乓球 15元 ,买 6 盒乒乓球,需要多少钱?
三、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
四、拓展延伸;
光明小学 3名教师带 45 名同学去海洋馆参观,用 400元钱买门票够吗?
海洋馆售票处 成人票:15元
儿童票:8元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和疑惑。
作业布置:完成课本 31页第四题
乘火车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认真审题、正确计算
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
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自主探究法
学法: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4分钟)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坐火车时也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
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
算。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56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如果不会,可以
在组内进行请教。
4.组织全班交流。
(提醒学生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写上答语。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1.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72 × 5 = ( )
2.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70 × 5 = 350, (2) 7 2
2 × 5=10, × 5
350 + 10 = 360。
答: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10分钟)
1. 完成试一试
2. 1 1 8 3 4 8 4 3 2
× 5 × 4 × 3 × 6
六、课堂总结:今天学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练
板书设计:
乘 火 车
(1)5 节卧铺车厢可以乘多少人?(2)7节硬座车厢可以乘坐多少人?
列式:72×5= 列式:118×5=
竖式: 竖式:
(3)这列火车一共可以乘坐多少人?(4)什么车厢乘坐的人多?多多少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内容自选(4分钟)
1.认真完成(课本第 57页“练一练”的第 2 题)
同桌互查,小组长汇报完成情况。
2.纠错
做错的同学进行板演,小组长检查错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粗心、不会
计算)。并让其进行更正。
二、巩固练习,当堂检测
完成课本“练一练”的第 1题、第 3 题、第 4 题。
要求:
第 1题: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做完互批。
第 2题:优秀生必须完成,学困生在做完第 1 问的基础上可以尝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去奶奶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会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来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
算,完成对知识的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
1. 口算
400×2= 300×=
100×2= 5×300=
400×6= 300×9=
700×9= 53×3=
学生边回答边说出口算的方法。
2. 笔算
24×4= 48×3=
这是两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列式计算,说说你是
怎么计算的?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竖式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学生在做完后师强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一个数和另一个
数的个位相乘时,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下一位进几。)
二、创设情境,构建新知。
谈话:刚才同学们可真细心,真会观察。其实不仅仅是数学课堂上有数学知
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
许多的数学知识。不信,你瞧!(课件出示例题:淘气去奶奶家的场面)
咦,淘气在做什么呢?
学生:坐火车
他可真是个爱锻炼的好孩子!根据刚才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
题?
学生回答:
生 1:淘气家离奶奶家有多少米?
生 2:奶奶家离新站有多少米?
生 3:他们俩家相距多少米?
生 4:新站到奶奶家有多少米?
教师提示做答(板书竖式)你们能计算出这个竖式的结果吗?请大家试一试
学生尝试探索计算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
115×4=
竖式:
(二)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老师巡察学生的探索
情况)
(三)全班汇报。
今天就我们要解决的这道乘法计算和以前不一样了,有一个乘数是三位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那么,哪
位同学知道这个百位上到底应该写几?(6)为什么应该写 6 呢?我们一起来算
一算。
教师把竖式板书完整。
1 1 5
× 4
4 6 0
方法点播:从个位起,用 4 分别乘 115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4 和个位上的
5相乘得 20,这里的 20表示 20个一,也就是 2个十,在积的个位上写 0,并向
十位进 2,,4和十位的 1 相乘得 4,这里的 4表示 4 个十,再加上十位的进位数
2 个十是 6 个十,所以在积的十位上写 6 ,4 和百位上的 1 相乘得 4,表示 4个
百,所以在百位上写 4.(板书,强调要补充完整横式)
(四).自己探究学习 152×4=的计算方法
1.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师:我们会计算 152×4 了,解决了小华家到体育场的距离,那我们能否计算
出大生家到体育场有多远吗?怎样列式?生:248×4=
师:请你们自己尝试一下,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活
动,教师巡视。)
2.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248
× 4
992
3.观察、比较。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想知道它们有什么相同处?什么不同处?
师:小组内讨论、交流,看谁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汇报。
师:同学们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时要认真、细心地演算。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索、交流,知道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
时,你有什么提醒小伙伴的吗?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指出: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个位和十位都出现了进位的情况,这就是乘法
笔算中的连续进位。
三、解释应用与拓展
1. 看一看聪明的你能拿到这份礼物吗?(黑板出示下题)
1 3 1
× 4 × 6
4 9 2 1 9 1 4
四、质疑反思
师:这节课,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的?
板书设计:
去奶奶家
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4×115=460(千米)
1 1 5
× 2 4
4 6 0
答: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 460千米.
0 × 5 = ?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这个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
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法:自主探究法
学法: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课件 、挂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4分钟)
1.口算
0 + 5 = 7 — 0 = 0 + 26 = 100— 0 =
2.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0”表示什么含义吗?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任何数
减 0 都得任何数,那么你们想知道“0”乘任何数得多少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
探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这个规律。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1.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本 60页上内容。
2.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
3.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1.谁能结合数学情境,说说你的算法?
2.汇报算法:
(1)5 个 0 相加得 0。
(2) 结合“5 个盘子中有几个苹果”这样的实际情境去理解为什么“0×
5= 0” 如 :3 × 5 = 15,
2 × 5 = 10,
1 × 5 = 5,
0 × 5 = 0,
四、精讲点拨: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10分钟)
1.算一算
0 × 5 7 × 0 0 × 26 0 × 1000
2.让学生任意出几道 0和任何数相乘的算式(包括“0×0”)
3.你发现了什么?
4.试一试:
(1)130 × 5 = 2)402 × 3 =
①、400 × 3 = 1200, ② 4 0 2
2 × 3 = 6, × 3
1200 + 6 = 1206。
5.练一练。
240 × 2 302 × 5 105 × 3 205 × 4
204 × 2 320 × 5 150 × 3 250 × 4
6.小狗送信。(完成课本 35页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根据学习情况重点精讲。
7.比一比
105 × 6 ○ 600 190 × 5 ○ 1000
180 × 4 ○ 800 140 × 7 ○ 980
六、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
完成第 61页的 2 题。
板书设计:
0×5=?
0×5 =0 130×5 =450 402×3 =1206
0×50 =0 130 402
0×100 =0 × 5 × 3
0×1000 =0 ———— ————
0×0 = 0 “0乘任何数都得 0”
买 矿 泉 水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
算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
和能力。
教法:自主探究法
学法: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4分钟)
同学们,我们学校要举行运动会,老师准备给大家买一些饮料,这节课我们
一起来探究老师在买饮料时遇到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8分钟)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1.认真自学课本 62页上的内容。
2.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独立进行计
算
3.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三、反馈交流:(10分钟)
1.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2.汇报算法:
(1)24 × 3 = 72(元) 72 × 2 = 144(元)
(2) 24 × 3 × 2
=
= (元)
(3)还可以怎样算?
3.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4.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四、精讲点拨:
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10分钟)
1.15 × 4 × 7 125 × 8 × 6 102 × 4 × 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⑴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⑵0 × 1 × 2 × 3 × 4 × 6 × 7 × 8 × 9 ( )
5.我每分大约打 41个字
(1)小明 5 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 325个字,5 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3)再打 3 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 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 5倍。
(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
(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布置:完成课本第 63页的 1、4题。
板书设计:
买矿泉水
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 2 箱矿泉水,一箱矿泉水 24 瓶,每瓶
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方法一:24×3 = 72(元) 方法二: 24×3×2
72×2 = 144(元) = 72×2
= 144(元)
方法三:24×2 = 48(瓶) 方法四:24×2×3
48×3 = 144(元) = 48×3
= 144(元)
答:一共花了 144 元。
课后反思:
七、年、月、日
看日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说一说、练一练、猜一猜等活动,总结看日历的方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2.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教法:观察分析法、引导讲授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今年的日历。
学习用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份 2014年的日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日历吗?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3.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二)自学指导
1.完成课本 72 页内容:说一说、练一练、猜一猜等活动,总结看日历的方
法。
2.学生独自观察今年的日历,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
3.在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教师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
三、反馈交流:
1.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观察结果。
2.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重要节日?
3.与同伴说说各个重要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四、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 68页练一练:1、2题
2.填空。
(1)一个世纪等于( )年,现在第( )世纪。
(2)一年有( )个月,一年有( )季度。
(3)平年全年有( )天,闰年全年有( )天。
(4)平年二月有( )天,闰年二月有( )天。
(5)一般每( )年里有一个闰年,1951年是( )年,1996年是( )年,
2700年是( )年,3200年是( )年。
(6)1992年的一月、二月、三月共( )天。
(7)1 年=( )个月 半年=( )个月
(8) 1 年有( )个季度 1 个季度有( )个月
(9)闰年有( )天 ,平年有( )天。
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七、作业布置:完成相应的配练
板书设计:
看日历
一天的时间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 24 时记时法,能够对 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
法所表示的时刻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
经历展示、观察发现过程,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经历时间的长短探究以及互换过程,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 24时记时法,能够对 24 时记时法与普通
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模拟时钟、时钟卡片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时间吗?知道一天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吗?今天我们就来研
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 24 时记时法,能够对 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
法所表示的时刻相互换算。
2.经历展示、观察发现过程,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 70页“练一练”上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结合实际经验说一说:一天有几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几圈?
2.出示挂图并观察,图上有什么。
3.组内交流,说说 18:30;19:00;19:33 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4.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学具,研究 24时记时法与 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
时间关系。
三、反馈交流
1.得出 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和 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化
的方法。
2.完成课本 71页想一想;并与同伴交流
四、精讲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 71页第 1 题;并与同伴交流
2.完成课本 71页第 4 题;并与同伴交流
3.用 24时记时法表示出下列的时刻。
凌晨 5时 晚上 9 时 上午 9 时 下午 4时 中午 12 时 晚上 12时
4.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的时刻。
6时 11 时 14时 16 时 19时 23时
四、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本 74页练一练 1、2、3 题
板书设计:
一天的时间
24时计时法---------------12 时计时法
两次(起止)时刻的差=经过的时间
时 间 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学习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探究。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音乐课上都学习过一首歌叫《时间是小马车》,大家还记得吗?
齐唱《时间是小马车》。
是啊,时间匆匆而过,我们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
时间。今天,我们就共同制作作息时间表,做爱惜时间的小模范。
二、玩中学
(一)做一做。
请你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
要求:可制作上学时间的作息时间表,也可制作休息时间的作息时间表,学
生自主选择。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因此学生的兴趣浓厚,以此为切入点,教育学生
要遵守作息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2.说一说。
(1)第一节课用了多长时间?
(2)第二节课什么时候下课?
(3)上午 10:00同学们在干什么?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把完成的作息时间表在小组内展示、交流,然后结合上学的作息时间表,
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交流,培养学
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 1、2 题。
不要求列出算式,只要结果正确就可。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可让学生借助钟面算出经过的时间,通过想一想、拨一拨,充分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2.一场足球比赛进行了 80分,到 10:10 结束,这场足球赛是什么时间开始
的?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小丽 1 秒跑 7 米,跑了 9 秒,小红 8 秒跑了 60 米。小丽和小红共跑多
少米?
(2)小强 6:00起床,6:30 上学,7:10到校,小强上学路上用了多少时
间?
(解决这两道题要让学生弄清楚哪个已知条件是解题所需要的,哪个已知条
件与解题无关,不要盲目用上所有的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儿童游泳队测试 100米蛙泳成绩,小强 2 分 28 秒,小刚 3 分 5秒,小
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4)动脑筋,回答问题。
①几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合?
②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一条直线?
③几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
④从 12:00开始,时针走一圈,分针和时针重合多少次?
(这道题学生一定会十分感兴趣。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拨一拨,学生能
独立完成。)
2.实践应用。
(1)实践活动。
你上学时,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在小组内说一说。
(意图是让学生体验上学时间的长短。可先引导学生估计大致时间,然后再
实际记录出发时间、到校时间。最后讨论出经过的时间。)
(2)一天共营业几小时?
建设银行门口挂着营业时间的牌子,上午 8:00—12:00,下午 1:30—5:
30,算一算:该银行一天共营业几个小时?
(这道题的设计是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从 7 时 40分上的,到几时几分下课?从上课到下课经过了
多长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你增长了哪些本领?
以后,我们要按照自己做的作息时间表,按时上学、按时上、下课,并帮助
一年级的小朋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课后反思:
数学好玩
校园中的测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 毫
米、1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3.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 1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
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情景图,照片,蜡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1米=100厘米)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 1米大约有多长?1 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1.估测校园周边物体的长、宽、厚的长度。
(1)师:今天你能估计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吗?把
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 实际测量
沙坑的长
小树的的高
篮球场的宽
(2)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长、宽、高,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
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
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
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
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教师直
接演示,
四、师生共同小结
五、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掌握两
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
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
情感: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
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
简单的组合数。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小红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县里面举办的跳
棋比赛。可是,小红遇到了麻烦事,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她左选右选,还是拿
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住小红吗?
2.(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 T 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
师: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红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
件下衣)
师:你会建议小红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3.师: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
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 (学生思考)
师:相信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
有怎样的搭配方法?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 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
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 2
个 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 6 种不同的穿法。
(2) 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 2 种不同的穿法,三件
下衣就有 3个 2 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 6 种不同穿法。
师: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与下衣的数量与有多
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6.师: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
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
师:刚才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得出来共有 6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请
同学们把学具卡片拿出来,现在我们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
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
完再课件演示)
7. 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才你们为小
红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板书课题)通过有顺序
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定你还
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二、巩固新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为小红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欢,老师代表小红谢
谢你们,选好了衣服,小红该吃早餐了,我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帮老师一次
吗?(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
师: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
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
师: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为小红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来放松一
下,一起到公园里看
师:请看屏幕,公园里都有哪些景色?
生:有猴山,百鸟园,数学乐园
师:再仔细看看从猴山到百鸟园可以怎样走?从百鸟园到数学呢?我要从猴
山先到百鸟园再到数学乐园呢?一共有几种走法?
(1)先自己标一标。
(2)交流汇报。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太优秀了,请把你们的另一个学具拿出来,拉
一拉,看看还能组成哪些两位数?记下来,也可以把数字换掉拉一拉。
三、课堂小结
和你们一起学习真是愉快!我们在数学广角中不仅学会了连线搭配,还帮小
红解决了许多问题,可见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勤观察,多动
手,多动脑,就一定能探索出更多的数学奥秘!
四、板书设计:
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
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
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
的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
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幻灯、挂图。
教学设计:
一、设计问题情境,探索日历中的数学。
师:同学们,谁愿意告诉大家,今天是几月几日?今天星期几?
生:今天是 9月 6 日,星期二。
师:要想知道哪一天是星期几,我们可以怎么做?
生:可以看日历。
师:好。这是一张 9 月份的日历表。(师点击,屏幕上显示 9 月份的日历表。)
请你们看一下,9月 1 日是星期几?
生:9月 1 日是星期四。
师:我们正常情况下什么时候休息?
生:我们在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
师:在 9月份的日历表中,是星期六的有哪些日期?
搭配中的学问
2 × 3 = 6 (种)
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生:是星期六的有 9月 3 日、10日、17 日和 24日。
师: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个好朋友,他叫飞飞。听听他说什么。(师点击,
屏幕上出现一个小男孩,同时声音:我叫飞飞,我周六、周日休息。我的父亲是
一名火车司机,他每工作 3天后休息 1 天。我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她每工作
1天后休息 1 天。)听了飞飞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 1:我知道了飞飞的父亲是工作 3 天休息 1 天,也就是每 4天休息 1 天。
生 2:我知道了飞飞和我们一样,也是在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的。
生 3:我还知道飞飞的母亲工作 1 天休息 1 天,也就是每 2 天里有一个休息
日。
师:飞飞想和父母一起去森林公园玩,他们可以选择哪一天?
生迟疑,看日历。
生 1:他们可以 10 日去。
生 2:不对,10 日飞飞的父亲不休息。
师:我们可以在日历上做些什么,就可以很快很明确地知道飞飞他们全家什
么时候共同休息呢?
生:可以在日历中把他们各自的休息日用标记标出来。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来试试,用一些符号在日历表中分别标记出他们
三人的休息日。(师点击,出现日历表以及日历表上方的一段话。)谁愿意读读这
段话?
生读:从 9 月 1日算起,请用 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 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
师:小组里讨论一下,怎么做可以又快又准确。
(学生讨论)
师:好,你们可以在计算机上操作了,把相应的标记拖动到飞飞以及父亲、
母亲相应的休息日里。
生小组或自己操作。
(师点击,转播某个小组屏幕上的内容)师:这是第三小组完成的。请他们讲
讲是怎么想的。
生 1:我们是这样想的。父亲是工作 3 天休息 1 天,所以是每 4 天就有 1 个
休息日。第一个休息日是 4 日,第二个休息日就是 8日,然后是 12 日、16日,
依次类推。母亲是工作 1天休息 1天,就是两天有 1 个休息日,我们还发现,母
亲的休息日都是双数。飞飞是星期六、星期日休息,只要在周六、周日的这两行
都标上√就行了。
生 2:我们发现父亲的休息日都是 4 的倍数。母亲的休息日都是 2 的倍数。
师:你们都很善于思考。现在我们可以知道飞飞他们全家哪一天共同休息了
吗?
生:他们全家在 4 日、24 日共同休息,所以他们可以在这两天一起去森林
公园玩。
师:在日历表中,我们除了能看到他们全家共同的休息日之外,还可以看到
什么?
生:还可以看到飞飞和父亲共同的休息日、飞飞和母亲共同的休息日、父亲
和母亲共同的休息日。
师:现在你们把他们各自的休息日以及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输入到相应的圆圈
图中。
父亲的休息日 母亲的休息日 飞飞的休息日
父子共同的休息日 母子共同的休息日 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全家共同的休息
日
生自己操作。
(师点击,转播某小组的内容)师:这是第五小组完成的,帮他们检查一下。
生 1:飞飞的休息日,我们填的和他们组的顺序不一样。他们小组是按日期
的先后顺序填的,我们是先填周六的几个日期,再填周日的几个日期。
生 2:老师,我们认为 4 日、24日是他们全家共同的休息日,不能再作为父
子共同的休息日了。
生 3:你说的不对。4 日、24日既然是他们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父亲和飞飞
当然是同时休息了,也应该是父子共同的休息日,同时也是母子共同的休息日,
还是父母共同的休息日呢。
生 4:我们同意他的观点。4 日、24日是他们共同的休息日。
师:真不错。看来这个问题大家已经解决了。原来日历表中还蕴藏着这么多
的数学问题呢。你们还想继续探讨吗?
生:想。
(师点击,出现一个单独的 9 月份的日历表。7、8、14、15 四个日期被红
色矩形框框住。)师:请仔细观察这四个日期,你能发现什么?
生 1观察片刻:老师,我发现 7 和 8 相差 1,14 和 15 也相差 1。
师:哦,这个小朋友是横着来观察的。很不错。
生 2:我发现,竖着看,7 比 14少 7,8 比 15少 7。
生 3:我是斜着看的,7 和 15 加起来是 22,而 8 和 14 加起来也是 22,这
两个和是一样的。
师:你们太棒了!我们横着看,每行的两个数相差 1;竖着看,每列的两个
数相差 7;斜着看,两个数相加的和与另两个数相加的和相等。这是不是一个普
遍的规律呢?再看一组数。
(师点击,在日历表中又框住四个日期。)请你们想想,这组数还存在我们
刚才发现的规律吗?
生观察片刻:老师,是的。横着看两个数相差 1;竖着看两个数相差 7;斜
着看相加的和相等。
师:你们还想以哪组数来进行观察,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小组讨论。)
师:四个数有这样的规律。那么 9个数呢?(师点击,日历表中框住 9 个数:
7、8、9、
14、15、16、
21、22、23)
生 1 高兴地:老师,我发现了!横着看,7 和 8 相差 1,8 和 9 相差 1,下一
行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也就是每行相邻的两个数相差 1;竖着看,7 和 14相差
7,14和 21 相差 7,其他两列的数也有这样的规律,也就是每列相邻的两个数相
差 7。
师:你很棒,孩子。
生 2:我也发现了,7 和 23 相加是 30,8 和 22 相加也是 30,9 和 21 相加
也是 30。
生 3:老师,7+15+23=45,9+15+21=45,8+15+22=45,他们的和相等。
师:你可真善于观察。
二、探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师:孩子们,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日历表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我
们以后再去研究好吗?其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有很多呢,请你们选择屏幕上的
两朵花,每朵花后面都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看清要求,就可以进行操作了。
(生自由操作。)(师转播某个小组的内容)
师:这是第二小组完成的。我们先请他们讲讲是怎么想的。
生 1:我们观察到,父亲是一步跨三个台阶,所以父亲踏到的台阶数应该是
3,6,9 这样的数。儿子是一步两个台阶,所以他踏到的台阶是 2,4,6 这样的
数。他们都要踏到的第一阶是第 6 阶,都要踏到的第二阶是第 12 阶,也就是父
子都要踏到的台阶的数是 6的倍数。
师:同学们评价一下,他们观察的怎么样?
生 2:他们说的很详细,观察地很正确。
生 3:我们还发现父亲踏到的台阶的数都是 3 的倍数,儿子踏到的台阶的数
都是 2的倍数。
师:你们真棒。我们看看另一个有趣的问题。(点击,转播另一小组屏幕的
内容)这是第一小组完成的。请他们讲讲是怎么想的。
生:我们观察到,1 路车是每 3 分钟发一次车,所以从 7 时起,它发车的时
间是 7 点 03分,7 点 06分,7 点 09 分,7 点 12分,7 点 15分,7 点 18 分等这
样。2 路车是每 5分钟发一次车,所以从 7 时起,2路车发车时间是 7 点 05分,
7 点 10分,7 点 15分,7 点 20分等这样。1 路车和 2 路车从 7 时起,同时发车
的时间有 7 点,7 点 15 分,下一个同时发车的时间是 7 点 30 分,他们每隔 15
分,会同时发一次车。
师:同学们可真棒!不仅善于观察,还很会动脑筋思考。
三、小结。
师:这一节我们探讨了一些与时间有关的数学问题,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生自由畅谈。
生 1:我没想到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
生 2:老师,原来数学也这么有趣,并不枯燥。
……
八 认识小数
文具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
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通过类比、猜想,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意
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培养学
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
方法的数学思维。
情感目标: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思考的热情。
引导学生在全身心的投入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难点: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结果。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练习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文具店一角”主题图、方格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1.口算(小黑板出示)
15+0.4= 1.4+4= 3.7+5.2= 6.3+8.9= 15×4=
125×8= 1000×2= 7×11= 9+9+9+9+9=( )×( )=( )
5×2 表示( )。
2.提问:你能结合算式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吗?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3.揭题,这节课我们来探索小数乘法的意义。
板书:文具店-----小数乘法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在黑板的一角粘上各种学习用具,演示文具店一角。
有一家文具店开业啦,这是老师调查到的文具店的部分文具和价钱。仔细观
察,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多名学生回答)
铅笔每枝 0.3元 直尺每把 1.06 元
笔记本每本 3.15元 钢笔每支 6066元 ……
①每本笔记本多少元多少角多少分?
②每支钢笔多少元多少角多少分?
③买 2枝铅笔多元? ……
(通过购物情境,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
2.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们选一个来解决。买 4支铅笔一共需要多少钱?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几种方法?
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同桌互相交流后汇报:
方法 1: 0.3+0.3+0.3+0.3= 1.2(元)
方法 2: 0.3 元=3 角 3×4=8(角) 12角=1.2元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通过这一过程,使
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4.提问: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指导列出乘法算式:0.3×4
5.引导生观察这几种方法,说说 0.3×4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个 0.3 相加的和)
6.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意义。
引导生观察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它们都是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那
么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
算。
(把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做对比,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能力来理解小数
乘法的意义。)
三、运用模型,深化拓展。
请一名同学来当售货员,其他同学买文具,通过演示买文具情景,深化理解
小数乘法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请同学们完成书上的“练一练”,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1)汇报“练一练”
对正确的方法给予鼓励表扬,不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纠正。并鼓励学生用
多种方法计算。
2.填空(小黑板出示)
0.5+0.5+0.5=( )×( )=( )
0.6×5=( )+( )+( )+( )+( )=( )
0.4+0.4+0.4+0.4+0.4=( )×( )=( )
(练习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总结回顾,实践应用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再次总结小数乘法的意义。
五、布置作业
1.计算
0.4×4 0.08×5 8×0.9 1.3×2
0.01×25 0.4×10 2.3×2 0.6×9
2.每千克苹果 3元,2 千克苹果多少元?1.5 千克呢?
3.王师傅每小时加工零件 8个,他 2.5 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六、拓展延伸,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后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一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我们所学到的
知识。
货比三家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经历与同学交流独立算法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共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熟练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其小数比较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节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在买东西或者陪爸爸妈妈买东西时,你有什么经验,或
者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可能有的回答:
(1)买东西时,要会讨价还价……
(2)买时还注意东西的质量……
(3)买一样东西时,要多跑几家店,挑最便宜的一家买……
2.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们在买东西,一般都要多走几家店,看看哪家
的最便宜,再买,也就是要货比三家。今天我们就来货比三家,板书:货比三家。
二、讲授新课,学习新知。
1.开学了,你们都需要买一些文具,今天我来介绍三家文具店:奇奇文具店、
丁丁文具店、豆豆文具店。出示图片。
2.谁愿意来当奇奇、丁丁、豆豆,来介绍一下他们文具店里的商品及价钱?
3.师:淘气和笑笑想去买文具盒,你认为到哪家去买好呢?(提醒:文具盒
是一样的)
学生思考后可以和同桌讨论。
4.提问:为什么要到奇奇店去买呢?你是怎么比较的?(大部分学生能够看
出奇奇店的要便宜。)小组之间交流,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可能有的方法
(1)奇奇店的只要 4.9 元,丁丁店的却要 5.1 元,4.9比 5.1 元要少。
(2)4.9 元=4元 9 角,5.1 元=5元 1 角,4 元 9角小于 5 元 1 角。
(3)5.1 元比 5 元大,4.9元比 5 元小,所以 4.9 小于 5.1。
师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结: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
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的就大,如果还相同,那我们要比
较小数点后的第二位,就这样比下去。
5.小数点的后面末尾有 0的写法:
4.90 元可以写作 4.9元
5.10元可以写作 5.1 元
6.看着这张图片,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同桌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2)全班集体交流。
在三个小数比较的过程中,多让几个学生说说,加深同学们在头脑中的印象。
三、练一练。
1.书本第 83页第 3 题。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选几道让学生说一说。
2.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1)学生独立思考,到哪家店便宜。
(2)说一说为什么?并说出比较的方法?
(3)你还想买什么?到哪个商店去?
3.独立完成计算题,并集体反馈。
五、实践活动。
到商店调查 3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们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
价格,
存零用钱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并知道每种单位的人民币各有那些。
3.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购物。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和节约用钱、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元是元、角、分,并知道每种单位
的人民币各有那些。
教学难点:
会灵活使用人民币购物。
教学准备:
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师出示玩具猪问同学们:瞧,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玩具
猪),猜一猜它是用多少钱买来的,(点几名同学猜)师鼓励:同学们猜的很好!
二、说人民币的用处
1.师: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会用到钱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
自己使用的例子。
生:(买吃的东西的时候。买衣服的时候。买车,给车加油用到钱。妈妈发
工资。)
师鼓励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2.师:老师这也有些例子,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课件)(上车投币;
到超市购物。)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们有过坐公交车和到超市去买过东西的经历吗?一定有,那么你们买
东西的钱从哪儿来的那?(学生说爸妈给的、自己的压岁钱等)。
3.让学生观看第 3幅图并提问:你们看,小朋友在做什么那?存钱是为什么?
你有零花钱吗?你有存钱的习惯吗?
师:零花钱除了可以用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外,还可以用来干什么?(点
名学生答)。
学生想不出,这时师出示小朋友存零花钱课件问学生,师提醒前年汶川地震
你们把你们的钱拿来干什么了?(学生答献爱心)。
教育学生养成存钱的良好习惯,告诉学生积少存多、不乱花钱的道理,别人
有需要帮助时可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将平时零花钱攒起来,将这些钱用来办更
多有意义的事情,如买书,捐赠给贫困的同学。
师: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用到钱。小朋友们知道我们
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
生:人民币。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人
民币。
三、认识人民币
(一)、认一认
1.师:课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简单的认识了人民币,并准备了各种面值的人
民币,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把学具拿出来。
2.师:你们都认识那些人民币呢?同坐的几个小朋友合作把你认识的钱拿给
对方看看,看谁认得最多。(老师巡视并提醒边认边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3.师:刚才我看到小朋友们认得都很不错,那么我来考考你们,到底认识哪
些人民币。出示各种面值的课件分别问学生。
4.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认识这么多人民币。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说说
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生 1:我是根据颜色认的,我知道 100元是红色的。
师:你说得很对,那是不是只有 100元是红色的呢?只根据颜色认行吗?
生 2:我是根据大小认的,大点的是 100元的,小点的是 1 元、2 元的。
师:那差不多大的怎么区分?
生 3:我是根据上面的数字认的?
师:只看数字行吗?那 1元和 1 角都写着 1。
生 4:除了看数字还要看上面的汉字。
师:数字后面都有哪些汉字?
生 5:有圆、角、分。
师板书:圆(元)角、分,这就是人民币的单位,一齐读一下。
5.师:你们静静地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生 1:我发现上面有毛主席的头像。师介绍毛主席让学生了解他是个伟大的
人物,教育学生更要爱护人民币
生 2:我发现上面有花卉。
生 3:我发现上面有国徽。
6.师:“国徽”你找到了吗?你在哪还看见过??(在警察衣服和警察车上或
是天安门上看到过),(它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所以我们在使用人民币时一定
要爱护它,不要乱写乱画同时我们小朋友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一分钱。
7.师:识记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这样
的人民币你还能认识它的面值是多少吗?课件出示不全的人民币,让学生来认一
认。
8.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书 46—47 页,看看书上的人民币都认识吗?你发现
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出它们左下角
有一条红色的斜线)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答出这是样币)师述:样币是不
可以用的。
(二)、分一分。
课间出示各种放得凌乱的人民币录像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么多的人民币都放在桌子上面,小朋友们觉得怎么
样?(学生答很乱)如果我要带钱去买我想要的东西,我能随便把这些钱就这样
放在钱夹子里吗?(学生说不能)我们得怎么办?(学生答须理整齐)。
2.请同学们按规律分一分,把钱摆整齐。(先自己想一想可以怎么分?再和
同桌商量商量,一起在桌子上把它整理好)
小组代表发言,点名各种分法不同的学生到讲台前分给同学们看并介绍出你
们组是怎样分。
师: 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硬币纸币分。
生: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由学生的分类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
分)
师:同学们整理得都不错,不过小朋友们要注意,因为人民币有很多人都用
过,上面难免会留下病毒和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小朋友们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
民币及时洗手的好习惯。
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打开课本 55页 ,书上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
(三)、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1.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
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 )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 )张一
角。
师:(教师演示换 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
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 5角 (教师巡视)
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 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 1 角)
师: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 3 组小朋友)。
2.学习 1元=10角
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
(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 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 3-4组,用不同的分法
进行)
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 1元钱中发现什么?
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 10角?
1元=10 角 (板书,课件出示)
师:那你们能猜猜 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生:1角=10 分(师板书)
3.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习 20角=( )元 3 元=( )角 1 元 2 角=( )角)
(四)游戏,逛超市
师: 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
备卡通售货员的帽子)
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零用钱!
(操作中,教师指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
责任是什么?并穿插进行礼貌教育)
师:下面小组合作,先请小组长当售货员,四人轮流,两人买,一人监督,
付钱的数目对否?
师: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
事情都麻烦爸爸妈妈,有些东西可以自己去买,但我们自己的零花钱不能乱用,
要积累起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
四、存零用钱
1.学生自学课本上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2)淘气想买一个 29.9元的书包送给灾区小朋友,他至少还要存多少钱?
2.完成后教师讲评。
五、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你们学会了什么?老师希望同学们把
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肯定有很多小朋友会独立到使用人民币了,但我
们还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乱花钱。
六、作业设计
寄书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简单问题。
2.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3.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此类题型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
景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小数加减过程中的进位和退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英才小学的小红同学参加了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星
期天她到邮局给她的好朋友寄去了两包书,邮递员告诉了她每包书需要多少邮
费,可小红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钱,你们能帮帮她吗?
投影出示情景图。
探究新知。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
师:通过观察情景图,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生 1:我知道了小红寄的两包书的邮费分别是 1.6 元和 12.8 元。
生 2:我还知道:小红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邮费?
先进行估算。
师:小红大约一共需要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
不会少于多少元?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分组讨论。
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师总结:小红所需邮费不会多于 15元,不会少于 13元。
解决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师巡视。
小组长展示本组的解决方法。
第一种:1.6元=16角 12.8 元=128角 16角+128角=144角=14.4 元
第二种:1元+12 元=13元 6角+4 角=10角=1 元 13元+1元=14 元
第三种:1.6+12.8=144元
1.6
+12.8
-----------
14.4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计算两包邮费相差多少元?
师鼓励学生用第三种方法去做。
让学生独立去做,师巡视。
展示做题情况。
12.8—1.6=11.2(元)
12.4
1.6
————
11.2
答:2包邮费相差 11.2 元。
总结小数加减法的法则。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
点。
投影出示该法则。
巩固练习
基本练习。
提高练习。
拓展练习。
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寄书
1.6+12.8=14.4(元)
1.6
+12.4
————
14.4
答:一共需要 14.4元。
能通过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人民币的单位及温度的单位。
2.能对长度单位等作初步估计。
3.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对长度单位等作估计
教、学具准备:
1 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 1 根较长的绳子,1 米的卷尺,
刻度尺,温度计。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口答:
(1)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数学书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
2.让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度。(通过量一量,让学生发现用学生尺子不方便)
3.老师拿出一把米尺,让学生量,让学生发现认识到量黑板等长的物体的长
度时,用长的尺子比较方便。直接说出:我们把这把尺子的长度叫做米尺。
4.让学生小组观察认识认识米尺。观察米尺上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米尺上也有刻度线、米尺上也有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
的间隔都是一样的、还是和学生尺子一样把零刻度线作为起点。
教师揭示:我们把这统一把尺子的长度叫做一米,长度是一米的尺子叫做米
尺。
5.教学生认识温度计。
二、一米到底有多长呢?
(1)学生拿出自己
的米尺,用两手掌夹住米尺的两端,说说两手间相距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2)说说 1 米大约有几枝铅笔长、有几本数学书的长。
(3)用米尺比比自己的身高,1 米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
(4)用米尺量量课桌长的一边,看比 1米长还是比 1 米短。长(短多少)?
(用手比划)
说明:课桌长的一边接近 1米。你还能说出大约长 1 米的物体吗?
学生讨论生活中大约是一米的长度的物体。
三、出示教册图示,提问卡车能不能通过呢?
1.说说 3.25米和 3.5 米有多高呢?
2.指名字举例,让学生感受长度。
3.教师指导完成讨论。
3.拓展、活动
教师指出:在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我们除了可以用米尺量,随着人们的
实际需要还发明了软尺和卷尺等。
告知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
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
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活动:学生可以互相量一量身高,或选择教室的物品量。
四、巩固练习。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利用课余时间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吗?有兴趣
的同学可以去实践一下。
七、板书设计
能通过吗
3.5-3.25=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60 分钟)
班级 姓名 综合评价: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小明 16 时 20分放学,也就是下午( )放学;他晚上 9 时
睡觉,也就是( )时睡觉。
2、一座桥旁有一个残缺的标示牌(如右图所示),
50后面写的是( )。
3、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1)淘气的体重是 30( );一个苹果大约重 150( )。
(2)一头大象约重 3( );小刚的身高是 126( )。
4、一年有( )个月,今年二月有( )天。
5、在下面的 里填上“>”、“< ”或 “=”。
13×2 31×2 54×6 54+6 36×3 36÷3
48÷4 84÷4 100×0 0+100 104×7 700
1000kg 1t 24÷2 24÷3 280×4 1200
6、请你先找出下图中的规律,然后在后面的方格中画出下一个图形。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淘气从下面的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的球可能是( ),
也可能是( ),摸到( )的可能性更大。
①白球 ②红球 ③蓝球
2、明天我( )穿棉袄,( )只穿短衣短裤。
①一定 ②可能 ③不可能
3、
① ② ③ ④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立体图形是( )。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立体图形是( )。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立体图形是( )。
4、小红有两套不同颜色的运动装,如果搭配起来穿,一共有( )
不同的搭配方法。
①3种 ②4 种 ③5 种 ④6 种
5、学校组织了体育、美术和舞蹈三个兴趣小组,小亮、明明和小青
每人只参加了一个小组,但不相同。小亮不喜欢跳舞,小青得了跳远
第一名,明明参加了( )。
① 体育组 ②美术组 ③舞蹈组
6、一周有( )时。
① 70时 ②84 时 ③168 时 ④210 时
7、郑州五台每天从 18 时 50分开始播放《小神龙俱乐部》,到 19时
40分结束,播放了( )。
①90分钟 ② 80 分钟 ③50 分钟 ④40 分钟
8、右面两个图形的周长( )。
1 图一短,图二长
2 ② 图一长,图二短
3 一 样 长 图 一
图二
三、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
1 、 今 年 有 52 个 星 期 零 2 天 。
( )
2、小红的生日在上个月的最后一天,小红的生日是 12 月 30 日。
( )
3 、 1 千 克 棉 花 比 1 千 克 铁 轻 。
( )
4、 从 上 面 和 侧 面 看 到 的 形 状 都 是 。
( )
四、测测你的计算能力,看看你能做对多少道。
1、口算下面各题。
7×30= 63÷3= 56-39= 14×4=
560÷8= 500×9= 400÷8= 13+37
=
2、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6×7= 832÷4= 408×5= 902÷6
=
五、先测量出下面图形的相关数据,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六、亮亮的生活。
1、亮亮家住的社区有一个长 100 米,宽 75米的足球场,亮亮每天都
和爸爸沿着足球场跑 2圈。亮亮每天大约跑多少米?
2、亮亮的教室在 4 楼,每层楼梯有 22 级台阶。亮亮早晨到教室上课
要上多少级台阶?
3、妈妈和亮亮一起去买菜,妈妈带了面值是 20 元和 5 元的人民币各
5张,妈妈带了多少钱?
4、亮亮的体重是 32千克,妈妈的体重比亮亮的 2倍少 7千克。妈妈
的体重是多少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