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0 KB
- 2021-12-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8.《牛和鹅》教案
文本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从此再也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是一篇在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蕴含了一定哲理的文章。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尤其是在描写“我”被鹅追赶时,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和“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因此,本课的可读性非常强,课上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感情朗读,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使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场景,在读中思故事哲理,在读中悟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谓、拳、捶”等9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3.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从各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教学重点:
1.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句,理解语言、体会文章思想的阅读方法。
2.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待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教学难点:
1.学会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到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的思考过程。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蕴含的道理。
3.将课文中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课时安排:2课时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读写、积累并运用生字新词。
2.交流、学习、掌握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把握文章思路,理清课文层次。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牛和鹅的特点,介绍牛与鹅的相关资料。
导语:图片上的这两种动物想必大家都认识吧?它们的名字是——牛、鹅(学生回答后板书“牛”“鹅”二字)。它们在农村非常常见,有谁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吗?也可以说说你对它们的印象和看法。(学生自由表达)很好,看来大家对这两种动物都比较熟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与这两种动物有关。
2.出示课题,导入课题,通过传说故事营造氛围。
过渡: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牛和鹅》。(在板书“牛”“鹅”二字间加上“和”字)在正式开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牛鹅换眼
远古时候,神农氏教会众人耕地种五谷之后,人们就不只单靠渔猎生活了。大家用石锄、石犁耕地种谷,用石刀、石斧砍柴割稻。人人下地耕耘,辛勤劳动。
有一天,玉皇大帝派观音娘娘到人间察访民情。观音娘娘来到人间,见人们都在地里劳作,有的人用石锄掘土,有的人拉着石犁犁地,有的人拿着石刀割草,十分辛苦。观音娘娘于是回天宫奏明玉帝,说人们个个在地里劳动,极为艰辛,请求将天上的牛、羊、猪、狗、鸡、鹅、鸭等放到人间给人们使用,让牛帮人耕地、羊帮人踩土、猪帮人拱泥、狗帮人看门、鸡给人叫更、鹅帮人割草、鸭帮人耘地。玉帝闻奏,表示赞同,遂命观音娘娘把这些禽畜带到人间给人们使用。
人们得到这些禽畜的帮忙,很是欢喜,立即按照观音娘娘的指教,赶着牛、羊、猪、鹅、鸭等到田里耕耘。谁知因牛的瞳孔生得很大,牛把人看成一点儿的小东西,被人牵着乱转,觉得太不应该,便转过头来牛角把人抵撞得头破肚裂。自此开始,牛见人就用角抵。而鹅的瞳孔则生得太小,鹅把人看成一种极高大的怪物,一见到人,就吓得浑身发抖,不敢走动。
人们对这两种禽畜毫无办法,只好去向观音娘娘诉说,求她为人们排忧解难。观音娘娘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施展法术,把牛和鹅的眼珠转换过来。牛换上鹅的眼珠后,把人看成是很大的巨物,从此就服服帖帖地由人支使,就连小孩子牵着它时,它也驯驯服服。而鹅换上牛的眼珠后,则把什么东西都看小了,因此无论是比它大十倍百倍的人还是畜走过它身边时,它都要伸着脖子啄咬一下。
听完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进一步了解牛和鹅吧!那一起去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他的作品《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主要作品有《蟋蟀》《童年时代的朋友》《老法师的绝招》等。
提示:“任”字作为姓氏时,读“rén”。可结合班级里学生的姓氏读音有变化的情况来举例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
提示:教师应预留充分的自读时间,让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查查工具书,在有疑惑的句子旁打问号等。
3.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肚子 至 下 背 皮 子 落 大 怒 乱 住 酒 借 住
会认的字:所 头 胳 恐 负
方法拓展:“谓、胸、怖”等字可以用认半边的方法识记读音;“摸、跪、捶、脱、昏、摔、掐”等字可以用动作演绎理解字义;“概、欺”等字可以联系形近字进行辨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正音。另外,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词。
◆形近字示例:
掐(掐断)——焰(火焰)
馅(馅饼)——陷(陷阱)
概(大概)——慨(感慨)
溉(灌溉)——厩(马厩)
(2)指导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扌:摸(摸鱼)捶(捶背)握(握手)摔(摔倒)
月:脖(脖子)脱(脱帽)膊(胳膊)脸(笑脸)
(3)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学生生字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预设:先出示鹅群展翅的图片和球场观众加油呐喊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助威”,再引导学生回忆学校开运动会时大家为运动员鼓劲的场面,借此理解“助威”的意思。
(2)一切的(恐怖),全消失了。
预设: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恐怖”的大概意思,也可以预设场景,如大海上汹涌的波浪、幽暗的密林、恐怖电影中无人居住的房子等,引导学生想象置身其中时的心理感受,从而体会“恐怖”的感觉。还可以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营造氛围,让学生直观感受“恐怖”的词义。
(3)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
预设:先提出学生熟悉的“缘故”一词,再加上否定词“无”,即可明白
“无缘无故”的词义。可让学生当堂造句,以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小结: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或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独创的方法来理解。
3.指导词语归类。
◆AABB式:摇摇摆摆
◆ABAC式:一摇一摆无缘无故
◆拟声词:吁哩哩哩吭吭啪嗒啪嗒啪啪啪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阅读与思考。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人物——“我”、金奎叔、鹅,事件起因——“我”被鹅追咬,很怕鹅,后来出现转机——金奎叔出现把鹅赶跑,同时告诉“我”一个道理,结果——“我”不再怕鹅,而且转变了对牛的态度。
小结:看,大家如果能抓住文中的主要人物,并说清楚他们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就可以快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作者起初怕鹅不怕牛,在一次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从此改变了对鹅和牛的态度。
(2)合作与交流。给课文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次分别写了什么。
预设:在了解每个自然段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顺序练习分层。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概述“我们”小时候不怕牛而怕鹅。
第二部分(第5~12自然段):具体记叙了“我”吓得被鹅追着跑、得到金奎叔帮助的事情。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我”不再怕鹅,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牛了。
(3)反复读课文,引导质疑。
A.牛真的怕人吗?(牛只是性格比较温顺,并非怕人)
B.鹅真的不怕人吗?(金奎叔摔鹅后,鹅就逃跑了,它们并非不怕人)
C.鹅可怕吗?(气势可怕,但如果勇敢面对,它就躲开了)
D.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话中饱含哲理)
预设:梳理出若干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分小组议一议,不急于让学生讨论出结果。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不是写得很有趣?“我”开始的时候很怕鹅,结果被鹅追着咬;等到“我”明白了鹅不可怕后,鹅反而不敢咬“我”了。这种转变可真有意思呀!为什么“我”不怕鹅后鹅就不咬“我”了呢?“我”又为什么不再欺负牛了呢?还有,“我”为什么会一直记着金奎叔的话呢?下节课上,我们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课文,还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文章的层次。大家的表现让我非常惊喜,
(示例:能够主动举手朗读课文,还读得既流畅又有感情,看来在课下做了充分的预习,这种好习惯要保持;和对于识记生字非常有诀窍,大家可以多多学习借鉴他们的好方法,同时也要在识记生字的时候多动脑,争取把生字记得又快又准;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精彩,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可见用心思考品读了。希望刚刚点名的同学能够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其他同学要向他们学习,踊跃发言,多多与老师和同学们互动,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抄写词语,交流生字记忆方法。
(2)摘录文中描写生动的语句。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读懂课文内容,重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这句话的含义。
2.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1.结合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品读句子,体会课文的哲理美。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并指导。
甚至故意跪下虽然捶背顽皮大概昏乱握住结实凭借掐住无缘无故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很好,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都记得很清楚。“我”对鹅的态度是从怕到不怕,对牛的态度是从不怕到尊重,为什么“我”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巨大的转变呢?这些是大家上节课上提出的问题,这节课上我们将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解答这些问题。(出示上节课上学生提出的疑问)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预设: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旁批,带着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写下批注。
2.前后联系,产生疑惑。
(1)指名学生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
A.“我们”对牛和鹅的印象分别是什么?(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描述原因的原句,再扣住两个“都”字,设疑:为什么大家都这样说,而且“我们”很相信这句话?
B.“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我们不怕牛,而害怕鹅)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通过三个“敢”字(敢,甚至敢,还敢),抓住“拍、摸、触、扳、叫、骑”等词语品读出“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的心理。接着,透过两个“才敢”,抓住“总是、远远地、安全的地方、要是……就……、绕个大圈子”等词句读出“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的害怕心理。接着,将第3、4自然段中“我们”的表现进行对比,进一步巩固“不怕”与“怕”的印象。最后,紧密联系第1自然段中对应的语句感受两者的因果关系,并在反复朗读中加深体会。
方法拓展:对比,就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也叫对照。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2)指名读第13、14自然段,思考问题。
“我”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应该平等地对待它们,不能无缘无故欺负牛,也没有必要害怕鹅)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三个直接表露“我”心理的句子——“从此不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怕它干吗”,读懂“我”对鹅不再害怕。引导学生抓住第14自然段“虽然……可……”以及反问修辞手法,体会“我”不再欺负牛了。
过渡:是什么让“我”有这么大的转变呢?这和“我”经历的一件事情有关。这件事就是——(生答)“我”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3.精读故事,读出情趣。
(1)点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5~7自然段,通过纠正朗读语气来品味人物心理,相机解读有关语句。A.在鹅的面前“我”表现得怎样?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
明确:①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从“马上、贴、悄悄”可以体会到“我们”不想惊动鹅,希望离鹅越远越好。如果没有这堵墙,“我们”说不定还会躲得更远。“很害怕、怕”属于心理描写,直接写出了“我”当时的担忧和害怕。这里应该轻轻、悄悄地读,表现出“我”的怕。)
②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语气转为急促,“惊呼”是看到鹅走过来后的第一反应,“逃跑”是不敢直面鹅的惊慌,“急急”加深了害怕的色彩。)
③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跑得是有多忙乱啊!鹅并不吃人,“我”却感觉到鹅要咬死“我”了,“又哭又叫”,这得多害怕啊!“我”狼狈的表现正是源于对鹅的深深的恐惧。此处朗读时要加强害怕的语气。)
方法拓展: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有很多,心理描写可以直白地揭露人物的真实想法,而形象的动作、语言等描写同样能透射出人物的内心变化。
B.在“我们”面前,鹅又有怎样的表现?
明确:①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这是对鹅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着重表现了鹅的目中无人、狂妄自大。)
②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拉住我不放。(从前面的“走”变成现在的“跑”,甚至直接动口“咬”住了“我”,这只鹅明显是觉得“我”软弱可欺。)
③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鹅的举动越发放肆,它们的气焰可谓嚣张到了极点。)
(2)点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8~12自然段,通过朗读品味人物表现,教师相机解读有关语句。
A.金奎叔是如何对待鹅的?
明确:(金奎叔)飞快地走了过来;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雄鹅摔到了半空中。(“飞快”说明金奎叔动作之快,“一把握住”“轻轻地提”说明金奎叔动作的轻松,“像摔一个酒瓶似的”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进一步表现了金奎叔动作的敏捷,可见鹅在金奎叔面前非常弱小。)
B.鹅在金奎叔面前又有什么表现?
明确: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向远处游去。(鹅的手段并不多,在被金奎叔摔到池塘后,就灰溜溜地逃跑了。它们的表现与之前的嚣张模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如何正确理解金奎叔教育“我”的话?
明确:金奎叔认为,鹅怎么看人无关紧要,“让它这样看好了”,不要被它牵着鼻子走。金奎叔还认为,鹅要是凭着小瞧人就欺负人,可不能答应它,“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概括来说就是:①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怎么看自己;②对方无理欺负自己时要奋力反抗。总之就是“不怕”。
(3)质疑探究:鹅还是那群鹅,为什么在“我”和金奎叔面前它们的表现会截然不同?
明确:因为“我”太怕鹅,鹅才不怕“我”;而金奎叔不怕鹅,鹅才会落荒而逃。虽然“我”当时很小,只和鹅一样高,金奎叔又高大又结实,但这并不是鹅欺负“我”的理由,从后面“我”不怕鹅后鹅也不敢咬“我”可以得到印证。
4.品读末尾,读出道理。
引导学生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抓住重点句子挖掘深刻道理。
A.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这两个分句别是从谁的角度说的?其中蕴含了什么道理?如果用这句话来说牛,应该怎么说?)
明确:前者是从鹅的角度看人,后者是从人的角度看鹅。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相同。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实在比它弱啊!所以我们不能无缘无故欺负它。
B.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呢?)
明确:因为他的话深深地影响了“我”,它改变了“我”对鹅和牛的态度,也改变了“我”认识事物的方式,其中饱含着深刻的道理,引人深思。
5.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小结: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今后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或学习上遇到复杂的问题,希望同学们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想一想,尊重事实,从客观出发,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看待问题、处理问题,那么大家都能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段(篇)
过渡:学完这篇课文,相信大家对鹅的印象都深刻了不少,也生动了不少。它的傲慢、欺软怕硬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可惜文中对牛的刻画并不多,如果想补充对牛的认识,我们不妨来看看李汉荣先生笔下的牛。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牛的眼睛总是湿润的,它终生都在流泪。牛的眼睛是诚实的,在生命界,它的眼睛最没有恶意。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着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
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它不在意自己的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自己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走过去的。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那些留在树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探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永久的秘密。
——李汉荣《牛的写意》(有改动)
2.阅读与交流。
(1)牛的眼睛有什么特点?(湿润、诚实、美丽)
(2)牛为何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它相信自己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走过去的)
(3)牛的蹄印有什么动人之处?(积水的蹄窝里有美丽的倒影,树林和旷野里的蹄印成为蛐蛐们的乐池,有些蹄印成为大自然永久的秘密)
(4)作者笔下的牛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或启发?(作者笔下的牛是天真、诚实、踏实而美丽的,它绝不回头的做派启发我在做事情时要尽量做好,不要留下遗憾)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上我们不仅读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还体会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道理。大家仔细回忆一下,在我们的学习或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
1.出示“小练笔”,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角度不同,结果不同。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这个道理的理解。
提示:生活中有哪些事是因为你认识不够全面而导致了错误的结果?或者又有哪些事是因为你注意到了不同角度的不同认知,做到了客观全面地思考,从而让事情圆满解决的?选择一件写下来即可。
2. 小组交流,集体评议。
五、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品味词语,带着感情朗读,体会情感之美
师:谁来说说,为什么鹅不怕“我”?
生:因为“我”当时太怕鹅了,所以鹅才不怕“我”,欺负“我”。
师:同学们都同意吗?那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我”怕鹅呢?
生:从“又哭又叫”一词中可以看出“我”怕鹅,如果不怕鹅,“我”就不会哭叫。
师:很好,你找得很准确,不过还不完整,有谁来帮他(她)补充一下吗?
生:请大家看第5自然段的“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一句,我找到“马上”这个词,“马上”是立刻的意思。放学后,同学们本应该是兴高采烈、有说有笑地回家,但见到鹅后马上就变得蹑手蹑脚,连话都不敢说了,这得多害怕呀!
师:真好,这位同学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在这一句中还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我”怕鹅?
生1:“悄悄”一词可以看出小作者怕自己的脚步声被鹅听到,所以压低了脚步,不想惊动鹅。
生2:我从“贴”这个词也体会到了小作者很害怕鹅。
师:“我”为什么要贴着墙啊?
生1:贴着墙壁,说明距离鹅已经远得不能再远了。
生2:如果没有这堵墙,他可能会离鹅更远。
师:说得真好,抓住了“我”见到鹅后的表现,看出“我”怕鹅。还可以从哪些语句看出“我”怕鹅呢?
生1:请大家看第6自然段,“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我从“急急”这个词看出小作者非常怕鹅,见到鹅追过来了非常慌张,撒腿就跑。
生2:后面的这一句也是,“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吓得脚都软了,能不怕鹅吗?
师:可见吓到一定程度了。
生:从“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一句中可以看出“我”被鹅咬住后惊慌失措的样子。
师:不错,概括得很准确。还有吗?
生:从“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一句中也可以看出小作者非常害怕鹅,想想鹅也不能吃“我”,也不会咬死“我”,可见此时小作者真是太害怕鹅了。
师:是啊,此时“我”都把鹅当成什么了?
生:老虎、狮子……
师:很好,同学们能够抓住这么多语句,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鹅的恐惧。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句子,看看你们能不能将“我”的害怕表现出来。
(学生读句子,老师指导)
师:同学们读得还不够害怕。大家想一想,光看见鹅,“我”就吓得——贴着墙壁,脚步——悄悄地,尽量不出声,生怕被鹅听到啊!所以此处要加强害怕的语气,大家再来一起读一读——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
师:(生读)声音再放轻些,再慢些,可别惊动那群鹅呀!一起读——
我们马上都……
师:(生接着读下一句)“我”还不够胆怯,软弱。
……
师:(生接着读下一句)这里吓得都哭出声来了,而且声音可大啦!要带着哭声地叫呀。(教师范读——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师:看看老师的朗读能否让你对“又哭又叫”有了更深的感受。咱们同学不知不觉都笑出声来了。怎么怕鹅怕成这样啊!来,一起读!
师:通过读这些语句,同学们说一说,“我”对鹅的害怕,在程度上有什么变化?
生:“我”开始是悄悄地走,接着是跑,脚都被吓软了,最后被鹅拉住不放,吓得又哭又叫。我感受到小作者越来越害怕鹅了,越来越胆怯了。
师:是呀,“我”越来越害怕、狼狈,越来越怯懦,越来越失态了。
赏析:此教学片段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寻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从碰见鹅到被鹅咬住时的惧怕心理,然后通过朗读指导,体会这一过程中作者心态的细微变化。学生通过分析品味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以及带情感朗读,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体会情感的目的。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哲理之美
师:文中的哪句话最让人疑惑,最发人深思呢?
生: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师:金奎叔的话里有什么,让作者这么难以忘记呢?
生:因为金奎叔的话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师:你们从金奎叔的话里读出了什么道理?
生1:不要怕别人怎么看你。别人的看法也只是他个人的看法而已,千万不能为了寻求别人的认同而否定自己。
生2: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要盲目地怕人、怕物、怕事。“我”因为没有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力量,一开始就选择了放弃,而不是勇敢地伸手“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导致自己被鹅追得狼狈不堪。
生3:不要别人一说什么,就轻易听信。“我”怕鹅的原因是那句大家都知道的话,但实际有没有道理谁也没有验证过。如果“我”
能够仔细分辨,动手实践,就会发现鹅并不可怕的事实,也不会发生文中的被鹅追咬的事情了。
赏析:此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句子背后的深刻道理,同时体会故事的哲思之美。学生在积极思考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提升思想境界。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抓住的重点不同,获得的感知也会有所区别,甚至会有所偏差。教师要及时纠正、指引,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使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