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9 KB
  • 2021-11-24 发布

人教新课标音乐三年级上册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  教学目标:‎ ‎  1、情感目标 ‎  ①初步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激发其爱国主义思想。‎ ‎  ②了解歌曲内容,抒发对二小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  2、技能目标 ‎  ①引导学生进行听赏(女声独唱)——改编——听赏(童声合唱),感受速度、力度、演唱形式、歌词、情绪等相关因素对表现音乐作品的作用。‎ ‎  ②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诵、舞蹈、小品、歌唱等)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其丰富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  教学重点、难点:‎ ‎  1、对独唱歌曲进行改编。‎ ‎  2、用不同的方式(朗诵、舞蹈、小品、歌唱等)进行歌曲表演。‎ ‎  教具准备:‎ ‎  课件、钢琴、绘画用品 ‎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  二、创设情境,了解时代背景。‎ ‎  1、听赏歌曲《松花江上》(电视播放VCD碟片)‎ ‎  问:你从歌曲中知道了些什么呢?‎ ‎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让学生了解在中国历史发生的一件大事——日本的侵略 ‎  战争,从歌曲中知道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  2、欣赏影片《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的部分镜头。‎ ‎  问: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些什么?‎ ‎  生讨论回答:中国人民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同敌人进行斗争。‎ ‎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情况……通过让学生“看电影”,‎ ‎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三、欣赏歌曲《二小放牛郎》。‎ ‎  1、导入:你知道当时的孩子们是用怎样的方式在抗日的呢?(站岗、放哨、送信等)今天,老师请同学们从歌声中去听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  2、师讲述故事(用优美、委婉的歌声讲述)——出示歌词,投放连环画。‎ ‎  问:①演唱形式?情绪?‎ ‎  ②从歌声中知道了些什么?‎ ‎  (设计意图:有了第二环节的辅垫后进入第三环节——欣赏歌曲《二小放牛郎》,‎ ‎  这儿用故事导入,并运用歌唱的方式,即符合此曲叙事性歌曲的体裁和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点,又符合音乐课要突出音乐性这一特点,通过教师优美、委婉的演唱,让学生了解了歌曲的内容。)[‎ ‎  3、创作改编歌曲——(出示歌词)。‎ ‎  问:假如请你来演唱此曲?你认为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为什么?‎ ‎  生讨论:第一段演唱可‘一般’(指起伏不大),因为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第四段要激烈一些,因为在打仗……第五段要悲伤,因为二小牺牲了,第六、七段也要悲伤,不过比第五段要‘弱’一些……‎ ‎ ‎ ‎   ‎ ‎  生讨论:情绪——速度——力度——歌词——演唱形式进行了改编。‎ ‎ ‎ ‎  问:改编后好吗?为什么?‎ ‎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速度、力度、情感等相关因素对表现音乐作品的作用。)‎ ‎  5、欣赏舞蹈《二小放牛郎》。‎ ‎  问:除了用歌曲来讲述故事外,还有什么方式?‎ ‎  生讨论:朗诵、绘画、舞蹈、小品、电影等 ‎  (多媒体展示,七段故事情节可以自由选择观看。并让学生跟学一些动作,感受其肢体的韵味。)‎ ‎  (设计意图:此内容是全国少儿舞蹈大赛中获得金奖的一个舞蹈精品,十三位小演员(十二只小牛和二小)通过肢体语言,直观地抒发了其丰富的情感内涵,在舞蹈这一流动的过程中,使舞蹈者与欣赏者心灵彼此融合,迸发心灵的共鸣。通过以舞助听的形式,学生不仅有视听结合的立体感,而且更容易受音乐气氛的感染。)‎ ‎  四、创作表演。[‎ ‎  1、引导学生选择表现形式。‎ ‎  问:“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呢?”‎ ‎  ——请出五个组长(朗诵组、绘画组、舞蹈组、小品组、歌唱组)其余同学自由选择小组。‎ ‎  要求:选择1-2个情节 ‎  2、小组讨论、创作。‎ ‎  3、表演展示。‎ ‎  (设计意图:前面的几环节安排使学生们深深地被歌曲吸引着,被歌曲激动着。为了让同学们尽情地一抒情怀,我安排了创作表演这一环节。并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激励机制,使学生一个个都认真地投入了,由体验付诸于实践。并在观众的“点评”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  五、课堂小结。‎ ‎  观看一段精彩的电视回放: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喜悦、欢腾的庆祝场面。‎ ‎  问:你看到了什么?今天的音乐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最后的结果,给学生上了一堂难忘的历史课。同时,起到一个总结概括作用:既可了解学生在这堂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了解作品对学生的情感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