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50 KB
  • 2021-12-06 发布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案 文本分析:‎ 本文是童年主题单元的第二课,作者叶至善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难忘经历。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期盼参加演出、扮演老虎未成功和寻找失败根源的经过娓娓道来,内容浅显,但耐人寻味。文中的矛盾在于老师与扮演哥哥的小朋友在表演上的不同意见,小朋友认为扮演老虎要会“豁虎跳”,老师却认为不一定,结果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演出的这场戏最终砸锅了。文末作者没有直接道出演出失败的原因,而是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根据文章的内容、语言特点和四年级的教学重点,本次教学以交给学生阅读方法为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句,边读边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通过对语言的感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囊、羡、殷”等13个生字(包括3个多音字),会写“念、级、段”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3.练习写批注笔记。‎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找出刻画“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明白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1.理解“我”表演失败的原因。‎ ‎2.体会演出过程中“我”为何“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类似的经历。课时安排:2课时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窝囊、通情达理”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积累有关老虎的文本知识。‎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老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形成对老虎的主观认知。‎ 导语:大家认识图片上的这种动物吗?(学生回答)没错,这个动物就是森林之王——老虎。提到老虎,大家一定对它不陌生。那么,谁能告诉我关于老虎的信息呢?只要与虎有关,都可以讲一讲。(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说虎的别称、虎的习性、虎的成语或俗语、虎的名画、虎的故事等)很好,大家说的有些内容老师都是第一次听说呢。从刚刚的发言中,你们体会到老虎给人的最强烈的感受了吗?(引导学生回答凶猛、威武等内容)‎ 虎的别称:大猫、大虫、山大王、山兽之君、寅将军、斑子、山君、 、伯都、封使君等。‎ 虎的成语:卧虎藏龙、三人成虎、龙争虎斗、狐假虎威、龙虎风云、龙潭虎穴、为虎作伥、虎视眈眈、九关虎豹、龙腾虎跃、暴虎冯河、降龙伏虎、虎头蛇尾、如虎添翼、与虎谋皮、虎踞龙盘、骑虎难下、狼吞虎咽、虎背熊腰、调虎离山、虎落平阳、初生牛犊不怕虎。‎ 虎的俗语、歇后语:老虎门下官难做。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画上的老虎——吃不了人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栽跟头——腰板挺硬虎嘴上拔毛——好大的胆子 虎的故事:《武松打虎》《老虎拜师》《狐假虎威》。‎ ‎2.出示课题,解释词语,引导质疑。‎ 过渡:老虎给人的印象一向是凶猛威武的,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标题却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窝囊”‎ 这个词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在字典里,它有无能、怯懦的意思,也有因受委屈而烦闷的意思。这个词,怎么会和大老虎联系在一起呢?“窝囊”的老虎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去文中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叶至善 江苏苏州人。曾任开明书店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兼《中学生》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副主席,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第二届副理事长。著有《失踪的哥哥》《花萼与三叶》《未必佳集》《梦魇》等。曾先后参与和领导编辑大型丛书《少年百科丛书》《中国历史小丛书》《中国历史故事集》《儿童自然科学丛书》等。‎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 预设:预留充分的自读时间,让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有疑问的句子旁打问号。‎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书 班 一情节 兄妹 排 ‎ ‎ 连衣 变 跑 得 窟窿 哄大笑 会认的字:窝 面 色 慕 切 虎跳 嘴糨糊 堂大笑 笨 识字方法:“囊”是鼻音,可通过词语“窝囊”识记;“露、角、哄”是多音字,可以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音、义辨别;“逃、挖、砸”等字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理解字义;“裤、锅”等字可以结合相关图片进行理解,还可以做同类项生字汇总,如关于服装的生字、关于厨房用具的生字等。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 ‎◆形近字示例:‎ 逃(逃跑)——桃(桃树)‎ 跳(跳舞)——挑(挑选)练(练习)——炼(锻炼)‎ 拣(挑拣)——冻(冰冻)‎ ‎◆顺口溜示例:‎ 挑、跳、逃、桃:“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和“足字旁”,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2)指导学生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殳:段(段落)殷(殷切)殴(殴打)毁(毁灭)‎ 衣:裤(长裤)袖(衣袖)裙(裙子)袜(鞋袜)‎ (3)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班主任在分派角色的时候,我(殷切)期待的目光可能引起了她的注意。‎ 预设: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此时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然后采用词语替换的方式,用意思相近的词语如热切、急切等进行替换,从而明白“殷切”的意思是“深厚而急切”。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延伸,提示学生本词的适用场景有哪些,然后根据场景进行造句训练。‎ ‎(2)随他说去吧,我这个配角虽然配不上他,可是老师没把我撤换,他也只好(将就)。‎ 预设:可抓住句中的关联词语“虽然……可是……”理解句子表达的含义,然后紧扣“只好”二字,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将就”蕴含的情感态度——不怎么满意但只能勉强接受。‎ ‎(3)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预设:可先由学生猜测词语含义,然后讲述“砸锅”一词的文化背景。清末民初,“锅”成为“戏”的代名词。旧时,人们常用“砸饭碗”比喻失业,因此把戏演得不好、演不下去称为“砸锅”。再后来,“砸锅”的形容范围扩大,把事情办坏了、办不下去了都可以称为“砸锅”。‎ 小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的词语难度不算很大,大家可以充分调动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同学相互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生字难词。这样,大家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更加难忘。‎ ‎3.指导词语归类。‎ ‎◆ABAC式:又唱又跳满头满脸踱来踱去 ‎◆拟声词:啊呜啊呜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同时出示需要思考的问题。‎ 阅读与思考:‎ A.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核心人物是谁?(“我”、老师、演哥哥的小朋友,“我”是核心人物)‎ 预设:引导学生寻找文中出现的人物,根据情节判断核心人物。‎ B.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是什么?(“我”扮演一只大老虎,结果演砸了)‎ 预设:引导学生找到对应内容,再总结概括。‎ C.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有一回班上准备文艺表演,老师选中“我”扮演(一只老虎)。在排练时,因为“我”不会(豁虎跳),演哥哥的小朋友(很不满意)。正式上台表演时,“我”的表演显得很(笨拙),观众们看得(哄堂大笑),这场戏最终(砸锅)了。“我”至今还不明白(为什么“我”的表演会让大家发笑)。‎ ‎(2)合作与交流。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 预设: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文中关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交代得非常清晰,教师应引导学生按此顺序划分层次,总结段落大意。‎ (3)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我”特别想在舞台上演出,但从来没有实现过。‎ 第二部分(第4~16自然段):写“我”被老师选中扮演大老虎,与其他人进行排练。‎ 第三部分(第17~20自然段):写正式演出时,“我”把大老虎演砸了。‎ 第四部分(第21~22自然段):写“我”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一直没找到。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一次失败的表演,一段难忘的回忆,一个至今不解的疑惑。文中作者的经历有没有让你产生共鸣?他表演的大老虎到底“窝囊”在哪里?课文结尾的两个问句,你能给出回答吗?下节课上,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小结: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学习的重点放在生字的拼写和词语的理解上,同时还进行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训练。同学们的表现让我很满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积累了很多关于虎的资料,说得头头是道,可见他课下的阅读范围很广,知识积累得很丰富;在识记生字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音读得准,字写得正,大家不妨向他学学艺;同学在这次的朗读中最为出彩,她不仅读得准确流畅,还注意到用停顿来抒情,用语气的变化来表现人物心情的变化。希望表现好的同学们能够保持,其余同学要积极争取表现的机会,给老师一个惊喜!大家要时刻谨记,学习是需要相互交流的,有交流才能有进步。)‎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熟读课文,交流识字经验。‎ ‎(2)积累课堂上关于虎的资料。‎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把握课文内容,做好批注。‎ ‎2.结合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语句,感悟“我”的情感变化。‎ ‎3.读写结合,能够用几句话写一写和文中作者类似的经历。‎ ‎1.抓住相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2.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述自己因紧张而记忆空白的经历。‎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念书 班级 段落 兄妹俩 排练 连衣裤 改变 逃跑 幸亏 挖土 哄堂大笑 砸锅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大家的生字书写得都非常准确,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说得很流畅,看来上节课上大家都听得十分专心。这节课上,我们将继续认识那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起去探寻作者的心路历程,一起解答作者心中的疑问。希望大家能够延续上堂课的良好氛围,和老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圈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先自行理解,再小组交流、汇总。‎ ‎2.汇报展示,赏析语言。‎ ‎(1)学生汇报圈画的句子,教师相机点拨品析重点语句。‎ A.分派到最后,她看了我半晌才下定决心说:“就这样吧,你扮老虎。”(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用得很有深意?你能从中体会到班主任的内心活动吗?)‎ 预设:先帮助学生回忆有关人物描写手法的文学知识,然后顺势得出本句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结论。再紧扣“最后”“半晌”“下定决心”“就这样”等词语,联系前文“我”一直没上过台,以前的角色都是“最机灵”‎ 的小朋友获得的等内容,分析班主任的真实想法——不看好“我”的表演,但又不愿意自己的学生没有表现机会,犹豫不决,最终还是决定给“我”这个机会。‎ B.“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他撇了撇嘴。(从他的语言和动作中,你读出了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首先,让学生做给句子换说法的训练。“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其实就是“不会豁虎跳的不算老虎”的意思,还可用“不会豁虎跳的难道算老虎吗”等反问形式表达。明确文中小朋友话里的含义后,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大家一般用“撇嘴”表达什么情绪——不屑、不满、不以为意……。然后结合他说的话,即可确定他是在对“我”不会豁虎跳表示不满,而这也是本文的矛盾所在,后续的排演、表演等内容均是围绕“豁虎跳”展开。‎ C.可是老虎在笼子里不是打瞌睡,就是垂头丧气地踱来踱去,从没见过它们豁过什么虎跳。(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为什么老虎会是这种表现?)‎ 预设:对于句意的概括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要注意用语的简洁、准确。引导学生揣摩老虎的表现以及“垂头丧气”“从没”等词语的内涵,推导出“我”的失望、疑惑心理,从而确定朗读的语气。在探究老虎的表现时,可以结合老虎“森林之王”的称号进行分析。老虎是属于自然的,应该在森林中奔跑,动物园的生活非常拘束,因而老虎缺乏斗志,没有精神。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探讨人与动物应该如何相处。最后进行造句训练,帮助学生理解“不是……就是……”所代表的并列关系。‎ ‎(2)教师引读,提示学生感悟文中情感的变化。‎ A.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羡慕)‎ 预设:联系前文的“羡慕”一词以及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作者当时的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B.有一回又逢到我们班表演,班主任在分派角色的时候,我殷切期待的目光可能引起了她的注意。(期待)‎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相关词语,然后反推该词语的概括是否准确。‎ C.没想事到临头还会出现危机。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主意。(担心)‎ 预设:‎ 联系前面所讲的演哥哥的小朋友的态度,如果老师采纳了他的意见,那么“我”会面临什么后果,而“我”之前的态度又是什么,从而得出“我”此刻的心情。‎ D.“记住了!”我连忙答应。(自信)‎ 预设: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态度,先由学生逐个朗读,再由教师范读。‎ E.随他说去吧,我这个配角虽然配不上他,可是老师没把我撤换,他也只好将就。(生气)‎ 预设: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很希望办成一件事,但是旁边不停地有人说你不行,你的心情会怎样?再联系句子进行体会。‎ F.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羞愧)‎ 预设:先抓住“哄堂大笑”这个词,引导学生想象“我”什么样的出场会引来大家这种反应;然后抓住“一阵热”一词,体会“我”听到大家的反应后的心理。‎ G.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窝囊)‎ 预设:这一句是直白的心理描写,提示学生注意当时的情况是演出因为“我”而失败,共同演出的小朋友也指责“我”,再结合文章标题思考。‎ ‎(3)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其他知识要点。‎ A.这场表演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明确:这场表演过后,“我”特意去动物园看老虎,寻找自己表演失败的原因,但最终也没能弄明白,让“我”觉得很窝囊。‎ B.你觉得“我”的表演窝囊吗?作者因为这次表演砸锅了很不开心,你能开导开导他吗?‎ 明确:“我”的表演虽然没有表现出老虎的威武雄风,但是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是一只有趣的、可爱的大老虎,所以并不“窝囊”。学生开导的语言只要流畅、有理,均可以给予鼓励,表达风格可以多样化。‎ C.复读课文,说说你有哪些收获想要分享给大家?‎ 明确:‎ 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字词方面的积累,可以是写作技巧的掌握,可以是心灵上的触动等,只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即可。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尽量开阔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4)回味品读课文,深化文章内涵。‎ 小结: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段(篇)‎ 过渡:这篇课文描述了一段难忘的童年往事,读来十分有趣。其实,不少名家都写过童年,下面就来读读赵丽宏的《童年笨事》,看看他小时候有过什么有趣的经历。‎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后来我觉得空气中那汽油味太淡,而且稍纵即逝,闻起来总不过瘾,于是总想什么时候过瘾一下。终于想出办法来。一次,一辆摩托车停在我家弄堂口。摩托车尾部有一根粗粗的排气管,机器发动时会喷出又黑又浓的油气,我想,如果离那排气管近一点,一定可以闻得很过瘾。我很耐心地在弄堂口等着,过了一会儿,摩托车的主人来了,等他坐到摩托车上,准备发动时,我动作敏捷地趴到地上,将鼻子凑近排气管的出口处等着。摩托车的主人当然没有发现身后有个小孩在地上趴着,只见他的脚用力踩动了几下,摩托车呼啸着箭一般蹿了出去。而我呢,趴在路边几乎昏倒。‎ 那一瞬间的感觉,我永远不会忘记——随着那机器的发动声轰然而起,一团黑色的烟雾扑面而来,把我整个儿包裹起来。根本没有什么美妙的气味,只有一股刺鼻的、几乎使人窒息的怪味从我的眼睛、鼻孔、嘴巴里钻进来,钻进我的脑子,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我又是流泪,又是咳嗽,只感到头晕眼花、天昏地黑,恨不得把肚皮里的一切东西都呕出来……天哪,这难道就是我曾迷恋过的汽油味儿?等我趴在地上缓过一口气来时,只见好几个人围在我身边看着我发笑,好像在看一个逗人发乐的小丑。原来,猛烈喷出的油气把我的脸熏得一片乌黑,我的模样狼狈而又滑稽……‎ 从此以后,我开始讨厌汽油味,并且逐渐懂得,任何事情,做得过分以后,便会变得荒唐,变得令人难以忍受。‎ ‎——赵丽宏《童年笨事》‎ ‎2.阅读与交流。‎ ‎(1)“我”是怎么闻摩托车排出来的尾气的?(“我”耐心地等在弄堂口,等摩托车主人准备发动时,就动作敏捷地趴到地上,将鼻子凑近排气管的出口处等着)‎ ‎(2)“我”闻到摩托车尾气后是什么感受?(又是流泪,又是咳嗽,只感到头晕眼花、天昏地黑,恨不得把肚皮里的一切东西都呕出来)‎ ‎(3)“我”为什么又讨厌汽油味了?(一是汽油味真的很难闻,把“我”熏得几乎晕倒,二是由这件小事得到的教训)‎ ‎(4)这个经历让作者获得了什么启迪?(任何事情,做得过分以后,便会变得荒唐,变得令人难以忍受)‎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同学们,还记得作者在描写自己排练和正式表演时的情景吗?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如何排演的“我”记得很清楚,可是演出时的经过却忘光了。你是不是有过类似的经历?把它写下来吧!‎ ‎1.出示“小练笔”,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提示:因为过度紧张而记忆产生空白是有科学依据的。学生可以先回忆自己在什么时候感到过紧张,再从中挑出情况最为严重的来写。要写清楚当时的场景,尤其是自己的心理、动作、神态等方面的表现要写得细致入微,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2. 小组交流,集体评议。‎ 五、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背诵、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语言之外的画面 师:大家还记得排练前老师是如何指导“我”表演的吗?‎ 生:用了“爬”“站”“叫”“扑”“追”“躺”六个动作来进行刻画。‎ 师:如果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表演,你们觉得这个场景生动吗?‎ 生:生动!‎ 师:那么排练时,老师又是如何指导“我”的呢?‎ 生:第14自然段写得很清楚: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向前爬,……你是一只老虎。”‎ 师:你从老师的指导里能想象出“我”的表演吗?‎ 生1:“再向前爬”说明“我”爬得距离不够长。‎ 生2:“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向他们扑过去”说明其他演员都上场了,“我”却还没有反应过来,后续表演没有跟上。‎ 生3:“唉,你怎么不叫哇?嗓门要大”说明“我”没有演出老虎的勇猛。‎ 师:“我”表演得好吗?老师给出了什么评价?‎ 生4:不好。“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说明“我”表演得不像老虎而像猫。‎ 师: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表演,你会用什么词?‎ 生:笨拙、搞笑……‎ 赏析:此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对比班主任的两次指导表演的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想象,学生感受到了“我”表演时笨拙的情景,填补了文中语言表达的空白。而这一体验,也为后面寻找“我”演出失败的原因做好了铺垫。同时,此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体会了语言表达的技巧,获得了能力方面的提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