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2 MB
- 2021-12-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1 古诗词三首
本课安排了两首诗和一首词。《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
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
有形;《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展现了儿童在菜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
画面。《清平乐·村居》通过描写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刻画翁媪及其三个儿子
的形象,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
这三首诗词从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的角度描写了农村生活,展现了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
乡村风光。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词知识,对于学习古诗词也有了一定的方法。这三首古诗词都
是描写乡村景色的,教学中可以运用插图和导语代入诗的意境、画面和体悟诗境的方式,让
学生感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
进行尝试性学习,再请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
2.教学时,教师要重视诗词朗读的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在读中紧密联
系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三首诗词可以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在基本疏通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抓住诗词中不
同时间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在诗和词的形式上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
理解。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读诗词时眼前浮出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读感悟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看注释和插图,朗读背诵,在读中想象,在
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三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的生活美,受到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之情。
朗读诗词,说说朗读时眼前浮现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老师:本课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梳理生字词,感知诗词大意。
2
3 课时
1.认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中的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一、释题导入,初读感知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大胆猜想一下诗文
会写些什么内容。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诗文。
4.指名读诗,理解词语。
5.指名说出每句诗的大意。
第一句: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第二句:麦子的花一片雪白,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第三句:白天变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门前没有人走动。
第四句: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二、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1.读诗思考: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
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2.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些地方给了你启发?
(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出了幽静的景象。第四句写“蜻蜓蛱蝶飞”显得
门前静悄悄的,以动衬静。)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点面结合,动静相衬)
4.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5.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三、拓展阅读
搜集并阅读欣赏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3
梅子——黄 杏子——肥
麦花——白 菜花——稀
篱落无人过 蜻蜓蛱蝶飞
宁
静
1 古诗词三首
1.认读《宿新市徐公店》中的生字,理解句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
3.联想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追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
的热爱之情。
想象儿童在花丛中追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复习引入解诗题
1.看图说话。出示《初夏荷塘》图。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景色。图上的景色
让你想起了哪一首诗?(学生背诵《小池》)还记得写这首诗的诗人是谁吗?(杨万里)
2.揭题。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初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
市徐公店)
3.认读“宿、店”。(注意指导学生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4.解题。你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吗?(预测学生在户外广告牌上见过“宿”,引导学生
理解“宿”的意思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指住宿的客店,相当于现在的旅馆、酒店。)
请你说说这题目的意思。(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二、看图初读知大意
1.故事入诗。
那一天,杨万里走出客房,漫步来到徐公店后门外,欣赏周围的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
景色呢?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
2.了解景物。自由朗读,杨万里在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先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
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测学生能从诗句里发现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花”“黄蝶”;从图中还能想
到田边小路。)
3.再读诗句,读通顺。
三、难点理解明诗意
1.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看图,说一说。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黄蝶
( )的树头 ( )的菜花
4
2.读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交流: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深”
的意思;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诗中的意思就是跑。)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四、吟吟诵诵入诗境
1.我们读着诗句,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色说给
大家听。(交流诗句的大意: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路,树上叶子还没成荫。儿童追
赶黄蝶,蝶儿飞进菜花丛中无法找寻。)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把你最喜爱
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预测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色彩明艳,景色美丽;儿童天真,
黄蝶活泼,生机盎然;径深人少,田园清幽)
3.配乐读诗。(播放乐曲)请学生随着音乐朗读诗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图文对照背古诗
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字外却包含着丰富画面。仔细体会,你能想到这
个追蝶的孩子脸上的表情吗?黄蝶停停歇歇又是怎样的情景?那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展
开想象,说给同桌听听。(交流)
2.同桌互背古诗。
六、学习生字做诗卡
1.指导书写“宿、徐、篱、疏”。
2.制作“诗画卡”(一首诗,一幅画,制作成可随身携带的“诗画卡”)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 一径 树头 菜花——静
儿童 黄蝶 ——动
1 古诗词三首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亡赖、卧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背诵课文。
3.读词,说说朗读时眼前浮现的情景,感悟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意境。
读词,说说朗读时眼前浮现的情景,感悟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意境。
一、导入新课
1.理解词,板书课题。
2.正音:乐(yuè),齐读课题。
5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设疑:词中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
词。
二、初看画面,反复诵读
1.课件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翁、媪、莲、蓬、卧、剥。
3.指导朗读:
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4.指名读,其余同学看插图,一边听,一边看图想象每句话写了些什么。
三、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你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句子?
2.生交流:
(1)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师点拨:
①古诗词的语言习惯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锄豆”指的是给豆松土或除草。
②中儿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么样?该怎么夸他们?
③练习朗读。
(2)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师点拨:
①亡赖。
从“亡赖”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②“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趴)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无
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活泼、调皮可爱)
练习说话: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子,可以自己说一说,还可以与同桌进行讨论。
④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子该怎么读出来呢?
(3)感悟景美。
师点拨:
①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想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③瞧,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优美的山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
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④指导朗读: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青水秀的农村,真是别有一番乐趣呀。就让我们走进画中,
听他们聊聊吧!
(4)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点拨:
①“翁媪”分别对应图中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什么?(夫
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
②理解“相媚好“。
③理解“醉里吴音”。师相机讲解“吴音”,说说这老两口是怎么“醉”的?
四、生成画面,读悟结合
1.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家老小五口的生活画面。同学们自己边读这首词边感悟。
2.交流看到的画面。
6
五、简介作者,深悟词情
1.浏览资料幻灯片出示: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宋人的妻离子
散、家破人亡。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定宁静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却遭受奸
臣排挤,被贬到偏远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 18 年。这首词就在他被贬到这里之后写的。
2.我相信,现在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会有更加独特、深刻的感受。再读这首词。
3.交流再读后的感受。
六、丰富画面,吟唱背诵
1.师引背。
2.欣赏歌曲《清平乐·村居》
七、总结课堂,延伸课文
1.现在这和谐美好的乡村之景,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
心间,直到永远。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唱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词来读一读。
清平乐·村居
景
茅檐低小 大儿 锄豆
溪上青青草 中儿 织鸡笼
吴音 翁媪 小儿 剥莲蓬
事
诗词的感悟,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字词的基础之上。在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过程中,我
摒弃“独白式”的教学模式,用图片、歌曲、电影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
诗词,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理解古诗词的规律,使学生在学习诗词时有规律可循。
入诗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我在教学本课时,注重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
情感,让学生与诗人的感情、诗词的意境产生共鸣,进而帮助学生说出眼前浮现出的情景,
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乡下人家
一读课题,眼前就会不自主地呈现出一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文章按照屋
前、门前、屋后的空间顺序进行描写,同时穿插春、夏、秋的季节顺序和白天、傍晚、夜间
的时间顺序,既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
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学生对于这篇文章充满浓厚兴趣,源于他们对乡村生活的喜爱。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
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独特、迷人之处,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
7
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1.本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边读边
想象画面,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感兴趣的景致进行交流,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摘抄文中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丰富语言积累。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3.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一处景致。
4.摘抄文中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选读探究——品读感悟——朗读再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重点
引导学生能跟随文章的叙述顺序,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
生活的独特、迷人之处。
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之美,了解课文在空间上、时间上
和季节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老师:准备关于乡村风光的图片或乡村生活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时
1.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
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并试着给每幅画面取个名字。
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并试着给每幅画面取个名字。
8
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
二、看图发言,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一起谈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想不想看?(课件出
示图片,学生欣赏)
这就是乡村,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发言)
是啊,乡村就是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陈醉云先生一同走
进乡村生活,走进普通的农家小院,去领略乡下生活的独特与迷人之处。(板书课题:乡下
人家)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学习要求,先让学生自学课文。
指名读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
(1)分组读词语。
(2)抽读课文。
指名朗读第 1、2、5自然段。(课件出示花的图片)介绍课文中出现的几种花。
(3)读了课文之后,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文用了哪一句话来概括呢?请用波浪线画出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
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齐读这句话。
四、默读课文,梳理画面
1.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
2.交流。(让学生概括后随机在黑板上板书)
画面一:屋前搭瓜架。
画面二:门前种鲜花。
画面三:屋后春笋冒。
画面四:竹林鸡觅食。
画面五:河里鸭嬉戏。
画面六:院落吃晚饭。
画面七:夜听催眠曲。
五、品读课文,欣赏画面
学习画面一:“屋前搭瓜架”。
1.指名读课文第 1 自然段,其他同学想象一下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2.交流:
(1)别有风趣。
静态:从瓜、藤、叶的颜色感受出来的:青的、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
有风趣的装饰。
动态:嫩绿的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和乡下人家小小的屋子和谐地映衬着,别有风
9
趣。
读一读。(出示瓜架图)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摘抄喜欢的句子。
(2)可爱。
与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的两根大旗杆比:石狮子让人感觉严肃,有些呆
板;旗杆又显得很单调。而瓜架让人感觉很亲切,很可爱!
3.你能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出画面的别有风趣和可爱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小结:这屋前搭瓜架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
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六、课堂小结,练写生字
1.学生自读第 1 自然段。
2.教师指导书写,学生练习。
乡
下
人
家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竹林鸡觅食
河里鸭嬉戏
院落吃晚饭
夜听催眠曲
风
景
如
画
2 乡下人家
1.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风情,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
衷地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交流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景致。
3.摘抄课文中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
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和赞美之情。
一、复习上一节课
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学习“屋前搭瓜架”这个画面,感受到了“乡下人家,不论
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也似乎看到了农家人的内心世界,
他们是那么的勤劳,那么的质朴。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课文还向我们展示了哪些“独特、迷
人”的风景。
10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 2~6 自然段。在这些画面中任意选择一个或两个,读一读,想
一想,在你眼里这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你又是怎么感受到的?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三、汇报学习成果
(一)画面二:“门前种鲜花”是一道( )的风景。
1.美丽:有些乡下人家在门前的场地上种着几株花,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五彩缤纷,
非常美丽。
教师小结:解释“时令”;春天,芍药在叶丛中竞相开放;夏天,凤仙争先恐后地露出
一张张笑脸;到了秋天,鸡冠花和大丽菊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我们看。这些花儿依着
时令,也就是依着季节顺序开放,给朴素的乡村增添了一抹明丽的色彩。
2.朴素:因为这些花都是乡下人家随意地种在门前的场地上的,不像城里人把花种在
花盆里,而且这些花都很好养,不用怎么照料它们。
教师小结:一切是那么自然,与乡村风光和谐地相互映衬着,构成了一道朴素的风景。
从这幅“鲜花轮绽图”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乡下人家内心的朴实和纯洁。
3.请女同学来读这段话。
4.(课件出示中心句)所以我们说——齐读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二)画面三:“屋后春笋冒”是一道( )的风景。
1.幽静: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2.生机勃勃: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所以说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
觉。
3.读这个“探”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男同学齐读这句话。
5.你能想象这些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它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吗?请大家展
开想象,把笋的话写下来。
课件出示: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它们________地说:“________。”
学生自由写话并交流。
6.(课件出示雨后春笋图)学生齐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中心句)难怪作者要说——齐读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画面四:“竹林鸡觅食”是一道( )的风景。
温馨:母鸡带着小鸡们觅食,而雄鸡似一位阅兵的将军,也似一位尽职的丈夫,也似一
位尽职的父亲保护着母鸡和小鸡。多么温馨的一家子。
(四)画面五:“河里鸭嬉戏”是一道( )的风景。
活泼:一群顽皮的鸭子在水里嬉戏。
和谐:人洗衣,鸭从不吃惊,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五)画面六:“院落吃晚饭”是一道( )的风景。
自然、和谐、惬意、充满诗意。
(六)画面七:“夜听催眠曲”是一道( )的风景。
宁静、安详、和谐、充满诗意。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是春天,夏天
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你
11
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2.交流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景致。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2.用一段话写下你眼中的乡村景致。
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竹林鸡觅食
河里鸭嬉戏
院落吃晚饭
夜听催眠曲
独特
迷人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朴实自然,读起来有清风拂面之感,没有较难理解的词句。在
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来进行教学:“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
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
迷人风景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
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
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天窗
这篇课文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一个小孩
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展现了孩
子们的天真可爱,表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章内容通俗易懂,文笔生动而流
畅,情感舒缓而真挚。
现在的孩子对于“天窗”了解甚少,教学中可借助课件展示天窗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天
窗,从而体会课文中孩子的无奈心情,感受他们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的外面世界,并由此展
开无穷无尽的想象。
这篇课文的词句看似浅显,实则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对于新时代
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体会作者对天
窗的特殊情感上下功夫。教学时要借助朗读训练、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展开自己丰富
12
的联想,并抓住重点词句回答问题,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的位置及乡下人开天窗的原因。
3.感知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品读感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
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重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品读感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
藉”。
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品读句子,回答课后习题。
老师:课件。
学生: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天窗。
2课时
1.学习生字、生词。通过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天窗及乡下人开“天窗”的原因。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重点
将课文读通读顺,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一百多年前的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第 1~3
自然段。
13
(1)读读这三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天窗?人们在屋顶上开天窗的目的是什
么?
(2)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进些许光亮的天窗,却是著名作家茅盾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于是,他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天窗》。
(3)板书课题:天窗。
(4)齐读课题。
2.简单介绍茅盾。
3.天窗为何让茅盾魂牵梦萦?它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2.完成填空:
《天窗》首先交代了(天窗的由来或为什么有了天窗),接着写了当(夏天阵雨来了)时或
(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唯一的慰藉),想到
应该(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3.依据这样的条理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摘抄文中描写屋子、闪电、云彩、星星、蝙蝠、夜莺、猫头鹰的短语。
天 窗
由来 唯一的慰藉
3 天窗
感悟第 4~8 自然段,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唯一慰藉;领会“无”
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体味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
“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孩子带来的无穷快乐和无限遐想;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体会句子“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
‘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的深刻含义。
14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
么要发明天窗。(采光)
2.导入:
(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文的最后,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
(2)你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3)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
出“实”的?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该被感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第 4~7 自然
段。
二、细读课文
(一)夏天阵雨来临时
1.指名读第 4 自然段,设身处地想一想: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标出
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
2.木板窗被关上了,天窗是透明的;人被关在屋里,心却无法被关住!透过这扇天窗,
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课件出示第 5 自然段。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读。
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到( ),你会看到( )。
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 ),你想象( )。
4.品读句子。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
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1)句中的“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为什么透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3)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5.夏天阵雨来了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因此,作者说
——(生接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
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二)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
1.出示学习向导。
(1)读课文第 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是
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默读第 7 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用波浪线画出孩子们想
象到的景象。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品读交流。
(1)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河滩或游戏的追逐戏闹,却被大人们逼着上
床“休息”,这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抓住“忘不了”“偷偷”等词语体会孩子们的无奈
和不甘)
(2)然而,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却飞得很远很远。请根据你对第 7 自然段的理解,
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
15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粒星),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看到的是
( ),想象到的是(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
(3)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玻璃上面掠过的一
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世界。
4.师生齐声朗读第 6、7自然段。
5.语言训练:
如果是你,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
仰望天窗那一方下着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扫兴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
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
(1)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它们也许是( ),
也许是( ),也许是( )。
(2)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奇幻的云彩,有的像( ),有的像
( ),有的像( )。
(3)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 ),也许是( ),也
许是( )。
6.晚上,孩子们躺在床上休息,思想却没有“休息”。这一方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想
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广阔的世界。因此,作者说——(生接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
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三、总结升华
1.是的,夏天阵雨来了时——(生接读)“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生接读)“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
想象锐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这时候
——(生接读)“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生接
读)“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2.所以,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活泼会想的孩子们
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
达,更复杂,更确实!
交流: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3.比较句子:
A.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
B.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2)“天窗”加不加引号?表达的意思相不相同?
(3)文中加了引号的“天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四、拓展练笔
天窗虽小,却能开人心窍!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想象之窗,又带给你怎样的想象空
间呢?老师这里也留下一方空白,请你大胆地想象,完成小练笔。
1.雨天或是雪天,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乘汽车、火车或是飞机时,看着窗外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选择一个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照第 7 自然段写一段话。文段中可以用
16
上“也许……也许……也许……”的句式。
夏天阵雨 “无” “有”
被逼上床 “虚” “实”
唯一的
慰 藉
教学本课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抓住关键词语“慰
藉”与“神奇”,走近“天窗”。“夏天阵雨来了时”“晚上,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
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又是神奇的,因为它能让活泼会想的孩子从
“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聚焦重点句段,在诵读中体味“无”和“有”,“虚”和“实”,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并能够从文段中发现写作的奥秘,掌握写作的金钥匙,我尝试抓住文章的“留白处”,
提供写作契机。
小“天窗”,大“世界”。要让孩子们从小小的“天窗”,看到这个大大的“世界”,想象
力很重要。今天,在课堂上,孩子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在未来,他们一定能够让
想象载着孩子们在广阔的“世界”中遨游。
4 三月桃花水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美文,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春暖花开、大地回春的美丽画卷,字里
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到来时的欣喜之情。课文篇幅虽然较短,但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
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文质兼美,适合学生反复品读,积累优美词句。
学习这篇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文中优美的词句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
累词汇;大量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字阅读及感受能力,善于联想和
想象,具有一定的语言模仿和创作能力。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
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写景类文章的学习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
遵循“初步感知——整体感知——精读品味——整体回顾”的阅读规律,采用“层进性
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运用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表达的教学方法,在朗读中
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这节课要抓住重点语段,引导孩子展开想象,让他们在层层推
进的想象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关键词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想象等方法理解课
17
文内容,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小组合作与展示等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进
行学习,提高学生诵读和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体会课
文的语言美。
教师:本课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春水的资料。
1课时
一、导入
春水是什么意思呢?作者为什么把春水叫作“桃花水”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三月
桃花水,去感受春天的优美吧!(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纠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指导生字,注意读好“旋、和”在课文中的读音。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
丽、迷人、令人沉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几
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第 3、4自然段和第 5、6 自然段)
2.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
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
眼。)
3.齐读第 2 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自然段时,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4.课件展示。
18
5.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啊,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啊”,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时的兴奋之情;一
个“醒”把被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桃花”“酒窝”(比喻)。
6.分男生、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7.小组自学: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了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
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映照出了什么美景?
8.教师提问:
课文的第 3~6 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
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第 6 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手法,把“柳枝”比
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的倒影”比喻成“红莲”)
9.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并思考: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
赞美和无比热爱之情)
四、作业布置
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月桃花水
什么声音? 竖琴
什么光芒? 明镜
沉醉
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
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
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首先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们
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其
次让他们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最后把对春水的喜爱、赞美之
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地进行朗读。另外在本文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充分
的自学空间,让学生在预习中,在朗读中,在小组活动中,在各个问题的设置和回答中,拥
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在此之后我只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
上串讲课文,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就能在自学的基础上,逐步理
解课文的精妙之处,能更真切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口语交际:转述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转述”。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事,让学生转述别人的一件事,
通过看与说双向互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转述。
19
将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正确、清楚地转述,
需要老师加以指导,如转述中不要遗漏主要信息、正确使用人称等。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加以情境演练,学生就能记住要点,正确运用于生活之中。
1.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表达。
2.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练习转述。
【知识与技能】
1.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2.弄清转述要点,不遗漏主要信息。
3.注意转述时人称的转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培养学生转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转述清楚、正确。
1.弄清转述要点,不遗漏主要信息。
2.注意转述时人称的转换。
教师:课件、奖品。
学生:预习课文。
1课时
一、游戏导入
1.传话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先来玩一个轻松的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悄悄告诉
他”。我请每组坐左边的同学来参加,我把话只说给第一个同学听,然后你们一个一个往后
传。注意:传话的时候只能说一次,只能悄悄地说,不能让其他人听见。
(传话内容:今天下午第二节课,会有老师来听课。)
(1)老师把传话内容告诉第一个同学。
(2)老师发令:“开始!”,学生依次往下传。
(3)请出第一个同学和最后一个同学,请最后一个同学大声地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想知道我告诉他(指着第一个同学)的是什么吗?
2.揭题。
20
这种把话转告给别人的游戏,既可以叫捎口信、传话,也可以叫转述。今天,咱们就一
起来学习转述。(板书:转述)
3.小结获胜经验:
老师问传得对的一组同学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经验吗?
(总结板书并齐读:听清楚,说明白。)
4.在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知道在转述别人的话时,首先要听清楚,记准人家的话,弄
清要点;其次要把话说清楚明白,不遗漏主要信息,不然就会转述错误。最后还得有礼貌,
说话态度自然大方,说的声音要让对方听见。当然也不要太大声,因为只能讲给一个人听。
大家有信心把它学好吗?(板书:有礼貌)
二、引入教材情境,练习简单转述
1.引入教材情境。
师:教材上为我们提供了两种转述的情境:一是我要把图书馆关于更换借阅卡的通知告
诉小军;二是我要把明天参观博物馆的注意事项告诉请事假的小丽……(出示课件)请同学们
联系生活实际,开动自己的脑筋想一想,除了这两种情形,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进
行转述的?(全班相互交流,指名学生发言)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老师这边还有一则通知,请大家来小试身手吧。
2.练习简单转述。
(1)出示通知,进行转述。
①同学们,你们看,黑板上出现了老师的通知呢!
(课件播放:明天参观博物馆需要注意:早上 8 点在学校北门集合……)
②听清楚了吗?这一则通知就在课本第 11 页。
③齐读文本,使学生了解通知的时间、地点、事情、提示。
你能把这个通知转告你的家长吗?
(2)尝试练习。
①不要忙着举手。想想,刚才通知是怎么说的。每人先大声地说几遍。记不住的,可以
看着屏幕把内容读一读。
②同桌互说,纠正说错的地方。
同学们,记住通知的内容了吗?请你们把你的同桌当成家长说给他听听。注意:对某人
说话时,先打声招呼,说的时候眼睛应该看着他。
③师扮家长,学生练习转述。
互相提出改进的措施。
④学生表演,练习转述。
再请出一组同学来示范转述。
(在③④进行时师生评议。评议要点:是否将通知正确清楚地告诉了“家长”,人称是
否合适,交流是否文明礼貌,是否做出适度的情感反应。)
三、交际例文
放学后,我来到小丽家里对她说:“小丽,明天参观博物馆需要注意,早上 8 点在学校
北门集合,不要迟到哦!”
四、分组设计
1.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
2.各组讨论设计一个转述内容。
3.将内容告诉非本组的同学,并转述给另一个小组。
4.按小组进行积分,最后进行评比。
五、课堂小结
21
要想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听清楚、说明白)
转 述
要点
听清楚
说明白
有礼貌
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线,同时在正确、及时、有效地创设
交际情境,激发兴趣的引导下,明确转述中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把转述内容说清楚,使学
生通过玩、想、听、说、演、评等多种形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
到说的快乐、说的享受。不仅提高学生表达的水平,达到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
交流,还能实现本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
习作:我的乐园
本次习作以“我的乐园”为主题,让学生介绍自己乐园的样子、在乐园里最爱干什么、
乐园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同学听,让他们也来感受你的快乐。
本次习作主题明确,但学生选择材料时可能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先填好表格提纲,再根
据提纲完成习作。
1.课前指导学生回忆令自己快乐的一个地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素材。
2.指导学生养成先写表格提纲,再根据提纲完成习作的习惯。
3.注意激发学生写习作的兴趣,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赏。
【知识与技能】
1.选择一处乐园,写出乐园的样子、自己在乐园里最喜欢做些什么、乐园带给自己怎
样的快乐。
2.学生写完后,互相交流,感受快乐。
3.修改习作,讲评习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仿照填表格,指导学生学习习作。
2.通过互相交流、欣赏习作,让学生养成与他人分享快乐的习惯。
3.通过互评、讲评,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的快乐。
写清楚乐园的样子,自己在乐园里最爱干些什么,乐园带给自己怎样的快乐。
教师:课件、例文。
学生:课前收集本次习作的材料。
2课时
指导习作,完成习作。
写出乐园的样子,自己在那儿最爱干什么?乐园带给自己的快乐是怎么样的。
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
1.播放迪斯尼乐园的视频,引导学生说说观后感。
2.学生交流。
3.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很快乐,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除了这里,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们
的乐园,想一想。
二、打开思路,收集材料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小朋友,他们的乐园是这样的。
2.出示课件图片。
乐乐——满是玩具的房间
明明——家里的院子
花花——班级图书角
军军——学校的篮球场
方方——爷爷的菜地
牛牛——村头小河边的草地
冬冬——他家楼顶平台
3.学生交流:我的乐园在哪里?在写这篇习作时要注意突出哪个字?
三、拟定题目,仿填表格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拟定题目。
2.出示课文中的表格,指导学生交流表格中所填的内容。
3.学生仿填表格。
4.全班交流表格内容。
23
四、给予提示,完成习作
1.教师给予学生提示,如写作顺序、修辞方法等。
2.学生对照表格,完成习作。
3.教师随机指导。
我的乐园
乐园的样子
最爱干什么
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习作:我的乐园
1.评讲习作,引导学生修改习作。
2.同学之间共赏习作,互相取长补短。
通过互评、讲评,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一、创设情境导入,明晰习作要求
1.这节课让我们来看看大家的乐园,去乐园里感受大家的快乐。
2.回顾习作内容。
二、基本练习,规范使用汉字
1.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
2.出示病句,找出句子中不恰当的地方并进行修改。(用词不当、前后矛盾或重复等)
3.指导学生改正错误。
三、扣“点”赏文,习得方法
1.“榜上有名”。
(1)整篇习作较好:“三星小作家”。部分较好:“一星小作家”(在好句、妙段某一方
面有亮点)。
(2)公布“三星小作家”和“一星小作家”名单。
2.“点将台”——从欣赏中找到习作方法。
(1)欣赏好句:(出示)
①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哪种“乐”。
②指导交流。
③与作者交流(这些词、句在哪儿学到的?)
师引出:多读课外书,读好书,好读书,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
24
(2)欣赏妙段:(出示)
①选择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品品“乐在哪”。
②指名朗读,说出乐在哪儿。
(3)欣赏佳作。
①出示学生优秀例文,请本人朗读。
②分析例文,说说作者写出的快乐。
3.总结修改方法。
(1)组织交流,从以上欣赏过程中受到的启发。
(2)启发学生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并适时板书。
①是否有一个精彩的题目。
②是否介绍了乐园的样子。
③是否表现了自己的快乐。
④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⑤语句是否通顺,无错别字和错标点。
四、朗读交流,自主修改
1.欣赏了这么多精彩的作文,也学习了习作的方法。下面请你读读自己的文章,按修
改要求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文章哪里需要修改。
2.结合修改要求进行自我修改。
3.同桌互读互提意见。
4.请 1~2名学生展示修改后的文章或段落,再对照原文,说一说:改了哪些地方?为
什么要这样改?
5.小组内互相朗读习作,品味快乐。
五、习作例文
爷爷的菜地,我的乐园
每次去爷爷的菜地,总是我最开心的事。一到周末,我便使出浑身解数,缠着爷爷一起
去菜地,好让自己在那里撒欢。
清晨,旭日的晨曦斜照在菜地里。我沐浴在温暖的风里,自由自在地跑来跑去。鸟儿在
枝头欢快地歌唱,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花儿来伴舞,多么和谐的画面啊。鲜花和绿草们身
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好似一颗颗镶嵌(xiānɡ qiàn)在绿叶上的珍珠。放眼望去,银光闪烁,
令人心旷神怡。
菜地旁的水渠里,有一个小水坑,这里是一些小鱼儿的家。水坑小而浅,就像一个小鱼
缸。可鱼儿们不觉得小,在它们眼里,这里是世界上最宽敞明亮的家。它们在水下自由自在
地游着,快活地吐着泡泡。我卷起裤脚弯下腰,轻轻地走过去,蹲在旁边的一块石头上,看
着它们在水里快乐地游泳的样子,从水里散发出来的清新的泥土气息,沁人心脾。
在爷爷的菜地里,一切都是无拘无束的。爷爷也总是任我“放飞”。有时我在泥泞的田
里慢慢地走着,遥想美好的未来;有时我站在高高的谷堆上,眺望着远方;有时我就傻乎乎
地站着,看着幸福开放的花儿,看着边采蜜边哼着小曲的蜜蜂;有时,我闲来无事,就来洒
水,按住水管口,顿时银花四溅,好不快乐!菜地里的菜,也被水滋润着,心里都乐开了花……
爷爷的菜地虽然又小又普通,但带给我快乐,却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里是我的乐
园,也是我玩得最开心的地方!
点评: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乐园——爷爷的菜地,按照一定的顺序
描写了让人心旷神怡的菜地,我和鱼儿嬉闹的水渠,以及“我”在菜地里自由放飞的快乐。
文章语言生动、优美,首尾呼应,读后让人仿佛沾染到小作者在菜地里的快乐,也跟着他一
起步入爷爷的菜地奔跑、玩耍。
25
我的乐园
修
改
方
法
是否有一个精彩的题目
是否介绍了乐园的样子
是否表现了自己的快乐
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是否语句通顺,无错别字和错标点
本次习作要突出“乐”,因此首先由迪斯尼乐园的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体
会“乐园”的含义是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地方。然后再用丰富的材料引导,让学生明白“乐
园”的范围很广,进而回忆自己快乐的地方。最后拟定题目,仿填表格,完成习作提纲。我
在此基础上稍加引导,讲解一些具体的习作方法,帮助学生把习作写得更加符合要求。
在习作讲评课时,我注意对学生的习作予以赞赏,表扬的面很广,只要不是特别糟糕的
习作,就让他们“榜上有名”。在指导学生修改习作时,我让学生通过找错、改错的练习,
帮助学生学会改正习作中常见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模仿、运用好词好句,将
印象深刻的词、句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这一步的设计,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
所有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再次进行了审视与构思,从而成为讲评的主人。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梳理、总结作者表达情感或想法的方法。“词句段运用”
首先通过读词语,让学生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其次读语段,选择一幅图画依照语段
写一写。“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毛泽东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本单元课文感情丰富,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领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能在交流中
进行总结。同时能边读诗词边想象画面,为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打下基础。学生还具
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结合图片,进行简单的仿写。
1.学习“交流平台”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课文中哪些词句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2.教学“词句段运用”时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想象画面,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
不同;了解语段构段方式,指导学生通过看图进行仿写。
3.教学“日积月累”可结合词的意境,指导学生朗读,快速背诵。
【知识与技能】
26
1.回顾、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能
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感知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2.仿照语段选一幅图画写一写。
3.读背诗词,感知诗词特点和其中渗透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想象,引导学生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2.通过观看图画,感知语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
1.感知课文中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了解语段构段方式,培养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难点
1.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2.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课时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的句子,体会、感悟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
2.说说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1.感悟哪些语句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2.说说乡村与城市生活的不同。
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 4篇课文,其中有 3 篇课文描写了乡村生活,作者对于乡村生活
有什么样的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27
2.课件出示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4.小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6.教师小结。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2.交流读两组词语时,所想象到的不同画面。
3.说一说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语文园地
1.学习选择一幅图画进行仿写。
2.学习“日积月累”。
发现构段方式,能够看图进行仿写。
一、词句段运用
1.出示文中语段,学生自读。
2.标识语段中的“绘成、构成”两个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语段的构段方式。
(“绘成、构成”前面的内容是对景物的分写,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
3.观察图画,学生任选一幅图画写一写。
4.小组内交流读语段。
5.全班交流朗读的语段,教师相机点评。
二、日积月累
1.揭示课题
(1)解题。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 1961 年 12 月读了陆游咏梅词之后,反其意而用之所写。当时中国面
临着许多困难,而写这首词的目的就是要是鼓励中国人民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毛
泽东借咏梅来言志,鼓舞广大的人民群众,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28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熟读课文,思考: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4.合作探究,感知词意。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
雪俏丽竞放。梅花虽然美丽但她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
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背诵这首词。
(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虽是对这一单元的总结与拓展,但其中的知识含量也十分丰富,因此在教学中,
我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中进行交流。当学生有疑问
的时候,我当好一名授“渔”人,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优秀
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
趣。
5 琥珀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生动、具体地描写了这块奇特的琥珀形成的过程,交代了想
象琥珀形成的科学依据,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化石的科学认识。
本篇课文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不懂的问题。因此教师
要注意引导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并鼓励他们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
索欲。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述生动具体,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语
言的生动准确性;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教学中要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
重创新。要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书写重点字词。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29
1.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的能力。
2.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出作者的推测依据,让学生体会科学用语的准确性和严谨
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难点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老师:本课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2课时
1.认读、书写本课生字。
2.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的过程。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点
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难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大家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出示琥珀图片),琥珀是
一种树脂化石,燃烧时有香气,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
来读读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推测、前俯后仰、澎湃。
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松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三、朗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30
1.提出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
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只苍蝇和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
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
故事的详细情形,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哪一部分讲了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从“一个夏日”到“那些松脂球成了
化石”。)
(3)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块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形成过程。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
珀是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具体样子和它的科学价值。)
(5)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解决不了的,留待下一节课师生共同解决。
四、指导写字
1.教师指导书写:餐、辣、挣。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琥 珀
思考:
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怎么形成的?
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5 琥珀
1.师生共同解决上节课阅读中留下的问题。
2.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文中作者的推测依据。
3.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
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难点
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
一、回顾初读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松脂化石,它叫什么?(琥珀)谁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什
31
么是琥珀?
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理解松脂化石形成的必备条件,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
1.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化石的形成需要哪几个必备条件,并说说理由。
(1)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因为只有夏天天气热。
(2)要有阳光,而且强烈,这样,松脂才会不断往下滴。
(3)要经得起几万年的漫长时间考验。
板书:阳光强烈,天气炎热,时间漫长
2.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分别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
在哪几个词上。(有三处:①太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
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体现“暖暖”“火热”“热辣辣”等词语上。)
3.阳光的变化点明了天气的炎热,为下文做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①苍蝇
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②苍蝇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
大滴的松脂;③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向苍蝇时,吧嗒,松脂滴下来了刚好把它们
包在里头。)
板书:蝇、蛛、老松树、巧遇、一大滴松脂
4.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条件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
(“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只有那么一滴,俩家伙没准儿还能挣
扎出来。如果没有“松脂继续滴”也许无法形成球,松脂球太小了,也经不起几万年时间的
考验。)
板书:松脂继续滴
(二)指导学生说说推测依据。
出示句子,学生交流推测依据。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
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热辣辣的太阳光,才会让老松树渗出更多的松脂,厚厚的松脂才能把两只虫子包裹起
来。)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刚好”体现了松脂落下来的位置准确无误。)
(三)了解松脂化石形成所需的必备条件,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要有什么必备条件。
(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 2个条件。“几万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
眼就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
明地壳发生过变化;这又是两个条件。)
板书: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三、解决疑问
1.请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
2.全班共同交流。
四、课堂小结
1.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还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测的合
理性,真是收获不小哇!
32
琥 珀
形成
条件
阳光强烈
蝇、蛛、老松树、巧遇、一大滴松脂
松脂继续滴
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本课以介绍琥珀导入新课,学生较感兴趣,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
生阅读课文,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自行解决。再围绕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引导
学生说出句子的推测依据,从而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最后引导学生交流在阅读过程中不
懂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
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 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为人们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
向学生开启了一扇科学探索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这篇科普文章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从标题到内容都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文
中的恐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因此,他们能跟随老师一起,进入恐龙飞向蓝天这一演
化过程的探究中。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教学可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小组合
作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能更好感知课文内容,情寓其中,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科
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自觉主动地学习,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
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写下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简单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体会文中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5.完成小练笔。
33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索的方法,弄明白恐龙飞向蓝天的大致过程。
2.通过仿写语段,提高学生仿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重点
弄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大致演化过程。并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难点
体会文中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老师:本课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2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体会为什么说“辽西的发现”是“点睛之笔”。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恐龙的课文。板书:恐龙。
2.大家了解恐龙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2~3人)
3.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恐龙(2 种)的图片,想看吗?想认识它吗?大声叫出它的名
字(霸王龙、马门溪龙)。
看过了图片,恐龙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难怪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
最初把它叫做“恐怖的蜥蜴”!
当你看到“飞向蓝天”这四个字时,你又想到什么?(出示两张鸟的图片)是啊,鸟类是
我们心中轻灵自由的天之骄子。
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飞向蓝天的恐龙”。当你第一次看到课题时,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4
看来大家的疑问是一致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4.出示课后资料袋。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学生读一读,相机纠正读音。
3.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1)请一组同学每一个人各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
哪些内容?
(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4.默读课文,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探寻答案
1.同学们,回到刚才的问题:鸟儿和恐龙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找到答案了吗?
(鸟类很有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课件出示这句话)
2.原来如此呀。这么说,窗外树枝上那只小鸟,竟然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恐龙的一支演
化而来。这个说法,可是要有根据的呀。要不,我才不信呢。你有什么依据吗?
3.请同学们再读第 2自然段,看能不能找到有力的证据。学生朗读第 2 自然段后交流
自己的看法。
4.出示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图片。
同学们可真是读书的高手!通过读课文竟然发现这么多的知识。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说
的: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
了……(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点睛之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辽西的发现”,是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呢?
(“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学家们
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作“画卷”。而要证明恐龙的一支最终演化成鸟儿,“羽毛”
是非常关键的证据。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
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5.小结: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可见在很久以前,有些恐龙是长羽毛的,和
鸟儿很像。这更有力地证明了鸟类是由恐龙的一支演化来的。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的一支――→
演化
鸟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1.精读课文第 4 自然段,列出提纲,简单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35
2.读语段,照样子写一段话。
重点
1.讲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主要过程。
2.随文解决之前写下的不懂问题。
难点
1.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2.仿写一段话。
一、复习导入
1.读准课文中的生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自由读文,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合作学习,了解过程
恐龙的一支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恐龙
类别 时间 特点或变化
第一种恐龙出现 约两亿
四千万
年前
繁衍成庞大家族 数千万
年后
生活习性方面
体态大小方面
食物方面
(其中的)一些猎食性恐龙,,
变化 1: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变化 2:
变化 3: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变化 4:
变化 5: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
变化 6:1.恐龙怎么就飞向蓝天变成鸟儿了呢?课文中哪一部分介绍了这一过程?请同
学们快速默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知道了哪些新知识?
2.自读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新收获?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学习的孩子。仅仅通过自己读课文,你们就知道了这么多
的知识。真了不起!但是同学们,仅仅了解到这些,还远远不够。恐龙究竟是怎样飞向蓝天
的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好吗?
4.根据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导学案)
讨论:A.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B.通过填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5.合作学习后交流:哪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儿的?(各小组派
代表汇报)
36
6.理解重点句:“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了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都有些什么样的恐龙呢?
7.(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说一说你看到的景象。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呀?
(大屏幕出示句子: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
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一句话。
8.梳理过程:恐龙演化成鸟儿,大体经历了几个阶段?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好吗?(师
根据学生复述课件逐步出示恐龙演化成鸟儿的大体过程)
三、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表达的准确性
1.(大屏幕出示句子: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
翔的鸟儿。)同学们,你们看加点的这些词语“一支”“漫长”“最终”,自己再仔细默读
一下这个句子,体会一下这些词语用得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
2.语句表达准确,是科普类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找一找,
和同桌交流一下。
四、阅读语段,完成练笔
1.出示语段: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
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
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
以植物为食.....。
2.指名学生读语段。
3.想想这段话有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整段的总起句,分别用了三个“有些……有些”……句式,写出了这个庞大
家族的特点。
4.仿写语段。
5.全班交流。
五、总结深化,让学生诉说心声
1.学完了课文,现在你最想去干什么?(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2.课后请同学们都去收集恐龙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恐龙知识知多少”主题活动。
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一种恐龙(约两亿四千万年前)→庞大家族(数千万年后)→猎食性恐龙(其中一些)→
最终飞向蓝天(亿万年前)
教学本课时,我重点指导学生弄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首先借助一个表格,通
过学生小组合作,来了解清楚这一过程。再让学生借助表格,讲清楚演化过程,从而突破重
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是本课的难点。因此我先引导学生一起
体会“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句话中
“漫长的”“一支”这类词语的准确性,然后让学生去全篇文章搜索哪些句子也让你感受到
语言的准确性。最终学生找得准,体会得也很不错,效果很好。小练笔这一环节,由学生自
读语段,感悟语段特点,仿写后全班交流,培养学生互相交流、欣赏的习惯。
37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作者以大胆的想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神奇,展示了纳米技术
在生活应用上的美好前景。文中有较多的科技术语,要引导学生读正确,同时指导学生发挥
想象,纳米技术还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哪些地方。
这个学段的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新鲜名词都表现出特别的兴趣,而“纳米技术”这一
概念是 20 世纪 90 年代才兴起的。近几年经过科学家的不断探索,纳米技术这一概念才慢慢
广为人知,因此学生对“纳米”并不感到陌生;同时纳米技术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
妙而多彩,这又给“纳米”增添了浓郁的神秘色彩,使得学生对它有了较高的了解欲望。正
是基于以上两点,这篇文章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此文难度不大,力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把握文章的重点,结合课文
内容理解纳米技术可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
2.朗读课文,提出疑问和同学交流。
3.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技术。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具体体现。
2.体会作者深入浅出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3.培养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技术。
2.自主、合作探究纳米技术的“新奇”。
难点
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老师:课件。
学生:课前查找资料,了解纳米技术。
38
2 课时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 1986 年版《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小虫飞入铁扇公主的肚子片段。
2.学生把观看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并谈谈自己感受。
3.教师小结:虽然这是神话,但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比神话更神奇的。
4.课件展示纳米技术相关的图片。
5.板书课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6.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疑问,师生随机交流。
二、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3.读准文中的科技术语。
纳米 微米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天梯 纳米吸波材料 病灶 光学显微镜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 1 自然段:21 世纪必将是纳米的世纪。
第 2 自然段:介绍纳米技术的含义。
第 3 自然段:纳米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
第 4 自然段: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健康。
第 5 自然段:纳米技术的未来前景。
三、再读课文,提出疑问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2.指名学生说疑、答疑。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自认田字格的生字。
39
2.同桌互相说说哪些字难写及其写字要领。
3.教师提示“箱、臭、碳”这三个字的写法。
4.学生抄写生字。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 微米 病灶 碳纳米管 纳米吸波材料 碳纳米管天梯 光学显微镜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技术。
2.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理解句子。
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技术。
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理解句子。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理解什么是纳米技术。
1.究竟什么是纳米技术?请同学们默读第 2 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2.指名回答,区别下面的两句话。
一纳米长度十分小。
一纳米长度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十亿分之一米等于一百万分之一毫米,拿出尺子,看一看一毫米有多长,想一想它的一
百万分之一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长度。
作者列出具体的数字,说明了纳米的具体长度,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纳米这一神奇的长
度单位。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
3.齐读第 2 自然段,感受纳米技术的新奇。
(二)了解纳米技术的应用和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1.现在我们都是纳米技术的研究人员,我们一起去研究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我
们分成两组:第一组研究纳米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第二组研究纳米技术让人们更加健
康。
40
2.分小组讨论学习:
(1)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课文第 3 自然段分别举了哪些例子说明?
(2)在人类健康问题上,课文第 4 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
3.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第一研究小组:
(1)冰箱里的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使蔬菜保鲜期更长。
(2)“碳纳米管”比钢铁结实,而且非常轻。未来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
旅行。
(3)纳米吸波材料用在战机上,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让雷达看不见它。
第二研究小组:
(4)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
(5)纳米机器人可以循着血管直达病灶。
(6)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用时间延长。
4.小结:是啊,作者举了这么多的例子是为了告诉我们,纳米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
巨大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每个同学的讨论结果,一起来了解这新奇的纳米技术在生活
中的应用。
5.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最想用纳米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说说你的想法,并仿照课文第
4自然段的写法,动手写一写吧。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
米
技
术
长度单位(十亿分之一米)
应用
冰箱涂层
“碳纳米管”材料
纳米吸波材料
健康
纳米检测技术 检测预防疾病
纳米机器人 直达病灶
纳米缓释技术 让药效缓慢释放
本文虽然是一篇介绍高科技的科普文,但作者没有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没有对深奥抽
象的理论进行阐述,因此大大降低了阅读难度,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极大加强,他们完全被纳
米技术的新奇所吸引,对纳米技术产生了无限的神往。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关于纳米技术的资
料,课中指导他们读好科学术语,从而读通顺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提出疑问,
并和同学交流,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最后,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
地筛选信息,理解句子。
8 千年梦圆在今朝
41
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
尝试和追求,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
努力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知晓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
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年级学生对航天知识可能所知有限,但对科学故事、科普文章很感兴趣。课前,可以
让学生搜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概况;课中,可以将这些搜
集到的资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补充、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课后,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搜
集的资料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编小报、办墙报、搞展览等。
1.课文不但叙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今朝得以实现的过程,而且用大量的事实来说
明“梦圆”背后的精神力量,这是研读课文的重点。研读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过程方
面,在千年的圆梦过程中,中华民族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二是
探索方面,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最新成就。
2.千年梦圆在今朝,既是中国人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值得全体炎黄子孙自豪的事。在
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
3.合作探究,体会中国航天人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
学精神。
重点
1.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
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例描述中,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神舟五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学生:课前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1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03 年 10 月 15 日早晨 9 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
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
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此刻,看着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
3.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1)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
(2)质疑:“千年梦”指的是什么?怎么圆的?(学生思考)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一起去追寻千百年的中
华民族飞天梦。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
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共同的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
(2)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流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
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
鼓舞?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仅仅几年,“神舟十号”载人航天
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们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
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飞行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 2~3名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互相评议。
43
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代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
万户利用火箭上天——大胆的尝试
↓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
“嫦娥四号”月球成功着陆——又一座里程碑
本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
尝试和追求,重点记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教学本课,
要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我国航天领域取得
的成就,靠的是一代代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技工作者以及他们的
科学精神,以此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口语交际:说新闻
这次口语交际是引导学生了解新闻,从借助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看到或听到
的新闻中,选一则感兴趣的和同学交流,交流时要说明新闻的来源,把新闻讲清楚。注重培
养学生关注新闻的意识,引导他们搜集、处理新闻信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新闻”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话题,让学生交流新闻是让学生对新
闻的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能把自己搜集到的一些新闻进行归纳,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
的想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能在今后的
学习生活中关注一些时事新闻,不能停留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阶段。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加深情感上的熏陶和提升语
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应是学习上的“主体”。因此在老师示
范的基础上,不仅要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所搜集的新闻信息,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
讲述新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发表看法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在交流和表达中体会和感悟新
闻,在团队合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44
【知识与技能】
1.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新闻,并了解什么是新闻。
2.引导学生清楚地说出新闻的来源及内容,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新闻内
容。
3.在讲述时不要随意更改内容,说出自己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了解和收集新闻,训练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2.通过交流新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生活的兴趣。
1.准确传达新闻信息。
2.清楚、连贯地讲述新闻内容。
教师:课件。
学生: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渠道,搜集新闻。
1课时
一、字谜导入,认识新闻
1.(看图猜字)门里面一只耳朵,猜猜这是什么字。(闻)同学们能给这个字组词吗?(新
闻、闻鸡起舞、闻风而动……)
2.刚刚有同学组了“新闻”这个词,同学们认为什么才叫新闻?
3.那么是不是所有最近发生的事都是新闻呢?除此之外,新闻还有哪些特点?(待学生
说出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师出示新闻的特点:及时性、真实性、有价值)。
4.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要求我们从小要养成了解新闻、关注新闻、分享新闻的
习惯。同学们课前都按照老师的要求搜集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了吗?我们今天就来交流交
流。
二、新闻热身室——一句话新闻
1.同学们都已经搜集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现在老师有点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同学们都
搜集了哪些新闻。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新闻热身。请同学们用一句话介绍今天你要说的新闻
的标题,并说出你的新闻是从哪里搜集来的。仿照屏幕上面的句式:
屏幕出示:我是从________搜集的,我搜集的新闻题目是________。
2.看来同学们搜集的新闻真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让我们足不出户也能尽知天下事
啊!刚刚我们进行了一个小小的热身,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新闻实训室——组内讲
新闻
三、新闻实训室——组内讲新闻。
1.方法指导。
(1)同学们,我们手上都搜集了各种各样的新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将新闻发布出去,
让别人更好的理解吸收呢?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2)视频里讲的新闻内容你听清楚了吗?这个发言人讲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板书:声
45
音响亮、吐字清楚、连贯讲述、准确表达)
(3)我看到我们有的同学搜集的新闻很长,如果你想一字不落地讲给同学听,恐怕还没
有讲完就下课了。所以我们要熟悉自己的新闻,挑重要的内容来讲。请看大屏幕。(屏幕出
示新闻范例)
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范例,分为标题、导语、正文三部分。一般看新闻的标题和导语就
能了解到新闻的主要内容,所以为了节约时间,在组内交流时,同学们只讲标题和导语就行
了,讲完后还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一些同学讲得很好,我们再请他来给我们具体地
讲一讲。
(4)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来示范一下。(我今天要发布的新闻题目是……以上新闻由 XXX
为您发布。谢谢大家!)好的同学们,就这样轮着讲,讲完以后互相评一评,选一个讲得最
好的代表各个组给大家讲。
2.组内试讲。
同学们,给你们 6分钟时间,组长组织好,看哪个组最认真。下面我宣布,组内新闻发
布会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开始,老师巡视指导)
四、新闻播报台——评评谁最棒
1.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交流得非常热烈,请各组汇报一下你们组选出的代表是谁,准
备讲什么新闻。
2.老师期待你们的新闻大餐已经很久啦!现在我们就请各组推荐的新闻发言人,上台
给我们说一说新闻,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我们的“新闻播报台”就以黑板上这四点来作
为评比标准,评出一名“最佳新闻发布人”。下面的同学认真听,有感兴趣的新闻还可以举
手谈谈感受。
3.发言人依次上台说自己的新闻,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老师从中串联。
4.请同学们说一说,以上新闻,你对哪条最感兴趣?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5.评选今天的“最佳新闻发言人”。
6.请“最佳新闻发布人”谈谈自己的获奖感言。
五、交际例文
我国预计在 2020 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此次中国将通过火星卫星,
火星着陆器,火星车联合探测火星,目前火星车已做好。”在本次计划中,中国将完成“绕”
“落”“巡”三大任务,这在中国航天史上属于首次。
六、师生总结
1.精彩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你有何收获?既可以谈谈
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也可以谈谈自己的不足,畅所欲言。
2.总结:同学们,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新鲜事,每天都有许多新
闻,希望大家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读多看新闻,在新闻中增长见识,
在新闻中成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你们都表现得特别棒!来,让我们用掌声为自己新的成长加油!
说新闻
声音响亮 吐字清楚 连贯讲述 准确传达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并留心新闻发布的方法、语言、形式等。在教学
时,我先通过一句话新闻让学生了解交流新闻时要说明新闻的来源;然后通过一个视频,教
46
给学生具体说新闻的方法,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新闻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我深入到小组
内了解情况,并实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最后在班级新闻发布会时,我发现孩子们新闻
发布前的台词、流程都慢慢地规范起来。
快乐读书吧
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生动,是学生了解
更多科学知识的一条途径。从导读这本书出发,再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读物,如中国的
《十万个为什么》,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
起源的演化过程》等,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
尽管有趣的语言、生动的内容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但如果缺少阅读方法的指导,就会
降低阅读的效果。因此,在这次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运用视频播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科普读物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十万个为什么》是
一本有趣的科普读物。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推动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有趣、生动的语言文字,了解科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科普名著的方法,领悟科学知识。
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
1课时
47
一、激趣导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科学知识。让老师考考你们。
(1)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鸟儿是由恐龙演变成的吗?
(3)纳米技术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同学们掌握了好多科普知识。那么老师再考考你们。
(1)为什么炉子里的柴会毕剥作响?
(2)为什么烟会走出烟筒,而不向屋里冒?
(3)水为什么能灭火?
……
4.同学们,如果你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来读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
么》吧。
二、指导读书方法
1.老师也喜欢读书,看看老师带来的书是什么呢?(教师出示《十万个为什么》),看
到这本书,你们会先看到什么呢?
(学生: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
2.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我们会了解到什么呢?
3.师相机介绍: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译者、插图、出版社。
4.看完了封面,我们翻开书又可以看到什么呢?
(学生:看到序言或者是前言,再往后翻就会看到目录,里面有好多文章的题目。)
5.说得真好,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读薄。大家
一起来看看我这本书的目录都有什么?
6.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十万个为什么》部分目录。
7.看完目录,同学们一定会有自己想读的文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读书呢?今天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读书的方法。
8.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课题《十万个为什么》三步阅读法。
●略读法。
A.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往往先粗略地读,大体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我们把这种阅
读方法就叫“略读法”。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B.学生交流预设:
略读往往是不出声的读,读的速度快,内容多,但对内容了解不深。
阅读时如果只需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一般翻阅报刊、读各类故事、浏览新书时,为迅速了解作品大意,获取自己需要的材料
和信息等,一般使用这种阅读方法,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精读法。
A.如果一篇文章在你略读一遍后,觉得它写得很美,特别吸引你,那你就可以细细地读,
我们把这种阅读方法叫做“精读法”,也叫“细读法”。这种阅读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B.学生交流预设:
“精读”一般都是仔细慢慢地读,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比较深,比较透。
因为阅读的速度慢,读的内容少,往往对内容有较深的思考。
48
如果你想对文章有深层次的了解,一般就采用这种方法。
●赏读法。
A.读到妙词佳句、优美片段后怎么办呢?我们就要欣赏着读,也就是“赏读法”。这
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B.学生交流预设:
赏读记得牢固,可以终生受用。
像一些优美的散文,短小的诗歌或名言警句等很适合用这种阅读方法。
三、拓展阅读
1.课件展示科普读物,让学生猜猜这些书的大致内容。
2.请读过这些书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书的主要内容。
四、共享收获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创办一期科普作品推荐专栏。
阅读方法
略读法
精读法
赏读法
本次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开课时先通过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再
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此时,当我出示《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时,
学生就会跟随老师的指引萌生去读这本书的想法。在阅读指导中,我教给学生三种阅读法,
即略读法、精读法、赏读法。通过指导,不仅使学生了解了阅读方法,能运用具体的方法阅
读科普读物,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此次习作要求写一些自己想发明的东西。你想发明什么?它是什么样子?有哪些功能?
课文给予了相关的写作指导,借助表格或者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完成习作。
神奇的想象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头脑中存在着无数的奇思妙想,
这次习作就为他们写下自己的奇思妙想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他们写自己所想,鼓励他们将自
己的所想变成现实。
1.变重形式、轻内容为坚持内容为主入手,教师通过举例,拓展学生的思路。
2.变老师指导习作为主为学生自主习作为主。要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学生讲得好的
地方,不管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哪怕是一个词,教师也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以此培养学
49
生独立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先说后写,从口头作文到书面作文。
【知识与技能】
1.把自己想发明的东西画出来或者画出思维导图。
2.能用通顺、具体的语言写下这种东西的样子、功能等。
3.学生写完后,互相交流、欣赏习作。
4.修改习作,讲评习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画思维导图或者列提纲的方法完成习作,让学生养成习作的好习惯。
2.通过互相交流、欣赏习作,让学生养成与他人分享习作的习惯。
3.通过互评、讲评,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合理想象,富有新意。
写清楚自己想发明的东西的名字、样子、功能。
教师:课件、例文。
学生:课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一画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2课时
指导习作。
清楚地写出自己想发明的是什么东西、它长样子、有哪些功能。
一、观看科幻影片,激发创造欲望
让我们在创造的天地里大饱眼福。在科幻世界大显身手,科幻世界,创造无极限。(播
放科幻掠影 2 分钟)
学生观看科幻影片,内容有“多功能筷子”“水面行走鞋”“轻便折叠桥”“太阳能房
子”“深海探宝器”“智能摩托车”等。
二、具体欣赏一例,例说事物用途
1.科幻世界让我大开眼界。这些创造发明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具体看看“智能摩
托车”的用途。
2.学生继续观看影片。
50
3.你能条理清晰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和大家说一说吗?小组先讨论一下,组织好语言。
4.学生自由讨论两分钟后,小组汇报。
5.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引导学生倾听、评判、补充。
三、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创造设计
1.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只是摩托车有许多的缺点需要改进,实际上还有
许多的物品或工具也有很多缺点,必须发明新事物来代替。
2.同学们,你们想发明什么呢?拿出课前你们画好的思维导图,依照文中的提示,写
一写你想发明的东西的样子和功能。
3.学生根据提示补充思维导图。
4.同桌互相交流。
四、对照思维导图和提示,说习作
1.同学们,我们把想发明的东西画好了,它的样子和功能我们也写好了,现在让我们
介绍一下吧。
2.全班交流。教师可指名 3~5 人回答,对学生的交流予以补充、指导。
五、补充习作题目,综合写成文章
1.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所想、所说,把这篇习作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用上我们平时
积累的词语和句子。还可以用上多种修辞手法,尽量做到内容充实、想象合理。
2.学生动笔完成习作。
3.在学生习作时,教师有重点地进行个别指导。
我的奇思妙想
名字
样子
功能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评讲习作,引导学生修改习作。
一、展示台
1.出示优秀题目。
2.学生交流读到题目后猜想的习作内容。
3.请作者读作文题目。
这些小作者在哪里?请你自豪地把自己的题目读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鼓励他们。
4.你最想读哪篇文章?为什么?
5.展示优秀习作,欣赏评议。
51
(1)出示题目。
(2)交流收获。
(3)交流评讲。(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4)师朗读优秀习作,学生听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经过大家的交流,这些习作都写出了想发明东西的样子、功能,语言非
常生动,想象也很合理,让老师仿佛看到了它们运用于生活中的情景。
二、评改园
1.同桌合作交流。
同桌互相交换自己的习作和思维导图,让对方看看自己有没有写清楚。
2.学生认真阅读、思考。
3.全班交流,评价合作。
我们班的同学很会合作,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认真学习。我们请几组同桌来汇报修
改习作的过程。
三、实践场
1.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和同学们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一下自己的习作。
2.修改好的同学可以拿着作文,去请教老师,请老师给予指点。
3.展示习作。
(实物展示)将修改得较满意的地方和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既要说说自己哪个地方改得好,也要说说自己原来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改)。
4.在刚才的修改中,有同学修改了题目的吗?
5.同学们,相信经过认真修改,你们的文章会更加精彩。你们的作文既可以向学校红
领巾广播站投稿,当然也可以大胆地向《语文报》投稿。
四、习作例文
我的奇思妙想——飞行汽车
你知道我最想发明的一种东西是什么吗?我告诉你吧!是飞行汽车!
你一定感到奇怪:飞行汽车是什么?其实,它是我二十年后将发明出来的东西,一起来
看看吧!
由于地面车辆较多而造成交通拥堵,而天空仍是一片空旷,所以这启发我想发明飞行汽
车。它不仅可以超低空飞行,还可以高空飞行,从根本上解决了堵车的问题。
它上面装有自动行驶装置,不会驾驶也不用担心。方向盘消失了,变成了驾驶座旁的一
个扶手,扶手尽头有个小把手,用它掌握方向,另一个扶手上有一个拉杆,用它升降,简单
极了!副驾驶座上有着一挺“激光枪”用于娱乐,座位可以向后倒,用于休息……功能多多!
怎么样?是不是很棒!
它还很环保呢!它的顶部是太阳能板,可以吸收太阳能作为它的能量。
它的外形也很美观,有着彩色的喷漆,流线型的车身,金色的车门,这难道不漂亮吗?
请大家拭目以待吧!
点评:习作思路清晰,结构清楚,写出了飞行汽车的样子、功能,以及与传统汽车对比
的优点。
五、课堂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今天的奇思妙想将变成明天的现实。让我们一起努力用自
己的发明造福于人类的生活吧。
展示→评改→实践
5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
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在教学本次习作时,
我首先通过观看科幻电影,打开学生想象的窗户,再通过“智能摩托车”的介绍,引导学生
初步感受本次习作内容和形式。随后,让学生结合课前所画的思维导图,参考课文中的提示,
为自己的发明理清思路。最后围绕思维导图说习作,由说到写,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打开,语
言被优化组合,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一篇习作。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交流、梳理、总结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习
怎样解决的方法。“识字加油站”旨在引导学生认识 12 个形近生字。“词句段运用”引导
学生了解有关新出现的词语以及原有词语的新含义;“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江畔
独步寻花》。
“词句段运用”中关于新出现的词语学生虽有所耳闻,但对于其实际意义仍处于一知半
解的状态,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在生活中所代表的意思;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
用熟悉的事物去和不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让人更容易明白。
1.“交流平台”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精神。
2.“词句段运用”要指导学生搜集新出现的词语,理解原有词语的新含义,了解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
3.“日积月累”要结合诗意、画面指导学生快速背诵。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宾、吉”等 12 个生字。
2.梳理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3.了解新词和原有词语的新含义。
4.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事物。
5.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举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53
重点
1.搜集新出现的词语,理解原有词语的新含义。
2.在弄清《江畔独步寻花》诗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难点
了解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一些新出现的词。
2课时
1.梳理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的方法。
2.认识“宾、吉”等 12 个生字。
重点
理解 12 个生字是由哪些字变换来的。
难点
掌握解决遇到的不懂的问题的方法。
一、交流平台
1.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
2.学生交流。
3.指名学生说。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板书。
二、识字加油站
1.通过去掉熟悉的字的偏旁部首或增加某些字的偏旁部首,来学习 12 个生字。
2.随机识字。
3.同桌互认生字。
54
遇到不懂的问题
1.联系上下文。
2.结合生活经验。
3.查资料。
4.请教别人。
语文园地
1.了解一些新词语或原有词语的新含义。
2.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事物。
3.积累古诗。
重点
1.了解新词或旧语新义。
2.朗诵并默写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难点
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事物。
一、了解词语意思
1.出示如下词语:桌面、窗口、潜水、文件夹、云技术、多媒体、克隆、互联网。
2.学生交流词语的意思,教师相机运用课件展示。
(展示中,既要有词语的原意,又要有词语新的意思。)
3.课件展示学生未讲到的词语。
4.播放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二、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事物
1.自读课本中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
2.说一说这些句子的特点。
(把不熟悉的事物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别人就会很容易地了解到不熟悉的事物。)
3.课件出示每句比较的事物:
(1)恐龙、狗。
(2)1 纳米的小球放在乒乓球上。
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3)“碳纳米管”、钢铁。
4.课件出示: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以此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55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熟悉的事物和它
比较,使读者获得比较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
说明的效果。
5.拓展例句:
(1)太平洋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其它三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北冰洋大十四倍。
(2)或许对于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对于茫茫的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沙,
是微乎其微的。
6.学生仿写,介绍一个事物。
7.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仿写的句子,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甫吗?(知道)那你们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吗?
2.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诗句。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意思,再读古诗。
(3)感悟诗句。
A.从题目感悟。
江畔独步寻花有什么含义?
B.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作者寻花的心情?(重点理解“懒”“困”“倚微风”的含
义)
杜甫独自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有点困倦地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一株无主
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色的花还是浅红色的花?
(4)指导背诵。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这个语文园地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安排得恰如其分。“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
结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实践
运用;“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新生事物,体现了
语文的综合实践性;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个事物,我给予了详细地讲解并拓展实例,使
学生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日积月累”中选录的是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在课堂中我先
引导学生自由学习诗歌大意,再通过把握重点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
诵。
9 短诗三首
56
本课选取了冰心的诗集《繁星》中的三首诗。这三首诗语言明丽清新,富含生活哲理,
表达了诗人对童年、大海、母爱的讴歌。只要学生反复诵读,就能感受到诗中流淌的浓浓真
情。
这几首短诗构思新颖奇特,音调自然和谐,语言明丽清新,但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经
验有限,刚刚接触现代诗,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句子易,明思想难。因此,教学中要让
学生以诵读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情境。
1.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在教学本课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
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
2.通过朗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并能和同学交流。
3.指导学生收集、摘抄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
3.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收集摘抄现代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2.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悟诗歌意境。
3.通过收集摘抄诗歌,让学生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歌特点,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美。
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情感。
难点
了解诗歌特点。
教师:课件。
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将自己读过的现代诗抄下来。
2课时
57
1.学习本课生字。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3.了解诗歌的特点,能和同学交流“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给自己
的感受。
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难点
了解诗歌的特点,能和同学交流“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给自己的感
受。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星星——
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头发,
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
同学们,你们读过这样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吗?这种诗被称为“小诗”。“五
四运动”后,它曾盛行一时。在数量众多的“小诗”类诗集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冰心的《繁
星》。
二、了解作家常识及诗集的创作背景
1.作者简介:学生交流搜集的材料。
学生读,了解、识记冰心的主要作品。
2.了解创作背景。
3.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及艺术特色。
教师介绍:总的来说,《繁星》《春水》的主题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
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三、学习生字,初读诗歌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3.出示词语,读一读,理解意思。
4.课文共有几首诗?分别是诗集的哪几首?
(三首,《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
四、反复朗读,体会韵味
1.教师示范读诗。
2.学生自读诗歌,读出节奏、韵味。
3.出示诗句的节奏,学生齐读。
4.指名学生读诗,师生共同评价。
5.配音乐朗读诗。
五、深入学习第 1 首诗
1.出示第 1 首诗:
58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2.交流这首诗的形式特点。
3.思考“这些事”是指哪些事?
儿时(与母亲)的旧事(难忘的回忆)。
4.这首诗中描写了三个场景,分别是什么?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5.学生交流:这三处场景唤起了你怎样的回忆?
6.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境。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寂静的园子,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给人
舒适温馨的感觉,我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她温柔和爱的抚摸,倾听她讲诉我儿时
的趣事。
7.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8.带着这种情感,再次朗读这首诗。
六、指导学生写字
1.同桌之间交流生字的写法。
2.教师指导书写:繁、漫、藤、萝、膝。
3.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
这些事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9 短诗三首
1.精读后面两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收集现代诗,摘抄到摘抄本上。
3.背诵三首诗。
重点
体会第 2 首诗的情感。
难点
理解第 3 首诗中两处“风雨”的不同。
59
一、复习检查,巩固字词
1.认读生字。
2.听写词语。
3.尝试背诵第一首诗。
二、深入学习第 2 首诗
1.出示诗: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3.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大海,想想,诗人借助大海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大海可以指母亲、故乡等有关亲情的人或景,这对于作者而言是尤为重要的。就像光之
于星,香之于花。在作者远离家乡的日子里,思想失去了与家乡的共鸣,犹如失去了光的星,
失去了香的花,思想就失去了灵魂。这句话既表达了家乡对于作者的重要性,也说明作者想
念家乡。
6.同桌互相背诵。
三、深入学习第 3 首诗
1.齐读这首诗。
2.理解诗中两个“风雨”意思的不同。
天上的风雨..来了——自然界的风雨
心中的风雨..来了——烦心的事情
3.交流:你在什么时候会想起母亲?
4.想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齐读诗,尝试背诵。
四、交流摘抄的现代诗
1.学生拿出摘抄本,同桌互相读一读摘抄的诗。
2.指名学生读诗。
3.教师强调:摘抄时不仅要注意写清楚作者和出处,还要注意不要把字写错,写漏了。
4.学生交流自己摘抄诗歌的方式。
5.教师小结。
星光 花香 大海 波涛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由一首小诗导入,告诉学生小诗的特点,再介绍作者、创作背景、
诗集情况,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在学习三首短诗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
60
通过示范读、配音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歌的意境,用自己的话对第 1
首诗中的场景进行描述,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感受;在后面两首诗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抓住重点词语,加深学生的感受。同时我当堂开展摘抄活动,让学生
交流课前摘抄的诗歌,互相欣赏,鼓励学生积累更多诗歌。
10 绿
这首诗运用文字的魅力,用诗歌的形式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
至绿的生命。诗中处处是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风、雨、水、阳光……
一切都是绿的。让我们跟随诗人的感觉,去大自然中感受鲜活的景象,畅游在作者给我们留
下的想象空间里,相信学生一定会沉浸在那片绿中。
虽然学生对现代诗已有一定的了解,有了初步的体验和阅读方法的积累,但情感体验有
待提高,语言品味也不够细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提示、点拨。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2.创设意境,引导学生感知诗情,不要过多对诗进行分析,以便保持学生对诗的热情。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的“绿”为什么会按着节拍飘动。
4.结合“阅读链接”,交流不同文笔的“绿”带给我们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对比不同写法的“绿”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讴歌。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情。
难点
体会诗中的“绿”为什么会“按着节拍飘动”。
教师:课件。
61
学生:搜集艾青的简介和作品。
2课时
1.学习生字。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第一、二小节。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出示绿色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大家知道图中画的
是什么季节的景物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2.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令人赏心悦目。绿不仅是大自然的景象,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绿。
4.全班齐读课题。
5.了解作者。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诗人艾青的资料,了解艾青。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课文中的课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指读。
(2)课件出示生词,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情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思考:这首诗共有几小节?诗人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学生交流。
3.教师板书:墨绿 浅绿 嫩绿 翠绿 淡绿 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4.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5.出示课文第一小节: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读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6.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
7.齐读第一、二小节。
四、指导写字
1.做写字准备(手指操、写字歌)。
2.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62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黑绿
浅绿
嫩绿 绿
翠绿
淡绿
粉绿
10 绿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为何所有的“绿”都“按着节拍飘动”。
3.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宗璞笔下的“绿”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体会为何所有的“绿”都“按着节拍飘动”。
一、配音朗读,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1.指名学生背诵第一、二小节。
2.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读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你
觉得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3.随机交流。
(1)第三小节:
①读一读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②说一说:当你身处大自然中,你眼前出现了什么?
(2)第四小节:
①出示“挤、重叠、交叉”,想一想这三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
③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3)第五小节:
①感悟“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②学生交流。
63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2.教师示范读。
3.同桌互读。
4.全班齐读。
5.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
四、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自读“阅读链接”。
2.说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3.交流这段话给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运用,课堂小结
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
起来的情景吗?
2.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绿。
春天到了
校园里……
公园里……
田野里……
绿
到处是绿的
各种各样的绿
绿色的
风
雨
水
阳光
绿集中在一起
一切都是绿色的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虽然没有明确写出“绿”的事物是什么,但透过
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大自然中绿的不同,绿的活力四射。在教学中我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
让学生充分接触课文,熟读成诵,给学生较多的时间感悟交流,感受诗的意境,从而体会出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原因,突破难点。在背诵课文时,我将背
诵分解到课堂学习的不同时间里,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熟练背诵。
11 白桦
这篇课文是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
的美。满身的银霜、潇洒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笔直挺立,表现出一种
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富有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64
体现出作者对拥有白桦般品质的人的尊敬。读这首诗,除了可以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
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现代诗的特点有了一些了解,对怎样体会诗歌的情感也有自
己的见解。但由于诗歌本身的朦胧性,学生可能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种“茶壶煮饺子”的
无奈。因此在教学中,无需刻意让学生深刻理解,只要大体有所感悟就可以了。
1.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诗情。
2.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诗歌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
学生的思维空间。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词语描绘白桦,说出白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诗人叶赛宁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师:课件。
学生:查阅诗人叶赛宁的资料。
2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桦。
65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介绍作者。
2.师朗诵《白桦》。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体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2)出示生词,学生齐读。
3.从文中画出下列短语,读一读。
洁白的流苏
晶亮的雪花 灿灿的金晖 姗姗来迟的朝霞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从哪些方面写了白桦。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
颜色、身形、在不同环境中的样子。
7.指导学生朗读。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语调、停顿。)
三、识字学词
1.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2.给生字组词。
3.指导写生字。
(1)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2)学生写生字。
(3)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展示、评议。
白桦
满身的银霜
潇洒的花边
洁白的流苏
11 白桦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和大家交流自己摘抄的诗,还可以尝试当小诗人写诗,和同学交流。
66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
3.配乐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诗情
1.出示以下短语:
洁白的流苏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姗姗来迟的朝霞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2.选择几个短语描述白桦。
3.交流白桦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鼓励学生读后提出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
(1)第 2 小节中“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串串花穗、洁白的流苏”分别是指什么?
(2)“闪着晶亮的雪花”的意思是什么?
5.学生交流:通过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交流与植物有关的诗歌
1.学生拿出摘抄本,朗读自己摘抄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四、当“小诗人”写首诗
1.试着当个“小诗人”写一首诗。
2.全班交流自己创作的诗,互相朗读,欣赏。
3.收集作品,办一期“小诗人”专栏。
五、作业布置
课后阅读、摘抄叶赛宁的诗。
白桦
洁白
晶亮
银色
在教学前,我先对诗人作了介绍,再通过我的朗诵让学生对这首诗有初步的感知。在教
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白桦给自己
留下的印象,再启发学生提出自己在读诗过程中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交流分享,从而感悟
诗情。对于诗中出现的意象,我未做过多的讲解,不做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
67
整首诗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象,给我们勾画出一幅富有诗意
的自然风光图。本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径、小草、小白菊、凤蝶等景物,最后写了作者雨
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全诗共有 3 小节,语言清新明快,优美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抒
发真挚自然,富有韵律美,是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魅力,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好课文。
雨后天晴的景象,是学生见过的场景,只需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挥想
象,眼前就能出现诗中的美丽景象,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作者戴望舒,使学生了解作者及诗
的写作背景。
2.朗读体会法。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读,如:个别读、集体读、齐
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理解,再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鼓励、欣赏法。教师及时的点评,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
激励学生充分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与认可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增强朗读的信心。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掌握诗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课时
68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戴望舒”: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吗?知道他是谁吗?
2.教师小结:戴望舒是 20 世纪 30 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出示课件)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找出不理解的生字、生词,作上记号。
(2)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象,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二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象?用横线把景
物名称画出来。
2.指名反馈。(小径、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3.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4.指名反馈。
5.齐读第一节,想象画面。
6.先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7.师导: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径、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呢?
8.出示:
( )的小径 ( )的小草
( )的小白菊 ( )的凤蝶儿
9.师导:同学们,雨后天晴的景象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
到小径中去走一走。因为——(学生读描写小径、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
10.在读了诗人描写雨过天晴的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
达上有什么特点?(拟人)
1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12.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节。
五、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雨后天晴,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小径、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
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
2.指名反馈:诗歌描绘的雨后天晴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
3.小结:雨停了,乌云散了,太阳出来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溪中水轻轻地流,
天上云儿闲游……多美呀!我们一起把这四行诗句读一读。
4.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69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诗人戴
望舒一样留心观察生活,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把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用诗的形
式写下来。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走走
泥路:温柔
小草:新绿
小白菊:绽透
凤蝶儿:闲游
看看
新阳
溪水
云迹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小诗。整首诗语言生动优美,意境
悠远,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诗歌上,找出诗中出现的景物,体会诗人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好处,习得方法。在读与想
象中仔细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感情,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到作者笔下大自然的美
好与神奇。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特点,归纳体会诗歌感情的方法。
“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认识古代文人,了解古代文人,帮助学生识字。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描写颜色的句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节小诗。
“日积月累”旨在让学生积累与诗有关的名言。
本单元主题是诗歌,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学生对怎样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已有
感悟,因此交流起来就有话可说。
对于“词句段运用”中的仿写,学生可能会觉得有一些难度。
1.“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大胆表达。
2.“识字加油站”可由学生自主完成。
3.“词句段运用”需要教师提示、点拨,给予较多的示范。
4.“日积月累”指导学生朗读、摘抄。
70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交流对诗歌的了解和感受。
2.认识 10 个生字。
3.和同学交流描写颜色的句子,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4.仿照例子写一节小诗。
5.从名人名言中感知诗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1.营造宽松氛围,引导学生交流,激励学生勇于表达。
2.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仿写一节诗。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关于诗的名言、摘抄描写颜色的句子。
2课时
1.交流对诗歌的了解和感受。
2.认识 10 个生字。
一、交流平台
1.配乐朗诵本单元诗歌,感受诗人在诗中的情感。
《繁星(七一)》:对母爱的讴歌。
《繁星(一三一)》:对大海、母爱的赞美。
《繁星(一五九)》:对母亲的眷恋。
《绿》:对大自然的赞美。
《白桦》:赞美具有白桦品质的人。
《在天晴了时候》:雨后天晴的欢快、愉悦。
2.交流“通过什么体会到诗歌中的情感”。
3.教师小结。
二、识字加油站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71
2.课件依次呈现古代文人的简介及其作品。随机识字。
3.同桌互认生字。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古代文人,将他的简介摘抄下来。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
语文园地
1.和同学交流描写颜色的句子,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2.仿例子写一节小诗。
3.从名人名言中感知诗的魅力
仿照写一节小诗。
一、读描写颜色的句子
1.出示课本中的句子,指名学生读。
2.交流加点部分:
仿佛涂上银霜 晶白中透着淡蓝、青苍
绿得娇嫩 黄得蓬勃 蓝得多么醉人
(1)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2)这些词语与一般表示颜色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3.出示例句,学生读一读并体会。
二、仿照写一节小诗
1.指名读两节小诗。
2.交流:从加点部分明白了什么?
3.教师小结:加点的部分为三个并列关系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
4.学生试着仿写。
5.指名朗读仿写的句子,师生共评。
三、日积月累
1.学生拿出摘抄本,朗读自己收集的关于诗的名人名言。
2.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名人名言。
3.认识、了解艾青、朱光潜、华兹华斯及他们的作品。
4.学生齐读、自读。
5.学生把这三句名言摘抄到自己的摘抄本上,并尝试背诵。
72
语文园地的教学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让学生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充分地感知、梳
理、归纳,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
能力、表达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所以课前的预习工作必不可少,我在上次语文课就按照计
划,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在本次语文园地的学习中,我大胆放手,学生也能游刃有余
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在本次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经历了收集、创作诗歌的过程,对诗歌有一定的兴趣和了
解,这次以诗歌为主题开展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通过合作编小
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同时培养他们策划和开展活动以及
查找、运用资料的能力。
学生已收集了一些诗歌资料,也创作了一些诗歌,但对于怎样编小诗集还需要教师引导,
给予实例展示,让学生有据可依;举办诗歌朗诵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自
主策划活动。
1.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
动,要特别注重学生资料收集及整理的过程。
2.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
1.合作编小诗集。
2.举办诗歌朗诵会。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指导学生整理资料。
2.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知道怎样编排小诗集,怎样让诗歌朗诵更精彩。
73
教师:课件,诗歌朗诵会的音频。
学生:整理自己收集的诗歌和自己创作的诗歌。
2课时
合作编小诗集。
指导学生编排出一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设计美观的诗集。
一、朗诵诗歌导入
1.生朗诵自己收集的诗歌。
2.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这些诗犹
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一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二、小组合作编辑
1.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既可以编入收集到的诗和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也可以编
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编入同学写的诗。小诗集中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用书法形式展示。
分类指导:
按诗人分:冰心、艾青、戴望舒、叶赛宁……
按内容分:山水诗、边赛诗、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
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长诗、短诗……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2.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注意封面设计要精美,诗集名字要引人注目,要编排好目录,装订好后在班里展示。
三、成果展示
1.小诗集编好了,让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向大家介绍。
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内容、装订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进行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
长参与评议。
编
小
诗
集
内容:收集的诗、自己写的诗、与诗有
关的故事或资料
形式:配图、书法
取名、制作封面和目录、装订
74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举办诗歌朗诵会。
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一、讨论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同学们,诗歌让我们领略到文字的奇妙,今天,让我们来讨论怎样开展一次诗歌朗
诵会。
2.确定内容,既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
3.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4.既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参加诗歌朗诵会。
5.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是个人朗诵,可以是男女对诵,可以是小组合
诵,可以是诗歌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6.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
人要为班级诗歌朗诵会出力。
7.确定时间、地点等。
二、制定诗歌朗诵会安排表
主题:“春华夏韵”诗歌朗诵会
时间:5 月 21 日
地点:学校多功能室
形式:四人小组参赛
主持人:XXX
布置:第 1 小组准备串词;第 2 小组准备道具;第 3小组安排评委;第 4 小组清洁场地;
第 5 小组进行实时活动报道;第 6小组,照相并写报道。
新课程标准这样建议综合性学习: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只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由“兵”组织“兵”完成。此次活动学生兴趣很浓,个个劲头
十足,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出谋献策。
13 猫
75
这是一篇需要精读的课文。老舍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可爱特点的描写,字里
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
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合
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老舍是用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猫的性格特点的,体
会老舍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1.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法,展示不同形态的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并辅以图文,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通过读(范读、默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
使学生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让学生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
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进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体会作者感
情的效果。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
2.默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感情。
重点
了解猫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难点
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老舍。
2课时
76
1.学习本课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难点
感知第 1 自然段的写作特点。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猫就
是其中的一种。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为它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
近老舍先生家的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先圈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再和小组同学
交流。
2.预习汇报。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猫的哪些特点?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古怪”的?哪
几个自然段是写满月的小猫的?(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4.课文中哪两个句子最能概括猫和满月的小猫的特点呢?找一找并画出来。
(课件出示:(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2)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讨论:是每段的总起句,课文就是围绕这两句话来写的。)
5.句子比较。(课件出示)
(1)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读一读,看看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些?为什么呢?“实在”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呢?
(“实在”更加突出了猫性格的古怪,使语气更加肯定。)
三、读中感悟,理解猫性格的“古怪”
(一)学生自由读文。思考: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作
批注。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第 2 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中有哪些自然段的写
法和它一样?
1.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猫的“老实”呢?
(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睡觉时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乖、睡大觉、无忧无虑、不过问)
(2)谁能把猫的这种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呢?
(3)“乖”本来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词,这里却用在了猫的身上,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77
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试一试,读出你的喜爱来。
2.从哪几句话又能看出猫很“贪玩”呢?
(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玩耍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2)“任凭”可以换成哪些词呢?谁能用“任凭”说一句话?
(3)想一想,都有谁会怎么呼唤它呢?
3.按前面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猫的“尽职”又表现在哪儿呢?
(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捉老鼠时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屏息凝视、非……不可)
(2)“屏息凝视”是否意味着猫不呼吸了呢?让我们屏息凝视 3 秒钟,有什么感觉?猫
要这样“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啊?
(3)读一读,读出猫尽职的性格特点来。
4.猫的这些古怪的性格特点,课文是用怎样的句式连起来的呢?
引导学生找出后进行比较。
(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 );可是(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 )可是
( )”
(2)“它很老实,它的确( );可是( );它很贪玩,的确是……可是……”
(3)仔细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觉到什么?
(4)情境创设:这么贪玩的猫,家里来了客人,老舍先生会怎么说呢?
(5)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笔下的猫仿佛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字里行间渗透
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6)大声地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种感情来。
5.猫还有什么古怪的性格特点吗?
(1)学生读句子,小组合作,找出相关语句。
(2)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呢?
课件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①理解“蹭”。什么是蹭呢?做个动作看看,会有什么感觉呢?此时的猫在作者的眼里
像什么呢?
②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喜爱之情呢?
(3)课件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①说说你对“小梅花”的理解?
②作者把猫的脏脚印说成是几朵梅花,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呢?
③让我们读出老舍先生的喜爱之情吧!
(4)课件出示:“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
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①猫的叫声有长短,有粗细,这么多的变化,像是在……
②本是平常的叫声,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是这样的丰富多彩,从中你感觉到什么呢?
③带着这种情感读读这一句吧。
6.猫的性格古怪还可以从哪几句话看出来呢?
(1)课件出示:“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
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2)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找出重点词语:藏起来、不要说……就
是……)
78
四、课堂小结,提纲挈领
1.老舍先生家的猫性格真是古怪。(引读:它既……又……学生接读)。
2.老舍先生用平实的语言,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猫性格的古怪和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那么,他笔下的满月小猫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性格古怪
老实 贪玩 尽职
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胆小 勇猛
13 猫
1.体会满月小猫的可爱。
2.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
3.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重点
体会满月小猫的可爱。
难点
用加点的词语写一段话。
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老舍先生笔下那只性格古怪的猫,那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猫的
性格特点?
填空:它既( ),又( );既( ),又( );既( ),又( )。
二、品读欣赏,体会满月小猫的可爱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句话最能概括满月小猫的特点?
(1)课件出示:“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学生读这一句。)
(2)这一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过渡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
(3)为什么用了一个“更”字?这说明了什么呢?(满月的小猫更惹人喜爱)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满月的小猫“更好玩”呢?画出文中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重点词句: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没完没了、摔跟头……再跑再跌……撞疼了
也不哭。
4.课件出示:小猫玩耍的场景。多淘气的小猫啊!面对满月的小猫作者没有责打而是
79
满心的喜爱,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理解“生气勃勃”并说一句话。
5.默读课文。
三、对比阅读,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1.总结过渡:老舍先生抓住了猫的性格有些古怪的特点,写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其
他作家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猫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片段,相信大家会有
新的收获。
2.指生读夏丏尊的《猫》、周而复的《猫》,引导学生总结出夏丏尊是围绕人对猫的态
度来写猫的,周而复是抓住外形和神态特点写猫的。
3.说说老舍是围绕猫得哪些方面来写的?
4.交流三位作家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总结全篇,情感升华
1.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
作者在写猫和满月小猫的时候,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了哪些事例呢?
2.小练笔。
(1)自读“小练笔”。
(2)指生说出这段话的特点。
(3)学生仿写一只小动物。
(4)朗读、欣赏、评价学生作品。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自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给生字组词。
2.学生交流识字、写字要领。
3.教师提示“遭、殃、盆”等生字的写法。
4.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
满月的小猫:天真可爱
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画面中,获
得生动、直观的感受,引领学生融入到文本中去阅读、去探究,让学生乐学、善学。
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领悟文字所表达的效果。如对本文中“蹭”“屏
息凝视”“丰富多腔”等词语的理解,没有停留在字面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
活体验去想象、去理解,去感悟。由于学生已经进行充分的朗读,获得了一定的感知印象,
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融合,因此心有所悟,体会到了那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
本节课我还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
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4 母鸡
本课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叙述了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的变化,表达了对母
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
80
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形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
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也由
讨厌转变为尊敬。本课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
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同时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
1.围绕主题研读课文环节,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同桌讨论交流体会。
2.引导学生赏析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
3.运用朗读品味法,引导学生读出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品质。
4.联系实际法。由鸡母亲的品质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将感恩教育融入本课教学中。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鸡
母亲伟大的母爱。
3.比较作者写猫和母鸡叫声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的不同。
4.结合课文,感受作者用词的严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各种形式的反
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鸡母亲
伟大的母爱。
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鸡母亲
伟大的母爱。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老舍的作品,预习课文。
2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81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作者讨厌和不敢讨厌母鸡的句子,说
说产生变化的原因。
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作者讨厌和不敢讨厌母鸡的句子,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1.看录像,初步认识母鸡。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母鸡》,你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3.出示资料,认识作者老舍。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全班齐读课文。
要求:
(1)圈出新字生词。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4)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尊敬母鸡的?
2.反馈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指读。
(2)出示生词,学生齐读。
疙瘩 欺侮 毒手 一撮毛 恨不能
成绩 聋人 孵出 雏鸡 警戒
啄一啄 啼叫 凄惨
三、圈画作者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
1.学生讨论交流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发生的变化。
(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2.第 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第 4~10 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3.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母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出来。
为什么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用“——”画出来。
4.交流作者对母鸡情感变化的原因。
四、练习写字
1.同桌互相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学生交流怎样写好这些字。
3.教师提示“孵、掘”等字的写法。
4.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生字。
母 鸡
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14 母鸡
82
1.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鸡
母亲伟大的母爱。
2.比较作者写猫和母鸡叫声的句子,体会情感的不同。
3.结合课文,感受作者用词的严谨。
重点
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鸡母亲
伟大的母爱。
难点
1.比较作者写猫和母鸡叫声的句子,体会情感的不同。
2.结合课文,感受作者用词的严谨。
一、复习导入,明确任务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母鸡》,我们上节课了解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先是?
后来是?
2.教师出示这两句话: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你是从哪两个词读出
来的?抓住“一向”“不敢”体会作者前后态度的不同。
3.从“一向讨厌”到“不敢再讨厌”这是多大的情感变化啊!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地
品味作者的情感。
二、学习“一向讨厌母鸡”部分
1.这母鸡到底怎么讨厌呢?那我们就得读读课文的?(第 1~3自然段)你认为这是一只
( )的母鸡。用一个词语来填空,并说一说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写出了母鸡的讨厌。
2.组内交流,形成共识,准备展示。教师让同学起来发言。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说)
预设:(1)这是一只叫声讨厌、无病呻吟的母鸡。(你从哪些词看出它的叫声讨厌?抓住
“没完没了、颤颤巍巍、如怨如诉”感受母鸡的讨厌)
4.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抓住母鸡对公鸡、鸭子、其他母鸡的态度来对比感受。(教
师可以在学生发表意见后再来引导:你们看,作者写母鸡为什么还要写公鸡、写鸭子呢?)
5.这是一只拼命炫耀的母鸡。课件出示这句话: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
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先让学生发表意见,
你们怎么就看出母鸡爱炫耀?先看第一个分句,母鸡的这点儿成绩是什么?这点儿成绩至于
惊动全世界吗?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什么?再看第二个分句。你读出了什么?聋人能听见声音
吗?那么,作者这么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这种有些不符实际的写法也是在突出母鸡令
人讨厌吗?)由学生自己说出来,教师相机点拨即可。
三、学习“不敢再讨厌母鸡”部分
1.这样一只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的母鸡着实让人讨厌,可是后来作者为
什么改变了看法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舍先生用这些词语来形容母鸡准确吗?我们来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第 4~10 自然段)。分别勾画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一些细节,还可以在旁边写
83
写你的感受。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
(1)负责
第 5 自然段:母鸡随时保持着警戒的状态。想象一下:怎么警告鸡雏的?上节课有同学
提出,为什么文中用到了这么多儿化音的词语,我们把这一段中带有儿化音的词语找出来读
一读,你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作者运用儿化音,把对母鸡的态度由讨厌转到尊敬,读起来
更亲切,同时更接近口语,这正是本课语言的特色之一)
这是一只负责的母鸡,第 8自然段。“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母鸡的叫声,你
还觉得讨厌吗?(不讨厌)因为它是为了保护鸡雏而叫。
(2)慈爱
第 6 自然段“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第 7自然段“……一声
也不哼”。
(3)勇敢
第 6 自然段“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
三分”与前面的“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形成对比,感受成为了母亲的母鸡是多么勇敢呀!
(4)辛苦
第 6 自然段理解:“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
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作者运用打比方、对比的写法让我们感受母鸡为了让小鸡吃饱,
非常辛苦劳累。这是一只任劳任怨、慈爱的母鸡。作者抓住了母鸡的动作来写,结合第 7
自然段:“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
4.母鸡因为有了一群鸡雏而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所以作者(不敢再讨厌母
鸡了。)此时此刻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的一种怎样的情感?(歌颂、赞美)让我们带着这份
感情齐读第 9 自然段。
5.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母鸡真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呀。看来,老舍先生用词十
分准确、严谨,我们可要向他学习哟。
四、感受母爱,升华情感
1.老舍先生只是在赞美这只鸡母亲吗?不是的,其实他是想赞颂天下所有的母亲,因
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带着对鸡母亲的这份敬意一起读——它负责、慈爱、勇敢、
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此时此刻你一定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上节课有人提问:为什么作者
先写对母鸡的讨厌,再写对母鸡的尊敬呢?(为了突出对母鸡的的赞美、敬佩)这种写法叫先
抑后扬,(板书写法)。写母鸡的讨厌是为后文作铺垫,因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鸡
母亲是一位英雄,老舍的母亲也是,你的母亲呢?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位英雄。
3.课前让大家搜集关于母爱的文章来读,从文章中我们一定都能感受到,世界上那无
与伦比而又深沉的母爱。老师也搜集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位来自贫困山区
的母亲,在多次辗转驴车、汽车和火车后,来到外地探望服刑的儿子。当老母亲见到儿子时,
她给儿子掏出用白布裹着的葵花子仁。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壳的葵花子仁,白花花的,密
密麻麻。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包葵花子仁,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擦泪。母亲为
了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省吃俭用一年时间,才能凑足路费。来之前,她白
天农忙,晚上就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仁放在一起,堆得像小山一样,母亲不舍得
吃一粒,因为这是儿子最喜欢吃的。十多斤瓜子仁,不知嗑了多少个夜晚。在所有探监的人
当中,他母亲的衣衫最褴褛。母亲一粒一粒嗑出来的瓜子仁,包含了对儿子的千言万语。此
84
时只听见“扑通”一声,儿子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4.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到了你的母亲?想到了母亲为了你任劳任怨?拿起我们手中的笔,
我手写我心,观察母亲日常生活中对你一点一滴的关爱,用上今天学到的写法,以《母亲》
为题,完成一篇小练笔。
母鸡 (先抑后扬) 鸡母亲
一向讨厌
叫声讨厌
无病呻吟
欺软怕硬
拼命炫耀
→
不敢讨厌
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本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
化,感受鸡母亲伟大的爱;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在教学中,
我先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去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
转变为尊敬的过程,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再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
的感受,提升对母爱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还将读与思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课文
中的句子,感受母鸡的讨厌之处与可敬之处,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的角度不同,
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风格也各具特色。
15 白鹅
《白鹅》是著名漫画大师、文学家丰子恺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篇佳作。作者通过这篇课文
向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从一开始抱回家的姿态就给人留下这一印象,再到“鹅的高
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过渡句统领全文,接着分别从“严肃郑重”的叫声、
“大模大样”的步态、“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中生动而具体地写出了鹅的高傲。
从作者的描述中,让我们感觉到这种高傲不但不令人讨厌,而且觉得白鹅可爱有趣,让人发
笑。作者的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丰子恺先生不仅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表现鹅的高傲,
还善于用反语来表达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一提及白鹅,学生随口就会吟诵骆宾王写的古诗《咏鹅》。可见白鹅在学生的眼中是一
种漂亮的、喜欢在水里拨清波的动物。而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则是一个高傲的动物,这对
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比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风趣幽默的语
言,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这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词语丰富、精彩。在整堂课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
85
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合作表演等方式来理解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
教给学生归纳学习的方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合
作探究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3.体会作者对白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鹅的高傲特点的。
4.读“阅读链接”,体会两位作家笔下鹅的共同点,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本课重点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白鹅的高傲,品味作者语言的趣味。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难点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师:课件。
学生:查阅丰子恺的相关资料,了解鹅。
2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3.了解课文第 2 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难点
了解课文第 2 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86
一、漫画导入,简介作者
1.老师带来了几幅漫画,大家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丰子恺的漫画作品)
2.欣赏完了漫画,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些漫画的作者是
谁?(丰子恺)对于漫画家丰子恺,你了解多少呢?
3.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丰子恺生平资料,教师进行简介。
丰子恺先生多才多艺,但他最负盛名的还是他的散文作品。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白
鹅》就是他的名作之一,请大家齐读课题。(板书:白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一起来领略白鹅的风采吧。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并想想白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生词。
大家都读完了课文,现在让老师来考考你们,你们能不能正确读出文中的生词。我想请
几位同学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课件出示:叫嚣、狂吠、窥伺、侍候、京剧、昂首大叫、
奢侈、譬如、敏捷、堂倌、一丝不苟、看守、大模大样、供养不周。)
3.感知课文大意。
(1)大家对本课的生字词掌握得还不错,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白鹅给你留下的印象。
(指名几位学生回答)丰子恺先生对白鹅的印象是怎样的呢?文中有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谁
能找出来读一读。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学生齐读句子,教师板书:高
傲。
(3)知道“高傲”是什么意思吗?
(4)学生汇报:特别骄傲、傲慢等。如果把这个词用在你身上,你愿意吗?(不愿意)。
是呀,“高傲”这个词含有贬义,难道丰子恺先生很讨厌白鹅吗?(不是)那他为什么把“高
傲”这个词用在白鹅身上?(学生自由表达)是呀,只要我们把课文读懂了,就能明白丰子恺
先生对白鹅的真正情感。课文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那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哪些方
面?
(5)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叫声、步态、吃相。课件出示:鹅的高傲,更表现
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你们读的这句话是第几自然段?(第 2 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在
文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而且还是中心句。
三、书写生字
1.抽读生字。
2.给生字组词。
3.指导写字。
(1)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2)学生写字。
(3)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二。
白 鹅
高 傲
叫声 步态 吃相
87
15 白鹅
1.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2.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鹅的高傲的。
3.读“阅读链接”,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
似之处。
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鹅的高傲的。
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鹅的高傲的。
一、感情朗读,交流心语
1.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
2.交流自己喜欢的原因。
二、体会高傲,感悟写法
(一)学习第 3 自然段,听叫声。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去听听白鹅是怎么叫的吧!请同学们默读第 3自然,拿出笔把描写
白鹅叫声的词语画下来,并好好体会。
1.学生默读第 3 自然段。
2.汇报交流:
(1)谁来说说白鹅的叫声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厉声呵斥”是什么意思?(学生汇报:很严厉很大声地叫)
鹅的叫声就是这样严厉大声,严肃郑重,就像在训斥着你。谁能读出这种语气?
(3)指名学生读。
是呀,如此高傲的叫声,当有生客进来时,他便厉声叫嚣。
“厉声叫嚣”是什么意思?(学生汇报:很嚣张地大叫)白鹅叫得如此嚣张、傲慢,此时
你仿佛听到它在叫什么?
(4)指名学生说。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引吭大叫”的“吭”是什
么意思?是“喉咙”。这白鹅伸长脖子敞开喉咙大叫,想想它的叫声怎样?(学生汇报:很
凶、很霸道)
(5)此时你仿佛听到它在叫什么?(指名学生说)
(6)白鹅如此傲慢、嚣张霸道地叫,它是在为主人做什么?(学生汇报:看家、看守门户)
是呀,所以他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老师觉得鹅看守门户
88
的本领比狗还强,因为鹅的叫声不亚于狗的狂吠。所以我们不仅了解了鹅的叫声很高傲,而
且还明白了鹅看守门户很认真、很尽责。
难怪丰子恺先生会这样说:(学生接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7)板书:严肃郑重。
(二)学习第 4 自然段,观步态。
过渡:白鹅的叫声高傲,它的步态就更傲慢了。谁来说说鹅是怎么走路的?
1.学生自由思考鹅的步态。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看过净角出场吗?(没有)想看吗?
3.播放净角出场的视频。
谁来说说净角出场的样子?(学生汇报: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从容”是什么意思?(不慌不忙)
谁能读出“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语气?
多有派头呀,这才是鹅走路,跟鸭子走路一样吗?哪位同学能模仿鸭子的走路姿势?
4.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局促不安”是什么意思?(不自然、不安定)鸭子走路步调很快,很不自然。老师表演
给你们看(师模仿)。鸭子的步调不好看吧,很不自然。谁能读出这种急速、不自然的语气?
(指名学生读)
5.读到儿,老师不禁要问,这一段明明是介绍鹅的步态,怎么又写起鸭的步调,这是
为什么?
6.学生汇报:通过写鸭子的步调,更能表现鹅走路的特点。
像这样的写法叫“对比”。那我们一起来把鸭子走路和鹅走路的句子读一读。(板书:局
促不安、大模大样。)
(三)学习第 5~7 自然段,笑吃相。
这白鹅走起路来真是傲气十足,特有派头,可是它吃起饭来却让我们常常发笑。下面请
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 5~7 自然段,边读边把你觉得有趣的句子画下来,好好地体会。
1.学生自读第 5~7自然段。
2.汇报交流。
(1)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很有趣?
(2)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
和草。
谁再来告诉大家鹅是怎么吃饭的?(小组学生接读)
这样有趣的吃法,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三眼一板)是什么意思?(指鹅的吃相刻板,
从不改变。)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鹅吃饭的东西能少吗?(不能)
吃饭的顺序能改吗?(不能)
是呀,鹅吃饭时就是这样三眼一板。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
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3)你还觉得哪儿有趣?(预设:我觉得白鹅吃饭时需要有人侍候,像个大老爷)是呀,
能不能找到句子读一读?
A.学生读句子: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B.堂倌是什么意思?(古时饭馆、茶馆、酒店中的招待人员。)“老爷”旧时仆人对主
人的称呼,这里用来形容白鹅高傲的脾气。此时,主人都变成招待人员了,白鹅却成了鹅老
爷了,这身份的互换,可见白鹅真是个高傲的动物呀。
89
(4)作者把鹅称为“鹅老爷”,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作者对鹅的喜爱。)
(5)为什么鹅吃饭要人侍候?
(学生汇报:因为附近的狗很多,狗会偷吃鹅的饭)
是呀,就是鹅三眼一板的吃法才让附近的狗有机可乘,也给我们上演了更加有趣的一幕,
想看看吗?
(6)(课件播放狗偷食的动画)有趣吗?(有趣)
赶紧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是怎么写的?
(7)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
饭……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谁来读?当这位鹅老爷发现饭罐空空如
也时会怎样叫?(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鹅会厉声大叫。)是呀,狗偷食如此敏捷,鹅的叫声如
此厉声,出现如此有趣的一幕都是因为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我们读出这种趣味吧。(引
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读出鹅昂首大叫时的高傲)。(板书:三眼一板。)
(四)交流课后第二题,悟“高傲”。
1.学生交流从文中摘抄的词语。
2.互相查漏补缺。
3.总结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鹅的高傲。
三、阅读链接,比较异同
1.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说《白公鹅》一文中白鹅的特点及作者写作特点。
2.说说两篇文章中鹅的共同点。(都很高傲、可爱)
3.交流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四、总结写法,学以致用
1.我们认识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和一只有派头的白鹅。你们觉得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喜
欢鹅吗?(喜欢)那他们为什么用“高傲”“派头”这两个词来形容鹅?(这是反语的写法)
什么是反语呢?(反语就是用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意思,也叫明贬实褒)谁能用这种反语的
形式说一句话。
2.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拿出笔也来写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小动物吧,可从动物的外貌、叫
声,生活习性等方面写。
白鹅
叫声―→严肃郑重
步态―→大模大样
吃相―→三眼一板
高傲
《白鹅》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文章,作者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对比、反等的写作手法,
把一只傲气十足又令人喜爱的白鹅形象刻画得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风趣幽默
的语言中感受白鹅的高傲,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品读字、词、句,
感悟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朱熹说:“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
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所以这堂课我秉承了语文教学最本真、最古
老的方法——读。整体感知让学生读,理解感悟让学生读,培养语感让学生读,体会语言精
妙让学生读,积累语言还是让学生读。引读、接读、想象读,不同形式的读,读出了鹅的高
傲,读出了语言风趣幽默,读出了作者表达的情感。
90
丰子恺先生的文章不仅语言风趣幽默,而且结构非常严谨,课文从“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为引子,再到“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
相中”过渡句统领全文,接着分别从“郑重严肃”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三眼
一板”的吃相具体写出了鹅的高傲。在学习“叫声、步态,吃相”的段落中,有大量的四字
词语用得准确生动,如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
的准确性。我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大模大样”“局促不安”的意思;我通过动画
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三眼一板”“空空如也”的意思。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积累
了语言,还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方法,此时布置小练笔,学生便能读写结合,水到渠成,真正
做到了一课一得。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选择课本中的一个情境或者自己创设一个情境,向别人介绍自己养过的一种动物。如果
自己没有养过动物,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动物。在写的过程中,要写出动物的特点。
四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小动物,喜欢是创作的源泉。由于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动物的,同
时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作家写动物的方法,因此能够轻易完成本次习作。
教学本次习作时,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性、习惯等特点。注重指导
学生采用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的学习方法,开展习作课。
【知识与技能】
写自己养过或喜欢的动物,要求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
能有条理地写出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它的特点及和你发生的有趣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趣。
写出动物的特点。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观察动物,观看动物相关的视频。
2课时
91
92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老鼠)
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它。(小狗)
小结:为什么大家一下子就能猜出它们是谁呢?生答,师板书:抓住特点。
正是因为谜语抓住了动物的特点,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动物的特点,所以大家一下子就
猜出来了。看,抓住特点多么重要呀!
今天我们就用抓住特点这一方法来说一说、写一写“我的动物朋友”。
二、小组合作,表达交流
1.课件出示动物图片。
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逛逛动物农场,去看看里面有没有你的动物朋友呢?
2.同学们,你们的动物朋友分别是谁呢?
3.学生交流。
4.同学们在这么多的动物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喜欢它?说给大家听听,
还可以展示一下它的照片。
5.看来同学们真是很喜欢动物,可爱的小狗,性格古怪的小猫……说起它们,同学们
个个滔滔不绝;那就让我们都来动手写一写吧!
三、明确要求,理清思路
1.怎样才能把我们喜欢的动物写得活灵活现呢?
2.学生交流方法。
3.引导学生明确写动物的方法。
结合情境一,引导学生写出动物的外貌特征。
(1)星期天放羊回来,发现我最喜爱的一只小羊不见了,我想请小伙伴帮忙找一找。师:
小作者会怎样对小伙伴们介绍自己的小羊呢?
学生自由思考、交流。
教师小结:要写出小羊的外貌特征。
(2)我们全家要外出旅行一段时间,只好请邻居帮忙喂养我的小狗。
师:邻居要怎样照顾我家的小狗呢?
学生自由思考、交流。
教师小结:要写出小狗的生活习性。
(3)我们家就要搬到外地去了,我想请一位同学收养我的小猫。
师:“我”会用什么方法说服同学收养小猫呢?
学生自由思考、交流。
教师小结:讲一讲小猫的可爱。
四、总结方法,欣赏佳作
总结写作提纲:
第一,要对我们所写的动物进行仔细地观察。
第二,要写好所写动物的外貌特点。
第三,要写出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93
第四,要写出小动物的特点(可爱,勇敢,胆小,调皮……)。
五、自我构思,自由写作
1.结合课前的观察,构思习作提纲。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我的动物朋友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动物特点
喜爱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习作讲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次课,同学们写了自己的动物朋友,老师把你们的习作寄给了一家动物保护协会。他
们看了你们的习作后,评出了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小动物,并委托老师在我们班举办一次颁
奖典礼。想知道哪些同学得奖了吗?让我们马上开始“我的动物朋友”颁奖典礼吧!
二、欣赏范文
1.你们在看到动物的时候,第一眼是被它们的什么吸引呢?(外表)是啊!看来动物和
人一样,颜值很重要啊!
2.我们班哪些同学笔下的动物颜值最高,获得了评委的喜爱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获奖
名单!
3.你们想看看这些动物究竟长什么样吗?
4.动物保护协会给我们发来了其中一位同学的作品,谁愿意读给全班听听?其他同学
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这位同学写得好的地方在哪儿。
5.品读美文,问:这个同学写了猫的哪些部位?抽生说,师总结:像这样写完一个部
位再接着写下一个部位,叫做按顺序描写,这是第一个优点。她在写这些部位的时候抓住了
哪些特点呢?抽生说,每个部位都抓住了特点,这是第二个优点。还有别的优点吗?抽生说,
我们抓住了特点,有些部位的特点还可以发挥想象,把它写生动,这是第三个优点,只要做
到了三点,就能把小动物写得栩栩如生了,也能表达出你对小动物喜爱之情。这也是我们习
作的主题!那现在就请你们读出这位同学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吧!
三、习作欣赏及修改
过渡:都说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但光看动物的脸行吗?还需要看动物什么?我们一起回
忆一下,本单元的课文,作者除了写这些动物外貌之外,还写了什么呢?
看来在动物的世界里,脸是很重要的,习性也很重要,动物的特点就更重要了。我们现
94
在就来揭晓最佳习作奖吧!
1.颁奖。
我们最佳习作奖,设置了复赛,进入了复赛,就还有机会获奖!想获奖吗?那就先和老
师一起向写得好的同学讨讨经验吧!
2.欣赏美文一:请默读这个片段,思考这个片段中的小动物有什么特点?(抽生说),
哪一句话概括出来了?我们要写一个小动物的某一个习性,要抓住它的特点,并一句话概括
出来,也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我们抓住了特点,要怎么表达出来呢?这位小朋友是用什么
方法让别人理解他家的小兔子是“小馋猫”的?中心句以前的部分写的是什么?看来概括
出特点还不够,还要用一件具体的事来体现动物的特点!我们继续欣赏,这个片段还有什么
值得我们学习的。抽生说,这些都是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发挥了想象。这样做的好处是
把动物的某一种特点凸显出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小作者怎么把小
兔子贪吃的特点写出来的,(第一步,方法是?第二步……)
3.欣赏美文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认识一只小猫,请同学们默读这个片段,思考:这
个同学做到这三步了吗?分别用的什么方法?(抽生说。)
4.看来做到这三点,就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了,都说艺术源于生
活,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我们在生活中要怎么做呢?(仔细观察!)
5.那我们再带着喜爱之情读读这两个片段吧!
6.集体评改:有个同学写了他家的小狗,没有获奖,但他很想进入复赛,你们能帮帮
他吗?他是这样写的。(抽生读),都说评改评改,有评才有改,我们一起评一评,我们按照
黑板上的三个步骤来,第一步,概括特点,他做到了吗?文中的这只小狗有什么特点?第二
步,体现特点他做到了吗?用了哪些事例。第三步,凸显特点,他做到了吗?我们帮他改一
改。
7.我们一起读读改过后的这个片段,读完你有什么感受?
8.经过这样一改,他肯定能进入复赛,你想跟他一样进入复赛吗?请你先选择一个习
作的片段,自己先按照上面的三个步骤评一评,看哪一步自己没做到,然后有针对性地改一
改。等一下我们就现场选出进入复赛的同学!
四、习作例文
可爱的小金鱼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家里鱼缸中那条小金鱼。
小金鱼全身的鳞片是红色的,像一片片小红叶。它的身材不仅又小又苗条,还很萌。它
的眼睛小小的,像两颗芝麻粒儿。尾巴是红白相间的,十分漂亮。小金鱼有四片红色鱼鳍,
当它游动时,四片鱼鳍就像四支红色的船桨。
只要我把手在鱼缸上面一晃,小金鱼就把脑袋凑过来,以为我要给它喂食,小嘴巴一张
一合的,还吐出了许多小泡泡,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惹人怜爱。这时我马上给它喂了两颗
鱼食,它就赶紧把头凑过来吃。
小金鱼很贪玩,它吃完东西后就在鱼缸里玩耍,自由自在的。小金鱼玩累了就睡觉,睡
醒了后就玩,显得十分活泼可爱。我想等它长大了就给它买个更大的鱼缸。
小金鱼很喜欢睡觉,它中午要睡觉,晚上也要睡觉。小金鱼睡觉的时候就像浮在水中的
塑料鱼,一动不动的。我摇一下茶几,小金鱼就醒来了,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好像在大叫:
是谁打扰我睡觉?看着它焦急的样子,我心里想:是我干的,你能把我怎么样?如果小金鱼
知道是我吵醒它的话,它肯定会想:“你是个大坏蛋,竟然打扰本小姐睡觉!”有时候,小金
鱼睡得很沉,无论我怎么摇茶几,它都不醒。我想它真是条贪睡鱼。
我喜欢小金鱼。它是我的好朋友。
点评:
95
本文通过对小金鱼的外貌特征和“进食”“游玩”“睡觉”等生活习性描写,以及叙述
发生在“我”与小金鱼之间的故事,使得小金鱼“贪吃鬼”“贪玩鬼”“贪睡鬼”“小公
主”的形象跃然纸上。小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小金鱼的形象更加生动鲜
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小作者对小金鱼真切浓烈的喜爱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既欣赏了获奖小作者的美文,也学到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同时我们还活学活用,把神态描写的方法用到了自己的习作中,有很多同学都进入了复赛,
就让我们期待第二轮的颁奖典礼吧!
这次习作教学所写的对象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在写作指导课
中,我利用课本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在讲评课中,创设比赛情境,通过颁奖、复赛等形
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如何用看似贬义的词语来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运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动物特
征比喻某类人的词语;体会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任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体会句子中语
气词的表达效果。“书写提示”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书写一段话。“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理解背
诵古诗《蜂》。
运用反语的方式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已有体会;词句段的运用中
句子去掉语气词,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心里明白,但可能表达不明确,教学中要注
意引导学生朗读句子,体会不同,学会正确表达。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识字加油站”可由学生自主完成。“词句段运用”
需要教师提示、点拨,学生在学习后进行适当的拓展。“日积月累”指导学生朗读、摘抄。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交流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句子中,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 12 个生字,书写词语。
3.理解运用动物特征比喻某类人的词语。
4.体会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
5.正确规范地书写一段话。
6.感悟、背诵古诗《蜂》。
【过程与方法】
96
1.通过对动物特征的了解,感知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练习,正确规范书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感悟能力。
1.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正确规范地书写一段话。
教师:课件。
学生:积累看似贬义的词语、句子。摘抄用动物特征比喻某一类的词语。
2课时
1.交流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句子,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 12 个生字,书写词语。
3.正确规范地书写一段话。
一、交流平台
1.出示三个句子: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3)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2.指名学生读一读。
3.交流这三个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交流自己摘抄的句子。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导入。
2.指生认字。
3.发现这些生字的识记规律。
4.齐读词语。
5.同桌互认生字、词语。
三、书写提示
1.出示课本中书写的示范。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写规范、正确的要领。
97
3.学生交流怎样才能把一段话写规范。
4.学生试写。
5.展示交流。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 书写提示
语文园地
1.理解运用动物特征比喻某类人的词语。
2.体会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
3.体会句子中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4.感悟、背诵古诗《蜂》。
1.体会冒号的用法,从短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
2.体会句子中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一、交流运用动物特征比喻某类人的词语
1.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名称:马、牛、鸟、羊、蜂、虎、龙、鸡、虫、狗。
2.同桌之间交流这些动物的大体特征。
3.继续出示在动物名称前加上一些词语:千里、老黄、百灵、领头、小、纸老、变色、
铁、应声、哈巴。
4.再读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在生活中指哪一类人。
5.全班交流。
6.交流课前搜集的其他类似的动物词语。
二、体会冒号的用法,选择一个短语,写一写
1.读句子,圈出冒号。
2.交流冒号前后句子的关系。
(冒号后是围绕冒号前写的。第一句写出了猫的“温柔可亲”;第二句写出了母鸡的“警
戒”;第三句写出了鹅“看守门户”的表现。)
3.选择一个短语,仿照着写一写。
4.指名学生出示自己写的内容,其余同学来评析:是否正确使用了冒号。
5.同桌互读。
三、体会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1.自读句子。
2.交流加点字“吧、啊、呢、啦”属于哪一类词语?(语气词)
98
3.再读句子,体会如果去掉了这些语气词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去掉了这些语气词,句子就没有了感情色彩,就表达不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唐代诗人罗隐以《蜂》为题写了一首诗,赞美了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的品质。那这一
首诗中,还会不会蕴涵着其他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简介诗
人。
2.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意思。
(3)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4)指名读、齐读古诗。
3.学生质疑,初步感悟。
(1)结合插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同学之间互相答疑。师作点拨讲解。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写出了无论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景
致最美的地方都有它们忙碌的身影。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终日劳作的辛苦。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以一个问句写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
及对剥削阶级的愤慨之情。
(3)指导朗读。
(4)尝试背诵古诗。
4.小结。
这首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样写比直接写效果好。
学了这课后,你们也可以将这一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在本次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课前安排学生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实际上就相当于对
本次语文园地的某些内容进行了预习。在课堂的学习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其
中的难点进行点破,较易知识点均由学生合作完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让他们在相
互的学习、交流中巩固基本的语文知识。
16 海上日出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它通过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
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奇伟壮观的大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体现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之情。课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观察顺序来记叙的。课文描绘了晴朗天气
99
时日出和有云时日出两种景象,而有云时又分云薄和云厚两种情况进行描写。
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些语文学习能力,但学习方法和习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培
养,对语言美的感悟还需要不断提高。《海上日出》一文语言平实晓畅,读顺并不难,但要
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境,还要在教学设计中下些功夫。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训练。《海上日出》是一篇文情并茂的写景散文,通过指导朗读可
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进而体味出课文的
意境。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默读等多样化的朗读指导,既能促进理解,又能展现学生
的收获,实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词句是课文的基本要素,也是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只
有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才能切中要害,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效
率。课文中的“不转眼”“镶”“伟大的奇观”等词语词组、“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
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等语句,都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体会
这样写的好处。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
2.默读课文,说一说日出时的景象。
3.读句子,注意重点语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描述日出时的美丽景色。
2.通过品读句子,体会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描述日出时的美丽景色。
难点
品读句子,体会表达方法。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
100
1.认读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
重点
学习生字生词,朗读课文。
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一、导入课题
1.谁看过海上日出?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海边欣赏吧!(出示图片:海上日出。)
看了海上日出的图片,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
生 1:我觉得海上日出的景象太美丽了。
生 2:我真想亲眼看看海上日出的整个过程。
是呀,实在是太美了!巴金爷爷 1927 年 1 月从上海乘船去英国留学,在轮船上看到了
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这幅大自然画卷,就用文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记录了出来。今
天,我们就走进《海上日出》,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画面。(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二、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就会把你带入那
奇妙的景象之中。
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指导自学
出示学习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
出的景色?
四、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一刹那 镶 扩大 范围 负着 染成 重荷 重围
(1)多音字:荷、重。
(2)一刹那。
你能在课文中找出“刹那”的近义词转眼间、一会儿吗。不用词典,咱们也能理解词义。
(3)镶。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师画云,让学生“镶”边。)
(4)哪个字难写?再读一遍加深印象
2.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01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读课题,有时根据课题就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同学们默读第 2~5 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生动地写了海上日出这一景
象?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3)思考哪一句话热情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象?找出来读一读。
(4)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①什么是“奇观”?“这”指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奇观”指雄伟、壮丽又
少见的景象;“这”指海上日出的景象,整句话指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景象。)
②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是一种奇观?
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优美的文字,去细细欣赏海上的日出吧。
五、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在周末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
海上日出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16 海上日出
1.默读课文,描述日出时的景象。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
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文中哪句话概括出了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的感受?(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二、顺着探究点,深入品读课文
1.独立阅读并思考:
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很伟大的奇观”?
学习建议:
102
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景象的变化,想象画面,感受“奇观”。
2.全班交流学习体会:
※晴天时(第 2、3 自然段)
(1)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上依次点击出:
浅蓝 一道红霞 红霞扩大、越来越亮
师生接读:
师:看到天空色彩的变化,“我”知道——
生: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体会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急切、盼望……)
(2)练习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3)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写日出过程的?(课文第 3自然段)
(4)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依次点击出:
开始:露出小半边 脸红得很 没有亮光
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 红得可爱 发出夺目的亮光
(5)这段文字中,哪一句写得最精彩?
出示: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
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A.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太阳向上升。
B.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写具体呢?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了哪些词语?
C.指名学生回答。
D.动词:上升、冲破了、跳出了。
E.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F.比较句子,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好处。
※太阳努力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荷似的,努力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只要想象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G.小结,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我们一句一句接读,读中再
次想象这幅画面。
(6)用自己的话描述日出时的景象。
※有云时:(第 4、5自然段)
(1)出示:“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
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出示:“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
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引导学生体会:“透、镶、染”等词好在哪里?
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大家评评谁读得好。
三、谈话总结,学习写法
1.今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虽然我们还没看
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如同亲眼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
103
作者为什么能把海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挥想象……)
四、配乐朗读,整体感受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次感受“海上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你一
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五、作业布置
1.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海上日出,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海上日出的精
彩之处。
2.你曾经观察过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的
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海上日出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
热爱大自然
这是一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短小凝炼,精湛优美的抒情散文。在教学时,我对这篇
课文教学的思考有:
一、着眼于“读”。
我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课堂上我安排了自读和范读等阅读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
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我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
指名读一读课文……整堂课中有学生尝试的读,有学生自由的读,有学生合作的读,有老师
有层次指导的读,有在音乐配合下的有感情地读。朗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繁
琐的分析,有的只是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我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去体会
作者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最后我边诵全文边放配乐曲,全体学生轻声跟读,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海上日出是很伟
大的奇观”的烙印。
二、入手”尾句“。
在引导学生对课题和首段的分析之后,我采用“潜底反浮”的方法,先直插尾句“这不
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这牵一发而动全文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这”和“奇观”各指什么。
接着指出:海上日出究竟有什么“奇观”呢?用这个悬念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奇观”上带
回到课文中。
三、升华情感。
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从一幅日出图得出:太阳“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
出”海面,透过“黑云”把光亮送向大地等画面,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透露
着作者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104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金华的双龙洞途中
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概况;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文中还
有一条线索,即作者多次写到的水。在途中是“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时,发现“那溪
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
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听到“声音轻轻的”。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
朴素。真实可感。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金华的双龙洞自然景观
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二是让学生通过感悟课文记叙的顺序,学习有条理的叙
述,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学生对于溶洞等知识缺少相应的了解,所以课前教师可做些调查,如学生有没有见过溶
洞,对溶洞没有什么了解,上课前,先让去过溶洞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师生之间相互补
充,与此同时教师借机教学“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然后揭示课题,对课文略做介绍。
另外,本文生字较多,学生不容易马上记住,教学时可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联系
上下文或查字典以及提问题等方式,读准生字字音,初步理解生词的意思。
本课的写作顺序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不易掌握。所以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
清文章的思路,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并让学生按示意图说一说
作者的游踪。在深入研读时,要求学生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
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
体会作者用词选句的准确与朴实。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金华的双龙洞的顺序,画出作者游览的路线图。
3.体会作者是怎样写清楚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的。
【过程与方法】
教学时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通过精读、细读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
金华的双龙洞的特点,感受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写作的方法,以及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
方法。
老师:准备相关课件、影像。
学生:课前了解有关溶洞的知识。
105
2 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谁看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其他同学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说)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有高山、大海、平原这样的雄伟壮阔的景观,
还有像溶洞这样的奇美神秘的景观,就像童话世界里的迷宫一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
看吧!
2.看视频,教师简要介绍溶洞中的景物。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课后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额、蜿、蜒”等,
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生词,并根据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同桌之间既可以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画出路线图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
讨论共同完成。)
四、交流解说,完善补充
1.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先按图说清图意,然后请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2.把课后习题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并组词。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106
1.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写清楚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的。
2.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清楚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的。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路线来朗读课文,欣赏课文。
二、品读课文
(一)体会路上的景色。
1.当作者坐在车上向双龙洞行驶时,一路上的景色真是赏心悦目啊!
哪位同学能通过朗读第 2自然段,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先让学生自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和当时的心情。再让学生个别朗
读,点评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2.放映课件,辅助感受。
配音:4 月中旬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金华的双龙洞的旅途。一路上,山上的景致不断
扑入作者的眼帘。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景色吧!
这是映山红,花大多是红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中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这
色彩多明艳啊。
3.感悟作者写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3自
然段)
你觉得作者对溪流的描写很有趣吗?你是从哪里感觉到的?(品味“时而……时
而……”一句,体会几对反义词的妙用)
(二)体会外洞的“雄”。
1.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色彩美”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怎么来概括呢?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 4自然段。
(洞口可用“宽”“高”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在路线图上补板书:宽、
高、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
理解词语。突兀:高耸,指山势高耸。森郁:树林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
盛繁密。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为双龙洞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3.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
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4.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自然段也是,读一读,你有什么想法?
(它仿佛是向导,导引着作者顺着溪流游览。现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
的孔隙进出内洞)
(三)体会内洞的“美”。
107
1.作者乘船从孔隙中穿过的感受是怎样的?让我们也来看看。(齐读)
2.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课本中的孔隙却可容得下
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呢?
欣赏课件外洞由近及远的镜头,让学生懂得相对外洞的面积来说,水洞显得很小,所以
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板书:窄,矮、小)
3.默读第 5 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时是怎样的情形?怎样的心情?
谁来读读,读出作者当时的感觉、心情。
你觉得哪些语句真切地写出了作者紧张的心情?你能把它复述出来吗?(复述这一自然
段)
(四)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 6 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课件,让学生描述。)
2.结合课件(或图片),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板书:
黑、奇、大)
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神仙,有的像
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的。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顺着作者的视线,先看洞顶,后看四周,作者这样写
显得条理十分清晰。
(2)试着给图配音,指名学生看着图像描述洞内景象。
三、再读课文
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惊险与神奇。面对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分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推荐课外阅读
作者的文字记录了自己游览过的地方,使你读后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样的文字
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你都读过哪些游记?你摘记了精彩语段吗?
五、布置作业
1.摘录精彩语段。
2.指导写句子:
(1)时而……时而……(引导学生体会可以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运用这一句
型。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时而……”等)
(2)即使……也……(先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由教师或学生示范造
句,指导仿写句子。)
记金华的双龙洞
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宽高大)(窄矮小)(黑奇大)
这是一篇游记,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
圈画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了解游览线路,再让学生在黑板上把自己的发现写上去。在
学生理出文章的线索后,再让学生细细朗读、品味,内化文本的语言、并一同去感受景色的
美。最后整理出游览路线图,了解写游记的一些技巧,学习体会词句的精妙之处。
108
课文中关于孔隙的描写,作者用墨最多。水从孔隙流出,孔隙上是岩壁。中间可容许一
艘小船进出的距离。由于空间太过狭小,所以带给我们的感受着实深刻。这是一段非常精彩
的进入内洞的叙述。没有华丽的词藻,近乎白描的写实笔触,把孔隙狭小的特点描摹得十分
传神,使学生读后有了身临其境之感。所以我在教学本课时以读为突破口,训练学生的语感,
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后有感悟。由于学
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所以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成为审
美的主体,感受、去体验,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最终让学生感受到了孔隙低、矮、窄、
小的特点,突破文章的这个难点。
交流平台及初试伸手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交流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梳理、总结学过的名
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初试身手”为后面的习作奠定基础,引导学生愉快习作。
本单元课文的写作顺序非常清晰,写作方法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都有体会,因此他们在
“交流平台”中会有序地归纳、总结、消化、吸收。而“初试身手”创设了一种情境,让学
生画出参观路线图,按顺序介绍。
“交流平台”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写
作方法。
“初试身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介绍兴趣,画出参观路线,按一定的顺序介绍。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写景文章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交流。
2.认真聆听同学对于本单元课文的交流。
3.依照示意图,先画出参观路线,再进行介绍。
4.按照一定的顺序,能和同学交流自己观察到的附近的一处景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互相交流、画示意图等方法,培养学生按顺序写作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进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画出参观路线,按顺序介绍植物园。
教师:课件。
109
学生: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
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出示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课文的游览顺序。
2.交流这些课文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这些课文中景物有什么特点?
4.出示句子,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
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引导学生从句子的形式、词语的运用等方面,感悟作者描写日出的过程。)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通过改写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
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通过亲身体验写出景物的特点。)
二、初试身手
1.播放植物园的视频,激发学生参观植物园的兴趣。
2.当小导游,带领同桌参观植物园。
(1)看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
(2)展示参观路线。
(3)同桌互相用一段话介绍游览顺序。
(4)全班交流。
3.介绍课前观察的附近的一处景物。
全班交流:谁介绍的顺序最合理,谁的介绍让大家听明白了。
4.出示附近的一处景物,请学生按顺序介绍。
(1)课件出示。
(2)指名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介绍。
(3)全班交流:谁介绍的顺序最合理,谁的介绍让大家听明白了。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在“交流平台”教学中,我注重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先引导学生自
主交流课文的游览顺序、景物特点,再通过几个句子指导学生感悟写作方法,有点有面。在
“初试身手”的教学中,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先让他们画示意图,自由交流介绍。然
后让学生介绍自己课前观察到的一处景物。若有的学生观察能力薄弱,我便补充一些图片,
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课文的游览顺序了然于胸。
习作:游____
110
本次习作是一个半命题的作文,要求学生选择一处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写下来。先把题
目补充完整,再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写完后,与同学交换
习作,互相看看游览的顺序、景物的特点是否写清楚了,并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通过学习两篇习作例文,了解了按顺序写景的方法,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画出游览
路线图,理清思路,写作就变得轻松了。
1.指导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尝试运用积累的词语及不同的句式,让习作更生
动、更吸引人。
2.学会整理思路,画出游览路线,并试着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知识与技能】
1.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处游览过的地方。
2.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突出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运用游览路线图,理清写作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下自己游览的过程。
难点
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特点。注意景物的转换自然。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索自己游览过的地方的资料。
2课时
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处游览过的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111
1.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处游览过的地方。
2.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突出特点。
3.运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一、揭题谈话,引入教学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地方,是吧?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学生交流。
3.出示习作题目,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游览过的地方,补充完整题目。
二、结合游览路线图,理清思路
学生拿出课前画好的游览路线图,同桌互相说一说思路,根据同桌的建议,修改路线图。
三、描述景象,抓住重点
1.师: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点?请选一处,用 1~3句话把这处景点的美说出来!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这些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就是重点,要抓住这处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
写出特点。
4.比较句子,引导学生通过色(视觉)、声(听觉)、味(嗅觉)等方面去观察景物,写出
景的特点。
四、回忆写法,强化运用
回忆例文及本单元课文中句子的写法,引导学生了解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及过渡句的好
处,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游________
画路线图→选景点说→交换修改→提出意见
习作:游____
1.培养学生参与交流的意识。
2.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评改,从中学到评改的方法。
3.再次感受、体验并掌握游记的最基本的习作要点。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用笔记录下了自己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这节课,我们将进行作文讲评。我们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了修改,老师把大家的习作分成
了 A、B 两类,首先同桌共同来一起评 A 类,然后我们再共同评 B 类。
112
1.第一步,回忆本次习作要求。
本次习作要求是写一篇游记,那么一篇游记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呢?(多媒体出示习作
要求)
2.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互评。(多媒体出示评改导航)
那下面我们就按照习作要求,来对我们手头的习作进行评改。
(1)第一步,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谁记得一个合适的题目最起码要符合的两点要求是什么?(能体现是一篇游记;能清楚
地点明你游览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读一读手头文章的题目,并且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合格题目与不合格的题目写
出不同的评语。
老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写得比较不错的文章,让他(她)读一读;写得不太好的,也指
出来进行分析。
(2)第二步,按照游览顺序介绍,突出重点。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你手头的文章是否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浏览手头
的习作,用直线画出反映游览顺序的语句。
谁认为你手头的文章是按照游览顺序来介绍的吗?读一读你们画出的语句。
教师引导学生对游览顺序清楚和没有按游览顺序来写的文章进行评价。
学生读一读,教师要对写得不合适的文章,一定要及时进行指导。
一篇游记不仅要按照游览顺序来写,还要突出重点,快速浏览一下你手头的文章是否做
到了突出重点呢?
学生汇报,并指导学生写出评语。
交流学生写出的评语。
(3)第三步,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写生动。
一篇好的游记不但要做到符合习作基本要求,而且还要注意做到突出重点。要想突出重
点,就要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下面请大家读一读手头的文章,作者重点介绍的景物,有哪
些好词好句或者是好的段落值得我们学习?画出来,并且写出批注。
学生交流,并指导学生写出评语。
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解决,并且要相应地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4)第四步,开头、结尾。
除此之外,你认为一篇好的游记,还需要注意什么呢?(开头和结尾要和文章内容是一
致的。)
读读你评改的文章,哪一篇的开头和结尾是值得借鉴的,哪一篇的开头和结尾还有问题。
(分别指名读,并提示学生做好评改,有问题的给出建议)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从头到尾浏览一下你所评改的文章,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
可以自己解决的,就给出恰当的建议,如果不能解决的,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了习作的评改,并且给与了相应的评价以及建议。同
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2.多媒体出示优秀的评改建议稿。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请大家就根据刚才我们评改 A 类作文的方法,来评改 B 类,有什么问题及时提出来。
并在小组内交流,评选出“评改之星”,将其原稿和评改建议稿张贴在教室后面的“习作评
改园地”里。
五、习作例文
113
游芦笛岩
早就听人说,芦笛岩景色优美,我十分向往。国庆期间,妈妈终于带我来到这个地方游
玩,我好开心啊!
芦笛岩座落在桂林西北方向,是一个雄奇瑰丽的岩溶洞穴,洞内有大量的石乳、石笋、
石柱、石幔、石花,多彩多姿。这个由天然石乳景物组成的壮丽神奇的岩洞,被人们称为“大
自然艺术之宫”。
进洞之后,我马上就被一组奇幻多姿的景物深深吸引了:首先看到的是“狮岭朝霞”,
在远处,一只石笋似的雄狮站立在山前,山岭上一大群“小狮子”迎着太阳在尽情嬉戏,有
的在高声吼叫,有的在跳舞,有的在玩绣球,非常有趣,充满了生机。
再往前走,岩洞上方高悬着一片石乳,它洁白如雪,细密晶亮,闪射着耀眼的光泽。它
像飞珠散霞的瀑布,正顺着悬崖倾泻而下。它使你自然地联想到我国诗人李白的那两句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继续前行,这有一组很大的石笋“方阵”,既像一座长满奇花异草的“锦绣山”,上面
有“人参”“灵芝”;又像漫山遍野的“鸡冠花山”,整座山的形态十分奇巧,各个部分变
化多端。山的旁边还有“盘龙柱”,呈塔形,上端尖细,柱身像盘绕着的一条龙,所以又叫
“盘龙宝塔”。
芦笛岩的美景可真叫人陶醉啊!
点评: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了自己游览芦笛岩的经过。条理清晰、井然有序,文中有
表现顺序的词语:“进洞之后”“再往前走”“继续前行”,让人读后脑海中出现了作者的
游览路线。小作者抓住洞里石乳、石笋等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述,写出岩洞的特点。同时运
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再现了芦笛岩的美景,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理清例文的游览顺序及写作方法,为顺利完成游记写作铺好了路。
在习作课前,我安排学生先根据自己游览的地方画好路线图,再和同桌交流路线图,从而明
确写作顺序。结合本单元课文及习作例文的写法,给予学生句子、过渡方面的指导,使学生
轻轻松松写下自己的游览过程。在讲评课上,之所以让两个同学看一篇作文,主要是根据现
在学生的现状,很多学生还没有能力独自看一篇习作,所以我就采取“一带一”的方式来进
行。在学生看 B 类作文的时候,就交换另一个同学执笔,让执笔 A 类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
相信学生们互评习作的能力会有所提高,而且学生们给出的评语比我们老师给出的评语更浅
显易懂,学生也会更感兴趣,同时还将以前的老师与作文本的对话转变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
交流,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培养了学生互相评改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
平。
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习作模仿素材。《颐和园》这篇例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
美丽景观。课文移步换景,游览顺序明确,学生能够轻松地补充路线图。《七月的天山》以
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转变,文字
繁而不杂。作者抓住景物的特性,展开精致的描写,运用了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
114
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组成了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通过学习,学生对如何把握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两篇例文的写作
顺序明确,学生梳理起来也较容易。
1.借助旁批和课后的习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游览顺序。
2.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归纳总结例文写作方法,为后面习作打下基础。
【知识与技能】
1.理清两篇例文的写作顺序,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
写清楚的。
2.理解例文内容,把路线图补充完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梳理习作例文的写作顺序,掌握游记写作方法。
2.学会怎样画游览的路线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感受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
教师:课件。
学生:回忆自己游览过的地方,画出游览路线图。
1课时
一、导入
教师激情导语: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
“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
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让我们一起
走进这美丽的园林。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学习习作例文《颐和园》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默读习作例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的句子
画下来。
课件出示: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115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2.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山上——昆明湖。
3.画一画旅游示意图。这就是按地点转换顺序记叙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
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
接的表达方式。
4.交流例文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1)用横线画出自己觉得精彩的句子。
(2)交流这些句子精彩在哪里。
三、学习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
1.谈话引入,进入情境。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碧野走进新疆,骑马上天山。在出发之前,我想先请收集到有关
资料的同学,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情况。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新疆和天山的风景图片,想看看吗?那就让我们先睹为快!(播放
图片)七月的天山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去感受吧!
3.学生自由地读课文,在读中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可以用笔把这样的词语、
句子勾画出来。
4.交流这些词语、句子。
(明确作者的三个观察点: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5.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细细
地读一读,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6.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组成学习小组,一起学习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提示:(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7.分小组汇报学习体会,在学生汇报时,师适时进行点拨。
8.重点体会以下句子,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
花。
(2)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
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3)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
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4)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9.感悟作者的写法。
作者是怎样把天山的美表现出来的?
(修辞手法的运用,移步换景,条理清晰)
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脚下——万寿山山上—昆明湖
七月的天山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116
18 小英雄雨来(节选)
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中篇小说,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
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做斗争的故事。围绕这一主题,
课文分六个部分叙述。
用较快速度默读本篇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不
能太高,可在学生默读每一部分时,教师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使学生加快默读速度。对于
每部分内容的把握,可采用加小标题的形式予以落实。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堂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能力。通过
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
累,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给课文各部分列标题,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爱国的品质。
重点
给课文中的各部分列出小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找出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
教师:课件。
学生:观看《小英雄雨来》的电影。
2课时
117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体会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一、激发情感,参与预习
1.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
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鬼哭狼嚎。后来,他和其他的孩
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
雄是谁吗?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关于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
出示图片: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情境
中,心中仿佛充斥着浓浓的爱国之情。此情此景,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雨来吗?通过读课文,
相信雨来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回答。
4.生提问题。雨来,人们为什么称你是小英雄?
5.出示课题:
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十二岁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的名字。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6.学生预习课文。
(1)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
教师加以点拨。)
第 1 自然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有多美?文中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
活,游泳本领高?
第 2 自然段:从哪里看出雨来上夜校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横线画下来。
第 5 自然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 6 自然段:雨来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粗读和精读相结合,养成边读、边
想、边标画的习惯。
二、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出示生字,学生指认。
2.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3.汇报预习的情况。
118
4.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部分: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一位英雄,哪部分就是重点部分。
(第 4 部分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
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
B.大家评议。
C.谈谈雨来的童年,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三、布置作业
1.读课文,体会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小英雄雨来
掩护李大叔 和鬼子斗争
18 小英雄雨来(节选)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2.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 4 部分。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1)鬼子为什么要枪毙雨来?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脱险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雨来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讨论。
画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
119
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第一次出现在第二部分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还接受了爱国思
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
基础。第二次出现在第四部分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
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
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
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提炼成小标题。
(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机智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既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既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出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
(4)照样子提炼课文其他四个部分的小标题: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4.讨论各部分间的联系。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埋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
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反衬出雨来坚强
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
相照应,而且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5.精读景物描写的句子,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1)学生画出文章中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子。
(2)读一读这些句子。
(3)全班交流:
①第一部分:“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
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
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
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埋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
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来源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
敌人侵害!
②第五部分:“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
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
120
里不仅写出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还写出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在这片美
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然活着啊!
③第六部分:“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这
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仿佛连
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或其他好词句,同学互相听写好词。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写一写你的童年与雨来的童年相比的发现和感受。
小英雄雨来
游泳本领高(游泳)
上夜校读书(读书)
掩护李大叔(掩护)
与鬼子斗争(斗争)
有志不在年高(枪声)
雨来没有死(脱险)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学生的预习,引导学生初感课文,同时借助问题,让学生抓住课
文的重要部分。再让学生与生活对比,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时,我先
让学生照样子给课文的其他四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根据小标题的内容,教学生学会归纳文
章的主要内容,从而习得方法。最后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子,进行交流
讨论,体会景色描写对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19 我们家的男子汉
这是一篇成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课文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用生动、风
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描写了一个逐渐长大、自主自立、刚强勇敢的小男子汉形象。
本文通俗易懂,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人物个性。四年级的学生处于思维活
跃的阶段,他们对于课文内容兴趣浓厚,对于文中“他”的行为、性格有所感受,因此能根
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学习课文。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学能力的平台。
2.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互通有无,还可以提高学习的幸福指数,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可以
121
安排了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3.采用探究学习法,帮助学生能够从课文中走出去,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男
子汉,用谦虚的姿态去学习男子汉身上的优秀品质。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明白作者为什么称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体会作者对
他的感情。
3.尝试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
【过程与方法】
学会默读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给各部分换标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男子汉成长、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老师:本课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课时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膝下有黄金”……这些脍炙人口的俗语给予了男子汉很高
的评价。那么什么是男子汉呢?《现代汉语词典》(第 7版)中男子汉的定义是:男人,强调
的是男性的健壮或刚强。可作家王安忆声称她的小外甥是个男子汉!而这个男子汉又是怎样
的一个人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我们将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
(一)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这个环节我们将自主学习,比比谁的自学能力强,看看“小老师”的称号,究竟花落谁
家,让我们 10 分钟后拭目以待!
老师我来当,比谁能力强!
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字词。
安徽 风靡全国 和尚 吃荤 倔强
嘱咐 沮丧 嘹亮 熟悉 窗框 蹬着
妨碍 轮廓
122
2.本文在组织安排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看。
3.开头的“我们家里有一个男子汉”,写最后一自然段的“这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
照应了主体部分的哪个标题的内容?
从“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引发了怎样的感受?(用原文回答)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轻声慢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四人一组合作进行表演,比一比谁的风采最亮丽!
2.我是著名播音员——你最喜欢哪些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分析语言特色。
我是大歌唱家——为什么称这个孩子是个“男子汉”?由“男子汉”联想起了哪首
歌?并大胆地唱几句。(板书:自主自立、刚强勇敢)
我是资深文学家——我能为每个部分换个标题。
3.咱们班真是人才济济啊,大家的多才多艺让我深受启发:平凡的人不是不可以当明
星,而是缺少当明星的信心和勇气。平凡的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平
凡的不是没有男子汉,而是缺少欣赏男子汉的眼睛。我们周围肯定有许多男子汉,那么就让
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男子汉吧!
(三)探究学习,拓展能力
1.谈谈你身边具有男子汉品质的人?
生活中的男子汉给了我们太多朴实的感动,这样一群男子汉相信会带给你更多的心灵震
撼。
2.你打算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或像男子汉一样的人)?
三、布置作业
用你喜欢的写作方法,传神地描写你心目中的男子汉形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王安忆的小外甥自主自立、刚强沉着的品质。他不仅是王安
忆眼里的男子汉,也是我们心中的男子汉!因为男子汉身上独立、自主、坚强、勇敢的品质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们家的男子汉
自主独立
刚强沉着
本堂课我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
中得到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始终贯穿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课堂因学生的
积极参与而富有生机和活力,学生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我则是一位组织者、引导
者、参与者,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注意培养学
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20 芦花鞋
冬季快要来了,青铜和葵花采集芦花。一家人做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冬天一到青铜就
123
拿到油麻地镇上去卖,这是家里的一笔很重要的收入。有一天下着大雪,家人劝青铜别去卖
鞋了,可青铜偏要去。不料有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部买去,最后连青铜自己脚
上的鞋也被买走。青铜赤着脚回家,让我们看到一个正视生活苦难、在快乐中成长的少年。
这篇课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描述了几个不同的场景,学生能轻易理清故事脉络。只要
运用前面学到的方法,就能给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和同学们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1.继续运用默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为各个部分列出小标题,从而把握长文章的主
要内容。
2.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知故事所蕴含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3.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的方式,培养学生为课文各部分列标题的能力,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青铜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阅读《青铜葵花》。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部优秀作品,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有这样一部作品,它用细腻的笔调为我们描绘出
一条条生命的溪流,濯洗我们疲惫的心灵,它就是《青铜葵花》。(板书课题)
二、认识作者
1.请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曹文轩。
2.教师简介曹文轩。
124
三、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读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注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随机纠正学生读错的字、词及句子等。强调“污、屑、搓”的
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结构形式上的特点。
(分了几部分)
4.讨论交流,粗知大意。
(1)故事共分几部分?
(2)文中讲到了哪些人?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3)小组代表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合作探究
1.品析词语。
这个课文的题目谁愿意再读一遍?从这个题目中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2.探究内容。
(1)小组合作,为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①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为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②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编一百零一双芦花鞋。
第二部分:雪天执意去卖芦花鞋。
第三部分:城里人买下十双鞋。
第四部分:卖掉第一百零一双鞋。
(2)思考:青铜为什么要卖掉自已脚上的那双芦花鞋?
①出示:青铜掉头往家走去。走着走着,青铜放慢了脚步。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脚上的
那双芦花鞋上。雪在芦花鞋下咯吱咯吱地响着。他越走越慢,后来停下了。他看看天空,看
看雪地,最后又把目光落在了自已脚上的芦花鞋上。
(此时青铜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②出示:他觉得双脚暖和和的。
(此时青铜会舍得脱下那双鞋吗?)
③出示: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
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
的寒冷……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
(你怎样体会“笑了笑”?)
五、讨论深化
读了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六、课外阅读
阅读《青铜葵花》。
芦花鞋
编一百零一双芦花鞋
↓
雪天执意去卖芦花鞋
↓
城里人买下十双鞋
125
↓
卖掉第一百零一双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我首先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整
体感知。在了解课文与前两篇课文的不同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运用列小标题的方
法,理解课文各部分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青铜为什么要卖掉
脚上那双芦花鞋的”,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感受文中人物的品质。最后拓展阅读
《青铜葵花》这本书,引导学生由一篇课文的阅读,延伸到一本书的阅读。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朋友相处的秘诀”,先汇集小组意见,再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在讨论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
报。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怎样与朋友相处有独特的体会,此次话题契合他们的生活需求。先进
行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他们已有一定的流程经验,此次“口语交际”会让他们更好地和朋
友相处。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先借助例子“怎样表达对
父母的爱”,指导学生在讨论时作好记录,然后在全班交流。培养学生记录重要信息和有条
理汇报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1.围绕“朋友相处的秘诀”展开讨论,作好记录。
2.能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讨论的目的,从而指导学生记录重要信息。
2.通过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小组意见,培养学生有条理汇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大胆表达、勇于发言、抓住要点、分类整理的能力。
重点
围绕“朋友相处的秘诀”展开讨论,作好记录。
难点
126
能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朋友之间怎样相处的材料。
1课时
一、名言导入
1.教师出示名人名言:
(1)朋友间必须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莎士比亚
(2)真正的友谊是诚挚的和大胆的。——席勒
(3)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 李维
(4)友情是天堂,没有它就像下地狱;友情是生命,没有它就意味着死亡;你在人间所
做的一切,无一不是为了友情。——威 莫里斯
2.学生交流:从以上名言中明白了什么。
3.那我们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呢?
(板书:朋友相处的秘诀)
二、出示情境谈看法
课件出示各种朋友相处的图片,让学生围绕图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出示记录供参考
1.出示某小组讨论“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时作的记录。
2.学生自读记录。
3.说说作记录时要注意什么。
四、小组讨论记秘诀
1.小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小组长作好记录。
2.小组内整理同学的发言,将相近的整合在一起。
3.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
五、全班交流
1.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时,其他组员可以作补充。
2.针对交流的意见,形成一份新的记录表。
六、交际范例
朋友相处的秘诀
第一,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当朋友有困难时,我们应该伸出援手。第二,我们还应该互
相尊重。第三,我们应该互相包容和体谅。当朋友情绪低落时,我没有打扰他们,而是安慰
他们。当朋友做错事时,我没有一味地责备他们,而更多地原谅他们。第四,好朋友在一起
还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朋友相处的秘诀
记录重要信息
分类整理意见
127
口语交际要创设敢说的氛围,大胆地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的能力。在本
次口语交际中,我先以名言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友谊的可贵。再展示一些情境创设的图片,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和朋友相处时遇到的问题,从而为后面的讨论做好
铺垫。例子示范也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指导学生如何具体进行操作,将指导落到实处,
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并指导他们如何与朋友相处。
习作:我学会了____
本次习作是让学生把自己学会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写下来。先把这件事情填写在横
线上,再把学做这件事的经历、体会和同学分享。教材中有对习作的步步引导,只要解决教
材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就能完成一篇习作。同时,教材继续让学生自读习作,尝试修改习作,
并和同学互相交换习作、修改习作,看看相关的内容是否写清楚了,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习作
修改。
这次习作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回忆自身成长过程,找出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因为
亲身经历,所以写起来就会真实生动。
1.通过激趣谈话,引导学生口述,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具体讲明学做一件事的经过,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回忆自己学会做的事情,并以提纲的形式记下,从而
降低学生习作时的难度。
【知识与技能】
1.选择一件自己学会的事情,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记录下来,写清楚学习的过程。
2.能和同学互相交换修改习作。
【过程与方法】
补充完整题目,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借助不同方式修改习作,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把学习的过程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128
教师:课件。
学生:回忆自己学会做的一件事。
2课时
指导学生完成习作。
写出学做某件事的经历、体会。
一、激趣导入,打开思路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学会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2.学生回答。
二、指导选材,体验成就
1.其实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学会的本领有很多很多,如果让你数一数,你能数得过
来吗?
2.今天,我们就在这些学会做的事情中选择一件写下来,你会选择哪件事情?为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
三、读懂习作要求,学会审题
1.出示习作要求。
2.理清习作要求,学会审题。
(1)写谁?——自己。
(2)写什么?——学会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体育方面:打乒乓球、打篮球、打羽毛球等。
艺术方面:绘画、书法、弹琴、下棋等。
劳动方面:做家务、干农活、做手工等。
学习方面:小实验等。
选自己最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来写。
(3)怎样写?——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的?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
克服的?有过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
四、指导写作,领略方法
现在就写吗?同学们不要着急,你们知道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学会了一件事,他学会了
包饺子,可是却忘记了先后顺序,谁来帮帮他?(出示幻灯片)
1.学会排序。
在括号里标上序号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129
( )然后把皮两端往外一揪,再往上一合。
( )最后我按照这个方法一连包了好几个,越包越好,越包越熟练。
( )先把皮儿托在手心,弄了半勺馅儿。
( )接着用虎口一捏,一个小巧玲珑的饺子包好了。
请一个同学来读这些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如何把它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师:谁来帮帮他,在括号里标上序号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指名回答:你来。
师:为什么这样排呢?(这样顺序才清楚。)
师:你能不能从句子中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先……接着……然后……最后……
2.观察跳绳写动作。
下面,我们也用这些关联词把同学跳绳的动作连起来说,看看谁观察得认真,说得准确。
(1)观察跳绳。
(2)说动作。
(3)自己动手演示动作,感受心情。
(4)学生书写(关联+动词+修饰词)。
(先……接着……然后……最后……)
我首先左手……右手……然后……接着……最后……。我终于学会了跳绳,我跳啊,跳
啊,跳绳慢慢地听话了。我一下一下地跳,同学在一旁为我……最后我居然跳了五十下,我
高兴地喊到:“我学会跳绳啦”!我兴奋极了。
3.观察不会跳绳的图片,写样子。
(1)学生观察不会跳的图片。
(2)根据图片说出不同的样子和表情。
(3)学生书写(神态、心理)。
在课间,我拿起跳绳就跳起来。跳绳这时候总是不听话,专与我作对,一会儿好像……
一会儿……害得……一会儿……痛得……我气得真不想跳。
4.写好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1)读文领会过渡段。
妈妈看到我灰心丧气的样子,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对我说:“妞妞,是不是泄
气了?”我点了点头。“来,我教你!”说完,妈妈便拿起一张饺子皮儿,给我做示范。看
着妈妈娴熟的动作,听着妈妈耐心细致地讲解,我明白多了,又有了信心,便重新振作起来,
心想:“我一定要学会包饺子。”
(2)学生说“让你改变做法有几种可能?”
既有同学的帮助,也有老师的教导,或是家人的建议或是自己的想法等。
(3)学生书写(选择一种来写)。
看到我灰心丧气的样子,爸爸好像摸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
5.加上开头和结尾。
(1)为什么学?现实采访。
生:本学期实行大课间活动,我们全班同学开始学习跳绳。
实话实说,起因写明白就好。
(2)学后的感受。
结尾: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件事让我明白了
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坚持和付出努力。
感言大赠送:
130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3)补充题目。
(4)学生学以致用完成开头和结尾。
师:上面的几篇习作,它们的题目分别可以这样拟定:我学会了包饺子,我学会了跳绳。
五、尝试写作,品味快乐
1.学生补充题目,进行习作。
2.写完后自己读一读,改一改不通顺的地方。
3.和同学互换修改习作,看看相关的过程是否写清楚了。
我学会了________
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的?
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是怎么克服的?
有过哪些有趣的经历?
心情有哪些变化?
习作:我学会了____
指导学生学习评改习作,培养学生独立修改和互助式修改习作的能力。
能找出习作中不通顺的地方,能以一定的标准修改习作。
一、导入谈话,明确训练任务
同学们,有句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篇好文章是需要多次修改才能写成的。这
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评改自己的习作吧。
二、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我们要修改作文,首先要使用一些修改符号。平时我们修改病句的时候也使用过,下面
我们来进一步学习。
用多媒体出示病句指导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删除、替换、对调、增补……)
三、总结学生习作情况
1.出示习作主题。
131
2.榜上有名。
在屏幕上输入“榜上有名”这四个字和一大串学生的名字,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来。
3.佳作亮相。
师:其中有两位同学的习作最为出色,下面请这两位同学读一读他们的习作。
4.学生读习作,同学点评。
5.片断欣赏。
出示学生习作中的片断,指导学生点评。
四、共同修改一篇习作
1.出示一篇习作,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2.同学们,听了之后,你有什么疑问?
3.学生交流。
4.指导修改。
5.修改后再指名读。
五、自由上台读习作,请大家修改
学生先自由上台读自己的习作,再请同学们共同修改。
六、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学生根据大家的意见,先重新修改自己的习作,再将修改后的习作誊抄到习作本上。
七、习作例文
我学会了做蛋挞
今天,妈妈神秘地告诉我,要教我做我最爱吃的点心。我馋得直流口水,急忙问是什么
点心。妈妈告诉我是蛋挞,我高兴得拉着妈妈让她快点教我。
首先,妈妈从冰箱里拿出两张印度飞饼,让我把两张叠在一起用擀面杖擀成方形。听起
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们擀成方形。然后卷起来,用刀切成 12 份,
每 2 份压在一起,放在蛋挞模具里,蛋挞皮就做好了。
其次,妈妈说最关键的是调好蛋挞液。我先用称把需要的材料一一称好,然后把牛奶放
进锅里加热,再往里放一些白糖,让糖充分地溶化在牛奶里。过了一会儿,我又把蛋黄和淡
奶油搅在一起,再与调好的牛奶搅匀,一碗香喷喷的蛋挞液做好了。
最后,我把蛋挞液用勺子小心翼翼地盛到蛋挞皮中,放到了烤箱里,设定好时间,开始
焦急地等待起来。只听“叮”的一声,我急忙跑过去,打开烤箱的门,一股蛋奶的香气扑鼻
而来,我嘴里的口水快要流出来了,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不顾烫嘴咬了一口,一股甜滋滋、
香喷喷的味道在我口里回荡。“真好吃,比外面卖的好吃多了。”我叫了起来。
我懂了,自己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点评:小作者一步步地写出了自己做蛋挞的过程。语句通顺,语言生动、具体,动作描
写细致,同时引用俗语写出了自己做蛋挞皮时的辛苦。特别是小作者还写出了自己心情的变
化,让人感受到了小作者的成就感。
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搜集素材,给予学生指导。学生跟随老
师自由选材,自由想象,很好地完成习作。习作讲评课则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大声
说出“榜上有名”同学的名字,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我让学生大胆上台读出
自己的习作,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给予学生更多的修改习作的机
会。最后再让学生将修改后的习作誊抄到习作本上,享受写作的快乐。
13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学习长课文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改
写句子。
“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古诗《独坐敬亭山》。
本单元的课文都较长,教材给出了一定的学习课文的思路和方法,只要学生回顾收获,
就能对长课文的学习方法有所总结。学生从三年级起就开始接触修改符号,对于四年级的学
生来说,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也不是难事。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学生只要细细
品味,就能明白。
在教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都能说出本单元学习的收获。词句
段运用,要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修改符号。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情感时,先要引导学生
借助朗读体会,再改写句子。
【知识与技能】
1.能把自己学习长课文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交流分享。
2.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3.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照样子仿写句子。
4.学习并积累古诗《独坐敬亭山》。
【过程与方法】
1.搭建交流平台,提高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
2.通过朗读,让学生学会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问题。
1.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2.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照样子改写句子。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梳理一下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2课时
133
1.能把自己学习长课文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交流分享。
2.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一、交流平台
1.回忆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2.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1)《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的各部分有什么不同?
(2)你用什么方法总结长课文的主要内容?
(3)阅读长课文的过程中,你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你会怎样做?
3.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交流。
二、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1.出示学过的修改符号,学生说出这些修改符号的名称和作用。
2.自读文中的一段话,尝试修改。
3.展示台展示,学生集体修改。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语文园地
1.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情感,照样子改写句子。
2.学习积累古诗《独坐敬亭山》。
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情感,积累古诗《独坐敬亭山》。
一、照样子改写句子
1.指名读例句,说说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
2.重点呈现加点部分,想一想加点部分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3.思考:同一修辞手法,为什么表达的感情不同呢?
4.学生交流。
134
5.改写句子。
6.交流、评价学生写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李白吗?
2.读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读诗句。
(2)感悟诗句。
A.从题目上感悟。
独坐敬亭山的意思是( )。(学生填空,理解题目的意思。)
B.细读诗文,理解含义。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李白很孤独?(重点理解“高飞尽”“独去闲”的含义。)
●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样看着李白。孤独的山看着孤独的人,孤独的人看着孤
独的山,怎么看也看不够。所以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指导背诵。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的教学,我突出复习、回顾、归纳的过程。在教学时,我通过问题引导,让学
生跟随我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有效地总结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在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
段话时,我运用课件,出示学过的修改符号,引导学生先说出符号名称和用法,再进行修改,
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对于古诗的学习,我穿针引线,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学习古
诗,感悟诗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1 古诗三首
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高贵的品质。《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诗人表达自己依然冰清
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塞下曲》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的边塞将军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
戍边将领的赞赏之情。《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
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一定
的学习方法,并借助注释自学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但要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情景,体
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仍需教师引导。
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运用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
方法,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质。
135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体会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过程与方法】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人物身上的品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身上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
能通过不同的读诗方式,理解体会诗意,感受人物品质。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3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理解诗意。
2.体会诗人表达的精神品质。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精神品质。
一、激趣导入
1.大家还记得的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吗?
2.学生齐背,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位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体会作者表现
的精神品质。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写作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36
4.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
芙 蓉 洛 壶
6.检查指导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诗句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精神品格。
三、理解感悟
(一)学习前两句。
1.理解后我们会读得更好。请大家默读前两句,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
2.请大家结合注释,发挥你的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把
诗意说完整)
3.把你的想象带入诗中读前两句。
4.前两句有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
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
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指名读。
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
凉,忧愁)
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
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尉,后来因事被贬谪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
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尉,龙标镇的位置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
此地。他一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再读前两句。
(二)学习后两句。
1.好友辛渐要走了,即将见到洛阳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在洛阳可能会有哪些亲
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他为什么还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
2.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一片冰
心在玉壶”。
3.冰、玉有什么特点?(纯洁,透明,洁白无暇)
4.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里呐喊,是想表达什么?(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
玉洁的品质)
5.王昌龄在被贬期间,他的许多好友都纷纷作诗来表达对他的同情,如李白的《闻王
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出示这首诗)指名读。但王昌龄依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6.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近王昌龄,齐读整首诗。
四、拓展延伸
王昌龄还擅长写边塞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出塞》,课后搜集他的诗读读背背。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 楚山孤
孤寂
高洁
冰心、玉壶
21 古诗三首
137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塞下曲》,理解诗意。
2.体会诗句表达的精神品质。
3.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精神品质。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所学的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同桌互改。
3.导入新课: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洋溢着英雄气概,读
后令人振奋。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首先要读好古诗,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哪个词、哪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夜晚,匈奴的首领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军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纷纷的大雪落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
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这里代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写唐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弓刀上就落
满了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写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
把当时紧张的气氛、情绪有力地描写出来了。
塞下曲
138
唐 卢纶
月黑
遁逃
逐 大雪
21 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墨梅》,理解诗意。
2.体会诗句表达的精神品质。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诗,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
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松、竹、梅)
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师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和绝句、律诗之分,《墨梅》就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
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点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
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并进行交流。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可能提出的问题:
(1)画中的梅花为什么是“墨梅”,而不是鲜艳的梅花?
(2)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3)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
就是会读书的表现。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39
1.品“淡墨”。
(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
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2)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比较浅;颜色不够骄艳……
(3)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
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淡雅,貌不惊人,也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
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1)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梅花?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的意思了吗?指生说。
(2)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引读:
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树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雅的梅花树啊!(男生读。)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树!(齐
声读。)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虽是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
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生回答。)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2)把书反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象飞起来,飞到元代
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
师引读。(配乐)
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
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可诗人真的只是在写梅花吗?(不是)那诗人
这么写又为了什么呢?(生发言)师总结:大家的发言可以总结为借物喻人,借物言志。大家
可真棒。(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通过上面的分析,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
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加深刻!
课件出示:王冕资料。指生读。
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
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可见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
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140
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王冕的由衷赞美
吧!
齐诵《墨梅》!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
清气
——借物言志——
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
在教学这三首古诗时,我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
朗读,引导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同时我还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
人,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与诗人对话,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现的精神品格。
22 文言文二则
《文言文二则》选取了两个关于读书学习故事。《囊萤夜读》讲述的是车胤利用萤火虫
的光勤学苦读,最终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启示人们应该努力学习,并且要学会利用周
边的事物,使逆境转变为顺境。《铁杵成针》讲了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不认真读书,看到老妇
人要将铁杵磨成绣花针的场景,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完成学业的故事。这
两个故事字数虽少,但能给人以深深的启示。
文言文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畏难情绪,特别是对文中字词
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注释,相互交流。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古人云:“读书百遍,而义自
见”,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适当断句,读通读懂句子,并
结合这两个故事的译文,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朗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1
感受车胤勤学苦读的精神。懂得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做
好。
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难点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老师:本课课件。
学生:课前阅读与两个故事有关的资料。
2课时
学习《囊萤夜读》。
借助注解,先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一、图画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教师谈话:同学们,这两幅图片讲了哪两个故事?谁能说一说。
2.学生讲述故事。
3.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则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学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激发学生的诵读
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
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帮助学生朗读。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中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如有困难教师
及时帮助。
142
2.同桌之间既可以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的疑问。
4.交流:车胤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力求正确、流利
1.同桌互读。
2.全班展示读。
囊萤夜读
家贫
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
勤奋、刻苦
22 文言文二则
学习《铁杵成针》。
1.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明白只要下功夫,就必定会有收获的道理。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针、铁棒。)问:这是什么?说说针和铁棒的样子,很粗的铁棒能被磨
成针吗?
2.揭示课题:《铁杵成针》。生读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
3.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读给大家听,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4.听老师范读。(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语气。)
5.全班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找出自己读不
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
2.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3.课件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143
(1)解释加点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
逢老媪方.磨铁杵。
……
还卒.业。
(2)课文中李白因为什么又回去完成了学业?
4.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注意重点语句的朗读指导。
四、分享交流,感悟寓意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们从课文中获得什么启示?
2.学生交流。
五、交流学法,培养能力
1.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2.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3.小结。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成语小
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铁杵成针
做事情→下苦功→成功
1.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我没有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而是由学生先对照注
释来理解课文,让学生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加强对文章理解。
2.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教学观念。我要范读课文,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
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3.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先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再到句子的理解,从
而理解整篇课文。最后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简化为六
个字:熟读、理解、感悟。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情节感人,在“诺曼底号”轮船遇险过程中,哈尔威船长为了救援
工作,最后以身殉职的故事,表现哈尔威般长临危不惧、沉着果敢、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
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全文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年级的孩子对于小说体裁的文章还不太熟悉,但对于小说类课文很感兴趣,理解故事
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人物的伟大品格呢?为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
观看媒体课件,读好人物对话,让学生从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中,有所体会。
144
1.读好课文中人物的对话。通过读好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体会人物的品
质。
2.通过对重点语段的理解感悟,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
3.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读好人物的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
【过程与方法】
在自读质疑、自读感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从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中,对生命有所认识。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了解作者雨果及其作品。预习课文。
2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人物对话。
一、导入
1.同学们,对于人类来说,我们居住在四分之三以上是海洋的蓝色星球——地球上,
人类是幸福的;对于我们部分同学来说,能够沐浴着海风,在海边长大,也是幸运的。(请
145
同学们说说对大海的认识)
大海孕育着万物,体现了博大,展示着宽广,昭示着伟大,为人类创造无数精神和物质
上的财富提供了条件。可是,人类似乎永远也摆脱不掉一个虽不愿触及,但却实实在在存在
着的话题——海难。
2.展示部分海难图片或者录像资料。
3.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诺曼底号”遇
难记》,在他所描写的海难中,我们会看到惊心动魂的灾难场面,悲壮感人的英雄壮举,我
们会看到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面对着汹涌湍急、势不可当的海水,面对着死亡威胁时,哈
尔威船长是怎样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海难,诠释着生命的伟大。
二、对照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
(媒体展示)(看学生预习情况)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弥.漫( ) 英伦.( ) 凌.晨( )
鱼腹.( ) 汹.涌( ) 窟窿..( )
嘶.( ) 维.持( ) 秩.序( )
可卑.( ) 岗.位( ) 主宰.( )
调遣.( ) 践.行( )
2.请解释并积累词语。
3.请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作者雨果的情况。(学生交流,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三、整体感悟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者录音范读。(配乐:建议用贝多芬交响曲《命运》),学生听。
2.学生配乐自由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3.在这篇文章中,你认为写得最好,或给你印象最深,或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
语句,或场面是哪些?反复品读,体味语言之美。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先个人独立思考并在文中评点,再以四人小组的形式
开展讲座,最后在全班交流)
问题:(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航行的?
(2)“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遇难时船上出现了怎样的紧急情况?
(4)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果断地指挥救人的?
(5)这场灾难的结局是什么?
5.理清故事脉络。
开端:(开头至“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写了“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发展:(“突然”至终于停了下来)写“诺曼底号”被撞。
高潮:(“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至“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写哈威尔船长果敢
指挥救人。
结局:(“哈尔威船长”至篇末)写哈威尔船长以身殉职。
6.画出文中人物的对话。
四、课堂小结
小说为我们描写了一起猝不及防的灾难,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沉着感人的英雄形象。准确
生动的语言、个性鲜明的人物、悲壮感人的场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也会
给同学们深深的震憾和启迪。让我们在下一堂课再深入地探究学习吧。
146
“诺曼底号”遇难记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读好人物的对话。
2.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英雄品
质。
3.从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从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中,体会生命的意义。
一、导入
1.以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入手,请学生说说自己最感动的画面及原因,为进一步
研读做准备。(多数学生会抓住沉船时哈威尔船长沉着指挥的场面以及表现他至死不渝、坚
守职责的特写境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2.朗读方法指导:
(1)要注意语气、语速、语音和重音的把握。
(2)要理解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
二、研读赏析
1.在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完成研读题。
媒体出示:
(1)文章中有哪些场面描写,标记出来并读一读。
提示:夜雾中航行的场面、被撞后失措的场面、众人一拥而上的场面、船长随船沉没的
场面,等等。
(2)导致海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谁是肇事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小说开头写夜色,写浓雾,目的是什么?
(4)找出你认为需要深入理解却难以理解的语句,并交流看法。
2.感受撞船。
(1)师引导:
“诺曼底号”轮船在自己的航线上正常的行驶着。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灾难在悄悄地逼
近。黑暗中,快速行驶的“玛丽号”像一个幽灵,朝着“诺曼底号”笔直地撞了过来,在“诺
曼底号”的身上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状况,就要死到临头,葬身鱼腹了。
(2)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感受混乱,惊慌。
147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描写灾难刚发生的自然段,静下心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
佛看到了什么?
(2)同学们读得很用心,都想象到了哪些画面?你眼前浮现了哪些场景?
(3)交流。
①谈自己看到的画面。
②这一幕幕场景带给你什么感受?
③就请你把这感受融入到课文中,反复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一会儿看谁能通过
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场灾难的可怕。
④交流读。
“一刹那间——”(课件出示:第 11 自然段)
⑤引领读句子。
汹涌湍急的海水,势不可当。(一学生读,到奔到甲板上)(一生读到一片混乱)
(4)是啊,一片混乱!震荡可怕极了!一齐读“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
还有哪些句子?谈一谈。那是一种怎样的乱?是的,大难临头,逃生的欲望让人失去了
理智。谁再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那个场景中?
4.感悟哈尔威船长的行为及品质。
(1)引出船长。
灾难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发生了,在人群惊慌失措的时候,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出现了,
他就是——哈尔威船长。
(2)他是怎么指挥这场救援的?(灾难面前,他怎么做的呢?)
(3)不着急,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 13~44 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4)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可以整体汇报,也可以直接引入。)
①场景一:下达命令。
我们来看,灾难刚一发生,哈尔威船长是怎么指挥的?
A.船长下达了一道命令,出示课件。
B.都来读一读,从这段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船长?(学生交流,追问:从哪些句
子中体会到的?)结合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C.真了不起,几句话让你们体会到了这么深刻的内涵,谁来下达这个命令?
D.非常清楚,只是这样的声音足以盖住现场的嘈杂和混乱吗?课件出示:嘈杂的声音。
(几秒钟)
E.课件展示:嘈杂的声音。(镇定自若的船长;临危不惧的船长)
F.把六十人全都救出去,哈尔威船长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位船长。灾难面前,救人就是
船长的职责呀!这是一位多么尽职的船长。
②场景二:对话。(船长又是怎么指挥的?)
A.他抓住了一句话,这是一组对话中的一句,(课件出示:对话)请大家沉下心来,细
细品读,从这段对话中你能了解到哪些内容?
B.情况危急。
炉子、火、机器、时间
你体会到了什么?
C.船长给大副下达了命令(安排救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哪个男人胆敢抢在
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他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这个命令?炉子?火?这预示着?多么果断的船长!)
D.体会“够了”。
体会时间很短:茫茫的大海,混乱的人群,马上就要沉没的轮船。这么巨大的灾难面前,
148
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你的感受是什么?(还不够)
但船长却说?船长却自信地说?(够了)船长却威严地说?
体会乘客心情:这两个字传到乘客的耳朵里,他们在想什么?
E.分角色朗读。
我们读读这段对话,谁当船长?
船员都站起来,其他人就当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福大副。在混乱和嘈杂中,你们的声音
自信而威严的传递,开始吧!恐慌中的人群听到你们的对话,慢慢变得理智,渐渐平静下来!
③场景三:救克莱芒。
A.他还做了什么?
B.谈体会。
C.大难临头,船长没有忘记船上的任何一个人,想得那么细致周到,那么镇定自若,
始终坚守在他的船长岗位上!谁来读一读。
5.沉船。
(1)师引导。
救援工作终于变得井然有序起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轮船就要沉没了。哈尔威船长屹
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用他那种镇定,
威严,神圣的方式沉入了深渊。他像一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却把一座精神的丰碑高
高竖立在了人们心中。
(2)课件展示:沉船视频。
(3)学生读字幕。
(4)妇女、孩子、乘客、船员,每一个因他而生还的人都眼含热泪,注视着英伦海峡上
这最悲壮的一幕,他们看见——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体会品质、感悟生命
1.齐读句子: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
次英雄的壮举。
2.哈尔威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哈威尔船长没有办法救出自己
吗?他为什么要这做?你是怎样理解他的所作所为的?
3.学生交流。
4.出示名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5.交流名言,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说说自己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四、作业布置
1.假如你是当年“诺曼底号”上的一名乘客,今天有记者向你问起当年的事情,你想
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2.一条木船破了,舱里注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的一对夫妻和
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可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
等获救是不可能的。试想象并描述当时的情景,并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镇定自若
指挥有方
舍己救人
崇高的精神
忠于职守
伟大的品格
149
语文课堂要有三“度”——广度、深度、温度。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融的场所,是心
灵对话的舞台。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在我的带领下,与文本进行了深层次的对话。我并没有
单纯地教授学生读书技巧,而是充分调动学生读的兴趣,通过对话,感受哈尔威船长这一人
物的品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去碰撞学生的思绪,去发散学生的思维,较好的落实了三维
目标,以平等的对话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英雄,什么是生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
24 黄继光
课文渲染了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衬托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
外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同时生动描写了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言行,他主动请缨时说的话,在
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舍身堵枪口的壮举,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故事情节叙述。全文以“接到命令——主动请战——英勇献
身——占领阵地”为主线,字里行间都流露出黄继光为国家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
大精神品质,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字冲击力。
四年级的学生头脑中不但储备了许多英雄人物事迹,而且在阅读、理解、独立思考问题
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飞跃。但这样的故事发生的年代与现在相距甚远,因此若以一般的
“读故事——说故事——思考故事”的教学步骤上课,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课堂上创设
情境必不可少,多媒体在此时的作用显而易见。而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只需引领学生深入、
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尽量留出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注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
理解和表达。
1.课前指导学生查找黄继光相关的资料,了解英雄事迹。
2.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学习本课。教师要创设好时机,恰到
好处地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品质。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黄继光英雄事迹。找出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从中体
会到了黄继光怎样的英雄气概。
3.读其他的英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梳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合作的能力。
15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英雄黄继光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找出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黄继光怎样的英雄气概。
教师:课件,相关人物的资料。
学生:课前阅读有关黄继光的资料。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胜枚举。你最敬佩哪位英雄人物?简
单介绍一下他的英雄事迹。
2.介绍黄继光。
3.学生交流上甘岭战役资料。
二、学习新知
1.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2.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课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感悟人物品质
1.学习第 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 1~2 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写黄继光所在的营接
受攻占高地的紧急任务。)
(板书:接受任务)
(2)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怎样?
2.学习第 3~6自然段。
(1)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作战任务?
(2)画出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词句。
①投影: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
个任务交给我吧!”
②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这是黄继光保证完成任务的誓言,体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板书:主动请战)
151
3.学习第 7~11 自然段。
过渡:营参谋长答应了黄继光的请求。黄继光和两位战士又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
(1)画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句子,默读思考:
①黄继光和两个战士是怎样冲上去的?
②负伤后的黄继光又是怎样做的?画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
③是什么力量使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并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全班交流体会
①重点句:“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体会:黄继光和两位战士毫不退缩的顽强精神。
②动作:用尽、爬、站起来、举起、晕倒、站起来、张开、扑、堵等。
体会:表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任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③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战
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丝毫没有退缩,表现得英勇顽强。
联系上下文,体会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表现了黄继光的顽强意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读中体会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了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5)结合插图想象,帮助学生理解黄继光大无畏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6)归纳本部分的主要内容:黄继光顽强坚持战斗、壮烈牺牲的经过。(板书:英勇献身)
4.学习第 12 自然段。
(1)齐读第 12 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板书:占领高地)(2)
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是势不可当的。
四、总结全文
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按事情发展顺序
板书: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五、布置作业
读一读其他英雄的故事。
黄继光
事情发展顺序
接受任务
主动请战
英勇献身
占领高地
―→
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这篇课文讲述的事情发生在 20 世纪五十年
代,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人物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写作背景,增加人物在学生心中
的立体感,从而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故事中去,激发情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教
材,抓住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语句,引导学生交流感想,感知人物形象。课后我又布置
学生继续阅读英雄故事书,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152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和别人初次见面,转学到新学校,应聘校报记者……这些场合都需要自我介绍。这次口
语交际就是教会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中学会自我介绍。通过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试着做自
我介绍,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用不同的内容作自我介绍。
四年级的学生已能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只是在不同的场合里,怎样介绍自己最合适是
他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只要利用不同的情境和提示,学生就能掌握如何在不同场合进行自我
介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营造环境,语言渲染,模拟现场等方法,营造生动有趣、逼真
现实的自我介绍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达到学习目的,
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知识与技能】
1.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试着作自我介绍。
2.能在不同的场合作自我介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对象和目的作自我介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自信心,树立勇于展示自我、推荐自我的思想意识。
重点
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试着作自我介绍。
难点
能在不同的场合作自我介绍。
教师:课件。
学生:想想怎样介绍自己。
1课时
153
一、教师自我介绍,引入训练内容
教师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对自己进行介绍。
二、了解自我介绍的内容
1.明确自我介绍的一般内容。
明确:姓名、年龄、爱好、特长等内容。
2.不同的场合侧重介绍的内容不同。
(1)你来到新学校,面对新班级。
侧重介绍自已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兴趣爱好,也可谈谈自己来自什么地方,自已在原校的
一些情况。
(2)你应聘校报记者。
侧重介绍自己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3)你报名参加电视台《我是小歌手》节目,导演请你作自我介绍。
要介绍自己对唱歌的热爱,擅长唱哪些歌,参边过哪些唱歌的活动。
(4)去车站接一位不认识的客人。
需要事先和客人沟通,介绍自己的外貌特征。
三、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要求
1.态度要大方、亲切、热情。
2.语调要清晰、恰当。
3.其他注意事项。
介绍前请先想一想要向谁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介绍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四、任选一种情境模拟介绍
1.学生自选一种情境在组内进行自我介绍。
2.课件出示情境,指名学生介绍,大家评价。
五、交际范例
我叫王燕,今年十岁,现在就读于中山小学四(二)班。
我的性格虽然有点内向,但是非常乐观,在我的生活中没有什么烦恼。
我喜欢游泳、阅读,爱好美食,我特别喜欢阅读历史书籍,也非常喜欢看漫画书,日本
漫画家高木直子的书我都看过,还有樱桃小丸子,我的发型就和小丸子是一样的。
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够去日本品尝高木直子书中描写的美食,还能够周游全世界。
听了我的介绍,你了解我了吗?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
六、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自我介绍中要注意的问题,提示学生在生活中怎样进行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
姓名、年龄、爱好、特长
场合不同,内容不同
在本次口语交际中,我先将“自我介绍”的落脚点放在场合不同、内容不同上,引导学
生根据对象和目的不同,做到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再教给学生自我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学
会在不同的场合调整自己的语言,让自我介绍更有针对性。
习作:我的自画像
154
本次习作以“我的‘自画像’”为题,教材中给了学生大概的引导,如从自己的外貌特
点,性格特点、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用什么事例来说明等方面,让学生明确习作可以从哪些
方面来写。
有了“口语交际”中“自我介绍”这一活动,学生对怎样介绍自己有了一定的积累。这
次习作又对内容进行了引导,学生写起来会得心应手。
1.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在实践中进行习作,教师在这次习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产生“心
动不如行动”的习作激情,让他们产生写作的欲望。
2.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
感。努力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同
时培养学生重视修改,以及在修改中合作的习惯。
【知识与技能】
1.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一篇介绍自己的习作。
2.写完后,读给家人听,根据家人的建议改一改自己的习作。
【过程与方法】
1.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按一定顺序进行自我介绍。
2.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展示自我。
抓住自己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写出自己的特点。
教师:课件。
学生:画一画自己的自画像。
2课时
155
指导学生抓住自己的特点,写一篇介绍自我的习作。
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一、激发情趣,游戏引路
上节课,同学们都作了自我介绍。这次习作是要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来进行写作,
向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即可,并给自己画一张“自画像”。
只有细致的描写,鲜明的语句,突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你准备给自己画一幅什么样的图像呢?今天,我们就用文字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
吧。
二、奇思妙想,开启新路
1.交流体会,学生探究。
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自己的特点,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请同学们看几段话。(课
件出示)
片段一:我长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小小的嘴,额头左侧还有一个特殊的“印记”——
一颗痣,别提有多可爱了。
片段二:我很好动,小时候最羡慕的就是孙悟空了,我喜欢学孙悟空蹦蹦跳跳的神气样。
片段三:我非常爱看书。有一次当我正要写作业时,突然发现了一本书摆在书架上,这
可把我给乐坏了,连忙把书捧在手上不知不觉就看了一个多小时,连作业都忘了写。
片段四:我喜欢帮助别人,同学们有什么困难我都会帮助他们。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
种活动,特别是为贫困山区捐钱捐物,我都毫不犹豫地伸出友爱之手。
提问:片段一至片段四是描述人物哪些方面的特点?你从哪些关键的语句可以看出?
(片段一是描写外貌的。片段二是描写性格特征的。片段三是描写个人爱好的。片段四是描
写优缺点的。)
2.自由表达。
你能任选其中一个特点,用书面表达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吗?
3.学生共议。
学生互相进行对比,评一评谁写得好,为什么。
4.全班交流。
我的“自画像”可以从外貌特点、主要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等方面进行介绍,介绍的
过程中还可以用事例来说明。
三、佳作引路,章法引导
同学们,一篇完整的习作要详略得当,我们在写作时可以选择你突出的一两个方面特点,
来进行重点描写。(课件出示)这是一篇完整的范文,这篇范文详略得当,写作手法也一目了
然。请同学们仔细学习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
1.出示范文,引发思考。
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描写人物特点和具体事例的段落。并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尝试
分析这样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文章结构分析:
(1)概括特点:高、瘦写出了总体形象。(略写)
156
(2)写具体事例:爱好广泛,写出了小作者的性格特征。(这是文章的重点内容,详写)
(3)呼应开头: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学习。
3.提示章法:(课件出示)
(略写)(详写)(略写)
概括特点—具体事例—呼应开头。
4.习作指导:(课件出示)
这个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概括自己总体形象。(略写)
第二部分:写具体事例:如爱好、性格特征、优缺点、外貌特点等。(这是文章的重点
内容,详写)
第三部分:结尾,呼应开头。
我的“自画像 ”
外貌
性格
爱好
优缺点
习作:我的自画像
1.通过讲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
2.在多向互动的赏析评改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修改习作的方法,养成良好的
习作评改习惯和态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评改习惯和态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一、精彩点评
1.同学们,老师已经认真阅读了你们的作品,感到十分欣慰,这可是你们的第一篇佳
作,你们的文章给老师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现在我点到几位同学的作文,请这几位小作
者站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大家打个招呼。
2.教师概括学生习作的主要内容,精彩部分则重点描述,学生一一亮相,教师用幽默、
富有激情的语言加以简评。
二、佳作赏析
1.师:瞧,我们班上有这么多有才华的人,老师的手也痒痒了,昨晚也写了篇文章,
写的就是你们中的一位,名字暂时保密哦,想听听吗?现在咱们换一换,我当学生,你们来
当老师,我把文章念一遍,大家不仅要注意倾听,猜猜我写的是谁,并能讲出依据,还要想
157
想文章写得如何,好在哪里。
2.教师选择一位学生读,读完让学生把猜测到的同学名字写在手心里。齐亮手心,互
相检视。
3.学生交流这位同学的名字。
4.这么多同学都猜到了,真是太棒了!老师现在评你们为“孙小圣”,高兴吗?大家
互相祝贺一下。老师感到很惊讶,你们是怎么猜到的?有什么“绝招”说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界。
5.学生交流。
6.师生共同归纳写好本次习作的方法:①抓住自己真实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②
表达时尽可能准确、具体、生动些,使人物的形象更突出,特点更鲜明。
三、例文引正
师:说话要有口才,打仗要看兵器,修改文章要先掌握什么本领呢?现在老师手头有三
个习作片断,均来自班上的小秀才们,这几位同学的习作都不错,但还有一些需要修改的地
方,你们有信心帮他们改得更好吗?
1.教师提供一个关于描写外貌而未抓住典型特征的片断。(师读,学生判断写的是谁。)
2.教师提供一个关于描写爱好方面的片断,但存在面面俱到,描写不够具体,主要性
格特点不突出等问题。
3.教师出示一个关于描写性格方面的片断,描写较为具体但存在一些标点、用词、语
句方面的问题。
四、互动修改
师:刚才大家已经学到了如何修改习作的本领,现在要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评改之中。
那么,你们的习作要根据什么来修改呢?
1.学生翻开作文本,把自己的习作认真朗读一遍,边读边注意老师的评语和批改的地
方,仔细领会其中的意思,在有疑问的地方打“?”以便质疑。
2.生质疑,师把学生作文通过投影显示出来,师生共同解疑。
3.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修改,你的习作才能
越写越好,越写越有意思。修改时要独立思考,先自行修改,然后找到合作伙伴,互相帮忙。
五、习作例文
我的“自画像”
我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飞机见了掉下来的刘楚珂。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
可是爸爸妈妈却叫我“假小子”。不用说,我自然很调皮喽,凡是男孩能做的,我也能做。
我爱画画、唱歌、跳舞、吹竹笛、弹钢琴、读故事书,可以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我性格很开朗、很活泼,在家是爸妈的乖女儿;在学校是老师的“小助手”;在班里我是同
学们的“哈哈豆”;在外面我是……我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头发上常常卡着一个粉色的
小发卡,两条又细又长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双黑宝石般的大眼睛,一个小鼻子下长了一张能说
会道的小嘴。人人见了都说:“这女孩真漂亮呀!”我听了后心里骄傲极了。
有一次,我正在家唱《大海我的故乡》,正唱着呢,突然,我的一个音调唱偏了,可恶
的老爸讽刺我说:“呵呵呵,别人唱歌是要钱,你唱歌是要命。”我一听,非常生气,就故意
把歌唱得音调不对、声音粗粗的,非常难听。只见爸爸捂住耳朵,而我在一旁捧腹大笑。
你们喜欢我吗?喜欢我这个“假小子”吗?愿意和我做好朋友吗?
点评
小作者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从外貌、性格特点等方面为自己画了一张与众不同的“自画
像”。借助妙趣横生的语言,让读者的眼前浮现出一个活泼、开朗的“假小子”。
六、作业布置
158
回家后请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家长听,先请他们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像,哪些地方写得不像,
再根据他们的建议改一改。
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自然的原则,避免让学生认为习作只是按书本的要求写,按教师的
要求写,以防止禁锢学生的思维。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步练习都是自身情感的需
要,都是自然而然生成的。换言之,就是把“要学生说”变为“学生主动想说、要说”。四
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创造力强,例文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在教学中我给予学生片断或完
整的习作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习得方法。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感受人物品质的方式。“识字加油站”要读准描写人物品
质、心情的词语。“词句段运用”要积累有关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体会故事含义。仿写句
子时,要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理解名言警句,感悟中国传
统文化的魅力。
从人物的外貌、行为、动作等方面感受人物的品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领悟,
能和同学互相交流。“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学生基本接触过,
能在课堂中和同学交流。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困难。“日积月
累”中的几句名言分别选自《周易》《老子》《论语》《孟子》这四部国学经典,字面意思可
以理解,但要领悟其中的道理,需要教师课堂提示,学生才能完全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描写人物的方式;“识字加油站”在理解词语意思的
同时学习生字,多次巩固;成语故事可由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课堂集体交流;写一组连续的
动作要给予学生写的自由,让他们任选一种情况写一写,写完后要在全班分享;“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理解句意,朗读背诵,教师适当延伸拓展。
【知识与技能】
1.能把自己体会描写人物品质的方式和收获与同学交流分享。
2.认识 9 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3.讲讲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故事和含义。
4.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5.学习积累四句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
2.通过理解词语意思,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159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品质,激起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的欲望。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了解“日积月累”中四句名言的意思。
2课时
1.能把自己发现怎样突出人物品质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交流分享。
2.认识 9 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分享自己体会描写人物品质的方式和收获。
一、交流平台
1.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2.出示语段,引导学生读一读,再说一说从中感悟到的人物品质。
(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2)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4.教师小结。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指认生字。
2.同桌互相指认生字。
3.齐读词语。
4.说说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5.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人物品质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语文园地
160
1.讲述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体会故事含义。
2.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3.理解、背诵名言警句。
1.体会古人读书求学故事的含义。
2.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一、讲述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
1.回忆本单元所学的《文言文二则》,交流这两个故事的含义。
2.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
3.课件出示如下故事。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4.指名学生讲故事。
5.全班交流故事的含义。
6.齐读成语。
二、仿照例句写句子
1.自读教材中的两个句子,理解加点的字。
2.出示三种情境,学生自选一种情境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3.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句子,评价其中的动词运用得是否合适、是否有连续性。
4.同桌互读句子,评价订正。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四句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不怨天,不尤人。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说说这四句话的意思。
3.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给予补充。
4.同桌互读,尝试背诵。
5.全班齐背。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在教学此次语文园地时,我课前安排学生查阅一些资料,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良
161
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使学生对语文园地中的内容有所接触,让他们在教学中有话可说,
带着更大的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在仿照例句写句子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遵循“自读、自思、
自写”的原则,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知动词的连续性,使学生学到了方法,仿写起来
就会得心应手。
25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本课所节选的部分选自张天翼的代表作《宝葫芦的秘密》,是这部小说的第一章。作为
整篇小说的开端,介绍了王葆在听了奶奶讲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后,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个
宝葫芦的故事。故事奇妙,语言通俗易懂,易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感受人物形象。
童话以奇妙的想象征服了每一个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童话不仅喜爱,而且已掌握一
定的阅读方法,能体会童话中人物的形象。这篇课文中的王葆的年龄与四年级学生年龄相仿,
语言也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有兴趣。
以学生自我探究、自我感悟、自我体验为基本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感悟童话的内涵。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王葆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3.从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中任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的交流,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自我感悟的能力。
2.通过对文中故事的改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童话的奇妙。
从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中任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观看《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电影。
2课时
162
1.认读本课生字。
2.默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了解课文的大意。
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介绍宝葫芦
1.出示宝葫芦的图片。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看,这是谁?
2.播放宝葫芦自我介绍的录音。
这可不是一般的葫芦,它可是一只神奇的宝葫芦。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宝葫芦:大家好。我是宝葫芦,别看我小,我呀,什么都能变出来。吃的、玩的、用的、
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飞上天空、潜入海底,甚至可以帮你实现奥运冠军的梦想,更不用说
学习了。有了我,你一定梦想成真。
3.听了宝葫芦的介绍,你觉得它神奇在哪儿呢?
4.导入本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生字。
2.同桌合作,互相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本课生字的学习情况。
4.出示要求书写的字: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
(3)边读边记住字形,自己编写顺口溜;
(4)书写几个比较难写的生字:烫、瘦、舔。
三、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教师抽读、评议、正音。
4.默读课文,想一想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
5.学生交流。
(1)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
(2)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3)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4)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5)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四、作业设计
163
1.抄写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
谁——怎么得到——结果
25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创编故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还记得那个宝葫芦吗?
奶奶给王葆讲了哪几个故事?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王葆走进奶奶讲的故事里。
二、研读奶奶讲的故事,自己创编故事
1.指名读: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内容。
2.说一说,宝葫芦带给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了什么。
交流:张三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
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3.问:这些故事写得详细吗?你能把这些故事编得更具体些吗?从哪些方面去想?
(1)水蜜桃是什么样子的?有多大?张三吃水蜜桃时的神情、动作是什么样子的。
(2)李四的大花狗是一条什么样子的大花狗?怎么摇尾巴、舔他的手?李四怎么就过上
了好日子?
4.学生自由构思。
5.指名学生创编故事。
三、品读课文,感悟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3.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宝葫芦。
(1)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
——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2)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
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
164
4.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5.你们想得到宝葫芦吗?为什么?
6.教师小结。
四、留下悬念,推荐阅读
1.想一想,王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吗?
2.师:会是这样的吗?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同桌交流)
3.师:同学们想知道的还真不少,只要你们翻开《宝葫芦的秘密》,就会知道更多。老
师相信除了故事本身,你们一定还能读出更多内容。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
―→
得
到
宝
葫
芦
―→
过
上
好
日
子
这篇课文是《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第一章,主要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一个叫王葆孩
子在听了奶奶讲的故事后,渴望拥有一个宝葫芦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文中王葆的渴望
也是同龄学生的渴望。如果有神奇的宝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能解决遇到的困难,那该多好
啊!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心理,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创编奶奶讲的故事,发挥想象力,
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对于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以学生自我解决为主。在教学中,
我还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激起阅读欲望,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从而有兴趣去阅读这本书。
26 巨人的花园
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
耍,很生气,就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
一片荒凉,只有雪、霜、北风、雹在花园做客。一天,孩子们从围墙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
孩子们来了,花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巨人看到这一幅奇特而又可爱的景象时,他的心
被触动了;当他看到小男孩因无法挨到树枝而急得哭起来时,他的心软了,十分后悔自己先
前的举动。最终,巨人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
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
正的快乐。
四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童话,但是他们并未掌握感悟童话中真善美的方法。所以教
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句子,体会人物的形象美,感悟童话的内涵。
165
1.在讲授新课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运用已习得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花园
景色的变化,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所揭示的道理,应主要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紧紧抓住巨人的
表现与花园里的不同的景色展开教学。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变化。
3.完成小练笔。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应当和大家分享快乐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和阅读童话故事。
2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细读课文,感受花园的漂亮和神奇。
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花园的漂亮和神奇。
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花园的魅力和神奇。
166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大家都喜欢读童话故事吧!今天我们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
德写的一篇童话——《巨人的花园》。
(板书课题:巨人的花园)
让学生齐读课题。
2.你们想不想走进这座花园中去?那就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能理解的可以参考工具书。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同桌互查生字认读情况。
3.感知课文。
(1)读了课文,巨人的花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板书:美丽神奇荒凉)
(2)读词语,按要求分类。
柔嫩 丰硕 悦耳 叱责 凄凉
欢叫 快乐 凶狠 自私 乐园
动人 金色果实 北风呼啸
(3)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4)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正音。
三、朗读,感受“可爱”和“快乐”
1.交流语句。
师:谁来读描写花园美丽的句子?
出示:“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孩子们都停止了游戏来听他们唱歌。”
2.自由朗读。
试着读一读,让自己进入到这可爱的花园中。
3.集体朗读。
师:好美的花园呀,让咱们一起去享受这座花园的美吧。
(学生齐读课文)
4.范读想象。
师:这一次有了新的要求,同样读这几句话,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画面。请把眼睛闭上,
静静地聆听。
(播放范读录音)
师: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补充“鸟语花香”等成语。)
5.想象场景。
师:孩子们在花园里欢叫着,想象一下,孩子们会在这可爱的大花园里做什么呢?
用心默读课文,画出关于描写花园景色的句子。
四、研读,探究“变化”
1.读课文,画出描写花园内外不同景色的句子。
167
2.读句感悟。
(1)屏幕出示:春天来了,乡村到处开着小花,到处有小鸟歌唱。单单在巨人的花园里,
仍旧是冬天的景象。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巨人的花园很冷、很荒凉)能把你的这种感受带到文字中
去读一读吗?(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可是春天始终没有来,夏天也没有来。秋天给每个花园带来了金色果实,但
巨人的花园却什么也没有。
是什么让巨人的花园什么也没有?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3)归纳梳理:
当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时,花园________。
而当巨人回来,把孩子们赶出花园时,花园却________。
当孩子们再次从墙上一个小洞爬进花园里来时,花园又________。
当巨人拆除围墙时,花园又________。
3.小结: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有孩
子们玩耍时春意盎然,没有孩子们玩耍时寒冬长留。是什么原因让本来四季正常交替、
景色美丽的花园有如此的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究这个问题。
巨人的花园
可爱 快乐
26 巨人的花园
1.朗读、品味、想象,体会巨人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2.在朗读中理解童话所揭示的道理。
3.帮巨人重新设计一块布告牌。
重点:
体会巨人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难点:
理解童话所揭示的道理。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熟悉了生字,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那么在本节课的
学习中,我们将分析是什么原因使一个美丽的花园有如此大的变化。
二、深究“变化”的原因
1.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自己小组的意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意见最有说服力。
168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巨人的自私,使春天离开了花园。
①读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巨人说这些话时,动作和神态是怎
样的?孩子们可能会怎么想?
②表演朗读,学生评议。
(2)春天为什么又回来了呢?哪个小组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小组代表发表意见,教师点拨。)
①读描写小男孩的句子,猜想:小男孩为什么会打动巨人的心。
②巨人从小男孩身上明白了什么?是什么原因让巨人明白呢?(讨论交流)
(3)情境渲染:真是春风融化冰雪,暖语滋润心田,醒悟后的巨人变得怎么样呢?我们
男女生比赛读第 13 自然段。
①读完这段,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想象画面后交流)
②说得太好了。如果巨人让孩子们帮他换一块布告牌。你们知道布告牌上会写什么吗?
(欢迎入内……)
(4)巨人醒悟了,冬天也离开了。从此,他的花园里充满了春意,充满了欢声笑语,又
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出示画面)瞧,他们相处得多和谐,玩得多开心哪!让我们随着孩子们
的欢笑声,快乐地朗读倒数第二个自然段。(配乐朗读)看到他们玩得那么开心,我们去采访
一下他们好吗?
①你们喜欢巨人吗?为什么?(学生自由说)
②巨人,您和孩子们在一起,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三、总结升华
1.学习《巨人的花园》,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师总结学生发言:是啊,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我有幸读了故事原文,
尤其喜欢故事的结尾,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快乐。
四、作业布置
搜集王尔德写的其他的童话故事,用你喜欢的方式讲给别人听。
巨人的花园
巨人外出:花园可爱
巨人回来:只有寒冬
巨人醒悟: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快乐要和大家分享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叙述。结合课文里对比的内容,在教学时,我以
对比为主线,采用一系列的对比来进行教学:花园里墙里墙外的景象对比,巨人前后的态度
对比,拆墙前后的对比等。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最后理解重点句,揭示道理。同时我紧紧
抓住巨人心理变化的原因,让学生通过读,自己领悟到巨人的自私给他带来的后果,同时感
受到巨人开心时的态度。
27 海的女儿
169
这篇课文是童话《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小人鱼舍弃了安适的海底生活,义无反顾地
拯救爱人,不惜牺牲自己。她美丽的心灵打动着每一个读者。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讲述着小
人鱼向往人类世界、渴望得到王子爱情的动人故事。小人鱼善良、执著、勇敢的精神品质,
深深启迪孩子的心灵。
这篇童话广为流传,大部分学生都读过,很熟悉这篇课文。尽管课文篇幅较长,但学生
已掌握读长篇课文的方法,读起课文速度较快。在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学生就能体会课文
所传递的真善美,感受小人鱼的善良、执著、勇敢的品质。
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
导学生自主阅读,自行发现,自主感悟,体会文本的深刻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
同学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
善良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能和同学交流打动自己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人鱼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善良的品质。
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
善良的品质。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读一读《海的女儿》。
1课时
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美人鱼的图片)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
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
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
呢?谁也猜不出来。她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
170
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说起安徒生,
同学们想说的话比我还多,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3.过渡:安徒生一生中共写了 170 多篇童话故事,他的每个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
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
二、交流故事,了解内容
1.课前我们读过了《海的女儿》这篇童话,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故事。
2.学生自由分享。
3.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板书课题:海的女儿)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3.检查读文情况,指导识字。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与学生共同梳理:小人鱼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不仅放弃了爱情,
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这样几个部分:
(1)王子和公主成婚了。
(2)姐姐们给了小人鱼一把刀。
(3)小人鱼将刀抛向海里。
(4)小人鱼跳到海里,最后化为泡沫。
四、再读感悟,加深体会
1.指名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1)小人鱼承受了哪些痛苦?最后她成功了吗?
(2)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在相关的段落旁做适当的标注。
3.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文的重点语段。
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人鱼看到王子和公主成婚时的内心活动,感受小
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重点语段的预设:
(1)“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忍受
着没有止境的苦痛,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为了王子,离开了家庭,她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被贪心的巫婆夺去了美丽的声
音,她承受变哑无声之痛;为了王子,鱼变人,她承受着肉体之痛;王子却一点也不知道她
所做的一切,她承受着感情之痛;要么用王子的血来恢复人鱼的原形,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
沫,她承受着生命抉择之痛。
(2)“小人鱼把紫金帐篷的帘子掀开,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她
弯下腰,在王子清秀的脸庞上吻了一下,再望了望天空,朝霞渐渐明亮起来了。她看了看手
中锋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小人鱼拿着刀的
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
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她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地化为泡沫。”
看新娘,这是夺走她幸福的人;看尖刀,把目光转向王子,要么用王子的血来恢复人鱼
的原形,要么自己死去化成泡沫;“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通过具体的描写,细致地刻
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小人鱼选择牺牲自己。“再一次深情
171
地朝王子望了一眼”,她是在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向自己的生命诀别。
五、读写结合、感情升华
1.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读后感。
六、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在阅读欣赏课上再交流读童话的心得。
海的女儿
王子和公主成婚
姐姐们送来一把刀
小人鱼化为泡沫
善良
勇敢
执著
课前我和同学一起交流安徒生的资料,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
世界。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粗略地交流一下自己对课文的了解。同时我
打破了以往的方式,不是让学生在浏览课文或者默读课文,而是播放课件让学生结合课件一
起回顾课文的几个重要片段,说一说哪个片段或者环节最打动自己,说一说自己从中体会到
了什么,进而帮助学生感受小人鱼的善良、勇敢、执著的品质。
习作:故事新编
这次习作是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教材中通过对《龟兔赛跑》这个故事新编的
引导,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故事结局先去想象新的故事情节,再将自己熟悉的故事进行创编。
编完后,引导学生将故事配上插图,运用不同的展示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有趣的故事。
四年级学生已有新编故事的经历,不仅对编故事有一定的基础,还接触过不少的故事,
对想象故事情节有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1.营造一个良好的说写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距离,以此来激发学生
的创造欲。
2.注重拓展学生的思路,为编故事作铺垫。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按自己的想法编写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编完后,给故事配上插图,把习作贴在教室里的墙报上,与大家一起分享。
17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真善美注入自己新编的故事中。
将旧故事加入新的内容或变换新的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阅读故事。
2课时
故事新编。
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将故事写具体。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龟兔赛跑》的图片,指名学生讲述故事内容。
2.同学们,这个故事还可以有哪些结局呢?
3.学生交流。
4.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当作家,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二、设想故事结局
1.思考《龟兔赛跑》新结局。
2.学生交流。
三、展示想象,改换情节
1.学生自读文中新的故事结局。
2.想一想还会有怎样的结局。
3.学生交流。
四、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具体写作
1.选择自己读过的一个故事,想一想,故事会有什么结局?又会有什么情节?如何写
具体?
2.提醒学生:抓住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具体。
五、学生自由习作
173
故事新编
不同的结局 不同的情节
习作:故事新编
1.交流、点评习作。
2.修改、完成习作。
互评习作,学习别人写得精彩的地方。
一、学生交流习作
1.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欣赏习作,习作好在哪里?作了那些更换?
3.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是怎样写具体,怎样创新的。
4.提出修改建议。
二、学生修改习作
1.对照修改建议,找出自己习作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
2.检查自己习作是否有符合习作要求。
3.修改习作。
4.小组内交流、评议。
5.再次修改习作。
三、习作例文
坐井观天
青蛙正在井里摇头晃脑地听音乐。
一只好奇的老乌龟寻声而来,探头招呼:“哦,青蛙,你在干什么呀?”“呵,是龟老
爷子呀!稀客,稀客。请进——请进来参观指导!”乌龟摇头晃脑地说:“你那小天地,我
闭着眼睛都走得出来,还值得参观啊?你看我,虽年老体衰,行走缓慢,可是我因为到处走,
增长了不少见识。你年纪轻轻,腿脚麻利,何不向我学学呢?”青蛙笑笑:“你真是老古董
呀!有言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俺如今早就‘秀才不出门,尽晓天下事啦’!”
老乌龟直摇头:“唉,年轻人啊,不听教诲就罢了,还动不动就说大话……”
青蛙并不在意老乌龟的唠叨,拎着个小箱子跳上了井沿,打开箱子。老乌龟有些好奇,
不无讥刺地问道:“这是什么?难道你就通过这小盒子知晓天下事?”青蛙说:“这叫手提电
脑,只要接通网络后,就可以获悉来自全世界的信息。哪里还需要慢吞吞地行路去获知呢?
那样太浪费时间啦!”青蛙熟练地操作电脑给老乌龟看,令老乌龟瞠目结舌,心服口服。青
蛙笑道:“我知道你已经习惯到处行走啦,那是你的生活方式,很难改变。我将这手提电脑
174
送给你,你就可以随时上网,想和我聊天,就 QQ 我一下。”
老乌龟半懂不懂地谢了,决定在井边暂住下来,以便拜师学艺。
点评:小作者结合时代特点,展开想象让青蛙成为了一只“足不出井能知天下事”的现
代蛙。文章语言生动、诙谐,动作、神态描写真实、细致。文中还引用了名言及俗语,增强
了习作的文字魅力。
四、欣赏习作
将习作配上插图贴在教室的墙报上,大家共同欣赏。
在教学本次习作时,我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开拓学生的思
路。我通过对话、评价、指导等环节,将习作要求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自由表达,打开学生思路,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习作完成后,将习作配上插图,
贴在教室里的墙报上,让学生互相欣赏,分享习作的乐趣。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阅读童话的体会与收获。“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区分近义
词不同的意思;同时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仿写句子。“书写提示”引导学生制作书签,抄
写格言。“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学习名言警句。
本次“交流平台”的话题是童话,这是学生喜欢的一种话题,因此交流时有话可说。近
义词意思的不同,学生在课文学习中也有接触,通过朗读就能体会。写一写其他的季节,因
为有例子在前,学生通过朗读,能发现例句所运用的方法,就能描写其他季节。“书写提示”
既指导学生学会制作书签,又教给学生抄写格言的方法。
“交流平台”要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表达、聆听;近义词的不同,借助朗读,
体会词语的意思的不同;朗读描写冬天的句子,思考句子所运用的方法,仿照写句子就能水
到渠成;“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理解名言,朗读背诵,适当延伸拓展。
【知识与技能】
1.分享交流童话阅读的收获。
2.理解近义词的不同意思。
175
3.仿照例句写其他的季节。
4.将格言正确抄写在书签上。
5.学习积累四句与学习有关的名言。
【过程与方法】
1.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
2.通过朗读,体会近义词意思的不同及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珍惜年华,勤奋学习。
1.与同学交流阅读童话的体会与收获。
2.理解近义词的不同意思。
3.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4.正确规范地书写自己喜欢的格言。
5.积累几则和学习有关的名言。
教师:课件。
学生:梳理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课前制作好书签。
2课时
1.能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阅读童话的体会和收获。
2.理解近义词意思的不同。
1.和同学交流阅读童话的体会和收获。
2.理解近义词的不同意思。
一、交流平台
1.课件展示: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画,仔细看。
2.你还记得他们吗?
(宝葫芦、巨人、小人鱼)
3.交流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奇妙的事情。
(2)神奇的人物。
176
(3)真善美的形象。
4.再出示其他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例如:
白雪公主、丑小鸭、灰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
5.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些故事。
6.课堂小结。
二、理解词语意思的不同
1.学生自读课本中的四个句子,想一想加点词语的意思。
2.说说这些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3.拓展练习:选词填空。
童话
奇妙的事物
神奇的人物
真善美的形象
语文园地
1.了解课本中描写冬天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其他季节。
2.正确、规范、美观地在书签上写一句自己喜欢的格言。
3.理解、背诵与学习有关的名言警句。
1.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2.正确规范地书写自己喜欢的格言。
3.积累与学习有关的名言警句。
一、照样子写句子
1.自读课本中的三个句子,和同桌交流读句子后的体会。
2.指名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这个句子,学生交流这个句子的写作手法。
(1)雪用他的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他们还请来北风同住。
北风身上裹着皮衣,整天在花园里呼啸着。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风雪交加的特点。)
(2)冬天,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
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这句话通过描写动物过冬的方法,写出了冬天的特点。)
(3)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不一会儿,地上、树上、屋顶上就积
满了厚厚软软的白雪。
177
(环境描写,用“北风、寒风、雪花”这些代表性的词语写出了冬天的特点。)
3.学生仿照这些方法写一写其他季节。
4.指名学生读自己所写的句子,互相点评。
二、书写提示
1.交流欣赏学生制作的书签。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格言。
3.课件出示格言。
4.议一议,怎样书写这些格言。
5.课件展示制作好的书签图片。
6.教师小结:
(1)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
(2)字距要均匀。
(3)上下字要对齐。
(4)注意作者名字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
7.学生书写。
8.展示交流。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四句名言。
2.学生齐读。
3.交流这四句名言的意思,教师给予补充。
4.同桌互读,尝试背诵。
5.全班齐背。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热爱语文,热爱语言文字,而语文园地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综
合学习。因此教学语文园地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枯燥。在教学本次语文园
地时,我注意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交流收获、积累知识。让学生经历重构、梳理、
组合、归纳的过程,掌握学习语文的不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