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12-10 发布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20课青铜艺术》2  苏少版 (共22张PPT)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 虎食人卣(卤) 中国青铜艺术 第 19 课 “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这是唐诗人王勃的 《 腾王阁序 》 中的句子 —— 这里的钟和鼎指的是青铜礼器。 青铜器是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皿和工具。先秦时代,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和造型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堂皇的地位,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河南二里头文化上出土的青铜器,是我国中原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器。 人们起先从矿石提炼出红铜,红铜是纯铜,熔点低,硬度高,易脆损。后来人们从铜锡铝共生矿中提炼出青铜合金。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人们可以从矿石中分别提炼出纯铜、纯锡、纯铅,这样就可以根据器物的要求,按不同的比例随意铸就,青铜材料的完善,奠定了我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青铜的铸造工艺主要有制范法、失蜡法和金银错工艺。拿制范法来说,先用泥土制成铸件的完整模型,经过焙烧,然后在表面贴泥片进行翻型,制成泥范, 此外还要用泥土制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通常称为芯 , 就可用铜水进行浇铸了,冷却后,即成青铜器。青铜器件越大,器型和花饰繁缛,则铸造工艺越复杂。常常一件青铜器是用多块泥范分别浇铸拼合而成,其工艺精巧令人叹为观止。用制范法制造的青铜器最有代表性的是闻名遐迩的战国曾侯乙墓编钟。 编钟演奏 青铜制作有日常用具、兵器、乐器、生产工具和货币五大类。 青铜器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摆脱了实用功能而上升到具有礼仪象征意义的青铜礼器上。 青铜器用于煮熟食物,盛放熟食是日常的生活用品。作为礼器的鼎则必须经过装饰,以至于摆脱实用功能。鼎是礼器中最重要的器具,象征着身份、等级和权力。 春秋时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 ( 少数民族政权 ) 之机 , 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的首府洛阳南郊 , 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 , 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 , 劈头就问道 : “ 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 ” 言外之意 , 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 : “ 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 , 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 ” 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 , 就直接说道 : “ 你不要自持有九鼎 , 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 , 足以铸成九鼎。 “ 问鼎中原 ” 这个典故 , 就是这样得来的。 乳钉纹爵 夏晚期, 1974 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高 22.5cm ,口部椭圆,流窄长,有钉帽形矮柱,束腰平底,三棱锥状足细长外撇,鋬上有长条形镂孔,腹部有二道凸线,五个乳钉。是夏代最大的一件爵。它是我国目前发现青铜器中最早的一件 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高 133 厘米、口长 110 厘米、口宽 79 厘米、重 832.84 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 是世界迄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 商早期兽面纹方鼎, 高 100 厘米,口沿长 62.5 厘米,宽 60.8 厘米。 1974 年河南郑州张寨南街出土。直口,折沿,方唇,沿立二拱形耳,外侧有凹槽。斗形方腋,足为圆柱形,腹饰兽面纹和乳钉纹。是迄今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长信宫灯,通高 48cm 。灯的形象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宫女左手持灯盘,右臂上举,袖口下垂成灯罩。灯盘可以转动,灯盘上的两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动开合,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宫女身体中空,烟灰经右臂进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灯的各部分还可以拆卸,有利于清洁。此灯上面刻有“长信尚浴”等铭文共 65 字,所以被命名为“长信宫灯”。 铜奔马身高 34.5 厘米,身长 45 厘米,宽 13 厘米,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表现了骏马凌 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 58.3 厘米,重近 34.5 公斤, 1938 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种古代面具。 1976 年在陕西城固县苏村曾出土有殷商青铜面具二十三件,脸形有椭圆和圆形两种,目框深凹,眼球外凸,中有圆扎。两耳直立,悬鼻突起,透雕獠牙。脸壳外凸内凹,五官位置与人的面部相近。形状凶煞,可戴在面部。从这些面具的形制、特点看,可能是当时的一种战争面具。 兽面纹 最早的纹饰 —— 实心连珠纹 几何纹 青铜器上常铸刻有文字,这些文字通常称为 “ 铜器铭文 ” ,又称 “ 金文 ” 或 “ 钟鼎文 ” 。 1976 年在陕西省临潼县发现的利簋,上面记载了西周早期武王征商的事件和确切的时间,。簋铭文翻译成白话是这样的: ” 武王征伐商,在甲子那天早晨,举行了风祭和占卜,占卜的结果是定能战胜错纣,结果很快地打败了商王朝。 同样是面具给我们的 感觉一样吗?左边是三 星堆出土的面具,右边 是图坦卡蒙面具,说一 说你的感受。 课后拓展 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有没有青铜材质的物品,找到后对其进行观察,了解其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