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8.76 KB
- 2022-02-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诚信箴言
◆ 人言为信,其欠是欺。 ——古谚
◆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 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论语〃颜渊》
◆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
诚信为本之古文
学习目标
1. 背诵与诚信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
2. 学习重点古文篇目,积累实词虚词翻译方法;
3. 完成重点篇目的课后练习,总结翻译技巧。
课前导读
主题阐释
诚信是立人之本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古人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9
项羽劝韩信反
楚军失去龙且后,项王害怕了,派武涉前往规劝齐王韩信说:‚天下人对秦朝的统治痛恨已久了,大家才合力攻打它。秦朝破灭后,按照功劳裂土分封,各自为王,以便休兵罢战。如今汉王又兴师东进,侵犯他人的境界,掠夺他人的封地,已经攻破三秦,率领军队开出函谷关,收集各路诸侯的军队向东进击楚国,他的意图是不吞并整个天下,不肯罢休,他贪心不足到这步田地,太过分了。况且汉王不可信任,自身落到项王的掌握之中多次了,是项王的怜悯使他活下来,然而一经脱身,就背弃盟约,再次进攻项王。他是这样地不可亲近,不可信任。如今您即使自认为和汉王交情深厚,替他竭尽全力作战,最终还得被他所擒。您所以能够延续到今天, 是因为项王还存在啊。当前刘、项争夺天下的胜败,举足轻重的是您。您向右边站,那么汉王胜,您向左边站,那么项王胜。假若项王今天被消灭, 下一个就该消灭您了。您和项王有旧交情,为什么不反汉与楚联和,三分天下自立为王呢?如今,放过这个时机,必然要站到汉王一边攻打项王, 一个聪明睿智的人,难道应该这样做吗?‛
1. 阅读文段,分析武涉是从哪几个方面劝韩信反叛的。
三个方面:批评汉王——①汉王企图吞并天下,贪心不足,太过分;②
汉王不可信任,会背弃韩信,对其不利; 诱惑韩信——③韩信的地位举足
轻重,可趁机自立为王。
2. 武涉所说的话虽难摆脱一己之私,却也有理有据,韩信真的没有考虑过这些情况吗?还是他的心中有某种固执的坚持?让我们来看一看韩信 是如何回答的。
韩信谢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 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
——《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
韩信推辞说:‚我侍奉项王,官不过郎中,职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言不
听,计不用,所以我背弃楚归降汉。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 脱下他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言听计用,所以我才能够到今天这个样子。人家对我亲近、信赖,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变心。希望您替我辞谢项王的盛情!‛
(1)积累特殊颜色的实词与虚词。
9
谢:推辞。 事:侍奉。 执戟:官位,正九品下。 画:计谋。 倍:
背弃。
而:表修饰。 授:授予。 予:给予。 衣:名词作动词,给…穿。
食:给…吃。
(2)说一说韩信为何拒绝项羽的极力劝反。
韩信认为,汉王在他不受重视时给予他重用,以礼相待,关怀备至,
所以要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和信任。
诚信是齐家之道
唐代著名大臣魏征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诚信、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四分五裂。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1) 。‛妻适( 2) 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 3) 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 4)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 5) 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 6) 也。‛
遂烹彘也。
【注释】
(1)彘(zhì):猪。
(2)适:往,到……去。
(3)特:不过,只是。
(4)待:依靠。
。
(5)而:表示顺承,于是。
(6)成教:成,作为,成为。教,教子之方
【译文】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里回来,曾子想要抓只猪杀掉。他的妻子制止他说:‚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
9
‚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们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
的母亲了,所以不能用它来教育孩子。‛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1. 解释加点的字:
顾反.为女.杀彘 通‚返‛,返回。 通‚汝‛,你。婴儿非有知.也 知: 通‚智‛,智慧,智力。
2. 文中出现了哪些 ‚之‛的用法,请你分别对它们加以解释。
曾子之妻:的。 之市:去,到。 其子随之而泣:代词,指曾子。
捕彘杀之:代词,指猪。 妻止之:代词,指曾子。 非与戏之:代词,
指婴儿。
父母之教:的。 今子欺之:代词,指婴儿。
3. 文中父母称呼儿子用的什么代词?父母之间相互称呼呢?
文中父母称呼儿子为:‚女‛‚婴儿‛‚子‛。 父母间互相称呼:‚子‛。
诚信是交友之基
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 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公( 1) 仲淹贫悴( 2) ,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 3) ,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 4) ,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
( 5) 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 6) 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 7) 之,封识( 8) 宛然( 9) 。
——《东轩笔录》
【注释】
(1)范文正公: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2)悴:憔悴。
(3)封志:封缄并加标记。
(4)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5)而:你的。
(6)俾(bǐ):使。
(7)授:给,与。
(8)封识:标志。
(9)宛然:真切,清楚。
9
【译文】
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正逢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标志
(1)常与一术者游。 经常和一个术士去游乐。
(2)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把它
交给你。
3. 故事是如何体现范仲淹的正直的?
故事通过突显几个侧面来烘托范仲淹的正直:1.财富巨大。炼金术和
炼成的白金价值极高。 2.时间长。范仲淹一直记得术士的嘱托,长达十几
年,直到术士儿子长大。 3.所托之物保存完好。说明范仲淹一直忠心守护
着这份遗产。
内.文正怀中 将……放入。昔.之死也 从前。
1. 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会.术者病笃. 会:恰逢。 笃:病重。文正方.辞避方 正当,正要。
2. 翻译下列句子。
依旧完好如初。
诚信是立国之道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 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正如王安石
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烽火戏诸侯【选自《史记〃周本纪》】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 1) 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 2) 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 3) 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 4) 亦不至。
【注释】
(1)万方:多种方法。 (2)悉:全,都。
9
(3)说:同‚悦‛,愉快的样子。(4)益:愈加。
【译文】
褒姒不喜欢笑,周幽王想要她笑,用了许多种方法她依旧不笑。周幽王修筑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周幽王点燃烽火后)诸侯全都到了, 到了却没有敌人,褒姒就大笑。周幽王因为这件事感到愉快,为褒姒数次点燃烽火。在这之后没有了诚信,诸侯们也愈加不到(国都来了)。
1. 翻译下面加点的字。
褒姒不好.笑 喜欢。 为数.举烽火 多次,屡次。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周幽王想让褒姒笑,使用许多种方法依旧
不笑。
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 周幽王为这件事感到高兴,为褒姒多次点燃
烽火。
3. 【尖子班、培优班】古代统治者立法施政还有哪些有关诚信的美谈,你是否能想到一些相关的典故?
商鞅变法。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说说你获得的启示。
信者,诚也;诚者,信也。子曰:‚民无信不立。‛是以至诚则神生也。信者,位列五常,王者所当饬也。信之于为政者,贵于军队、粮草;之于百姓,相与之
9
本也。汉初,时人有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子房受书于圮上之老人,
淮阴暖于高祖解衣之恩,犹见,信之重,千金难及也。
周公躬吐握之事,是以信武王之托,忠奉成王也。胡亥之杀蒙恬,恬虽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积信于秦三世矣。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挥毫千字,是以曹魏之宗室,不附司马之暴政,终为司马所迫,纵三千太学生,亦不能为之请命。纵古论今,历代唯高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至诚至信者,垂名丹青也。
国之政施,信为基石。昔者商鞅西入秦,因景监得于孝公,期立法以傲诸侯, 法行之初,立木三丈于城南,徙之则得赏十金,民相疑,皆踌躇不前;及至赏金悬至五十,竟有勇夫,徙之城北。商鞅立木为信,废王道,火于秦,西戎即霸, 六国遂臣。夫周幽王得褒姒,宠幸至极,欲以千金博其一笑,后幽王携褒后并驾
骊山,燃烽火以戏诸侯,乱者伺机而起,数年后,酉夷太戎攻周,幽王烽火再燃,
而诸侯不现,身死国亡,是以失信于天下,为后人笑也。
信者,进能一统六国,退可完丧霸业。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上无信, 则民亦奸狡随生。信立则法行,法行则政生;信丧则兵卸,兵卸则国亡。可见, 信之得失,能兴国,亦能亡国,民无信不立,政无信难施,当为为政者重也。
思考: 1.积累文章中标蓝的字词。
2.说一说文章中划横线的历史事例,你了解哪些。
【季布一诺千金】
楚汉相争时,项羽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季布。他为项羽出生入死,冲锋陷阵, 立下了大功。刘邦对他深为痛恨,统一中国做了皇帝后,下令以千两黄金的重赏捉拿季布。
季布平时言而有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竭尽全力去做,从不使人失望。这种美好的品质使他赢得了许多朋友,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 得季布的一个诺言‛。当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季布经过化装, 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侯夏侯婴说情。
汝阴侯对刘邦说:‚以前季布为项羽打仗,这是他作为项羽部下应尽的责任。现在陛下为了从前的仇恨捉拿季布,器量未免显得太小了。况且陛下如此仇视季
9
布,假使季布心生畏惧而投奔他国,这不是给陛下增添了麻烦吗?倒不如现在就把他召进宫来,委以官职。‛刘邦觉得有理,马上派人撤去告示,并将季布召进宫来,任命他为郎中。
廷里举足轻重的大臣了,仍喜欢广交朋友,豪爽正直的性格依然未变。
一次,一个叫曹丘生的人很想见季布。季布因此人平时喜好巴结权贵,不想见他。后来,曹丘生通过别的途径见到了季布。他对季布说:‚我听楚国人说过: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个诺言’。您有这样的好名声,还不是靠您的家乡人——楚人替您传扬。我也是楚人,为什么您要鄙视我呢?‛
季布听了这一番话,心里的气消了一大半。他把曹丘生留在家里住了几天, 诚恳地指出曹丘生的错误,曹丘生也虚心地接受了劝告。后来曹丘生又到处为季
布传扬,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了
季布感念刘邦的恩德,为汉朝做了许多大事。到了汉文帝时,季布已经是朝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
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
【子房受书于圮上之老人】
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9
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 兴邦立国;十三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 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
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 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 张良题跋坐像?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 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
【淮阴暖于高祖解衣之恩】
见前文,《史记〃淮阴侯列传》。
【周公躬吐握之事】(吐哺握发)
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 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
‚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
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9
【胡亥之杀蒙恬】
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庭,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写给朋友山涛(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传千古的著名散文。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他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赋性疏懒,不堪礼法约束,不可加以勉强。他强调放任自然,既是对世俗礼法的蔑视,也是他崇尚老、庄消极无为思想的一种反映。
【商鞅立木为信】
公元前 361 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叫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的卫国人,在魏国宰相公叔痤手下当官,公叔痤临终前将他推荐给魏惠王,但没有得到重用。商鞅便来到秦国,托秦
孝公宠臣景监的引荐,得到秦孝公的接见。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
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
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想
10
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 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这件事
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起了改革,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 金子。‛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