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9 MB
  • 2022-04-06 发布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27课-人教部编版(共26张PPT)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四年级下册 第27课内容一论语·公冶长篇第五(三)内容二诗经·魏风·伐檀 内容一论语·公冶长篇第五(三)一、温故揭题(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公冶长篇第五(二)》。(二)师生合作吟诵《赠卫八处士》。 二、尝试初读(一)初读《论语·公冶长篇第五(三)》,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二)标注易读错字词:唯恐有(yòu)闻、臧、棁、何如其知(zhì)也(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四)师生拍手齐读。(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分步练读(一)学习5.121.文白对读。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译文:子贡说:“我不想别人欺侮我,因此我也不会去欺侮他人。”孔子说:“端木赐啊,你还做不到这一点。” 2.素解文意。点拨:这就是儒家“恕”的观念。子贡虽能认识到这一点,但孔子说他还做不到。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二)学习5.131.文白对读。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译文: 子贡说:“老师关于文献方面的学问,我们听得到;老师关于人性和天道的言论,我们是听不到的。”2.素解文意。点拨: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文献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须从内在进行感悟,才有可能理解得了。拓展:《论语》中孔子论人性的名言还有《论语·阳货篇第十七》中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三)学习5.141.文白对读。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又闻。译文:子路听到了好道理,还没能去做,只怕又听到别的好道理。2.素解文意。启思:为什么子路会“唯恐有闻”?请结合之前我们介绍过的子路的性格,说说你对他这个表现的理解。 提示:子路性急,他不仅要说到做到,还要第一时间做到,所以当他还没亲自实践一个道理的时候,又听到一个新的道理,他就来不及做了。这是说子路行之唯恐不及的心理,并非真的不敢再有所闻。链接:《子路侵官》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 (四)学习5.151.文白对读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天生聪敏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2.素解文意点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孔子治学经常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勉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他们求教,还要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学习,而且不以此为可耻。这种学习态度对后世的文人学子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 (五)学习5.161.文白对读。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译文: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符合君子之道:他自己为人行事庄严恭敬,他侍奉君上认真负责,他教养民众能施恩惠,他役使民众合时合理。 2.素解文意链接: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做过正卿(相当于宰相),是郑穆公的孙子,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执政时得到很多人的拥护。点拨:本章孔子讲的君子之道,就是为政之道。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时执政二十二年。其时,正是晋楚两国争强、战乱不息的时候。郑国地处要冲,而周旋于两大国之间,子产能做到不亢不卑,保障本国的安全,并得到他国的尊重,的确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认为治国安邦就应当具有子产的“恭、敬、惠、义”这四种品德。链接:《子产不毁乡校》 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六)学习5.171.文白对读。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往,相交越久,别人越发敬重他。” 2.素解文意。链接:晏平仲即大家熟知的晏婴,字仲,齐国大夫,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曾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任君主,死后谥号“平”,故称“晏平仲”。点拨:孔子在这里称赞齐国大夫晏婴,认为他与人为善,能够获得别人对他的尊敬,这是很不容易的。虽然晏子曾阻止了孔子在齐国的任职,但是,孔子同样给予晏子很高的评价。孔子希望他的学生能向晏子学习,做到“善与人交”,互敬互爱,成为有道德的人。链接:《晏子谏杀烛邹》 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七)学习5.181.文白对读。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智也?”译文:孔子说:“臧文仲给大龟盖房子,华丽精美极了,这样怎么算是明智呢?” 2.素解文意。点拨:《论语注疏》中说,只有天子才能把占卜用的大乌龟壳藏在豪华的房屋里;把斗拱雕成山形,在棁上绘以水草花纹,这也是古时装饰天子宗庙的做法。但臧文仲不顾礼法的规定,竟然修建了藏龟的大屋子,装饰成天子宗庙的式样,这在孔子看来就是越礼之举。链接:臧文仲是鲁国大夫,姓臧孙,名辰,字仲,“文”是他的谥号。因不遵守周礼,被孔子指责为“不仁”“不智”。3.多形式熟读文本。4.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一)师生共读。(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三)镂空记忆背诵。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诗经·魏风·伐檀一、温故揭题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公冶长篇第五(三)》。二、解诗题“伐檀”是指砍伐檀树,这首诗歌描写了劳动者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故以此为题。 三、正诗音(一)初读《诗经·魏风·伐檀》,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二)标注易读错字词:檀、寘、涟猗、穑、廛、县(xuán)貆、漘、囷、鹑、飧(三)标注入声字:(四)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五)师生拍手齐读。(六)学生说读后感受。 四、明诗意(一)文白对读。原句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译文坎坎伐下檀树,把木头放在河岸,河水清清泛起波澜。不耕种来不收割,为啥取走粮食三百廛?不出狩来不打猎,为啥猪獾挂在你的庭院?那些大人们啊,不要吃白饭!坎坎伐木做车辐,把木头放在河边。河水清清泛起波浪。不耕种来不收割,为啥取走粮食三百亿?不出狩来不打猎,为啥大兽挂在你的庭院?那些大人们啊,不要吃闲饭!坎坎伐木做车轮,把木头放在水边。河水清清泛起微波。不耕种来不收割,为啥取走粮食三百囷?不出狩来不打猎,为啥鹌鹑挂在你的庭院?那些大人们啊,不要白吃饭! (二)字词释义。①寘:放置。②胡:为什么。③禾:谷物。④狩:冬猎。猎:夜猎。此诗中皆泛指打猎。⑤县:通“悬”,悬挂。⑥君子:指尸位素餐者。 五、品诗味(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品味:当伐木者把辛苦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看到清波荡漾的河水,河水自由自在地流淌,大自然是如此美丽、宁静,但人们却忙于繁重的劳作,没有片刻的自由,他们无心欣赏自然的美景,因而在心中激起了愤愤不平的情绪。“君子”本是德才兼备的人,但诗中这些衣冠楚楚、地位崇高的统治者们,偏偏不劳而获、尸位素餐,诗人用反讽的手法对他们做出了批判。 (二)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拓展:积累两首揭露统治者剥削实质,反映社会贫富不均的古诗: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蚕妇〔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六、背诗句(一)复沓式读诗(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三)镂空记忆背诵。 七、想诗境(一)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二)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八、悟诗情一群工匠,在河边伐木,给统治者造车,一边劳动一边即兴唱起了这首诗歌。他们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增加了真实感与批判力量。九、本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