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7.00 KB
  • 2021-12-10 发布

苏教版2014秋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提升爬坡题(含解析)

  • 4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爬坡题-用字母表示数 【例 1】当 a=( )时,a²=2a。 A.1 B.2 或 0 C.3 【例 2】a 是 18 的因数,那么 a+2 的值有多少个? 【例 3】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数是 M,其余两个数是( )和( )。 【例 4】某电信公司规定,某种电话的收费标准是:3 分钟以内收通话费 0.2 元, 3 分钟以外每分钟收通话费 0.3 元。李明用这种资费标准与朋友连续通话 a 分钟 (a>3),应付通话费多少元? 【例 5】4x+8 错写成 4(x+8)结果比原来( )。 A.多 4 B.少 4 C.多 24 D.少 6 【例 6】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一个用 a 表示,那么较小的数是( ), 较大的数是( ),它们的和是( ),平均数是( )。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爬坡题-用字母表示数 参考答案 【例 1】当 a=( )时,a²=2a。 A.1 B.2 或 0 C.3 解析:分别把 a=0、1、2、3 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 a²=2a 中,计算求得式子的数 值,比较后进行判断。当 a=0 时,a²=0²=0,2a=2×0=0,因为 0=0,所以当 a=0 时,a²与 2a 相等。当 a=1 时,a²=1²=1,2a=2×1=2,因为 1≠2,所以当 a=1 时, a²与 2a 不相等。当 a=2 时,a²=2²=4,2a=2×2=4,因为 4=4,所以当 a=2 时,a² 与 2a 相等。当 a=3 时,a²=3²=9,2a=2×3=6,因为 9≠6,所以当 a=3 时,a²与 2a 不相等。 解答:B 【例 2】a 是 18 的因数,那么 a+2 的值有多少个?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应先找出 18 的所有因数,进而即可确定 a+2 的值有几个。 18 的因数有:1、2、3、6、9、18。18 的因数有 6 个,因为 a 是 18 的因数,所 以 a+2 的值也有 6 个。 解答:6 个 【例 3】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数是 M,其余两 个数是( )和( )。 解析:连续偶数之间相隔 2,用中间的偶数减 2 即为 最小的偶数,用中间的偶数加 2 即为最大的偶数。三个连续偶数,中间一个数是 M,那么三个偶数可以表示为 M−2,M,M+2; 解答:M−2 M+2 【例 4】某电信公司规定,某种电话的收费标准是:3 分钟以内收通话费 0.2 元, 3 分钟以外每分钟收通话费 0.3 元。李明用这种资费标准与朋友连续通话 a 分钟 (a>3),应付通话费多少元? 解析:根据“李明用这种资费标准与朋友连续通话 a 分钟(a>3)”,知道李明 的电话收费应该分为 2 个时间段,即 3 分钟以内 要点提示: 解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 连续偶数之间相隔 2。 要点提示: 解本题的关键是将通话时间分 两个时间段进行计费,分别算出 两个时间段的收费。再求和。 收通话费 0.2 元,3 分钟以外的收费是(a−3)×0.3,由此得出李明应付的通话 费。 解答:0.2+(a−3)×0.3 =0.2+0.3a−0.9 =0.3a−0.7 答:应付通话费 0.3a−0.7 元。 【例 5】4x+8 错写成 4(x+8)结果比原来( )。 A.多 4 B.少 4 C.多 24 D.少 6 解析:应用乘法分配律,把 4(x+8)可化为 4x+4×8=4x+32,再减去 4x+8。注 意括号外面是减号,去掉括号时,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要改变。4(x+8)-(4x+8) =4x+32-4x-8=24,所以,结果比原来大 24。 解答:C 【例 6】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一个用 a 表示,那么较小的数是( ), 较大的数是( ),它们的和是( ),平均数是( )。 解析:连续的自然数每两个相差是 1,由题意可知,较小的数是 a-1,较大的数 是 a+1,它们的和,就是把这三个数相加起来,a-1+a+a+1=3a,平均数是 a,也就是中间的那个数 a。 解答:a-1 a+1 3a a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爬坡题-多边形的面积 【例 1】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 2】求下面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 3】下图中,甲三角形的面积比乙三角形的面积大多少平方厘米? 【例 4】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56 平方厘米,E 是 CD 边上的中点,阴 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 5】一个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 3 倍,如果上底增加 5 厘米,下底减少 3 厘米, 这个梯形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能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吗? 【例 6】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32 平方厘 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 7】下图梯形的上底是 20 厘米,下底是 40 厘米,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360 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 8】如图所示,有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最长的边是 10 厘米,这个三角形 的面积是多少? 【例 9】题目:已知平行四边形面积为 32 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爬坡题-多边形的面积 参考答案 【例 1】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析: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看作是一个上底为 4 厘米,下底为 6 厘米,高为 4 厘米的梯形的面 积。根据梯形面积解答即可。 解答:(4+6)×4÷2 =10×4÷2 =40÷2 =20(平方厘米) 答:下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20 平方厘米。 【例 2】求下面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连接 AD,原图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如下图)。阴影部分 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三角形面积。 解答:50×28-50×28÷2 =1400-700 =700(平方厘米) 【例 3】下图中,甲三角形的面积比乙三角形的面积大多少平方厘米? 解析:这道题如果按一般方法思考,要先求出甲三角形 与乙三角形的面积,然后再相减求差。但从题中已知条 件来看,无法求出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我们仔细分析 图形,可以发现:这是一个组合图形,可以看成是由两个直角三角形交叉重叠组 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乙+丙)的底和高分别是 4 厘米和 8 厘米,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甲+丙)的底和高分别是 6 厘米和 8 厘米,丙是重叠部分。要求甲三角形 面积与乙三角形面积的差,就转变成求(甲+丙)三角形面积与(乙+丙)三角形 面积的差。 [来源:Zxxk.Com] 解答:8×6÷2-8×4÷2 =24-16 =8(平方厘米) 答:甲三角形的面积比乙三角形的面积大 8 平方厘 米。 【例 4】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56 平方厘米,E 是 CD 边上的中点,阴 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析:阴影部分是个三角形,要求它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底和高,可是现在只知 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56 平方厘米。我们可以过 E 点画 AD 的平行线 EF,然后 再连接 CF,这样平行四边形就被分成了四个 完全相同的小三角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 平行四边形 ABCD 面积的 1 4 。所以阴影部分的 面积是 56÷4=14(平方厘米)。 解答:56÷4=14(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4 平方厘米。 【例 5】一个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 3 倍,如果上底增加 5 厘米,下底减少 3 厘米, 这个梯形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能求出这个梯形的面积吗? 解析: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但下图中这些条件 一个都没有给出。从现有的条件入手,我们必须要画图思考(如下图)。根据“下 底是上底的 3 倍”可知上底的长度是 1 份,下底的长度是这样的 3 份,当“上底 增加 3 厘米,下底减少 3 厘米”后,这个梯形变成了一个正方形,由图可知原来 上底和下底相差 5+3=8(厘米),8 厘米就是这样 的 3-1=2 份,于是现在就可以求出梯形的上底和 下底了。上底:8÷2×1=4(厘米),下底:8÷2 ×3=12(厘米)。梯形的高就是正方形的边长:4 +5=9(厘米)或 12-3=9(厘米)。 然后根据梯形公式求解即可。[来源:Zxxk.Com] [来源:学+科+网] 解答:5+3=8(厘米) 3-1=2 份 8÷2×1 8÷2×3 (4+12)×9÷2 =4×1 =4×3 =16×9÷2 =4(厘米) =12(厘米) =144÷2 =72(平方厘米) 答: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72 平方厘米。 【例 6】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32 平方厘 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析:观察上图可知,阴影部分的两个三角形与空 白部分的三角形等高,阴影部分两个三角形的底边之和与空白部分三角形的底 边相等。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与空白部分的面积相等,都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 半。 解答:32÷2=16(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6 平方厘米。 同学们,你们以后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别忘记小猫聪聪教给你的观察法哟!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发现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妙解可能就在前面。 【例 7】下图梯形的上底是 20 厘米,下底是 40 厘米,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360 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析:已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要求梯形的面积,关键是要求出它的高。这是一 个直角梯形,阴影部分正好是个直角三角形,底是 40 厘米,面积是 360 平方厘 米,它的高正好就是梯形的高。先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高,再利用梯形公 式求面积。 解答:360×2÷40 (20+40)×18÷2 =720÷40 =60×18÷2 =18(厘米) =540(平方厘米) 答:梯形的面积是 540 平方厘米。 【例 8】如图所示,有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最长的边是 10 厘米,这个三角形 的面积是多少? 解析:在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斜边的长度,而要求 它的面积,一般的思路是要找出两条直角边的长度,但是根 据现有的条件,很难求出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腰分别 长多少厘米,因此我们要变换思路解答。画出斜边上的高, 如下图所示,阴影部分也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腰的长度正好是大直角三角形 斜边长度的一半,所以斜边上的高是 10÷2=5(厘米), 原来 三角形的面积就是 10×5÷2=25(平方厘米)。 解答:10÷2=5(厘米) 10×5÷2 =50÷2 =25(平方厘米) 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25 平方厘米。 【例 9】题目:已知平行四边形面积为 32 平方厘米,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析:按照一般的思路:先把阴影部分看作是 4 个 三角形,然后想办法分别求出这 4 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后一一加起来从而得到阴 影部分的面积。如果用这样的思路来求解是极其困难的,因为每个三角形的底都 不知道。解这道题不妨从整体着手去思考:我们可以将阴影部分视作一个整体。 如下图,可以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h,即每个阴影三角形的高。这 4 个三角形的 底分别看作 a、b、c、d。从而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a×h÷2+b×h÷2+c×h ÷2+d×h÷2=(a+b+c+d)×h÷2 而“(a+b+c+d)×h”恰好是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32÷2=16(平方厘米)。 解答:32÷2=16(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6 平方厘米。 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爬坡题-整理与复习 【例 1】李师傅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昨天下午出车后一直在裕华路上(东西走 向)行驶。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昨天下午的行车里程如下(单位: 千米): -8 +9 -3 +8 -14 +15 -12 +12 -18 +11[来 源:Z+xx+k.Com] 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李师傅距离下午出车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要点提示: 整体思考这种策略可以帮助 我们巧妙地解答一些比较复 杂的题目。 【例 2】实验小学五年级女生在练习做仰卧起坐,以做 36 个为标准,超过的个 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第一组 8 名女生的成绩如下: -3 +1 0 +6 +2 -1 +5 第一组女生一共做了多少个仰卧起做? 【例 3】小明计算出这 13 个自然数的平均数是 12.56。待作业批改后,老师在小 明这道题的旁边批注“百分位上的有效数字计算错了”。你知道这 13 个自然数的 和是多少吗? 【例 4】如下图,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12 厘米的正方形,三角形 ABF 的面积比 三角形 CEF 的面积大 48 平方厘米,求涂色部分的面积。 【例 5】李叔叔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一天,工地上刚到了一堆钢管 (如下图), 你能帮李叔叔算出仓库里的钢管一共有多少根吗? 【例 6】如果甲数是一个整数,甲数除以 4.7 的商是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 是 2.13,那么甲数是哪个整数? 【例 7】正方形的边长为 6 米,AF=3 米,BF=2 米,求三角形 DEF 的面积。 [来源:学*科*网] 【例 8】下面是 2016 年 10 月某地三个超市烟酒和副食销售额情况统计图,请看 图回答问题。 (1)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2)烟酒销售额最多的是哪个药店,最少的是哪个药店? (3)副食销售额最多的是哪个药店,最少的是哪个药店? (4)幸福超市烟酒和副食销售总额是多少万元? 【例 9】五(1)班同学去划船,大船可以坐 6 人,小船可以坐 4 人,每条船不能 有空位,师生共有 46 人,要租几条大船?几条小船? 有多少种不同的租船方案? 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爬坡题-整理与复习 参考答案 【例 1】李师傅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昨天下午出车后一直在裕华路上(东西走 向)行驶。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昨天下午的行车里程如下(单位: 千米): -8 +9 -3 +8 -14 +15 -12 +12 -18 +11[来 源:Z+xx+k.Com] 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李师傅距离下午出车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根据题意可知,“向东为正, 向西为负”,要求李师傅送 完最后一名乘客时距离出发点的距离,就要分别算出 李师傅下午一共向东走的路程,和向西走的路程,进行比较,再确定位置。 解答:向东:9+8+15+12+11=55(千米) 向西:8+3+14+12+18=55(千米) 55-55=0(千米) 答:李师傅距离下午出车地点的距离是 0 千米。 【例 2】实验小学五年级女生在练习做仰卧起坐,以做 36 个为标准,超过的个 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个数用负数表示。第一组 8 名女生的成绩如下: -3 +1 0 +6 +2 -1 +5 第一组女生一共做了多少个仰卧起做? 解析:以 36 个为标准,谁的成绩是正几,表示她做的个数比 36 个多几个,谁的 成绩是负几,表示他做的个数比 20 个少几个。 解答:(36-3)+(36+1)+(36+0)+(36+6)+(36+2)+(36-1)+(36+5) =33+37+36+42+38+35+41 =262(个) 答:第一组女生共做了 262 个仰卧起坐。 【例 3】小明计算出这 13 个自然数的平均数是 12.56。待作业批改后,老师在小 明这道题的旁边批注“百分位上的有效数字计算错了”。你知道这 13 个自然数的 和是多少吗? 解析:题干中只说平均数 12.56 百分位上的“6”写错了,那么正确的平均数应 该在 12.50 与 12.59 之间,而 13×12.50=162.5,13×12.59=163.67。由于 13 个自然数之和为整数,所以,这 13 个自然数的和应为 163。 解答:13×12.50=162.5 13×12.59=163.67 答:这 13 个自然数的和是 163。 【例 4】如下图,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12 厘米的正方形,三角形 ABF 的面积比 三角形 CEF 的面积大 48 平方厘米,求涂色部分的面积。 分析:三角形 ABF 和三角形 ACF 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ABC,直角三角形 ABC 的面积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得。涂色部分又是由三角形 ACF 和三角形 CEF 组成,根据已 知条件“三角形 ABF 的面积比三角形 CEF 的面积大 48 平方厘米”,可知三角形 ABC 的面积减去 48 平方厘米就是涂色部分的面积。 解答:12×12÷2 =144÷2 =72(平方厘米) 72-48=24(平方厘米) 答:涂色部分的面积是 24 平方厘米。 【例 5】李叔叔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一天,工地上刚到了一堆钢管 (如下图), 你能帮李叔叔算出仓库里的钢管一共有多少根吗? 解析:可以把这堆钢管的横截面看成一个梯形,顶层钢管的根数看成梯形的上底, 底层钢管的根数看成梯形的下底,层 数 要点提示: 木头、钢管等通常按梯形形状堆积, 计算它们的总根数时,总根数=(顶层 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看成梯形的高,要求有多少根钢管,就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解答: (7+11)×5÷2 =18×5÷2 =45(根) 答:仓库里的钢管一共有 45 根。 【例 6】如果甲数是一个整数,甲数除以 4.7 的商是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 是 2.13,那么甲数是哪个整数? 解析:先确定甲数的范围,再确定是哪个整数,因为商保留两位小数是 2.13,所 以: 最小的商是 2.125→甲数最小是 2.125×4.7=9.9875 最大的商是 2.134→甲数最大是 2.134×4.7=10.0298 解答:商最小是 2.125,最大是 2.134。 2.125×4.7=9.9875 2.134×4.7=10.0298 9.9875<甲数<10.0298,即甲数是 10。 【例 7】正方形的边长为 6 米,AF=3 米,BF=2 米,求三角形 DEF 的面积。 [来源:学*科*网] 解析: 要想直接求出三角形 DEF 的面积是很困难的。我们可以先求出三个空白直角三角 形的面积,然后再正方形面积减去三个空白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求出阴影 三角形 DEF 的面积。 解答: 三角形 ADE 的面积: 三角形 BEF 的面积: 三角形 CDF 的面积: 3×6÷2 (6-3)×2÷2 (6-2)×6÷2 =18÷2 =3×2÷2 =4×6÷2 甲数=10 要点提示: 根据除数和商的近似值确定被除数是多 少,首先要确定被除数的范围,然后根 据实际情况取值。 =9(平方米) =3(平方米) =12(平方米) 阴影三角形 DEF 的面积: 6×6-(9+3+12) =36-24 =12(平方米) 答:三角形 DEF 的面积是 12 平方米。 【例 8】下面是 2016 年 10 月某地三个超市烟酒和副食销售额情况统计图,请看 图回答问题。 (1)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2)烟酒销售额最多的是哪个药店,最少的是哪个药店? (3)副食销售额最多的是哪个药店,最少的是哪个药店? (4)幸福超市烟酒和副食销售总额是多少万元? 解析: (1)根据统计图可知,这是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 (2)在统计图中,浅色表示烟酒的的销售额,找出表示烟酒的直条中最高的就 是销售额最多的,最矮的就是销售额最少的 (3)在统计图中,深色表示副食的销售额,找出表示副食的直条中最高的就是 销售额最多的,最矮的就是销售额最少的。 (4)幸福超市烟酒的销售额是 4 万元,副食的销售额是 8 万元,把这两个数据 加在一起即可。 解答: (1)复式条形 (2)烟酒销售额最多的是平价超市,最少的是幸福超市。 (3)副食销售额最多的是幸福超市,最少的是福源超市。 (4)4+8=12(万元) 【例 9】五(1)班同学去划船,大船可以坐 6 人,小船可以坐 4 人,每条船不能 有空位,师生共有 46 人,要租几条大船?几条小船? 有多少种不同的租船方案? 解析:从租 0 条大船到租 1 条、2 条、3 条、4 条、5 条、6 条、7 条大船,列表如 下: 大船/条 0 1 2 3 4 5 6 7 小船/条 10 7 4 1 从表中可以看出,共有 4 种租船方案。 从租 0 条小船到租 1 条、2 条、3 条……12 条小船,列表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共有 4 种租船方案。 从以上两种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列举的策略是 多样性的,既可以从租大船想起,也可以从租小 船想起。 解答:共有 4 种不同的租船方案。 大船/条 1 3 5 7 小船/条 10 7 4 1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爬坡题-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例 1】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 25~28 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如下。 第 25 届:金牌 16 枚,银牌 22 枚,铜牌 16 枚; 第 26 届:金牌 16 枚,银牌 22 枚,铜牌 12 枚; 第 27 届:金牌 28 枚,银牌 16 枚,铜牌 15 枚; 小船/条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大船/条 7 5 3 1 要点提示: 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时,可以按不同 的线索进行列举,从不同的列举方 法中寻求最佳方案。 第 28 届:金牌 32 枚,银牌 17 枚,铜牌 14 枚。 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中国体育代表团第 25-28 届奥运会获得奖牌情况统计表 【例 2】先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学校图书馆上星期借阅书籍人数统计表 (每人每天借一本书) (1)星期( )借阅故事书的人数最多,星期( )借阅百科书的人 数最少。 (2)这一星期,图书馆共接待读者( )人,星期( )接待的读者人 数最多,有( )人。 (3)图书馆想添置一些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例 3】下面是实验小学五(1)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水果情况统计表。 实验小学五(1)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水果情况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实验小学五(1)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水果情况统计图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爬坡题-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参考答案 【例 1】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 25~28 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如下。 第 25 届:金牌 16 枚,银牌 22 枚,铜牌 16 枚; 第 26 届:金牌 16 枚,银牌 22 枚,铜牌 12 枚; 第 27 届:金牌 28 枚,银牌 16 枚,铜牌 15 枚; 第 28 届:金牌 32 枚,银牌 17 枚,铜牌 14 枚。 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中国体育代表团第 25-28 届奥运会获得奖牌情况统计表 解析:从“表头”中可以看出,这个统计表横栏代表的是奖牌的种类,竖栏代 表的是奥运会的届次。先将题中给出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再算出合计数与总计 数。 填数据时,可以竖着填,先将第 25 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银牌、铜牌的数量填 入表中,再依次将第 26 届、第 27 届、第 28 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银牌、铜牌 的数量填入表中。也可以横着填的,先将第 25~28 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的数量填 入表中,再依次将第 25~28 届奥运会获得的银牌、铜牌的数量填入表中。计算“合 计数”,只需要将横栏中的数据相加,计算“总计数”,只需要将竖栏中的数据相 加。求总计数,可以用这四届奥运会获得的奖牌的总计数相加,列式为:54+50 +59+63=226(枚);也可以用这四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银牌、铜牌的合计数 相加,列式为:92+77+57=226(枚)。 解答:中国体育代表团第 25-28 届奥运会获得奖牌情况统计表 【例 2】先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学校图书馆上星期借阅书籍人数统计表 (每人每天借一本书) (1)星期( )借阅故事书的人数最多,星期( )借阅百科书的人 数最少。 (2)这一星期,图书馆共接待读者( )人,星期( )接待的读者人 数最多,有( )人。 (3)图书馆想添置一些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解析:观察表头,可以知道“星期”表示横栏 类别,“种类”表示竖栏类别,中 间格子中填写相应的人数。要求算出合计数和 总计数,先分别算出各种书籍的总计数以及每 天借阅书籍的合计数,再算出本周内所有书籍的合计数,另外根据图表,认真观 察计算,便可以获取所需信息。 解答: 学校图书馆上星期借阅书籍人数统计表 (每人每天借一本书) 要点提示: 总计与合计相交之处的填写方法: 可以把同行的数据横着加起来,也 可以把同列的数据竖着加起来。 (1)日 日 (2)466 日 (3)如果要添置新书,我建议添置故事书,因为借阅故事书的人数最多。 【例 3】下面是实验小学五(1)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水果情况统计表。 实验小学五(1)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水果情况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实验小学五(1)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水果情况统计图 解析:根据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来制作,先填写时间,再画直条,并结合图例 涂上不同的颜色。 解答:实验小学五(1)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水果情况统计图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爬坡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 1】李叔叔利用一面墙(墙足够长)围一块长方形菜地,如下图,篱笆长 24 米。(长方形菜地的长和宽都是整米数) 先填表,再回答问题。 【例 2】奇奇用 16 根 1 米长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例 3】甲、乙、丙、丁四人,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 【例 4】五(1)班有三名男生和三名女生一起参加比赛,有几种组合方式? 【例 5】一辆客车行驶于天津、青岛、大连三个城市之间,汽车站应准备有多少 种不同车票呢?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爬坡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答案 【例 1】李叔叔利用一面墙(墙足够长)围一块长方形菜地,如下图,篱笆长 24 米。(长方形菜地的长和宽都是整米数) 先填表,再回答问题。 解析:先在表中一一列举出 a、b 各是多少,在这里需要注意 24 米不是长方 形菜地的周长,而是 2 条宽与 1 条长的和,即 2b+a=24,然后计算出面积,看 看怎样围菜地的面积最大。 解答:长是 12 米,宽是,6 米时,围成的长方形菜地面积最大。 【例 2】奇奇用 16 根 1 米长的小棒围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6 根小棒每根 1 米,总的长度就是 16 米,围成的长方形 的周长就是 16 米,长与宽的和就是 16÷2=8(米)。用列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 题。 长方形的长/米 7 6 5 4 长方形的宽/米 1 2 3 4 解答:4 种。 【例 3】甲、乙、丙、丁四人,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 解析:列举时,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甲与乙、丙、丁分别握手共 3 次;乙与 丙、丁分别握手,共 2 次;丙与丁握手 1 次,共 6 次。 解答:6 次 【例 4】五(1)班有三名男生和三名女生一起参加比赛,有几种组合方式? 解析:我们先给三名男生和三名女生分别编号女 1、女 2、女 3,男 1,男 2、男 3。1 号女生可以和 1、2、3 号男生组合,2 号女生也可以和 1、2、3 号男生组合, 3 号女生同样也可以和 1、2、3 号男生组合。 解答:9 种。 【例 5】一辆客车行驶于天津、青岛、大连三个城市之间,汽车站应准备有多少 种不同车票呢?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要准备的汽车票 的种类不仅与所选的两个城市有关,而 且与这两个城市作为起点、终点的顺序 有关,所以,要考虑共准备多少种不同 的汽车票,就要在三个城市之间每次取 出两个,按照起点、终点的顺序排列。 首先确定起点站,在三个城市中,任取一个为起点站,共有三种选法。其次确定 终点站,每次确定了一个起点站后,只能从剩下的两个城市之中选终点站,共有 两种选法。 解答:6 种。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坡题-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例 1】用数字卡片 和小数点,最多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呢? 【例 2】用 6、9、0、0 这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一个小数,使这个小数符合下 面的要求。 (1)只读一个零的两位小数。 (2)一个零都不读的一位小数。 【例 3】小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丢了,结果读成了三万零二。原来的小 数要读出两个零,原来的小数是多少? 【例 4】已知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 5.8,这个两位小数可能是多少?最小是 多少?最大是多少? 【例 5】哪些两位小数的百分位“四舍”后是 3.5?哪些两位小数的百分位“五 入”后是 5.0?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爬坡题-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参考答案 【例 1】用数字卡片 和小数点,最多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呢? 解析: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可以运用列举法,把能组成的所有小数列举出来。为 了保证列举出来的小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列举。 首先,从 0、8、2 三张卡片中任选一张,排在第一位,这样就有 3 种不同的排法; 接着再从余下的两张卡片中任选一张,排在第二位,即第二位上有两种不同的排 法;最后将余下的一张卡片排在第三位。三张卡片排完后,依次再把小数点点在 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右下角(首位为 0 的只能把小数点点在第一位的右下角),这 样分别组成两位小数和一位小数。根据以上的思路,可列举出如下 10 个小数: ——0.82 ——0.28 ——8.02——80.2 ——8.20——82.0 ——2.08——20.8 ——2.80——28.0 解答:10 个。0.82、0.28、8.02、80.2、8.20、82.0、2.08、20.8、2.80、28.0。 【例 2】用 6、9、0、0 这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一个小数,使这个小数符合下 面的要求。 (1)只读一个零的两位小数。 要点提示: 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可以保 证不重复不遗漏。 (2)一个零都不读的一位小数。 解析:(1)要使组成的小数符合以下要求:必须是两位小数,则小数部分有两个 数字;只读一个零,即小数部分有一个零。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小数有 60.09、 60.90、90.06、60.90。(2)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知道一个零都不读的一位小数 有:600.9、900.6。 解答:(1)60.09、60.90、90.06、60.90。 (2)600.9、900.6。 【例 3】小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丢了,结果读成了三万零二。原来的小 数要读出两个零,原来的小数是多少? 解析:因为小明将小数点丢了,读成了三万零二,写作 30002。显然,只要在 30002 这个数中填上小数点,就可以得到原来的小数,但填上小数点后,还要保证得到 的小数要读出两个零。因为在 30002 之间填上小数点,有四种田法:3.0002、 30.002、300.02、3000.2,但在这四个小数中,只有 30.002 读数时读两个零。 解答:原来的小数是 30.002。 【例 4】已知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 5.8,这个两位小数可能是多少?最小是 多少?最大是多少?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知,这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 5.8,可以确定这个两 位小数一定可以写为 5.7□或 5.8□。近似数是 5.8,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只需 考虑百分位上的数字是几即可。5.7□必须经过“五入”后才能得到 5.8,因此 百分位上最小填 5。同理 5.8□必须经过“四舍”后才能得到 5.8,因此百分位 上最大填 4。 解答:这个两位数可能是 5.75、5.76、5.77、5.78、5.79、5.81、5.82、5.83、 5.84,最小的数是 5.75,最大的数是 5.84。 【例 5】哪些两位小数的百分位“四舍”后是 3.5?哪些两位小数的百分位“五 入”后是 5.0? 解析:百分位上的数字“四舍”说明百分位上 的数字小于或等于 4,可以是 1、2、3、4;百 分位上的数字“五入”说明百分位上的数字大 于或等于 5,可以是 5、6、7、8、9,同时,5.0 要点提示: 判断一个小数四舍五入前是多 少,先要看它保留的最后一位 是几,再按要求明确被省略数 位的取值范围,逆推回原数。 十分位上的数字是 0,说明原来的小数应该是 4.9□的形式。 解答:百分位上的数字“四舍”后是 3.5 的两位小数是 3.51、3.52、3.53、3.54; 百分位上的数字“五入”后是 5.0 的两位小数是 4.95、4.96、4.97、4.98、4.99。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爬坡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例 1】小马虎在计算 1.39 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 结果得到 1.84.正确的得数应是( )。 A.4.5 B.6.34 C.5.89 【例 2】两个加数的和是 25.4,其中一个加数增加了 3.46,另一个加数减少了 6.52。和变成了多少? 【例 3】两个数的差是 32.8,如果被减数减少 3.2,减数增加 3.2,差变成了多 少? 【例 4】计算 3.9+39.9+399.9+3999.9。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爬坡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参考答案 【例 1】小马虎在计算 1.39 加上一个一位小数 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 1.84.正确的得数应是( )。 A.4.5 B.6.34 C.5.89 解析:因末尾对齐,结果是 1.84,加数是 1.39,可求出它把这个一位小数当作 的数是多少,然后移动小数点可得到这个一位小数是多少,再按照小数的加法进 行计算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 解答: 1.84−1.39=0.45 1.39+4.5=5.89 【例 2】两个加数的和是 25.4,其中一个加数增加了 3.46,另一个加数减少了 6.52。和变成了多少?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一个加数增加了 3.46,另一个加数减少了 6.52,由 3.46 <6.52 可知,两个加数共减少了 6.52-3.46=3.06,所以和也随着减少了 6.52-3.46。 解答:6.52-3.46=3.06 25.4-3.06=22.34 【例 3】两个数的差是 32.8,如果被减数减少 3.2,减数增加 3.2,差变成了多 少? 解析:在减法中,差随着被减数的增减而增减,随着减数的增减而减增。被减数 不变,减数增加了几,差就减少了几;减数减少了几,差就增加了几。减数不变, 被减数增加了几,差就增加了几;被减数减少了几,差就减少了几。根据已知条 件,被减数减少 3.2,那么差就减少了 3.2;如果减数增加 3.2,那么差就又会 减少 3.2;这样差就减少了两次,共减少了 3.2+3.2=6.4. 解答:3.2+3.2=6.4 32.8-6.4=26.4 答:差变成了 26.4。 【例 4】计算 3.9+39.9+399.9+3999.9。 解析:在小数运算中,如果小数与某个整数比较接近时,为了计算简便,可以把 要点提示: 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加减法之间 的关系,先求出错误的另一个 加数,变成一位小数,再进一 步解答。 它们看成整数来计算,再根据“多加的数要减去,多减的数要加上”的规律进行 计算。观察算式中的每个数,发现它们与 4、40、400、4000 分别相差 0.1,因 此可以先把它们分别看成是 4、40、400、4000 来计算,最后再减去多加的 4 个 0.1。 解答:3.9+39.9+399.9+3999.9 =4+40+400+4000-(0.1+0.1+0.1+0.1) =4444-0.4 =4443.6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爬坡题-小数乘法和除法 【例 1】 小明把 2.6 除以一个一位小数,错算成除以整数,结果减少 1.8,这 个小数是多少? 【例 2】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地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 100 千瓦时,按每千瓦时 0.52 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 100 千瓦时,超过部分按 每千瓦时 0.6 元收费。明明家十月份用电 121 千瓦时,应缴纳电费多少元? 【例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例 4】两个因数的积是 24.5,一个因数乘 2,另一个因数乘 3,积就比原来增 加( )。 【例 5】把 1、2、3、5、6 这 5 个数字填入下面的竖式中,积最小是多少? 【例 6】在一道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和是 17.36,且被除数是除数 的 5 倍,除数是多少? 【例 7】计算 8.88×125。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爬坡题-小数乘法和除法 参考答案 【例 1】小明把 2.6 除以一个一位小数,错算成除以整数,结果减少 1.8,这个 小数是多少? 解析:根据题意,原来的除数是一位小数,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也就是扩大 10 倍,则商缩小 10 倍,则商减少的是原来 的 10 − 1=9 倍 , 依 此 可 得 正 确 的 商 是 1.8÷9×10,再根据除数=被除数÷商,列 式 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 2.6÷[1.8÷(10−1)×10] =2.6÷[1.8÷9×10] =2.6÷2 =1.3 答:这个小数是 1.3。 【例 2】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地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 100 千瓦时,按每千瓦时 0.52 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 100 千瓦时,超过部分按 每千瓦时 0.6 元收费。明明家十月份用电 121 千瓦时,应缴纳电费多少元? 解析:题目中的条件比较多,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收费标准,我们可以列表整理: 电量 单价 不超过 100 千瓦时 0.52 元/千瓦时 超过 100 千瓦时 超过部分 0.6 元/千瓦时 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如果用电量超过 100 千瓦时,就要分成两部分计费。其中 的 100 千瓦时,每千瓦时 0.52 元;超过 100 千瓦时的部分,每千瓦时 0.6 元。 按照这样的计费方法,明明家十月份共用电 121 千瓦时,就要分成 100 千瓦时和 要点提示: 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正确的 商,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21 千瓦时分别计费。 解答: 100×0.52=52(元) 21×0.6=12.6(元) 52+12.6=64.6(元) 答:明明家十月份应缴纳电费 64.6 元。 【例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解析:首先根据第一个因数百分位上的 6 和第二个因数个位数的乘积的个位上是 2,可得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是 2 或 7,再根据第一个因数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 数的乘积是一个四位数,可得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是 7;再根据第一个因数百分 位上的 6 和第二个因数个位数的乘积的十位上是 5,可得第一个因数的十分位上 是 3;然后根据第一个因数百分位上的 6 和第二个因数十位数的乘积的个位上是 8,可得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是 3 或 8,再根据第一个因数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 数的乘积是一个三位数,可得第一个因数的十位上是 3;所以第一个因数是 2.36, 第二个因数是 37,再根据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计算即可。 解答: 【例 4】两个因数的积是 24.5,一个因数乘 2,另一个因数乘 3,积就比原来增 加( )。 解析:本题可以采用赋值法,根据积是 24.5,我们可以假设这两个因数分别是: 4.9 和 5,4.9×5=24.5。然后就把其中一个因数 4.9 乘 2 得 9.8,另一个因数 5 乘 3 得 15,原来的乘法算式就变成了:9.8×15。9.8×15=147,和原来的积 24.5 比较,增加了 147-24.5=122.5。 解答:122.5 【例 5】把 1、2、3、5、6 这 5 个数字填入下面的竖式中,积最小是多少? 解析:联系整数乘法,要使两个因数的积最小,那么两个因数最高位上的数字要 尽可能小,也就是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就应该是 1 和 2;同样的道理,两个小数 十分位上就应该是 3和 5。这样,满足积最小的算式可能是 1.36×2.5、1.3×2.56、 1.5×2.36、1.56×2.3。算出每个算式的积:1.36×2.5=3.4;1.3×2.56=3.328; 1.5×2.36=3.54;1.56×2.3=3.588。比较后可以发现,1.3×2.56=3.328 的积 最小,是 3.328。 解答: 【例 6】在一道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和是 17.36,且被除数是除数 的 5 倍,除数是多少? 分析:首先,根据被除数是除数的 5 倍,得出这道除法算式的商是,5,因此可以 求出被除数与除数的和是 17.36-5=12.36,如果把除数看作,1 倍数,那么被除数 就有 5 份,而被除数与除数的和就应该是,1+5=6 份,也就是,12.36 里面有 6 个 除数,再用 12.36÷6 求出除数。 解答:17.36-5=12.36 5+1=6 12.36÷6=2.06 答:除数是 2.06。 【例 7】计算 8.88×125。 分析:8 和 125 的积是整千数,运用这一特点,把 8.88 分解成(8+0.8+0.08),然后应用乘法分配律 进行计算;还可以把 8.88 分解成 8×1.11,运用 乘法结合律来计算。 解答:8.88×125 8.88×125 =(8+0.8+0.08)×125 =1.11×8×125 =8×125+0.8×125+0.08×125 =1.11×(8×125) 要点提示: 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 于小数加法、乘法同样适用。 =1000+100+10 =1.11×1000 =1110 =1110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爬坡题-负数的初步认识 【例 1】如果小明向东走 100 米,记作+100 米,那么小强向西走 100 米,记作 ( )米。 【例 2】把下面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连接起来。 -6 -5 3 -1 +2 +4 【例 3】人体正常体温平均为 36℃~37℃,如果我们把人体体温标准定在 37℃, 38℃可以记作+1℃,那么 36.5℃可以记作( )。 【例 4】石家庄某天的气温是−3~2℃,这天的温差是多少度? 【例 5】一只蜗牛从树底出发,在高 6 米的树干上爬来爬去,下面是小明记录的 蜗牛爬行情况。(向上爬为正,向下爬记为负)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爬行情况/米 +2 -1 +3 +1 -5 猜一猜,蜗牛第五次能爬到树顶吗? 【例 6】一种面包的包装袋上标注,净重(200±5)克,表示这种面包的标准质 量是 200 克。实际每袋面包的质量范围是多少克? 【例 7】粮仓有小麦 30 吨,上周一到周五每天进出库情况如下(运进为正,运 出为负)。 (1)请说明各天记录的意义。 (2)哪一天运出的小麦最多? (3)上周一到周五共运进粮仓多少吨小麦?最后粮仓内共有多少吨小麦?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质量/吨 +4 -2 +5 -6 +3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爬坡题-负数的初步认识 参考答案 【例 1】如果小明向东走 100 米,记作+100 米,那么小强向西走 100 米,记作 ( )米。 解析: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东、西方向恰好相反, 根据题意可知,题中将向东走记作“正数”,那么向西走记作“负数”,小强向西 走了 100 米,所以应记作-100 米。 解答:-100 【例 2】把下面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连接起来。 -6 -5 3 -1 +2 +4 解析: 我们学过的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一个正数是几就从“0”点起向右 数几个长度单位,一个负数是几,就从“0”点起向左数几个长度单位。在这个 数轴上,每小格表示 1 个长度单位,并且“0”点的右边表示正数,“0”点的左 边表示负数。例如:-6 表示从“0”点起向左数 6 个长度单位,+2 表示从“0” 起向右数 2 个长度单位。 解答: -6<-5<-1<+2<3<+4 【例 3】人体正常体温平均为 36℃~37℃,如果我们把人体体温标准定在 37℃, 38℃可以记作+1℃,那么 36.5℃可以记作( )。 解析: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意义相 反的两种量:把人体的体温标准定在 37℃记 为 0℃,超过正常体温 37℃的记为正,则低 于正常体温 37℃的就记为负,36.5℃比 37℃ 低 0.5℃,所以应记为-0.5℃。 解答:-0.5℃ 【例 4】石家庄某天的气温是−3~2℃,这天的温差是多少度? 要点提示: 正数与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 量,看清规定哪一个为正,则和 它意义相反的就为负。 解析: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意义相反 的两种量:气温 0 度以上记为正,0 度以下为 负。−3℃比 0℃低 3℃,2℃比 0℃高 2℃,所 以这一天的温差是 3+2=5(℃)。 解答:3+2=5(℃) 答:这天的温差是 5℃。 【例 5】一只蜗牛从树底出发,在高 6 米的树干上爬来爬去,下面是小明记录的 蜗牛爬行情况。(向上爬为正,向下爬记为负)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爬行情况/米 +2 -1 +3 +1 -5 猜一猜,蜗牛第五次能爬到树顶吗? 解析:我们可以借助数轴来表示蜗牛的爬行情况。 观察数轴可以发现,蜗牛第五次爬到了 5 米高的地方,还没到树顶。 解答:蜗牛第五次不能爬到树顶。 【例 6】一种面包的包装袋上标注,净重(200±5)克,表示这种面包的标准质 量是 200 克。实际每袋面包的质量范围是多少克?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种面包的净重为(200±5) 克,也就是说这种面包的质量最多不超过 200+5=205 (克),最少不低于 200-5=195(克)。 解答:200+5=205(克) 200-5=195(克) 答:实际每袋面包的质量范围是 195-205 克。 【例 7】粮仓有小麦 30 吨,上周一到周五每天进出库情况如下(运进为正,运 出为负)。 要点提示: 求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差多 少,只需把负数前面的负号去掉, 再把两个数相加。 要点提示: 借助数轴来分析题意,这种数形 结合的方法能是复杂问题简单 化。 要点提示: 一种物品的净重是 a±b, 则它最重是 a+b,最轻是 a-b。 (1)请说明各天记录的意义。 (2)哪一天运出的小麦最多? (3)上周一到周五共运进粮仓多少吨小麦?最后粮仓内共有多少吨小麦?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质量/吨 +4 -2 +5 -6 +3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运进的吨数为正,运出的吨数为负。看上表中的数据时, 先看这个数的前面是正号还是负号。如果是“+”表示运进,如果是“-”表示运 出,最后再结合符号后面的数,说出每天运进或运出的吨数。 (2)星期二运出小麦 2 吨,星期四运出小麦 6 吨,2<6,所以星期四运出的小 麦最多。 (3)求星期一到星期五共运进粮仓小麦的的吨数,就是求+4、+5、+3 这几个数 的和。计算最后粮仓内小麦的总吨数,就用原有的吨数 30 加上星期一至星期五 运进的总吨数,再减去运出的总吨数。 解答: (1)+4 表示星期一运进 4 吨小麦;-2 表示星期二运出小麦 2 吨;+5 表示星期 三运进小麦 5 吨;-6 表示星期四运出小麦 6 吨,+3 表示星期五运进小麦 3 吨。 (2)星期四运出的小麦最多。 (3)4+5+3=12(吨) 2+6=8(吨) 30+12-8 =42-8 =34(吨) 答:上周一到周五共运进粮仓 12 吨小麦,最后粮仓内共有 34 吨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