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82 KB
  • 2022-04-06 发布

2020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课件新人教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 3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简介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辞掉剑桥大学的约聘,毅然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95年11月,“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金会”成立。 浩渺篝火旖旎绝伦惆怅耄耋嚼烂慨然恍然大悟离乡背井我会读写 我会填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______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_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________的,我都异常喜欢。 我会填此地既然有___,有___,有___,有___,有___,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_____之上,上下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问题1、既然作者如此热爱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 问题1、既然作者如此热爱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预设:①季老年龄大了,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回家不方便……②季老的家乡没有亲人了,所以没有回去的必要了……③季老思念的是他童年的那个家乡,而不是现在的…… 问题2、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 问题2、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预设: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捡鸭蛋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问题3、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 问题3、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预设:这是对比,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觉得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是啊,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要说景色,比故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处两处,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六段。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乡思之情,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借物抒情。因此,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 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什么是它的抒情线索呢? 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什么是它的抒情线索呢?月亮 总结作者为什么要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作为题目呢?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季羡林老先生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还念念不忘自己的故乡。季羡林先生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那刻苦名新的平民情结。有评家称他为“平民中的大师,大师中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