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 MB
  • 2022-02-11 发布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共19篇(带答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六 年 级 文 言 文 练 习 一 杨 氏 之 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世说新语》节选 [注释] 甚:非常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 乃: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 曰: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对话意思: (2) 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3、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案: 1、(1)诣:拜见 乃:于是,就 (2)示:给„„看 曰:说 (3)未:没有 闻:听见 2、(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 雀是您家的家禽。”(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 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 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 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 们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伯 牙 绝 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吕氏春秋》 [注释] 善鼓琴:善于演奏古琴 峨:高 洋:广大 1、成语 出自《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人物 是 的知音, 从(课文句子)“ ”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 3、“高山流水”比喻 或 ,也比喻 。人们把“知音”比 作 的人。 4、从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我们感受出他当时的心情 (用一个成语概 括),可见二人之间的感情 (用成语概括)。 5、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 答 案 : 1、高山流水、伯牙、子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知音难觅 3、知音、知己、乐曲高妙、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 4、悲痛欲绝、深情厚谊 5、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 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 再弹琴了。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 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 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 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 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晏 子 使 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 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 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 也,坐盗。”正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 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 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世说新语》 [注释] 谓:问 何以也:用什么办法 坐:犯罪 诣:拜见 曷:通假字,通“何” 善:擅长,善于 1、解释文段中的词语。 习辞: 避席: 2、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 3、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目的是想说明什么? 4、把“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5、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 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 6、“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7、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案 : 1、习辞:能言善辩,长于辞令。避席:离开座位。 2、因为晏子是“齐之习辞者”;机智设喻进行回击 3、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国 人本来就喜欢偷盗”的发难。 4、译文:当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5、齐、楚、不盗之民、盗贼 6、让楚王看见并借此侮辱晏子。 7、机智善辩 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 辩的人,现在 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 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则) 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 么罪?’(我就)回答:‘(他) 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 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 说:“(他)是齐国人, 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擅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 “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 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 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 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六 年 级 文 言 文 练 习 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