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00 KB
  • 2021-12-06 发布

五年级上册科学素材 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五上《科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复习知识点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绿豆芽生长必须条件:阳光;空气; 适宜的温度;水分。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阳光。 4、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5、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 需求。 6、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 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如:草→兔→蛇类→猛禽。草(生 产者)兔(一级消费者)蛇类(二级消费者)猛禽(三级消费者)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 物叫消费者。箭头方向是从生产者开始到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 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 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人类的 活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失衡,如果生态平衡长时间打破,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到很严 重的影响。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蝗虫→鸟→鹰 (3)草→鸟→蛇→鹰 (4)草→兔→蛇→鹰 17、绿豆种子根的向水性:种子的根会向有水的地方长。绿豆芽的向阳性:长出真 叶的绿豆牙的茎会向光照强的地方长。 18、做“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吗?”的实验时需要使用多颗绿豆,以确保无偶 然性。 19、必须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与非生物互相依赖,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20、生态平衡破坏的例子:澳大利亚在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前是没有兔子的,是英国 殖民者将兔子带到这片大陆来并进行养殖。刚开始只是监狱和少量自由民自给自足, 后来有兔子逃离饲养地到达野外,由于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等天敌,兔子繁殖失控, 泛滥成灾。 2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南极的马里斯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 被带上了小岛。因为老鼠没有天敌,两年后,这个小岛成了鼠岛。为了消灭老鼠, 探险队运来四只家猫,结果老鼠逐渐少了,而猫迅速繁殖,最终成了灾难。 22、动物的身体构造、行为习性是在长期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影响动物, 反过来动物也影响环境。动物在长期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独特的习 性。 23、观察动物之后,科学家常常用图画准确地记录动物的特征,并用文字补充说明 图画不容易表达的内容。 24、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 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25、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26、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它就会死亡。这说明生物依赖环境。 2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自 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保护区之一 28、简答题 ⒈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那么草原上的草就会被吃光,其他的生物因缺乏食 物而饿死或迁移,草原最后可能会变得荒芜,从而引发沙尘暴等恶劣天气。这是因 为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⒉在“水稻 田鼠 蛇 老鹰”这条食物中,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你 推测一下这条食物中的其他三者会出现什么的变化?为什么? 答:如果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那么田鼠就会大量的繁殖,水稻就会被田鼠吃光。 老鹰因为蛇的大量捕杀而没有食物吃,最终会饿死或飞走了。 ⒊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将会有什么影响? 答:破坏生态平衡,将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数量失衡,人类的生存环境 受到威胁,食物减少,疾病增加,严重的将导致人类无法生存。 4.试验计划: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2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做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 到水,保持干燥,叫做对照组。对比进行实验观察,并且记录(实验结论:需要水) 5.试验计划: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一个有光照,一个没有光照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光照,保持阳光照射,叫做实验组; 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光照,保持黑暗,叫做对照组 对比进行实验观察,并且记录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6.试验计划: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阳光、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一个有空气,一个没有空气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空气,叫做实验组; 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空气,保持真空,叫做对照组 对比进行实验观察,并且记录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必须需要空气。 7.试验计划: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我们的猜想: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我们要改变的条件:阳光 我们不改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我们的实验方法: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叫实验组;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叫对照组;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必须要有阳光。 第二单元 《光》复习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影子的位置会随着光源的位置、照射角度 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光源远影子 小,距离光源近影子大。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 反(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 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树的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 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 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 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30 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 为 1.5 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 8 分钟。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 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 成了影子。挡光物会有影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7、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 暖。 9、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0、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放大镜属于凸 透镜(折射原理),太阳灶属于凹面镜(反射原理),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凹面镜 取得的。18 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用凸透镜聚光加热制得了氧气。 1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会发光依靠的是太阳反射光。 12、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 6 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 2 千万度。 13、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强。吸热本领最强的 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深 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强,反光能力弱,浅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弱,反光能力强。 14、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强。 15、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太阳能热水器是 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 16、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17、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 18、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我们要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19、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 20、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同一光源从不同的方位照射有关。 21、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形状不同。 3 22、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大小相同的物体,所产生的影子长短不同。 23、同一时间和地点,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24、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长短发生变化。 25、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先长----变短----再变长,正午影子最短。 26、阳光下,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 5 米,过一会儿,旗杆的影子变长了。这种想 象应该发生在下午。 27、阳光下,将一根 10 厘米长的铅笔直立在地上,测得其影子的长度为 5 厘米;同 时,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 2 米。请问旗杆的实际高度大约是( 4 米) 28、古代,人们用日影观测仪(也成为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物体的影子会随 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9、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0、光碰到了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 射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1、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的本领就越强。深色为反光能力弱,吸热能力强。 32、在阳光下,同一种黑色纸袋按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白色、 红色、黑色这 3 种纸反光能力由弱到强顺序排列依次是黑色<红色<白色。 二、解释概念 1、光源: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3、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也叫反光。 三、举例 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 2、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皮影戏、电影、手影表演 3、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 答:①汽车反光镜 ②医生带的额镜③潜望镜④利用激光反射器测量地球与月球的 距离 ⑤照明灯上的灯罩 4、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的应用。 答:①放大镜②望远镜③古代人用凹面的铜镜取火④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 ⑤奥运会圣火火种是利用凹面镜取得的⑥普里斯特列让某些物质在凸透镜聚光产 生的高温下放出的各种气体,从而发现了氧气。 5、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 发电站、太阳能充电器、太阳灶、太阳能温室 四、简答 1、影子有什么特点? 答:①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②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 ③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即早晨太阳在东,影 子在西;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影子就在东。清晨和傍晚太 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3、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 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 4、光有哪些特性? 答: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②光能反射。 5、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答:这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的原因。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 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6、教师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 明亮。 7、人体能调节光线射入的器官是什么?如何调节? 答:眼睛的瞳孔,当光强的时候瞳孔就缩小,光弱的时候瞳孔就会放大。 8、光的强弱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答: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9、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 答:夏天温度高,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较少,所以穿起来较凉爽。而冬 天温度低,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和。 10、宇航服的颜色与光泽和防辐射有什么关系? 答:宇航服一般都是银色的,这是因为银色可以减少辐射,可以保护宇航员。 11、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 12、证明光是以直线行驶传播的例子 答:晚上用手电筒光射向天空,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光柱;利用激光笔,可以看到 光的直线传播;用一根吸管,透过吸管看灯光,笔直的可以看到,弯折后就不能看 4 到灯光,说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五、制作 1、日影观测仪的制作。 答:找一根约 10 厘米长的铅笔、一块平滑的木板、一张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把 白纸粘在木板上,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日 影观测仪。 2、潜望镜的制作。 答:制作材料:画有观察孔和镜子位置的卡纸(或牙膏盒)、相应尺寸的镜子、剪刀。 制作过程:在盒子两对侧边上画两条斜线,使斜线的角度与盒底边成 45 度,用剪刀 将画有斜线的部分剪开,并将镜子镜面相对平行插入纸盒中,然后在镜面对着的纸 盒两侧各挖两个观测孔。这样一个潜望镜就做好了。 3、画出凹面镜聚光原理图。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知识点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地球表面有(高 原)、(高山)、(盆地)、(平原)、(河流)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 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宁波市区的主要地形是平原,占全市的 40%左右。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 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引起地球表面地 形地貌变化的原因 1、地球内部运动,如火山和地震;2、地球外部力量的作用,如 风化、侵蚀和沉积。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 像地震和火山,他们可以使地形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 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 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 8.0 级的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碰撞后隆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很多的峡谷 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作 用和生物的作用会是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岩石风化的过程 岩石----经过风化----变成岩石碎裂----继续风化------变成小石子和沙 8、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 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 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 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其中,(腐殖质) 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能使土壤变得肥沃。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 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 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 形地貌。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 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 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 等。 13、在河流的中上游流水作用以侵蚀为主,将高山切割成峡谷。在下游以沉积为主, 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的地形往往是平原。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 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 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5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 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 地貌。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中,上游河床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 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 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18、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有所了解,请你用自己 的话简要的总结在下面。 答:(1)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火山和地震使地球的地形和地貌发生了猛烈而巨大 的变化。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石慢慢地破裂,最后逐渐形成微小的土壤颗粒。(2) 雨水对土地会有侵蚀作用,削低了一些高耸的地方,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3) 河流、风、冰川、海浪等大自然的力量会对土地形成侵蚀和沉积作用,改变着地球 的地形地貌。 19、用纸表示岩层,手的挤压表示岩层受到的力。把一叠纸平方在桌面上两手按在 纸上,用力慢慢向中间挤压,纸的中间部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纸的中间受到挤压后会慢慢向上隆起形成山脉等地形地貌。 20、岩层受到挤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当岩层受到的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会 发生什么现象? 答:岩层受到挤压时,会慢慢隆起形成山脉等地形地貌。 力大到一定的程度时,会发生地震、海啸、火山等。 21、模拟实验中岩石发生变化的观察记录。 实验材料:酒精灯、大理石块、镊子、冷水 实验步骤:点燃酒精灯,用镊子夹住石块。将石块在酒精灯中烧热并立即放入冷水 中, 使石块冷却,反复操作几次。 实验现象:大石块出现裂缝,甚至看到石屑(小颗粒)掉落…… 实验结论:冷和热的作用会使岩石破碎。 22、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短期内不起作用(错误的) 23、把土壤倒入水中,搅拌静置后,会看到沉积物有分层的现象。 答:最上面那一层是黏土(最小最轻),第二层是粉沙,第三层是沙,最下面(底层) 是沙砾(最粗最重) 24、活动记录:寻找土壤的成分 方法 我在土壤里看到的 肉眼 灰黑色 掺杂着的碎石颗粒等 放大镜 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含有杂质等 倒入水中 水浑浊,水上部还悬浮着一些杂质,土壤大部分已经沉到水底等 搅拌后静止 沉在水底的土壤有分层现象,最上面一层颗粒很细腻,最下面一 层颗粒很明显,个头略显大 我认为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5、“雨如何影响土地”实验的观察记录。 我们的猜测:雨水对土地会产生侵蚀作用 我们的发现:下雨前 (土地的状况)土地平整,悬崖、斜坡明显等;(雨水的 状况)清洁 下雨时 (土地的状况)“雨水”将土土壤颗粒打碎并溅起,土地表 面的细沙和黏土被水冲走了。土地表面形成了沟渠。(雨水的状况)浑浊。 我们的解释:土壤容易被侵蚀。 26、影响侵蚀因素的研究计划。(以“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为例。 研究项目: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推测:有植物覆盖的土地不容易被侵蚀,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容易被雨水侵蚀。 实验方法:在土地坡度一样,降雨量的大小一样,降水高度一样等情况下,有植 物种植的一组作为实验组;没有覆盖的是对照组。观察实验并记录。 要改变的条件:实验组的土地上种上草和树;对照组不种植物。 保持不变的条件:土地的坡度一样、降雨量的大小一样。 27、活动记录:研究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 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 降水量大小 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 我们的猜测:有影响。 要改变的条件:降水量的大小 保持不变的条件:土地坡度大小、植物覆盖一样、降水高度一样等 实验方法:实验组:土地受降水量大;对照组:土地受降水量小。观察并记录 我们的结论:降水量大的土地被侵蚀程度小,降水量小的的土地被侵蚀程度大。 28、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预防因地形变化而造成的灾害? A、加强灾害预警预报;B、植树造林;C、兴修水利;D、封山育林。 6 29、“小石头”变成卵石,要是把它分解变成土壤那样的微粒,请你推测一下,那 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漫长过程? 答: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由于不断地受到自然界日晒雨淋、生物 作用等多方面的影响。卵石不断破碎分解,形成越来越小的沙砾、沙、粉沙等小颗 粒。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复习知识点 1、物体都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 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行驶的方向是相反的。 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 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 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5、常有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橡皮 筋、弹簧、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在一定限度内,橡皮 筋下挂的勾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越大。 6、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烟 花、鞭炮、喷气式飞机、火箭 、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 用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停止用力或用阻力。 8、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 牛 约等于 100 克的力,3 牛约等于 300 克的力。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9、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 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 大数量。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 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物体的重量、运动的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等因素有关。 11、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 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摩擦力 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 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滚珠轴承是一种将 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14、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1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6、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设计 花纹或增加压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 与链条(安装滚珠或加润滑油)。 17、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再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 有时需要减少摩擦力。赛车的设计特点:(1)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动力要大) (2)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空气阻力要小)(3)车身重心很低,轮 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不会翻车)。(4)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 擦力,避免打滑;(轮胎不打滑) 18、交通部门为什么要限制汽车超载? 答:1、因为汽车超载后受到的重力比较大,与地面的摩擦力也增大了,容易对路 面造成破坏。 2、因为汽车超载后刹车后来不容易停下来,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19、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相当 于它受到的摩擦力 。 20、研究计划: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 我们提出的问题: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吗? 我们的猜想:有关 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我们不改变的条件:同一小车,同一弹簧秤、运动方式、物体重量、匀速拉动 我们的实验方法:按照要求分别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粗糙一面和光滑一面的摩擦 力,每次试验操作三次,并进行记录 实验结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 21、摩擦力增大了:足球鞋的底部有很多鞋钉;体操运动运上场前涂镁粉; 摩擦力减少了:锁不灵活了,往锁孔里加点油;鞋子穿旧了容易打滑;拉链不 灵活了,涂点石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