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1-11-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说课稿
开始: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运动与摩擦力》。
一、说教材
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起“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认识了反冲力和弹力,还通过弹簧测力计认识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本节课要研究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聚焦板块通过呈现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引出研究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摩擦力,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搬运重物来体验,并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摩擦力大小的不同。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并利用所学科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
拓展板块,通过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将视野拓宽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上。
二、 学情分析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对摩擦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了,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是熟悉的,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怎样知道?如何能减小摩擦力?”等问题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思考,这也成为本课学习的起点。
三、 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科学态度目标
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2.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需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摩擦力,以及知道摩擦力是有大小的。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五、 说教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六、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七、 说教学过程
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皮球]
1.教师出示皮球,皮球在桌面滚动,最后停止。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预设:皮球慢慢减速,最后停下来。)
提问:谁能解释?(预设:皮球受到摩擦力。)板书摩擦力
2.感受摩擦力。
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感受到摩擦力呢?(预设:把手放在桌面上往前推。)
提问:有什么感受?(预设:有一个阻碍手掌向前运动的力。)
3.出示摩擦力的概念。
4.出示古人搬运巨石的图片。
提问:古人是如何搬运巨石等重物的?(预设:使用滚木。)
提问:人们在搬运巨石等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如何减小摩擦力呢?(预设:减少接触面积、改变运动方式等)将学生说的方法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5.揭示课题:运动与摩擦力(板书)
(二)、探索:(预设25分钟)
活动一:直接拉动重物。
[材料准备:硬纸盒、重物、 木板、滑轮、棉线、托盘、垫圈、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1.讨论:我们直接拉动重物,可能需要多大的力?
2.学生说说可能要用哪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进行实验。(了解学生前概念)
3.学生说说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出示温馨提示,明确实验要求。
4.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5.提问:纸盒装载重物是如何前进的?垫圈很少时,纸盒为什么不滑动呢?
小结: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滑动。(板书滑动)
活动二:使用滚木拉动重物。
[材料准备:硬纸盒、重物、 木板、滑轮、棉线、托盘、垫圈、剪刀、铅笔5只、学生活动手册]
1.讨论:古人有什么好方法拉动重物?
2.学生说说可能要用哪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进行实验。(了解学生前概念)
3.学生说说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明确实验要求。
4.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5.提问:滚木是如何带着重物前进的?用“滚木”移动重物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小结:像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滚动。(板书滚动)
活动三:改进滚木,使用轮子拉动重物。
[材料准备:硬纸盒、重物、 木板、滑轮、棉线、托盘、垫圈、剪刀、轮子四个、车轴两根、学生活动手册]
1.讨论:我们有比使用滚木更好的办法搬运重物吗?
2.学生说说可能要用哪些实验材料,以及如何进行实验。(了解学生前概念)
3.学生说说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明确实验要求。
4.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5.提问:轮子是如何运动的?用轮子和滚木相比有什么好处?
(预设:像滚木一样滚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记录、班级记录表]
1.学生根据活动记录的数据,反馈交流:哪种方式搬运重物比较省力?
(预设:使用滚木或轮子。)
2.为什么?(预设:根据拉动重物的垫圈个数,知道滑动比滚动受到的摩擦力大。)(板书滚动摩擦力小,滑动摩擦力大。)
3.提问:三种方式中,你认为哪种搬运重物的方法最好?为什么?(预设:略)
4.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摩擦力?(预设:略)将学生的想法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四)、拓展:交通工具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预设5分钟)
出示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图片。讨论: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减小摩擦力,行驶得更快?
八、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5.运动与摩擦力
摩擦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滑动 摩擦力大
运动方式
滚动 摩擦力小
以上是我对《运动与摩擦力》这节课的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