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90 KB
  • 2022-02-11 发布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每课教学反思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三首》选编了《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 三首诗歌。从内容上看,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从形式上看,都是七 言绝句。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基本 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 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 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 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 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学生 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 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 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个别问题提出后, 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 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 字,学生体会得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 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 让学生体会得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 到。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 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 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 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18 只有一个地球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学小品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向我们阐 述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这篇说明文的条理非常清晰,从地球“美 丽而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 呼吁我们要精心保护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又容易破碎的地球。 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定位在:1.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说出对 句子的理解,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2.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为 什么只有一个地球,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3.找出有关的 句子,了解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本文的 “命脉”,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 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再引导学生谈地球的美丽, 资源的宝贵;最后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的说理方法。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果不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要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你从他的朗读中感悟到了什么”“你觉得 他那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实 效性的评价,让评价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会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的理想。 19*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 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 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 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 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 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 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 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 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 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 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 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 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 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 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 的课。 20*三黑和土地 成功之处: 《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无比高兴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 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 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 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 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 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苏金伞的作品帮助很大。 不足之处: 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 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