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9.23 KB
- 2022-02-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0
古诗三首
一、用
“
√
”
给加点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燕山
(
yàn
y
ā
n
)
燕子
坚劲
(
jìng
jìn
)
使劲
二、读拼音
,
写词语。
1
.
国家利用
zhòng
chuí
(
重
锤
)
打击了各种
wǎng
luò
(
网
络
)
违法犯罪活动。
2
.
把这些
kāi
záo
(
开
凿
)
出来的石头
进行
fén
shāo
(
焚
烧
)
才能使用。
√
√
三、给下面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
大漠沙如雪
,
燕山月似钩。
(1)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把
“
沙子
”
比作
“
雪
”,
把
“
月亮
”
比作
“
钩
”
。
(2)
翻译这两句诗。
平沙万里
,
在月光下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
,
一弯明月当空
,
如弯钩一般。
(3)
请写出自己积累的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句子。
可怜
九月初三夜
,
露似真珠月似弓。
2
.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1)“
清白
”
在这句诗歌中指
高尚的节操
。
(2)
翻译这两句诗。
即使
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
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
.
下面诗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C
)
A.
大漠沙如雪
,
燕山月似钩。
B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C.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D
.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五、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
.
《马诗》通过
咏马
、
赞马
、
感叹马
的命运
,
表现志士的奇才异志、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
感慨和愤懑
,
这首诗歌的前两句描写
了
边疆战场
的景色
,
后两句借
马受重用
抒发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2
.
对《石灰吟》这首诗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D
)
A.
这首诗歌是一首题画诗
,
作者是唐代诗人于谦。
B.
这首诗歌借石灰的锤炼过程
,
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品格。
C.
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对石灰的赞美喜爱之情
,
没有表现出诗人的志向。
D.
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不避千难万险
,
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六、课内阅读。
竹
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
劲
,
任
尔东西南北
风
。
1
.
补全诗歌内容。
2
.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
郑燮
,
他是清代著名
的
诗词书画家
,
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
擅画
竹
。
3
.
下列关于这首诗歌的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
这首诗歌前两句说明了竹子扎根在破岩之中
,
基础牢固。
B.
这首诗歌的后两句是说竹子不论受到多大的折磨击打
,
它们仍然强劲。
C.
这首诗歌借赞美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
赞美了自己清清白白做人的品格。
D.
这首诗歌赞美了革命者在斗争中坚定的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不动摇的品格。
4
.
下列关于本篇课文的三首古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C
)
A.
这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物
,
抒发了诗人相同的思想感情。
B.
这三首古诗都采用了前两句抒情
,
后两句写景的写作方法。
C.
这三首古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D.
这三首古诗都赞美了诗人高尚的精神品格。
七、课外阅读。
苍松怪石图题诗
[
清
]
李方膺
君
①
不见
,
岁之寒
,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
,
松之乔
,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
,
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
,
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
,
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
②
高且坚
,
迥
③
干春风碧云里。
【注释】
①
君
:
你。
②
阙
:
宫殿。
③
迥
:
远。
1
.
这首诗歌画
“
”
的句子采用了
对比
的写作手法
,
突出了
松
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2
.
这首诗歌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
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
怪石耸立
,
不屈不挠
,
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
,
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
“
苍、怪
”
。
B.
诗歌中怪石耸立
,
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C.
诗歌中苍松挺劲
,
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D.
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
3
.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
了作者不屈从权贵
,
耿直廉洁的铮铮铁骨。
4
.
请用
“
═
”
画出带给读者无限希望的诗句。这两句诗歌颇有
“
冬天来了
,
春天还会远吗
?
”
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