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 MB
  • 2021-12-06 发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新人教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1.认识“棒、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重点 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 ‎1.生字教学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随机出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进行认读正音。本课的多音字“斗、大”,可在语境中辨析读音。‎ ‎2.朗读感悟 本篇文章中,有几处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需要指导学生读好战争场面的词句。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好有关描写白求恩的句子,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题目意思。‎ ‎(2)搜集有关白求恩的资料及其他有关白求恩的故事。‎ ‎(3)搜集齐会战斗的相关资料。‎ ‎(4)默读课文,用自己常用的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8‎ ‎1.课件出示:白求恩在阵地上做手术的图片。‎ ‎2.教师讲述: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出示课文题目。‎ ‎3.课件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课件出示:‎ 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1939年因病逝世。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主席称其“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鼓励学生说说,看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 预设:谁把手术台当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5.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 由于这篇文章离学生生活的年代很远,所以教学本课时利用图片和声音导入,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旨在调动学生的情绪,为理解文章情感进行铺垫,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波浪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课件出示:‎ 棒 恩 血 撤 险 瓦 帘 迅 速 夺 秒 ② 教师指导:“血”是四声,“速”是平舌音,“险、帘”都是前鼻音。‎ ‎②指导认识多音字“斗”和“大”。‎ 课件出示:‎ ‎1.著名作家朱自清不为五斗(dǒu)米折腰的斗(dòu)争精神让人敬佩。‎ ‎2.这位父亲希望孩子长大(dà)后能成为一名大(dài)夫。‎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3)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课件出示:‎ 战斗 大夫 血丝 白求恩 撤走 危险 瓦片 布帘 迅速 当头一棒 争分夺秒 ‎3.理解词语。‎ 8‎ 课件出示:‎ 气焰:指人的威风和气势。‎ 当头一棒:比喻促使人醒悟的警告。也比喻给人以突然打击。‎ 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敏捷:(动作、思路)迅速而灵敏。‎ 恳求:恳切地请求。‎ 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 争分夺秒:不放过一分一秒。指抓紧时间。‎ 师:你是怎么理解记忆这些词语的?‎ 生:“恳求、敏捷”我是用演一演的方法去理解记忆的;“争分夺秒”根据字面意思我就能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有不懂的词语我就求助“字典老师”。‎ ‎4.提问:谁把手术台当阵地?(白求恩)‎ 师:对了,“手术台就是阵地”正是白求恩说的一句话。‎ ‎5.划分段落。‎ ‎6.默读课文,思考:哪几自然段是写白求恩坚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替伤员做手术的?‎ ‎(第2~4自然段。)‎ ‎7.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小组交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白求恩大夫在齐会战斗中,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持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的事迹,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度负责,对同志极度热忱的高尚品德。)‎ ‎8.以四人小组形式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战斗情况的句子读一读;找出师卫生部部长与白求恩的对话读一读。(课件出示朗读指导。)‎ ‎9.全班交流,师相机进行指导:要读出白求恩大夫镇定的语气。‎ 设计意图:‎ 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读通课文,读准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本文,为下文品析人物品质打下基础。‎ 三、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气焰嚣张的日军刚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军消灭了五百多人。‎ ‎2.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8‎ ‎3.简介齐会战斗。‎ 课件出示:‎ 齐会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在冀中军区部队的协同下,于河北河间齐会地区,对侵华日军进行的歼灭战。战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发表社论,庆祝齐会战斗的重大胜利,称贺龙“是抗日前线的民族英雄”。‎ ‎4.齐读第1自然段。‎ ‎(二)理解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 课件出示:‎ 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件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3.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 ‎(1)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虽然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的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有可能造成小庙坍塌,人员伤亡等危险。‎ ‎(3)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4.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进行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照样工作。)‎ 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地做手术?(敏捷)‎ ‎5.你感受到了白求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1: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的人。‎ 生2:不怕危险、毫不慌张的人。‎ 生3:白求恩是一个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极度负责,对同志极度热忱,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 8‎ ‎6.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7.指导朗读:把“突然、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淹没”等形容危险形势的词语读急促些,形容白求恩工作状态的词语读得重一些。‎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课件出示白求恩的第一次回答。‎ 课件出示:‎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1)学生默读,思考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1)讨论什么是“沉思”?白求恩此时在沉思什么?‎ ‎(2)白求恩沉思后是怎样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3)白求恩为什么“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白求恩在考虑战士们的生命安全。他不顾个人安危,做出了“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的决定。表现了白求恩对工作极度负责,对战士们极度热忱的高尚品质。‎ ‎2.课件出示白求恩的第二次回答。‎ 课件出示:‎ 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1)讨论:白求恩的回答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一共四句话。第1句说感谢师长的关心;第2句肯定地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第3句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第4句说“我”不是客人,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必优待“我”、照顾“我”。‎ ‎(2)你是怎样理解“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一句话的?‎ 生:可以看出白求恩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把手术台当作打仗的阵地。‎ 师小结:白求恩不顾危险,把做手术抢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 ‎(3)思考:“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 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中国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是一名对工作极度热忱的共产主义战士。‎ ‎(4)小结: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不顾师卫生部部长的恳求,坚决不离开手术台,就像一名八路军战士坚决不离开自己的阵地一样,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6)指导朗读:读出白求恩临危不惧的坚定语气。‎ 8‎ ‎(四)理解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1.学生默读这一段,思考:这一段是环境描写,从“一连几发”“许多”“烧着”“扑过来”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白求恩的工作环境特别恶劣。)‎ ‎2.对“仍然”“争分夺秒”等词语进行深入理解。‎ ‎3.教师小结: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眼看要危及白求恩的生命,在这险峻的环境形势下,白求恩一心只想着加快手术的速度,尽可能地在短时间内抢救更多的伤员。这进一步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精神。体现了白求恩对自己的工作极度负责任的优秀品质。(板书:火苗扑来;争分夺秒)‎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理解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 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1.指名朗读,交流:“三天三夜”“连续”“六十九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三天三夜”说明战斗激烈。“连续”表示不间断,说明白求恩没有休息。“六十九个小时”说明白求恩工作的时间长。这些数据充分表现了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2.把“连续”换成“陆续”“继续”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陆续”表示时断时续;“继续”表示延长下去;“连续”表示一个接一个,所以不能替换。‎ ‎3.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的?(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具体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生1:白求恩神情专注地为伤员取出子弹。‎ 生2:白求恩动作敏捷、神情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 ‎……‎ 设计意图:‎ 有感情地朗读作为外在的表达,一定是源于内在的感悟。心理感悟到位,朗读的情感才能到位。因此我们应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所描写内容的感悟。教学中,我们在探讨白求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应紧扣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品读关键词,使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只有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才会把朗读与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8‎ ‎1.齐会战斗的最后结果怎么样?(胜利了。)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读读白求恩大夫在那样危险的情况下坚守手术台抢救伤员的感人事迹吧。‎ ‎2.白求恩在中国只待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却留下了无数的故事,大家可以课后读一读这些故事,再去发现不一样的白求恩。‎ 设计意图:‎ 课后结合文本适度地拓展白求恩的故事,将文本置于更广阔、更开放的知识体系之中,这样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一开放的过程,使学生能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开展阅读实践,从而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本课讲述了白求恩大夫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个小故事。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当时战争形势的严峻,对人物的描写也很细致,通过对白求恩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突出了他对工作极度负责,对革命同志极度热忱的高尚品质。‎ 成功之处:‎ 教师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不足之处:‎ ‎1.本节课上我提的问题太多,语速过快,有些孩子的思维跟不上,所以很容易形成脱节。如,在引出“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工作的?”这一环节中我就一连出示了好几个问题,这样就让学生有点不知所措了,也不知道要怎样去回答。所以问题一定要精练、简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 ‎2.在引出环境描写的过程中有点着急了,学生还没有进入情境,我就跳入了下一个环节。这样一个环节没有把握好,没有学到位,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沉淀下来,就看不出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 8‎ 学生只要通过朗读就能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险,但白求恩仍然坚持做手术,体现出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理解白求恩所说的话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直接围绕白求恩所说的话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学着提问,如,白求恩在沉思什么?他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客人?通过这些问题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体验蕴含在话语中的思想境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