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0 KB
- 2022-02-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5课太阳系
(一)背景和目标
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受太阳引力作用而环绕其运动的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太阳位于该系统的中心,并以其绝对优势的质量(占该系统总质量的99.800}其它一切天体只占0.200)所产生的巨大引力,像原子核对周围电子一样,控制着整个系统。同时太阳还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它所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太阳系。当然,作为一个系统,其他天体成员也都有自己的相应的位置,地球就是其中很具特色的成员。在太阳系中,除了中心天体一太阳以外,还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冥王星等)、小天体(,J、行星、彗星、流星和其他星际物质等)。其中行星和行星的卫星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成员。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大行星的运动和分布状况决定的,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本课教材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太阳系”;第二部分“建太阳系模型”。
学生在研究了日食和月食之后,这一课将扩展到对太阳系这一个天体系统的认识。
当然,有关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完成对太阳系的认识不再是有效的途径。利用一些资料来帮助学生认识太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将是更有效的策略。
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这一活动,不仅含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和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二)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直尺等。
给全班学生准备:媒体资料。
八大行星数据表、橡皮泥、小皮球、太阳系图片等
(三)教科书说明
第一部分:认识太阳系
1.让学生去认识太阳系,教科书提出了几个较为开放的问题。这几个问题是:还有哪些天体在围绕太阳运动?这些天体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让学生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进行交流,是对交流的主题做出的指引。
4
2.对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教科书中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教科书的一段文字已经隐含了这样的要求,让学生至少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天体有哪些?空间分布情况如何?比如有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这些天体都在运动,而且是以太阳为中心在不停地运动。
3.如有条件,收集一些有关太阳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太阳系的空间概念,也会由此感受到宇宙的魅力。
4.对于冥王星为何被取消了大行星的资格,可以有所涉及。学生可能对此比较感兴趣,这对认识太阳系的天体特征是有好处的。
第二部分: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1.本课明确提出了让学生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本课与前两课的建模活动是有所不同的:造环形山主要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来模仿,日食和月食是根据事物的变化来模拟,而本课是根据数据来建模。表面上来看,这一课对建模的要求比较简单,但只要对照书中的数据表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一个建模活动有较大难度。其一,对这些数据进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数据表中的数据项日较多,有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行星的赤道直径,还有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其二,处理数据有难度。在建模时,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如何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天体间的距离。其三,实际操作有一定难度。用什么材料来建模型?行星间的距离如何确定?由于需建立八个行星模型和一个太阳模型,数量多,在操作时较难。
2.为什么有相当大的难度还要让学生来建立这样一个太阳系模型?最主要的是借助建立模型让学生建立起对太阳系的一个新的认识。(1)让学生在活动中来认识太阳系,而不是在图片或文字中来认识太阳系。(2)让学生正确认识太阳系的构件和空间结构。学生在认识这八大行星时,或许就像上页图中知道了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或者就像别的图片那样知道了八大行星以太阳为中心,间距基本相等,在同心圆上做循环运动。但如果让学生真正地去建太阳系的模型,就会发现,这些图片与真实的太阳系相差得太远。(1>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实在差异太大。如果说水星离太阳只有约6毫米,而海王星离太阳的距离就是约45厘米,一张普通纸是无法将它们同时画下来的。(2)如果以相同的比例缩小这两个行星,这两颗行星的直径大小就变成只有约0. 000 5毫米和约0. 000 2毫米,这两个行星在一张纸上是无法画出来的。这样的惊奇,这样的空间感,太阳系天体的大与小对比对学生的震撼是非常大的,这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真正的正确的太阳系空间认识。(3)让学生重新认识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在五六年级,学生有了多次对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处理,从数据中寻找解释的依据,从数据中寻找规律,但让学生根据数据来建模型,这是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数据的作用。另外,本次建模,需要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次新的有益的尝试。
3.本次建模活动有相当大的难度,如何指导学生建模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 要降低建模活动的难度,可以有步骤地进行:(1)按一组数据来建模。例如先对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把橡皮泥粘在铁丝做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一张较长的桌面上按缩小的距离摆在相应的位置,让学生对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有一定的认识。也可以让一些学生只处理行星赤道直径的数据,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行星大小的差异。(2)再对第二组数据赤道直径进行处理,让学生先按前一组数据的比例进行处理,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要对橡皮泥球的大小按前一标准进行调整几乎是无法操作的,一张桌面上的行星小到无法用橡皮泥来表示。(3)假如按太阳直径缩小到14厘米算,让学生按比例缩小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计算好之后到操场上活动,建一个太阳系模型。一般来说,当一组学生代表土星时,就发现自己已经距离“太阳”有143米了,一般学校的操场也就无法完成这样的建模活动了,学生对太阳系的空间也就有了较为真切的认识。(4)可以让学生代表八大行星,再按一定比例缩小与太阳的距离,让学生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以此体会一下八大行星公转一周的周期长短。
4
对本次建模活动,需要注意:先要处理数据,找到处理的标准;再是要按顺序一步一步来建模,可先在教室内进行,再到操场上进行,先处理行星距离再处理行星大小。
另外,本次建模活动可能不会用到教科书中后面两组数据,但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给出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这两组数据,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星体各有其运行的规律。学生在操场上活动时,也许就会领悟到如果离太阳越远,其公转的距离就越长,因此其公转一周所花的时间就越长。总之,提供后两组数据的日的不是让学生在此次建模中一定要使用,提供它是为了让学生对八大行星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4.本次建模的所有活动,不是要在一节课中全部完成。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班级的情况进行灵活处理,可让学生在一些活动课中或课后再做,让学生经历一次十分有趣而且有价值的建模活动。
(四)教学建议
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1.认识太阳系。
.在课前请学生们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课上在班级内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是:
(1)还有哪些天体在围绕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是如何排列的?
.班级讨论中,收集资料的成果可以只是文字介绍,也可以用图片资料来补充。
.教师也将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
教师所用的资料,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2.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对太阳系有了初步了解后,根据八大行星来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为了建好这个模型,我们应先了解八大行星的相关数据,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请阅读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表。
.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
先对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进行处理,如何处理呢?如果要在一张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数据又该如何处理呢?
试试将橡皮泥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建好之后有何发现?这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尝试组合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两组数据进行建模 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如何处理数据呢?
处理数据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
如果要建一个模型,怎么办?
.到操场上建造模型
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一周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
假若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4
我们只按一定的比例来缩小八大行星与太阳系的距离,把我们自己当成八大行星,让我们围绕太阳转动一周,造一个动态的太阳系模型吧
3.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有何体会或发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