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78 KB
  • 2022-02-12 发布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梳理

  • 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梳理 第 一单 元 复 习 形近字 激(激动) 暴(暴露) 律(纪律) 俏(俏丽) 巷(巷 子) 龙(巨龙) 邀(邀请) 瀑(瀑布) 津(津津乐道) 峭(陡峭) 港(香 港) 庞(庞大) 悄(悄悄) 供(供应) 侠(侠客) 辩(辨认) 拷(拷问) 漆(漆黑) 烘(烘烤) 峡(峡谷) 辨(辨别) 烤(烤干) 膝(膝盖) 近义词 轻盈──轻快 水洼──水坑 欢悦──愉悦 清晰 ──清楚 优雅──文雅 柔软──柔和 宛若──好像 啼啭──婉转 湿润 ──潮湿 轻捷──轻快 辨认──分辨 融化──消融 异常──非常 幽静 ──寂静 凝聚──凝结 赋予──给予 雕琢──雕刻 万仞──万丈 绵亘 ──绵延 反义词 清晰──模糊 干燥──潮湿 幽静──喧闹 柔软 ──坚硬 异常──正常 词语搭配 德高望重的老人 清凉的山泉 汨沓的溪流 飞流的瀑布 陡 峭的悬崖 悠悠的白云 淘气的云雀 别有深意的仪式 湿润的山风 无字的歌谣 奇 妙无比的琴键 优雅的小曲 幻想的色彩 轻捷柔软的手指 炎一般的红色 水淋淋的嫩绿 清脆的音响 天然的美 惊险的美 磅礴的美 随心所欲美 不拘一格的美 野性的美 熙熙攘攘地往来 意味深长地对视 不断地左冲右撞 悠悠忽 忽地漫游 一条幽径 一个老朋友 一位老人 一棵树 一朵落花 一片 落叶 一块石头 一群归鸟 几声犬吠 一路月色 一阵山风 一缕缕云雾 一曲歌谣 一 个音符 一首小曲 一丛绿草 一只鸟儿 一场山雨 词语意思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轻捷:轻快敏捷。 飘飘洒洒:飘舞着落下来。 优雅:优美雅致。 倩影:美丽的身影(多指女子)。 丝丝缕缕:一丝一丝,一条一条,连续不断。 啼啭:鸟婉转地叫。 余韵:遗留下来的韵致。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静谧:安宁而平静。 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驻足痴望:指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悠悠忽忽:本文有形容神志恍惚的意思 绵亘:接连不断(多指山脉等)。如:大别山绵亘于豫、皖、鄂 三省的边界上。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文中指的是黑甲虫来来往 往的情景。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的意思。 行色匆匆:匆忙赶路的神态。色:这里指神态。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 “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 声叫吟,长言叫咏。 婷婷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也作“亭亭 玉立”)如:路旁那一株株白杨高耸、挺拔、婷婷玉立,分外醒目。 窈窕淑女: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淑女,美好的女子。 恶作剧:捉弄耍笑,使人难堪。如:同学之间切不可搞恶作剧的 把戏。 荡涤:洗涤。如:这里的山光水色,足以荡涤胸怀。 解析课文、语句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 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1、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作者之所以将古桥、树木、山泉、小溪、白云、瀑布……这些自 然景物看成是自己的“山中朋友”,将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 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 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 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3、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 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 桥的赞美和敬佩。 4、“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 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 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 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像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表现作 者与树木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热爱自然的感情。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 飞流的瀑布!……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 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 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 来倍感亲切、热情。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 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 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暂,却有深意。因为“落 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 于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块石头……”这一层,因为石头就是由火山爆 发的岩浆凝结而成,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 不息的足印,所以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 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 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 在感受。 《山雨》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 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 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课 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1、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 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句话描写雨声。作者把雨中的山石树木比做“奇妙无比的琴 键”,把雨丝比做“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 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作者用优美的文笔描绘 了雨声的韵律与意境,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 心胸。 这句话讲雨中的色彩。细密的雨丝在“飘飘洒洒”地落下,整个 山林的色彩都融化在雨雾中,惟有“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 “流进我的眼睛”,意思是映入我的眼帘;“流进我的心胸”,意思 是“我”用整个心胸去感受这“清新的绿色”。这是一种情景交融的 境界。 《草虫的村落》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充分发挥丰 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 在大家面前。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 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 爱之情。 1、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不仅是环境的清幽,更是心境的宁静,在这样的环境与 心境中,作者摆脱了尘世的纷扰和喧嚣所带来的心灵重负和枯寂,使 自己的身心重新融于大自然之中。 2、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 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这个空间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筑而成的。这时,细密的 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延绵的草丛变成了一座座森林。迷路的一只 小虫,就像一位游侠,穿行在这森林中间。 3、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 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 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灵泉”,形容泉水非同一般,具有灵性。这些甲虫竟然还是音 乐爱好者,它们振动翅膀发出声音的时候,便有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 一般流出来。作者赞美这些音乐演奏者,不仅深深地被它们所吸引, 而且觉得它们的音乐胜过人间的一切音乐,觉得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 奏出来的天籁之声。从这段话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 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 4、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 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作者对草虫村落的奇异游历竟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那是一种沉 醉。“悠悠忽忽”道出了作者对奇异游历的痴迷;“才把我的心灵唤 回来”更点明了心灵沉浸在奇异游历的欢快和得意。 《索溪峪的“野”》 题目中的“野”意思是“野性的”,是天 然的、自然的意思。作者认为索溪峪的美就在于它的“野”;它的野 体现在四个方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人也变“野” 了。本文围绕索溪峪的“野”,依次描绘了那儿的山、水、野物及人 的“野”,体现了一种天然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索溪峪自然景色的无 比喜爱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1、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 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 “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是夸张的写法。这句话,集中描写了 索溪峪的山有着惊险的美。从断壁悬崖、悬空的巨石以及游人的感受 来写,形象生动,让人读了的确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美:无所顾忌,不拘一格;直插 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 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这几句话,分别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写法,把索溪峪的山说成是 “戏白云”、“弄倩影”,像人一样的聪明可爱,并把它比做“热恋 情人”、“窈窕淑女”,流露出作者对山的喜爱之情。 3、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 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去了。 野孩子是顽皮可爱的,在这里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把索溪写成 了一个野孩子,使溪水更加形象逼真,活灵活现。 4、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人全都手提皮鞋、丝袜,踩 着乱石,从齐膝的水中趟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 这句话写出了优美的大自然净化了人的心灵,人们陶醉索溪峪的 山水中,人玉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是和睦的。 必背内容 1、文学常识《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山 雨》作者是赵丽宏;《草虫的村落》作者郭枫著名诗人、作家;《索溪 峪的“野”》 作者曹敬庄,作家、教授,编有《现代散文精选》。 2、日积月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新雷》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夜》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秋夜洛城闻笛》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襄邑道中》 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元稹 第 二单 元 复 习 多音字 水浒传 huàn 朝 hāo 阳 嘻嘻哈哈 hā 纤 iān 维 沉闷 mèn 似 shì的 传 chuán 来 朝 cháo 向 哈 hǎ达 纤 qiàn 夫 闷 mēn 热 好似 sì 形近字 拖(拖拉) 恨(悔恨) 讥(讥笑) 桨(船桨) 盆(脸盆) 涉(干涉) 撤(撤退) 施(施工) 艰(艰巨) 饥(饥饿) 浆(泥浆) 岔(岔道) 频(频繁) 撒(播撒) 侵(侵入) 挚(真挚) 墩(矮墩墩) 瑞(瑞士) 受(接 受) 班(上班) 寝(寝食) 热(闷热) 敦(伦敦) 端(端详) 授(教 授) 斑(可见一斑) 近义词 勉励──鼓励 藐视──轻视 竣工──完工 主持 ──主办 艰巨──艰难 恶劣──险恶 精密──周密 回击──还击 阻挠 ──阻拦 要挟──挟制 控制──操纵 反义词 藐视──重视 马虎──认真 赞叹──批评 杰出 ──平庸 恶劣──良好 缩短──延长 孤寂──热闹 凄凉──幸福 增添 ──缩减 普通──特别 甜蜜──苦涩 爱戴──憎恶 词语搭配 有力的回击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朦胧的薄暗 沉闷的 气氛 巍峨峻拔的高原 彩色的翅膀 苍苍茫茫的草原 巍峨 峻拔的高原 刚劲端庄的方块字 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 敖西的雏 鹰 璀璨的诗篇 崭新的画卷 强悍的牧民 沉默地站着 有节奏地前后晃荡 细细地端详 轻轻地闻着 慢慢地咬着 一个条件 一口气 一条铁路 一口竖井 一座小城 一场暴 雨 一片欢笑 词语意思 精密:精确而周密。 狂风怒号:猛烈的风大声吼叫。 杰出:才能出众。 干线:指主要线路。 讥笑:讥讽和嘲笑。 竣工:工程结束,完工。 藐视:轻视、小看。 赞叹不已 已:止,完。不断地称赞。 真挚:(感情)真诚恳切。 弃养:婉辞,指父母死亡。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 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 薄暗:昏暗。 沮丧:灰心失望。 艳阳天:指明媚的春天。 蹒跚学步:学走路时,摇摆不稳的样子。 强悍:强壮勇猛。 矮墩墩:形容矮而粗壮。 要挟:利用别人的弱点,强迫别人满足自己的要求。 高山深涧:涧:山间流水的沟。高山深涧指山很高,山间的水沟 很深,形容山势险要。 悬崖峭壁: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峭壁:陡直的山崖。悬崖峭壁 形容山势险峻。 勘测:施工前对地形、地质等进行勘探和测量。 攀山越岭:攀:攀登。越:跨越。攀山越岭就是攀越山岭。 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文中指作者在风雨交加的日子 里,心里感到落寞无依,脑海中一直盘旋着祖国的影子,回忆着在故 国的亲人和朋友,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文中指作者想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 母亲,心情非常激动,恨不得立刻回到她们身边去,不想在国外停留。 碧空如洗:青蓝色的天空像洗过一样的明净。碧空:青蓝色的天 空。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课文指作 者想搞清小高纸箱里的秘密。 人工授粉:用人工的方法,把植物花朵雄蕊的花粉传授到雌蕊上 去,使它结果。 立地顶天:也作“顶天立地”,诗歌是为了押韵而变换。形容形 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蹒跚学步:学走路时,摇摆不稳的样子。 阳关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通向西域的大 道,后来指通行便利的大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敖包:蒙古族人做路标和界标的堆子,用石头、土、草等堆成。 旧时曾把敖包当作神灵的住地来祭祀。 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献 “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 诚心、忠诚和尊敬。 解析课文、语句 《詹天佑》本文记叙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 路的事迹,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他身上表现了中 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 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还没有出世”,表明有些外国人不相信中国有能力修筑这条铁 路。后来的事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轻蔑”一词形象地描画 出这家报纸看不起中国人的帝国主义嘴脸。 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 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 心。 詹天佑的这些想法表明他是一个有高度爱国热情的工程师。他深 知,他所承担的工程,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这是一条争气路。如果修得不好,不但外国人会讥笑我们,我们的工 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既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讥笑,也能 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所以一定要把它修好。 3、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 赞叹不已。 这句话表明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在世界上是了不起的, 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用事实给了藐视中国的 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从而也说明詹天佑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 爱国工程师。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 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 人员之口。” 这句话说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 非常严格 《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 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 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 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 中无限思念。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离别的滋味尤为强烈,心中不 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日有所思, 夜有所想,对祖国母亲的情感随着离别时间的长久在不断加深。句子 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 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 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一方面感到自 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 有忧愁、有思念;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 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 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 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 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得非常充分。 3、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 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 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亲的样子和 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彩色的翅膀》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 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 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彩色的翅 膀》课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彩色的翅膀借代蝴蝶等小昆虫,强调了 这些小昆虫在改造海岛环境、丰富战士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二是 以彩色的翅膀象征战士丰富多彩、富于革命理想的生活。 1、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纸箱里 装着的小昆虫不能上岛,心中着急,所以把纸箱抱在怀里。句子有力 地说明小昆虫在小高心中的重要地位,也为下文揭开小高的秘密作了 铺垫。 2、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 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播种”在句子中的意思既是种子种下去,又指让建岛爱岛的真 情长留在海岛上。在一块块岩石下、一条条小路边,散落着大大小小 的“海岛田”,上面长着生机勃勃的瓜果蔬菜。这种情况居然发生在 远离大陆的海岛上,实在令人不可思议,却又是事实。战士们就是通 过这样的行动,表达自己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革命理想。 3、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 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 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这两句话写出了战士们收获西瓜后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表 现了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战士的感情用“捏起”“端 详”“闻”“咬”等一连串动词表现出来。“细细”地端详,好像看 不够;“轻轻地”闻,“慢慢地咬”,唯恐尝不够西瓜的香气与甜味; 还要“啧啧地”赞叹,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他们的心田。 4、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 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是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这句话的意思是: 小高相信,经过战士们的努力,岛上环境条件差、生活艰苦的面貌一 定会改变;他也相信,小昆虫一定会在祖国海岛上安居乐业的。句子 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 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句子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5、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 那对彩色的翅膀。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小昆虫已经在海岛安居乐业,同时生动、含 蓄地反映了海岛战士爱岛如家、安居乐业的爱国情感。与课题相呼应。 《中华少年》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 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 坚强决心。,“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 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 1、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 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朗诵时应充满感激、自豪之情。 2、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 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这四个排比句和前面四个“不”字句形成鲜明对比,再加押“an”字 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气呵成,中华少年的爱国之心、自豪之情尽 情流露。 必背内容 *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张家口这一段铁 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 技术人员设计讯息工期的铁路干线。 * 居唐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捧腹从两端同时向中 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 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从向两头开凿。 *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顺着山势,了 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 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 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 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 季羡林《怀念母亲》: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 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 样真挚的爱慕。 * 《中华少年》作者:李少白。 * 日积月累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 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 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第 三单 元 复 习 呼啸 iào 搁 gē板 心惊肉跳 抱怨 yuàn 填 tián 饱 保 佑 yòu 自言自语 掀 iān 起 寡 guǎ妇 唉ài 蜷 quán 缩 裹guǒ住 忐tǎn忑tè不安 嗯eg 揍òu骂 魁uí梧wú 吱 嘎 gā 黧 lí黑 倒霉 méi 忧虑 lǜ 搔 sāo 痒 流连忘返 溜 liū之大吉 瞥 piē见 刻骨铭 míng 心 不由分说 嗫 niè嚅 rú 一如既往 蹑 niè手蹑脚 悠悠 仪 yí式 倾听抱歉 qiàn 水槽 cáo 缝缝补补 大吃一惊 兴高采烈 怒目圆睁 撕 sī破 介意 湿淋淋 荒唐 泰然 焦黄 瘦削 割 gē舍汹 iōng 涌澎 péng 湃 pài 自作自受 多音字 缝 féng 补 出差 chāi 兴īng 奋 尽 jǐn 管 冲 chōng 锋 望着 he 缝 fèng 隙 差 chā别 高兴ìng 尽 jìn 力 冲 chòng 床 着 háo 迷 形近字 欣(欣然) 林(树林) 语(语言) 虚(虚心) 仪(仪式) 留(留下) 沮(沮丧) 掀(掀起) 淋(湿淋淋)梧(魁梧) 虑(焦虑) 议(议论) 溜(溜走) 阻(阻挡) 蠕(蠕动) 倦(疲倦) 赚(赚钱) 怒(愤怒) 骚(风骚) 槽(水槽) 嚅(嗫嚅) 蜷(蜷缩) 歉(抱歉) 怨(抱怨) 搔(搔痒) 糟(糟糕) 近义词 偶然──偶尔 泰然──坦然 依然──依旧 羞愧 ──惭愧 强制 ―强行 叮嘱──叮咛 拒绝──回绝 允许──准许 山穷水 尽――穷途末路 反义词 潮湿──干燥 阴冷──明媚 忧虑──平和 温暖 ──寒冷 舒适――难受 责备──赞赏 热情──冷漠 宽宏大量──心胸狭窄 虚情假意――真心实意 词语搭配 狂风的怒吼 波涛的轰鸣 汹涌澎湃的海浪 瘦削的脸 怒目 圆睁的脸 从未有过的感觉 茫然的眼睛 悠悠的小令 伟大的事 情 独享的幽静 无法割舍的爱好 奇妙的电话机 林中的和 谐 诗一般的语言 唯一的听众 慈祥的眼神 无所不知的小精灵 深深的潭水 飞快地跑 忐忑不安地想 不由分说地抽 香甜地吃 蹑手蹑 脚地走 静静地坐 平静地望尽心尽力地演奏 偷偷地聊天 耐心 地回答 幸福地唱歌 词语意思 舒适:舒服、安逸。一般指生活环境。 抱怨:就是埋怨。 熬过去:艰难地度过。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黧黑:形容(脸色)黑。 寡妇:指死了丈夫的妇女。 眼帘:眼皮或眼内。 蜷缩:身体弯曲地缩着。 舒适:舒服、安适。 顾惜:顾全爱惜。 喃喃:连续地小声说话。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害怕不安。 毛票:口语,就是面值一角的人民币纸币。 攥:握。 一如既往:跟过去完全一样。 瞥见:一眼看见。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声望: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 谋面:彼此见面,相识。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密语:秘密的通信用语。也叫暗语。 魔法:邪法,妖术。 忧虑:担忧、它比“忧愁”表示“忧”的程度要深,不仅愁,而 且在想怎么办。 忐忑不安:形容人心神不安定的样子。忐忑:指心神不安。 汹涌澎湃:波涛翻滚的样子,风浪搏击的声响,形容声势浩大。 开恩:旧时请求人宽恕或施与恩惠的用语。 刻骨铭心: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白痴:病,患者智力低下,动作迟钝,轻者语言机能不健全,重 者起居饮食不能自理。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解析课文、语句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 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 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 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 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 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 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在自己五个孩子的基础上,主动收养西 蒙的两个孤儿。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 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1、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 而舒适。 “温暖”是指炉火未熄,这是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 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 风大浪中打鱼的危险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女主人的勤劳 能干。所以虽然贫穷,但还温暖而舒适。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 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是一个贫苦的家庭妇女桑娜很真实的感情。作为母亲,她可怜 两个孩子;作为邻居,她必然要关心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而作为需 抚养五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她会为今后的生活担忧,所以“心跳得很 厉害”。“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因为桑娜看到 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了母亲的抚养,十分可怜,所以没有多考虑,就 把他们抱回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总能熬过去的”是说一定能度过艰难的日子。家里虽穷,生活 困难,但能熬过去。一个“熬”字,很恰当地写出渔夫的苦日子,也 很准确地表现了渔夫的坚强性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关心他人 的美好心灵。 4、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 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 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 为了救邻居的孩子,她什么也不顾了。这五个省略号真实、准确 地表现了桑娜当时极度矛盾的心态。“揍我一顿也好”是说只要丈夫 同意收养两个孩子,甘愿自己挨打。桑娜考虑到收养孩子会给丈夫增 加负担,所以担心丈夫会揍她;但愿意自作自受,从这里可以体会到 桑娜崇高的思想境界──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 个孩子抚养大。 《别饿坏了那匹马》作者许申高,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 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 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 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1、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 返的地方。 “流连忘返”写出了“我”酷爱看书的程度。残疾青年也正是从 “我”在书摊前流连忘返的情景,发现了“我”对知识的追求,以及 身无分文的无奈。这是他一直帮助“我”、想方设法给“我”看书机 会的原因。 2、我回头去看愣在轮椅上的他和他手里的那本书,书页中分明 多了几张毛票。 “书页中分明多了几张毛票”,那是父亲利用翻书的机会,悄悄 夹在书里的。父亲知道,青年是靠摆书摊养家糊口的,生活也不容易。 所以他不光忍痛打“我”,让“我”认识到:做人不能只为自己着想, 也要为别人着想,同时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对青年的关心。 3、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 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 一下!” 青年获悉“我”马草不好卖的消息,为了继续帮助“我”,打算 通过说谎买“我”的马草。句子具体写出了青年做决定的经过。“愣” 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并不好卖。“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 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主意。青年之所以“认真地看过马 草后”,才让碧云收下马草,是想让“我”产生错觉:青年家真的有 马,而且正缺马草。这样“我”就不觉得他是为了帮助“我”而故意 这么做。这段言行与神态描写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4、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 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 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这段话写出了事情的结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通过两个感叹 句、两个问句写出了“我”见到马草后的震惊与感激。文章中的破折 号起到注释说明的作用,强调了“我”卖给青年的马草全部都在。 《唯一的听众》作者落支,文章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 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 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 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1、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这对已经能拉小夜曲的 “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更要命的是父亲和妹妹只是经受了数次 “折磨”之后就下了这样定义。为此,“我”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 信。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走出家门, 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老教授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 2、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 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 小令,形象地说明“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正因为如此,“我” 才会庄重地架好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3、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 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我”希望 自己能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拉出好听的琴声,可偏偏琴技不争气,那声 音“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不希望有人听见自己在 拉琴,却偏偏被老人发现了。文中的两个“一定”,强调了难听的琴 声带来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丧。说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4、“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 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是老人对“我”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 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 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 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 白痴的评价,第一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 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5、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 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而这恰恰来自于老 人的陪伴,来自于老人的夸奖。老人并不指点“我”如何拉琴,她就 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在她 的激励下,“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 苦。这句话反映了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6、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 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 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 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 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 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平静地望着我”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现。从相识的第一天起, 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 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 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 深深的潭水。 7、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 唯一的听众…… 句子用“唯一”来修饰限制“听众”,有“独一无二”的意思。 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 “耳聋”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句子写 出了“我”对老人的感激,同时点明了课题。 《用心灵去倾听》本文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 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 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 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那天,“我”在 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 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显得多么的孤独无助。只好把希 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 “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 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我”的记忆中,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苏珊面对“我” 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 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 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 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 惧。如何化解“我”心中的伤痛,不让死亡留给“我”太多的恐惧 呢?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 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 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的善良、乐观由此可见 一斑。 4、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 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 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 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 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这就是“我” 长大后,离开家乡,知道电话是怎么回事后想见到苏珊的真正原因。 文章这样写,也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作了铺垫,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必背内容 * 日积月累 轻诺必寡信《老子》 民无信不立。《论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 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读来引人入胜, 这是一个孤儿长大成人的故事。许多文学作品都动情地歌颂了人的美 好心灵。例如,中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 边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丽的《小海蒂》。 第 四单 元 复 习 邀áo 游 和蔼ǎi 渺 miǎo 小 璀 cuǐ璨 càn 恩赐 cì 滥 làn 用 矿 uàng 产 资ī源 晶 jīng 莹 yíng 慷ān 慨 ǎi 威胁 ié 目睹 dǔ 枯竭 jié 葬àng 礼 菲 fēi 格雷特 巴拉圭 guī 汛ùn 期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震耳欲聋 世外桃 源 枯槁 gǎo 哀悼 dào 酋 qiú长 麋 mí鹿 lù 骏 jùn 马 雄鹰 yīng 潺潺 chán 松脂 hī 婴 yīng 儿 眷 juàn 恋 土 炕àng 肆 sì虐 nüè 盘踞 jù 破碎 滋润 滋养 悲剧 治 理 归宿 荡漾 领悟 纷至沓 tà来 从天而降 生命垂危 风雨 同舟 奄奄一息 多音字 一叶扁 piān 舟 供 gōng 品 困难 nán 无数 shù 降 jiàng 临 模 mó仿 血 iě液 扁 biǎn 平 提供 gòng 灾难 nàn 数 shǔ不清 投 降 iáng 模 mú样 血 uè管 倒 dào 影 参 cān 天 卷 juǎn 过 睡 jiào 觉 倒 dǎo 下 人参 shēn 试卷 juàn 觉 jué得 形近字 晶(晶莹) 莹(晶莹) 蔼(和蔼) 资(资源) 矿(矿产) 赐(恩赐) 滥(滥用) 品(品味) 荧(荧光) 竭(竭力) 姿(姿色) 旷(旷课) 碣(踢球) 监(监视) 胁(威胁) 睹(目睹) 堵(堵住) 悼(悼念) 骏(骏马) 竣(竣工) 眷(眷恋) 协(协作) 赌(赌博) 诸(诸位) 掉(掉队) 俊(俊俏) 峻(险峻) 券(证券) 近义词 灾难──灾祸 庄严──庄重 晶莹──晶亮 慷慨 ──大方 贡献──奉献 璀璨──灿烂 渺小──微小 和蔼──和气 天际 ──天边 沉寂──沉静 透亮──明亮 恩赐──赏赐 威胁──威吓 清晰 ──清楚 节制──控制 肆虐──残虐 盘踞──占据 恭敬──尊敬 劲挺 ──挺拔 险恶──凶险 流连忘返──恋恋不舍 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交错 ──交织、交叉 遨游──漫游 枯竭──枯干、干涸 纹痕──纹路、痕迹 反义词 清晰──模糊 消失──出现 浪费──节约 减少 ──增加 交叉──平行 灵活──呆板 节制──滥用 精心──马虎 凶猛 ──温顺 荡漾──平静 恭敬──粗暴 渺小──巨大 慷慨──吝啬 节制 ──放纵 保护──破坏 恩赐──吝惜 枯竭──丰富 有限──无限 词语搭配 生命垂危的老人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那样的美丽壮观 白色的纹痕 雄奇的气势 绿色的波浪 粼粼的波光 参天的 杨柳 命运的选择 浓密丛林中的薄雾 闪闪发光的松针生命的归 宿 上帝的恩赐 严重的威胁 特殊的葬礼 永流不息的河水 雨 后清风的气息 温暖的怀抱 了不起的奇迹 绿风荡漾的小院 水雾飘飘洒洒 水声震耳欲聋 不加节制地开采 慷慨地提供 不顾后果地滥用 精心地保护 不紧不慢地说 提出设想 建造基地 造福子孙后代 滋润心田 解除干渴 一叶扁舟 一处沙滩 一片耕地 一座山脉 一根松针 一条 大瀑布 一块绿洲 一个家园一座水电站 一个倒影 一口呼吸 一声叹息 一排三间房 一台电视机 一层层的梯 词语意思 晶莹:光亮而透明。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 滥用:胡乱或过度地使用。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 枯槁:(草木)干枯;(面容)憔悴。 奄奄一息: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酋长:部落的首领。 水帘:指瀑布从天而降就像水做的帘子。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滋润:增添水分,使不干枯。 遗灰:遗留下来的痕迹。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 盘踞:非法占据。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 竭泽而渔:意思是淘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 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解析课文、语句 《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 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 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文章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作比喻、分类别、举例 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 “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 特点。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 言的生动形象性。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 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 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 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 联系。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 感染力。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 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 是非常有限的。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 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 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 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 性、严谨性。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 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 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 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 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 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 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 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5、“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 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 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一词,一般 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 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这样表达不仅使 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 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文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 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 真挚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 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 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大地滋养着世上万物,包括动植物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人类只 是万物中的一个群体;同样,人类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大地上各种自然 资源的给予。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 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2、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山峦”指连绵的山。起伏的群山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流淌的河 水养育着万物的生命;动物与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 生存,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 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 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历史长河中,水之所以能保持它清澈、纯净 的本性,离不开世世代代人的努力。是祖辈的辛勤呵护,水源才不至 于被破坏;是祖辈的不懈努力,水流才不至于被污染。他们保护家园、 捍卫纯洁的精神,将在时间长河中熠熠闪光,不断提醒人们应该爱护 水源,就像尊重人类的祖先一样。 4、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活在大地上,沐浴着阳光雨露,感受 着风霜雨雪,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成长。如果家园受到破坏,而我们 不能及时醒悟,不懂得及时补救挽回,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 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假如人们唾弃了大地,那么 他们就是唾弃了自己。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这 句话直接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联系起来,指出了两者兴则共兴、 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 5、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 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 相反,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 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因此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 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作者所要传达的主旨。 《青山不老》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 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 作中,用 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 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 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 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 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 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 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 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 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 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 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 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 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 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 包含着开辟山林、

相关文档