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 MB
  • 2021-12-06 发布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折线统计图 北京版 (3)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一、基本信息 学 科 数学 教授年级 五年级 教材版本 北京出版社 课题 折线统计图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折线统计图》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的简单数据统计过程的内容。《折线统计图》是 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 堂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要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最有效的方法 是让学生自己投入到统计活动中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数据变化的情况,培养他们的数 据分析观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应 该是被动的吸收课本中现成结论的过程,而应是学生亲自参与的、历经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巧妙的引领,自 主建构,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本质。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交流、预测、决策等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 计图的结构,体会其特点及作用,会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2.在识图、画图的活动中,提高学生提取数据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根据数据及 变化趋势引发思考,作出合理的推测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观念。 3. 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料的理解、思考、交流,体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紧 迫性,渗透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四、学习者分析 (一)教材分析: 1、12 册教材编排 教材对于统计图的学习,分成了如下几个阶段: 一上 渗透(象形统计图) 一下 以一当一条形统计图 二上 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二下 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 三下 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 四上 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下 折线统计图 五下 复式折线统计图 六上 扇形统计图 六下 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 纵观教材,可以看出,统计图的教学分布在每个年级的教学中。足以见证,这部分知识 的重要性。我们要学的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四年级下册进行,它的学习是建立在统计表和条形 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后面学习复式统计图的基础。 2、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折线统计统计图的教学安排了两个例题。具体分析如下: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根据数据的变化,体会统计图的作用。 绘制折线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 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合理分析、推测。 3、其他版本教材的分析。 版本 教材内容 呈现情景、方式 苏教 版 气温变化 直接出示折线 统计图 北师 大版 蒜苗生长 直接出示折线 统计图 具体分析: 通过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我发现这三个版本教材的共同之处都是直接出示折线统计图, 然后通过对比统计图、统计表,发现、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同时我还发现苏教版、北师 大版出示的教学情境,要比人教版的情境更易于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连续地量的变化 情况。 综上所述,我准备在这次的教学设计中借鉴苏教版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折线统 计图的本质特征。同时又鉴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静止为动 态。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经历过程,在自主建构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理解折线统 计图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 能否让学生经历过程,让折线统计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生根、发芽并茁壮成 长起来呢?为了实现这一想法,我对 18 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是:你怎么想到用 这样的方式来表示数据变化的呢? 通过访谈之后,我发现有 6 名学生已经在外面学过了折线统计图,已经掌握了绘制折线 统计图的方法,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所以他们选择了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变化情 况;4 名学生通过预习或者是家长的影响,已经知道了有这样形状的统计图,但是对于它的 特点并不清晰,绘制方法掌握的不太牢固,所以他们画图的统计图并不标准;8 名学生不知 道折线统计图的样子,甚至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是他们能够借助生活中的高山、海浪、股票 走势、期货走势等原型,能够用这样形状的图来表示数据变化的情况。 通过访谈,我了解到这些孩子已经对连续量的变化情况有了一定的感知,知道了能够用 上升的线段来表示增加,用下降的线段表示减少。 学生的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捕捉到对数据的变化情况;而且具备了一些探究折 线图的思维基础,只要教师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可以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在交流研讨中经 历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 (三)我的思考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认识,我产生了如下的思考: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折线统计图的本质,带领学生经历折线统 1.计图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自主建构。 通过分析,说明孩子对于折线统计图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他们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生 活中的经验来表示数据变化的情况。我就要尊重学生的原认识,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让 他们亲身经历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帮助他们自主建构,加深对折线统计图本质的理解。 2.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数学课标》中明确指出,在统计教学中要关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是统 计的核心。虽然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折线统计图,但是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据分析的的知 识基础和方法。在本节课中,我要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合理的推 测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及作用,会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 图数据及变化趋势提出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难点: 读懂信息,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能根据图中信息引发思考,作出合理的 预测、决策。 六、教学设计 一、通过对比、交流,认识折线统计图 1.谈话引入: ()请看这幅图你们熟悉吗?这就是上节课你们搜集的北京用水量的资料。你们知道这 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折线统计图) 2.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 (1)提出看图要求:你们能从这幅折线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 下面的条形统计图来帮助。(出示课件:条形统计图)听清要求,请大家分组研究,说说你 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预设: A 我知道 2000 年背景用水量是 13 亿立方米,点上标着数据呢。 监控:如果不标这个数据,你就无法知道了吗?请你上来指一指。我看这一年的点对着 纵轴的哪个数据,就知道了。 哦,他能找到 2000 年的用水量,你能吗?你找到了哪年的?哪显示这是**年的?(横 轴的年份)那 2008 年呢? 无论哪年的用水量,我们都能通过点来找到。 B 我看出哪年多哪年少,看点的位置高低。 监控:点的位置高低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很象。 C 我看出 2000-2002 年用水量下降,2002-2003 年上升……2005-2007 年数量一样,没 有变化。根据折线的方向。(板书:读懂信息) 监控:点已经反映出数量的多少了,也能进行比较,干吗还要连线呢? (看来连线更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趋势。) 3.通过研讨,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条形统计图能不能反映增减变化情况呀?(能)你上来比划一下。那把她比划的 画下来,不就是折线统计图了吗?(板书:变化趋势) (2)小结:你想说点什么?(折线统计图把相邻位置的数据连在一起,更能体现出数 据间的增减变化状态,突出数量间的联系;条形统计图更突出反映每个数量的多与少。它们 对表现数据来说各有各的长处。) 4.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判断,发现问题 (1)(出示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中我们获取了这么多的信息,它能引起你对哪些 问题的思考呢?你又联想到了什么呢? (02 年为什么这么低?08 年为什么这么高?有什么节水经验可以借鉴?) (2)问:照这样发展,过几年会怎样? 预设: a 变化趋势 b 珍惜水资源 5.小结:回忆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先读懂图中的信息,发现折线统计图突出的反映了 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从中我们又捕捉到一些问题,感受到水资源的匮乏,关于资源的话题 还有很多,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两种统计图各自突显的优势,对折线统计图的结 构加深印象。】 二、通过选择,深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讨论、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播放世博会报道 10 秒)看完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出示统计表)我这有一张关于全球碳排放量的统计表。如果你是世界环保组织成 员,想呼吁大家关注碳排放量,让大家强烈地感受到一定要降低碳排放量,这件事势在必行, 你将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来表达呢?想好后,请你在 1 号纸上画一画。 2.理解不同统计图的作用 (1)展示汇报(采不同样本) 监控: a 你是怎么画的? b 画得是否准确(点的位置,横、纵轴) (2)研讨:在选择统计图时,我看大家都画的是折线统计图,你们都考虑到了什么? (突出空气中碳的排放量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 (3)真正的环保组织成员也绘制的是折线统计图。请看——读懂了这幅统计图,你又 能捕捉到哪些问题呢? 预设: a 数据多了,像曲线。 b 统计的时间长了 c 细微的变化趋势都能看出来。我们的图没有反映出下降的变化,您这个图有的年份碳 排放量是下降的。 d 整体讲,碳的排放量从 1950 年就开始逐渐上升 (4)你作为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借助这幅统计图中想对大家呼吁些什么呢? 你还能从这幅统计图中联想到什么?提出怎样的问题? 预设: a 碳的排放量越来越大,这是为什么? 监控: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b 碳的排放量大,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监控:生病、温室效应……继续发展下去,未来的大气污染会越来越严重,人们无法生 存。我们应该保护环境。 c 什么是化石燃料? 监控:师简单举例像石油、煤,这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要珍惜。 d 那我们是不是就在也别开车、别用热水了? 监控:要节约、寻找可开发的新的清洁能源。 主要监控内容: a 根据上升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b 做出合理决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研讨解决特定的问题更适合用什么样的统计图?使其在辩论中明 晰两种形式的统计图的各自特点和区别,对统计的表达方式有辩证的认识。】 三、通过分析推测,体会统计的价值 1.(出示两张折线统计图)联系相关数据分析推测 (1)大家知道吗?通过统计分析,空气中碳浓度高,会引起温室效应。对这些年气温 逐渐升高,大家都有亲身感受吧。每人手中有两张折线统计图。(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 请你们先自己看看,从两幅图中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或困惑要问大家。 监控: a 统计的是什么情况 b 每幅图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c 气温升高,海平面也升高了 (2)你想到了什么?能提出怎样的问题? 预设: a 根据变化趋势进行预测,联想后果,全球沿海城市会慢慢淹没。如上海、纽约、悉尼、 甚至日本等等 b 为什么气候变暖,海水还会变多?(冰川融化,人类饮用的淡水资源储备越来越少) c 珍惜资源,减少污染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统计可以帮助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分析、判断、 预测,做出更好的决策。) 板书: 折线统计图 读懂信息 变化趋势 捕捉问题 分析、判断 决策、预测 七、练习题及测试题设计 1. 你会选择哪种统计图来向同学们展示蒜苗每天生长的情况?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明确统计图不同的特征,选择不同统计图解决问题。】 2. 出示:聪聪和明明一周踢毽训练的成绩变化统计图。 选择谁去参加比赛?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明确统计图不同的特征,选择不同统计图解决问题。】 八、教学反思 1.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抓住折线统计图的本质,引领学生自主建构。 通过前测,发现部分学生能够用折线统计图的雏形或者是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变 化情况。所以这节课,我没有使用例 1 直接提供的折线统计图,而是通过分析学生前测中的 作品,抓住折线统计图的本质,引领学生自主建构折线统计图。充分体现了“为学生进行教 学,为学习设计教学”。 2. 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折线 统计图;在师生、生生交流、研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