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61 KB
- 2022-02-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课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
教材重视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并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研究讨论,理解反比例的实际意义,经历反比例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建构的过程。
学情分析
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学生对具体事物中数量关系变化的经验,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特点,要给学生自主判断、充分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成反比例量的本质。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成反比例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重点
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的实际意义。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课堂设计
一.通过故事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4.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读书,许多同学特别喜欢读童话故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童话故事书,你们看是什么?
出示《安徒生童话》,可了解一下谁读过这本书。
师:猜一猜,这本书有多少页?
学生猜测,然后实际看一看,知道是180页。
师:你们知道吗?我们书中的四个同伴都读过这本书,而且记录下了他们每人读书的情况。
请同学们看小黑板。
小黑板出示:
亮亮
红红
聪聪
丫丫
每天看的页数
12
15
18
20
通过安徒生童话这本故事书借助学生读书情况,引入新课。
看的天数
15
12
10
9
师:观察这个统计表,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说出很多,如:
●亮亮每天看12页,看了15天。
●红红每天看15页,看了12天。
●聪聪每天看18页,看了10天。
●丫丫每天看20页,看了9天。
●丫丫看的最快,只用了9天,亮亮看得最慢,用了15天。
师: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会说:
●每天看的页数越多,看的天数就越少;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看的天数就越多;
●每天看的页数乘看书的天数,积是一定,都是180。
第三种意见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启发:
师:把他们每天看书的页数和看的天数分别乘一下,看发现了什么。每天看书的页数与看书天数的乘积就是这本书的页数,你们能总结出一个数量关系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即板书:
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当书的总页数一定时,每天看的页数和看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当书的总页数一定时,每天看的页数越多,看的天数就越少;每天看的页数越少,看的天数就越多。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规律。
尝试总结规律,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换人民币问题。
师:在四个同伴看同一本书这件事情中,看书需要的天数是随着每天看书的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天看的页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就缩小;反之,每天看的页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就扩大。而且,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板书:成反比例的量
师: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缩小,而且他们的乘积相等的事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一个换零钱的问题。
教师出示表格,并拿出一张10元的人民币。
师:老师这有一张10张的人民币,如果要把它换成5元的,能换几张?
生:能换2张。
师:如果换成1元的呢?
生:能换10张。
师:那要换成5角的,2角的,1角的呢?
学生说,教师填在表格中。
面值
5元
1元
5角
2角
1角
张数
2
10
20
50
100
师: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换的钱的面值越大,需要的张数就越少;换的面值越小,需要的张数就越多;
●表中面值与张数的积是一定的;
师:你们能总结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钱的面值×张数=10(元)
师:观察这个数量关系式,谁能说一说什么量是一定的?什么量是变化的,怎样变化的?
运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中的人民币,尝试让学生解决换人民币,来进一步巩固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学生可能会说:
●10元钱是一定的,钱的面值和换的张数是变化的,钱的面值变大,钱的张数就变小;钱的面值变小,张数就变大。
●钱的总数是一定的,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是是变化的,钱的面值越大,换的张数就越小。反之,钱的面值越小,钱的张数就越多。
师:通过看书的事情,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反比例,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成反比利吗?为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多请几人发言。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上面的两个例子和数量关系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
●它们都是乘积一定,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变小。
师:像上面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种量相对应的积也一定,就说这两种量成反比例,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这段话在课本第13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学生自己读书。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成反比例关系的量,谁来说一说,成反比例的量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学生可能会说:
● 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 这个量的乘积一定。
● 一个量变大,另一个就变小;一个量变小,另一个就变大。
抓住问题的关键,了解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
三.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试一试”,自己判断一下,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给学生独立思考、交流的时间。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判断的结果,并说一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重点让学生一说判断的理由,如:
生1:两地的路程一定,汽车行驶的速度和需要的时间成反比例,因为两地的路程一定,就说汽车行驶的速度与需要时间的乘积一定,汽车行驶速度快,需要的时间就少,反之汽车行驶的速度慢,需要的时间就长。
生2:拿12元钱买本,每本的价钱和买的本数成反比例。因为,拿12元钱买练习本,就是每本的价钱与购买的本数的乘积一定,每本的价钱低,买的本数就多,每本的价钱高,买的本数就少。
生3: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三角形的底和高成反比例。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当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越长,高就越小,反之,底边越短,高就越大。
学生如果有其它说法,只要是对的就给予肯定。
师:我们认识了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的量,你能举一个生活中反比例的例子吗?先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然后指名举例并说明理由。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下面请看练一练第1题,自己判断一下,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要说明理由。
先同学互相说一说。
给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时间,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结论是什么?
师:同学们看练一练第2题,先自己判断一下。
学习新知以后及时进行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汇报。
师:请看练一练第3题,先把表填完整,再解答第(2)、(3)两个问题。
(3)题答案:25×2400÷32=1875(张)
师:同学们看第4题的图,谁知道图中的物品叫什么?
生:齿轮。
师:对,是齿轮。大家骑的自行车上都有大小不同的齿轮,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有30个齿,一个有10个齿。
师:同学们想一想,大小两个齿轮相互咬着转,大齿轮转一周,小齿轮会转几周呢?
生:3周。
学生不论回答正确与否,课件演示齿轮转动。
师:因为大齿轮的齿数是小齿轮的齿数的三倍,也可以说大齿轮的齿数与小齿轮的齿数30:10=3(边说边板书),所以,大齿轮转1周,小齿轮整转3周。
然后,说明在工业生产中,齿轮转的周数叫转机,让学生填表,并回答问题。
师:在学习正比例的时候,我们知道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图表示出来,其实成反比例的量也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图来表示。请同学们课下自己看一看知识窗里的内容,了解成反比例的量怎样用方格纸上的图表示。
四.练一练。
及时练习及时反馈,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反 比 例
1、两个相关联的量。
2、它们的乘积一定。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